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物质密度课件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1】

学习目标

1.深入理解密度的概念.2.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生活中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3.学会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实验设计

一、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固体的密度.

1.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m.2.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2.用细线悬吊着固体慢慢没入水中,记下总体积V2;4.固体的密度

二、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的密度.

1.在玻璃杯中盛液体,称出总质量m;2.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3.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m1;4.盐水密度

典型例题

例1.在测定液体和石子密度的实验中,某同学记录了如下操作步骤:

A用天平测得石子的质量为m1B用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m2

C用天平测得盛放适量液体的烧杯的质量为m3

D用量筒测得烧杯中液体的体积为V1

E将石子放入量筒中,读出量筒中液面达到的刻度V2

(1)测定液体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液体的密度ρ液=_________

(2)测定石子密度所需的上述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测定石子的密度ρ石=_________

例2.下面是“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

A.把玻璃杯中的一部分倒入量筒中,记下量筒中油的体积v

B.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m0,再把筒中的油倒入玻璃杯中,称出它们的质量m1;

C.在玻璃杯中盛油,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m

D.利用密度公式,求出油的密度ρ

E.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油的质量m2

F.将游码移至横梁标尺左端零刻线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红线

G.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天平的最大称量值及横梁标尺上的分度值.

请选出最佳的实验步骤(可去掉无用步骤),按照实验的操作顺序:_________________

课堂达标

1.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实验所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2)调节天平时,应把天平放在_______台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________处,若天平左盘下沉,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旋转,使指针指到分度盘的中线处.(3)测量石块质量时,应把石块放在______盘里,在_____盘里放50g砝码一个,游码在标尺上的读数为3.4g,此时天平平衡,则石块的质量为________g

(4)把石块放入盛有60cm3水的量筒内后,水面到达的位置为80cm3,则石块的体积为______cm3.(5)石块的密度为_______kg/m3

2.下面是甲乙两位同学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设计的两种实验方案:

方案一:①用天平称出盛有盐水的玻璃杯的总质量m1;②把玻璃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③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余盐水的总质量m2;④

方案二:①用天平称出空玻璃杯的质量m1②在空玻璃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2;③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出量筒中,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V;④

(1)哪种方案测出的盐水密度较准确?为什么?

答:

(2)所测不准确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答:____________

3.给你一台托盘天平和一套砝码,一只刻度不清的量筒,一个烧杯,适量的水,则测量牛奶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1)称出牛奶的质量:①称出________的质量,记为m1,②称出_______的质量,记为m2,③牛奶的质量m=_______.

(2)测量牛奶的体积:①在倒入量筒内质量为m的牛奶液面处做一个记号,记为V1,然后将牛奶倒入原牛奶杯中;②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使______的体积与质量为m的牛奶的体积_______;③称出倒入量筒内水的质量为m水;④计算出水的体积V水=_____,则牛奶的体积等于_________的体积.

(3)计算牛奶密度的公式ρ=__________.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实验进一步巩固物质密度的概念.

2.尝试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能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

3.学会量简的使用方法,即用量简测量液体体积的办法,以及用量筒测不规则形状的物体体积的办法.

4.通过使用天平,加深对某些题目的理解.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对正确使用天平、量筒能做到尽量周全.

2.培养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并且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尽量做到仔细、客观、认真,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是大有好处的

三、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用量筒测固体、液体的体积.

2.用天平和量筒测固体、液体的密度.

教学难点:

用天平和量筒测物质的密度.

教学方法:

1.实验法:会通过实验,间接地利用公式测量物体.

2.观察法:用正确的方法给天平和量筒读数.

教具准备

天平、砝码、量筒、水、铁块、铜块、铝块、细线、花岗岩、刻度尺、三角板.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密度的计算公式,如何用实验的方法测量?用什么仪器可以测量密度?

[生]可以先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然后用量简测出液体的体积,根据密度的公式,就可以求出物体的密度.

[师]回答得非常好.这节课我们具体学习一下测量物体的密度的方法.

二、新课教学

[师]今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实验,测物体的密度.同学们先分组(三人一组).

[师]大家看自己的实验台上,有这样一些实验器材:天平一架,砝码一盒,量筒一只,烧杯中装有水、铁块、铜块、铝块各一个,另外还有一根细线,一块花岗岩,一副三角板,刻度尺.

[师]今天我们重点解决以下三个问题:

[投影]

一、测铝块、铁块、铜块的密度.

二、测水的密度.

三、测不规则物体――花岗岩矿石的密度.

[师]根据我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同学们会测吗?

[生]测三种金属圆柱体的密度分为几步:

(1)先用天平测出铜、铁、铝各自的质量.

(2)接下来测三个物体的体积.即上节课讲过的,采用体积差的方法测它的体积:即先用量简量取一定量的水,记下示数V1,将物块全部浸入水中,再记下这时的示数V2.所以囱块的体积即为V2-V1.

