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国家记忆观后感

你是否在找一篇就参考意义的参考范文呢?拥有一份客观而有深度的观后感可以准确地反映作品的质量,观后感就是把我们观看过程中的所思所想写下来的文章,小编为您整理了一份关于“国家记忆观后感”的大全,有幸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希望我的文章对你有所裨益!此外,您还可以浏览作文栏目的难忘的接力赛作文14篇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1

《开路先锋》用鲜活的事例,描述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壮阔往事。在古代开路先锋是冲在队伍前面,为军队开路的将领,而在当代我认为是第一批为祖国建设事业作出贡献的人,也是能够在各自事业中努力拼搏的探索者。总之,他们都是值得尊敬的人。

“是谁让天堑变通途,又是谁铸就了今天的幸福路”,记录片通过铁路建设者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突出贡献以及新中国经济建设时期的多项首次突破为切入点,描述了铁路建设中的故事以及开路先锋的英雄事迹,不管是基层的建设者还是科研人员,都为铁路建设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艰辛,通过克服艰难环境、技术难题、装备研发等重大问题,才铸就了今天的幸福路。

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也应该向具有“开路先锋”精神的先辈学习,不怕艰难险阻,就像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年轻干部要努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2

观看《开路先锋》纪录片,一直心潮澎湃。从硝烟弥漫、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到一穷二白、筚路蓝缕的建设岁月,再到波澜壮阔、惊涛拍岸的改革时代,正是一代代中铁人用血肉之躯,用勤劳智慧,撑起了建设祖国的钢铁脊梁;用无悔青春,用豪迈激情,谱写出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路先锋”之歌。

成渝铁路、青藏铁路、京张高铁……,作为中国中铁旗下最早高擎“开路先锋”的成员企业之一,中铁五局在国家基础设施特别是大国工程的建设中,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守初心担使命。一代代五局人将个人的价值实现、企业的改革发展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结在一起,赓续红色基因,勇当开路先锋,用汗水和荣光谱写了与伟大祖国同心同向同发展的壮丽诗篇,铸就起了一座座不朽的铁骨丰碑,为中国中铁“开路先锋”精神谱系的形成和光大,注入了最生动的根和魂。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3

“勇于跨越、追求卓越,创业百年国脉兴;勇于跨越、追求卓越,放飞中华复兴梦,中国中铁永远是开路先锋,开路先锋。”一句句朗朗上口的旋律,一句句富含深意的描绘,寄托了中国中铁人不畏艰险、攻坚克难、励精图治、家国天下的豪情,诠释了中国中铁的企业精神、企业使命和核心价值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国家记忆》记录了中国中铁发展的缩影,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王尽美为宣传革命领导古城山海关工人运动,到为开发西南地区的成渝铁路的修建,再到武汉长江大桥与南京长江大桥握手……,这一幕幕不仅带领观者重温“开路先锋”们的一路艰辛与喜悦,更关注了钢筋混凝土背后的智慧与人情味。

成败的关键在人。这次在观看《国家记忆》纪录片时,最大的深刻感受就是在这些宏大工程面前,人是何其渺小。工程建设中不断面临极限挑战,但正是那些拥有疯狂想象力、创造力的设计师,不畏艰辛、尽心尽责的工程师和日以继夜、坚守岗位的工人们,不断与时间赛跑,挑战自我,齐心协力攻克难题,谱写着一个个大桥故事,将“中国大桥”打造成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今,我也像大桥人一样,从一切为零的初学者慢慢积累,一步步提升自我,为大桥事业做出一定的贡献。我为我的职业而骄傲,我为我的祖国而自豪。厉害了大桥人!厉害了我的国!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4

