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海豚课件

海豚课件 篇1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海豚救人》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使学生知道海豚怎样救人和为什么能救人,初步了解课文的表达方式。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豚、韩、鲨、狰、狞、雌6个会认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教学重点:

了解人们为什么称海豚是海上救生员和海豚救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步解开海豚救人之谜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奇妙有趣的动物世界里,有一种体形优美、聪明伶俐的哺乳动物,它就是海豚。老师把它们请来了,一起来看看吧!(播放海豚在水族馆里表演的视频)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二、出示预习提纲

1、自由读课文12遍,划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默读课文,思考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以小组为单位,填好表格。

(2)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圈点勾画出相关语句,小组成员可合作,以喜欢的方式,准备汇报交流这两个问题。

3、将课前收集到的海豚的相关资料,选择有价值的,准备与同学进行交流。

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依据预习提纲进行预习,教师参与到各小组的学习之中。

四、汇报交流

1、字词方面的问题,如有小组内没能解决的,提出来,其他小组的同学或老师帮助解决。

2、汇报第一个问题海豚是怎样救人的?填表格后同学互相补充。

3、汇报第二个问题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4、学生质疑。

5、提问:这篇课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特点?

五、拓展

师: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搜集到了海豚的哪些知识?选择出有价值的,与大家分享一下吧!

六、作业

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海豚的内容,写一篇《海豚的自述》或办一期小报。

海豚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尝试用探究性学习辅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

2.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人文教育。

课前准备

相关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引入,揭示主题

1.师生动讲述:同学们,在奇妙有趣的动物世界里,有一种体型优美、聪明伶俐的哺乳动物,它就是海豚。老师把它们请来了,一齐来瞧瞧吧!

2.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3.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在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点击题目)

4.师板题,生书空题目。齐读题目。

5.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的脑袋瓜子冒出了哪些问号?(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归疑并导入初读课文。

海豚怎样救人!为什么会救人?这些问题的答案课文中都有。那就请大家打开课本38页,津津有味地读一读吧!相信你们会了解到许多有趣的知识。(生自由读课文,交流信息)

2.交流读书的收获。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们又增加了哪些新知识?(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了解到的零星内容。)

三、再读课文,尝试研读

1.小结引入深究部分,鼓励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大家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明白了海豚之所以能够救人,是来源它对子女的“照料天性”。不过,读书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建议大家(出示)小组里合作学习课文中提供的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共同探究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可以自由运用我们以前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生分组学习,商议学习方法,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教师巡视,了解学法,并作指导和点拨。

3.归纳学法,互相启智。

学生将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列表归纳。

时 间 地 点 人 物 救人经过

1966 太平洋 韩国10名船员 一群、沉、游、抬、驮、甩

1972 海面上 南非一位姑娘 两头、赶跑、护送

1992 大西洋 印尼货轮两名船员 一群、托、并肩游

A.师梳理具有代表性的学法组织交流。学法: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学生画出若干句子品读:

①就在他们求生无望之际……营救它们。

②不料,海豚却把身子往下沉……背上了”。

③“她拼命往岸边游……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

④“海豚救人的美德……‘照料天性’”

点拨:抓住有价值的句子带领全班感悟,美美地品读,感受海豚救人及时、动作灵巧、聪明伶俐及其照料天性等。

B.学法:列表方法 点拨:教师将该表投影于大屏幕,吸引全班同学共同关注,看看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例如海豚救人是不分时间、地点、集体的救人行动等等。

4.殊途同归,融汇理解。

①出示句子: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读中感悟:海豚照料子女的天性是怎样转变为救人的行为呢?

生用书中的语言组织表达。

②师小结:海豚出于母爱,照料幼豚浮出水面呼吸,年深日久。这种母爱得到了升华,成了一种见义勇为的救人行为。让我们一齐读读第7自然段,体会体会吧!

5.师点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说明方法。

四、激活文本,丰富认识

1.师启发开拓思路:

海豚除了救人,还能为我们做什么呢?大家课前搜集出不少资料,能选择有价值的与小伙伴分享交流,更是其乐无穷。

2.学生简述资料,进一步感受“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的丰富内涵。

五、激发情感,升华认识

1.师述:这一路学来,我们逐渐了解海豚,(点击海豚图片)它会表演,能救人,会领航,老师忍不住想对它们说:“海豚,你们这群可爱的海中精灵,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又想对海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说一说吧!

2.请若干学生畅所欲言。

3.师点拨:是啊!海豚爱人类,我们也爱海豚啊!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应该富有爱心,保护地球,让海豚救人的美丽源远流传,让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绵延不绝!

六、作业

练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海豚的内容,写一篇《海豚的自述》。用上学过的一些表达方法。

板书设计

24* 海豚救人

照料天性 救人行为

爱护动物

海豚课件 篇3

人教版九册《海豚救人》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教学平台。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在生活中,当人们遇到危险时,警察叔叔会救人;当发生火灾时,消防员叔叔会救人。可是同学们知道吗?在动物世界中,也有一些动物会救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救人的文章。

2、学生齐读课题。

3、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1)海豚怎样救人?

(2)想知道海豚救人的故事。

(3)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4)想知道海豚是怎样的一种动物?

4、过渡:课文的阅读提示中也提到了同学们想知道的一些问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流利。

2、检查读书情况(抽一小组读一个自然段)。

3、再读课文,想想课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

4、你们打算用怎样的学习方式来学习这篇课文?

(记者采访、当介绍员、朗读、汇报资料、介绍小报等)

5、学生分小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自主、合作、探究)

三、检查自学情况。

1、刚才哪个小组的同学采用记者采访的形式学习课文的?出示幻灯。(一组)

(汇报海豚怎样救人、为什么会救人。师生评价)

2、我听说有的小组在课前合作办了一些小报,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两组)

(介绍两份小报,师生评价,贴在黑板上)

3、听了这两个小组同学的介绍,你们想看看这些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吗?(播放录像)刚才有一个小组是用介绍员向游客介绍的形式来学习的,下面我们就请他们结合这段录像给我们介绍,好不好?(一组)(师生评价)

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呢?请你们上台把这些词语板书出来。(7、8个学生)

5、感情朗读5—8自然段。(播放录像)

四、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幻灯出示句子,学生说出所用的表达方式)

2、小组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3、提问交流。

(举例叙述、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法。)

五、总结、扩展。

1、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介绍给同学听。(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故事、习性、种类)

2、学习本文后,你有什么想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六、作业。

练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海豚的内容,写一篇《海豚的自述》。用上学过的一些表达方法。

人教版九册《海豚救人》教学反思

一、注重学生的预习习惯的培养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故事性强,层次分明,除了一些词句的含义较难外,其它内容比较简单。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由于以前经常训练,所以学生的预习结果还不错。课堂上,学生还能针对自己的疑难问题去认真听讲、提出问题。以后还要经常加强此方面的训练。

二、培养用事实说理的习惯。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学习举实例、列数字的表达方法,并能逐步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我布置了这样一些题:1、作者是怎样证明海豚能救人的?然后引导学生说出下文的三个真实的'故事。2、咱们班的李鸿艳可真是一个拾金不昧的好同学,谁能说说为什么?接着有许多同学都说出了赵悦拾金不昧的事例,并且有一个学生还能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去叙述。这样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这种表达方法。省去了许多说教。

三、培养学生有针对性搜集资料的习惯

由于学生都有搜集资料的习惯,所以在展示的时候,展示了许多有关海豚的资料,但其中有两个孩子们问到两个非核心问题“鲨鱼为什么怕海豚?一海里是多少公里?”时,见他们兴趣盎然,急须知道答案时,我卖了个关子,“这个艰巨的任务,谁愿完成,下午来开个新闻发布会”下午我一到校门,有几个就迎上来迫不及待地告诉我上网查来的结果。随后我就教他们要根据自己的疑问、兴趣去查阅、搜集资料。

四、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习惯。

在《海豚救人》一文的课堂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探寻了海豚救人的原因后,一名男同学忽然提出疑义:海豚救人只是它的一种本性,并谈不上“见义勇为”,并且海豚的做法很“傻”,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进而上当被捕捉。

针对这个课堂“意外”,我发动学生进行了讨论,让学生明确了“海豚救人”的这种行为的内涵是对“子女”的照顾与爱护,海豚把对子女的这种关爱应用到了一切漂浮物,是善良的表现,不能说是傻。另外,人和动物应该和谐相处,我们不能为了一己之利而利用动物的善良本性对它们进行捕杀,我们也要以一颗善良的心去关爱它们。还给学生讲了非洲象在人类的“伤害”之下,“学会”了对人类的攻击行为的故事。

通过这一课堂小插曲,我再一次深深地体会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渗透思想教育,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然,在课堂上也有不足之处,忽视了对学生仔细观察、学会联想习惯的培养。课文中有一幅插图,画的是课文第三自然段描述的海豚赶走鲨鱼,救助姑娘伊瓦诺的情景。教学时候,我蜻蜓点水,一闪而过。现在回忆一下,此部分正是对学生进行仔细观察、学会联想习惯的培养的。

海豚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使学生知道海豚怎样救人和为什么能救人,

初步了解课文的的表达方式。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豚、韩、鲨、狰、狞、雌”6个会认字。理

解“海豚、韩国、鲨鱼、狰狞、见义勇为、不可思议、习以为常”等词语。

教学重点:

了解人们为什么称海豚是海上救生员和海豚救人的原因。

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一步步解开海豚救人之谜的。

教学设计:

一、激趣引入,揭示主题。

1、师生动讲述:同学们,在奇妙有趣的动物世界里,有一种体型优美、聪明伶俐的哺乳动物,它就是海豚。老师把它们请来了,一齐来瞧瞧吧!

2、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3、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在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

4、师板书课题: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的脑袋瓜子冒出了哪些问号?(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导入课文

海豚怎样救人!为什么会救人?这些问题的答案课文中都有。那就请大家打开课本,津津有味地读一读吧!相信你们会了解到许多有趣的知识。(生自由读课文)

1、交流读书的收获。

三、再读课文,解决问题。

(一)了解海豚怎样救人

1、学生分组学习,将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列表归纳。

时间

地点

人物

救人经过

1966

太平洋

韩国10名船员

一群、沉、游、抬、驮、甩

1972

海面上

南非一位姑娘

两头、赶跑、护送

1992

大西洋

印尼货轮两名船员

一群、托、并肩游

2、点拨:教师将该表投影于大屏幕,让全班同学共同关注,看看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例如海豚救人是不分时间、地点、集体的救人行动等等。

(二)了解海豚救人的原因

1、一步步了解:海豚的“照料天性”——为什么也救人——为什么集体救人。

2、师小结:海豚出于母爱,照料幼豚浮出水面呼吸,年深日久,

这种母爱得到了升华成为一种本能。让我们一齐读读第7自然段,体

会体会吧!

四、交流文章的`表达方法

1、回忆学过的说明文的表达方法。(学生说出所用的表达方式)

2、小组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3、全班交流。

五、激发情感,升华认识。

1、师述:这一路学来,我们逐渐了解海豚,(出示海豚图片)它会表演,能救人,会领航,老师忍不住想对它们说:“海豚,你们这群可爱的海中精灵,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又想对海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说一说吧!

2、请若干学生畅所欲言。

3、师点拨:是啊!海豚爱人类,我们也爱海豚啊!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应该富有爱心,保护地球,让海豚救人的美丽源远流传,让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绵延不绝!

4、总结全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海豚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过,养育海豚的蓝色海洋蕴藏了更多的奥妙,放眼开去,地球万物有着更多的神奇等着我们去发现去体验。

四、布置作业

练笔: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关于海豚的内容,写一篇《海豚的自述》。用上学过的一些表达方法。

海豚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呢!

板书课题:《海豚救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

1.想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2.想想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3.讨论后指名回答。

四、学习、交流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

2.小组互相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六、知识扩展

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在班上和同学交流。

海豚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

3、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教学难点:懂得海豚救人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搜集海豚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教师:在生活中,当人们遇到危险时,警察会救人;当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会救人。可是同学知道吗?在动物世界中,也有一些动物会救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救人的文章。

2、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⑴海豚怎样救人?

⑵想知道海豚救人的故事。

⑶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⑷想知道海豚是怎样的一种动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⑴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勾画生字词语。

⑵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读通课文。

⑶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

⑷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

三、集体反馈,学习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认读,其余正音。

⑵教师强调:“雌、狰、狞、鲨、豚、韩”等字的读音。

⑶齐读生字词语,巩固认读。

⑷理解词语。

狰狞:(面目)凶恶。

2、检查分段。

第一段(1):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第二段(2~4):海豚救人的三个真实的故事。

第三段(5~末):海豚救人的原因。

3、集体交流。

⑴课文讲了哪几个海豚救人的故事?

(1966年,海豚救援十名韩国船员;1972年,海豚救助南非姑娘;1992年,海豚救助两名印尼海员)

⑵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①海豚把身子往下沉……把他们安全地甩到了海岸上。②就在这时,有两头海豚出现在她身边,把鲨鱼赶跑了,还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③它们围成一个圆圈……直到海员游到船边。)

⑶海豚救人的原因?

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有爱心、乐于助人……)

四、总结拓展

1、教师:除了课文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2、学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想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六、作业设计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喜出望外:

筋疲力尽:

2、补充词语。

见( )( )为 ( )疲( )尽 ( )出( )外

求( )无( ) 面目( )( ) 不可( )( )

3、课文用了三件真实的事例说明海豚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这三件事是:

⑴1966年, 。

⑵1972年9月, 。

⑶1992年,

海豚课件 篇7

活动目标:

1.学习大胆地用语言描述海豚的特征。

2.发挥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活动准备:

各种动态的海豚图片,印花工具海豚,每组三盆(红、绿、蓝)不同颜色的纸泥、泥工板。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海豚,引出兴趣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样动物,猜猜是什么?(出示海豚)你们喜欢它吗?

2.你们在哪里见到过海豚?(从颜色、形状来引导)今天我们就来学做海豚,好吗?

二、请小朋友先看看老师是怎么做的

1.先把纸泥捏一捏,团一团,放进海豚的模具上。

2.纸泥放进海豚的模具上之后,用小手用力压,把海豚填满。

3.把泥工板放在模具上压平,把多余的纸泥拿掉放在盒子里。

4.把填满的海豚在太阳底下晒,晒干了,在拿出来,这样就完成了。

三、小朋友自己来学做海豚

四、作品欣赏。

请小朋友把做好的海豚放到中间的桌上来,让大家都来参观

五、评讲幼儿作品

1.从颜色上看:多漂亮的海豚呀!有红色、绿色、蓝色……

2.从形状上看:这些海豚多美呀!

3.从数量上看:小朋友都很能干,做出了这么多的海豚,真棒!

