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我精心为您准备了一份“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期待您满意。教师在上课前早早备好教案和课件,对此并不陌生。深入的教案和课件是有效的教学手段,值得我们借鉴。希望本文能对您有所启发!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能力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发展学生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发展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

教学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2、教学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木材的特性。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常用的物品

1、生活中常用的物品有哪些?它是由什么东西做的?(板书学生说到的几种材料)

这些能被我们做成物品的东西我们把它叫做材料(板书:课题)

2、出示单一材料做成的物品——尺子:认识吗?它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板书:塑料)

3、出示几种材料做成的物品——眼镜:认识吗?它是由什材料东西做成的?还有吗?(板书:玻璃、铁)

4、小结:看来物品可以有一种材料做成的,也可以有几种材料做成的?

二、我们知道的材料

1、生活中你还见过什么材料。(学生说教师板书、当学生说到物品而不是材料时教师指导)

2、说说有这种材料做成的物品。

三、调查身边的材料

1、我们身上的物品

在我们身上就有很多物品,它们又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呢?我们不妨来调查一下。在调查前请大家先来看几点提示:你可以找现在身上穿的、佩戴的、身上携带的物品。同一物品名称不要重复。碰到不认识的材料可以用⑴、⑵、⑶……来做一下记号,讨论时尽量保持轻声。

(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学生上台展示)教师板书学生说到的材料。

师:你能具体指一下这个物品吗?

师:大家对他们小组的调查还有什么看法吗?

师:对于这些物品,谁能说说自己的看法。

2、观察书包里的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通过我们调查身上的物品,又发现了几种材料,而且我还发现同学们找材料的这种情趣非常高,接下来我们就来观察一下书包里的物品,它们又是有什么材料做成的?大家可以把调查记录在老师发给的表格中。

(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

大家对他们小组有什么不同意见吗?看来大家都能熟练的找出做成物品的材料,接下来我们在做个游戏。

先听清楚我的要求:我在教室里指一件物品,看看你能否说出它是有什么、什么、什么材料做成的,准备好了吗?

门、窗、椅子、灯……

四、小结

通过刚才的调查,我们发现,在我们的周围有这么都材料、物品可以有一种材料做的,也可以有几种材料做成的。

1、各种材料的特点

这些材料,你觉得它们有什么特点吗?比如说,我们穿的衣服为什么要用布来做,而不是用铁呢?

我这里给大家准备了几种我们身边常见的材料,每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种材料进行观察。小组代表领取材料。

(1)活动开始

(2)汇报交流

小结:你们说的这些特点都是真的吗?我们将会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中花大量的时间去研究这些材料的特点,相信同学们通过自己的研究能顺利的找到你们想要的答案。

2、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练习

1、观察并记录制作周围物品的材料,请在相应材料下打“√”。

物品名称使用的材料:塑料纸布金属木材玻璃

2、通过统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我们身边使用最为广泛的三种材料。

3、写出你知道的木材的特性:

4、选择题

(1)我们身边的物品大多是用()材料制成的。

A、、一种B、两种C、两种以上

(2)我们吃饭用的碗大多是用()材料制成的。

A、纸B、塑料C、金属

D、木材E、玻璃F、、陶瓷

作业安排

1、课后将相应的科学活动手册填写完整;

2、不同材料给我们生活带来不同使用价值,写一篇我们生活周围与材料有关的随想。

自我问答

问:在处理一些学生小组合作调查的环节中,需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答:要大胆的放手,不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究材料的时间和空间上有所局限。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对科学课探究活动要有更新的认识,让学生参与活动、主动参与活动、自主参与活动,要注重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的精神。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教学目标】

1、会进行假设和猜想;学会正确使用量筒;会用量筒对水及其它液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2、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使用测量工具观察比感官更准确、更有效。

3、通过测量,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

【教学准备】

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每组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块抹布。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首先出示三杯水(杯子相同,水位不同),然后让学生观察回答哪杯水多?哪杯水少?教师板书:哪杯水多

2、教师提问:哪杯水多?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3、学生回答。

4、教师引导:除了水位高还有别的条件吗?学生会说杯子相同,总结出杯子相同的情况下,水位高的水就多。(教师板书:杯子相同,看水位高低)

5、再出示三杯水(水位相同,杯子粗细不同)让学生观察,哪杯水多?并说出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总结出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板书: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教师引导: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有三杯水,杯子不同,水位也不同,让学生再来猜一猜哪杯水多?