是中国航天事业创建60周年,也是中国航天的奠基人钱学森诞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国已经发射了“长征七号”火箭和“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还将在第四季度发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和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这将在全国掀起新一轮关注航天、关注科技创新的热潮。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央电视台的支持下,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中国航天十二院)与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以高标准制作了专题纪录片《国家记忆(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该片共采访了“东方红一号”卫星总体设计师孙家栋院士、载人航天工程原总设计师王永志院士、“神舟5号”飞船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钱学森之子钱永刚教授等24位专家,拍摄了原国防部五院旧址、火箭研制厂、风洞实验室、钱学森图书馆等10多处现场,查阅了大量历史档案。

首次展现了系统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国航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钱学森带领航天人探索出来的系统工程方法;该片反映了航天系统工程产生、发展和应用到社会经济领域的全过程。

首次披露了许多重要历史事实,包括苏联专家帮助研制“东风一号”导弹、国家困难时期航天工程“下马”之争、两次启动卫星研制工程等。该片在历史性和艺术性两个方面都达到一个新高度。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5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奋斗历程中,无数共产党员为了追求信仰慷慨明志,从容赴死,把生的希望留给后人,写下一封封传颂至今的绝笔信。清明时节,致敬英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华语环球节目中心《国家记忆》栏目,将于4月3日起隆重推出6集纪录片《绝笔》系列(4月3日-4日CCTV-4晚10点档;4月5日-9日CCTV-4晚8点档),通过十多位共产党员临终绝笔,展现他们初心不改、信仰弥坚的革命精神。

该片紧紧围绕革命烈士的遗书、家信、入党誓词等绝笔,深度挖掘他们向死而生、不改初心的理想信念,展现出他们在生命最后一刻依旧坚定的信仰与不变的追求。片中有新四军军长叶挺出狱10小时就写下的入党申请,有红色恋人陈觉、赵云霄留下的句句带血、行行含泪的遗书,有烈士钟奇临刑前嘱托新婚妻子“一定要再结婚”的家信,还有共产党员车耀先在狱中写下的传记,告诫子女以“谦”“俭”“劳”为立身之本。通过烈士后人的动情讲述、细节故事的深度挖掘和权威专家的分析解读,让今天的人们更加切身地体会每封绝笔信中蕴含的精神力量。

据了解,为鲜活讲述英烈舍小家、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的感人故事,摄制组分赴天津、山西、四川、重庆、湖南等多地,探访烈士家乡,深入故居、纪念馆、档案馆,共找到11位在世的烈士后代,亲口讲述他们先辈的故事。受访者中有叶挺将军的儿子叶正光、孙女叶莲,续范亭将军的儿子续大田,蓝蒂裕烈士的儿子蓝耕荒,地下党员车耀先的外孙李少谦,钟奇烈士的儿子钟晓岚,吉鸿昌将军的外孙女郑吉安,共产党员陈毅安的儿子陈晃明、孙子陈正烈等。同时,为更加真实准确地还原史实,摄制组深入中央档案馆,首次披露一系列珍贵档案,如叶挺入党申请书,毛泽东亲笔书写的复信,叶挺在狱中写下的《囚歌》手稿,中共中央追认续范亭同志入党的历史文献。

初心不改书绝笔,革命自有后来人。一封封绝笔寄托着对后人的殷殷嘱托,更承载着超越时空、传承至今的精神信仰。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6

“震撼”、“揪心”、“感动”,没有比这三个词更能体现我此时此刻的心情。观看《开路先锋》纪录片时,出现了很多让我感触颇深的情节,纪录片主要讲述中国中铁跨越千山万水,历尽千辛万苦,始终牢记责任使命,勇做开路先锋的历史。

“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京张高铁八达岭隧道、大胜关大桥、新成昆线、港珠澳跨海大桥以及自主成功研发的盾构机等令人震撼的建筑和建造过程中揪心的画面都是中铁人用实际行动和顽强拼搏的精神建造起来的。他们用最振奋人心的声音说出最令人感动的话,“艰苦不怕吃苦,缺氧不缺精神,风暴强,意志更强,海拔高,追求更高”,他们用一次次的实验,甚至用生命和整个青春来见证中国中铁发展史上的辉煌历程。

