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历史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开展正常教学的准备工作,时间伟大的作者,转眼间新的一学期即将到来,回顾以往,教师们应该认真写一份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要从哪方面入手呢?栏目小编根据您的需求为您提供了以下相关信息:“历史教学计划”,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工程项目管理总结精华

历史教学计划 篇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和改革。历史课程的教学,作为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也在一次次的改革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新发布的历史新教材,是国家对历史课程教学的一次深入改革。本文将从“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的相关主题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新历史教材。

一、新历史教材的亮点

新历史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亮点有以下几点:

1、学科特色明显

新历史教材注重通过一系列案例和实证材料来揭示历史规律和历史现象,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度分析和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即“重过程、轻结果”。

2、教学模式更新

新历史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如问题探究、案例分析、文献阅读、历史现场考察等,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3、教材编排合理

新历史教材将历史教学内容按时间顺序进行编排,通过离散的个案与综合性的案例相结合,使历史知识更加系统、完整、深入,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

二、新历史教材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新历史教材时,不仅需要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还需要编制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基于新历史教材制定的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发展过程和历史的基本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观念和情感,以及相应的学科素养。

2、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含两个单元:中国古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包括三个学时,主要掌握商周至明清时期的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过程和社会变迁;中国现代史包括四个学时,主要掌握由近代史到现代史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进程和社会变迁。

3、教学方法

我们将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行本课程的教学,通过组合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体验、讨论策划等,加强概念教学和历史事件的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

4、教学评价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期末考试、小组专题研究、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掌握历史研究方法和关键概念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

三、新历史教材的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统筹教学进度,确保课程教学进展顺利。

1、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推出历史文化周、组织历史实践基地参观、在学生中积极推广文献阅读周等,营造课内外多维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究热情。

2、采用互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比如就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和互动,通过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互动,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掌握教学节奏

在掌握教学节奏方面,我们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长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参与度和收获。加强历史教育手段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效率,为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新的历史教材教学计划的不断完善和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从各个角度掌握中国历史的重要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相关素养能力,充分体现教育的更新和进步。

历史教学计划 篇2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x;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1、高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要有阶段性,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是要重视知识的广度。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于历史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多读一些历史相关的课外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2、高中生大部分的知识来源都是来自课堂,高中生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想要提高历史成绩,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预习可以对历史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也可以在听课的时候对历史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上课的时候可以把重点、难点都记录在笔记上,课后在根据课本和笔记进行复习。

3、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不懂的问题。这个时候高中生可以多和老师沟通,每一个历史老师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高中生可以多和自己的老师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

4、历史是一门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是对于历史知识点仅仅是死记硬背是不够的,还是应该注重对历史史实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想要提高历史成绩,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基础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在以后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5、高中生想要提高历史成绩,就要调动自己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了解历史的重要性,这样才会发挥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其次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有计划的去学习。

1.上课好好听讲。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历史这门课,多么不喜欢这个老师,多么想睡觉,都请认真听讲,不发呆不神游。

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有PPT课件,可以把特别重要的课件拷回家,打印进行复习。

2.认真完成历史作业,这也是非常基本的。一旦有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要问,在书上把相关内容勾画出来考前复习。不建议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书,考试你又看不了。不会的忘记的,先跳过去,做完后去历史书上找,划出来。

3.有适当的课外练习,不用很多,忙的时候几道也可以。但要保证每天都要做一定时间的历史题(不管是不是放假),保持感觉。历史的错题要及时解决,不要积累起来。

4.重视历史课本。老师可能出错,作业可能出错,网络可能出错。但课本绝对是对的(起码对于考试来说是这样),一切依据都要去课本上寻找。考前一定要看书。看书要仔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但又要着眼于宏观。

5.关于历史错题本有没有必要,我是这样认为的:不同人适合不同的方法,没必要千篇 一律。有些错题和年代和人物有关(也就是标准答案可以在书上找到,毫无争议的)值得记下来反复复习,但一些理解题,存在争议的就没必要了。最重要的是有了错题本一定要去看去复习。

6.学会利用历史大事年表。时间对于历史这门课非常重要,虽然大事年表书店里可能有,但建议自己制作,即摘录上书本上每一个时间和对应的事件人物,再按顺序排列。着有助于理清思路。

历史教学计划 篇3

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历史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初一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提高历史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每个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第三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xx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xx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

六、教学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历史教学计划 篇5

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教学计划是我们必须要遵循的学习路线。高校历史专业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综合化的历史学科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成为卓越的历史学家和人才。

高校历史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通常由教育部和各高校历史学科教研部门共同制定,旨在明确历史学科的知识框架和学习目标。在计划中,通常会包括历史学科的基础学科、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教学以及毕业论文等方面内容。对于历史专业学生而言,教学计划是我们必须要遵循和实现的学习目标。

首先,历史学科的基础学科包括历史哲学、历史学史、文献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拥有全面掌握历史学科知识十分重要。历史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学科的基础本质,并培养其历史思维方法。历史学史课程旨在讲解历史学科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走向。文献学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研读历史文献,如何获取历史信息并进行研究分析。

其次,历史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学生们进行更深入学习和探索历史学科的必学课程。专业课程通常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等。专业课程涵盖了历史学科的众多领域,可以帮助学生更广泛、更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地区的历史变迁。

第三,选修课程方面,高校历史专业教学计划通常提供了多项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例如,人类学、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等选修课程能够带领学生深入地了解历史学科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中的应用价值。

第四,高校历史专业教学计划也注重教学实践的环节。实践教学是历史学科学习的有效补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历史学科如何应用于实践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实践教学可分为实习、考察、调研、文献研究等。

最后,毕业论文是历史专业学生在完成历史学科学习后所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项任务。毕业论文旨在考查历史专业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研究与论文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后必备的能力。

总之,高校历史专业教学计划是历史专业学生进行学习的路线图,是历史学科学生必须要遵守的学习规划。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历史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学科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教学计划 篇6

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

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新的历史教材的推出,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制定一份适应新历史教材的教学计划呢?

首先,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教材,理解其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新历史教材突出了“多元主义”、“情感认同”、“批判思维”等教育理念,强调历史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因此,教学计划应该将这些理念融入其中,注重学生的互动体验和思考引导。

其次,我们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课程规划和教学重点的确定。新历史教材涵盖了世界历史和中国史,内容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对初中历史教育来说,可以重点突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启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其挖掘历史信息和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对于高中历史教育,可以重点关注中国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通过案例分析和深度探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影响,启发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针对新历史教材的特点和教育理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等现代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综上所述,制定一份适应新历史教材的教学计划,需要我们全面考虑历史教育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需求,注重导向教育和情感教育的融合。我们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培养一代有责任心、有担当、有创造力的未来人才。

历史教学计划 篇7

关注学生, 关爱学生, 加强历史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需要重新建设新型的历史课程教学观, 切不可对学生不管不顾。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用微笑亲近学生, 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和吸引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学生自然能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先预习课文, 完成导学案, 教师再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这是这几年教改探索的模式。课怎么讲?为提高课堂效率,有效设问是调动学生思维的一种积极手段。如讲授20xx年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 可以先让全班学生预习课本, 完成导学案, 再朗读导入框,接着设问:哪两种文明反映了商周高度发达的文明?学生刚朗读完会马上回答“青铜器与甲骨文”,从而马上告知本课知识概要即青铜器与甲骨文。再引出第一个子目“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要求学生从课本第一段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并画线:

1、原始社会后期哪里出现了青铜器?请找出代表。

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其中礼器代表什么?请阅读相关史事加以说明。

这些设问学生能很明确在课本找出答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也要求学生跟着问题学习课文, 不会分心, 动手、动脑。有效设问可以使课本知识清晰化、条理化, 掌握课文脉络, 抓住重点、难点,调动学生思维,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好中差之分, 一堂课接受能力也分好中差。而一个历史教师要教授4~5个班,谁是好生、谁是差生、谁是中等生不可能了如指掌。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提高差生的听课效率。那怎么办?课堂竞答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课堂竞答方式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 同时还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出合理调整,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具体的操作是:先申明竞答规则, 按座位分组, 难题优秀生若答出得2分,普通问题中上程度学生答出得1分, 差生答出简单问题得2分, 谁都不许说出答案, 否则本组扣分,小组可推荐答题者也可自告奋勇。四个小组下课前排名。学生马上有了积极性, 优秀生会积极回答问题, 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中等生能答的也会举手。剩下的就是差生,他们平时羞于表现, 不爱表现, 生怕出错闹笑话, 其他的学生则会把很多简单的问题让给差生回答, 以争得更高的分数。为此, 教师要多设置简单的题目,好调动差生的积极性, 差生每回答一个问题, 教师要及时予肯定或鼓励。这样差生就不会睡觉搞小动作或低头偷玩手机, 课堂效率会显着提高。

