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品德与社会课件

或许你需要"品德与社会课件"这样的资料来源。教案课件是每个教师在上课时必须准备的材料,每天都要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实现有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本文仅供参考使用!

品德与社会课件 篇1

设计思路:

交通运输是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交通运输为现代人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由于一些人重视交通安全的程度不够,也给很多家庭带来了不幸。现代的学生有必要掌握一些乘车乘船的必要知识和交通安全的知识。自觉的遵守交通规则,提高自身素质,为以后更好的适应社会打基础。

活动目的:

1、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学习查阅简明交通图,学习独立乘坐公共汽车和电车,知道乘火车和轮船需要注意的问题。

2、知道各种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的作用,知道有关的交通法规,懂得应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3、知道从事交通运输业人们的辛勤劳动,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劳动,爱护交通设施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指定组长,布置每组要收集的资料。

①第一小组收集乘车、乘船的有关资料。

②第二小组收集交通标志及相关法规。

③第三小组收集有关文明乘车的资料。

④第四小组收集重大交通事故的案例。

⑤第五小组收集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⑥第六小组收集在街头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2、分小组讨论资料来源(有困难的教师给以帮助)。

①可以从书上,或请教家长(老师)获得资料。

②有条件的学校或个人,可以上网查询相关资料。

③学生可用拍照,或自己动手画自己见到的交通标志。

④教师可以帮学生联系交警,学生通过采访交警获得资料。

⑤学生也可以有组织的到路口去观察。

3、调查排练时间一周,期间教师检查学生收集资料情况,指导学生,帮学生确定汇报形式(如有困难教师可适当给学生提供资料,指导排练),及汇报准备情况。

①用讲故事的形式向大家汇报。

②用课件向大家介绍各种交通标志。

③同学可以用表演的形式向大家介绍文明乘车的资料。

④可以用表演或问答的形式向大家汇报相关的交通法规。

⑤如有条件可以请交警给大家讲一讲中小学生常出现的交通事故及其原因。

⑥请同学们看交通图,选择乘车路线。

⑦汇报实地调查车辆和行人违犯交通规则的情况。

⑧教师根据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安排好汇报顺序。

活动过程:

品德与社会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熟悉世界的海陆颁布等基本常识,知道印度的地理位置和地形颁布特征。

2、情感:简要了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印度,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

3、能力:学会在地图上查找印度,初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的能力。

教学准备:

1、各种觉的地图图例。

2、世界地图或地球仪。

3、印度风光课件(或录像、网络资源等)zf133.Com

教学过程:

(一)听故事,质疑激趣

1、老师绘声绘色讲述《天竺国招亲》

同学们,一提起《西游记》,大家都非常熟悉,唐僧师徒四人结伴到西天取经,途中,他们吃尽千辛万苦,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上有菩萨保佑,下有各种神仙随时听候差遣,最终排除万难取得真经,今天,老师也要讲一个取经路上的故事给你们听。

2、学生简单了解玄奘取经。

同学们,刚才故事中唐僧师徒所到的“天竺国”就是古印度,在《西游记》中有机智勇敢、武艺高强的孙悟空,有呆头呆脑、憨态可掬的猪八戒,还有忠厚老实沙僧。但是如果没有师傅唐僧的率领,就不可能有西行路上一个个有趣、惊心动魄的故事,现实中虽然没有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样的人物,但是在历史上,唐僧确有其人,他的真名叫玄奘。那么他为什么要远离他家乡,跋山涉水去古印度呢?在书上有较为详细的说明,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7课,阅读玄奘西行这部分,自己到书中去找一找答案。

(二)识图例,学会读图

1、出示常见的地图图例。

那么玄奘当年去的古印度到底在哪儿呢?也许以后我们当中的某些人会到那儿去工作、留学,或是度假、旅游,但今天我们只有从地图上寻找了,以下是地图上常见的一些图例,表示了地球相应位置的山脉、河流、高原、平原、海洋、沙漠等自然环境,首先请你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识别一下,将它们对号入座,进行连线。

2、除了这些常见的地图图例,你还知道哪些地图上的图例,它的作用是什么,能不能上讲台来指着地图说给大家听听?

(三)看地图,查找印度

1、读图。

现在这儿一幅印度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图,请你对照图例,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位,仔细观察,说说你从这幅图上读懂了什么?

你能在图上找出印度的母亲河――恒河,以及它所孕育的恒河流域吗?

恒河自喜马拉雅山南麓流出,一路敞开胸怀,容纳百川,穿过印度最富饶的平原地区,继续滚滚东流,进入孟加拉国境内,最后注入孟加拉湾,全长2700多千米的恒河,以其亘古博大,孕育了数千年的文明,养育了两岸数亿民众,恒河庄重而和善,印度人视它为母亲河。

你能看出印度的首都是哪座城市吗,你是根据什么找到的。

看了这幅地图,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可以提出来我们共同讨论。

2、看图。

有一批电视机需要从中国运到印度,如果从上海出发,沿途要经过哪些海洋才能到达印度的孟买呢?

你认为运载电视机是走水路好呢,还是从陆路上走好呢,空运行不行,如果你是商家你会选择哪种交通线路,为什么?

(四)看录像,全面感知

最后,让我们来全景式地欣赏美丽富饶的印度。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知道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2、情感:了解多种文化的差异和丰富性,对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创造持尊重和欣赏的态度。

3、能力: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资料信息,能够简单地探索和说明问题。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印度的历史和文化的种资料。

2、印度舞蹈录像或VCD光盘。

3、冰心散文《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幻灯片及朗读录音,或教师当堂朗读)

4、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视觉冲击,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首先来欣赏一段舞蹈(播放录像)

2、有谁知道这种舞蹈是哪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呢?

3、对,这个国家就是美丽的印度。能不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一下你刚才所见到的印度舞蹈?

印度舞蹈轻柔抒情、动作优美流畅,节奏鲜明,极富韵味,再华美的语言也无法形容 印度舞蹈给人们带来的赏心悦目的美感。

4、这是一种怎样的美呢?我们来看著名作家冰心的散文《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

5、这是一篇如诗似画的优美散文,作家当年以她那清词丽句,绘声绘色地记下了这两位年轻舞蹈家的风姿。印度舞蹈的确让人百看不厌。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二)阅读教材,加深认识

印度和我们中国一样,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国家,书中对这方面已经作了简要的介绍,现在就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认真阅读。

(三)整合信息,全面感知

教材中为我们提供的材料是有限的,在课前同学们已经收集了大量有关印度历史文化的资料,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每人脱稿介绍。

2、根据所给资料,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旅行计划、旅行线路。

3、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体同学展示、宣讲本组方案,如有图片资料可做辅助材料。

4、集体评选最佳方案。

5、如果你去印度旅游,你认为还需要注意什么,准备什么?

