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父与子课件

为了让你更好地备课,趣祝福提供了以下可能有用的“父与子课件”,供你参考使用,别忘了收藏和分享哦。对于学生来说,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的教案和课件,而对于新教学的老师们来说,更需要多花时间认真准备教案和课件,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

父与子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预习时学习新字词,对于不懂的借助字典或者小组讨论等各种方法,解决难题。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昔日、废墟、 爆炸、瓦砾、破烂不堪”等词语。

3.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认识八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如:“曼 墟 砾 爆”等生字。

教学难点:积累描写人物佳句,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

1.PPT展示一系列有关四川汶川大地震时感人照片,特别是关于地震中父母和儿女之间的感人照片。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图片中认识地震,感受父母之爱,紧扣主题,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2.图片后感分享:

a.指名让一两个学生说说看照片后的感受,激发学生的感情。

b.师:同学们看了照片都有自己的感受。正所谓“地震无情,人有情”,地震虽然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但在灾难面前,我们不放弃不抛弃,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在一起。无论是图片中的他们,还是课文中的这对父与子都是如此。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文,请打开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1.听课文录音,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不懂的生字词,不懂的生字可查字典或小组讨论,实在解决不了生词,再向老师提问解决。

2.针对学生情况和生字词的难度,自主选择重点字词讲解。 如:“曼 爆 颤 砸 ”等字。如:

爆 :注意偏旁是“火”,根据偏旁懂得区分“爆瀑 曝”,并以此对比联想记忆。可组词“爆炸”等。

颤: 读音chàn 翘舌而且是前鼻音,可组词“颤抖”等。 读音zhàn 时,翘舌,可组词“颤栗”等

3. 学习多音字,对比记忆。先让学生查字典并组词,在黑板上板书出来,最后让他们读两遍。

【设计意图】: 讨论记忆生词方法,既加深学生的记忆的同时,又能让学生消化生字词,激发学生学习思维。

5.检查生字,抽取同学,要求给出字词,读出读音并解释意思。

昔日:xī rì 以前的日子,曾经,从前,大多用于写回忆文,书面语等

爆炸:bào zhà 物体体积急剧膨大,使周围气压发生强烈变化并产生巨大的声响

破烂不堪: pò làn bù kān 破破烂烂的不成样子。

1.朗读课文,通过分组读,自读,齐读,让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感知课文,知道故事大概梗概。

2.在朗读的基础上,以竞赛的方式,各小组找出描写父亲与孩子的语言、外貌、神态、心理的词句。

3.有感情朗读找到的句子,看那个小组找得有快又多,并且读得最好。生评,师评。

【设计意图】竞赛的方式会让学生更活跃地学习,同时也能更好达到“初步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来反映人物精神品质的写作方法”的教学目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11个生字词,并学习了三个多音字,而且大家在学习中发现了一些记忆生字词方法,你们都很厉害,希望能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保持,现在我们再次齐读课文,看你们能否读准生字词了。

多音字:

【设计意图】由于其他的生字词是在PPT上演示的,所以黑板上只板书多音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父亲抢救儿子的一切经过,解读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2. 学会理解父母之爱,懂得感恩。

教学重点:了解父亲抢救儿子的一切经过,解读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1.出示练习,让学生复习上节课的生字词.

2.让学生默读课文,请一两个学生口述故事的大概情节.

【设计意图】这样的导入,有利于学生消化上节课遗留下的知识难点,同时让学生复述故事,既达到锻炼口语和胆量,也让学生更加深这篇课文的了解,为接下来的学习埋下伏笔.

1.自由朗读,把上节课找出描写父亲的句子再读几次,用口头语描述父亲的形象

2.分角色朗读父亲与阻挡的人之间的对话。讨论“父亲真的是精神失常”?

3.读课文,找出自己认为父亲了不起的句子。为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出个性,读出自我。

a:“不论发生什么事情,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句话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b:“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师:为什么不直接写他挖了36小时,而是要从8小时写起?

5.“体验一分钟”,让学生闭着眼睛体验一分钟,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深深地体会36小时的艰辛。

6.创新提问:假如父亲挖了36个小时之后,却发现儿子已经死了,这个父亲还是“了不起“吗?”

【设计意图】: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去解读课文,当这个残酷的结局呈现在学生面前,对学生的感情是一种冲击,但却让学生思考,更能坚定学生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1. 通过分角色朗读,齐读,竞赛读等方式,再次让学生感受父子之间的“了不起”。

2. 在各种“读”的基础下,让学生找出自己认为最能表现儿子的“了不起”,为什么?

3.分角色朗读父子之间的对话,并模拟情境。

4.抓重点句子,设计提问,重点解读。如:

师:儿子坐作出这个决定,他了不起吗?是什么力量促使他这么做的?

b:“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5.个性阅读,畅所欲言。学完本篇课文每个人都有很多感受,让学生抒发感情,深化对文本的认识。

播放防震知识,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用,作用生活。

师:同学们,我们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感受到这对父子的“了不起“,感受到父母之爱的伟大与无私。今天这节课,只是一个开始,以后我们都要懂得珍惜回报父母之爱,向这篇课文的小主人公学习,做一个勇敢又了不起的儿女。好不?

