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三峡教案

请看下面栏目小编为您整理的“三峡教案”相关的完整数据。教案课件是老师工作当中的一部分,每个老师对于写教案课件都不陌生。教师制定教案需要深入了解学生群体。如果你认为这篇文章有帮助请分享到你的社交圈让更多人受益!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我多想去看看教案10篇

三峡教案 篇1

一、说教材及学习者特征

学习内容:九义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14课主要写了中秋这一天从早晨到夜晚三峡景色的变化。语言流畅、优美,是按时间顺序描写的。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以及搜集资料学习的能力。

学习者特征分析:所任教班级有较好的朗读能力,多数学生能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品词赏句;学生初步掌握文字输入、上网浏览等计算机知识,但不熟练;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说学习目标及学习任务

学习目标描述

1、认识本课2个生字。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通过看图、读文、品词赏句,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通过自主阅读,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4、通过自主、协作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团结协作的精神。

5、培养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

6、通过角色扮演课外延伸进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信息能力发展。

学习任务:在网络环境下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学生利用网络提供的资源及强大的交互功能,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协作学习,理解课文、品味语句,激发情感,唤发想象,增强表达欲望。课后提交研究性合作作品,培养创新精神和信息素养,并从大量三峡网络资源中,了解三峡的风光、历史、地理、水利、文化,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说学习环境及学习资源

本课教学选择网络教学的环境基础,选择Web教室。这种环境具有信息显示多媒体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处理智能化和教学环境虚拟的特征。课前,教师将师生合作收集到的有关三峡相关资源虚拟成“三峡之旅三峡之旅”语文专题学习资源,包含了语文、地理、历史、人文等相关学科知识,也包括了供学生课后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

四、说学习活动组织

1、自主学习设计。选择支架式学习和随机进入学习两种学习方式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支架式学习,学生围绕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完成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培养阅读能力。

随机进入式学习,指学生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先确定角色,再从不同侧面进入课外研究性学习主题的多种情景,学生可在自主探索过程中随机进入“三峡之旅”专题学习的任意一种情景中去学习。

2、协作学习设计

本节课采用竞争、伙伴、角色扮演三种方式组织协作学习。

竞争学习。本课中指邻近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学生分组进行对课文“早晨”、“中午”、“下午”、“夜”四部分内容学习。采取独立学习——合作——交流——完成在线作业——小组汇报形式组织竞争学习。

伙伴学习。邻近同学结成伙伴品味词句,讨论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交流互动。

角色扮演。学生自主选择课外研究主题,扮演作家、画家、地理学家、摄影师、水利专家等等,从不同角度研究三峡,学生可以根据扮演角色分组研究,并游览“三峡之旅”或上英特网,查询有用资料,课后形成作品,网上提交作业。

3、教师指导性活动设计。

本课教学中充分体现教师的导航者、指导者、设计者、辅导者作用。

教师是信息海洋的导航者。由于学习资源十分丰富,教师根据本课学习主题,筛选学习资源,组织学习资源。并组建成“三峡之旅”语文专题学习资源供学生上课和课后研究学习利用。

教师是情景观察的指导者。教师通过交待本课教学目标,引起学生注意,明确具体观察要求,如在课文学习中的配图、品词赏句,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组织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表达观察结果评论。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指导者。教师围绕已经确定的课文学习主题,课后研究主题,根据不同进度设计不同的学习问题,引导作更深入的讨论。

教师是协作活动的辅导者。在协作学习活动中,教师积极参与小组学习,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善于发现每位学生发言中的积极因素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适时地对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引导学生完成协作过程,达到协作学习目的。

五、说学习评价

网络教学学习评价,主要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教师指导活动的评价、学习资源质量的评价,支撑服务系统的评价等几个方面。本课主要从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设计,有堂上提问,学生自主网上测试以及合作完成作品几块进行学习评价。

六、说教学过程

1、教学结构流程图

2、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运用

一、导入:长江是我国的第一大河,三峡,是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颗明珠,是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这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网络欣赏图片、音乐,跟随教师语言,激发学习兴趣。网络图片、背景音乐进入“三峡之旅”专题学习资源。

二、网络呈现目标。齐读学习目标。“三峡之旅”语文专题学习资源之“学习目标”。

三、呈现“课文学习”之“配乐朗读”,与生齐读。学生“配乐朗读课文”。“三峡之旅”之“配乐朗读”。

四、指导学生完成“在线题目”

1、浏览课文,自主完成第一题。

2、同学互读开头和最后一段,共同完成第二题。

3、认真读喜欢的部分,协作完成第三题。自主学习、分组竞争协作学习课文,完成“在线题目”

1、自主完成第一题。

2、同桌讨论共同完成第二题。

3、小组协作完成第三题。“三峡之旅”之“在线测试”。

五、组织引导学生评词赏句,指导分组学习。

1、指导分组学习。

2、组织小组交流汇报。

3、组织学生汇报。小组学习交流汇报,自主选图配文,赏析词句。

1、小组交流,勾画优美词句。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3、自选图,用语言描绘。“三峡之旅”之“配图赏文”。

六、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分组合作,进行研究学习。

1、指导学生读题目,明确要求。

2、引导学生大胆扮演角色。

3、组织分组讨论方案。

4、引导浏览网页。

5、网络批改作业。确定扮演角色,小组讨论,上网浏搜集资料,进行研究学习。

1、自由读研究题目。

2、确定扮演角色,汇报研究方向。

3、小组讨论研究方案,并提交方案。

4、小组浏览网页,记录资料。

5、提交研究作品。“三峡之旅”之“三峡论坛”以及Internet“三峡人家”,电子邮件提交作品。

七、课堂小结:通过课文的学习,上网查询资料,同学们了解了许多三峡的知识,希望同学们今后能自主探究、上网查询资料,丰富我们的知识,增长我们的才干,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美好。课外小组完成研究作品,并提交。

3、板书设计

14*三峡之秋

早晨橘树明丽

中午长江热烈

下午雾青色而透明

夜晚长江、峡谷宁静而神秘

三峡教案 篇2

《三峡》是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七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1.5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本说案说的是这一课时。

据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二、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三、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背读积累文学作品这么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写一写环节主要要求学生重视对古诗文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件制作是为上课的主题服务的,制作时,我没有追求繁杂、华艳,而只是从能否引起学生关于美的直观感悟与联想和能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些方面着想。制作时,我特别注意了音乐、图片和文字的有机配合,这对营造课堂气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老师领着走,学生跟着走这一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字词,读准了文章的节奏。

第三步、再读课文,进入文中去领略三峡的美。出示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的兴趣。

三峡教案 篇3

知识目标:

一、 复习巩固

1、 师导:在中国广阔的土地上,流淌着一条养育了无数代人的河流——长江(教师画图板书:长江)在万里长江的上游,有一段险峻的地形,那就是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板书)三峡以其秀美的风光、磅礴的气势和众多的名胜古迹而著称。上节课,我们同作者一起游览了这令人向往的地方。你们还记得我们去看了三峡的.哪几个峡吗?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说,教师板书)

2、 “小导游”介绍,复习旧知

(1) 师导:通过课文的学习,三峡已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那神秘的风光,雄伟的气势吸引了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们前去一睹它的风姿啊。同学们,就让我们去做做三峡的小导游吧,向游客们去介绍三峡中最为有名的三个峡,尽情去展示它们的风光,好吗?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峡介绍,小组内交流;(可以结合课文描写和浏览网页中的相关图片)

(3) 指名上台做“小导游”,边演示边介绍;(学生做游客)

(4) 师生评价。

二、 拓展延伸,合作学习

1、 师导:恩,听了三位导游的介绍,我们仿佛已置身于那神秘的三峡,再次去感受了三峡的雄伟壮观、幽深秀丽和急流险滩。三峡又何止这些令我们魂牵梦绕呢?我们对三峡的了解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呢?下面就再请我们的小导游们做好准备了,除了三峡风光,你们还想向游客们介绍三峡的什么呢?让我们到网上去浏览一下吧。

2、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网浏览三峡相关信息,小组交流;

3、 指名上台当“小导游”继续介绍三峡,师生评价。

三、 语文活动,知识竞赛

1、 师导:观光了一天,导游们很辛苦,我们的小游客们也很辛苦,不过相信大家收获一定不小,最后就让我们一起来评选“最佳游客”,看看哪位游客今天的收获最大。

2、 屏幕出示竞赛题,学生回答,正确者可获“最佳游客”的胸章;

3、 学生回答后的题目,教师点击,屏幕出示正确答案。

四、 总结;

同学们通过上网了解了很多关于三峡的知识,它神秘的面纱正被我们轻轻揭开,三峡确实是我们心驰神往的地方,希望课下同学们能更多地去浏览关于三峡的网站,了解三峡,关注三峡,赞美三峡。

三峡教案 篇4

三峡课件是一种关于三峡大坝的电子教学资源,它包含了关于三峡大坝的各种信息、图片、视频等,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背后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和环境问题。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和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它位于长江中游,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工程项目之一。建设三峡大坝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同时也能提供大量的电力和改善航运条件。这一工程始于1994年,于2003年前期基本完工,并于2008年12月14日全部建成通水。大坝全长约2300米,高约185米,库容约392亿立方米,年发电量达到1.1万亿度。

三峡大坝的成功建成是中国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的一个标志。科技人员和工程师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建造了如此巨大而且复杂的工程。而这项工程也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影响。如三峡工程的建设所带来的长江河道水质变化、水生态系统改变、山体滑坡和土壤侵蚀等。这些都是三峡工程建设必须考虑到的问题。

三峡课件的出现使得学生们可以更生动地学习这项重要的工程。学生可以通过查看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更加清晰地了解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和设计原理,进一步了解大坝的重要性和影响。

此外,三峡课件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大坝建设的技术难点和科学原理,以及探讨大坝建设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三峡大坝这一工程,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和技术原理,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总之,三峡课件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三峡大坝这一重要的工程,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术水平,也可以培养出更加全面和专业的人才。

三峡教案 篇5

〔教材分析〕

《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江水》。《水经注》作为一部为《水经》作注的地理专著,其重点是“水”以及与“水”紧密相关之处,这是它与其他山水游记重要区别。本文中,作者首先干脆利落直接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再用或浓烈或淡雅的笔调,凝炼生动地描绘了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不过,无论写什么季节的江水,又都与三峡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山的特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至于三峡的其他景观作者均未触及。所以,《三峡》是一篇以“山”为首,以“水”为纲,描述流经三峡的长江之水四季变化及其所带来的沿江壮丽景色的游记散文。

〔教学设想〕

1、运用图书馆、网络媒介等。让学生自己来查找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自主解决问题的`意识。

2、运用多媒体教学。以形象的影像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兴趣,积极自主地探寻知识。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目标 〕

1、利用书中注释和工具书自主掌握生字,学会翻译,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进而达到快乐背诵的目的。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掌握生字,学会翻译,理解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目的。

〔教学难点 〕

1、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2、通过反复朗读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文学素养,进而产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①查找有关三峡的知识、图片等。②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初步翻译全文。③朗读课文。

2、教师准备资料:①《话说长江》中关于三峡的影片剪辑。②“告别三峡”文化专题的图片、绘画等。③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1、由三峡的“峡”字破题导入  课文:峡是什么意思?注意它的偏旁和字义。(两山夹水的地方)

2、进一步引导学生:如果要表现三峡,一定要抓住什么景物来表现呢?(山、水)

二、观看《话说长江》中有关三峡的一段录像,请学生用画笔把三峡最美的景画出来或用自己的话把它描述下来,特别是画出或写出山和水的特点。

三峡教案 篇6

1、学习本文抓住三峡特点,描绘景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学习体会本文在景物的描绘中所寄寓的生活哲理。

3、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使学生掌握抓住特点描景状物的写作方法。

同学们,长江三峡是我国著名的风景胜地,倾倒了无数的文人墨客。李白曾借“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来表达遇赦东归的喜悦心情;那么现代作家刘白羽于1960年乘船游览长江三峡时又是怎样的一种感受呢?这节课我们来赏析刘白羽的散文《长江三峡》。首先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

(1)《长江三峡》收在《刘白羽散文选》中的《长江三日》,是一篇日记体游记。作者刘白羽在幼年时期就熟读过一些描写长江三峡的作品,一心想从大江顺流而下,领略三峡美妙风光。1960年11月中旬,他如愿以偿,从重庆乘“江津”轮,驶往武汉,历时三日。《长江三日》记述了这一航程,并描绘了沿途景色。

课文所写的是《长江三日》中的第二日,因所写内容为穿行三峡时所见的瑰丽奇特的景象,故编者将课文题目定为《长江三峡》。

(2)长江三峡:

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合称,简称三峡。在长江上游,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其中狭谷段合长90公里,宽谷段合长103公里),滩峡相间,由地盘上升河流深切而成。两岸是悬崖绝壁,江流湍急,水力资源丰富。是世界最大的峡谷之一。(《辞海》注解)

2、作者:

刘白羽,现代作家,1916年生,北京人,1936年开始创作。1950年参加编摄电影《中国人民的胜利》,该片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散文集《早晨的太阳》《长江三日》《红太阳颂》《伟大的创业者》等,亦有小说《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等。

刘白羽的作品,跳动着时代的脉搏,充满着强烈的战斗气息,感情炽热,气势雄伟,语言丰富畅达,色彩绚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瑰(guī)丽启碇(dìng)夔(kuí)州对峙(zhì)秭(zǐ)归万仞(rèn)崆(kōng)岭万壑(hè)汨(mì)罗美髯(rán)眺(tià0)望草坂(bǎn)绛(jiàng)紫停泊(bó)滟滪(yànyù)缥缈(piāomiǎo)婀娜(ēnuó)层峦叠嶂(zhàng)

明确:作品以“江津号”的航程为顺序,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为线索,双线交织结构作品。

时间:日出前━━日出后(八点二十,八点五十,)━━上午(十点,十点半,十一点十五分)━━中午。

2:划出课文中描写山水云雾的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

明确: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作品从山形水势,山光水色,云涛雾海等各方面,运用丰富的动词、形容词描绘景色,使作品写景生动形象,有声有色,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3:课文四个部分是依据什么划分的,各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作品依据“江津号”的不同航程与不同江段,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1节):引子,总写在三峡中航行的强烈而新奇的感受。

第四部分(6~9节):写船在险恶的西陵峡上航行的情景和作者的感受。

4: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三峡景物各有什么特色?

明确: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长江三峡,景色各异,雄伟瑰丽,像交响曲,可概括为:瞿塘雄,巫峡秀,西陵险。

5: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明确: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新世纪”,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新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引用作者给朋友的信中片段,表达作者在此次航程中的新奇强烈的感受,对三峡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溢于言表。

提问:作者说:“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飞翔”用得恰当吗?为什么?

明确:这句话是作品的神,起统摄全篇的作用,“雄伟而瑰丽”,概括了三峡景致的特点。通篇所写景物,全在这“雄伟”“瑰丽”四个字上。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通感的修辞方法,把长江三峡比喻为一支交响乐,非常恰当,因为作为本体的三峡与作为喻体的交响乐之间有共同之处:二者都激越雄壮,声势浩大,催人警醒,令人振奋。

“飞翔”一词用得恰当,一方面,它写出了山陡流急的形势,使人不禁想到李白“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情画意;另一方面,它更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在航行中寻兴奋、激动、神采飞扬的心情。

2、第二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明确: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3、第三部分分析:

提问: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明确: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

作者在这一段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像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4、第四部分分析:

提问:这一部分是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明确: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滩、青滩、崆岭滩。

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

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明确:课文描写了作者在长江三峡航行时看到的气象万千的瑰丽景象,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深情热爱,同时通过航程艰险的记叙,启示人们认识:生活和工作的前程就是在急流险滩中开拓前进。

2、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

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

(2)联想丰富自然,充满浪漫气息:

作品在写景过程中,信手拈来的引用了古诗、古谣、历史故事以及神话传说,联想自然,毫无生硬之感,可谓如行云流水,潇洒自然。这样写不仅使文章内容丰富,知识性强,而且对表达主题思想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又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给读者以广泛的审美空间。

(3)运用多种修辞方法,写景抒情。

A比喻:比比皆是,丰富而有变化,贴切形象,生动自然。有明喻“前面天空上露出一金色阳光,像横着一条金带”,有暗喻“我们简直不像在浩荡的长江上,而是在苍莽的丛林中寻找小径跋涉前进了”,全文共用比喻十八处之多,手法随机变幻,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B拟人:“那个笔直的山峰,就站在巫峡口上”,“江流刚奔出巫峡,还没来得及喘息”等句子,运用拟人,使作品生动形象,渲染气氛,引发联想,耐人寻味。

C通感:通感是两种感觉的沟通,以视觉写听觉,以听觉写味觉等,它可以把景物描写得更加生动形象,能更深刻细致地表现作者的主观感受,引起读者更多联想和想象,因而更有艺术感染力。

“我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是比喻、拟物、也是通感,把视觉形象三峡江流,写成听觉音响交响乐,而又用视觉词语“雄伟”“瑰丽”修饰听觉音乐交响乐,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余地。“绿茸茸的草坂,像一支充满幽情的乐曲”也同样是视听的沟通。

(4)语言优美精炼,生动形象。

四、课堂训练:

(一)阅读课文第2节,回答问题:

1、瞿塘峡“像一道闸门”,请从文中找出一个词语来勾勒这种特点。

2、第2节中写船进入瞿塘峡后的情景,作者先写“江随壁转”,再引述杜甫诗句和民谣,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江随壁转”一词写出江流什么样的特点?

明确:先写“江随壁转”,勾画出瞿塘峡的概貌轮廓,让读者对瞿塘峡的景观有一个总的印象;接着引述杜甫的诗句和民谣,极言瞿塘峡的险恶;下面才接着对瞿塘峡展开正面描写。这样写,可让读者未见其形势,先闻其威名,有先声夺人之意。

“江随壁转”一词写出了两岸高山夹峙,险峻陡峭,江流迂回曲折,夺路前进的特点。

3、文中交代滟滪堆这黑色巨礁早已炸掉,既然如此,为什么“瞿塘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明确:滟滪堆这黑色巨礁虽已炸掉,但因为这段江流特别狭窄(“像一道闸门”)、曲折(“江随壁转”),水下还有其它暗礁,所以峡中仍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4、文中“雷霆万钧”与“涛如雷鸣”可以调换吗?请简述理由。

明确:“雷霆万钧”着重写水势,“涛如雷鸣”着重写水声,二者不可以调换。

(二)阅读课文第8节,回答问题:

1、文中“原来这就是王昭君诞生地香溪,它一下就令人记起杜甫的诗”一句里“这”和“它”分别指代什么?