印度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绚丽而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几千年的文明积淀使印度成为一个充满神秘色彩,十分迷人的国度,去印度旅游将是一次神秘之旅,印度北部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倚天而立,教圣圣河恒河蜿蜒流转,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印度的泰姬优雅妩媚,印度独立后的50多年以来,在政治、经济、旅游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现在的印度已经是全球排名第10位的工业化国家,并且第6个进入外太空的民族,作为世界上面积居第7位的国家,它的幅员广达298万平方千米,从白雪覆盖的喜马拉雅山南麓一直延伸到南方的热带雨林。

(四)质疑问难,深入探究

1、通过学习,我想你们一定对遥远而陌生的印度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现在说说你的感觉,印度民族是一个怎样的民族?

2、你认为印度文化在全世界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印度文化中有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说说你的想法。

(五)总结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印度确实是人杰地灵,它的源远流长的历史和光辉灿烂的文化使它历经岁月的风风雨雨依然令人

神往,它与中国、埃及、古巴比伦并称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真的是名副其实,我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能在将来去印度旅游观光,亲身领略那儿独特的风景名胜、风土人情。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初步认识印度人民的生活生产、风土人情,知道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的文化多样性。

2、情感:知道世界上不同地区、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尊重不同国家和人民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3、能力:能正确认识不同地区,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并能进行客观评价,实现文化互动,增进对其他国家的了解。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印度传统文化的资料。

2、在班组举办“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图片展或文字说明,并张贴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

3、幻灯片或小黑板,写上四道思辩题。

教学过程:

(一)欣赏展览,感知异域风情

1、同学们,随着学习的深入,我们对印度这个文明古国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印度是一个宗教大国,所以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各种教义的影响,除此以外,它还有许多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成为印度的象征,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影响,现在我们就来感受一下。

2、教室四周都张贴了许多图片和文字,请同学们大致浏览。

3、你看到了哪些独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和风土人情?

4、阅读课文:恒河沐浴和奉牛为神。

(二)组织讨论,如何对待不同文化

1、刚才大家看见的图片介绍与文字说明都很真实地反映了印度人民的生活习惯,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与我们生活完全不同的民风民俗呢?这儿有四道思辨题,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其中的一道进行辩论。

2、按题目选择重构学习小组

3、小组内交流讨论,教师参加其中一组的活动。

思辨题:

(1)对于将“神牛”迁移出城市的行动,你是赞同新德里居民的意见,还是赞同外国游客的观点?为什么?

(2)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传统文化习俗,如何对待它?是保留,摈弃?还是……举个例子说明一下。

(3)如何看待印度教徒恒河沐浴这一习俗?

(4)如果你是一位国际志愿者,由于工作原因需要在印度居住大约两年的时间,如果不习惯当地的饮食文化,你怎么办?

(三)各组汇报辩论结果

请每个学习小组选派一名代表陈述本组意见,一定要综合大家的观点。

(四)组织探究,寻找身边的印度

1、不管怎么说,事实上,随着经济发展,印度对于全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我们生活中,如果你留心观察,你会发现身边就有许多东西都与印度有关,谁来说一说?

2、你认为国家、种族间相互交流沟通,相互理解尊重的意义何在?

3、如果有可能,你愿意成为一名中印文化亲善使者,为加强中印两国间的文化互助做力所能及的事吗?为什么?

(五)总结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民风民俗,我们应该理解、尊重、求大同存小异,并尽自己所能去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

品德与社会课件 篇3

各位老师上午好:我今天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毕业之歌》第二课《我们的祝福》。我准备从三个方面展开说明,一说教材分析,二说教法学法,三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性课程。《我们的祝福》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品德与社会》人教版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毕业之歌》第二课的内容。本单元内容是对六年小学学习生活的回顾和总结,从学科角度而言,是对六年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归纳与提升。本单元设计了《成长的脚步》《我们的祝福》《明天会更好》三篇课文,从回顾成长开始,到面向中学的引领,总体上形成了“总结成长收获——感激关怀自己的人——确立新的学习生活目标”这样一个学习的逻辑。俗话说得好,“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感恩教育是青少年道德教育的基本要求,感恩教育是培养孩子责任感的重要基础。感恩意识不仅是回报教养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基于课程标准提出的引导学生“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增强对学校的亲切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工作人员的劳动“等内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师长的教育关爱、同伴的帮助和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关心和爱护,培养感恩情怀。

2、能力目标:.学习用恰当的方式对师长、学校、同学表达祝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体会真诚相待、互相理解、互相帮助的情谊的可贵。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就是让学生学会表达感谢与祝福。

二、说教法,学法。

从年龄特点来看,六年级的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应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学习的快乐。生理上,学生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有许多奇特的想法和创造力,爱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些特点,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取活动进行组织教学,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学会感恩。

三、说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恩信箱

步骤1:指导学生自己设计组织活动,由学生用废旧材料制作“感恩信箱”,把同学们要感谢、祝福老师、同学、学校员工的话语,采取不署名的方式写下来,放进“感恩信箱”。

步骤2:由教师打开感恩信箱并宣读,然后大家猜出写信者;

步骤3:教师通过友情格言、故事等引领、深化学生的感恩情怀。

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学校教职员工关爱的细节,让学生的感恩之情言之有“物,表达真情实感。

活动二:“感恩母校”作文比赛

步骤1:根据教材范本,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写作;

步骤2:通过小组竞赛选出优秀作品;

步骤3:在全班诵读优胜者的文章。

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之间细腻的关心和帮助,多想想同学好的一面,懂得“同船共渡,五百年所修”的道理。

活动三;感谢师恩,树立初步的人生观。

步骤1:谈话,让学生懂得今天能取得这么多的成绩,是与家长的辛勤哺育,老师的传授知识,社会的教育环境分不开的。教导学生懂得感恩。

步骤2:请几位同学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恩。(学生课前准备节目,如诗歌朗诵,歌伴舞《感恩的心》等。)

步骤3:(音乐声中)教师谈话,激起学生感恩之情,带领学生全体起立,敬礼,一起说:“谢谢您,亲爱的老师!”

