<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案编写要做到全面详尽细致精准,大家是不是担心写不好教案课件?以下是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以下为趣祝福提供的参考信息仅供参考不得盲目信赖!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1

1、使学生了解测定直线是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知道测定直线的一些简单工具。

2、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掌握测定直线的方法。

教具准备:

测量工具若干套(标杆、卷尺、测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举例说明什么叫距离?

2、常用的长度单位是什么?

二、新授。

1、测量土地的意义。

结合本地建设实例,如:群星要建新校,要确定学校的面积有多大,都需要测量土地。所以我们这节课就学习实际测量。

2、认识测量工具。

(1)标杆:测定直线时使用的一种工具。

(2)卷尺和测绳:测量距离时所使用的工具。

把上述工具给学生看,介绍怎样看卷尺、测绳上的尺度。介绍使用方法,使用卷尺时在两点中要拉直。

3、学习测量距离的方法。

(1)量地面上较近距离,可以用卷尺或测绳直接量出。

请两个学生用卷尺测量教室门口到窗户的距离。

(2)量比较远的距离。

量比较远的距离如学校到市场,用卷尺不能一次测出距离,量几次就会歪斜,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所得距离不准,所以要在两点中先测立一条直线。

(3)使用标杆测定两点间直线的方法。

学生先看第79页内容。

教师用教具讲解,教学生使用标杆的方法,怎样测定两点之间的直线。

问:为什么插在C点的插杆必须和B点标杆同时被A点标杆挡住,三点才在一条直线上?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2

设计说明

本课时的教学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进行的,学习起来并不难,教学时应注意突出以下两点:

1、把新知融入到有趣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把问题隐藏在情境中,制造悬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本设计由学生喜欢的孙悟空导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设计练习时,将“做一做”的题目融入到游戏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达到了巩固强化的目的。

2、以人为本,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即学生能学会的,老师决不代替。本设计把学生放在了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探究出最简分数的意义。学习约分时,放手让学生思考怎样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分数化成最简分数,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思路和方法,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设计意图:

在自学的过程中,学生及时反馈,教师予以指导,特别在学习约分的两种方法时,让学生在头脑中感受每一步的过程,形成知识表象。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长方形纸

教学过程

(1)复习巩固,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求下面每组数的公因数。

42和50 15和5 8和21 18和12

2、大家都看过《西游记》,里面都有哪些人物?谁最厉害?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72变,特别神奇,你们想不想也学一招?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变分数”。

(2)认识约分

1、尝试“变分数”。

课件出示教材65页例4:把化成分子和分母比较小且分数大小不变的分数。

让学生了解“变化”的要求:

①这个分数要与的大小相等。

②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要比的分子、分母小。

2、了解约分的概念。

①所变出的分数与原分数有什么关系?

②像这样,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③请学生说一说所变的分数是怎样得来的。

观察后发现分数的大小不变,但分子、分母都比原来分数的分子、分母小。

3、认识最简分数。

①约分后的分子、分母能否再变小了?为什么?

②小结:像这样,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4、说出几个最简分数,强化最简分数的概念。

(3)合作交流,总结方法

1、讨论:你能根据我们化简的过程找到约分的方法吗?

2、小结。

教师板书约分时一般采用的两种方法:

①逐步约分法。

如约分时,依次用12,18的公因数2和3去除,最后约分成。

②一次约分法。

如约分时,如果能很快看出12和18的最大公因数,也可以直接用最大公因数6去除,一次约分成。

3、小结:我们既可以用分子、分母的公因数去除,一步一步地来约分;也可以用最大公因数去除,直接一次约分。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3

1、想一想.

2、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3、完成教材第25页第1、2、3、4题.

4、三、巩固练习:完成教材第22页练一练第1、2题.

5、生:判定它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6、懂得用图形来描述现实世界中的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原密切联系.

7、师:上面这几幅图的图案是由哪个图形变换得到的?

