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历史教学计划

【#范文大全# #历史教学计划(汇编12篇)#】即将到来的新学期开学日子上,教师们需要开始制定新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更好地规范教学过程。你是否了解如何书写学科教学计划呢?请跟随趣祝福小编一起来阅读《历史教学计划》吧。相信在本文中,您会有很多深入的领悟和收获!

历史教学计划(篇1)

一、所教班级的基本情况

这学期我在高二的三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教历史,其中439,442,443是文科班。文科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高考得高分。

446班和447班是理科班。他们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通过今年12月的学术水平考试。本年级使用人民教育版教材,语文课每周六七节课,七节自习课,外加六周考试。这一时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必修三和部分选修一的新课程教学内容。理科班每周四有四节课,这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历史第三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和措施

必修文化、科技发展的历史。

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来说:

(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师,要在知识转移、思想交流、能力培养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同时不断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新课程改革的探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

对于学生来说,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训练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正确全面地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把握历史的科学性,教给学生一部继承、发展、客观的历史,引导学生学会求真、吸收;加强历史学习的基础,要求充分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加大历史训练,运用适当的习题提高历史的应用能力。

要求理科生掌握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基本历史内容。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教学难而宜,突出重点,开展师生互动;作业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要积极复习作业,每个单元看一遍,说明每节课学生存在的问题。文科的教学内容会更深入,理科的教学内容只是掌握基本事实,所以教学时间有差异。

(积极探索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丰富知识和题库。

(如何总结整理知识、如何提高身体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多下功夫。

2、集体备课

同代历史高二有三位老师。为了保证进度和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我们决定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同时为备课小组一起做好教学提供建议。

3、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各阶段的考试,认真命题,认真阅卷,认真点评。

;老师通常会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作业。

历史教学计划(篇2)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任教八年级(班的历史与社会课,由于学生对本学科的不重视,学生基础较差,其中有几为男生调皮,爱说闲话,不讲学习,但课堂气氛活跃,布置作业及时完成,有15%的学生作业工整清晰,有15%的同学字迹潦草,书面不清晰,有一种蒙混过关的心理,总体比较好的。

二、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史前时代

1、初步了解从古猿到人的进化过程,知道人类产生的基本条件和生活方式。

2、知道从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改变了远古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3、通过文物资料,了解远古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

故事。

5、通过分析文物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树立自觉保护文物的意识。

第二单元文明的起源

1、通过了解大河流域的文明和早期国家河早期国家的形成过程,体会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

2、从古代文明的起源特点,发现四大文明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理件自然环境对人类早期历史进程的影响。

3、通过观察图片发资料,掌握文字,城市遗址,青铜器等,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4、分析县体资料,理解等级制度及其存在的根源,认识军队和刑法在古代社会的作用。

5、从蓝田人家园的变迁,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识。

6、参与社会调查,利用书籍,网络等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学会分析,归纳历史问题,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历史现象。

第三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上)————相继兴衰的欧亚国家

罗马文明的发展兴衰和基本社会特点。

等级制度和农奴制度的形成和特点。

3、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提炼。

4、学会运用已有的知识,观察分析和说明身边的文化现象,并能进行比较和鉴别。

第四单元农耕文明时代(下)————绵研不绝的中华文明

1、通过本单元基本史实的学习和整合,把握中华文明的发展脉络,并能通过比较,发现每个时代各自的时代特色和精神风貌以及与世界文明的差别。

2、通过具体史实的学习,理解历史发展规律,树立有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3、整合相关史实,认识民族融合,文化交流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意义。

4、养成关注普通人生活的意识,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5、在学习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文化成就的过程中,培养民族认同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

三、教材主要内容概括

第一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人猿相揖别;第二课原始农业和先民的国家;第三课传说时代的文明曙光。综合探究一;保护我们身边的古老文明。

第二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得天独厚的大河文明;第三课早期国家的形成;第三课告别野蛮。综合探究二;感悟沧桑巨变。

第三单元分三课:第一课希腊、罗马与欧洲古典文明。综合探究三;从宗教景观看文化的多种性。

第四单元分三课:第一课从封邦建国到一流天下;第二课汉唐盛世;第三课多元文化的交融与世俗的时代。综合探究四:过年,感悟我们身边的传统。

四、课时安排及措施

本教材授课42课时,复习6课时,测验6课时,机动6课时,总计60课时。

措施: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及时调整课程的浅,难程度,深入了种学习情况,按学习的实际情况,深入浅出,难度适应,瞄准把子,做到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学有作用,尽量做到教学相长。

历史教学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情况分析: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教材分析: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一共有九课。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一共有八课。第三单元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共有八课。还要熟记附录里的历史大事年表。

四、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和讨论式等。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六、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七、教学设想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作出正确的叙述和分析,做到思想性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2、继续深入课堂教改,在传授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思想的教育和能力培养,树立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观,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发展,主动发展的育人观,坚持教书与育人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主动探求新知识,提高学习素质和学习效率,尝试历史活动课的教学。

概括问题的能力。跟踪辅导,找学困生谈心,了节其学习差的原因,做到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计划(篇4)

一、教学知识目标及能理培养目标

1、要求学生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这段历史。

2、理清这段时期的历史脉络,掌握重要的历史时期的有关知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运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和处理问题。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需32课,每课教学1课时,复习课需要2课时。

三、背景分析依据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贯彻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指导,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以课改内容为样板,以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七年级中国历册,在全面贯彻历史课程标准规定的知识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以及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以下几点:一、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增强趣味性和生动性;三、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整体情况分析:学生从小学升入七年级,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学风上存在着差异,许多学生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围绕着老师思路转,但仍有学生回答问题跑调。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五、教学任务和奋斗目标

系统性、准确性、综合性、科学性、巩固性”的原则。要做到精讲精练,概念清楚明白,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讲清,切、实做到落实"三基",打好基础,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3、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形式和途径的多样化,丰富历史课堂内容。

投影、录音、录像、*,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六、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

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以多媒体教学为突破口,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计划,信息技术的使用是一个重要内容,响应学校的要求,我在这半学期中,力图以直观的、形象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来改进以往的教学,力求使自己的学科成为学生喜爱的学科,课堂教学朝着乐、活、趣的方向努力。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历史教学计划(篇5)

初二历史教学计划范文

一、 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改革,本学期的历史教学工作以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为重点,努力把本期的`历史成绩提高到全市的中等水平。

二、 工作任务

1、初二⑴⑸班历史,每周两节。

2、《中国历史》第三册,共27课。

三、 教学目标

1、平均分达到60分;

2、合格率达到2/3;

3、优良率达到1/3;

4、名次力争上到中等。

四、 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普遍对历史科认识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

2、综合分述史实的能力较差,有待在这方面的提高。

五、 教材分析

减负,降低难度;(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正文、阅读、图表、资料、注释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其中正文部分是必掌握的内容。

六、 教学措施

1、采用堂上奖分积分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同时约束课堂纪律。

小测、设问等方式进行知识的反馈及巩固。

难点、以增强直观感。

破坏,我们要珍惜,保护自然环境。

历史教学计划(篇6)

学情分析

一轮复习已完成,从区统考成绩看还可以,平均分区第一。但是高分没有突破,个别学生分数还偏低,尤其是应届生成绩还须下大功夫。整体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是很好,记忆处于模糊状态,对史实的掌握基本上是似是而非的状况。女同学的理解能力较差,学习方法僵化,效率不高。男生用功程度还需加强。

工作思路

1、按照考试说明,回归教材,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

做过的习题和没做一样,只要是做过的就必须掌握。

3、加强检查监督,对每一名学生的复习情况都要及时检查,必须人人过关,和老师保持进度一致,争取到高考强熟练掌握教材,做过的习题不留下遗憾。

4、加强检测,可以分项检测,比如在规定的的时间内单测客观题或单测主观题,一定强化答题时间,以提高学生的答题速度。

5、保证每周一次的文科综合检测。

6、二轮专题复习尽量多把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时间整理消化,老师起点拨作用。

7、加强个别辅导,比如王仕鑫,张帅,巍巍等,帮助他们理解消化,节省学习时间。

8、保证每一套题保质保量,精选,不做重复的题。

9、高考前利用一周时间,把主干知识要集中点拨一遍,使学生有清晰的思路,准确的知识点。

加强学法指导,注意心理疏导,让学生充满自信,考出最好水平。

历史教学计划(篇7)

一、教学进度及内容

1、初一:《中国历史》第二册。期中授完1—14课,期末授完全部内容。开学第一周,教师引导学生通览教材,整体感知教材内容及编排体例。师生共同商定本期教学计划。全期用2——3周时间组织学生期中期末考试。

期末复习考试。

世界近现代史的三轮复习。即分册系统复习,重点、难点、热点专题复习,综合模拟训练。教师新授《世界历史》第二册前,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教材,分析新旧教材的异同,调整好教学计划和学习策略。

二、教学要求及建议

1、基础年级应严格开设课程,开足课时。初三年级要根据新授和复习要求适当增加课时。

2、各年级均要配备专职历史教师。兼职历史教师要力求课堂教学规范化,历史学科知识专业化。

3、要建立历史教师的培训机制,健全历史学科教研组活动规章,积极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和历史课题研究。

北师大版、华东师大版新教材,积极开展对新教材的学习与研究,为20xx年秋季新教材实验作好充分准备。

5、切实加强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推进师生互动,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习惯。

6、积极开展听评课活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历史教师的教学比武和论文竞赛要作为常规要求落到实处。

7、提倡教学形式的多样化,重视历史活动课的教学研究,充分利用本地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积极开发地方校本历史课程。

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教学。各校在教材征订时要严格订齐订足挂图、地图册等教学资料。

地理等学科的相互渗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的研究;市中考考试说明和市编复习资料的研究;近年来中考考试形式与内容改革的研究。

三、学科活动的安排

市、县三级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培训。

2、适当的时候,组织全县毕业年级教师开展复习备考研讨活动。

3、以新课标的要求为标准开展课堂教学设计或教案竞赛。

4、在全县重点开展历史活动课教学研究。

5、组织教师参加新教材实验区的教学考察与学习。

历史教学计划(篇8)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本人根据中心学校教务处的分工安排,承担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的教育教学任务。在新的学期里,本人将继续贯彻落实新课改精神,坚持以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为指导,在教导处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加强常规教育教学的研究总结,切实突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确保新学期七年级中国历史教育教学任务的顺利实施和高效。为实现这一目标,特制的本学期的工作计划如下。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其突出的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但是不会听讲和自学、不会做笔记、个别学生不交作业、课堂吵闹、学习习惯差。许多学生只把历史学科作为副科对待,不重视历史课的学习。虽然绝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跟着老师的思路转,但仍有不少学生不守纪律、精力分散,回答问题驴唇不对马嘴。由于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习惯又较差,认识又不足,故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较难。所以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上好课,做好每一个环节,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因为,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材,选用的是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等。

2、教材内容

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了从史前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1课。

第一单元主要讲述人类文明的起源,共三课,从最早的人类讲起,到华夏族的形成。使学生充分认识了我国境内远古居民的生活面貌,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单元主要讲述奴隶制社会的产生发展和衰亡及社会的变革,使学生深刻认识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对人类文明的进步的影响。