海豚课件 篇8

中班海豚教案

一、活动主题:探索海洋世界-认识海豚

二、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通过亲自动手参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活动准备:

1. 图片、书籍、海洋玩具等;

2. 彩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3. 玩偶海豚;

4. CD机和海豚音乐;

5. 水彩颜料等。

四、活动内容:

活动一:了解海豚

1. 教师放海豚音乐,带领幼儿扮成海豚,一起跳舞,感受海洋的节奏。

2. 通过图片和故事介绍海豚的特点和生活习性,引导幼儿讨论。

3. 通过观察玩具海豚的特点和形态,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活动二:海洋绘画

1. 准备彩纸、彩笔和海洋动物的模板,让幼儿自由涂色和剪切。

2.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想象绘制一个属于海豚的海洋世界。

活动三:合作游戏

1.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站在标记线上,通过传测球的方式,看哪个小组传得最快,传了最多次。

2. 引导幼儿反思合作的重要性。

活动四:拓展游戏

1. 让幼儿跟随音乐的节奏做一些简单的有关海洋的舞蹈动作,如扭动身体、摆动手臂等。

2. 引导幼儿发挥想象力,假装自己是在海洋中游泳的海豚。

活动五:保护海洋

1.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海洋的美丽和重要性。

2. 通过视频和图片介绍海洋环保知识,教育幼儿保护海洋资源的重要性。

五、活动延伸:

1. 实地参观水族馆,观察真实的海豚和其他海洋生物。

2. 观看有关海洋和海豚的动画片或纪录片,拓展幼儿对海洋世界的认知。

六、活动总结: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能够更系统地了解海豚这个主题内容,并通过多样的互动活动来加深对海洋的认知。经过绘画、游戏和观察等多种形式的参与,幼儿对海豚和海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环保教育,让幼儿培养起保护海洋的意识和行动。

海豚课件 篇9

活动目标:

体验洁净的水给人带来的愉悦

愿意亲近水,喜欢玩水

学习小海豚保护环境的行为

主要形式集体

时间安排一课时,15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洁净的水给人带来的愉悦

难点:在水中动作协调,保持平衡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玩水的经验,并初步了解海豚的生活习性

物质准备:游泳池水深至幼儿大腿处;雪花片、毛巾

拖鞋、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扮演角色,活动身体,享受空气浴

1.幼儿跟着音乐做律动操,进行泳前准备活动:

我是小海豚,生来会游泳。伸伸臂点点头,尾巴晃一晃,谁也追不上。我是小海豚,大海是我家,欢迎来做客,共同爱护它。边念儿歌,边进行颈部、腕部、腰部、腿部的放松活动。

(反复23遍)

2.适应水温。

二、幼儿探索,进行游戏,享受水浴

1.幼儿自由地在水里行走,体验玩水的快乐。

2.教师敲击小铃,幼儿听信号在水中扮演各种动物的角色进行活动。如: 海豚海豚变变变,变成小鸟飞飞飞、 变成乌龟爬爬爬、 变成小兔跳跳跳等。

3.重点辅导幼儿进行水中的跳跃活动,鼓励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能力弱的幼儿进行练习。

4.游戏清理垃圾。

录音机播放: 哈哈哈,我是垃圾大王,我要把海洋变脏!配班教师趁幼儿注意听录音机时,悄悄将雪花片洒到泳池中,然后主班教师说:

小海豚快来呀,垃圾大王乱扔脏东西,我们快帮大海妈妈捡干净!幼儿可自由寻找,然后放到老师身边的篮子里,游戏1~2次。

三、游戏结束,放松身体,享受日光浴

1.坐在泳池边的鹅卵石上,边晒阳光边把自己擦干: 小海豚上岸来,晒晒太阳晒晒背。

2.幼儿在荫凉处换好干净的衣服和鞋子。

【延伸活动】

请家长在夏季带幼儿到泳池中玩水,提高幼儿在水中的平衡能力。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本活动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地活动,让幼儿在玩中锻炼身体。让幼儿在老师有计划地引导下放开玩,并在玩中了解到:水能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快乐,我们更应好好爱护水,不能浪费水源。同时,也让幼儿明白不同地方的水有不同的作用。在环节安排上,我先采取简单、自由的玩法,在循序渐进地开展有情节的游戏,使水中活动对幼儿的身体发展起着促进的作用。

二、效果分析

教师在活动中,因材施教,分层指导,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大小不同、距离不同、在水中位置深浅不同的玩具,在集体活动中还进行分组练习,科学地调整活动量,使每个孩子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良好的发展。在活动中老师自编的儿歌,琅琅上口,生动形象,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巧妙地引导幼儿进行练习和游戏,这些教学手段符合小班幼儿好模仿、好动、易受外界情绪感染的特点。在活动中配上形象的音响效果,使幼儿玩得十分投入,环境意识也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孩子的心中。

海豚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认识本课6个生字。

⑵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

⑶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难点:懂得海豚救人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3.关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搜集海豚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教师:在生活中,当人们遇到危险时,警察会救人;当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会救人。可是同学知道吗?在动物世界中,也有一些动物会救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救人的文章。

2.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⑴海豚怎样救人?

⑵想知道海豚救人的故事。

⑶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⑷想知道海豚是怎样的一种动物?

(设计意图:出示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并带着疑问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⑴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勾画生字词语。

⑵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读通课文。

⑶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

⑷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养成默读的习惯,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独立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三、集体反馈,学习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认读,其余正音。

⑵教师强调:“雌、狰、狞、鲨、豚、韩”等字的读音。

⑶齐读生字词语,巩固认读。

⑷理解词语。

狰狞:(面目)凶恶。

2.检查分段。

第一段(1):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第二段(2~4):海豚救人的三个真实的故事。

第三段(5~末):海豚救人的原因。

3.集体交流。

⑴课文讲了哪几个海豚救人的故事?

(1966年,海豚救援十名韩国船员;1972年,海豚救助南非姑娘;1992年,海豚救助两名印尼海员)

⑵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①海豚把身子往下沉……把他们安全地甩到了海岸上。②就在这时,有两头海豚出现在她身边,把鲨鱼赶跑了,还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③它们围成一个圆圈……直到海员游到船边。)

⑶海豚救人的原因?

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有爱心、乐于助人……)

四、总结拓展

1.教师:除了课文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2.学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想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六、布置作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喜出望外:

筋疲力尽: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海豚被称为( ),是人类的( )。

⑵海豚是用( )呼吸的( )动物。

⑶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对其子女的( )。

⑷海豚对于面前漂过的( ),都会主动上前( )。

⑸海豚救人往往是( )行动。

⑹海豚却把身子往下( ),自动( )到他们下面然后把身子往上一( ),就把他们()在背上了。就这样,海豚们驮着十名船员,一直游了四十海里,然后猛地一( ),把他们安全地( )到了海岸上。

3.补充词语。

见( )( )为( )疲( )尽( )出( )外

求( )无( )面目( )( )不可( )( )

4.课文用了三件真实的事例说明海豚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这三件事是:

⑴1966年。

⑵1972年9月。

⑶1992年。

附:板书设计

海豚救人

海豚:见义勇为的海上教员

1966年一艘韩国海船

1972年南非一位姑娘

1992年两名海员

海豚救人的原因: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海豚课件 篇11

一、激趣引入,揭示主题

1、师生动讲述:同学们,在奇妙有趣的动物世界里,有一种体型优美、聪明伶俐的哺乳动物,它就是海豚。老师把它们请来了,一齐来瞧瞧吧!

2、播放海豚表演的录像,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3、海豚可真能干!它们不仅是水族馆里的“表演明星”,更让人惊奇的是,它们还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在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究“海豚救人”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点击题目)

4、师板题,生书空题目。齐读题目。

5、生质疑:看了这个题目,同学们的脑袋瓜子冒出了哪些问号?(生自由提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1、归疑并导入初读课文。

海豚怎样救人!为什么会救人?这些问题的答案课文中都有。那就请大家打开课本139面,津津有味地读一读吧!相信你们会了解到许多有趣的知识。(生自由读课文,交流信息)

2、交流读书的收获。

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们又增加了哪些新知识?(学生交流从课文中了解到的零星内容。)

三、再读课文,尝试研读

1、小结引入深究部分,鼓励用不同的学习方法。

大家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明白了海豚之所以能够救人,是来源它对子女的“照料天性”。不过,读书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我建议大家(出示)小组里合作学习课文中提供的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共同探究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可以自由运用我们以前学习课文的方法。

2、学生分组学习,商议学习方法,并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工合作。教师巡视,了解学法,并作指导和点拨。3、归纳学法,互相启智。

师梳理具有代表性的学法组织交流。

学法A:表演讲故事。

学生运用拟人的方法,将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娓娓道来,第四位同学得出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这一结论。

点拨:组织学生评议这种学法;鼓励其他学生加以补充完善。

学法B:读一读、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

学生画出若干句子品读:

①就在他们求生无望之际……营救它们。

②不料,海豚却把身子往下沉……背上了”。

③“她拼命往岸边游……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

④“海豚救人的美德……‘照料天性’”

点拨:抓住有价值的句子带领全班感悟,美美地品读,感受海豚救人及时、动作灵巧、聪明伶俐及其照料天性等。

学法C:列表方法

学生将海豚救人的三个事例列表归纳。

时间地点人物救人经过

1966太平洋韩国10名船员一群、沉、游、抬、驮、甩

1972海面上南非一位姑娘两头、赶跑、护送

1992大西洋印尼货轮两名船员一群、托、并肩游

点拨:教师将该表投影于大屏幕,吸引全班同学共同关注,看看能从表格中发现什么。例如海豚救人是不分时间、地点、集体的救人行动等等。

4、殊途同归,融汇理解。

①出示句子: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读中感悟:海豚照料子女的天性是怎样转变为救人的行为呢?

生用书中的语言组织表达。

④师小结:海豚出于母爱,照料幼豚浮出水面呼吸,年深日久。这种母爱得到了升华,成了一种见义勇为的救人行为。让我们一齐读读第7自然段,体会体会吧!

5、师点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说明方法。

四、激活文本,丰富认识

1、师启发开拓思路:

海豚除了救人,还能为我们做什么呢?大家课前搜集出不少资料,能选择有价值的与小伙伴分享交流,更是其乐无穷。

2、学生简述资料,进一步感受“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的丰富内涵。

五、激发情感,升华认识

1、师述:这一路学来,我们逐渐了解海豚,(点击海豚图片)它会表演,能救人,会领航,老师忍不住想对它们说:“海豚,你们这群可爱的海中精灵,你们永远是我们的好朋友!”同学们,你们又想对海豚说些什么呢?同桌之间说一说吧!

2、请若干学生畅所欲言。

3、师点拨:是啊!海豚爱人类,我们也爱海豚啊!正如同学们所说,我们应该富有爱心,保护地球,让海豚救人的美丽源远流传,让人类与动物友好相处的故事绵延不绝!

4、课内走向课外,激励学生的好奇心。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海豚有了更深的认识。不过,养育海豚的蓝色海洋蕴藏了更多的奥妙,放眼开去,地球万物有着更多的神奇等着我们去发现去体验。不知同学们产生了什么新的问号,或者对课外哪方面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5、生思考片刻,简述课后探索的方向。师加以鼓励。

附:板书设计

24x海豚救人

照料天性救人行为

爱护动物

延伸阅读

海豚课件(汇总5篇)


当您阅读本“海豚课件”后,您会发现它非常实用,建议您将本页收藏以便日后使用。作为一名老师,课前完整的教案课件是必不可少的。只要在课前制定好教案课件,教学工作将事半功倍。在设计教案时需要注意教学步骤的合理衔接。

海豚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精彩的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呢!

板书课题:《海豚救人》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

三、自学课文

1.想想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2.想想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3.讨论后指名回答。

四、学习、交流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

2.小组互相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海豚救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六、知识扩展

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在班上和同学交流。

海豚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认识本课6个生字。

⑵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

⑶在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真挚感情的同时,学习如何把这种感情真实、具体地表达出来,并进行语言积累。

⑷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四个自然段。

2.过程与方法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动物和人类是好朋友,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难点:懂得海豚救人的原因,激发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思想感情。

3.关键: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探究,理解课文内容,从海豚救人的事件中,体会到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搜集海豚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出问题

1.教师:在生活中,当人们遇到危险时,警察会救人;当发生火灾时,消防队员会救人。可是同学知道吗?在动物世界中,也有一些动物会救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动物救人的文章。

2.学生齐读课题。

3.教师: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什么?

⑴海豚怎样救人?

⑵想知道海豚救人的故事。

⑶海豚为什么会救人?

⑷想知道海豚是怎样的一种动物?

(设计意图:出示题目,让学生提出疑问,并带着疑问学习课文,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⑴标出自然段的序号,勾画生字词语。

⑵学习本课的生字词语,读准、读通课文。

⑶以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文中哪些段落讲了海豚救人的故事?哪些段落讲海豚救人的原因?

⑷给课文分段。

2.学生自学。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养成默读的习惯,以读促思,让学生在思考中不断提高自身独立阅读理解文本的能力,养成独立阅读的习惯。)

三、集体反馈,学习课文

1.教师出示生字词语,检查自学情况。

⑴指名认读,其余正音。

⑵教师强调:“雌、狰、狞、鲨、豚、韩”等字的读音。

⑶齐读生字词语,巩固认读。

⑷理解词语。

狰狞:(面目)凶恶。

2.检查分段。

第一段(1):海豚是人类的好朋友,被人们称为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

第二段(2~4):海豚救人的三个真实的故事。

第三段(5~末):海豚救人的原因。

3.集体交流。

⑴课文讲了哪几个海豚救人的故事?

(1966年,海豚救援十名韩国船员;1972年,海豚救助南非姑娘;1992年,海豚救助两名印尼海员)

⑵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①海豚把身子往下沉……把他们安全地甩到了海岸上。②就在这时,有两头海豚出现在她身边,把鲨鱼赶跑了,还护送她到靠近港口的安全地带。③它们围成一个圆圈……直到海员游到船边。)

⑶海豚救人的原因?