2、学生猜测。

3、教师引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答案?原因出在哪?学生会总结出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板书:杯子不同水位不同)哪种猜想正确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经过认真地讨论分析后会设计出多种方案。如:用相同的杯子量;分别倒入一个大杯子画刻度;称重量;同样的杯子比杯数;用注射器抽;打孔比谁先流完等。

5、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测量的方法。(板书:测量)

6、教师给大家准备好了各种仪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进行实验验证。

7、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倒水时不要洒了、选择适当的材料、合理分工,不要把水弄混了等。

8、在学生弄清了实验注意的问题后,各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实验结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各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实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2、教师引导:有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知道水的多少呢?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量筒(板书:量筒)

3、认识量筒

学生分组观察量筒,认识量筒的构造,比如:单位、最大量程、每一小格所代表的量。(板书:毫升ml)课件展示倒上水的量筒什么样。

4、播放微视频“量筒的使用”使学生学会使用量筒。先让学生说量筒该怎么用,然后微视频展示量筒的用法。 5、使用量筒测量,发现存在问题

第一步:每组测量一杯老师提前测量好了的40ML的水,强调注意事项第二步:汇报结果。有的小组测的比较准确,有的小组测的结果差别行大。第三步:找出失败原因,巩固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教师引导:因为有了第一次测量的经验,所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桌上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并把估计的数字填在实验报告上,再用量筒进行测量。学生测量出3号杯70毫升、2号杯60毫升,1号杯65毫升。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介绍量杯。刚才我们用量筒准确地测量出每杯水的体积是多少,实际上在实验室里还有许多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这叫量杯。

2、认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测量液体的工具。那么,除了这些实验室里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学生会说家里的水表、针管、奶瓶、杯子、药瓶),为什么要有刻度?(知道用了多少水,打多少药,喝了多少奶等)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量杯。大家知道的真不少。既然测量液体的体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这么广泛,大家想不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测量工具?(学生说想),请同学们课后研究研究,自己也做一个,可以用它来测一测自己买的饮料够不够数?自己喝的一杯水到底有多少?

(设计方案:每组大、中、小,粗细不同的塑料瓶各1个,水量分别为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量筒1个,杯子1个,铅笔、彩笔、橡皮各一个,测量记录单1张。教师用:量筒图,测量总记录表,三个大小、粗细不同的塑料瓶,里面装有色水分别为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

六、自我检测

1、要准确地测量水的多少,就要用到。它是测量的工具,一般用作单位,用表示。用它测量时视线要和相平。

2、下面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2)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0毫升。

(3)使用仪器测量比感官更准确。

(4)量杯也是测量液体的工具。

3、生活调查:下列饮料一瓶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可乐、酸奶、葡萄酒、啤酒、杏仁露、矿泉水、橙汁。

七、板书设计

哪杯水多杯子相同,水位不同水位相同,杯子粗细不同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测量量筒ml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沸腾是水受热超过一定温度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不再发生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探究活动中,通过猜测、观察、实验、研讨等发现事实,发展思维。利用文字、图表、图画等方式描述观察、实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2.探究活动中,发展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表达能力。

科学态度目标

形成尊重事实、重视证据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水是地球上十分重要的资源,形成保护水,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重点:水加热过程的变化。

难点:实验器材的组装和使用。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计时器)。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材料准备:教学课件]

1.课件出示图片

提问: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2.揭示课题:水沸腾了(板书)

二、探索:给水杯里的水加热(预设20分钟)

(一)预测活动

(如果我们不停地给水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说一说或画一画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记录在书本的记录框里。

(预设:①说:水里看见气泡,水面上看见白色的气体等;②用画图的形式。)

(二)给烧杯里的水加热

[材料准备]

教师准备:漏斗、塑料袋、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小组准备:三角架、石棉网、烧杯、酒精灯、温度计、硬纸盖、水。

1.给水加热的实验,我们的需要安装什么样的装置呢?

2.ppt展示实验装置,认识实验器材名称及作用。

3.结合微课或其他视频了解酒精灯的使用。

4.结合ppt,学生了解测量水温的方法。(教师补充介绍。)

5.实验安全提示。

6.分组组装实验装置,开展实验,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屏幕出示电子计时器或分组提供计时器。)

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8分钟)

1.提问水在加热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沸腾后温度不再上升。水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看见杯底有气泡产生,气泡上升并且不断变大,到水面时气泡破了,水面看见热气产生。

2.提问:水在达到什么温度时沸腾?

正常压强下是100℃。(同时让学生明确温度计的100℃就是以水沸腾时的温度为基础规定的。)

提问: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了什么现象?

