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警察课件

【#范文大全# #警察课件#】栏目小编为您深入剖析了“警察课件”的相关内容,希望我的观点能够为您和他人的交流带来启示。老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 学生反应能帮助教师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教学效果。

警察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观察、理解星星智斗偷米小老鼠的有趣情节,体验“正义”最终获胜的快乐。

2、学着大胆地用语言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尝试带着问题自主翻阅小图书。

【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主角。

听听看,这是谁来了?(吱吱吱)我们来看看小老鼠去做什么事情了?

二、阅读大书。

连续阅读第一幅至第三幅,观察小老鼠偷大米的情节。

(第一幅)观察小老鼠深夜里去干什么(偷东西),说说图片上从哪里看出来小老鼠是在偷大公鸡家的米。

(第二幅)观察小老鼠的神态,猜想小老鼠的心情,想象小老鼠心里会怎样得意。

(第三幅)教师讲述:小老鼠得意洋洋地唱着歌,歌声一直传到了天上,被天上的星星发现了。幼儿想象:星星会想什么办法对付偷大米的小老鼠呢?

——播放语音:站住,不许动,不许你偷别人的东西。幼儿说说听到什么,( )猜想会是谁在说话。“到底会是谁来了?小老鼠接下来的命运又会怎样呢?”幼儿带着问题去阅读小图书。

三、自主阅读(小图书第四幅至第七幅)。

(第四幅)说说发生了什么事,小老鼠怎么了。出示字卡“星星警察”,让幼儿认识。

(第五幅)观察小老鼠的神态,教师可以扮演小老鼠,幼儿扮演星星警察,表演星星警察吓跑小老鼠的有趣情节。

大公鸡前来答谢。

——大公鸡拎着米袋出现(大公鸡由教师扮演),和小朋友对话,询问米袋是谁放在他家里的。幼儿自由地与大公鸡互动,说说在大公鸡睡觉时小老鼠与星星警察之间发生的事。

——大公鸡表示要答谢星星警察,可星星警察到哪去了呢?怎样才能找到星星警察呢?幼儿互相交流,并按照自己的设想与大公鸡一起去准备礼物送给星星警察。

警察课件(篇2)

活动一:观察警察叔叔(阿姨)指挥交通

活动目标

1.知道交通警察是指挥车辆、行人的。

2.乐意模仿警察叔叔(阿姨)的指挥动作。

3.学说:警察叔叔(阿姨)辛苦了。

活动准备

事先选好观察地点。

活动过程

1.行前检查托儿的鞋子、衣服,进行安全教育。

2.观察、认识交通警察,看看叔叔(阿姨)穿什么制服,是怎样指挥车辆、行人的。

3.托儿自由模仿警察叔叔(阿姨)的指挥动作。

4.引导托儿看看交通信号。

活动二:音乐游戏红绿灯

活动目标

1.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开汽车动作。

2.根据红绿灯的指示,前进或停下。

活动过程

1.听歌曲音乐,做开汽车动作。

2.听教师唱歌。

3.在座位上看教师举起的红灯或绿灯标记,做骑车或停止的动作。

4.集体跟着老师边唱歌曲,边四散玩游戏。

活动三:涂色红绿灯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习在较大的圆内涂色,不涂在线外。

2.知道一个圆圈内只涂一种颜色。

活动准备

1.画有红绿灯圆圈的作业纸若干,油画棒。

2.教师示范材料。

活动过程

1.随着小汽车的音乐,边。昌边做动作进活动室。谈谈红、绿灯亮了;汽车干什么。

2.示范涂红、绿灯:在圈内涂色,朝一个方向涂色。

3.托儿自由涂色,教师巡视,提醒托儿,一个圈内只涂―种颜色。

活动四:儿歌警察叔叔顶呱呱

活动目标

1.热爱、尊敬交通警察。

2.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会念儿歌。

活动准备

1.已观察过交通警察指挥交通。

2.儿歌、录有马路上汽车呜叫声的录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播放马路上汽车呜叫的录音,激发兴趣。

2.教师念儿歌,托儿说说儿歌内容。

3.学习念儿歌,教师用动作提醒。

4.欣赏,听儿歌录音并一同念儿歌。

活动五:数学游戏开汽车

活动目标

1.感知数字1、2、3。

2.游戏中能找到和自己胸饰上相同的数字。

活动准备

1.托儿人手一份汽车胸饰,分别标上1、2、3的数字;大的1、2、3数卡一套。

2.三块贴有1、2、3数字的大积木。

3.开汽车的音乐、录音机。

活动过程

1.听音乐,托儿做开汽车动作到操场上。

2.托儿相互说说自己是几路车。

3.游戏开汽车。

(1)教师分别呼喊X路车,配带X路车胸饰的托儿应答嘀嘀。

(2)托儿随音乐开汽车,听指令X路车进站,配带相应数字的托儿就把车开进X路车站。

附:儿歌《警察叔叔顶呱呱》

大马路,宽又宽,

警察叔叔中间站。

刮风下雨都不怕,

指挥交通顶呱呱。

警察课件(篇3)