父与子课件(篇2)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阅读方法,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父爱的伟大。

3、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4、使学生受到“爱别人以及做人应有责任感”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板书“地震”,让学生汇报所搜集的有关地震危害的资料。

2、播放教师搜集的影片资料,学生谈感受,(地震对人们的危害是很大的)

3、揭示课题:19xx年,当巨大地震地危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曾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让我们来共同走进《地震中的父与子》(补全板书)

二、自由读文感知内容

1、小组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课文,自己读课文,自己设计问题,自己做出回答。

(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自主布置学习任务,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能够从不同的方面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并且训练了学生的对语言的抽象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2、小组间交流学习收获。

三、品读精华感悟亲情

1、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式朗读,在读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读懂”既包括读懂这句话所包含的思想感情,也包括读懂作者用来表达情感的语言形式,了解课文的语言特色。这个环节意在让学生领悟“父亲”的了不起,受到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同时让学生消化、吸纳课文的语言,掌握课文的语言形式。)

2、学生尝试续写(师:那14个孩子的父亲就更加觉得这位父亲了不起了,我相信他们之间一定会谈论些什么?或者对这位父亲说些什么,是吗?下面就请你们续写这篇课文,把你们对这位父亲的敬佩之情融入其中。)

(这个环节一方面学生对词语的综合运用能力,另一方面训练写作能力)

3、学生汇报。

四、感情升华:

设计两个和结尾不同的可能发生的结局:

A:挖出了孩子,但是孩子已经死了。

B:父亲在挖孩子的过程中突然发生爆炸,父亲也和孩子“在一起”了。

学生来讨论,父亲是否还“了不起”?(学生产生心灵上的震撼,被主人公执着的爱感染)

五、实话实说:学生谈谈自己是怎样感受父爱的?

(学生自省,达到良好教育效果)

六、拓展延伸

学生搜集其他赞颂亲情的文章。

父与子课件(篇3)

教材简析:

“无论发现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父与子之间的心灵之约,更是一种伟大的承诺,正是这种承诺的力量,才使得父亲在儿子被大地震埋在废墟中时,连续38小时不停地挖掘,终于把自己儿子和其他13名儿童从瓦砾中救出。这是父亲的“了不起”。当安全出口被开辟出来后,“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是从一个只有7岁的孩子口中说出,是在地震后被掩埋38小时后,即将获救但又随时面临危险的情况下说,造就了儿子的“了不起”。一对父子,演绎了一个传奇故事。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课文,理解“爆炸”、“废墟”、“破烂不堪”等词语意思。

2、能有感情在朗读课文,体会“父与子”的了不起。

3、能感受“父爱的伟大”。

4、能用自己的话表达出对这对“父子”的真实情感。

教具准备:

1、课件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地震”

师:同学们,看到“地震”这个词,你会想到什么?

(5.12四川地震)

师: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大地震,使得6万9千多名可爱的生命过早地凋谢了,使得3000多孩子瞬间成为了孤儿。地震是残酷的'。在1994年美国洛杉矶也发生了一场地震。在这次地震中,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个传奇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了解这个故事,认识这对父子。

(完成板书:地震中的父与子)

二、初读课文,读通课文,感知大意。

1、生带着要求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地震?

(3)、地震中发生了什么事?

2、生自读课文

3、交流汇报

(1)、这是一场怎么样的地震?

(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内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①指导朗读: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突出“大”)

②出示“大地震图片”

师:我带来了一组当年大地震的图片(课件出示)(简介几组图片,屏幕随机出示:废墟,大爆炸、瓦砾、理解“爆炸”、“废墟”)

(2)地震中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地震中,一位父亲不顾他人的劝阻,手无寸铁在废墟中连续挖了38小时,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

父与子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从课文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

2、引导学生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师:能说说图片反映了什么事吗?(板书:地震)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来形容一下你的感受。(惊心动魄、令人恐怖、残酷、惨不忍睹、损失惨重……)

师:是啊,地震是那么地残酷,它使很多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94年1月17日,一场里氏6.6级的地震侵袭了美国洛杉矶,在地震中,有一对父子用他们的真情,演绎了一段令人感动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故事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出示课题)。齐读

3、回想刚才的一组图片,你觉得从图片中可以读懂哪几个词语?

n1、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n2、在这场地震中,父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n3、读了文章,你觉得这对父子怎么样?

1、这是一场怎样的地震?

有一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30万人,不到四分钟,灾难的来临就是这样突如其来、伤害巨大。请女生读这个句子)

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昔日是一片欢声笑语,今日是一片废墟。这就是大地震带给我们的惨烈对比。请男生读这个句子)

2、在这场地震中,父子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有一年,美国的洛杉矶发生了大地震,父亲从废墟中救出了儿子和他的14个同学,父子俩终于又团聚了。(其实这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能加上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说清楚,那就是更明白了。谁愿意再试试。)

3、师;的确,面对大地震这样的灾难,人类如同蚂蚁般渺小,生命在转瞬间灰飞烟灭,可就在这样的灾难中,这对父与子却创造了生命的奇迹,课文中怎么评价这一对父子?

生: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师板书)齐读。了不起的父亲,了不起的儿子……

这节课,我们先走近这位了不起的父亲。默读课文1―12自然段:你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父亲的了不起?画一画,可以在句子旁写写自己的感受

1、刚才读的很投入,咱们来交流交流。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师:你说的太好了,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咱们一起来感受下父亲的了不起。

1.体会父亲独自挖了很长时间。

2.体会父亲很坚定。

师:这可不是普通的两天一夜呀!在这段时间里,父亲经历了什么,你们看到了吗?在课文中找一找。

请同学们仔细地看一看都有哪些人劝说父亲?(有消防队长、警察,还有路过的人)

师:咱们看看父亲是怎样回答的。(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三句话,你有什么发现?(我发现父亲的.三句话都是差不多的意思,而且最后两句话还一模一样。)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厉害,父亲的回答就是简单而且有点重复的三句问话。可是,父亲说这三句话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吗?你来说说看。

(第一句话有点恳求的心情;第二句我感觉这句话里有急切的感觉。怎么体会的?再晚一点,儿子可能就有生命危险。他很想救出他的儿子,心情非常焦急。第三句,有一点生气。父亲听到警察的话,肯定这样想:“我的儿子还在废墟里,你却让我回家?”“你不是来帮我救儿子的吗?)