一条条通向幸福的回家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作为新一代中铁人的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基层的中铁建设者,只有不断培养好的工作习惯和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才能传承好老一辈中铁人顽强拼搏,勇于超越的精神。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7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元勋,是共和国永远的丰碑。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科学界的一代伟人,钱学森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还留下了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纪录片《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我得以进一步了解钱学森的感人事迹,体悟钱学森精神的内涵。这部纪录片也唤起了我高中时观看电影《钱学森》的时留下的记忆,联系二者的内容,我的心中颇有感触。

钱学森是一代科学巨人、中华优秀儿女的典范,他的成就可以说是高山仰止、大海无边,虽然我们可能永远无法取得像钱学森一样的成就,但是我们仍应学习他的伟大精神——作为我国著名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教授的一生为中国的航空和国防事业付出了毕生的精力。他拥有着一颗赤诚火热的中国心:他放弃了美国良好的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国内,回到一个在外国人眼里,被视作是一个农耕社会的新中国。即使被美国人软禁,即使已经失去了教授的职位和地位,即使有无数的美国间谍监视着他的私人生活,但他依然没有向恶势力低头,依然坚持着自己回国的信念和执着。回国后,为了党中央毛主席周托付的重任,为了新中国的国防事业和航天事业,为了新中国亿万同胞的安全,他一直在坚持着科学研究。他放下了身为天之骄子的些许傲慢,坚持带领所有人学习导弹技术;他放下了和家人团聚的时间,坚持在前线指导工作。他为我国的科研付出了自己半生的心血和精力,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他伟大的另一面。与此同时,他对科学的精神同样令人钦佩。在回国建设时,他在谈及导弹的制造时说过:不能让导弹带着任何疑惑上天。他也从不放弃每一次机会,从不放弃每一个人;即便是失败了,他都不会有任何的埋怨和指责,而是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着手再一次的尝试。科学事业就是需要这样一丝不苟、坚持不懈的精神。也正是因为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技工作者们对待科学的精神,从新中国成立到如今的60余年里,中国才能实现跨越式发展,从弱小到强大,最终成为国际社会中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钱学森式的爱国者。钱学森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钱学森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首先就应学习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如他一样对祖国充满热爱,对工作、生活充满激情。其次,我们应学习他的奉献精神,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精神。或许我们此刻还没到达他无私的.境界,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心中时刻要装有祖国装有他人,要为祖国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着想。最后,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就应学习钱学森一丝不苟,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贯彻钱学森精神,我们将能够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

虽然钱学森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钱学森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感动长存心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钱学森精神将永垂不倒,激励着我们无畏前行。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8

30万铁路建设者、991座桥梁、427座隧道,在被誉为“地质博物馆”的川滇地区建铁路,这样的难度放在今天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在建国初期,老一辈的中铁人用血汗向我们诠释了什么是熔铸在国人血脉里的“时代精神”。

成昆铁路沿线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落石滑坡、塌方断层是家常便饭,一代“成昆人”靠着肩抗手提、栉风沐雨,为我国西南部增添了一座新的交通动脉;“如果材料不够,其他铁路不修,也要集中修一条成昆路”,在毛泽东主席的战斗号召下,一把锹、一支镐、一把铁锤满山跑,他们在“基建禁区”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打赢了这场成昆铁路建设大会战,为西南边陲地区的人民带来了发展的希望,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民族工业的发展印记留在了历史长河中,这是对“时代精神”最好的诠释。

从“单线”到“复线”,从绿皮车到“复兴号”,这是一场延续了近50年的持久战,成昆铁路见证了我国“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战略迸发出的巨大力量,是我国时代发展最真实的写照。如今,新一代中铁人依然奋斗在新的建设现场,他们将站在先辈的肩膀上,传承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成昆精神”,融入“求真务实、守正创新”的时代精神,继续创造新的中国奇迹。