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4.海豚这么棒,你们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我们的海豚?(有爱心、乐于助人……)

四、总结拓展

1.教师:除了课文介绍的内容外,你还知道海豚的哪些知识?说给同学们听听。

2.学生交流。

五、课堂小结

学习本课,你有什么想法?(爱护动物,保护环境)

六、布置作业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喜出望外:

筋疲力尽: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⑴海豚被称为( ),是人类的( )。

⑵海豚是用( )呼吸的( )动物。

⑶海豚救人的美德,来源于对其子女的( )。

⑷海豚对于面前漂过的( ),都会主动上前( )。

⑸海豚救人往往是( )行动。

⑹海豚却把身子往下( ),自动( )到他们下面然后把身子往上一( ),就把他们()在背上了。就这样,海豚们驮着十名船员,一直游了四十海里,然后猛地一( ),把他们安全地( )到了海岸上。

3.补充词语。

见( )( )为( )疲( )尽( )出( )外

求( )无( )面目( )( )不可( )( )

4.课文用了三件真实的事例说明海豚是“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这三件事是:

⑴1966年。

⑵1972年9月。

⑶1992年。

附:板书设计

海豚救人

海豚:见义勇为的海上教员

1966年一艘韩国海船

1972年南非一位姑娘

1992年两名海员

海豚救人的原因:来源于海豚对其子女的“照料天性”

海豚课件【篇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让小海豚直立水面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求异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在实验中学会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意识。

二、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剪好的小海豚50个、钳子、尖锥、托盘、工具筐、水糟、实物投影、大玻璃缸、观察记录表等。

学生准备:泡沫块、海绵、铁皮、铁钉、橡皮泥、塑料瓶、木棍、各种形状的纸盒、乒乓球、细沙土、剪刀、铅笔、橡皮、彩笔、胶条、皮筋等。(也可给学生分组,让学生分几次带到学校,教师作好分类工作。)

三、活动重点及注意问题:

1、活动重点:选择不同材料,设计多种方法让小海豚直立水面。

2、注意问题:

①教师可让学生提前收集各种材料分类准备好,尽量丰富些交到老师处,分放在工具筐内。

②把工具和用具摆放在托盘内,分成几组供同学选用。

③使用工具一定要注意安全,用完放回原处。

④活动前给学生提出要求:恰当选取工具、用具、材料放在托盘上,用完后再分类放回原处。

四、活动时间:

6O分钟

五、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同学们知道动画片中的小一休吗?他最大的优点是什么?今天,我们就和小一休比一比谁最爱动脑筋、谁更聪明。

(二)观察发现:教师往水槽中放入海绵、铁钉、橡皮泥、纸团、空瓶子、装了沙子的瓶子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把看到的现象告诉大家,并记录在观察记录上。

(三)初步探究:请每个学生自选材料,自己设计实验,想办法改变它们的浮沉状况,看谁的方法巧、效果好。并简单地填写观察记录。

(四)实践活动:许多小海豚想直立在水面上,请大家帮忙。

1、学生自愿分组结合,进行初步尝试。

2、学生独立思考,反复实践,记好观察记录。

3、教师提示:要想让小海豚直立在水面上,除了要选择恰当的材料外,还应注意些什么(也就是小海豚直立水面与什么条件有关系)?

4、重点启发:别人的方法我不用,我的方法与众不同。

5、整理观察记录,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准备展示。

6、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实物、观察记录),试说小海豚直立水面与什么条件有关?

7、分组讨论:在实验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困难?你是怎样解决的?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还想知道些什么?

8、个人美化自己的小海豚及配用材料,集体展示成果。

9、自我评价:对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

(五)活动延伸:美丽的小海豚非常感谢大家想出了那么多的办法让它们直立在水面上,现在小海豚又要请大家帮助,它们想潜入水底、想在水面上跳跃、想在水中游泳,你愿意继续帮助它们吗?

(六)教师小结活动情况:同学们通过自己观察、自己选材、自己设计、自己实验、自己解决困难、自己寻找答案、自己提出新问题、自我评价等活动,说明我们比一休更聪明。在活动中大家又提出一些新问题,有待我们去解决;在实验中也涉及到一些新知识,需要我们进一步求知探索。

海豚课件【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双脚向上跳跃的动作,发展空间方位知觉。

2.喜欢想象、模仿小海豚动作做游戏。

3.增强合作精神,提高竞争意识。

4.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电脑、两只小海豚音乐。

2.小海豚顶球图片、自制体育玩具。

3.小海豚顶球的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小海豚,导入活动。

师:今天我们小四班来了位新客人,是谁啊?

师:小眼睛看看,小海豚在干什么呀?

师:小海豚是怎么顶球的呢?谁愿意来学学小海豚。(请个别能力强的幼儿来表演)

小结:我们学小海豚跳起来的时候,两只小脚并并拢,屈膝向上跳,落地的时候是前脚掌先落地,轻轻的。

二、放音乐模仿表演。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海豚,聪明的小海豚先去找个空地,小脚并拢准备好。跳起来罗,看看哪知小海豚跳的高,落地的时候还是轻轻的。(幼儿集体模仿练习跳)

三、小海豚游泳。

师:小海豚要去玩球了,可是小球在海的另一头,我们呀先要游过去,谁知道小海豚是怎么游过去的呀?谁愿意来试一试?

师: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海豚游泳。

四、小海豚顶球。

1.师:小海豚真可爱,我们一起来学小海豚,游过大海去顶球,好吗?

2.游戏规则:幼儿分成四组。每组的小朋友要在起跑点后站好,游戏开始,老师发出口令,每队的排头模仿海豚游泳,“游”到挂好的球下边纵跳,用头顶起球;然后,再“游”到对面终点线站好。其他小朋友依次进行,先做完的队为胜。

3.幼儿游戏

4.根据幼儿游戏情况提出要求,进行二次游戏。

五、放松活动。

师:小海豚玩得好累啊,我们一起学小海豚游回班级里休息吧。

小百科:海豚是与鲸和鼠海豚密切相关的水生哺乳动物,大约于1千万年前的中新世进化而成,广泛生活在大陆架附近的浅海里,偶见于淡水之中。主要以鱼类和软体动物为食。

海豚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3个生字。

2、朗读课文。了解海豚是怎样救人,为什么能够救人的。领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方法。

3、受到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从的事件中体会海豚是人类的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动物。

2、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可能见过海豚的精彩表演,为它高超的本领所叹服,可你们知道吗?海豚还被称作“见义勇为的海上救生员”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板书课题。

二、小声自由读课文

思考:课文写了什么事?(整体感知)

三、自学课文

1、分小组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想想文章是分几部分来写的。

3、讨论后指名回答。

四、从问题入手学习本课

1、海豚是怎样救人的?

2、海豚为什么能够救人?

五、通读全文,交流表达方法

1、回忆《鲸》的表达方法,指名说。

2、小组讨论:说说作者为了说明,运用了哪些表达方法。

六、总结、扩展

1、同学们,除了课文中介绍的内容之外,你还对海豚有哪些了解呢?介绍给同学们听。

2、全班交流。

大海课件


教案课件在教师的工作中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对待。良好的教案和课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非常重要,那么该如何制作课件教案呢?这份特殊的"大海课件"肯定能够激发您的兴趣,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一些参考!

大海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大海的静谧、温柔和可爱。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大海的静谧、温柔和可爱。

教学流程:

一、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胸怀真宽大,江河容得下,潮起又潮落,风起卷浪花。你们猜是什么?”

1、出示“海”认读。谁有好的办法记住它?

2、谁见过大海,给大家介绍介绍?

3、生介绍大海

过渡:看样子,同学们对大海很感兴趣,想不想亲眼看看大海。那么,就请大家随老师到大海边去看看吧!

二、播放课件“白天的海” 。揭示课题

1、小朋友们,对我们向往已久的大海打声招呼吧!

2、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波涛一浪接着一浪,海鸥在海面上快乐的飞着,那巨大的声音是浪花在欢笑呢!)

过渡:白天风儿闹着,浪儿笑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

3、出示“睡了”指名读。指导轻轻地读“睡了”。齐读课题:大海睡了。

三、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诗歌的意义。

1、播放课文录音,配上优美的夜景,整体感知夜晚宁静的大海。激趣读文。

过渡:多么宁静的大海,多么优美的诗歌,孩子们想不想读一读?

2、正确流利地朗读小诗,觉得自己读得流利了,给自己奖一朵小花。

3、同桌互相检查。

4、出示字卡,重点检查轻声的读法

风儿 浪儿 深夜里 睡觉了 抱着 背着 轻轻的

睡熟的

四、美读课文,进入意境

过渡:读了这首诗,深夜里的大海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呢?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句。

2、点击课件:宁静的海。出示: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1)学生自由读,指名读,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觉得大海睡了吗?

(2)赛读,分男女生读。

师说:大海睡着了,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一读,可别吵醒了大海妈妈。(齐读)

过渡:你们读得真好,大海睡得真香!夜真静啊,只有月亮和星星还在眨着眼睛。

2、指导学习第二句。出示第二句。自由读,提出不懂的问题。

3、生提问,师梳理问题。为什么说大海抱着明月,背着星星。同桌互相交流,讨论。

4、汇报交流。

(1)生说:月亮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抱着明月。星星映在海面上就像大海背着星星。

师板书:她抱着明月 她背着星星

(2)点击课件 “宁静的海”。这夜景多美啊,谁来描述一下。说说你看到了些什么?生描述画面。图文结合理解诗句。

(3)再次朗读这句诗,你们觉得大海像谁呀?

过渡:是的,大海多像妈妈,在抱着小宝宝唱摇篮曲。

5师唱歌曲《摇篮曲》,引领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中。

6有感情地朗读此句。(带着背和抱的动作读)

过渡:多么温馨,多么舒服,大海妈妈把自己的孩子哄着了,她自己也静静地睡着了。“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四、播放课件,潮声。

1、感受潮声,理解潮声就是鼾声。

2、感情朗读。

(1)评价:声音柔柔的,你读的真好听!谁再来试一试!

(2) 指名读。评价:你把“轻轻的”读得真不错,我们也来轻轻地读一读,千万别吵醒了大海妈妈。(齐读)

大海课件 篇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启发性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你见到的大海是什么样的?(指名说一说)

你们想不想知道晚上的大海是什么样子?”(出示大海夜景画面欣赏)你从哪些地方知道是晚上的大海?是呀,在晚上,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大海睡觉了。

板书课题。请齐读课题。(认读海、睡)。大海睡了,我们不要打扰它,应该怎样读?再读题目。

(一)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遇到生字和难读的字多读几遍;用△画出所有的生字。

2、检查自读情况:

(1)带拼音读字词:大海、睡觉、不闹、抱着、鼾声、那、深夜里、她、明月、背着

(2)卡片检查单个生字。

3、指名读课文。(注重音准)。

4、学生分小组自由朗读,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小组内互说感受。

(二)、理解内容,指导朗读。

1、这篇文章共有几句话?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最喜欢哪一句,就把它美美地读一读。

①自己试读。

学生评一评: 评音准、是否读出感情;(请提意见的同学示范,并说出理由。教师相机板书)

③教师出示电脑课件,帮助学生理解“抱着”、“背着”的意思。并组织进行交流、谈感受,教师给予鼓励和相应的朗读指导。

④学生练习感情朗读。

⑤你能表演着读一读吗?喜欢哪一句,就表演读哪一句。(学生表演读;学生评一评)

3、指名读全文。师生评一评。

4、听课文朗读录音,可以小声跟着读。

师述:为了使大海妈妈的梦更香更甜,我们人类就应该保护大海,不往大海里倒垃圾、污水,让大海变得更美丽。

3、教师出示有关大海白天的录象资料,引导学生自编白天大海的简单诗句,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指导。学生分小组合作交流、朗读自编诗句。

(1)指名读。(2)记字形:你怎么记“月”?(3)书空,按笔顺描红。(4)引导观察“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5)教师范写。(6)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写两个(注意树立认真写字的榜样,可用展示台展览写得认真的学生的字)。(7)用“月”字说一个词。

拓展延伸我认识的大海。

教师提供有关大海的资料,组织学生活动,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展示、交流自己收集的资料、图片、实物等。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大海课件 篇3

主题:海洋污染

大海是地球上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不仅提供了食物,还对我们的气候和大气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和工业的发展,海洋污染现象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威胁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和人类的健康。本文将探讨海洋污染的一般原因,以及它的影响和必要的解决方案。

一般原因

海洋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和工业污染引起的。人类活动包括从电器设备到塑料袋的日用品的使用,以及涉及海洋的基建和港口建设。工业污染是由于化学物质、化肥、农药、石油和其他工业废料排入海洋而导致的,而这些废料通常包含有毒物质,如铅、汞、铬和镍。

影响

海洋污染可能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售价便宜和使用方便,塑料制品会被随意丢弃到海洋中,而塑料会使动物误食,可能会导致其死亡或绝育。污染物也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我们自身的身体,从而对人类健康产生危害。例如,鱼类在摄食有毒物质后,可能会在其体内存储有毒物质,而人类会在进食鱼类时摄入这些有毒物质。

解决方案

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措施来减少海洋污染,包括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和工业生产方式,减少废弃物的生成,并加强对工业废水和污染物的监管。教育大众要看到海洋污染对我们的生存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并鼓励人们采用环保行为,例如减少一次性塑料制品的使用、回收和循环再利用等。

总之,海洋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我们有责任采取措施来进行干预。我们必须清晰认识到大海的宝贵性质,以及海洋污染问题所导致的危险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行动,保护这个宝贵的资源。

大海课件 篇4

4、体会作者两难的精神处境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两难的精神处境 更新、补

同学们,幸福,是一个美丽的词语,我想每一个同学都和我一样,对幸福有着无尽的憧憬和渴望,但是因为每一个人的经历不同,对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那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著名诗人海子对幸福的理解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翻到课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原名查海生。安徽怀宁县人。1979年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1983年毕业后任教于中国政法大学。1989年3月26日在河北山海关卧轨自杀。海子是个极有天赋的诗人,他独有的自由率真的抒情风格、对生命的崇高的激情关怀、对美好事物的眷恋,使他的作品有一种童真梦幻般的吸引力。寓言、纯粹的歌咏和遥想式的倾诉是其三种基本的表现方式,但散漫的抒写并没有影响他语言的特殊的节奏和字句的锻炼。对死亡的特有的敏感使他的一些诗作带着一层神秘抑郁悲观的色彩,这种消极因素也影响了他的生命态度。而这首诗,就是海子生前所写的最后一首诗歌,也是他对人生的最后感悟,下面请同学们朗读一遍课文,和我一起走进海子。

让学生们想象大海和春暖花开给人什么感觉。

明确:大海让人感受到一种崇高,体会自然的崇高而领会自身的渺小,春暖花开让人感到内心的愉悦。所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表现一种精神的向往和生活。

在同学们阅读课文后,首先让他们谈谈这首诗说了些什么(对字面意思理解)然后再让他们仔细阅读一遍,在其中尝试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然后请同学们起来谈自己的看法,让他们各抒己见,对文章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老师在此不发表评论。

1,为什么作者要说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幸福是种生活的状态,不能够刻意去做,作者说从明天起做幸福的人,正好体现了作者今天的不幸福,也表达了作者对幸福的渴望

3,是不是作者渴望的幸福就是具体的去做这些事?

明确:这是诗歌的意象,并不是具体的事件描述,结合上几节课对诗歌意象的讲解,让学生明白,这其实是表现了作者对尘世幸福的向往

4,通过我们解题我们知道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精神生活的向往,那么这里的房子是什么?

总结:作者既渴望尘世的幸福,通过一系列的一向把这样的幸福描绘出来。又渴望精神的幸福,而这两者在作者那里是矛盾的,表现了作者彷徨犹豫的心情。

1,闪电给你们的感觉是什么?

大海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写好“里、她”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按笔顺正确书写生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体会诗句所描绘的大海夜景,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词语卡片;识字的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性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能说说你见过的大海是怎样的吗?”

