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国家记忆观后感

趣祝福作文(编辑 快乐小精灵)如何写好一篇观后感呢?观后感是指在观看影片后,将自己的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文章。通过写观后感,我们可以抒发所有的感动。编辑为您搜集了关于“国家记忆观后感”的相关信息,希望您从本网站中获得所需的知识和信息,丰富自己。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1)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元勋,是共和国永远的丰碑。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科学界的一代伟人,钱学森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还留下了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纪录片《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我得以进一步了解钱学森的感人事迹,体悟钱学森精神的内涵。这部纪录片也唤起了我高中时观看电影《钱学森》的时留下的记忆,联系二者的内容,我的心中颇有感触。

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钱学森式的爱国者。钱学森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钱学森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首先就应学习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如他一样对祖国充满热爱,对工作、生活充满激情。其次,我们应学习他的奉献精神,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精神。或许我们此刻还没到达他无私的境界,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心中时刻要装有祖国装有他人,要为祖国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着想。最后,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就应学习钱学森一丝不苟,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贯彻钱学森精神,我们将能够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

虽然钱学森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钱学森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感动长存心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钱学森精神将永垂不倒,激励着我们无畏前行。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2)

六年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六年中,有风有雨,有悲有喜,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有许多许多,但印象最深的还要属那一天了

我与同行的四人一起来到操场培训,项目是1200米,准备了一会儿,我们站到了起跑线上。

预备,跑!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我们五人飞快地冲了出去,像一支支离弦之箭似的。

一眼,来到了第二圈的弯道口,我与他几乎并肩跑着,两人互不相让,突然间,也不知怎的,他猛得朝我一撞,把我推翻在地。

正在剧烈运动的四肢突然停止运动,导致全身急剧酸痛。

我一时还站不起来了。

眼看后面两人追了上去,我却还站不起来这可怎么办呀!再看看老师,他正用严肃的目光直视着我,仿佛有什么话要说。

此刻,我突然明白了老师想告诉我的话。

我奋力爬起,不顾疼痛继续向前冲,渐渐超过了前面两人,紧追第一

最后,虽然我没有夺得第一,但我却从老师的目光中悟出了一个令我一直受益的道理:在人生的跑道上,有无数艰辛和挫折,有旁人的嘲讽与伤害,遇到困难摔倒了,要懂得爬起来,坚强地继续向前跑人生充满挑战,要站起来,站起来。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3)

《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从香山到中南海》、《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4)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元勋,是共和国永远的丰碑。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科学界的一代伟人,钱学森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还留下了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纪录片《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我得以进一步了解钱学森的感人事迹,体悟钱学森精神的内涵。这部纪录片也唤起了我高中时观看电影《钱学森》的时留下的记忆,联系二者的内容,我的心中颇有感触。

钱学森是一代科学巨人、中华优秀儿女的典范,他的成就可以说是高山仰止、大海无边,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取得像钱学森一样的成就,但是我们仍应学习他的伟大精神——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他放弃了美国良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回国后,为了党中央毛主席周托付的重任,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放下了身为天之骄子的些许傲慢,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他为我国的科研付出了自己半生的心血和精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他伟大的另一面。与此同时,他对科学的精神同样令人钦佩。在回国建设时,他在谈及导弹的制造时说过:不能让导弹带着任何疑惑上天。他也从不放弃每一次机会,从不放弃每一个人;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手再一次的尝试。科学事业就是需要这样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正是因为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对待科学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的60余年里,中国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弱小到强大,最终成为国际社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钱学森式的爱国者。钱学森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钱学森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首先就应学习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如他一样对祖国充满热爱,对工作、生活充满激情。其次,我们应学习他的奉献精神,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精神。或许我们此刻还没到达他无私的.境界,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心中时刻要装有祖国装有他人,要为祖国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着想。最后,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就应学习钱学森一丝不苟,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贯彻钱学森精神,我们将能够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

虽然钱学森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钱学森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感动长存心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钱学森精神将永垂不倒,激励着我们无畏前行。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5)

