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正方形周长教案

正方形周长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索活动,进行归纳,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有探究的欲望。

二、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各部分名称和特征,理解了周长概念,掌握了简单的测量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周长的认识教学中,学生已经对长方形、正方行的周长有了初步的认识,不排除有部分学生对周长的概念理解不透彻,为本节课的教学带来一些阻力,可以通过旧知复习来排除。让学生经历探索过程,进行猜想验证,通过归纳总结,概括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体会数学的简洁性和抽象性。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方格纸。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相机导入

1.回忆旧知

(1)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能运用教室里黑板的表面,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指名说一说,其他同学认真观察并倾听。让其他同学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黑板的边缘。如告诉学生不能说黑板的周长,而应该说成黑板面的周长。

(2)课件出示:例4中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指名用手比划出它们的周长。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复习周长的相关知识,充分唤起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学生在用手比划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同时,悄无声息地搭建了新旧知识间的桥梁,为接下来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做好了知识上和情感上的准备。

(二)自主探究,发现新知

1.操作活动

(1)观察猜测

①看课件:

如果把这个长方形和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进行比较,你认为是什么结果?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a.长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b.正方形的周长长一些,

c.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长。

②我们认为可能出现这3种结果,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

(2)动手验证

①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和例4一样大小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验证的工具。

②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3)汇报小结

①交流汇报。哪个小组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你们组的验证结果,并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进行验证的?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用绳子绕图形一圈,测量出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把图形放在尺子上滚动一圈,读出尺子所对准的刻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将图形放在方格纸中,数一数周长有多少格就是多少厘米。

用尺子分别量出图形每条边的长度,再相加算出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比较优化。你觉得哪一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的方法,测量起来比较快,结果比较准确,使用起来更方便。)

【设计意图】通过先观察猜测,再动手验证的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学生测量周长的操作技能,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优化意识。

2.探究活动

(1)探究长方形周长

①测量数据。师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

师: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哪几条边?为什么?(只要测量出长方形的一条长和一条宽,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征)

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长方形,动手测量。

②计算周长。怎么求长方形的周长呢?请你自己在随练本上算一算。

③交流汇报。你用什么方法计算的,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10+10+6+6,10+6+10+6,102+62,(10+6)2.

④观察分析。

师:你能根据你的观察,说出这些算式分别是什么意思吗?

根据学生回答,用箭头表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课件动态演示:复制出长方形四条边,然后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四种不同算法。

在理解前三个算式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第四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⑤比较优化。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你喜欢哪种?请说说你的理由。

⑥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课件动态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的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经历思考与分析,运用箭头图展示分析结果,学生很快就明白那种计算方法最好,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⑦即时练习。

经过探究,我们已经会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了,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运用哪一种方法进行计算,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课件出示: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0米,宽7米,求花坛的周长。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再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及时练习巩固,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内化与吸收,强化学习效果,并为学习正方形的周长做准备。

(2)探究正方形周长

①课件演示:将上面的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现在是什么图形了?让学生拿出学具中的正方形。

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出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吗?那只要测量它的几条边呢?请你自己测量并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②交流汇报。谁来展示一下自己的方法?

学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

6+6+6+6,62+62,(6+6)2,64

教师要肯定学生的想法,并让学生说说每种方法表示的意思。

③自主优化。师:用第四种方法计算的同学请举手。你为什么采用这种方法计算呢?(64这种方法好,因为比较简便,做起来快。)仔细观察这四种方法,他们表达的意思一样吗?

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正方形周长=边长4.师: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条件?(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经历了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有了一定的基础,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通过课件演示把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学生已经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之间的内在联系,放手让他们自主探究正方形的周长,通过大多数学生的认可,自主得出计算方法。看似教师无为,实则有为。教师想方设法设置好探究的环节,充分让学生感受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设计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机会,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的研究能力。

④即时练习。课件出示: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8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先让学生明白:要求篱笆的长度,其实就是求什么?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随练本上做一做。

3.再次验证

还记得刚开始上课时老师出示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吗?现在你能运用我们刚学的知识,很快地比较出它们的周长吗?

课件出示图形及表格:学生拿出相应的学具。

形长

形边长宽

周长周长结

【设计意图】再次验证,与课首相呼应,通过简洁明了的表格,引导学生有序思考,明确解决这类问题的方法,既巩固了新知,又稍有提高,让学生感受了表格的特点,增加了一种习题答案的呈现方式。

(三)实践应用,综合提升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85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互相说说,求花边的长就是求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

(2)完成教材87页第1题。

让学生在测量时,尽量减少误差。

2.提升练习

(1)选择。课件出示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A.(10+6)2B.(10+6)2-10C.10+62D.102+6

一面靠墙至少是什么意思?怎样围才能做到篱笆长度最少?

【设计意图】因为本节课刚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学生的理解还不太透彻。通过选择,出示几个算式,引领学生不断思考,有助于学生思维的提升。另外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要具体思考,找到合适的计算方法。

(2)完成教材第87页的第3题。

先让学生自己试一试,再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为什么可以做?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解决问题,让学生体会,利用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还可以求出它的边长。重视知识的活学活用,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全课总结,学生质疑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表现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自己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总结反思中,不断地成长,不断进步。

正方形周长教案 篇2

1.电脑出示:三个花坛(图略),三个小朋友先后绕各自的花坛(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花坛)走一圈。之后——

师:假如三个小朋友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动身绕各自的花坛走一圈。你猜,谁最先走完一圈?请用1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三角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2个手指示选择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用3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五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在经过观察和考虑后,大家用打手势的方法表示出自身的选择。大多数同学选择了1,也有选择2或3的。

师:看来,大家的选择不尽相同。面,请前后6人为一个小组,说说各自选择的理由。

生1:三角形花坛虽然只有三条边,但是,它的每条边都是很长的,而五边形花坛虽然有五条边,但是每条边都是很短的,所以,我认为绕五边形花坛走的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生2:我也觉得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因为五边形花坛的一条边是三形花坛一条边的一半,三角形花坛还多出半条边,所以,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师:假如五边形花坛的边长真的是三角形花坛边长的一半,那么,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可是,我看上去好像是超越一半的。

生3:我认为绕四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会最先回到起点,因为四边形花坛的四条边都比较短的。

大家互相争执着,谁也不让谁。这时,教师让电脑演示,同学们的眼睛注视着屏幕上的三个小朋友。随着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的瞬间,同学中发出“耶——,我猜对啦!”的欢呼。

生2:老师,我刚量错了。

师:你刚才是怎样量的呢?

该同学重新进行演示。原来,他是举着一把直尺,手指指着尺上的刻度,按着同一角度,眯着小眼睛在进行着远距离的丈量。

正方形周长教案 篇3

(一)巧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好不好?(出示幻灯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赛场上赛跑,跑道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幻灯片演示)大家快看,喜羊羊获胜了,灰太狼气急败坏地跳起来喊:“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长!”喜羊羊也急了:“我的跑道才长呢!”看来没有人帮忙他们俩可能会无休止的争吵下去了。同学们来猜一猜,谁的跑道长呢?(学生争论)灰太狼可不是光凭我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让它心服口服。那么你觉得他们赛跑的路线和我们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呢?(复习周长的含义)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板书课题)

(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来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激趣促欲地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激起主动参与探索学习有关知识的欲望,唱响了“数学自主探索”乐曲的“前奏”,引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问题。)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用绳子绕跑道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可以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然后看跑了多少步再算;可以直接用尺子量)教师顺势引导:如果用尺子量,需要量出几条边呢?(学生争论后得出长方形只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即可,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即可。)

2、(教师幻灯片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正方形边长是5米。)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3、交流个性化方法。

师: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各自的理由,教师分别用幻灯片动画演示各种算法,帮助学生理解。)

(1)6+4+6+4=20(米)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米)即:周长=长×2+宽×2

(3)(6+4)×2=20(米)即:周长=(长+宽)×2

师: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1:就是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即:5+5+5+5=20(米)

生2: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即:5×4=12(米)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算法简便一些呢?说说你的想法。

(反思: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教师大胆放手,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谈感受中优化算法。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方式,认识上的差异,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也就是说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跑道一样长,看来比赛是公平的。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

(三)应用生活解决问题

师:赛跑中灰太狼输的是心服口服,灰太狼顿时对周长产生了兴趣,他要求和喜羊羊进行求周长比赛,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进入求周长闯关赛。

1、(幻灯片出示一张相片长5分米,宽3分米)要给相片做一个相框,至少用多长的木条?

2、(幻灯片出示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8分米)要在台布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3、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想办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4、(幻灯片出示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沿着其余三边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5、同学们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掌握的很不错,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张贺卡,(出示正方形贺卡)这个正方形边长1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对折的贺卡打开,它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谁能求出这个长方形周长呢?(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把贺卡奖励给最爱动脑的学生。)

(反思: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本节课让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周长的实际问题。)

(四)巧设总结争谈收获

师:在闯关赛中灰太狼和喜羊羊不分胜负,灰太狼高兴地回家去了。他写了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幻灯片出示)灰太狼日记:在运动会上和喜羊羊赛跑,我输了,但我学会了求周长的好多方法!我最喜欢的方法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今天通过各种比赛我可是大开眼界,长了不少见识。原来周长在生活中应用是这么广泛!不过求周长可得好好动动脑筋。还有,我得好好锻炼身体,要不然就追不上喜羊羊了。(学生发现小括号的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再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灰太狼的收获可真不少,同学们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学生争先恐后的谈收获。)

师:请同学们课后设计周长是16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贺卡。

正方形周长教案 篇4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沿着这个长方形的绿色草坪走一圈,凯蒂则沿着这个正方形的湖面走一圈。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得路多。

引导: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学生猜测)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板书)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但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呢。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麻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先测量再计算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草坪的长是50米(板书),宽是40米(板书),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草坪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在自备本上。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学生说教师板书。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0+50+40=18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0+40=18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0×2=80(米),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5.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6.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7.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湖面的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两种算法:

(1) 45+45+45+45=180(米)

(2) 45×4=180(米)

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学了就知道了。

提问:要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8.谈话:原来,两人走得路一样多,通过科学地计算,加菲和凯蒂心服口服了,他们不再吵了,握手言和,又成为了好朋友。

9.通过这件事,加菲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球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3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马上递上手帕,可他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书上64页想想做做1、2两题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每一题左边一个长方形和左边一个正方形需要的数据,再计算。(不出示第1.2题,看书)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加菲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电脑出示图片)

如果花圃的一边紧靠着墙壁,那栏杆长多少米?(出示卡片上的简易图)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学生同桌试拼,交流时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四、总结全课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你学会了吗?

附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50+40+50+40=180(米) (1)45+45+45+45=180(米)

(2)50+50+40+40=180(米)

(3)50×2=100(米),40×2=80(米), (2)45×4=180(米)

100+80=180(米)。

(4)50+40=90(米)90×2=180(米)。

正方形周长教案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进一步巩固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认识及周长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2.让学生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学习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观,培养空间观念。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活动,通过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喜欢学习数学。主动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并积极去探究。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探究,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2.渗透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教学难点:

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总结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三、教具准备

教具:课件,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若干

学具: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若干,方格纸一张,表格2张

四、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例5是新增的教学内容,原来这种题型一般在习题中出现。教材运用此题抛砖引玉,引起一线教师对学生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视。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于指尖上。但是要综合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周长来解决问题,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明确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儿童的智慧往往产生于指尖上。探究活动,要精心设计引导。在探究之前,教师要明确要求;探究之中,教师要注意方法指导;探究之后,及时总结规律。

五、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做好铺垫

1.拼组练习

让学生拿出练习本,根据要求画一画。

(1)用2个边长1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它的长、宽分别是多少?周长呢?

(2)3个呢?4个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画一画简单的拼组图形,为探究活动中的画图解决问题的方法埋下伏笔,也可以了解在画图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教师做到心中有数。

2.揭示课题

今天我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不断探究,获得新知

1.理解题意

课件出示例5:用16张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纸拼成长方形和正方形,怎样拼,才能使拼成的图形周长最短?

(1)读题思意。先请学生自己读一读题,同桌交流题目意思。

(2)分析题意。这道题要我们做什么事?

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板书:拼图形──求周长──比较周长

(3)让同桌同学再次互相说说题目意思。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自读──分析──再读的过程,让学生明白这道题的意思,要我们做什么事?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的条理性形成。

2.自主探究

(1)第一次探究

①说清要求

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关键的一步是什么?(拼图形)是的,图形拼好了,接下来的两步就简单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一试。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方法。可以借助课前准备的学具。

②自主探究

学生小组合作,教师要指导,适时点拨。

③汇报展示

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很好地展示自己的想法。

学生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a.用小正方形拼的

b.在方格纸上画图的

c.直接在随练本上画草图的

学生摆出来的结果有:

a.摆成长16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

b.摆成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

c.摆成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

④优化方法

请摆的同学展示自己的摆法,实物投影出学生在方格纸上和随练本上画的草图。师:你更喜欢哪位同学的方法?为什么?(在随练本上画草图的方法更好)

⑤分析画法

你最喜欢谁画的图,为什么?是的,他画的草图中还隐含着大智慧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a.摆成长16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我们可以说成摆了几行?每行几个?(摆成1行,每行16个。)

b.摆成长8分米,宽2分米的长方形,可以怎么说呢?

c.摆成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还可以怎么说呢?

d.思考:为什么不能摆成3行呢?

e.师:只有这3种拼法吗?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明白,只有做到不重复、不遗漏,才能确保正确解决问题。

⑥再次尝试

你能不用摆,就直接画草图吗?我们来试一试。如果有12个一样大的正方形,可以拼成哪些长方形或正方形呢?

让很快画好的同学说说是怎样想的。(适当的表扬,让学生有信心,学会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探究,呈现出不同的方法,了解在练习本上画图的优点,掌握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只有序思考,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通过提问:为什么不能摆3行呢?让学生发现其中隐含的数学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2)第二次探究

①说清要求

我们已经用16张正方形的纸摆成了3种不同的长方形或正方形,接下来还需要做些什么呢?(计算他们的周长,比较他们的周长)那请你和你的同桌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试一试吧!可以借助学具的帮忙。

②自主探究

教师个别指导,点拨启发。

③展示汇报

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方式有:

a.用数格子的方法,直接数出它们的周长。

b.数出它们的长和宽,计算出他们的周长。

c.用表格记录法。

长(分米)1684宽(分米)124周长(分米)342016观察比较

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 正方形 )的周长最短。

(提醒学生,表格式不一定非得画表格,也可以像表格一样上下、左右对齐,就行了,简单明了,做起来速度快。)

④思考分析

a.不管是运用了数的方法,还是计算和填表的方法,我们都得出了什么样的结果?(用16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

b.12张边长1分米的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的草图,我们已经画过了,你会比较它们的周长吗?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想的。

只有这三种拼法吗?你得到了什么结果?

长(分米)1264宽(分米)123周长(分米)261614观察比较

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或正方形中,(长4分米,宽3分米的长方形)周长最短。

c.课件同时出示两个表格。

观察这两个表格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发现:在小正方形个数一定的情况下,拼成的图形的长和宽越接近,那么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最短。

为什么呢?引导发现:拼组后,隐藏在图形内部的小正方形的边长越多,露在外面的边长就越少,图形的周长越短。

⑤整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我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谁来说说?师整理板书: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运用表格来呈现的解决问题的答案。表格中的结论让学生独立写出来有一定难度,所以采用了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让学生充分体会表格的简洁性,美观性。通过整理,让学生明白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的条理性。

⑥今天我们一起学到了许多知识,大家真是爱思考的孩子!其实这种拼摆的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遇到,我们一起去看看。

(三)联系生活,内化新知

完成教材86页做一做。

通过动手演示,让学生明白题意:将12个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拼组后的图形周长最短。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

【设计思路】学以致用,数学来自生活,学习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充分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并努力发现并探究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四)全课总结,有效提升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疑问?