2、指名学生简单介绍自己见过的大海。

3、“你们想不想知道晚上的大海是什么样子?”

4、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大海睡了,我们不要打扰它,应该怎样读?再读题目。

[从学生的认知实际出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伊始应充分调动学生对大海的已有认识经验,引导学生畅谈对大海的感受,从而引发对“夜晚大海是怎样的”的探究欲望,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过渡:在一片蔚蓝的大海上,海风轻轻地吹,海浪轻轻地摇,月亮悄悄地升起,星星也眨着眼睛,大海慢慢地平静下来,你听——

(点击课件:出示课文录音,配上轻轻地潮声。)

师:喜欢吗?那你们就去读一读吧!

2、学生自读课文。

3、扮演小老师,同桌互读,正音。

4、检查自读情况:

(1)朗读抢答赛:

带拼音读字词:夜、风儿、抱着、睡觉、里、背、浪儿、她、闹、大海、鼾声、那、明月。

(2)摘星星游戏:(每颗星星背面都有一个小秘密,摘到的同学要很有礼貌地把这个秘密请大家跟你一起说。)

(3)给生字宝宝找朋友。(如果朋友找对了请你一起读;如果找不对,请你来帮助他。)

[生字的出示,字音的解决都在孩子们喜欢的游戏中进行,孩子们不再认为学习生字是负担。]

三、识写生字,合作交流

学习“里”、“她”。出示相关电脑课件“里”、“她”字。

1、小组讨论你怎么记字形?

2、小组派代表说。

3、书空,按笔顺描红。

4、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写字(注意写字姿势,用展示台展示学生的字。)

四、品读课文,体验情感

1、过渡:生字宝宝回到它们的家课文里了,这一回你们能不能把课文读得更好呢?

2、师:请同学们一边读课文一边想一想课文说的你都明白了吗?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学生质疑:

(大海睡熟的鼾声是什么样的?)

(那轻轻地潮声是什么?)

(风儿不闹了是怎么样的?)

(月亮高高地挂在天上,大海妈妈怎么能抱住它呢?)

……

4、学生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5、朗读比赛:

在课文中挑选你们最喜欢的一句话,美美地读一读。(指名读、男女赛读、评价)

6、教师范读、学生齐读。

7、师:刚才我看到一些同学带上了表情和动作来读,真可爱!现在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喜欢哪一句,就表演读哪一句吧。

(学生表演读;学生评一评)

8、做配音游戏。(四个人一个小组,一个同学负责读课文,另外的同学配上风声、浪声、鼾声。)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发言积极,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听讲为主动参与、主动探求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朗读时感情投入。]

五、启发想像,升华情感

1、大海妈妈甜甜地睡着了,她会梦见什么?

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给予鼓励。

3、小结:为了使大海妈妈的梦更香更甜,我们人类就应该保护大海,不往大海里倒垃圾、污水,让大海变得更美丽。

[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自己想象、自己描述,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表达思维成果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力、想象力、创新力。]

六、课后活动

拓展延伸我认识的大海。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有关大海的资料、图片等贴在展板上,互相交流,用简单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课标理念:

本课是一年级的语文课并涉及到一些自然常识。一年级学生能借助汉语拼音识字、读课文,能用简单的语言描绘画面内容,能根据画面展开想象。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获得思想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及学生的身心特点,我创设了夜晚大海的情境,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愉悦的状态中读、想、说、议、演,从而提高学生理解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思维。

大海课件 篇6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描写了作者随船出海参观时的所见所闻和由此而产生的喜悦心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对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歌颂。

课文先讲作者在码头上看见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象,气势宏伟、绚丽无比,显示出了勃勃生机,表现了祖国山河的壮丽。接着写在海港看到的繁忙而有序的劳动场面,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使人振奋、令人鼓舞。最后讲在大海中看到我国的石油钻探船时自豪激动的心情,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蓬勃发展。

全文五个自然段按参观地点的变化可分为三大段,结构严谨、语言优美、寓意深刻,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激发学生情感的好教材。

教学本文,要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在码头上、海港里、大海中看到的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了解祖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感情,学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重点要理解文中讲到的两次大海唱歌的含义,体会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与学法设计:

全文教学体现训练重点,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去体会作者的感情,并用这种情感去感化学生、激发学生,使学生得到教育、受到鼓舞,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句子对比,引导学生体会比喻句的妙用。由扶到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充分利用录像、投影、电脑等电教媒体把文字转变为图像、把静态变为动态,产生直观效果,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帮助理解词句。

教学过程设计:

利用录音、创设氛围(质疑、激发学生兴趣)

1、问:人一般在什么情况下才唱歌呢?大海有自己的思想感情会高兴、唱歌吗?看到题目《大海的歌》你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后,导入课文)

(配音乐范读课文)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用波浪线划出描写大海唱歌的句子。

2、学生思考:课文中几次写到大海唱歌?两次有什么不同?作者在什么地方感到大海在唱欢乐的歌?(板书:海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的是这个内容?作者在什么地方感到大海在唱着一曲新歌?(板书:大海)作者出海还到了哪些地方?(板书:码头)

(初步感知课文,理清文章的思路)

利用电教、讲读结合

3、问:你能按照作者所到地点的不同给课文分段吗?分几段?依据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板书:地点变化)

4、小结:按地点变化分段,这是一种新的分段方法,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使用这一方法。

一、学习第一段

作者在码头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读课文第一段,其余用直线画出。(板书:蓝天、白云、碧海、朝阳)再问:朝是什么意思?朝阳呢?它有什么特点?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想象作者描写的画面的样子。(出示电脑动画:海上日出、学生观察,并叙画面内容)看到这么美的海上日出,作者心情怎样?(板书:高兴)请你们用高兴的心情来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作者又在海港看到什么呢?自己读第二段,(板书:吊车、海轮)用曲线划出突出海港繁忙景象的词语。(电脑出示第二段,学生回答时击活相应的重点词,使其依次闪烁并下至红点,以加强学生对这些比喻句的理解,体会比喻句的妙用对反映作者思想的意义。)(犹如密林、数不清、各色旗帜、密密层层)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这些词语为什么能反映海港繁忙的景象?钢铁巨人、巨臂、犹如卫队怎样理解?它们分别写出了吊车、海轮的哪些特点?(吊车:数量多、高大、坚固、忙碌。海轮:多、整齐、来自世界各地)

(看录像)思考:装卸吊车上下挥动着巨臂在干什么?海轮停泊在码头两边要干什么?

3、小结: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进出口贸易有了很大发展。看着海港这一派生机勃勃、兴旺繁忙的建设景象,作者的心情怎样呢?(板书:兴奋)谁能读出这种感情?

三、自学第三段

默读思考并回答:(电脑出示问题,并设置相应活区,学生回答后击活出示参考答案、帮助学生)

1、作者先从码头到海港、又从海港乘船到了海上,在这一段中,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的呢?(板书:近远)从哪可以看出?

2、作者在近处看到了哪些景色?听见了什么?感到了什么?

3、作者为什么说感到大海在唱欢乐的歌?

4、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了石油钻探船?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极目了望换成了望可以吗?石油钻探船有什么特点?

5、在大海深处看到这样一个庞然大物,并且知道是自己国家的石油钻探船时,作者的心情又怎样呢?(板书:自豪)读一读这些句子,(看投影)比较这两个句子的语气有什么不同?(那是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咱们自己的石油钻探船。)这时作者听到了大海真的在唱歌吗?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看录像:我国石油钻探船事业的今昔对比录像、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作者会感到大海是在唱一首新歌呢?

(我们的设备、技术都有了新的发展,我们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

课文几次写到了大海唱歌?两次有何不同?(再引导学生看投影加深理解)

6、小结:大海的歌并不是大海真的在唱歌,而是作者内心激动,借助大海唱自己心中的赞歌。在海港他歌颂的是社会主义建设繁荣兴旺,在大海中他歌颂的是祖国科学技术的新水平、海洋石油事业的新发展、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成就。所以作者借大海由唱欢乐的歌到唱意义深远的一曲新歌。

7、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出作者喜悦、自豪的心情。(齐读)

8、利用投影、总结全文,结合板书,说说作者出海都到了哪些地方?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投影展示填空题)

9、这篇课文我们按(不同地点)分成三段,作者每到一处看到不同的景象。产生了不同的感受,借助(大海唱歌)来表达自己对(祖国美景)的赞美和对(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新成就)的歌颂。(配音乐齐读全文、感受文质之美、体会作者感情)

四、作业:巩固新知、说话训练

五、练习用比喻的手法把一个事物写具体。

大海课件 篇7

教材简解:

《大海睡了》是国标本苏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首诗歌。全诗共8行两句话,用亲切自然、极富儿童气息和想像力的语言,描绘了风平浪静、明月高悬的夜晚,大海的美丽景象。课文还配有一幅插图,再现了诗句描绘的优美意境,可供学生观察,帮助理解课文,培养学生想象能力。

目标预设: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想象走入诗的意境,体会夜晚大海的静溢,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3、认读13个生字,其中8个只认不写;能在田字格里正确、美观的书写“月”。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夜晚大海的静溢。

2、准确、熟练地认读本课的13个生字。

设计理念:

大海在孩子的眼中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世界,学生真正见过大海的很少,尤其是夜晚的大海,本课的教学不但要使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促使学生展开想象,走入诗歌描绘的意境,感受夜晚大海的静谧之美。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渲染情境,诱导学生进入特定的艺术境界,让学生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进行看、听、想、品一体化的语文实践活动,从而使学生张扬个性,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思路:

诗歌不长,内容浅显易懂,语言流畅生动,读来琅琅上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无需进行过多的讲解,而应给学生留有较多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读自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所描绘的大海夜景,一个“读”字应该贯穿始终。从教学目标出发,设计有目的性的多种朗读。首先做到读准、读通,然后借助多媒体展开想象,在想像中指导朗读,理解字词,在朗读中对照画面,体会诗境。最后做到熟读成诵。最后,拓宽延深,帮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文知识库。

教学过程:

1、刚才的小朋友们在哪儿干什么呢?

2、认读“海”,左边是“氵”,右边是“每”,大海的每个角落都是水。

3、大海多么美丽,多么神秘,多么有趣!你喜欢大海吗?让我们一起沐浴着柔和的阳光,迎着徐徐的海风,去大海边看看吧!

4、向大海打个招呼。

(点评:对呀,这是风儿和浪儿你追我赶,互相“闹”着玩呢!那巨大的声音是浪花在欢快地“笑”着呢?)

哦,小朋友都看到了,白天,风儿闹着,追逐着浪儿,浪儿笑着,向前奔跑着,多开心、多快乐呀。夜晚,月亮升上了天空,星星露出了笑脸,大海——睡了。

1、大海睡觉的时候会是什么样的呢?(课件显示夜晚静溢的大海插图,播放录音,并配上舒缓的摇篮曲)

2、喜欢吗?轻轻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要读正确、流利。(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

(2)、去掉拼音组合成词你还会读吗?

第一个词谁来读?

指导读好深,是翘舌音。很晚很晚就是深夜。谁再来读?

指名读,强调“深”

课文中谁不闹了?谁不笑了?

那为什么用“女子旁”的“她”呢?呆会儿我们细读课文后就知道了。

C、再看,出示:“抱着、背着”,这是描写大海两个动作的词,谁来读?指名读

小结:是呀,被妈妈、婆婆等亲人抱着多幸福呀!小时侯我们肯定还在他们的背上玩过呢!你们还记得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词语,一边回忆那快乐的时光吧!

(3)、词语读的这么好,相信课文一定也读的不赖!谁来读课文呢?

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第二句:“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那/轻轻的/潮声啊,是她/睡熟的/鼾声。

1、课文读了这么多遍了,谁来说说,夜晚的大海是怎样的呢?(安静、宁静、静悄悄的)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呢?引出第一句“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深夜里,大海睡觉了”。

小朋友真会读书,已经读懂这句话了。

此时,海面上的风儿不闹了,浪儿不笑了,很安静,用一个词来说就是:“风平浪静”(齐读)

小结:白天,风和浪就像大海妈妈的两个孩子,到了深夜,他们累了,不闹了,不笑了,大海妈妈看到自己的儿女睡了,她也安静的睡觉了。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呢?

指名读。评价:a、大海已经睡了,我们要轻轻的,千万不要吵醒她。

b、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大海妈妈已经睡着了。

女生读,齐读。

2、看图:看,大海妈妈睡的多香呀!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指名说(如:看到了月亮、星星的影子倒映在海面上;明月倒映在海面上,就像是被大海妈妈抱在怀里一样……)

小结:是呀!抱着明月、背着星星的大海就像是一位温柔的母亲,所以课文中用的是“女子旁”的“她”,谁来读好这两行呢?(她/抱着明月,她/背着星星,)

指名读,齐读,边读边可以加上动作。

孩子们睡着了,大海妈妈也睡着了,听:(放潮声)——她都发出了轻轻的鼾声了!其实这鼾声就是阵阵的—— “潮声”(生一起说)

是呀!作者把它想象成一位妈妈睡熟时打鼾的声音了,多美妙呀!那谁来读一读呢?

3、最后让我们一起一边美美地读着诗句一边来欣赏这深夜里这美妙的画面吧!

4、想把这么美的画面留在脑海里吗?

1、真美呀!大海妈妈非常高兴,她也悄悄地送给大家一些礼物,赶快选自己的礼物吧!拿到后看看礼物后面的小秘密?(分发礼物,朗读礼物后的秘密)

2、小朋友,你拿到的是什么礼物呢?它告诉了你什么秘密呢?(指名答)

(六)、小结:小朋友,我们的旅行结束了,拿着礼物,让我们和大海妈妈说声再见吧!(齐:大海妈妈再见!)

嘘!大海妈妈睡得正香呢?我们可别吵醒她!

海上日出课件汇集


趣祝福的编辑精选了多篇文章,认为“海上日出课件”是最出色的。教案课件也是老师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我们老师要认真对待。教案是适应时代需求和教学特点的重要工具。请把这一页收藏起来,方便以后查看!

海上日出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引导: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请你读一读)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不是,第一句话,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说明作者经常看日出)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出示图片)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谁来说一说?)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出示图片配合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读中感受)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因为作者不只是一次看日出了。为什么作者要目不转睛的看呢?因为怕错过,反衬日出的美)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重点读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这句话与太阳向上升比较哪句好?为什么?好在哪里?)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出示课件)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似的,作者的语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欢哪句,请你读一读?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作者在前边讲到的海上日出雄奇、壮丽的景象。)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海上日出课件 篇2

一、教学目标:

1、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想象,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难点:能结合想象及生活实际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策略:

结合图片让学生理解句子,以读为主、在读中感受海上日出的美。

四、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指导。

上节课我们通过阅读对课文有了初步了解,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感受海上日出的美景。

1、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然后谈一谈你自己的感受?

