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安徒生课件

趣祝福范文大全今天趣祝福编辑为大家整理了一个“安徒生课件”专题快来看看吧。教案课件不仅与教学步骤有关,还与教学的课程标准有关,每位老师都需要认真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设计教案时,需要重视信任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你可以参考一下,也许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

安徒生课件 篇1

第三课时

《安徒生童话》阅读汇报课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在次走进《丑小鸭》这个故事,在老师的启发下,讲述故事。

二、讲述故事: 老师提示一些关键词:

1、根据下列词讲述第一部分:小鸭的出生: 夏天、鸭妈妈、裂开、又黑又丑

2、根据下列词讲述第二部分:

游玩、攻击、眼巴巴、丑陋、游泳、聪明、农庄、发脾气

3、老师领着大家一起讲小鸭的成长:

丑小鸭心中非常痛苦,于是它背着家里人偷偷地跑了…… 第一站跑到哪里?遇到谁?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小鸟、惊恐地飞

第二站跑到哪?遇到谁?怎么样? 野鸭、芦苇

两天以后发生什么事?

大雁、猎人、猎犬、闯进农家小院—— 秋天到了,小鸭只好独自生活。看见白天鹅,产生怎么样的想法? 老师形象讲述,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4、丑小鸭的飞翔: 找几个同学互相补充老讲 冬天、冻僵、农夫、惊吓、惊叫 春天、勇敢、举起、飞过、倒映

三、说说学习了这个故事的想法: 孩子们自己说感想。

四、老师总结:

在很多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一切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

我们每个人都要相信,经过不懈的努力,都有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

回家在妈妈的帮助下,并且借助拼音,自己在读《安徒生童话》中其他的故事。

安徒生课件 篇2

【教学背景】

自从我们学校的开展“书香班级”活动以来,学生读的书多了,而且每个班级都添置了书柜,有些学生还有了自己的藏书。课外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童话阅读指导,为了引领着学生更好的去阅读童话,特别是安徒生这位童话大师的童话,对于其创作的历程有个大概的了解,我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童话的活动。下面的教学设计就是我这系列活动中的指导课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在重情趣、重积累、重感悟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开展,语文教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本课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通过指导学生品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课外知识面不广,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辅导不够,更谈不上精神食粮的溉灌了,学生回家不会自主看课外书,有些是不知如何看,有些是看课外书的方法不正确,部分学生看课外书的目的性不是很强,导致课外阅读的习惯不好。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品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推荐,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

投影设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板书:课外阅读)你们还记得一些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吗?我们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让我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吧。

看到同学们上课这么积极,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个故事,喜欢吗?注意要边看边想: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播放故事:(视频《皇帝的新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发言,畅谈童话情节及阅读感受。激活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热情,初步感知童话的魅力,并为本节课创设童话的诗意气氛。】

二、了解安徒生,走进童话

1、你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看了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2、同学们都很认真听,《皇帝的新装》是一个童话故事。它讽刺了皇帝与大臣的虚荣、愚蠢无知,给我们提供极大的笑料,同时也启发了我们的思想。

3、(课件出示什么是童话与童话的特点)童话,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言,说给(写给)儿童听的(看的)一种富于幻想的故事。它的特点是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同时又具有讽刺性。如《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有这种虚伪、愚昧的人,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征意义。

4、《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就是世界鼎鼎大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课前同学们查阅了关于安徒生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最好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查到的,让其它同学也学习一下收集资料的方法。(生介绍安徒生)

5、同学们对安徒生了解的真多!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立足于现实生活,同时也反映现实生活,在安徒生笔下,花儿可以跳舞,瓷做的牧羊女可以恋爱,荞麦会说话,老柳树会哭泣,星星月亮、花鸟虫鱼,都具有人类的思想感情。丰富而新奇的幻想使安徒生的童话特别新颖有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板题、读题)

6、那你读过安徒生的什么童话呢?

(学生开火车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了解安徒生及其主要成就。】

三、指导阅读的方法

1、你们真了不起!读了那么多的童话故事,能说说你平时是怎样阅读童话的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圈点批注、做读书笔记、边读边记、了解内容、明白道理、图文结合……)

2、同学们说的办法可真多,老师也想向你们介绍一种新的阅读的方法,就是利用目录阅读的方法。(板书:利用目录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先看目录,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了概括印象,进而能对阅读材料作出取舍。”(课件演示)

不管是读什么书,首先要学会看目录,目录一般在正文之前,它一般包括篇目和页码两部分。有的页码在篇目的前面,有的则在篇目的后面,形式有多种,同学们要根据目录快速地查找喜欢的阅读内容。(实物介绍目录)

3、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在我们的阅览室里,有许多种版本的安徒生童话,如:注音版、少年儿童版、成人版、早期版本等……请同学们到书柜去找一找吧!(播放音乐,学生到书柜去找书)

4、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喜欢的读书方法来阅读你喜欢的故事。(学生自由阅读《安徒生童话》)

5、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刚才的读书情况

(说说你是怎样阅读课外书的,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文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再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来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欲望。】

6、同学们真会读书!对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其实《安徒生童话》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在这本书里还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很值得我们一看。台湾著名作家张晓凤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课件演示)

从台湾著名作家张晓凤的一段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安徒生童话作品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四、趣味总结,推荐书籍

1、今天跟大家一起读了安徒生的童话书,老师感到很高兴。你有什么收获呢?或者学会了什么?

(学生汇报收获)

2、这节课同学们收获可真多,其实,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课件演示《安徒生童话》的其他故事)

4、除了《安徒生童话》,我们还要多读其他的名著,下面老师向你们推荐四年级的阅读书目,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用上今天学习的阅读方法,有选择地进行分批阅读!我相信你们的收获就会更大。(课件演示)

5、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每天阅读一小时,心灵健康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课件演示)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

板书设计: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圈点批注↖↗做读书笔记

边读边记←课外阅读→图文结合

↙↘

了解内容、明白道理利用目录阅读

……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教学本课的目标:

1、指导学生品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推荐,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教学的主要思路如下:

安徒生童话是我们在童年时期美好的记忆,所以我在导入新课的时候用视频播放了一些安徒生童话作品《皇帝的新装》,开启了学生童话记忆的大门,激发他们进入本课学习的热情。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大多能记得童话的情节,在课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交流,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通过对安徒生的了解,让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从而强化学生深入阅读、反复阅读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这一环节,我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童话的方法,让学生有能力尝试用老师提示的方法阅读童话,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一个童话、一本童话书到阅读一系列童话。在老师指导性阅读过程中,学生形成的新体会、新感悟、新发现,迁移到其他童话作品的阅读情境,继续发展学生对课外读物的良好阅读心理。

回想上课的过程,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的氛围好。但我也发现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师的语言不够简洁、准确,希望以后能改正。

《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教学点评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扎实。

回顾潘老师这节课的整个流程,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式,显得很平淡,但这表面的简单却处处渗透着潘老师的教学智慧。在老师让学生讲述故事情节谈感受,这其实就在锻炼学生思考、归纳、表达的能力。而这种训练是有一定的层次性的,先是小组交流再是班内的展示,步步扎实步步紧凑。我们阅读指导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得读书之法,激读书之趣,品读书之味,悟读书之道”。无疑潘老师的课在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上做的是非常扎实的,在最后潘老师不忘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这就为学生以后的读书做了明确的指导。平价一堂课是否有效就是要看学生的收获,相信孩子们那积极的表现就是对这堂课最好的评价。

安徒生课件 篇3

一阅读目的:

1通过本书的阅读,不仅能扩展小学生的文学及历史知识,还能让孩子们知道了什么是美与丑,善与恶,提高了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

2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

3让学生们自己读喜欢的书籍,到书中去体验快乐,拥有快乐的童年。

二阅读准备:《安徒生童话故事集》

三阅读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主题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听过《美人鱼》、《丑小鸭》、《拇指姑娘》、《豌豆上的公主》这些童话故事吗?那你们知道这些美妙的故事是谁写的吗?(简介作者)他还写了很多很多好听的故事、优美的童话,他就是安徒生,伟大的童话作家。那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童话世界吧。

(二)指导读书方法

1、阅读时能基本把握文中的主要人物。

2、边读边勾画你最喜欢的,认为最好的地方。

3、能说出你为什么喜欢这些句子吗?自己能试着说一些。

四阅读交流

(一)小组内交流

你读了《安徒生童话》的哪一篇,有哪篇文章你最喜欢?

学生只要找出自己喜欢的词语,优美的语句,以及其中的段落,并且能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就可以了。

(二)全班交流

1组内选代表发言

2其他同学认真听,随时做补充。

3说说你是怎么去读课文的。

(三)拓展延伸

把你感兴趣的童话故事讲给别人听。

五、总结

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一段话:ppt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时那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自己再累也要读书;

工作再忙也要谈书;

收入再少也要买书;

住处再挤也要藏书;

交情再浅也要送书。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为伴,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

安徒生课件 篇4

18xx年,安徒生诞生在丹麦奥登塞镇的一座破旧阁楼上。他的父亲是个鞋匠,很早就去世了,全家靠母亲给人洗衣服维持生活。

安徒生虽然过着十分贫穷的生活,但他却有自己远大的理想。开始,他决心当一名演员,十四岁时便离别了故乡和亲人,独自来到首都哥本哈根。他克服了生活上的重重困难,以坚强的毅力学习文化。起初,他想学习舞蹈和演戏,却遭到了拒绝,后来被一位音乐学校的教授收留,学习唱歌。可是第二年冬天,因为他没有钱买衣服和鞋子,不断地感冒、咳嗽,嗓音嘶哑了,只好离开了音乐学校。但是,他从事艺术事业的顽强意志毫不动摇,又下决心进行文学创作,用自己的笔写出人间的不平。他住在一间旧房子的顶楼上,没日没夜地练习写作。经过十几年的奋斗,终于踏进了文坛。从三十岁开始,专心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生中共写了168篇童话故事。选编在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中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其中的一篇。

那么安徒生是怎样写出这篇童话的呢?

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安徒生的童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他也被人们誉为世界童话大王。

安徒生课件 篇5

1 . 第二天早上,她问清楚路怎么走,就告别家人,到森林里去了。哪知狮子本是一位王子,只因中了魔法,白天才变成雄狮的模样,他身边的所有人也变了狮子,但一到夜里又全部恢复人形。

2 . 窗子开得很高;玻璃都涂上了红色蓝色和黄色。日光很奇妙地射进来,照出许多不同的颜色。桌上放着许多最好吃的樱桃。格尔达尽量地大吃一通,因为她可以多吃一点,没有关系。当她正在吃的时候,老太婆就用一把金梳子替她梳头发。她的头发髦成了长串的美丽的黄圈圈,在她和善的小面孔上悬下来,像盛开的玫瑰花。

3 . 再过三年,反过来细细的读这篇文章,我想我才读懂了,并有了新的感悟。其实皮诺乔还应感谢感谢那些狐狸,如果没有狐狸们带给他的困难,皮诺乔也不会在困难中不断的战胜自己。没有一个人的一生是一帆风顺的,中间重重的阻碍,和皮诺乔所受的诱惑,到最后清醒,都是一个不断发现自己,克服懒惰的过程。他的鼻子就是一个很好的验证。是用谎言堆造起一个长鼻子,还是靠努力让它缩短,完全取决于他自己。反之,如果少了这些过程,他又该如何找回最初的善良,诚实,与勇敢呢?那这篇百看不厌的经典故事也将不复存在了。

4 . 他们走呀走,终于来到了一座小屋前。小姑娘朝里面望了望,看到里面是空的,便想:“我们可以留下来,住在这里。”于是,她找来许多树叶和青苔,给小鹿铺了一张柔软的床。她每天早晨出去,为自己采集草根浆果和坚果,还给小鹿带回来一些嫩草。小鹿吃着她手里的草,总是高兴地围着她跳来跳去。到了晚上,累了一天的小姐姐做完祈祷后,便把头靠在小鹿的背上,像靠着枕头一样安静地睡觉。要是她的弟弟还保持着人的形状,这种生活倒也挺美!

5 . 然后,老婆子拉着她的女儿,给她戴上一顶睡帽,让她躺到王后的床上。她还让她的女儿有了王后一样的身材和长相,只是她无法给女儿一只眼睛。为了不让国王看出破绽,她只好侧着身子,向着没有眼睛的那一边睡。

6 . 死不过是我们心中所受到的一种触电,被解放了的灵魂,骑在电的翅膀上,就可以远走高飞。

7 . “豆豆!豆豆!”

8 . 有一天晚上天很黑。他连一根蜡烛也买不起。这时他忽然记起,自己还有一根蜡烛头装在那个打火匣里——巫婆帮助他到那空树底下取出来的那个打火匣。他把那个打火匣和蜡烛头取出来。当他在火石上擦了一下,火星一冒出来的时候,房门忽然自动地开了,他在树底下所看到的那条眼睛有茶杯大的狗儿就在他面前出现了。

9 . 对于我来说,现在每根草就是一株绿树,你的每片白花瓣就是一朵芬芳的花!啊,你使我记起,我丧失了真不知多少东西

10 . 这个山中姑娘新鲜得像刚下的雪,娇艳得像盛开的石楠,活泼得像一只羔羊。

安徒生课件 篇6

文本细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向人们介绍了坐落在奥登赛的安徒生公园的情况。向人们介绍了童话之外的相关知识。内容的安排,意在引导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安徒生的童话作品之后,借助网络、书籍等查找、搜集资料,进一步全面了解安徒生,认识安徒生。教材的文本只是提供的一方面或几方面的点,教学时应大量的补充。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本课9个生字,会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阅读,搜集整理材料使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安徒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查找资料使学生深入了解安徒生这个人。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查找的资料,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里几篇安徒生童话大师的作品,我们都由衷的敬仰他,他为世界人民留下了不朽的精神财富。为了纪念他,人们在他的故乡欧登塞,建了一个美丽的公园《安徒生公园》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小公园到底是什么样的?

请同学们打开书142页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

如:白桦、毛茸茸、铜雕等词语可以利用图片进行理解。

如:疏疏落落、幻想、描绘、请悠、等词语可以结合诗中的具体语境来理解。

对于其他词语可以师生共同解决。

4、检查读文情况:

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品读文本,感悟文本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感受、印象或看法。

3、引导学生抓住自己观点的支撑点,即文中语言文字的品位与理解。

A:你认为欧登塞美吗?从文中的语句中找出来?

(引导学生用美的感情读出来)

B:小公园里有那些事物与安徒生有联系?从文中的语句去找,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组交流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

C:读完文本的最后一段谈谈你的感想?学生交流。

4、整体回顾全文,美读中品位始终所蕴涵的情感。

四、拓展延伸,资料整理

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学习,我们又了解了安徒生作品之外的很多知识,有关这位大师的资料很多,同学们课下搜集了许多资料,下面我们分组进行一下整理、展示、讲解好不好?

板块一

安徒生的剪纸:出示《丰富人生》的剪纸画面。引导学生根据每幅剪纸画面,进行童话想象或命题,让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进行补充,并进行讨论研究。

板块二

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展示安徒生的长篇小说、诗歌。

板块三

学生根据资料,总结、展示安徒生的长篇游记。

最后谈谈写一写《我心中的安徒生》《我最崇敬的人》

回家以后给父母讲一讲安徒生的故事。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认读本课生字卡片,组词,并说句子。

2、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4、学生独立描红书写。

安徒生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丑小鸭》等童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这本书。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如何做才能更美丽呢?

2.光有外表的美是肤浅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崇高的美!(指名说,板书课题:读书让我们美丽)

3.开学二个月了,咱们班的图书角也成立二个月了。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这两个月下来你读了几本了,读的哪几本呢?

4.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成果吧!

二、图书交流推介会

1.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

2.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三、走近安徒生,重温经典

1.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惟妙惟肖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展示书)

2.(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

四、赏读《丑小鸭》

1.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丑小鸭》,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让我们来说说故事的内容呢?

2.丑小鸭最后怎么了?

1师配乐范读

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五、总结延伸

1.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

2.老师这有他童话全集的一些目录,没看过的抓紧去拜读吧!

安徒生课件 篇8

这是我在语文课堂上看到的两个情景

老师:《丑小鸭》这篇文章说明了经历过很多磨难的人,经过努力一定会成功的。

某学生:老师,我觉得这篇文章的意思是说,鸭子就是鸭子,天鹅就是天鹅,天鹅不用怎么努力,最后仍然会变成漂亮的天鹅。不是有这句话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老师:@#$%*

老师:《买火柴的小女孩》这篇文章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以及穷人的悲惨生活。

某学生:老师,我今天上学走过天桥时,也看见有一个小女孩在乞讨。我想把早餐钱给她,又想起爸爸说沿街乞讨的人都是骗子。

老师:@#$%*

在这时代教育孩子真是一件危险的事情,他们永远无法像你小时候那样,大人一说,头点得像拨浪鼓一样。

其实,上述两个学生的阅读感受早已经被学者们预料到以精神分析方法研究童话的美国学者布鲁洛贝特尔海姆(BrunoBettelheim)就认为,安徒生童话虽然美丽动人广受儿童欢迎,但是对儿童的精神帮助并不大。例如,《丑小鸭》可能引导儿童有错误的想象,希望自己属于另一高贵的种类;《卖火柴的小女孩》反映出世界是无情冷酷的,让人对现实充满沮丧。安徒生作品是否真的适合孩子阅读,在西方和中国都一直有争论,这点我们且不去管他。我以为重要的是,在语文教材是安徒生作品的最大传播渠道的情况下(毕竟,很多孩子只有通过课本接触安徒生),语文教师们这个课堂上安徒生作品的重要诠释者,你们在今天应该如何教安徒生作品?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读一读《安徒生童话全集》,尽可能完整地了解、理解安徒生以及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而不是仅仅钻研被删减得只剩骨头的课文(虽然因为篇幅原因,这种删减可以理解)。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在读出自己心中的安徒生,并大胆地和学生们讨论你的阅读印象和阅读感受,而不是搬来教参上的观点灌给学生。例如,你大可以质疑《海的女儿》中为了爱情奉献一切的人鱼公主如果你足够女权主义的话。

我盼望,所有的老师都能把安徒生当作自己身边活着的朋友,平等地和学生讨论一些人生观念,而不是用伟大的童话作家这样的字眼去吓唬孩子,让孩子们从此学会仰视。例如,我们可以用《丑小鸭》和学生讨论在艰难环境中如何保持自信,用《卖火柴的小女孩》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善良的美德。哪怕是孩子的思维深度还无法到达,但安徒生作品的内蕴会在他心中埋下种子。

如果是这样,我相信安徒生童话能让人类变得更好,因为安徒生说过,Lifeitselfisthemostwonderfulfairytale(生命本身就是最美妙的童话故事)。

如果是这样,我以为是对安徒生的最好怀念,不管是否是他诞辰两百周年的纪念日。

如果是这样,即使到安徒生三百周年纪念日时,我们这些人都已经在世界上消失,但安徒生还能鲜活地活在各国孩子的心中。

安徒生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了解欧洲的社会概况和人民的生活。

2.尊重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别,初步形成开发的国际意识和国际理解。

教科书分析

参见92~93页。

教学准备

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两半球图。

教学活动和过程

1.导入。“从辽阔的非洲大陆向北穿过地中海,就来到了欧洲。作为世界上比较富裕的大陆,欧洲的情况是怎样的呢?”

两半球图上查找欧洲的位置和范围。

3.阅读与探究。阅读教科书第42~43页的课文,欣赏教科书第42~43页的图片。教师将自身准备的资料提供给同学。

考虑:

(1)欧洲有怎样的气候特点?

(2)德国的环境和社会风貌哪些特点?

4.交流与讲解。同学根据前面的活动,对以下问题充沛展开讨论:

(1)我所熟悉的格林童话和安徒声童话中的主人公。

(2)欧洲有怎样的气候特点?

(3)德国的环境和社会风貌有哪些特点?教师根据同学的讨论给予补充和讲解。

5.自由讨论。通过阅读教科书第43页豆博士的`话展开讨论,也可以就欧洲其他国家进行讨论,教师给予讲解和补充。

6.教师总结,安排家庭作业。

给教师的建议

社会状况的图片和资料。

两半球图。

特点就可以了。

家庭作业

1.完成教科书第43页“我所了解的欧洲国家。”

2.预习与探究关于俄罗斯的社会状况。

评价建议

小编推荐

最新10的认识课件(经典九篇)


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小编特意整理出了精美的“10的认识课件”,我坚信这些建议能够成为您决策的一个重要参考。编写教案和课件是我们老师的职责之一,而现在正是写课件的时候。编写教案需要细致入微和耐心,不能马虎草率。

10的认识课件 篇1

一、猜数激趣,故事引入。

1、猜数:①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②能与0作邻居的又是谁?(1)。

③在我们学过的数中谁最大?

提出要求:你们猜的可真准,数字娃娃听了可高兴了,也赶来凑热闹,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问题,想知道是什么吗?请你认真仔细的听,这个故事会告诉我们什么,又会给我们提出一个什么问题呢?(出示课件:0和9的故事)

2、师:同学们,1说的对吗?(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1和0并排站在一起就形成了一个新的数字变成了10.数字10真的有这么大的能耐吗,它真的这么厉害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数字10的有关知识。(板书:10的认识)

二、新知识探究

1、感知数10.

师: 有了10后,终于使骄傲的9无话可说了,真棒。同学们知道十月一日是什么节日吗?(国庆节)

师:到了这一天全国上下举国欢庆,各族小朋友们也高兴的跳起了优美的舞蹈,大家一起欣赏一下吧。(出示课件)。

师:优美的舞蹈欣赏完了,你看到这个画面发现了什么秘密呢?(学生可能会说有10个小朋友)

师:你是怎么知道有10个小朋友的呢?你能给大家数一数吗?你是怎么数的呢?(按顺序)

小结:数数的时候我们一定要按顺序去数才不会数错,现在咱们再来按从右向左的顺序去数一数

2、 举例:在我们身边或者在我们的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事情很多,用到数字10的地方也很多,生活中到处都能遇见它,看看周围有没有能用10来表示的物体,你能举出有关数字10的例子吗?

3、 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都很好。举了这么多例子,像这样人的手指,小朋友的个数都可以用数字10来表示,10可以表示任何个数是10的物体。

三、教学写数。

说了这么多关于数字10的事情,可是你知道10到底该怎么去写吗?下面请看大屏幕。

(1)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并说一说10的结构:10是由“l”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l”,右边是“0”,合起来读10。

(2)讲解: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l”,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0;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3)用手比着试一试吧。

(4)你想不想试一试呢?在本子上试着写6个10吧,咱们比比看,谁写的最好。

(5)展示评价。

四、教学数序。

1、 出示课件尺子图:这里是什么呢?上面还缺些什么呢?咱们帮它填完整好吗?9在8的后面,9的后面会是谁?(10)

2、学生那出手中的尺子找找10在什么位置。

五、比大小。

师:现在咱们来看一看又是哪个朋友来了呢?(出示课件)

数一数有几个绿苹果?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有几个红苹果呢?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请你观察一下,你发现了什么吗?

你会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六、10的组成。

师:大家的表现可真不错,连它们的大小都会比较。那么你知道10的组成吗?

(l)学生拿出10根小棒,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并边摆边说:10可以分 成9和1、8和2……

(2)摆小棒后,让学生说出不同的摆法,根据学生的叙述在黑板上板书:全班学生齐读上面的10的组成。

(3)小结。

10的认识课件 篇2

1、初步建立“千米”的量感

(1)出示高速公路上的路程指示牌

从这些路牌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B A 化学工业区

用数射线表示:

(2)揭示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板书)1千米=1000米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资源,通过观察路牌标志,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通过“数射线”以数形结合的方式揭示千米与米的进率关系。】

2、体验1千米的长度

(1)算一算:①运动场的标准环形跑道,通常一圈是400m,1km是几圈? ②普通小学的环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1km要几圈? ③从普小校门出去右转一直到前方的车站,这一段距离大约是100米。 1千米有这样的几段?

(2)估一估: ①猜想:10个100米的长度。 ②验证:播放视频。 ③估测:从家出发后1千米的路程。

A、交流 B、认识步测、计时的方法 C、实践验证(见后面作业:课后小实践)

(3)想一想: 纵向感知1千米的长度。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熟悉的校园、路段为例提供动态化的学习材料,通过多维度感知“1千米”的'长度。在猜想、估测、验证中进一步体验1千米的长度,从而比较清晰地建立1千米的量感。】

3、千米与米的换算

(1)交流读法

(2)单位换算

【设计意图:在读法中感悟千米与米的进率;在换算中通过“千克与克”换算方法的迁移,体会换算方法多样化的同时,进一步巩固千米与米的互换。】

10的认识课件 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的知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圆形和三角形这些常见的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2、学生状况

一部分孩子来自城镇,受过较好的学前教育,对五种基本的平面图形一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基本能分清不同的平面图形,但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了解。而另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所受学前教育较差,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还不够清楚明了,对它和立体图形的关系更是一无所知。

3、教学目标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能力目标:在比一比、画一画、描一描等探究活动中,能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直观感知“面”与“体”的关系,体会“形”、“体”间的关系,培养初步的观察、操作、比较、想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的几何直观和形象思维。

情感目标: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平面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平面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并渗透审美情趣的教育。

4、教学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教学难点:掌握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5、教具准备: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各一个,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和平行六面体各一个。

剪好的纸贴画

二、说教学方法

1、创设问题的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启发式教学,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2、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感知教材,形成表象,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三、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能单纯的以来模仿与记忆,让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

四、说教学流程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出发,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多对绘画情有独钟,于是我就以此为突破口。

给大家带来了一幅与众不同的图画,请大家欣赏,(出示情境图)

并问孩子们,你们喜欢这幅纸贴画吗?仔细观察,你能从图中发现那些与物体形状有关的数学问题?