【设计意图】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及周长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掌握了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还知道了运用表格呈现答案,收获多多。通过几何直观,促进了学了空间观念的形成。

正方形周长教案 篇6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最后谁获胜了?比赛之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不应该骄傲自满,应该向坚持不懈的乌龟学习。后来他两成了好朋友。但是这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原来,他两个都很喜欢散步,乌龟每天围着这个广场走一圈,兔子每天围着公园跑一周。乌龟说,我每天走的路多。兔子说我每天走的多。乌龟说是我走的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兔子说,不对,不对,我走的多,要不,我怎么会这么苗条。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谁走的路多些?光靠猜想说服不了他们,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看看乌龟走的路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兔子走的路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要看谁走的路多,就要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展开:

1、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用步测的方法,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可以求出周长。)(可以量出长和宽,在计算。)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在这里那种方法最合适呢?(我认为步测的方法不合适,因为步测不太精确,在这里要比较谁走的路多,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用绳子量太麻烦了,有时绳子不够长,也不合适。)(先量出长和宽。再计算的方法比较好。)

2、乌龟采用了大家的建议,他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时60米,宽是40米,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

(我是用60+40+60+40=200(米)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那就是用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我是用60×2+40×2=200米,先算了两个长,在算两个款,然后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先算长×2就是两个长,再算宽×2就是两个宽,就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我是用(60+40)×2=200米,先算长+宽的和,再×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我们看,我们可以吧长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这组的长和宽是一组相邻的边,比一比,另一组相邻的边和这组相邻的边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先算出长+宽的和,再乘2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周长。

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那种方法?看来数学中简单明了的方法喜欢的人总会比较多。

我把它写在这里。这样写行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注意什么?真好,给大家提了个醒。

3、解决了乌龟的问题,我们再来帮帮兔子,兔子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0米,请帮他算算正方形的周长。

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50+50+50+50=200米,我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就是四个边长相加,得到周长。

还有更简单些的方法吗?

(50×4=200米,正方形的.边长×4=周长。)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可以用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

两种方法,你会选择第几种方法?教师板书。

4、现在,比较一下乌龟和兔子走的长度怎么样?乌龟和兔子有和好如初了。我们帮助了乌龟和兔子,而且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对不对?

三、巩固:

1、求下列图形的周长。(口答。)

2、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6米,宽1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3、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4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看图,一面靠墙,求篱笆长就是求几条边的总长度,那三条边的总长度?

5、拼一拼,算一算:

用两个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请大家指出它的周长。来看屏幕,我们拼成了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谁来求正方形的周长。(3+3=6米,6×4=24米)为什么中间的边不算呢?(因为中间的边不再是新正方形的周长的一部分了)

我们还可以这样计算。

请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指出他的周长。算一算新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算。

四、总结回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周长教案 篇7

教学内容:

三年级哦数学上册P42-44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新旧知识的引入。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周长,请你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2、课件出示图形:

问:你们能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问:你能指出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根据学生操作演示,板书: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就是它们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1)猜一猜:谁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交流方法。(比一比、量一量)

4厘米问:各条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6厘米

2、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问:大家都认为量一量的方法能很好地、科学地求出上面图形的周长,下面我们就用这个方法来求长方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①5+3+5+3=16(厘米)

②5×2=10(厘米)③(5+3)×2

3×2=6(厘米)=8×2

10+6=16(厘米)=16(厘米)

问:你们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问:要计算长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长和宽)

3、试练:一个长方形长5米,宽3米。周长是多少米?

4、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

8厘米

学生独立测量、计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全班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归纳:

①8+8+8+8=32(厘米)

②8×4=32(厘米)

问:你喜欢哪一种方法?(比较取优,归纳方法)

板书: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正方形周长时,必需要知道什么条件?(边长)

5、试练:一块边长是2分米的手帕,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用一根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三、巩固练习

1、计算下面各图形的周长(单位:厘米)。

242

35

2、用两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

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全课归总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呢?

正方形周长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经历将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养成仔细观察、认真读题和根据条件提问题的习惯。

2、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会用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同学们,喜欢公园吗?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到月湖公园去观赏,(出示课件)。公园里的花坛真漂亮。为了维护花坛里的花草,同学们准备为花坛装置护栏(显示护栏)。仔细观察这幅图(出示情景图),图中提供了哪些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同学独立考虑后回答。)

生1:长方形花坛的护栏长多少米?

生2: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元?

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非常好,谁还能提出这样的问题吗?

生3:给正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解决红点问题,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

师:要求“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可以先求什么?为什么?

生:可以先求给长方形花坛的周长。

(1)独立考虑。

师:你能求出长方形花坛的周长吗?不只要会算,还要知道为什么这样算,有了一种算法,有没有两种、三种?先自身算算。(教师巡视指导)

(2)班内交流。

师:同学们,谁能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1:8+4+8+4=24(米)

师:哦,同学们看这位同学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围着加起来,算的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什么?

生齐答:周长。

生2:8+8+4+4=24(米)

生3:82+42=24(米)

师:方法很好!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4:(8+4)2=24(米)

师:哦,这种方法有点不同,你能指着长方形花坛和大家说说你是先求的什么吗?

生4:我是先求的一个长加宽,再乘2求出两个长加宽,就是求出长方形的周长。

师:这个同学的方法你们听明白了吗?谁再来说说这位同学的想法?

(另一同学又说一遍。)

师:哦,这位同学你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生5:38=24(米)

师:能和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5:因为两个宽是4+4=8,再加上两个长是8,就是3个8,所以可以用38来计算。

师:这个同学的想法很独特,不错。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的方法求出了长方形花坛的周长是24米,现在能求出给长方形花坛安上护栏,需要多少钱了吗?

生:242=48(元)。

(3)试一试。

计算下列各图的周长。

小编推荐

正方形的周长教案范例5篇


做好教案课件是老师上好课的前提,因此在写的时候就不要草草了事了。教案是教师系统化教学的基础,如何写出让自己满意教案课件?今天编辑为大家推荐的是一篇关于“正方形的周长教案”的精选好文,为了方便日后访问请在浏览器中添加本页收藏!

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1

教学内容:

教材P63例题,P64试一试,及想想做做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来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通过测量、计算、拼图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在学生初步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的过程,以及拼图中图形边长以及周长的变化,感受数学的魅力,体验其中乐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周长计算的算法理解及交流喜欢的算法基础上逐步掌握长方形周长计算。

教学过程:

一、疑问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手中的是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你们想用它们来拼图形吗?

1、出示题目“用4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我们学过的图形。”

师:请一生读题。你会拼吗?

生:拼一拼。

全班交流。

2、师:用同样的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会不会相等呢?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揭示课题)学完了这一课再来解答这一问题。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师:你去过标准的篮球场吗?

生:有,没有。

师:这里有一个标准的篮球场,(演示课件:这是学校的篮球场)

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

生:长方形

师:谁来指指篮球场边的各部分名称。(生指一指)几条长?几条宽?

师:篮球场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一起来看看。(演示课件: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

师:根据长和宽,你能提什么问题?(演示课件: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

2、师:谁来指一指篮球场周长。(生指)篮球场周长也就是围成这个篮球场几条边长的和。你会算吗?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学生。

师:有不一样的上去写。

生:①26×2+14+14=80(米)

②14×2+26+26=80(米)

③26+26+14+14=80(米)

④ 26×2=52(米)

14×2=28(米)

52+28=80(米)

⑤ 26+14=40(米)

40×2=80(米)

3、交流:

①26×2+14+14,26是篮球场的什么?(长)为什么×2?14呢?为什么有2个14相加?

②14×2+26+26。同上。

③26+26+14+14,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长+宽+宽=长方形周长)

④你根据什么来求周长?(长×2+宽×2)为什么×2?

比较:③和②有何不同?(26+26-26×2,14+14-14×2)

⑤26+14=40指的是什么?为什么×2(生指一指,1个长和宽,2个长和宽)

4、师: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生:第⑤种,因为第5种较简便,

第③④种,因为③④种比较好理解。

5、师:要求长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和宽,如果长和宽不知道,怎么办呢?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提示:对边相等,只要量几个长和宽就可以了?)多种答案

(二)探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1、导入:刚才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学习的很好,你们想学习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吗?(课件演示:正方形手帕的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师:边长是几条边的长?边长25厘米是哪一段,周长呢?请生指一指。会计算出正方形周长吗?

生:独在计算后上黑板写

①25+25+25+25=100(厘米)

②25×4=100(厘米)

2、全班交流

(1)、25+25+25+25,25指什么?(边长),根据什么来求正方形周长?

(2)、25X4,为何边长X4?

4、你喜欢那种算法?为什么?

5、要求正方形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边长)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提示:4条边相等,只要量几条边长就行了?)2X4=8cm 1x4=4 cm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口头报(1)6+3=9 cm 6X2=12 cm

9X2=18 cm 3X2=6 cm 12+6=18 cm

(2)3+4=7 cm 3X2=6 cm 7X2=14 cm

4X2=8 cm 6+8 =14cm

(3) 3+3+3+3=12 cm

3X4=12 cm

过渡语:有很多实际问题都要用到周长的计算,(学生说教室周围用到周长的计算)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师:镜子长2m,宽1m,镜子边框用铝合金材料做的,要求大约要多少铝合金材料,就是求镜子的什么?(周长)

生:口头报答案

3、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师:“四周栏杆”指的什么?(生上来指一指)求“四周栏杆”长就是求什么?

生:口头报答案。

4、(1)解决导入中的那道题,

□□□□中,长宽各多少?为什么?周长是多少?

□□中,边长是多少?周长是多少?

□□

周长相等吗?

(2)用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可以拼成哪些不同的图形?长和宽各是多少?周长是多少?(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出不同答案。

师:出示黑板:□□□□□□ □□□

□□□ 问:长宽各多少?周长呢?(生动手算)周长相等吗?

(3)用12个拼呢?(出示黑板)

生:上黑板拼

师:同上。“哪个周长最长,哪个周长最短?”

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2

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 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课内容是在前几册直观认识角、线段以及三角形、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的基础上,老师和学生一起认识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并理解掌握周长的计算。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小组一起讨论学习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要求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兴趣和合作学习能力,为后面学习周长公式的变式运用及拓展和四五年级的长、正方形的面积等的学习作铺垫,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内容。

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象是三年级学生。从心理特征和族状况来说,他们已经有一定的知识 储备,对未来世界充满着更多的猜想和探索欲望。他们的年龄特点主要还是以直观教学为主,通过动手实践测量,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丰富学生的感性到理性的认识。《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本课的设计就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自主探究为主线,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活动经验,借助多媒体教学的直观手段,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在学习交流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测量、讨论的活动,使学生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意义,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的初步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的机会。根据这一理念,本课教学力求放手让学生全程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运用故事情境教学法、引探式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练习教学法等方法为学生找寻良好的教学平台。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测量、交流、总结等教学活动,并以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由探索、发散思维,从而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本节课在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同时更侧重于过程性电影票的落实。

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3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计算方法。2、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3、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培养交往、合作和探索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难点:择优选择方法。教学准备:挂图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打篮球吗?一定很熟悉篮球场吧!2、出示例题的挂图,学生仔细观察。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在教学挂图下出示:篮球场的周长是多少米?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1、教学例题。(1)你能说说什么是周长吗?这个篮球场是什么形状的?你知道它的周长是指哪些吗?怎样才能计算出这个长方形链球场的周长呢?(2)学生自己动手算一算。(3)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计算,然后在小组里说说自己这样算的理由,最后在全班进行交流。(4)根据学生回答出示书上的四种解法,分别说说它是怎样想的,你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5)在小组里说说长方形周长可以怎样计算。(6)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先量出两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再计算出周长。2、出示“试一试”。(1)说说条件和问题。(2)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选两位学生板演,让两位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3)在小组里说说正方形周长可以怎样算。(4)巩固练习: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量出两个正方形的边长,再计算出周长。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1、做“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2、做“想想做做”第4、5题。明确求的`是什么在练习本上算一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你为什么分别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3、做“想想做做”第6题。第(1)题口答。第(2)题先让学生拼一拼,再解答。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长方形的周长可以怎样计算?正方形呢?五、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3题。板书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图形的拼剪引起的周长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梳理旧知:

1、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了,谁能说说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先闭上眼睛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

你能整理成下列这张表吗?

图形

相同点

不同点

四条边关系

周长计算公式

长方形

正方形

2、什么叫图形的周长?

师:用手指一指课桌面和长方形纸(学生人手一张)的周长。(学生用手指周长。)

二、引导探究,质疑拓展

1、要知道这张长方形纸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

(教师出示板书长25cm,宽20cm。)

在纸上计算周长。

一学生板演,完成后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做?

2、谁能在这张长方形纸上找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并说说理由。(学生操作)

为什么用宽边去比?

3、教师将一张长方形纸剪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并贴在黑板上。

4、要想知道这张正方形纸的周长,怎么算?为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5、师:剪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为什么?(学生独立完成,同时请两个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6、仔细观察原来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剪开后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你发现了什么?

(1)为什么剪开后两个图形的周长比原来一个图形的周长要长呢?(同桌讨论后再交流)

(2)假如把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想一想,周长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巩固深化,应用延伸

1、列式计算。

(1)动物园里有一个养水禽的正方形水池,四周围了栏杆,共长60米,水池的边长是几米?

(2)用木条做一个长方形镜框,长48厘米,宽比长短8厘米,这个镜框至少需要木条几厘米?

(3)一个长方形的花园,四周围了136米长的竹篱笆,宽边篱笆长30米,长边的篱笆有几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思考过程。

2、考考你。

把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可以怎么拼?(画一画)你能算出拼成后的长方形的周长吗?

多种方法分别请学生上来板演,讲解思考过程。

正方形的周长教案 篇5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最后谁获胜了?比赛之后,兔子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自己不应该骄傲自满,应该向坚持不懈的乌龟学习。后来他两成了好朋友。但是这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原来,他两个都很喜欢散步,乌龟每天围着这个广场走一圈,兔子每天围着公园跑一周。乌龟说,我每天走的路多。兔子说我每天走的多。乌龟说是我走的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兔子说,不对,不对,我走的多,要不,我怎么会这么苗条。

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谁走的路多些?光靠猜想说服不了他们,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使他们心服口服。看看乌龟走的路和长方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兔子走的路与正方形有什么关系?什么是正方形的周长?要看谁走的路多,就要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展开:

1、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用步测的方法,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可以求出周长。)(可以量出长和宽,在计算。)

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在这里那种方法最合适呢?(我认为步测的方法不合适,因为步测不太精确,在这里要比较谁走的路多,需要知道准确结果。)(用绳子量太麻烦了,有时绳子不够长,也不合适。)(先量出长和宽。再计算的方法比较好。)

2、乌龟采用了大家的建议,他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时60米,宽是40米,请你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

(我是用60+40+60+40=200(米)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那就是用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我是用60×2+40×2=200米,先算了两个长,在算两个款,然后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因为长方形的对边相等,先算长×2就是两个长,再算宽×2就是两个宽,就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我是用(60+40)×2=200米,先算长+宽的和,再×2就是长方形的周长。)我们看,我们可以吧长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这组的长和宽是一组相邻的边,比一比,另一组相邻的边和这组相邻的边是相等的。所以我们可以先算出长+宽的和,再乘2就得到了长方形的周长。

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那种方法?看来数学中简单明了的方法喜欢的人总会比较多。

我把它写在这里。这样写行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注意什么?真好,给大家提了个醒。

3、解决了乌龟的问题,我们再来帮帮兔子,兔子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0米,请帮他算算正方形的周长。

谁来交流一下自己的做法。

(50+50+50+50=200米,我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就是四个边长相加,得到周长。

还有更简单些的方法吗?

(50×4=200米,正方形的.边长×4=周长。)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可以用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

两种方法,你会选择第几种方法?教师板书。

4、现在,比较一下乌龟和兔子走的长度怎么样?乌龟和兔子有和好如初了。我们帮助了乌龟和兔子,而且知道了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也能解决,对不对?

三、巩固:

1、求下列图形的周长。(口答。)

2、篮球场是一个长方形,长26米,宽14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3、这是我的一块手帕,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4、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4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看图,一面靠墙,求篱笆长就是求几条边的总长度,那三条边的总长度?

5、拼一拼,算一算:

用两个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的长方形分别拼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请大家指出它的周长。来看屏幕,我们拼成了一个边长6厘米的正方形。谁来求正方形的周长。(3+3=6米,6×4=24米)为什么中间的边不算呢?(因为中间的边不再是新正方形的周长的一部分了)

我们还可以这样计算。

请再拼成一个长方形。指出他的周长。算一算新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算。

四、总结回顾: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12篇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汉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交往.合作的探究的意识与能力。

设计理念

一、创设生动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的动机。

在这节课中,通过创设两只猫比散步路线的长短这样一个实例,设置悬念,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中开始学习,并且让这个情景贯穿整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巧设数学活动,激励学生主动探究。

在这节课的设计中,我为学生的探究设计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通过操作.交流等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比如:先说怎样可以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借助与自己的生活经验,初步得同长方形周长计算有哪些策略;通过猜一猜图形的周长初步感知计算方法,培养了数学直觉;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图形的周长,让学生感悟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说说自己比较喜欢哪种计算方法,等等。

三、及时反馈反思,渗透学习策略。

在本课的教学中,对学习过程的及时反馈,对解决问题结束的及时反思,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认知过程。比如,通过反馈周长的计算方法,暗示性地让学生注意策略的优化;用试一试的方法教学正方形的周长,让学生感受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全课小结时,通过交流收获与体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在猫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猫先生加菲(显示)和猫小姐凯蒂(显示)。它们俩可喜欢散步啦!加菲每天围着这个市民广场走一圈(动画演示),凯蒂则围着这片宁静的湖面走一圈(动画演示)。这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我们一块来听听。(播放:甲:我每天走的路多。乙:我走得多。甲:是我走得多,不然我怎么会这么苗条。乙:不对,不对,我走多,要不我怎么回这么健壮。)

引导:看来,如果没人来帮帮忙,它们可会无休止地吵下去了。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得路多些?