打开手机上《开路先锋》的播放页面,我静静地观看,内心却思绪万千,有敬畏,有感动,有自豪,更有一种想奋斗的激情。

在《筑路西南》中,成渝铁路,505公里,搬山需要运走的土石方有4211·3万立方米,可以填满四个西湖,在七十多年前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筑路大军连一台机械也没有,手里能用的工具只有铁锤、钢钎、扁担和竹筐。中铁人不分白天黑夜,仅凭肩挑背磨,用血肉之躯,克服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修建了新中国的第一条铁路。透过热火朝天的朴实画面,我感受的是曾经的中铁人在开路先锋这条路上汇聚起的磅礴力量。

岁月无痕,人心有碑。前辈已经为我们树立了开路先锋的榜样,在新征程上,做为新时代的中铁人,我们不仅需要铭记他们艰苦奋斗的精神,更需要传承他们的辉煌之果,闪耀我们的前行之路。如今,中铁人坚守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理念,脚步遍布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栉风沐雨,用智慧和汗水树起了一座座历史丰碑,谱写了中铁人建设的新篇章。

现在,开路先锋的旗帜已经交到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拼出来的精彩!所以,我们要以爱党爱国爱企为底色,把责任扛在肩上,把事业放在心中,把困难踩在脚下,立足本职,用实干诠释初心,用担当践行使命,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展现中铁人的新作为,让“开路先锋”精神薪火相传!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6)

《开路先锋》这部纪录片,仿佛将我们的记忆拉回到了革命战争时期到新中国成立时期,向我们讲述着中国中铁的前世今生。从中共一大后的工人运动到解放战争时期,从我国自主建设的第一条铁路、第一座大桥、第一台国产盾构机等方面,讲述了那个年代工人们的英雄壮举,中国中铁对我国经济恢复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取得的重大成就。

看到纪录片中一幕幕鲜活的事例,深刻感受到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中铁对我国国家建设、科技攻关等方面的重大贡献。岁月如歌,往事难忘。我们要从前辈的手中接过开路先锋的大旗,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昂扬向上的精神,秉承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顽强斗志。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铁人,我们要立足于历史,不断改革创新。无论是在施工前线还是后勤保障,都要不忘艰苦奋斗的初心,牢记安全生产的使命。努力争做一名当代的开路先锋!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7)

“震撼”、“揪心”、“感动”,没有比这三个词更能体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观看《开路先锋》纪录片时,出现了很多让我感触颇深的情节,纪录片主要讲述中国中铁跨越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勇做开路先锋的历史。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大胜关大桥、新成昆线、港珠澳跨海大桥以及自主成功研发的盾构机等令人震撼的建筑和建造过程中揪心的画面都是中铁人用实际行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建造起来的。他们用最振奋人心的声音说出最令人感动的话,“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他们用一次次的实验,甚至用生命和整个青春来见证中国中铁发展史上的辉煌历程。

一条条通向幸福的回家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作为新一代中铁人的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基层的中铁建设者,只有不断培养好的工作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才能传承好老一辈中铁人顽强拼搏,勇于超越的精神。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8)

在此次学习当中观看的是《国家记忆》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而录制的20集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片中讲述了在抗美援朝中,中国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不受外界威胁而援助朝鲜的事迹。

一、精神统一、无往不利

在1950年的6月朝鲜战争开始爆发,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部队全面入侵朝鲜时,美国曾多次派飞机入侵中国边境城市及台湾海峡,并对东北边境城市实施了轰炸扫射,而美国并没有因此收敛,不断挑战中国底线,将部队打到我国边境外,而这一系列的恶意行为对中国国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对此我国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各级领导召开会议,讨论出兵援朝问题,最终命令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通过纪录片让我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一定的了解,美国联军的来势汹汹,在无形中对中国稳定发展的策略带来了压力,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的举动就是向外国列强们说明,中国并不畏惧强权,尽管美国联军有着先进的武器,但一切损害国家及人民利益的行为,我们都将予以痛击。

这是破釜沉舟的决心,是对中国国土不可侵犯底线的捍卫,这种决心也令我动容,2021年是公司造就人元年暨学习年,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决心,在落实我们造就人的使命上,没有任何借口与理由可以阻挠我们,而这也是我在此次观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所学习到的精神力量。

在视频中美国联军的飞机、坦克能够摧毁我们的身躯,却打不倒我们不屈的精神,这是先辈们用一次又一次血的战争,留下的精神财富,而事实也证明只要精神得以统一,就可以无往不利,无论是抗美援朝的战争,还是我们的工作当中,都需要这种在面对困难险阻时敢于担当勇于面对的精神。