8、学生自主观察独立思考,组内交流.6、引导学生发现他画的小房子不对称,不对称的原因是房子右下方的长方形与左下方的长方形距离对称轴的格数不一样多.

9、三、设计图案

10、称轴,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菱形有两条对称

11、师:下面,你们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长方形,让它的长和宽分别是6个格和4个格,不用折纸的办法,你还能找出它的对称轴吗?

12、⑷按所给图形的顺序连接各点,画出所给图形的另一半.

13、出示教材主题图:提出要求,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

14、[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沿水平和竖直方向连续平移两次.

15、师:我们都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16、[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第23~24页

17、一、复习铺垫

18、轴对称与平移

19、教师巡视,找出学生典型错题,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错误.

20、如果要你画,你在中一半里都要画什么?

21、轴对称和平移教学目标

22、生自由汇报.

23、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对称轴用虚线表示

24、二、探索新知

25、三、实践操作、巩固新知

26、借助我们学习的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你能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吗?

27、仔细观察这图案是由哪个图形经过什么变换得到的?同桌交流汇报.请你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下去.

28、引导学生讨论发现,把小旗向左平移4格,先要确定方向,可以画个小箭头代表向左平移,再找到图形中关键的点,小旗四个顶点和旗杆下方的点,然后把关键点先平移相应的格数,最后连点成线,画出与原图相同的图形.平移后的小旗只是位置变了,但是形状、大小都没有变化.

29、[教学重点]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0、电脑出示,我们用虚线表示原来的图形,用实线表示移动后的图形.图形做平移运动.

31、学生订正自己的答案.

32、学生画好后总结:房顶左边的三角表距离对称轴三格,右边也要距离对称轴三格,左边墙体距离对称轴两格,右边墙体也距离对称轴两格,大门左右距离对称轴都是1格.

33、分析,使学生逐步领略图案设计的奇妙,逐步掌握一些简单的图案设计技能,达到“灵活运用轴对称、平移进行图案设计”的要求.

34、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师:能分别说出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吗?师:同学们对于这些平面图形都很了解,如果我把它们进行对折,就会发现它们的另一个特点.

35、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36、通过画图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轴对称的特征.

37、板书设计]

38、[教学重点]能按要求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平移后的图形,会根据平移前后的图形判断平移方向和距离.

39、师:关于轴对称的知识你有哪些了解?

40、师生活动,教师提问,学生互评.

41、三、巩固练习

42、试着把小旗向上平移4格,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是怎么平移的.

43、揭示课题.

44、[教学难点]认识图形的平移变换,探索它的基本性质,建立直观的空间观念.

45、[教学难点]经历画图的过程,掌握画图的方法.

46、第4节欣赏与设计

47、教材分析本单元继续学习轴对称图形,采用对折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继续学习平移,要把简单的图形在方格纸上连续平移两次.在内容的编排上先学习对称,再学习轴对称,然后学习平移,单元结束时有一次操作型的实践活动.

48、[教学内容]欣赏与设计第27~28页

49、第2节轴对称再认识二

50、轴对称再认识二1、找关键点

51、进一步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52、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向上平移小旗的过程.

53、它向右或左平移了几格?怎么知道的?

54、⑶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55、自己在方格纸上设计一个轴对称图形.

56、板书课题:欣赏与设计

57、[教学重点]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58、总结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第一、选点.也就是在原图形上选择几个决定图形形状和大小的点,如正方形的四个角上的顶点.

59、[教学难点]正确地表示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60、把两个图形间的距离误解为一个图形平移的距离,平移的方向不对,平移后的图形形状或大小与原图形不符?

61、二、探究新知出示教材主题图1半个小房子

62、找对称点3、描点、连线

63、出示教材主题图2.你能试着沿对称轴,在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图形的另一半吗?10、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讨论,初步总结出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步骤和方法.