引导:加菲和凯蒂可不是光凭你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让他们心服口服。你觉得加菲和凯蒂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揭题:你想得真快!老师非常欣赏你对数学的敏感。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揭题出示)

[评析: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情境,设置悬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新课展开

1.提问: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知道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生可能回答:用绳子绕一圈,量一量绳子的长度;先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看看走了多少步,一乘就知道了;量出长.宽各是多少,再计算。)

谈话: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小组讨论一下,在这里哪种办法比较合适。说说你的想法。(用绳子饶一圈太订烦,有局限性;在不要求精确结果时用步测很好,这儿就不合适。

2.提问:加菲采用了你们的办法,量出了长方形的长是50米(显示),宽是45米(显示),请你猜一猜,这个图形的周长是多少?

请你们帮它来算一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同桌讨论完成。

3.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

4.引导:从同学们的脸上,我可以看出你们肯定有成果了,谁愿意来展示一下。

5.学生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要求说清这样做的道理。

可能有这四种:

(1)50+45+50+45=190(米)这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加起来。

(2)50+50+45+45=190(米)先加两个长,再加两宽。

(3)502=100(米),452=90(米),100+90=190(米)。

(4)50+45=95(米)952=190(米)。

7.提问:用这些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都必须知道什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说说你的想法。

8.提问:数学中简单明了的东西喜欢的人总是多一些。这种同学们比较喜欢的方法还能列成综合算式愿意来说说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该注意什么?给大家提个醒,好吗?

9.小结:现在我们发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在小组里说说可以怎样算长方形的周长。

[评析: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教师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0.解决了加菲的问题,我们该帮一下凯蒂了,她量得正方形边长是45米。请你算出它的周长,开始吧。别忘了算它后可以跟你好朋友交流交流算法。

学生汇报。

出示两种算法,说明:其实这两个算式之间还藏着一个有关加法和乘法的数学秘密呢,今后你们说明后了。

[评析: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这样的设计比较合理,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11.提问:原来,两人走得一样多,知道了结果,加菲也对周长产生了兴趣。它来到篮场(出示书上的图)。你们愿意跟加菲起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计算。

把书翻到67页,看看你的方法跟书上的哪一种方法是一样的。

提问:加菲有点累了,球场服务员兔子女士马上递上手帕,猫先生不急着擦汗,却问我们(显示:正方形手帕边长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

学生口答,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

过渡:掌握了方法,再难的问题我们都能轻而易举地解决,就请你们用已掌握的方法再来解决一些问题吧。

1.想想做做第3题。学生口答。

2.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长和宽的长度,那正方形呢?这儿有几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现在请你先动手量出需要的数据,再计算。(出示第1.2题)

3.生活中经常需要求长方形的周长。这不猫先生又想给它的镜子做做美化了(出示第4题)。学生抢答,说出算法。

4.星期天,我们的加菲又闲不住了,他去效外租了一块边长6米的正方形土地种花,考虑到这块地有可能被践踏,要在四周围栏杆,请你帮他算一算,栏杆一共长多少米?如果花圃的一面借用这堵墙壁,栏杆需多长呢?(电脑出示图片)

5.出示第6题。动手拼一拼。(电脑演示拼的过程及结果)

[评析: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应用,练习过程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学生自始至终保持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总结全课(略)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2页—43页例2、例3以及第44页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的概念,通过探究理解、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叫做周长?

2.同桌摸一摸课桌的周长。

3.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分别叫做什么?有什么特点?

二、新授

1.出示两张卡片,如图:

2.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有什么办法证明你的判断是正确的?

3.学生探究

⑴学生独立思考计算:要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首先要知道什么?你怎样算出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⑵四人小组交流

⑶全班汇报: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

⑷思考: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4.算法概括

⑴长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⑵正方形周长的算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⑶你喜欢哪种算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只要你算的又快又准。

5.巩固

⑴6分米8厘米2厘米1厘米

3分米8厘米

⑵一块长方形的台布,长5分米,宽4分米,在它的四周绣上花边。花边长多少分米?

⑶一个正方形的镜框,四周钉上木条,镜框的边长是4分米。至少需要木条多少分米?

⑷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了哪些本领?有什么感受?还有问题吗?

四、机动发展题

⑴要计算下图的周长,你准备量哪几条边?最少量几条?为什么?

⑵计算下图的周长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3】

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第85页例4。

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及长、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1) 给出了两种计算的方法:一种是直接应用周长的含义将各边的长度连加; 另一种是根据长、正方形边的特征列出简便的计算方法。不仅体现算法多样化,同时体现了思维的不同水平。

(2) 在探索活动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概括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 式,以便在解决问题中灵活运用,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

(二)、学生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4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学习《周长》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在合作学习解决问题的经历,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时有一定的难度。

(三)、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进一步理解周长的含义,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过程,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比较能力、创新能力。

3、在探究周长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绪体验。

说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的运用。 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教学准备

长方形和正方形卡纸、课件、课堂作业纸

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

2、说学法: 如何体现新课程学习的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经历自己探索,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比一比、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得出结论。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子白板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 、情境引入。

1、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认识了周长,谁能告诉我什么是周长呢?前面我们还学生长方形和正方形,那么它们分别有什么的特征?(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本节课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为新课做好铺垫)

2、 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再过几天,圣诞节要到了,老师制作了两张卡片,一张是长方形的,一张是正方形的,想在节日里把它送给我的两位好朋友,但又觉得卡片不够漂亮,于是我就想给这两张卡片的一周都镶上彩带(用手演示指一周)。请同学们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彩带长一些?(生自由猜)看来,同学们各自有各自的想法,两张卡片需要彩带的长就是要求“两张卡片一周的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二) 、实践探究。

1、 引导学生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 课件出示长方形,组织学生活动量一量。(给各个小组都准备长方形的卡片) 师:现在我们用先量后算的方法,计算出这张长方形卡片的周长吧!(要求小组合作,在合作进程中注意整理思路和方法) 师巡视,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2) 组织汇报,交流展示学习成果:你们是用什么办法得到长方形的周长的呢?把你们的方法介绍给全班同学。 教师随着学生的汇报板书算法,并让他们说说是怎么想的。

① 6+6+4+4=20(厘米) 在学生汇报了其中一种算法后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② 6×2+4×2=20(厘米)对照图形说出每个算式各部分的实际意义。

③ (6+4)×2=20(厘米)

(3) 谁能在图上指出6×2和4×2分别表示哪部分?(6×2表示两个长的各,4×2表示两个宽的和),指名在图上指出6+4表示哪部分(6+4表示一条长和一条宽的和)

(4) 引导学生对算法进行优化。 他们算得对吗?为什么你认为哪种算法比较简便?(小组讨论)无论怎样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长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5) 通过量一量计算这张卡片的周长,同学们想出了三种应运,真了不起!第三种方法运用了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比较简单,因此得出长方形周长=(长+宽)×2(板书)

2、 引导学生探究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件:

(1) 出示正方形。

师:经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那么正方形的周长该怎样 计算?这个问题跟正方形原什么有关?(边长有关)

(2) 组织学生用同样的方法量一量,算一算。教师巡视。

(3) 先让每个学生自己计算,学生算完后,找两位用不同方法计算的同学到黑板

前板演示:

① 8+8+8+8=32(厘米)

② 8×4=32(厘米) 请用学说想法。无论怎样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之和。

(4) 你更喜欢哪一种呢?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求4个5连加,根据乘 法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分别通过量、算、比等一系列活动,归纳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5) 小结。 同学们通过量一量,算一算,探索出了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板书)。

(6) 齐读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比较总结:通过计算,你知道哪张卡片所 需的彩带长一些?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先知道长方形的什么?求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知道正方形的什么就可以了(长和宽)。我们掌握了这两种周长的计算方法之后,就可以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了。

(三) 巩固练习。

1、 教材P85做一做第1、2题。

2、 教材P87练习十九第1、2、3题。

3、 拓展P88第9题。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题巩固加课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同时学生学会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四) 课后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设计意图:对本节课知识点作一个简单的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今后学习打下基础。】

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显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本课重点,虽很简练,但通过板书能看出本课所讲的重点内容。

量:长6厘米宽4厘米 算:① 6+4+6+4=20(厘米) 5+5+5+5=20(厘米) ②6×2+4×2=20(厘米) 5 ×4=20(厘米) ③(6×4)×2=20(厘米) 比:哪种方法最优化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4】

(一)巧设情境设疑激趣

同学们,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好不好?(出示幻灯片)喜羊羊和灰太狼在赛场上赛跑,跑道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幻灯片演示)大家快看,喜羊羊获胜了,灰太狼气急败坏地跳起来喊:“不公平,不公平,我的跑道长!”喜羊羊也急了:“我的跑道才长呢!”看来没有人帮忙他们俩可能会无休止的争吵下去了。同学们来猜一猜,谁的跑道长呢?(学生争论)灰太狼可不是光凭我们的猜想就能说服的,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方法进行验证才能让它心服口服。那么你觉得他们赛跑的路线和我们所学的什么知识有关呢?(复习周长的含义)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问题。(板书课题)

(反思:《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本节课充分利用学生非常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和灰太狼》来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激趣促欲地导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激起主动参与探索学习有关知识的欲望,唱响了“数学自主探索”乐曲的“前奏”,引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问题。)

(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1、教师提问: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吗?(学生各抒己见,可以用绳子绕跑道一周,然后量出绳子的长度;可以量出每一步的长度,然后看跑了多少步再算;可以直接用尺子量)教师顺势引导:如果用尺子量,需要量出几条边呢?(学生争论后得出长方形只要量一条长和一条宽即可,正方形只要量出一条边即可。)

2、(教师幻灯片出示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正方形边长是5米。)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给出的数据,小组合作动手实践,帮助喜羊羊和灰太狼解决周长问题。(学生合作探究)

3、交流个性化方法。

师:同学们是用什么方法求出了长方形的周长呢?(学生交流各种算法,并说明各自的理由,教师分别用幻灯片动画演示各种算法,帮助学生理解。)

(1)6+4+6+4=20(米)即:周长=长+宽+长+宽

(2)6×2+4×2=20(米)即:周长=长×2+宽×2

(3)(6+4)×2=20(米)即:周长=(长+宽)×2

师:那么,我们又怎样来求正方形的周长呢?

生1:就是把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即:5+5+5+5=20(米)

生2:正方形的周长只要用边长乘4就行了,因为正方形的边长都一样长。即:5×4=12(米)

(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已使学生感悟到学习方法,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就由学生主动去探索,展现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你觉得哪种算法简便一些呢?说说你的想法。

(反思: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同时又注意引导学生:策略一定要合理而科学。教师大胆放手,把学习主动权交还学生,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在谈感受中优化算法。体现出学生的思维方式,认识上的差异,培养善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里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提高了学习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师: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也就是说喜羊羊和灰太狼的跑道一样长,看来比赛是公平的。

师: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生:求长方形的周长,一定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正方形只要知道边长就能求出周长。

(三)应用生活解决问题

师:赛跑中灰太狼输的是心服口服,灰太狼顿时对周长产生了兴趣,他要求和喜羊羊进行求周长比赛,让我们和他们一起进入求周长闯关赛。

1、(幻灯片出示一张相片长5分米,宽3分米)要给相片做一个相框,至少用多长的木条?

2、(幻灯片出示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8分米)要在台布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

3、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的物品,想办法求出这个图形的周长。

4、(幻灯片出示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沿着其余三边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5、同学们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问题,掌握的很不错,老师决定奖励大家一张贺卡,(出示正方形贺卡)这个正方形边长1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呢?(学生回答)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把这张对折的贺卡打开,它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谁能求出这个长方形周长呢?(学生各抒己见,老师把贺卡奖励给最爱动脑的学生。)

(反思: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本节课让学生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周长的实际问题。)

(四)巧设总结争谈收获

师:在闯关赛中灰太狼和喜羊羊不分胜负,灰太狼高兴地回家去了。他写了一篇日记,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

(幻灯片出示)灰太狼日记:在运动会上和喜羊羊赛跑,我输了,但我学会了求周长的好多方法!我最喜欢的方法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今天通过各种比赛我可是大开眼界,长了不少见识。原来周长在生活中应用是这么广泛!不过求周长可得好好动动脑筋。还有,我得好好锻炼身体,要不然就追不上喜羊羊了。(学生发现小括号的问题,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同时再次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师:灰太狼的收获可真不少,同学们能谈谈你这节课的收获吗?(学生争先恐后的谈收获。)

师:请同学们课后设计周长是16厘米的不同的长方形贺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5】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与作用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42~43页《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在小学阶段分别安排了物体与图形、长方形和正方形、其他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内容。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并了解平面图形计算的第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的意义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经历数学化活动的过程中,感受数学思考的合理性与价值,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应用意识,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我拟订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在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在探究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并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的难点:是理解长方形周长的最优化计算方法。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卡片、尺子

二、教法与学法。

《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活动有这样的要求:教师应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从学生感兴趣的事出发,创设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小组合作,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相互交流。通过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创设情景,设疑激趣;小组合作,探索新知;联系生活,解决问题;课堂总结,课后延伸。

(一)创设情景,设疑激趣

在动物王国里,有对有趣的好朋友。它们是蜗牛先生和蚂蚁xxx。它们俩都很喜欢散步。蜗牛和蚂蚁每天分别沿着这个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卡片走一圈。有一天,它们却吵了起来,吵什么呢,原来,它们俩都说自己每天走的路程比对方长。

同学们,你们来猜一猜,到底谁走的路程长一些?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判断出谁走的路程长吗?你觉得蜗牛和蚂蚁散步的路线与我们所学的哪一个数学知识有关?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我从生动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组合作,探索新知。

1、想一想:我们要计算两个图形的周长,要知道些什么?怎样才能知道?在小组里交流。

2、量一量:小组合作,动手量出计算这两个图形所需要的数据。

3、议一议:小组讨论,有了这些数据,该怎样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

4、算一算:独立计算这两个图形的周长,并在小组里交流。

5、说一说:把自己的算法跟全班的同学说一说。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同时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

3、通过实际操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探究求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及正确计算周长

教学难点:运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同桌一份(小棒6厘米4根,4厘米8根,3厘米4根)

图片若干,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摆摆、想想、探究计算周长的方法

(一)长方形的周长

1、我们学过了那些图形?

2、①你会用小棒围长方形吗?(出示长方形)真的会吗?那听清要求:一定要同桌合作,每根小棒代表长方形的一条边,围出的长方形要大小不同,看那对同桌是最佳搭档,又好又快?

②发现特别快的,让他们说说你们怎么围的这么快?为什么你用两对一样长的小棒?

③量一量你围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

3、指名介绍你摆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大约是几厘米?教师出示学生摆出的长方形的放大图,标出长和宽的长度。

4、那么要知道你围出的每个长方形的小棒的总长度是多少就是要知道这个长方形的什么?你会算吗?那么我们先来算第一个。

①可以在本子上写出算式,也可以同桌合作说说算法和想法

②指答算式,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摆小棒帮助理解

③你们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些?为什么你认为它要简便?

④用自己的话说说计算正方形的方法?得出公式:(长+宽)×2

⑤对这个方法还有不理解的吗?

5、那就用这个方法计算另外2个长方形的周长,再出示学生的作业校对,说说想法。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刚才我们围了长方形,正方形你们会围吗?那就用小棒围出不同的几个正方形,开始围。

2、反馈摆出的正方形的边长(说出正方形的特征)(出示放大的图)

3、你们能算出围成的正方形的周长吗?选一个先算

① 独立计算

② 反馈说说计算方法,为什么乘于4?4哪来的?

③ 计算正方形的方法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形成公式:边长×4

4、独立用公式计算其他的正方形的周长,板演校对。

二、用用、练练、解决与周长有关的实际问题

1、(出示课题)刚才我们计算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2、在我们的很多地方都要用到计算周长。(出示花坛)要给花坛围上篱笆,需要多长的篱笆?该怎么办?(量出一条长和宽,算出周长)出示长和宽,你能算了吗?

3、(出示手帕)要给一块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手帕镶上花边,需要多少长的花边?