2、那你们想不想去那里看看?让我们随着巴金先生的船,一同出发,去欣赏海上日出的奇观!

1、谁愿意读一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你从这段中都读懂了什么?

2、那作者是看了一次日出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1、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说说你看到的景物有什么变化?

2、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那么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我请两个同学读一读第二、三自然段。

3、那么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4、看到这样的一幕,作者是怎么做的?为什么?

5、太阳还没有露面,就已经很美了,那海上日出会是怎样的壮观哪?想不想去看看?请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然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6、太阳上升的同时,也在发生着变化,谁发现了太阳是怎么变化的?

7、这真是美的感受,让我们欣赏动画,请同学们跟着朗读。

8、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自学第四、五自然段。

1、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东升景象如此壮观,那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看一看作者是怎么描写的?

2、看了动画之后,你是怎样的感受?

3、听了大家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似的,作者的语言真是太美了,你最喜欢哪句,请你读一读?

感悟第六自然段。

1、所以作者最后感叹道: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这是伟大的奇观。好不好?为什么?

2、这伟大的奇观指的是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海上日出课件 篇3

紧紧把握多元智能的分解目标。突出学生主体学习特征,以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眼、耳、手、脑、体的参与。科学的发挥主导作用,适时、恰当地实行启发点拨、调动、组织、反馈、调整的主导作用。教师从适应学生的理念出发,提高自己的教学应变能力。

突出“创新智能培养”的教学目标,积极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和合作解决问题;注重学生的观察联想想象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动手实践,重视学生发散和聚合思维的辩证统一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保护学生学习个性,注意开发学生的个性智能。

素质教育目标:

联系全文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会欣赏美的自然现象。

(一)重点:了解晴朗天气里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

(三)解决办法:课文重点突破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读懂,体会太阳升起时的特点,同时通过图文对照,并利用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之美;课文难点:一是利用动态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想象基础,二是利用覆盖投影片加深理解。

(2)总结学习情况。

(3)学生自学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1、导入:在大自然的景象中,即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看录象)。

2、谁看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子的?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2、文中哪些段落写了太阳升起的景象?指3、名4、读课文。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时间——天还没有大亮。地点——在海上。环境——周围很静。事件——看日出。“常常”说明“我”多次观察日出。)

小结第一自然段写出了作者在看海上日出的时间及周围环境,点出下面是作者多次观察日出的所得。

讲读第六自然段。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哪一自然段作者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①说说什么是“奇观”?这指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少见在景象;“这”指日出的景象;整句话指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2、用笔勾画出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的词语,并展开想象。

用投影片帮助插图,学生观察并作详细描述。

图3:(覆盖、抽拉片)在天水相接处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红红的。然后太阳一跳一跳的上升。最后定格为本课插图1呈现的景象。

3、再默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太阳升起时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

4、描写太阳跃出海面的两句话,体会用“负着”,“一纵一纵”“冲”“跳”等词语的好处。

5、体会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段课文,学生练读,指名看着投影片并配乐进行有感情朗读。(使人颇感壮观)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出示插图观察后说一说。

2、第四自然段,想像云层薄时日出景象,再讲给同学听。

3、云层厚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默读课文,展开想像,把想到的画成两幅画。再指名联系课文说明这样画的原因。(用时约10分钟)

1、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能感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晴朗的天气还是有云的天气,太阳都能最终冲破云霄,给世界以光明,所以这样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美的热爱)

2、日出日落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把很平常的事物写得细致传神,变化万千呢?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晴发痛。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上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上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投影片出示全文动态过程,边看图边说,说后按原文背,再指导试背,最后全班齐背。(学生边背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我紧紧把握“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综合训练。学生采用合作,自主的学习方式,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较好,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想像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学会欣赏美的自然现象。创新智能落实到了具体的过程中,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这节课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教师应从“适应学生的角度出发”,发挥主导作用,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在“实”字上下功夫,求效益,这很重要。我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美的熏陶,收获不小。教学相长,这其中的快乐,只有自己知道。

海上日出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3、帮助学生练习本课要求会写的“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教学重点:

通过理解词句,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刹、痛、辨、镶”4个生字;掌握“一刹那、发痛、分辨、镶金边”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教学重点:

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整体把握课文结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前面,我们学习的《暮江吟》一首诗描写的是太阳落山时,江面上的迷人景象。今天,我们即将阅读的名家名篇《海上日出》选自作家巴金爷爷的《海行杂记》,它描写的是太阳从海面上升起的壮观景象。

二、范读全文。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只要你用心,相信巴金爷爷的文字会把你带入那奇妙的景象之中。

说一说,在听老师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脑海中都涌现出了哪些画面?

三、指导自学。

出示学习建议

1、轻声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词义。

3、默读思考:具体描绘海上日出景象的是哪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几种情况下海上日出的景色?

四、交流反馈自学情况。

1、生字词

出示一

刹那间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唤起积累:除了“一刹那间”,你还知道哪些表示时间短暂的词语?(转眼间、一瞬间、霎那间、顷刻间……)

出示二

分辨辨认辨别

争辩辩论狡辩

说一说“辨”与“辩”在含义和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出示三

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结合语句,给“镶”选择着恰当的解释,并想象语句描写的景象。

(1)把东西嵌进去;

(2)在外围加边。

2、讨论思考题。

(1)课文2——5自然段描写了海上日出的景象。

分别写了天气晴朗时、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不同景象。

(2)体会开头、结尾的作用。

第一段

指名读,思考:这段文字,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为了看日出,我常常早起”中的“常常”说明了什么?

这一段,与下文有什么关系?(开头总起)

最后一段

齐读这一段,提问:“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换成肯定的说法,怎么说?

联系上文思考,“这”是指什么?

那结尾这句话的意思表达得更直接些,就是——海上日出真是伟大的奇观。

由此,你觉得结尾段在全文起的是什么作用?(总结全文)

那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呢?这个问题我们留待下节课再深入探究。

五、作业

抄写生字词,继续朗读课文。

有条件的同学明天早早起来,观察一下日出的景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重点句的含义,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领会作者追求光明的精神,培养热爱自然的情感。

2、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观察和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读文字,想画面。

教学过程:

一、朗读课文,整体把握第一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的感受是什么?

文中哪句话概括写出了巴金爷爷在海上看日出的感受?——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二、顺着探究点,深入品读课文。

1、独立阅读并思考

为什么称“海上日出”为“伟大的奇观”?

学习建议

按顺序研读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空景象的变化,想象文字描述的画面,感受“奇观”。

2、全班交流学习体会

晴天时:(第2、3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上依次点击出

浅蓝一道红霞红霞扩大越来越亮

师生接读

师:看到天空色彩的变化,“我”知道——

生:太阳就要从天边升起来了,便目不转睛地望着那里。

体会作者此时什么心情?(急切、盼望……)

练习把自己体会到的读出来。

接下来,作者又是怎样写出日出过程的?(课文第3自然段)

随着学生的发言,演示文稿依次点击出

(开始)露处半边脸红得很没有亮光

(最后)完全跳出了海面红得可爱发出夺目的亮光

这段文字中,哪句写得最精彩?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设问:简洁地说,这句写的是什么?

——太阳向上升。

如何把太阳向上升的过程具体写出来呢?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这样描述

——太阳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使劲向上升。

——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向上升。

比较着读一读,谈出自己的感受。

想像着太阳升起来时吃力的样子,你就一定能读好,试一试!

小结,整体导读

这段话按时间顺序一步一步地写出了日出时景象的变化,我们一句一句接读,读中再次想像这幅动态生成的画面。

有云时(第4、5自然段)

(1)读“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水和天?

(2)读“然而太阳在黑云背后放射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

引导学生体会:“镶、透、染”等词好在哪里?

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段话?大家评评谁读得好?

三、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1、说说你经常用什么方法背诵文章?(先部分,后整体;理出思路,按顺序背;串联重点词语背……)

2、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小结

《海上日出》是不可多得的名家精品,它来自于巴金先生真实的生活经历,真实的内心体验。学习巴金先生留心生活、勤于观察,我们也会在大自然中有惊喜的发现。

五、作业

1、用上“词语采集”中的“目不转睛、夺目、奇观”三个词语,写自己观察的一种自然现象,注意写出其变化的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2、你注意到日落刮风、下雨、叶落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过程吗?可以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段话,描述一种变化中的自然现象。

板书设计:

总起 — 时间、地点

日出前

7、海上日出 分述 日出时 热爱大自然

日出后

总结 — 伟大的奇观

《海上日出》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

《海上日出》是一篇精读课文。从课文内容来看,介绍了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和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瑰伟壮丽的景象。从作者的写作手法上来看:有面——日出时海面及的美景;有点——具体介绍有云和没有云的情况下日出的景象。从说明方法上看:有比喻、有对比、有拟人有反问等等,可谓多种多样。课文的语言文字优美、易懂,易于学生朗读。

由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课的设计上我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课堂上我安排了自读和范读两种方式,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我先指名试着读一读课文中的某些段落,接着是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安排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朗读相互找优劣,并推荐其中读得好的范读,整堂课自读有学生自由的读,有学生尝试的读,有学生合作的读,范读有老师有层次指导的读,有在音乐配合下的有语气的读。读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课堂上没有繁琐的分析,有的只是学生们朗朗的读书声,。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潜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课上我还设计了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将课文所表达的内容以作画的形式表达出来,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组在讨论理解课文内容后画出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天气晴朗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壮丽奇特和在有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瑰伟壮丽的景象,并图上颜色,将各个小组推荐的绘画作品在同学中展示出来,最后利用课件将收集到的海上日出美景的图片展示给学生看,并写上一句给你感受最深的话,可以摘抄,可以创作,目的是让学生进行一种语言的积累,再创作。

从备课到讲课,我深深的体会到要讲好一节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想讲好一节课需要教师除了有娴熟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外,还要有深钻教材,深钻教法,体现新的理念,敢于做新的尝试的精神。我想自己在这些方面还差的很远,比如由于经验不足课前准备的一些图片没有展示给学生欣赏,课前已经想了很多次的语言没有及时的表达,合作学习中还没有很好的教给学习的方法,对学生提出的实际问题没有很好的思考等等,这些都将是我努力的方向。

《海上日出》四年级语文教学反思2

由于这是一篇精读课文,在课的设计上我也重点抓了“读”这一方面,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教会学生如何朗读一篇文章的方法。课堂中有学生自由读,有学生尝试读,有学生合作读,读完之后再让学生说说感受。三分文章七分读,通过读让学生去品味作者语言的优美,去体会作者潜词造句的深厚功底,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景象。

课文描绘了作者乘船时看到的海上日出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全文采用了大量比喻、对比、拟人、反问等说明方法,如何让学生真正读懂它,感受到日出的伟大、壮观,体会作者的情感?我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从哪些句子或者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去自读,接着创设情境,有时候学生想像兴趣的激发,需要一定的情境。如:我播放了一段海上日出的视频,让学生去感受海上日出的雄伟、壮阔,为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原本单调的学习过程变成了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想象、过程。最后让学生体验想像,想像后让学生积极地描述着自己的想像。这样做,效果很好,大部分学生都能走进作者的心里,能感受到作品语言文字的魅力!可见,想像作为小学生学习的重要心里因素,在语言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位置。

但本课教学,我发现自己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让学生发言的时间没有控制好,影响了教学的时效。对个别重点词语的解释不够透彻等。

 

海上日出课件 篇5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联系全文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的全过程,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的壮观之美,让学生学会欣赏美的自然现象。

二、学法引导

仔细观察图画,再朗读课文,想一想,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分别是怎样的,在书中画出来,读一读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交流。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晴朗天气里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

(二)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像的动态过程。

(三)解决办法

课文重点的突破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读懂,体会太阳升起时的特点,同时通过图文对照,并利用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的壮观之美,课文难点一是利用动态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想像基础,二是利用覆盖投影片加深理解。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点拨、交待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情况。

2.学生自学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导入: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的壮丽景象。

2.谁看过?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

1.说说图1、图2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学生简单描绘)

2.文中哪些段落写了太阳升起的景象?指名读课文。

注意正音:一纵一纵()一刹()那镶()

(三)目标完成过程及重点难点学习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大亮。地点——在海上。环境——周围很静。事件——看日出。“常常”说明“我”多次观察日出。)

2.小结第一自然段,写出了作者在海上看日出的时间及周围环境,点出下面是作者多次观察日出的所得。

3.讲读第六自然段。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哪一自然段作者热情赞美了这一自然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①说说什么是“奇观”?这指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少见的景象;“这”指日出的景象;整句话指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②为什么说是雄伟、壮丽的?是一种奇观?(不要求回答。)

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描述了的哪几种景象?

(讨论回答:明确写了晴朗的天气和有云情况下的。)

③全文分为几段?每段讲了什么?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我”常常在海上看日出。

第二段(2—3)讲作者在晴朗天气看到的。

第三段(4—5)讲作者在有云时看到的日出。

第四段(6)总起来说是伟大的奇观。

(上述要求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由于课文层次清晰、内容明了,尽量让学生自己概括段意)

海上日出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去组词造句。

2、概括文章段落大意,扩展学生发散维能力。

3、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景象和在多云情况下到日出的不同情况。

教学难点: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作者介绍、文章背景简介。

本文选自中国著名作家巴金的《海行杂记》。《海上日出》就是作者在船上几次看到海上日出时所得的总的印象的具体记录,海上的景象如何?作者是怎样描绘的?请同学们读读课文就会明白了。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大意,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2、画出生字、新词,要求自己查有关资料。

3、画出不懂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请学生回答如何分段,并概括大意。

四、进行小组讨论,解说课文。

1、指名第一段,思考问题:这一段作者写了什么?第一句“常常”说明的是什么?这一段与全文有什么关系?

提问学生对生字词的认识,并造句。(通过检查,了解学生自学生字的情况,把字词教学落实好。)

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问题:太阳没露面之前,天空的颜色有什么变化?在幻灯片上填上答案。

2、第四句中的“知道”是什么意思?

3、导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太阳像~~~可爱”这句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4、作者写太阳升出海面是分几层意思写的?

1、叫学生有感情朗读第4、5自然段思考提出的问题:

2、“阳光透过``````灿烂的亮光”这句话为什么说很难辨别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山?

3、“这时候``````光亮的了”这句话写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两个“有时候”各指什么样的情况下的日出景象?在第5自然段中有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的?

5、齐声朗读第三段。

五、小结:课文第二、三是如何描绘出一幅海上日出的美丽奇特的景象的。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六、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一遍,体会文中各段与全文的关系。

2、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3、课后搜集巴金爷爷的其他文章阅读,可以举行一个巴金爷爷文章阅读会。

海上日出课件 篇7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陶冶学生爱美的情操。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将随着作家巴金一起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1和图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读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

2、学习二三自然段。

(1)说一说图1景象。

(2)指名读文二三段,边听边想象。

(3)用投影片帮助理解。

(4)理解重点词语。

天水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5)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概括大意。

3、讲读第四五段。

(1)有云时,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挂图2,指导观察。

由于阳光的作用,云有什么变化?