64、小组合作:学生先猜出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然后通过对折来验证自己的结论.大胆进行交流,养生引导学生说清楚判断的依据.从而选出,长方形、正方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菱形、特殊的四边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65、师:同学们,你们想成为一名小小设计师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欣赏设计》,只要你们好好学习,我想你们就一定能设计出美丽的图案.

66、[教学难点]欣赏美丽的对称图形,并能自己设计图案.

67、欣赏与设计

68、师:通过对白和画图,你有什么新发现?学生得出长方形有两条对称轴,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

69、完成教材第28页练一练第1、2、3、4题.五、课堂总结:轴对称和平移知识广泛地应用于平面、立体的建筑工艺和几何图像上,而且还涉及到其他领域,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观察,成为杰出的设计师.

70、[教学目标]

71、[教学内容]轴对称再认识第21~22页

72、⑴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线段的相交点、端点等.⑵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

73、探究画水平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74、师:这节课我们就根据轴对称图形的这些特征继续学习轴对称的知识.板书课题:轴对称再认识二

75、讲,轴对称和平移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轴对称和平移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教材通过设计观察、操作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教材还通过在方格纸上将图形进行平移,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对于学生认识、理解图形的位置与变换,丰富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探索解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都有很大的作用.

76、第一节轴对称再认识

77、第二单元

78、单元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使学生掌握图形的平移,并会画出在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上平移后的图形.

79、二、欣赏图案

80、你能试着画出正确的小房子吗?要注意什么?

81、小组讨论,再进行交流.

82、师:还记得照镜子的游戏吗?我们来玩玩照镜子的游戏吧.

83、[板书设计]平移

84、第3节平移

85、学生试着画出小旗向左平移4格后的图形.

86、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87、[教学过程]

88、[教学内容]平移第25~26页

89、图案欣赏.出示课件,学生欣赏图案.

90、轴对称图形.3、能积极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增加学习数学的求知欲.

91、四、课堂总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平移图形的方法

92、能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93、[板书设计]

94、结合方法再次修正自己的作品.

95、在方格纸上画出小船向下平移3格,再向右平移4格后的图形.引导学生画出两次平移的图形,画完后交流平移过程.

96、回忆通过照镜子的游戏我们学会了什么数学知识.

97、一、导入新课

98、五、作业布置

99、图形往哪个方向平移的?

100、六、作业布置

101、说一说.

102、单元重点:能正确判断轴对称图形,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掌握图形的平移.

103、[课时安排]1课时

104、出示课件.

105、四、课堂总结:你有哪些收获?画轴对称图形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106、[教学准备]ppt课件

107、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图形变换的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发展空间观念.教材中安排了折叠、剪拼、画图等动手操作活动,这样在“做中学”不仅使学生加深体验图形变换的特征提高动手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而且为学生独特的创意和丰富的想象提供了平台.本单元内容是在第一段学习了对称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为后面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变换打下了伏笔.3、渗透数学的文化价值,培养对美的理解.教材在呈现方式上尽可能给学、

108、引导学生回答出镜子里和镜子外面所形成的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两边对称、大小相等、距离相等、方向相反?

109、起点移点连点成形

110、只要抓住一个点来看,数一数这个点到它所对应的点向右平移了几格,我们就可以知道图形平移了几格.也可以抓住一条边或一个部分观察,看看把图形的一条边或一部分平移了多少格.

111、生:照自己、图形、数字?

112、师:那么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呢?(课件出示教材第21页中的平面图形).

113、师:画对称轴时一般用点来画线,也就是用虚线来表示对称轴.

114、利用轴对称、平移设计一个图案.2、交流并欣赏.说一说好在哪里?

115、引导学生汇报总结.画出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116、一、复习引入师:在本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有关图形变换的知识,轴对称、平移?师:举例说明生活中有哪些轴对称和平移的现象?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特点?

117、生介绍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和对称轴.师:这节课我们就继续研究关于轴对称的知识.

118、通过欣赏与设计图案,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已学过的轴对称、平移现象.

119、第二、移点.也就是按要求把选择的点向规定的方向平移规定的格数.第三、连点成形.