4、在我们生活中你还看到过那些地方需要计算周长的?同桌讨论,再汇报。

5、判断:(用手势表示“√”、“×”)

(1)一个长方形,长10厘米,宽5厘米,周长是10+5×2=30(厘米) ()

(2)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周长是3×4=12(厘米)( )

(3)一个长方形,长加宽的和是10厘米,周长是10×2=20(厘米) ()

三、看看、算算、寻找影响周长的变化的因素

1、学生用8根小棒围成正方形,周长怎么算?独立计算,再投影校对。

2、如果移动两根小棒,这个图形的周长该是多长呢?为什么?

3、那用这8根小棒,你能摆出普通的长方形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长?投影围出来

4、比一比,看一看,你发现什么?

5、(出示)长是15厘米,宽是8厘米,沿边减去5厘米以后,他的周长比原来减少了多少?

四、总结:

你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五、作业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2、使学生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会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发展对数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乐趣与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

自主探索,经历多种方法计算周长的过程。

教学难点:

对周长计算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些图形朋友,看看它们是谁?

依次出示:三角形、长方形、五边形、圆形。

1、指一指。

师:它们的周长是指哪里的长度?(快速指一指)什么是周长?(围成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

2、算一算。

问题:谁会算它们的周长?

依次出现数字。

学生说三角形的周长: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6+4+8=18

四边形的周长: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7+3+7+3=20

五边形的周长:五条边的长度加起来。45=20(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比较简便)

明确:由线段围成的图形,只要知道每一条边线的长度,就能求出图形的周长了。

师:我们已经会算一些图形的周长了,真了不起!圆的周长我们还不会,今后会进一步学习。

揭题:今天我们来研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希望你有新的收获!

课堂引入从平面图形周长的理解入手,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说说周长计算的方法,用加法计算是学生上节课已有的认识了。有效地复习为学习新知作铺垫。

二、探究周长计算方法

活动一、探究长方形的周长

1、用吸管围一个长方形。

问:你是怎么围的?(一根一根围、两根围的)

你用了几根吸管?(有的用了4根吸管,有的用了2根。)

两种方法问题:你用了多长的吸管?就是要求什么?(周长?)你打算怎样去求?

学生回答时展示:长、宽四条一一注明。

问题:怎么知道你围的这个图形的长与宽?(测量)

请你量一下长与宽,交流数据。标上。

问题:你量了几次?(2次就可以了,4次)

2、完成探究表格。同桌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图形条件周长计算(我的方法)别人的方法146学生探究,师巡视指导

3、交流方法。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学生说理。

方法1:14+6+14+6=40厘米课件展示,一根一根相加。

方法2:14+14+6+6=40厘米两条长加两条宽。

方法3:142=28厘米,62=12厘米,28+12=40厘米课件展示:两条长相等、两条宽相等(你是根据什么这样计算的?根据长方形对边相等的特点)

师说明:加数相同,可以用乘法计算。

方法4:14+6=20厘米,是算的什么?202=40厘米,长和宽和为什么2?。想到这种方法的同学可真不错,谁愿意再来说说看这种方法是怎样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的?听懂了吗,谁再来讲讲。

学生说道理,课件展示:一条长与一条宽相加,还有一组长与宽,所以再2

师生一起看谁能再说说,加深理解。

用手势表示(拇指食指上下相反连接,成长方形)

4、比较择优。

你做了几种方法?你又学到了哪一种方法?

同学们真棒,自己发现了这么多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吗?

明确相同点:不管用哪种方法,都是要求出四条边的总长。都要知道什么条件?(长与宽是多少)

不同点:计算的方法不同、步数不同;越来越简便。

你喜欢哪种方法?说说怎样计算的?

5、生活问题。(课本篮球场的题目)

我们来看一道生活中的问题,出示图片。

你会计算这个篮球场的周长吗?请你算一算。

生疑惑:没有条件。师给出条件。

学生计算。

交流:你怎么算的,怎么想的?

交流学生的想法,理解算理。鼓励择优。

小结:你认为哪种简便就用哪一种计算。

教学提供给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天地。在教学中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学生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途径。同时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不同的想法得到交流,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对于长+宽的理解是个难点,老师给学生的材料中有单根的吸管,还有弯嘴的吸管,都是有意识安排学生去理解难点;通过交流想法,让学生理解算理;用手势表示也能生动地表示周长计算方法。课本例题变成练一练,让学生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性。方法的优化上虽说学生喜欢哪种就哪种,但老师应有所偏向,让学生感受到第4种最简便。

活动二、研究正方形的周长

1、出示一块手帕,说明是正方形的。

请你独立探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完成表格二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量出边长,算4条边的总长)

方法1:30+30+30+30=120厘米

方法2:304=120厘米问题:根据什么特点?(正方形每条边都相等)

2、小结:求正方形周长也是要求出四条边的长度和,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用边长4这样的方法来列式计算比较方便。

3、比较归纳。

刚才我们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动手摆图形、测量长度,然后计算出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而且想出了很多好方法。真是了不起,你是怎样学到知识的?学生交流

三、应用知识

数学老爷爷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他想来考一考大家,能不能接受挑战?

1、第一关量一量,算一算。

做想想做做第4、5题。各选一个。

2、第二关当个小裁判。

判断: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它的周长是5+4=9厘米。()

正方形的边长是6分米,它的周长是66=36分米。()

用一根长30厘米的铁丝正好围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周长就是30厘米。()

3、第三关解决生活问题。

①第4题:学生独立练习。

交流:要求大约需要多少米长的铝合金材料,实际上是求什么?

(长2m,宽1m的长方形的周长)

②想想做做第5题:学生独立练习。

交流:要求花圃四周的栏杆长多少米,实际上是求什么?(边长21米的正方形的周长)

学生练习,集体订正。

在实际建设花圃的过程中,如果工人利用操场边的围墙,围这样一个正方形的花圃(出示图),那要用多少米的栏杆呢?

学生练习,交流明确算3条边的总长。

明确:我们要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地思考,选择合适的方法去算。

4、玩一玩。

折手帕、拼手帕,求长方形或正方形的周长。

巩固练习分了层次,首先是对周长计算的基本练习;其次是周长计算方法的理解;第三是生活问题,在第三关又稍作拓展,能让学生结合图说说一面靠墙后周长指哪些线段的长度,进而理解算法,让学生明白生活中的问题不能死套方法,要理解以后再选择合理的方法。玩一玩加深了知识点,通过折、拼,发现边长的变化,再求周长。

四、课堂总结,巩固新知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8】

教学思考:

本课在教学时,我力求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具体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 以从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为原则。针对现今学生知识面宽、理解能力强的特点,并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同一板块的知识体系出发,合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为一课时教学。以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为重点,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只让学生去感悟和体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第二、 以知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为原则,扩展周长概念。变周长概念“围成一个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为“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这样处理,既反映了对教材的正确把握,又为学生今后学平面曲线图形的周长打下了基础。

第三、 以实践性为原则。教师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富有一定启发性的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使之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第四、 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运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进一步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与合作意识。

基于以上教学思考,我设计本节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2、会解决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操作活动,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知数学是有趣有用的,初步了解数学的价值。

2、对日常生活和周围环境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并有探究的欲望。

3、在创设情景中,培养严谨求真、刻苦钻研的学科精神。

教材分析:

长方形、正方形周长是教材第五册几何小实践中的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特征和理解周长概念基础上教学的,学生通过自主探索,验证猜想,合作交流,推导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在本学期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周长。

本班学生有一定的活动能力,在平时学习中经常进行观察、比较等学习活动。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应该能顺利完成。

教学准备:

师:课件,课题,风景画。

生:纸片、直尺、绳子、方格纸、学习单、喜欢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周长

师: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周长”,谁来举例说说周长是什么意思?

学生举例汇报(注意强调看清从哪开始,绕边一周,回到起点,不能说盒子的周长,强调“面”,头尾相接,手指要紧贴图形边缘)

二、自主探究

(一)准备

1、猜一猜:

媒体演示

师:这是2张风景画,一张是长方形的,另一张是正方形的,谁能告诉大家画中的景色?假如要给2张画镶上边框,哪张边框用料多?

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三种情况:

①长方形用的多;

②正方形用的多;

③两张用的同样多;

师:到底是谁的猜测正确呢?我们必须要进行验证。想一想要求边框用料多少就是求什么?

2、出示课题: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周长

3、验一验:

师:请拿出和老师一样大小的纸片,以及验证的工具。先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4、说一说:

师:谁愿意向大家汇报一下验证的结果,并说说你用什么办法验证。

绳子绕一圈,滚动一圈,量一量,将图片放在方格纸,数一数

哪一种方法最好?为什么?(先量再计算,精确)

(设计意图:通过先猜测再验证的活动,养成严谨求真的良好学习习惯,同时也是数学方法的渗透。)

(二)探究:长方形周长:

1、师:怎么量?为什么?(只要量一条长和宽,根据长方形特征)

怎么求周长?学生的算法可能有:

①、6+6+4+4 ②、6×2+4×2 ③、(6+4)×2

师用多媒体动态、随机演示把长方形拆成四条边又合并起来的过程,展示学生的三种不同算法)说出这些算式的意思

长方形周长=长+长+宽+宽

长方形周长=长×2+宽×2

长方形周长=(长+宽)×2

2、重点引导学生,(长+宽)求的是长方形周长的一半,所以长方形的周长还要再乘2

3、说说上面这几种计算方法中你喜欢哪种?并说明理由。

根据学生的回答,得出第②种和第③种方法无论是书写还是计算都比较方便。

(设计意图:让学生寻求各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并不强求一致,不过,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4、小结,质疑。

师:我们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在实际练习时,要根据具体题目选择合适的方法。但无论用哪一种方法,都必须知道什么条件?(长方形的长和宽)

4、试一试

9米

出示课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1)7米

求花坛的周长

(2)学校篮球场长40米,宽20米,周长是多少米?

(三)正方形周长:

1、回到准备题、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师:我们已经求出长方形边框的用料,而且同学们学得很认真,对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也掌握得很好,那回到开始的正方形风景画,它的边框用料多少呢?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自己计计算一下它的用料是多少?

(设计意图: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己探索出来的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使他们初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乐趣,享受成功的体验。这样的安排也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不同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5+5+5+5=20 (5+5)×2=20 5×2+5×2=20 5×4=20

2、引导学生观察总结出的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正方形周长=边长×4,想一想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用到什么?

(使学生知道,要计算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们的边长。)

3、小结:从刚才的计算当中,原来给开始的那两幅风景画镶上边框,所需的材料两个一样多。,

(设计意图:因为学生对于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已经重点研究,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所以在正方形的计算方法中,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小组去探研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师:小朋友真聪明,不但解决了边框用料多少的问题还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学生重复计算方法。

4、试一试:一张正方形桌子,边长是80厘米,要为它缝制一张台布,台布的花边至少长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由于学生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方法必然是多样的,在这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再通过操作交流等学习形式的交互作用,推导出周长算法,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总结:

三、实践应用

(一)第一层次:

1、一件你喜欢的物品算出一个面的周长。(学生操作再口头汇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利用新知解决问题的乐趣)

2、妈买来一块正方形台布,边长是8分米,她打算在这块台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至少有多少分米?

3、生活应用: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二)第二层次:

1、选择题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他至少要多少米?

a (10+6)×2 b 10×6 c (10+6)×2-10 d 10+6×2

2、讨论:一块长方形木板,长90厘米,宽60厘米。木匠师傅如图截去一块边长为40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变了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没变(90+60)×2

(设计意图:为了使练习既让学生巩固知识,使他们感到学有所用,又使得每个学生在满足求,所以我设计的练习按照有层次性、趣味性、贴近生等原则设计)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觉得自己表现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对学自己的反思、总结,不断地成长)

五、拓展延伸

用16个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已经学过的图形,

1、你有几种拼法?

2、它们的周长分别是多少?

3、从中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

拼一排:

(1+16)×2=34

拼二排: (2+8)×2=20

拼三排:

4×4=16

(设计意图:巩固练习既是所学知识的及时内化,又是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深邃性。)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长:6厘米 6+6+4+4=20→长+长+宽+宽

宽: 6×2+4×2=20→长×2+宽×2 长方形的周长

4厘米 (6+4)×2=20→(长+宽)×2

边长:5厘米

5+5+5+5=20

5×4=20→边长×4=正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

三、实践应用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教学设计

总第20课时

练习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并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

练习过程:

一、基础练习

1、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周长。要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

2、先量一量,再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⑴自己先量一量记录下来,然后再计算。

⑵全班汇报,集体订正。

3、课本44页第二题:

出示一幅长方形的地图,求出它的周长。

⑴学生独立完成,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出来的。

⑵集体订正。

二、综合练习

1、用2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如图:

⑴生独立完成。

⑵集体订正,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中间哪条边为什么不算?

2、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用90厘米长的绸带能围一圈吗?

⑴独立思考:用90厘米的绸带围一圈指的是什么?

⑵在四人小组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⑶全班汇报交流。

3、在课本上找两幅自己喜欢的图画,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再和同桌交流。

三、活动练习

四人小组合作量一量,填一填。

姓名

头围厘米

胸围厘米

腰围厘米

四、作业

找一件表面是长方形的物品,想办法算出它的周长。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10】

共7课时,总第19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

2、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3、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独立思考能力、合作交流学习能力。

4、体验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成就感。体会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愉悦。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物品,请同学摸一摸物品表面的周长。

2、师:同学们,有一天,小狗和小兔为了一件事发生了争吵。怎么一回事呢?原来,小狗用绳子围成了一个正方形,小兔用绳子围成了一个长方形。小兔说:我用的绳子长,小狗说,我的绳子比你的长。同学们,你们能有什么办法判断谁的`绳子长一点,谁的短一点呢?

3、学生思考,出主意。

同学们所用的办法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长方形或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加起来,求出它们的周长。

4、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探究体验

1、小组合作,量长方形的边长。根据量出的长度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2、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3、生汇报师板书。

4、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5、2人小组合作,量出正方形边长。根据量的长度算出正方形的周长。

6、全班汇报交流:说出量出的边长是多少厘米(或毫米),再说一说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7、生汇报师板书。

8、你认为哪种方法最简便?说说你的理由。

9、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你认为谁用的绳子长?

三、实践应用

1、师:今天大家真不简单,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大的本领,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

2、我们数学课本的封面是一个长方形,请指出它的周长在哪里?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

3、作业:

4、完成的同学量量五角星的边长,求出它的周长。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11】

1.电脑出示:三个花坛(图略),三个小朋友先后绕各自的花坛(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的花坛)走一圈。之后——

师:假如三个小朋友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动身绕各自的花坛走一圈。你猜,谁最先走完一圈?请用1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三角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2个手指示选择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用3个手指表示选择绕五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在经过观察和考虑后,大家用打手势的方法表示出自身的选择。大多数同学选择了1,也有选择2或3的。

师:看来,大家的选择不尽相同。面,请前后6人为一个小组,说说各自选择的理由。

生1:三角形花坛虽然只有三条边,但是,它的每条边都是很长的,而五边形花坛虽然有五条边,但是每条边都是很短的,所以,我认为绕五边形花坛走的朋友最先回到起点。

生2:我也觉得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因为五边形花坛的一条边是三形花坛一条边的一半,三角形花坛还多出半条边,所以,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师:假如五边形花坛的边长真的是三角形花坛边长的一半,那么,绕五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可是,我看上去好像是超越一半的。

生3:我认为绕四边形花坛走的小朋友会最先回到起点,因为四边形花坛的四条边都比较短的。

大家互相争执着,谁也不让谁。这时,教师让电脑演示,同学们的眼睛注视着屏幕上的三个小朋友。随着绕四边形花坛的小朋友最先回到起点的瞬间,同学中发出“耶——,我猜对啦!”的欢呼。

生2:老师,我刚量错了。

师:你刚才是怎样量的呢?

该同学重新进行演示。原来,他是举着一把直尺,手指指着尺上的刻度,按着同一角度,眯着小眼睛在进行着远距离的丈量。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课件【篇12】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X午好!