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方法是讲述法, 即“满堂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践证明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 各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例,不是一种方法都能适用于任何课堂。采用小组分工合作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

历史课本内容范围广泛, 涉及很多历史事件, 对于学生而言既抽象又陌生, 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学习兴趣下降。对此,教师善于利用新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如微课、慕课、在线课程、数字图书馆等,并把这些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历史教学计划 篇8

篇一:高一历史必修1教学计划 2014年秋季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王昌林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针对我校高一学生基础差的实际,坚持“夯实基础,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目标:

高一是个关键时期,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功课多,任务重,学生基础差,学生不能很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且高一学习要为学考和高考做准备,所以我确立了如下几个目标:

1、落实双基。加强基础知识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巩固,定期组织知识过关。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做到快速阅读,能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3、培养学生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判断、归纳,使学生能正确把握历史概念,加强材料题的分析训练,以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课堂上可以分组讨论,探究学习任务,互相交流信息,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

5、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本册教科书讲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共有八个专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共四个班(147、148、149、150班),272个学生,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没有。在教学中要想提高成绩,是相当难的,但我要迎难而上,少讲困难,多想方法。教学上要分层次进行,要求不宜过高,按照学业水平的要求进行教学。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其主动性,拔高要求,并要进行一定量的较难的作业布置。

五、主要措施:

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灵活安排教学顺序,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采用“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4、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认真批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搞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合实际,开辟第二课堂。本学期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和历史调查活动,收集相关史料,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高考的挑战。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六、教研教改:

1、加强集体备课,与同组的老师共同商讨教学教法。

2、钻研历史教学大纲,探索新课改,坚持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摸索行之有效的创新教法。

3、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重在导,学生是学习的主要角色,平时加强摸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变为高效课堂。

七、进度安排:本册教材根据专题分为8个单元,共27篇课文。外加1个活动课,共计28篇课文,38课时。

篇二: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宋贵群

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改革,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适应新课程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教材分析

历史必修一呈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本书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1)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及发展特点;(2)重大的政治事件;(3)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重要政治人物;(4)重要的历史现象。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内容,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还能更清醒的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

三、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五、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一)重点工作:(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方法。(二)具体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每堂课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

(2)每两周一次总结测查,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 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六、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有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等一起构成了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社会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周次 时间 课文章节 教学内容 课 节 教学方法 1—— 4 9月3日——9月28日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8 图片展示及讲述 6—— 8 10月9日——10月30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 9 图片展示及讲述 9——11 10月30日——11月15日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9 材料分析及讲述 11——13 11月16日——11月29日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8 材料、图片展示及讲述

13——15 12月1日——12月15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8 相关新闻及材料引入讲述 15——17 12月15日——12月25日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卓尔不群的雅典,罗马人的法律 9 材料引用及讲述 2014年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

一、备课组教学总体目标:

本学期历史教学主要是完成必修一第七、八、九专题和必修二经济史的内容,而这学期我们对学生又进行了分科,即学习文科的同学将要面临历史的高考,所以对学生上学期不重视历史科的学习,应该作一些说明和鼓励,我们常说,科教兴国,教育的兴衰维系国家的兴衰!根据现在四川省的高考要求,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同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既分工又合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将来的高考打好基础。

二、历史备课组整体教学策略基本要求:

1、对备课组的基本要求:全组成员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使我们高一历史组更加优秀;互相交流进一步研讨教材及适合与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2、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通过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进度安排及周课时进度的安排: 第1周:;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周: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3周: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周:古代的经济政策;讲评练习

第5周: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曲折发展

第6周: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及讲评练习。第7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第8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第9周:大众传媒的更新、专题总结 第10周:期中复习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周: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第13周:蒸汽的力量、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14周: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 第15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评练习

第16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17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讲评练习;

第18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第19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0周:期末复习第21周:期末考试

四、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1)本学期高一历史学科采用人民版教材,教学内容是历史必修1最后3个专题和必修2经济专题史,主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且它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所以必修2在三门必修课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经济制度、经济政策、重大经济事件及重要人物基础上,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经济史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习的难度增大。重点专题是1、2、3、5、7、8。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再详尽一些。

(2)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不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编排的,而是采用模块的方式,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课和六个选修课。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专题。从形式上看,模块和专题是各自独立的。设计这种体例的初衷是避免高中教学成为初中教学的再一次重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深入。但是,在现实中,政治、经济、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很多问题,只有历史的、多角度地观察,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教学过程的试题不可能局限于模块和专题来命制。而且,当前绝大多数省份高考采用的是文科综合的试卷,要求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从教学过程的实际出发,需要对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加以整合,构建学科体系。

2、学生分析:

学生经历了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都对通史的情况有所了解,专题经济史的学习,要求对通史知识要熟悉,所以部分学生会感到相当困难,容易造成记忆混乱。只有多强化和理解。

3、师资状况:、高一历史备课组共3人,都有一定高中教学经验,备课组对通史教学都相对熟悉。重点是做好教学理念的更新及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宏观指导。

五、单元、期中、期末安排见上面。

六、中心发言人及专题研究内容: 第1周:;教研

第2周: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3周: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周: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曲折发展;

第5周: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6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第7周: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第8周:。大众传媒的更新、专题总结 第9周: 期中复习第10周: 期中复习第11周: 期中考试

第12周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第13周: 蒸汽的力量、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14周: 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 第15周: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6周: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17周: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第18周: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第19周;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0周:期末复习

第21周: 期末考试

七、试题命题及审题人:

1、如果月考考历史,我和曽丽娟则一人一次,如,第一次月考我出题,曾则负责审题,下一次相反。

2、周末作业现在不准布置历史,所以历史作业是上课完成,主要依据《导与练》

八、历史选修课主讲人姓名及讲座名称

一、历史未解之秘

(一)二、大国崛起的探索)

三、百家讲坛

四、历史未解之秘(二

五、大国崛起的探索

(二)六、历史未解之秘

(三)七、百家讲坛 依次类推。

历史教学计划 篇9

2017——2018学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为了更好的配合和完成本学年的历史教学任务,特制定此教学计划,内容如下:

一、教学内容:

高一历史必修(I)是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二、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材分析:

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

历史必修(I)的8个学习专题,共27课。主要是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市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政治活动既受制于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又发作用于经济及其他活动,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共3个班,共137人,生源质量高低不一,因此,我在教学当中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地巩固和提高。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要进行一定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的布置。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五、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有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购建。共八个学习专题,包括导语、学习建议、主要介绍专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或学习重点,并提出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建议。正文后辐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采用“ 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习题要精选。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做到习题要精选,反馈要及时。要通过习题讲评评出方法、规律,同时还要强化学生对试题的掌握。进行复习时,重在理清每一专题的框架,尽量使每一专题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总之,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一起构成料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刘梦寒

高一历史

2017年9月15日

历史教学计划 篇10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已经有所了解,对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基本熟悉,基本掌握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技巧。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头疼的是历史时间的记忆和掌握,这个需要引导和理解记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引导他们走进历史,爱上历史。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本学期课程一共包括三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共三个单元,22课,总课时数31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三个课时,活动课四课时,附录两个课时。

历史教学计划 篇1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要考全册,复习时间特别紧,从12月26日到期末考试两周复习三个小时。从期中考试17个班的整体成绩来看,复习时要注重46、49、50、56、57个班的中游学生、51、45、59个班的下游学生、44、45、60个班的优秀学生。各级学生不容忽视。从最后一个学生开始。从课堂上个别学生的问题和测试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概述:

第一单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半坡原居民、炎帝、黄帝、禅让制。

二、二单位:夏商周更替、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第三单位:使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牛耕铁农具、都江堰、商鞅变法、屈原、扁鹊、孔子。

第四单位:秦始皇统治措施,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统一,张骞与丝绸之路,蔡伦发明造纸术。