120、引导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师:你能画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对称轴吗?任选一个你喜欢的轴对称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

121、引导学生发现:无论是向左平移还是向上平移,只是平移的方向不同,方法基本相同.

122、学生独立尝试,然后进行交流.

123、呈现学生身边丰富、有趣的实例让学生充分感知轴对称、平移现象、如学生熟悉的基本平面图形、升国旗、抽屉、高空缆车的图片等等.使学生感受到轴对称与平移等图形变换就在自己身边,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1、结合实例,感知身边的平移和轴对称现象.

124、完成教材第23页下图.2、完成教材第24页练一练第1、2题.

125、能在操作过程中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找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教学重点]经历探索的过程,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点,会判定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126、四、练习巩固

127、出示教材主题图中淘气根据轴对称小房子的一半画出的整个房子,他画的对吗?

128、学生练习画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129、图中画了什么?完整吗?

130、探索画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的方法.

131、导入课题.

132、学生设计作品展示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二章《因数和倍数》第1节例1(教材第13页)及练习二的第2题,第四题的前部分。

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是在学生学习掌握了因数和倍数两个概念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运用乘法算式及除法中的整除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同时,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另外,通过引导学生用集合的形式表示一个数的因数,一方面给学生渗透集合思想,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教学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做准备。

教学目标:

1、应用尝试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并能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2、逐步培养学生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及规律特点。

教学难点:

用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熟练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具准备:

投影仪、小黑板、卡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想:

运用尝试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学例1,自主尝试、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方法,并能运用所获得的方法、经验找全一个数的因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学习了因数和倍数的概念,老师很想考考你们学得怎么样,可以吗?

生:(预设)可以!

师:出示小黑板。

1、利用因数和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说一说下面各组数的相互关系。

21和72×7=1430÷6=5

2、判断。

(1)12是倍数,2是因数。 ( )

(2)1是14的因数,14是1的倍数。 ( )

(3)因为6×0.5=3,所以,6和0.5是3的因数,3是6和0.5的倍数。( )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恰当的表扬激励,同时进入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过程一:尝试训练。

(一)出示问题

师: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新问题,想请大家帮助解决,行吗?

生:行!(预设)

尝试题:14的因数有哪几个?

(二)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巡视并根据实际适时辅导学困生。

(三)信息反馈。

板书:

1×14

142×7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过程二:自学课本(P13例1)。

(一)学生自学例1。

教师提出自学要求(投影):

1、18有哪些因数?

2、文中的小朋友是怎样找出18的因数的?他们找完了吗?如果没有,请帮助他们完成。

3、你还有别的找法吗?请试一试,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写出18所有的因数。

(二)信息反馈

1、反馈自学要求情况;

板书:

1×18

18 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还可以这样表示: 18的因数

2、知识对比,探索发现规律。

(1)师:同学们,根据求14和18的因数时获得的体验,再思考下面问题:

投影出示问题:

思考一:你用什么方法找出?

(2)学生思考,教师适时引导。

(3)同桌交流思考结果。

(4)师生互动。总结方法、点出课题。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过程三:尝试练习

(一)用小黑板出示练习题

1、找出30的因数有哪些?36的因数有哪些?

2、结合14、18、30、36的因数个数,请你谈谈一个数的因数有什么特点?〖提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的因数是()。〗

(二)信息反馈:师生互动总结特点。

板书:

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三、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2题和第4题前半部分。

四、课堂延伸

猜一猜:(卡片)只有一个因数的数是谁?

五、课堂小结

师:今天你学会了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吗?你知道一个数的因数特点吗?

生:……

板书设计:

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14

14 2×7 方法:用乘法计算或除法计算(整除)

14÷2

14的因数有:1,2,7,14

1×18

18 2×9

3×6

18的因数有:1,2,3,6,9,18 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

还可以表示为:

它的最小因数是1,的因数是它本身。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

2.使学生初步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互质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掌握求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一般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说出什么是约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

2.求18、20、27的约数

3.把18、20、27分解质因数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入:我们已经会求一个数的约数了,这节课我们学习怎样求两个数公有的约数.