步骤4:教师小结,展望未来,激起学生追求新的学习生活的希望。

总结本课的主题,升华情感,激励学生,展望未来,懂得感恩。

总之,本节课努力贯彻“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这一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让课堂“焕发生机和活力”。希望各位评委多提宝贵意见,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够

以上就是我本次说课的内容,谢谢!

品德与社会课件 篇4

第一单元 说说我自己

第三单元 我们的学校生活

主题一 我和同学

教学目标

1、与同学交往中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能够团结友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正确对待同学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能够相互尊重和理解。

2、学会与同学友好相处、平等交往,感受同学之间的友谊。

3、知道同学之间应该理解、尊重,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彼此做好朋友和好同学。

教学设计

1、我们是好朋友。在过去的两年中,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下面我们都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好朋友,看看你对他有多深的了解。讲一讲你跟同学或朋友之间的故事,从今天起同桌之间把你们的“三八线”都擦掉,同桌之间要和平共处。

2、相互理解。同学之间要学会相互理解,其实同学之间有的时候,只是一些小事,是我们把它严重化了。我们在学校的生活中,要学会友爱、尊重和宽容。同学之间相处,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下面我们打开书47页,同学们回答书上的问题,并进行讨论,看看同学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怎样解决同学之间的冲突。

3、诚实守信。通过阅读书上的图片,我们能够猜出国王为什么将王位传给了没有种出鲜花的小男孩,并且能够明白诚实的重要性。引出《狼来了》的故事,再次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使其明白犯了错误就应当承认,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因为大家都喜欢诚实的孩子。

4、准备诚实守信小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

课后札记

主题二 我们敬爱的老师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和体验活动,增强对学校的亲近感。尊敬老师、尊重学校里工作人员的劳动。

2、能够具有初步的交往能力,多种形式的表达能力。

3、通过访问学校中的工作人员,知道学校的组织结构,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

教学设计

1、辛勤工作的园丁。老师,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两年多来,老师就像妈妈一样,不仅教我们学知识,还引导我们如何做人。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老师的教导,我们热爱老师,尊敬老师。老师的辛勤工作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1985年,我国把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2、访问我们的老师。学校里的各位老师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现在就让我们深入的了解了解我们的老师吧!访问任务:访问为我们工作的老师,老师早上几点到校、晚上几点离校?老师在什么时间备课、批改作业?老师一天上课的时间是多少?(通过对老师的采访,认识到老师这个职业的辛苦,从而学会体谅老师。)

3、老师爱我们,我们爱老师;祝福我们的老师。写一篇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最难忘的一件事,或写写上学几年来的感受。为教师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给老师献上自己最忠心的祝福。

课后札记

主题三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喜欢各种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独立完成作业,能够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不抄袭、不舞弊。学会制定自己的双休日计划。

3、懂得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

教学设计

1、“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告诉我们,良好的学习习惯要从小养成,它会使我们受益终生。我们一起来看书上,展示的这4个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什么?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多动手,勤动脑、不懂就问。而上课的时候,听课要做到:一看、二听、三说、四记、五想。也就是眼到、耳到、口到、手到、心到。你有什么好的学习习惯,大家相互交流。

2、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书上第61页有4幅图,看一看,这些同学做的对不对?第一幅图,一个小男孩发现作业题很难,他想:真难做,抄抄小玲的吧。抄别人的作业肯定是不对的,当自己在做作业时,遇到难题,应当先自己认真的想一想,确实不会的时候,再找别人帮忙给自己讲一讲,而不是告诉自己答案。

3、合理安排时间。作为学生,学习是我们的主要任务,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我们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认真复习和预习。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书上那个同学制定的计划,把自己这周六、日的生活也计划一下吧!

4、我喜欢的学习方式。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也积累了不少好的学习方法。让我们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共同提高。请列出你喜欢的学习方式,并将你的学习方式的特点,以及用你的学习方式学习中的收获和体会进行列举。

课后札记

主题四 我们的班集体

教学目标

1、感受集体生活中规则的作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在集体生活中学会关心班集体,积极参加班集体的活动,维护班集体的荣誉。

2、遵守活动规则和学校纪律;学会在集体生活中交流、合作、分享快乐。

3、懂得合作和规则的重要意义;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能够为集体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学设计

1、团结合作。在学校里,在生活中,很多事情需要同学们合作才能完成。合作可以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合作能与同伴分享成功的快乐。看书上66页图,说一说三个和尚为什么没水喝?同学们打篮球,为什么你认为红队不能胜利。许多事情都需要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合作是倾听,合作是交流,合作是分享。讨论一下,在我们学校生活中,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合作?

2、集体生活中的规则。同学们喜欢在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游戏都是有规矩的,不按规矩办,就会出现问题。规矩就是我们常说的规则。说一说学校生活中还有哪些规则?

3、课堂学习中的规则。当同学发言时,有些同学总是打断别人的发言,或者与其他同学交头接耳,不注意听发言同学讲话,老师讲课都受到了影响。下面我们一起制定有利于讨论的规则。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4、我是班集体中的一员。我们都是班集体的一员,我们都应该为集体的事做出自己的努力,感到自己对集体有一种责任感。引导大家讨论,怎样才能维护集体的荣誉。大家想一想,你为别人做了什么好事?别人帮助你做了什么事?或者你看见谁做了好事?把他们的名字和他们做的好事写下来。(活动准备,在班级后面的黑板报上画一棵光秃秃的大树,学生将自己记录的好人好事记录在自己制作的树叶上,把树叶贴在大树上,使原本光秃秃的大树长出茂密的树叶,这棵大树就是同学们关心他人和自己成长进步的标志。)

品德与社会课件 篇5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认识、热爱自己的家乡,应从多方面着手,了解并介绍家乡的特产是其中一个重要内容。特产是指一个地方特有的产品,也指一个地方的著名产品。特产是一个地方文化、经济的缩影,也是对外的窗口。因此,嘉兴特产无疑是一种宣传家乡的有效途径。本文不仅要使学生知道各地特产,知道特产与当地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有着密切联系,还要是学生会想别人介绍家乡的特产,把爱家乡落实到行动上。全文分为三个部分:各地特产,特产相关因素,嘉兴特产。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家乡有哪些特产,感受祖国物产丰富。

2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3培养搜集和处理材料的能力。教学重点是以多种渠道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广泛了解各地特产的名称。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特产与经济发展的密切关系。