五、第五单位:三国鼎立、飞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王羲之、顾恺之的贡献。

三、具体措施:

1.以单位为复习单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解决学生复习中的不足。

3.组织小组做好复习过程中的互查,相互促进。

4.及时检查现场复习效果,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5.加强对边缘学生和后进学生的指导和检查,确保他们能够巩固基础知识,严格要求复习意识差、成绩差的学生及时完成任务,随时抽查通过。

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发现复习漏洞,及时弥补不足。

7.加强个人辅导,针对检测中的问题进行分层教学。让各级学生各有所获,各有所提高。

四、期末复习课时及进度安排:

五个单元分三课时复习,第一课时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是提问。

第一节课:根据教科书的基本知识和关键困难,包括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精心设计复习计划。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概述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巩固学生对关键知识的记忆。教师规定记忆时间和内容,然后检查问题或听写,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节课:标准测试,及时反馈。做单元实践,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进行小测试,及时反馈,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自己的水平,教师也知道学生掌握知识。通过实践,从检查基础知识、培训能力、答案规范等方面开始,进行综合复习。通过复习,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和考试质量。

第三课:做测试题,综合训练。

历史教学计划 篇12

一、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学生已适应了高中学习的难度与强度。同时也对我的教学风格适应了。但是大多同学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不重视平常对知识的记忆,而只是在考试之前才看书。结果导致考试只能取得五六十分左右的成绩而难以得高分,因此这学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得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

三、教学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课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

(2)每两周一次总结测查,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月月清。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4、注意历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适时补充一些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力争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6、充分发挥个人自身优势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温暖安定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四、教学进度:

历史教学计划 篇13

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重视基础永恒不变;体现一定探究性;强调有效性。

其中,探究性贯穿于全过程:每节课设计1―2个问题,该问题要创设情境;要体现重点难点、能够起到归纳整理、能够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要有头有尾(除开放性题目外,要有答案)。

备课上课:

要联系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环节:基础知识→问题探究→思想升华;慎重取舍知识点;稍微向深处挖掘;经常进行知识点联系;提醒学生上课记、写、看;每一节课至少要让学生微笑一次,珍惜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其中,历史人物评说,在精神道德方面(思想升华)考起来可能性较大。

方式方法或者注意点:

依据江苏课标说明和08考试大纲,凡是考纲中“认识”的知识尽量全部整理成问答题。

跳远题尽量做(跳高题已经不多);

学生做过的经典问答题都要求整理在专门的历史主观题积累本上,并有计划的默写检查;

进行滚动式默写,默写不过关必须有说法,默写必须有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

江苏各地5月试卷尽量让学生做,掌握答案,课间、三餐时间前后、午休前,夜寝前皆指导学生怎么背历史,有耐心,尽量少斥骂学生,多口头说教与鼓励,用多种方法刺激学生的历史学习激情,让学生喜欢老师。

历史教学计划 篇14

历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史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史料的历史结论是空洞乏味的,离开观点讲史料则缺乏理论深度。如何发挥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听了伍飞云老师一堂高三年级复习课《人文精神与和谐社会》,收获甚大,感触颇多,得出点滴体会,请同行指教。

当前高考紧扣史料出题的特点,就应试教育十分必要。纵观历史教学,史料教学更是长期需要抓紧的教学环节。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环境的青少年学生,照本宣科的教与学历史都有一定的难度。比如:中外历史上有无数为同为民的志士仁人,由于课本篇幅有限,他们的社会活动不能具体展开,如适当补充有关史料,教学效果就会更好,让直觉、感性的知识通过史料渗透到教学中,从而达到深化主题,陶冶情操的目的,这里就需要思想教育的史料补充,运用设计好的生动史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历史事件之间常常互相关联,教师设计,发生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或一个国家(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掌握,如鸦片战争背景问题,设计补充: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展示有关英国情况的史料,让学生了解英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中国却还在封建主义的老路上爬行,工业革命使西方超越东方,使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落后与政治、经济落后的关系。通过中外史实的结合讲述,可以深化教材,并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这些联系,正是学好历史的.关键。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人类社会的问题无所不包,因此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伍飞云老师在《人文精神与和谐社会》一课中选用了雕塑《奥拉孔》的史料,生动的讲解,突显主题的联系,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使学生从中接受了思想教育,培养了审美情趣,更体现出伍老师的良好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以上是本人对采撷史料、处理史料时的点滴体会。无论选择哪种史料,必须以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为宗旨。

小编推荐

历史教学计划(汇编12篇)


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开学日子上,教师们需要开始制定新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更好地规范教学过程。你是否了解如何书写学科教学计划呢?请跟随趣祝福小编一起来阅读《历史教学计划》吧。相信在本文中,您会有很多深入的领悟和收获!

历史教学计划(篇1)

一、所教班级的基本情况

这学期我在高二的三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教历史,其中439,442,443是文科班。文科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高考得高分。

446班和447班是理科班。他们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通过今年12月的学术水平考试。本年级使用人民教育版教材,语文课每周六七节课,七节自习课,外加六周考试。这一时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必修三和部分选修一的新课程教学内容。理科班每周四有四节课,这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历史第三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和措施

必修文化、科技发展的历史。

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来说:

(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师,要在知识转移、思想交流、能力培养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同时不断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新课程改革的探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

对于学生来说,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训练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正确全面地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把握历史的科学性,教给学生一部继承、发展、客观的历史,引导学生学会求真、吸收;加强历史学习的基础,要求充分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加大历史训练,运用适当的习题提高历史的应用能力。

要求理科生掌握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基本历史内容。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难而宜,突出重点,开展师生互动;作业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要积极复习作业,每个单元看一遍,说明每节课学生存在的问题。文科的教学内容会更深入,理科的教学内容只是掌握基本事实,所以教学时间有差异。

(积极探索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丰富知识和题库。

(如何总结整理知识、如何提高身体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多下功夫。

2、集体备课

同代历史高二有三位老师。为了保证进度和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我们决定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同时为备课小组一起做好教学提供建议。

3、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各阶段的考试,认真命题,认真阅卷,认真点评。

;老师通常会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作业。

历史教学计划(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班的历史与社会课,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其中有几为男生调皮,爱说闲话,不讲学习,但课堂气氛活跃,布置作业及时完成,有15%的学生作业工整清晰,有15%的同学字迹潦草,书面不清晰,有一种蒙混过关的心理,总体比较好的。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1、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

2、知道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3、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故事。

5、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1、通过了解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早期国家河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体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

2、从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发现四大文明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理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历史进程的影响。

3、通过观察图片发资料,掌握文字,城市遗址,青铜器等,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4、分析县体资料,理解等级制度及其存在的根源,认识军队和刑法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5、从蓝田人家园的变迁,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6、参与社会调查,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学会分析,归纳历史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现象。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和基本社会特点。

等级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

4、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身边的文化现象,并能进行比较和鉴别。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研不绝的中华文明

1、通过本单元基本史实的学习和整合,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并能通过比较,发现每个时代各自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以及与世界文明的差别。

2、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整合相关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意义。

4、养成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意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文化成就的过程中,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教材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国家;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第二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三课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三课告别野蛮。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

第三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种性。

第四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流天下;第二课汉唐盛世;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四、课时安排及措施

本教材授课42课时,复习6课时,测验6课时,机动6课时,总计60课时。

措施: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及时调整课程的浅,难程度,深入了种学习情况,按学习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难度适应,瞄准把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学有作用,尽量做到教学相长。

历史教学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教材分析: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共有九课。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一共有八课。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共有八课。还要熟记附录里的历史大事年表。

四、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和讨论式等。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六、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七、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计划(篇4)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投影、录音、录像、*,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历史教学计划(篇5)

初二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一、 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重点,努力把本期的`历史成绩提高到全市的中等水平。

二、 工作任务

1、初二⑴⑸班历史,每周两节。

2、《中国历史》第三册,共27课。

三、 教学目标

1、平均分达到60分;

2、合格率达到2/3;

3、优良率达到1/3;

4、名次力争上到中等。

四、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普遍对历史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这方面的提高。

五、 教材分析

减负,降低难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正文、阅读、图表、资料、注释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是必掌握的内容。

六、 教学措施

1、采用堂上奖分积分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约束课堂纪律。

小测、设问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及巩固。

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破坏,我们要珍惜,保护自然环境。

历史教学计划(篇6)