(一)教学例1【演示课件最大公约数】

8和12各有哪些约数,它们公有的约数有哪几个?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是多少?

板书:8的全部约数:1、2、4、8

12的全部约数:1、2、3、4、6、12

学生交流: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8和12公有的约数是:1、2、4

最大的公有的约数是:4.(教师板书)

1.总结概念:8和12公有的约数,叫做8和12的公约数.

1、2、4是8和12的公约数.公约数中最大的一个叫做最大公约数,4是8和12的最大公约数.

2.阅读教材,理解公约数、最大公约数的意义.

3.反馈练习:把15和18的约数、公约数分别填在下面的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二)教学互质数【演示课件互质数】

1.5和7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各是多少?7和9呢?

5的约数:1、57的约数:1、7

7的约数:1、79的约数:1、3、9

5和7的公约数:17和9的公约数:1

5和7的最大公约数:17和9的最大公约数:1

教师提问:有什么共同点?(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都是1)

教师点明: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

2.学生讨论:8和9是不是互质数,为什么?

强调:判断两个数是不是互质数,只要看这两个数的公约数是不是只有1.

3.分析:质数和互质数有什么不同?

(意义不同,质数是对一个数说的,互质数是对两个数的关系说的.)

4.反馈练习:学生举例说明互质的数.

(三)教学例2.

求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

1.用短除法把18和30分解质因数.

2.教师提问:根据结果能否知道18和30的约数各有哪些?怎么想的?

明确:根据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可以求一个数的约数.

3.师生归纳:18和30的约数,要能整除18,又能整除30,就必须包含18和30公有的质因数.最大公约数是公约数中最大的,它就必须包含18和30全部公有的质因数2和3.23=6,所以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是6.

4.教学求最大公约数的一般书写格式.

启发:为了简便能不能边分解质因数边找公有的质因数?

(把两个短除式合并)

18和30的最大公约数是23=6

5.反馈练习:求12和20的最大公约数.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6

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正确计算比较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我们已经学习了分数,那什么叫分数呢?

2.完成下列填空.

的分数单位是()里面有()个

里面有4个()3个的和是()

3.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怎样?

教师概括:同学们已经理解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分子是几就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那么分母相同的分数能不能相加减呢?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1.

王老师拿来一张硬纸,做数字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做式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一共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分析过程(师生共同完成例1示意图)

教师提问: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计算?

学生说出:要求一共用了几分之几,就是把两个分数合并起来,所以要用加法算.

2.整理方法.

①教师提问:应该怎样计算呢?

②学生分组讨论.

③学生汇报.

和的分母相同,也就是它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可以把3个和2个直接加起来,是5个也就是.

教师板书:

④教师提示:观察什么没变,什么变了?

相加的两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没有变化,也就是分母没有变化,只是把分子加起来.

3.比较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的异同.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4.反馈练习.

(二)出示例2.

王老师拿来一张硬纸,做数字卡片和式题卡片一共用去了这张纸的,做数字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做式题卡片用了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学生独立分析题意并画出示意图.

2.引导学生明确: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反馈练习.

4.总结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教师板书: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反馈练习:

(三)出示例3.

计算

1.思考:得到以后应该怎么办?得到怎么办?

2.教师强调:计算结果,能够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是假分数的一般要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教具准备:长方体、正方体、球、圆柱等。

德育渗透:

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情感与态度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从不同角度欣赏他人的良好心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比赛:快速抢答。下列照片中分别是什么?(师分别出示三组物体照片:电话、手机、手电筒。以下是一组图形照片。)

师:同样一个物体照片,为什么有的能一眼看出,有的却看不出?(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创设学生喜欢的“猜一猜”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引入:神探“冒险小虎队”的故事同学们知道吗?他们就是靠敏锐的'观察力,破了很多大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他们最近在忙些什么?(板书:观察)

[设计意图: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讲神探小故事,声色并茂,立刻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出示例1:一位专家刚刚研制出一种新药,他把新药放在小药箱里,可是有一天,他发现药不见了,是谁偷了药?