二、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流程上,教师先以游戏的方法导入,让学生猜猜家乡特产,激发学习兴趣。在明确“特产”的概念后,让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说说全国各地都有些什么特产?老师再以直观的图片形式介绍全国各地的特产,以连线的形式,强化这些知识。在夸夸家乡的特产的这个板块,为活跃课气氛,我采用产品推销的活动形式,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为自己的产品做推销广告。在卖特产、尝特产、赞特产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活动中,让学生融入生活,了解家乡的特产、以及乡土文化,感受家乡的发展,激起爱家乡的豪情。

三、说教法

l、用语言创设情景,以情激情。

情感对学生的学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堂教育是师与生、生与师、生与生的网状型的信息传递、交流、碰撞和反馈,而师生的情感则是信息交流的纽带。积极的情感可以鼓舞人们主动、愉快地认识事物、参与活动,高尚的情感产生正确的动机并蕴蓄着坚强的意志力。本课教学目标之一是要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道德情感。教师的煽情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夸家乡板块中,我创设这样的情境:那好,今天在现场我们就举办一个“嘉兴土特产博览会”来推广我们的特产。

2、重视教师的导向性。

本节课,要求学生从多种渠道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但是学生收集的资料未必全都有效。必须在老师的引领下,有的放矢地释放。在课前,教师给出调查提纲,让学生从家乡特产的产地、特点、典故等多方面去了解,使学生有内容可谈。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才能为课堂交流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以生为,全员参与。

在推销特产时,我考虑到学生个性差异。例如;有些学生善于演讲、有些善于动手、有些善于表演。在活动时,要求小组长,落实好每位同学的任务,使得人人有事做,而不仅仅是一位旁观者。一些小组推荐出来的代表交流时,允许,组员做补充。教师要随时关注同学的反应,同时邀请一些同学上来闻闻、摸摸、尝尝,让大家调动多种感官了认识家乡的特产。

总之,本节课教师努力挖掘学生资源,让学生走进生活,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家乡特产的宣传资料,整合教材。让学生在角色演绎中、亲身体验中,学以致用。在活动中,学习知识,激发爱家乡的情感。

——《家乡特产知多少》教学反思

《家乡特产知多少》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品德与社会》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二个主题“生我养我的地方”中的第三个话题,由于学生生活圈小,社会活动能力弱,对家乡特产不甚了解,从调查问卷来看,90%的学生只知道家乡2、3种特产,更联想不到家乡经济效益,应设计思想:让孩子们由于所处家庭环境不同,对家乡特产了解不甚全面,再实物罗列,感悟家乡特产与家乡经济发展息息相关。

让实物(电脑图片)进课堂,提升孩子的情感体验”是本教案设计的一大特色。实物是生活的一大浓缩,让实物(电脑图片)进课堂,就是让儿童的真实生活进课堂,而生活是道德形成源泉,“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生活的德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摘自《品德与生活》新课标)。该课例牢牢抓住“实物”(电脑图片)两字,展开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将课堂教学生活化、活动化,以一个个具体可行的德育实践和德育体验完成道德教育。整堂课中分为四大板块,以板块式的德育活动推动学生道德情感的体验。在第一板块中教师设计了看一看的活动,让学生对普通桔子与橙子进行观察触摸,品尝辨清,分清两种水果的不同之处和特别之处。第二板块,课堂实现多向互动,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认知规律,以家乡特产展销会(电脑图片)的形式,实物(电脑图片)摆放在学生眼前,让他们看、品、评,不再是空洞的描绘,立体化的感受会比平面感觉更完美。小组互动,各组参观,解说员解说,自己观赏等多种形式,互相补充,互相合作,横向的,纵向的,使他们发现和了解了更多的家乡特产,从而发出感叹,原来我们的家乡有那么多特产,我们的家乡是多么的可爱。第三板块,以统计法将家乡特产给家乡经济带来的效益作统计,学生在具体、科学、真实的统计数据面前,深深地感受到特产创建与家乡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使课堂环节环环紧扣,课堂内容层层深入,而对家乡的热爱情感也会随之提升,由此产生我也要为家乡的经济繁荣出点力的想法,自然进入第四板块,夸夸家乡特产。学生带着自豪的情感向我这个所谓的“外乡客“介绍了自己家乡的特产,看看他们的表情,听着他们的语言,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在本课一环紧扣一环,一波推动一波的实物(电脑图片)展示法的教学中被深深地感染了,他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家乡的富饶、家乡的可爱,从而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总之,所设教案,以“实物”(电脑图片)为主线,层层推进,丝丝相扣,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纵观这节课,缺憾之处仍存,如:由于学生学习时间紧,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等条件限制,家乡特产展销厅并不十分丰富,幸好教师备课考虑到了这一点,把教者所带物品补充给学生,我觉得新课标对教师的要求甚高,如这堂课教师要有丰富的家乡知识,要进行社会调查,还需查阅许多资料,才能上好一堂满意的课。

品德与社会课件 篇6

一、说教材分析

《我的劳动感受》是《品德与社会》学科小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他人”的第一课。这一组教材的专题是“我的家乡(社区)”,直接体现的是“观察周围不同行业的劳动者,感受他们的劳动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尊重并感谢他们,珍惜他们的劳动结果。”

由于过去对尊重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教育只是停留在道德认知的层面上,学生对劳动意义的认识肤浅,感受匮乏。本课通过身体力行的不同劳动,重在让学生“零距离”接触,真切体验和感受劳动过程。进而学生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水平,我把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1、通过学生在校参与劳动,感受、体验劳动的过程,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之情;

2、让学生了解校园内的各个工作岗位,培养学生对劳动者的尊重和理解;

3、让学生在劳动中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感受、体验劳动过程的情感,让学生“零距离”、有意识地参与劳动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教学准备:

1、提前一周,要求每位学生参与一项劳动,可以涉及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劳动。

2、让学生写一篇劳动体验日记。

二、说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应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以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活动中,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力求把教学活动与学生生活经验相结合,在参与合作中体验劳动的“苦”与“乐”,使学生形成新的劳动价值观,逐渐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

三、说教法学法

针对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在教法上,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等活动方式,激起学生的兴趣;在学法上,让其主动参与劳动,自己去感受劳动的苦与乐,体验劳动的乐趣。

四、说教学程序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倡导教师应是学生的支持者、指导者、参与者。因此,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四个环节:

(一)播放歌曲《劳动最幸福》,学生欣赏,谈话导入。

1、你觉得歌中小蜜蜂、小喜鹊劳动时心情怎样?(随即板书:幸福、快乐)。

2、是呀,劳动有收获让小蜜蜂、小喜鹊产生了幸福、快乐的感受,那么我们每个同学劳动的感受又是怎样的呢?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谈一谈:我的劳动感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环节播放的动画歌曲有趣、生动,一下子激发并唤起学生对劳动的兴趣及过去曾经的劳动过程和体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谈劳动,重感受。

1、出示课余时间在孩子们劳动时拍的照片,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我们班谁的身影,他在干什么?心情怎么样?