学情分析

一轮复习已完成,从区统考成绩看还可以,平均分区第一。但是高分没有突破,个别学生分数还偏低,尤其是应届生成绩还须下大功夫。整体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好,记忆处于模糊状态,对史实的掌握基本上是似是而非的状况。女同学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僵化,效率不高。男生用功程度还需加强。

工作思路

1、按照考试说明,回归教材,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

做过的习题和没做一样,只要是做过的就必须掌握。

3、加强检查监督,对每一名学生的复习情况都要及时检查,必须人人过关,和老师保持进度一致,争取到高考强熟练掌握教材,做过的习题不留下遗憾。

4、加强检测,可以分项检测,比如在规定的的时间内单测客观题或单测主观题,一定强化答题时间,以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

5、保证每周一次的文科综合检测。

6、二轮专题复习尽量多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整理消化,老师起点拨作用。

7、加强个别辅导,比如王仕鑫,张帅,巍巍等,帮助他们理解消化,节省学习时间。

8、保证每一套题保质保量,精选,不做重复的题。

9、高考前利用一周时间,把主干知识要集中点拨一遍,使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准确的知识点。

加强学法指导,注意心理疏导,让学生充满自信,考出最好水平。

历史教学计划(篇7)

一、教学进度及内容

1、初一:《中国历史》第二册。期中授完1—14课,期末授完全部内容。开学第一周,教师引导学生通览教材,整体感知教材内容及编排体例。师生共同商定本期教学计划。全期用2——3周时间组织学生期中期末考试。

期末复习考试。

世界近现代史的三轮复习。即分册系统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题复习,综合模拟训练。教师新授《世界历史》第二册前,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分析新旧教材的异同,调整好教学计划和学习策略。

二、教学要求及建议

1、基础年级应严格开设课程,开足课时。初三年级要根据新授和复习要求适当增加课时。

2、各年级均要配备专职历史教师。兼职历史教师要力求课堂教学规范化,历史学科知识专业化。

3、要建立历史教师的培训机制,健全历史学科教研组活动规章,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和历史课题研究。

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新教材,积极开展对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为20xx年秋季新教材实验作好充分准备。

5、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推进师生互动,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6、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比武和论文竞赛要作为常规要求落到实处。

7、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重视历史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积极开发地方校本历史课程。

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教学。各校在教材征订时要严格订齐订足挂图、地图册等教学资料。

地理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的研究;市中考考试说明和市编复习资料的研究;近年来中考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的研究。

三、学科活动的安排

市、县三级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培训。

2、适当的时候,组织全县毕业年级教师开展复习备考研讨活动。

3、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标准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或教案竞赛。

4、在全县重点开展历史活动课教学研究。

5、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实验区的教学考察与学习。

历史教学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本人根据中心学校教务处的分工安排,承担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的教育教学任务。在新的学期里,本人将继续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坚持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为指导,在教导处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加强常规教育教学的研究总结,切实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确保新学期七年级中国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和高效。为实现这一目标,特制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其突出的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许多学生只把历史学科作为副科对待,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转,但仍有不少学生不守纪律、精力分散,回答问题驴唇不对马嘴。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上好课,做好每一个环节,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材,选用的是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等。

2、教材内容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了从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1课。

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充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

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共需。

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各个阶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阅读历史史料以及分析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提高,促进不断进步。

历史教学计划(篇9)

一、本期主要所做工作

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5000字左右。

累计集体备课30节左右。

5、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30节左右。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本年级历史教师精心设计单元,期中练习题。针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会诊,查漏补诎。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

(历史人物访谈。

(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历史专题报告会。

(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

(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帮助学生做好材料分析题之初探》,群策群力钻理论,查资料,重实践。

9、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科研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组的各项教研教改活动,取得较好成绩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教学要素、教学环节文章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落实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集体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历史教学计划(篇10)

一 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二、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五、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 日期 教学内容 节

1 3.1——3.5 1课,2课 2

2 3.8——3.123课,4课 2

3 3.15——3.19 5课,6课 2

4 3.22——3.26 7课8课 2

5 3.29——4.2 月考 2

6 4.5——4.9 9课,10课 2

7 4.12——4.16 11课,12课 2

8 4.19——4.23 复习 2

9 4.26——4.30 期中考试 2

10 5.3——5.7 13课,14课 2

11 5.10——5.14 15课,16课 2

12 5.17——5.21. 17课,18课2

13 5.24——5.28 月考 2

14 5.31——6.4 19课,20课 2

15 6.7——6.11 21课,22课 2

16 6.14——6.18 期末复习 2

17 6.21——6.25 期末复习 2

18 6.28——7.2 期末考试 2

历史教学计划(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础,也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它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注重历史的多面多层次联系和知识的延伸,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接触到的一门新学科。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课堂纪律。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学习。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第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不仅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还要给他们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学习目的、学习情境的教育,让学生学好,保证考试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多做精讲多练,做好优秀学生培养和差生课后补课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在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认真组织复习,以书本为基础,理清概念,提示规律,给予指导,提高学生复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6.引用数据和学习经验。我经常向老老师学习,听讲座。

7、认真组织考试,加强综合训练,抓住学科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在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收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和总结,对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展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精神,在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探索和创造,开展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多方向的c

9.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10.改进措施:

1.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在高水平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通过一些相对轻松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要结合挂图和资料了解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或者结合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4.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当地历史名胜和旅游景点,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

毅力和集体精神。

教学假设: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进行正确的描述和分析,从而达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教学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积极的育人理念,坚持教书育人的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尝试开设历史活动课。

故事会、创办历史报刊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总结问题。后续辅导,找学困生谈话,挽救其学习不好的原因,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远程教育和网络资源。

历史教学计划(篇1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二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历史教学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领悟董事长新学期讲话精神,以创省一流学校为目标,严格落实教研组备课组制定的教学计划,积极参加备课组的教学研讨,领悟课标,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提升40分钟的教学质量,力争在新学期里本组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上都上一个新台阶。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共七个单元,24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分析了近代中国被列强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的过程,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重点突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七年级的努力,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技能,但也许是开卷考试的原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给我们历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任务及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年级平均上一新台阶。

五、实施教学的总体思路

1、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备好每一节课,明确重点和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加强同科老师之间的合作,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把集体备课落实到实处。

3、研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性和幽默感,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调整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逻辑性,达到提高学生历史思维素质的目的。

4、成立历史学习小组,互出测试题,切实提高历史学习成绩。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树立民族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

6、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的要求要有区别,对优等生的要求:除了掌握教学大纲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在思想认识、能力培养上到达自我运用的水平。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要求: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正确的爱国主义情操。

历史教学计划 篇2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其自我总结教学提纲

众所周知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亦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

因其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有了整体框架,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二、结合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具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以为里是学科只需要死记硬背就可以了,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导致他们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低下,没有掌握学习历史的主要作用。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三、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学会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尤其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这样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并且能取得效果良好:

第一,重复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

第二,重点记忆法。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挑出重点,让学生重点记忆。这也发挥了教师的重要性。

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六件大事等。

例如我们可以为学生学习的历史上列一个时间事件表,可以是按一个类别的的`方式来排序,比如说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样我们可以清晰的了解这整个历史事件的发展方向,让学生有更好的整体观。

五、通过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了反思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指导,对教师成长的至关重要性。只有经验加上反思才能更进一步的成长。积极努力参与教学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创新,在行动和研究中不断提高自己的反思水平,做一个反思型的教师。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培育出新一代具有较强的适应力的学生。尽管有很多的很有效的做法,但失去了落实,一切都是空谈。

历史教学的记忆方法

1、通过深刻理解,加强关联记忆。历史内容基本是由时间、空间、人物事件组成的,离开了那些生动活泼的历史内容,时间年代对我们而言,也只是无意义的数字。学生们对于历史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历史故事了,通过生动有趣的讲解故事情节,他们能够轻而易举地记住主要内容,生动有趣的语言叙述也是引发学生们听课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这种或由事记时,或由时记事的理解基础上进行记忆,无疑应该更容易、更牢靠。

2、整理归类,进而以线以点带面我们通过整理和归类历史知识,可以让知识更有条理、更加系统化,不仅让学生记起来更容易,还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归纳能力。这是我反复强调的内容。