师:同学们不仅读出三句问话的不同语气,还分析了父亲的所思所想。真的,透过父亲这简简单单的三句问话,我们读懂了父亲这么多让人揪心的起伏变化,就让我们把体会送进这段话,老师和大家合作,咱们一块儿来读一读,看大屏幕,就请你们读父亲的三句问话。

师:(引读)有些人上来拉住这位父亲,说:“太晚了,没有希望了。”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生:(读)谁愿意帮助我?

师:(引读)消防队长拦住他:“太危险了,随时可能发生大爆炸,请你离开。”

师:(引读)警察走过来:“你很难过,我能理解,可这样做,对你自己、对他人都有危险,马上回家吧。”――生:(读)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师:就是透过父亲这三句简单重复的问话,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齐读三句话

我们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父亲的了不起?

师:38小时,父亲经历了这么多的事情,但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8小时过去了,父亲一直在──(生:挖)12小时呢──(生:还在挖)24小时……36小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师:到处都是血迹,这就是父亲,怎么会变成这样呢?在这36小时会发生哪些触目惊心的场面,请闭上眼睛想想?放音乐。

这是包含着血泪的情啊,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这样一份令人心痛的爱啊,我们一起来读读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4.体会父亲的艰辛。

师:你们看到他疲惫成什么样子了?大家都读读这句话,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看出父亲没吃没喝,没休息,身上还受了伤,教师适时引导)

师:没吃没喝更没睡,眼睛全都熬红了,同学们读一读。

师:为了救儿子,父亲什么也不顾了。请同学们把自己看到的情景再读一读吧。

36小时的挖,我们看到了父亲――齐读:出示句子: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多么了不起的父亲啊,就这样不停地挖,挖了36小时,还要挖,因为当时父亲的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是什么念头?(儿子在等着我。)这个念头源于父亲对孩子的一句承诺,什么承诺?

3.体会父亲的信念。

师:都是父母,他刚来到这里时也曾跪在地上大哭,但他现在怎么就这么不听劝呢?

当他看到教学楼变成废墟,悲痛欲绝时,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师:当人们都来阻挡他,劝他放弃时,回响在他耳边的依然是这句话。

师:当他孤军奋战,伤痕累累,就要倒下时,给他力量的还是这句话。

这一切的一切,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感叹,这就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

师:一直坚持着,你怎样读?父亲在绝望痛苦时,想到常对儿子说的这句话,是什么心情?自己再读一读。

师:(总结)我们分别从作者所描写父亲坚定、执着、信念这几方面,看到了父亲的了不起,同学们,你们佩服这位父亲吗?

1、师:此情此景,让我想起去年5.12汶川大地震后始终萦绕在我脑海中的一个形象、一个动作、一段言语。请同学们来看。

师:男儿有泪不轻弹,此刻,这个痛失女儿的男人用孤独无助的泪水告诉我们,什么是一个父亲心中最深的伤痛;又是父亲,他背着从废墟中挖出的儿子的尸体,艰难地行进在山路上,原因只有一个,要带儿子回家;这个婴儿的妈妈,用血肉之躯顶住坍塌的天花板,护佑这个小生命甜甜的梦,却只是在临终前留下这样的一则手机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2、天下的父母千千万,爱子之情却一样深。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父亲的心,此时此刻,挖掘已进行了36小时,可是儿子还生死还未卜。这个深爱儿子的父亲会对心爱的宝贝说点什么呢?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学生在音乐中写话。

师:让我们来听一听已经写完了的同学的话。请你动情地读给大家听。

3.同学们在我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想起了一本我曾经看过的书《感悟父爱》,在序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很感人,很有哲理,我想从给大家:总有一个人将我们支撑,总有一种爱让我们心痛,这个人就是父亲,这种爱就是父爱。

让我们永远记住――父爱如山!父母亲的怀抱,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家。我们活在父爱如山的背上,活在母爱如海的怀里。

师:我们是幸福的,下节课,再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这位深爱儿子的、了不起的父亲,又有着一位怎样了不起的儿子。

父与子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幽默画(最后一个苹果),鼓励幼儿想想、说说、笑笑,体验诙谐的情节,培养幽默的生活态度。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幽默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

3、引导幼儿从画面的理解讲述中悟出坚持到底就能完成任务的道理。

活动准备:

《父与子》的系列图片、课件、苹果树、父与子的漫画书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出示苹果树

师:这是什么树?树上有几个苹果?