第三单元主要讲述秦汉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发展,使学生从学习中认识秦汉对后世的影响。

第四单元讲述了政权的分立和民族的融合。

完成新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共需。

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各个阶段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等。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阅读历史史料以及分析史料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录音、录像、影片、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提高,促进不断进步。

历史教学计划(篇9)

一、本期主要所做工作

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本期利用各种机会加强业务学习和教科研理论学习、学习笔记达5000字左右。

累计集体备课30节左右。

5、积极主动地参加其他教研组和学校组织开展的公开课,青年教师汇报课,校优质课评比活动。听课节数达30节左右。

6、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组织本年级历史教师精心设计单元,期中练习题。针对学生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会诊,查漏补诎。

7、开展课外辅导,课外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如

(历史人物访谈。

(交流历史学习方法、经验。

(历史专题报告会。

(观看爱国主义影视片。

(学习方法,复习方法指导。

(社会生活情况调查。从而培养了学生兴趣,拓展其视野,并与同组教师交流心得。

8、努力开展课题研究,围绕《现代教育技术与历史课堂教学的整合》,《帮助学生做好材料分析题之初探》,群策群力钻理论,查资料,重实践。

9、努力突出历史教学的过程和方法,拓展历史的教育功能,注重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和育人功能。

通过多样化方法和现代化手段,努力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二、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

1、积累了一定的教科研理论和方法,为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更好的基础。

2、本组的各项教研教改活动,取得较好成绩

3、课外活动亦取得一定的效果。学生在活动中学会了做人,掌握了历史知识。

教学要素、教学环节文章的整合,为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历史的环境和氛围;落实学生主体精神,充分发掘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和内驱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信息素养和科学精神。此外,学生的材料解析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三、存在的不足

集体备课有时针对性不强,特别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往往是备好的课不得不进行必要调整。

2、新课程的理念落实得不够到位,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成分还比较多。

3、课题研究亦有流于形式的时候,以致实质性的工作做得远远不够。

4、课外活动的开展因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总体效果亦有不如人意之处。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集体备课的针对性,努力服务于课堂教学和学生。

2、有意识地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色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4、加强课外活动的指导和引导,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伙伴

历史教学计划(篇10)

一 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全县乡镇中学中等行列。

二、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北重归统一”“大运河的开通”两个子目,从政治、经济两个方面介绍了隋朝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更好地理解唐朝的繁荣与开放打下了基础。

关于科举制的创立这一内容,原有的教学大纲和教材虽有涉及,但一般不会展开。鉴于新课标将科举制作为内容标准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教科书特意安排了一整节课来讲述科举制的诞生、完善与影响。与以往的教学大纲不同,新课标此前没有谈到中国古代官制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如何选官、如何任官,对学生学习其他知识很有帮助。例如,对本课内容的探讨,能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唐诗成就为何辉煌,唐诗创作为什么能够步入黄金时代。

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拟用的教学方法

讲述式、谈话式、启发式、提问式等。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8、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

五、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 日期 教学内容 节

1 3.1——3.5 1课,2课 2

2 3.8——3.123课,4课 2

3 3.15——3.19 5课,6课 2

4 3.22——3.26 7课8课 2

5 3.29——4.2 月考 2

6 4.5——4.9 9课,10课 2

7 4.12——4.16 11课,12课 2

8 4.19——4.23 复习 2

9 4.26——4.30 期中考试 2

10 5.3——5.7 13课,14课 2

11 5.10——5.14 15课,16课 2

12 5.17——5.21. 17课,18课2

13 5.24——5.28 月考 2

14 5.31——6.4 19课,20课 2

15 6.7——6.11 21课,22课 2

16 6.14——6.18 期末复习 2

17 6.21——6.25 期末复习 2

18 6.28——7.2 期末考试 2

历史教学计划(篇11)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材不仅是教师的教学基础,也是学生的学习基础。它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注重历史的多面多层次联系和知识的延伸,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技巧,提高自身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学生刚从小学进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接触到的一门新学科。因此,大多数学生都有强烈的求知欲和良好的课堂纪律。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主动学习。因此,有必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感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

第三,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不仅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还要给他们学习方法上的指导。

学习目的、学习情境的教育,让学生学好,保证考试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多做精讲多练,做好优秀学生培养和差生课后补课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在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认真组织复习,以书本为基础,理清概念,提示规律,给予指导,提高学生复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6.引用数据和学习经验。我经常向老老师学习,听讲座。

7、认真组织考试,加强综合训练,抓住学科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在历史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的发展和变化,收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和总结,对相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论,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学会学习。

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展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精神,在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探索和创造,开展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积极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多方向的c

9.从多个角度观察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了解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10.改进措施:

1.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在高水平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总结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要有针对性地采取补救措施,通过一些相对轻松的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要结合挂图和资料了解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或者结合现代教学方法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4.结合相关内容介绍当地历史名胜和旅游景点,教育学生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

毅力和集体精神。

教学假设:

1.历史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精神,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对历史进行正确的描述和分析,从而达到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统一,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教学为主导、学导结合的教学理念,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全面积极的育人理念,坚持教书育人的统一,提高课堂效率,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探索新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尝试开设历史活动课。

故事会、创办历史报刊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分析综合、比较总结问题。后续辅导,找学困生谈话,挽救其学习不好的原因,因材施教,分类指导,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4.利用远程教育和网络资源。

历史教学计划(篇12)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学校工作精神,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学为指导,在学校教学部门的领导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 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基本情况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第二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任务目标

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

四、主要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是本学期教学最核心的内容。这就必须夯实基础,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投影、录音、录像、影片,模型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思、练活动,使其成绩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

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小编推荐

历史教学计划


时间如水,即将迎来新一学期的工作,写好教学计划,才可以让老师更加了解教材的优缺点,学科教学计划如何书写呢?您在寻找好文章吗我们向您推荐“历史教学计划”,欢迎学习和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历史教学计划【篇1】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高一历史呈献给学生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外国,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的历史时期。全本书共计八个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反作用于经济,文化是经济、社会在社会中的体现。在整个高中阶段,高一学段的政治文明史具有先导性的作用。

二、学生状况

本学期是高一年级新生从初中升入高中的第一学期,学生处于新的学习环境、面对新的师资面孔、手握新的教材,这一切绝定了高一新生必然有一个或短或长的心理适应期、心理调整转轨期。在这一时期,学生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排斥情绪。

高一新生在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上也面临着调整,高一新生同时也面临初、高中教材所述的知识点衔接问题。初中时强调记忆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高中则更多地强调在记忆的基础上的理解和运用。对历史而言,则是形成正确的史观,充分发掘教材及相关材料中的有效历史信息,并运用正确的史观和历史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形成能力。

高一新生来自于全县不同的学校,原学校不同的文化氛围,使学生在心理、生理、学习方式、学习态度和社会认知等方面存在着较多的差异性。应积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努力推进学生差异性发展。

由此,“新”是高一学生的一大特点,“新”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具有更多的塑性。为此,作为高一年级任课教师,应该紧紧围绕“新”,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做足“新”的文章,充分发掘学生潜能,在“塑才”的征程上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

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重大历史问题;在掌握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的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处、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学会与他人尤其是不同见解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

四、教学要求

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本学期的课程,使学生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正确理解政治制度演变的必然性和对近代、现代的影响,进而正确把握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发展规律和发展特点,做到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五、教学措施

1.课标为本

认真研读和分析课程标准,了解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学科测试标准,深度挖掘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课前课时设计。

2. 创新授课

创新课堂,上好每一节课。运用课前课时设计,采用问题教学法、学案导学法、讨论法等。关注课中生成,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激活课堂,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归纳的能力。

3. 改进教法

用好学校提供的课程资源,把“白板”引入历史课堂,充分利用其容量大、易于营造新的教学情境等特点,创设快乐和谐课堂,拓展学生视野,拓宽学生知识面。

4. 及时总结

认真做好学生意见、建议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时调整工作,不断修正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把关注全面与关注学生个性有机结合,耐心辅导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

历史教学计划【篇2】

一、 指导思想

本期八年级历史不仅传授基础知识,还要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增强环保意识和培养环保能力。

二、 教学任务和目标

本期以完成教育改革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第一到第二十二课的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

三、 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近代史部分,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习题以及动脑筋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

1、特点:政治思想性强,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可读性强、重点突出;图文并茂,趣味性强;启发性和生动性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内容:叙述从鸦片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的历史,共22课及乡土教材的教授。

3、重点及难点:重点是中国现代史部分,难点是认清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了解国情,提高认识、培养归纳综合能力。

四、 学生特点:

八年级学生求知欲强,思维灵活,但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有偏科现象,缺乏分析归纳能力,学习主动性有待加强发挥。

五、 教学措施

(一)做好教育常规工作

1、认真钻研教材、教参、教纲;认真备课;上好每一堂课;细致批改作业;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2、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吸取历史科有经验教师的教法,深入学习教学理论,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3、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和学会学习。

(二)基础知识教学

1、对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进行具体描述,讲清线索。每课突出重点、基础点让学生掌握巩固好。

2、经济、文化、政治方面让学生知道,并了解发展情况,追溯本源,充实内容,联系当代与环保相关知识,及时教育。

3、对课文知识进行归纳、综合,让学生系统掌握,教会学生学法、记法,充分利用课本的思考提示、想一想等,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三)思想品德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教育:

1、进行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教育。充分利用教材史实,增强学生爱国认知,学革命先烈及仁人志士的爱国事迹,为实现人类理想而奋斗。通过战争的破坏作用,及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2、初步用历史辩证唯物主义观教育。使学生学会科学分析评价革命时期的史实及人物,培养分析归纳能力。

3、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增进民族团结教育。我国历史发展,是统一巩固发展,即使是革命时期同样是统一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民族发展,树立民族团结、民族平等的观念。

4、进行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教育。我国古代有无数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和能工巧匠,都反映出高尚情操和优秀品德,值得发扬光大。

5、进行国情教育,增强时代责任感,让学生了解认识中国近代的屈辱史,内外对比,更要为国争光,树立民族自尊、自豪、自信。

(四)其他工作与学校保持一致。

历史教学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规范教学全过程,全面提高历史与社会的教育教学质量,及培养一支业务精干、团结协作的团队。

二、工作目标:

1.努力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把各项常规落实到位。

2.在20××届中考成绩上保持稳定。

3.建设一个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教研组集体。

三、主要工作:

1.制订学科组计划。

2.加强集体备课活动,同时兼顾整个教研组的集体教研备课活动。

3.认真按照5+30+10的课堂教学模式上好每一堂课,注重45分钟的课堂实效。

4.上好学校人手一课的录像课

5. 加强教学常规的督察落实,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到实处。深入研究近三年的中考试题,在科组教师评议、筛选、组合的基础上组织编写应知应会,创建教学资料库。

6.开展互相听课、评课,及时总结。

7.参加学校和市、区教研室开展的各项活动,认真完成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教研组、备课组制订学科计划。