2、找几个在照片上劳动的孩子询问:你当时劳动的心情怎么样?你觉得累吗?经过你们的劳动,校园变得干净了,你高兴吗?

3、平时你还参加过哪些劳动,你是怎么做的?有什么感受?赶快拿出你的劳动体验日记和朋友们交流交流。

4、课件出示一则劳动体验日记,学生欣赏。

5、师小结:是呀,这就是我们的劳动感受,累,并且高兴,累,但很幸福。是吗?(随机板书:累,并幸福着)。

(本环节是教学的重点,应该着重引导学生讲出劳动时的感觉和劳动后最终的感受。累,并幸福着。正是因为劳动这种独特的感受,才能鼓舞孩子为着最终“幸福”的感觉而克服劳动过程中的种种不良情绪和感受,体现了教育的有效性。)

(三)现场采访,了解他人的劳动。

1、同学们,你们劳动的感受是“累,但幸福”,我们学校也有很多的劳动岗位,很多的劳动者,你们想了解他们的劳动感受吗?想,就请把你的问题准备好。同时课件出示:采访问题提示。(学生主要讨论采访时该怎样提问,教师指导学生在采访时要注意礼貌,并帮助学生归纳采访问题。)

2、请出学校管理学校电路、多媒体的教师—孙瑞炎老师,让同学们做现场采访。采访后,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老师对采访的情况作了总结:是呀,孙老师的感受也和我们一样,虽然很忙、很累,但看到你们在一天天地健康成长、慢慢成熟,他还是感到了一种幸福!

(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过程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课程资源在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传递和升值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产生经历,感受经验,形成新知。在这个环节中,孩子们通过现场采访孙老师的劳动感受,不但深化了自己的劳动感受,也从另一个侧面使孩子们有机会走近老师,了解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从而实现了师生互动。)

(四)现场劳动,体验真实。

1、刚才,我们听了班上同学的劳动感受,也现场采访了老师的劳动感受。既然劳动能让我们快乐、幸福,那么我们就在课堂上尝试一下吧!

2、分工合作,安排劳动任务:第一组:叠衣服;第二组:缝纽扣;第三组:剥花生;第四组:整理教室。(课件出示课本P42页“劳动须知”)

3、学生进行劳动。

4、刚才的劳动,你遇到困难了吗?你用什么办法解决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我预设学生可能会说:①原先我觉得“穿针线”是很简单的工作,但做起来并不容易呢!②叠衣服时需要耐心才能叠好。③我在剥花生时,发现有些壳特别硬,我怎么也剥不开,后来我就用东西把它砸开了。④拖地板真累,现在我知道妈妈平时干家务很辛苦。)

5、展示劳动成果:整齐的衣服、缝好的衣服、一盘花生仁、干净整洁的教室。当你看到这些后,你有什么感受?说一说。

6、劳动让你有什么收获呢?(课件出示:课本P45页“劳动的收获”)让学生说一说。

7、师小结:同学们在劳动中学会了方法,开动了脑筋,培养了能力,所以劳动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给我们创造出幸福的生活,劳动最光荣。相信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会从劳动中得到更多的快乐,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板书:忙,但有乐趣!)

(新课程强调,学生思想品德与社会实践性的发展不只是一种依靠道德知识灌输的单向传递过程,而是依靠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经历、体验、建构的高效率的品德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以学生个体的亲身经历、主题体验为前提的,离开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德育的自立建构,提高品德课堂效率就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活学生主体,通过有意义的活动情境的创设,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引发和深化学生的感受和体验。本课堂我以“劳动感受”为主线贯穿课堂,通过“谈自己的劳动感受”、“访问别人的劳动感受”、“当堂劳动体验感受”这些亲身经历或互动体验活动,实现了学生的主题道德教育与构建过程。)

五、说板书设计:

累,并幸福着!

我的劳动感受: 幸福 快乐

忙,但有乐趣!

(本堂课我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劳动经历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劳动的“苦”与“乐”,获得了对劳动的真实感受,从中得出了劳动的最终感受:累,并幸福着!忙,但有乐趣!为此,我设计了以上板书,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劳动的感受。)

品德与社会课件 篇7

一、说教材

《别把花草弄疼了》是苏教版《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爱心行动”中的最后一课。本课和《关心老人》,《他们需要关爱》、《小手拉小手》同属“爱心行动”系列教育单元。本单元从不同层面引导儿童去观察、探究、体验爱的真谛,帮助儿童学会爱,不仅爱人,还要爱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中花草树木。在爱心的培养中快乐地成长。本课活动通过花草树木给人类带来的作用,提出了爱护花草树木的要求,并引导学生调查周围护养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要求及学生实际,我们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通过了解花草树木对人类生存的作用,培养儿童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和珍爱花草树木的态度, 逐步树立自然界的生物与我们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意识。

2、行为与习惯:通过活动初步了解花草树木也需要呵护,自觉养成保护环境的文明行为和习惯。

3、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自然常识,建立生态意识,学会种植花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4、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调查,了解在花木种样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养护的探究。

《品德与生活》课程要求走进儿童的现实生活,回归儿童生活。因此,我把本课的教学重点定为:从孩子的需要出发,贴近孩子生活,努力创设自悟氛围,调动孩子的心灵的体验,从而引导孩子真正从内心认识到要爱护花草树木,别把它弄疼了。

三、说教法、学法

课程要求形象生动的体验活动成为孩子重要的学习方式。本课中,我们从优化活动设计的角度出发,本着尊重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的根本想法,着重引导他们全员、全程、全身心、多感官地去参与、亲历活动。采用了谈话、欣赏、角色扮演、游戏等教学方法,辅以电教多媒体,营造情境,激发情感。

四、说教学过程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开放的、建立在孩子的生活基础之上的课程。无论是经验的积累,自我认识的提高,能力的发展,品德行为的形成,还是对社会生活的理解,都需要孩子自己直接地去参与各种实际活动,切实地去和周围的自然、社会、人、物发生实际的接触和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真实的感受和情绪体验。因此,我非常注重引导学生课前的调查收集资料等活动:1、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花草树木对环境的保护作用;了解一些养护知识; 2、准备各种花、草、树木的头饰;3、班级种植;4、准备课件。这些和学生一起收集资料、准备道具的过程,其实就是引领孩子走进“花草树木”这个生灵世界的过程。只有对这个世界有了接触,孩子才能了解它,才会用心地去呵护它。