我是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依据新课标的理念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测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学好本课,是以后学习平面图形面积推导过程的重要基础,并且为学生进一步系统地学习平面图形的面积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之前,已经掌握了面积的含义和面积单位,对面积单位有了一个较深的感性认识,学会了运用面积单位直接度量面积。但三年级学生的思维形式正处在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的阶段,心理发展仍处于行为把握阶段,不能抽象理解。他们有初步的数学学习经历,但指向性不明,方法不够恰当;有较强的活动和观察兴趣,但是活动缺乏有序性,观察度不够宽泛,概括、归纳水平差距较大;有小组合作意识,有表达意愿,但数学语言不够规范,小组合作效率有待提高。对于面积这一具有抽象特点的知识,探索、理解、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因此将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并能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能区分面积和周长。

2、技能目标

经历面积公式的推导,渗透“实验——发现——验证”的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发现——验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渗透事物间相互迁移类推的唯物主义观念。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发现过程。

五、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本课我主要运用“情景创设法”,强调“教学要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理论与应用的过程,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积极主动地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获得数学经验”。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我运用了“摆一摆——猜一猜——验一验——用一用”等教学方法,让学生知道身边的数学问题随处可见,能把自己的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当中的事情,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学生的学习方面,我将小组合作探究作为首选。学生分小组进行“拼一拼”、“猜一猜”、“议一议”“验证”等活动,探索出长方形和正方行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又体现了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探索能力和创新精神,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六、说教学过程

1、复习质疑,导入新课

新课开始,出示两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2厘米和长7厘米宽2厘米)图片,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汇报关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已有知识、经验。

继而提出问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图形,猜想一下哪个面积大?留下了一个悬念,导入了课题(板书课题)。

【教学设想:通过复习,唤醒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回忆,特别是周长、面积、面积单位、长度单位的记忆,为新知学习做好准备。问题的提出既引出了新课的内容,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经历探索过程,概括归纳公式

接着探索刚才的问题,并提出新问题:你们能想办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吗?小组合作对长方形的面积进行探讨。学生在这个阶段可能会采取用面积单位摆、画格子等较为直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教师进行演示并对学生的探索结果给予肯定。继而让学生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与什么有关,该如何计算。

【设计意图:我认为“猜”是自古至今的一种很好的游戏,一种娱乐项目。通过猜测可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们带着迫切的心情,想知道猜的结果是否正确,才能做自主探究,充分发挥了学生参与的主体地位。】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提出新的问题,让学生用面积单位摆各种规格的长方形,并填写记录卡。

提取3组以上操作数据,验证猜想,教师要作好小组操作指导工作。最后得出结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经历了长方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后,再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通过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之间的关系,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迁移到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即长和宽相等时,就变成了边长×边长,从而总结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边长×边长。发展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和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实验——猜想——验证——归纳——概括,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在不断的失误中进步,同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练习用数学的语言表达。对公式记忆深刻。】

3、寓练于乐,巩固新知。

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所以我还将练习设计成孩子们所熟悉的生活场景。创设同学们去游乐园的情境,将学生带入情境中,然后组织相应的活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让学生比较碰碰车场地和旱冰场地的面积谁更大些。

然后出示花草地示意图:游乐场有一块边长16米的正方形园草坪,想在中间修建一个边长4米的正方形花坛。请你算一算建好后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设计意图:本节课上到此时,学生已经开始倦怠,利用游乐场的情境能再次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更多学生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设计一些有层次的练习题,并运用一些激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既记忆了公式、初步解决了实际问题,又缓解了学习的疲惫,可谓一举多得。】

4、拓展思路,启迪思维。

在本环节设计了两道具有一定难度,要进行反向思维和发散思维的题目,旨在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设想:在掌握新知的基础上,激发新的思考,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享受学习数学的喜悦。】

七、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微型教案”,能具体、直观地帮助学生开启思路,排疑解难,掌握新知识。所以,我的板书设计简洁、清楚、明了地展示了本节课的知识要点和学习内容。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坚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由已知向未知的过渡;由具象的实物向抽象的数字转化;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得出结论。力求体现自主化、活动化、生活化、情感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快乐。

小学正方形教案15篇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1

教学内容:人教版第七同P9798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并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3、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4、结合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空间观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前游戏:考考你的观察力。

2、动画引入:

蓝猫三千问,xx年什么大事?森林里举行运动会。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哪些熟悉的图形?

生:长方形和正方形。

蓝猫:这两个场地的面积有多大?

师:有哪些办法?

生1:用面积单位去摆。

生2:可以计算。用长乘宽,我是预习的。

师:你能从摆面积单位的过程中,发现面积计算的方法吗?我们今天来研究。板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主动探究

(1)提供生:透明方格纸、1平方厘米正方形纸块、尺子和一张印有六个图形的纸。

师:请自己选择材料和工具,想办法求出六个图形的面积,并把数据记录下来。

作业纸:

长度单位:厘米

1号图(横放):长5宽32号图(竖放):长4宽2

3号图:正方形边长24号图:正方形边长3

5号图(横放):长4宽16号图(横放):长6宽4

(2)学生个体活动,然后小组交流。

师:每人在组内交流你选择了什么图形,用什么方法得到了面积。小组内选择一人记录,一人汇报。

汇报:

第1组:用透明小正方形纸覆盖在2号图形上,2号图形是长4宽2,有8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再覆盖在6号图形上,6号图形是长6宽4,有24个小正方形,所以它的面积是24平方厘米。

同时另一生记录在黑板上。

师:你们觉得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很简单。

师:也是这样做的举手,有不同的吗?

第2组:用小正方形摆在第1个图形上,横着摆一排5个,竖着摆了3个,一共要摆15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同样方法摆第4个图形。

师:(指图1)为什么只摆7个?

生:因为一排5个,竖着摆3排就行了。

第3组:用尺子画图1格子,长是5画5格,宽是3画3行,一共是15个小正方形,面积是15平方厘米。

师小结:刚才用透明小方格去量,用尺子画格子、用小正方形去摆,知道了这些图形的面积。

(3)比较这些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都是数方格的。

师小结:长是几,就是有几个这样的面积单位,宽是几,就有几排这样的面积单位,长方形面积就是含有面积单位的个数。

(4)长方形面积单位和什么有关?又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关。

师:能结合操作中的数据,说说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1号图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有3个5是15平方厘米。2号图形长是4厘米,宽是2厘米,面积是8平方厘米。3号图形长是3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9平方厘米

师:这些都说明了什么?

生: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师:都说明了?

生:长方形面积是长乘宽。

师:长方形面积所含的平方厘米数正好是长和宽所含厘米数的积。

请生闭眼想象,长是7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多少平方厘米?长8米,宽5米,面积多少平方米?

师:长方形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生:长乘宽(师板书)

师:正方形面积怎样算?

生: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师:你怎么想的?正方形面积为什么等于边长乘边长?

生: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一样长。

师:正方形是长、宽相等的特殊的长方形。面积也可以用长乘宽,也就是边长乘边长(板书)

集体朗读公式。

3、生活中的应用

(1)计算长方形面积要知道什么条件?要求正方形面积呢?

图:举重场、田径场(无数据)

师:要计算这两个场地的面积,要知道什么?

生:长和宽边长

图:两块场地出现数据。田径场:长50米,宽30米举重场:边长8米

生计算。汇报:

生1:举重场面积64平方米,8乘8=64

生2:50乘30=1500平方米

(2)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图:蓝球场P995求面积。

长28米,宽15米

生汇报。

(3)奖品:蓝猫书签

师:书签是什么形状?估计面积大约多少平方厘米?

生1:大约是48平方厘米。

生2:这个书签大约是45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想的?

生:长9厘米,宽是5厘米。

师:你为什么先估计它的长和宽?

生:知道长和宽,就能估出面积。

请生测量书签长和宽,计算面积。

汇报;长是12厘米,宽是4厘米,12乘4=48平方厘米

(4)主席台背景图:每个小正方形边长是2米。算背景图面积。

生1:将小正方形下移得到长,左移得到宽。

生2:画出长方形长和宽的格子。

4、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2

教学内容:

江苏教育版课程标准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8-60页

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过程,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

2.在探究过程中,注重学生观察、操作、猜想等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3.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备课重点:

长、正方形的特征,已有的学情分析都表明学生是大致认识的。这样的状况并不表明,教学就此轻松,而恰恰给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性因为似懂非懂,新知也就失去了其应有的吸引力;因为一知半解,教学也就更不易组织和深入。

重点思考:

怎么基于而又超越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在处理教学细节时,突出了特征的揭示,怎样出自学生自己,而且又是兴趣盎然的?

验证的安排,怎样超越细枝末节而又重点突出,在取舍中凸显教学智慧?

生活的联系,怎样从司空见惯中提炼新的题材和赋予更多的数学思考?

特征的运用,怎样紧扣两个图形的特征提高数学思考的含金量?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揭示长方形特征

1.已经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小朋友举举手?闭上眼睛想一想,长方形是什么样的?在桌上找一找什么颜色的图形是长方形?

学生找到了大大小小的长方形。

2.通过以前的学习,大家对长方形已经有了大体的认识,接下来,我们来玩一个猜猜它是不是长方形的游戏,看看大家对于长方形的了解到底有多少?

①号图形(一个角是锐角的图形),是长方形吗?用手中的长方形说清楚理由。反衬出长方形内角是直角。

②号图形(直角梯形)这个是吗?从边和角两个方面去看,得出长方形对边相等,有四个直角。

3.组织学生验证长方形边的特征。

长方形真的上下边相等、左右边相等吗?用手中的长方形验证一下,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验证,再交流汇报。由于学生手中的长方形有大有小,所以测量出来的数据各不相同,但每一个个体的测量结果都证明了长方形对边相等。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3

设计说明

1.多媒体的运用贯穿教学始终,突破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通过播放课件“龟兔刷墙”而引入新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问题的提出,使学生产生了解决问题的迫切愿望,接着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多媒体技术创设不同的实验任务;通过多媒体演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内在联系,形象、生动地由长方形演变到正方形,类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课堂训练,学生通过解答问题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达成教学目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活动不能简单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在课堂上,使每个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通过猜测把所学知识紧密联系在一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思考,在思考中积累知识。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内同学相互帮助,不仅解决了问题,还增强了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本设计引导学生先动手操作,再观察发现,最后得出结论。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中,通过操作学具和统计表格,发现长方形的面积正好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从而总结出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体现了“知识固然重要,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这一教学价值观。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表格

学生准备 直尺 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彩纸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有一天,乌龟又遇到了兔子,并向兔子提出了挑战,这次进行粉刷墙面的比赛,看谁能赢?

1.课件出示:兔子粉刷一块长方形的墙面,乌龟粉刷一块正方形的墙面,它们同时开始,同时完工。

2.学生会出现争议,教师引导:怎样才能比较出谁赢了?(要先知道它们粉刷墙面的面积到底哪个大些)

3.揭示课题。

师:在实际生活中,有些物体的面积用单位面积去量既不方便又不符合实际,这就需要我们找到一种计算面积的方法,今天我们就一同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在学习新课之前,创设学生感兴趣的“龟兔刷墙”的情境,能迅速而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开展教学作铺垫。

⊙观察发现

1.课件出示教材66页例4中的问题(1)。

师:你能求出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吗?你想到了什么办法?拿出学具来试一试吧。

2.小组合作,在长方形里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

师:能展示一下你们摆的结果吗?

预设

(1)学生用正方形(面积单位)铺满整个长方形。

(2)学生可能只在长边和宽边上摆出面积单位。

(3)学生直接说出用5×3=15,就是长方形的面积。这时也让学生用手中的学具摆一摆,说明自己这样计算的道理。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长方形中摆面积单位,突出面积计算的本质是对面积的度量。让学生想象将长方形全部铺满,体现出必须用面积单位密铺所测图形,这时通过所铺面积单位的个数就可以求出图形的面积。

3.通过追问,突出数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

组织学生思考以下两个问题:

(1)为什么要用面积单位将长方形全部铺满?预设中的第二种情况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确尽管只铺了一部分,通过想象,也可以数出铺满后所有面积单位的个数)

(2)你是怎样数出全部面积单位的个数的?请结合下图一起数一数。

学生汇报:

一种情况:一个一个的数,大家一起再数一数。

另一种情况:用5×3=15(个),说一说5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15表示什么?(5表示每行摆5个,3表示有这样的3行,15表示一共有15个面积单位,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

(3)思考:长方形的长、宽与面积单位的个数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宽有什么关系?

师小结:可以用长×宽来计算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交流数出面积单位个数的方法,明确每行个数与行数以及面积单位总个数之间的关系,为最后概括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作准备。

⊙自主探究

师:其他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用“长×宽”来计算呢?想不想验证一下?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一步验证。

1.教师让学生任取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成不同的长方形(至少摆3个)。一个同学记录,其他同学摆,边操作,边填表。(出示课件)

2.选3名同学到黑板上摆,再汇报摆的长方形用了( )个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平方厘米,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因为( ),所以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 )。

3.(1)若有学生摆出了正方形。要求正方形的面积,该怎样计算呢?

(2)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下面几个图形,让学生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4

一、说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出自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3页。

二、说教材与学生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大胆猜测和自主探索,使其积极地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今素质教育的核心所在,在这个思想的指导下,我设计的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这一课,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立体的感知过渡到平面认识,所以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是小学阶段平面几何知识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学生在学习这个知识前已经有一定的基础,所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并不困难。但是,由于一年儿童受到年龄特点的限制,注意力易分散,有意注意时间短,思维还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特点,我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在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目标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目标的培养和情感目标的落实,请看如下三个方面。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2、通过学生的操作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3、培养学生的初步动手能力和人合作的习惯。

本课教学重点:使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得出和验证。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每小组准备一些积木、长方形、正方形纸片、每人6根小棒,彩色笔等。

二、教法与学法

我充分认识到有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本节课我以尝试探究教法为主,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数学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达到锻炼意志,树立信心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课前为每一组准备一篮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的积木)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新知识的探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于是在课开始,我通过引导学生分组玩积木,摆图形,并让他们派代表说一说你摆的是什么;是用什么形体的积木摆的?这样唤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习的兴趣及强烈的求知欲望。接着让学生挑一块你最喜欢的积木举起来展示给老师看一看,咱们一起来摸它的一个面,有什么感觉?由此利用师生共同玩积木这一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巧妙地把体和面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实现新旧知识自然过渡。

(二)、探索新知,发展智能。

1、立体引入,画图形。

在摸面感知基础上引导学生比着形体画图形,画好以后要求学生迅速地把积木收回篮子里。这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知识教学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看似平常的活动,但反映了为师者时时处处注意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良苦用心。接着指名作品展示,同学之间互相评价谁画得好后,我也规范图示让学生评价出漂亮的长方形,正方形的样子,得出:长方形长长方方的,正方形正正方方的。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善于发现问题的学习习惯,语言组织能力的锻炼。

2、仔细观察,感受数学。

为了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感受数学价值,我就提出你能说一说日常生活中看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哪些物体的面是正方形吗?培养了学生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紧接着我出示一组实物判断题,目的及时得到反馈信息,巩固加深对所学概念的理解和辨认能力。

3、动手操作,发现特征。

小组的合作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我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长方形、正方形特征的教学。首先学生利用手中准备的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四人小组互相说一说你发现图形特征再个别指名说后,得出结论:长方形有4条边,2条长边,2条短边,对边相等;正方形有4条边,4条边都一样长。紧接着问谁能变魔术似的让我们一眼看出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特征,动手折一折,如果实在碰到困难,请阅读课本P23,寻求方法。并让学生上台展示自己创造的方法。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为知识的发现者和创造者,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了知识还学会了与人合作,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梯度训练,巩固提高。

练习是学生内化和巩固新知,形成技艺,发展思维培养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本节课我设计2个层次的练习:(1)巩固和总结性的练习,这一层次练习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完成,接着再利用课件辅助演示讲解,巩固所学知识。①用六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要摆正方形需要多少根小棒(动手摆一摆,加强操作能力);②选择填空轻轻打开课本P25页第二题(辩认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③完成课本P25页第三题(彩笔涂一涂,进一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是平面图形)。(2)设计了一道趣味操作题,进行发展性练习。意在因材施教,培养学生思维的有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

2.正确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求正方形周长的简便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简便方法的算理.

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活动投影片、钉子板、尺子.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下面各题.

520+70430216008430-60

880431003380+405006

420xx800-50400520004

2.复习.

(1)64表示什么?

A.表示6的4倍是多少;B.表示4个6相加,用另一种算式表示是6+6+6+6.

(2)乘法和加法之间有一种什么关系?

(3)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四个角都是直角,四条边都相等.)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3、例4,建立周长的概念.

投影出示例3、例4这两幅图.

问题:围成像图中这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分别要用多少厘米长的线,该怎么求?

(1)学生按要求自己解决.

要求:请同学们在各自的钉子板上用线围成图中那样的三角形和正方形,用尺子量出它们每条边的长度,然后算一算围成这两个图形分别用多长的线.

提示:以厘米为单位,如果每条边的长不是整厘米数,看和哪个整厘米数接近,就算大约是多少厘米.

学生动手测量、计算之后,要求学生按操作的过程组织语言,用先、再、最后等表示次序的词汇报测量结果.

教师深入学困生中,帮助他们准确测量.

(2)学生汇报对两个图形的测量结果.

引导学生明确:这个三角形每条边的长度分别是3厘米、4厘米、5厘米,三条边一共长12厘米,围成这个三角形要用12厘米长的线.

正方形每条边的长度都是2厘米,四条边一共长8厘米,围成这个正方形一共要用8厘米长的线.

(3)说明: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板书课题)

2.学习例5.