2、“兵书宝剑峡”有哪两个特点?文中暗示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明确:一是“长”,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道无比险峻的长峡”;二是“窄”,文中暗示的句子是“一条窄巷”。

3、本段的线索清晰,写了五处三峡的处所地点,请一一写出来。

4、段末“船上的同志”说的一番话,暗含的意思是什么?

五、课堂总结:

刘白羽先生的《长江三峡》,它不像一般山水游记写景物的“各自特点”,而是用审美的眼光,从美学的角度来写三峡的共同的美——雄伟而瑰丽,来写它的壮美与优美的映衬美,和谐美。从文中点出“壮观”、“壮美”看,作者突出三峡的壮美是明显的;从文中写“色彩”用墨如泼、写西陵峡以优美传说作替补看,作者强调三峡优美的意图也是显而易见的。有刚有柔,雄伟而瑰丽,这就是《长江三峡》的主旋律,只要把握住了这一主旋律,就能准确地欣赏这一曲歌颂祖国壮丽江山的交响乐章!

三峡教案 篇7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第六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八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本文在第二个文言单元,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正面侧面、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二、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在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来疏通文意已能很好完成,但八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要赏析文章,尤其是写景散文,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对于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能遇到的障碍是:在欣赏“语言之美”环节。为了较好的达到教学目的,我通过从赏析内容到写法再到意境,逐步深入,并在“语言之美”环节时举例,学生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领会课文内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

2、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学习正面、侧面相结合和动静相结合等描写方法。

3、通过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深入学习文本后,概括出各段的景物特点,提高概括能力。

2、通过示例,能举一反三,培养学生分析、欣赏美文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讨论、合作活动过程,培养学生共同协作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与他人交流和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

2、逐步领略文本的美妙,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3、多媒体课件和丰富的网上资料,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热爱阅读古代优秀散文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三峡风光自然美。掌握作品景物描写的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字字珠玑的精美的语言的妙处。

五、教学方法:引导、讨论

六、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与过程设计思想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三峡的风光图片。

导入:上节课我们走进了《三峡》,疏通了文意,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请大家一起来背诵课文。

【揣摩文本,赏析品味】

一、在大家的背诵中,再一次把我们带入了三峡美景,回顾上节课我们概括的四幅图景,说说作者写出了三峡景物的什么特征,共同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之美。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每组负责一个语段,然后选四位同学全班交流。

1、学生明确:第1段重点写山,“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突出群山连绵的特点。“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是说一层层的悬崖,一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如果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见。说明江面狭窄,两岸雄峰相连,峭壁对峙,只看见一线天。突出峰峦重迭,雄峻险拔的山势。突出三峡群山连绵,高耸入云的雄壮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

2、学生明确:第2、3、4段写水,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第2段写夏季三峡情景。“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是说夏天水涨,江水淹了山陵,上行和下航的船只都被阻绝,不能通航,突出大水猛涨。“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是说有时皇帝的命令要急速传达,才会有航船,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以船行之快突出江流湍急的特点。突出江水浩荡、日行千里的奔放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

3、学生明确:第3段写三峡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是说在春冬两个季节,雪白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深潭,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波光粼粼,景物重重,一派秀丽风光。“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是说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山静、泉飞、柏怪、水奇,构成一幅挺拔超脱的画面。“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趣味无穷。用极为精练的四个字状写四种景物,总结全段,突出春冬之时三峡秀美、挺拔的清幽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

4.学生明确:第4段写三峡秋景。“每至清初霜旦,林寒涧肃”是说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充满凄清肃杀的气氛。“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是说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写秋峡以代表性事物猿来表现,山猿哀鸣,渲染了秋天的萧瑟气氛。感受秋峡萧瑟冷清的凄婉美。

教师根据学生讲述板书: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

二、三峡如此的险峻峭拔,全文仅150多字,可谓精致短小,然而作者竟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无限风光,可谓内容丰富,笔力雄健。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作者的笔法之美吧。

描绘景物的方法很多,可从正面描写、侧面烘托;可从动、静方面写;可从声、色、形、味方面写;可从视、听、嗅、味、触方面写;还可从高、低、远、近方面写。请以第一、三段为例,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三峡的?

学生思考后,请同学说说:

1、正面写山“连”的特点,粗笔勾勒,轮廓分明。“隐天蔽日”,山隐于天空,遮住太阳,侧面烘托山“高”。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相结合,写出了山高岭连的特点。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侧面

2、既有俯察近物,又有仰观远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属俯视江中所见,动静相杂,色彩各异,相映成趣。“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属仰观远景,以“绝”状山,以“怪”写柏,绘形写貌,形神兼备。“怪柏”显示着旺盛的生命力和坚强的意志,给山水之间注入一股生命的活力,使人顿觉生意盎然。

教师小结并板书:正面动静俯视仰视

三、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地理学家。一位地理学家却用文学的语言,独特的视角,把三峡描绘的如此出神入化,其用词的精妙,实在不能不令人惊叹。那么我们以第三、四段为例,来体会本文语言的精妙吧。

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三段中“素湍绿潭”,一“素”一“绿”,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也是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蔚为奇观。“清荣峻茂”一句话四字写四物,一字一景,字字珠玑,惊人赞叹。“良多趣味”中一“趣”字又掺入了作者的审美意趣,使得诗情画意融为一体。

第四段中“林寒涧肃”,一“寒”一“肃”已经是够凄清的了,“空谷传响”的“高猿长啸”已经够凄异了,然而啼声的“哀转久绝”更让闻者倍感寒意了。而且最后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顿然将这凄寒之境进行升华,它唱出了哀婉的猿声中旅人的悲凉心境,更加烘托出秋景的凄凉。在尽写了山光水色之后将笔触转向“猿”与“人”,从而深化文章意境,这就是作者的妙笔所在。

教师小结并板书:作者在炼字选词、情景韵味方面,实在精妙。所以余秋雨曾在自己的《三峡》中有这样的评价:他还用最省俭的字句刻画过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词章。

趣凄热爱同情

四、拓展延伸

学完本文,你觉得作者的哪些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借鉴、学习的?

1、抓住特点描写景物。

2、用不同的描写方法。

3、注重字词的锤炼。

五、课堂总结

《三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轴三峡四季景色的山水长卷,读来令人神往。作者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奇险、清秀,我们仿佛置身于那险拔清幽的三峡盛地。作者的描写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同时作者的语言精练美妙且情感也蕴含其中。

六、布置作业

请融入自己的感受,把本文改写成一篇写景散文

七、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群山图连绵高峻雄壮美正面侧面

夏水图浩大湍急奔放美热爱

水{春冬图清荣峻茂清幽美动静俯仰--趣

深秋图凄清寂静凄婉美--凄同情

通过观看三峡美丽的风光图片,使学生在感受美丽风光的同时激发他们课堂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峡教案 篇8

一、说教材的处理

《三峡》是语文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七单元的第二篇文章。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七年级上册一共安排了两个文言诗文单元。基本上是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古代散文和诗歌。旨在通过对它们的学习,让学生逐步接触、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文化,引起学生学习古代散文和诗歌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学作品的美,初步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受古代诗文的美;激起学生学习古代诗文的兴趣。本文在第二个文言诗文单元学生通过上一个单元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词汇的积累,掌握了简单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三峡》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文章写景生动,用词精准,有着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尤其是作者的描写手法以及成功的运用了对偶、夸张、引用等修辞手法和衬托的写作手法,更是令人赞叹。

我的教学设想是,把本文的教学分1.5个课时来完成,前半个课时重在预习指导,要求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通译全文,达到理解全文的基本内容的目的。第二课时以读为主,通过朗读、讨论等手段,理解文章的美和写作的妙处。本说案说的是这一课时。

据此,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一、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理解文意,熟读成诵。

二、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的美。

三、欣赏课文,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学习本课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

基于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知识结构,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体会三峡的美和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手法上,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二、说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的运用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等方法进行教学。

列宁曾十分强调情感对人的认识和逻辑思维的调节作用,他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由此可见,情感与知识的'双向交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与情绪。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当然,“文学的本质是始于感情而终于感情的。文学家把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他的目的——不管是有意识的——总是要在读者的心目中引起同样的感情作用的”。因此教读这篇文章,除了创设情景外,还要通过指导朗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生动地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文章如出己之口,如出己之心,使文章所描写的景和物叩击学生的心灵,引起共鸣。

《三峡》一文构思巧妙,用词精准,特别是能准确的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要学生体会文章的妙处,还得引导学生品析语言,品析文中一些概括力很强的词语等,以及多种修辞的运用。

三、说学法的点拨与指导

朗读教学是一种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它与其他能力的培养相辅相成。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透彻,朗读才能传情达意;对课文思想感情把握得有分寸,朗读才会有正确的语音、语速、音量;对课文的词句熟悉,朗读才会有准确的发音、停顿、重音。朗读又是学习语文的传统方法,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的手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通过初读整体感知、再读品析课文内容所体现的美、三读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四背读积累文学作品这么几个环节循序渐进的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同时注重知识的内引外延,课堂上安排了读一读、品一品、评一评、背一背,课后安排了写一写这些环节,重点要求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习过程中学生讨论热烈,发言踊跃。写一写环节主要要求学生重视对古诗文的积累,以及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指导实践的能力。

四、说教学媒体的使用

我制作了多媒体课件来辅助教学。课件制作是为上课的主题服务的,制作时,我没有追求繁杂、华艳,而只是从能否引起学生关于美的直观感悟与联想和能否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这些方面着想。制作时,我特别注意了音乐、图片和文字的有机配合,这对营造课堂气氛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五、说教学程序设计

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老师领着走,学生跟着走这一方式,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学会了字词,读准了文章的节奏。

第三步、再读课文,进入文中去领略三峡的美。出示第一步、创设情景,导入新课。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组三峡的图片,选用舒缓的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作为背景音乐,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的情感积极交融,激发学生学习三峡的兴趣。

第二步、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全文

1、教师声情并茂地范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的美;

2、提出阅读要求要求学生自主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

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题检查阅读效果。

这一环节体现了老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

调动了学生自主性。(多媒体课件,提出再读要求):

品一品

品析课文,领略美景。

1、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三峡的……美”说一句简单的话。并加上一句描写的话。

如: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学生自由品析三峡的美,四人小组讨论,然后回答。老师总结:(幻灯片出示板书)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凄凉凄美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云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4、老师出示幻灯片,向学生展示一组图片,师生一起来欣赏三峡的美景。(音乐声起,一幅幅三峡美景尽展眼前)

第四步、三读课文,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了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奇神,其笔法令人不能不称奇。现在我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审视评说课文的美(文字投影):我们欣赏文章,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动静、粗细、远近等多方面)着手。

例如:课文的描写手法美,正面落笔的“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形象而概括地描绘出三峡的地貌特点是山高岭连,峡窄水长;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一句则从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延绵,隐天蔽日的山势。

2、请同学们欣赏课文,说出课文的几个妙点来。展示幻灯片,提出学习任务(学生合作学习,自由评说)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写法之妙,通过练习来提示。出示幻灯片,练习:

练一练

1、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一句从面体现了山峦的,山势的;而“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则是描写,以“不见曦月”衬托山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用了手法,突出水势。

3、本文描写生动,写“湍”用,写“潭”用,写“柏”用,写泉用。

4、最后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教师小结:本文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了精准的描写以及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来表现三峡的美。

第五步、背诵课文

教师进一步点拨:郦道元真不愧为北魏的地理学家和散文家,他用地理学家的丰富游历和散文家的风厚的文学功底,把《水经》里的一条注释作得如此优美,真是慧眼独具、匠心独运。一百五十余字的短文,却能囊括千里,包容四[内容来于Y-Y_课-件_园]季,收纳山水草木,罗入古猿怪柏,其笔法确实精妙至极。难怪当代散文家余秋雨先生说郦道元《水经注》中的三峡,使后人再难调动描述的辞章了。这样的美文,我们理应先睹为快,先背为幸啊。同学们,让我们轰轰烈烈的读起来,背起来:

我们先请4位同学试背一遍,每人背一小段,其他同学可以小声的和背、其背、吟诵。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同学们可以在背的同时,在笔记本上作点词句赏析积累。

第六步、尾声(边展示幻灯片“三峡工程图景”边讲述)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看: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的世界奇观。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第七步、知识的拓展

布置课后练习:写一写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的赞美,老师搜集了一些描写三峡的诗歌(幻灯片展示),打印出来后,请同学们课后去欣赏,并用楷书或行楷抄写下来。

2、(幻灯片“金鸡岭的风光”)三峡是美丽的。其实我们身边也有美丽的风景,我们坪石的金鸡岭就是一个著名的风景点,下面请欣赏老师屏幕上的金鸡岭的优美的景色,学习郦道元的写景的手法,写一篇短文来向游客们展示金鸡岭的美。

这一环节很重要,因为时间关系只能放在课后了,但它的意义远不是一道练习题那么简单,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注重学生的语言的积累和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的培养,我设计的这道作业题,目的就在于此。

六、说教学效果

这堂课老师讲得少,学生读得多,说得多,想得多,练得多。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老师适当的点拨、练习的合理设计,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基本上能领会文章的美,能揣摩出文章的一两点妙处来。课堂气氛活跃,有激烈的讨论,有争先恐后的发言。学生们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和课后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体验和情感的熏陶。所取得的课堂效果很令我满意。

三峡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一、熟读课文,总结背诵方法。

二、品味语言,感受三峡美景。

三、感受山河壮美,体会作者赞美之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走进三峡,感受其美丽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1、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这些千古流传的名句是描写我国哪里的优美自然风光的呢(学生回答)?

查尔斯·比利奇,澳大利亚画家,被28个国家指定为奥林匹克画家,第一次来三峡时,刚到三峡人家龙进溪口,就被独具三峡特色的风景所吸引,被如诗如画的三峡美景吸引,现场进行绘画创作,并一再感叹“这里的风景太美了,真想在这里住上一个星期,慢慢欣赏、创作!”今天我们共同走进三峡,欣赏其美丽的景色。

二、预习检测

(一)、走进作者: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北朝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仕途坎坷,终未能尽其才。他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四十卷。文笔隽永,描写生动,既是一部内容丰富多彩的地理著作,也是一部优美的山水散文汇集。

(二)、读准字音

涿县(zhuō)

重岩叠嶂(zhàng)

不见曦月(xī)

沿溯阻绝(sù)

朝发白帝(zhāo)绝巘(yǎn)

素湍绿潭(tuān)

略无阙处(quē)

飞漱其间(shù)

清荣峻茂(jùn)属引凄异(zhǔ)

教师强调:同学们的预习情况非常好。那么在你预习的过程中,有哪几个字容易出错呢?学生纷纷发表个人意见,得出容易出错的字“阙”、“巘”、“曦”,字形较复杂,需要注意。

(三)、熟练阅读课文,并尝试划分节奏。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强调:这是文章当中的重点语句,同学们在划分的过程中,要从语句的意义、字词的解释入手,尝试划分。学习过程

三、读一读(语音、语调、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

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教师强调:同学们结合自己划分的节奏,试着去读一读这些重点的语句。(学生阅读之后)教师配乐(淙淙的流水声)范读,景色的美尽在听读当中。

四、译一译(准确、熟练)

教师强调: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翻译课文,若有组内解决不了的字词句,画出来,请其他组帮助解决。

同学们在小组讨论之后,有没有不能够解决的问题,请马上提出来。(在工具书、字典的帮助下,学生成功解决问题)我也给大家准备了一些问题,下面提问学生。

(一)、解释下列词语。

1、略无:毫无

2、阙:通“缺”

3、自非:如果

4、曦:日光,这是指太阳。

5、襄:上

6、沿:顺流而下

7、溯:逆流而上

8、湍:急流9、回清:回旋的清波

10、绝巘:极高的山峰

11、飞漱:急流冲荡

12、峻:山高

13、属引:接连不断

(二)、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如果不是正午或夜半,是看不见阳光和月亮的。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其上快马驾着疾风,也不认为快。

五、品一品(内容、描写角度、景物特点)

请同学们用欣赏的眼光来品读课文,向大家推荐你最欣赏的语句,并简述理由。

学生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素”“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学生二:雄壮的美景。水襄陵,沿溯阻绝

学生三:清秀的美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教师强调: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从这一句中我们看到了三峡美景的凄凉。

六、背一背(方法)

整体把握

山。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水。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化整为零

山势——夏水——春冬——秋景

水襄陵,沿溯阻绝;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七、扩一扩

这样秀丽的山水美景除了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如此生动的描写之外,我国古代许多著名诗人也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描绘了一幅幅三峡美景,请同学们展示你搜集到的诗篇。学生搜集

1、巫山望不极,望望下朝氛。卢照邻

2、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郭沫若

3、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5、巴山上峡重复重,阳台碧峭十二峰。孟郊

6、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

8、白帝城边足xx,瞿塘五月谁敢过。李白

八、结语

无限壮丽的祖国河山体现文人墨客的诗词佳作中。《三峡》作为古代模山范水的经典之作,笔墨凝练生动,寥寥一百五十四字就把七百里三峡的雄奇险峻、清幽秀丽尽收笔底。让我们再次拿起课本,高声朗读,感受山河的壮美,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教学反思:

在准备《三峡》的过程中,广泛的接触了《三峡》一课的课例、教案、导学案、课件等,郦道元的《三峡》是古代模山范水的经典之作,笔墨凝练生动,寥寥一百五十字,写出了三峡七百里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尽收笔底。最终设计采用了如下授课方式。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读一读、译一译、品一品、背一背、扩一扩。

读一读环节,规定时间内学生阅读,要求不错读、不漏读;要求学生个读,做出点评;展示课件,要求学生更正错误的停顿;全班齐读,注意读出感情。在此环节的教学中,学生能够积极大胆的阅读,参与到课堂中来,且学生之间相互质疑,解决阅读中遇到的节奏、停顿问题。

译一译环节,采用小组合作方式,给予学生时间,利用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翻译课文,对于解决不了的字词句,画出来;组织学生相互之间提问、质疑,伴之以教师点拨;出示课件,以提问的形式,检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其中重点字词: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

沿溯阻绝

夏水襄陵

素湍绿潭

清荣峻茂

或王命急宣

良多趣味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在此环节,时间分配合理,找出本文中重点字、词、句处理,方法得当。

品一品环节,教师讲解文章结构,并且组织学生品读,了解课文意思,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全文由写山引入,再到写四季的水、景,正因为有了山的连、高、险,才有了水的疾。文章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其中讲解过程中部分学生的回答令我感到欣喜,组织的答案准确、恰当、合理,可见确实下了不少的功夫预习。

背一背环节,此处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章结构整体把握,然后化整为零,抓住各个部分的关键词、句,达到快速背诵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在此过程中要巡回指导,最后再检查一至两名同学,指导方法,全班齐诵,结束背诵环节。

扩一扩环节,我有针对性的搜集了一些描山绘水的、千古传颂的诗句,在给学生讲解之后,要求学生熟读成诵,扩充知识面。此环节的设计过于仓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我认为存在一定的问题,教师在此过程中讲述过多,完全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理解、感悟并且试着讲出这些名句的内涵,教师只起补充的作用。

三峡教案 篇10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揣摩作者笔法之精妙,培养初步的文言语感。

2、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优美意境,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风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川之美的情怀。

[教材简析]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总写气势恢弘,分写特征分明 。同是三峡四季景色,特点绝不相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

[教学难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这篇课文自身相对于其他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对象]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与引导,但由于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学习方法、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翻译,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三峡的有关资料 ,了解作者郦道元的有关情况。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1、 读一读:

① 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句。

② 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 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发言。)

1、 师:我们应带着美的眼光来寻找三峡的最美所在,大家看看三峡的自然景观最美美在哪?