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土地制度的发展、赋税制度演变、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以及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政权的变更等进行循序渐进的总结和归类,使繁如星海的历史知识由繁而简,条理化和线索化的总结可以让学生对巩固已学知识,更加容易。

3、通过编撰口诀或顺口溜,让学生记得更加趣味性或幽默性这种记忆方式的效果应该是勿庸质疑的,根据所教授的具体内容,教师或可自己依内容编撰成文,或可通过书籍和网络择用。

4、浓缩内容,提炼出要点,使得内容既简明易了,又可展开内容此种方式和顺口溜的记忆方法,在很多方面有异曲同工之妙。

5、分类制表,简单明了以图形或表格的方式,将历史知识简要列出,这样使得学生们看起来一目了然,记起来自然也就容易了,如关系表、一览表、比较表、系统表等等,制表人可以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表格,形象、直观是这种记忆方法的最大优势。

最后,除此之外用于历史教学内容的记忆方法还有很多,比如规律记忆法、因果记忆法、串线记忆法等等,都可以说是各有所长,在此,就不再一一介绍了。记忆有法,却无定法。因为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历史教学计划 篇3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的工作精神,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综合分析能力。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1、学生知识能力基础方面:初一学生活跃开朗热情,上课积极发言。

经过小学六年的学习,七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技能诸如:阅读简单材料,从图片、表格中获取历史信息,归纳整理等;但是由于学生的学习习惯不是很好,惰性较强,所以历史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2、个别差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回答问题天马行空。

3、疑难困惑:老师的难题是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学生行为的管理和规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学生的难题是知识点庞杂,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对当今社会的一些问题的正确理解和分析。

《中国历史》第一册,主要包括四个单元的内容:即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阐述了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

教学重点:夏、商、周的更替及青铜文明;秦的统一和灭亡;大一统的汉朝;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晋的建立;不同时期的文化科技成就。

教学难点:主要是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能力训练,教会学生灵活运用知识。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

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

通过每天的抽考和每月的月考,及时查漏补缺。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5、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严格按照市教研中心安排的进度表进行。

历史教师学期教学计划2

为更好的抓好七年级的教学工作任务,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四有一代新人,本学期初一历史除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其他思想品德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宗旨,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查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第一、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二、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三、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四、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第五、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材初一历史第一册总共有22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历史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所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兴趣深厚,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也会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本学期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学内容《中国历史》本学期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

3.教材重点、难点

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正确的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主要措施与教学目标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回答问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纠正。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积极向同历史学科有经验的老教师教学习,取长补短,资源共享。对于不足之处,及时进行修改。

四、教学进度

新教材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总共有21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四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五个课时。

历史教学计划 篇5

一、指导思想

历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历史教材包含了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代史的内容。世界古代史始于三四百万年前人类的出现,止于约公元15世纪,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文明出现以前,人类经历了漫长的史前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社会逐渐被阶级社会所代替。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欧洲的希腊和罗马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在奴隶制度衰落和崩溃的过程中,封建制度得以发展和确立,社会经济和文化缓慢地向前发展。

古代史时期,各地区各民族创造的古代文明为近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世界近代史是16世纪前后至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从14世纪上半叶,地中海沿岸地区的手工工场、文艺复兴运动、地理大发现和早期的殖民扩张孕育了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基本要素,使世界朝着一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从17世纪上半叶到19世纪中叶,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亚洲的日本取代了封建势力,获得了政治统治权。这些国家先后开始或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迅猛发展,初步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由于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列强疯狂的殖民扩张,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空前激发,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并诞生了马克思主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从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发生了以电力取代蒸汽力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生产力获得更加突飞猛进的发展,科学技术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文学艺术空前繁荣。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各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殖民地的斗争趋于白热化,终于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三、教学要求和目的

通过本册学习,了解世界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辩证地看待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的总体趋势;感悟人类文明的多元性、共容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认识到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他们创造的文明成就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培养理解、尊重和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精华的开放态度;运用科学的历史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历史进步性、野蛮性、贪婪性和扩张性;认识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历史意义;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资本主义侵略与扩张斗争的正义性和合理性;初步形成历史进步意识、历史正义感、热爱和平的观念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四、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从上期期末学生的试卷与成绩来看,虽然题目比较容易,但大部分学生仍然抱怨题量较多、时间不够,答题较紧张。究其原因,有其客观性的一面,如当时面临生物地理会考,绝大部分同学的注意力都转移其上,忽视历史的学习;不过更主要的原因还是主观方面的,至今仍有部分学生还存在“开卷考试就是抄书”的误解,因而上课漫不经心,导致一些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能掌握,每一道题包括选择题都需要费力地翻书查找答案,甚至有些根本就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自然要耽误不少宝贵的.时间。

还有极少数同学对待考试的态度极不端正,持无所谓的态度,一张试卷只胡乱做了选择题,后面的非选择题一个也没动。总之,在以后的历史学习中,我们应该重视上述问题的存在,彻底更新观念,要认识到开卷考试比之闭卷考试对学生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要提高学习兴趣,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确实地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基本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通过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的研究,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2、鼓励学生在学习中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教会学生学会质疑,提高学习能力。

3、要强调学生应该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等。

4、要注重历史知识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如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因果联系;同一时期的横向联系;历史现象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历史知识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和渗透等。

5、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培养能力的同时,充分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至三周第一单元(1—7课)世界古代史

四至五周第二单元(8—12课)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六至六周第三单元(13—14课)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七至八周第四单元(16—18课)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与工人运动

十周期中考试

十一至十二周第五单元(19—21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十三至十十五周第六单元(22—23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十六周第七单元(24—25课)科学和思想文化

十七周学习下册内容、复习迎考

历史教学计划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高一历史呈献给学生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外国,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全本书共计八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文化是经济、社会在社会中的体现。在整个高中阶段,高一学段的政治文明史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

本学期是高一年级新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处于新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师资面孔、手握新的教材,这一切绝定了高一新生必然有一个或短或长的心理适应期、心理调整转轨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排斥情绪。

高一新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上也面临着调整,高一新生同时也面临初、高中教材所述的知识点衔接问题。初中时强调记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高中则更多地强调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运用。对历史而言,则是形成正确的史观,充分发掘教材及相关材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并运用正确的史观和历史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形成能力。

高一新生来自于全县不同的学校,原学校不同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心理、生理、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社会认知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性。应积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努力推进学生差异性发展。

由此,“新”是高一学生的一大特点,“新”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具有更多的塑性。为此,作为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做足“新”的文章,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在“塑才”的征程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问题;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处、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尤其是不同见解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四、教学要求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本学期的课程,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正确理解政治制度演变的必然性和对近代、现代的影响,进而正确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五、教学措施

1.课标为本

认真研读和分析课程标准,了解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科测试标准,深度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课前课时设计。

2. 创新授课

创新课堂,上好每一节课。运用课前课时设计,采用问题教学法、学案导学法、讨论法等。关注课中生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激活课堂,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归纳的能力。

3. 改进教法

用好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把“白板”引入历史课堂,充分利用其容量大、易于营造新的教学情境等特点,创设快乐和谐课堂,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

4. 及时总结

认真做好学生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调整工作,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把关注全面与关注学生个性有机结合,耐心辅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历史教学计划 篇7

本学期世界历史上、下册教学内容共分为16个单元,叙述世界古、近、现代时期的历史,共49课,每课教学1课时。

今期本人任教初三年级的4-8班,由于以前学生对历史不重视,基础差,学习不太扎实,对于记忆性较强的科目学生有点偷懒,但只要老师有方法、有耐心,将枯燥乏味的历史知识加以生动化、形象化,同时辅以丰富的教学手段,牢牢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定能将历史知识学好。

因为是毕业班,为了使中考总复习能提前进行,赢取更多更宝贵的复习时间,教学进度会大大加快,计划今期将世界历史上、下册全授完。

通过本学期历史学科的学习,培养学生了解世界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比较中国与其它各国的差异,以此来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上册教材共分八个单元,上册24课,下册共五单元,合计25课,结合历年中考要求,重点为近代史以后的内容。每课的内容多,知识点多,且容易混淆,要记忆的图形也多,教师要教会学生理解,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初三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对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本学期主要学习世界历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深化对《历史教学大纲》及现行教材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抓好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率,,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2、认真、积极参加市、县教育局组织的各种教学进修活动,以充实自己的业务水平,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按学校要求完成教学论文一篇。

4、具体中贯彻“全面性、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5、抓好后进生的个别辅导工作,从端正其学习态度,积极参与课堂的读、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6、深入研究和领会毕业考试中各种题型的特点,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和练习。如学习成绩优良的学生重在抓他们的思维分析能,学习较困难者重点让其掌握考纲所要达到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做到毕业考能顺利通过。

7、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充分利用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8、以问题教学为抓手,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智能的核心是思维,思维的起点是问题,如何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是本学期课堂教学中沿着重要研究的方向。每一堂课提出的问题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分类开始,由浅入深,思维有易到难,从思维的广度、深度到灵活度螺旋上升。

九月讲授《世界历史》上册:第一到第五单元

十月讲授《世界历史》上册,从第五单元十四课到本册结束

第十周、第十一周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学习世界史下册

十一月讲授《世界历史》下册一、二单元

十二月讲授《世界历史》下册三、四单元

剩余时间完成第五单元并系统复习世界史

历史教学计划(分享七篇)


时光如梭,马上就要进入新学期了,教师们需要对新学期的教学有个计划。写好教学计划,才可以对授课内容更加的熟悉。“历史教学计划”是趣祝福小编为您准备的内容,我们在这里提供的指导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情况还需要您自己决定!