2、召开科组会议,讲解工作重点。

3、随堂听课。

4、区初三复习备考会。

5、配合出好月考卷。

十月

1、配合教导处进行常规检查,如教案、进度、作业批改等。

2、继续推门听课。

3、学科活动:研讨效益课堂

4、全国中学多媒体教学课件大赛

5、参加区观摩课

6、期中考试

十一月份

1、备课组集体备课

2、准备德育评估的相关材料

3、优秀教案评比

4、优秀作业展

5、说课和命题比赛

十二月月份

1、初三历社学科备考会

2、备课组经验交流会。

一月份

1、学科沙龙:如何培优辅差。

2、教学常规检查。

3、复习备考:期末复习备考研讨。

4、期末复习公开课。

5、期末阅卷。

6、期末结束工作。

历史教学计划【篇4】

一、指导思想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和教育局的“抓常规、重落实”的精神,我依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8、9、10三个班的历史课,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三、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等七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七个单元共21课内容,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导入、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扣新课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四、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五、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第六单元和第七单元不是中考内容,让学生了解即可。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六、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历史教学计划【篇5】

本学期是学生升学关键的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复习时间短、任务紧。扎实搞好中考复习,是取得理想成绩的前提条件,科学有效地学习,有助于提高学业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初中三年所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的知识,以及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有效的提高学生中考考试的学业成绩,按照学校及教研组的安排,特制定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学科复习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本校九年级学生通过两年半初中的学习,在思想品德方面基本上懂得具有高尚道德情操、良好心理品质的重要性。但由于受社会的影响,加上本校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学生的思想波动性比较大,有部分学生有厌学、只顾贪玩不良现象,有上进心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知识学的不活,缺乏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个学期要尽快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让他们顺利的毕业,必须要下一番苦功夫不可。

二、指导思想 以《中考说明》规定的考试内容为重点,以考点为线索,有针对性、目的性、做到科学合理、切实可行,使每一位学生在第一轮复习夯实基础,以填空题等题型对考点知识进行周密梳。引导学生对考点有知识进行思考和运用,进行深度剖析,理论联系实际。以中考题型对本课时所含考点的内容进行全面在巩固练习。对考纲所规定在中考考点进行简明在归纳和整理,方便考生查阅。使学生获得知识在全面掌握,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确保中考取得好的成绩。

让学生巩固初中阶段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课程中重要的内容知识点,学生能够灵活的应用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学会考试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有效的提高学生中考考试的学习成绩。

三、教学内容

1、七--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课本;

2、20xx年浙江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说明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考试说明与指导;

3、强化模拟训练。

四、时间安排根据时间的关系和现有的复习资料,复习的时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3月上旬至5月初。主要采取地毯式复习法。第一轮复习的时间最长,也是夯实基础的最关键时期。每年中考试题几乎都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熟悉课本非常重要,所以采取地毯式复习。 对七年级——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课本中所有知识进行全面的梳理;将课标与考试说明要求的知识点按识记、理解、运用不同层次的要求,结合教材进行总体的全面的复习,复习目标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领会、记忆、理解、运用,并使其系统化。

第二阶段:5月。专题复习,以课标与浙江省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考试说明为主要资料。即教会学生将社会热点问题与所学的知识点紧密联系,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对国内外重大时事、时政热点进行讲解,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将时事与课本的有关内容联系起来,并进行分门别类的训练,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问题的方法和解题方法的训练。侧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以致用。 第三阶段:6月。进行综合性复习与模拟测试,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广泛收集资料,精心编选好符合中考要求的综合性题目进行训练,编写试题有以下要求:

首先要选基础,即通过多练使基础知识在理解和应用上达到运用自如、熟练、准确、举一反三;

其次,选薄弱环节训练,就是对学生易出问题的知识点或思想认识方面强化训练,练得多了,就会化难为易了;

第三,时政热点训练。集时政、所学理论、青少年成长三方面相联系的综合题的分门别类的训练,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最后,选类型训练,掌握各种类型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考前一周左右,学生自由复习,教师引导学生查漏补缺、少背多思,让学生自主复习的目的是避免其有过多的依赖性,让他们整理、选择上考场时的必备资料、课本,在考前要强调注意事项。

五、教学措施从去年考试的形式、考试的题型以及考查的知识点,结合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学生学习的基础情况,我认为思想品德中考的'复习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单元复习,夯实基础初中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中考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及应用基础知识分析思想、行为、社会生活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复习的过程中要做到;研究“课标”和“考纲”,明确复习限度。帮助学生梳理课本知识,使学生构建课本知识体系,指导学生细化落实考点。

(二)、专题复习,整合知识在复习过程中教师可以以课本知识的某一点或时政要点、热点为载体和背景材料,引导学生多角度进行思考,把分散于教材的知识电联系起来构成整体。

(三)、适度训练,提高能力训练是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桥梁。只有加强训练,才能磨练思维、开阔思路、触发灵感,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最终得到落实和提高。但训练应适度,切忌搞题海战术,对各种资料不加选择的滥用、乱用。所以教师在复习过程中应该精心编制训练试题,严格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应试的习惯和心理,同时也要适度的讲评,提高学生的解题的技巧和能力。 总之,经过三轮复习,不但能使学生的政治基础知识有一个较大的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个较大的提升,意志品质也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从而顺利通过学业水平考试。

六、教学进度表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周课时

1

2.18~2.24

始业教育

九下第八单元第一二三课

3

2

2.25~3.3

九下第八单元第四课

历史与社会考点1——5生活的时空

5

3

3.4~3.10

历史与社会考点6——11生活的时空

5

4

3.11~3.17

历史与社会考点12生活的时空

思想品德考点1——5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

5

5

3.18~3.24

思想品德考点6——9心理健康和道德教育

思想品德考点10——11法律教育

5

6

3.25~3.31

思想品德考点12——17法律教育

5

7

4.1~4.7

县一模考试

思想品德考点18——24法律教育

6

8

4.8~4.14

历史与社会考点13——15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3

9

4.15~4.21

历史与社会考点16——20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5

10

4.22~4.28

历史与社会考点21——25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

5

11

4.29~5.5

历史与社会考点26——30发展的选择

5

12

5.6~5.12

历史与社会考点31——35发展的选择

4

13

5.13~5.xx

历史与社会考点36——39发展的选择

5

14

5.20~5.26

思想品德考点25——35国情教育

5

15

5.27~6.2

思想品德考点36——41国情教育

6

16

6.3~6.9

专题热点复习

5

17

6.10~6.16

综合训练,以良好的状态迎接中考

5

历史教学计划【篇6】

一、所教班级的基本情况

这学期我在高二的三个文科班和两个理科班教历史,其中439,442,443是文科班。文科生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高考得高分。

446班和447班是理科班。他们学习历史的目标是通过今年12月的学术水平考试。本年级使用人民教育版教材,语文课每周六七节课,七节自习课,外加六周考试。这一时期的教学任务是完成必修三和部分选修一的新课程教学内容。理科班每周四有四节课,这学期的教学任务是历史第三必修课。

二、教学目标和措施

必修3讲述了人类社会的思想、文化、科技发展的历史。

1、进一步研究新的教学理念,更新教育理念,认真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具体来说:

(1)、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作为教师,要在知识转移、思想交流、能力培养等方面积极引导学生,同时不断加强历史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新课程改革的探讨,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专业素质。

对于学生来说,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训练学生学会如何思考,如何正确全面地对待和处理历史问题;把握历史的科学性,教给学生一部继承、发展、客观的历史,引导学生学会求真、吸收;加强历史学习的基础,要求充分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加大历史训练,运用适当的习题提高历史的应用能力。

要求理科生掌握以课程标准为核心的基本历史内容。管理好自己的课堂,加强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注重日常工作,保证教学顺利开展。坚持备课,做到每节课都准备重点难点,了解学术情况,找到切入点;认真准备每个教案(或课件);课堂教学难而宜,突出重点,开展师生互动;作业是巩固和提高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学生要积极复习作业,每个单元看一遍,说明每节课学生存在的问题。文科的教学内容会更深入,理科的教学内容只是掌握基本事实,所以教学时间有差异。

(3)加强教学研究和讨论: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探索高效教学模式。常规教学既加强了基础,又加强了历史的思辨能力,培养学生多角度、多联系地看待问题。习题评价从审题入手,掌握解题规律。(2)积极探索现代技术环境下的历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和网络丰富知识和题库。

(4)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在如何学习、如何总结整理知识、如何提高身体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多下功夫。

2、集体备课

同代历史高二有三位老师。为了保证进度和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我们决定每周集体备课一次,同时为备课小组一起做好教学提供建议。

3、考试:按照年级组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各阶段的考试,认真命题,认真阅卷,认真点评。

4、作业:要求学生及时完成预定的同步训练教材,按质按量按进度完成(学习方法大视野);老师通常会加强监督,按时按要求批改作业。

历史教学计划【篇7】

新的一学期又开始了,为了更好地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配合好学校的各项工作,进一步落实贯彻好教育教学方针,我依据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了如下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八年级历史课,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大多数学生课堂上缺少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不注意知识点的整合,缺乏归纳分析能力,这些都是教学的不利条件,有待于进一步加强、改善。

二、教材内容分析

《历史》八年级下册,内容主要包括了中国现代历史部分,历史时空跨度大、历史问题高度概括、具有历史现实感和社会实践性、渗透了较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它承接《历史》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史发展线索,设置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五个学习单元,概述了20世纪后半叶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历经的两次历史巨变,反映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发展过程。

三、教学任务和目标

1、八年级下册历史教学,力求向学生传授中国现代历史基础知识,基本线索,让学生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及涉及的重要历史人物的历史功绩,了解现代中国基本国情,认识新中国的建国史、探索史、发展史、外交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2、继续传授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学会归纳整合历史知识,学会从众多历史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揭示历史规律,开启联想和想象,自主探究,从学会到会学。

3、通过中国现代爱国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社会主义国情教育,领袖人物的开拓教育,民族团结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具有创新和开拓才能,掌握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的本领。

四、具体措施

1、本学期继续以打造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为己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增强学生素质、思想、培养能力,按质按量完成教学教育任务,使学生掌握中国现代时期的的历史。

2、重点学习前五个单元的内容,为中考打好基础。

3、认真钻研课标、教材、教参;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每一个导学案,上好每一堂课;耐心辅导学生,教书育人。

4、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5、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6、积极组织开展教研活动,深入学习教学理论,搞课题研究,积极撰写论文,提高教学理论水平和教研能力。

7、优化课堂教学。严抓纪律,采用多种教法,如讨论、评论、阅读、自学等方式,启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和学会学习和做人。

五、教学资源的开发

利用学校图书室、网络及其它媒体开发教学资源,相关历史背景资料、影片等播放给学生观看,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对历史资料的理解。

历史教学计划【篇8】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贯彻学校“自成教育”理念,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北师大版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x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四、主要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7、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进度

新教材历史第二册总共有x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历史教学计划(汇总14篇)


教学计划是开展正常教学的准备工作,时间伟大的作者,转眼间新的一学期即将到来,回顾以往,教师们应该认真写一份教学计划。学科教学计划要从哪方面入手呢?栏目小编根据您的需求为您提供了以下相关信息:“历史教学计划”,希望本文能让您喜欢!