【注】美在山,美在水。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注】三峡的山独特之处在哪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

【注】万物因水而有灵性,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独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么顺序来写水的呢?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什么来写的?

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沿溯阻绝(引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若说夏水用豪放派来形容的话,那么大家想一下春冬之水应用什么来形容?(婉约)

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t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4、 师:同学们,三峡很美,你能用“三峡的 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山美,水美)

[例]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

5、师: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

[例] 课文的描写手法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话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1、师: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2、师:《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注】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3、师: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想象未来的三峡美景。与文中的三峡进行比较欣赏。

五、 教师小结: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三峡教案 篇11

【创意说明】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语言精练,思路清晰。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刚上初一的学生接受起来较为困难,可能会有枯燥之感。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利用丰富的“三峡”声像资料,形象直观地感受三峡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凋动自己的阅读体验,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受三峡的壮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2、学习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抓住景物特征,动静结合,情景交融。

3、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的笔法之妙。

【教学过程】

序曲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峡》这篇课文(展示课题)。长江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自豪;长江一泻千里,气势磅礴,特别是三峡的景致,更是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令人神往。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的俊美。长江之美,美在三峡。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郦道元,去游一游那雄伟壮丽的长江三峡。

欣赏有关三峡图片,领略三峡壮丽景色。(感受瞿塘峡的雄伟险峻,巫峡的幽深秀丽,西陵峡的滩多水险。)

本篇课文的学习分为四大板块进行:

教学板块一:复习旧知,积累词汇

1、 大屏幕投影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阙、嶂、曦、襄、溯、御、漱、涧、啸、属

2、大屏幕投影 明确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并翻译句子。

a.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b.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半,不见曦月;

c.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教学板块二:研读赏析,共同探究

过渡:《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1、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读顺句子,体会文章的音乐之美。

2、 共同探究:a.作者写了三峡的哪些自然景物? b.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

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c.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屏幕显示)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

a.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b.写山,突出山高峡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是写两岸山峰连绵起伏。“重岩叠嶂,隐天蔽日,不见曦月”是从侧面映衬

三峡教案 篇12

一、教学思路: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教读本文,首先要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熟读成诵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的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三峡风光片,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三峡有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

(2)掌握“自”“至于”“则”等虚词的用法,理解“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翻译重、难点句子。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说读法教学本文。

第一步,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步,总结本文的写法,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欣赏三峡的独特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像,体味作品意境。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大意。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六、教学流程: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

1、由《早发白帝城》导入:

2、检查预习

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熟读理解,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正音:

2、解答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1、初读课文:并让学生齐读重点字词。

2、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熟悉课文。

3、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

4、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5、全班讨论交流质疑。

作业: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小编推荐

三峡教案实用14篇


老师在平日工作中,除了其他教育工具,教案课件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对于教案课件,知识点的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教案不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教育思想的体现,更代表着老师对学生学习的关注和关怀。今天趣祝福编辑为你推荐一篇“三峡教案”的文章,希望它能在你的工作和生活中有所启示。

三峡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教育。

3、体会按时间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领略三峡秋天的美景。

教学难点 :

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 搜集关于三峡的资料 录音带

一、导语 :

三峡像一副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交流搜集到的关于三峡的资料。

二、以读为主,读中探究

1、自主读书

要求:(1)要把课文读通读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生字、新词可利用工具书解决。

(2)把不理解的内容和有疑问的地方标出来。

2、汇报交流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

如:你读懂了哪些内容?

(2)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3、再读释疑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解决以上提出的问题。

(个人读、双人读、小组读、互相讨论等学习方式;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或指导、或鼓励。)

三、指导朗读

带着喜爱、欣赏的感情读。自由吟读,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把优美的画面,真挚的情感读出来。

四、结束语:

作者按照时间的顺序介绍了三峡一天的美景,使我们认识到了三峡不同时间的美丽,学习作者这种写作方法,使自己的文章也变得条理清楚。

五、作业 :

把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

三峡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位语言的精妙。

3.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课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难点:

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教学设想:

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品读句段等,在读中完成教学目标,加深文本印象,力求当堂能背诵。

教学过程:

一、 析字义,赏三峡。

汉字是表义文字,每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什么?(山)往深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就一起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走近作者及作品。

(学生齐读书下注解)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世称颂。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地貌特征,还要欣赏《三峡》语言的魅力。

三、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一读课文,正字音。——前两组齐读至“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后两组接着读完。要求读得准,听要听得清。听出学同朗读中的错误,读完后,帮他指出来。

二读课文,准确停顿。——老师范读一遍,学生认真听把自己把握不准的停顿在听老师读是做上批注。学生再自由读2遍,然后请一名同学展示一下,老师做评价。

三读课文,译《三峡》。——单排向后转,组成四人学习小组,再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重要的词作出批注,有疑问出做出标记,六分钟后教师通过小检测,查看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到位。

(出示)准确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四、分段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

四读课文,知三峡。——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春冬和秋景的句子。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读完老师评价。通过朗读,你能告诉大家你觉得三峡怎样的地貌特征了吗?(黑板上列出问题,学生发言,并上黑板展示)

怎样的山 ——————— 绵长、高峻

夏水有什么特征 ——————— 水急、水量大

春冬景色如何 ——————— 清静、幽美、趣味无穷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 凄凉、肃杀

五读课文,赏三峡。——了解了三峡的地貌特征,着仅是撩开了三峡面纱的一角,要想深入的感受三峡无穷的魅力,就需要我们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做到:声音洪亮圆润;停顿有序,重音准确;倾注自己的感情;语速适中)学生自由品读,然后把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句子,读出来与大家共同欣赏。

五、品位语言的精妙。

从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角度品味课文,在书上批注自己的理解和赏析,然后展示。

六、熟读成诵,记三峡。

美丽的三峡风光,我们先睹为快;美妙的课文语言,我们也先赏为快,下面让我们先背为快,让着一切美好沉淀成为我们自身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1.学生看着黑板上的板书——行文层次和内容,自由背诵。

2.和老师同步背,老师只强调关键字,词。

3.学生齐背。

七、结束学习,布置作业。

同学们,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但掌握了学习内容还能准确地背诵全文,真棒!语文素养的提升在课堂更在课外,今天老师给大家再布置两个作业:1、把文章变为一篇优美的现代文。2、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和余秋雨的《三峡》。

三峡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理解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表达的思想酌情。

3、学习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五、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

课件《三峡风光》或教学图片。

七、教学程序: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学生交流利用从网络上或图书馆等到地方搜集、整理的长江三峡的有关资料。

2、长江,养育了炎黄子孙,滋润着华夏儿女的心田。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三峡之秋的神韵。

3、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质疑问难。

1、提示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想一想,有何收获,遇到了什么问题。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讨论交流。

(1)谈收获。

(2)质疑问难。

学生自由谈,对于提问有价值的学生进行表扬,同时找出有代表性的问题。

三、再读,深入理解。

1、提出要求:读全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

采用"小先生"讲课法:小组代表到台前汇报自学成果,其他学生补充,评比朗读情况。教师适时点拨,出示课件。

学生发言可抓住以下要点:

(1)总写三峡秋景,抓住了成熟的特点。通过橘树、柚树的叶子、果实来表现成熟的秋景。

(2)早晨景色,突出了清新和明丽。从晨露闪亮到露水渐逝,再到一片明丽,读者在感受变化时心情似乎也一片明朗。

(3)中午的景色,表现了热烈的特点。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把长江化作一条巨蟒,咆哮奔腾、呼啸而去,所过之处,一片金黄。

(4)黄昏景色,抓住了平静的特点。倒影林立的长江仿佛变成了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温柔可爱。

(5)在写夜景时,作者用两个自然段的笔墨,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的图画。从入夜时的沉沉入睡到圆月高悬时的恍入梦境。渔火、灯光、光晕、汽笛,有光有声;月光、山影,有黑有白。再加上比喻手法的运用,呈现出一幅大写意的三峡夜景图。

四、朗读比赛。

可采用推荐、指导、教师参与等多种方法让学生参与朗读,加上及时的评价,使学生在有感情(表情)的朗读中再次感受三峡之秋的神韵。

▲教学小结:

1、本节课开始时提出的问题,你懂了吗?

2、三峡,以它那迷人的风光吸引着无数中外来宾,而三峡工程又会给三峡带来些什么呢?请同学们课下展开调查,并相互交流。

三峡教案 篇4

《三峡》

教学目标:

1、能积累文言词汇,体会课文语言的特点。

2、能在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能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了解文章所描写的三峡的特点。

★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发挥想象,体会文章写景的妙处。

★教学难点:

1、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幻灯片上的美丽风景,先对图片进行一下描述,然后猜一猜,这是哪里的风景?

(多媒体展示三峡图片)

(第一幅)

生:这幅图片中有高耸的群山,延绵不断。群山当中有一条好像绿丝带一样的河流。

生:根据图片我猜是三峡的图片。

(第二幅)

生:这是一条宽阔的江河,河两岸的山像被刀削过的一样,很平直,很陡峭。

(第三幅)

生:这是一幅远景图,壮观的山峡,山上有郁郁葱葱的植物,中间的江水有点像黄河,水面上有两艘游览的船。

师:你怎么知道是游览的船?

生:因为船的造型就像是游览的船,不像是其他的船,而且船边上有很多人再看两岸的风景,有几个人还拿着望远镜。

师:恩,观察听仔细的啊。

(第四幅)

生:这幅图像一幅中国山水画,近处色彩鲜艳浓郁,远处则显得随意浅淡,画的风景应该是长江三峡的风光。山高水浅,意境深远。

师:很不错,的确可以说是一幅山水画。

(第五幅)

生:这是一个很大的水库,从规模上来看,应该只能是长江三峡水利工程。我想这肯定是三峡了。

师:正确。在座的同学有没有去过三峡旅游的?给大家做做导游,介绍一以下三峡有哪些值得留恋的景物风光?

生:三峡位于长江中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瞿塘峡山高水急,极为壮观,人称“夔门天下雄”。

巫峡谷深峡长,幽静秀雅。有著名的巫山十二峰恰似亭亭玉立的十二仙女,自古就有“朝为行云,暮为行雨”的浪漫传说,据我所知,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和汉代美女王昭君的故乡都在巫峡附近。

西陵峡水急滩多、行船艰险而令人望而生畏。西陵峡两岸石壁的形态、色泽都十分奇特,牛肝马肺峡、兵书宝剑峡和黄牛峡等区段都名有特色。西陵峡下口正在修建宏伟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已形成以现代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景观。在到三峡工程之前还有白帝城和地缝天坑等景点。

师:真为同学说得很详细,真是一名出色的导游,那么我们所看到的是今天的三峡风光,那么古人眼中的三峡又是一个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194页。

二、作家作品:

师:请一个同学为大家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及其作品。

生:本文的作者郦道元是北魏时期的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其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这本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师:谢谢××的清楚简练的介绍。对作者和《水经注》一书大家作个了解即可。

三、自渎课文,疏通文义:

师:请大家用3分钟的时间自己把文章默读一遍,不会读的字查查字典,注上拼音,不懂的字词作个标记。

(3分钟后)

师:请看幻灯片,请同学读一读屏幕上的生字:

生:阙处(quē)重岩叠嶂(diézhàng)隐天蔽日(bì)曦月(xī)

襄陵(xiānglíng)沿溯(sù)素湍(tuān)绝巘(yǎn)

飞漱(shù)长啸(xiào)属引(zhǔ)

师:老师为大家范读一遍课文,听的时候注意句读和语气,体会一下作者的思想感情。

师: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把自己不懂得字词提出来小组讨论解决,小组解决不了的,等会儿提出来请其他小组帮忙。然后每组选择一段结合课文的注释在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描绘一下三峡的优美风光,说出来小组内部交流,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小组交流时间5分钟。

(小组活动,疏通字词)

师:有没有小组解决不了需要提出来帮忙的字词?

生:“重岩叠嶂”是什么意思?这里的“嶂”怎样解释?

生:“重岩叠嶂”实质重重叠叠的悬崖。“嶂”是指像屏障一样的高山。

师:回答得非常好,还有没有需要帮助的?

生:“至于夏水襄陵”这句中,“襄”书上解释为“上”,“陵”又怎么翻译呢?

生:“陵”是指打的土山,这里是说到了夏天水漫了上来,把大的土山都淹没了。

师:翻译的非常准确,看还有没有问题?

生:第二段最后“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怎么翻译?主要是“御风”和“以”字我们不知道怎样解释。

生:“御风”意思是驾乘着风,我想这里是夸张的手法,这句的意思是就算骑马驾风而行,都没有从长江中行船那么快。

师:解释得非常好,看来你们小组的效率还挺高的。还有没有小组在字词的解释上有问题的?没有的话我们就要请大家做做导游了。

四、讨论体会:

师:纵观整篇课文,大家想一想,课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组讨论2分钟。

(2分钟后)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有一种惊叹的感情。

师:惊叹?有没有一个成语可以更好的表达你这个观点?这个成语中有一个“叹”字。

生:叹为观止。

师:很好。你为什么这样认为呢?

生:他写连山,用了“略无阙处”“隐天蔽日”这些词,还有后两段写的那些景物都不是平常所能见到的。

师:理由还比较充分,还有吗?

生:我们小组认为作者对三峡充满了喜爱之情。三峡嘛,我们现在都有这么多人喜欢去玩,说明大家都喜欢,所以才能成世界著名的旅游景点,说明它很美很吸引人。

师:注意,是因为很多人喜欢它,所以它美吗?最好在文中去找支持你们观点的理由。

生:是因为三峡自古以来就是一美景奇景,所以人们喜欢去游玩。

师:那你们认为作者对三峡喜爱,理由是什么?请在文中找。

生:理由是第一,作者对三峡描写比较细致,尤其是对水的描写,分了夏、春冬和秋天来写水。第二,写景都是极力写它的奇险壮美,带有一种前面他们说的叹为观止的感情,既然叹为观止嘛,就说明他很喜爱。

师:“奇险壮美”,这个词用得很不错,能不能在文中找出具体的词句?

生:第一段中“略无阙处”、“隐天蔽日”、第三段中“素湍绿潭”“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等等。

师:回答得很具体、很落实。我们知道《水经》是一部地理著作,而作为《水经》中的一条注解的《三峡》,虽然说是一篇介绍性、说明性的文章,写得比较客观,但字里行间的确可以体会到作者对三峡的欣赏赞美之情,通过这种赞美表现出了作者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好,下面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课文朗读一遍,读的时候注意体会作者的这种欣赏和赞叹的感情。

(全班齐读课文)

五、研读赏析:

师:假设我们现在是三峡的导游,请你根据郦道元的这片《三峡》,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正准备前往三峡旅游的游客作总体介绍。说的时候尽量突出三峡风光的特点、语言优美,有吸引力。每个小组选择其中一段集中讨论,组内交流3分钟,然后选派一名代表起来当导游。在本组的导游介绍前需要小组四个人一起将所选的段落当堂背诵一遍,要求整齐、有感情。

我们将评选出最佳小组合作奖和表现最佳导游奖。获奖的将得到精美礼品一份。

(3分钟后)

师:哪一组同学讨论的是第一段?

(一小组齐背第一段,“导游介绍”)

师:嗯,背得很整齐,也比较流利,不过速度稍微快了点,注意感情的把握。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欢迎乘坐“中华之星”号游轮到著名的长江三峡旅游,三峡最有特色的就是两方面——山和水。在三峡的七百里当中,两岸山连着山,一点也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住了天空,挡住了日光请游客们到船边上欣赏这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群山,现在是早上,到中午十一点半左右大家基本上才能在处于峡谷中的船上看到太阳——如果天气好的话,并且到下午一点过后太阳又会躲到重岩叠山后面,一整天见不到面了。月亮也是一样只有到半夜的时候才能看到。

师:很好,有想象力,介绍比较准确,若语气和用词能再增添一点吸引力就更好了,谢谢这名同学和他们小组。哪一组来介绍第二段的内容?