在课堂活动设计时,我们经过研讨精选以下几个活动环节

活动一:一起选新房

这是一个导入环节,设计了一个老师买新房子的情境,让学生帮助老师在两个不同环境的小区进行选择,从而引出花草能“美化环境”的话题。接着配着优美的音乐,欣赏着大自然里美丽的花草树木的图片,让花草美丽可爱的形象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里,激发孩子热爱花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二:花草树木作用大

这个活动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是:花草树木的自我介绍。本环节教学内容取自教材40页,让学生了解花草的调温、吸尘、制造氧气的作用。为了将这些科学知识介绍得浅显易懂,富有实效,我们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用听资料、看图片、呼吸体验等方式进行,让学生能真实、真切地吸收、内化这些知识。

第二环节是:“悄悄话”。让学生通过摸取盒子中的实物,认识到花草树木的身影遍及生活每个角落,是我们人类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活动时学生对盒子里的东西充满神秘感,摸出后又发现是自己熟悉的东西,能观察,会表达。在这样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强化了学生对花草树木作用的认识。

活动三:学习儿歌《爱护花草树木》

前两个活动将孩子们内心喜爱花草的情感由感性层面上升到理性层面。有了前期的情感铺垫,已经激活学生内心渴望关心、爱护花草树木的心愿,而这首儿歌内容恰恰浓缩了花草树木对人类的贡献,此时高歌爱护花草树木正是水到渠成。通过吟诵儿歌活跃了课堂,又整理了前面的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道德情感,又深化了主题。

活动四:爱花草齐行动

这一主题下的活动由:可怜的花草、爱护花草、宣传花草几个小环节组成。

花草树木作用大,我们正跃跃欲试要来保护它,可是此时话锋一转,受伤害的花草形象配着悲伤的乐曲一个一个真实地呈现在孩子面前,同情、愤怒之情油然而生。此时再问:你想说什么?孩子们都呼唤着同一句话:要爱护花草树木。因为它们太可怜了。爱护花草树木已经刻不容缓。此时孩子内心奔发的情感是真实的、本色的。接着来交流如何保护花草树木、如何宣传它们,孩子们想说的多了、能说的多了。

五:活动设计依据:

1、生活教育的理论。生活教育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接,要求教育活动既关心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强调儿童的主体地位,指出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个性,要依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进行;还强调儿童自我人格的完善,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生活教育强调教学做合一。我充分将这一理念融于教学中。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充分运用角色模拟,表演,游戏等方式,引导孩子活动中感悟,体认,最终内化品行。

2、现代德育价值观。现代德育充分关注生活中的人,关注人和人的生活,道德教育是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服务,引导人去建构个人完满的道德生活,追求生活的完整性,在完整的生活结构中获得个性的完满,实现德育目的。于是,我较为关注孩子课堂的学习生活,同时用心引导孩子课外的现实生活(课前调查,课后延伸),使之能融会贯通,真正使品德这门课能引导其健康快乐地生活。

3、现代德育实践观。道德的本质在于实践,归根到底是道德信念和道德行为的统一,学生的道德是在活动和在交往中形成的。因此,本课的教学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引导孩子,用心引领孩子的心灵成长。

4、主体教育思想。道德是贯注着人的主体精神的自由自觉活动。因此儿童从一开始就是道德生活的主体,而不是道德容器。我们应该把学生视为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意志、选择愿望、自主负责性的主体。教学中我非常注重学生创设自悟的情境与氛围,珍视个性的感悟,耐心地引导。

现行德育坚持“生成在于活动”的理念,在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中,我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出发点,以情为主线,以课内课外学生自主活动为载体,积极创设道德情境,多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活动,从亲历的活动中引发体验、孕育感悟,实现优良德性的建构和社会性发展。

品德与社会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择水而居,长江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是养育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体验并感受祖国地域环境的博大,从对母亲河的热爱,升华为更加热爱伟大祖国的情感。

2.学习优秀中华儿女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格,感受不屈不挠、勇往直前、仁爱宽容、大气磅礴的长江,受到优秀道德情操的陶冶。

3.进一步提高认识地图的能力,通过识图发展空间思维的能力;培养收集资料的能力。

4.了解长江的源流概况,并沿着这条线索,了解流域内各地区的社会发展概况,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教学准备

1.政区图、地形图、长江流域图。

2.歌曲录音:《长江之歌》《我们的田野》。

3.有关长江流域的资料和图片。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2.朗读教科书第60页的课文。

3.教师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讲授。

(1)“长江发源于青海省的各拉丹冬雪山,曲折东流,全长6300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

(2)“长江在青海省发源以后,向东向南,流经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市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

(3)出示歌谣,帮助学生识图。歌谣:第一大河是长江,发源于青海西南部。流过川、藏、滇,穿过渝、鄂、湘,赣、皖、苏、沪要记住。全长六千三,注入东海水力富。

4.课堂练习。识图:长江的流程。

5.探究活动。

(1)布置探究内容。由教师指地图讲:“和其他河流一样,长江也分为上、中、下游三段。从源头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从宜昌到江西省的湖口是长江的中游,从湖口到入海口是长江的下游。现在我们就从地图上找一找:①长江的上游江段;②长江上游流经什么地形区;③长江上游地区的环境怎样;④长江上游的水流状况。”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地图,进行探究。

(3)课堂讨论。学生交流“探究长江上游状况”的成果。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进行汇报,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从源头到湖北省的宜昌是长江的上游;长江上游流经我国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以及海拔2000米的云贵高原地区和四川盆地地区,分别属于我国的第一级和第二级阶梯地区;那里山高林密,江水奔流于峡谷之中;长江上游的江水清澈,是从高处向低处一路跌落下来的,所以江水湍急,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闻名于世的长江三峡就位于此河段,宏伟的三峡水利工程正在建设之中。重庆市是我国西南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纺织、食品等工业十分发达。

6.朗读教科书第62~63页的课文。

7.学生齐诵在语文课上学习过的李白的诗―――《早发白帝城》。

〖家庭作业

收集相关资料并从地图上查找:①长江的中游、下游江段;②长江中游、下游流经什么地形区;③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环境怎样;④长江中游、下游的水流状况;⑤长江中游、下游地区的建设成就。