历史教学计划 篇1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和改革。历史课程的教学,作为中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也在一次次的改革中得到不断完善和提升。新发布的历史新教材,是国家对历史课程教学的一次深入改革。本文将从“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的相关主题入手,探讨如何有效地教授新历史教材。

一、新历史教材的亮点

新历史教材在教学内容上的亮点有以下几点:

1、学科特色明显

新历史教材注重通过一系列案例和实证材料来揭示历史规律和历史现象,要求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深度分析和独立思考,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即“重过程、轻结果”。

2、教学模式更新

新历史教材采用了多种教学模式,如问题探究、案例分析、文献阅读、历史现场考察等,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积极参与。

3、教材编排合理

新历史教材将历史教学内容按时间顺序进行编排,通过离散的个案与综合性的案例相结合,使历史知识更加系统、完整、深入,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

二、新历史教材的教学计划

在教学新历史教材时,不仅需要掌握教学内容和教学重点,还需要编制一套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下面是基于新历史教材制定的教学计划:

1、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掌握中国历史的基本发展过程和历史的基本观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历史观念和情感,以及相应的学科素养。

2、教学内容

本课程包含两个单元:中国古代史和中国现代史。中国古代史包括三个学时,主要掌握商周至明清时期的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过程和社会变迁;中国现代史包括四个学时,主要掌握由近代史到现代史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进程和社会变迁。

3、教学方法

我们将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行本课程的教学,通过组合多种教学手段,如讲解、案例分析、实践体验、讨论策划等,加强概念教学和历史事件的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

4、教学评价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通过期末考试、小组专题研究、课堂表现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包括考查学生对历史本质的认识、掌握历史研究方法和关键概念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学术素养。

三、新历史教材的教学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针对不同年级和学生的需求,制定相应教学计划,并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统筹教学进度,确保课程教学进展顺利。

1、培养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推出历史文化周、组织历史实践基地参观、在学生中积极推广文献阅读周等,营造课内外多维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对历史的思考和探究热情。

2、采用互动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比如就教材中提出的问题展开小组讨论和互动,通过引导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互动,帮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掌握教学节奏

在掌握教学节奏方面,我们要注意合理安排教学时间长度,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最大程度的参与度和收获。加强历史教育手段的规范化和科学化,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具有吸引力和效率,为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历史进程提供了更好的方法和工具。

通过新的历史教材教学计划的不断完善和实践,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从各个角度掌握中国历史的重要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相关素养能力,充分体现教育的更新和进步。

历史教学计划 篇2

5.主要内容:前期:“四提倡、四反对”(提倡民主,反对x;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

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8.地位和作用: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不过,新文化运动中也有对东西方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这一直影响到后来。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表现为:《马关条约》签订);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②俄国: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

5.太平天国运动:

①爆发时间、地点、领导人: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金田村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②定都: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③抗击洋枪队:A:1860年,李秀成指挥的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B:1862年在慈溪战斗中,洋枪队头目华尔被击毙。

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中国廉价的工业原料。

3.虎门销烟:

时间:1839年,林则徐被道光帝派往广州进行禁烟。

经过:1839年6月,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二百多万斤鸦片,在广东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意义: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成为民族英雄,这次活动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②赔款2100万元;

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6.鸦片战争影响:

①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英《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7.启示:落后就会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1、高中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要有阶段性,高一、高二阶段,不必苛求知识的深度,但是要重视知识的广度。课外知识的丰富程度,对于历史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多读一些历史相关的课外书籍,注重古文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2、高中生大部分的知识来源都是来自课堂,高中生听课也有听课的方法。想要提高历史成绩,课前预习是很重要的,预习可以对历史知识有大致的了解,也可以在听课的时候对历史的学习更有针对性;上课的时候可以把重点、难点都记录在笔记上,课后在根据课本和笔记进行复习。

3、高中生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很多不懂的问题。这个时候高中生可以多和老师沟通,每一个历史老师从事多年的历史教学,都有自己独到的经验。高中生可以多和自己的老师交流自己不懂的问题。

4、历史是一门记忆性比较强的学科,但是对于历史知识点仅仅是死记硬背是不够的,还是应该注重对历史史实分析和理解的能力。想要提高历史成绩,就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记忆,在记忆的基础进一步理解和运用,这在以后的历史学科的学习中是非常重要的。

5、高中生想要提高历史成绩,就要调动自己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学习历史的时候,首先要明确学习历史的目的,了解历史的重要性,这样才会发挥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其次就是要端正学习态度,有计划的去学习。

1.上课好好听讲。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不管你有多么不喜欢历史这门课,多么不喜欢这个老师,多么想睡觉,都请认真听讲,不发呆不神游。

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有PPT课件,可以把特别重要的课件拷回家,打印进行复习。

2.认真完成历史作业,这也是非常基本的。一旦有错题,要及时订正,不懂要问,在书上把相关内容勾画出来考前复习。不建议一边做作业一边看书,考试你又看不了。不会的忘记的,先跳过去,做完后去历史书上找,划出来。

3.有适当的课外练习,不用很多,忙的时候几道也可以。但要保证每天都要做一定时间的历史题(不管是不是放假),保持感觉。历史的错题要及时解决,不要积累起来。

4.重视历史课本。老师可能出错,作业可能出错,网络可能出错。但课本绝对是对的(起码对于考试来说是这样),一切依据都要去课本上寻找。考前一定要看书。看书要仔细,不要放过任何细节,但又要着眼于宏观。

5.关于历史错题本有没有必要,我是这样认为的:不同人适合不同的方法,没必要千篇 一律。有些错题和年代和人物有关(也就是标准答案可以在书上找到,毫无争议的)值得记下来反复复习,但一些理解题,存在争议的就没必要了。最重要的是有了错题本一定要去看去复习。

6.学会利用历史大事年表。时间对于历史这门课非常重要,虽然大事年表书店里可能有,但建议自己制作,即摘录上书本上每一个时间和对应的事件人物,再按顺序排列。着有助于理清思路。

历史教学计划 篇3

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历史教学,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整体成绩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整合人民版、人教版历史教材,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本学期总课时为38课时,每周2课时。

历史教学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初一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一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且这些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提高历史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隋朝到清朝初期为主要的历史发展线索。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每个单元后各设一节活动课,第三单元后设两节活动课。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xx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讲述明清两朝加强xx统治的主要措施、郑和下西洋的史实、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使学生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民族关系的发展,统一。

难点:我国的民族关系是如何发展的以及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何巩固。

六、教学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历史教学计划 篇5

作为历史专业的学生,在高校的学习中,教学计划是我们必须要遵循的学习路线。高校历史专业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进行系统化、综合化的历史学科学习,从而更好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成为卓越的历史学家和人才。

高校历史专业教学计划的设计通常由教育部和各高校历史学科教研部门共同制定,旨在明确历史学科的知识框架和学习目标。在计划中,通常会包括历史学科的基础学科、专业课程、选修课程、实践教学以及毕业论文等方面内容。对于历史专业学生而言,教学计划是我们必须要遵循和实现的学习目标。

首先,历史学科的基础学科包括历史哲学、历史学史、文献学等课程。这些课程是历史学科的基础,对于学生拥有全面掌握历史学科知识十分重要。历史哲学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历史学科的基础本质,并培养其历史思维方法。历史学史课程旨在讲解历史学科自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使学生了解历史学科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走向。文献学课程旨在教授学生如何有效地研读历史文献,如何获取历史信息并进行研究分析。

其次,历史专业的专业课程是学生们进行更深入学习和探索历史学科的必学课程。专业课程通常包括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史学理论等。专业课程涵盖了历史学科的众多领域,可以帮助学生更广泛、更深入了解不同历史时期及不同地区的历史变迁。

第三,选修课程方面,高校历史专业教学计划通常提供了多项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职业规划进行选择。例如,人类学、考古学、文化遗产保护等选修课程能够带领学生深入地了解历史学科在不同领域和行业中的应用价值。

第四,高校历史专业教学计划也注重教学实践的环节。实践教学是历史学科学习的有效补充,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到历史学科如何应用于实践工作中。根据具体情况,实践教学可分为实习、考察、调研、文献研究等。

最后,毕业论文是历史专业学生在完成历史学科学习后所必须完成的最后一项任务。毕业论文旨在考查历史专业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研究与论文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方面,也是学生进入社会后必备的能力。

总之,高校历史专业教学计划是历史专业学生进行学习的路线图,是历史学科学生必须要遵守的学习规划。通过认真学习和实践,历史专业学生能够更好地把握历史学科知识,为未来的职业和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历史教学计划 篇6

历史新教材教学计划

随着时代的变迁,历史教育也在不断地更新与发展。新的历史教材的推出,给我们的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应该如何制定一份适应新历史教材的教学计划呢?

首先,我们应该深入研究新的历史教材,理解其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新历史教材突出了“多元主义”、“情感认同”、“批判思维”等教育理念,强调历史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体验与情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辨能力。因此,教学计划应该将这些理念融入其中,注重学生的互动体验和思考引导。

其次,我们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课程规划和教学重点的确定。新历史教材涵盖了世界历史和中国史,内容分为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对初中历史教育来说,可以重点突出中国文化的多元性和包容性, 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文化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同时,可以通过分析历史事件和人物,启发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其挖掘历史信息和梳理历史线索的能力。对于高中历史教育,可以重点关注中国现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通过案例分析和深度探讨,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与现实的联系和影响,启发他们对未来的思考和展望。

最后,我们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针对新历史教材的特点和教育理念,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景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网络学习等现代化手段,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综上所述,制定一份适应新历史教材的教学计划,需要我们全面考虑历史教育的特点和现代教育的需求,注重导向教育和情感教育的融合。我们要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思考和实践。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历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为学生培养一代有责任心、有担当、有创造力的未来人才。

历史教学计划 篇7

关注学生, 关爱学生, 加强历史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需要重新建设新型的历史课程教学观, 切不可对学生不管不顾。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用微笑亲近学生, 用激情和幽默感染和吸引学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 学生自然能够提高听课效率。

学生先预习课文, 完成导学案, 教师再导入新课、讲授新课, 这是这几年教改探索的模式。课怎么讲?为提高课堂效率,有效设问是调动学生思维的一种积极手段。如讲授20xx年部编七年级历史上第五课《青铜器与甲骨文》一课时, 可以先让全班学生预习课本, 完成导学案, 再朗读导入框,接着设问:哪两种文明反映了商周高度发达的文明?学生刚朗读完会马上回答“青铜器与甲骨文”,从而马上告知本课知识概要即青铜器与甲骨文。再引出第一个子目“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要求学生从课本第一段找出以下问题答案并画线:

1、原始社会后期哪里出现了青铜器?请找出代表。

2、商朝以后青铜器的种类有哪些?其中礼器代表什么?请阅读相关史事加以说明。

这些设问学生能很明确在课本找出答案,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也要求学生跟着问题学习课文, 不会分心, 动手、动脑。有效设问可以使课本知识清晰化、条理化, 掌握课文脉络, 抓住重点、难点,调动学生思维,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个班级的学生有好中差之分, 一堂课接受能力也分好中差。而一个历史教师要教授4~5个班,谁是好生、谁是差生、谁是中等生不可能了如指掌。要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提高差生的听课效率。那怎么办?课堂竞答是一个有效的方法。课堂竞答方式可以检验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学习能力, 同时还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对接下来的教学活动做出合理调整, 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具体的操作是:先申明竞答规则, 按座位分组, 难题优秀生若答出得2分,普通问题中上程度学生答出得1分, 差生答出简单问题得2分, 谁都不许说出答案, 否则本组扣分,小组可推荐答题者也可自告奋勇。四个小组下课前排名。学生马上有了积极性, 优秀生会积极回答问题, 他们有很强的表现欲。中等生能答的也会举手。剩下的就是差生,他们平时羞于表现, 不爱表现, 生怕出错闹笑话, 其他的学生则会把很多简单的问题让给差生回答, 以争得更高的分数。为此, 教师要多设置简单的题目,好调动差生的积极性, 差生每回答一个问题, 教师要及时予肯定或鼓励。这样差生就不会睡觉搞小动作或低头偷玩手机, 课堂效率会显着提高。

传统的历史课教学方法是讲述法, 即“满堂灌”.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实践证明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 各种方法适用于不同的课例,不是一种方法都能适用于任何课堂。采用小组分工合作讨论这一教学方法实践证明也是一种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

历史课本内容范围广泛, 涉及很多历史事件, 对于学生而言既抽象又陌生, 无形中增加了学生学习难度, 学习兴趣下降。对此,教师善于利用新技术构建高效课堂, 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如微课、慕课、在线课程、数字图书馆等,并把这些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 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历史教学计划 篇8

篇一:高一历史必修1教学计划 2014年秋季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王昌林

一、指导思想:

以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能力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精神,针对我校高一学生基础差的实际,坚持“夯实基础,狠抓双基,改进学法,激发兴趣,提高能力”的指导思想。

二、教学目标:

高一是个关键时期,学生刚进入高中学习,功课多,任务重,学生基础差,学生不能很快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且高一学习要为学考和高考做准备,所以我确立了如下几个目标:

1、落实双基。加强基础知识的阅读、理解、分析、综合、巩固,定期组织知识过关。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方法,做到快速阅读,能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3、培养学生理解、综合运用能力。在教学中加强对历史概念的分析、判断、归纳,使学生能正确把握历史概念,加强材料题的分析训练,以培养综合运用能力。

4、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课堂上可以分组讨论,探究学习任务,互相交流信息,在合作探究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

5、利用教材资源,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道德教育等思想教育。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本册教科书讲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共有八个专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共四个班(147、148、149、150班),272个学生,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大部分学生没有。在教学中要想提高成绩,是相当难的,但我要迎难而上,少讲困难,多想方法。教学上要分层次进行,要求不宜过高,按照学业水平的要求进行教学。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其主动性,拔高要求,并要进行一定量的较难的作业布置。

五、主要措施:

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灵活安排教学顺序,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采用“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

4、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认真批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搞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及时反馈到教学中,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合实际,开辟第二课堂。本学期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和历史调查活动,收集相关史料,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高考的挑战。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六、教研教改:

1、加强集体备课,与同组的老师共同商讨教学教法。

2、钻研历史教学大纲,探索新课改,坚持用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摸索行之有效的创新教法。

3、在教学中,把握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重在导,学生是学习的主要角色,平时加强摸索,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课堂变为高效课堂。

七、进度安排:本册教材根据专题分为8个单元,共27篇课文。外加1个活动课,共计28篇课文,38课时。

篇二: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宋贵群

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改革,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适应新课程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教材分析

历史必修一呈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本书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1)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及发展特点;(2)重大的政治事件;(3)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重要政治人物;(4)重要的历史现象。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内容,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还能更清醒的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

三、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五、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一)重点工作:(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方法。(二)具体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每堂课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

(2)每两周一次总结测查,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 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六、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有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等一起构成了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社会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周次 时间 课文章节 教学内容 课 节 教学方法 1—— 4 9月3日——9月28日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的政治制度的特点,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8 图片展示及讲述 6—— 8 10月9日——10月30 专题二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伟大的抗日战争 9 图片展示及讲述 9——11 10月30日——11月15日 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9 材料分析及讲述 11——13 11月16日——11月29日 专题四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8 材料、图片展示及讲述

13——15 12月1日——12月15 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外交关系的突破、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8 相关新闻及材料引入讲述 15——17 12月15日——12月25日 专题六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 民主政治的摇篮——古代希腊,卓尔不群的雅典,罗马人的法律 9 材料引用及讲述 2014年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高一历史备课组教学计划

一、备课组教学总体目标:

本学期历史教学主要是完成必修一第七、八、九专题和必修二经济史的内容,而这学期我们对学生又进行了分科,即学习文科的同学将要面临历史的高考,所以对学生上学期不重视历史科的学习,应该作一些说明和鼓励,我们常说,科教兴国,教育的兴衰维系国家的兴衰!根据现在四川省的高考要求,历史学科在高考中同样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团队精神,既分工又合作,保质保量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为将来的高考打好基础。

二、历史备课组整体教学策略基本要求:

1、对备课组的基本要求:全组成员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使我们高一历史组更加优秀;互相交流进一步研讨教材及适合与我们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2、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教学设计与学生的学习方式整合,使历史学习成为一个不断积累历史知识、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的理解过程;成为一个主动参与、学会学习的过程,一个逐渐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的过程。通过历史学习,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三、教学进度安排及周课时进度的安排: 第1周:;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2周: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3周: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周:古代的经济政策;讲评练习

第5周: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曲折发展

第6周: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及讲评练习。第7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第8周: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第9周:大众传媒的更新、专题总结 第10周:期中复习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周: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第13周:蒸汽的力量、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14周: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 第15周: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讲评练习

第16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17周: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讲评练习;

第18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第19周;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0周:期末复习第21周:期末考试

四、教材及学生情况分析:

1、教材分析:(1)本学期高一历史学科采用人民版教材,教学内容是历史必修1最后3个专题和必修2经济专题史,主要反映了人类社会经济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且它在政治、文化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所以必修2在三门必修课中占据特别重要的地位。要求学生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经济制度、经济政策、重大经济事件及重要人物基础上,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经济史的内容理论性较强,学习的难度增大。重点专题是1、2、3、5、7、8。讲解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再详尽一些。

(2)新课标打破了传统的知识体系,教学内容不是按照学科知识体系编排的,而是采用模块的方式,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必修课和六个选修课。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专题。从形式上看,模块和专题是各自独立的。设计这种体例的初衷是避免高中教学成为初中教学的再一次重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深入。但是,在现实中,政治、经济、文化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对于很多问题,只有历史的、多角度地观察,才能得到正确的认识。教学过程的试题不可能局限于模块和专题来命制。而且,当前绝大多数省份高考采用的是文科综合的试卷,要求学科内和跨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因此,从教学过程的实际出发,需要对新课标的模块和专题加以整合,构建学科体系。

2、学生分析:

学生经历了初中新课程改革的教学,都对通史的情况有所了解,专题经济史的学习,要求对通史知识要熟悉,所以部分学生会感到相当困难,容易造成记忆混乱。只有多强化和理解。

3、师资状况:、高一历史备课组共3人,都有一定高中教学经验,备课组对通史教学都相对熟悉。重点是做好教学理念的更新及新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的宏观指导。

五、单元、期中、期末安排见上面。

六、中心发言人及专题研究内容: 第1周:;教研

第2周: 发达的古代农业;

第3周:古代手工业的进步古代商业的发展、第4周:近代中华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曲折发展;

第5周:近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社会主义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6周:。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

第7周: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 第8周:。大众传媒的更新、专题总结 第9周: 期中复习第10周: 期中复习第11周: 期中考试

第12周 :开辟文明交往的航线、血与火的征服与掠夺 第13周: 蒸汽的力量、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14周: 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 第15周: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16周: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斯大林模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第17周: 苏联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第18周: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第19周;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20周:期末复习

第21周: 期末考试

七、试题命题及审题人:

1、如果月考考历史,我和曽丽娟则一人一次,如,第一次月考我出题,曾则负责审题,下一次相反。

2、周末作业现在不准布置历史,所以历史作业是上课完成,主要依据《导与练》

八、历史选修课主讲人姓名及讲座名称

一、历史未解之秘

(一)二、大国崛起的探索)

三、百家讲坛

四、历史未解之秘(二

五、大国崛起的探索

(二)六、历史未解之秘

(三)七、百家讲坛 依次类推。

历史教学计划 篇9

2017——2018学高一历史教学计划

新学期开始,为了更好的配合和完成本学年的历史教学任务,特制定此教学计划,内容如下:

一、教学内容:

高一历史必修(I)是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二、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索。所以教学中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考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教学中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

三、教材分析:

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问题是极其复杂的。

历史必修(I)的8个学习专题,共27课。主要是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站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市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从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人类的政治活动既受制于经济和社会其他方面的发展,又发作用于经济及其他活动,给社会发展以巨大的影响。因此,我们学习历史,了解人类社会政治领域中的活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共3个班,共137人,生源质量高低不一,因此,我在教学当中一定要进行分层次分阶段地巩固和提高。针对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则要进行一定较难的作业布置和试卷的布置。针对学情和特点略讲某些章节教学中一定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并以基础知识为主。

五、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有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高中历史教材的主体结构按“学习专题”购建。共八个学习专题,包括导语、学习建议、主要介绍专题的历史发展线索或学习重点,并提出一些学习方法上的建议。正文后辐射自我测评、材料阅读与思考,以拓展我们的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措施:

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采用“ 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习题要精选。教师要立足校情、学情、优化精选习题。做到习题要精选,反馈要及时。要通过习题讲评评出方法、规律,同时还要强化学生对试题的掌握。进行复习时,重在理清每一专题的框架,尽量使每一专题重点突出,逻辑清晰。

总之,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一起构成料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生活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预料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刘梦寒

高一历史

2017年9月15日

历史教学计划 篇10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已经有所了解,对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基本熟悉,基本掌握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技巧。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头疼的是历史时间的记忆和掌握,这个需要引导和理解记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引导他们走进历史,爱上历史。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本学期课程一共包括三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暴政、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共三个单元,22课,总课时数31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三个课时,活动课四课时,附录两个课时。

历史教学计划 篇11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要考全册,复习时间特别紧,从12月26日到期末考试两周复习三个小时。从期中考试17个班的整体成绩来看,复习时要注重46、49、50、56、57个班的中游学生、51、45、59个班的下游学生、44、45、60个班的优秀学生。各级学生不容忽视。从最后一个学生开始。从课堂上个别学生的问题和测试来看,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进一步提高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复习重点和难点概述:

第一单位: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半坡原居民、炎帝、黄帝、禅让制。

二、二单位:夏商周更替、世袭制、西周分封制、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3.第三单位:使用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牛耕铁农具、都江堰、商鞅变法、屈原、扁鹊、孔子。

第四单位:秦始皇统治措施,陈胜吴广起义,汉武帝统一,张骞与丝绸之路,蔡伦发明造纸术。

五、第五单位:三国鼎立、飞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王羲之、顾恺之的贡献。

三、具体措施:

1.以单位为复习单位,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2.精心设计题目和练习,解决学生复习中的不足。