2师:你们瞧,这个苹果又大又圆你们想吃吗?老师这有两个人他们也想吃这个苹果,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3教师出示两个纸偶,引导幼儿猜一猜他们想得到苹果办法。

二、看图讲述

1、师:小朋友的办法真多真好!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父子俩有没有想到这么好的办法。

2、出示第一幅图: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

师:我觉得父亲的动作好像很有趣,老师来学一学,你们帮老师看一看做得对不对。

教师扮演这棵苹果树,引导幼儿模仿父亲的动作吃力的摇树。

师:父亲也是这样用力的摇树的,你们觉得他能够得到这个苹果吗?结果会是你们想得那样吗?那我们继续往下看。

3、出示第二幅图

提问:儿子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他看着父亲满头大汗,也开始动脑筋想办法了。

那儿子会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4、出示第三幅图

师:没拿到苹果,父亲很不甘心,父亲又有了什么办法了?

师:你们看拐杖就差一点就可以碰到这个苹果了,我想这次他们应该可以吃到美味的苹果了。那你们觉得可以吃到吗?

5、出示第四幅图

师:很遗憾!他们没有吃到苹果。他们不得不继续想办法。大家看这次父亲用什么方法摘苹果?

6、出示第五幅图

师:鞋子扔出去之后会发生什么事了?

师:老爸和儿子忙了半天还没有得到苹果,心情怎样?会不会继续想办法?

如果是你,你会坚持下去吗?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有没有像我们小朋友说得那样。

师:如果你是那个儿子,在父亲想要放弃的时候你会对他说什么?(教师总结做事要坚持要努力不能半途而废)

三、欣赏漫画故事

1、教师请幼儿完整的讲述故事。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每幅图角落上的序号,并要求幼儿说出它的作用。

3、师:你觉得哪一幅图最有趣?为什么?

4、教师引导幼儿欣赏父与子的其它漫画作品,体验漫画中的诙谐有趣。

四、介绍漫画书《父与子》

1师:你们想知道这些有趣的故事是来自哪里吗?

2、教师出示漫画书《父与子》,并适当介绍这本书。

结束语:今天小朋友的表现很不错,老师将这有趣的漫画书留给你们和班上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吧

父与子课件(篇6)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朗读的时间跟空间,让学生在读中体会思想感情,我使学生将自己以阿曼达的身份来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似乎自己的人格也随之高尚起来。

课堂上讲课时,我力求提出的问题围绕课文重点,按照课前的预设进行教学,从“父”与“子”两个方面来理解。找出描写父亲了不起的段落,先让学生朗读,谈谈体会,然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感受放回课文中,再读,读出相应的语气,并引导学生想象当时情境。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从而使学生体会到这是多么坚持不懈、决不放弃的父亲!多么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说儿子了不起,我让学生找出体现儿子了不起的段落,指名读,然后让学生谈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年仅七岁的阿曼达在漆黑的瓦砾堆下,没有食物,没有水,只有恐惧与危险的情况下,告诉同学不要害怕,坚持生的希望;当得到父亲的救援时,他首先想到的是“先让我的同学在出去吧!”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儿子的子不起。这时,我又提问:“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是课文中的哪句话支撑着他们共同创造了神话般的奇迹?”“为什么文中3次出现类似的话?”给学生较大的思维空间,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思考,激发了学生思维的波澜。

父与子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使学生体会到爱与信任是可以创造奇迹的。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通过读课文,感受“父”与“子”的了不起。体会文章表现的父爱的伟大及执著信念的坚韧。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父爱、母爱是人世间最高尚、最无私、最伟大的爱,古今中外无数名家以其为题材创作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名篇,感染了许多读者。我们刚从《秋天的怀念》一文中体会到了母爱的温柔与细腻,这节课,我们将通过美国著名作家马克·汉林描写的一个发生在地震中的传奇故事,一起去感受父亲的伟大与深沉。

1、正音:

结合《丛书》p96,“读准带点的字,在正确的读音下画上横线。”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2、板书课题,了解略读课文的读书要求:

请一学生读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归纳板书:

问题⑴: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提示:从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四要素去概括。)

问题⑵: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二、自读自悟

(要求带着读书要求自由轻声自读课文。)

三、交流感悟

1、讨论理解问题⑴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⑴ 引导学生共同理清四要素要点。

(当归纳地点时,简单介绍洛杉机,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⑵ 学生汇报: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要求学生根据四要素进行概括。)

2、讨论理解问题⑵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

⑴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

(明确要求:可以提问题,可以交流看法,可以小组一起感情朗读。人人参与,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⑵ 全班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找出文章相关语句,了解父亲当时所处的环境。(通过此教学环节,让学生了解父亲不顾个人安危营救儿子,更能突出父亲的伟大。)

① 师:我们先一起了解大地震后的景象是怎样的呢?

(要求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描绘。)

② 结合平时你们了解到的地震的相关知识,说说这里的处境危险吗?

(让学生知道当时处境之危险,随时都会发生xxxx。)

③ 学习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师:你从文中哪些段落、哪些语句体会到父亲的伟大?

(让学生找出文章的语句、段落,汇报小组学习结果,教师适时引导,并加以梳理归纳,为下面的深入分析,体会父亲了不起做铺垫。)

⑶ 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三自然段:

(父亲为救儿子不顾危险。)

① 父亲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知道父亲冒着随时会xxxx的危险,置生死于度外,从而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② 什么动力使父亲在一片废墟中去寻找自己的儿子呢?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理解支撑父亲所作所为的是信念。)

③ 朗读指导。

⑷ 结合学生汇报,学习理解第五~十三自然段:

(父亲救儿子的坚定而执着的信念。)

① 父亲了不起在哪里?

(引导学生抓住语句理解。其他孩子的父母“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一直在挖掘;有些人劝阻他时,这位父亲双眼直直地看着这些好心人,问道:“谁愿意帮助我?”没人给他肯定的回答,他便埋头接着挖。救火xxxx、警察提醒他有危险,但他坚持在废墟中挖掘着。)

② 什么动力使父亲有这样了不起的举动?