[师]讲得非常好.下面提一个问题:能不能先测体积后测质量?

[生]这要看怎样测体积了,如果是采用第一种方法测体积,则先测体积还是先测质量都无所谓,如果是采用第二种方法测体积,则必须先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如果采用后一种方法测体积,则物块要沾上水,我们知道,天平在使用时是不能沾上水的,同时物块沾上水后质量有可能会变大,因此应测质量后测体积,

[师]总结得非常精彩.通过大家群策群力,我们已经找到了测铁块、铜块、铝块密度的方法.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在测量中.由于仪器、操作方法及操作人的因素影响,必定会产生一些误差.如何来减小这些误差呢?

[生]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很多,比如改进测量工具、完善测量手段等,但我认为最有效.也是最容易办到的还是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这种方法简单、易行、最有效.

[师]说得很好,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在我们的实验过程中是一种有效地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测几次好呢?

[生]三次为宜.

[师]对,咱们做本实验时三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有效地减小误差.

[生]今后的实验过程中是不是都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呢?

[师]对于一些产生数据的实验,最好是这样做,一些伟大的科学家正是从误差微小的变化中找到很多科学知识.

[师]接下来大家思考一下如何来测不规则物体(如花岗岩)的密度呢?

[生]基本上与测铜、铁、铝的方法一样,只不过在测岩石的体积时应采用浸入法,即第二种方法.因为岩石是不规则物体,用三角板和直尺法测量时,由于形状不规则,所以很难测出它的体积,因此用第一种方法不合适.

[师]如何来测水的密度?

[生]测水的密度以及测液体的密度都要用量筒.

[师]具体如何来测呢?

[生]先测出一定量的水的体积,将水倒进量简中,观察示数.

[师]观察示数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呢?

[生]应使视线与液面的凹面相平,这样可以减小误差,如右图.

测出体积后,接下来测水的质量.由于测质量时水不能与天平相接触,因此应间接测水的质量.

[师]怎样测呢?

[生]可以先测一个空烧杯的质量M1,然后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这样水的质量和体积已全部测出来了,二者一除即可得密度.

[师]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别的办法.

[生]有.

[师]怎么测呢?

[生]可以把上面的烧杯换成量筒.

[师]换成量简?能不能具体说一下.

[生]取一只量筒,先测出它的质量M1,然后往量筒中装水,测出量筒和水的总质量M2.那么水的质量M=M2-M1同时,由量简中液面的示数直接把水的体积读出来,两者相除即得水的密度.

[师]大家总结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测一下以下几种物质的密度.

(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不时指点学生遇到的问题)

参考实验数据:

ρ铁:7.9×103kg/m3ρ铝:2.7×103kg/m3ρ铜:8.9×103kg/m3

ρ花岗岩:2.6~2.8×103kg/m3ρ水:1.0×103kg/m3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3】

学习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解科学探究的重要特征,体验科学探究所带来的乐趣,

2、通过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自身的性质,

3、了解密度的单位,会查密度表,了解常见物质的密度大小。

预习导学:

1、物体中 叫质量。物体的质量不随 而改变

2、物体所含___________叫质量,在SI制中,质量的主单位是_______.密度的计算公式: ,国际单位是 。2.氯原子的质量是1.710-27 kg=__________ t=_________mg.月球的质量约为7.41025 g=__________ t=__________kg.

3、如何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课堂导入:

1、体积相同表面被涂成相同颜色的铁块和塑料块,你可以有什么办法区分它们吗?

2、根据生活经验填空:

①10个回形针比1个的体积大,所以10个回形针比1个的质量也大,猜想:其质量与体积成

②相同体积的铁块质量是 ,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相同其质量也

③相同体积的铁块与木块质量是 。猜想:不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相同一般其质量 .

试验探究:

(一)、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

测量对象质量m/g体积V/cm3(质量)/(体积) /g.cm-3

结论:

1、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不同物质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可见构成物体的物质的质量与它的体积的比值反映了物质的______,物理学中用______表示物质的这种______.

(二)、物质的密度

1、定义: 符号:

2、计算公式:密度= 符号:

3、国际单位: 符号: 。常用单位: ,符号: 。

单位换算:1kg/m3= g/cm3

1g/cm3= kg/m3

单位换算:2.7103 kg / m3= g / cm3 ;

4、阅读密度表

(1)记住水的密度:水= 冰= 。

(2)一般情况下,固 液 气

(3)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 ,物质的密度与物质的 、 、 等有关。同种物质的不同状态密度 。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的概念,知道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

2.理解密度公式的物理意义,明确ρ、m、V三者之间的关系,会用密度公式进行求密度的计算。

3.知道密度的单位的意义和读法,会进行g/cm3和kg/m3之间的换算。

4.让学生体会物理研究中通过实验数据分析、抽象概括出物理概念的方法。

5.培养学生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导出和理解密度的概念、公式、单位。

2.知道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密度表。

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探究的过程。

2.理解同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的含义。

实验器材

教师:体积为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体积为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托盘天平一架,砝码1套,量筒,小黑板(填写实验记录表格)。