《长江的诉说》第二课时

1.复习检查。(1)集体朗读长江源流的歌谣;(2)识图:长江的流程。

2.学生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

长江中游:长江穿过三峡流到宜昌,结束了上游到达了中游,流经湖北到达江西的湖口,这便是中游段。

长江下游:从江西省的湖口到长江入海口便是长江下游段。

长江中、下游地区处于我国的第三级阶梯,地势低平,河湖众多,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工农业均发达,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3.朗读教科书第64页的课文。

4.学生继续进行“探究长江中、下游”活动的成果汇报。学生借助地形图或长江流域图汇报有关长江中、下游情况的资料,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其要点是:

长江中、下游是平原地区,是我国主要的农业区,可以说是沃野千里。可以结合播放学生在音乐课学习过的儿童歌曲《我们的田野》(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碧绿的河水,流过无边的稻田,无边的稻田……)进行介绍: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处平原地区,又有很多支流汇合进来,所以江面开阔,江水流速平缓,利于航运,素有“黄金水道”之称。长江在这一地区还经过湖北省省会武汉市、江苏省省会南京市和直辖市

海市。武汉是我国中部重要的工业城市,钢铁、机械、汽车制造、造船、纺织等工业十分发达。南京是我国的历史名城,有多种工业,尤其是化学工业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还有我国目前最大的铁路、公路桥―――南京长江大桥。上海市是我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大都市之一,经济、科学文化、交通均高度发达。

5.朗读教科书第65页的课文。

6.课堂练习:完成教科书第64~65页的填空。

7.教师。

〖家庭作业

1.通过识图练习,巩固学习过的有关长江的知识。

2.布置探究任务。预习教科书第66~67页的内容,收集有关长江环境和保护母亲河行动的资料。

品德与社会课件 篇9

一、说教材:

《我与小动物》是《品德与生活》第四册第三单元“我的兴趣爱好”中的一篇课文。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使他们对生活、学习充满热情,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与小动物》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将学生带入“动物世界”,感受小动物的可爱,生命的可贵。以正确的科学观引导学生要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培养儿童的爱心和责任心。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材编者的设计意图和我对教材的理解,在生活化、活动化理念下,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四个:

1、情感和态度 : 培养学生珍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2、行为与方法 : 通过“食物网”的游戏以及观看藏羚羊图片等活动,养成自觉保护动物的良好行为习惯。

3、知识与技能 : 通过“走进动物世界”,扮演小动物等活动,引导学生了解动物的习性,增长有关动物的知识,知道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保护身边的小动物。

4、过程与方法 : 通过讨论、资料收集、游戏、角色扮演、欣赏及实践体验等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和教法:

根据教材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喜爱动物的情感。难点是在于如何使学生能从简单的喜欢小动物这种情感转变为视小动物和人类一样的生命,从而由简单的喜爱到尊重,热爱这些小生命,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

为了突破这一重、难点,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活动式的情境教学,目的是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学生领入情境,寓教于乐,升华学生的内心情感。

四、说教学准备、教学时间:

为了达成上述目标,要做好如下3个活动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小金鱼、鱼缸

3、学生制作动物明星卡

为了更好的实践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抓住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我打算分2课时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下面,我重点谈谈我的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和意图。

五、说教学过程:

1、根据本课内容,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我以组织学生活动地形式设计了以下5个环节:

第一环节:谜语激趣。

第二环节:动物知识知多少。

第三环节:说养动物趣事。

第四环节:送动物回家。

第五环节:集体认养小金鱼

2、具体介绍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谜语激趣。

俗话说:“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猜动物谜的方式导入课文,(如:嘴象小铲子,脚象小扇子,走路左右摆,不是摆架子。)由此延伸到动物王国里的其他成员。

[猜谜语是学生喜欢的方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进入到课文中来。]

第二环节:动物知识知多少。

这是我今天说课的重点环节,我分三步完成。

第一步:交流:“动物明星卡”。课前,我让孩子们从生活中收集动物知识,并制作动物明星卡。活动中鼓励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先让他们介绍给身边的小朋友,再进行集体交流。如:你最喜欢的小动物是什么?为什么?以及改种动物的生活习性、活动方式等等。

[交流中就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探究动物的兴趣和喜爱动物之情。这样就能较好、有效地被学生接受、消化,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第二步,超级模仿秀。

学生在畅谈自己喜爱的动物后,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也根据低年纪学生好模仿的特点,我设计了“超级模仿秀”这一游戏。学生上台表演自己喜爱的动物的声音或动作,大家来猜。

[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第三步:动物小百科――知识竞赛。

教师在课前布置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收集动物知识,(如动物的特征、习性、生活区、本领及仿生学有关知识),创设知识擂台赛。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分成各动物小组,教师作为主考官向各组出题,有必答题和抢答题。

[学生在分小组竞赛中了解到更多的动物知识,也培养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这也是突破教学重、难点的关键一步。]

第三环节:说养动物趣事。

先小组交流说说养动物中的趣事,再指名汇报。

[这是从单纯的了解动物知识转到人与动物的过渡环节。喜爱小动物应该是大多数孩子的共同爱好,所以说起他们与动物间的趣事,一定是言无不尽。]

第四环节:送小动物回家。

学生在听录音故事《小明的烦恼》后辨析明理:知道被关在笼子里的小鸟向往的是蓝天。

[让学生明白动物们只有在大自然中才能自由、快乐地生活,大自然才是小动物真正的家。产生对动物朋友的'怜爱之情和送动物回家的情感体验。]

最后一个环节:集体认养小金鱼。

教师把课前出示过的小金鱼送给学生,由集体认养。

[前后呼应,并延伸课堂教学行为,将关爱小动物的意识落到实处,让学生在照料小金鱼的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为下一课时做好铺垫。]

六、说板书设计:

美丽的家园

贴动物明星卡

[让学生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将“动物明星卡”贴到美丽家园图中,把失去自由的小动物送回他们自己的家,树立起爱护小动物、保护小动物的意识。]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也是一门永恒的艺术,需不断探索,我这样设计肯定还有很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老师多多指教。

品德与社会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自己的成长付出的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明白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学生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感受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友爱,进而增强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

3.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4.通过资料搜集,使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权益的法律条款,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自己的爱。

二、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四个具体活动:

1.调查采访 根据教师教学用书的活动安排,首先要通过调查采访学校的老师,或者学校的一两名工作人员,使学生了解被采访人员的工作中的喜怒哀乐,知道他们工作中的辛苦,从而深深体会到自己每时每刻都受到许多人的关爱。