水在沸腾过程中我们看见温度保持不变。

3.演示实验:水变成水蒸气的体积变化

小结:水变成水蒸气后体积会变大。

【板书设计】

2.水沸腾了

水中:气泡产生

水加热水面:气泡破裂

水面上:热气产生

水沸腾:100℃

水变成水蒸气,体积大大增加。

(响水不开,开水不响)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八课

【教学目标】

1、会进行假设和猜想;学会正确使用量筒;会用量筒对水及其它液体进行定量观察、采集数据并作简单记录。

2、知道怎样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使用测量工具观察比感官更准确、更有效。

3、通过测量,使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要尊重证据;在探究过程中,愿意合作与交流;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养成认真细致的科学习惯

【教学重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学会正确使用量筒,知道使用量筒观察比目测更准确。

【教学准备】

每组三个大小不同的杯子,装的水不一样多。每组一把尺子,一支水彩笔、一块抹布。

透明的一次性塑料杯、小酒杯、量筒、烧杯、带梁的小桶、弹簧秤、6杯事先测量好的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教师首先出示三杯水(杯子相同,水位不同),然后让学生观察回答哪杯水多?哪杯水少?教师板书:哪杯水多

2、教师提问:哪杯水多?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

3、学生回答。

4、教师引导:除了水位高还有别的条件吗?学生会说杯子相同,总结出杯子相同的情况下,水位高的水就多。(教师板书:杯子相同,看水位高低)

5、再出示三杯水(水位相同,杯子粗细不同)让学生观察,哪杯水多?并说出根据什么判断的,学生总结出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板书:水位相同,看杯子粗细)

二、小组学习,自主探究

1、教师引导: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有三杯水,杯子不同,水位也不同,让学生再来猜一猜哪杯水多?

2、学生猜测。

3、教师引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答案?原因出在哪?学生会总结出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板书:杯子不同水位不同)哪种猜想正确呢?能不能想个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学生经过认真地讨论分析后会设计出多种方案。如:用相同的杯子量;分别倒入一个大杯子画刻度;称重量;同样的杯子比杯数;用注射器抽;打孔比谁先流完等。

5、学生汇报实验方案,教师总结,这些都是测量的方法。(板书:测量)

6、教师给大家准备好了各种仪器,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验方案选择仪器进行实验验证。

7、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如:倒水时不要洒了、选择适当的材料、合理分工,不要把水弄混了等。

8、在学生弄清了实验注意的问题后,各小组开始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实验结束,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各组采用了不同的方法来实验,但结果都是一样的。

2、教师引导:有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知道水的多少呢?人们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发明了量筒(板书:量筒)

3、认识量筒

学生分组观察量筒,认识量筒的构造,比如:单位、最大量程、每一小格所代表的量。(板书:毫升ml)课件展示倒上水的'量筒什么样。

4、播放微视频“量筒的使用”使学生学会使用量筒。先让学生说量筒该怎么用,然后微视频展示量筒的用法。 5、使用量筒测量,发现存在问题

第一步:每组测量一杯老师提前测量好了的40ML的水,强调注意事项第二步:汇报结果。有的小组测的比较准确,有的小组测的结果差别行大。第三步:找出失败原因,巩固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

四、总结概括,抽象提升

1、教师引导:因为有了第一次测量的经验,所以让学生先估计一下桌上杯子里的水有多少,并把估计的数字填在实验报告上,再用量筒进行测量。学生测量出3号杯70毫升、2号杯60毫升,1号杯65毫升。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介绍量杯。刚才我们用量筒准确地测量出每杯水的体积是多少,实际上在实验室里还有许多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这叫量杯。

2、认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测量液体的工具。那么,除了这些实验室里用的测量液体体积的仪器外,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学生会说家里的水表、针管、奶瓶、杯子、药瓶),为什么要有刻度?(知道用了多少水,打多少药,喝了多少奶等)

3、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量杯。大家知道的真不少。既然测量液体的体积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得这么广泛,大家想不想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测量工具?(学生说想),请同学们课后研究研究,自己也做一个,可以用它来测一测自己买的饮料够不够数?自己喝的一杯水到底有多少?