学生:体积为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10mL和20mL的水各一杯,体积为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托盘天平一架,砝码1套,量筒,坐标纸一张。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教师: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一个反映物质特性的重要的概念。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将一个有关于阿基米德的故事(教师介绍有关于阿基米德帮助国王鉴定皇冠是否纯金的故事),那么阿基米德是如何帮助国王鉴定这个皇冠是否纯金的呢,学习了今天这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就能够找到答案了。

首先请同学们看书第32页图2-16,认识到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质量不同。

出示实验所用的一组体积为20cm3体积为的铁块、铜块各一块,体积为20mL的水一杯及实验记录到的数据,如下表:

长方铁块质量(g)铜块质量(g)水质量(g)

要求学生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学生实验,教师强调天平的使用规则)

引导学生比较,体积相同的铁块、铜块、水,它们的质量不相等。铜块质量最大、铁块较小,水最小。

问题:对同一种物质来说,它的质量跟体积又有什么关系呢?

让学生说一说,根据常识,学生会说出同一种物质,体积越大,它的质量越大,教师给予肯定。

实验:教师出示体积1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和水一杯,20cm3的铁块、铜块各一块和水一杯,同时出示画有课本第33页实验记录表格的小黑板,让学生把铜块、铁块和水的体积填入表中,把前面所测的20cm3的铁块、铜块和水的质量填入表格中。

接着,教师将天平放在讲台上,调节天平横梁平衡,请二位同学上讲台测定10cm3的铁块、铜块和水的质量,并将结果填入实验记录表格中。(其他同学分组实验)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同一块铁块或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计算结果填入实验记录表格,并要求学生利用得到的数据在坐标纸上画出图象。

质量(g)体积(g)质量/体积(g/cm3)

铁块1

铁块2

铜块1

铜块2

水1

水2

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和得到的图象,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比较:

铁块1与铁块2比较:铁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为 7.9g/cm3。

铜块1与铜块2比较:铜块的体积增大几倍,它的质量也增大几倍,即它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比值是一定的,为8.9g/cm3。

同理,比较水1和水2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结论。

二、密度

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质量跟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每1cm3的铁质量都是7.9g,实验中所用的铜块每1cm3的铜质量都是8.9g,对于铁来说7.9g/cm3这个比值与铁的体积与质量大小没有关系,对于铜来说,只要是同一种铜,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也与体积和质量的大小没有关系,由此可见,对于每种物质来说,这个比值都是一定的。跟质量和体积的大小没有关系,只跟物质有关系,因此它反映了物体本身的一种特性。

教师:从实验数据还可以看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还反映了单位体积中质量大小,即不同物质质量分布的疏密情况,比值越大,质量分布得越密。因此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规定:某种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教师说明:cm3、dm3、m3物理学中都叫单位体积。

类比速度公式的导出方式引导学生推导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教师: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计算密度的公式可以写作:ρ=MV

讨论公式的意义: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讨论。

1、根据公式ρ=mv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的密度和它的质量成正比

B.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正比

C.物质的质量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D.物质的密度和它的体积成反比

教师评析:物质的密度是物质的特性之一,某种物质的密度大小等于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对某种物质来说,这一比值是一定的,与质量与体积无关。所以A、D两选项是错误的。而同种物体在质量和体积比值一定的情况下,体积越大质量也越大,质量与体积成正比。所以B正确c错误。

教师再讲解密度的物理意义,并引导学生看书第34页的密度表,要求学生记住水的密度,同时让学生观察密度表,让学生讨论,可从密度表中得到什么结论?(学生分组讨论)

教师总结,通过观察密度表,我们可初步得到以下结论:

1.绝大部分固体比液体的密度大,气体密度最小。

2.同种物质的密度可能会随物质的状态而改变。

3.不同种物质的密度可能相等。

三、求物质密度的计算

1.例题:8.9 ×103kg/m3等于多少 g/cm3?

0.8g/cm3等于多少kg/m3?

解:∵1kg=103g 1m3=106cm3

∴8.9×103kg/m3=8.9×103× =8.9g/cm3

又∵1g=10-3kg 1cm3=10-6m3

∴0.8g/cm3=0.8× =0.8× =0.8×103kg/m3

2.让学生看书第35页的例题1和例题2,了解密度计算的方法,教师讲解解题的步骤和物理学中计算题的书写格式。(讲解例题1的同时,回忆课前提出的阿基米德的故事)

四、课堂小结

1.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2.密度的公式是ρ= ,记住水的密度。

3.常用的密度单位是 kg/m3,还有g/cm3,1g/cm=1000kg/m3。

五、布置作业

1.课文第35页作业第1、2、3、4题。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5】

上完这节课,我发现有很多教法值得我这位去研究去探究。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来表达一下我的感受:

一、目标。

本节课主要目的是解决《密度》这个抽象的概念怎么在七年级第一学期中教学,并让学生能理解和掌握,本来在八年级就是很困难的一节课,如何深入浅出地教给七年级学生是我考虑的最大问题。我采取的办法就是不能过于理论化,尽量通过生活和实验,让学生自己体验和。教学目标的设置因而显得很简单,就是围绕密度的定义来展开,中间穿插公式和单位。上完后感觉比较顺畅,课堂的总体感觉很自然,学生也积极地参与了,问题也能很好地解决了。至于情感目标和方法,我觉得都体现的很明显,如分组实验、数据分析等。

二、引入。

听过很多的课,也看过很多的引入。很多老师一般都会以图片、音乐或者实验来创设一个情景来引入一堂课的主题。密度这堂课很抽象,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社会热点问题来作为情景引入。我特意从学生好胜的心理出发,找到身边的小问题入手,很好地解决了引入的问题,让学生的兴致一下子提了上来。我在引入上下的功夫是我最近经常摸索的,我基本上都没有搞什么的花样和噱头,都是自自然然地,不经意地进入课堂学习。

三、语言。

本节课我除了引入之外,特体在语言上下了一番功夫,怎么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怎么样才能是课堂气氛经久不衰,是我课前考虑最多的。在平时的课堂中,特别是很多新教师,往往不去考虑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或者怎么样说才能培养学生认知的发展。有时候很啰嗦的讲了一大堆,但都是废话。无法激起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不利于学生探究意识的培养。但在这堂课中,我设计了很多技巧,比如说在讲密度意义的时候,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下去,采用填空的形式由简单到复杂,有直观到抽象使学生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理解掌握了较难的知识点包括:“体积相同的不同物质,质量也不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体积不同”等等这些比较难以理解的概念。再比如说密度概念的提出,似乎没有我的“功劳”,都是由学生自己概括出来。当然在学生自己得出这个结论之前的铺垫是功不可没的,这就需要语言,只有好的课堂语言才能做到。由此我也想到了自己平时的课,似乎也在这方面思考过,都是不经意间抛出一句笑话,理论学习中忽然引入一个生活的实际例子,而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当然这节课还是有很多问题的,比如由于时间的关系,课堂里没有对学生的目标落实加以反馈。

我想在以后的课堂当中,应该把有些适合自己的东西用进去,同时应该多去听一些老师的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相信不管是谁,总有自己可以学习的东西。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6】

【三维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与密度有关的物理现象,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弄清密度概念的由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进而熟悉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要环节。

3、培养学生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的学习习惯,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通过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来认识物质的密度这一特性。主要介绍了密度的定义、公式、单位及其应用,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物体的质量与体积关系的实验探究,理解密度的含义。

2、能用密度的公式进行有关计算、分析、判断。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讲解分析。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直接提出问题:铁块与木块哪个质量大?引起学生的争论。

二、进行新课

1、“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的探究

1)提出问题(上面已提出)

2)鼓励学生参与教材中三位学生进行的猜想与假设活动。激发他们提出新的猜想与假设,倡导他们对三位学生提出的猜想与假设作出评价。

3)在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中,一定要让学生根据教材提供的思考进行充分讨论。只有让学生讨论充分,并形成较为成熟的共识,才能顺利地做好实验,以及收集证据的工作。

4)在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这一环节上,可先鼓励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再与文中相比较。

5)通过分析与论证,主要让学生能归纳出:同一种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变的;不再的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

6)最后,引出密度概念。

教师应进一步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7)对上面的实验过程进行评估。

2、密度公式与单位

1)公式:ρ=m╱V

2)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主单位是kg╱m3

3)指导学生分析“常见物质的密度表”,看一看能得出哪些结论。

3、密度知识的应用

结合文中例题和学生一块进行分析讨论,练习应用密度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4、让学生阅读“信息浏览”,认识:恒星在演变过程中,会形成密度很大的天体。

三、归纳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让学生自主归纳。

四、巩固练习

1、完成P90本节的"自我评价与作业"

2、完成本节的"基础训练"。

五、反思

本节物质的密度知识,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难点。通过本节学习,学生基本理解并掌握物质密度的有关知识。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与不足有:一、密度的符号写法不规范;二、计算过程中,代入数据,单位不统一。这些在练习中已予以指正补足。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7】

密度是初二物理第六章第三节的内容,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密度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物理概念,也是今后学习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阿基米德原理和物体浮沉条件的必要基础.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会查密度表;知道水的密度.让学生掌握密度的概念是本节教学的重点.理解“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是本节的教学难点.现行教材一般都是通过实验引入密度的概念,再介绍密度的公式和单位.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教学的关键.