3.组织小组做好复习过程中的互查,相互促进。

4.及时检查现场复习效果,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5.加强对边缘学生和后进学生的指导和检查,确保他们能够巩固基础知识,严格要求复习意识差、成绩差的学生及时完成任务,随时抽查通过。

6.及时反馈检测情况,发现复习漏洞,及时弥补不足。

7.加强个人辅导,针对检测中的问题进行分层教学。让各级学生各有所获,各有所提高。

四、期末复习课时及进度安排:

五个单元分三课时复习,第一课时主要是巩固基础知识,第二课时是提问。

第一节课:根据教科书的基本知识和关键困难,包括历史时间、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精心设计复习计划。在课堂上,教师首先概述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整体知识框架,然后巩固学生对关键知识的记忆。教师规定记忆时间和内容,然后检查问题或听写,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效率。

第二节课:标准测试,及时反馈。做单元实践,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进行小测试,及时反馈,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自己的水平,教师也知道学生掌握知识。通过实践,从检查基础知识、培训能力、答案规范等方面开始,进行综合复习。通过复习,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同时培养学生的考试能力和考试质量。

第三课:做测试题,综合训练。

历史教学计划 篇12

一、学生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大多学生已适应了高中学习的难度与强度。同时也对我的教学风格适应了。但是大多同学的学习自觉性不够,不重视平常对知识的记忆,而只是在考试之前才看书。结果导致考试只能取得五六十分左右的成绩而难以得高分,因此这学期的教学中一定要做得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

三、教学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

(1)每堂课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做到日日清。

(2)每两周一次总结测查,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做到周周清。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做到月月清。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4、注意历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适时补充一些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力争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6、充分发挥个人自身优势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温暖安定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四、教学进度:

历史教学计划 篇13

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重视基础永恒不变;体现一定探究性;强调有效性。

其中,探究性贯穿于全过程:每节课设计1―2个问题,该问题要创设情境;要体现重点难点、能够起到归纳整理、能够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要有头有尾(除开放性题目外,要有答案)。

备课上课:

要联系学生生活与学习实际;环节:基础知识→问题探究→思想升华;慎重取舍知识点;稍微向深处挖掘;经常进行知识点联系;提醒学生上课记、写、看;每一节课至少要让学生微笑一次,珍惜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其中,历史人物评说,在精神道德方面(思想升华)考起来可能性较大。

方式方法或者注意点:

依据江苏课标说明和08考试大纲,凡是考纲中“认识”的知识尽量全部整理成问答题。

跳远题尽量做(跳高题已经不多);

学生做过的经典问答题都要求整理在专门的历史主观题积累本上,并有计划的默写检查;

进行滚动式默写,默写不过关必须有说法,默写必须有周计划、月计划、学期计划;

江苏各地5月试卷尽量让学生做,掌握答案,课间、三餐时间前后、午休前,夜寝前皆指导学生怎么背历史,有耐心,尽量少斥骂学生,多口头说教与鼓励,用多种方法刺激学生的历史学习激情,让学生喜欢老师。

历史教学计划 篇14

历史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史料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历史结论都是建立在史料基础上的。离开史料的历史结论是空洞乏味的,离开观点讲史料则缺乏理论深度。如何发挥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作用?听了伍飞云老师一堂高三年级复习课《人文精神与和谐社会》,收获甚大,感触颇多,得出点滴体会,请同行指教。

当前高考紧扣史料出题的特点,就应试教育十分必要。纵观历史教学,史料教学更是长期需要抓紧的教学环节。

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环境的青少年学生,照本宣科的教与学历史都有一定的难度。比如:中外历史上有无数为同为民的志士仁人,由于课本篇幅有限,他们的社会活动不能具体展开,如适当补充有关史料,教学效果就会更好,让直觉、感性的知识通过史料渗透到教学中,从而达到深化主题,陶冶情操的目的,这里就需要思想教育的史料补充,运用设计好的生动史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历史事件之间常常互相关联,教师设计,发生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历史事件或一个国家(地区)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有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掌握,如鸦片战争背景问题,设计补充:17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展示有关英国情况的史料,让学生了解英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时,中国却还在封建主义的老路上爬行,工业革命使西方超越东方,使学生理解社会制度的落后与政治、经济落后的关系。通过中外史实的结合讲述,可以深化教材,并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弄清这些联系,正是学好历史的.关键。

历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人类社会的问题无所不包,因此要求历史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伍飞云老师在《人文精神与和谐社会》一课中选用了雕塑《奥拉孔》的史料,生动的讲解,突显主题的联系,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使学生从中接受了思想教育,培养了审美情趣,更体现出伍老师的良好素质和驾驭课堂的能力。

以上是本人对采撷史料、处理史料时的点滴体会。无论选择哪种史料,必须以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为宗旨。

历史学习计划模板12篇


历史学习计划 篇1

历史学习计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教育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大众的认可。历史不仅仅是被认为是过去的事情,而是对过去的深刻理解,对现在的建议和对未来的指示。因此,在当今世界上,历史学习计划变得愈加重要。本文将提出一个全面的历史学习计划,以确保人们能够全面而透彻地理解历史,从而更好地面对未来。

主题一:历史背景及其重要性

第一个主题是理解历史的背景和重要性。这个主题旨在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历史,以及为什么历史教育是如此重要。这个主题包括以下内容:

1. 什么是历史?历史是一门研究过去和人类活动的学科。理解历史的背景和意义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以及从过去中学习经验是至关重要的。

2. 为什么历史教育如此重要?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理解我们的文化背景、法律制度、政治和经济体系等方面。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尊重不同文化和价值观,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社会的变化。

3. 理解历史会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通过了解历史,我们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过去发生的事件如何影响我们的当下和未来。此外,历史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影响到我们的发展。

主题二:人类演变和文明的形成

这个主题旨在介绍人类的演变和文明的形成,以及人类和世界的关系。这个主题包括以下内容:

1. 人类的演变。这个主题将介绍人类的进化史,从灵长类动物到智人的进化过程,重点学习人类早期的文化和生存方式。

2. 文明的形成。这个主题将介绍世界文明的发展和演变,从古埃及文明到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文明。此外,它还将介绍不同文化和文明之间的联系,并探讨文化和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

3. 人类与世界的关系。这个主题将重点研究人类和世界之间的关系,包括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对他们周围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创造。

主题三:政治历史

这个主题旨在介绍政治历史以及政治制度的发展和演变。这个主题包括以下内容:

1. 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这个主题将研究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重点介绍政治体制和政治思想的发展和演变。它还将追踪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

2. 政治思想家和政治运动。这个主题将介绍不同国家的政治思想家和政治运动,重点研究他们的影响和思想对政治制度的发展。

3. 参政权的追求。这个主题将从历史的角度探讨人权和各种权利,包括选举权、自由和平等。

主题四:经济历史

这个主题旨在介绍经济历史以及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演变。它将包括以下内容:

1. 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个主题将介绍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重点研究它们在历史上的贡献和影响。同时,它还将涵盖全球化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 不同时期的贸易、技术和商业。这个主题将探讨贸易、技术和商业在不同时期的演变,重点研究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3. 全球银行体系的发展。这个主题将介绍全球银行体系的发展和演变,重点研究它们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影响。

结语

人们通过学习历史,能够获得整个人类历史的视角,并理解向未来迈进的历程。创建上述历史学习计划是使得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而不仅仅局限于汇集信息,而且将有助于他们理解从过去到现在和未来的演变。人们只有学会借鉴历史,才能更好地应对现在的问题和未来的挑战,这将是一个更加深刻而有意义的学习历程。

历史学习计划 篇2

在当今社会中,历史学习已成为了一项必要的任务。历史学习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过去的发展历程,理解当前的社会现象,预测未来的趋势,从而更好地为我们的未来做出规划和决策。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历史学习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历史学习。下面是我制定的历史学习计划。

一、计划目标

我的历史学习计划的目标是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弥补自己的历史知识短板,加深对当今世界的理解和认知。

二、计划内容

1.背景知识准备:在开始学习历史之前,我需要对历史的一些基本概念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以避免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疑惑或者误解。如古代文明、重大事件等。

2.坚持阅读历史书籍:阅读历史书籍是学习历史的基础,我将在日常时间里,每周至少阅读1-2本历史书籍。书籍内容可以是各个历史时期的故事、史学论著及其它历史学资料等。

3.观看历史类影视剧:历史类影视剧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更直观的方式。我计划每周观看至少2-3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从中感受历史文化的氛围和历史人物的思想。

4.参加历史类活动:参加历史类的文化活动可以通过亲身经历,深入了解历史文化,并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传承的意义。我计划每个月至少参加一次历史类文化活动。

5.交流和讨论:和同学或者历史专业人士交流和讨论历史知识,能够提高自己的历史思考和分析能力。我计划每两周和同学进行一次关于历史的讨论。

6.旅行学习:旅行是了解古代历史文化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通过参观考古遗址,可以深入了解古代文明和历史文化的发展。我计划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历史旅行,为自己的历史学习积蓄更多的精神资本。

三、计划实施

实施历史学习计划需要坚持和自律。每周需要制定学习计划,并按计划执行,同时可以在周末进行回顾和总结。如果遇到学习问题,可以咨询历史教师或者历史专业人士。

四、计划收获

历史学习计划的最终收获是开阔自己的历史视野,深刻地了解历史文化的发展,加深对当前社会的理解与认知。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把握住未来的发展趋势和机遇,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人生规划提供有力的基础。

历史学习计划 篇3

历史学习计划

历史是学科中最具有深度和广度的一门,它包含了人类的所有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内容。学习历史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文化与背景,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化,以及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前进。教育部门一直强调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并将其纳入学科体系当中,对于历史的学习也需要有一定的计划和方法。

一、建立历史知识框架

历史的学习犹如搭建一座建筑,需要基础、骨架、结构和装饰,而知识框架的建立就是历史学习的基础。了解每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情况、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是历史知识框架的核心内容。在此基础上,可以逐渐形成对历史发展进程的整体把握和了解,更好的认知人类文明深层次的演变。

二、把握历史节奏

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是有规律的,并且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节奏。学习历史需要了解其节奏,明确主要时间节点,以及主要历史事件的发生、演变和结束时间。这有助于理清年代之间的关系和联系,掌握历史脉络,进行比较和分析,把握历史发展的内在逻辑与规律,从而更好地认识人类文明的历史演进。

三、多元角度的历史阐释

历史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对历史发展的事实性了解,更是对历史之后的细节优化和更广阔的历史多元角度之中的拓展。历史是有很多种不同的主角视角和观点的,学习历史也是需要去接受不同的阐释方法和不同的学者观点,了解不同的历史观点和阐释的不同价值,也是能够深入理解和认识历史。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需要尝试多元角度的阐释,并自主判断其价值所在。

四、历史故事的感性化

历史是故事的承载体,最能引起社会关注,也是最容易记忆的故事讲述有助于历史的传承和阐释。因此,在学习历史的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富有情感的故事、动人的言情、细致的画面或者真实的实验,以增进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感性记忆,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历史兴趣和热爱。

综上所述,历史的学习分阶段、有计划的进行自主阅读与体验,基于时间轴的顺序性和细化分区的拓展多元角度阐释以及愉悦情感的故事呈现都是加快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希望可以帮助每个学习者更好地掌握历史知识,为构建人类共同的未来贡献自己的力量。