(2)指名读第四五段。

想象太阳躲进云层里和太阳透出重围时,云和海水的变化。

(3)理解第四五段,读读想想。

(4)读第五段,体会镶透染等词的好处。

(5)读第四五段,概括大意。

4、讲读第六段。

(1)读文,奇观?

(2)这伟大的奇观指什么?

(3)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用这不是么的句式表达有什么好处?

四、练习朗读全文。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本课生字新词;并听写。

2、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出示生字词卡片,读记。

二、练写生字词。

三、读背第一段。

四、读背第二三自然段,做有关练习。

1、朗读第二三段。

2、完成思考练习。

3、自读第二三段,想象,背诵。

4、练习背诵第二三段。

五、读背第四五自然段。

1、朗读第四五段。

2、完成练习3。

3、想象、记忆文章。

4、练习背诵第四五段。

六、看图,全班试背全文。

七、指导造句。

1、灿烂目不转睛在课文中说什么?

2、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3、这两个词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4、口头造句。

八、巩固生字词。

1、自己识记。

2、听写词语。

九、作业:

1、背诵课文。

2、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书面造句。

3、预习《夕照》。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海上日出课件 篇8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联系全文正确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按照事物的发展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训练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展开想像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感受海上日出的全过程,陶冶学生的爱美情趣。

(四)美育渗透点

让学生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之美,让学生学会欣赏美的自然现象。

二、学法引导

仔细观察图画,再朗读课文,想一想,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分别是怎样的,在书中画出来,读一读有什么感受,和同学交流。

三、重点 难点 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 了解晴朗天气里日出的全过程,体会其壮观之美。

(二)难点 凭借语言文字想像海上日出的动态过程。

(三)解决办法

课文重点的突破应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把每句话读懂,体会太阳升起时的特点,同时通过图文对照,并利用不同形式的诵读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之美,课文难点一是利用动态图画,帮助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想像基础,二是利用覆盖投影片加深理解。

四、课时安排 二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录像带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教师引导点拨、交待学习方法,总结学习情况。

2.学生自学词语,有感情朗读课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导入: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丽的。今天,让我们随着作家巴金,去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

2.谁看过海上日出?是什么样的?当时心情怎样?

(联系学生生活感受与作者产生共鸣:便于理解课文内容)

(二)整体感知

1.说说图1、图2描绘了怎样的景象?(学生简单描绘)

2.文中哪些段落写了太阳升起的景象?指名读课文。

注意正音:一纵一纵() 一刹那 镶

(三)目标完成过程及重点难点学习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文章里作者向我们交待了什么?

(时间——天还没有大亮。地点——在海上。环境——周围很静。事件——看日出。“常常”说明“我”多次观察日出。)

2.小结第一自然段,写出了作者在海上看日出的时间及周围环境,点出下面是作者多次观察日出的所得。

3.讲读第六自然段。

(1)快速浏览全文,思考哪一自然段作者热情赞美了海上日出这一自然景象?找出来读一读。

(2)出示: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①说说什么是“奇观”?这指什么?这句话又是什么意思?

(“奇观”指雄伟、壮丽而又少见的景象;“这”指日出的景象;整句话指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景象。)

②为什么说海上日出是雄伟、壮丽的?是一种奇观?(不要求回答。)

请同学们默读2—5自然段,思考:作者描述了海上日出的哪几种景象?

(讨论回答:明确写了晴朗的天气和有云情况下的海上日出。)

③全文分为几段?每段讲了什么?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我”常常在海上看日出。

第二段(2-3)讲作者在晴朗天气看到的海上日出。

第三段(4-5)讲作者在有云时看到的日出。

第四段(6)总起来说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上述要求可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由于课文层次清晰、内容明了,尽量让学生自己概括段意)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回顾课文脉络。

2.作者在晴天看到海上日出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二)讲读第二、三段

1.指名读,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观察和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2.用笔勾画表示日出前天空景色变化的词语,并展开想像。

(一片浅蓝、转眼间、一道红霞、慢慢扩大、越来越亮)

3.理解“目不转睛”,“知道”的含义以及在文中说明了什么?

(说明作者通过多次、细致的观察,了解了日出前天空、云霞的变化规律。)

用投影片帮助理解插图,学生观察并作详细描述。

图1:天空还是一片浅蓝

图2:(覆盖片)天边出现红霞

图3:(覆盖、抽拉片)在天水相接处出现太阳的小半边脸,红红的。然后,太阳一跳一跳地上升。最后,定格为本课插图1呈现的景象。

4.再默读第三自然段,讨论太阳升起时的颜色、亮光有何变化?(颜色,红得很、红得可爱、深红;亮光,没有亮光、发出夺目的亮光;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上述内容从色彩和亮光方面让学生体会海上日出的“壮观”。)

5.读描写太阳跃出海面的两句话,体会用“负着”、“一纵一纵”、“冲”、“跳”等词语的好处。

6.体会用怎样的感情朗读这段课文,学生练读,指名看着投影片,并配乐进行有感情朗读。(使人颇感壮观)

(三)讲读第四、五段

1.在有云的情况下,太阳出来后又是怎样的景象呢?

出示插图2,观察后说一说。

2.默读第四自然段,想像云层薄时日出景象,再讲给同学听。

3.借助投影片 理解太阳躲进云里,海天的景象,看看,读读。

4.云层厚时,作者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默读课文,展开想像,把想到的画成两幅画。

再指名联系课文说明这样画的原因。(用时约10分钟)

5.指名读这段课文,思考看到有云情况下的日出有何感受?

(太阳升空,下物都享受它的光泽,作者沐浴在这一片阳光中,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也表达作者感受到无比温暖、无比欣喜、为之欢呼的感情。)

(四)总结、扩展

1.联系全文思考:为什么作者感叹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晴朗的天气还是有云的天气,太阳都能最终冲破云霄,给世界以光明,所以第三段(4-5)讲作者在有云时看到的日出。这样感叹,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美的热爱。)

2.日出日落其实是很平常的事,为什么作者把很平常的事物写得细致传神、变化万千呢?

(由于作者善于观察并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多方面地展开描写。)

3.要获得丰富的作文内容,写好文章还要讲究方法,联系全文思考作者是怎样观察的?

4.作者运用语言有什么特点?

幻灯片出示:比较带点词语的意思有何不同

一刹那间,这深红的圆东西发出夺目的亮光,射得人眼睛发痛。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上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它旁边的云也突然有了光彩。

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上了一道光亮的金边。

(“亮光”指黑暗中的一点或一道光,“光亮”指明亮,亮的程度较强烈,‘‘光彩’’指很

亮很有光泽。“光芒”指向四面八方发射的强烈光线。)

(五)指导背诵

投影片出示全文动态过程,边看图边说,说后按原文背,再指名引导试背,最后全班齐背。 (学生边背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八、布置作业

1.读下面的句子,看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反问

1.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

2.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

3.背诵全文。

4.预习《夕照》,留心观察夕阳西下的景象。

九、课后习题解答

[思考·练习第1题]

作者具体描写了通常情况下、在少云和多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色。

在通常情况下,日出前的景色:从一片浅蓝的天空,到天水相接处出现红霞,再到红霞慢慢扩大。太阳开始露出一小半、红而不亮;上升时是慢慢的,一跳一跳的,好像很费劲似的;然后冲破云霞,跳出海面,颜色很红,仍然没有亮光;接着是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旁边的云也有了光彩。

云薄时所看到的海上日出: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

云厚时所看到的海上日出: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升起来,人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海上日出的美景的赞美之情。

(五)指导背诵

投影片出示全文动态过程,边看图边说,说后按原文背,再指名引导试背,最后全班齐背。 (学生边背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

八、布置作业

1.读下面的句子,看它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比喻 b.拟人 c.反问

1.那里出现了太阳的小半边脸,红是红得很,却没有亮光。( )

2.太阳像负着什么重担似的,慢慢儿,一纵一纵地,使劲儿向上升。( )

3.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 )

3.背诵全文。

4.预习《夕照》,留心观察夕阳西下的景象。

九、课后习题解答

[思考·练习第1题]

作者具体描写了通常情况下、在少云和多云的情况下海上日出的不同景色。

在通常情况下,日出前的景色:从一片浅蓝的天空,到天水相接处出现红霞,再到红霞慢慢扩大。太阳开始露出一小半、红而不亮;上升时是慢慢的,一跳一跳的,好像很费劲似的;然后冲破云霞,跳出海面,颜色很红,仍然没有亮光;接着是太阳发出夺目的亮光,旁边的云也有了光彩。

云薄时所看到的海上日出:有时候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云厚时所看到的海上日出:有时候天边有黑云,云还很厚。太阳升起来,人看不见它。它的光芒给黑云镶了一道光亮的金边。后来,太阳慢慢透出重围,出现在天空,把一片片云染成了紫色或者红色,这时候,不仅是太阳、云和海水,连我自己也成了光亮的了。

“这不是伟大的奇观么?”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海上日出的美景的赞美之情。

海上日出课件 篇9

教学要求:

1、感受海上日出的壮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大自然的感情,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灿烂”“目不转睛”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培养观察能力;图文对照,理解太阳从海上升起的过程。

教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朗读课文。

2、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并适当展开想象的观察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大自然的景象中,既有清新明丽的又有十分壮观的。今天,我们学习第一课《海上日出》,随着作家巴金的描写,领略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板书课题)

二、检查预习

1、分别观察图画1和图画2,说说图上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2、从课文中把描写太阳升起景象的部分找出来。

3、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后全班评议,正音。

三、讲读课文。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想想:“我”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看日出,是看了一次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2、讲读第二、三自然段。

这天“我”早上起来看日出,看到了这样一番景象,出示图1,指导观察:按从天空到太阳再到海面的顺序观察,然后说说。

图上画的是晴朗的天气里红日从海面上升起的一刹那间的景象。实际上,日出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图画没有也不可能把过程表现出来。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海上日出的过程的?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全班边听边想象

3、再看课文中的彩图,结合图来自由读课文,并理解词语“水天相接”“范围”“目不转睛”“一刹那”。

A、日出前天空的景色有什么变化?默读第三自然段。

B、太阳是怎样出来的?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

C、请具体描述太阳升起的全过程,说说你读懂了哪句话。

D、出示练习:按课文填空,想象一下句子描绘的是怎样的画面,并说说用上所填词语的好处。

a太阳像()似的,漫漫儿,()地,()向上升。

b到了最后,它终于()云霄,完全(),颜色()。

4、朗读二、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这两段描写的景色。这两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

5、用自己的话说说太阳升起的全过程。

四、作业

朗读课文。

抄写课后生字词。

海上日出课件 篇10

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整体感知课文。

2、精研课文,体会作者在中的情感的奔放,想象的奇幻,词采的华灿以及作者诗化灵动的文辞。

3、 理解、体验作者于字里行间浸透的一种给人以新的、生机的神秘的美的享受。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体会的精彩词句,比较刘白羽的《泰山日出》。

2、难点:所浸透的诗化的灵动的美。

三、课时安排:

两课时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

日出的景观是壮美的,许多人会赞美它,描绘它,形容它,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不知道该怎样下笔,心头一片茫然。徐志摩的这篇散文只选取泰山日出的一个短暂场面,却在它的妙笔生花下,整个日出景象被描绘得绚烂多彩,变幻无穷,使人眼花缭乱,美不胜收。

2、课前预习(学生自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3、给下列加点的词注音:

饱饫(ù) 无餍(àn ) 醒豁(hu) 厚毳(cuì) 雾霭(ǎi) 溟濛(íng) 飒飒(sà) 祈祷(qídǎ) 层累(lěi) 蜿蜒(

山海经课件


根据您的需要编辑为您整理了“山海经课件”的相关资料,期待我们的建议能够帮助您更好地了解您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备好教案课件,准备教案课件的时刻到来了。 详细的教学教案有助于对授课内容进行完整系统的规划。

山海经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以及详写与略写相结合的写法。

2、掌握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

3、理解回忆性散文中的两个“我”和两种时空。

选点理据:

1、教材从第一到第三单元在“阅读策略”上均明确提出“学习精读的方法”及“注重熟读精思”。如何“精思”,教师一定要在讲读课文中给出具体的方法,以便让学生掌握。

2、单元导读中强调:“要注意从标题、详略安排、角度选择等方面把握文章重点”。具体到本课,详略是一个重点,两个“我”与两种时空则是独特的角度。

1、以文章标题做为突破口。围绕文章的标题,先简略地介绍《山海经》以及文中与之相关的部分,再详细地围绕人物来概括事件、讲述人物特点。最后在“长妈妈”与“阿长”的区别中来分析两个“我”与两种时空。

2、以细节描写为教学重点。对人物的描写是本文最吸引学生的地方,它那撒娇式的语言、诙谐幽默的笔调、无数个生动的细节都足以让学生津津乐道。以它为重点,让学生深入文本并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

3、从两个“我”与两种时空处升华。两个“我”与两种时空是回忆性散文中一个独特的点,从它入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写作的目的。先以课文中的例子来讲,再引入到学生的现实生活,通过回忆小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人,来体会当时与现在的两种不同的心境。力图将这一难点讲授清楚。

1.小时候,你最爱看的书是什么?

2.鲁迅先生小时候最喜欢看的书是什么?这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PPT展示:《山海经》是一部早期有价值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内容主要是民间传说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道里、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医等。保存了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等不少脍炙人口的远古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

2.鲁迅小时候是因其丰富的知识而喜爱它吗?

3.文章是否围绕《山海经》这部书来写?

(过渡语:文章既然不是围绕《山海经》这部书来写的,那它是围绕什么来写的呢?)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

(明确:称呼的由来——“切切察察”的毛病——摆成“大”字的睡相——元旦吃福橘及种种麻烦的规矩——给我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我的隐鼠——为我买来《山海经》)

2.哪件事是本文的写作重点?

4.从这些事情中,可以看出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明确:虽然饶舌、唠叨、粗俗、迷信、无知,但是却真诚、淳朴、善良、渴望幸福)

(明确: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的敬意——敬意消失——新的敬意)

2.难道仅仅因为买了这几本书,“我”就对长妈妈的态度发生如此重大的转变吗?

(明确:这几本书虽“粗拙”,却是 “我”渴慕已久、无法得到的。由一个谁也想不到的人买来的, 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表现了长妈妈对一个孩子真诚热情的帮助和关爱。这怎能不使人敬佩、感激和怀念呢?)

3.能否将标题中的“阿长”换为“长妈妈”?

(明确:不能。因前半部分大多写了“我”对她的不佩服或厌烦,与“妈妈”的称呼不相符。同时,将一个文盲与一本名著联系起来,矛盾的组合让人好奇,引发读者兴趣。写作此文时,作者46岁,适合用“阿长”的称呼。)

1.为什么要写阿长这个人?