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

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能用密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经历密度概念的建立过程,学习建立科学概念的思维方法。

密度反映的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对物质属性的认识有新的拓展。

通过量筒、天平使用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本节的重点是理解密度的物理意义。知道密度的公式,能用公式进行计算。

本节的难点是学生对“密度是物质本身所具有的特性”的认识,以及密度单位的写法、读法及换算。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一个重要的物理性质。密度本身有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蒙”的感觉,教师引导从学生对生活常识的感性认识,用实验、分析的方法建立密度概念,认识用比值定义密度的方法。

初二学生的学习兴趣表现的有些狭隘—仅限于一般的、直接的水平上。他们只满足于新奇的'实验现象,希望看到鲜明、生动、不平常的实验现象,并未产生探索这些实验原因的需要,有的学生只对实验的操作感兴趣,却忽略了对现象本质的认识,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实验的教学功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来形成科学的概念,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强调教学中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活动性。这样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提高科学素质。

创设学习情境:怎样区分表面相同颜色相同的铁块和塑料块?或把铁块和铝块用纸包住。

学生多数认为可以通过用手掂的方法,也就是称质量,也就是说学生没有考虑体积对质量的影响,那么我们这样反问,一大堆塑料比一小堆铁的质量小吗?这样就会引起学生注意到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体会到只有相同体积的两个物体才可以比较质量的大小。引导学生去考虑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存在着一定关系,进而想探究一下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不同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有什么关系?要探究需要我们做什么?我们都知道做实验,怎样去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去讨论,得出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我们可以分别选取三个大小不同的铁块和铜块,分别称出他们的质量,测出各自的体积,记下数据,算出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方法确定之后再做实验。实验过程要把数据计下来,然后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而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叫做单位体积的质量,同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相同的,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一般是不同的,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我们把物质的这种特性叫做物质的密度。由此得出密度的概念,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公式得出密度的单位kg/m3和g/cm3,由水的密度进行单位换算。接着解释水的密度含义: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 千克。重点是学生对密度概念的理解,一桶水的密度和一滴水的密度是一样的,一根蜡烛和半根蜡烛的密度是一样的。让学生体会同种物质密度相同,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3、巩固练习:练习的设计一要巩固密度概念,二是要强化水的密度及含义,三,通过选择题的设计,让学生能选择出哪种物质的密度没有发生变化。

4. 布置作业:作业的设计除了基本概念换算题目以外,可以通过表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写结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水的密度是1×103 kg/m3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一立方米水的质量是1×103 千克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8】

各位专家、领导,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测量物质的密度》,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布置六个方面来说这节课。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 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 创设情景

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 量筒的使用

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特别强调1ml=1cm3

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

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教师稍后板书: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教学环节三、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 设计实验方案

首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最后老师提问:为什么先测质量,后测体积?让同学们从减小误差方面进行思考。

2、设计记录表格

操作过程中的数据,需要专门的表格来记录,下面根据我们的需要设计一个记录数据的表格。教师巡视并提示实验时应记录:实验中直接测量的物理量,中间计算量,最终计算量三方面的数据。最后让学生展示自己设计的实验记录表格,并纠正设计中的不足。

3.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老师强调小组分工,有操作的,有记录的,并巡视指导。

4、教师请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四 、测量盐水的密度

设计实验方案

考虑到设计该实验方案比较难,学生不易想到,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让学生讨论最佳实验方案。

设计问题:(播放课件)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乙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然后将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测出盐水体积,再测出余下的盐水和烧杯的质量.

学生交流,回答你觉得谁的方案更好?请说明原因。小组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如何使实验误差更小讨论确定最佳方案。

2设计实验记录表格。教师巡视指导,之后让学生汇报。

3.分组实验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展示实验结果。给予适当评价。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

教学环节五、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 V=V2-V1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m, v1, V2

4、测量盐水的密度。

m1 , v , m2

六、布置作业。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固体密度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蜡块不能沉入水中,还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9】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量筒,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如水)体积和测小块不规则固体(如塑料块)的体积,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进一步熟悉天平的调节和使用,能较熟练地用天平、量筒测算出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2)过程与方法

在探究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定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体会占据空间等量替代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测量固体和液体密度的过程中,有操作欲望,熟练地使用天平、量筒测算物质密度,认真按规则做好实验,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学情分析

学生对质量和体积有一定的认识,而且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3、重点难点

重点:用量筒测量物质的体积。

难点: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

(一)量筒的使用

1、学生观察量筒并结合教材思考想想做做的问题:

⑴这个量筒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ml还是cm3?

⑵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⑶量筒的分度值是多少?

⑷图11.4-2中画出了使用量筒时的两种错误,它们分别错在哪里?

学生观察后回答以上问题,教师指导。学生练习使用量筒测量一下烧杯里水的体积。

2、如何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呢?