3.请学生从不同方向观察小药箱,问:你观察到什么?(分小组操作、交流。)

4.“冒险小虎队”找到四个犯罪嫌疑人,他们每个人看了一眼小药箱后说了一句话:

A 我看到的那一面上画了个红十字。

B 我看到的那面上写:小药箱。

C 我看到的是白色的面,没什么标记。

D 药箱相对的面颜色是一样的。

你认为谁说了谎话,为什么?(板书:推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行推理,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5.如果前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如果右面为正面,其它面分别是什么面?

小结:物体的左、右、正面都是相对的。

6.填写观察实验报告:

从不同角度观察下面三个物体,把你从各个角度看到的形状画下来。

8.课间小歇: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欣赏古诗,进行美育教育,体现数学与其它学科之间的整合]

(二)教学例2

1.引入例2。

神探“冒险小虎队”最近又在忙什么呢?某博物馆被盗了两件古董,被盗当天门窗都是锁好的。(形状如下)

2.出示例2。

(1)思考:他们谁是小偷?为什么?他们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2)动手操作。

(3)汇报,小结。

三、巩固新知

4.画一画。

选择两个物体摆一摆,先确定一个面为正面,然后分别从上面、正面、左(右)面等角度观察所摆物体,在纸上画出所见到的形状。

5.猜一猜:展示作品,其它组同学猜猜这组物体是什么。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还学会了推理。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设计意图:这几个实际动手操作的练习的设计,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也让他们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他们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8

课题一:约分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理解约分和最简分数的意义,掌握约分的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约分。②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③渗透恒等变换思想。

教学重点约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用具例1的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说出下面哪些数有约数2?哪些数有约数3?哪些数有约数5?

1620364527

2、教材第110页复习题第(1)、(2)题。

二、揭示课题

前面同学们认识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可以把一些分数化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约分。(板书课题)

三、探索研究

1.教学例1。

(1)用投影片依次显示课本长111页三幅图,让学生用分数表示出图中的涂色部分。

(2)这三个分数的大小相等吗?待学生回答后,教师将三幅图重合,进一步证实==。

(3)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先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得:==,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3去除,得:==。

(4)师生共同概括最简分数的意义。

板书: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告诉学生:像这样把分数化成,再化成,这个过程叫做约分。

什么叫做约分呢?(让一名学生口述)

板书: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

(6)想一想:约分的依据是什么?

2.练习:教材第111页上面的做一做。

3.教学例2

(1)指名学生说说把约分是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掌握逐次约分法。

先观察分子、分母有什么特征,再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30和12有公约数2和3,先用2除12和30,再用公约数3去除6和15。通常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以上过程板书如下:

=

(3)掌握一次约分法。

用12和30的最大公约数6去除分子、分母,一次就得到最简分数。如:

=或=

(4)告诉学生,约分时应尽量用口算。能一下看出分子、分母的最大公约数的,就直接用最大公约数去除比较简便。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四第2题。

五、思考练习

1.写出分子是18的所有最简假分数。

2.写出分母是12的所有最简真分数。

课题二:通分

教学要求①使学生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能正确地把两个分数通分。②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综合和概括能力。③培养学生阅读数学材料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求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6和88和99和27

2、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填空。

======

3、比较下列各组分数的大小。

○○○

二、探索研究

1.教学例3。

(1)出示例3,比较和的大小。

提问:这两个分数能直接比较大小吗?上面3道题都能很快看出两个分数的大小,为什么和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呢?

(2)让全体学生自学课本第114页例3,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为什么和不容易直接比较大小?

②可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③能用24、36、45等数来作它们的公分母吗?

④课本上为什么选用12作公分母?