(另一小组齐背第二段,“导游”介绍)

生:游客朋友们,请看岸边那些山陵,到了夏天有时发大水,江水会漫上山陵,就像白素贞水漫金山。沿江上下的行船都被阻绝。据说在古代有时皇帝的命令必须急速传达,那清早从四川的白帝城发船,傍晚就到了湖北的江陵县,壤中间相距一千二百余里,就算是骑快马驾轻风开奔驰,也不象它这样快。

师:这为同学语言很幽默,不过在座的应该没有人见过百素贞水漫金山吧。类比最好巨大家比较熟悉的东西。不错,掌声鼓励,next。

(第三小组齐背第三段,“导游”介绍)

生:现在是初春,大家虽然见不到壮观的洪水,但是春冬的三峡也有其不同一般的景致,请游客们看这水面又洁白的浪花,还有绿茵茵的潭水洄旋着清波,倒映着两岸各种风物的影子。请抬头看那高高的山顶上,长着很多奇怪的柏树,注意留心山崖中会有一些悬泉和瀑布冲刷在怪柏之间,水清树荣,山高草茂,实在有无穷的乐趣。

师:哪位同学来点评一下这名导游的介绍?

生:我来。这位导游语言丰富,口气也挺有导游的味道。介绍全面,就是有些不流利。

(第四小组齐背第四段,“导游”介绍)

师:背得比较流畅,遗憾的是不够整齐。有请导游。

生:亲爱的游客朋友们,如果大家国庆十一黄金周有机会的话,不妨再来三峡旅游,不是我贪财还想赚大家的钱,而是秋日的三峡的确又别有一番风味:每逢秋雨初晴的日子,或者有霜的早晨,你会感到这里的树木很清凉,山间很寂静,时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了声音叫着,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了哀猿的回声,悲切宛转,很久才能消失。所以自古有打鱼的人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师:很不错。看来同学们小组合作的效果很好。几位导游的表现都非常优秀,老师真是难评定孰优孰劣,课后请同学们投票选出吧。让我们全班一起再读一遍课文,读的时候请注意文章的句读和读时的语气,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很好,需要注意一下最后那一句渔歌的语气应带一些忧伤哀怨。

六、总结归纳:

师:根据刚才四位导游的介绍,结合原文,请同学们讨论归纳一下这篇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小组讨论一分钟。

(一分钟后,请小组代表发言)

生:文章先写山后写水,突出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是从三峡最有特点的几个时间季节——夏日、春冬、秋晨来描绘其不同的景象的。

师:概括得很好,很准确。

七、课后拓展延伸:

师:课后请同学们比较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杜甫的《登高》,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和思想感情。看看它们和《三峡》有和联系、异同?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登 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三峡教案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的不同特点,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三峡之秋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热爱三峡的真挚感情,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

体会一天当中三峡景物气象万千的特点。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观、读、想、写四结合。

学生学习方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使用媒体

课件《三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优美的音乐风景片。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课件。)

2、你们知道这是哪的风光了吧。你对三峡了解多少?请把你收集到的有关三峡的资料和大家分享。(学生交流资料。)

3、长江三峡,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就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圈。今天,让我们走进三峡,共同领略著名文学家方纪笔下的三峡之秋的神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出示多音字,让学生认读,注音并组词。

(2)生词:

橘柚陡峭金鳞巨蟒荡漾摇曳谷壑清冽

2、生字同学们都掌握了,课文读得怎样呢?谁想给大家读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老师给出的阅读提示。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秋天景色的?画出体现顺序的词语。

(2)课文描写了一天中三峡景物的哪些特点?

(3)读读文章开头和结尾的话,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4)课文第一段和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生读后回答1、2题后,师板书:早晨,中午,下午,夜晚。)

三、深入学习

(一)学习第一段,总结方法

1、学习第一段。

师: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起段先来学习第一段。默读,看看这一段主要写三峡的什么景物。(学生默读课文后回答,教师随机板书。)

师:这种景物体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这一段里你最喜欢哪些语句?说说你的体会。

师:有感情地读读,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2、师生共同总结学法。

(1)主要写什么景物;

(2)体现三峡的什么特点;

(3)从哪些语句体会出这个特点;

(4)找出美句品读;

(5)读出感悟。

(二)合作学习

师:请大家用这种学习方法小组合作学习课文2-6自然段。

1、小组学习。

2、汇报学习收获。

(1)感受早晨的三峡明丽之美。

师:首先来分享三峡秋天早晨的美丽多姿。(指名汇报。)

(课件:三峡的早晨图片。)

师:是呀,绿叶金实,好一派明丽的三峡秋色呀。(板书:明丽。)

师:早晨,来到明净美丽的三峡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你能用朗读表达出来吗?

(2)感受中午的三峡热烈之美。

师:接着来分享三峡秋天中午的美丽多姿!(指名汇报,课件出示三峡中午图片。)

(课件出示:对比的两句话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像一条金鳞巨蟒,翻滚着,呼啸着,奔腾流去。长江也变得热烈了,奔腾流去。)

师:哪句写得好,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

(生回答后,指导朗读。)

(3)感受下午平静的美。

师:中午的长江让我们感受到它是那么热烈。那么,下午又是怎样的情景?(指名汇报。)

师:(出示下午图片。)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感受,你想到了什么词,或想说什么?

指导朗读:该用怎样的语气读出这份平静温柔的美呢?(女生齐读。)

(4)感受夜晚的宁静和神秘。

①师:夜晚作者写了几幅画面?(两幅)我们先看第一幅。(指名汇报。)

师:“摇曳”是什么意思?

生:摇动、摇晃。

师:在文中指的是什么?

生:渔火和灯光的倒影随着江面晃动。

师:同学们,渔火和灯光的倒影随着江面晃动,江面的宁静不是被打破了吗?

师:这种写法就叫“以动衬静”。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习作中试着使用这样的方法。

(5)再次感受夜晚月光下的三峡神秘之美。

师:说到这宁静的三峡的中秋之夜,有一样景物不得不提。那就是——月亮。

师:三峡中秋的月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概括总结。)

(齐读“这是……”到最后。)

师:读了这段话你想说什么?(学生谈感受。)

师:是啊,多么独特的三峡的月色啊!你还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样的月色吗?

(生自主发言。)

师:(板书:神奇。)是啊,只有三峡才有如此皎洁,如此迷人,如此神奇美妙的月色!

四、谈收获

学生谈本课时的收获,主要领悟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来写。

五、作业

1、仿照本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篇习作,题目自拟。

2、推荐阅读。

余秋雨《三峡》

刘白羽《长江三日》

魏靖宇《三峡的怀恋与见证》

三峡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课文,疏通大意;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

2、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展开联想和想象,深入品味情景交融的优美意境;

3、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点:

1、朗读、翻译、背诵课文;

2、展开想象,加深对文言文的感悟,理解、积累文言词语;

3、培养关注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操。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设想: 熟读——理解——翻译——背诵——积累;

诗、画、文交互——品味语言——体味意境——积淀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齐背已经学过的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问:诗歌写了那些景物?景物的特点是什么?这是哪里的风光?

学生思考后回答,并引出《三峡》。

二、听课文录音,了解课文内容

问:能够找出课文中与诗歌《早发白帝城》描写的相对应的内容吗?

同学们自读课文,可以勾画语句,可以讨论交流。

最后明确:

的第二段“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与诗歌的一、二、四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轻舟已过万重山”相对应,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

第四段“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与诗歌的第三句“两岸猿声啼不住”相对应,都写连绵不断的猿鸣;

第一段“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与诗歌第四句中的“万重山”相对应,都写三峡的崇山峻岭。

三、结合注释,自己研读,落实字词意思,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同学们结束后,问:自学得怎么样呢?我们来一个有趣的检测好吗?。

分成四组,每一组负责一段文字。先讨论,联想,商量景物及景物的特点,准备绘画。

四、每一组抽一位同学代表,在黑板上绘出课文所描写的四幅图画

不要求精细,只求能表现课文内容,特别是关键的句意。

本小组同学要关注并提示。

五、交叉检查

1、读课文语句,看图画表现。如有遗漏,请上前添补修改。

2、结合同学所绘图画,师生共同明确所描绘景物的特点:

山: 两岸,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雄壮美。

水: (夏季)夏水襄陵,沿溯阻绝,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放美

(春冬)素湍绿潭,回清倒影,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清秀美

(秋季)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哀转久绝——凄婉美

六、离开课本,根据同学所绘四幅图画,回想并说出课文相应的语句

同桌一组,看黑板上的四幅图画,试着忆读课文。交换进行。

七、自己通读课文,加深对语句含义的理解,并勾画出还不能准确解释的字词句(为下节课质疑、翻译做准备)

一、全班同学齐读课文,回想上一节课的“诗”、“画”、“文”

二、同学轮流口头翻译课文

抽同学轮流进行,每人一句。实在不知怎么译的,可请同学帮忙。教师点拨重点字词(加点)的含义与用法,强化识记积累。

自(在)三峡七百里中,两岸,略无(毫无)阙(通“缺”)处。重岩叠嶂(zhàng,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隐天蔽日,自(如果)非亭午夜分,不见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月。

至于夏水襄(xiāng,漫上)陵,沿(顺流而下)溯(sù,逆流而上)阻绝。或(有时)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即使)乘奔(bēn,动词作名词,指飞奔的马)御风,不以(认为,觉得)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tuān,急流的水)绿潭,回清倒影。绝巘(ǎn,险峻的山崖或山峰)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shù,冲刷)其间,清(江水清清)荣(树木苍郁)峻(山势险峻)茂(百草丰茂),良(很)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名词动用,降霜)旦,林寒涧肃(寂静),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连续)引(延长)凄异,空谷(名词作状语,在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教师口头翻译(速度稍慢),学生再次跟译,纠正自己的误解,落实句意

翻译已经不存在问题的同学,则听老师的译句,回译成课文原句。(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学的层次不同,要求也应该体现层次性。)

在三峡的七百里地界中,江流两岸都是连绵不断的大山,连一点儿缺断的地方也没有;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住天光日影,如果不是正午,就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的时候,下行和上行的航路就被阻绝了。有时皇帝有令必须急速传达,就早晨坐船从白帝城出发,晚上即可到达江陵,这中间相隔一千二百多里地,一日之内就到,即使是骑上快马驾起风来,也没有这样快。

三峡之内,每到春、冬两季的时候,那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打着回旋的清波,倒映在水中的山影,都十分壮观。江岸的极高的山峰上,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又有悬泉瀑布,从高崖上垂挂下来,飞流冲荡在岩崖之间。江水清清,树木苍郁,山势险峻,百草丰茂,真是情趣无限。

而每到雨后初晴或秋霜始降的早晨,三峡中又别是一番景象。树林和山涧现出一片清凉和寂静,常常又爬上高崖的猿猴在放声长叫,声音连续不断,甚是凄凉,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也不消失。所以当地打鱼的人的歌中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师生共同总结(填空的方式)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峡 的景色,表达了作者 之情,激发了自己 的感情。

1、学生答后总结归纳:(不强调统一,语意相近即可。)

本文精要地描述了三峡 雄奇险拔、清幽秀丽 的景色,表达了 作者对大自然的欣赏、赞叹之情,激发了自己 关注自然,热爱祖国壮丽河山 的感情。

2、追问:如何理解“精要”呢?

进一步明确:

抓住景物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写;

抓住不同的季节,动、静结合的写;

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写。

五、背诵课文

同桌互相抽查。

六、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郦道元、《水经注》、《水经》。

三峡教案 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2、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学法建议】:

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2.资料链接

(1)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长江三峡河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宝库之一。周恩来总理1957年12月3日就提出“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口号。多年来,经过反复的论证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的讨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坝址已选定于西陵峡的三斗坪。这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必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里的有关文字,适当引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杜甫的两首诗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夔州歌十绝句(一)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3.预习思考

(1)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2)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学习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学评价

字词正音:

启碇(dìnɡ)绛紫(jiang)夔州(kuí)滟滪(yànyù)隽秀(jùn)瑰丽(gui)峙()坂(bǎn)婀娜(ēnuó)崆山名(kōng)澎湃(pēngpài)

词语补释:

苍莽: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层峦叠嶂:形容山峦重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响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隽秀婀娜:清秀美丽的样子。森然耸立:繁密高高地直立。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二、文本研习

1、第一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

2、作者是怎样把三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1)、写瞿塘峡。(2自然段)

2)、写巫峡。(3--5自然段)

3)、写西陵峡。(6--9自然段)

((1)、特点:象一道闸门雄

1)、描写黎明时瞿塘峡的画面。

2)、描写瞿塘峡口的奇险。

3)、描写过了瞿塘峡后所见到的江流和两岸景色。

(2)、特点: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秀

1)、写峡口风光,点出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3自然段)

2)、关于美女峰的传说。(4自然段)

3)、用种种比喻概括地描写巫峰风景。(5自然段)

(3)、特点: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险

1)、过渡。(6自然段)

2)、交代三个著名的险滩,叙述关于屈原的传说。(7自然段)

3)、写轮船绕过泄滩,驶过青滩的情景,关于领航人的谈话和感想。(8自然段)

4)、写轮船驶过崆岭滩的情景。(9自然段)

第二课时

文本研习

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作者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青、崆岭。泄滩:凶险在漩涡多。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问题探讨

1、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2、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3、作者说,他“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三、活动体验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的特点。

三峡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2、学习古人叙事抒情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4、积累文言词汇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要求学生对三峡有些了解

2、 收集有关长江或三峡的诗句

教师准备:1、网上搜集有关三峡的图片,各个角度的精选一副

2、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诗句

三、教学过程:

1、导入:认识作者郦道元,是在《中国石拱桥》,它提到了《水经注》,回忆书的内容,《水经注》是记叙我国江河分布的专著,提到我国的江河,长江与黄河最具代表性, 关于黄河的诗句我们学了不少,那么关于长江呢?(师生共同吟诵有关长江的诗句)

2、 长江确实壮美,尤以三峡为甚,让我们目睹一下三峡的美景。(多媒体展示三峡的美景)三峡指上游自重庆白帝城至湖北宜昌之间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都说瞿塘雄、巫峡绚、西陵险,下面的几句诗各是写哪个峡的?是否验证古人的说法?

多媒体展示:有关三峡的诗句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3.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4.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5.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8.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注】此设计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三峡的特征,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判断能力。

3、 看着现代的画面,读着古人的诗篇,我们知道,长江不仅壮丽于现在,更壮丽于过去,你觉得三峡最美在什么地方?这个问题还是朗读过后再来解决。(学生齐读)

4、 复习生字词,再次齐读课文。

多媒体展示:本文的生字、读音

quē xiāng yǎn zhǔ

阙处 襄陵 绝巘 嘱引

sù shù xī tuān

沿溯 飞漱 曦月 急湍

xiào zhàng

长啸 重岩叠嶂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强化学生的诵读能力,切实抓好基础。

5、 师生带着寻美的眼光找寻三峡最美的所在,教师引导:在山水

(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6、 好的诗文不需要也不要求每个字都会翻译,因为美需要的是体会而不是肢解,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文中三峡的美景。(各组一名学生限时1分钟描绘)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概括能力

7、 教师点评:这几位同学描绘的重点应该在哪些方面?(在山水)点出较好的同学给予鼓励

8、 山是雄奇、险峻的山,水是清幽、柔美的水,山美水美,面对美景,你总不能说好美好美,古人可没照相机,他如何传达目睹的美景,一是认真观察,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二是运用恰当的语言。联系你所见过的山,运用你脑中描写山的词库,你能说出哪些?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山的词库

险峻 磅礴 嶙峋 峻峭 突兀

巍峨 峥嵘 连绵 逶迤

千山万壑 峰回路转 峰峦叠嶂

悬崖峭壁 深山幽谷 冰峰雪岭

文中如何写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注】此项环节设计意在引导学生积累词汇

9、 教师点评:我觉得是郦道元描绘的山美,他是针对山的高这个特点进行描绘,而你们还谈不上描绘,只是词语的堆砌,因为你们脑中并无一副完整的图画。现在,试想着有一副水的图画(瀑布、泉水、小溪),你能说出哪些词语来描绘?

(小组竞争进行想象积累性的描绘)

【注】利用初中生好胜的心理,故意给他们一个下马威,激起他们思考的激情

10 这次是你描绘的水美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先看一下郦道元的水,万物因水而有灵性,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季节来写的。

多媒体展示: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 沿溯阻绝

春冬之景: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秋之景: 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多媒体展示:总结描写各类水的词库:

潺潺 淙淙 涓涓 汩汩

奔腾 咆哮 澄清(澈)

汹涌澎湃 浩浩荡荡 波澜壮阔

惊涛骇浪 万丈狂澜 烟波浩渺

碧波荡漾 飞瀑溅玉

【注】此环节把文本和课外积累相结合,牵着他们带着好胜的心进入下一环节

11、教师点评:我觉得还是郦道元描绘的水美,水不可能脱离其他事物而单独存在,若是溪水,它有细沙、鹅卵石相伴;若是泉水,它有青松、绿柳相依;若是瀑布,它必与悬崖、岩石同时出现,作者没有只看到单纯的水,而是把水与周边的景物紧密相连,这样,有个性的水,三峡的水便活生生地出现在面前,而且,他多用四字对偶句,句势略有变化,这样读起来很有节奏感,语言显得精炼,充满生气。

12、 让我们再次欣赏本文的山美,水美和语言美。(学生齐读)

13、 多媒体欣赏图片:找出与之相符的诗句,体会文中简练的语言。

①深溪横古树,空岩卧幽石。

②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③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④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

⑤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泉声峦翠微。

⑥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注】此环节为课外拓展,在欣赏放松的同时积累知识,增强文化底蕴。

14、 诗句再好,意境再美,终究是别人的,还好现在引用不用付专利。我们能否学着用优美简练的语言进行描绘。选定你想描绘的一副山水画,结合文中的句势,等下同学们一起对号入座,能对得上号,说明你观察仔细,对得上号,又能赢得同学的掌声的,证明你已学到本课的精髓了。

【注】此环节为课内兼课外的习作,训练学生的观察、书面表达能力。

15、 小结:点评学生习作,道出本节课重点,学习短小优美的文章,讲究手、脑、口、眼并用,让我们再次用自己美妙的嗓音诠释一下美。

【注】在朗朗书声中结束本文的学习,意犹未尽。

三峡教案 篇9

一、教学思路: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教读本文,首先要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熟读成诵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的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三峡风光片,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三峡有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

(2)掌握“自”“至于”“则”等虚词的用法,理解“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翻译重、难点句子。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说读法教学本文。

第一步,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步,总结本文的写法,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欣赏三峡的独特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像,体味作品意境。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课时)

五、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大意。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

(具体内容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

1、由《早发白帝城》导入:

2、检查预习

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熟读理解,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正音:

2、解答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1、初读课文:并让学生齐读重点字词。

2、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熟悉课文。

3、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

4、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5、全班讨论交流质疑。

作业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具体内容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集体背诵全文

研读与质疑

1、播放《三峡风光》片,帮助学生理解。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

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a.1、思考问题:

b.(1)作者是从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

3、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反复品读,展开想像,对照着《三峡风光》片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4、学生质疑: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1、讨论

2、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

作业

小结

七、教学反思:

三峡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2.了解文中所写三峡的自然景观,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3.把握本文景物描写的特点。

4.背诵并默写全文。

(二)过程与方法:

1.逐步提高文言文的朗读和翻译能力。

2.学习古人写景的方法,体会其语言的精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3.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1.把握文章描写景物生动、传神,语言精美的特点。

2.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1.诵读法: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法: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3.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教具准备:

多媒体、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文本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

问:你知道三峡吗?知道些什么?