“到了1965年第二次上马,我们再到山上去,看到穿的衣服已经变了,也开始穿鞋子了。”王永奇在节目中动情地说道。“成昆铁路”不仅是一条交通线,更是关系着千万人幸福的生命线。“老百姓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各民族谋幸福”,千千万万的铁路建设者始终是这一信条的忠实践行者,他们带着总书记的嘱托,将国家发展的触手延续到了崇山峻岭间,“让每一户家庭跟得上,让每一位群众不掉队”,这是对这条“英雄的铁路”最好的告慰。

虽然未曾经历过那样的艰辛,但作为一名“中铁人”,“成昆精神”应当融入到血液中,铭刻在脑海里,既要不忘走过的路,也要看到远方的路,接续这“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的豪情壮志,阔步走向下一个百年征程。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9

在所有的影视片中,纪录片可以算是真实性、文化性最高的片种。它真实记录我国历史发展变化和周围人们的生活状态,并以影像记忆的方式为当今的我们留下了一部部民族文化史书,通过媒介的传播与观众进行交流,为过去流逝的岁月储存大量宝贵的影像资料,从而促进我国乃至人类文明历史的进步与发展,所以有学者称,从传播人类文明意义上来说,纪录片功莫大焉。

近几年,关于南京的纪录片层出不穷,如《南京大屠杀》、《南京》、《南京梦魇》、《南京城》等,还有很多纪实性的栏目等都讲述着南京的过去与现在。南京是中国苦难最深、文化底蕴深厚的一座城市,没有哪一座城市像南京这样与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如此紧密相联。《纽约时报》的一篇评论更为精辟:中国人的口号可能有50条。但他们实际上只需要一条就够了,那就是牢记南京①此言不无道理,确实,南京曾经经历过华夏乃至世界最惨痛的记忆,也经历了中华民族最为旺盛的辉煌。

一、影像记忆

南京素以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名世,2480多年的建城历史书写着其无数的辉煌。然而,很多人对于南京却是由一段最刻骨铭心的记忆南京大屠杀开始的,这已经成为全中国乃至世界都不可忘却的记忆。1937年12月13日至1938年1月,日军侵占南京,在短短的六周之内,日本侵略者在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屠杀我国30多万的平民和士兵,史称南京大屠杀。自20世纪80、90年代至今,全世界人民开始关注这段令人震撼、惊讶和恐怖的历史记忆,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纪录片也随之涌现。

正如表格中所列的纪录片一样,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文化,人们对南京大屠杀的解读也就不同。

《南京暴行纪实》是迄今记录南京大屠杀最早的一部纪录片,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如果说日记、信件可以让那些日本右翼分子拿出来造谣生事的话,那么这一部纪录片应该让他们哑口无言。这部片子是德国牧师约翰马吉冒着生命危险用一架不常见的16毫米的摄影机在南京的各个大学、医院和其他一些地方拍摄的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画面,日军入城式、难民区惨景、南京街头到处都堆集着烧焦的白骨由于当时条件和技术的限制,画面的剪辑比较粗糙,只是简单地删减几个镜头,然后组接在一起。然而时隔多年,一些影像依然清晰,后期许多纪录片中的很多影像都来自于这部纪录片。