(3)全体学生围绕以上思考题进行讨论。

(4)通过直观图引导学生比较和的大小。

①是怎样变成的?板书:==

又是怎样等于?板书:==

②谁会用因为所以来说明?

板书:因为<,所以<

(5)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通分的意义。教师板书课题通分。

2.学习通分的方法。

(1)出示例2并对照通分的意义说明题目要求。

(2)第(1)题把和通分,应当选用什么数作公分母?

板书:用3和7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怎样化成二十一分之几?又怎样化成二十一分之几?

(3)第(2)题把和通分该怎么做?

全体学生试算,一人板演,集体订正。

(4)如果把的分母6改成8,又该怎样通分?

(5)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出通分的一般方法。

提问:通分的关键是什么?(准确、快速地求出公分母)

3.学生阅读课本第115~116页。

三、课堂实践

1、练习二十五第1题。

2、练习二十五第3题。

3、趣味练习:用1作分子,自己的学号作分母,同桌的两个通分。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通分?

2、通分的一般方法是什么?关键是什么?

五、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第1、2、4题。

六、思考练习

小学五年级数学教案 篇9

一、小数乘法

1、小数乘法

第一课时:整数乘以小数

一、教学目标:1、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2、理解小数乘法整数和整数乘法相同。

3、学会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点:学会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

A、准备题:

1、出示准备题P1(多媒体投影)

a、全体学生填在书上。

b、学生相互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学生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也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填空

7.6扩大()倍得76

0.034扩大()倍得34

a、先填空,再列式算式。

B、讲授新课:

㈠出示例1每筒面价1.8元,买4筒面付多少元?

1、读题后,让学生列出加法算式。

1.8+1.8+1.8+1.8=7.2(元)(板书)

2、列出乘法算式:1.84

a、提问:怎么计算?根据什么?同学间相互讨论。

b、计算讨论:①先把被乘数扩大10倍得18。

②然后按整数乘法算出得数。

③被乘数扩大10倍,乘数不变,积也扩大10倍

④要使积正确,应把积缩小10,得7.2。

c、比较: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哪一种方法简便?

小结: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相同,就是求什么(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㈡出示例2每千克早米价2.16元,买25千克付多少元?

1、全体学生试做,教师巡视。

2、反馈讨论,指出错误。计算结果末尾的0怎么处理?

3、归纳整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

三、试一试:1.257=0.4219=

a、说一说两题的积各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b、说一说1.257的意义。

C、巩固练习

练一练第一题、第二题和第三题。

D、课堂总结

1、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的内容?

2、小数乘以整数应该怎么计算?

E、布置作业

P3第四题、第五题和第六题。

课后小结:

本课是小数乘法学习的第一课时,是在整数乘法意义和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所以一开始我就安排了积的变化规律探索练习,为新授打下基础,引导学生探索发现规律,这一环节我试图放手,但我的问题设计的太碎了,如果这样设计问题,可能对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价值:(1)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组算式,发现了什么规律?(2)要求把自己的发现说给你的同桌听,(3)你能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全班同学听吗?不完整的其他同学补充。对新授的内容1.84我想最好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用自己以前的知识去解决,在关键处设计几个问题点拨一下,这样更能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高中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2024字精品13篇

高中班主任德育 高中班牌班主任寄语 03-24

最新做家务周记(模板12篇)

做家务周记 03-24

业务总结报告(集锦九篇)

业务总结报告 03-24

观察兔子作文

观察兔子作文 03-24

怀念母亲节文案109句

怀念母亲节文案 03-24

早安表白说说88句

早安表白说说 03-24

小策划方案

策划方案 03-24

草房子五年级读后感1500字

草房子五年级读后感 03-19

看透爱情文案句子

看透爱情句子 03-24

教你如何倒酒,学学滴酒不漏的小窍门

如何倒红酒 红酒的倒法 07-11

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总结(11篇)

推广宣传周活动总结 宣传周活动总结 03-24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