教师启发学生

⑴把不溶于水的,并能够沉入水底的物体(密度大于水),用“排水法”测量其体积,即利用量筒中前后两次液体的体积差测出物体体积。

⑵对于不沉入水底的物体,可以用“针压法”测量其体积,即用针把物体压到水中,求出两次液体的体积差就是物体的体积。

⑶不沉入水底的物体也可用“悬垂法”(或叫坠物法):将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用细线将石块和物体一起拴好(石块在下,物体在上),先将石块浸没量筒水中,读出体积V1,再将石块和物体一起浸没,读出体积V2,则物体体积V= V2-V1

⑷当物体体积较大量筒装不下又是不规则物体时,用“溢杯法”:用细线拴住物体,将物体浸没在装满水的溢水杯中,用量筒接住溢出的水,则溢出的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⑸溶于水或吸水的物体用“埋沙法”,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细纱,摇匀摇平,读出细纱体积V1,将物体放入量筒细纱中浸没,再次摇匀摇平,读出体积V2,则物体体积V= V2-V1

(二)实验测盐水的密度

事先配制好一些盐水,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数据的表格,小组间进行交流各自的实验方法,达成共识,确定正确的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

2、把烧杯中的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并用量筒读出这部分盐水体积V

3、再用天平测量出剩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

4、利用公式计算ρ=m1-m2/V

记录数据的表格烧杯和盐水总质量m1(g)剩余盐水和烧杯总质量m2(g)倒出盐水的质量m(g)倒出盐水的体积V(cm3)倒出盐水的密度ρ(g/cm3)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算出盐水密度。最后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三)测量形状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从测盐水密度得到启发,学生设计此实验。

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小石块的质量m

2、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V1

3、把用细线吊着的小石块浸入到量筒的水中,读出水的体积V2

4、利用公式计算ρ= m/ V2-V1

记录数据的表格石块质量m(g)量筒中水的体积V1(cm3)放入石块后量筒中水体积V2(cm3)石块体积V(cm3)石块密度ρ(g/cm3)学生进行实验并记录相关数据,算出石块密度。最后讨论实验结果,总结经验。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10】

1教学目标

1、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3、学会利用公式间接测定物理的科学方法。

2学情分析

1、学生已经基本熟练了密度的计算以及单位的换算。

2、学生对天平的使用已经了解,但不清楚量筒的使用。

3重点难点

通过探究活动学会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

完成下面的问题:

(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

1mL= ____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

(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

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④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 ___________

⑤求出液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__。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固体密度的测量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石块的质量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探究二:液体密度的测量

进行测量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中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 (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活动3【讲授】拓展延伸

怎样测量塑料泡沫的密度

活动4【测试】堂清反馈

四、堂清反馈

1.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测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2. 在测量铁块的密度时,用了下面几个步骤,则测量步骤合理顺序是( )

①计算铁块的体积。②记录铁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③观察量筒中水的体积。④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⑤调节好天平。⑥计算铁块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 B.④⑤③②①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⑤④③②①⑥

3.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为测定物体的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 调节,将一矿石标本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内,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内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8甲所示,则矿石

的质量为__________克,将矿石标本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8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厘米3.这种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千克/米3

课后反思: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自主学习

一、自主学习。

1、测量一种物质的密度,一般需要测量它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然后利用公式_________计算出物质的密度。

2、量筒的使用

完成下面的问题:

(1)量筒上是以什么单位标度的?是毫升(mL)还是立方厘米(cm3)?

1mL= ____cm3

(2)量筒的最大测量值(量程)是多少?

(3)量筒的分度值(最小测量值)是多少?

(4)液体的体积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都可以用量筒来测量,使用时应先观察量筒的_______和________,如右图所示,观察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

3、小亮做测量石块的密度的实验,量筒中水的体积是40mL,石块浸没在水里的时候,体积增大到70mL,天平测量的砝码数是50g,20g,5g各一个,游码在2 .4g的位置。这个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体积是_________,密度是___________。

4、测液体密度实验中:

⑴ 原理是:ρ=__________

⑵ 方法:①用天平测_____________的总质量m1 。

②把烧杯中的液体倒入__________中一部分,读出___________内液体的__________。

③称出___________中剩余液体的质量m2 。

④计算出量筒内液体的质量m= ___________

⑤求出液体的密度ρ=_____________。

活动2【活动】小组合作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固体密度的测量

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格中

石块的质量

m(g)

石块放入前水的体积

石块和水的总体积

石块的体积

石块的密度

探究二:液体密度的测量

进行测量将数据填写到自己设计的表中

玻璃杯和盐水的质量 (g)

玻璃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量筒中盐水质量

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盐水的密度

活动3【讲授】拓展延伸

怎样测量塑料泡沫的密度

活动4【测试】堂清反馈

四、堂清反馈

1.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食油的密度时,以下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取适量的油倒人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总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人量筒中,测出倒人量筒中的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油的总质量

2. 在测量铁块的密度时,用了下面几个步骤,则测量步骤合理顺序是( )