历史教学计划 篇1

教学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和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本学期担任的是七年级三个班的历史,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学习自觉性差,学习上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部分学生对历史认识不够,认为历史只是副科而不够重视;二是部分学生求知欲强,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三是部分学生缺乏综合归纳能力,学习不够积极主动。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针对以上几点,本学期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认真细心备课,耐心辅导。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突出第一节课的重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每讲完一单元后把本单元的内容进行归纳综合比较,以便学生系统掌握;充分利用教材中的知识延伸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生,力争目标实现。复习时,多给学生表扬,在自查中醒悟,在愉悦中上课,定期检测,及时调整复习进度和复习方法,盯准目标,确保目标实现。

历史教学计划 篇2

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

随着时代的演进和社会的发展,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界广泛认识。历史课程可以让学生了解过去,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使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社会的特征、历史的进程和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在教育界推出新的“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旨在进一步提高历史课程的质量和效益,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

一、历史新教材的改革意义

(一)突出历史教育的作用和意义

历史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历史的故事和事件,更是通过历史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与启发,让学生产生对人类历史和未来发展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加强历史教材的立意和质量

历史教材的发展需要不断推陈出新,加强历史教育的立意和质量,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益和吸引力,使学生对历史产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历史教材的质量和立意是历史课程重要的组成部分,亟待加强和改进。

(三)明确历史教学的目标和核心

历史教学的目标应该是促进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人文素质,让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历史进程和实践经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和繁荣。

二、历史新教材的实施方案

(一)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

历史教育需要更新教学内容和教材,体现时代精神,传达时代价值,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也需要配合国家发展战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国家发展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必要的历史企业精神。

(二)增强教师的历史思维

历史新教材的实行需要加强教师的历史思维,让他们更好地了解历史的价值和意义,掌握学历的核心理念和教学方法,使其更好地发挥导师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历史教育。

(三)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历史新教材的实践需要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实际情况,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和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从而更好地推动历史新教材实施。

三、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的意义和作用

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的实行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和加强历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推广历史文化

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实行后能够更好地推广历史文化,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促进学生接触和了解不同的文化。

(二)培养全面人才

历史教育的实施需要考虑人类历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培养出全面思维的人才,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三)提升教育质量

通过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的实施可以提高历史课程的质量和效益,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和吸引力。

结语

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的实施需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根据教育政策和国家战略,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历史教育是承传和开创的有机组合,对于推进教育改革和国家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历史教学计划 篇3

历史人物评价教学计划

一、背景

历史人物评价是历史学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由于评价标准和方法的多样性,往往会导致教学中的分歧和混淆。因此,我们有必要制定一套统一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以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人物的价值和意义,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判断力。

二、目的

本教学计划旨在:

1.明确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掌握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3.通过实践演练,提高学生历史思维和判断力。

三、内容

1.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1)历史人物评价的内涵与作用

(2)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标准和方法

(3)历史人物评价的实践意义和应用领域

2.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1)事实依据法

(2)价值取向法

(3)多维视角法

(4)历史贡献法

(5)不同标准的比较法

3.案例分析与实践演练

(1)选择多个历史人物,对其进行评价;

(2)运用上述方法和标准,从多个角度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3)比较不同标准下对同一历史人物的评价结果。

四、教学步骤

1.导入环节

(1)预热与铺垫

(2)明确教学目标和重点

(3)唤起学生兴趣和参与度

2.知识传递环节

(1)系统讲解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

(2)讲解历史人物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3.案例分析与实践演练环节

(1)颁布学生任务及要求

(2)自主或教师指导思考与分析

(3)撰写评价报告及口头报告

4.总结与反思环节

(1)总结历史人物评价的作用和意义

(2)总结历史人物评价的方法和标准

(3)反思案例分析及实践演练的经验与不足

五、教学手段

1.课堂讲授

2.案例分析与讨论

3.学生自主分析与评价

4.口头报告和写作

5.互动讲解与点评

六、评估方式

1.考核任务完成情况

2.评讲及点评

3.考核评价报告

4.对评价结果的反思和审视

历史教学计划 篇4

历史人物评价教学计划

一、引言

历史上的伟大人物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对象,他们的贡献与成就不仅对于当代人有指导意义,更对于后人传承与发扬中华文化、实现民族复兴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然而,历史人物评价并非一成不变,其受到时间、地域、政治、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而有所浮动。如何科学、客观地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是我们在学习历史过程中必须面临与解决的问题。

二、评价标准

历史人物评价的客观性,要求我们从多个方面去分析历史人物的贡献:

1.时代背景:历史人物出现的时代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因素是我们评价的基础。

2.政治贡献:历史人物对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安全、社会稳定等方面的贡献程度。

3.文化贡献:历史人物对社会文化的发展、创新的重要贡献。

4.对人民的贡献:历史人物对人民的疾苦关心和解决问题的程度。

5.道德品质:历史人物的道德标准、性格特点、行为表现等都是评价标准的重要方面。

三、评价范例

以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江泽民等历史人物为例,探究其评价标准,关注细节,切入实际,明确标准。

1.毛泽东

1.时代背景:在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特殊历史环境下发挥重要作用。

2.政治贡献:创立毛泽东思想,引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领导全国人民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展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公私合营等一系列改革;策划发动抗美援朝战争等。

3.文化贡献:提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的思想,为中国社会主义文化打下基础;主持召开延安文艺座谈会,推动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

4.对人民的贡献:关心大众,领导全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实现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促进集体经济的发展,改善了民生水平。

5.道德品质:毛泽东具有决断果断、勇敢坚定、无私无畏、清廉高洁等优秀品质,具有人民领袖的风范和感人革命精神。

2.邓小平

1.时代背景: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下,恰好诞生这样一位历史人物。

2.政治贡献:解决了中国的制度课题,提出了“一国两制”、加强国家治理、改革开放,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3.文化贡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4.对人民的贡献:他的改革和改革开放,摆脱了中国人民的困境,提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

5.道德品质:勇敢创新、稳健果断、朴实无华、将利民之事放在决策之中,属于受人尊敬的政治家。

3.周恩来

1.时代背景:中国反帝反封建斗争中的一位杰出人物。

2.政治贡献:领导中国革命战争,主持中共代表团参加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促进了中苏关系发展;提出了“五不搞”的重要方针。

3.文化贡献: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化界的一位杰出人物,对文化艺术的推动和发展有很大的贡献。

4.对人民的贡献:一生坚持为人民服务,特别是在严重的天灾、疫情时期,周恩来总理率领全体工作人员为人民奋斗,为人民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5.道德品质:周恩来周密谨慎、机智果敢、谦虚谨慎,是历史上公认的优秀领导人之一。

4.江泽民

1.时代背景:中华民族面临着新的历史机遇、挑战和发展的时期。

2.政治贡献:推出了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核心路线;在涉外事务中具有良好的交际技巧,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维护了国家安全利益。