同学们根据自己对情境图的理解以及已有的经验,通过自主探索,寻找图中的信息。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可能会千差万别,但都应对孩子们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的勇气,给予鼓励。带着孩子们的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2、探究新知,合作交流

活动一

(1)以同桌为单位从纸贴画学具中挑选出自己认识的图形,并介绍给同桌听。(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能从中挑选出已经认识的图形,并介绍给同桌听。)

(2)以同桌为单位到实物平台上将自己认识的图形介绍给大家听。

在本环节中,一部分学生可能对平行四边形比较陌生,所以在学生介绍平行四边形时,就将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教具粘贴在黑板上,并标注平行四边形。)板书:平行四边形

(3)将纸贴画中的平面图形以同桌为单位按形状进行分类。学生有可能会把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放在一起,也可能会把长方形和正方形放在一起。在孩子们分类的同时,走到孩子中间去,对个别有困难的孩子进行指导。

(4)汇报展示分类方法。找代表汇报分类结果,边汇报边告诉大家分类的原因。答案可能千差万别,但多媒体课件从牧童骑黄牛图上动态抽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和平行四边形纸片可以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对平面图形进行准确分类。

活动二

(1)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锥、平行六面体)三棱锥和平行六面体对孩子们比较陌生,这时可以适当做一下介绍。

(2)从立体模型学具上找出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同学们利用事先准备好的学具,找一找,摸一摸并把找到的图形介绍给同桌听,巡视指导孩子找图形的顺序并尽量找全图形。

(3)同桌展示从物体表面找到的平面图形。同桌举起立体模型边摸边介绍它的形状。

(4)将从立体图形上找到的平面图形画下来。为了鼓励孩子认真细致的画图,及时给孩子鼓励和评价,并将孩子们的展示给大家。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出发,放手让学生从立体图形上找出平面图形,感受“体”上有“面”,“面”附于“体”。

3、图形的应用。

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多了,我们一起去参观吧!(课件出示街道和沿途的各种形状的交通标志牌)小朋友,你能说说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的吗?孩子们想不到每天都能见到的交通标志牌里竟然也有数学知识,一下子学生纷纷讨论起来。)

生活中你还在哪些物体的表面见到这些朋友?同桌交流后全班交流。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而又最终服务于生活。通过说交通标志牌的形状、找生活中的图形、说生活中的图形,为孩子们搭设一座理论与实践的桥梁,贯彻了‘数学生活化’理念,使孩子们趣味盎然地经历了发现数学、应用数学的全过程。

4、巩固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共同特点,还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因此我将练习分为三个层次:

(1)面向全体,人人都获得必须的数学。课本23页的1、2、4题。

(2)拓展延伸。课本23页3、5题。

(3)加大难度,进行尖子生的选拔和培养。课本24页第6题。

3、反馈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用什么方法学习的?在师生轻松愉快的谈话中结束此课。

4、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 三角形 圆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10的认识课件 篇4

教材简析

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位关系是一样的。学生学过100以内数的读写和计算,再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就比较方便。教学中主要是通过操作、游戏、实践,使学生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培养学生认识人民币和用不同面值的人民币凑成指定钱数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向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出示一个小猪形状的储蓄盒,问:“老师这里有一件东西,你们知道它的名字和作用吗?(生:储蓄盒,是用来攒钱的。)这个储蓄盒是我们班上×同学的。(教师摇动储蓄盒)听声音,里面已经攒了不少的钱。一年来,×同学注意节省,把爸爸、妈妈平时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他做得真好!我们从小也要养成节约用钱的习惯。另外,人民币是国家印制的,我们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面乱画。同学们都看过钱,也用过钱,但是对钱的认识还不够,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学习。(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紧密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通过识别储蓄盒,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维。这样引入新课自然,不落俗套。寥寥数语,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向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的思想品德教育。]

二、进行新课

(一)认识分币。

1.教师出示1分人民币的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自已准备的钱中找出壹分币,并要求同桌同学互相看一看,找得对不对。接着告诉学生:1分硬币的正面有“壹分”、“麦穗”背面是“国徽”。

2.教师出示2分硬币的图片并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自已准备的钱中找出贰分币,并请前后桌四位同学一起看一看,找得对不对。并问:2分硬币的正面有些什么?背面是什么?

3.教师出示5分硬币图片贴在黑板上,让学生在自已准备的钱中拿出伍分币,并请大家举起来让全班同学都看一看,拿得对不对?

[教学分币的认识,采用的方法是先让同桌两位同学、再让前后桌四位同学、后让全班所有同学互相检查、共同学习,这样,不仅过程清楚,层层递进,而且形式多样,活泼愉快。]

4.小结:我们刚才认识了分币,分币有哪几种?(生:分币有壹分、贰分、伍分三种。)

5.教学分币之间的关系。

答一答:

(1)一个贰分硬币可以换几个壹分硬币?

(2)一个伍分硬币可以换几个壹分硬币?

摆一摆:

(1)在课桌上摆出3分,看一看,有几种摆法?

①①① ② ① ① ②

3分 3分 3分

(2)在课桌上摆出8分,看一看,有几种摆法?

⑤②① ⑤①①① ②②②② ②②②①① ②②①①①①

8分 8分 8分 8分 8分

②①①①①①①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

8分 8分

[摆一摆、看一看、数一数,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年龄与心理特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二)认识角币。

1.认识壹角币。

教师一分一分地数,数出9分后,提问:再数1分是多少分?(生:10分。)

10分还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一角。(教师出示一角纸币,让全班学生看过后,贴在黑板上)

2.揭示关系。

教师启发:我们知道了10分又叫一角,那么10分和一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呢?(生:10分是1角。)教师出示一张和10个壹分画在一起的图片,并贴在一角纸币的前面。紧接着问:同学们说10分是1角,还可以怎样说呢?(生:1角等于10分。)教师在画有十个1分的图片和1角纸币之间画上一个长长的等于号,并且用红色粉笔在黑板中央板书:1角=10分。

3.认识几角的人民币。

(1)教师说明:角币除了一角的以外,还有贰角和伍角的两种。(将贰角与伍角纸币贴在壹角币的后面)

(2)引导思考:一张2角可以换几张1角?一张5角可以换几张1角?

(3)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用1角、2角的人民币摆出5角,有几种不同的摆法?(教师指导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

[有了前面的知识基础,这里的“摆5角”,难度已不大。教学时教师利用“摆5角”指导学生学会有序地思考问题,这种教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

(三)认识元币。

1.游戏:教师出示两本同样的童话书,说明价钱都是1元。同时在黑板上贴出几张1元人民币和若干张一角币,先请一位同学拿1元的人民币买童话书。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拿一角一角的人民币买。

2.游戏做完后,教师讲解:同样的童话书,同样的价钱,一位同学拿1元买去了一本,一位同学拿10角买去了一本,说明1元和10角之间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1元=10角。

3.练习:

(1)1元可以换几个5角?可以换几个2角?可以换几个1角?

(2)一元等于多少分?(启发学生回答:因为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10个10分是100分,所以1元=100分。)

[“元的认识”的教法,有别于角、分的认识,游戏引入,边学边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小结所学知识,引导质疑。

三、巩固练习

1.口答:

(1)出示1张1角,1个2分,1个1分,问:一共是()角()分。

2出示3张1角,一个5分,2个2分,问:一共是多少钱?

2.游戏:教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做买铅笔、尺子、口哨、手帕的游戏。游戏开始,教师出示标有价格几角几分的商品,让学生用纸币和硬币去购买。游戏时让学生思考:买东西时怎样取钱最快?

3.抢答:

1角=()分10角=()角

2角=()分30分=()角

5角=()分70分=()角

[口答、抢答、做买东西的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的知识。]

四、课堂作业

教科书练习十的第1~2题。

五、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兑换、游戏、抢答、讲思路等形式,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灵活性。从引入新课到结束新课,始终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部过程,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10的认识课件 篇5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73-74页的内容及相应的习题。

“11-20各数的认识”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操作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学习新知识,并且为学习20以内的加、减法做好准备。

本课分成两个层次进行教学:第一、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数一数及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学习“11-20各数”的认识、组成、数的顺序及大小。第二、通过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巩固本节课的新知识。

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到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一个十和几个一),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感知十进制。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将数学与生活进行联系的应用意识。

1、教学重点:正确数出11~20各数,并且知道它们的组成。

2、教学难点:掌握11~20各数的组成,初步感知“十进制计数法”。

1、创设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数一数的学习方式去认识11-20各数。

2、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及合作交流的方式去掌握“11-20各数”的读法、组成、数的顺序和大小。

3、创设一系列的游戏情境,让学生通过数一数、摆一摆、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去巩固新知识。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很多听课的老师,你们欢迎吗?来点掌声好吗?下面张老师有个问题,你们知道今天教室里来了多少位听课的老师吗?我们转过头,按顺序从左边开始一起数一数,好不好?

2、看来我们身边很多事物的数量都超过了10,所以我们只认识10以内的数是不够的。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10大些的数,(板书、指着课题,让学生读)11—20各数的认识。

这节课我们来比一比,看谁、哪个小组学得最认真,最好。

师:同学们请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10根后捆成1捆放在一边,然后继续往下数,满10根后再捆成1捆,现在开始。(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在展台上操作,如下图所示)

完成后提问:同学们已经数完小棒了,那你知道1捆有多少根小棒吗?(10根)那么1捆就是几个十呀?(1个十。板书)

(1)、我们是1根1根地数,数了10根,所以说它是几个一呀?(10个一。板书)

(2)、10个一是这一捆,一个十也是这一捆,所以我们就说10个一是一个十。(板书,齐读)

刚才同学们数小棒数得很好,下面张老师再考考你们:刚才我们在摆小棒的时候,把10根捆成1捆是1个十,1捆就是10根小棒,同学们请想一想,怎样才能很快地拿出11根小棒? (板书11)

学生摆小棒,然后指名汇报,引导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拿出11根小棒(1捆小棒加1根小棒)。

提问:为什么拿一捆小棒和一根小棒就知道是11根呢?

理解:(边演示边说)一捆小棒就是1个十,1根小棒就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就是十一。所以11是由1个十和1个一组成的。(板书)(教师演示摆放11根小棒的操作过程)

教师范读11(十一),让学生跟读。教师板书:十一。

师:现在我们来比一比,看谁能最先拿出19根小棒。你用什么方法很快就拿好?

B、19根小棒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20根)满10根又捆成一捆,现在是几捆?(2捆)就是几个十?(2个十)20就是由2个十组成的。

归纳整理: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就是由2个十组成的。

游戏:跺脚表示十,拍手表示一,猜猜合起来表示几。

(1)、师: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自己动脑知道了11──20各数的组成,下面看这把尺子,你能填出空缺的数吗?

(2)、观察直尺,回答问题:

14前面一个数是多少?11后面一个数是多少?

16和18中间一个数是多少?

与19相邻的两个数是几和几?

比12大又比18小的数有哪些?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课本“做一做”

课本73页“做一做”上的学具各有多少?(先问画了什么,再板书,然后数,最后汇报)

3.1个十和6个一组成( )。

13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0里面有( )个十,20里面有( )个一。

5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

(四)、总结课堂,延伸新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同学们有这么多的收获呀!你们开心吗?老师也很高兴!今天小朋友学得真不错,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多注意观察,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会有更多的收获!。

10的认识课件 篇6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从不同的方向准确辨别物体的排列位置。

难点:自己确定方向并能准确找出位置。

活动准备

贴绒教具:10个不同的`小动物,有10层10个房间的楼房图片一幅。

活动过程

一、幼儿随音乐开火车进教室。

我们小朋友开着小火车来了,小动物幼儿园的小动物也来了,不信你看,他们排着整齐的队来了。

二、小动物们多神气,排着整齐的横队向我们走来。

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左向右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请小朋友看一看从右向左排,每只小动物排第几?

教师提问:

a.从左向右排第4个小动物是谁?

b.从右向左排第7个小动物是谁?

2.看小动物们变成纵队向我们走来。

请小朋友说说从上向下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

请小朋友说说从下向上排每个小动物排第几?

教师提问:

a.从上向下排小兔排第几?

b.从下向上排第6的小动物是谁?

三、小动物们都累了,我们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吧!(教师出示楼房图片)

(1)我们先数数这栋楼房共有几层?再数数每层有几个房间?

(2)教师提出要求,请小朋友将小动物送回家。

a.小狗住在第3层,从左边数第6间房子;

b.小猪住在第5层,从右边数第8间房子;

c.小猴住在第7层,从左边数第4间房子;

四、游戏——乘火车

小朋友们学习了10以内的序数,能从不同的方向辨别10以内的序数。现在我们一起个游戏乘火车,游戏方法:用椅子搭成三列火车,分别编上1、2、3。幼儿每人一张编号的车票,如第2列火车第5节车厢就写2-5,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开火车的动作,音乐一停,幼儿依照车票编号快速找到号码座位坐下。教师当列车员查票,看看谁找得又对又快。音乐再响,幼儿随音乐出教室。

10的认识课件 篇7

教学内容

千米的认识。(教材第26页)

教学目标

1、明确千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2、知道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明确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形成正确表象。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厘米、分米、米。

师:这些都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当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该用什么长度单位呢?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千米。

【设计意图:借助孩子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新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关于“千米”这一概念,你们对它有哪些了解呢?

生1:“千米”也是长度单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是测量比较长的路程时选用的计量单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正确,看起来大家对千米的了解还真不少呢。不过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凭自己的主观感觉猜测的,那么,到底1千米有多长,需要走多长时间?你们哪位同学估测得最准确,能不能自己想办法来验证一下?可以跟小组的同学进行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验证方案;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

生1:走一步大约长5分米,走2000步大约是1千米。从学校门口出发,走2000步,看走到什么地方是1千米,再计算一下时间。

生2: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并计算一下时间。(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右下方图)

生3: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10 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课件出示:教材第26页例4情景图)

师:根据自己的验证方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各小组进行实践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交流汇报:走1千米大约需要15分钟。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感受“千米”,建构“千米”,应用“千米”,真正地落实能力教学】

三、总结提升

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感受?有哪些收获?

学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获、感受。

【设计意图:既总结本课所学知识点,又促使学生体会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作业新设计

通过完成刚才的课堂作业我们知道: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千米,那么,你能告诉大家沿着这条铁路线从北京到广州要用多长时间吗?

教学反思

1、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1千米这一概念的建立难度较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然,对此概念学生也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见过“千米”,对千米已有所认识。所以,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以前在哪里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还有哪些地方用到过“千米”,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让他们用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

2、考虑到学生对学校附近比较熟悉,所以教师让学生先猜一猜,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1千米。通过学生的猜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幼儿园大约是1千米。”然后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长。通过猜一猜、说一说等活动,学生进一步感悟到了1千米有多长。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从而比较自然地认识“千米”。

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1千米或几千米有了初步的体验和感悟。

10的认识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认识几分之一(教材91—93页)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活动初步认识几分之一,理解体验几分之一的意义,会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学会借助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通过数学活动,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

理解几分之一的意义。

教学用具:

长方形、正方形、小圆形纸片、大圆形纸片若干张,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分一分

学生动手分学具。

二、探索研究几分之??

1、说一说

说一说大圆片是怎么分的?介绍分数的读法、写法。

2、折一折

(1)从刚才分的学具中选择一张自己喜欢的纸片,折一折,找出它的1/2,涂上颜色。并想一想,你是怎么折的?

(2)学生汇报交流

3、想一想

(1)你认为在1/2里,“—”、“2”、“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1/2”又表示什么意思?

(2)学生汇报交流

(3)练一练

4、试一试

(1)学生试着说出几个像1/2这样的几分之一的分数。

(2)学生试着折出一张纸片的1/4,并涂色,说一说是怎样折的?

5、做一做

6、找一找

找一找生活中的几分之一的分数。

三、自主探索、比较大小

1、课件出示情景图,观察、猜测,学生汇报交流。

2、课件出示表示1/2、1/3、1/6的圆片,比较大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

四、巩固提高

说出涂色部分占大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10的认识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

1、让幼儿正确读写数字5,并能数出5以内的物体数量。

2、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学习数字的兴趣和创新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活动准备:

小圆片、小正方体、数字卡、铅笔、多媒体课件、白纸

活动过程:

一、情景激趣。

师:小朋友,喜欢漂亮的小金鱼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小金鱼,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它们有多少条,好吗?播放课件。

课件内容:鱼缸里有四

只小鱼游来游去的玩耍,换一幅场景后,一个小男孩又放了一只小鱼。出示问题:现在有几条鱼啊?

二、探究新知:

1、出示鱼缸:(里面有4条鱼)师:小朋友,我们来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鱼,好吗?(老师边引导数边在黑板上贴小圆片)

2、教学认识“5”

教师又出示一个里面有1条金鱼的鱼缸,将两个鱼缸并列放在一起,问:现在一共有几条鱼啊?教师用另一种颜色的圆纸片在4后加1个。(让幼

儿认识到比4多1就是5和4过后就是5)

3、认识5的组成

数出下列每组图形中物体的数量。

4、找一找

让幼儿相互看一看,摸一摸,看看身体哪些部位的数量是5?

三、我是小画家

教师展示自己用5个图形组合的图形,要求幼儿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画一个物体,但图形的数量必须是5个。

四、游戏活动:(站圆圈)

教师在室外操场上画若干圆圈,幼儿围成一个大圆,然后师生一起数:1、2、3、4、5,当数到5时,幼儿迅速站到圈里,每个圈只能站5人。给站得快又好的小朋友进行奖励。

教学反思:

《5的认识》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知识之一,是智障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是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联系。”这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学习,为学生了解数学的用处和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打下扎实的基础。

本节课结合智障学生的特征,根据学生喜爱小动物的特点,让学生一起到动物园看一看。

情景导入:“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看看?”学生们听后情绪高涨,学习兴趣得以激发。在观看动物过程中,我先让学生说说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各有几个?图上还有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5”这个数来表示?通过创设这个学生喜欢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又在观察、表达的过程中初步认识了5这个数,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数字的意义。

安徒生童话课件十三篇


安徒生童话课件【篇1】

阅读指导课教案-《安徒生童话》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丑小鸭》等童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介绍自己喜欢的这本书。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如何做才能更美丽呢? 2.光有外表的美是肤浅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崇高的美!(指名说,板书课题:读书让我们美丽)

3.开学这么多天了,咱们班的图书角也成立了。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这些天你读了几本了,读的哪几本呢?

4.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成果吧!

二、图书交流会

1.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2.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三、走近安徒生,重温经典

1.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惟妙惟肖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展示书)

2.(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

四、赏读《丑小鸭》

1.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丑小鸭》,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让我们来说说故事的内容呢?

2.丑小鸭最后怎么了?

(1)师配乐范读

(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五、总结延伸

1.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

2.老师这有他童话全集的一些目录,没看过的抓紧去拜读吧!(出示《安徒生童话全集》图书目录)

3.目录上的省略号表示?

4.安徒生为何能写出这么多生动感人的童话呢?想知道的话,就到他写得自传《真爱,让我如此幸福》中找答案吧!这里的“真爱”,是对书的的真爱,对生活的真爱,更是对童话的真爱。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出示)

人生就是一个童话,我的人生就是一个童话。这个童话充满了流浪的艰辛和执着追求的曲折。我的一生居无定所,我的心灵漂泊无依,童话是我流浪一生的阿拉丁神灯!

——安徒生

5.今天,我们在一起分享了最近一段时间的读书心得,同时还走近了安徒生,重温了安徒生的经典。读书确实让我们美丽,以后,我们还将感受更多的经典,读更多的书。

一年级阅读指导课教案 ——阅读春天的文章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交流阅读感受,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

2.通过阅读描写春天、赞美春天的文章,感受语言文字的美,积累语言,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理念:

创设浓浓的读书氛围,采用多种方法让孩子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兴趣,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领悟做人的一些道理,提高孩子的语文素养。教学准备: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1. 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会唱的同学拍手跟着唱。2. 听后,师问:这是一首描写什么的歌?(春天)

3. 是啊,美丽的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那么你们在哪看到了春天的痕迹呢?(生自由谈)那么用什么样的文字能把我们看到的春天描写下来?这节课让我们走进春天,阅读几篇描写春天的文章。

二、指导阅读。

(一)阅读“春暖花开”的二段文字。1. 翻开书24页,学生借助拼音阅读两段文字。2. 读了这两段文字,你觉得春天给你了什么感觉?带着自己的感觉,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边读边想象文字所描绘的画面,你会读得更美!

3. 这两段有很多好词佳句,把你喜欢的词句画出来,再美美地读一读,记一记。

4. 交流所画的词句,有感情朗读。

(二)走进“童话城堡”

1. 过渡:阅读完春天的美文,让我们走进春天的童话城堡。2. 生借助拼音,自读短文《花孩子找颜色》想一想:花孩子们分别找到了什么颜色?你最喜欢哪个花孩子? 3. 分角色朗读。4. 交流。

(三)感受“春的使者”

1.是谁带来春的消息,春天的使者是谁呢?听老师读《迎春花》。(配乐)

2.学生朗读《春天》。(配乐)

三、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阅读了有关春天的几篇文章,感受了春天的美好,积累了一些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收获可真不少。“书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希望课后大家能多阅读一些好的书籍,去获得更多的知识。《了不起的狐狸爸爸》阅读课设计

一、导语:

知道今天老师来做什么吗?(上课,讲故事,)今天不是上课,李 老师是来给你们讲一个故事,1、这个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呢?你们看他们来了,它,你肯定认识,对,狐狸。你能描述一下你见到的这只狐狸的样子吗?这是在什么时候,他要做去做什么呢?你猜猜看。出示:狐狸爸爸图片

2、这些又是谁呢?你能猜出来吗? 出示:狐狸太太和小狐狸

3、第三个要介绍的人物:你们看,他叫的博吉斯。出示:博吉斯图片 说说他突出的特征 补充:对,他胖得出奇 出示:文字

4、第四个要介绍的人物:他叫邦斯 说说他的突出特征 补充:他是一个大腹便便的小矮个,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游泳池的浅水一端,下巴都会在水面以下 出示:文字介绍

5、第五个要介绍的人物:他叫比恩 说说他的特征 补充:他瘦得像一只铅笔,他是他们三个当中最聪明的一个。出示:文字介绍

他们的饲养场就在山谷里,经营得很好,他们三个都是有钱人,但也都是卑鄙龌龊的家伙。他们三个简直是你所能遇到的最卑鄙、最小气的人。

附近的孩子见到他们时常会唱这样一支歌。

灯片出示:

6、这些人在一起可能发生怎样的故事呢?你能来猜猜吗?

二、想不想听听这个故事

讲讲“射击”的那一节。

想知道狐狸的命运如何吗?据我所知,那三个饲养场主到现在还没有抓到这只狐狸。

三、介绍这本书

1、那就请同学们来读这本书吧!

2、根据上面的故事,你们能猜猜这本书名是什么吗?

3、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作者,出版社,书名,封面插图)

4、介绍作者

5、看目录:你能想到封面插图反应的是哪个故事吗?(那个女人)

四、渗透读书方法

老师提醒大家,读书应该养成好的读书习惯,那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

划出好句:罗尔德 达尔的语句特别夸张、幽默,想象力极其丰富、奇特,课件出示,比如:

1、比恩瘦得像支铅笔。

2、“邦斯长得很矮,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游泳池里的浅水一端,他的下巴都会在水面以下。把这样幽默夸张的句子画出来,好好读一读。

3、想一想:含义深刻的句子背后的意思。

《小猪变形记》阅读课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阅读图书,学习初步阅读图书的方法,了解小猪通过改变自己的形态寻找快乐幸福的过程,激发阅读图书的兴趣,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想象,师生共同阅读,小组学习,独立阅读等方法阅读图书,在阅读中体会,在体会中阅读

情感与价值:在阅读中懂得:做自己,最幸福。引导学生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才能获得快乐幸福。

教学难点:阅读图书及方法的指导。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自选图书教材、挂图、黑卡纸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你在哪些地方看到了小猪?你觉得小猪怎么样?

2、今天,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读一本与小猪有关的图书。

二、简介图书,激发兴趣

(一)出示图书,读封面

指导读封面上的题目、图、作者,并作猜想。

(二)师生共读第一个变形故事

1、出示图一

你看到了什么?你猜猜,小猪开心吗? 指导读第一页,读出烦的感觉。

2、出示图二

小猪边走边想着好玩的事,走着走着,你们看,他遇见了谁? 指导读第二页文字。

小猪想到了一个绝妙的好主意,你们猜猜看是什么好主意?