播放有关三峡的风光片,播放歌曲《长江之歌》。

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

去过三峡的人,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高峡出平湖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走进文本,解决字词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明确听读要求(划出难读的字);显示生字及其注音;提出小组合作理解句意的具体要求;多媒体逐步显示各个句子大意。

学生流利朗读课文,理解句意,整体感知全文。

听(边看)课文录音,找出难读的字准备发问;掌握生字词、难读字的读音;流利朗读课文、读通节奏;小组讨论理解句意,口头翻译全文。

三、细读文本,体会情感

多媒体显示附带文字的三峡四季图片。

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小组讨论,领略三峡的美,揣摩文章写法的妙处。

1、学生边读课文边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翻译和体会其中之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三峡的美丽的景色,以及好句子的表达效果。明确归纳文中三峡山水四季之美:

三峡的山:延绵,高峻壮美

三峡的夏水:暴涨迅疾,壮美

三峡的春冬:清荣峻茂,秀美

三峡的秋天:凄凉萧瑟,凄美。

2.提出疑问:

1)为什么会出现“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的现象?

2)为什么作者写水不按照春夏秋冬四季更替的顺序写?

3)从“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你想到什么?

4)你怎样理解文末引用渔歌的作用以及其中所包含的作者感情?

学生讨论后回答,再明确参考答案。

a.仔细读课文,思考问题,提出质疑,划出描写山的特点和水的特点的句子。

b.小组合作交流有关句子,并在合作中翻译这些句子,回答质疑,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c.全班交流,在保持文章原貌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说说三峡的山、水之美。从中领略作者用词的精妙,说出这些句子中的词语好在哪里。

四、拓展文本,小结延伸

小结课文内容: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加点的词,把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同时表达了对山河自然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比较阅读:

幻灯片显示《三峡》与《早发白帝城》,两文对照,提出疑问,让学生说出两文的异同点。

一起来背诵《早发白帝城》这首诗。

《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中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三峡工程:

(多媒体演示三峡的今天:“高峡出平湖”照片)

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20xx年春秋两季,长江流域遭遇百年大旱,也有人认为是三峡工程造成的气候异常,就这些,谈谈你自己的看法。

由古及今,让学生关心三峡的今天和未来的命运,培养社会责任感。

布置作业:

背诵并书面翻译课文。

板书设计:

山 高峻美

三峡 夏----奔放美

水 春冬--清幽美

秋----凄婉美

三峡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

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⑵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⑶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4、配乐读《三峡》(老师可范读)。

二、确立学习目标

导引:大家可能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已经感觉到了,我们所做的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对,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投影)

这是一篇古文。对于古文,我们总是怕它。其实啊,对于古文学习,只要我们掌握住方法,它并不可怕,关键就看你是不是想把它读懂读明白。

问:对于这篇古文,同学们准备怎么读?或者说你想达到什么目标?

讨论,抽生回答。(目标见前)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释词:

⑴学生质疑:提出预习中未解决的字词,以考试方式问他人,全班交流。

⑵投影字词,找出现代汉语中相同意思的词语或成语,巩固学生学习所得。

⑶小结:古汉语在现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2、简介作者、作品(抽生答)。

四、课文探究

1、齐诵,思考:这篇文章写“三峡”,它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

2、读后讨论: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山、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说明。

3、板书,投影。

4、综合以上讨论的内容,整个“三峡”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感觉到的三峡是什么样的?)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概括。例如:这是一个绮丽的三峡。(投影)

5、引导:刚才我们的分析好象一点没有照顾到作者的情绪。作者写文章时,他总是会融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同学们想想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投影)

五、练习诵读

抓住你最感兴趣的一段,你用尽快的时间把它背诵出来。(注意评价)

六、课堂总结

作者带我们畅游了长江三峡,感受其雄奇壮丽的美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希望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最后让我们一边浏览三峡风光图片一面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三峡的奇美。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请你以《我心目中的三峡》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峡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第三课时

一、背诵并墨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三峡教案 篇13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理解“云雾缠绕、七弯八拐、东闯西撞”等词的意思,理解词句之间的关系,并找出自然段中的重点词句。

2、学会借助段落中的重点词句背诵课文,能背诵2—4自然段。

3、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用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的方法,背诵课文2、3、4自然段。

难点:找出自然段中重点词,并理解重点词的意思。

三、预习要求:

1、读准生字的音,分析字形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课后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同学们,今天陈老师跟大家一起学习22、船过三峡(齐读课题)。你们知道吗?“三峡”是指哪三峡?

这里的三峡是指长江三峡,那就是从重庆到武汉之间的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

(二)、整体感知,理清层次。

1、下面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游览世界闻名的长江三峡吧!

2、请大家打开课本,听录音,看课文,注意生字记号的读音,同时思考:

(投影出示,作者乘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___________,听到了______________。)

3、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课前又已充分预习了课文,下面老师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

(开火车认读生字卡片,齐读新词卡片)

4、生字新词掌握得不错,下面谁来说说作者乘船经过长江三峡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板书:自然风光、神女峰的传说)

5、请大家扫读课文,看看哪几段写长江三峡的自杀风光?哪几段写有关神女峰的传说?

(三)、学习课文2—5段

1、这堂课我们学习写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的这部分,那就是课文2—5段。作者看了长江三峡的自然风光后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快速读2—5段.用浪线划出表达作者感受的句子。

2、哪句话写作者看了三峡自然风光后的感受的?

(出示投影: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请大家把这句话有感情的朗读一遍。这里的“山水画”是指什么?作者采用了什么方法,表达了怎样感情?这感情强烈吗?你从哪里看出?是啊,一个“啊”,一个“好”,还有一个感叹号,表达了作者那种对三峡风光无限的赞美之情。下面我们再用这强烈的赞美之情朗读的这句话。

3、读得真不错,那作者为什么会场出如此强烈的赞叹呢?请大家默读2、3、4段,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板书:山厅、水急、船险)“山奇”奇在哪儿呢?请同学朗读第2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用双横线划出总起句。

4、这一段的总起句是——齐读。

5、请大家再认真读读这一段,看看作者是用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请用横线划出,再联系上下文想想重点词的意思。

6、谁来说说课文通过哪些重点词写出山奇这一特点的?你是怎样理解的?(板书:笔址陡峭、云雾缠绕、像……像……像……)

7、是呀,作者通过山的陡、高、怪写出出奇这一特点。我们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这一段呢?请大家有感情朗读一遍。

8、同学们读得是那么有情,是因为三峡的山是那样奇,作者笔下的文又是那么美。你们想把这优美的语段深深地印在自己的脑海里吗?下面老师教给你们一种背诵的好方法,请大家看"学习提示",这里介绍的背诵方法是什么?

9、《船过三峡》第2段中的总起句,即重点句是——齐读。重点词是——(指板书)

10、借助这些重点词句就能顺利地把这段话背下来。下面请大家用这种方法自由试背一下,请╳╳同学背。

11、背得好级了,你能告诉大家是什么方法背诵吗?

12、好,下面我们一起用这样好方法背育第2段。

13、请大家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借助重点词句背育课文的?先干什么?接着呢?再呢?

是的,刚才我们是按这样的背诵方法来背诵第2段的。

出示小黑板:

背诵方法:

①读课文找出重点词句。

②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

③借助重点词句背诵课文。

14、下面我们就用这种背诵方法学习背诵3、4段,完成练习题有疑难问题同桌可以互相讨论。

刚才,同学们都学得非常认真,下面我们就按这背诵方法交流自学情况。(板书……)

15、同学们学得很认真,理解很深刻,说得也不错,我们一起借助重点词句,把3、4段有感情试背一遍。

(指板书)三峡的山是那样奇,水是那样急,船又是那样的险峰,这自然风光真是美如画!(板书,美如画)使人百看不大庆,你们还想再次跟随作者去欣赏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吗?

16、好。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再次听录音,再次跟随作者去静静地欣赏长江三峡那奇丽的风光吧!(打开录音机)

17、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感想呢?

(四)、课堂小结:

是啊,三峡的自然风光真是太迷人了,我们为祖国有如此奇丽的山河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长江三峡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五)、下课。

六、板书设计:

22、船过三峡

笔直陡峭

山奇 云雾缭绕

像……像……像……

嘶鸣吼叫

美丽的自然的风光 水急 东闯西撞 美如画

嘶咬、拍打

翻卷、连、推

神女峰的传说…… 船险 像、又像、飘、碰、掉以轻心

七、教后感:

学习重点段落时,动用变序教学方法。从重点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三峡画!)人手,通过理解、朗读重点句,牵发动全身,从而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能激起学生兴趣,收到教好的教学效果。

2、3、4自然段构段方式相同,教学时采用举一反三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三峡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理解“刀砍剑劈”、“嘶鸣吼叫”、“撕咬崖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2——5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4、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三峡山奇、水急、船险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读并背诵2——5自然段。

教学准备:

《船过三峡》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

1、导入课文。

2、复习回顾。

二、细读品情,深究重点

(一)揭示中心,欣赏激情

1、课件显示中心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2、齐读中心句。

3、欣赏三峡风光。

4、学生谈感受。

(二)品读“山奇”,渗透学法

1、自由快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反馈。

(1)随机点拨:刀砍剑劈、笔直陡峭写出了山陡;起伏高耸、云雾缠绕写出了山高;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写出了山有模样多。

(2)指导朗读。

3、分析段落结构,明确学习方法。

(1)分析段落结构。

(2)明确学习方法。

(三)学法迁移,自学“水急”、“船险”。

1、独立或小组合作选择学习。

2、反馈。(教学顺序由生反馈而定)

(1) 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三峡的“水急”或者“船险”?

(2) 思维训练。

(3) 指导朗读。

(四)再读中心句,情感升华。

1、 齐读,指名读,评比读。

2、 你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学生自由发挥。

三、积累词句,指导背诵。

1、 明确背诵方法。

2、 齐背一个自然段。

四、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 布置任务。(课件显示“露一手”:播音员——读出三峡的美;小画家——画出三峡的特点;导游——解说三峡风光。)

2、 学生自主训练。

3、 反馈。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 明确要求:仿照“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的句式去赞美一个或几个地方。(课件显示中心句)

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 反馈。

六、课外作业

(课件显示)自助餐:

1、搜集有关三峡资料;

2、回家当一回导游;

3、为宣传三峡或家乡桃渚风光写几条广告语或作一首诗。

三峡的课件


以下是编辑整理的“三峡的课件”类文章,希望能够对您提供帮助。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为您提供丰富的内容。教案课件是老师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按要求每个老师都应该准备教案课件。教师应该注重科学制定和执行教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峡的课件(篇1)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位语言的精妙。

3、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指导诵读的方法,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通过对课文的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学难点:培养诵读的习惯,形成诵读的能力。

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齐读、品读句段等,在朗读、练习、讨论中完成教学目标,加深文本印象。

曾有一位有名的外国友人问余秋雨先生:中国哪一处景点最值得游览?余秋雨先生给出的答案是:三峡。同学们,三峡究竟有何魅力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郦道元的《三峡》探究一下。

走近作者及作品(约2分钟)同学们,郦道元因一部《水经注》而出名,《水经注》因为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地理价值而被后世称颂。这节课我们不仅要了解长江三峡的魅力,还要欣赏《三峡》语言的特色。

学生齐读书下注解1,让学生了解作者、作品,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约15分钟)

1、教师范读一遍,学生把自己把握不准的停顿在听老师读时做上批注。学生再自由读2遍,然后请一名同学展示一下,老师点评。

2、通过小检测,查看对课文的翻译是否到位。

(投影出示)准确译,我能行!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沿溯阻绝。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6、译文: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重要的词作出批注,有疑问做出标记,

1、分段朗读,知三峡,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

1、评价学生朗读2、出示问题让学生作答。

怎样的山……

夏水有什么特征……

春冬景色如何……

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3、提示学生从从修辞、色彩、观察角度、准确精炼的语言等角度品味课文,学生完成后展示再作评讲。

1、男生读写山和夏水的层次,女生读春冬和秋景的句子。

2、回答问题。

3、让学生在书上批注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赏析。

4、背诵。

5、比比看谁更能读出三峡的特征来。

6、让学生更深刻掌握文本。

三峡的课件(篇2)

教学目标 :

1、感情朗读,初步感受三峡的自然风光,体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2、学习积累语言。

设计指导思想:主体、开放、个性,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

课前准备:

音乐渲染气氛。播放《三峡,我的家乡》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1、快乐地读课题。(刚才,我们欣赏了一首欢快的歌曲,《三峡,我的家乡》,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一篇介绍三峡风光的课文。

2、了解课题。

(1)猜一猜:你知道三峡在哪儿吗?三峡这名字是怎么来的?

(2)出示示意图,知道三峡的地理位置和名字来历。

长江三峡全长193公里。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所以称它为三峡。它是长江风光的精华,是我国著名的游览胜地。

设计意图:加强语文学科与音乐、常识等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

二、通读

假如,让你搭上作者的船去游览长江三峡,你会喜欢上那儿吗?为什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依据。

学生读书。反馈,随机正音。板书:山奇水急船险神女峰的传说

设计意图:创设教学大背景,尊重个性化的情感体验。

三、读悟:

(一)、(赏读山)

1、神女峰只是长江三峡万重山中的其中一座,那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描写山这部分的内容。请大家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从什么地方能看出三峡的好奇?在有关的词句上圈圈、划划、点点。反复地读,结合自己圈划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并和同学交流交流。

2、学生读读、说说、充分展开过程。教师参与其中帮助与引导,和学生共同学习。

(1)重点交流,反复读悟:(读和说)

夔门像刀砍剑劈,笔直陡峭。(出示画面和文字)

群山起伏高耸,云雾缠绕,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真是一座山峰一个模样!(出示画面和文字)

(这三个有的可以怎样读啊?指生读---评价:为什么读的这么慢啊?还可以怎么读?为什么?)

3、是啊,我们读书就得这样,要读出自己的感受。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二段,想想三峡的山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

指生读。师生评议。

4、听同学们读的那么有滋有味,我的嗓子又有点痒痒的了,我也来试试吧。不过,我可不用看书,请每位同学当评委。教师随着音乐范背第二节。

5、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可配乐)

(二)赏读水和船

下面的水和船两个自然段,请同学们自选一段,像刚才一样,一边读一边圈圈点点,读出自己的理解,结合圈点的词句说说自己的感受,最后再反复读读,还可以试着背背。

随机指导朗读。

(1)学生自主选择朗读内容,不由教师指定。

(2)尊重学生的个人体验,不做过细的技巧指导。

(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形象展示,进一步加深感受。)

设计意图:以人为本,让学生有自由的选择权和充分的自主权;注重读悟,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积累、运用。构建开放的教学环境和主体的教学模式。

游览到这儿,我们已经深深领略到了长江三峡的无限风光:山奇水急船好险,怪不得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出示句子并朗读)

让我们也来深深地赞叹一声

四、小结:

是啊,美丽的景色总是让人神采飞扬,所以,自古以来,不少文人墨客都为三峡那壮丽的景色留下了不朽的诗篇。前不久我们刚刚学过李白的一首诗《早发白帝城》,一起来背背。李白在诗中表达了对长江三峡美丽景色的赞美,抒发了自己欢快的心情。带着这样的感觉,让我们一起再来美美地读读课文1-5自然段。

五、推荐一首词:

忆三峡

长江美,最美是三峡。

山奇水急风光好,

船行浪尖别样险。

能不爱三峡?