教师口述题目:用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使每边长2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下图:

(2)让学生自己计算;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将两种算法板书在黑板上.

第一种:第二种:

2+2+2+2=8(厘米)24=8(厘米)

教师通过学生口述第二种算法时,板书:边长4

(3)重点讲解边长4的道理.

教师利用投影把计算公式与几何图形有机地联系起来.作法是投影出示正方形的图形,用不同的颜色表示各边长,然后把四个边长在一条线上拉直合并起来,就得到正方形的周长.

启发学生明白其理:依据正方形的特点,想一想为什么用边长4?

因为正方形的四个边长相等,有四个同样大小的边长,所以,用公式表示,就是边长4.

(4)比较两种算法,说说哪一种最简便?

引导学生明确:因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数字小时用加法算还容易些,数字大了,用加法计算就非常麻烦,所以,用边长4这种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用这种简便算法,求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投影出示:

(6)投影出示: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7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学生在练习本上做,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集体校对,纠正错例.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怎样求最简便?为什么?

三、课堂小结.

学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有意义的是什么?

四、随堂练习.

1.量一量同桌同学为你准备的七巧板块,算出其中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板块的周长.以整厘米为准.

2.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学生间拼成的大小不一)交给同桌,讨论:怎样测量,就可以算出这个拼成的正方形的周长,说说为什么.

3.学校操场前面要建一个正方形的升旗台,边长是20分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分米?

五、布置作业.

1.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5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2.一个正方形的桌面,边长是80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一个正方形花圃,周长是60厘米,边长多少米?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6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长方形、正方形的边和角的特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共性和各自的特点.

2.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

3.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

长方形、正方形的区别和联系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如果没有,可用学具代替)、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实物图片,七巧板、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出示8根小棒(6长、2短)

1.小组活动:你能用这8根小棒摆一些图形吗?看哪一个小组摆的又快又多.

2.交流:请各小组到投影上边摆边说有几种.

3.设疑:图形之间有很多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提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它们各有几条边,几个角?每个角是什么角?它们的边和角的特点都一样吗?这两种图形可不可以变成别的形状?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出示课题)

二、主动探索,研究问题.

1.认识长方形.

(1)独立探索,小组交流.从学具中拿出长方报纸片来,动手观察一下它的角和边,会发现什么?(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2)小组汇报:请小组各出一名代表发言,分别说一说通过研究发现了角和边有什么特点,并且说一说怎样想的或者是怎样做的.找几个组说一说.(如果有用折纸这一办法的,请他说明怎样做的,演示一下,并给予表扬)

(3)辩论:长方形有什么特征呢?(小组讨论)

(4)教师总结:刚才有的同学利用身边的学具量一量,有的同学用折纸这个方法发现长方形相对着的两条边相等,也就是说长方形有两组对边相等,长方形有四个角,四个角都是直角.【演示动画长方形、正方形】

(5)学生之间交流长方形的特点.每个人都用纸折折看,再验证一下.

2.认识正方形.

(1)独立探索,小组交流.

同学们,刚才你们自己动手研究了长方形的一些知识,那么正方形的角和边又有什么特点呢?试试看,相信你能行.

(2)汇报交流:正方形有什么特征呢?(小组互相说)

(3)教师总结.我们用了同样的方法,验证了正方形的边和角的一些特点,也就是正方形的四条边都是相等的,一样长,四个角都是直角.(继续演示动画长方形、正方形)

3.小组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联系和区别【演示动画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1)师问:长方形与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

(2)教师总结:刚才我们研究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角特点.发现它们都有四个角,而且四个角都是直角:它们都有四条边,但是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不仅对边相等,而且四条边都相等.

(3)引导学生揭示四边形的概念.

由四边形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四边形.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7

教学内容:课本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参与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中,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在学生实际操作,抽象概括,得出一般结论中,培养学生动手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学具准备:每人20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手帕、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发问题

同学们快乐的40分钟又开始了请一起喊出我们的口号。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面积你想研究面积的什么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的面积

你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和什么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试验吧。

完成课本第77页例2的(2)题

2、观察比较,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3、集体交流、展示探究结果

4、概括总结:

(1)这个伟大的发现由谁来写在黑板上呢?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2)要用公式计算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5、练习

(1)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出这个计算公式高兴吗?为自己鼓掌吧!常言说得好学以致用既然得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那是不是要利用公式来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呢?

(2)完成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先量出长和宽在求出面积

6、猜想

请你大胆猜一猜正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为什么?

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

7、总结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8、练习

学生动手测量手帕的边长,然后计算面积。

三、迁移运用、分层提高

1、完成课本79页2题

2、我们这间教室里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请你任选一个先估计他的面积是多少在量出长和宽计算出面积。考考你的眼力看看估计的和计算的结果是不是很接近。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面积等于什么?正方形面积等于什么?应该注意的是计算面积时单位一定要用面积单位,不要与长度单位混淆。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8

一、分析教材

本课时,学习的内容是小学六年制第七册数学课本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第一课时。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知道面积的含义,初步认识面积单位和学会用面积单位直接量面积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用面积单位直接量时,体验到这样做很麻烦。因此教材开始提出能不能找到其他比较简便的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思考。

教材采取引导学习自己试验、探索的方法来学习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让学生自己拿出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从而找到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样不仅有助于理解面积的含义,面积计算公式的来源,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概括能力。

教学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则在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去推想,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迁移、类推的能力。

二、设计思路:

实施以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重要的是改变学生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的学习方式。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着力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自己发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通过对比发现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使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实践的创新精神。

课堂教学程序为:1、创设情景,引出新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原来的知识解决问题遇到麻烦,产生其它的办法来解决的需要,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2、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推导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化工,形成创造性学习的氛围和良好的学习习惯。3、课堂练习,巩固新知,享受成功的快乐。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求面积的方法,会计算长方形的面积,体验成功的喜悦。4、深化练习,拓展新知识,使学生养成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习思维的发散性,独特性,变通性和流畅性。

三、教法学法

1、我结合教材特点,教学重点、难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教给学生一套自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我充分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这一思想。为了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知识与能力同步提高,数学素质得到培养,在教学方法上,主要通过放扶讲,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分析、归纳,积极参与知识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在知识形成过程中发现规律,最终揭示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所以针对本课时我注重采用了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自学的方法进行的。

2、在新授前,采用了复习法。用这种方法不仅学生已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加深记忆,系统化,又为接受新知识做了铺垫,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

3、在新授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自学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提问法、观察法、概括法、比较法等的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为了较好地完成本课时的教学任务,我力争做到感情充沛,语言精炼,有启发性,板书合理,演示富于艺术性,尽可能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导知。

4、巩固时我采用了练习法、提问法,把练习的形式变化灵活多样,不拘一格,除了常用的口答、板演、书面的形式外,还让学习自己动手量一量、看一看,动口、动脑。并讲练结合使学习情绪高涨,力求达到新活实更好地重点。

5、板书设计的意图让学生更清楚地比较得出本课的知识重点,即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第七册数学课本第97~98页和练习二十六的第1、2、5题。

教学目的:

1、利用学具推出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熟记公式并会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3、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和实践的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熟记公式,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品质。

教学难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关键:借助学具,找出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教学准备:带有正方形面积公式的纸条。

学具准备: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20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6个,一个正方形手帕。

知识目标:熟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应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概括、动手操作方面的能力。

德育目标:使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

课件设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多媒体课件一套附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激发学习动机

1、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以下练习,学生口答

(1)物体的()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叫做它们的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

(2)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3)以下两图,每个小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用数方格的方法说出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2、教师小结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已经学会用数据数方格的方法(也就是用单位面积去度量)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这种方法求(度量)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

生:太麻烦了。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种新的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大家想知道吗?

生:(齐声说)想

(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养成良好习惯

1、直观感知长方形面积与什么有关

师:请同学们拿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任意摆一个长方形,摆好后思考以下问题。

(师多媒体出示:你摆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你认为面积与什么有关?)

生1:(动手摆后)我摆的长方形面积是18平方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师请这位学生在实物展示台投影出他的图形,同时教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18长6宽3)。

生2:我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10平方厘米,长5厘米,宽2厘米(师板书:1052)。

生3:我认为面积与摆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有关。

生4:我认为面积与长和宽有关。

师:说得好!摆法很多。同桌相互交流,看是否都有这种关系。

2、小组合作,探究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拿出12个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一个长方形,摆好后四人小组讲座下面问题:

多媒体出示:

1、你摆的长方形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2、你们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师:先请同学们说说你摆的长方形是怎样的。

生1:我摆的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是12厘米,宽是1厘米。(师多媒体展示图形,板书:12121)

生2:我摆的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是6厘米,宽是2厘米。(师多媒体展示图形。板书:1262)

生3:我摆的长方形面积是12平方厘米,长是4厘米,宽是3厘米。(师多媒体展示图形。板书:1243)

师:你们讲座发现长方形面积与长和宽有什么关系?

生1: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的积有关系。

生2: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你们的发现真棒!

3、验证总结,概括公式。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上正方形,任意摆一个长方形看看是不是也有这种关系?

生:(动手摆后)我摆的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5厘米。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会等于长乘以宽?小组讨论后回答。

生:我们用的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摆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和。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就是所有小正方形的面积和是: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乘以排队数,而每排小正方形的个数又正好是长边所含厘米数,(因为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所以长边摆了几个小正方形就是几厘米),排数又正好是宽边所含厘米数。所以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以宽。

师:答得真好!掌声鼓励!(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师:请同学们四人一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的面积,然后再用尺子量一量课桌的长和宽算一算面积,看是否一样。

生:(操作后)我们量得课桌的面积大约是24平方分米,量得课桌的长约是6分米,宽大约是4分米,面积大约是64=24平方分米。两种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只是知道发长方形的长和宽就可以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同学们真能干,今天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找到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骄傲。不过老师想考考大家。

(多媒体出示了一个长方形。已知长和宽,另一个正方形标出相邻的两条边)学生练习。

师:(指正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宽有什么特点?

生:它的长与宽相等,是正方形。

师: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对于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它也适用。那么你能根据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说说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吗?同桌讨论。

生: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师:为什么是边长乘以边长呢?

生:因为正方形的边不叫长和宽,它的四条边都叫做边长。并且它是特殊的长方形。所以正方形的面积等于边长乘以边长。

师:你回答的真精彩。老师真为你感到自豪,这说明我们生活中的事物之间都是的联系的。请同学们用9个小正方形摆一摆验证一下,(同时师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那么这道题你会做吗?(多媒体出示例1)请同学们齐读题。(生读)

师:请说出你是怎么做的。说出你的公式再说出你的算式。

生:我的公式是: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我的算式是55=25(平方分米)。

师:我们一齐答好吗?

生:答:它的面积是25平方分米。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知识?

生:我学会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生2:我知道了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求正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边长。

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享受成功的快乐。

1、完成教材第98页的做一做。(量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生:(完成后)量得这个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是2厘米,它的面积是:82=16(平方厘米)答: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16平方厘米。

师:做得真好!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看手帕量一量,再算出它的面积。

生:(完成后)量得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2分米,它的面积是22=4平方分米。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后集体订正)(两位学生板演第五题,后师生共同评讲)。

以上练习均以多媒体出示。

四、深化练习,拓展新知,培养创新思维。

(师出示思考题)

下面是教学楼的平面图,你有哪些方法可以求出这个平面图的面积。(先小组讨论)

生:(讨论后)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面积再加。

生2:(讨论后)可以把它分成两个长方形分别求出两个长方形面积再加。

生3:(讨论后)可以把它分成三个长方形分别求出三个长方形面积再相加。

生4:可以补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真聪明!今天大家学得真好,希望今后继续发扬这种学习上敢于试一试的精神!

课后反思:

本节课体现了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己探索获取知识,使全新的教学观念落实在课堂教学行为中。教学中让学生动手摆、动脑想、动口说,让学生提供足够的活动时间,师生互动,民主和谐。教师精心设计的三步曲引导下,借助学具操作,使学生发现了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品质。在练习中注意让学生做到勇于实践,细心观察,发挥想象,总结升华。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9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应聘小学数学教师的××号考生,今天说课的篇目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本节课是在学生研究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了解了周长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好这一内容将为今后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其他图形的周长以及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的教育对象时小学三年级学生,三年级是从低年级到高年级的过渡,学生要接受知识的变化和思维方式的变化。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就学习了长、正方形的特征,知道了它们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4条边都相等。在上一节课学生又知道了长、正方形的周长就是4条边的总和。这些都是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基础。三年级的学生还具有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新旧知识迁移的能力,这些能力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三)教学目标

针对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材内容,以及学生实际,我将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物,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运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创设情景,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的精神。

(四)说教学重点

由于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了认识,并且也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因此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应为会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以此来提高他们的概括抽象能力,并会熟练应用公式去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五)说教学难点

因为小学生的思维和应用能力还有待提高,将知识用于实践的能力还远远不够,因此我把教学难点定为,让他们应用所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去灵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根据读讲精炼教学法的理念将运用以下教学策略:

1、情景教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周长的概念有所掌握,因此我先通过问题情境的方式引出问题,即让他们考虑长方形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如何计算的问题,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所以我打算运用情景教学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在合作交流中掌握知识。

3、充分运用课件、学具的辅助作用。

三、说学法

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学习、理解、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我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动手操作和小组交流汇报的活动,总结推导出计算公式,从而完善自己的想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

四、说教学程序

为了实现本机可的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按以下几个教学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景,复习导入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且在上一节的内容学习中也掌握了周长的概念,因此我创设“学校有两个花坛,小明想知道这个长方形花坛和正方形花坛的周长,谁来帮帮他”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积极的用已学知识来思考所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将旧知与新知达到很好的衔接,并且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主动性。比如学生会想到用绳子去围的方式;会想到用尺子量边长的方式,通过复习导入的方式,既回忆了旧知,有开拓了思维,从而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知识的建构中。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1、为了探索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我设计了自主学习、独立尝试、小组交流、总结归纳等环节,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已有认知,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并且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让他们的思维取长补短,互相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学生会得出几种不同的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6+4+6+4﹢=20

(2)6×2﹢4×2=20

(3)(6+4)×2=20

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式子:

(1)5+5+5+5=20

(2)5×2+5×2=20

(3)5×4=20

根据学生列出的式子,我会让他们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公式的文字表示,在学生讨论后,我出示课件,总结学生讨论的结果,课件内容如下:

长×2+宽×2=长方形周长

长+宽+长+宽=长方形周长

(长+宽)×2=长方形周长

在此基础上,反问学生: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有了长方形做铺垫,请学生说出刚才所展示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文字表示,学生可能会说出如下的计算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学生通过总结文字形的表示方法,既培养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变化过程,又为进一步揭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做了铺垫,有利于学生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并且达到教学目标。

(三)随堂练习,巩固新知

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在本节课中的练习安排中,我既注重基础知识的及时巩固,让学生当堂完成课本的“做一做”,并选定几名同学去黑板板演来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我还安排了与实际问题相关的题目,目的是加强他们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呢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课堂小结

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理解,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对前面的探索过程加以梳理,引导学生说出: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长和宽,求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他的边长。设计的目的是不仅让学生掌握公式,还要让他们明白与问题的联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请学生回忆本堂课所学内容,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以明确本节课的重点,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10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周长及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境引入,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吸引学生探索的欲望,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索、交流中学习新知。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1、有条理地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本着课程标准,我在认识了本节课教材在整个知识结构中所处的地位,考虑学生认知情况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

1、教学重点:推导、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教学关键点:让学生在自己的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和理解算法。

四、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五、学生的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六、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一)设疑激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都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吧!自从龟兔赛跑兔子失败之后,它一直很不服气,总想找个机会证明自己的实力,这一天,在遥远的森林里,动物又举行了一次龟兔赛跑。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裁判员虎王正在宣布比赛路线。说:请运动员小兔沿第一块草坪跑一圈,运动员乌龟沿第二块草坪跑一圈。小兔一看着急地说:不公平!不公平!我跑的路比乌龟的长!

师述:到底小兔跑的路程是不是比乌龟的长呢?咱们一起看一看。(出示多媒体课件)

你有办法判断出谁跑的路程长吗?

学生讨论。(得出可以比较这两块图形的周长。)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出示目标指名读读 )

板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设计思路:我从学生熟悉的故事情境引入,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提出问题。在问题的召唤下,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新知的动机。)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1、兔子的路程:

提问:兔子的路线有什么特点?(长方形)

长方形的特征是什么呢?

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呢?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小组讨论看你们有几种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汇报结果。师:现在我们发现求长方形的周长有这么多的方法,请同学们在小组里说说如何计算一个长方形的周长?