在我国国内由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真正关注南京大屠杀的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1982年,日本通过修改教科书否认南京大屠杀一事,激起国人的愤慨,也唤起全世界对南京大屠杀的关注。同年,中国新闻电影制片厂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南京大屠杀》,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丰富翔实的资料把1937年那个真实可怕的南京城充分展现在观众面前,击败和极大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愚蠢的谎言。然而当时电视机仍未普及,电视观众少,所以导致这部纪录片最终的反响不是很大,很多观众对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事件仍不是很清晰。真正开始有些影响的纪录片是1987年,为纪念南京大屠杀70周年,南京电视台拍摄了系列片《南京大屠杀》,值得关注的是这次片子不仅局限于国内,而且也到了日本,有侵华第16军团曹东史郎的反省和谢罪,也有爱知大学教授江口圭一对日军暴行的揭露,更有受害人夏淑琴、李秀英等对日本军国主义展开强烈的控诉。同时也向观众展示了当年守卫南京的将领孙元良和工兵(营长)纽先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顾问桂裕等一系列的珍贵镜头。②国内关于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纪录片宏观性强,力求还原历史的真实,很多细节和画面是通过人物口述或者解说来解读南京大屠杀的,故教化的意味比较浓。

2008年,南京市委宣传部摄制的《见证南京大屠杀》则是对前两部的拓展,影响范围广,并获得业界一致好评。该片主要以纪实为原则,所有的拍摄剪辑都是从见证角度出发的,以当事人所见所闻为主。据悉,该片采访遍及国内16个省市,远赴美国、日本、德国、丹麦和中国台湾等9个国家和地区拍摄收集史料。创作者们为了便于人们更准确地了解当年日军大规模集体屠杀地点的选择和当年国际安全区的位置,在摄制中使用直升机对上述地点和今日南京城区、古城墙、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进行了大规模的航空摄影,以表现历史的沧桑与厚重,取得了较好的影像效果。据悉,这次航拍是国内外迄今为止第一次就南京大屠杀这一历史题材所进行的航空摄影。③另外,新世纪以来,国外媒体对南京大屠杀也越来越关注,国际上也先后出现了几部影响甚广的纪录片,最有影响力的要属《南京梦魇》、《南京》、《张纯如南京大屠杀》,它们不但向西方社会揭露日本当年南京大屠杀的恐怖暴行,其独特的叙事特点也给国内创作者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记忆之建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美国导演郎恩约瑟夫的纪录片《南京梦魇》就摆脱了传统的纪录片思维观念,片中没有幸存者的控诉,也没有什么专家的点评,其影像视频基本上只是一些非连贯性的文字图片:档案资料、动态影像、解说等。片子是通过描述战前战后的南京来解读南京大屠杀的,战前的南京正如影片所说:南京,是一个美得让人窒息的城市。而陷落的南京到处是日军炸弹的攻击,无数被炸毁的房屋和炸焦的尸体,侵华日军制造出的各种不堪入目的虐杀方式。郎恩约瑟夫更是运用一种客观而冷峻的视角来展开对这次屠杀的分析,其一是日本人从小就被灌输的军国主义思想,其二是国内蒋介石政府军的溃退与抵抗。朗恩约瑟夫以全球化视角来展开对南京大屠杀的影像记忆,通过其影像的真实纪录来冷峻地呈现日本军国主义对人性和谐的破坏和屠掠。片中解说员吴海燕的语气平淡而又冷静,整体上显得很客观。吴海燕说:约瑟夫不只一次地和她说,别让观众听出你的想法,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导演约瑟夫还专门为影片开设了网站,借助于网络传播,《南京梦魔》在世界引起极大的轰动。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10

《国家记忆》是一部引起我心灵震撼的书。使我震撼的除去书的内容外,还有书中资料的收集过程。书中所用的五百多张图,是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数万张战争影像资料中,查出并复制出的23000多中缅印战场的档案照片里精选出来的。如此大量的查找、复制工作的完成,除去有章东磐和他的几个朋友以及四个热心的、做义工的美国朋友努力外,还与美国国家档案馆馆藏资料丰富以及工作人员的周到服务分不开的。该书的编者章东磐在书中描述其对美国国家档案馆的印象时说:尽管我心里做足了准备,第一眼看见美国国家档案馆,仍然吓了一跳。我放眼望过去,连人工建筑的影子都没有,根本就是一片黑压压的、遮天蔽日的森林。这座只有六层的档案馆,建在六十公顷森林中间,汪洋大海里的一条船。六十公顷,六平方公里,也就是中国九千市亩土地,是马里兰大学捐赠给联邦政府建国家档案馆的。在那里工作的几天,每到眼睛累了,走到窗边,看到的除了树还是树,除了蓝天还是蓝天。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11