六、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中写山、水、船的其中一段。

2、摘录课文中描写山、水、船的词句。

3、用简笔画画一幅《百里三峡图》

七、实践作业 。

1、回家把你心中的三峡风光介绍给自己的亲朋好友。

2、搜集长江三峡的图片资料、神话故事或赞美三峡的歌曲,两周后在大阅读课上举行《话说三峡》主题活动。

三峡的课件(篇3)

一、教材分析

《三峡》是鲁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首篇,这个单元所选的诗文,都是我国古代歌咏自然山水的优秀篇章,是人与自然的交流与对话。《三峡》为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它借山水抒性灵,开启了山水游记的先河,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神奇的山水图画。通过学习此文,可以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领略祖国河山之美、领悟民族语言之美、感悟作者独特的写作手法之美。

新课标提出“诵读古代诗文,应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依据这一要求,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及课文自身的特点,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并能背诵全文。

2、品读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美的风景,欣赏本文美的语言,揣摩作者巧妙的写作手法。这也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及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说教法和学法

这节课授课的对象是初二学生,由于他们接触的文言文不多,再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文差异较大,因而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只知道掌握字词句的意义,忽视文章语言及结构的美,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因此这节课我以引领学生品读、赏析为主,从而达到新课标对初中文言文阅读教学的要求: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为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准备采用“情境设置法”和“读、品、悟”三步教学法实施教学。

我之所以选择这两种教学方法,一则因为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应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启发感悟与思考,形成独特的情感体验;二则符合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认知规律,在了解文意的基础上,才能品味、赏析、感悟。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并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对学生学法的指导和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设计运用三种学习方法: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

郦道元《三峡》优秀说课稿3

一、说教材

《三峡》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单元五篇课文为我们描绘自然山水之美。《三峡》是郦道元抒写三峡风光的游记散文,是新课标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全文仅150余字,然而作者却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在这极短的篇幅之内,用音乐美感的语言,浓缩了万千气象,展现了壮丽风光。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写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二、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及确定的理论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文特点,我确定这堂课的三维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深入领会画龙点睛的词语。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学习新知识前,要具体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难、心理特征及发展趋向,从而有针对性地确立学习的重难点及教学方法。八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重点是: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内容。教学难点是: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说学情

《新课标》要求初中生要背诵百篇名篇,《三峡》写景精炼优美,与学生热爱自然的心理形成共鸣。本班学生爱读古典文学,引导其背诵可逐步提高鉴赏能力。但八年级学生阅历浅,少有真切体会,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加以引导。

四、说教法、学法

1、教法: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品析语言。

2、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法要为学法服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学习是从未知到知,从不会到会,它有一定的被动性,我们应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解决问题,培养其探索和创新精神。在本课教学中,强调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堂以学生诵读、讨论、感悟为主,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帮助学生完成重难点的突破。

五、教学过程

本课设计两课时,我这里是第一课时,只学习三峡的山和水。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有外国学者问过余秋雨,“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同学们猜猜余秋雨说的是哪个地方?(三峡)

2、播放《浪漫三峡》短片(多媒体播放视频)

3、三峡的确魅力魅力无穷,我们就跟随郦道元一起去走进壮丽的三峡,一起去领略那无限的风光。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学习,注意画面和音乐配合,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二)泛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初步体会文章的美。

2、学生朗读。注意读音、节奏和语句的通顺,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词。

3、学生试译短文。

4、多媒体展示重难点的字、词、句。

5、学生试着背诵。此环节设计:注意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的调动学生积极性。

(三)读课文,品析领略

1、品读课文:三峡美在哪儿?(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及时鼓励。

2、郦道元如何写山的?特点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教师幻灯板书)注意激励。

3、他又是如何写水的?特点是什么?(小组讨论回答)回答的同时老师用多媒体展示三峡的水随季节变化而呈现的不同景象。

4、让学生结合课文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三峡的美。(学生独立归纳回答)

5、从语言、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来品析这篇文章。这是本文的一个难点点(小组合作探究完成)这一题教师可以出示一个说话的句式,来降低学生的回答的难度。例如:“”

运用了(修辞或写法)写出了。

此环节设计意图:让学生抓住精彩的段落,领会优美的词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让学生学会表达,突破重难点。

(四)拓展延伸,比较欣赏

1、师生齐背《早发白帝城》。

2、一首是诗,一篇是游记,二者有哪些内容对应、写景相同的句子?

此环节设计:培养学生的比较阅读能力。

(五)背诵课文,丰富积累

(六)走出课文,激发情感

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是一千五百多年前的美好画卷,今天的三峡正迸射出耀眼的光芒。三峡电站正造就着一个世界奇观。三峡,我们唯一的三峡!三峡,我们永远的三峡!

(七)学生谈收获

(八)作业布置

1、小结三峡的壮丽。

2、收集有关三峡的诗句。

附: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山———奇、壮———雄奇美

青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秀水:婉约豪放、清荣峻茂。

写法:动静相生、对比。

三峡的课件(篇4)

各位评委: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三峡》。我制作的《三峡》发表在《中国多媒体教学学报》20xx年第1期上,我执教的《三峡》荣获市电教优质课一等奖。

一、 教材分析: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三峡》是《新课程标准》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也是初中阶段的一个重点文言篇目。三峡是万里长江上最为奇秀的一段,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的山水画廊。三峡以其壮丽的风光激发了众多文人的灵感,留下了许多千古流传的诗篇。《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挚爱之情。当代文坛巨匠余秋雨曾对《三峡》作过高度评价:“此文用了最俭省的文字,描述了三峡春冬之时的‘清荣峻茂’,‘晴初霜旦’的‘林寒涧肃’,使后人再难调动描绘的词章”。

2、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整体感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点拨的过程中,鼓励他们借助,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美山河的感情。

二、教学过程

1、导入课文,激发兴趣。

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过余秋雨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余秋雨先生回答说:“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首先,我让学生在“长江之歌”的音乐中去欣赏“三峡风光”。同时,在首页的下方有长江三峡的简单介绍。

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学生可以点击“作家作品”页面自己去学习。

2、配乐朗诵,整体感知作品内容。

打开“《三峡》”的页面,伴随着“高山流水”的音乐,我首先给学生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的美;提出阅读要求,让学生结合本页下方的“朗读时注意句间停顿”和“生字注音”页面进行自读,读准字音,读通节奏,读顺文意;然后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3、质疑问难,研读课文。

全体学生积极参与,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

第一步 自主学习,疏通文意;细读课文,积累词汇。

让学生打开“词语释义”页面,用鼠标点击加点的字,查看字意。然后,小组合作翻译句子。

第二步 精读课文,合作交流;质疑问难,理解内容。

首先,理清思路,划分层次

其次,分析景物特点,讨论:

①文中描写的三峡两岸的山势有哪些特点?

②夏天三峡江水有什么特点?文中是怎样描写的?

③写了春冬之时三峡哪些景物?分别有什么特征?

④是如何描写秋景的?

然后,通过“实践探究”讨论:

(1)主要描写三峡中的哪一个峡。课文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

(2)写四时风光的顺序是什么。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第三步 品读课文,体会意境;初步鉴赏,熟读成诵。

结合“影视资料”,体会“两岸、重岩叠嶂”、“清荣峻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通过对课文的品读和鉴赏,体味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景物描写的特点。

第四步 课文小结,情感熏陶。

本文一共只有155个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色,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相,有动有静,可见,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确实美不胜收。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作者热爱我们祖国河山的情感,并由此激发我们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第五步 拓展知识,布置作业。

1、历代文人对三峡有过很多赞美,让学生结合“相关诗词”,去再一次领略三峡的美。

2、“三峡”是美丽的,我们山亭也有很多美丽的风景,比如抱犊崮、熊耳山、莲青山等。让我们学习郦道元写景的手法,来描绘我们美丽的山亭吧!

三峡的课件(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7个生字,会写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体会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描写更生动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三峡之秋的秀丽风光,.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绘的方法。

课时分配: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图片资料、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一、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指名读课文,检查生字、断句

2、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3、长江三峡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那里群山耸立,雄奇壮丽,好像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是闻名世界的风景区。本文的作者方纪对三峡的秋景的描写更是美丽动人,读了之后,仿佛置身其中。(板书课题:三峡之秋)

二、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选最喜欢的部分自学,在书上圈圈、划划、注注,想一想应该怎样读。

三、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四、全班交流,读好自己喜欢的部分并说一说为什么这样读。

五、进行课文朗读比赛。

六、指导写字:

“累”字,上面的田字要写得扁些。

“耀”字左边偏旁中的竖钩不要写成竖弯钩。

“昏”字上面的“氏字头”最后一笔“斜钩”要写得稍微长过下面的“日字底”的横折,这样显得美观。“

驳”字的最后一笔是捺,不要写成点。

三峡的课件(篇6)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理解文章内容,识记常见的文言词语。

2、学习赏析抒情小品文的方法。

3、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锤炼语言,细心观察,写作时抓住景物特征形象描写,提高描写能力。

2、领略三峡的美,激发学生想象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体验点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清幽秀丽,从而培养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可通过反复吟诵、体味来解决。

二、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安排本文的顺序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课型:讲读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有关三峡的图片、若干胶片

执教者:居巢区黄麓中心学校 夏琳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理解字词,疏通字词,熟读成诵,把握全文的整体布局,感受三峡的自然美。

教学步骤:

[布置预习]

1、读准字音,揣摩朗读节奏。

2、用“△”符号标记出需要重锤敲打的词语。

3、结合注释、工具书疏通文意。

[布置课前搜集]

有关描写三峡的诗句。

一、情境导入:

我国当代散文家余秋雨曾经说过:“在国外,曾经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一个,请只说一个。我不假思索地回答:三峡!”是啊!长江三峡以它雄峻秀美的自然风光和广博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古往今来无数的游人,更有众多的文人墨客被三峡的奇山异水所打动,留下了数不胜数的名篇佳句,今天我们将在郦道元的带领下饱览三峡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二、整体感知。

[电脑播放课件](内容包括:三峡风光图片、音乐)

教师范读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你看后的感受。

(目的是让学生对三峡之风景有一感性认识,感受其自然之美,并让学生把握好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三、交流预习情况,采用竞赛的形式。

第一轮:朗读比赛。

(投影出示评判要求)

①音准 ②句读的停顿 ③语气、语调的处理

1、学生自由试读。

2、男女生各选一名代表,其他学生从以上三方面给予点评。

3、师作小结。

4、师生齐读文章。

(目的是让学生能准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在此基础上感悟文章所写的景物。体味文章语言的美。)

第二轮:擂台赛。(以个人为单位)

情境假设:假如你是一个导游,你该怎样带领游人欣赏三峡的美?

1、电脑播放所提供的三峡图片,学生准备。

2、学生上台带领学生去欣赏三峡的风光,感受三峡自然之美。

反馈交流:如果现在你有一个去三峡的机会,你最想在哪个季节去?请说明理由。

(目的是让学生在深入理解三峡四季景致的不同,要求学生选择其一加以介绍,锻炼学生想像能力、再创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小组讨论:

1、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为什么夏季江水暴涨,航道深了,行船反而被迫停止?

3、作者写了三峡春冬季节的哪些景物?各有何特点?

4、在写三峡秋季景色时,作者抓住了哪几样景物来写?各有何特点?

(目的是引导学生准确把握文意,体会作者抓住特征来写三峡四时景色的方法。)

五、拓展延伸。

比较阅读。

(投影出示李白《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思考:找出《三峡》中与此诗中相对应的句子。

搜集交流:你能说出其他描写三峡的诗句。

(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习惯,并能将所学内容加以比较阅读,体会其中联系。)

六、质疑问难。

[鼓励学生敢于对课文的内容和学法,提出自己的看法、疑问和建议,寻求其他同学和老师的帮助,能当堂解决的可以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可留作下堂课探究内容] (提倡学生有发问精神,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九、情境再现(作业)

三峡的四季景致固然美不胜收,但我们暂时没机会去,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写一篇文章:《我梦中的三峡》。

板书设计:

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水大、流急

春冬: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林树林寒清凉涧山涧肃寂静

三峡的课件(篇7)

三峡课件是一种关于三峡大坝的电子教学资源,它包含了关于三峡大坝的各种信息、图片、视频等,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和背后所涉及的科学、技术和环境问题。

三峡大坝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和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它位于长江中游,是中国自主设计、建造和管理的工程项目之一。建设三峡大坝是为了解决长江流域的洪水问题,同时也能提供大量的电力和改善航运条件。这一工程始于1994年,于2003年前期基本完工,并于2008年12月14日全部建成通水。大坝全长约2300米,高约185米,库容约392亿立方米,年发电量达到1.1万亿度。

三峡大坝的成功建成是中国科技进步和工业发展的一个标志。科技人员和工程师们利用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建造了如此巨大而且复杂的工程。而这项工程也带来了许多环境和社会影响。如三峡工程的建设所带来的长江河道水质变化、水生态系统改变、山体滑坡和土壤侵蚀等。这些都是三峡工程建设必须考虑到的问题。

三峡课件的出现使得学生们可以更生动地学习这项重要的工程。学生可以通过查看图片、视频和文字资料,更加清晰地了解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和设计原理,进一步了解大坝的重要性和影响。

此外,三峡课件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大坝建设的技术难点和科学原理,以及探讨大坝建设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三峡大坝这一工程,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和技术原理,以及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总之,三峡课件是一种创新的学习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三峡大坝这一重要的工程,同时也能够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和环境等方面的问题。这种教学资源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们的学术水平,也可以培养出更加全面和专业的人才。

三峡课件(汇集11篇)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准备好教案和课件,这对每个教师都是家常便饭。教案是增强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本着耐心挑选的态度,趣祝福小编为您整理了一篇最新的“三峡课件”,请务必收藏本页面,以便后续阅读!

三峡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品析课文,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展开想象,体味文章意境。

【教学重点】

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独特美。

【教学难点】

体味文章意境。

【辅助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

(播放三峡风光片)

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

2、请同学配乐朗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3、请大家齐读课文。(多媒体课件)

4、同学们自读课文,理解句意,自由欣赏三峡风光。(如对课文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可与同学或老师交流解决)。

刚才我们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学生自由发言)

三、赏读课文,理解文意。

过渡:

听这些同学一说,我们脑海里有了一些对三峡的印象了,但还有点儿模糊,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四人小组合作,任选一景,用自己的话把它详细描述下来,好吗?(四人小组合作,一人执笔,其余三人口头描述。)

(组内代表发言)

过渡:

听了我们同学的描述,真的让人晃如身临其境,如此雄伟壮丽的奇景,散文家郦道元却仅用一百五十余字来描绘,且尽传其神。归纳起来看:

课文主要写了三峡的哪几方面的自然景观?(山水。)

请同学们用简洁的文字归纳三峡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

(山是高峻的、连绵的、水是湍急的、清澈的、凄寒的、等等。)

第二课时

四、拓展延伸:

过渡:

三峡自古就有“山水画廊”之称,三峡的山,千年屹立,三峡的水,从古流到今,今天的三峡又是怎样的一幅景观呢?三峡现在正在进行一项规模空前巨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那就是--

三峡大坝工程。

大家有查到关于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吗?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师生共同交流,多媒体展示三峡大坝工程的资料:

1994年12月14日,三峡工程正式破土动工。

20xx年11月6日,具防洪、发电、航运等综合效益于一体的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明渠截流工程取得成功。

20xx年10月26日,三峡工程开始第二次蓄水,三峡水库的水位在135米的基础上悄然涨到137.4米,10月31日,坝前水位提高到139米。

20xx年,三峡水库将是一座长达600公里,最宽处达20xx米,面积达10000平方公里,水面平静的峡谷型水库。)

到20xx年三峡三期工程竣工,水位将抬高175米,请对照课文和查找的资料及图片,展开想象,描绘一下那时郦道元所描写的景观会有怎样的变化?

(小组讨论,谈谈自己的看法。)

小结

郦道元笔下的山水画卷已成为三峡历史的美好回忆,今朝的三峡正放射着世人瞩目的光辉,宏伟的葛洲坝工程,红火的三峡工地,正在成就着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观。我相信,不管这块神奇的土地怎么变,三峡在我们心中的位置永远不会变,三峡是我们心中永远的三峡!三峡承载着我们永远的爱!

作业:

1 对三峡工程众说纷纭,你的看法呢?结合课文和你查找的资料,谈谈你对建立三峡水利工程的看法。

2课后以小组为单位出一期以“三峡”为主题的板报。

板书设计:

(山)-- 奇险

夏 湍急

三峡 --(美)

(水)-- 春、冬 清幽

秋 凄清

第三课时

一、背诵并墨写课文。

二、完成课后习题。

教学后记:学生能熟练朗读课文,能理解文意,领略三峡景色之美,并能展开合理想象,体味文章优美意境。

三峡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翻译、理解课文内容。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多媒体教学。以优美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探索的兴趣,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视听想象中,锻炼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情感。

2、让学生懂得可以手中资料、网络媒介等来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培养学生利用资料解决问题意识。

3、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模仿运用。

【教学重点】

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和作者的情感。

【教学难点】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形成初步的语感,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丰富其文学素养。

【教时安排】

两课时(一课时预习;另一课时集中解决重难点)

【课前准备】

1、布置预习:

⑴反复朗读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利用资料翻译全文。

⑵预习课后练习一,准备与同学们交流。

⑶用行楷抄写课文。

2、教师要准备的一些资料(如:三峡风光图片、录音等),以便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内容、过程】

第一课时

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过程略。

第二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1、活动导入:你知道长江三峡吗?(待生答)你了解三峡的人文、地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吗?不知道吧。好在老师今天有所准备,我有幸请到我们古柏最有名的导游,下面她将带领二(3)班旅游观光团和几位赶扒车的老师一起去参观风景绮丽的三峡。

2、学生以导游口吻介绍《长江三峡》,播放投影。

3、过渡:其实大家刚才看到的是现代版的导游,今天我们还准备了古典旅游,大家要不要也欣赏一下?(待生答)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用心去感受。

4、配乐读《三峡》(老师可范读)。

二、确立学习目标

导引:大家可能通过刚才的活动都已经感觉到了,我们所做的跟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有关。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对,郦道元的游记散文《三峡》。(播放投影)

这是一篇古文。对于古文,我们总是怕它。其实啊,对于古文学习,只要我们掌握住方法,它并不可怕,关键就看你是不是想把它读懂读明白。

问:对于这篇古文,同学们准备怎么读?或者说你想达到什么目标?

讨论,抽生回答。(目标见前)

三、检查预习

1、正音、释词:

⑴学生质疑:提出预习中未解决的字词,以考试方式问他人,全班交流。

⑵投影字词,找出现代汉语中相同意思的词语或成语,巩固学生学习所得。

⑶小结:古汉语在现代仍然有旺盛的生命力。

2、简介作者、作品(抽生答)。

四、课文探究

1、齐诵,思考:这篇文章写“三峡”,它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

2、读后讨论:文章主要写了三峡的什么?(山、水)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说明。

3、板书,投影。

4、综合以上讨论的内容,整个“三峡”给了你什么样的感受?(你感觉到的三峡是什么样的?)用一个或几个形容词来概括。例如:这是一个绮丽的三峡。(投影)

5、引导:刚才我们的分析好象一点没有照顾到作者的情绪。作者写文章时,他总是会融自己的情感在里面。同学们想想看,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投影)

五、练习诵读

抓住你最感兴趣的一段,你用尽快的时间把它背诵出来。(注意评价)

六、课堂总结

作者带我们畅游了长江三峡,感受其雄奇壮丽的美景,激发了我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希望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背诵全文,并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最后让我们一边浏览三峡风光图片一面朗读课文,再次感受三峡的奇美。

七、布置作业

结合课文,请你以《我心目中的三峡》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峡课件 篇3

一、课 题:

人教版义务教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音乐小学五年级上册

二、教学目标:

1、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

2、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

3、通过与他人合作,能够进行歌表演。

三、教材分析:

《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为羽调式,由两个乐句构成,每一个乐段由一个乐句的衬词和两个乐句构成。歌词与旋律采用了号子常用的一字一音的词曲结合方法,节奏感很强,唱起来流畅上口。XX XX X X

X X X 0 的节奏型基本上贯穿了全曲,情绪显得高昂有力。

四、教学重点:

了解三峡及三峡工程,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五、教学难点:

1、歌曲中的变换拍的准确掌握。

2、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来进行歌表演。

六、教具准备:

电子琴、录音机、磁带、资料片、打击乐器。

七、教学过程:

(一)介绍三峡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第一大江的名字是什么吗?谁能向大家介绍介绍长江呢?可你们知道文明于世的三峡工程是在哪里建设的吗?