3、出示图三

你们的主意都不错,小猪也有自己的办法,看,小猪来了。他怎样让自己变成了长颈鹿的? 指名读第三页文字

4、出示图四

小猪就这样踩着高跷散步去了,路上他又遇见了谁? 你猜猜他会怎样介绍自己? 出示对话,认识引号,指导朗读

“嗨,下面的那位!”小猪跟斑马打招呼,“我是一只了不起的长颈鹿,我可以看到好几里远的地方。”

“你不是长颈鹿!”斑马大笑着说,“你是一只踩着高跷摇摇晃晃的小猪。你最好小心点。” 分角色练习朗读

5、出示图五 小猪摔得怎样? 指导读第五页文字

三、想象变形方法,学编故事

1、他又想到什么好主意,还可能遇见谁?想变成谁呢?

2、前后四个小朋友一起讨论讨论,接下来你们最想让小猪遇见谁,变成谁?怎样帮他变的?结果怎么样?每一组猜想一个。

3、汇报

四、读图文,了解故事情节

1、总结读图书的方法。

2、阅读图书,提读书要求。

3、学生读书

4、汇报

现在大家把书合上,我要考考大家有没有读懂。小猪还变成了什么?(随机出示相关的动物图片)

5、这只可爱的小猪一开始总觉得自己很无聊,不开心,想找点有趣的事,一会儿扮成长颈鹿,一会儿刷成斑马,一会儿又装扮成大象、袋鼠、鹦鹉,最后小猪找到了快乐了吗?他在哪里找到的?

6、齐读有关内容。

7、最后他还是想做------小猪,因为小猪懂得了------做好自己,最幸福。出示:“原来当小猪是最开心的事情呀!” 齐读

五、总结读书方法,布置亲子阅读

《童谣》阅读课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童谣,让学生感知童谣的特点:篇幅短小,富有韵律,充满童趣。

2.通过学习童谣,欣赏童谣,歌唱童谣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童谣的能力。教学准备: 1.教师:教学课件 2.学生:一本童谣书 教学时间:30分钟 教学过程: 一.走进童谣

1.小朋友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曲: 课间播放:《春天在哪里》

听出来了吗?歌里唱得是什么呀?(春天)

2.是啊,美丽的春姑娘已经悄悄来到了我们的身边,瞧,鸟儿们在枝头欢快地歌唱,柳枝抽出了嫩芽随风飘动,小花小草争先恐后地装扮着大地妈妈,满树盛开的花儿散发出迷人的芬芳……这一切都向我们预示着春天来了。

3.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春天美吗?老师这儿有一段非常美的文字,就是描写春天的,出示:

春天到,小鸟叫,草地青青穿绿袄,杨柳枝条随风飘,桃花李花开得好,小蜜蜂,嗡嗡叫,采集花粉把蜜造。想读吗?自己看着拼音试着读一读。谁来读一读?(指名读)

读得不错。看一看这段话,一共只有六行,每行大约六七个字,十分短小。

谁再来读一读?这次能不能一边读一边打节拍呢?(师评:哎哟,这么一读,还真有节奏呢!)

多美的春天呀,再读一读,边读边想,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呀?

(相机点评,你还看到了什么?再闻一闻呢?)

师点评:此时,一幅美丽迷人,充满生机活力的画面已经展现在我们眼前了,可真有趣!瞧,只有六行短短的文字就把一个春天都装在里面了,真不简单呀!

读到这里,你们一定更喜欢这段文字了,再读一读吧,这次带上感情,再配上点动作,一定能读得更好!(配乐)

4.像这样一段文字,我们就叫它“童谣”(指课题),其实小朋友们一点儿也不陌生,它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儿歌”。

5.朋友们,幼儿园的时候,你们一定跟老师、爸爸妈妈学过不少童谣吧?愿意给我们大家念一首吗?(指4人汇报)

相机点评:这不是一则谜语吗?大家猜出来了吗?这是绕口令吧,真不简单,能再快一点吗?…… 二.学童谣,赏童谣

1.师述:刚才小朋友们念的童谣都来自于生活,童谣有的描写动植物,有的是有趣的谜语,有的是逗人的绕口令,有的是滑稽的颠倒歌,可有趣了。2.学童谣

a)课件出示小猴图片 瞧,谁来啦?

小猴这是怎么啦?赶紧读读这首童谣吧!(生自由读)课件出示童谣:小猴子,真淘气,看见蜜蜂想吃蜜。爬上树,掏蜂窝,馋得口水流一地。小蜜蜂,不客气,蜇得小猴哭啼啼。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啊?(淘气)你想对小猴说什么? 有意思吗?那就读给你的同桌听听吧!

b)送走了淘气的小猴,接着谁回来呢?(指两人猜)想知道吗?课件出示谜语童谣:圆脸蛋,金灿灿 一脸芝麻全长遍,不怕太阳天天晒,抬头绕着太阳转。读一读,看谁先猜出来? 猜出来了吗?(向日葵)你是怎么知道的?

这是一首谜语童谣,你会读了吗?(指名读)齐读。

c)这里还有一首童谣。课件出示童谣: 问答歌

谁会飞?鸟会飞。谁会跳?兔会跳。鸟儿怎样飞? 兔儿怎样跳? 拍拍翅膀向前飞。前腿蹦蹦后腿跳。

谁会游?鱼会游。谁会爬?虫会爬。鱼儿怎样游? 虫儿怎样爬? 摆摆尾巴摇摇头。六条腿儿慢慢爬。谁把题目读一读?

问答问答,有问有答。这首童谣提了哪些问题,又是怎么回答的呢?赶紧读读吧!

谁来问?谁来答?(指两人读)

还有谁想问?这次你可以向全班小朋友提问!全班小朋友在回答的时候不仅要能说出答案,还要配上动作,能行吗? 3.赏童谣:

a)这里还有一首童谣。课件出示童谣: 颠倒歌 吃牛奶,喝面包,夹着火车上皮包。出了门口向东走,碰见一条人咬狗。拿起狗来砸砖头,倒被砖头咬一口。

为什么叫“颠倒歌”呢?让我们一边听一边看。知道了吗?

b)这首童谣也很有意思《板凳绑扁担》 这是一首什么童谣?(绕口令)

c)还有些童谣我们可以一边做游戏一边唱呢!《找朋友》

你们瞧…… 三.读童谣,唱童谣

1.原来童谣的内容这么有趣这么丰富,小朋友,你们喜欢童谣吗?那就打开手边的童谣书,选择一首你喜欢的童谣和四人小组的小伙伴读一读,待会儿还可以上来读给大家听。谁愿意把你新学的童谣和大家分享?(指名汇报)

2.其实,童谣不仅可以读,唱起来也很动听呢,最后,就让咱们亮开嗓子尽情的歌唱吧!愿快乐的童谣陪伴你们度过快乐的每一天!生唱童谣:《我和小树来比赛》 边唱童谣边下课

教后记: 小童谣 大阅读

本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童谣,喜爱童谣,产生阅读童谣的愿望,激发阅读童谣的兴趣,并培养学生自主诵读童谣的能力,促进他们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于读课外书籍由“要我读书”变成“我要读书”。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教者主要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认识熟悉童谣,产生阅读愿望;二.学习欣赏童谣,激发阅读兴趣三.亲历阅读过程,培养阅读能力;四.小小童谣启蒙,走进阅读世界

这是对一年级孩子自主阅读的启蒙,教师不仅要让孩子在这节课上拿起书,更要让孩子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放不下书,打开阅读这扇窗,学生将看到更加精彩的阅读世界,让他们徜徉在阅读的兴趣中,这是我们将继续探索的。

安徒生童话课件【篇2】

教学内容:《安徒生童话》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

2通过学习,引导孩子们进行合理猜测故事情节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孩子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丑小鸭》你们听过《丑小鸭》的故事吗?你们知道丑小鸭都被哪些动物嘲笑、讥讽、欺负过吗?

二、激发阅读兴趣

1出示《丑小鸭》一段文字

噼!啪!天空中发出一阵响声这两只公雁落到芦苇里,死了,把水染得鲜红噼!啪!又是一阵响声整群的雁儿都从芦苇里飞起来,于是又是一阵枪声响起来了原来有人在大规模地打猎猎人都埋伏在这沼泽地的周围,有几个人甚至坐在伸到芦苇上空的树枝上蓝色的烟雾像云块似的笼罩着这些黑树,慢慢地在水面上向远方飘去这时,猎狗都扑通扑通地在泥泞里跑过来,灯芯草和芦苇向两边倒去这对于可怜的小鸭来说真是可怕的事情!他把头掉过来,藏在翅膀里不过,正在这时候,一只骇(hài)人的大猎狗紧紧地站在小鸭的身边它的舌头从嘴里伸出很长,眼睛发出丑恶和可怕的光它把鼻子顶到这小鸭的身上,露出了尖牙齿……

a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什么?谁遇害了?

b猎人和猎狗喜欢干什么?猎狗会不会咬丑小鸭呢?

c丑小鸭是怎么逃脱猎狗的爪牙呢?

引导孩子们阅读短文片段,并展开合理的想象,激发孩子们阅读兴趣

2出示《完全是真的》片段

这故事终于在报纸上刊登出来了这完全是真的:一根小小的羽毛可以变成五只母鸡

a完全是真的是什么意思?

b羽毛和母鸡一样吗?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c你们见过一根羽毛变成五只母鸡的奇怪事情吗?

引导孩子们大胆猜测,展开联想,说出心中所想

三、引导孩子们阅读

这两篇非常有趣,又惊心动魄的故事都来自《安徒生童话》安徒生为我们小朋友写了许多有趣,又有深刻意义的故事,这本书里收集了16篇,每一篇都是经典故事它们从文字的优美,到语言的生动,情节的波折,人物的刻画都处处显示着美好

大家想不想见识一下安徒生伟大的文字呢?那么,我们一起拿起《安徒生童话》走进属于我们自己的童话世界吧

阅读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边读,一边做笔记,画出优美词句,写下心中的疑惑,或者感想,这些笔记能帮助我们理解故事

下面,请我们打开《安徒生童话》开始快乐阅读吧!

安徒生童话课件【篇3】

1 . 那个兵士已经站到梯子上来了。不过,当人们正要把绞索套到他脖子上的时候,他说,一个罪人在接受他的裁判以前,可以有一个无罪的要求,人们应该让他得到满足:他非常想抽一口烟,而且这可以说是他在这世界上最后抽的一口烟了。

2 . 能够破碎的人,必定真正活过。林黛玉的破碎,在于她有刻骨铭心的爱情;三毛的破碎,源于她历经沧桑后一刹那的明彻与超脱;凡高的破碎,是太阳用黄金的刀子让他在光明中不断剧痛,贝多芬的破碎,则是灵性至极的黑白键撞击生命的悲壮乐章。如果说那些平凡者的破碎泄漏的是人性最纯最美的光点,那么这些优秀的灵魂的破碎则如银色的梨花开满了我们头顶的天空。

3 . 我看见在半夜绽放的奇异花朵在月色下展开晶莹的花瓣,吐露出闪着微光的花粉如同轻云淡霞般的迷雾,我看见穿越森林的河水表现着白天所不曾看过的活泼摸样,萤火虫在水边搭起了音乐会的舞台……人在沉睡,自然却睁开了双眼。

4 . 豆豆在大鸟的带领下,来到了神秘的“句子王国”。还没进城门,他就被城头高悬的一张大大的布告吸引住了:

6 . 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7 . 太阳照着我,风吻着我。啊,我真是天生的幸运

8 . 爱情很奇妙,爱情也是一部忧伤的童话。放弃一个爱你的人并不痛苦,放弃一个你爱的人那才痛苦,冥冥中注定了相遇和分离。有心的人,再远也会记挂对方;无心的人,近在咫尺却远在天涯。

9 .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的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又是那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一个地连起来才成。

10 . 岭上娇艳的鲜花,怎敌她美丽的容颜?山间清澈的小溪,怎比她纯洁的心灵?

安徒生童话课件【篇4】

山丹县东乐中心小学四年级一班周玉萍

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交流和表达能力。

2让学生通过阅读来理解和感受童话的美妙,进而提高他们阅读童话的兴趣。

三。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建议学生每天读书半小时,学会记笔记、收集阅读语录和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谈收获,交换收集的阅读语录

小书虫,学校开学这么多天了。我们班已经设立了采蜜角。假期老师建议我们每天读半小时书,老师们认为我们的小书虫已经用心读书了,一定会有大收获的。哪个小书虫会谈论他的收获?

(学生可以自由谈论他们的假期阅读书目和收获情况),看来每个人都有很大收获!那把你收集到的读书名言与大伙分享一下吧!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交谈假期读书收获和分享收集的读书名言这一环节,激发学生阅读课外书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为本节课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2.师生互动游戏:“看图猜故事”

(1)师引导介绍游戏。

师:是的,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今天,让我们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一起走进童话大王安徒生的《安徒生童话》王国吧。

首先,我们先玩个游戏,名字叫做“看图猜故事”,游戏规则:仔细看课件中出示的**,猜一猜这是什么故事。

(2)师生互动游戏。

**课件**,学生通过看**猜故事的名字。(《拇指姑娘》《海的女儿》《打火匣》《豌豆公主》《野天鹅》《皇帝的新装》《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设计意图】: 通过教师引导介绍游戏和**有关童话的故事**的课件,点燃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热情,初步感知童话的魅力,并为本节课创设童话的诗意气氛。

二、了解安徒生,走进童话

1(展示安徒生**)介绍安徒生。

老师:孩子们,我是安徒生。你认是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

2.说一说《安徒生童话》中你最喜爱的故事,比一比,看谁说得最好!

要求:(1)语言清晰,(2)情绪化,语速适中,声音洪亮。

明确:学生推荐作品并解释原因。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喜推荐欢的故事并说说推荐理由,使学生在脑海里初步树立故事人物形象,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师:孩子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些朋友来自安徒生童话故事!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是要带着大家继续走进《安徒生童话》里,去认识了解更多的童话朋友!(板书:《安徒生童话》班级读书会)

3.学习阅读方法交流:

(1)找到了自己想读的童话故事了,那么我们怎样阅读童话呢,结合以往的经验我们来交流交流。学生交流自己阅读方法心得。

(2)同学们说的办法可真好,要想读懂童话,就必须静下心来,走进童话故事的情境当中,就像人吃东西那样,要经过细嚼慢咽才能把书中的精华变为自己的知识营养,有的好文章要反复地读好几遍,甚至能背诵下来,现在我们就一起静下心来读一读你手中的《安徒生童话》中你最喜欢的那篇文章。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喜推荐欢的故事并说说推荐理由,使学生在脑海里初步树立故事人物形象,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铺垫。

三、童话故事连连看

课件出示需要阅读的两则故事名称:《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

1.阅读第一则故事:《丑小鸭》

(1) 小组成员以不同的角色阅读故事。

(2) 小组合作:哪个小组可以合作并告诉我们故事?

(3) 交流:故事给你留下了深么印象?为什么?

(4) 现在你想对丑小鸭说什么?

2.阅读第二则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

(1)教师引导阅读故事:卖火柴的小女孩有什么愿望?

(2) 看了这个故事你感觉怎么样?

三。联系:你从这两个故事中了解到了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写一写读书笔记。

【设计意图】:通过对这两则故事的阅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四、指导读书笔记

1.同学们真会读书,都有自己的感触,同学们对《安徒生童话》真的很了解,看来啊,同学们这节课的收获还真不小呢,不过,你准备怎么记录下这些收获呢?

2.读书做笔记能加深理解,帮助你记忆,还可以储存资料,积累写作素材,所以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读书就一定要动笔做笔记。

【设计意图】:通过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让学生明白“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同时让学生学会积累,学会共享。

板书:写读后感、做读书卡片、摘抄好词好句。

五、拓展小结

附:读书卡

安徒生童话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走进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朗读童话的兴趣。

2、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

3、通过阅读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读书指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

(一)谈话激趣,导入主题

1、同学们,很高兴我们又在一起读书了,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你们还知道别的有关读书的名言吗?

a 、抽学生说说。

b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读一读。(投影)

2、前段时间,方老师请大家课外阅读《安徒生童话》。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王国。

(二)走进童话,走进安徒生

1、请问,你对安徒生有什么了解呢?(教师可做适当补充)

2、同学们说的真好!现在,让我们捧起心爱的故事书,看看封面,多么漂亮的图画啊,你知道这幅图画讲的是哪个故事吗?谁来大声地说说这个故事?

(三)、讲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1、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卖火柴的小女孩》这个故事。(板书:卖火柴的小女孩)

2、谁来说一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快速地找到这个故事在第几页吗?

3、你真聪明!同学们,读书,首先要学会看目录,(实物投影)目录一般在正文之前。通常包括篇目和页码两部分。像这本,页码在前(顺便找到《卖》),而这本,页码却是在后(也找到《卖》)所以,目录能帮助我们快速地找到喜欢的阅读内容。

4、阅读之前,方老师先给几点建议,请看大屏幕(师读一读)

第一,认真朗读,弄懂内容。

第二,品评人物,理解道理。

第三,边读边想,记忆故事

5、(现在,方老师把时间交给同学们,请大家认真地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开始!)

板书:读童话

学生开始认真阅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师巡视。

6、讲读《卖火柴的小女孩》

A 、(方老师好喜欢同学们阅读时的各种表情啊,有的脸带微笑,有的却是皱着眉头,大家肯定是被故事深深地吸引了吧?现在,让我们来说说这个故事)板书:懂人物

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故事的主人公是谁?板书:小女孩

B 、小女孩擦着了几次火柴?在火光中,她看到了哪些景物?(共同完成表格,投影出示)

C 、小女孩为什么会在火光中看到这些景物呢?板书:饥饿、寒冷、孤独

D 、最后,小女孩怎么了?幻灯出示最后两段,齐读。让我们带着凄美的感情来读读这两段。

E 、读到这儿,你有什么话想对小女孩说吗?板书:懂道理

F 、读了这个故事,有个孩子写了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读。(大屏幕出示)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

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碟,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晚上,我把他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了什么?

我要把蛋糕送给她吃,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G 、多么感人的诗歌啊!根据幻灯片介绍《卖》的写作背景。

(四)、指导读书笔记

1、今天,我们一起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你有什么收获呢?现在,请把你的收获写在“好词好句本”中,可以是好词、好句,也可以是懂得的道理,让我们来比一比,说的收获好,谁的收获多?

2、学生动笔写,教师巡视。

3、来,把你的收获和大家共享吧!谁来读一读?

4、这段时间,方老师也在读《安徒生童话》,现在把我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吧。

(五)、总结延伸:

1、本次班级读书会就要结束了,你想对安徒生爷爷说什么呢?指名答。

2、总结:是啊,安徒生实在太有魅力了,他的灵魂飞翔了200多年,他的文字温暖了数代人的心,台湾著名作家张晓风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大屏幕出示)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

3、布置故事会:课后请同学们每人准备一个童话故事,我们将组织班级讲故事比赛。

安徒生童话课件【篇6】

1 . 远远地就看到一排垂柳,条条柳丝刚刚返青,绿影婆娑在微风的吹拂下像一层绿纱笼罩在柳树后的梅花,美极了。万里晴空,阳光灿烂。春姑娘晒得都眯缝起眼睛来了。那嫩绿的新叶,那田野的薄雾轻烟,象她的衣衫。随着她春意的步伐,那青青的小草,破土而出,简直要顶着脚站出来啦。

2 . 那个兵士一有了钱,就有华美的衣服穿,交了很多朋友。这些朋友都说他是一个稀有的人物,一位豪侠之士。但他一旦没有钱,他就不得不从那些漂亮房间里搬出来,住到顶层的一间阁楼里去

3 . 无边无际的平原平坦广阔,像一个硕大无比的墨绿色的大翡翠圆盘,苍茫浩渺,气魄摄人。

4 . 什么,还要考试?豆豆的心里敲起了小鼓,因为他平时最讨厌那些没完没了的考试了,没想到来到这句子王国也要考试,唉!

5 . 她是一位真正的公主,因为压在这二十床垫子和二十床鸭绒被下面的一粒豌豆,她居然还能感觉得出来。除了真正的公主以外,任何人都不会有这么嫩的皮肤的。

6 . 邀请信

7 . 豆豆蹦蹦跳跳地跑进句子王国,沿途看到的都是些奇形怪状的小人:有的只见到身体和四肢,却看不见脑袋;有的倒是长了个大大的脑袋,身子却瘦小得可怜,;有的四肢五官都还算齐全,仔细一看,却多了一条腿;还有的更奇怪,嘴巴居然长到眼睛上面去了……

8 . 心是一棵树,爱与希望的根须扎在土里,智慧与情感的枝叶招展在蓝天下。无论是岁月的风雨扑面而来,还是滚滚尘埃遮蔽了翠叶青枝,它总是静默地矗立在那里等待,并接受一切来临,既不倨傲,也不卑微。

9 . 水在不倦地流动,因此坚硬的东西也被它改变成为柔和的东西了。

10 . “不好开,杂草树根都难弄。”秃尾巴老李说:“明天我去开荒,我比你劲大,你就在家做饭吧。”老头是累了,也想歇一歇,就答应了。第二天吃完早饭,秃尾巴老李开荒去了,到了晌午,秃尾巴老李还没回来吃饭,老头就出门找去了,寻思小伙子是光顾干活忘了吃饭。老头还没走到开荒的地方,就听见“呜呜”地刮风,大树一棵一棵地连根拔起。老头吓坏了,哪有什么小伙,明明是一条黑龙在干活!拔起来的大树已经堆得象小山一样高了!老头没敢吱声,就回来了。

安徒生童话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课外阅读的交流、推荐,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带领学生重温安徒生的童话故事,通过阅读了解、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

课前准备:

1、学生阅读《丑小鸭》等童话故事;

2、要求同学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喜欢的这本书。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你们希望自己变得更美丽些吗?如何做才能更美丽呢?

2.光有外表的美是肤浅的,拥有内在的美才是真正的美,崇高的美!(指名说,板书课题:读书让我们美丽)

3.开学二个月了,咱们班的图书角也成立二个月了。同学们每人提供的图书以及学校图书馆的图书,使我们每个人拥有了充足的图书资源。这两个月下来你读了几本了,读的哪几本呢?

4.这些书一定让你们变得更加美丽、更加聪慧,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们的读书成果吧!

二、图书交流推介会

1.小组交流、汇报读书成果。

2.全班交流。(指名汇报,师引导,推荐好书给班上其他同学。)

三、走近安徒生,重温经典

1.刚刚同学们向大家推荐了许多的好书,听了你们惟妙惟肖的介绍,老师也忍不住想把自己喜欢的书介绍给大家了,它的名字叫《安徒生童话》(展示书)

2.(出示安徒生图片)这位就是安徒生,你了解安徒生吗?(指名介绍,师补充资料)

四、赏读《丑小鸭》

1.安徒生的童话里经典的故事莫过于《丑小鸭》,这个故事大家都不陌生。

让我们来说说故事的内容呢?

2.丑小鸭最后怎么了?

1师配乐范读

2看着图听了故事,你想说什么?

五、总结延伸

1.安徒生是世界童话大王,他的童话故事大都是经典很值得一看,你还看过哪些?

2.老师这有他童话全集的一些目录,没看过的抓紧去拜读吧!

安徒生童话课件【篇8】

1 . 美丽是平凡的,平凡得让你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美丽是平淡的,平淡得只剩下温馨的回忆;美丽又是平静的,平静得只有你费尽心思才能激起她的涟漪。

2 . 牡丹尽量扩张,想要开得比玫瑰花还大,可是问题并不在于庞大。郁金香的颜色最华丽,它们也知道这个特点,所以它们就特别立得挺直,好叫人能更清楚地看到它们

3 . 谁都想人生若只如初见,可是这就好似天下最美好的童话和最幽默的笑话。如果有一天你消失了,我不会努力的找你,但我会在原地等你的出现,以一种未完成的姿态。在我心里你是个很重要的人,像云淡风清的知己,一角不忍割舍的记忆,那是很自然的简单。你是否懂得?

4 . 这浓浓的母爱使我深深地认识到:即使你是一只矫健的雄鹰,也永远飞不出母爱的长空;即使你是一条扬帆行驶的快船,也永远驶不出母爱的长河!在人生的路上不管我们已走过多远,还要走多远,我们都要经过母亲精心营造的那座桥!