(引导学生理解父亲想到的是他对儿子的承诺,为了儿子,决不丧失信心;实现对儿子的承诺。)

③ 分角色朗读(通过朗读感受父亲的坚定和执着)。

④ 你还从哪里体会到父亲的伟大呢?

(课文第12、13自然段“他满脸灰尘,双眼步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面临危险,随时会发生的倒塌、余震、xxxx,父亲连续挖掘了38小时。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多么感人的一幕!多么坚韧的父亲,多么有责任感的父亲。)

⑤ 为什么这位父亲能连续挖掘38小时而不放弃呢?

(引导学生理解是父亲的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让他战胜了一切困难。)

⑥ 朗读描写父亲神态的语句。感受父亲的伟大。

⑸ 面对这位了不起的父亲,你想怎样赞美他呢?

(师先示范:这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信念坚定,不轻言放弃。)

⑹ 重点朗读指导,体会人物感情:

① 出示句子:

a、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b、是儿子的声音!父亲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② 师:这是文章第3第13自然段中两处父亲对儿子的相同的呼唤。我们一起理解一下,同样的呼唤,但父亲感情上有什么不同。

(理解第一次的呼唤是父亲面对废墟的绝望悲痛的心情,第二次的呼唤是听到儿子的声音,那惊喜万分的感情。)

③ 朗读。

⑺ 学习体会儿子的了不起:

① 找出文中描写儿子语言、动作、心理的句子读一读。

② 出示重点段段: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③ 说说儿子的了不起体现在哪里?

(引导学生发表看法,理解儿子对父亲充满信任,充满耐心等待父亲,对生存充满希望,以及处事的冷静、勇敢。)

④ 出示重点段段:“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什么事,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⑤ 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从儿子对同学的关爱,感受儿子的了不起。)

四、体会情感

1、假若你当时在场,你想对他说什么?

2、在这一事件中,父子为什么会团聚?(凭着坚定的信念)文中反复出现过哪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事,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谈谈你的体会。

3、这件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懂得: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不要放弃希望,那么你就能成功。)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五、拓展延伸

1、阅读朱自清散文《背影》。

2、阅读《轻松练习》中的《回忆中的家》。

【板书设计】

17、地震中的父与子

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父亲

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父与子课件(篇8)

教学目的:

1.自学生字新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想象父亲抢救儿子的画面。

2.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的心理有哪些变化, 从而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父爱的伟大的。

3.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并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板书课题并让学生齐读课题。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明确本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4)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注明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生自由读文,交流学习收获及不懂的问题,同时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坚定”“颤抖”等词语。

1.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

(1)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试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体会体会。

(3)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进行描写来表达父爱的?

1.学生细细品读课文,找出能体现父亲救助儿子心理变化的句子。

2.教师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体现父亲心理变化的重点句子,并体会父亲当时的心理。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

3.师生交流后,引导学生重点感悟以下语句: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7岁的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了什么?(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课文中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

(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学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从这儿可以看出什么?(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

4.师小结: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

1.总结:这是一个多么感人的故事,这篇课文让我们明白了“爱,会使人坚定和勇敢;爱,会使人产生信赖和力量;爱,会创造奇迹”学习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2.学生在班上交流。

3.师小结:感受多深呀,回家后把你们的感受对父母说一说,或是记在日记中。

父与子课件(篇9)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洛杉矶、混乱、昔日、废墟、爆炸、瓦砾”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运用提问题的方式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4、感受父子的亲情,学会爱别人,增强做人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爱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搜集并阅读同类的颂扬亲情的故事。如学生搜集有困难,教师可提供《背影》《血泪亲情泣天地》《无私母爱创造生命奇迹》《7岁女孩拯救母亲的感人故事》等文章给学生。

第一课时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明确专题:各自默读本组课文的导语,说说本组专题的内容及学习要求。

2、介绍资料:可以先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用课余时间搜集到的有关地震及其危害的资料,也可以教师播放地震的相关影像资料,还可以展示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并对图片进行解说;然后谈谈自己对地震的认识与感受。

3、教师导入:是啊,地震是多么地残酷,它使多少人失去了亲人,流离失所。19xx年,当巨大地震地危

害侵袭美国洛杉机时,有一对父子演绎了一段令人深受感动地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第十一课──《地震中地父与子》[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

①借助字典,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生字和新词;

②用“~~~”画出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③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内互读课文,交流学习收获。

3、全班交流:

(1)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重点记住“墟、砾、颤”等字形。

(2)初步汇报自己深受感动的句子。

再读课文,整体感悟

1、默读课文,思考:

①用比较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③划出不懂的词语、句子,试着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讨论:

(1)用简洁的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谈谈读了课文,自己有什么感受。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品读感悟,深入情境

1、自主读读课文,将自己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想一想为什么感动;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根据自己的提问,试着回答一下。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通过读感动的句子,说感动的原因,讨论不懂的词语、句子,体会父亲救助儿子过程中心理变化。估计学生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1)“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这个句子说明父亲关爱孩子,担心孩子会有危险了。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冲”字,这个动作体现了这位父亲急切的心情,他迫切地希望孩子能够平安。)

(2)当看到教学楼已成为一片废墟时,“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

(①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见到废墟以为儿子已经死了,他感到极度痛心,体现了他失去儿子的悲痛心情。心爱的儿子不在了,父亲那嘶心裂肺的喊叫声。②该怎样读呢?指名读,评议,齐读。)