3.文化贡献:加强了中华民族文化大勇发展,呼吁国人树立爱国主义和文化自信。

4.对人民的贡献:农民富了,城市尤其是东部地区生活更好了,医、教、环保、社保等民生事业得到了切实的改善。

5.道德品质:江泽民认真卖身椎事、创数据在业内和海外享有很高声誉,默默无为、诚朴正直、勤奋好学、地勤地虑。

以上是对历史人物评价标准的阐释,不同的历史人物可能存在着不一样的标准,但这些标准的共性使我们更好、更全面、更科学地评价和研究历史人物的作用与地位。

历史教学计划 篇5

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课程逐渐成为了人们学习的必修课程,也是许多学生所感兴趣的课程之一。为了更好地推动历史教育,新的历史教材应运而生。针对新教材的教学,我们应该制定出一份相对完整的教学计划,以确保相应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为历史教育注入新的元素和活力。

首先,对于新教材的教学计划,我们应该从新教材的本质和特点出发,建立完整的教学体系。新教材的质量和教学体系设计将直接影响到历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建立新的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关注通过教材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的同时,注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提高学生的主体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实践能力。

其次,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料和教育工具,为新教材的教学提供更加全面和多样化的支持。在实际的教学中,应该运用许多教育资源,如地图、珍藏品、历史文献、照片、音频录音、视频等,以多元的方式呈现历史事件和人物。此外,可以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动画、互动式课件等,增加教育资源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更好地为新教材的教学提供支持。

第三,我们应该注意新教材的教学节奏和教学方法。新教材的比较重要的一点特征就是对历史的深度解读和分析,而且文章篇幅和内容量相对较大。因此,在教学中不同的章节、单元和模块之间应该留有合适的间隔时间,以让学生充分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同时,对于重点内容和难点把握不准的内容应该花费更多时间进行解析,学生自己不能掌握的内容应该进行有针对性、计划性的辅导和讲解。

最后,针对新教材的教学计划,我们也应该注重评估和优化。这个过程应该是动态的、可调整的,将评估结果与参考标准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诊断、分析,并进行有针对性的优化措施,以保证历史教育教学的高效、稳定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总之,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的建立,将有助于迅速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为青年学生们注入高尚的历史传统和文化内涵,让他们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好地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与演变,增强文化自信,为国家的未来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历史教学计划 篇6

历史人物评价教学计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学科。而在历史研究中,历史人物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对于历史上的一些人物,我们需要进行评价,通过评价来认识他们的功过得失,从而更好地理解历史的发展和演变。因此,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下面,本文将从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的意义、教学方法和效果评估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的意义

1、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是一种重要的历史学习方式。通过评价历史人物,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认识历史人物的性格、事迹和社会背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逐渐形成批判思维能力,增强历史意识,从而能够更好地理解历史潮流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发展和社会变迁。

2、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

在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中,学生需要对历史人物的过去进行评价,考虑到历史人物的行为、思维方式、影响等多方面,从而能够提高学生的思考水平和判断能力。同时,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也能够让学生意识到不同时期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不同,培养出更加全面和开放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人物评价教学具有浓厚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启发性。通过讲述一些充满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强烈的参与感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二、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的方法

1、教师讲授法

教师可以通过讲述历史人物的事迹、思想和贡献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到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影响,从而加深对历史人物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小组讨论法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以自由地交流,进行思想碰撞,从而能够更深入地探讨历史人物的特点、影响和价值等方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增加对历史人物的认知和理解,同时还能够培养出更具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

3、读书笔记法

让学生在阅读相关的历史文献中,记下有意义的历史人物言论或行为,并加以思考和评价,从而能够更好地了解历史人物的价值和意义。同时,读书笔记法也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培养出更扎实的历史学习能力。

三、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的效果评估

1、知识掌握情况

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历史人物的认知程度。同时,掌握学生对历史人物性格、行为、影响等方面的评价能力。

2、学生反馈

通过课程结束后的学生反馈,了解学生对历史人物评价教学的满意度,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3、案例研究

在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中,可以引入实际案例,通过每个人所在的团队合作完成一份团队报告。通过团队报告,让学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人物,并评价其影响和价值等方面。

综上所述,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历史学习方式。通过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思考水平和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为了实现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教师需要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及时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不断更新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使历史人物评价教学更加生动、有趣、严谨和有效。

历史教学计划 篇7

12,蒙古各部推戴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忽必烈是成吉思汗的孙子。1260年,忽必烈即汗位建立中统。1271年,定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1276年,元军占领临安,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消灭南宋的残余武装,统一全国,实现了唐末以来国家空前的大一统。

忽必烈为巩固大一统,强化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置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分别掌管政事、军事、监察;地方上,设立了十个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置,始于元朝。

当时的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有了长足的发展,往来频繁,和平共处。元朝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的版图空前辽阔,北至漠北,南到海南,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王朝。

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文明的传播、交流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朝人发明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和军事中,南宋时阿拉伯人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并把它传入欧洲。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炼制丹药的过程中发明的。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被广泛运用于军事之中,人们发明了火球、火箭、火枪等各类火药武器。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14世纪传入欧洲。

沈括是北宋科学家,撰写成《梦溪笔谈》,一书。他创制的“十二气历”十分先进。他是最早使用“石油”这一名词并意识到石油的用途与价值的科学家。

郭守敬是元代著名的天文学家。他编成的《授时历》推算一回归年长度是365.242日,和地球实际线太阳一周的周期只差26秒。

历史教学计划 篇8

1.有学者认为:“封建制度的国家在维护社会稳定、避免内战和实现王朝持久繁荣方面远较专制制度逊色。”这里的封建制度是

2.在古代中国,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人出嫁后连姓氏都要随夫”。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

3.《全球通史》记载:“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段材料反映的是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元朝建立中书省 D.美国实行联邦制

5.学者薛明扬在《中国传统文化概论》中说,“这一制度的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 学者评价的是

6.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谒见皇帝时,皇帝赐丞相座。宋朝时期,官员上朝必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这实质上表明了

8.有学者认为“就世界大势论,鸦片战争是不能避免的” 。 “大势”主要是指

9.关于鸦片战争的评价,所谓新观点认为:西方的大炮也是一身兼二任,它既是在野蛮地侵略中国又是在强迫中国这个老大帝国走出封闭。此观点的依据是中国

10.有学者在评论某部著作时说:“这是当时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此著作是

11.拉开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导致中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八国联军侵华 D.甲午中日战争

12.蔡元培在19说:“满洲政府,自慈禧太后下,因仇视新法之故,而仇视外人,遂有义和团之役,可谓顽固矣。”蔡元培认为义和团运动

A. 与近代化进程相悖 B.主要由阶级矛盾引起C. 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继续 D. 具有反帝反封的性质

13.某一时期赋予了中国民主革命新意:启蒙与救亡的统一;民主与科学的统一;知识分子与劳动群众的统一。此“新意”开始出现在

A.辛亥革命时期 B.五四运动时期 C.国民革命时期 D.维新变法时期

14.某时期南京建筑物上挂的旗帜发生了变化,如(下图),引起变化的历史事件是

15.某西方学者在评价毛泽东时说:“他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为中国开创了一种战略,而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毛泽东的“战略”是

16.下表是中共代表大会(部分)召开的时间、地点。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17.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 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12月13日被确立为我国第一个国家公祭日。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18.“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 “上征途”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19.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一些报刊评论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这句话的含义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彻底完成 B. 国民党在大陆的势力被彻底清除

20.小说《平凡的世界》描述20世纪70年代初,主人翁孙少平“不关心无产阶级政治,光看‘反动书’的行为很快就被人揭发,每天被人监督”。小说的故事背景是

A.“”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 改革开放以后

21.月,英国议会就香港“占中”事件组织调查委员会,向中国申请赴港调查,遭到中方拒绝,中方拒绝的法理依据是

22.公元前5世纪,雅典涌现出大量的哲学家、历史学家、修辞学家,成为盛极一时的文化现象。这一现象产生的政治原因是

23.恩格斯认为罗马法是商品生产者社会的第一个世界性法律。下列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24.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动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25.某学者在分析某一重大历史事件产生时这样论述:“此举若成功,王权的扩张就会被阻止,而‘自由’又不需要再呼唤一个克伦威尔。”该历史事件是

26.民主代议制是近代以来典型的西方民主形式。下列有关代议制的表述错误的是

A.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是通过革命战争的方式制定宪法,设立议会

27.20世纪初期,翻译外来书籍盛行。其中对某书的译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资产阶级用来推翻封建制度的武器,现在却对准资产阶级自己了。……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据此推断该书是