①计算铁块的体积。②记录铁块放入量筒后水面上升到的刻度。③观察量筒中水的体积。④用天平测出铁块的质量。⑤调节好天平。⑥计算铁块的密度。

A.⑤④②③①⑥ B.④⑤③②①⑥ C.③②①⑤④⑥ D⑤④③②①⑥

3. 在“用天平和量筒测定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实验中,为测定物体的质量,调节天平横梁平衡时,发现天平的指针静止在分度盘中央刻度线的左侧,则应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 调节,将一矿石标本放在已调好的天平左盘内,当天平重新平衡时右盘内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8甲所示,则矿石

的质量为__________克,将矿石标本放入装有水的量筒中,量筒中水面位置的变化情况如图8乙所示,则矿石的体积为__________厘米3.这种矿石的密度为_________千克/米3

课后反思:

李建伟 评论

优点:

训练量较大,重难点突出,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

缺点:

加强学法指导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1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这节内容我是按以下几个环节来讲述的。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初三物理复习专题《物质密度的测量》。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专题复习课,是对天平和量筒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一些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测量的步骤;

(3)通过实验探究、学习探究方法、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两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4、教学重难点

重点:灵活运用量筒或者结合其他物理知识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难点:利用公式ρ=m/V进行有关实验去解决密度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并应用密度公式来解决物质密度测量的问题,需要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如何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并简要评价此实验步骤。

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讨论法。

三、说学法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过质量的测量,天平的使用,以及物质密度与物质质量和体积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对于初三学生来说,密度的知识是在初二上册学习的,时隔一年,有所遗忘是难免的,作为复习专题,密度概念的再回顾必要的,然后才能从常规到特殊方法的测量逐步过渡,

四、说过程

1、引入新课

从学生刚发的20xx年中考说明中的一道密度测量的预测题引入。提出如何用常规法测量物体密度的问题。

2、进行新课

常规法测物体密度

即先用天平测出物体质量,然后用量筒测出物体体积,最后根据公式ρ=m/V,测出物质的的密度。

对于溶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小组讨论,得出自己的实验步骤,其余小组讨论该实验步骤的优缺性,并分析其对实验结果会产生怎样的误差。(z制成饱和溶液后放入物体,或者用粉末法进行测量)。20xx年中考真题讲解,引出吸水性物质密度测量的方法。

密度小于水的固体密度的测量。优化指导相关习题讲解,引出对于这种物质的两种测量方法——针压法和助沉法。

3、每一种物质测量方法的讲解后都有对应得习题练习巩固。

4、课堂小结:常规法和对于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以及用特殊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密度。

4、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预想的学生反映应该不错,因这是一堂复习课,即便是对学过知识有所遗忘,但是基础在,稍加提醒应该就会唤醒,可是第一道题学生困难的反应,就在开始埋下了选题较难的印象,这是我上课之前没有想到的。

学生在讨论方案时,各抒己见十分活跃,全身心投入到方案的讨论之中,对学生这种探索精神,我十分感动,同时也给了他们展示的机会。但是因为题目的难度系数较大,密度测量方法之多,导致本节课没有按计划完成,学生的反应也差强人意。

通过这节课,我认识到,构建知识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要真正的铁盒学生的学情和知识掌握程度,不能想当然的`自我设计。只有适应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设计才能真正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其掌握程度和提升他们的创造力。

五、板书设计

1、常规法侧物体密度

2、特殊物体的密度测量

3、物体密度的特殊测量方法(结合浮力、压强等相关知识进行设计和测量)

六、布置作业

优化指导上目睹测量的相关习题。以上就是我对这节内容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希望各位批评指正。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12】

初中物理《测量物质的密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量筒的使用方法,一是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的方法;二是用量筒测量不规则形状物体体积的方法。

2.通过对量筒的实际操作,掌握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领悟物理中的转化思想。

3.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培养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量筒的使用方法,利用量筒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难点】

如何测量液体和固体的密度。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上课前教师通过提问的形式回顾上一节讲解的密度的概念和相关的知识,随后展示教师在外随机拾到的小块,提出问题:怎样测量小石块的密度?根据学生回答,发现小石块形状不规则,无法计算它的体积,教师进而引出今天的课题测量物质的密度(板书)。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13】

一、说教材

1、说课内容

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三节内容。

2、教材分析

这是一节测量型实验课,是对天平、量筒密度等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正确使用,并能够通过对密度公式的理解,使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实验。

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天平和量筒的使用;

(2)知道测密度的原理,能合理设计出实验步骤;

过程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经历探究过程,并学会利用物理公式间接测量物理量的科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测量不规则的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5、教学难点:由实验原理设计出实验步骤、实验记录表格再到记录数据得出结果是本节的难点。我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突破此难点。

二、说教法

为了让学生能顺利地测出物质的密度,由于教材中又没有明确的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这就需要学生先讨论如何设计实验步骤及实验记录表格,然后自己动手操作测出实验结果。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讨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三、说学法

对于刚刚接触密度这个概念的初中生来说,对密度这个概念的理解并不透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再给学生补充必要的学习方法。从而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并达到提高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四、说过程

教学环节一、创设情景

1、复习密度公式引出新课《测量物质的密度》并板书课题

2、教师出示一个正方体铜块,要测量这个铜块的密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测量?