小组讨论、后汇报小结:

宽+长+宽+长=周长 宽+宽+长+长=周长

宽2+长2=周长

(长+宽)2=周长

师:计算长方形周长的方法有这么多种,这里的每一种方法都很棒,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比较简便?你最喜欢哪种方法呢?今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求长方形的周长。

(设计思路: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新知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内在规律和联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的机会,提供尝试探索的空间,使学生乐于、善于自主学习,能主动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组员之间形成观点交锋,思维共享,达到学习互补的目的。实现知识的学习、互补和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尽量让学生多做多说多看多交流,老师放手使学生在动手中深刻的体会,并且验证自己的观点,并通过小组间的讨论与合作,得出结论。使学生操作,思维,语言相结合,深刻的体会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这样的设计还有利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概括等能力得到锻炼。)

2、小龟的路程。

提问:怎样计算乌龟的路线(正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特征是什么?

小组讨论解决方法:讨论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有哪些方法? 总结成公式。

汇报结果:边长+边长+边长+边长=周长 边长2+边长2=周长 边长4=周长

(设计思路:有了长方形周长的基础进行知识迁移,学生会轻轻松松的总结出来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

3、得出他俩的路程一样长。

乌龟和兔子比赛究竟谁胜利了?(对,小兔获得了胜利。)

4、给小兔点掌声,有错就改,真棒!希望我们也能像小兔那样作一个知错就改的好学生。

(设计思路:前后照应,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三)巩固深化,联系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课件出示)

1、在钉子板上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并求它们的周长。

2、求数学课本封面的周长:(学生测量、计算。)

3、求毛巾的周长:(课件出示)

4、求跑两周多长:(课件出示)

5、求篱笆的长:(课件出示)

(设计思路:课堂教学的好坏,教学目标的达成与否,学生发展的有无,一一都要通过练习来检验。本课中,依据教学重、难点,分层设计了以上几个习题,通过练习,既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记忆,又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课堂总结。学生交流本节课都学到了什么?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不错,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五)课后延伸,解决实际问题。

1、小组为单位,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3—5个)

2、搜集数据计算教室门、窗、课桌、凳子面的周长。

(设计思路: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要联系生活实际,学有用的数学。周长的问题在儿童的生活中接触还是比较多的。这几个习题的设计,更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使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验周长。)

七、规律总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按照新课标要求,让学生自己在学习过程中自己总结规律,说出规律。既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八、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 周 长的计算

长方形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11

教学内容: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课本第77—78页中的例2及“做一做”练习十九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使学生能利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正确进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模型(符号例题要求)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提问:

(1)什么叫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大约有多大(用手势来表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教师:你知道2平方厘米有多大吗?你怎么想?

要求学生:

(1)用手比划大约有多大。

(2)说出想法。(包含有2个1平方厘米)

那么,6平方厘米有多大?2平方米有多大?你怎么想?

二、探索发现,获取新知

1、引导探究。

取出一个长方形学具:

(1)请同学估一估,它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

(2)取出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排一排、数一数:一共有几个小正方形?

这个长方形包含有几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启发谈话:如果要求长方形的面积,我的每一个都用面积单位来排一排,数一数,看它包含有几个面积单位,这样的'方法可以吗?假如要计算较大操场的面积,我们应该怎么办?能不能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长方形面积计算问题呢?

2、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3、教学例2。

(1)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2)公式推导:

教师: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如果沿着长摆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摆几个?沿着宽能摆几个?你们发现了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小结:沿着长摆,摆的个数与长的厘米数相同;沿着宽摆,摆的排数与宽的厘米数相同。

说一说: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长的厘米数×宽的厘米数=长方形面积

这个推断对不对呢?其它长方形的面积是不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呢?我们自己拿几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成长方形看看。

通过自己的操作你发现了什么?(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用公式计算:

(3)即时训练:计算长方形的面积:长15厘米,宽10厘米。

4、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1)出示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有什么特征?这个图形面积是多少?

(2)想一想:怎样来算它的面积?正方形面积公式可以怎么表示?

引导小结并板书: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5、指导看书,熟记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

三、巩固运用

1、完成教材78页“做一做”。

2、课本练习十九的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九第3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面积单位和会用面积单位量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重难点是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在进行“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时,我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内通过计算自己课前准备好的长方形的面积,从而发现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学生通过实践总结出长方形面积计算的公式,再由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关系,推导出正方形的公式。通过让学生“做”数学,逐步达成使学生既知道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又在大脑中建立起为什么长、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和“边长×边长”的表象,较好地获得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并为估算方法的形成作铺垫。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自己动手摆、动脑想和动口说等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发现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若干、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若干、自制1号2号长方形学习卡片、报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复习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知识,我想考考大家,你们敢接受挑战吗?

你能说一说什么是面积?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

(2)请你用手比划一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有多大?

(3)说一说黑板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书本封面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明确不同的面积单位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二、情境导入

1、为学生提供一张报纸,想办法测量这张报纸的面积。

师:这是一张报纸,它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

你知道这张报纸的面积吗?估一估

生1:大约有1000平方厘米。

生2:大约是几十平方分米。

生3:大约是1平方米。

师:究竟面积有多大?我们可以通过测量的办法量出来。在量的时候应选择什么样的面积单位最合适?为什么?(平方分米)

生交流选择平方分米的原因。

师:小组合作,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测量出他的面积。

学生小组研究测量的方法并动手摆一摆。

汇报展示各组的测量情况。

小组1:

小组2:

师:怎么回事?为什么要用5乘4?

生:因为一行能摆5个,可以摆4行。横着数这一行刚好5个,竖着数这一列刚好4个。这就表示有4个5.

师:同意吗?(学生赞同)鼓励采用这种方法。看来,不用全摆满,只摆1行1列也能知道报纸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明白只需要摆一行,摆一列,然后用行数和列数相乘即可以得出所需的正方形的个数,从而得出测量的物体表面的面积。

2、即时练习:用这种方法测量一下课桌的面积。

三、探究新知

1、教学例4.

(1)拿出1号长方形(长5厘米,宽3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应该用什么面积单位测量?不用尺子你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吗?

学生开始自主探究。

交流汇报:

生1:每行摆5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摆1行。每列摆3个1厘米的正方形,摆1列。就是说:有3个5,用乘法:3乘5,得15平方厘米。

生2: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因为横着摆了5个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厘米。

生3:我发现这个长方形的宽是3厘米。

生4:我明白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用长和宽相乘就行了。

生5:原来只要知道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算出它的面积。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宽之间的关系。

(2)拿出2号长方形(长7厘米,宽4厘米)。

师:用刚才大家想出的办法,算出2号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独立完成。汇报时,注意单位。

(3)交流总结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师适机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探索正方形的面积

出示长6分米,宽5分米的长方形,让学生计算它的面积。

生:6×5=30(平方分米)

电脑演示将上面的长方形的长变为5厘米,此时的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

生:正方形。

师 :你能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生:5×5=25(平方分米)

师:想一想正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注意观察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生: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板书。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会了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后,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长方形的长变化后(长和宽相等)的面积,从而让学生发现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变成了正方形,长和宽就成了正方形的边长,得出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

1、课本66页第(3)题。生板演后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出示:学校篮球场的长是28米,宽是15米。篮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设计意图】用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检测本节课新授知识的学习效果。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13

1、让学生在观察长方体、正方体的某一个面和圆柱的底面,以及用这些几何形体的面画图形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能识别这些图形,初步体会这些图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画图等数学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积累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经历描、分、找、围、画和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教学资源:

情境图、小组准备适量的积木

教学过程

一、搭一搭,画一画

1、出示情境图,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搭积木吗?今天每组同学都准备了一些积木,我们一起来搭一搭,好吗?请每组的同学一起搭一搭,搭好后互相说一说:你们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

学生分组活动。

全班交流:每组汇报用了哪些形状的积木。(教师适时把长方形、正方形和圆柱的积木各粘一个在黑板上)

2、出示主题图,谈话: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也想试一试吗?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小组交流:你画的图形分别用了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的是哪个面?

全班交流:你的图形是怎么画的?把你画的图形贴到黑板上相应的位置。(学生把图形贴在相对应的立体图形的后面)

3、揭示课题,谈话:同学们刚才画了这么多的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摸一摸,认一认

1、认识长方形。

教师指着贴在长方体后面大小不一的长方形问:这些图形都是用哪一种形状的积木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同学们自己找一找、摸一摸。

学生活动后反馈:指名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你们知道这样的图形叫什么吗?(在图形后面板书:长方形)

2、认识正方形和圆。

教师指着贴在黑板上的正方形和圆形问:这些图形又分别是用哪一种积木的面画出来的?在积木的面上,还能找到这样的图形吗?请在小组内指一指、说一说、摸一摸。

提问:像这样的图形又分别叫什么呢?(在相应图形后面板书:正方形、圆)

三、辨一辨,说一说

1、出示一些画好的长方形、正方形和圆,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名称。

2、教师说图形的名称,学生从学具盒里拿出相应的图形。

3、教学试一试。

(1)出示试一试的图形:找一找,哪些是长方形,哪些是正方形,哪些是圆形。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2)提问:你还在哪里见过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

学生先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

四、想一想,做一做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学生先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再全班交流。

(2)提问:在钉子板上能围出一个圆吗?请大家猜一猜,再动手围一围。

(3)讨论:为什么在钉子板上能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而不能围成圆?(让学生体会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是直的,能围出来,而圆的边是弯曲的,围不出来)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自己画,画好后展示画出来的长方形和正方形。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学生先说一说打算怎样涂色,再独立完成,然后反馈。

展示一个学生的答案,指着图中的长方形,提问:这些图形有平着放的,有竖着放的,有斜着放的,它们都是什么形?(使学生感悟辨认图形时,只管形状,不管位置)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1)出示题目并提问:这个小朋友正在做什么?

(2)学生自己用一个正方形画正方形。

(3)小组讨论:比比画出的正方形,你有什么发现?

(4)全班交流:指名说一说。

5、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独立练习后交流:你画出了几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怎样画的?

五、课堂总结,课外实践

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还有什么问题吗?

课外实践:请同学们课后细心观察,看哪些地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把你看到的和你身边的人说一说。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14

1、让学生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公式发现的过程。

2、使学生初步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观察、判断、推理、概括等方面的能力。

4、向学生渗透互相联系,互相对立的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

多媒体课件、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一、复习准备

我们已经学习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什么是面积?

计算和测量面积要用面积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

同学们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很好,那么请看大屏幕。

二、新课导引

1、下面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平方厘米。

师:你怎么数得这样快?你是怎么数的?同学们已经会用数方格的方法求长方形的面积了。如果用这种方法去求一个较大图形或物体的面积(如操场),你会感到怎样?今天我们研究一种求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新方法。(板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三、教学新课

(一)实验,猜想

请小朋友们拿出1号纸,量一量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再想一想你有什么办法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呢?

学生反馈:利用面积计、长乘宽……

猜想:那么是不是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是长乘宽呢?

(一)研究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现在每个小组都有一些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A、小组合作,用手中的小正方形摆出你喜欢的长方形。

B、说出你所摆的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长是多少?宽是多少?

C、组长把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中。

反馈拼图情况。

探究提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怎样的关系?

根据你们小组摆的长方形,你有没有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我们发现了长方形的面积跟()有关系,有()关系。

(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反馈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师:哪组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指名学生说一说。

小结:

(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1、利用迁移,探究知识

把长方形的长缩短3厘米,求这个图形的面积。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的时候,这个图形就是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那正方形的面积应该等于什么呢?你可以借助刚刚的小正形摆一摆。(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由此我们发现,只要给出长方形的'长和宽就能计算出长方形的面积,同样只要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能计算出正方形的面积。

试一试:

小明家的方桌宽9分米,小明爸爸想给方桌划一块玻璃,请问要划多大的一块玻璃呢?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想一想,这部分知识能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哪些问题?

师: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也是求其它平面图形面积的基础。通过它我们可以推导出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等许多图形的面积。

六、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小学正方形教案 篇1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3~124页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及做一做中的题目和练习二十八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理解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长方形的面积,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根据操作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

学生每组准备一张长5厘米、3厘米;长3厘米、宽4厘米;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沟通知识,建立联系

学生估计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面积大约是多大?

二、自主探索,领悟方法

1、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我们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呢?学生可能进行猜测,用面积单位来测量,教师指出:这么大的地面用面积单位来测量太麻烦,所以,我们就要研究长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板书课题)

2、动手操作,研究方法

(教师准备三种不同的长方形,每组只选择一种进行研究。

一种:一个长3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

二种: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

三种:一个长5厘米、宽3厘米的长方形

(1)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研究,想办法求出各自图形的面积。

(2)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说出自己的方法。(可能出现的情况:用1平方厘米来测量或只测量长和宽,相乘即是面积。在这个过程中

教师适时地进行点拨、指导,后一种方法比较简单,最好是做成多

媒体课件显示给学生看。)

(3)师生交流,提炼方法。长方形的面积与它的什么有关系呢?独立思考后交流。(教师指导:长方形的长摆了5排,说明是5厘米;宽摆了3排,说明是3厘米,那么,面积15平方厘米等于什么?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4)学生思考:求长方形的面积事实上是求什么呢?(看它包含了多少个面积单位。)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1、课本第124页上面做一做:量长方形的长和宽,并计算它的面积。

2、练习二十八的第1题

调查方案收藏8篇


调查方案 篇1

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内容

一个完整的调查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

1.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任务

2.确定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3.确定调查项目

4.确定出样本容量、调查方式和调查方法

5.确定调查时间和调查工作期限

6.确定调查经费预算

7.制定调查的组织计划和管理措施

1.统计调查

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统计任务,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客观实际搜集资料的过程。

2.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

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取得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体全部或部分单位以数字资料为主体的信息。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是准确性和及时性,是衡量统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

统计师辅导:什么是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数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也称总量指标,一般通过数量标志值直接汇总而来,用绝对数表示,指标数值均有单位;

质量指标是反映现象总体相对水平或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又分为相对指标和平均指标,分别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它们通常是由两个总量指标对比派生出来的,反映现象之间内在联系和对比关系。

统计基本单位划分

基本单位是构成国民经济的细胞。它是经济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统计调查的基本单位。国家统计局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有关原则,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有关法规,以及统计调查的需要,对基本单位进行了统一的规范。

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借鉴联合国有关单位的概念,根据我国社会经济单位的具体情况,我国的基本单位按其作用和性质的不同划分为两种,一种叫法人单位,另一种叫产业活动单位。

法人单位是指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的单位:

①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②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承担负债,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③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法人单位包括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经法定程序批准设立的其他法人。

产业活动单位是法人单位的组成部分,它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①在一个场所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②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业务活动;

③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法人单位由产业活动单位组成,一个法人单位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存在一种隶属关系,即产业活动单位接受法人单位的管理和控制。对于大多数法人单位来说,他们位于一个活动场所,并从事一种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这类法人单位本身 就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即单产业法人单位。另一些法人单位,他们或位于一个以上的活动场所,或从事一种以上的经济活动,并能够提供各自的业务情况和财务收支资料。对这种单位原则上要将他们分解成两个以上的产业活动单位。这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多产业法人单位。

认定一个产业活动单位,除了依据行政登记资料,可以参考有关业务主管部门的资料(如卫生、教育、娱乐业等),还可以根据单位是否有一定的组织管理机构,生产或业务活动是否相对独立进行(对社会提供劳务或服务),能否掌握收入、销售、工资和现金出纳台账来进行判断。不论哪种方法,能否掌握业务核算资料很重要,不能做到这一点的单位,原则上不单独划分为产业活动单位。

调查方案 篇2

活动过程:

一、小品引入:小小环保调查员

二、认识废物污染环境原因及其危害

中队辅导员:废物对我们的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活动前叫大家去调查过,现在请少先队员汇报情况。

△:出示所拍的照片,向同学讲述当时情况(每天早上一些小贩卖早餐时都会给顾客塑料袋和一次性使用饭盒,上班族赶时间,环境意识不强,吃完后随手扔在地上……)

△:出示漫画,向少先队员演示马路边、小食店、小饭馆的卫生状况,剩饭、剩菜、塑料袋、一次性饭盒、筷子扔在路面上。

△:家庭数据收集:每天用几个塑料袋,饮料所用的包装是否是可以重复利用的物品……

中队辅导员:刚才少先队员都讲得非常好,把我们所看到的都告诉了大家,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请少先队员讨论)

中队辅导员:少先队员讲了许多环境污染的现象,你们知不知道这些污染有什么危害呢?请分小组讨论并汇报。

中队辅导员:大家知道废物污染不仅影响个人生活,还会导致整个地球受到破坏,我们应怎样保护环境,你能想出一些建议吗?