钱学森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中国自动化控制之父”和“火箭之王”.两弹一星元勋,是共和国永远的丰碑。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科学界的一代伟人,钱学森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彪炳史册的科学成就,还留下了弥足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观看纪录片《钱学森与中国航天60年》,我得以进一步了解钱学森的感人事迹,体悟钱学森精神的内涵。这部纪录片也唤起了我高中时观看电影《钱学森》的时留下的记忆,联系二者的内容,我的心中颇有感触。

在当今社会信仰缺失的大环境下,我们需要钱学森式的爱国者。钱学森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钱学森的精神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我们作为当代的大学生,首先就应学习钱学森的爱国精神,如他一样对祖国充满热爱,对工作、生活充满激情。其次,我们应学习他的奉献精神,为科学奉献一生的精神。或许我们此刻还没到达他无私的境界,但至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心中时刻要装有祖国装有他人,要为祖国的利益,群众的利益着想。最后,无论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都就应学习钱学森一丝不苟,艰苦奋斗的精神,严格要求自己。学习贯彻钱学森精神,我们将能够以端正的态度面对学习与生活,发挥出自己的潜能,进而实现自己理想和价值。

虽然钱学森永远离我们而去了,但钱学森给予我们的震撼和感动长存心间,涤荡着我们的心灵;钱学森精神将永垂不倒,激励着我们无畏前行。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12

六年小学生活即将结束,在这六年中,有风有雨,有悲有喜,让我记忆犹新的事有许多许多,但印象最深的还要属那一天了

我与同行的四人一起来到操场培训,项目是1200米,准备了一会儿,我们站到了起跑线上。

预备,跑!随着老师一声令下,我们五人飞快地冲了出去,像一支支离弦之箭似的。

一眼,来到了第二圈的弯道口,我与他几乎并肩跑着,两人互不相让,突然间,也不知怎的,他猛得朝我一撞,把我推翻在地。

正在剧烈运动的四肢突然停止运动,导致全身急剧酸痛。

我一时还站不起来了。

眼看后面两人追了上去,我却还站不起来这可怎么办呀!再看看老师,他正用严肃的目光直视着我,仿佛有什么话要说。

此刻,我突然明白了老师想告诉我的话。

我奋力爬起,不顾疼痛继续向前冲,渐渐超过了前面两人,紧追第一

最后,虽然我没有夺得第一,但我却从老师的目光中悟出了一个令我一直受益的道理:在人生的跑道上,有无数艰辛和挫折,有旁人的嘲讽与伤害,遇到困难摔倒了,要懂得爬起来,坚强地继续向前跑人生充满挑战,要站起来,站起来。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13

《国家记忆》主要展现党史、国史、军史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各领域重大工程建设、揭秘重大决策背后的故事、讲述各阶层各时代代表性人物,记录讲述党的奋斗史、创业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索史、改革开放进程史等。

通过大历史、小细节引领国家观、历史观、价值观,展现家国情怀、中国道路、中国精神、时代潮流、民族命运、大国梦想的沿革,为国家为社会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国1949》将播出1—5集,通过查找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资料,采访诸多专家、学者和亲历者,节目展现了1949年中国政局的变化、解放战争的进展、中国共产党的重大决策,以及当时的中国国情状况。

这五集分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进北平》、《定都北平》、《揭秘开国大典》五集,节目通过讲述这一时期各个重大事件背后的故事,生动地再现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中国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画出半个世纪里中华民族为寻求自由解放的艰辛历程。