历史学习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教学计划、历史备课组工作计划为指导,按照新课程目标的要求,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切入点,达到掌握基本历史知识,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初步了解人类社会是从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历史发展是有规律的等学科的历史观,学习客观地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学生思想上存在有副科不重要,不愿意进行深入的研究,不愿意花时间进行背诵,再加上甲流的影响,使大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更有部分学生基本只做选择题,不做问答题。从上学期期末的调研考试的情况来看,尽管学生的成绩普遍不行,但我们也发现有些学生对历史学科兴趣较差,加上上学期庆国庆、防甲流的影响,学生对历史没有形成整体的清晰的认识,夹生饭较多,这对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挑战,也对交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较短的、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而且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既掌握好新学的知识,又能降以前所落下的知识弥补上来,这都曾加了课堂教学的难度。

三、工作目标:

1、做好学生思想工作,让他们真正了解历史学科在中考中的地位,使我校历史教育教学达到全区乃至全市一流水平。争取保住全区总评前三名的位次。

2、搞好常规教学,向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3、全方面研究中考探讨历史复习模式,努力提高历史复习效率。

4、指导学生学会答题应试,提高考试成绩。

四、具体工作:

1、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发挥集体优势,搞好中考复习。时间:每周一上午8:30——10:00。

2、组织好两次模拟考试,认真阅卷、登统、讲评及分析试卷。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研活动,了解中考信息,学习他人长处为自己服务。

4、加强中考研究,筛选各种资料,处理各种信息,指导中考。

5、抓好临界生,培养特优生,为五中取得好成绩做贡献。

6、坚持备课组长签字制度,每周五集体备课,时间为上午8:10—9:10。

7、支持学校搞好2月23日的评估工作,准备好各种资料。做好做课工作。

8、全面探讨复习课新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9、参与班级管理,配合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和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初三学习生活,并保持昂扬的学习热情。

10、搞好主题研究和说、讲、评工作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水平。

11、听课,不少于30节。

12、搞好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常态教学的主题研究。

13、参加质量月活动,搞好讲、评工作。

五、复习阶段:

第一阶段:(20__年3月初————4月中旬)依托课标和《考试说明》回归课本,夯实基础,使学生学会积累知识,运用知识,拓展知识。

第二阶段:(20__年4月中旬————5月中旬)打破教材体系,强化专题复习,落实主体知识,构建知识网络。

第三阶段:(20__年5月中旬————中考)模拟训练,查漏补缺,进行适当的学习方法,解题方法的指导。

历史学习计划 篇5

历史学习计划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记载,是人类文明的宝库。历史虽然是过去时,但具有现实意义和现代价值,从历史中我们可以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指导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因此,学习历史是非常重要的,我制定了一个历史学习计划,旨在加深自己的历史知识,增长个人阅读量和提高自我的综合素质。

一、学会选择历史读物

历史读物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知识,还可以从中体悟到历史背后的哲理和智慧。而选择好的历史读物也是至关重要的,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行性。在选择历史读物时,除了参考大众评价、专家推荐等外,应该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选择主题明确的读物:历史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但无论是考试还是个人兴趣,都需要选择具有明确主题的读物,以加深阅读的深度和广度。

2.选择质量过硬的读物:历史读物千差万别,其质量也非常参差不齐,要选择质量过硬、学术认真、资料全面、观点立论严密的读物。

3.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选择读物不是盲目跟风,而是要以个人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以自己的能力和兴趣为前提,才能真正感受到历史的魅力。

二、充分利用各种资源

学习历史需要吸纳各种资源,包括各种书籍、影像资料、博物馆、历史遗址等。因此,需要合理规划时间,合理利用学习资源。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看好历史栏目:随着传媒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历史栏目在电视、网络上推出,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节目收听或收看,获取历史内容和知识。

2.参观博物馆:博物馆是最好的历史教室,可以通过实物、图文、音像等形式,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事件。可以选择一些权威性强、展览丰富的博物馆参观,以加深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3.走进历史遗址:有些历史遗址可以让我们切身体验到历史事件的氛围,可以让我们更直观地掌握历史事件的情况和信息。可以在周末或节假日时到一些较近的历史遗址旅游、参观,以增长个人修养和素质。

三、构建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

历史是一个综合学科,它有自己的体系和逻辑。因此,要把历史知识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体系,有助于我们在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更好地运用这些知识。具体措施如下:

1.培养历史思维:历史思维是历史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指通过历史知识和历史事件的分析、比较、综合等方式,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分析,以发现历史规律,揭示历史真相。要培养这种思维,可以先从简单的历史事件中开始,逐渐拓展到较复杂的历史事件中去,加深感悟。

2.分门别类建立历史知识体系:历史知识庞杂繁琐,不能一口吞下,应该依据历史的分类体系或者与自己专业相关的主题,进行分门别类,逐步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

3.周边知识的引申:历史是多方面的领域,有关历史的知识点需要借助其他学科进行举一反三的引申,以开放式的、多向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更丰富地认识历史。

四、保持好学心态

学习历史是需要一颗好学心态的,这个心态对于历史的习得和性格品质的塑造有多重要,是无可替代的。作为一名学习历史的人,我们需要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1.对学习充满热爱:在学习过程中,要始终保持一颗渴望知识的心态,有勇气、有毅力、有韧性欲学不止,渴望不断进步。

2.不断探索和拓宽认识面:历史是一部宏大的史诗,应有一个开放的、探索的思维去面对历史,不断拓宽视野和认识面。从自己的视角,找到自己在历史中的位置。

3.保持谦虚的态度:历史学习是一个不断反思和反省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审视自己的认知、态度和偏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才能不断深化自己的历史素养。

结语

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缩影,是教育人民践行价值观的一种方式。学习历史是每个人的责任,无论是为了自我改进,还是为了国家荣誉和人民幸福,历史的真知可以推动我们不断向前。一个好的历史学习计划,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历史,从而成为一个更加全面和有深度的人。

历史学习计划 篇6

历史学习计划

历史是人类文明的镜子,记录了人类自古以来的发展和进步,也见证了人类所经历的大小风雨和发生的重大事件。掌握历史知识对我们了解世界和认识人生意义至关重要。同时,对于学生来说,历史科目在中小学阶段也是必修科目之一,具有一定的应试性。因此,如何制定一个有效的历史学习计划是很有必要的。

一、确定学习的目标和重点

学习历史需要先明确学习的目标和重点。历史的体系很宏大,并且在不同学段和学科中也有不同的重点和侧重。在中学阶段,我们需要学习中国的历史,以及世界历史的大事件和发展趋势,比如: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科技、文化,世界大战、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等等。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学科要求和个人兴趣爱好制定学习目标,有的可以尽可能全面地学习中外历史,有的更注重深入研究某个分支学科,如文化、社会和人物等。

二、合理规划学习时间和方式

历史学习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计划。在制定历史学习计划时,我们需要考虑到个人的学习时间和方式。通常情况下,制定学习计划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把每周的学习时间规划得比较充足,可以分配固定的时间段进行学习;

2、合理安排历史的学习计划,最好是周一到周五集中时间进行;

3、把时间和历史知识分配到每个星期里,对每天安排起来,使其变得更加容易实现。比如:周一到周二学习中国历史,周三到周五学习世界历史。

三、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

选择好学习资源是学习历史的关键。现如今,网络和书籍资源非常丰富,我们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或视频学习,但是需要注意选用有保障的资源,要慎重对待信息来源。建议不要轻易相信学科辅导书或题库,对于公开考试,通常都有完整的考试指南或信息公告,制定考试计划时可以参照这些目录和参考书。不仅如此,还可以多借助一些专业的老师或名师名校的直播课或网课,以及一些有资深教师经验的论坛或问答社区,以此来更好地集中时间,快速理解查漏补缺,树立一个正确而有针对性的观点,这样能够更加的深入地理解并掌握历史知识,更好地实现历史学习计划的效果。

四、制定备考计划和复习计划

考试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和评估标准,制定好备考计划和复习计划就是对历史学习计划的好总复习。根据学科要求和具体考试规定,制定一份全面和详细的备考计划,明确考试时间与内容,并列出备考内容和难点,制定出逐渐深入,具体全面的备考计划,根据需要调整,达到慢慢细化的备考效果。同时,需要在考前根据算好的备考进度制定出复习计划,再次总归复习考试重点,注意查漏补缺和提高考察的历史知识技能,并尽可能多查漏补缺,打牢基础,提高答题效率和准确度,以此来提高历史考试的成绩和绩效。

五、灵活调整计划,并坚定信念

历史学习计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并不见得会一帆风顺。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需要灵活调整计划,并时刻保持学习的动力和信念。历史知识的学习需要循序渐进,时刻调整已经比较成熟的计划和从中获取学习成果,同时要有耐性而决心,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并加强自己的信念。只要坚定而有信心去学习历史知识,就一定能够在未来的学业中获得高质量而优异的考试成绩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可以对待生命中更广泛的问题和商业活动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总之,学习历史是一项重要的人生任务,制定一个好的历史学习计划非常必要。在制定计划时,需要确定目标和重点、合理规划时间和方式、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制定备考计划和复习计划,并灵活调整计划,并坚定自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和实践,我们一定可以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并在学业生涯中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和成绩。

历史学习计划 篇7

历史学习计划

历史是我们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见证了我们民族的繁荣和衰落,见证了我们从古代到现代的成长和发展,历史的学习不仅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的祖先和历史,还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以及我们所处的时代。

因此,为了更好地学习历史并深入探究历史的奥秘,我制定了以下的历史学习计划。

一、阅读经典历史书籍

阅读经典历史书籍是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我将注重阅读中国近代史、世界史和中国古代史的相关书籍,比如《晚清世纪之变》、《大英帝国的衰落》、《中国古代文明史》等。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理解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文化传承。

二、参观博物馆

博物馆作为现代社会中一种非常好的历史展示场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资料,可以为我们提供真实可信的历史学习资源。我将前往国内外各大博物馆,了解和学习他们所展示的历史文物和资料,通过这种方式,我可以深入感受不同时代的文化遗产,并能够清晰地掌握历史背景和事件发生的详细过程。

三、观看历史纪录片

纪录片是了解历史的另一种重要途径,它通常采用电影、长篇文章、摄影等形式,以生动、简洁、真实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历史的发展和演变。我将对历史纪录片保持关注,并常参阅、收看一些优质的电视节目、电影等传媒资源,如《中国大历史》、《世界大战》和《极致女杰》等,通过这些观看,我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经历和背景,并通过影像的形式更好地加深对历史事件的印象。

四、独自寻访历史名胜古迹

独自寻访历史名胜古迹无疑是一种更具有个性化的历史学习方式。我将前往我所热爱的历史古迹,例如园林遗址、古建筑遗址、遗址博物馆等,我可以亲身感受它们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和知识,并在自己的感受过程中,更深刻地理解历史事件和文化的演变。

上述计划将成为我未来历史学习的主线。通过执行这些学习计划,我可以更加丰富我的历史知识和见识,并与过去的人类和文化展开对话,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文化修养。而能够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中,走得坚定而有信心,这不正是历史学习的价值所在吗?