5 . 小小的格尔达非常害怕,开始大哭起来。可是除了麻雀以外,谁也听不见她;而麻雀并不能把她送回到陆地上来。不过它们沿着河岸飞,唱着歌,好像是要安慰她似的:“我们在这儿呀!我们在这儿呀!”这船顺流而下。小小的格尔达脚上只穿着袜子,坐着不动。她的一双小红鞋在她后面浮着。但是它们漂不到船边来,因为船走得很快。

6 . 一节语文课上,老师带领豆豆他们班上的小朋友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句子。老师告诉豆豆,每个句子小精灵都是由许多词语娃娃组成的,它们必须排列整齐,还有什么规律呢!豆豆懒得听那些“规律,”他着急地拿出了铅笔,一口气在纸上写下了好几个句子,有“豆豆鱼爱吃”,有“池塘里游着很多很多”,还有“豆豆非常很想当上小队长”等等。看着自己忙活了半天的“杰作”,豆豆仿佛看见一个个句子小精灵在冲他微笑。

7 . 成功的花朵开放在啊勤劳的枝头,失败的苦果孕育在懒惰的温床之中。

8 . 由于你不辞辛苦地为我们句子王国制造新的居民,特邀请你作为特邀嘉宾,来参加我国的“欢乐盛典”活动!

9 . 过了一年,王后果然生下了一个漂亮的公主。国王和王后都十分高兴,特别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宴会,不仅邀请了所有的朋友和熟人,还专门派人邀请了全国的预言家,希望预言家能够给公主带来美好的祝福。国家里的预言家有十三个,但是,由于用来吃饭的金碟只有十二个,所以,他们当中的一个没有接到邀请。

10 . 一片连绵不断的平原,在天空下伸展,没有山丘,像风平浪静的日子里的海一样平静。

安徒生童话课件【篇9】

【教学背景】

自从我们学校的开展“书香班级”活动以来,学生读的书多了,而且每个班级都添置了书柜,有些学生还有了自己的藏书。课外对学生进行了相关的童话阅读指导,为了引领着学生更好的去阅读童话,特别是安徒生这位童话大师的童话,对于其创作的历程有个大概的了解,我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童话的活动。下面的教学设计就是我这系列活动中的指导课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学在重情趣、重积累、重感悟上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的开展,语文教学获得了前所未有的生命力,本课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在阅读学习过程中的自主、合作、探究,通过指导学生品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课外知识面不广,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辅导不够,更谈不上精神食粮的溉灌了,学生回家不会自主看课外书,有些是不知如何看,有些是看课外书的方法不正确,部分学生看课外书的目的性不是很强,导致课外阅读的习惯不好。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品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推荐,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2、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教学准备】

投影设备、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激发情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板书:课外阅读)你们还记得一些关于书籍的名人名言吗?我们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今天,让我继续在书的海洋里畅游吧。

看到同学们上课这么积极,老师想请同学们看一个故事,喜欢吗?注意要边看边想: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播放故事:(视频《皇帝的新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由发言,畅谈童话情节及阅读感受。激活学生对安徒生童话的热情,初步感知童话的魅力,并为本节课创设童话的诗意气氛。】

二、了解安徒生,走进童话

1、你知道这个故事的名字吗?看了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2、同学们都很认真听,《皇帝的新装》是一个童话故事。它讽刺了皇帝与大臣的虚荣、愚蠢无知,给我们提供极大的笑料,同时也启发了我们的思想。

3、(课件出示什么是童话与童话的特点)童话,就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用适合儿童口吻的.语言,说给(写给)儿童听的(看的)一种富于幻想的故事。它的特点是幻想丰富奇特、夸张强烈动人,同时又具有讽刺性。如《皇帝的新装》里的那个赤裸裸的皇帝,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就是因为现实中就有这种骗子,有这种虚伪、愚昧的人,所以这种幻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征意义。

4、《皇帝的新装》的作者就是世界鼎鼎大名的童话大师——安徒生。课前同学们查阅了关于安徒生的资料。谁来介绍一下?最好说一说,你是通过什么途径查到的,让其它同学也学习一下收集资料的方法。(生介绍安徒生)

5、同学们对安徒生了解的真多!安徒生写的童话故事立足于现实生活,同时也反映现实生活,在安徒生笔下,花儿可以跳舞,瓷做的牧羊女可以恋爱,荞麦会说话,老柳树会哭泣,星星月亮、花鸟虫鱼,都具有人类的思想感情。丰富而新奇的幻想使安徒生的童话特别新颖有趣。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板题、读题)

6、那你读过安徒生的什么童话呢?

(学生开火车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介绍收集的资料,了解安徒生及其主要成就。】

三、指导阅读的方法

1、你们真了不起!读了那么多的童话故事,能说说你平时是怎样阅读童话的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圈点批注、做读书笔记、边读边记、了解内容、明白道理、图文结合……)

2、同学们说的办法可真多,老师也想向你们介绍一种新的阅读的方法,就是利用目录阅读的方法。(板书:利用目录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读书先看目录,看一遍至少对于全书有了概括印象,进而能对阅读材料作出取舍。”(课件演示)

不管是读什么书,首先要学会看目录,目录一般在正文之前,它一般包括篇目和页码两部分。有的页码在篇目的前面,有的则在篇目的后面,形式有多种,同学们要根据目录快速地查找喜欢的阅读内容。(实物介绍目录)

3、现在,老师告诉大家一个秘密:在我们的阅览室里,有许多种版本的安徒生童话,如:注音版、少年儿童版、成人版、早期版本等……请同学们到书柜去找一找吧!(播放音乐,学生到书柜去找书)

4、下面请同学们根据你喜欢的读书方法来阅读你喜欢的故事。(学生自由阅读《安徒生童话》)

5、现在请同学们来汇报刚才的读书情况

(说说你是怎样阅读课外书的,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对例文的学习方法的指导,再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法来阅读自己喜欢的故事,激发了孩子们阅读的兴趣,阅读的欲望。】

6、同学们真会读书!对安徒生的童话作品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其实《安徒生童话》是一本很有意义的书。在这本书里还有许许多多让人难以忘怀的故事,很值得我们一看。台湾著名作家张晓凤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如果有人5岁了,还没有倾听过安徒生,那么他的童年少了一段温馨;如果有人15岁了,还没有阅读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少年少了一道银灿;如果有人25岁了,还没有细味过安徒生,那么他的青年少了一片辉碧;如果有人35岁了,还没有了解过安徒生,那么他的壮年少了一种丰饶;如果有人45岁了,还没有思索过安徒生,那么他的中年少了一点沉郁;如果有人55岁了,还没有复习过安徒生,那么他的晚年少了一份悠远。(课件演示)

从台湾著名作家张晓凤的一段话中,我们体会到了安徒生童话作品的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四、趣味总结,推荐书籍

1、今天跟大家一起读了安徒生的童话书,老师感到很高兴。你有什么收获呢?或者学会了什么?

(学生汇报收获)

2、这节课同学们收获可真多,其实,在安徒生的童话世界里,还有很多精彩的故事,如:(课件演示《安徒生童话》的其他故事)

4、除了《安徒生童话》,我们还要多读其他的名著,下面老师向你们推荐四年级的阅读书目,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兴趣,用上今天学习的阅读方法,有选择地进行分批阅读!我相信你们的收获就会更大。(课件演示)

5、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每天阅读一小时,心灵健康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课件演示)

这节课就上到这儿,谢谢同学们。

板书设计: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

圈点批注↖↗做读书笔记

边读边记←课外阅读→图文结合

↙↘

了解内容、明白道理利用目录阅读

……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如下两个教学本课的目标:

1、指导学生品读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2、通过课外阅读的指导、推荐,让学生感受童话故事的丰富多彩,掌握阅读课外书的基本方法。

教学的主要思路如下:

安徒生童话是我们在童年时期美好的记忆,所以我在导入新课的时候用视频播放了一些安徒生童话作品《皇帝的新装》,开启了学生童话记忆的大门,激发他们进入本课学习的热情。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学生大多能记得童话的情节,在课上选择自己喜爱的作品与其他同学交流,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气氛。通过对安徒生的了解,让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从而强化学生深入阅读、反复阅读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发现安徒生童话的魅力。这一环节,我主要是教给学生一些阅读童话的方法,让学生有能力尝试用老师提示的方法阅读童话,让学生能够从阅读一个童话、一本童话书到阅读一系列童话。在老师指导性阅读过程中,学生形成的新体会、新感悟、新发现,迁移到其他童话作品的阅读情境,继续发展学生对课外读物的良好阅读心理。

回想上课的过程,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学生学习的氛围好。但我也发现许多不足的地方,如教师的语言不够简洁、准确,希望以后能改正。

《走进安徒生的童话世界》教学点评

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扎实。

回顾潘老师这节课的整个流程,没有那些华而不实的形式,显得很平淡,但这表面的简单却处处渗透着潘老师的教学智慧。在老师让学生讲述故事情节谈感受,这其实就在锻炼学生思考、归纳、表达的能力。而这种训练是有一定的层次性的,先是小组交流再是班内的展示,步步扎实步步紧凑。我们阅读指导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得读书之法,激读书之趣,品读书之味,悟读书之道”。无疑潘老师的课在对学生读书方法的指导上做的是非常扎实的,在最后潘老师不忘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这就为学生以后的读书做了明确的指导。平价一堂课是否有效就是要看学生的收获,相信孩子们那积极的表现就是对这堂课最好的评价。

最新编辑课件九篇


编辑课件【篇1】

编辑课件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它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提高课堂效果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方式。本文将就编辑课件这一主题展开探讨,从编辑思路、制作技巧、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旨在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一、编辑思路

编辑课件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展示课堂内容,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因此,在编辑课件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位教学目的——编辑课件的首要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因此在编辑之前,必须明确教学目的和任务,确保课件内容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连,并注意与课堂活动的衔接,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2. 突出重点——在编辑课件时,需要对知识点、难点、重点进行筛选和强调。这就需要教师具备系统性、科学性、全面性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在把握全局的基础上,把握要点,优化课件内容,让学生更加关注和理解重点。

3. 易于理解——编辑课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文字和图像的搭配效果,注重解释和阐释,采用易于理解、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方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4. 培养实践能力——针对某些课程内容,需要编辑相应的案例、实践任务、练习题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具备自主设计的能力,注重教学策略的变化和创新,以实现课程质量和效果的提高。

二、制作技巧

编辑课件与普通文本编辑略有不同,需要考虑到其多媒体的特性,因此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整体设计——课件设计要注重整体效果,统筹兼顾,尽可能保持整体布局的协调性和美观性。需要注意颜色、字体、大小、排版的合理搭配,以达到最佳视觉效果。

2. 图文搭配——编辑课件时,需要注意图文搭配的效果,注重图像与文字的融合,以实现最佳的视觉效果和教学效果。需要注意选择优质图片和表格,以满足教学需要。

3. 清晰简洁——编辑课件的文字内容要简明易懂,避免过于复杂难懂的句子和段落,注重主题突出,尽可能缩短文字长度,让学生更快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4. 动态效果——合适的动态效果可以帮助教学者更加生动地展示所学知识,激发学生的思维。需要注意动画效果和音效的合理搭配,使得课件更加生动、真实。

三、注意事项

编辑课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材——教学者需要选择权威、准确的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可以通过各种文献和网络资源收集相关内容,同时也要注意版权问题,以避免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风险。

2. 录入——教学者需要用专业课件编辑软件,将文本、图片、声音等多媒体素材录入到制作的课件中,进行编辑和排版。录入素材的质量和精细程度直接影响课件的效果和质量。

3. 保护——制作完毕的课件需要进行封装、加密、备份等措施,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复制、修改等不当行为。需要在视觉效果和安全性之间进行权衡,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管理和使用。

4. 更新——课件内容需要及时更新,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知识的更新。更新的内容需要注重实践和反思,以更好地满足教学者和学生的需求。

总之,编辑课件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工作,需要我们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并注重实践和探索,不断改进编辑课件的思路和技巧,使之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

编辑课件【篇2】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信息技术》三年级下册第六章《图形的复制与翻转》,是画图软件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的难点。根据三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等年龄特点,我设计了《画画我的四叶草》一课,借助课件创设美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借助课件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借助课件分组评价,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活跃课堂气氛,激励学生积极学习;借助课件,提出明确的任务,引导学生有效探究。

幻灯片1设计意图:(点击半心)

首先我出示一个半心形,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这是一个什么图形,学生根据对称图形的特点,一下就猜出这是一个爱心。通过这个爱心的动画,说明对称图形的两边是一模一样的,为下面教学复制做好铺垫。

幻灯片2设计意图:(点击爱心,动画停了再点击)

然后我再让学生看爱心旋转一下,再变化下颜色,就变成了四叶草,用动画的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同时在展示爱心变成四叶草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旋转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幻灯片3、4设计意图:

接着展示四叶草的图片和花语,渗透德育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到四叶草的对称美和四叶草的寓意美,使学生内心喜欢四叶草,产生画四叶草的冲动。当我提出画属于自己的四叶草时,便水到渠成了。

幻灯片5、6设计意图: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后,我便给出第一个探究任务——复制图形,并移动。明确探究任务,引导学生通过看画图里的帮助,自主学习如何复制、移动,渗透使用帮助的方法指导。并且展示完成后的效果,让学生看到完成以后是什么样子的。

幻灯片7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老师讲授掌握复制后,再展示像翻书一样翻转过来的动画,再问学生画图里能不能也这样翻转呢?在问题的引领下,淡化任务的概念,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翻转的欲望,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接受学习任务。

幻灯片8、9设计意图:

用“小小探究家”这种对学生有吸引力的称号,促使学生乐于探究水平翻转、垂直翻转、各种旋转的区别。在同一个页面放四个相同的元素,但是操作不同,通过对比,学生一下就观察出各种翻转之间的区别,渗透对比法的方法指导,使学生认识到,当我们要对比事物的不同时,我们可以在前提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不同操作进行对比。在大屏幕上展示操作后的效果,让学生能够知道自己探究是否达到目标。

幻灯片10设计意图:(点击各半心)

探究水平翻转、垂直翻转以及各种旋转之间的不同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在学生自主探究以后,我再用动画展示,各种翻转和旋转之间的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出,水平翻转是左右水平方向上的翻转,垂直翻转是上下垂直方向上的翻转,旋转是以一个顶点为圆心进行顺时针方向的旋转。通过这种形象直观的动画演示,学生对不同翻转之间的区别有了更深的印象和理解。

幻灯片11~15设计意图:

学生掌握复制翻转画出四叶草后,我再展示用基本元素“爱心”拼出的不同图形,让学生感受到一个这么简单的图形居然能拼出这么多漂亮的图形,还告诉学生可以把自己设计的图形设置成自己的桌面背景,和应用联系了起来,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

幻灯片16设计意图:

基于学生的学习进度、学习基础不同,在“创意设计师”这个环节,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自己创作基本图形,通过复制翻转的方式,设计图案,基本掌握的学生可以使用我提供的基本图形,而掌握稍慢的同学在这一步还可以画四叶草,实现分层教学。

用拼图这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使学生饶有兴致地练习,学生在快乐练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发挥出自己的创造力,体会到创造成功的喜悦,巩固了复制与翻转综合运用的能力。并且在练习时,播放一段轻音乐,营造轻松的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创作。

幻灯片17设计意图:

演示学生作品,评价学生作品后,最后出示四叶草的寓意,再一次渗透情感教育,升华课堂。

“随堂评价表”设计意图:

设计了四个评价标准:认真听讲,速度最快,积极发言,互相帮助,分5个小组进行竞赛。根据学生的表现,奖励一片叶子给她,看哪个组的奖励最先能拼成一朵花。通过这种及时有趣的评价,激励学生认真学习、思考发言、互相帮助、积极向上。

这个评价表更换评价内容就可以用于其他课,易于推广和重复使用。相比传统用彩喷做出来的评价表,操作更简单,更低碳,最重要的是能根据教学内容更改评价内容,实现重复循环使用。例如这个学生自评表,就是把这个小叶子改成了小星星。

以上是《画画我的四叶草》一课的课件说课。不妥之处,敬请领导、老师多多指正!谢谢!

编辑课件【篇3】

编辑课件是现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本文将围绕编辑课件展开讨论,重点探讨编辑课件的意义、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方面,以期引起有关教育工作者和教学管理部门的重视与讨论。

一、编辑课件的意义

1. 提高教学效率。编辑课件可以帮助教师在短时间内制作出一份具有吸引力和学习效果的课件,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课堂效果。

2. 促进信息化教育。编辑课件是学校信息化教育的必备环节。通过编辑课件,教师们可以更好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意识。

3. 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编辑课件能够使教师们的授课更加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促进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编辑课件的方法

1. 确定教学目标。在编辑课件前,教师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为课件的设计提供明确的指导。

2. 筛选素材。根据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选择适合课程教学的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素材,并对它们进行编辑和整合。

3. 设计课件结构。根据内容和素材,设计课件的结构和布局,确定标题、目录、页脚等基本元素,为后续的编辑工作打下基础。

4. 制作课件动画。课件动画是课件制作过程中必须要考虑的一个环节,它能够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形象化理解。

5. 调整课件样式。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调整课件颜色、字体、大小、背景、动画效果等样式设置,使课件更具吸引力和辅助教学效果。

三、编辑课件的注意事项

1. 版权问题。在编辑课件时一定要考虑到版权问题,尊重他人的版权,尽量使用自己拍摄或明确的原创素材。

2. 注意课件内容的准确性。编辑课件时一定要严格遵循教材和教学要求,切不可随意涂改或篡改内容。

3. 注意课件的界面设计。编辑课件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整个界面设计,选择合适的背景和颜色,保证学生的视觉效果。

4. 必须注意PPT制作的规范性,要保证PPT的规范性,必须排版要整齐、分段要清楚、标识要醒目。

4. 课件制作质量要求。好的课件不但需要有生动的动画,效果出色,显示清晰,同时也要易于掌握。

结论:

编辑课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同时推动网络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教师和学生们都应该积极努力,培养自己的编辑课件能力,为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课件【篇4】

编辑课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它对于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围绕编辑课件这一主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论述和分析。

一、编辑课件的重要性

编辑课件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搭建教学框架,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一个好的课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而且,随着信息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已经越来越普遍,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重视。因此,编辑课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二、编辑课件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1.理清教学目的。在编辑课件时,首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这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进行课件设计和内容选择,同时也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2.语言规范。编辑课件应注意使用简明扼要的语言,避免使用太过繁琐或过于专业的术语,以免学生难以理解或记忆。

3.图文并茂。图文并茂是编辑课件的重要原则之一。图文并茂能够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和理解能力,在理解知识点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4.内容全面。编辑课件时应关注内容的全面性,即不仅要注重知识点的传授,还应涵盖足够的实例、案例、练习以及思考性问题,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

5.格式规范。编辑课件也要注意格式的规范性,包括标题、段落、字体、颜色等,这有助于课件的整洁、美观和易读。

三、编辑课件不能忽视的重要功能 - 互动性

现代教学注重探究性、体验性、互动性,编辑课件也应该符合这一要求。互动性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学生的实际操作经验,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点。编辑课件时,可以添加一些互动元素,如在线测试、练习、小游戏等等,这样能够让学生参与课堂,加深和巩固知识。

四、编辑课件的实践方法

1.多参考经典案例。编辑课件时,可以参考周围的教学案例,了解其他教师是如何进行课件的设计和编辑的,领略别人的设计思路,同时也能从中学习,提高自己的水平。

2.结合实际教学。编辑课件不应该过于虚构和理论,应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紧密贴近教学实际,避免过度抽象、泛泛而谈。

3.定期更新。编辑的课件也需要更新维护,特别是有关新知识和技术,课件也应该随之更新。对于老课件也可以进行汇总或更名,以便学生更方便地查询和使用。

总之,编辑课件是一个完整的流程,其作用相当于一个好的导航系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而要编辑好一份课件,需要遵循一系列的原则和方法,力求语言准确、内容全面、格式规范,增加互动元素等,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提高教学效果。

编辑课件【篇5】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声音的编辑》。

一、教材的理解和分析

《声音的编辑》是《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三章《美妙的声音》第二节的内容。这一章主要介绍了如何使用适当的声音编辑软件完成对声音的处理。学生通过前一节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利用gold wave软件对声音进行录制的技能,这节课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一个再提高,讲解如何对声音进行简单的编辑和修饰,使我们的声音作品更加丰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既能提高同学们的软件操作技能,还可以对他们进行艺术熏陶,提高审美能力和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对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兴趣比较浓厚,由于我校的生源参差不齐,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意了活动设计的兴趣性,活动要求的层次性。

三、教学目标

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信息技术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所以我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1、会使用AV VCS、 gold wave软件对声音进行变声和合成,完成声音的综合处理。

2、在自主探究,小组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对声音进行综合处理和正确评价作品的方法。

3、激发创作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协作能力,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下面我接着谈谈本节课的

四、教学重难点

根据《实施纲要》对初中学生的要求,我确定的

1、教学重点:(是要求同学们)掌握对声音进行变声、合成等操作的基本方法。

基于初一学生综合处理能力较弱,(我把)

2、教学难点:如何增强学生对声音的综合处理能力。

五、教法与学法

《实施纲要》针对教学提出:要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螺旋式的设置教学内容,所以我主要运用任务驱动法突出我的教学重点,针对初一学生好奇心强和水平的参差不齐,我辅之以兴趣激励法、分层教学法,指导学生运用自主学习、实践探究、互动交流等学法来完成知识的建构。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六、教学过程

本节课需要的教学环境有:计算机网络教室,音响设备,配备带话筒的耳麦,多媒体广播系统、本节使用的软件有:AV VCS、GOLDWAVE;拓展使用软件:声音马赛克、录音机、TOTAL RECORDER、以及我为学生准备好的声音编辑素材库、上课使用的网页课件等。我的上课课件主要分为音乐之声、活动一、活动二、展示与小结,思考与练习和软件加油站六个部分,其中的“软件加油站”是用于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自学文件夹,方便学生查找其他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下面我就具体谈谈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本节课是一节以实践操作为主的课,所以本节课我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主线,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了五个环节:(一)情景表演,激发兴趣;(二)步步为营,探索新知(三)合作学习,自主创作;(四)成果展示,交流评价(五)课外延伸,完成建构、

第一个环节为:1、情景表演,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时间:3分钟)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得好:“一切真理都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得,由他重新发明,而不是草率地传递给他”。所以,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激趣导入的方法引入新课。上课后,我告诉同学们,今天要请他们为一段电影对白配音,然后我邀请了男女各一名同学为电影《音乐之声》中的经典对白片段配音,在学生配音的同时,我悄悄的对两名同学的声音进行了现场变声处理,同学们在欣赏配音的同时会惊奇的发现女同学的声音变成了男声,而男同学的声音则变成了女声,滑稽的配音效果让课堂气氛一下就活跃起来了,也让同学们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于是紧接着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让他们的声音发生了变化吗?”,通过这样的情景设计,让同学们在悬念中进入第二个教学环节:

2、步步为营,探索新知(时间8分钟)

活动一:声音变变变

具体内容:男女两名同学组成一组,使用变声软件进行变声操作。

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利用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运用兴趣激励法和任务驱动法,为同学们设计了活动一:“声音变变变”,活动内容为男女同学组合,模仿老师刚才的操作,自主探索,尝试使用AV VCS软件练习变声操作。在这个活动中,我特别注意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赋予不同层次学生不同的活动要求,对大多数同学,我只要求他们能做简单的男女变声操作,而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则要求他们大胆尝试不同声音效果的制作,并鼓励他们使用教材中提供的另外一种变声软件声音马赛克来进行变声操作,并进行效果的对比。学生在完成活动的过程中,我主要进行巡视、答疑、纠错和效果评价。最后和同学们一起使用网络课件,简单小结变声操作的基本方法。针对目前学生中流行的QQ聊天,,我还特别提醒同学们,在使用QQ软件进行语音聊天时,不要轻易相信对方,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网络安全。

热身活动的设计是为了让同学们通过自主探索AV VCS软件的操作,充分体会声音变化带来的快乐,进一步增强同学们对声音编辑的兴趣。

活动一的完成,让同学们对声音的编辑意犹未尽,我抓住机会继续让同学们欣赏了一段老师制作的优美的声音作品:配乐朗诵《山中会友》,优美的背景音乐,娓娓动听的朗诵,让同学们陶醉在美妙的声音中,此时我提示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听到的音乐作品和我们上节课同学们制作的录音作品有什么区别吗?”,通过对比,同学们很快就能够发现,老师的作品是由两种声音合成在一起的,那如何才能制作这样的声音作品呢?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了第三个教学环节:

3、合作学习,自主创作(时间:16分钟)

活动二:声音制作室

具体内容:分小组,选择学生素材库里的图片和文字资料,分角色进行配音,并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

在这个过程中,我使用任务驱动法,给学生设计了第二个活动,具体内容是:要求同学们5个人一组,在素材库里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图片或者文字,由组长分配角色,进行情景录音,并根据图片、文字的内容再选择适当的背景音乐进行合成。由于学生对gold wave软件的使用还不是很熟悉,所以我首先对gold wave中声音的合成操作步骤给学生进行现场的示范引导,然后同学们采用分组讨论,深入探究,协作完成的方法,共同完成活动二中的教学任务。在这个过程中,我主动参与到学生们的活动中,和大家一起讨论,对学生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声音录制效果不好,声音合成失败等问题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还鼓励同学们通过网页课件中的“软件加油站”这个板块来针对自己作品存在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和解决。

