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五年级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 篇1

一、 导入新课

1、 欣赏图片

2、 浅谈对地震的了解

出示地震后的图片

二、 探究新知

1、 交流搜集到的地震的资料

2、 设计实验,探究地震的成因

3、 小组实验,合作完成

4、 归纳总结地震的成因 课件出示实验方法与注意事项

课件出示地震的成因

三、 科学与生活

1、 地震的前兆

2、 避震常识

3、 地震后如何自救 课件出示地震的前兆

课件出示避震常识

课件出示地震后如何自救

四、 拓展活动

了解地震后形成的景观 课件出示地震后形成的景观

五、 布置作业

制作一期关于地震的《预防地震》的手抄报

教学反思

五年级的学生已有查找资料的能力,所以我在课前布置他们去查找相关的资料。

以往在教这课时,我都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所了解的地震知识,然后看看图象资料,再将重点的地震成因讲解一下,教师包办的较多,部分学生学的积极性较高,有些孩子则兴趣不大,没有充分投入。

本课教学设计中,我首先是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图片资料,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然后再让学生根据自己选择的主题将课上看到的和自己带来的资料进行信息重组,最后表达出来。在交流中,学生的发言各有侧重点,下面的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这样学习不再是一个枯燥的事,而是一个有趣的、可以有自己创意的、自主的过程。这就是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和同伴一起合作学习,教师从包办的角色中解放出来,真正成为了学生的组织者、引导者、服务者。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

3.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科学实验活动,体验和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2.留心观察和研究身边的简单机械。

教学重难点:

能够就轮轴的作用提出疑问;会做轮轴省力的实验。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汽车资料课件、汽车模型、扳手、螺丝刀、打蛋器、钥匙、辘轳、游船图片及简单运动示意图。

分组实验器材:简单机械实验盒、弹簧秤、钩码、细圆木棒、大小不同的塑料饮料瓶、螺丝钉、木块、扳手、实验记录表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引入课题

1、操作竞赛:选择合适的工具,比一比哪个小组可以又轻松又迅速地把螺丝钉拧进木头里。

2、交流:获奖小组交流操作方法并试着解释其中的道理。

⑴自己是怎么样做的?

⑵为什么要这样做?

二、观察实物,认识轮轴

1、谈话:谁对汽车方向盘比较熟悉,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2、出示汽车方向盘的图片,观察分析:汽车方向盘可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是怎么连接的?

3、观看录像:驾驶员是如何操纵方向盘改变运动方向的?

4、交流观察收获。

5、小结:汽车方向盘分为两部分,一个大轮子和一根长轴;轮固定在长轴的一端;当我们转动轮时,长轴也跟着转动,并将运动传递给其他机械。

6、讲解:像汽车方向盘这样,由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叫做轮轴。

三、制作轮轴,研究作用

1、学习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方法1:利用工具箱提供的材料,由大滑轮 盘、小滑轮 盘组装而成。

方法2:根据教材提供的方法。

2、演示各组制作的轮轴并设疑:使用轮轴能够省力吗?

3、提出假设,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⑴将轮轴悬挂在铁架台上,将细绳穿过轮和轴;

⑵用弹簧秤在轮轴上提起两个钩码,观察读数;

⑶换更大的轮 盘,重新测量所需要的力;

⑷换钩码数量,测需要的力。

5、教师巡视指导,督促学生作好实验记录。

6、汇报实验现象,交流实验收获。

7、小结:轮轴能省力。省力的多少,和轮与轴的大小比例有关。

8、讨论研究:为什么使用轮轴能够省力?

⑴如果把轮轴比作一个杠杆,它的支点在哪里?动力点在哪里?阻力点在哪里?

⑵根据杠杆原理,解释一下使用轮轴为什么能够省力。

9、小结:轮轴相当于一个杠杆,轮和轴的中心点是支点,作用在轮上的力是动力,动力作用的点在轮的边缘上,叫动力点;作用在轴上的力是阻力,阻力作用的点在轴的圆盘边缘上,叫阻力点。因为轮的半径总是大于轴的半径,所以作用在轮上的力总是小于轴所负荷的力,所以使用轮轴能够省力。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10、解释:为什么再大的汽车,只要驾驶员轻轻地转动方向盘就能改变它的方向?

四、实践操作,迁移扩展

(观察课P9插图,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⑴这个器械的轮是什么?轴是什么?

⑵这个器械如何使用更省力?

板书: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的作用:

1、省力。

2、轮与轴的半径大小比例越大,就越省力。

课后小节: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方式。

2、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一些传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

3、能够对两种传动方式进行比较。

4、会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方式。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

2、知道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自行车是怎样传动的。

4、认识玩具和常见机械的传动装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进行有关传动的研究活动。

2、能够留心观察所见到的机械传动方式。

教学准备:

自行车、齿轮、链条、皮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集中话题

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

2、交流。

3、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

4、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5、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

6、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

二、探索和调查

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

2、展示、交流示意图。

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

4、展示制作的模型。

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

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

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

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

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

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

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

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

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

三、回顾和解释

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

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有多种方法可以产生热。

2.加穿衣服会使人感觉到热,但并不是衣服给人体增加了热量。

过程与方法:

1.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2.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并由此形成合乎逻辑的实验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对热现象产生探究的兴趣。

2.尊重客观事实。

【教学重点】自主设计实验探究衣服是否能为身体增加热量。

【教学难点】设计、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

【教学准备】温度计、毛巾、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与学生握手感觉手凉手热。

师:你有什么办法使我(或你)的手热起来吗?(板书课题:热起来了)

师:大家思考过没有,为什么搓手能使我们的手热起来?(摩擦产生了热)

二、讨论使我们身体热起来的原因

1.冬天,我们觉得很冷时,有什么办法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

2.小组讨论交流(老师板书时分四类板书(1)外界物质直接给予热;(2)外界物质吃进我们身体变成热;(3)自身运动产生热的;(4)保温的。)

3.分析使我们身体热的原因。

师:分析这些方法是怎么使我们的身体热起来的?