3、出示任意形状的小石块和装在烧杯中的盐水,还能否用刻度尺来测小石块和盐水的体积呢?引出量筒的使用。

教学环节二、量筒的使用

教师展示:量筒,学生观察:量筒

1、师生共同讨论量筒的单位、量程、分度值、读数时注意问题及用途。特别强调1ml=1cm3

然后让学生动手往量筒内倒水,练习读数

2.学生讨论并口头回答: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的方法。

教师稍后板书: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V=V2—V1

教学环节三、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首先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然后各组间交流所设计的实验方案。根据交流结果归纳实验步骤:

(1)调节天平测出小石块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面到达的刻度V1

(3)用细线拴住小石块,慢慢浸没到水中,读出水面上升到的刻度V2

(4)计算石块密度ρ=m/(V2—V1)

五、板书设计:

测量物质的密度

1、实验原理:ρ=m/v

2、量筒的使用

不规则固体的体积(排水法):V=V2—V1

3、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m,v1,V2

4、测量盐水的密度。

m1,v,m2

六、布置作业。

为了使学生对测量固体密度更全面更系统的掌握,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蜡块不能沉入水中,还能用天平和量筒测出蜡块的密度吗?想想有什么好办法?

七、结束语

以上是我对《测量物质的密度》这节教材的认识和对这堂课的整体设计,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上面过程肯定有许多缺点和漏洞,希望各位专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

物质的密度课件【篇14】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密度概念及公式、单位、物理意义

2.熟悉常见的固体、液体的密度,

3.掌握密度概念的基础上,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4.通过对密度知识的了解,能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建立密度的概念,理解密度公式及其变形

2.能利用公式进行一些简单计算

3.熟悉单位换算(1×103kg/m=1 g/cm)

三、实验器材

天平(砝码)、质量不同的两个铜块、质量不同的两个铝块、橡皮、木块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讲台桌上放着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一杯酒精.

师:1.这里有铜块、铝块、木块、一杯水和一杯酒精,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2.说明你是怎么分辨的?教师指出:要分辨物质,就要知道并且利用物质所具有的一些特性.如颜色、气味、软硬,就是物质的不同的特性。根据这几种特性,利用我们的眼、鼻、手等感觉器官,就能将上面五种物质分辨出来。

3.我们桌上放的两个物块,一个是铜块,一个是木块,外面涂有同样的颜色,你能把它们分辨出来吗?

a、讨论与交流:(提出猜想)

生甲:可以用比较质量大小的方法来区分,质量大的一定是铜

师: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生:提出猜想“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它们各自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可能是相同的”

b、设计实验:

分别选取3个大小不同的、长方体的铜块和木块(铜块和木块的体积分别对应相等),分别用天平测出它们的质量;用直尺测出边长后,计算出它们各自的体积;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然后加以比较。

C、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铜的质量与体积; 测出2个体积不同的木头的质量与体积;

分别算出每个铜块和木块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教师演示实验.并将得到的数据填入书中的表格中.

d、实验结论:

同种物质的不同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相同/不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 (相同/不相同)的。

建立概念:

质量有体积的比值等于单位体积的质量。所以单位体积的质量反映了物质的特性。

[板书1] 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同种物质密度一般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相同,所以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

[板书2] 密度的公式:r=m/v 其中r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板书3] 密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3,符号为 kg/m3 读做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 克/厘米3,符号为g/cm3 (1×103kg/m=1 g/cm)

6、介绍密度表中各类物体的密度数据,并进行比较,看看结果有什么特点。

[板书3] 密度的应用

师:密度公式有什么用处呢? 生甲:可以测量密度,从而用来鉴别物质

生乙:可以用来计算不便于直接测量物体的质量或体积的v =m/r; m = rv

巩固练习:

1.教材上的例题

2.请你想想,怎样鉴定金戒指的真假?需要测哪些量?用什么仪器?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最新五年级课件9篇

五年级课件 08-02

[推荐课件] 《鸟的天堂》教学思考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鸟的天堂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12-27

等待一个人的经典短句收藏76句

等待一个人的句子 等待爱人的心情说说 08-02

校干辞职报告热门十一篇

校干辞职报告 08-02

汽修自我介绍简短

汽修自我介绍 08-02

交易协议书6篇

交易协议书 08-02

最新自我学习计划锦集

自我学习计划 08-02

励志重头再来的文案200句

励志重头再来文案 励志重头文案 08-02

保密自查报告

保密自查报告 08-02

早安励志正能量的句子文案短句精选

早安励志正能量句子 早安正能量句子 08-02

心得收藏: 课件制作的心得体会800字

制作课件心得体会 网页制作心得体会 12-31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