活动二的设计目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方法掌握声音的合成技巧,提高学生对声音的综合处理能力,感受编辑声音信息在表达、交流中的效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精神。

两个活动的设计,突出了我们这节课的教学重点。

《纲要》中强调,评价应以诊断学习、鼓励进步为主,应弱化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所以我采用了学生自评、互评为主的灵活的评价方式设计的第四个环节就是:

4、成果展示,交流评价(8分钟)

在这个环节里,同学们首先进行了作品展示,在展示中介绍作品的制作思路、角色分配和协作情况,大家互相交流操作心得,评价操作效果。在同学们进行交流展示的同时,我特别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同学们对作品进行评价,一是同学们的角色表演效果,二是声音和背景音乐的录制及合成效果,三是小组的协同合作能力情况,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让同学们充分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教学内容的掌握,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意识。

两个活动的顺利完成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能够得以突破。

教学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的是:

5、课外延伸,完成构建(5分钟)

(1)小结知识要点

在这个板块中,我首先用提问回答的方式,先让同学们自己总结本节课要求掌握的声音编辑方法。

(2)课后提高

针对不同基础和技能水平的同学我布置了不同的课后作业,并特别鼓励基础较好的同学尝试使用教材中提供的其他软件来完成作业,从而实现了分层次学习,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

七、说课小结

本课教学设计突出以“活动”为主题,以分层次任务驱动为主线,以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中心,从而促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自主发展,培养学生主动进行终生学习的能力。

编辑课件【篇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长春市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七年级上第三章第三节,本课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Word文本的编辑和排版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在Word中如何插入图片、自选图形以及对他们进行编辑的方法。本课内容形象直观,灵活有趣,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和脑,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也为以后继续学习和使用Office系列软件打下坚实基础。我设计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学习插入图片,第二课时学习自选图形。本节为第一课时。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学生是刚刚从小学升入初中的新生,这个阶段的学生个性突出,愿意表现自己,思维活跃,愿意动手操作。在小学又学习过word,具备一定的基础,因此我设计多处学生演示讲解,最后全体学生的作品上传至服务器,让全体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剪贴画和插入计算机中的其它图片的方法。

2、能够灵活的对图片进行设置——改变大小,移动位置,裁剪图片;

学会图文混排。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过程,逐渐形成一种自学软件的能力。

2、学生通过创作作品的过程,灵活应用所学,解决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精心设计自己的人生这一主题,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四、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在Word文档中插入剪贴画和插入计算机中的其它图片的方法。

插入图片是这节课最核心的问题,也是其他操作的前提,因此确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学会图文混排。

图片的围绕方式共有六种,实际应用时文字与图片的相对位置关系更多,更加复杂,学生掌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五、教学流程

1.激发情趣,对比导入:首先我先向学生展示一下上节课学习后的.样例文档,提出“如果我们在这幅作品中再加入一些图片进行修饰又会是什么样呢?随后出示本节课样例文档,让学生欣赏,通过对比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2分钟)

2.学生演示,学会方法:由学生演示插入剪贴画和插入计算机中的其它图片的方法。教师指导。全体演示的方式,很好的突出和落实了本节课的重点。(3分钟)

3.明确任务,小组探究:老师引导“插入图片后和样例对比还有哪些不同?”,经过分析使学生明确探究任务,提示学生“图片工具栏可以实现这些设置”,然后让学生进行实践探究,鼓励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使会的学生充分发挥所长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插入的图片一个作为背景,一个作为插图,这样就需要至少两种图片环绕方式,从而难点问题被呈现出来,此环节无论学生能否解决问题,他都尝试过了,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突破难点做了必要的铺垫。(10分钟)

4.组织交流,方法共享:学生分别演示对图片编辑的各种方法,演示到“环绕方式”设置方法时,对于五种方式的区别进行追问,从而加深了学生的记忆,对图文混排的方法掌握得更加全面。(10分钟)

5.丰富作品,展示评价:学生在上次课作品中插入图片并进行编辑,丰富完善作品。完成后选择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进行评价,以鼓励为主补充提出建议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快乐,同时对学生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心世界加以引导,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15分钟)

6.上传作品,网上互评:最后学生们把自己的作品上传至服务器,全体学生可以在BBS中进行网上互评,这样就使有限的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解决了只能少数几名学生进行展示进行评价的缺陷,大大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5分钟)

六、教学评价

本节课采取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设计的最大特点是学生能做的学生做,学生能讲的学生讲,教师设计合适的任务,很自然流畅的使学生进入到学习情境中进行探究,并学到了知识掌握了方法。学生一定会喜欢这节课,能够投入的进行学习,并能达成教学目标。

附:上节样例

我是谁?

我的姓名:商秋虹

我的生日:1978年10月16日

我的血型:O

我的星座:天秤座

我的性格:个性坚强,精力充沛,感情丰富,性格外向

我的爱好:听歌,运动,哲理故事

我的人生格言:我们可以不完美,但我们要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要真诚。

我唱得最好听的歌:掌声响起来

我最崇拜的人:周恩来总理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于丹《论语》心得

记录我的点点滴滴

在九中工作已经整七年了,我对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因为这也是我的母校。我经常回忆起自己在这里学习时的情景,我的很老师现已成为我的同事,我仿佛具备了双重身份,这也促使我经常会让自己变回学生,思考学生的感受,是否喜欢我及我的课堂。

编辑课件【篇7】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泰山版初中信息技术第二册上的内容,是在学习了编辑数字声音以及数字视频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编辑数字视频,它在本教材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要让学生在反复学习动手操作中学会编辑数字视频这一技能。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上节课的延伸,其内容也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对学生来说,只要有了浓厚的学习兴趣,一切难题都有信心克服。教师必须适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增强其自豪感和成就感,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热情,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互动的交流空间。

三、设计思路

本节课提出让学生来帮老师完成任务的方式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帮老师来掌握本节内容。所以本节课主要采用在教师引导的基础上,运用“观察·思考·探究·创造·反思”五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以“提出问题──动手探究──分析概括──自我完善”为主线的思维过程进行教学,利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会声会影是一款编辑数字视频的软件

2.了解的会声会影编辑的界面组成

3.学会对视频进行截取

4.学会对视频的合成。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思考如何对视频进行编辑。

2.通过分析问题让学生了解到解决此问题需要两步:视频的截取和视频的合成。

3.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学会截取视频以及合成视频。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帮助老师编辑数字视频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我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感悟成功的乐趣。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视频的截取和视频的合成

难点:视频的截取

六、教具及电教手段

多媒体课件,剪刀,绳子或者一张纸

七、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创造情境:上个周学校举行了读书演讲比赛,同学们想不想看看老师的表演?学生的回答肯定是想。然后利用此视频提出最近工作繁多,想让学生帮忙完成校长提出的任务,将此段视频编辑处理为按级部顺序播放,激发学生的兴趣与自我成就感。

(二)进行新课

1、认识软件

学生看完视频后了解到老师的任务,开始思考如何帮助老师完成任务。此时我借势提出:我们先来预习下课本。完成以下任务:

(1):编辑数字视频所用的软件是什么

(2):如何启动这个软件

(3):该软件的工作界面都有什么构成

(4):如何利用软件打开教师读书演讲大赛的视频

(5):如何将此段视频拖放于视频轨道上进行编辑

(6):编辑完后如何保存和生成视频

设计意图:任务的提出,让学生进行自我解决或者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以下环节的进行做好了铺垫。

2、视频的`截取

学生刚预习完课本,并大致了解到此软件的用法,我加以概括总结。然后回到课前我提出的校长布置给自己的任务该如何解决。给学生提示:看拖放于视频轨道上的教师读书演讲比赛为一段绳子的话,我该如何完成任务。趁势板书:视频的截取,视频的合成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分析问题的能力,并最终解决问题。

3、视频的合成

教师引导:我们已经将三段视频截取出来,那么要接来下该如何合成呢?针对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看课本自己完成本任务

设计意图:认识软件以及视频的截取已经让学生全面了解到此软件的用法,此时学生有能力看着课本解决该问题,此处的设计是为了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对本节知识进行总结。学生总结概括本节知识要点,并巩固记忆。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巩固,学生记忆牢固。

(三)课外延伸

我是设计小明星的设计,提出让学生利用学校现有的工具拍一段学校的宣传片,并加以编辑,让学生课后学会及时应用。

八、教学反思

编辑课件【篇8】

1、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童话般的诗境,轻、柔、美。

2、展开想象,通过朗读与同学交流体会。

3、仿写第一小节,体会童真、童趣。

二、课前准备:印一些与秋天相关的诗文,诵读《秋天的雨》、《秋天的图画》、《秋天到》等。

1、孩子们,秋的脚步很轻很轻,可是我们却听到了她的声音,不信,你听

听听,秋的声音。配上音乐和美丽的图画。(学生不看书,滚动式字幕,最后没有字幕)

2、孩子们,听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觉呀?

3、秋天多美啊,请同学们拿出课文纸,美美地读读课文,争取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好的同学就带着微笑看着老师。

4、看到那么多快乐的笑脸,老师知道大家都已经读好了,下面老师要检查一下,你们是不是已经读准了这些生字

抖抖手臂——刷刷,

振动翅膀——嚁嚁,

秋风掠过,送来歌吟,

谷粒绽开,唱起歌韵,

蟋蟀匆匆,洒下叮咛,

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

(1)一句一句出示,指名学生读。

(2)全班齐读。

(3)我们不光要读准字词,还要读出点诗的韵味呢!老师读前半句,同学们读后半句。

学生读后半句,老师读前半句。男女生互读。

5、读好了这首小诗,谁想来读读课文?

指名读,第六小节全班齐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想一想,在秋的音乐厅里,谁在唱着美妙的歌。

1、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你知道了谁在唱着美妙的歌?

这些都是秋天特有的景象,秋天特有的声音,所以,题目叫——学生接《听听,秋的声音》。

2、在秋天这个音乐厅中,音乐家们唱歌的方法是各有不同,有的独唱,有的合唱。你再快速读读课文,看看诗中谁在独唱呢!

“刷——刷——”,风吹树叶,多有意思啊!

独唱的时候,声音要响一点哦!

风吹过来喽,谁来唱一唱。

大树妈妈正抖抖手臂呢,你也抖抖手臂读读。

小黄叶啊,你们随着风儿快乐地飘荡,你们准备怎么和大树妈妈道别呀?

(读好“刷刷”,感受秋的气息;边做动作边读,读出情趣;边想象边读,使读更细腻,更有情感。)

还有谁也在独唱呢?

小蟋蟀们,你们就来唱唱这首歌吧!

你唱的曲子可真美妙呀!

小蟋蟀们你们都在唱些什么呀?(从秋天的美,对阳台的留恋等方面感受蟋蟀对秋天依依不舍的感情,让学生带着不同的情感来读。在这个环节,学生的读以个别读为主。)

3、大树和蟋蟀是独唱,大雁和秋风却是合唱。我们也来合唱,好吗?

四人小组合作,一起来唱唱大雁和秋风的歌。我们也要比比,哪个组唱得听。

你看,大雁的歌声轻柔些,秋风的歌声嘹亮些,这样读真有意思。

听了他们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排又一排的大雁,你呢,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样的合唱真有意思。

这歌声多么好听啊!

(从独唱到合唱,转变读的方式,请学生想象画面,带着画面读课文,使情感得到升华。读的形式以四人小组读的方式为主,同时请多组一起读,课堂的节奏产生一种变化。)

4、一、二、三的合。

在秋的音乐厅里,有独唱,有合唱,多让人沉醉呀!我们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先独唱,再合唱。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小节,一位同学读第二小节,我们一起读第三小节。

老师读第四小节,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让我们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在……(老师引读)

这些声音呀都很轻很轻,要我们用心地才能听到,所以我们要轻轻地读,师生合作读,全班齐读后面的四行。

(出示图片)仔细看看图,秋天的声音还藏在哪里?(让孩子自己说说)

原来,秋的声音就在秋天的每一个事物里,找到它们我们就找到了秋。所以作者才说,秋的声音在……;

飘落的黄叶,金色的稻谷,构成了属于秋的独特美景,奏响了一曲属于秋的赞歌。随着音乐一起吟诵这首《听听,秋的声音》。

1、听同学们读得这么好,秋天里其他的演奏家也想给大家表演表演呢。你听到它们的歌声了吗?

“沙沙”

“唧唧”

“嘿哟,嘿哟”

“嘎嘎”

“呼呼”

“哗啦哗啦”

“滴答滴答”

这些写声音的词,我们就叫它们为“象声词”。

歌声多美妙,我们也来学学作者的样子,记录他们的歌声,写下一首属于自己的诗。

3、随着音乐,美美地读一读你自己的诗。

秋的声音多美妙!

多么富有诗意的话语呀!

“嘿哟,嘿哟”是蚂蚁准备冬粮的号角。

总结:孩子们,在秋的音乐厅,我们欣赏了那么多美妙的音乐,也写下了属于自己的诗篇。秋的美好、秋的绚烂,就这样随着秋的乐章轻轻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听听,秋的声音……(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结束。)

编辑课件【篇9】

编辑课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电子教学环境的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从传统的纸质教材到现今智能化的电子教育系统,信息化已经不可避免地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而编辑课件也是课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什么是编辑课件?

编辑课件是制作电子教学资源所必须经过的一个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将传统的教学内容按照电子化教学的要求编写,制作成电子版教材,从而使学生可以通过电子设备来获取知识。同时,编辑课件也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发挥个人才华,展现教学设计水平的重要机会。

编辑课件的重要性

编辑课件已经成为教师日常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编辑课件的作用不仅仅在于传递知识,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知识。编辑课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重要性:

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效果

编辑课件采用多种多媒体技术,如音频、视频、PPT、动画等,使教学过程更具生动性和直观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编辑课件可以记录和总结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和疑点,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点,并且可以及时回顾和巩固学习成果。

3.节省教学时间

在编辑课件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教学过程更加高效,缩短教学时间,让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取知识。

4.方便教学管理

编辑课件是信息化教学的一种顶层设计,它可以方便教学管理,让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更加频繁,同时可以方便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控和分析。

编辑课件的实施步骤

编辑课件的实施步骤主要包含以下几个环节:

1.确定教学目标

要制作出一份优秀的编辑课件,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等,从而制定实施方案,确保教学活动有的放矢,达到预期效果。

2.编写教学内容

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编写详细的教学内容,对课程重点、难点、知识点进行深入分析和掌握,分类制作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以便更好地呈现教学内容。

3.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工具

编辑课件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工具,如PPT、音频剪辑、视频录制、动画制作等,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

4.制作具有良好表现力的页面效果

教师在进行编辑课件时,应该注重页面的表现力和交互性,使用各种图表、时间轴、热区、动态效果等设计,以及掌握基本的编程技巧,从而制作出更具有艺术感的页面效果。

5.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

教师在使用课件教学后,应当及时进行教学评价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和完善,从而实现长期目标的实现。

编辑课件的发展趋势

目前,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编辑课件已经从最初的文字、图片,发展到音频、视频、VR、AR等多媒体技术,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未来,随着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和VR、AR等技术的普及应用,编辑课件将会在教学中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教授学科内容的同时,教育也将更加依赖于互动和个性化的教育方式,编辑课件系统的发展将迎来更加广阔的空间。

总结

编辑课件已经成为现代课堂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它是信息化教学重要的顶层设计,本文详细介绍了编辑课件的定义、重要性、实施步骤和发展趋势。通过编辑课件,教师可以更好地将优质教学资源奉献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获得成功。因此,编辑课件也是现代教师应该掌握的必要技能之一。

最新新目标课件(经典7篇)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教案是学科教育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我们认为“新目标课件”是一篇精品佳作值得一读,希望以下网页内容能给你帮助!

新目标课件 篇1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5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知识目标:

1)能掌握以下单词:sitcom, news, soap, educational, plan, hope, find out, discussion, stand, happen, may, expect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 What do you want to watch? ② What do you think of talk shows? ③ I can’t stand them.④ I don’t mind them.⑤ I like/love them./ I don’t like them.2)能了解以下语法:

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3)学会陈述自己的看法;学会谈论自己的喜好。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会谈论流行文化,了解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和自己的喜欢。注意引导学生们形成正确的文化观念,大力培养学生们的跨文化意义,形成自己独立的个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学习掌握各类电视和电视节目的名称。

2)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2.教学难点:

掌握动词不定式结构做动词的宾语;了解后面接动词不定式做宾语的动词。

三、教学过程 Step 1 Lead-in 学生们根据图片提示学习各类电视节目并且练习运用What do you think of…? Step 2 New words Learn the names of the TV shows.Step 3 Game 1.引导学生们看1a中的图片,根据提示依次说出每一部TV Show的名称。2.让学生们看图片及1a中的词汇,将图片与正确的词汇相连。3.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Step 4 Listening 1.T: Tell Ss to read the shows in the box.Make sure they know the meaning of the shows.2.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o listen and number the shows1-4.3.Play the recording again.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Step 5 Pair work 1.Let Ss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the box.Then explain the meaning of each expression to the Ss.2.Let Ss read the conversation after the teacher.Then let Ss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 using the shows and expressions in the box.3.Let some pairs ask and answer about the shows.Step 6 Listening Work on 2a: 1.Read the shows in the box of 2a.Tell Ss to remember the information.2.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o listen and number the TV shows [1-5].3.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to check the on 2b: 1.Let Ss read the sentences below.Explain some main sentences for the Ss.Make sure they know what to do.2.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o write the correct words in the blanks.3.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to check the answers.Step 7 Pair work 1.Tell Ss ask and answer questions about the TV shows in 2a.They can use the information that is true for them.2.Let Ss read conversation after the teacher.3.Explain some main points for the Ss.4.Ss act the conversation in pairs.Ask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ir conversations.

新目标课件 篇2

新目标英语九年级第八单元短语动词小结

常见短语动词结构有下面几种:

1.动词+副词 如:give up 放弃 turn off 关掉 stay up 熬夜

这种结构有时相当于及物动词,如果其宾语是代词,就必须放在动词和副词之间,如果是名词,则既可插在动

词和副词之间,也可放在短语动词后。2.动词+介词 如:listen of 听 look at 看 belong to 属于这种结构相当于及物动词,后面跟宾语。

3.动词+副词+介词 如:come up with 提出,想出 run out of 用完,耗尽

4.动词+名词(介词)如:take part in参加 catch hold of 抓住 1.cheer(sb.)up使(某人)高兴、振作 如:cheer me up 使我高兴 clean up 打扫 clean-up n.打扫

2.homeless adj.无家可归的 a homeless boy 一个无家可归的男孩

home n.家

3.hand out 分发 hand out bananas give out 分发 give out sth to sb.分….给某人

give up doing 放弃… give up smoking 放弃吸烟

give away 赠送 捐赠 give away sth.to ….give away money to kids

give sb.sth.给某人某东西 give me money 给我钱

give sth.to sb.给某人某东西 give money to me 给我线 4.sick adj.生病的 作表语、定语 ill adj.生病的 作表语,不能作定语

5.volunteer to do v.志愿效劳、主动贡献 volunteer n.志愿者

e up with 提出 想出 === think up 想出

catch up with 赶上 追上

7.put off doing 推迟做某事

put on 穿上(指过程)put up 张贴

8.write down 写下 记下

9.call up 打电话

make a telephone call 打电话

10.set up 成立 建立

The new hospital was set up in 2000.这座医院是在2000年成立的。11.each 每个 各自的 强调第一个人或事物的个别情况 常与of 连用

every 每个 每一个的 一切的 则有“全体”的意思不能与of 连用

12.put …to use 把… 投入使用,利用

They put the new machine to use.他们把新机器投入使用

13.help sb.(to)do 帮助某人做某事 help him(to)study help sb.with sth.帮助某人做某事 help him with English help do 帮助做某事 help study 14.plan to do 计划做某事

plan + 从句

I plan to go to Beijing.=== I plan(that)I will go to Beijing.我计划去北京。15.spend … doing 花费…做… I spent a day visiting Beijing.我花了一天的时间去参观北京。

spend… on sth.花费…在… I spent 3 years on English.16.not only … but(also)… 不但… 而且… 用来连接两个并列的成分

(1)引导以 not only …but(also)… 开头的句子往往引起部分倒装。

因此 ⑴Not only do I feel good but(also)….是倒装句。

也是说得要把前面的句子中的助动词或者是情态动词放在主语的前面。如:

①Not only can I do it but(also)I can do best.我不仅能做到而且做得最好。

⑵Not only…but(also)… 接两主语时,谓语动词随后面的主语人称和

数的变化 也就是就近原则 如:

①Not only Lily but(also)you like cat.不仅莉莉而且你也喜欢猫。

②Not only you but(also)Lily likes cat.不仅你而且莉莉喜欢猫。常见的就近原则的结构有:

Neither… nor…即不…也不…(两者都不)Neither you nor I like him.我和你都不喜欢他。

Either… or… 不是…就是…(两者中的一个)Either Lily or you are a student.Not only …but(also)…

There be 17.join 参加(指参加团体、组织)如:join the Party 入党

take part in 参加(指参加活动)如: take part in sports meeting 参加运动会 18.①run out of == use up 用完 用尽

I have run out of money.== I have used up money.我已经用完了钱。

②run away 逃跑 The monkey has run away from the zoo.这只猴子已经从动物园里逃跑了。

③run to + 地方 跑到某地

19.take after(在外貌、性格等方面)与(父母等)相像

be similar to 与..相像

take after 相像

look after 照顾

take care of 照顾 out 算出 结局

The situation worked out quite well.情况的结局非常好 Have you worked out this math problem? 你已经算出这道数学问题了吗? 21.hang out 闲荡 闲逛

I like to hang out at mall with my friends.我喜欢和我的朋友一起去购物中心闲荡。22.be able to do 能 会

be unable to do 不能 不会

23.thank you for doing 谢谢做某事 如: thank you for helping me 谢谢做帮助我

新目标课件 篇3

一、主题词:

“新学期,新气象,新目标,新打算”

二、班会活动宗旨:

在新学期来临之际,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借助各种带有情感特色的活动,使学生能够很好的计划打算自己的新学期,明确自己新学期的任务,确定自己新学期所要达到的目标,把握自己努力的方向。寄希望通过本次主题班会活动,使学生对新学期有一个很好的规划。

三、策划:

14班班长

四、具体安排思路:

(1)主持人宣布主题班会开始;

(2)请同学们对自己的新学期做出规划;

(3)请同学们讨论并互相交流;

(4)新学期寄语;

(5)主持人至结尾词宣布班会结束。

主题班会课堂实录:

主持人: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主持人:又是一个新的学期,又迎来了新的起点。20xx年的8月,是我们14班。

新的开始,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新起跑线,在新学期里,我们应该以一个全新的面貌来面对,新学期,新气象,新目标,新打算。在新的学期里,我呼唤所有的班委及团员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维持班级的气氛,我坚信同学们会把最新的气象展现出来,在新的学期里,我坚信我们班会做的更好,让我们共同努力,共同改变,共同完善我们的这个集体吧,力争让我班的明天,有一个更大的飞跃!

主持人:对于上一个学期,我们充满无限的怀念与感激。怀念我们的学习与生活,感激我们的父母,老师和同学。对于新的学期,一个全新的起点,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种期盼——那就是!新学期我们要更加精彩!

主持人:新学期!要有新气象!

主持人:金秋八月,带着几多新奇,带着几多梦想,迎来了这个新的学期。

主持人:新学期我们要以全新的面貌来迎接;

新学期我们要以饱满的激情来迎接;

新学期我们要以满腔的自信来迎接;

新学期我们要以充沛的活力来迎接;

在新学期里,我们要——加倍努力!

主持人:新学期!必须要有新目标!

主持人:我们要定好目标,执着信念,永不言败,一起因目标而努力,一起因梦想而精彩,踏踏实实的一步一步走下去。我们应该从现在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一步一脚印踏实的朝着宏伟的目标迈进。

主持人:著名的查士德斐尔爵士曾说过“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没有它,天才也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主持人:在这个新学期里,每个同学都应该制定一个详细的计划和奋斗目标,这个计划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的计划要尽可能长远,尽可能切合实际,在自己的能力限度内,能够在一学期内达到的。

主持人:有了目标,我们就能跟着它指引的方向,不断努力;有了目标,我们就能有无穷的动力,奋勇直前;有了目标,我们就能在新学期里,做的精彩!

主持人:相信同学们已经已经有了自己的小打算,下面就请大家用几分钟对自己新学期做出规划。

(同学们自由思考10分钟)

主持人:新学期!还得有新打算!

主持人:有了目标之后,我们还要有打算,“说到一定要做到”在制定好自己新学期的目标后,我们要坚定不移的实施,为信念努力,决不放弃。下面就请同学们在纸上写好自己新学期的新打算。

(同学们在纸上交流)

主持人:在新学期里,我希望我们大家能够做到;

第一、树立信心:我能行。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

第二、创立一种学风:认真,勤奋,刻苦,求实;

第三、建立一个目标,志存高远,终能成功;

第四、培养一种习惯:自觉。

主持人:新学期,新气象,新目标,新打算。

主持人:莫泊桑说过“人生活在希望之中,一个希望破灭或实现了,就会有新的希望产生。”新学期就是新的期盼,新的希望,新的征程,新的收获,新的起点,新的面貌,大家一起努力前行!我们会做的更好!让我们憧憬更美好的明天,让我们再一次踏上征途!