2、简介三峡及三峡工程的作用

三峡是万里长江一段山水壮丽的大峡谷。它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的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是由巫峡、西陵峡和瞿塘峡组成的。为了更好的利用三峡的水资源为人民造福,我国几代领导人都十分关注三峡工程的开发与建设。

三峡工程能够改善航运、推动发展农村养殖业、发电、防洪、发展旅游业。

(二)学唱歌曲

1、导语

三峡工程给我们带来这么多的好处,你们想一想住在三峡附近的人们高兴吗?现在我们就来听一听三峡的小朋友对三峡工程的热爱吧!

2、听歌曲

听录音初步感受歌曲的情绪。

3、再听歌曲

说一说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向人们述说了什么?

4、学唱歌曲

(1)随师轻声的哼唱歌曲。(强调变换拍时值的准确掌握)

(2)师生接龙唱歌曲。(师生相互交换)

(3)学生随师的琴声唱歌曲。

(三)歌曲处理

(1)讨论用什么样的速度及情绪才能表现出三峡孩子对三峡的热爱呢?(速度:稍快,情绪:活泼欢快)

(2)全体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四)设计领唱与齐唱

讨论怎样设计歌曲的领唱与齐唱,并演唱。

(五)创编表演

学生自主分组,进歌曲的创编表演。(伴奏组、演唱组、舞蹈组)

(六)小结

三峡是我们祖国的骄傲,三峡工程表现了我国的繁荣富强,不仅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全国的少年儿童都热爱三峡。最后让我们再一次的演唱歌曲《三峡的孩子爱三峡》吧!

三峡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2、理解课文内容并熟读成诵。

3、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重点:利用工具书熟练掌握生字,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翻译课文重点句子、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 三峡风光,感受引读。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引得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如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学生齐读) 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也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展现三峡之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文言文《三峡》。(板书课题及作者)(出示学习目标)

二、了解《水经注》和郦道元(读课本注解)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他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板书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不仅是一部地理志,也是一部山水游记和民俗风土录,是一本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水经注》的文体骈散相杂,写景部分多用四字句,受楚辞、汉赋影响,富有文学气息,对后世影响较大。

三、 熟读成诵,积累理解

1、 快速浏览课文,对照注释,把不懂的画出来。

2、放录音,学生注意难读易错的字音和停顿

阙(quē)叠嶂(zhàng)曦(xī)月襄(xiāng)陵沿溯sù))

素湍(tuān)绝巘(yǎn)长啸(xiào)属(zhǔ)引

3、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4、学生两两互读,相互指出。

2、研读课文

(1)学生个别朗读,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矿襄陵[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 疏通文意

学生圈点勾画,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试译短文。(四人人小组进行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把意见综合到一处,教师只起点拨、引导的作用

第一段:

①略无阙处(毫无)(通 缺)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③隐天蔽日(隐蔽天日,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

第二段:④夏水襄陵(漫上)⑤不见曦月(太阳)

⑥沿溯阻绝 (顺流而下);(逆流而上);(断)⑦或王命急宣(有时 )

⑧虽(即使)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⑨不以疾也(不如) (快)⑩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第三段;

11素湍绿潭(白色的急流)12飞漱其间(冲刷)

13良多趣味(确实)

第四段 14属引凄异(连续;延长)14林寒涧肃(寂静)

16哀转久绝(转同啭声音曲折)

(2)重点句子翻译:

①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重重叠叠的岩峰像屏障一样,遮盖住了蓝天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看不见太阳;如果不是半夜,看不见月亮。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sù)阻绝:到了夏天,江水暴涨,漫上两岸的山陵,下行和上行的航路都被阻隔断了。

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即使乘着飞奔的马或驾着风,也没有这样快。

④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白色的急流,回旋着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山石林木的倒影。高山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

⑤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⑥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常啸,属引凄异。

树林山涧冷落而萧索,常有猿猴在高处长声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异常凄厉。

3、朗读比赛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开展小组比赛

4、反馈交流

读完课文后,同学们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来交流。

课堂练习。

小结:本节课只要学习和这篇课文的文言字词和翻译重点句子

【一词多义】

①自: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②绝:沿溯阻绝(断绝)

绝巘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停止)

③属: 属引凄异

神情与苏黄不属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通假字】

①略无阙处(“阙”通“缺”,缺少)

②哀转久绝(“转”通“啭”,声音曲折)

【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②回清倒影(清:形容词用作名词,清波)

③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将降霜)

④素湍绿潭(湍:形容词用作名词,指急流)

【古今异义】

1.或王命急宣 (或 古义:有时

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2、虽乘奔御风 (虽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3.不以疾也 (疾 古义:快

今义:疾病)

4、良多趣味 (良 古义:真,实在

今义:好)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阅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三峡山和水的语句来,分别做好记号。

2、在描写三峡山的语句中,找出关键字词来说明三峡山的特点。用“”表示。

3、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描写三峡水的?每个季节的水有什么特征?找出关键字词用“ ”表示。根据以上问题分析课文,达到背诵目的。(多媒体板书)

1、请学生朗读有关山的语句,找出关键字词说明山的特点。

关键字词:连、无阙、重叠、隐蔽

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

2、根据以上特点,结合关键字词来背诵山的语句。

3、请学生朗读有关水的语句,说出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顺序:①季节顺序:夏、春冬、秋;②根据水由旺到枯的变化过程

4、请学生找出关键字词说明每个季节水的特点。

夏季 关键字词:襄、阻绝、朝发暮到、乘奔御风

特点:水势浩大、流速迅猛(层层铺展)——险

春冬 关键字词:素、绿、清、影;清荣峻茂

特点:水退潭清、风景秀丽(动静结合)——趣

秋季 关键字词:寒、肃、凄、哀

特点: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面描写)——悲

指导学生注意作者描写景物,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

问题二、作者写景运用了哪些方法?

讨论明确:

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正面写山的长、多、陡、高。“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从侧面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可见其凶险。“有时朝发白帝,暮至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侧面表现江水迅疾。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正面描写猿啼凄凉怪异,回声久久不绝,悲哀婉转,到处笼罩着悲寂、凄凉的气氛。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以忧伤的渔歌作结暗示三峡渔民的悲惨生活,侧面表现三峡之秋的萧瑟凄凉。

2、动静结合。静景:山动景:水

山(两岸连山,群峰对峙)水(夏:大水猛涨,江流湍急;冬、春:素湍绿潭,清荣峻茂;秋:林寒涧肃,哀猿凄清。)

3、不但有形有色,而且有声有情。如:文中描写春冬二季的景象,以“素”、“绿”绘色,以“湍”、“悬”、“漱”绘形。这些皆与“清荣峻茂”相照应。而写秋景,则重在绘声,“长啸”、“凄异”、“哀转”,渲染了肃杀的气氛。其描绘手法因时而变,因景而异,显得变化多端,摇曳生姿。而作者的情感则蕴涵其中,一个“趣”字,确切地表达了此时的愉悦之情,而末段的“凄”字,既是对猿声的描述,也是对秋景所触发的感情。

问题三:写四时风光为什么从“山”写起?为什么不按春夏秋冬的顺序来写?

明确:因为“峡”的意思是两山夹水的地方,有山才有水,所以从山写起。三峡的水又是最有特色的,所以接着写水。写水先写夏水,后写春冬之水,后写秋天,是承水势的涨落而安排。夏天江水暴涨,春冬风平浪静,秋天水枯谷干,顺势而下,入情入理。春冬二季之所以合在一起写,是因为水的状况比较接近。

问题四:文中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通过对三峡四季山水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三峡的壮丽景色,流露出作者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

五、 学生小结学习本课的心得

六、 布置作业

1、整理课文翻译并背诵课文

3、从文章中两句渔歌,你还可联想到哪些诗句?它们的意境相同吗?

附:

板书设计:三峡

郦道元北魏

山:长、多、陡、高峻

夏水:凶险、迅疾

春冬景色:色彩斑斓、景色清幽

秋:悲寂凄凉

三峡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理解“刀砍剑劈”、“嘶鸣吼叫”、“撕咬崖缝”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朗读并背诵2——5自然段;

3、能仿照课文句子,赞美一个地方;

4、感受长江三峡的风光美,初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三峡山奇、水急、船险的特点。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读并背诵2——5自然段。

教学准备:

《船过三峡》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复习回顾,激趣导入

1、导入课文。

2、复习回顾。

二、细读品情,深究重点

(一)揭示中心,欣赏激情

1、课件显示中心句:“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

2、齐读中心句。

3、欣赏三峡风光。

4、学生谈感受。

(二)品读“山奇”,渗透学法

1、自由快速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反馈。

(1)随机点拨:刀砍剑劈、笔直陡峭写出了山陡;起伏高耸、云雾缠绕写出了山高;有的像蘑菇,有的像骆驼,有的像仙女写出了山有模样多。

(2)指导朗读。

3、分析段落结构,明确学习方法。

(1)分析段落结构。

(2)明确学习方法。

(三)学法迁移,自学“水急”、“船险”。

1、独立或小组合作选择学习。

2、反馈。(教学顺序由生反馈而定)

(1) 你从哪些词句体会到了三峡的“水急”或者“船险”?

(2) 思维训练。

(3) 指导朗读。

(四)再读中心句,情感升华。

1、 齐读,指名读,评比读。

2、 你又会发出怎样的感叹呢?学生自由发挥。

三、积累词句,指导背诵。

1、 明确背诵方法。

2、 齐背一个自然段。

四、巩固知识,发展能力。

1、 布置任务。(课件显示“露一手”:播音员——读出三峡的美;小画家——画出三峡的特点;导游——解说三峡风光。)

2、 学生自主训练。

3、 反馈。

五、拓展延伸,读写结合

1、 明确要求:仿照“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画!”的句式去赞美一个或几个地方。(课件显示中心句)

2、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3、 反馈。

六、课外作业

(课件显示)自助餐:

1、搜集有关三峡资料;

2、回家当一回导游;

3、为宣传三峡或家乡桃渚风光写几条广告语或作一首诗。

三峡课件 篇6

教学要求:

1、 根据词句理解自然段的意思。

2、 感受长江三峡风光美,热爱祖国的山水。

教学重点:

感受三峡的风光美。

教学难点:

课文描写的景、情如何在学生身上实现内化。

课前准备:

多面体课件

教学模式:

重点突破,自我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课文重点,学生通过主动学习,自我尝试,自我探究,突破难点和重点,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并进行迁移发展,实现学懂后的学会。

教学过程:

一、 引题,欣赏,直观感受。

1、长江以其雄伟磅礴的气势自古以来吸引了无数中外游人纷纷前来观光游览,它和黄河一样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2、欣赏长江三峡风光录象。

3、欣赏后,你有什么感受?让学生说说。

二、 整体感知,把握重点。

1、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感受的句子。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指名读,齐读,读出对长江欣赏、赞叹的感受。

2、 读了这句话后你有什么问题?——归纳:百里三峡图里有哪些景物?为什么说它是百里山水图?

3、 从课文中找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山奇、水急、船险

三、 学文第三、四、五自然段。

1、 学习第二自然段

(1) 、自学第三自然段,学后交流:

你学懂了什么?抓住哪些语句学的?

刀砍剑劈像……像……还好像

(2)、感情朗读

(3)、教师适当小结。

2、 比较第二与第三、四自然段的异同。

同:写法相同

异:描写景物不同

3、 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 、学习小组为单位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2) 、抓住重点词句交流探究:课文写了景物的什么特点?怎样来写的?

(3) 、感情朗读

4、 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一读,并指名读,说说为什么喜欢。

5、 山奇、水急、船险,充分展现了三峡风光,令作者情不自禁地发出感慨,

“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齐读

四、 学文六、七、八自然段。

1、 三峡不仅风光优美,还有许多迷人的传说,神女峰即是其中之一。出示神女峰的画面,描述神女峰的形状。

2、 齐读课文六、七自然段,指名说说故事。

3、 学了神女峰的故事,你对三峡这幅百里山水图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4、 再读“啊,百里三峡,好一幅百里山水图。”

五、 迁移发展

1、 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面对神奇的三峡,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故事,一曲《长江之歌》更是抒发了当代中国人对它的热爱。欣赏《长江之歌》

2、 以“长江三峡,我想对你说”进行说话练习。

3、 课后作业:寻找、收集关于长江三峡的诗歌故事,阅读时间交流。

三峡课件 篇7

—、导入新课: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妆扮着中华大地,引得—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为之倾倒,为之歌唱。我国北魏时期著名的地理学家,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为我们写下了一篇篇脍炙人口的游记散文,《三峡》就是其中的一篇。去过三峡的同学,可能会因那两岸倒江悬崖峭壁而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可能会因江面上飘浮着的白色垃圾而忧虑人类环境的污染,还可能会因新建的三峡工程而惊叹科学技术改造大自然的伟力,你也许会让思绪倒流,追溯三峡的过去,想—睹她在历史上的真容:学习了郦道元的《三峡》之后,我们将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二、初读课文:

对照注释,小声自由朗读,初步理解文句。

正音:阙(quē) 叠嶂(zhàng) 曦(xī)月 襄(xiāng)陵 沿溯sù))

素湍(tuān) 绝巘(yǎn) 长啸(xiào) 属(zhǔ)引 哀转(zhuǎn)

三、研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间停顿。老师于疑难处点拨,或让学生探讨。

朗读停顿训练重点:

第1自然段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讨论:为什么“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说明江面狭窄,两岸群峰相连,峭壁对峙,山下只见一线天。)

第2自然段

至于/夏水矿襄陵 [襄陵:动补短语,漫上丘陵]

沿//溯/阻绝 [沿溯:并列短语,上行和下行)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讨论:“沿溯阻绝”,朗读的时候怎样停顿,才能把意思传达得更准确?

第3自然段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素湍:偏正短语,雪白的浪花)

[回清:动宾短语,回旋着清波]

绝巘/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清,指水清;荣,指树荣;峻,指山高;茂,指草茂。]

讨论:“清荣峻茂”,朗读时该怎样停顿才能准确传达文意?

第4自然段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四、畅读全篇。

想象文章所描绘的画面,把握各段的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妙处。

讨论:文中描绘的三峡,与我们今天看到的三峡相比,有什么特点?

五、品读课文,

体会文章“片言万语”的精炼,音韵的和谐,思路的清晰。

讨论:1.全篇只几百字,却概括千余里,包容四季景,罗列山水草木,清猿怪柏:请举几个具体的例子说明文章语言的精炼:

2.本文读起来具有音韵美,琅琅上口。你能发现作者是怎样营造这种效果的吗?找出文章中的对偶句和韵脚。

3。第2自然段有一句话:“或王命急宣”,看似可有可无,实则不可缺少。如果缺少了会怎么样?

六,熟读成诵: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教内容和步骤

—、解题激趣:

苏轼是我国古代的大文豪,唐宋散文八大家之—,诗文都有很高的成就。《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官。谪居湖北黄州之时。被贬官意味着在政治生活上遭到很大的挫折。从文章的标题来看,是记叙夜晚到—家寺院游玩的经历:那么我们事先推测,这篇文章会不会描述他游玩时的心情?他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作者的思想感情与我们的推测是否相符。

二、读以入文,

先对照注释默读,然后大声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中停顿。

正音:藻( ) 荇( )

划分朗读停顿:

念/无与为乐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文横

盖/竹柏影也

提示: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

三、翻译理解。

通过翻译课文,深入理解文意。注意下列文句的翻译:

欣然:高兴地 逐:于是 盖:原来是 但:只是 相与:一起

无与为乐者:没有人与我同享快乐。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有闲人。

四、分析鉴赏。

全文廖廖84字,记叙的是一个细小的生活片断。但仔细品味,并不平淡,朴素的语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思考: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因为月色很美,去寺庙寻张怀民一起赏月。)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色的?(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

作者描绘的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月色皎洁,空灵。)

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月色人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文章的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这句话的理解要考虑到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闲”是相对“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有闲赏月的欣喜,这使我们看到作者潇洒人生,达观处世的人生哲学。正因如此,作者笔下的月夜才会那样空灵,皎洁。作者对美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使得文章富有感染力。)

五、熟读成诵。

三峡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文言知识,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句式。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文抓住特点描写三峡自然景物的方法,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欣赏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深入作品的意境,感受其画面美。

2、抓住精彩的写景段落,仔细揣摩画龙点睛的词语,把握作品景物描写的特点。

教学教法

1、诵读法。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也可引导学生利用提纲背诵法快速背诵。

2、拓展阅读法。

3、讨论法与点拨法相结合。

课的类型:精读课文新授课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朗读,背诵指导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由《三峡》图导入新课。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我们学习选自《水经注疏》的《三峡》。(多媒体显示文题)

二、揭题解题

简介作者: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范阳涿鹿人。撰《水经注》40卷,是为魏晋时代无名氏所著的《水经》一书所作的注释。《水经》是一部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记录得非常简略。郦道元收集了有关全国水道的记载以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为《水经》作注释,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引书达四百多种。课文所选《三峡》节选自《水经注》的《江水注》,是《水经注》中最著名的一篇。

三、朗读课文,正确把握节奏,感受作品的音韵美

1、学生初读课文,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1)读准字音: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1)播放录音,要求学生听读,把握节奏、韵律及情调。

(2)教师提示朗读需要注意的地方: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 /多生怪柏 清/荣/峻/茂 每至/晴初霜旦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三峡课件 篇9

一、教学思路: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教读本文,首先要重视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熟读成诵中引导学生品味文章的的语言,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并运用多媒体播放一些三峡风光片,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对三峡有感性认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疏通文意,并能当堂成诵。

(2)掌握“自”“至于”“则”等虚词的用法,理解“阙”“襄”“沿”“溯”“奔”“疾”“素”“绝”“属”等实词的意义,翻译重、难点句子。

(3)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

2、过程与方法

采用说读法教学本文。

第一步,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对照注释疏通文意,整体感知内容,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步,引导学生品味语言。充分发挥想象力,让学生把想象中的三峡风光用语言描述出来。

第三步,总结本文的写法,背诵全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欣赏三峡的独特之美,激发热爱祖国山河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节奏分明地朗读课文,疏通文章大意,并能当堂成诵。

2、学习积累重点词语。

3、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像,体味作品意境。体会作者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之情。

四、课时安排:两课时(第课时)

五、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了解大意。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或图片,查找作者郦道元的有关资料。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熟读成诵,准确理解

(具体内容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创设情景导入

1、由《早发白帝城》导入:

2、检查预习

学生交流查找的有关作者的资料: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四十卷,《本志》十三篇。

熟读理解,疏通文意

1、重点字词正音:

2、解答学生不理解的字词:

1、初读课文:并让学生齐读重点字词。

2、在限定时间内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三遍,熟悉课文。

3、学生自主学习,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理解的句子画出来。

4、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5、全班讨论交流质疑。

作业

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品味语言,体味意境。

(具体内容见下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雄奇险峻、清幽秀丽的景色。下面我们细细品读课文,体会其写景的妙处。

集体背诵全文

研读与质疑

1、播放《三峡风光》片,帮助学生理解。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小结:

作者先写三峡的整体风貌,然后抓住了三峡最有特点的时间——夏天,春冬,晴初霜旦

写出了三峡独特的美——奔放美、清悠美和凄婉美。

a.1、思考问题:

b.(1)作者是从方面描写三峡的自然景观的?