2.畅谈交流 学生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听听老师的心理话,汇报情况交流感受,从而开阔学生思维,使其更全面的去体会学校生活中的各种爱,激发他们热爱学校生活的感情,教师搜集社会上常见的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和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法规,使学生了解到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关爱。

3.观察了解 学生自由观察、搜集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而设立的警示语、标志牌,了解它们的具体作用,同时可以用照片、图画的形式将警示语、标志牌记录下来;搜集一些社会各界对我们儿童关心、爱护的事例;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社会各方面对他们的关爱。

4.总结体验 学生汇报学习体会,教师总结全课,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用自己的行动来汇报学校,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的爱,从而深化本课内容,渗透思想教育。

三、学生分析

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根据我的了解,平时学生很少开展调查采访活动,而且学校也没有树上图片上的医务室,食堂等所设施,所以我对一些内容稍做了调整,以符合学生实际情况。

四、设计理念

让爱贯穿始终,沿着爱的足迹,追寻爱的脚步,以旅途见闻的形式,吸引学生,让学生畅游在爱的世界,感受爱的熏陶,激发学习斗志。

五、设计思路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实际教学环境,我充分分析了教材,在教学设计方面主要突出爱的主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爱的熏陶,受到应有的思想教育,了解社会的一些知识。

我以故事情节引入,发起爱的呼唤,通过真是感人的故事,使学生深深体会到自己每时每刻都受到许多人的关爱,并讲出自己心中的故事,首先感受到学校中各种爱以不同的形式包围着自己,然后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去发现社会上关爱自己的人和事,主要发动学生深入思考,畅谈自己的感受,然后再出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和资料,通过真实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感受爱的伟大,产生爱的共鸣,从而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并通过瞭望台让学生了解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条文,从而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在总结体验环节,在学生已经了解了社会上许多人在关爱自己的时候,激发学生学习斗志,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从而深化本课主题,渗透思想教育,达到爱的升华。

六、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爱的呼唤)故事----我的老师 以故事引入,唤起学生爱的记忆。

(二)学生畅谈 学校的爱(爱的记忆)

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讲老师的爱,同学的爱,学校其他工作人员的爱等,教师适时引导总结。

(三)感受了解 全社会的爱(爱的共鸣)

1.首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来自社会的关爱。

2.然后通过学生描述的,适时引导,并补充出示更多的图片和相关的资料,实例引导体验真情,比如社会各界救助失学儿童,救助白血病患儿的倡议等,通过插入歌曲引起学生爱的共鸣,感受爱的无私和伟大。

歌曲:《爱的奉献》,启发引起爱的共鸣。

3.最后通过瞭望台,让学生了解一些保护少年儿童合法权益的法律条文,从而懂得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四)总结体验 回报社会(爱的升华)

1.教师总结 使学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播放歌曲《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同学们手拉手,感受社会集体大家庭的温暖。

2.感谢有你 回报社会 感恩行动

背景音乐:《感恩的心》

学生以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心意,回报社会,感谢那些曾经关爱着我们的人们,激发学生学习斗志,用自己的行动来回报学校,回报社会和国家对我们的关爱,从而深化本课主题,渗透思想教育,达到爱的升华。

3.总结并布置作业:搜集并讲述自己身边爱的故事。

品德与社会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爱校行为和“我给学校提建议”活动,培养学生“我是学校小主人”的校园责任感和“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学校以我为荣”的自豪感和创造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他们能为学校做些什么事情,并知道怎么去做。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对自己学校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活动准备:

1、学生设计表格,搜集有特色的名片。

2、学生准备硬卡纸、彩笔、剪刀等制作工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了解名片,并让同学们野试着为学校制作一张名品。

二、我们一起行动

1、自学感知。学生自己看图,学习他人如何为学校做事。

师:首先让我们打开书38页,边看图边读儿歌,看看书中的小朋友他们为自己的学校做了些什么?

学生看教科书中学生为学校扫地、浇树、修扫把的图,读儿歌,让学生自由说。

2、上升到理性。小组讨论这些事情可以分成几类?全班交流后,教师板书:

美化绿化

打扫卫生

爱护公物

3、小结过渡。这些事情你们都做过吗?这些事情虽然很小,但是如果每个人都能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来就会做成大事。

4、拓展到身边的事情。除了图上小朋友做的这些事情,你还可以为学校做些什么?你还有什么好主意呢?先自己想想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后,播放课件 “春的栽种”和 “桌椅的对话”,并回顾那棵歪倒的小树应该怎么办?

5、情感升华,体验爱学校的情感。

小记者采访,我们一起为学校做了这么多有意义的事,你们的心情怎样呢?(让4个小队长当小记者下位采访)

6、小结过渡。为了使学校更加美好,我们还应该为学校做点什么呢?

三、我给学校提建议

1、小组讨论。先找学校有哪些不足之处,再给学校提好的建议,小组长负责记录在纸上。全班交流,评出好的建议交给校长看。老师可提一条:让学校设建议箱方便同学们随时提建议。

2、看书上的同学提的建议。

3、拓展。召开新闻发布会。让学生扮演校长,让三名小记者采访他。问,校长,你有什么办法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可找三组)

4、再拓展。找三名小记者采访真正的校长,看如何采纳我们的建议。师:今天校长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上,小记者,帮我们采访一下校长吧!

四、描绘一下心中未来的学校

1、想一想,有了这些建议,我们的学校将会变成怎样?

2、小组合作各完成一幅画。(小组长执笔)

3、写上一句最想对学校说的话。

五、总结升华

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表现得非常好,相信在同学们的努力下,我们的学校会越来越美好。

六、课外作业

1、完成“你心中未来的学校”。

2、每人为学校做两件好事。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最新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收藏7篇)

幼儿园安全教育教案 幼儿园安全教案 11-13

总结阅读: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回顾(篇一)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 四年级品德教育与社会教学总结 09-16

结婚描述文案(精品129句)

结婚文案 结婚不结婚文案 11-13

中考霸气押韵班级口号52句

中考霸气班级口号 霸气班级口号 11-13

正能量的句子集合113句

正能量的句子 正能量正能量语录句子 11-13

2023大专护理自我鉴定

大专护理自我鉴定 大专自我鉴定 11-13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计划(9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 05-23

2023愿有人陪你颠沛流离读后感推荐

颠沛流离句子 颠沛流离唯美句子 11-13

个人考核自我评价(精华十五篇)

考核自我评价 11-13

仓库转正工作总结

仓库转正工作总结 11-13

返乡人员报备宣传标语集合

返乡人员报备宣传标语 返乡报备宣传标语 11-1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