主持人:这是一节有意义的班会,许多同学都说了自己新学期的打算并订了适合自己的计划,在这同时,我也感到了时间的紧迫,若不能珍惜时间,将会被社会抛弃,丧失自己的未来,在老师的总结中,能听出她对我们满怀信心并相信我们能战胜自己,战胜懒惰,同学的话,让我充满自信,如果我能够从现在开始,为理想冲刺,我想我也可以朝自己的目标航行,老师这样的信任我们,鼓励我们,我们又有什么理由退缩,认输呢?我知道,人生有许多的“战场”需要我们去竞争,我会坚持到底,虽然我知道在航行的路途中会有风浪,雷雨需要面对,但是只要想到“风雨过后,便是彩虹”,就有前进的动力。同学们,现在就开始为理想奋斗吧!

主持人:感谢各位老师,本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新目标课件 篇4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的开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增强学生自信,使学生懂得做事要有计划,要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3、提出新学期新的要求,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强化常规管理教育。强调校园内的安全。

二、活动地点:

护理七班教室

三、活动过程:

1、内容:说一说在以前的学习生活中有什么缺点?与同学们的关系怎样?展示自己粘贴题目。(新学期、新起点、新希望)

2、班主任提新学期要求:

新学期,同学们面貌焕然一新,同学们也都像小天使一样,比以前更漂亮了。在暑假的时候,同学们都进行了许多有意义的活动,增长了见识和本领,尤其是有的同学看了很多书籍,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同学们,一个新的学期已经开始,在新学期里你有什么新的打算吗?

3、全班交流:

展示自己的优点和良好的习惯!设想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该怎样做?整理适合自己的好计划,写下来。

3、进行常规教育,重点进行校内安全的教育。

班主任结合学校要求和校内实际情况进行安全教育:如不得去湖边玩耍,在寝室内注意安全用电,注意防盗,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等。

4、学习《学生守则》,以及“三禁两不”和“十不准“以及学校的相关规定。

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遵纪守法教育,要求去每一名同学在新学期争当“五星学生”,班级争取被评上“优秀班级”。

5、制订本学期“新学期、新目标”学习计划。

6、班主任总结:新学期,新起点,新希望,让我们拿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把握自己的未来吧!

新目标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Unit10 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这单元通过复习和学习一些关于职业的词汇,用be going to谈论长大以后打算做什么以及打算怎样实现目标,与七年级(下)Unit 4 I want to be an actor.学习关于职业的词汇以及用want to bedo谈论将来,和八年级(上)Unit 3 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用be doing谈论将来的打算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是这单元的第一课和重点课,学好本课将为进一步学习一般将来时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重点词汇computer programmer,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 pilot, professional ….本课主要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engine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math hard.

语法:用be going to表示一般将来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谈论将来计划,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谈论将来打算做什么以及准备怎样实现目标,让学生考虑自己的将来,及早为将来做好准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情感,善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4).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本课computer programmer,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 pilot, professional等重点词汇,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engine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math hard.等重点句型和语法:用be going to表示一般将来时。

难点是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中be的具体形式和后面接动词原形的用法,而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职业,运用所学知识谈论自己打算怎样做来实现目标则既是难点,又是能力训练点。

确立教学目标的依据:根据英语课程标准规定,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

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进一步学习

打好初步的基础。此外,根据我国国情和外语教学大纲的要求,现阶段外语教学的素质

教育主要包括思想素质教育、目的语素质教育、潜在外语能力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培

养等四方面。

二.说教法

1.“Teach English in English”:即新课标倡导的“用英语教英语”,尽量用英语教学,创造英语课堂良好的听的环境,让学生充分感知,积极体验,大胆实践,把握用英语交际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说英语。

2.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通过听力训练、做调查、小组竞赛等多种形式反复操练重点句型,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灵活运用能力,通过操练中人称的变化和幻灯片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语法。

3.任务型教学法:倡导体验参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课前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复习七年级(下)Unit 4中关于职业的词汇,预先读本课新词,让学生带着任务有目的地上课,并在课堂学习中不断获得完成此任务所必须的知识、能力、技能等,为最终完成任务作全面的准备。

4.游戏教学法:新课标倡导的“玩中学,学中玩”的理念很受学生欢迎。设计猜谜游戏复习七年级(下)Unit 4中学到的关于职业的词汇,既达到以旧带新的目的,又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

5.竞赛教学法:根据初中生争强好胜的性格特征,在课堂内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提高团体活动效率,加强团体凝聚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参与意识。

6.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形象、生动,使课堂容量相对增加,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有利于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

7.教具:电脑多媒体、谜语卡片、录音机等。

三.说学法

1.学会预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课,可以更好地把握课堂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效率。

2.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学,学中玩”,好玩是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轻松学习,体会学英语原来可以这么有趣,提高学习兴趣与热情。

3.合作学习:积极参与2人或4人小组对话或活动,相互交流,互帮互助,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团队精神,更好地掌握本课所学知识。

4.“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善于抓住用英语交际的机会,充分感知,联系实际,积极体验,大胆实践。

四.说学生:

1.大班教学,学生语言实践机会少,程度不一,整体教学中较难兼顾到具体对象,容易两极分化,通过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可以照顾学习英语有困难的学生,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2.农村学生学英语起步晚,底子薄,脸皮薄,怕犯错,不敢开口,“哑巴英语”的现象比较严重,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大胆尝试,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3.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可塑性大,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设置情境,倡导其活动参与,并引进小组竞争机制,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五.说教学过程:根据英语五步教学法“组织课堂、复习、导入新课、讲授新知识、操练巩固”来开展教学,通过小组竞猜复习学过的关于职业的词汇,多媒体展示图片学习关于职业的新单词,通过联系实际介绍自己的个人成长计划,导入新用法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进一步谈论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引导学生用be going to谈论将来的计划,并通过听力训练、做调查、小组竞赛等形式进行操练,使学生更快更好地识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灵活运用能力。

学生活动调查表:

Unit 10 I a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Name What is he/she going to do when he/she grows up? How is he/she going to do that?

Unit10 Section A Period1(Go for it 2A)教案

1.课题:I’m going to be a basketball player.

2.主题:人生目标。

3.功能:谈论将来计划。

4.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重点词汇computer programmer,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 pilot, professional ….本课主要句型: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engine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math hard.

语法:用be going to表示一般将来时。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英语谈论将来计划,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等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谈论将来打算做什么以及准备怎样实现目标,让学生考虑自己的将来,及早为将来做好准备。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强烈兴趣,乐于参加各种活动的积极情感,善于合作,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4).教学重、难点:重点是掌握本课computer programmer, computer science, engineer, pilot, professional等重点词汇以及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I’m going to be an engineer.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I’m going to study math hard.等重点句型和语法:用be going to表示一般将来时。

难点是一般将来时be going to中be的具体形式和后面接动词原形的用法,而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职业,运用所学知识谈论自己打算怎样做实现目标则既是难点,又是能力训练点。

5.教具:电脑多媒体、谜语卡片、录音机等。

6.教学过程:

Step1 Organization and duty report

Step2 Revision

1. Revise the words about jobs by playing a guessing game.

2. Ask students to say jobs we’ve learned.

通过猜谜的形式复习旧单词,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Step3 Presentation

1. Teach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by showing the pictures.

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引入新词汇,直观、形象,印象深刻。

2. Present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when you grow up? How are you going to do that?

3. Ask What’s heshe going to be when heshe grows up? How’s heshe going to do that?

结合实际谈论自己的个人成长计划,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将来计划。

Step4 Listening

Listen and match the items in 1b,then listen and repeat.

通过听、说、读,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Step5 Practice

Ask the students to make an investigation about their future plans in groups of four.

通过小组调查活动操练本课重点句型。

Step6 Sum up

In this class we learn to use “be going to” to describe future plans.

通过小结,回顾本课主要内容

Step7 Homework

Read the four conversations in 1b, recite one of them.

Make their own conversation in pairs, write it on the exercise books.

布置两人合作做对话,促使学生加强合作,互相帮助。

新目标课件 篇6

【教材分析】

本模块以出行旅游为话题。对话是通过读地图来呈现指路及表明具体位置的语言表达方式。通过本单元的听说活动,给学生提供充足的体验和运用语言的机会。

【学情分析】

学生具有一定的英语基础,学习热情高,表现欲强,能积极参与到课堂中。而且相互之间能够很好地利用小组进行合作交流。

【教学目标】

Knowledge objective:

To master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places, positions and giving directions.Ability objective:

1.To ask the way and give directions.2.To understand a conversation of giving directions.Moral objective:

1.To be polite to others.2.To be ready to help others.3.To know more about Beijing and love Beijing.【教学重点】

1.To learn some words and expressions about places:

Bank, museum, along, across, cross, opposite, tourist, excuse, excuse me, street ,turn, third, guidebook, bookshop, right, why not ?? could, underground

2.To learn and review some words about positions: near,opposite, along, on the left/right, across.3.To learn some expressions about asking ways and giving directions:

【教学难点】

1.To get information from the conversation.2.To ask the way and give directions.【教学方法】

PWP method, task-based method and interactive approach.【教学手段】

A tape recorder, multimedia ,PPT courseware, the teaching CD and some pictures.【教学过程】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Revision【复习】

1、listen to an English song.Aim : to activate the classroom atmosphere.2、Do a duty :

Aim :To give one student a chance to train his spoken Englishin every class.3、Talking and acting:

Aim :to check if the students can practice the topic of the last

module and to develop the students’speaking and language expressing abilities.Step 2 Leading in

【导入】

1、Play a guessing game: The teachers shows the pictures ofnew words and let the students say as quickly as possible.Ai : to check if the students preview the new lesson before the class and to be familiar with them.2、Look, think and say: the 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aboutgiving directions and some road signs and asks the students to think and say the phrases.Aim :to consolidate the phrases about giving directions.3、Find and say.The teacher shows pictures of direction prepositions, and the students find the right words and make some sentences with the direction prepositons.Aim :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usage of the directionprepositions.【总结】

1.Do some exercises about the direction prepositions。2.Do some exercises about the patterns of asking for and giving directions.

新目标课件 篇7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英语上册Unit 11说课稿

一.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 本课是Unit11的第一课时。其主目标是能用 “Could you please do things?” “Could I please do things?”谈论如何委婉地提出请求或征求别人的许可, 及回答语“Sure / Certainly / I’m glad to.”能礼貌地拒绝,“Sorry, I / you can’t,.I / you have to do„”并表达自己的理由, 陈述自己的好恶。以do housework 和调查做力能所及的事为话题,学会运用“Could you please do things?”“Could I please do things?”是本课的语言目标。本课的学习内容(target language)有:学习名词trash, clothes, floor, cleaning, , living room, washing.情态动词can could..动词fold, cook, need to, sweep, take out, use, wash, give并且复习运用情态动词have to.区别make与do在短语中的用法.通过本课的学习,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使他们能理解父母,帮助分担家务,学会与他人沟通,这亦是素质教育的“以人为本”的目标体现。

【重要词组】

do the dishes, 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trash.fold your clothes, clean the living room, do chores, have to do sth, like to do(doing)sth, make dinner, make your bed 重要句型及语法如下: Could you please clean your room?

Yes, uld you please do the dishes?

Sorry, I can’t.I have to do my uld I please go to the movies?

Yes, you uld I please use the computer?

No, you can’t.You must do the dishes at first.二.学生学情分析

本课话题来自学生的生活经历,学生在初一已经学习了许多动词短语,为表达提供了语言基础,此外,学生已初步掌握了用祈使句和Can you„?/Can I„? 提出请求和建议, 为本课的学习打下了铺垫。

活动设计的话题从谈论家务---对家务的看法(好恶)---父母和孩子之间承担的家务----社交、休闲活动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任务层层递进,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又是学生饶有兴趣的内容,为表达提供了真实的材料,使得学生在各个活动中想说、有话说,使活动参与的范围广,达到任务的真实性,有效性。

在学习中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学会爱父母,爱家庭,爱劳动,学会如何与人交往,学会表达自己对事情的看法,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

三.单元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学习和复习一些常用的动词短语。2)委婉地提出请求、征求许可做某事。

Could you/I please do things? Yes, Sure./。I/You can.Sorry, I / you can’t,.., I / you have to do…” 3)学习如何请求他人的帮助。

2.难点。

在实际的生活中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请求和征求许可,获取帮助

四. 教学过程 1.Warming up Enjoy ourselves.Watch cartoon Small Potato’s Sunday.看动画片段《小土豆的星期天》导入本课话题和新词汇“chores”。小土豆周末一人在家。他过了一个非常快乐而充实的星期天。帮助父母做了许多家务活。片段的主题使学生联想到 1 本课的话题。

2.Learn new words and phrases What kind of chores can you find in the cartoon? 学生通过在动画片段里找家务活,利用已学的简单词汇如make breakfast等导入新单词的学习。

Look!What is it used for? 看图。通过问学生这些清洁用品的用处学习动词词组do chores, do the dishes, make the bed, take out the trash, fold the clothes, clean the living room.3.Memory game.What is she doing? Do you still remember? 通过记忆力游戏,让学生适时对所学词汇进行回忆以及进一步的巩固。并适当活跃课堂气氛。从这里开始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分组竞赛。

4.Discuss.What 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 先通过已学的简单句型,让学生再一次对所学的词汇进行练习。并在讨论后让学生做Pair work来热身。

5.Listening.1b Peter’s chores or Mom’s chores? 通过听力来巩固目标词汇。

6.Make a survey.Discuss in groups of four.Draw a smiling face on the chore you like and draw a crying face on the chore you dislike Then give a report.通过做调查,复习句型I like „ because„以及I don’t like „ because„

学生在做调查的过程中了解自己同学的喜欢,为下一步如何委婉地提出请求做好铺垫。调查表格附下:

Chores Like Don’t like do the dishes

sweep the floor take out the trash make your bed

fold your clothes clean the living room 7.Pair work

Ask your partner for help 告诉学生可以向同桌寻求帮助,请求别人帮助你做自己不喜欢干的家务活。导入目标语言Could you please do things? Yes, Sure.Sorry, I have to do… 并进行对话练习。

8.Game 哑剧表演。一位学生利用Could you please do things?委婉地提出请求。另一位学生表演动作。活跃课堂气氛。9.Pair work

Act out strict father or mother.角色扮演。一位学生扮演严格的父母。一位学生扮演孩子。学习目标语言如何征求许可做某事。Could I please do things? Yes, Sure.No,you must „

并做Pair work 10.Interview How to be a better boy and girl?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采访自己的同学。讨论一次自己的周末计划。要帮助爸爸妈妈做什么家务活。在学习中学生受到爱的教育,学会爱父母,爱家庭,爱劳动。并且复习已学句型 I’m going to do„

11.颁奖。给每个小组里的最能干者发奖。适时给学生爱劳动,爱父母的教育

12.总结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13.Homework Read the words and phrases you learn today.Make a dialogue between you and your parent about doing the chores

新目标九年级unit11说课稿

一 说教材

本课是新目标英语九年级第11单元,教材以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the restroom is ? 为中心话题,围绕着描述“一系列地点”展开,学习和运用有礼貌的询问方向展开。本课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易于引发学生运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际和交流。本节课为Section A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内容是:复习以前学习的询问方向方式,学习一种更加有礼貌的问路方式“Do you know where I can„.?”和“Could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二 说教学目标

根据课标及11单元的内容,我将本节课(即section A 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细化为以下五方面:语言目标,能力目标,情感和态度目标,策略目标及文化意识目标。1.语言目标:1)生词和短语 restroom,.shampoo, drugstore,cafe, department, 2)重点句子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 ?

Can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 ?

能力目标:能够听懂重要句型及语言结构,并能够仿照例子学会有礼貌的问路。情感和态度目标: 当向他人询问时,应注意礼貌用语。“生活是一面镜子,你给他微笑,他也会他微笑还给你。”

4策略目标:看图搭配 注意语言交际中意思的完整;在学习中与他人合作。

5文化意识目标:在英语语言中,注意礼节,语言的得体。

三 说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复习词汇:library, bank, stamps, post office, department, 2: 复习句型:Where is the post office ? Is there a post office near here? Yes, It’s on center street.3: 学习词汇:shampoo, drugstore, restroom,cafe, department, escalator;4: 学习句型:“Do you know where I can „ ? ” “Can you tell me where I can … ? ”

教学难点:疑问句在从句中的正确语序。

四.说教法

新课程倡导教师的地位发生了极大变化,是课程的引导者,同时又是参与者。因此本节课我采取逐步引导,层层深入的教学法,同时尽可能多的挖掘学生的潜能,使老师和学生作到极好的配合。

1)点拨法 充分发挥老师的引导作用,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疏通整理。

2)合作探究法以小品,竞赛的方式适时去鼓励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3)采用多媒体课件,增大教学容量和增强直观性

五.说教学过程 热身过程:让学生去回忆并尽可能多的说出地点名词,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出新单词,并为下边的导入新课做铺垫。

T: Hello, everyone.We have learned many words that describe the places, Can you think of them? Ss: Yes, library, school, restaurant,bank, post office, supermarket,police station and so on.T: Oh, good.You have a good we will another two new words that describe the places “restroom and drugstore.”(单词的引入)新课的导入 以三组同学表演小品的方式导入新课,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小组合作及探究能力。第一组:A: Hi , where is the bank?

B:(no answer)

第二组:A: Excuse me , where is the bank ?

B: It’s on center street.第三组:A: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he bank is ?

B: Sure, There is a bank on center street.显而易见,第三组同学的答案最好,因为他们明白了礼貌在日常交际中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引出另一句型“Do you know where I can „ ?” 3. 看图,引导学生把每件事及相应图片搭配。听力练习。在上边学习了重点句型及短语之后,学生有目的的去听,第一遍主要去听重点句型,判断使用的是哪种句型;第二遍主要去听短语及相应地点,就显得不是那么难了。在听力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听并模仿,惟妙惟肖地模仿情景中的音语调和语速,学一口纯正的英语。对话练习.设置不同情境,引导学生发挥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的方式,利用所学语法要点在短时间内编写对话,并表演。教师适时的去鼓励,评价,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学生们展示对话,教师要对错误进行纠正。

6.露一小手:展示一幅城市平面图,设置一个情景:假设一位老奶奶到这个陌生的城市来,不知道路,让我们来帮帮她。把本节课学的目标语言运用到实际当中,巩固问路指路的礼貌用语。

7.检测大舞台: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设计了两大题型,对学生进行当堂检测评价,效果还行。

8.作业设置:To be a guide Some teachers /students are visiting our school.Please guide for them.Try to make some conversations

Sample: A: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B: Sure.…

A: And do you know how…?

B: …

六:说板书设计

Unit 11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 restroom are? Words

Sentences

Grammar

restroom

Could you please tell me how/where „? 宾语从句的语序: drugstore

Do you know where I can …

Department store

引导词+ 陈述句 „

总之,本节课,我始终坚持“任务型”教学的策略,以学生为学习主体,以任务为中心,在运用语言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体会和掌握语言。自始自终贯穿了以交际为目的的原则(在做中学,学中用).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提倡学生参与、体验、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让学生在任务中了解知识、学习知识、掌握和应用知识,从而实现教学目标.5

最新教材课件(经典11篇)


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写教案时一定不能敷衍了事。教案的应用范围广泛,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均可落实素质教育。在网络上,是否有优质的教案课件可供参考呢?不用担心,小编为了制作出这份“教材课件”付出了很多艰辛的努力,创意与知识相融汇,欢迎各位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教材课件 篇1

《听《统编教材古诗文解读与教学设计》感悟》可能是您在寻找小学语文教师论文随笔过程中需要的内容,欢迎参考阅读!

古诗文作为我们传统文化的精华,是我们中国人都应该深入学习和掌握的。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绝对需要古典诗文的铺垫和滋养。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更应该具备古诗文的底蕴。今天听了武凤霞老师的讲座,更是照见了自己的浅薄。我的感受主要有以下两点:

首先,教师自己能够真正的走进古诗文,大量阅读和积累古诗文,包括诗人的生平和诗的背景等等。正如武老师说的:只有我们有了一桶水,才能自如地、更灵活的给孩子一碗水。回想这么多年的教学,古诗词教学真的是一直都流于表面诗意的学习,从来没有像武老师那样深入的,系统的去学习和教学。而孩子们之所以怎么学都是难,是因为他们一直在接受零散的,没有内在联系的内容,所以学起来始终觉得无趣,而且学得慢但忘得快。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最应该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丰富自己的积累。一位语文真的是宽而深的一门学问。似乎谁都可以教,但其实教好真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其次,应在古诗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孩子的形象思维,在古诗文教学中整体把握,在品味意境中引发想象。

武老师特“关注关注诗文呈现的空间和情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好的诗词语言中都是有足够大的空间,发现并利用好这空间,使我们的教与学有了想象的空间,发挥师生的创造性,使课堂有了无限的精彩与可能。

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抓住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结合诗人的情感,联系自己的阅读经验,将一个个原本孤立的表象加以组合,放飞学生的想象,形成生动的画面,从而深入诗人所描写的意境之中。

如教学杜甫的《绝句》时,教者先引导学生找出诗中的表象: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雪、东吴船。接着让学生自由地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勾画这些表象组成的画面,从颜色的明丽、声音的轻盈中进而体会出诗人的欢快的心情。学生通过想象充分感受到意境之美,又在回味和欣赏意境美的过程想象美,达到了想象再造的全过程,综合学生眼、耳、口、鼻等诸感官,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作为语文教师要像武老师一样走进古诗文,爱上古诗文,才能把孩子引进古诗文的无限空间和意境。

教材课件 篇2

1. 指导学生顺畅地诵读全诗并背诵第二节;

2. 感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剧美;

3. 感知诗中音乐描写的美好意境,体会叙事诗的抒情艺术。

1. 重点与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谁能说出一些古代与音乐有关的故事?《诗经》:“琴瑟友之,钟鼓乐之。”高渐离易水送别荆轲。俞伯牙钟子期高山流水的故事。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皇,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稽康悲奏《广陵散》。《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西东,尽在不言。”《红楼梦》第八十六回“寄闲情淑女解琴书”黛玉论琴:“琴者,禁也。古人制下,原以治身,涵养性情,抑其淫荡,去其奢侈。若要抚琴,必择静室高斋,或在层楼的上头,在林石的里面,或是山巅上,或是水涯上。再遇着那天地清和的时候,风清月朗,焚香静坐,心不外想,气血和平,才能与神合灵,与道合妙。所以古人说‘知音难遇’。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方为不负了这琴。……”《三国演义》诸葛亮演空城计时焚香弹琴以示其闲静而惑乱司马懿。金庸武侠小说《笑傲江湖》中也有刘正风与魔教长老琴箫合奏而为知己的故事。马志远曾据《琵琶行》作《江州司马青衫泪》杂居。叙述白居易和裴兴奴恋爱故事。

1.《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

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2.通过叙事塑造了哪几个人物形象?共同点?

琵琶女和诗人自己。“同是天涯沦落人”。

3.“沦落”的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引导学生用原诗文回答,齐读相关诗句,感受“沦落”之情)

1)读序与第三节相关部分,了解琵琶女的身世、遭遇与心境。

2)读P53注释②、序、第一节与第四节相关部分,了解诗人的遭遇与心境。

4.“相逢何必曾相识”,是什么使素不相识、萍水相逢的诗人和琵琶女联系在一起?

音乐(琵琶声)。

一个独守空船,借乐诉怨;一个送客江头,有酒无乐。一个善弹,一个善听,演绎出一出千古传诵的知音故事。这正如浔阳楼楹联所言:

枫叶四弦秋,枨(chéng,触动)触天涯迁谪恨;

浔阳千尺水,句(gōu ,勾)留江上别离情。

5.音乐是沟通诗人与琵琶女情感的桥梁,全诗写音乐写了几个回合?

三个回合:一闻琵琶(第一节)邀相见,再闻琵琶(第二节)诉沦落,三闻琵琶(第五段)青衫湿。

6.是什么样的琵琶声竟然有如此吸引力和感染力呢?

1)一闻琵琶是什么样的声音,不知道,但可以从两人当前的心境中猜想到它的基调:悲凉哀怨。理由有二:琵琶女在“绕船月明江水寒”之际,显然是借弹琵琶来排遣独守空船的寂寞感;

“醉不成欢惨将别”的主、客的情绪受到触动,加重了离愁,以至“主人忘归客不发”。

2)一闻琵琶闻声不见人,二闻琵琶见人再闻声。第二节是重点精彩诗节,浓墨重彩地描写了琵琶女的出场、弹奏情形和乐声变化。(分层导读,达到背诵)

① 找出描写琵琶女出场的名句,体会琵琶女的形象特征。

琵琶女出场,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② 诵读描写弹奏情形的诗句,分析描写内容和表现力。

调弦定音,非同凡响,声中含情;信手续弹,声声含悲,心事无限;弹奏名曲,技艺高超。虽没有具体描写乐声,却为下面具体描写乐声做好了铺垫。

③ 鉴赏具体描写乐声的诗句:

诗人是用什么手法来描写乐声的?