(3)”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父亲看到了希望,他相信儿子会记住他的话,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支持着他,所以他──坚定地站起身。当父亲坚信儿子在等他时,就疾步走到那里,可见父亲救儿子的急切心情,他想快些救出儿子。父亲坚信儿子仍然活着,是因为他记得儿子说的那句话。②那我们该怎样读这段话呢?请大家分小组讨论后练读,个人读,评议,齐读)

(4)“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①课文为什么要这样描写父亲的外貌呢?父亲坚信儿子没有死,奋力拯救儿子,顾不得休息,可见父亲对儿子爱的伟大。

②是什么使父亲没完没了地挖呢?是一个信念,──“儿子在等我”。这是多么伟大的父爱!这是多么坚定的信念。

③与其他失去孩子的父母相比,你还能体会到什么?有些父母看到废墟后绝望地走了。而这位父亲不理他人的劝阻,只有一个信念──儿子在等他。

④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

⑤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儿子在等我。而且这位父亲见人就问你是不是来帮我的?可见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他坚信儿子仍然活着。⑥引读:是呀,这深深的爱,坚定的信念使这位年轻的父亲不停地挖,挖了8小时……。这伟大的力量正是源于那句最真挚朴实的话──“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5)儿子看到爸爸来救他,自信地告诉爸爸,他曾经对同不说的话:“只要我爸爸活着……,他总会和我们在一起。”

(①从这儿可以看出儿子对父亲的信任,他坚信父亲会来救他。即使在最危险,最艰险的时刻,儿子的信念都没有动摇。②儿子深深地信任父亲也正是由于那句话──生说③指导读:这句朴实的话终于让父子团圆,此时心中有千言万语,又激动人心的场面往往通过言语来表现,读一读父子间的对话,看看你感受到了什么?惊喜,自信,激动。)

(6)儿子还是个无私的人,在父亲救他的时候,他让同学们先出去,要父亲先救他人,而这又是那朴实但又强有力的话语。──(生说)。(①是呀!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因此,阿曼达被救后,这对——引读“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投影:图片、音乐。)

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速读课文,夸夸这对父与子。

2、质疑:

①课文结尾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呢?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

②“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课文中为什么反复出现类似的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父与子课件(篇10)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本篇课文讲述的是有一年发生在美国的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个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巨大精神力量,赞扬了深厚的父子之情。

学生分析:

在经历了的汶川地震之后,在学生的心目中,对地震的情况有了大概的了解,对地震所造成的伤害也有一定的认识。基于此,我特在此次的课教研活动课上执教了这一课,以更好地帮助孩子们了解地震对人们带来的伤害,透过汶川地震的了解,更好地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意思。了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2、从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以及这对父子间的相互信任。

3、在角色对话中,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重点:

1、了解父亲不顾一切抢救儿子的经过,感受父亲的伟大。

2、让学生明白这对父子为什么“了不起”。

教学难点:

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父爱的伟大,了解为什么说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17课,《地震中的父与子》,请大家齐读课题。(师指板书)

(一)师:昨天我们已经初读了课文,请回忆一下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是的,课文讲的是发生在父子之间的事。(相机板书:父、子),刚才在交流时几位同学都提到了地震,同学们,像这样的大地震,在正常情况下埋在废墟下30多个小时的人生还的可能性大吗?

师:是的,生还的可能性非常小。然而,这篇课文讲的十四个小孩被埋在废墟下长达38个小时后却得救了。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得救?是什么创造了这一奇迹?

师:这真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在大地震发生38个小时后,这位父亲用自己的双手挖呀挖,终于救出了自己的儿子和13位同学。多么了不起,让我们为之深深感动。(板书:了不起)

1、师:那么课文中哪一部分最能打动你的心,最让你感动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一部分最令你感动?从中找出打动你内心的句子,用“_____”画出来,并把自己的读书感受随时批注下来。

②与同桌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并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有关句子。

(三)交流:

A、“他挖了八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1)作者为什么把实践罗列出来?

(2)同是一句话,不同的同学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对这句话,谁还愿意谈谈?

2、个性化朗读:

时间过去的越多,父亲的心情就越着急,你应该怎么读?

时间过去的越多,父亲的身体就越疲惫,你应该怎么读?

B、“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想象画面:8小时过去了,你能想象出父亲在废墟里挖掘的画面吗?36小时过去了,你能想象出父亲此时的形象吗?

2、想象说话: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画面,(师读)“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睁开眼睛,告诉大家你们又看到了一位怎样的父亲?你们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1)同学们,这感人的画面告诉我们父亲挖的哪里是废墟呀,是饱含血泪的情,是感天动地的爱,让我们齐读这段话,再现眼前的这位父亲。

(2)这不是普普通通的一段话,这是包含着父爱的诗,让我们一起再来读这段话,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3)读书时能把书中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这是读书的最高境界。来,你认为该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表情写在脸上,开始吧。

4、同学们,满是灰尘的脸,布满血丝的双眼,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的衣服,作者通过对父亲进行了什么描写?(外貌描写)让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父亲那决不放弃的信念。这份包含血泪的情,这份感动天地的爱,让我们深深地感到这位父亲真是了不起

C、“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1、这是一场灾难深重的地震呀,在这样的地震下,阿曼达存活的可能性大吗?(不大)大爆炸的可能性大吗?让我们跟随纪录片,亲眼看一看1994年美国发生地震的一刹那吧。

2、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3、是什么支撑着父亲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坚持挖下去呢?