(明确:这是作者人生中最温馨的回忆。也正是这个小人物身上所折射出的人性的光辉,让人在这个寒冷的世界中得到心灵的温暖与慰藉。)

2.《朝花夕拾》中,作者究竟想拾起什么?

(引入作者的话:带露折花,色香自然要好得多,但是我不能够。便是现在心目中的离奇和芜杂,我也还不能使他即刻幻化,转成离奇和芜杂的文章。或者,他日仰看流云时,会在我的'眼前一闪烁罢。——《朝花夕拾·小引》)

(明确:在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中,寻找人性的美好,呼吁社会的公正。)

“憎恶”与“讨厌”都是儿时的心理,是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世界时的真实感受。但做为写作时的成年人,鲁迅先生则是将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显示了作者关注人生、关注社会的情怀。所以才会因为懂得而同情,因为深爱而感激。

所以文中既有“童年的感受”,又有“写作时的回忆”。

1、你在小学生涯中最难忘的人是谁?

2、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他(她)如何让你难忘。

3、现在回忆起他时的感觉与当年一起相处的感觉是否一样?

山海经课件(篇2)

一、导入

谈话导入:

回忆·如果让你写印象深刻的一个人,你会写谁呢?·鲁迅先生的记忆中也有对他重要的人,重要的事,他把这些记忆中的花瓣集合集合起来,编了一本书,叫《朝花夕拾》,今天我们要读的《阿长和山海经》就是其中之一。

切题导入

阿长·山海经 为什么以一个人和一本书为题呢?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这二者对于作者又有怎样的意义?

能引起阅读的兴趣,已经是个好题目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2、讨论交流:你是否喜欢这篇文章?

你是否喜欢长妈妈这个人?

作者喜欢她吗?少年时代的我,对长妈妈是什么样的感情?(到底是轻视还是敬佩?)

三、再读课文,小组探究

1、再次阅读课文,圈点批注

把“我”对长妈妈的观感发展和变化的关键词找出来。

为什么不写长妈妈的外貌,却大费笔墨写她的名字?

2、小组探究

3、全班讨论

问题1:

第一阶段:一般印象

不佩服、最讨厌、无法可想(读一读这一段,用还原法,说话时&没有礼貌、没有文化、不够文明;睡觉时&不够称职,跟她说她又听不懂)

第二阶段:矛盾加深

磨难(信念、冰冷的福橘&迷信,对生活只期望“顺顺溜溜”,把希望寄托在小孩子的一句话上)

第三阶段:一个转折

特别的敬意、伟大的神力(讲了一个荒诞的故事&我们怎么评价这个故事·荒谬—但是年少的我听得非常认真,好像真有那么一回事似的,我不怕,因为我不是门房,不掳了她去,因为她不是门房,又不好看,听说她能让大炮爆炸,产生了特别的敬意,觉得占领全床也是应该的。越是讲得荒谬,越是听得当真,这就有点幽默了。有一个问题:阿长觉得这荒谬吗?成年的鲁迅呢?他是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写这个事呢?调侃,温和地讽刺)

怨恨(谋死了我的隐鼠)

第四阶段:又一个大的转折

空前的敬意(没有反语调侃的意思,非常感动)

那么总结一下,长妈妈是个怎样的人呢?

没有文化,愚昧迷信然而淳朴善良,真心关爱孩子

作者对她是怀念的

那么为什么要把她写醜呢?为什么不美化她?

插入讲:审美的散文之外,有审“醜”的散文,醜的意思是不好看,不美,但这不美之下,又潜藏又美的情感。(举例灰太狼)在作者幽默的调侃下,生动的形象浮现在我们眼前,深厚的情感蕴含在我们心中了。

问题2:

为了交代阿长的名字,居然用了两大段,是不是太繁琐了?鲁迅不是说,写好了文章后至少要看两遍,将可有可无的东西删去吗?

用还原法:正常情况下,可以把他人的名字安在自己头上么?什么样的人会允许他人这样做?社会地位卑微的,不被尊重的。(哀其不幸)

长妈妈是一个典型代表,鲁迅借长妈妈,也表达了对旧社会没有文化、没有地位的劳动妇女的同情。(又有温和的讽刺)

四、结语

学习了这篇课文,相信长妈妈睡觉时候的“大”字,不辞劳苦给我买《三哼经》的形象留驻在了我们心中,人无完人,我们生活中也有许多同时具有毛病和美德的平凡人,请同学们到生活中去观察,去发现,你们一定也写出这样好的文章。

山海经课件(篇3)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课件已经为大家准备好啦,老师们,大家可以参考以下是教学设计模板,整理自己的教学思路!

1.围绕中心选取材料;选取材料详略得当。

2.学习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培养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的能力。

重点:对于平凡的人物,如何选取典型的材料表现其人品美。

难点:通过观察和感悟生活,透过生活现象,挖掘深刻的主题。

本课时目标:阅读课文,看全文是怎样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哪些材料是详写,哪些材料是略写,体会作者缅怀思念长妈妈的深沉感情。

可由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导入到本课的学习。

1.认真默读课文,看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几件事情,哪些是详写?哪些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写?

2.从本文的题目看,文章可分哪几部分?(可对照《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3.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我”对阿长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从这些变化中可看出作者对阿长抒发了怎样的怀念之情?

4.作者是怎样引出《山海经》的?

阅读要求:

1.读书前仔细阅读“预习提示”“课后练习”及教师提供的“阅读提纲”,抓住本文写作的重点;

2.阅读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圈点出来,借助工具书自己解决。

3.默读时看到有注释的地方,要认真读注释,并结合具体的语境,扫除阅读障碍。

4.默读时将你最喜欢、最能给你启发和力量的句子标记出来,然后在旁边作批注。

要求课外再次阅读课文,同桌之间互相复述阿长的故事。

(一)由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导入到本课时的学习。

(二)学习文章巧妙的构思。

1.文章虽然很长,但读完全文后,阿长的形象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能将阿长刻画得如此成功?你能从这篇文章中,获得哪些写作的启示?

2.我”对阿长的情感,从“憎恶------讨厌-------敬意------怀念”,请同学思考并讨论:作者为什么不直接开门见山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件事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文的行文线索是什么?

a)快速跳读文章,从课文中找出这件事的起迄。

b)“我”为什么想得到《山海经》?文中哪些词语可看出这一点?

c)“我”为什么无法得到《山海经》?

d)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e)当“我”

见到阿长为我买的《山海经》时,“我”为什么似乎遇着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f)为什么说“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g)阿长为“我”买的《山海经》是什么模样?

h)这么粗拙的书为什么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

a)请找出文中最能吸引你的地方,与同桌交流,并说出吸引你的原因。

b)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语句或段落来,体会感情。(如: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的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一)复述课文,将课后穿插在复述中。

(二)课堂作业:

1.用“情有可原”“莫名其妙”“深不可测”造句。

2.写出下列词的同义词和反义词。

3.课后练习第三题。

(三)课外作业:

写一个你熟悉的人物,选取一两件事,尽可能写得真实、生动、传神。(如《同桌的你》)

山海经课件(篇4)

班级                        小组                         姓名

1.要掌握文章的字词、作者和文体知识。

2.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整理出文章所写的事件。

3. 能正确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和整理出文章所写的事件。

2. 能正确分析阿长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1. 结合“资料助读”认真默读课文二遍,并给课文自然段标上序号。

2. 用双色笔画出作者回忆与长妈妈相处的事件并标上序号。

3.4分钟课前检测,10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展示点评,6分钟当堂检测、巩固落实及课堂小结。

1.解题:

本文是散文集《朝花夕拾》的第二篇:回忆自己童年时期与家里女工阿长相处的一段生活。

关于《山海经》:

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地理著作,共18篇,作者不详,各篇著作时代也没有定论。近代学者多数认为不是出自一时一人之手。其中14篇是战国作品,《海内经》4篇则为西汉初年作品。主要内容为民间传统中的地理知识,包括山川、地理、民族、物产、药物、祭祀、巫术等,保存不少远古的神话传说。

2.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叙事散文是以写人记事为主要内容的散文。叙事散文侧重于从叙述人物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反映事物的本质,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因素,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空(       )前     震悚(       )    惊骇(       )   粗拙(       )   掳去(       )

chuāng(       )疤    jíe(       )问     惧dàn(       )   孤shuāng (       )

2.解释词语。

面如土色:                                莫名其妙:

惶急:                                    渴慕:

3.走近作者。

本文选自散文集《__________》,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         、         和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诗集        ,19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__________》。

1.熟读课文,你认为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重点写了什么?请试着归纳。

2.品读课文,你认为作者回忆与长妈妈相处的往事意在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从这些事件中,你又认为阿长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请试着概括(要有具体事例为证)。

3.你能列出本文的层次结构图吗?

阅读课文22~27段(“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至“最为心爱的宝书”),回答问题。

1.当阿长问为《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                          小组                     姓名

1. 能找出作者对长妈妈情感变化的词语,掌握本文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2. 能正确分析和运用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

1. 欲扬先抑的写作特点。

2. 能正确分析和运用刻画人物性格的描写方法。

1. 结合“资料助读”认真默读课文,并完成“学习目标”的第一题。

2. 4分钟课前检测,10分钟合作探究,20分钟展示点评,6分钟当堂检测、巩固落实及课堂小结。

(一)资料助读: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欲扬先抑的“扬”,是指褒扬、抬高。“抑”,指按下、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按下,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扬”和“抑”,在艺术上都是一种强调手段。古人做文章强调“蓄势”,讲的也是欲扬先抑、先抑后扬的道理。《战国策》中有一段“冯暖客孟尝君”的故事,文章的开头写冯暖既无爱好,又无能耐,还爱闹待遇、发牢骚,简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作者把他贬抑到最低处。然后却笔锋一转,写他如何为孟尝君经营“三窟”,写出了他非凡的才能。开头的“抑”是为了衬托后面的“扬”。如果你留神一下,这类例子在古今中外优秀作品中并不少见。 运用这种方法,作者在构思与写作过程中,要注意抑扬前后应具有对照性,而且大多是采用相反对立的形式构成对照。另外,对于抑扬两者,不可等量齐观,而是应该重在后扬。抑,起的是衬垫作用。这里的比例、分量的.掌握,只能通过自己不断的写作实践,去细细地体会、揣摩。

1.写出下列描写人物的方法。

(1).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        )

(2).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

(3).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惮她什么呢!(        )

(4). “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        )

2.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        )

(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作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

(3).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有以“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

3.指出下面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

(3).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

1. 细读课文,你能发现作者对长妈妈的感情是怎样变化的吗? (试从文中找出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变化的词语),这种写作手法叫什么?有何作用?

2.文中作者是怎样描写阿长的?这些描写有什么特色?(试从文中找出至少三处加以分析),这对我们自己写作有何帮助?

3. 请你从以下选题中任选一题,写一个100-200字左右的片段。

①课文中并没有写出长妈妈买《山海经》的情景,请你发挥想象与联想把它补写出来。至少运用三种人物描写方法。

②请你运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来描写一个你所熟悉的人或物。

山海经课件(篇5)

教学重点:

1、 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2、 理解欲扬先抑的手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2分钟)

鲁迅先生终其一生没有专文写过自己的母亲,却写了一篇怀念保姆阿长的文章,在文章的结尾,他这样写到:“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一位不会识文断字,又有些愚昧迷信,甚至连真名实姓都不为人所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保姆,为什么在她去世三十多年后,还让鲁迅先生如此深情地为她祈祷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鲁迅先生写于1926年的一篇回忆性散文《阿长与山海经》

二、板书课题、作者

三、整体感知全文

课下都预习了吗?能告诉大家,文章围绕阿长与《山海经》都写了哪些事吗?

学生概括,并明确:写阿长名字的由来、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繁琐的规矩、讲长毛的故事、谋害死我的隐鼠、为我买《山海经》 板书这些内容,并让学生建立初步印象。

文章主要写了哪件事?

明确:阿长为我买《山海经》

四、细部探究:

买一本书,不是最为简单和平常吗?但是,当“我”拿到这本《山海经》的时候,却有了什么样的反应呢?

老师来为大家读这一部分,请大家注意听,并把相关语句划下来。

教师范读19——29节。

学生找,

第25节

让我们齐读这一节,找到最能体现我反应的动词:

“震悚”:“震悚”是什么意思?在这里该如何理解?

因激动和过度兴奋而颤动。

他为什么会这么兴奋?为什么会这么激动?是夸张吗?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少年鲁迅的心灵:

投:仔细研读19——29节,小组合作探究: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这样触动“我”,让“我”震悚的原因是什么?请找到相关的段落、句子、词语,好好的读一读,品一品,说一说。

小组合作交流一下。(5分钟)

哪个小组先发言。

找同学发言:并适当的点评。

你们小组找的是哪些?你们为什么要找这些?

你能体会到“我”当时的感情吗?你能用朗读来传达这种感情吗?

谁再来读?大家齐读!

重点指导:“紧紧的”,你能体会到作者的感情吗?体会到那种失望吗?你能读出那种失望吗?

为什么说是“说了也无益?”为什么没有想到呢?(谋害隐鼠,诘责、当面叫她阿长)

对阿长的失望,不抱希望,你能读出来吗?

作为保姆,我为什么不给她说?为什么没有想到?(可以说是没文化、让我鄙视的一个人、讨厌的'一个人。)

引导学生体会更深层的含义:

重点品读:“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给你买来了!”

老师想把这一节,改几个词语,大家看,好吗?

1、 删除“一……就”让学生感受、分析:阿长对我的关心,对我的重视。把这件事当作头等大事来做!

2、 删除“高兴”:为什么高兴?完成了任务,了了我的心事,她就感到高兴。

3、 删除“新”:本来要炫耀一下的,顾不得,关心我胜于她自己。

4、 改造“三哼经”为“《山海经》”,问问还有什么不同?想像、体会她买《山海经》之难,是那样的没文化,愚蠢,一定是费了好的口舌,还可能遭到嘲笑,(这好像是一定的!)

5、 省掉感叹号,体会,你能体会出当时阿长的心情吗?并让学生读一读,能读出那种感情吗?

找两个学生读读,思考应该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要读出那种自豪、快乐、那种了了心事的放松!心里想,可完成了,可不叫他整天是个心事了!

齐读,体会感情。

总结:寥寥几笔,让我们感受的是阿长对“我”的关心,在她的心里,我一直有着重要的地位,我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她的心,她对我的关爱是胜过她自己的!是她朴素的言行让我们看到了对我的淳朴的爱(板书:真爱)。

让我们齐读这一部分。

再总结:

就这样,在我求告无门又想的痴迷的情况下,没有想到阿长竟给我买来了梦寐以求的宝书,她竟然做了我认为不可能的事,这真的令人兴奋而激动了。

其实,也正是由于阿长买的山海经,使鲁迅先生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中国神话,萌发了他爱好文学的种子。也正是由此,鲁迅先生开始了一生的藏书生涯,并奠定了他走上文学道路的基础。这怎能让他忘记那虽然粗糙但意义却非同寻常的《山海经》呢?又怎能忘记那位宽厚仁慈的不被人所知的去世多年的阿长呢?