板书: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 ?

师:加穿衣服后,我们的身体为什么会感觉热起来呢?

讨论汇报(加穿衣服使我们热起来的原因-----衣服能生热;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通过提出这样一个发散的问题,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为什么会热起来,热的产生跟什么有关?在师生交流活动中,知道使身体热起来的一些方法,同时引出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问题。)

三、研究衣服否生热的问题

1.师:早上起床和晚上躺入被窝时,你的被子是凉还是热的呢?说明什么?

2.学生交流。

3.衣服到底能不能生热呢?我们怎么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加穿衣服是不会给身体增加热量。(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方法)

5.交流研究方法。

(通过讨论、验证衣服能不能自己产生热的活动,使学生经历“问题——解释——思维论证——实验验证”的探究过程。在交流活动中学生的方案可能存在不严谨的地方,教师要和孩子们集体研讨,发现问题,提出调整建议)

6.学生分组验证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行交流。

四、小结:

1.通过实验,你们现在是怎么认为的?

2.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发现?

3.通过实验研究你们有什么新的想法?

4.通过实验你们有什么新的问题?

板书设计: 热起来了

晒太阳、温泉、烤火(外界物质给予热量)

吃食物 (外界物质吃进身体产生热量)

跑步等运动 (血液循环加快)

加穿衣服 、盖被子 ----(衣服不能生热,衣服的作用是保温,阻止热量散发,同时阻挡冷气进入)

五年级科学版教案 篇5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植物会生条件改变的时候,植物具有一定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设计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的实验,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观察,记录影响植物生长的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意思到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是相适应的。

【教学重点】设计对比实验。

【教学难点】在设计对比实验中严格控制变量,并留意收集实验数据用事实说话。

【教学准备】实验计划单和实验记录表,三四天前做好的绿豆芽对水的需要的实验。

【教学过程】

一、交流实验中的发现:

1、说说自己种下的绿豆芽生长的怎样了。

2、为什么大家的绿豆芽生长的不一样呢,怎样才能让绿豆芽生长的更好呢?

3、讨论影响绿豆芽生长的因素,教师随机板书。

二、实验一:绿豆芽生长需要阳光吗?

1、讨论:绿豆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那么绿豆芽的生长需要阳光吗?(填表后再讨论)

绿豆芽的总数量 茎、叶的颜色 茎的粗细 实验说明

阳光下的绿豆芽

黑暗处的绿豆芽

2、该怎样来设计对比实验呢?

重点指导:

(1)我们只能改变哪些条件?不改变哪些条件?

(2)两组的绿豆芽生长有什么不同?

(3)改变了条件对绿豆芽的生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3、学生完成实验报告后并交流。

4、交实验记录表前,引导学生做好观察记录。(采用图画和文字记录下绿豆芽的高度、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等)M.zf133.COM

三、实验二:绿豆芽生长对水的需求

1、拿出事前做的绿豆芽对水需求的实验,让学生进行观察。教师介绍实验:在一个盘子里铺上几层吸水纸,把5粒刚发芽的绿豆并排放在吸了水的纸上,保持吸水纸一端湿润。

2、讨论:这5粒绿豆种子的生存的环境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环境对绿豆种子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为什么我们这样推测?仔细观察还有什么发现?

3、概括: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四、观察自然界里许多的植物适应环境的生长图片:

1、比较香蕉树、松树、仙人掌的叶有哪些不同。

2、并回答香蕉树、松树、仙人掌分别生长在什么地方?

3、这三种植物的叶同它们的生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4、说说平时自己还看见有关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事例.

五本堂小结:

节我们学习了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适宜,植物会生长得茁壮。当环境改变后, 植

物会努力适应环境变化而生长. 如松树; 仙人掌的根很发达, 它的叶是针状, 可使水分不很快流失, 所以它能够

够生长在干旱的地方.

六布置作业

1你知道哪些植物能够在环境改变后, 适应环境而生存的例子?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人物传记作文

人物传记作文 01-05

祝妻子生日祝福语简短独特精选24条

妻子生日祝福语 01-05

2024关于减肥早安的句子说说

减肥早安句子 01-05

实习过程总结分享11篇

实习过程总结 实习总结 01-05

祝贺生日的句子简短汇总

祝贺生日句子 01-05

空间留言情侣暖心句子简短摘抄33句

空间情侣句子 01-05

二年级通知范文精选5篇

二年级通知 02-17

教师评职称个人的工作总结1000字优选

教师评职称工作总结 01-05

播种希望演讲稿集锦

播种希望演讲稿 播种演讲稿 01-05

初三下学期班主任的工作总结15篇

下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 下学期工作总结 01-05

五年级评语集合5篇

五年级评语 11-2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