(2)作者分别抓住了这些自然景物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3)课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

3、找出相对应的语句,反复品读,展开想像,对照着《三峡风光》片用最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4、学生质疑:

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试找出诗句与课文中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

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抓住景物特点,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写景;抓住不同的季节,以动物、静物相结合的方法来写景;凝聚自己深厚的感情来写景。

1、讨论

2、体会怎样写山水游记

作业

小结

七、教学反思:

三峡课件 篇10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按照时间顺序,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2、了解三峡的壮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3、体会文章在写景中阐发的原理。

【教学重点、难点】:

1、景物描写抓住特点

2、写景中所阐发的哲理。

【学法建议】:

文本研习。以学生讨论为主,并加强朗读,通过朗读准确地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

【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刘白羽(1916--)现代作家,北京人。现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部长。他的作品以散文为主,有《五台山下》、《火光在前》、《政治委员》、《刘白羽散文集》等。刘白羽是一位富有时代感的、具有敏锐的生活观察力和多方面艺术才能的作家。他的散文热情奔放,感情真挚著名。

2.资料链接

(1)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长193公里。长江三峡河段,是世界上最大的水资源宝库之一。周恩来总理1957年12月3日就提出“为充分利用中国五亿四千万瓦的水利资源和建设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的远大目标而奋斗”的口号。多年来,经过反复的论证研究,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会议的讨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坝址已选定于西陵峡的三斗坪。这项具有防洪、发电、航运、养殖、供水等巨大综合利用效益的特大型水利工程,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建设必将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2)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江水》里的有关文字,适当引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3)杜甫的两首诗

咏怀古迹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夔州歌十绝句(一)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塘险过百牢关。

3.预习思考

(1)这篇课文描写了在三峡航行时所见到的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景象,各自从哪一段写到哪一段?全文可分几个部分?

(2)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学习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自学评价

字词正音:

启碇(dìnɡ)绛紫(jiang)夔州(kuí)滟滪(yànyù)隽秀(jùn)瑰丽(gui)峙()坂(bǎn)婀娜(ēnuó)崆山名(kōng)澎湃(pēngpài)

词语补释:

苍莽:旷远迷茫,无边无际的样子,同“苍茫”。

层峦叠嶂:形容山峦重叠,嶂:直立像屏障的山峰。

莽莽苍苍:草木苍翠茂密,原野景色迷茫。

雷霆万钧:形容威力极大,无法阻挡。雷霆:响雷。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

神妙莫测:神奇巧妙达到难以猜测的程度。

小心翼翼:小心谨慎,一点也不敢疏忽。翼翼:严肃、谨慎的样子。

隽秀婀娜:清秀美丽的样子。森然耸立:繁密高高地直立。

云蒸霞蔚:形容云霞绚烂美丽。

二、文本研习

1、第一段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文章第一段总领全篇,“雄伟”、“瑰丽”概括了三峡的主要特征,“大自然的伟力”是作者对三峡的赞美,“母亲河流”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热爱的真挚感情。从全文看,作者就是通过对三峡气象万千的瑰奇景象的.描写,抒发自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激情的。)

2、作者是怎样把三峡的特点表现出来的?

1)、写瞿塘峡。(2自然段)

2)、写巫峡。(3--5自然段)

3)、写西陵峡。(6--9自然段)

((1)、特点:象一道闸门雄

1)、描写黎明时瞿塘峡的画面。

2)、描写瞿塘峡口的奇险。

3)、描写过了瞿塘峡后所见到的江流和两岸景色。

(2)、特点:象江上一条迂回曲折的画廊秀

1)、写峡口风光,点出巫山十二峰的第一峰。(3自然段)

2)、关于美女峰的传说。(4自然段)

3)、用种种比喻概括地描写巫峰风景。(5自然段)

(3)、特点: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险

1)、过渡。(6自然段)

2)、交代三个著名的险滩,叙述关于屈原的传说。(7自然段)

3)、写轮船绕过泄滩,驶过青滩的情景,关于领航人的谈话和感想。(8自然段)

4)、写轮船驶过崆岭滩的情景。(9自然段)

第二课时

文本研习

作者采用什么手法来写瞿塘峡的雄奇?用了哪些词语?写了哪些方面?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主要采取绘形绘声绘色的手法来状写瞿塘峡的雄伟奇观,并引用诗谚为佐证。

形:“悬崖绝壁”“中间一条狭长的江面”“江随壁转”

声:“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

色:瞿塘峡口“蓝天”“金色浮云”“银片样发亮”的白云、“红雾”“绛紫色山峰”

这一段主要写了瞿塘峡的山陡、江狭、水流急。

这一段的描写,先总括其雄奇,继之引古诗古谚为佐证,后直接描写,有古有今,古今对比,有虚有实,有声有色,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浸透字里行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巫峡的秀美?引用了哪些神话传说?主要写了哪些景物?

作者在这一段,主要用了丰富而贴切的比喻来描绘巫山的隽秀,如第5段中的山岩、草坡、山峰等。作者引进了美女峰的传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热爱,丰富了作品内容,并使作品富有浪漫气息。

作品这一部分,主要写了云雾、阳光、两岸的山岩、草坡、野草等,所有这些描绘,都体现出巫峡的“美”,你看那“山如斧削,隽秀婀娜”的峰峦,那与阳光交织“神妙莫测”的白云,那“滚滚向上”“云蒸霞蔚”的浓雾,那神奇秀丽的美峰,那墨色的山岩,那幽然的绿草,那红艳艳的野草,那在江流中“象一个崇山峻岭中漫步前行的旅人”的航船,那盘旋在万山之上蓝天之下的苍鹰……这一切美景,都使读者的心灵受到强烈的感染。

从哪些方面来写西陵峡的凶恶?引用屈原、王昭君的传说有什么作用?作者在这一部分揭示了怎样的哲理?

这一部分首先交代“西陵峡比较宽阔,但是江流至此变得特别凶恶,处处是急流,处处是险滩”,然后重点写了三个著名的险滩:泄、青、崆岭。泄滩:凶险在漩涡多。青滩:凶险在江面落差大。崆岭滩:凶险在暗礁密布。作者在这一部分引述了屈原、王昭君的故事,不仅加深了文章的思想意义,也使文章在结构上和情调上有密有疏,有缓有急。在这一部分,作者揭示了这样一条哲理:人类在一切斗争中,只要掌握住事物的客观规律,急流勇进,就一定能够排队万难,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

问题探讨

1、三峡江流给你的总的印象是什么?

长江三峡,给人总的印象是山陡、流急、滩险。

2、课文是怎样突出描绘三峡激流的气势的?从浩浩荡荡的长江,你会引起哪些联想?激发什么样的情绪?为什么说三峡是美的?

长江三峡,江水“激流澎湃”“雷霆万钧”,一路穿群山,过峡谷,滚滚向前,势不可挡,作者从各个方面烘托、映衬、描绘了三峡江水的浩荡气势。

写山:悬崖绝壁,层峦叠嶂,万仞高峰,山势奇绝,奇峰突起,高与天齐

写水:万水奔腾,雷霆万钧,激流澎湃,涛如雷鸣,漩涡密布,浪涛翻涌。

写云雾:云海茫茫,云蒸霞蔚。

崇高险峻的山,涌动如海的雾,衬托着汹涌奔腾的长江,使作品波澜壮阔,声势浩大,雄奇壮美。

从如此雄壮的长江,我们不难体会出作者澎湃的激情,从如此壮美的长江,我们也不难体会到大自然的无比伟力。我们在作品所创造的意境中,会产生强烈共鸣,引起无尽的联想,联想到我们身处的“大时代”,联想到我们的“全部生活”,联想到开放改革的汹涌大潮,联想到我们的革命生活,一种“雄伟”“豪迈”的感受,便会油然而生。

作品中描绘了三峡江水、山峰、云雾,给人以崇高的美感,作品讴歌了自然的伟大,更赞颂了人类的伟大,人与自然构成了世界。

3、作者说,他“像在一支雄伟而瑰丽的交响乐中飞翔,”“雄伟”表现在哪些方面,“瑰丽”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品写山势、写水势、写激流、写险滩,都突出了“雄伟”二字,写云霞、写浓雾、写野草、写传说,皆紧扣“瑰丽”一词,创造出奇美的意境。

三、活动体验

作品是游记散文中的名篇佳作,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真挚情感,使作品充溢着诗一般火势的激情。他用满含情感的语句,摹山状水,绘云画雾,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条逼真的山水画廊,而在写景抒情的过程中,又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理,那就是自然是伟大的,而人更伟大。我们如果展开想象的翅膀,就会看到,作者所乘的“江津号”在滚滚的江水之上,巍巍群山之中,破浪前进,百折不回,长江是险恶的,但人类能够战而胜之,这不正是人类的伟大力量的明证么?课文的第8自然段结尾,作者又用点睛之笔,揭示了革命就要冲破险阻,百折不挠的哲理。认真阅读课文,体会课文诗情、画意、哲理完美统一的特点。

三峡课件 篇11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语感。”据此本课拟以诵读、讨论、探究的方法教学、让学生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结合注释理解文章大意、课堂上指导学生听读、试读、齐读、自由读、评读、品读、通过朗诵来感悟文章的内容、做到理解成诵。

《新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故此拟采用讨论法教学、营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他们在交流、启发、争议、展示自我中主动获取知识、培养《三峡》以凝炼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壮丽的景色。作者抓住了景物的特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体会出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景象的意韵把握;第三在于对文言词语的准确理解。目前不少同学只局限于“考试”、把对古文的学习当成一项为了完成考试而不得不学的任务。对古文的美少有感知……

所以在教学中我力求酝酿出一种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感。如上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三峡的美丽的风光、配上舒缓优美的音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和直观形象的板书等等、以此帮助学生理解、使之进入情境、进而领会文章的美。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把握文章内容、节奏分明的朗读课文、学习积累重点的文言词语。

2、能力目标

(1)具有一定的文字组合能力及表达能力、创造新意

(2)感悟三峡独特的美

(3)情感目标

教学重点:

品味文章语言、展开想象、体味作品意境。积累词语、疏通文意、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

对三峡独特美的欣赏。

教法:

品读感悟法、 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

朗读带、 音乐 “三峡情”和“三峡的孩子爱三峡”、三峡风景图片及三峡工程图片。

教学设计:

一、 激情引入:

1、九寨沟的神秘令无数游人向往、因为那是人间的天堂;长城的雄壮让好汉们开颜、因为不到长城非好汉;三峡的神奇令古今文人挥毫泼墨、因为那是我们民族最动人的乐章。今天、我们踏着“三峡情”的节拍、去领略那神奇美丽的三峡风光。

2、了解三峡的地理位置。

3、 作者介绍:

郦道元、字善长、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道元好学历览奇书、撰注《水经注》传世。

二、 自主合作、疏通文意:

(一)要求:

1、 找出文中你认为重点的词语或句子的解释。

2、 找出文中的通假字、活用的词语。

3、 如果理解有困难的地方、小组共同探讨或者举手师生共同探讨。

(开始合作学习、教师参与指导)

(二)检查完成情况:

(1) 解释:

阙:通“缺” 溯:逆流而上 或:有时 疾:快

(2) 词语活用: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良:

(3) 一词多意

自三峡七百里中 不以疾也

自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以 徐喷以烟

(4) 翻译: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三、 研读与赏析

1、 请同学们边读课文边透过文字领略三峡的美、准备用:

“三峡的 真美: (用文中原文描述) 。”

2、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三峡的美、准备用:

“三峡的 真美、你看: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 ”。

3、老师把话题引向课外:三峡的美哪里是文字能穷尽的、它还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你能再说一句想象的话吗?

如:三峡的 云 真美、你看:那漂浮在十二峰上的白雾、似烟非烟、似云非云、多么婀娜多情、多么幽深秀丽。

2、 小结:

山:高峻、奇险 高峻美

夏:汹涌、奔放 奔放美

水: 春冬:秀丽、清幽 清幽美

秋:哀转、凄清 凄清美

四、 拓展延伸: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把三峡的神韵生动的表现了出来、展现了三峡独特的高峻美、奔放美、清幽美、凄清美。可是、随着三峡工程的进行、有人认为三峡工程的修建将破坏三峡的美、你认为呢?

三峡工程建设成功后、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景色会有那些变化呢?随着三峡工程的顺利进行、新三峡的面貌一天比一天美丽、我们因有美丽的三峡而骄傲、我们更因为有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而自豪、是三峡水滋养了我们一代代的三峡子民、我们是三峡的孩子、有什么理由不爱这美丽的三峡呢?

五、 课外作业:

三峡景美、人情美、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去收集三峡的风俗人情、办一期以“三峡风情”为主题的手抄报。

长江三峡的旅游导游词


尊敬的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来到了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这个神秘而又壮美的旅游胜地。它位于中国的长江中游,包括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个部分,总长度达到了200多公里,是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和民俗风情景观的综合体。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传承、独特的民俗风情、奇特的地质景观和蓬勃发展的旅游产业等等。接下来,我将以详细、生动的形式为您介绍三峡的丰富景观和旅游胜地。

一、瞿塘峡

瞿塘峡是三峡中最上游的一段,长36公里,以瞿塘峡大坝、五花山、大昭寺、真武庙、飞来石、关公峡等景点为著名景观。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瞿塘峡大坝了,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远远的,您会看见一座高耸入云的拱形大坝,这就是瞿塘峡大坝了。在这里可以感受到工程的伟大和人类文明的进步。五花山位于瞿塘峡的中间,山势雄峰,景色壮观。大昭寺,真武庙是人们在这里祈福求安的地方,可以领略到江南文化的独特魅力。飞来石更尤为奇特,从山顶上滚落下来的一块大石头,你不会想象它的落脚点竟一分为二,好像有人用一把刀将它劈成了两半。关公峡是出水口,因为八仙聚会时唯一抢得大厅宾客位的人被打入此处而得名。

二、巫峡

巫峡是三峡中的中游,长45公里,以奇峡、幽谷、名泉、古镇、名胜古迹、神话传说等景点为主要内容。三峡人文历史悠久,巫峡便是人文景观最为丰富的一个。奇峡幽谷、名胜古迹、风景区遍布巫峡之中。其中,仙女山是巫山县的地标性景观,主峰高七十多米,山上布满神秘的迷雾,拍下的照片更有一种仙境的感觉。还有虎跳峡,著名的焦家院古镇,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黄鹤楼,神秘的宜昌大峡谷以及令人神往的秭归三峡人家等等,这些都是您来到巫峡,必去的景点。

三、西陵峡

西陵峡是三峡的下游,长近80公里,以天生三桥、光宝寺、陆家嘴玉皇寨、夷陵古城、宝天曼等景点为特色。天生三桥是西陵峡的一大特色,它由三座天然形成的石梁组成,这三座悬崖峭壁上形成的石桥,为三峡景观之冠。光宝寺是一座以“薄西高居”著名的古刹,它修建在一座巨石上,形成了一种神奇的格局。陆家嘴玉皇寨是长江防线上的一个岗哨,它是三峡地区最大的军事要塞之一。夷陵古城和宝天曼更是三峡的历史和文化的代表性景点。

最后,让我们一起用心感受三峡之美,用眼去欣赏她的瑰丽绝伦。旅游过程中,请大家注意人身安全,爱护环境,我相信,在这里你一定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感觉。外面的语言还要补充一个句子:“希望大家拍照之前,留意导游的提示和相应的规定,不要破坏这里原有的自然、人文的美好,让这里的景色可以永久保存下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厦门高二物理教学计划四篇

厦门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高二物理教学计划 09-16

中秋游园活动方案9篇

中秋游园活动方案 中秋游园活动 09-16

销售简历中自我评价4篇

销售简历中自我评价 简历中自我评价 09-16

2023员工试用期内转正总结(系列12篇)

员工试用期内转正总结 试用期内转正总结 09-16

数学感悟与心得

数学感悟心得 感悟心得 09-16

营销合同十一篇

营销合同 09-16

最新文爱日记

文爱日记 09-16

人力公司辞职报告集合

人力公司辞职报告 人力辞职报告 09-16

三月三节日客户的祝福壮族农历三月三的祝福 (汇编)

三月的说说 三月三朋友圈文案 05-10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诗词分享

明褒实贬的句子 明褒实贬的句子简短 01-26

法制演讲稿

法制演讲稿 09-1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