二、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2020年是中国抗美援朝70周年,虽然抗美援朝战争已有70载,但我相信那些用生命换来的胜利,用血肉谱写的事迹,没有人可以忘记。在抗美援朝中我们的先烈们用生命守护我们现有的安宁,为了缅怀先烈10月25日也被定义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在我的记忆当中只记得邱少云、黄继光这些书本当中,老师曾讲过的事迹,而通过学习国家记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让我了解到更多我不曾知晓的先烈与事迹。

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也领悟出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品质和精神,透过国家记忆的镜头下让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一个又一个坚韧的面孔浮现在眼帘,有曾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荣获特等功并授予“二级狙击英雄”的张桃芳。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冒着美军轰炸、抢修桥梁、先后荣获战功6次,其中大功1次的杨连弟。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等等。

通过这些抗美援朝中先烈们的事迹,也使我能够直观的去观察历史、学习历史,将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困难重重、勇于面对的精神得以学习,并结合自身的不足之处来充实自己造就自己,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得以传承。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定自身的信念,学习抗美援朝先辈们勇于拼搏的决心,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实现造就人的使命。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9)

30万铁路建设者、991座桥梁、427座隧道,在被誉为“地质博物馆”的川滇地区建铁路,这样的难度放在今天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在建国初期,老一辈的中铁人用血汗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熔铸在国人血脉里的“时代精神”。

成昆铁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落石滑坡、塌方断层是家常便饭,一代“成昆人”靠着肩抗手提、栉风沐雨,为我国西南部增添了一座新的交通动脉;“如果材料不够,其他铁路不修,也要集中修一条成昆路”,在毛泽东主席的战斗号召下,一把锹、一支镐、一把铁锤满山跑,他们在“基建禁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打赢了这场成昆铁路建设大会战,为西南边陲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发展的希望,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印记留在了历史长河中,这是对“时代精神”最好的诠释。

从“单线”到“复线”,从绿皮车到“复兴号”,这是一场延续了近50年的持久战,成昆铁路见证了我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战略迸发出的巨大力量,是我国时代发展最真实的写照。如今,新一代中铁人依然奋斗在新的建设现场,他们将站在先辈的肩膀上,传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成昆精神”,融入“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继续创造新的中国奇迹。

“到了1965年第二次上马,我们再到山上去,看到穿的衣服已经变了,也开始穿鞋子了。”王永奇在节目中动情地说道。“成昆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关系着千万人幸福的生命线。“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千千万万的铁路建设者始终是这一信条的忠实践行者,他们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将国家发展的触手延续到了崇山峻岭间,“让每一户家庭跟得上,让每一位群众不掉队”,这是对这条“英雄的铁路”最好的告慰。

虽然未曾经历过那样的艰辛,但作为一名“中铁人”,“成昆精神”应当融入到血液中,铭刻在脑海里,既要不忘走过的路,也要看到远方的路,接续这“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情壮志,阔步走向下一个百年征程。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10)

《国家记忆》是一部引起我心灵震撼的书。使我震撼的除去书的内容外,还有书中资料的收集过程。书中所用的五百多张图,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战争影像资料中,查出并复制出的23000多中缅印战场的档案照片里精选出来的`。如此大量的查找、复制工作的完成,除去有章东磐和他的几个朋友以及四个热心的、做义工的美国朋友努力外,还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资料丰富以及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分不开的。

该书的编者章东磐在书中描述其对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印象时说:

“尽管我心里做足了准备,第一眼看见美国国家档案馆,仍然吓了一跳。……我放眼望过去,连人工建筑的影子都没有,根本就是一片黑压压的、遮天蔽日的森林。这座只有六层的档案馆,建在六十公顷森林中间,大海里的一条船。六十公顷,六平方公里,也就是中国九千市亩土地,是马里兰大学捐赠给联邦政府建国家档案馆的。在那里工作的几天,每到眼睛累了,走到窗边,看到的除了树还是树,除了蓝天还是蓝天。”

以上是环境,关于服务:

“按照国家档案馆的规定,你只要根据它的索引填写索取表格,工作人员会为你整个文件夹,整个纸箱,整个小推车,甚至几个小推车取来原始档案供你查阅、摘抄、拍照、扫描。因为不允许带进馆外的纸张和笔,馆内备好了专用的纸张和铅笔,任意取用。洁白的细棉纱手套也是无偿提供,并且要求你在触摸照片时必须戴,每天要换。”“那种装档案的不锈钢推车装满文件夹,推起来其实是体力活。每天晚上工作人员要把文件全部收回去,第二天我们到了,几分钟又全部推到我们面前,好像我们是领导一样。没有一个人来告诫你,每次少要点,省得工作人员麻烦。而是每天下午特定时间在安静的屋子里高声提醒:还有谁要提交索取卡吗?时不时工作人员会走到你身边,轻声问一句:有什么要帮忙吗?”