(设计方案:每组大、中、小,粗细不同的塑料瓶各1个,水量分别为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量筒1个,杯子1个,铅笔、彩笔、橡皮各一个,测量记录单1张。教师用:量筒图,测量总记录表,三个大小、粗细不同的塑料瓶,里面装有色水分别为130毫升、150毫升、100毫升。)

六、自我检测

1、要准确地测量水的多少,就要用到。它是测量的工具,一般用作单位,用表示。用它测量时视线要和相平。

2、下面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1)量筒是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

(2)一瓶矿泉水大约有50毫升。

(3)使用仪器测量比感官更准确。

(4)量杯也是测量液体的工具。

3、生活调查:下列饮料一瓶的容量是多少毫升?可乐、酸奶、葡萄酒、啤酒、杏仁露、矿泉水、橙汁。

七、板书设计

哪杯水多杯子相同,水位不同水位相同,杯子粗细不同杯子不同水位不同测量量筒ml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5

教学目的: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3、养成实验中仔细、耐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一份:烧杯4只,玻璃棒4支;砂糖、高锰酸钾、砂子、粉笔、食盐、面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研究“溶解现象”。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观察砂糖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砂糖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把砂糖放入水中,渐渐地砂糖的小颗粒就不见了。(当学生使用各种感官时,提醒学生:当你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千万不要去尝!)

(3)根据现象提出问题:砂糖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对问题作出推测(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说法)。

(1)化了;

(2)到水里去了;

(3)变得很小了,到水里去了;

(4)变得很小很小,分散到水里去了。

3、设计实验:学生仍然会设计用砂糖放入水里观察;教师建议改用高锰酸钾代替砂糖进行实验。

4、实验操作:把一小颗的高锰酸钾晶体轻轻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搅拌,静静地观察一分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大约一分钟后,将会看见水中高锰酸钾颗粒的周围有紫红色的像云雾一样的物体向外扩散;这时再轻轻地搅动一下,就可以看见紫红色的云雾向水的四面八方扩散开去,最后,这一杯水全部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

5、得出结论: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像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溶解现象。

6、运用知识。

将砂子、粉笔、食盐、面粉、方糖果、味精和五香粉等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物品溶解了,哪些物品没有溶解。并在课本42页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下来。

三、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

1、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

学生会想出很多的办法做实验,比如:用热水来溶解,先将方糖研碎,然后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上三种方法一起使用等。

2、交流实验情况,将实验方法记录在书上表格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让学生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首先我创设情境,以一杯不知名水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是一杯什么水,我们怎样知道它是一杯什么水呢?”通过运用一些感观,在尝的基础上知道了它是一杯糖水。再我揭示课题,学生都知道糖是透明的颗粒状的固体,而杯里并看不到糖,这时已经引起了它们的思考和猜测“糖到哪里去了”学生猜测。让学生验证猜测,小组合作完成以黄砂糖代替白砂糖完成这个实验,看糖到底到哪里去了。实验证明糖颗粒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的分散在水中。提出“溶解的.现象”这一概念。然后深入探究,知道了糖能在水中溶解以外,还有哪些能溶解呢?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在水中溶解呢?以问题引入,加深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小组合作实验,培训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证实实验结果是否和自己的猜测想符合。实验证明,食盐、味精能溶解,粉笔、砂不能溶解。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扩展视野。水能溶解的物体很多,这是水的一个重要作用,人们利用这个作用在生产、生活中做了很多事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水的溶解”,认识到水对人们的重要性和科学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后,让学生讨论怎样可以加快溶解,课后延伸。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6

教学目的:

1、知道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2、通过观察砂糖、高锰酸钾等物品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知道什么叫“溶解现象”。

3、养成实验中仔细、耐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一份:烧杯4只,玻璃棒4支;砂糖、高锰酸钾、砂子、粉笔、食盐、面粉、味精和五香粉各一小包;方糖一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二、研究“溶解现象”。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1)观察砂糖是什么样子的?

(2)观察砂糖在水中的变化情况,把砂糖放入水中,渐渐地砂糖的小颗粒就不见了。(当学生使用各种感官时,提醒学生:当你不知道是什么物质时,千万不要去尝!)

(3)根据现象提出问题:砂糖在水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2、对问题作出推测(估计学生有以下几种说法)。

(1)化了;

(2)到水里去了;

(3)变得很小了,到水里去了;

(4)变得很小很小,分散到水里去了。

3、设计实验:学生仍然会设计用砂糖放入水里观察;教师建议改用高锰酸钾代替砂糖进行实验。

4、实验操作:把一小颗的高锰酸钾晶体轻轻地放入一杯水中,不要搅拌,静静地观察一分钟,观察发生了什么变化?大约一分钟后,将会看见水中高锰酸钾颗粒的周围有紫红色的像云雾一样的物体向外扩散;这时再轻轻地搅动一下,就可以看见紫红色的云雾向水的四面八方扩散开去,最后,这一杯水全部变成了均匀的紫红色。