借助语言的音韵摹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对照注释,结合作比事物特点,体会比喻所表现的乐声特点;

依据乐声特点体会乐曲的发展变化和琵琶女的感情。(试画曲线图示乐曲发展变化)

旋律变化,心潮起伏。

3)三闻琵琶,为何 “凄凄不似向前声”,诗人“泪湿青衫”?

琵琶女听到诗人倾诉后,既悲自己的漂流沦落,又悲诗人的被贬遭际,所以乐声更凄悲;诗人由琵琶女的倾诉,想到自己的被贬,既悲琵琶女的悲凉身世,又悲自己的谪居荒僻之地,所以泪湿青衫。两人感情更加相通,达到了相融。

全篇写音乐三个回合:一闻乐,闻声不见人,情相触;再闻乐,见人再闻声,情相通;三闻乐,知人重闻声,情相融。琵琶声中塑造出诗人自身横遭贬谪、抑郁寡欢的形象,琵琶女漂流沦落、凄苦哀怨的形象;青衫泪中表现出诗人与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平等心情。(“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在天涯。作者与琵琶演奏者有平等心情。白诗高处在此,不在他处。”--毛泽东《读注释唐诗三百首》批语)

读《琵琶行》有感: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二者的创作方法不同。《箜篌引》的音乐描写极富于浪漫主义色彩,诗人着重写乐曲的艺术效应,多用夸张手法,也显示了诗人的奇特想像。《琵琶行》的音乐描写则属于现实主义范畴,诗人着重写的是乐曲的艺术境界,多用比喻手法。

声音没有实体形象,又一发即逝,难以捕捉,怎样描绘才能使之形象、可感呢? 唐代白居易的《琵琶行》与清代刘鹗的《老 残游记》中的《明湖居听书》, 虽前者是诗歌,后者是小说,前者描绘的是琵琶声,后者描绘的 是说书声,但两者在对声音的描写上却有相通相似之处、异曲同工之妙。试比较分析如下:

二者对声音的描写都可分为正面描绘与侧面烘托两部分,从两方面写出了琵琶女及王小玉说书技艺的高超、绝伦。先来看正面描绘:

试音定调时,琵琶女“低眉 信手”似漫不经心地“转轴拨弦三两声”,便“未成曲调先有 情”;王小玉“把两块顽铁丁当了两下,便有了五音十二律似的”。两人技艺绝妙,都似随手拈来,轻轻两下,便吸引了听 众。

《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弹奏从“转轴拨弦”开始,而后“嘈嘈切切错杂弹”,继而“间关莺语” “幽咽泉流”之后,便“声 渐歇”,于无声处凝绝后是“银瓶乍破水浆进,铁骑突出刀枪 鸣”般的声音突起,最后以“裂帛”般的高音结束。

《明湖居听书》中说唱过程 则是:声音不甚大。越唱越高, 拔个尖儿、回环转折,节节高起 →于极高处陡然一落→渐低渐细 →无声→忽又扬起→霍然收音。

二者描绘的声音都是从一般 音阶开始,而后渐低,后至于无声,再又突然进发,在激烈高昂处 结束,声音也由简而繁,抑扬结合,决慢相间,高低交错,刚柔并济,跌宕起伏。既显示了演奏说唱 者的高超技艺,又表明吸引入之处 即在声音的迂回曲折,千变万化。 不同的是《明湖居听书》描绘的过 程更具体,更复杂。

三、两者都采用以形喻声的方法,化无形的声音为有形的形象,化不可捉摸的听觉为可见可感的事物

《琵琶行》在摹写音乐的时候,兼用各种生动的比喻加强其 形象性,如“大弦嘈嘈如急 雨”,既用“嘈嘈”这个叠音词摹声,又用“如急雨”使其形象 化,既有听觉,又有视觉形象。 再用“大珠小珠落玉盘”一比,就令人眼花缭乱,耳不暇接。在显示音乐旋律中的“滑” “涩” 时,作者又用两个比喻“间关莺 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间关”之声,轻快流利, “幽 咽”之声,悲抑哽塞。在短暂的停歇后,声音忽又扬起, “银瓶 乍破” “铁骑突出”,形象地写 出声音的高亢、清脆。

《明湖居听书》中不仅用看得见的景象、想像出的形象来比喻,还用经历过的事情、体验过的感觉来喻声音。

如“唱几句书,声音不甚大,只觉入耳有说不出来的妙境:五脏六腑里,像慰斗贸过, 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个毛孔不畅快”用的是感觉,重在强调 听觉上的舒适;言其声音到高处时,像“一线钢丝抛入天际”, 这里又用想像出的形象来比喻, 突出了声音的清脆、韧性、高亢;写声音的回环转折,而又节节高起,作者又用看得见的景 象、经历过的事情作喻: “恍如 由傲来峰西面攀登泰山的景象: 初看傲来峰绝壁干仍,以为上与天通;及至翻到傲来峰顶,才见扇子崖更在傲来峰上;及至翻到扇子崖,又见南天门更在扇子崖上。”突出了声音愈唱愈高,而又雄浑高亢、婉转悠扬的特色, 使声音的变幻、回环似有形的 景致一般展现于眼前。再如声暂歇后,“忽又扬起,像放那东洋烟火,一个弹子上天,遂化作千百道五色火光,纵横散乱”,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同 时显现,使人们通过联想,可 以想像出声音如“花鸣春晓” “百鸟乱鸣”,也让人感到眼 花缭乱,耳不暇接。

如此绘声绘色地再现干变万 化的音乐形象,已使我们不能不 惊佩作者的艺术才华,而作者在 正面绘声之余,还用了侧面烘托 的手法。

首先,两个主人公都是技艺 高超之人,因此在写声音前,作者首先要写入(当然是略写)。两人的出场都是千呼万唤才出现的,而亮相亦有相似之处:“琵 琶女”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王小玉是“半低着头”,两人欲露还藏的姿态更引人注目,让人更急于知道其技艺如何。

教材课件 篇3

教学内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一组课文基础知识

教学目标:

1会写本组19个生字.读读记记词语

2回顾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 在课文中积累语言.

4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5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6 背诵记忆要求的段落,并会填空.

7 积累关于描写大自然的诗句

教学重点:背诵默写积累的内容比较多.

教学难点:学习课文表达特点, 学习用联想和想象来表达感受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 生字词掌握

yín sòng chàng hè pùbù tǐng bá shēn qūqīng shuǎngdǒu qiào qiào lì

( ) ( ) ( ) ( ) ( ) ( ) ( ) ( )

jīng zhì yùn hán xiá kè jìng mì ào mì zhuī suí xiǎo xiànghōng kǎo

( ) ( ) ( ) ( ) ( ) ( ) ( ) ( )

yīn yùn tàn suǒ yǎn zòu qín miǎn áo yóu qīn wěn shén qí yōu yǎ

( ) ( ) ( ) ( ) ( ) ( ) ( ) ( )

huān yuè qīng cuì níng jù biàn rèn qīng xīn dé gāo wàng zhòng

( ) ( ) ( ) ( ) ( ) ( )

bù jū yì géyì wèi shēn chángbié yǒu shēn yìjīn jīn lè dào páng rán dà wù

( ) ( ) ( ) ( ) ( )

xíng sè cōng cōngzuǒ chōng yòu zhuàngnián guò huā jiǎ qí miào wú bǐ

( ) ( ) ( ) ( )

二 四字词语掌握

岁月( )( ) 波光( )( ) ( )( )乐道 别有( )( )

( )( )攘攘 ( )( )深长 花色( )( ) 驻足( )( )

( )( )大物 ( )( )匆匆 望而( )( ) 千峰( )( )

绵亘( )( ) 随心( )( ) ( )( )一格 旁逸( )( )

窈窕( )( ) ( )( )直跳 ( )( )归真 左( )右( )

年过( )( ) 奇妙( )( ) 德高( )( )

教材课件 篇4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整式乘除》这一章与七年级《有理数的运算》中幂的乘方,有理数乘法的运算律和《代数式》的内容联系紧密,是这两章内容的拓展和延续。而幂的乘方是该章第二节的内容,它是继同底数幂乘法的又一种幂的运算。从数的相应运算入手,类比过渡到式的运算,从中探索、归纳式的运算法则,使新的运算规律自然而然地同化到原有的知识之中,使原有的知识得到扩充、发展。在这里,用同底数幂乘法的知识探索发现幂乘方运算的规律,幂乘方运算的规律又是下一个新规律探索的基础,学习层次得到不断提高。

▲学情分析

①说已有知识经验

学生是在同数幂乘法的基础上学习幂的乘方,为此进行本节课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这些知识经验创设教学情境。

②说学习方法和技巧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好本节课的重要方法。教学中充分利用具体数字的相应运算,再到一般字母,通过观察、类比、自主探索规律,通过合作交流、小组讨论探索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③说个性发展和群体提高

新课标强调: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就是要求教师通过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我尤其关注那些胆子小、能力弱的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动手,勤于思考,敢于质疑,使他们积极参与到整个探索活动中;而对那些平时动手能力强的学生,要求他们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合作探索中养成争鸣、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使各类学生都有所收获、提高和发展。

▲教材重难点

重点:幂的乘方的推导及应用。

难点:区别幂的乘方运算中指数运算与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中的不同。

二、教学目标

新课标要求以培养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兴趣为根本目标,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对教材的分析,确立如下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通过观察、类比、归纳、猜想、证明,经历探索幂的乘方法则的发生过程。

⑵掌握幂乘方法则。

⑶会运用法则进行有关计算。

㈡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学习的反思能力。

⑵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转化的数学思想。

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通过老师的及时表扬、鼓励,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鉴于初二学生已具有一定的数学活动能力和经验型的抽象逻辑能力,以学生为本的思想为指导,主要采用引导探究法。让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与同伴交流各自的发现,然后归纳其中的规律,获得新的认识,同时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

学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研讨式学习,目的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验过程,主动建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材处理

⑴通过正方形桌面边长为81cm,即34cm,求其面积从而引出问题,让学生感受幂的乘方运算也是来源于生活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⑵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两种运算的区别和应用,特补充例2和改错题。

⑶获取新知后,设计一个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智力玩具魔方为背景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再次体会幂乘方的自然应用。

⑷课外作业中补充一道极限挑战,是用幂乘方运算的逆运算来解决的,有一定的难度。既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空间,又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得到更高的发展,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五、教学过程

学生的学习是以其原有的认知结构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教学过程分以下几个环节:

①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②自主探索,展示新知。

③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④反馈练习,拓展思维。

⑤学有所思,感悟收获。

⑥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特点,经反复推敲,我准备以复习和实际事例导入。设计两个问题:

问题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是怎么样的?

问题2:如果一个正方形桌面的边长81cm即34cm,则其面积可表示为(34)2cm2,如何计算其结果呢?

设计意图:以实例引入课题,强化了数学应用意识,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幂的乘方运算因实际需要而生,最后以解决问题而终的学以致用的思想,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自主探索,展示新知

(1)自主探索

出示幻灯片试一试

请计算下列各题:①(23)2 ②(104)2 ③(104)100 ④(a3)n

(多媒体演示时,先出现①②,再出现③,最后出现④)

设计意图:①②两小题既是旧知识的巩固复习,也让学生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第③小题的指数很大,让学生感受寻找幂乘方运算规律的必要性,激发了学习动机。第④小题将底数改成字母a,这里从具体数字到一般字母,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也为导出(am)n做好铺垫。

(2)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计算:(am)n

设计意图: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对有关的学习内容进行探索与思考的过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首先鼓励学生观察第①、②、③、④题,等式两边的底数和指数发生了什么变化?从而归纳猜想(am)n的结果。通过小组讨论,展示成果,体验规律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语言概括能力。

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出示例1:计算下列各式,结果用幂的形式表示(多媒体演示)

①(107)2 ②(b4)3 ③(am)4 ④[(x-y)3]5

⑤[(-2)2]10 ⑥-(y3)4 ⑦ (-y3)4

设计意图:(1)华罗庚说过:学数学而不练,犹如入宝山而空返。设计例1让学生新鲜体验,巩固新知,使充分展示自我,体验成功。 (2)第①、②、③、④题让学生体验(am)n中a可以是一个数、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多项式。

(3)第⑤、⑥、⑦题当底数带有负号时,该如何处理,为后面例2中第③小题作了铺垫。

(2)出示例2:计算下列各式

①(y2)3(y3)4 ②xx2x3-(x2)3+x2-x4

③(-2)2(-23)4 ④100010n(103)2

设计意图:①幂的乘方与同底数幂乘法及合并同类项的混合运算,不仅要弄清计算顺序,而且更要清楚什么样的运算用什么样的法则,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拓展思维。

②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得到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从模仿走向成熟。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必须是开放多样的,适当增加练习的难度,可以使学生的思路更广阔、更灵活。

(3)比较同底数幂的乘法和幂的乘方法则的区别和联系(多媒体演示)

设计意图:有了例2的铺垫,学生有了形象的感知后,重新疏理知识,内化为理性认识,从而突破难点。

4、反馈练习,拓展思维

(1)出示改错题(多媒体演示)

下列各题计算正确吗?

①(x2)3+x5=x5+x5=2x5

②x3x6+(x3)3=x9+x9=x18

③x2(x4)2+x5x2=x10+x10=x20

设计意图:加深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及合并同类项的区别。

(2)设计一个探究活动(多媒体演示)

魔方是匈牙利建设师鲁比克发明的一种智力玩具,设组成魔方(如图1)的每一个小立方块(我们称它为基本单元)的棱长为1,那么一个魔方的体积是33,现在设想以这种魔方为基本单元做一个大魔方(如图2),那么这个大魔方的体积能否用3的正整数次幂表示?怎样表示?如果再以这个大魔方为基本单元做一个更大的魔方呢?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智力玩具魔方为背景,探索大魔方的体积为表示方法,体会幂的乘方的自然应用,寻找运算法则的实际意义。让学生体会数学美和数学的价值,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5、学有所思,感悟收获

设计三个问题:

①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②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最深刻的体验是什么?

③通过本节课学习,你心里还存在什么疑惑?

设计意图:学生畅所欲言,在以生为本的民主氛围中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反思探究过程,帮助学生肯定自我,欣赏他人。

6、布置作业,学以致用

必做题:作业本

选做题:①已知1624326=22x-1,(102)y=1020求x+y.

②已知:比较2100与375的大小。

设计意图:分层次作业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的发展,又为后续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六、板书设计幂的乘方幂的乘方法则的

推导过程同底幂的乘法法则

幂的乘方法则范例板书

学生练习设计意图:展示知识结构,突出重难点,加强理解记忆。

七、设计说明

1、以学生为本。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都注重以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允许不同学生提出不同的想法,使不同学生在思维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注重反思。数学家波利亚强调问题解决有四个步骤,其中第四步就是回顾反思。只有把培养反思能力与培养观察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等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学会学习,才能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教材课件 篇5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上)的第十二单元第一课。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过了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本课是对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归纳总结,并进行实际应用。

二、目标分析:

(1)知识目标:学习单词和短语。

(2)能力目标:在探索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应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互相关心,互相理解,团结友爱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单词和短语;熟练运用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

教学难点:形容词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运用。

四、说学情:

初二(4)班的学生是初二年级里的平行班。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够浓厚,学习方法欠缺。由于这是一堂新课,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指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获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逐步学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要尽可能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

五、说教法:

1、讨论法

2、合作探究

采用这些方法的目的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电脑形象的演示,加强印象,提高兴趣,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

六、说教学内容:

1、由一首说唱歌曲和三位名人的图片引出课题,调动学生情感,营造学习氛围。通过问答的形式复习前面学过的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提高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通过对明星的外形的比较,使学生有效地复习了前面学过的描述人、物的形容词,及其比较级、最高级的形式。

2、展示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规则,学习并应用形容词的最高级句型。

3、设计情景对话,让学生合作学习,训练他们的口语,进一步巩固已学知识。

4、听录音,深入学习形容词的最高级句型。因为学生听力较差,所以降低听力难度,让他们树立信心,感受成功。

5、通过抢答游戏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培养他们的应变能力。

6、以讨论的形式,活跃课堂气氛,拓展知识,达到教学目标。

教材课件 篇6

The African ancestors of today’s black Americans were brought to the US as slaves in the seventeenth,eighteenth,and nineteenth centuries.They worked on farms,especially the large farms in the southern states.Slowly they became a necessary part of the economic system of the South.

Slaves did not have the rights of people;according to the law,they were a “thing” which belonged to the person who bought them.They had to obey the orders of their owners without questions.They were not allowed to learn to read;their owners feared the educated slaves would begin to think about the injustice of the system and would learn to struggle for their freedom.Slaves had to work long hours in every unhealthy conditions.Their owners had complete power over them.They could be bought and sold like animals.At the slave markets,black children were separated from their parents and never allowed to see them again.Slave owners had the right to punish the slaves who broke the law or was against the system.Slaves were often beaten or even killed by their owners.After the Civil War,one free slave reported that his owner killed an older slave who was teaching him to read.In theory an owner who treated a slave badly could be punished.In practice,however,the law meant nothing.

Opposition to slavery began very early in the history of the US-in 1671-but little progress was made until the beginning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By 1804 slavery was illegal in the northern states.But it continued,and even grew,in the southern states,which depended on cotton for their economic wealth.Slavery ended in the South only after the Civil War.For blacks,however,the end of slavery was only a beginning,the late beginning of a long and difficult struggle for true justice.

1.在英语中,do,have,make,take这四个动词,加上名词作宾语(名词前可有形容词)构成词组,可以表达许多不同含义,其意义相当于在名词前加上一个相关动词,现分述如下:

e.g.Mary has done (=has written) an article.

玛丽写了一篇文章。

He will do(=draw) a large portrain of Ren Changxia.

他要为任长霞画一幅大画像。

do computer study=study computer

do one’s teeth=brush one’s teeth

do the puzzle=work out the puzzle

do one’s guests well=serve one’s guests well

有时宾语也可用doing,并在doing前加some。

do some reading=read some books,read some pages

do some studying=study something

do some walking=walk for some time

还有do most of the talking,do some morning shopping等。

e.g.We had a long talk(=talked for a long time) last Sunday.

上星期天我们进行了一次长谈。

They’re having a rest(=resting).

他们在休息。

此类结构常见的还有:

have a chat,have a look at…,have a drink,have an interview,have a smoke,have a fight,have a bath,have a dream

名词前可有修饰成分,如have no respect,have no wish,have some good laughs,have one more try等。

有时意义上等于在名词前加上一个相关的动词,如:

have a headache(a flu,cold)得头疼病(流感,感冒)

e.g.The police made an examination in her room.

警察检查了她的房间。

The teacher made a clear explanation.

老师清楚地作了解释。

We made a comparison of the two articles.

我们把这两篇文章作了比较。

还有make a visit参观,make a long stay住了很长时间,make another start又重新开始了,make preparations作准备,make arrangements作安排,make decisions作决定,make a choice作选择,make a map画一张地图,make tea沏茶,make an expression留下印象

e.g.He took a look at(=look at) this book.

他看了一下这本书。

I want to take a nap(=nap).

我想午休一会儿。

相当于“吃,喝,吸(入)”,如:

take the food,take pills,take medicine,take tea (coffee),take a glass of beer,take sugar,take a breath of fresh air,还有:take a taxi(bus,train…)坐出租车(公共汽车,火车……)

with之后可以加一个抽象名词,构成名词短语,作用相当于这一名词相对应的副词。

e.g.He looked at her with respect(=respectfully).

他恭敬地看着她。

She told Tom the story with a smile(=smilingly).

她微笑着给汤姆讲了个故事。

He accepted the invitation with pleasure(=pleasurably).

他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这类词组常见的还有:

in+名词也可以这样用。例如:

“How did you come here?”He asked in surprise(=surprisingly).

“你是怎么到这儿的?”他惊奇地问。

Jack shut his eyes in fear(fearfully).

杰克害怕得闭上了眼睛。

His sister stared at him in amazement(=amazingly).

他的妹妹惊奇地看着他。

He came home in high cheerfulness(=cheerfully).

他兴高采烈地回了家。

(1)murder是“谋杀,杀害”的意思。英语意思是to kill unlawfully,especially on purpose。

e.g.The bandits murdered the man for his money.

歹徒为了谋取他的钱而杀害了他。

Every two hours someone was murdered.

每两个小时就有一人被谋杀。

(2)kill用于因凶器或在非常事故中死亡的场合。英语的意思是cause to die。

e.g.His father was killed in a railway accident.

他父亲在一次火车事故中身亡。

Only a few people were killed in the earthquake.

地震中只有少数人死亡。

He killed him with a spear.

他用矛刺死了他。

kill还可作“使……难受之极,使……极其尴尬,使失去,消磨(时间)”解。

e.g.My back killed me.

我的背非常难受。

It killed him to admit he is wrong.

承认他错了使他感到极为尴尬。

The joy killed the audience.

这个玩笑让观众笑得要死。

The train was late,so we killed time by playing cards.

火车晚点了,我们就打牌消磨时间。

(3)massacre“大屠杀”,英语意思是to kill a number of people without mercy。

e.g.When the soldiers captured the town,they massacred all the inhabitants.

当敌兵占领这座城市后,他们屠杀了城里的所有居民。

另外,表示“为……而献出生命”的同义词组有:

devote one’s life to…

dedicate one’s life to…

give one’s life for…

lay down one’s life for…

lose one’s life for…

另外还有一些词组可以用来表示“死”,但此用法较委婉:

(sb.)pass away;one’s heart stop beating forever;

(sb.)sleep peacefully;those who have fallen;

(sth.)cost sb. his life;sb.is dead and gone;

(1)ask for指要求得到具体的物质的东西,普通用词。也可用ask sb.to do sth.表示“要求某人做某事”,语气较客气。

e.g.He asked for some money.

他让了一些钱。

He asked his mother to wake him at six in the morning.

他让他母亲早上六点叫醒他。

I asked that I (should be) was allowed to see her.

我请求允许我看望她。

(2)require“要求,有必要”,语气不如demand强,一般强调从需要、规章、惯例出发,要求别人做某事,含有客观上必要的,缺此不可的性质。

e.g.He has done all that was required of him.

凡需要他做的他都做了。

How many days will be required to finish this work?

完成这项工作需要多少天?

(3)demand“要求,需要”,指坚持要得到某物或坚持要做某事,用于人时,通常表示提出要求的一方认为他们有权这样做,语气较强烈,有时带有强制的意味;用于物时,指一般的“需要”,这时可和require,want,need等词互换。

e.g.The Iraqi people demanded that the USA soldiers should get out of Iraq.

伊拉克人要求美国兵从伊拉克撤退。

All his life he believed that it was right and necessary to demand changes in society if people did not have their civil rights.

整个一生他都认为如果人民没有权利的话,要求社会变革是正确的,而且是必要的。

The work demands(=requires,wants,needs,etc,) great skill.

他们把黑人作为奴隶对待。

(1)They ______ blacks as slaves.

(2)They ______ blacks as slaves.

(3)They ______ blacks as slaves.

(4)They ______ blacks as slaves.

(5)They ______ ______blacks as slaves.

(6)They ______ blacks as slaves.

(7)They ______ blacks ______ ______ slaves.

答案:(1)treated (2)took (3)regarded (4)had (5)looked on (6)considered

二十加十等于三十。

(1)Twenty and (plus) ten ______thirty.

(2)Twenty and (plus) ten ______ ______ ______ thirty.

(3)Twenty and (plus) ten ______thirty.

(4)Twenty and (plus) ten ______thirty.

答案:(1)equal/equals (2)are/is equal to (3)are/is (4)make/makes

经理进来时他恭恭敬敬地站在那里。

(1)He stood there ______ when the manager came in.

(2)He stood there ______ ______ when the manager came in.

答案:(1)respectfully (2)with respect

这个学生在认真地做作业。

(1)The student was doing his homework ______.

(2)The student was doing his homework ______ ______.

(1)相对论使得爱因斯坦在全世界出名了。

Theory of relativity ______ Einstein ______ all over the world.

(2)金为美国黑人的政治权利而奋斗。

King fought for ______ ______ for blacks in the USA.

(3)金相信他能通过和平行动而不是暴力来达到他们的目标。

King believed that he could ______ his ______ by ______ ______,not by ______.

答案:achieve;goal;peaceful action;violence

(4)她后来被警察逮捕了。

Later she was ______ by the police.

(5)在这个国家经常举行反对种族歧视的非暴力的示威游行。

In this country,there are many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答案:nonviolent demonstrations against racial discrimination

(6)他的讲话鼓舞不同种族的人民为平等权利而斗争。

His speech ______ people of all races to fight for ______.

1.(北京卷)The mayor of Beijing says that all construction work for the Beijing Olympics______by .