出示:然而,这位父亲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在等着我!”(齐读句子――个性化朗读)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4、这句朴实的话正是源于深沉的父爱,源于恒久的承诺,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师生齐读)

D、“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事,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1、想象画面:压在废墟底下36小时,同学们究竟是如何度过的?

2、想象说话:如果你就是阿曼达,当你听到小伙伴绝望的哭声、撕心裂肺的呼喊声,拉着他们颤抖的、冰凉的小手时,会想到什么?会说什么,做什么?

3、阿曼达跟13位同学能活下来并获救全凭父亲的一句话。是什么话呢?(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4、当父亲真的出现了那一刻,阿曼达做了什么?为什么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儿子?

5、为什么阿曼达可以做到这些呢?是什么在支撑他?(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当父亲疲惫不堪就要倒下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穷的力量……(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当儿子饥渴难耐,难以支撑的时候,是这句话给了他无尽的希望……(无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

正因为对承诺的信守和信赖,才造就了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

三、感情升华。

师:同学们,在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之后,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团聚了,请大家看大屏幕,这是课文中的插图,父子俩紧紧地抱在一起,幼小的儿子阿曼达笑得那么开心,这位可敬的父亲却哭了。巨大的喜悦占据了他的心,这个时候,笑和哭都表达着一种同样的感情,都表达着这位父与子之间的浓浓的亲情啊!同学们我想此时此刻,我们每个人都会由衷地对这对父与子发出祝福的?此时此刻,你会说些什么呢?

1、师:同学们,这是一对了不起的父子,同时,这也是一对幸运的父子。读了这篇课文,让老师想起了发生在我们中国大地的“5.12”汶川大地震,在那场无情的大地震中,同样出现了许许多多像我们课文中这样的父母。(播放汶川地震一位父亲徒手挖掘三个多小时救出自己的女儿的片段)由这伟大的父爱,我们想到了母爱,请同学们看下面一组图片(幻灯放汶川地震的感人图片,教师述说)

2、今天我们从课文中体会到了伟大无私的父爱,可是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经历这种惊心动魄的事。父母的爱啊就是早起为我们热好的牛奶,就是上学路上一声声的叮咛,就是风雨中加在我们身上的棉衣……每一天我们都感受着父母那种无微不至、体贴入微的深深的爱,浓浓的情。请把这些生活中的小事选一件写下来,送给你的父母吧!

板书设计:

父与子课件(篇11)

一教材简析:

课文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尽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在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同学的故事,歌颂了伟大的父爱,赞扬了深厚的父与子。

课文描写具体,情感真挚,是一篇感人至深,颇受教育的好文章。

二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理解词语。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文中的佳句;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三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

四教具准备:

课件,投影等

五教时:

两课时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故事情境导入

教师伴乐叙述,并展示课件:1994年,美国洛杉矶发生大地震,30万人在不到四分钟的时间里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

在混乱中,一位年轻的父亲安顿好受伤的妻子,冲向他七岁儿子的学校。那个昔日充满孩子们欢声笑语的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大喊:"阿曼达,我的儿子!"跪在地上大哭了一阵后,他猛地想起自己常对儿子说的`一句话:"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他坚定地站起身,向那片废墟走去。……

同学们,接下来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你们打开课本读一读这个感人的故事。

学生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引入学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对上一课时的简单温习,同时也让课文的学习更具完整性,连贯性。

二品读体验,感受这对父与子的"了不起"

1,读完这个故事,你感动了吗为什么而感动

2,课文时用了什么词来夸赞这对父子的

3,出示语句: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4,过渡:是的,多么伟大的父亲啊,多么可爱的孩子啊。让我们再次走进他们,感受这种爱的力量吧!

当这位父亲站在这被地震毁得一片狼藉的废墟前时,他是怎么做的谁来读一读那个自然段

5,指导学习第五自然段,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1)这位父亲是怎么做的

(2)除了这位父亲,还有其他的父母,他们是怎么做的读一读。

(3)对于这位父亲,你想用什么词来表达此时的敬意

(4)角色朗读本段(教师引读旁白)

6,过渡:在场的人看到这一切,纷纷来劝阻,下面请分角色朗读当时人们劝阻的情景。

大家为什么都认为他精神失常了

7,出示: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1)师生配合读;

(2)从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3)这是一种什么力量

(4)他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8,终于,在挖到38小时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听,在瓦砾堆下传出什么声音(播放声音课件)想了解他们当时的对话吗让我们都来身临其境地当一次文中的主人公,读一读!(出示文中的图片)

指名全班交流朗读。

9,出示: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

(1)指名读一读;

(2)这句话告诉我们父亲了不起,孩子也了不起,你从哪发现了

(3)相机出示: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指导读;谈理解。

10,让我们再一次夸赞一下这对地震中的父与子。再次出示最后一句话。

学生回答,感受父与子的伟大。

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找到"了不起"一词。

学生朗读,体会情感。

指名学生读第五自然段。

指导学生抓住父亲的动作"挖"来理解。

学生找到相应的语句读一读,再抓住"痛哭并大喊"和"绝望地离开"这两个词同"挖"进行比较,体会"了不起"。

学生回答。

学生角色朗读

学生分角色朗读6—11自然段。

学生结合上文理解"精神失常"

师生配合读。

学生回答后再次深情地朗读。

学生回答:爱的力量

学生体会父亲的"了不起"。

集体读。

分成小组朗读练习。

分角色交流朗读。

学生个别读,再齐读。

学生找一找这一部分里的句子,读一读。

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了不起"