三、提出改造环境的建议(少先队员讨论后,发表意见)

中队辅导员:少先队员都讲了很多办法,希望大家把这些办法告诉你身边的亲威朋友,如果每个人都注重环保,我们的家园就会更美丽。

四、利用废物进行制作活动

中队辅导员:大家知道废旧物品可以制作各种玩具或用品,减少垃圾,我们一起来将废旧材料变成你最喜欢的小制作。

1、少先队员操作,老中队辅导员巡回指导。

2、把小制作放在“展览台”上,向同伴介绍。

3、评出“环保小卫士”。

五、总结

中队辅导员: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少先队员自由回答)

中队辅导员:我们是地球的小主人,应该从身边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用我们的小行动,保护大地球,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

六、活动延伸

1. 到社会上调查,将废物污染的情况,拍成照片,写信给有关部门(市容环境卫生局、市环境保护局)

2. 你对学校周围环境废物的污染有何好建议?

3. 给亲人写封环保信。 4. 进行“绿色家庭”小测验。

调查方案 篇3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江西省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一盘棋”工作,以双向管理职责为重点,掌握我乡流动人口基本情况,提升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水平,根据南人口字[20xx]12号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对我乡流动人口调查摸底和录入,全面掌握我乡流动人口底数和区域分布情况,提高流动人口数据质量,进一步完善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为规范全乡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提供保障。

二、调查摸底对象

户籍在本地,但离开户籍所在地的县、0岁以上的人员均为本次调查摸底对象;其中:婚嫁、出差、就医、上学、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异地居住、预期将返回户籍所在地居住的人员除外。

三、调查摸底内容

流出人口调查的内容主要有流出日期、流入地地址、流动情况、婚育证编号、从事何种工作、联系电话。

流入人口调查的内容主要有流入日期、流出地地址、婚育证编号、从事何种工作、联系电话。

四、调查摸底及录入时间

20xx年3月15日至4月30日。

五、调查摸底数据录入

数据录入由负责流动人口管理的计生工作人员录入,工作人员应按时间要求及时、准确地录入到省级全员流动人口数据库中。

六、组织保障

为了推动流动人口调查摸底和录入工作顺利进行,决定成立乡流动人口调查摸底和录入专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副乡长担任,副组长由担任,成员为。同时各村要高度重视,认真对待,做到入户调查,信息准确,确保此次流动人口调查摸底和录入工作按时完成。

调查方案 篇4

一、调查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同时伴随着消费需求的扩大,快消品、日化品市场蓬勃发展。尤其是21世纪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日渐成熟,市场运作日趋规范,服装零售行业超级市场发展迅速,经营规模也呈现出扩张趋势。而由于超市的行业的进入门槛极低,使得超市行业蓬勃发展,竞争日益激烈。

二、调查目的

为了更好的了解孝感学院学生对于服装的消费状况,以及学校周边服装市场的经营状况,就此做一个市场调研,通过市场调研和分析,来了解怎样对服装定位,应该有怎样的经营理念,店面的选址应考虑的因素,服装的品牌特色是什么等问题,以及了解消费者的特征,消费行为与购买习惯等问题。

三、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孝感学院学生和附近年轻时尚的消费群体以及学院周边一些服装市场,由于学生以及年轻时尚上的消费群体对于自己的衣着及其讲究,而且追求时尚,赶潮流,所以对于服装的需求量极大,学校周边也有很多服装店,价格虽然便宜,款式也很新颖,但是质量始终得不到保证。连锁超市所卖的服装一般都是品牌,质量有所保证,而且款式新颖不落后,因此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四、调查内容

1、学院学生的性别、年龄、生活费等情况以及年轻时尚消费群体的职业、收入等问题?

2、学院学生和年轻时尚消费群体喜欢的品牌、款式是什么?

3、学院学生和年轻时尚消费群体购买行为与习惯是什么?

4、学院学生和年轻时尚消费群体购买特征是什么?

5、服装连锁超市店面的选址需要考虑的因素?

五、调查时间以及地点

1、调查时间:20xx年6月

2、调查地点:孝感学院南大门以及学生宿舍

六、调查方式

孝感学院大概有15000人,根据比例采非取随机抽样调查200人。样本分布情况如下:

七、调查方法

1、实地调查

在孝感学院南大门设点,对于来往的人群进行问卷调查,为了使问卷的填写真实有效,可以分发一些小礼品,而且提供专门的座位方便填写问卷。

根据上面确定的样本分布情况,与学校的宿管会进行协商,然后根据具体情况,安排人员在中午对学生宿舍进行问卷分发,填写完后进行收集。

2、观察法

在孝感学院南大门通过观察一些穿着得体,讲究时尚的消费群体,然后对其发放调查问卷,这样可以更有针对性进行调查。

八、经费预算

1、问卷设计费用 10元

2、问卷打印费用(500份) 50元

3、小礼品费用 150元

4、差旅和联络费用 100元

5、调研方案设计费用 500元

6、合计 810元

九、调研进度安排

1、调研方案设计(3人) 20xx年6月1日—6月7日

2、问卷设计(2人) 20xx年6月8日—6月13日

3、调研工作的实施(5人) 20xx年6月14日—6月15日

4、调研资料整理(3人) 20xx年6月16日—6月18日

5、调研资料的分析统计(3人) 20xx年6月19日—6月24日

6、调查报告撰写(2人)

7、提出正式的调研报告

8、调研项目最终完成 20xx年6月25日—6月27日 20xx年6月28日 20xx年6月29日—6月31日。

调查方案 篇5

一、目的意义

国家、省市全面开展服务业重点单位调查,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有利于完善统计核算。从全省统计核算情况来看,服务业重点调查单位的经济总量已占相关服务业行业经济总量的85%。作为国民经济核算基础资料,服务业重点单位调查数据将为准确核算服务业各行业增加值提供重要依据。

2、有利于完善基本现代化相关指标监测。准确把握服务业分行业经济发展现状,可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相关指标(服务业占GDP比重,文化产业占GDP比重等)提供可靠数据。

3、有利于推进区域经济结构转型。通过服务业重点单位调查,深入了解服务业发展水平和行业结构等基本情况,及时跟踪服务业发展动态,科学评价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的成效,促进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二、实施范围

根据《省服务业重点单位统计报表制度》的精神,服务业重点单位联网直报工作的统计调查范围为: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年营业收入3000万以上的企业);农、林、牧、渔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其他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12个行业门类中的32个行业大类中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年营业收入200万元及以上的服务业法人单位,投资收益200万元及以上的企业管理机构、投资与资产管理法人单位,执行行政事业会计制度的年收入200万元以上的经营性服务业法人单位。

三、调查内容

调查表分年报和定期报表,涉及调查单位基本情况、财务状况、经营问卷调查等方面内容。

1、调查单位基本情况:调查指标包括调查单位详细地址、登记注册类型、企业主要经营情况和控股情况等。

2、财务状况:调查指标包括存货、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费用、利润、税金、从业人员数及构成、工资总额及构成等。

3、经营问卷调查:通过问卷调查方式获取企业资金来源、外部政策、经营收入、经营成本以及单位预期等经营发展指标资料。

四、工作步骤

1、制定方案(4月底前)

根据统计制度和国家、省、市服务业统计工作的要求,制定服务业重点单位统计调查方案,指导全区有序开展服务业重点单位统计调查工作。方案中明确实施程序、工作要求和人员分工,切实保障工作的到位。

2、组织实施(5-7月)

(1)开展名录核查。各镇、开发区、街道按照省、市要求,认真核查重点单位基本信息,组织各单位填写调查单位基本情况,各地将确定的单位名单报区服务业办公室审核,初步核查结果在5月10日前反馈到区统计局。6月底前进行二次核查,进一步与部门名录、财税名录进行比对,查缺补漏,确保将符合标准的单位全部纳入统计。

(2)组织业务培训。6月上旬开展各镇、开发区、街道服务业统计人员培训,主要内容为数据采集平台综合单位的操作以及维护、企业数据查询与审核,为各镇、开发区、街道做好服务业重点单位统计工作奠定基础。6月中旬,开展分行业业务培训,根据不同单位类型明确相关报表调查内容和填报要求,以及网上数据填报、审核、提交方法、网报设备和环境要求等内容。

(3)开展网上直报。服务业重点单位网上直报采用省数据采集平台,实行年报和1-2月、1-5月、1-8月、1-11月四次季报报送制度。今年6月22日前要开展首次报送,上报过程中区及各镇、开发区、街道统计人员应做好直报业务指导工作,全面把握网上直报情况,及时督促企业做好数据上报工作。

3、整理分析(6月下旬-7月上旬)

完成首次服务业重点单位网上直报后,要及时分析整理我区服务业重点单位相关数据,进行行业结构、区域分布等内部构成比较,深入了解我区服务业发展特点,切实摸清我区服务业发展状况。

五、工作要求

1、领导重视到位。由区“企业一套表”统计改革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服务业重点单位统计调查推进工作;区统计局、商务局成立推进工作组,对全区服务业重点单位统计调查工作进行业务指导;各镇、开发区、街道要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本辖区服务业重点单位统计调查工作。

2、工作保障到位。区及各镇、开发区、街道明确服务业重点单位统计工作业务人员,确保有充足的人力完成季度和年度服务业重点单位调查任务。同时,要落实好工作所需硬件设备和专项工作经费,为本次统计调查工作做好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

3、数据质量到位。数据录入采取企业直接报送省数据采集平台的方式,区、镇(街道)统计机构可以通过数据采集平台查询企业上报情况以及数据。在数据上报过程中,各单位要指导企业认真填报数据;在企业报送完数据后,要及时审核,并通知企业做好数据审核修正工作,确保上报数据的质量。

调查方案 篇6

为科学有效地组织实施第二产业统计调查工作,准确、完整、及时掌握第二产业发展基本情况,切实保障统计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和权威性,特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工作机制

(一)分工负责制度。由各乡镇(街道)、区级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采取“整体设计、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分步推进”的原则,做好本单位的业务统计调查工作。

(二)统筹协调制度。根据工作需要,由区统计局或视需要由区政府办公室召集各乡镇(街道)及区级有关部门,召开专题协调会议,研究解决第二产业统计工作中的重要事项,指导、督促、推动第二产业统计工作。

(三)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对各乡镇(街道)和区级有关部门第二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考核制度,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

二、主要内容

(一)统计范围。

第二产业包括工业及建筑业二大类。规模工业包括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值、能源、工业企业效益统计,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工业个体产值主要经济指标等统计;建筑业包括建筑业企业产值和企业效益统计。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和全区单位名录库更新和维护暂归属第二产业统计工作的范畴。

(二)统计方法。

规模以上工业报表实行月报制度。产值和能源报表报送时间为每月1日前;工业企业效益报表报送时间为每月8日前。

规模以下工业报表实行季报抽样调查制度。报表报送时间为3月2日、6月2日、9月2日、12月2日之前。

建筑业报表实行季报制度,建筑业产值报表报送时间为3月30日、6月30日、9月30日、12月30日之前;建筑业企业效益报表报送时间为3月7日、6月7日、9月7日、12月7日之前。

固定资产投资报表实行月报制度,报表报送时间为每月30日前。

基本单位名录库维护国家实行半年报制度。我省根据实际,要求部门提供频度在国家每年两次的基础上增加一次。部门提供资料具体时间为每年的1月15日前提供上年10月至12月底新增、变更和注销(或吊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的资料,每年的7月15日前提供本年1月至6月底的新增、变更和注销(或吊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资料,每年的10月15日前提供本年7月至9月底的新增、变更和注销(或吊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资料。提供指标:按国家统计局、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民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五部门联合文件附件中的J409-1、J409-2、J409-3和J409-4表,其中组织机构代码新增单位尚未领取可以为空。提供方式:电子邮件或磁介质。乡镇(街道)、开发区每年3月15日前完成辖区内上年7月至12月底新增、变更和注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的登记,每年的9月15日前完成本年1月至6月底的新增、变更和注销法人单位及其产业活动单位的登记。

区级有关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要求,主要业务统计报表在上报主管部门同时,抄送区统计局。

(三)组织实施。

区统计局负责指导开展第二产业统计调查及统计业务培训、数据质量评估等工作,负责相关行业的第二产业调查,审核、汇总、上报本地区第二产业统计报表。

各乡镇(街道)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第二产业业务统计调查、数据评估分析等工作,及时向区统计局报送统计报表。区经贸局、发改局、建设局、开发区管委会作为重点工作牵头部门,分别负责做好规模工业和建筑业生产情况统计工作及年度生产情况统计工作的组织协调和相关统计数据的汇总及报送工作。

三、工作要求

第二产业统计调查工作业务要求高、专业性强,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齐心协力,共同抓好此项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加强对第二产业统计工作的领导,建立健全第二产业统计工作机制,制定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认真组织开展第二产业统计工作,同时各单位上报统计报表必须由本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签字。

2。做好统计保障。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从事第二产业统计工作,年度财政预算要保证开展调查所需经费,确保第二产业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3。规范统计基础。各乡镇(街道)、有关部门要加强统计台账和规范化建设,做到数出有据,按照第二产业有关统计调查制度,各单位要做到如实上报,实行“零申报”制度。

4。强化依法统计。要广泛开展统计法制宣传,营造依法、诚信统计的良好氛围。严肃查处统计违法行为,切实维护统计数据的严肃性,确保统计数据质量。

村镇第二产业统计调查方案责任编辑:陈老师阅读:人次

调查方案 篇7

1. 活动主题:

雾霾与生活

2. 活动背景:

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阴霾天气现象出现增多,危害加重。近期我国不少地区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雾霾影响身体健康,影响心理健康,影响交通安全。许多学生对环保的仅仅只是表面上的浅谈,却没有真正的落实到实际行动上。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开展一次活动。向学生宣传有关环保方面的正确认识和一些生活上环保小知识。

3. 活动目的:

使中小学生了解雾霾的成因及预防措施,加深学生对保护环境的迫切的认识,使学生积极投入到保护环境的活动中,让学生更加知道环保的重要性。环保,不再仅仅只是个名词,我们要将环保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推广“环保,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思想。

4. 主办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年使者协会

协办单位:**中学

5. 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

6. 人员安排:

宣传组:4人(负责当天的宣传活动)

外联组:2人(与当地管理单位进行相关活动的协商)

后勤组:2人

7.具体活动流程:(考虑到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更深刻了解雾霾对环境、身体健康影响,

及激发学生保护环境意识,应尽量多的让学生参与其中)

(1)事先让学生做社会调查:走出课堂,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到广大群众中去了解采访新人新事,联系好调查单位和对象,分配好调查区域,调查结束后应指导学生写出调查报告,并在活动时找同学发言。

(2)事先向同学有奖征集雾霾图片,及保护环境远离雾霾为主题的影像、诗词,选择优秀作品注明姓名制作成PPT。

(3)联系校方要求学生排节目,包括诗朗诵,歌曲,小品等以活跃气氛。

(4)以讲座的形式来讲解如何防治雾霾,保护身体健康,作为中学生应该做哪些事情。

8. 活动前准备工作

1. 全体参加人员务必到齐,集合完毕

2. 场地布置

3. 与相关单位协商妥当,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9. 注意事项

1. 与相关单位沟通时要有礼貌,保持友好态度,尽力配合相关部门的安排。

2. 活动期间保持周围环境整洁。

3. 活动结束后,归还相关借用物品,清理场地。

4. 整个活动流程,避免对当地协助单位造成困扰。

5. 每位队员要认真完成工作,富有责任心,团体荣誉感。

10.后期工作

1、对相关单位发出感谢信,感谢其帮助。

2、资料总结后,向论坛发布有关视频,希望人们更多关注雾霾,保护环境。

调查方案 篇8

现今,网上购物越来越流行,已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趋势。网上购物方便、快捷,已成为大学生的购物方式之一。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作为网购大军中的主力军,对网购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网上购物习惯,促进网购更好的发展,我们开展了此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

合肥市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项目

1、合肥市在校大学生的网购情况

2、合肥市在校大学生对网购的了解程度

3、合肥市在校大学生对网购利弊的看法

四、调查时间和方法

(一)调查时间

资料所属时间:20xx年9月16日----20xx年9月29日

调查工作时间:20xx年9月19日----20xx年9月26日

(二)调查方法

采访法

五、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矩形、正方形2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小学立定跳远教案 12-08

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认识教案精选8篇

04-13

初一军训心得感言系列

初一军训心得感言 军训心得感言 08-07

对情侣说的端午节祝福语

情侣端午节祝福语 08-07

结婚后的励志语录

结婚励志语录 08-07

最新年度学习计划8篇

年度学习计划 08-07

敬老院活动应急预案

敬老院活动应急预案 敬老院应急预案 08-07

试用期自我评价总结(集锦十三篇)

试用期自我评价总结 试用期自我评价 08-07

溺水学生演讲稿

溺水学生演讲稿 08-07

做人诚信语录句子20句

做人诚信语录句子 08-07

婚礼的主持词

婚礼主持词 08-0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