5、得出结论:高锰酸钾的颗粒在水中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地分散在水中。

像砂糖、高锰酸钾在水中发生的现象是溶解现象。

6、运用知识。

将砂子、粉笔、食盐、面粉、方糖果、味精和五香粉等物品放入水中观察,哪些物品溶解了,哪些物品没有溶解。并在课本42页下面的表格中记录下来。

三、研究如何加快物品在水中的溶解。

1、使一块方糖在水中尽快溶解。

学生会想出很多的办法做实验,比如:用热水来溶解,先将方糖研碎,然后再加入水中溶解;不停地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以上三种方法一起使用等。

2、交流实验情况,将实验方法记录在书上表格中。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目标让学生观察糖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及所发生的变化,并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对溶解的现象产生好奇,并愿意思考“糖怎么不见了”的问题。 首先我创设情境,以一杯不知名水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这是一杯什么水,我们怎样知道它是一杯什么水呢?”通过运用一些感观,在尝的基础上知道了它是一杯糖水。再我揭示课题,学生都知道糖是透明的颗粒状的固体,而杯里并看不到糖,这时已经引起了它们的思考和猜测“糖到哪里去了”学生猜测。让学生验证猜测,小组合作完成以黄砂糖代替白砂糖完成这个实验,看糖到底到哪里去了。实验证明糖颗粒变得很小很小,并且均匀的分散在水中。提出“溶解的现象”这一概念。然后深入探究,知道了糖能在水中溶解以外,还有哪些能溶解呢?是不是所有的物品都能在水中溶解呢?以问题引入,加深学生对溶解概念的理解。小组合作实验,培训每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精神。证实实验结果是否和自己的猜测想符合。实验证明,食盐、味精能溶解,粉笔、砂不能溶解。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扩展视野。水能溶解的物体很多,这是水的一个重要作用,人们利用这个作用在生产、生活中做了很多事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地方运用到了“水的溶解”,认识到水对人们的重要性和科学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最后,让学生讨论怎样可以加快溶解,课后延伸。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稻谷、大米,学会细致的观察。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米饭来之不易,懂得珍惜粮食;乐于参与讨论、交流,敢于发表不同见解;意识到科学家队人类生活作出的杰出贡献。

科学知识:认识稻谷、糙米和大米,知道米饭是由稻谷加工而来的米做成的`。

二、教师用具和学生用具

放大镜、米粒、稻谷、发芽的稻谷、记录纸(两张)、各种植物的种子、3个杯子。

三、教学活动过程

(一)观察种子

·引导学生在众多种子中找出水稻的种子。

·引导学生讨论:观察水稻的种子可以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观察?用什么工具来观察比较好?(放大镜)在观察中有什么发现,该怎么办?(记录)

·引导学生观察稻谷。(6分钟)

·交流观察结果。

(二)认识糙米,比较糙米和精米

·引导学生剥掉稻谷的壳看看。注:不要破坏稻谷的内部,想办法完整的剥出来。

·引导学生思考:壳有什么作用?

·比较剥掉壳后的米跟平时吃的米有什么不同?记录并请学生说一说。

·在学生比较的基础上,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糙米和精米的资料,了解种子的结构。

(三)加工精米

·引导学生思考能不能把糙米加工成精米?

讨论可以用什么方法加工出精米来?猜想大米加工厂里是怎样加工精米的?

(四)说说米饭的来历

·引导学生说说米饭的来历,进行珍惜粮食的教育。

(五)布置作业

·课后做做精米发芽的实验;去家里或菜场、粮店了解一下我们吃的大米有哪些种类。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表达伤感的句子(摘抄35条)

表达伤感句子 06-08

幼儿骨干工作计划(集锦5篇)

幼儿骨干工作计划 幼儿工作计划 06-08

艺术节开幕式主持稿集锦10篇

艺术节开幕式主持稿 艺术节主持稿 06-08

山中访友读后感15篇

山中访友读后感 06-08

三年级同学生日祝福语18句

三年级同学生日祝福语 03-27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经典10篇)

三年级上册科学课件 三年级上册课件 06-08

爱国演讲稿大学生7篇

爱国演讲稿大学生 06-08

最新医师节活动总结(必备7篇)

医师活动总结 06-08

初中作文自我鉴定

初中作文自我鉴定 06-08

保安队长述职报告

保安队长述职报告 06-08

请假条怎么写学生

请假条学生 06-08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