大声齐读。

设计意图:这是学习的重要部分,注重"读",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感悟,以文本的情感,教师的情感感染学生,理解"了不起"。

三拓展练习

这感人的一幕让在场的所有人为他们赞叹,媒体竞相报道这件事,他们接受了记者的采访。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最想问的是什么问题(图片)

分小组模拟采访。

全班交流。

学生模拟提问。

小组内模拟采访。

指名模拟采访。

设计意图:通过这次活动落实课后的"小练笔",并让学生在这种活动中实践自己的口语能力,营造一种宽松的交流环境,让他们积极交流,主动发言。

四总结

(伴乐)这是一对多么伟大的父与子啊!父亲对孩子的爱,孩子对父亲信任的爱,对同伴的爱,无不让我们感动,我们多么希望这"爱"的教育,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每一位同学,成为"爱"的传播者。

设计意图:及时总结,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情感得到再一次升华,首尾呼应,渗透德育。

板书设计: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亲

儿子

了不起

父与子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辩论会能认识到人要讲诚信,但有时候也需要善意的谎言。

2、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

3、善于用敏锐的双眼发现真情,体会人间处处有真情。

4、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习惯。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诚信与善意的谎言故事

2、搜集生活中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揭题

?论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曾子和他的妻子上街之前,小孩哭闹着也要跟着去,他不让小孩去,他妻子就哄着说,我们回来杀猪拿猪肉给你吃,因为小孩贪吃,这样就敷住了小孩跟路的想法。回来之后,曾子说不能欺骗小孩,我要把这只猪杀了给儿子吃。

你们同意曾子的做法?意见发生分歧,我们这节课就开一次辩论会:讲诚信与善意的谎??

二、自学学习提示,明确要求,确定自己的观点

正方:人要讲诚信,不能说谎

反方:生活需要善意的谎??

辩论的要求:

1、用普通话辩论,语速不宜太快,语言表达要清晰

2、要说清楚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别人的发??

三、自由练说或小组交流

按要求进行准备,组内交流

四、全班分成正方、反方两组,临时调整座位进行辩论

辩论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1、用事实说话,事实胜于雄辩

2、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以理服人

3、运用反问,增强语气

4、辩论时说话要文明礼貌、得体大方、机智敏捷而又不失诙谐幽默

选定主持人一名,将全班同学分成两组,调整座位

一个找不到母亲的小孩,你肯定会骗他说:妈妈一会就来了、、、、、肯定不会说你妈妈不要你了

一个得了绝症的人,家人肯定会骗他:你很快就会好起来的、、、、肯定不会说:你等死吧

我们在丛林里迷路了,我们会互相欺骗:没事。很快就会出去的、、、、、肯定不会说:我们完蛋了,等着喂野兽吧

注:教师此时应成为辩论会主席,进行调控、指导,辩论中的优点及不足之处。

五、教师总结,达成共识

诚信是美德,是大前提,社会应该弘扬诚信,时时讲诚信,事事讲诚信,做到诚信从我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个人做起,不论大小长幼,进而形成良好的诚信环境,营造强有力的诚信氛围,诚信很重要,但是有些场合还是需要善意的谎言。

六、评选三名辩论小明星

第二、三课时

一、交流谈话,情境导入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互相关心,帮助。孩子你曾经帮助过别人?感受到陌生人对你的关爱?请说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

这节课我们就将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写下来,再修改成为佳作。

二、自读提示,明确要求

1、读文中习作提示。

2、交流习作要求和注意事项:

(1)写体现人们互相关爱的事情。

(2)写前先构思。

(3)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

三、挖掘记忆,交流构思

1、指名学生交流。

2、学生评议,补充。

(如,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帮骑车受伤的你看病;未曾谋面的朋友以书信、电子邮件、贺卡等方式成为你学习、生活上的良师益友;)

四、回顾本单元课文,小结写作方法

通过事件刻画人物,从而表达真情

注意刻画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

恰如其分的环境描写有推波助澜的作用。

语言平实,感情真实。

五、习作取题,试写初稿

1、学生进行习作,教师巡回指导,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2、学生完成初稿,进行自我修改。

3、找喜欢的伙伴修改。

六、朗读赏析,交流评议

1、每小组推荐一至两位同学,朗读赏析。

2、学生交流评议。

3、教师点评。特别要肯定习作中运用环境、心理、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抒发真情实感的地方

七、再次修改,誊抄习作

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规范地抄写在作文本上。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2023最新:二年级观后感:漫画《父与子》观后感(篇七)

I AM观后感 防溺水观后感 06-04

适合发诗和远方的句子(精选56句)

诗和远方的句子 关于诗和远方的句子 05-28

大树和小草读后感汇编

大树和小草读后感 05-28

企业工作心得通用

企业工作心得 05-28

世界气象日国旗下讲话系列

世界气象日国旗下讲话 气象日国旗下讲话 05-28

预防近视主题班会通用

预防近视主题班会 05-28

教学工作总结

教学工作总结 05-28

教育实习鉴定自我鉴定11篇

教育实习鉴定自我鉴定 实习鉴定自我鉴定 05-28

班会班长发言4篇

班会班长发言 班会班长 05-28

[读书分享] 父与子读书心得

父与子读后感 父与子寒假读后感 11-30

2023五年级下册的课件(精选13篇)

五年级下册课件 下册课件 05-28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