国家记忆观后感 篇14

在此次学习当中观看的是《国家记忆》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70周年而录制的20集大型纪录片《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片中讲述了在抗美援朝中,中国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不受外界威胁而援助朝鲜的事迹。

一、精神统一、无往不利

在1950年的6月朝鲜战争开始爆发,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部队全面入侵朝鲜时,美国曾多次派飞机入侵中国边境城市及台湾海峡,并对东北边境城市实施了轰炸扫射,而美国并没有因此收敛,不断挑战中国底线,将部队打到我国边境外,而这一系列的恶意行为对中国国土安全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对此我国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央各级领导召开会议,讨论出兵援朝问题,最终命令以彭德怀为司令员,带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参战,拉开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的序幕。

通过纪录片让我对抗美援朝战争有了一定的了解,美国联军的来势汹汹,在无形中对中国稳定发展的策略带来了压力,但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的举动就是向外国列强们说明,中国并不畏惧强权,尽管美国联军有着先进的武器,但一切损害国家及人民利益的行为,我们都将予以痛击。

这是破釜沉舟的决心,是对中国国土不可侵犯底线的捍卫,这种决心也令我动容,2021年是公司造就人元年暨学习年,我们也需要这样的决心,在落实我们造就人的使命上,没有任何借口与理由可以阻挠我们,而这也是我在此次观看《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所学习到的精神力量。

在视频中美国联军的飞机、坦克能够摧毁我们的身躯,却打不倒我们不屈的精神,这是先辈们用一次又一次血的战争,留下的精神财富,而事实也证明只要精神得以统一,就可以无往不利,无论是抗美援朝的战争,还是我们的工作当中,都需要这种在面对困难险阻时敢于担当勇于面对的精神。

二、铭记历史、传承精神

2020年是中国抗美援朝70周年,虽然抗美援朝战争已有70载,但我相信那些用生命换来的胜利,用血肉谱写的事迹,没有人可以忘记。在抗美援朝中我们的先烈们用生命守护我们现有的安宁,为了缅怀先烈10月25日也被定义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在我的记忆当中只记得邱少云、黄继光这些书本当中,老师曾讲过的事迹,而通过学习国家记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让我了解到更多我不曾知晓的先烈与事迹。

从他们的事迹中我也领悟出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品质和精神,透过国家记忆的镜头下让我仿佛又看见了,那一个又一个坚韧的面孔浮现在眼帘,有曾在32天内以436发子弹击毙214名敌人,荣获特等功并授予“二级狙击英雄”的张桃芳。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杨根思,有冒着美军轰炸、抢修桥梁、先后荣获战功6次,其中大功1次的杨连弟。双腿被敌炮弹炸断,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孙占元等等。

通过这些抗美援朝中先烈们的事迹,也使我能够直观的去观察历史、学习历史,将革命先辈们不畏艰难险阻、不惧困难重重、勇于面对的精神得以学习,并结合自身的不足之处来充实自己造就自己,使革命先辈们的精神得以传承。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定自身的信念,学习抗美援朝先辈们勇于拼搏的决心,那么我们一定能够实现造就人的使命。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厨师心得总结

厨师心得总结 厨师心得 07-12

派遣协议书推荐5篇

派遣协议书 07-12

名师培训心得体会合集

名师培训心得体会 07-12

个人特点及自我评价(优选5篇)

特点自我评价 07-12

全城高考观后感读后感10篇

04-24

结婚女方母亲讲话稿精选

结婚女方母亲讲话稿 结婚女方讲话稿 07-12

最新爱国广播稿(经典13篇)

爱国广播稿 07-12

祝愿宝宝生日句子收藏

祝愿宝宝生日句子 祝愿生日句子 07-12

读后感工作报告集锦(9篇)

读后感工作报告 06-28

儿童节的走心句子

儿童节走心句子 07-12

爱护公物旗下讲话稿7篇

爱护公物旗下讲话稿 爱护公物讲话稿 07-12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