历史学习计划 篇8

历史学习计划

一、前言

历史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记录了人类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种种历史,见证了人类从最开始的生存斗争到现代文明的发展。对于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来说,了解和认识自己的历史,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

但很多人都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历史只是一些年代、事件和人物的堆积,只要知道一些关键点即可。事实上,历史是一门科学,它涵盖着政治、外交、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探究和理解。因此,想要学好历史,需要一份完整的历史学习计划和方法。

二、学习计划

1. 了解基础知识

在了解历史间接权利状况的角度,首先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例如时间轴、历史术语、地理位置等。建议首先阅读一本通俗易懂的历史教材,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可以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2. 针对主题深入阅读

如果你对历史有着特别喜欢的主题,可以准备一些相关书籍深入阅读,例如古代帝国、世界大战、文化交流等。这样可以让你从不同的角度去学习历史,同时还可以满足自己的爱好和兴趣。

3. 研究历史事件

历史事件是历史学习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每个事件都具有独特的历史背景、因果关系和影响后果。为了更好地掌握历史事件,可以选择一些历史名著进行研究,例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4. 研究历史人物

历史人物也是历史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时代而言,人物可以是具有代表性的,通过研究一个人物可以了解他/她所代表的时代,了解他/她的思想、文化以及影响力等。建议可以选择一些历史人物传记进行深入阅读。

5. 多元化阅读

历史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和战争的记录,文化、科技等方面也是历史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建议可以选择一些相关书籍进行普及性读物,有助于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三、学习方法

1. 多听课多笔记

历史课程不仅仅教授某个历史事件的知识,还会涉及到相关的背景和影响,可以让人们更深刻地理解历史。在课堂上多听,多记录是个好习惯。

2. 多问多思考

每个人对历史学习的程度不同,而问题思考能力的提升则是最重要的。遇到问题,可以通过讨论、咨询专家、上网查询等方式解决。

3. 多看影视剧

影视作品是历史学习中生动鲜活的展现形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同时也可以增加学习的兴趣。

4. 多互动多交流

历史学习不是孤立的,带着疑惑、困惑、发现和思考,可以和其他人一起交流,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认知,从而更好地深化对历史的理解。

四、总结

历史学习计划不仅仅为了更好地提高知识水平,而是通过历史的认知和理解,引导我们更全面和深刻地认识社会。在历史学习的道路上,不断拓展知识,刻意思考、对话,不断突破自己,久而久之,一定能够掌握历史知识,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世界。

历史学习计划 篇9

一、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目的目标

1、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了解世界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逐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以及应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四、学生情况分析

(略)

五、教学设想

1.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法环境。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理解分析回答问题,倡导学生参与教学,积极探索探究性的学习方式。

六、教学进度安排

本期共20周,实际教学周18周,共36课时,具体安排:第二阶段:会考总复习,其中:第12---13周,4课时复习中国古代史

第14---15周,4课时复习中国近现代史

第16---17周,4课时复习世界历史

第18周,2课时

考前强化训练。

历史学习计划 篇10

历史学习计划

历史是人类经验和成就的记录。它涵盖了总体的人类经验:人类的社会、文化、政治、科学、艺术等方面。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的发展进程,掌握重要事件和人物的故事,认识不同的文化和思想传统,了解历史上的坏习惯和成功的经验。

在来自不同背景的学生攀上大学之后,他们需要对历史有深刻的了解。私人学习时间有限,因此为了尽可能地用时间,需要制定一份具体的历史学习计划。这份计划应该包括以下主题:

1. 掌握基本的历史背景知识。了解人类和主要文化的历史发展,理解历史中最重要的事件和人物,能够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历史作出初步的概括性判断。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和文献来获得这样的知识。推荐的书籍包括《世界史》和《中国史》等大部头的历史书籍。

2. 了解重要的国际关系。掌握世界主要民族国家的地理位置,了解其历史背景、文化背景、政治背景和经济背景,理解每个国家如何与其他国家和世界互动。最重要的是了解国际关系的重大事件和主要的冲突事件。要想了解这种主题,可以自己进行阅读,有很多的历史博客网站可以查询。

3. 探索历史上的文化。理解不同文化的传统、宗教、哲学和艺术实践等方面的重要背景,包括文化传统的历史起源、形成和演变过程。看民间文化生活领域的传统。可以通过旅行、探究当地文化并且言传身教的方式了解本土文化。

4. 了解全人类共同的关注点以及其影响:信仰、政治、科学、经济。霍勒斯·顿比在《经济史研究》中提到了经济史从一种社会历史学转变为一种专门历史学。这主要是由于经济的高度重要性引起了人们对于经济史方面的研究。通过阅读经济史知道银行的起源和演进,也可以理解为何历史中市场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了解这样的主题可以通过一些国际新闻来获取相关信息。

总体来说,这样的学习计划可以帮助你了解目前将人类社会带入现在所关注的一些中心议题,也可以增强你对过去事件的理解,这些过去事件可以帮助更好地了解当前人类社会。通过具体的阅读和思考,在成长过程中将文化传承切实感受到。

历史学习计划 篇11

历史学习计划

作为一个正在学习历史的人,我深深地意识到了历史的重要性。历史是人类经验的总结,是人类文明的基石,对于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展望未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想制定一个合理的历史学习计划,提高自己的历史素养和能力。

首先,我打算从历史的基础知识入手,系统地学习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等方面的知识,建立自己的历史知识体系。这包括熟练掌握历史的基本概念、年代、事件和人物等。同时,我还会学习历史的相关知识,如古代文化、语言、艺术等,以增强自己对历史的理解和感受能力。

其次,我会通过多渠道的学习方式来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除了传统的阅读历史书籍、听讲解等方式外,我还会参加历史学习的线下或线上活动,如博物馆参观、历史讲座、历史文化体验活动等。通过近距离的亲身体验和实践活动,我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历史,也可以与其他历史爱好者交流和分享想法和经验。

另外,我会注重历史研究能力的培养。历史学不仅仅是记住一些历史事实和人物,更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分析、比较和研究历史的能力。因此,我会学习历史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如历史地理、人口学、统计学、考古学等,从而更加深入地挖掘历史的内涵和意义。

最后,我也非常重视对不同历史学派的了解和思考。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各有千秋,每种历史学派都有其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会学习不同历史学派的理论和观点,理性分析评价,形成自己的历史学思想体系,去认识历史、了解历史和思考历史。

总之,这是一个很宏大的历史学习计划,需要我持续耐心的学习和探索。但是,历史是一个非常丰富和有趣的领域,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真正领略到它的奥妙和魅力。相信,在不断的历史学习中,我能够成为一个更有历史素养和研究能力的人。

历史学习计划 篇12

历史学习计划

作为一个有追求、有思想的人,我们都知道历史学习的重要性。历史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蕴含着解决当今许多问题的答案。同时,通过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过去,从而更好地定位未来。因此,我将制定一份严密的历史学习计划,来更好地学习历史知识,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和综合素质。

一、学习内容

1.1世界史

世界史研究是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这一部分的学习主要包括西方古代文明、中东与印度、中国古代文明、中世纪欧洲、近现代西方等方面。其中重点关注希腊罗马古代文明、中世纪欧洲文明、太平洋战争、美国革命等事件,通过深度学习,来彻底了解这些事件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从而加深对世界历史的理解。

1.2 中国史

中国历史悠久,包罗万象,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学习的重点之一。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周朝、秦朝、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历史,同时也要重点关注中华民族的历史、“三民主义”、“新文化运动”等著名事件,以了解中国近代史(从1840年以后)的发展和进程。

1.3 历史人物

人类世界发展史上诸多的重要人物对历史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如苏格拉底、孔子、牛顿、达芬奇、伏尔泰等,他们的故事和思想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历史的发展,领略更多人类智慧的精华,也可以映射我们今天的思想和格局,因此这一部分学习要重点关注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其传记、自传等。

二、学习时间

为了保证学习的效果,我的“历史学习计划”将分为短、中、长期学习目标和计划,特地按时间分段如下:

2.1 短期计划(一个月)

第一周:主要对中国史、美国革命进行总体的学习,掌握大概的历史背景和事件情况。

第二周:通过学习中世纪欧洲文明、太平洋战争等事件,深入了解西方历史的整体发展和进程。

第三周:学习何为中西文明观念的差异和矛盾,了解中国古代先贤的思想和对近现代文化的影响;

第四周:整理所学内容,进行思考和归纳,准备开始长时间的学习计划。

2.2 中期计划(三个月)

在以上基础上,继续深入研究世界史和中国史的知识点、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

第一阶段(第1-4周):继续学习中国史和美国革命、大革命等内容,深入理解历史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二阶段(第5-8周):主要关注世界史上的著名事件,如欧洲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等事件及其深刻影响,同时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及其决定的根源。

第三阶段(第9-12周):学习人物及其思想,了解中西方经典著作的背景和作用,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和内涵。

2.3 长期计划(半年以上)

第一阶段(第1-2月):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历史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在深度分析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完整掌握中国近代史发展进程。

第二阶段(第3-4月):主要学习西方近现代历史,特别是二战后的政治经济体系、全球化进程、文化逻辑及国际关系等,深刻领悟全球化、“中国崛起”等新时期的重大历史变革。

第三阶段(第5-6月):对全球与中西方历史进行深度对比研究,试图从中寻找出人类文化传承的真正发展方式。

三、学习方法

为了提高学习效果,要注重学习方法的摸索和总结,有如下几点:

3.1 定期复习

历史学科蕴含巨大的量和诸多的史实,需要定期复习已经掌握的内容,同时将所学知识点相互交叉和联系,使历史知识抽象成系统的思维模型。

3.2 建立笔记系统

将所学知识点以及分析论述整合成笔记,有助于帮助记忆,同时更容易与它人分享和交流。

3.3 注重交流

历史学科需要多方面知识辅助,同时需要多角度去理解历史问题,因此注重和他人的交流和沟通,能够冲淡固有的思想和观念,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3.4 搜集书籍

历史学科围绕大量的史实,需要系统性的学习和探讨。因此通过系统、全面和详细的书籍学习,可以更加全面地学习历史知识。

3.5 制定学习计划

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分段详细地规划学习内容和时间,让自己能够高效、有序地学习,保证学习效果和时间合理利用。

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学习方法和学习计划的制定,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增强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这样才能从中收获更多智慧,为自己的成长发展增添更多的动力和信心。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会计教学计划12篇

会计教学计划 01-05

最新现场会方案必备

现场会方案 01-15

节约作文三篇

节约作文 01-15

重阳节经典短信祝福语(精选54条)

重阳节祝福语短信 01-15

吃元宵的文案搞笑分享(63条)

吃元宵的文案 吃元宵的说说 01-15

医院院长个人年终工作总结(十五篇)

医院院长年终工作总结 01-15

公司培训合同九篇

公司培训合同 01-15

[计划]小学二年级上语文教学计划精选

二年级书法教学计划 二年级实践教学计划 01-03

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收藏

试用期转正工作总结 01-15

不让放烟花的说说搞笑通用65条

过年不让放烟花的说说 过年不让放烟花的文案 01-15

部队年终工作总结(精品9篇)

部队年终工作总结 01-15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