简析:选C。本句意思是:“北京市市长说所有北京奥运会的建设工作将在前完工。”“work”和“complete”是被动关系,句子应用将来完成时态,所以选C。

2.(2004上海卷)The flu is believed ______ by viruses that like to reproduce in the cells inside the human nose and throat.

简析:选C。全句的意思是:“人们认为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喜欢在人的鼻子和喉咙中繁殖。”“感冒”和“引起”之间为被动关系。这里叙述一般情况,应选C。B为“正在引起”,D为“已经引起”。

3.(2004上海卷)The disc,digitally ______ in the studio,sounded fantastic at the party that night.

简析:选A。disc和record之间是被动关系,作定语时,不定式表示未来动作,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表示完成了的被动动作,故这里应选A。

The number of deaths from heart disease will be reduced greatly if people ______ to eat more fruit and vegetables.

简析:选D。本句意为:“如果人们能被说明多吃些水果和蔬菜的话,死于心脏病的人数就会大大减少了。”“people”和“persuade”是被动关系,在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中,用一般现在时表将来,故选D。

教材课件 篇7

《槐乡的孩子》一文介绍了炎热的八月,槐乡的孩子为了换学费进山采槐米,男孩子爬上树割槐米,女孩子在树下捡,互相配合,欢快劳动的情景。文章语言流畅,人物形象刻画细致生动,通篇洋溢着劳动的欢乐。它虽然是一篇阅读课文,但对于拓宽“课余生活”这一单元主题的内涵,实现“热爱劳动,自力更生”的价值引导来说,是一份文质兼美、不可多得的好教材。为充分发挥优质教材的教育价值,主要教学步骤设计如下:

一、回忆旧课,凸现差异,激发动机

“我们连续学习了几篇有关课余生活的课文,体会到了课余生活有许多乐趣,请你说说从《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两课分别体会到了什么乐趣?”

在学生回忆交流后,教师提出问题,揭示一种与玩乐、探疑、健身砺志等不同的快乐:“你有没有品尝过劳动的快乐?就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交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槐乡的孩子》。”

当今的独生子女很少参加劳动,劳动的快乐对于他们来说更是不可理解。教师提出的问题突出了与其他课余生活乐趣的差异,引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顺势导入新课,他们便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二、初读课文,解决知识难点,为理解全文作铺垫

学生自读、分小组读、派代表全班交流教师指点等多轮读书活动,保证学生对课文语占有充分的感知,此时转入了解槐树、槐米的环节。

1、槐树是一种怎样的树?请大家根据课外搜集的图片、文字资料,结合课文介绍一下。

2、槐米是一种什么样的东西?它有什么用途?请结合课文中的语言说一说。

许多地方的孩子可能没有见过槐树,图文资料的交流,解开了认知上的疑难点。特别是第二题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细读课文,弄清“槐米”称谓的所指、由来、功用、槐乡孩子采集的原因,在疏解课文的同时也就理解了全文的背景,在此基础上朗读,以声释情,不难传达出对槐米的喜爱、自己采槐米换学费的自豪。

三、扩充想象,唤起自身生活经验,为体会文章主题蓄势

槐树开花的时节正是八月份,天气很热的时候。课文中以几种在酷热中的动物的反应来加以具体表现。酷热的天气情形学生也经历过,为拉近学生与课文内容的距离,让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容形成回流,有利于学生对下面课文的重点部分获的更深的体验。所以教学中安排了一个扩充想象的环节:

“八月份,天气很热,这炎热的天气大家也经历过,下面我们回忆一下这炎热的情景,然后来描述一下。”

学生勾起自己的经历,可能会说出种种情景,如:早晨一起来,太阳就射得人睁不开眼;泥地被烤得白白的,都开裂了,太阳下冒着白烟;水泥地更是像火烤过的铁板一样,光脚踩上去会起泡;柏油路面都融了,踩上去倒是软软的,可一不小心鞋会被粘住;河里的水发烫,本想泡在水里凉爽凉爽,可根本呆不住;鸡鸭都钻到树荫下,张着嘴不停喘着气,喉囊不住地张缩,脚爪使劲刨土,张开翅膀把胸脯贴着土想散散热。……

此时教师导入下文:“槐乡的孩子就是在这样的天气去割槐米的。”对炎热天气的强烈感受自然为学生下面体会槐乡孩于劳动的艰辛、他们的勤劳蓄了势。

四、分角色朗读,组际比赛,促进感悟积累

课文第三段对槐乡男孩、女孩采槐米劳作的情形写得很细致,是课文精彩之笔,重点之处,是需着力感悟积累的部分。为了调动学生读悟的积极性,故安排学生组内分角色朗读,组际比赛。

根据教室内座位安排,以一个小组为一个合作单位,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然后组际比赛。教师安排分工合作方法:第三段的1~3句各小组齐读,第4~5句写槐乡男孩的,由小组内男生读,第6句写槐乡女孩的,山小组内女生读,最后一句小组齐读。练好后小组际比赛。

教师交代方法后,学生组内合作,组际竞争,读悟替代了教师的分析讲解。角色替换的意识认同,竞争带来的推助力,自然会更有利于实现优美语言向心灵的浸润内化。

五、赏读评析,深化感悟,总结提升

“你喜欢课文里哪些句子,请用笔画出来,练习一下多读几遍,然后全班交流,并且说说为什么喜欢。”

在学生对课文有较深入的理解后,让学生赏读课文,可促使他们从语言与内容的结合上进一步加深感悟。

“通过对课文多次诵读,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快乐不只来自于休闲、享乐,没有劳动就没有收获,没有劳动就不能享受。同学们,让我们也像槐乡的孩子一样热爱劳动,去品尝劳动的快乐吧!”

学生畅谈感受,教师点题总结,在学生心有悟而不能言或言不尽时,教师以简练的语言恰当地点示,学生也许瞬间会觉得心灵敞亮,精神得到一次升华。

益知启智、浸润内化语言、提升精神,经过精心选择、打磨的优秀语文教材应该具备这样的整体价值,教者应该通过精心设计及组织教学过程去实现之。

教材课件 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掌握本课出现的多音字“角、供、吭、调。”

2、理解、积累并学会运用部分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知识链接:

堂馆:在旧时用于称呼饭馆、茶馆或酒店里的招待人员。堂馆在过去地位低下。

净角:是一种戏曲角色,通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

预习任务:

1、认识8个生字,自学12个字,做到会读、会写、会组词。

2、找出本课出现的多音字“角、供、吭、调。”并进行组词。

自主、合作、探究:

1、小组内互相抽读8个生字的读音。听写12个生字,组内的同学之间互改。

2、互查多音字的完成情况。

3、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然后进行交流: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4、自读第三自然段 ,理解后,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想一想,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5、通过多种形式读一至三自然段 ,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

6、背诵一至三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

B、“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在 全文中属于( )句。

C、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用上文中的一些词语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教材课件 篇9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新人教版高二教材)(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1.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二)指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本课所在单元教学要求是“”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可以在课前完成。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然后在音乐的背景中教师开始讲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有关美感与文学的文章在高一时我们学到过几篇,但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很少接触,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据此,我们本课的鉴赏目标有以下三个:(投影显示)

1.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明确课堂目标,学习主体有充分准备,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可能。)

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声中反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文章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学生通过整理可以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琵琶女的琴声和诗人的感受两部分内容。文章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在诵读过程中,学生眼、口、耳、心同时开动,在诵读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为理解作品的主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我们从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文章。

学生通过讨论可以找到: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

a.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b.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

学生通过讨论找到答案:

这是种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

第二次演奏,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可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然后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投影显示)

a.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b.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

c.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d.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教师要注意相机点拨。

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通过回答上面的问题,学生可以概括出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

A、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

B、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

C、侧面烘托的手法。

D、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让学生反复诵读,自己品味。

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学生在文中不难找到。

a.你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初听声音时的心情吗?

b.你从哪里捕捉到了作者的心情?

c.这样的环境描写烘托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这三个问题由浅入深推进,表明了作者孤寂伤感的心情,渲染了琵琶女的悲凉音乐。)

第二次感悟在文章的第四节,是文章的难点部分。为了更好理解文章主题,要联系琵琶女的身世来感知文章。可以给学生设置以下的问题:(投影显示)

a,哪些句子能够体现出作者的心情?

b,诗人听了琵琶声,知道了琵琶女的遭遇,心底发出的最大的感慨是什么?

c,为什么诗人说他和琵琶女“同是天涯沦落人”?

这一部分阐明了文章的主题。诗人和琵琶女在身世、才华和遭遇上都有相似之处。两个形象心灵沟通,怨恨交织,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

第三次感悟在文章的最后一节,要学生回答:

如何理解“江州司马青衫湿”?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这句话更衬托出乐曲的悲凄,用它作结,补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内涵,这是诗人同情琵琶女沦落之泪,也是伤感自己遭贬之泪。从而鲜明突出了全诗的主题。

(此环节,通过问题的设置,学生讨论,教师点拨、引导,并通过简洁的板书,拓宽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教学重点、难点,真正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的“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在继续提高学生观察、感受、分析、判断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增强探究意识和兴趣,学习探究的方法,使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积极主动探索未知领域的过程”目标。)

设计提问:诗人为什么不知道琵琶女遭遇之时便已经听出了音乐中的`情感?

学生分组讨论,交换意见。最后教师总结:

A、白居易的身份:被贬的官员,有政治抱负不得施展。这一点与琵琶女的“不得志”有相似之处。

B、秋天,“醉不成欢惨将别”,心情落寞。

小结:正是在这样相同的境遇中,诗人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可以说,白居易是琵琶女的“知音”,所以他才写下了这篇优美感人的《琵琶行》以赠之。

继续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这类文章的能力,在课堂上分发《老残游记明湖居听书》中关于王小玉说书的片段材料,学生还可去找描写音乐的文章和诗歌,如《听颖师弹琴》、《李凭箜篌引》等,让学生课外进行比较阅读。

让学生初步学习运用语言艺术来描述听觉的手法,课后就自己喜欢的一段音乐用形象的语言写出自己的感受,文体、字数不限。

(在作业的安排上,学生动手、动脑,实现将课内所学的知识向课外迁移,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实践《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教育思想。)

《琵琶行》是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它最大的艺术特点是用极富音乐性的语言摹写音乐形象。现在的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其实在一千多年前诗人白居易已经具有了这种用文字去解读其他艺术的意识和高超技巧。《琵琶行》就是一篇音乐与文字、与作者的感情水乳交融的好文章。

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 欣赏作者以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有关美感与文学的文章在高一时学到过几篇。但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学生很少接触。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

音乐是付诸于感官的,学生还能感知。但听者、演奏者的心理是很难摹写的。如何通过音乐来感知听者、演奏者内心感情,并将两者融为一体是文章的难点。

这篇课文的教学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已有初步的文言知识积累,所以字句的疏通上应该没有问题,而如何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感受一篇融音乐、文学于一炉的抒情叙事诗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我想只有让学生反复诵读和相互交流才能弥补学生在鉴赏方面的缺乏和不足。

针对学生的这些情况,再加上这是一篇课内自读文,应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讲的过多也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所以我觉得采用诵读法和学生讨论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比较适合。

学生毕竟没有很高的文学和音乐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枯燥的传授知识效果未必好,应辅以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尤其是让学生听《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等古乐,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中的音乐有个感性的认识。

正如《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教学建议”中指出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优化的环境,提供良好的条件,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而不要以自己的分析讲解来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应鼓励学生敢于批判质疑,在讨论中发表不同意见;要尊重学生个人的见解。” 真正把学的权利交给学生,讲台不再是讲坛,而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听说读写各项能力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和提高,是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的追求。

教材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2.欣赏诗中运用描写音乐的语言。

3.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诗歌并背诵诗歌第二段。

二、教学过程:

音乐是人类最富于灵性的创造,它通过七个音符对称与非对称的排列,奏出或悲愤激越或轻柔缠绵的乐曲,以表现丰富多彩的人生体验,抒发人们内心的情感,因此音乐与同为抒写人生体验的诗歌并被称为艺术的最高境界。

刚刚老师给大家听的这首曲子大家觉得怎么样?

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曲中的音乐技法或者自己的感受吗?可能这对大家来说并非易事,因为音乐不像高耸入云的山峰,也不像奔腾不息的河流,苍翠蓊郁的森林那样形象可感,它有声无形,飘渺难以捕捉。中国自古就有诗乐结合的传统,但是用诗歌来表现音乐的作品却是不多,堪称精品的更是少之又少,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可谓是描写音乐的极品,他究竟是怎样写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导入新课。

播放琵琶曲《汉宫秋月》,要求学生用心倾听,感受曲中的感情。然后,利用知音传说,引入新课——

两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雅士,一个山野樵夫,是音乐将他们联系了起来,于是世上便流传着知音的佳话;一千多年前,一个文人骚客,一个天涯歌女,又是音乐让他们共同演绎了一首千古不衰的知音绝唱。在那个不朽的夜晚,浔阳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清冷的月光,飘飞的荻花,永远记住了这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遭贬谪之后,巧遇琵琶女,因同病相怜而信笔写来的经典乐府《琵琶行》。

2.猜读标题,明确重点:

学生通过标题来猜想本诗重点是写什么?表达什么?进而明确诗歌写了哪几个方面。

3.自读课文,养成读书方法:

学生自读课文,强调圈点勾画批注的读书方法,梳理疑难字词,理解诗歌大意,最后交流重点字词。

(1)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2)概括每段内容,并且找出序文和全诗的对应部分。

5.抽读课文,赏析音乐描写:

(1)抽学生朗读第二段,插入朗读指导和评价(学生互评与师评相结合)。

(2)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描写音乐的句子进行赏析。

这一环节让学生畅所欲言的同时要注意及时引导学生探讨下面几个问题:

①琵琶女演奏之前,作者先描写她的调弦动作和神情,有什么作用?

明确:白居易是一位精通音乐的诗人,他非常熟悉真正的演奏家在即将演出时的心态,因而从写琵琶女的调弦入手,用“未成曲调先有情”以来可以说明琵琶女的技艺高超,二来来说明她此时已进入乐曲中的境界。

②理清琵琶女演奏乐曲的发展变化过程和高潮所在。

第一乐段兼用比喻(“如急雨”“如私语”)和摹声分写大弦和小弦,二者交错进行,而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声,表现了急切而愉悦的情调。

第二乐段以花底“莺语”的“间关”之声作比,再著一个“滑”字,使读者觉察到旋律变的轻快流畅;接着如同“冰泉冷涩弦凝绝”,乐曲逐渐缓慢下来,仿佛进入了半终止状态,这“无声”的音乐又使读者去寻味“幽愁暗恨”,并期待着变化的到来。

第三乐段一开始是“银瓶乍破水浆迸”,这是高潮到来的信号,它发展的很快,接着就出现了高潮时“铁骑突出刀枪鸣”的热烈而又紧张的场面;

第四乐段是乐曲的终止或尾声。“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琵琶声终止时的特点。急速的收尾,让人一时还不能走出乐曲,仍然沉浸在乐曲的境界里。

③本段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作结有什么作用?

(3)归纳总结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

6.齐读第二段,力争背诵。

再次突出方法指导:大弦以下四句要快读,情调轻快;间关两句速度放慢,但要读得流畅;冰泉以下四句是为高潮蓄势,要稍微小声读;银瓶以下四句写乐曲高潮和终止,要读的紧张热烈,至“裂帛”戛然而止。

教材课件 篇11

一、【教材使用】

浙江教育出版社《科学》九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金属材料》(第2课时)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浙江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科学第二章第1节《金属材料》第二课时。本课时主要内容是常见的金属材料和金属的污染和回收利用,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联系的教学内容。在上个课时,教材安排学生学习了金属与非金属的性质和区别,也让学生了解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用途的关系,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这样的教材安排使整个知识体系内容就比较完整了,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学习的全面性。

三、【学情分析】

就学生的实际情况而言,在这之前,他们在生活中对一些材料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这就具有进一步研究的良好基础;就初中生的思维而言,他们不像成人思维具有较强的严谨性,所以他们的认识材料时必然会出现“与从不同”的创新的东西,这就为我们的课堂增添了异彩纷呈的精彩元素,这都会成为这一节课里有用的教学资源。

四、【教学任务分析】

对于“金属材料”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日益密切,要求学生树立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意识,提高用正确的科学观点分析有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因此,在本节课教学中,我们要牢牢把握这几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金属材料。本课时的教学,教师充分利用,让学生在实验中比较、分析合金材料的优良性能,及广泛应用的原因,让学生不仅认识到它们的特点、用途而且了解到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型的材料纷纷问世,极大地开拓了各种材料的应用领域,同时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影响这一点,在今天特别重要。

五、【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什么是合金材料,知道合金材料的优良性能,广泛应用的原因。

2.初步认识金属材料的特点、用途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来探究合金与组成它们的纯金属性质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表达能力,评价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逐步体验到物质、条件、环境之间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使学生初步认识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通过学习金属材料使学生了解不同材料的`性能、用途以及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环境保护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如何突出科学探究、树立节约资源和环保的意识,

难点:

(1)培养学生运用探究方法得出相关结论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引入:出示勺子。

师问:老师若想自制一把勺子,请同学们帮老师出出主意,选择钢和铁中的哪种材质更好!生答:....

师问:钢和铁有什么异同点吗?生答:......

相同点:都有铁。钢是铁制成的,钢中有铁的成分。有方法能证明这个观点吗?

(钢和铁都能被磁铁吸引)

学生上台演示:用磁铁能吸进铁,更能吸引钢。说明,钢中含有铁。

钢和铁又不一样,钢不容易生锈,钢比铁硬。说明,钢中除了铁还有其他物质。

出示PPT:钢,是含碳量介于0.02%至2.11%之间的铁和碳的熔合物。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勺子,还有哪些金属物品?(身边的金属物品)

学生回答......

一、合金

师:同学们知道这些金属物品的材质吗?

教师举例:1元硬币:钢芯镀镍。水龙头:黄铜(铜和锌的熔合物)。18K首饰(项链):金银铜的熔合物

师:原来,我们生活中的金属物品不是纯金属制成的,我们把这样的金属材料叫合金。根据以上的信息,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合金吗?

学生回答、补充、完善。形成完整的合金的概念:把一种金属跟其他一种或几种金属(或非金属)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就称为合金。(板书)

二、探究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性质的差异

师: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金属物品都是合金,同学们知道为什么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合金与组成它的纯金属性质的差异。

首先,请同学们先看一下活动任务单,我们的实验器材与物品有:

铁钉(圆头型)、钢钉、酸溶液,铝合金(铝和锰的合金)、铝片、钥匙,焊锡丝(锡和铅的合金)、锡粒、铁片、三脚架、酒精灯、火柴。

按要求完成以下实验;并根据实验现象,将结论填写在任务单中。

1.拿出铁钉和钢钉,先观察它们的颜色,然后把铁钉和钢钉分别放在酸溶液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看哪个更不容易被腐蚀。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2.拿出铝合金和铝片

用钥匙在铝合金和铝片表面刻画,观察比较它们谁更不容易留下痕迹。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3.取焊锡丝和锡粒放在铁片上进行加热,观察比较它们谁更容易熔化。

根据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

请下组汇报实验结果。

投影学生的结果:钢比铁不容易被腐蚀;铝合金比铝更不容易留下痕迹;焊锡比锡更容易融化。

根据以上的实验现象,说明:钢耐腐蚀性强;铝合金硬度大;焊锡的熔点低。(板书)(这个结论,有些学生也能总结出了)

我们做了三个合金的实验,得到了合金的三种性能。合金的性能还有很多,课堂内不一一举例。

思考与讨论

接下来,请同学们思考与讨论这两个问题:

1.现代建筑物的门窗广泛使用铝合金,你能说说为什么不用纯铁或纯铝吗?

金属名称熔点

锡232℃

铅327℃

焊锡(锡铅合金)183℃

纯铁制品容易生锈,质量大,使用不便;

纯铝制品硬质小,抗压性弱.......

2.我们平时常见的保险丝并不是纯锡或纯铅制造,是锡和铅的合金,请结合右表,说明原因。

这是为了达到更低熔点的目的而加进去的。保险丝必需是易熔化的金属丝,才能在电流大时及时熔断,起到保护作用。

未加入锡保险丝就是假冒伪劣产品。

我们是根据自己所需要的性能来选择材料的。

三、其它一些合金的特性及应用

除了以上这些,我们生活中的合金物体还有:

用黄铜制造的水龙头,因为黄铜是铜锌合金,具有强度高、硬度大、耐化学腐蚀性强的性能。用不锈钢制造脸盆,护栏,是因为不锈钢具有稳定性强,耐化学腐蚀性强的性能。有些眼镜框架选用钛镍合金来制造,是因为它具有硬度较低,便于成型,具有高弹性恢复力的性能。

看来,合金往往比纯金属具有更好的性能。

四、演示合金物体

老师也带来了一个合金物体。接下来,请同学们观看一个神奇的变化。

演示实验:一个记忆合金物体。

这个合金它有记忆功能,我们把它叫做记忆合金。请阅读书本38页记忆合金的相关资料。

问:记忆合金在哪些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答:记忆合金在航空、军事、工业、农业、医疗等领域有着重要的用途。

在医疗上的运用,如:牙齿矫形。在航空领域的运用,如:卫星天线。

思考:人造卫星的天线为什么要用记忆合金制造?

在太空中,由于摩擦、高温、外力撞击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会使其变形。

记忆合金在温度回复正常值时会恢复原来的形状。这样就能更好的继续运转下去。

五、可见的金属污染

由此可见,生活中似乎处处都有金属材料,小到很小的细节,如一把勺子,大到高科技领域。事情具有两面性,有利有弊,金属材料的应用这么广泛,必然会产生金属的废旧物品。如……废旧铝合金门窗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废旧金属物品?

学生答......

据有关报道,我国仅废钢去年就达1.6亿吨。若一辆货车载重3.2吨,这些废钢相当于多少辆货车。

学生计算,得到5千万辆。

问:有何感想?

学生:每年的废旧金属产量太多。

问:你认为对用过的废旧金属应该怎样处理?

学生:回收。

问:你有见过身边金属回收的现象吗?回收有什么好处?

学生答,教师总结。

同学们刚才说地很好。

垃圾分类回收,生活中要养成将垃圾分类的习惯。

铝罐,空调,电子产品中的金属等等,都可以分类回收。例如:铝罐加热熔化后,便可以制成新的用品我们应该让金属循环利用。

我们身边有废旧金属回收厂。垃圾发电厂在处理固体垃圾的同时发电。

我们平阳有了第一个垃圾处理厂,它的功能就是在处理固体垃圾的同时发电。

由此可见,平时的金属废旧物品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我们可以变废为宝。

六、无形的金属危害

类似这些,金属造成的污染是可见的,除此之外,金属造成的危害还可能是无形的。

请看这个事件:日本的疯子事件。

20世纪30年代,日本一个小镇里,突然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村上先后有10多人发了疯病。

经过调查,发现他们体内的金属锰离子的含量比一般人要高很多。过多的锰离子是哪里来的呢?原来这个小镇人们常常把过用的废旧电池随手扔在水井边的垃圾坑里,久而久之电池中的锰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转化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锰,污染的井水,引起了锰中毒。

问:发生疯病的罪魁祸首是谁?

(若学生回答废旧电池)

最问:废旧电池扔在井边,就会马上形成这种无形的污染吗?

答:电池中的金属转变成金属离子。

你知道吗?

电池中一般含有锌皮(铁皮)、碳棒、汞、硫酸化物、铜帽,铅、锰,等其他物质。

一节电池就能污染60万立方米的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用水量了。一节5号电池会使1立方米的土地失去种植价值。

所以,我们不能乱扔电池。

像这样的类似事件也发生在我们身边,请看视频。

看了视频,你有什么感触?(无形的重金属污染导致的后果这么可怕)

视频中,村民的病痛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矿产污染了农田,镉中毒)

我国是如何处理的?

出示十二五规划。并且我国的处理已有成效。

我们已经意识到可见金属污染和无形金属污染的危害,也正在危机中寻找生机。第十届中国金属循环应用国际研讨会于4月14至16日在天津召开。国际的会议也将于4月份,5月份,6月份分别在美国,香港,日本召开。世界各国对金属循环应用的重视,让我们对绿色金属充满信心。期待有那么一天,我们拥有充足金属资源的同时,拥有花园般美丽且健康的环境。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安徒生童话经典句子摘抄集合

安徒生童话句子 01-14

2024学生的自我鉴定十一篇

学生自我鉴定 02-07

最新安徒生童话读书笔记三年级8篇

安徒生童话读书笔记三年级 04-22

悬梁刺股读后感(汇总7篇)

悬梁刺股读后感 02-07

副校长年度工作总结怎么写汇编十三篇

副校长年度工作总结 02-07

积极向上新年祝福语(简短67条)

积极向上新年祝福语 02-07

老师小学生作文五篇

老师小学生作文 02-07

歌词经典句子61句

经典歌词句子 经典歌词 02-07

情人节英文创意短句精选39句

情人节英文短句 02-07

庆祝国庆节的句子必备43条

庆祝国庆节句子 02-07

老舍猫课件(范例6篇)

老舍课件 02-0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