28.英国学者亚当·斯密曾说:“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29.毛泽东说:“它不只是开创了俄国历史的新纪元,而且开创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毛泽东所指的“它”是指

30.据统计:以来全国绝大多数农村和城市已进行了6次以上的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85%的农村建立了实施民主决策的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90%以上的农村建立了保障民主监督的村民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等组织。下列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历史教学计划 篇9

近年来,历史教育备受关注。在国家推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历史新教材正式出台,成为重要的历史教育改革举措。新教材突破了旧教材的弊端,融入了更多的中国特色和本土文化,更加贴近现代社会,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了更好地实现历史新教材的教学效果,我们针对相关主题,提出以下教学计划。

一、 "全面体验传统文化"

历史新教材强调中国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突出了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利用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全面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具体有以下几点:

1. 组织观摩传统文化大赛,比如春节联欢晚会,孔子文化节等;

2. 组织教学参观活动,如参观文化名胜古迹,博物馆等。

3. 组织参访乡土文化点,比如村庄的文化活动,传统民俗表演等;

4. 组织文化体验、体育比赛、才艺表演,让学生有机会展现自己的特长和才能。

二、 "打造具有本土德育特色的历史教育"

德育是历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新教材在德育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具有中国人的民族情感和爱国精神。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给予学生更具有本土特色的德育教育,具体有以下几点:

1. 强化民族文化教育,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族群特点和自己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

2. 向学生传递爱国主义、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和观念。

3.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健康的人格品质,加强品德教育。

4. 让学生了解教育的实质是什么,让学生理解真正的学习与人生价值关联紧密。

三、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历史教育应该是一种学习和探究的过程,而非被动接受的知识堆积。因此,我们应该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具体有以下几点:

1. 制定多样化的历史教学方案,让学生有选择和自主学习的机会。

2. 打造高品质的教学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平台、CRS等。

3. 利用游戏、趣味化、解密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4. 鼓励学生主动参加辩论、写作等活动,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创造力。

总之,在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和感受性,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体验文化,启示思想,具有中华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历史教学计划 篇10

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

一、前言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过去、理解现在、展望未来的重要纽带。历史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更是助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引擎。为了更好地推进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我提出了《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

二、教学目标

本教学计划的主要目标是:1、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过程,从而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2、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使他们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历史事件的能力;3、增强学生国家意识和文化自信,激发其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

本教学计划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历史基础知识:讲授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主要史实和史料等。

2、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讲解中国古代文化、世界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融发展,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3、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讲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背景、成因、经过和影响等,帮助学生从中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人性的真善美。

4、历史文化遗产:通过实地考察和参观文物古迹等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历史文化遗产和保护的重要性。

四、教学策略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讲课中融入文化艺术、科技创新等生动有趣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创造性的“玩乐中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热情。

2、强化历史思维:通过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所处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进行深入分析,激发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历史事件的能力。

3、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程度和能力水平,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进行分层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4、多元化评价: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如写作、口头表达、小组合作等,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创造性和团队合作能力。

五、教学评估

1、考试:采用笔试、口试等方式进行教学成果的考核。

2、调研:通过问卷调查、个别面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于历史教育和自身历史文化认识方面的反应和意见。

3、作品展示:鼓励学生以展览、图片、演讲等形式展示自我成长收获。

六、教学资源

1、纸质教材:采用全国教育部和地方教育部所采纳的历史教材,确保教学质量。

2、数字化教育资源:可以利用全国教育网所提供的线上交互平台、在线学习资源、远程教学录像和各种数字化学习教具。

七、总结

历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卓越人才的必修课程。该教学计划旨在以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判断历史事件的能力。我们相信,通过这些努力,可以培养更多国家需要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历史教学计划 篇11

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教育也伴随着不断的改革与转型。历史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项重要学科,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贯彻教育改革的精神,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文化素养,新的历史教材和教学计划已经出台。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探讨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的主题,梳理新教材的特点,同时也分析新教材背后的目的和意义。

一、主题:培养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

新的历史教育主题在于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强化对历史的认知、理解和感悟,更好地实现历史课程的整体向德育、美育、智育和体育的转变。历史课程所涵盖的知识和价值观不仅仅是客观、真实、丰富的社会历史事实,更是一种精神的内涵,是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的记忆,对于人们的思想品质和人格形成相当重要的影响。在新的历史教材中,强调培养良好的历史文化素养,让学生了解各种文化的发展历程,认识到历史现实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增强个体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尊重。

二、特点:以史为鉴,以人为镜

新的历史教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上的翻新和教学方法上的改进。在课程内容方面,新历史教材鼓励学生发散思维,通过多种角度去了解一个历史事件,使学生们能够形成全局性的认识和综合性的判断。此外,新的历史教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背景,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方面,新的历史教材通过案例教学、探究性学习、情境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判断力,并借鉴其他学科的教学方法,将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历史教学中,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提高教学效果。

三、目的和意义:塑造良好的社会公民

历史教育在现代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为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教育的意义在于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美育素养的发展,建立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历史身份认同,力求培养一个稳定、健康、明理、有责任心的社会公民。 它是为了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而存在的,并为此奋斗。这种身份认同不仅让学生本身受益,也对整个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让他们更好的承担社会责任,起到引导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这是历史教育的最大的意义!

结语

总之,新的历史教材教学计划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方向和思路,这种方法上的改变实际上代表了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无论是为了学生的个人发展还是国家文化的推广,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这个时代是伟大的,但是新时代的背后其实是个充满着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我们必须要站在这样的前沿,去不断地创新、创造,才能让历史教育更好的发展,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好。

历史教学计划 篇12

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记忆,是我们了解过去、思考未来的重要途径。初中历史教学计划应该包括哪些内容,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获益良多呢?本文将从学科定位、知识体系、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四个方面谈谈初中历史教学计划。

一、学科定位

历史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它不仅仅是讲述过去,更是一种思考、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因此,初中历史教学应该注重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批判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知识体系

初中历史教学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古代史

古代史是指人类文明出现至中世纪之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古代文明史等。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古代中国及世界的了解与理解,同时展现古代文明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2.近代史

近代史是指16世纪至20世纪初期的历史,从地理上来看主要以欧洲为中心,但也包括了中国现代史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现代史。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理解全球化的本质,探究种族主义、民族主义、殖民主义、世界大战和冷战对世界的影响等重要议题。

3.现代史

现代史是指20世纪以来的历史,包括了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发展等方面。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当代世界的了解,强调全球治理、环境问题、经济全球化等新议题的内容。

三、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古代文明和现代世界,初中历史教学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强调学生参与历史学习的过程,由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自主发现问题,在团队合作中探究问题,发表个人见解和观点等。

在探究式教学中,老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通过引导、启迪和指导,促进学生的分析思考、批判思考和综合思考能力的提高。

2.知识串联式教学

知识串联式教学是指将历史知识串联在一起,构建起知识体系,使学生能够建立起知识框架,形成知识脉络。

在知识串联式教学中,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生动的课堂讲解、丰富的案例分析、多样化的分组讨论等教学方式,将历史知识、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有机的连接起来,给学生一个清晰的知识图谱。

四、评价方式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评价应该是全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测试、作业、课堂表现、参与度和其他评价方式,以全面的视角来评价学生的历史学习成果。

除此之外,也可以采用考察学生的各种能力的方式,如批判性思考、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等,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并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总之,初中历史教学应该采用多方面的教学手段和评价方法,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构建起系统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启示学生对未来的设想,让他们称为人文社会的有贡献的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七月月初朋友圈文案优选(57句)

七月月初文案 07-01

小学生运动会广播稿

小学生运动会广播稿 小学生广播稿 07-01

[实用计划范文]项目申请计划书七篇

培训项目计划书 项目计划书范文 10-09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精选12篇

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教学计划 04-20

一个人心酸的句子说说(分享41句)

心酸句子 07-01

人生哲理的哲言

人生哲理哲言 07-01

一年已过一半的励志的句子(优选59句)

一年已过半的感慨句子 半年已过的感慨句子 07-01

房屋合同书(实用15篇)

房屋合同书 07-01

农行演讲稿14篇

农行演讲稿 07-01

面试自我介绍简单大方集锦8篇

面试自我介绍大方 面试自我介绍 07-01

水果采购合同10篇

水果采购合同 07-01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