这是美国的国家档案馆吗?这是在为远道而来、毫无背景的、地球那一端普通作家们服务吗?他们所受的待遇在他们的故乡是不能想象的。

但书中所描述的这一切我相信都是真的。我虽没去过美国的国家档案馆,但我去过同在华盛顿的美国国立博物馆、美术馆和图书馆,还去过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在那里,进出是不需要什么手续或门票。在那里,无论是什么人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服务。在博物馆里,我看到了小学生们在一个个展馆里上课。也是在那里,我理解了美国为什么出了那么多的人才和科学研究成果,这次我又从这本书里再次印证了我的结论。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11)

《国家记忆》主要呈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大事、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叙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叙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究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呈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幻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呈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斗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从香山到中南海》、《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叙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大事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大事,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民族独立、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12)

10月3日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将在每周一至周五的晚间八点档重磅推出中国第一档国史节目《国家记忆》。

《国家记忆》每集节目时长30分钟,以“为国家留史,为民族留记,为人物立传”为宗旨,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这档历史纪录类节目有许多创新亮点,一批德高望重的艺术家焦晃、马少骅、鲍国安、刘劲等在节目中担任主讲人,倾情讲述历史故事;先进的虚拟技术,带领观众穿越回历史场景;逼真的三维动画制作技术,还原历史关键细节;节目还深入挖掘出许多珍贵史料,展示不为人知的历史。

多种视觉元素的融合,先进的后期制作技术,《国家记忆》将打破历史纪录片沉闷单一的色调,带领观众触摸有温度的历史。

国家记忆观后感(篇13)

2016年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以高标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该片共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神舟5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24位专家,拍摄了原国防部五院旧址、火箭研制厂、风洞实验室、钱学森图书馆等10多处现场,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

经过近4个月的紧张工作,顺利完成了所有拍摄和制作工作,将于10月7日20:00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播出。

该片共包括5集,分别是《艰难归国路》、《命运的抉择》、《长箭趁东风(上)》、《长箭趁东风(下)》和《巡天第一星》。该片形象地反映了在毛主席、周总理和聂荣臻元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领导下,钱学森带领航天科技工作者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和研制“两弹一星”工程等重大历史事件,内容丰富,史实确凿,画面震撼,情节感人。该片也是我国今年计划播出的、唯一一个纪念钱学森与航天事业60周年的专题片。

在同类记录片中,本专题片实现了多个突破:

首次反映了钱学森主动寻求归国的艰难历程。钱学森虽然具有优渥的科研生活条件,但是,为了回到新中国,遭受了多重磨难,最后想尽办法回到祖国。

首次展现了系统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钱学森带领航天人探索出来的系统工程方法;该片反映了航天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和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全过程。

首次披露了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包括苏联专家帮助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国家困难时期航天工程“下马”之争、两次启动卫星研制工程等。该片在历史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该纪录片在送审时,得到了张文台上将、钱永刚教授、“钱学森与中国航天课题组”专家、北京出版集团和中国航天十二院领导的高度评价。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辅警年终个人总结(推荐五篇)

辅警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辅警自我评价 01-04

行政人员个人年终工作总结(通用四篇)

行政人员年终工作总结 01-04

最新中小学自我评价汇编

中小学自我评价 01-04

祝愿朋友新婚的朋友圈句子142句

祝愿朋友新婚句子 祝愿新婚句子 01-04

高中校长工作总结4000字推荐5篇

高中校长工作总结 高中工作总结 01-04

2024袁隆平观后感十三篇

袁隆平观后感 01-04

困难作文

困难作文 01-04

青涩记忆观后感10篇

青涩记忆观后感 05-31

安全实习报告(汇总十篇)

安全实习报告 01-04

业务学习工作计划11篇

业务学习工作计划 01-04

爱情公寓观后感实用

爱情公寓观后感 01-04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