五、让我们一起来读最后两节,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六、体会欲扬先抑的写法。

投:文章除了写阿长为我买《山海经》,还写到了阿长名字的由来、切切察察等毛病,

思考:这样来写是不是削弱了阿长的形象?写前边的内容有什么意义?

用折线勾连后:

明确:正是自己一向讨厌(板书)、看不起的阿长,竟然想着为我买我最为想要的《山海经》。她的这种爱就更显得可贵,更能让作者感动。使作者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我们把这种写法叫作“欲扬先抑”。(板书)

其实,阿长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她有缺点、有优点,她质朴、真诚、宽厚、平凡、普通。但作为长辈,她对孩子的爱是最为真挚的,也正是这种普通人身上所散发出的爱与温暖,才更给了我们真实的感觉。才更给了我们平凡人更多的感动。让我们再一次齐读最后的两节,再一次跟随鲁迅先生表达他那份深深的怀念和感激吧!

七、齐读最后两节。

八、背景补充:

投:

1926年初春的鲁迅,正是“运交华盖”的时候,写下了《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在1925年年底《〈华盖集〉题记》中说的,他这一年屡遭军阀官僚、帮闲文人的围攻迫害,过着一种“悲苦愤激”的日子。尽管鲁迅没有妥协、休战,但内心的疲惫、烦躁、悲观却像洪水一样泛滥、暴涨。

《朝花夕拾》的前两篇写于北京寓所的东壁下;中三篇是流离中所作,地方是医院和木匠房;后五篇却在厦门大学的图书馆的楼上,已经是被学者们挤出集团之后了。

可以想见鲁迅当年颠沛流离,居所不定,在厦门又受同事排挤,常常一人以小炉煮面,林语堂邀请鲁迅来,又不能相助,甚至后来交恶。鲁迅一段时间来,尝尽甘苦冷暖,孤寂之情可知。

换到成人的角度,46岁的鲁迅先生,回忆30年前与保姆阿长相处的岁月。阿长虽有不少个人“毛病”,但对鲁迅的感情却是纯朴、无私、深沉的,那份爱是坦荡和真实的,只有在这种温馨的回忆中,鲁迅先生才能找到心灵停泊的港湾,才能让那饱受伤害的疲惫的心,得以休闲。阅尽世间事,最深还是纯朴的阿长爱子情,这怎能不让他充满对那宽厚、仁爱的保姆的依恋。可惜,竟然连她的名字都不被别人知道。

可以体会一下,当时作者对阿长是一种怎样复杂的感情?

学生,交流,谈感触。

怀念、歉意、敬意、感激。

九、让我们再一次齐读文章的最后两节,体会作者那浓浓的怀念和深深的歉意吧!

山海经课件(篇6)

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作者:与春天共舞阿长与《山海经》教学设计(附点评)

l词语积累。

l根据不同语段特点,采用不同方法品析语言,深入体会作者对阿长的情感。

本课重点放在运用多种方式品析语言。难点在于作者对于阿长所蕴含的情感。

字词检查,为了把字词教学落实到实处。

1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1读2写出阿长什么特点3文段是怎么表现阿长这个切切嚓嚓的毛病的,根据你对红字的理解,两个人一组来演示一下,说话需要有对象。4表达了我对阿长怎么样的情感?板书讨厌。总结:一个手指,就把人物的情态性格写得淋漓尽致。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我们就能真实地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2.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读1这段又写了阿长什么特点?作者这次是怎么表现的?一个大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长睡态的不雅。我们主要是研究这个摆子,如果改成睡成一个大字有什么区别?(可以讨论)摆字表现了阿长好像是故意的,人为的,而睡字是无意的。这里表达我对阿长怎么样的情感?不满意。

3.梦里也记得元旦的,第二天醒得特别早,一醒,就要坐起来。她却立刻伸出臂膊,一把将我按住。我惊异地看她时,只见她惶急地看着我。

“阿妈,恭喜…”

“恭喜恭喜!大家恭喜!真聪明!恭喜恭喜!”她于是十分喜欢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元旦辟头的磨难,总算已经受完,可以下床玩耍去了。

读。大家要注意这里的元旦,是指大年初一。1我们先来研究这个情景,惊异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惊异?惶急是什么意思?阿长为什么惶急。2在大家想象这个情景,如果不能想象出来,两人可以比划一下这个动作。在这种情境下我们想一想如何读这两句话。这里表现了作者对阿长的怎样的情感。

分析以上三段文字,想一想童年的“我”的情感态度?

1从此对于她就有了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的了,倒应该我退让。

2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读1。这两个敬意是敬佩还是尊敬的意思?这两个敬意是缘于什么产生的?这两个敬意多我的影响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原谅了晚上睡觉把我挤到一角,而这个敬意因为银鼠的原因而消失了,而第二个敬意是把银鼠的怨恨给完全消灭了。第一敬意是肤浅的,第二怨恨是深刻的。是由衷的。

3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四、两种情感都是爱。

三十年过去了,我慢慢的领悟到那份敬佩之情,原来是对自己无私的关爱,带着这种情感反观那些所谓的缺点,我还会耿耿于怀,甚至怀恨在心吗?我们读不出来了,这里有哦更多的宽容和理解。阿长真爱着我,我在成年之后才读懂了这份爱。

五.联系生活,读懂身边的爱。

因为这次讲课,我再一次重读这篇散文,感触颇多,备完课我写了一小段随笔。

雨夜,我静静地读着《阿长与山海经》。那些真实生活的细枝末节,那些曾经的厌与烦,甚至恨,都让时间慢慢地诠释成了一缕真情,一份感动。

儿时父母的唠叨,也曾让我满腹怨恨。为人父母后,才渐渐明白那份爱的深厚。每当女儿如我小时候捂起耳朵,亦或摔门而去,我总是一阵阵心痛,那份心痛不是因为女儿的不懂事,而是对父母的一份愧怍。

我的父母老了,不再如小时候管束着我,而是站在村头长时间看我回家的路,或看我回城里时路上卷起的尘土。那份凝视,那份惦念一如我小时候离家读书的情景。只是我现在才读懂。

愿我的父母永远健康,愿我的女儿快快长大!

学完这篇文章后,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感受,今天给大家布置了一篇随笔。《读懂身边的爱》。

作业与课外阅读拓展。

1.爱的方式有很多种,也许她们的方式是当时的你所不能理解或接受的。但是,有一天,你读懂了它,你一定能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请以“读懂身边的爱”为话题,写一篇随笔。

2.课外阅读《我最恨的人去了》(《视野》2004年综合版11期)(文章复印发给学生)

袁庆国老师执教的这节《阿长与山海经》,在前不久举办的首届河北省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袁老师精巧的教学设计、深厚的教学功底、前沿的教学理念,受到了与会专家评委的高度评价,在来自全省各市区500多名听课教师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许多地市都表达了邀请袁老师讲课的意愿。应该说为我们唐山市、丰润区语文教学争得了荣誉。

我个人认为这节课上得扎实、高效。用唐山市教研员田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完美地做到了“二有”原则,既有意义,有意思。下面我对这节课做一个简要的评价。

首先把字词教学落实到了实处。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底线。随着语文教学褪去浮华,慢慢回归本源,许多老师也渐渐地注意了字词教学的重要性,但更多停留在读一读的层面,很少看见让学生拿起笔来写一写。能把不出彩的字词教学这个环节放到省级比赛的课堂上,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对语文教学理念有深刻的理解。

在学生根据预习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之后,课堂转入了第二环节,也是本节课主要的学习目标:即针对文段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品析语言。袁老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干净、高效的绿色语文课堂的构建。语文课教什么,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却十分复杂的问题。毋庸讳言,现在语文课上有很多“去语文化”的现象。要想使语文课高效、绿色,我们首先就应该在语文课堂上摒弃诸多非语文的东西,不要把语文课上成科学课,上成思想品德课,上成历史课,要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而语文的核心是什么?就是语言。无论理解与表达都离不开语言的品味。现在的语文课堂,许多老师都意识到了语言的分析的重要性,但如何进行语言分析就很值得我们研究了。不客气的讲我们现在许多老师缺乏语言分析的能力,大多人云亦云,教参怎么说,我就怎么讲,很少有分析的过程,课上更多给我们呈现的是一种结果,无论是讨论,还是活动大多是一种假命题,最后的都是让老师牵着鼻子回归到教参的答案上。不仅分析的方法不科学,甚至分析的结果都有待商榷。老师自己昏昏,如何能使学生昭昭呢。所以许多语言分析蜻蜓点水,分析不到位,分析不到点上,让学生听得如在雾中,这是语文教师基本能力虚化、弱化的表现。这节课,袁老师根据文段不同的特点,设计了多种语言分析的方法,这些分析的方法是真实而有效果的,不是虚的,是摸得着,看得见的。这需要老师有非常深厚的教学功力。

第一段品析表现阿长切切察察的文字,袁老师采用了体验式阅读的方法,让学生根据文字演示,演示的过程中,学生领会了语言的魅力,一个手指头的描写竟然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情态,甚至可以猜想出人物说的内容,并从中可以看到这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作者对这样的人是怎样的态度,一句话竟然能蕴含如此丰富的内容,这才是真正语言分析。

第二段袁老师采用了关键词语分析法,只抓住了一个“摆”字,用摆成一个大字,与睡成一个大字比较分析,让同学们分析出摆字表现了我对阿长的不满。

第三段袁老师采用了情境阅读法,先带领同学们走进情境,首先让学生想象这个场景,然后再分析“惊异”“惶急”等关键词语的含义,目的就是为了带领学生走进情境来阅读文中的对话,通过对话的朗读,我们看出童年的“我”对阿长的厌烦之情,阿长的兴奋之情。

第四五两段:采用了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分析了两个敬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深刻地理解了文本。

第六个选段采用诵读的方法。教师的诵读的水平,就是对文本理解的深度。袁老师很准确地理解了文本,声情并茂的范读,一下子就让学生理解了作者的情感。

第三个环节,大家可能没有太注意,但这个环节很重要,是画龙点睛之笔。如果没有这个环节,这节课好像一个拼盘,缺少一个内在的序,彼此没有联系。同时这里又是全文理解的一个难点。就是如何把童年的我对阿长的情感与成年后对阿长的情感统一起来,由于有前面很好的铺垫,袁老师做了一个轻轻的点拨,就解决了一个难点。:“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还对阿长耿耿于怀吗?还认为阿长是故意把作者挤在床的一角吗,作者还怀恨在心吗?”老师三言两语就让学生明白了童年眼中的阿长,与成年眼中的阿长在情感上的区别。这也就明白了作者写这篇文章的中心主旨。

第四个环节,就是袁老师写了一小段文字,这一小段文字不仅写得精美,更难得的是与文本主题结合的如此紧密。这一段文字并不是有意显示老师的写作水平,而是为后面的作业做一个引导。如何教会学生写作,其实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老师下水来写,正如朗读一样,你告诉学生要读出什么什么感情来,说了许多虚无缥缈的话,远不如你范读一次效果好。

山海经课件(篇7)

3、体会作者对阿长深切的怀念和感激,以及对她所代表的一类小人物的同情

一、设为导读:

齐读课题,说说阿长是谁?  在《二十四孝图》《五猖会》《狗猫鼠》中都有提到阿长,可见阿长对他有着深远的影响。再来了解一本书《山海经》,有没有同学读过这本书?  《山海经》,地理著作,共18卷。是一部涵盖了上古神话、地理、物产、巫术、宗教等诸多内容的古籍,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书里画着没有头以乳为目,以脐为口的刑天,九头的蛇,像袋子一样的帝江,三脚的鸟,还保存着不少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不仅孩子喜爱看,成年人也视为典籍。

那么一位保姆与这本古籍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二、导学案交流,两人互检。学生齐读,字正腔圆。

三、品读--初印象

鲁迅的《朝花夕拾》是回忆自己童年和少年生活的散文集,本文也出自这本书,在鲁迅记忆中的保姆阿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

1、你从文章具体的语句中读到一个怎样的阿长?

老师也找了几个句子,大家来看看,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对比烘托

相同点是为突出阿长的性格特点,不同点是描写人物的手法不同。

四、探读--新印象17`

那么,你觉得儿时鲁迅喜欢阿长这样一个保姆吗?为什么喜欢?为什么不喜欢?

成年后鲁迅回忆阿长,再看阿长,和小时候的感情是不是相同的呢?

小时候认识人和事物的理解很低,阿长的很多行为儿时“我”并不能读懂,也很不理解。回忆阿长时,用成年人的眼光看阿长,我们会有新的发现。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联系她的身份和经历,根据文章的内容找出依据,并思考造成她性格的原因,小组交流。

阿长粗俗好事背后的辛酸与不幸,儿时鲁迅有没有读懂呢?等到小鲁迅成年,四十五岁的他回忆阿长的时候,却有了不同的感受,对阿长的怀念充满了温情。你从哪里能读出来?

古文说,庶民无职者,不许取名,止以行第及父母年齿合计为名。    (材料)

还有上高中后会学习到的祥林嫂 ,他们都是鲁迅笔下小人物,无名卑微。而鲁迅为什么要写阿长这样的小人物呢?你能揣摩作者的感情吗?

1.鲁迅(1881-1936)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__ _ __。

19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本文选自散文集《_________》,以前我们学过的一篇文章《___________》也是出自这部作品。

2.给划线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憎恶(  )(  )  絮( )说    huáng(     )急     烦suǒ(    )

骇(  )破      掳( )去     灸(  )疮(   )疤

jié(    )问     渴mù(  )      粗拙(    )        震悚(     )

霹lì(    )      书斋(  )     孤shuāng(   )   淡薄 (  )

3.指出下列各句分别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

(3)“那里的话?!”她严肃地说。“我们就没有用么?我们也要被掳去。……”(        )

1、文章围绕阿长写了哪些事情?

2、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说说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

1、儿时“我”和成年“我”对阿长的感情是一致的吗?请结合课文内容,略加分析。

2、作者为什么要写阿长这个人?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安全管理工作总结精华

安全管理工作总结 12-08

关于守纪律的演讲稿集合

守纪律演讲稿 12-08

毕业工作文案26条

毕业工作文案 12-08

[最新]海豚观后感(合集4篇)

海豚观后感 02-23

高速收费员工作总结11篇

高速收费员工作总结 收费员工作总结 12-08

垂直极限观后感模板8篇

垂直极限观后感 12-08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模板十四篇

恰同学少年读后感 12-08

档案查阅介绍信九篇

档案查阅介绍信 查阅介绍信 12-08

很酷的句子推荐200句

很酷句子 很酷的生日句子 12-08

简易合同集合5篇

简易合同集合 简易集合 11-10

清明扫墓内容文案66句

清明扫墓文案 12-08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