一、开始活动

1.通过"猜猜我的工作",引出警察这一主题。

师:"老师来做几个动作,你们看看我的动作,猜猜我是做什么的?"(教师分别做手握方向盘开车的动作扮演司机;一手做梳头动作,另一只手当剪刀来剪头发的理发师;最后做警察敬礼的动作)师:"大家猜对了,这就是警察敬礼的动作,今天我们来了解警察叔叔阿姨的工作。"

二、基本活动

1.了解警察的种类很多,他们的工作也不相同。

师:"在生活中,有三种警察大家见的比较多。一种是抓坏人的人民警察;一种是指挥交通的交通警察;还有一种就是救火的武警消防员。""他们都是警察,但是他们做的事情是不一样的。""接下来,我们一起分别来了解他们。

2.分别介绍民警、交警、武警消防员的工作。

(1)了解民警的工作。

师:"大家看看这张图片上是谁?"(出示一张民警图片)师:"这些就是人民警察叔叔阿姨。警察叔叔阿姨做了哪些事情来帮助大家的呢?"(幼儿举手发言,根据幼儿所说出示相应的图片。如:抓小偷、送迷路小孩回家。)小结:警察叔叔阿姨们每天都在马路上、小区里帮助大家解决许多的困难。人民警察叔叔送迷路的小孩回家,他们抓坏人、抓小偷,你们遇到困难就可以找民警或者拨打110电话。

(2)了解交警的工作。

师:"刚刚了解的人民警察的工作,现在我们来看看交警叔叔。"(出示交警图片)师:"请大家看看这个交警和民警的制服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幼:"交警的帽子是白色的,腰带也是白色的,他们戴着白手套,吹口哨。"师:"请小朋友说说交警叔叔们的工作是怎样的?"幼:"他们指挥交通,处理交通事故。"师:"交警叔叔们在十字路口指挥车辆,处理交通事故,他们还帮助老人和小孩过马路。"(出示相应图片)小结:大家过马路时要走斑马线,要遵守交通规则,看到红灯亮着要停下来,等到绿灯亮了才能继续走,遇到黄灯亮时,要看看周围有没有车子,慢慢地走过马路。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会有生命危险。小朋友们不敢过马路的可以找交警叔叔带你过马路。

(3)介绍消防员的工作。

师:"这些警察叔叔是做什么的呢?""对了,他们是去救火的消防员叔叔。"(出示相应图片,接着出示消防用具、消防车的图片)"这辆车是做什么用的呢?""这辆车的车厢里装了很多水,都是用来灭火。""这个东西大家见过吧,它是灭火器。一般的小火,只要用灭火器一喷,在短时间里就不会有火。这个事水泵,消防员接上水管就可以用来灭火了。"小结:大家平时注意不能玩火、玩电,防止火灾的发生。如果遇到哪儿失火,记得要拨打119找消防员叔叔。

三、结束活动总结:

警察的工作种类有很多,他们做的事情不同,但他们都是为我们大家服务的,我们遇到困难可以找警察,牢记电话号码110、119。

警察课件(篇4)

(-)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

(二)学习本文记叙和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三)掌握本课的文言常用实词;熟记通假字“离”、“反”、“濯”、“见”、“指”,“绌”“质”、“被”,正确理解古今异义的词,复习巩固判断句与被动句。

(一)课文第一部分写屈原由见“任”而见“疏”。第一段首先简介屈原的姓名、官职和杰出才能,说明“王甚任之”。王怎样“甚任”之?为什么“甚任之”?

分析:王甚任之:“为左徒”,“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左徒:楚官名。相当于上大夫而次于令尹。在国王左右参预政事,起草诏令,是相当重要的职位。)

“王甚任之”的原因:

①楚之同姓:屈原的祖先屈暇是楚武王的儿子,受封于屈,因以屈为氏,是楚国王族中的一支。(古代姓比氏大,后来姓氏不分。)

②屈原具有杰出的才能:“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明、娴,形容词用作动词,这两句状语后置。)

(二)王为什么怒而疏屈原?

分析:直接原因是上官大夫“谗之”,根子在于“争宠而心害其能”。

按:“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一句有两种理解。《教学参考书》的译文是:“上官大夫看见了就想改动,屈平不赞同”。与课文注释相左。依教材对“夺”、“与”的注释,应译作:“上官大夫看见了想抢过去(看),屈原不给。”

“因谗之日:‘……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资料认为,“曰”、“以为”重复,疑有衍文,此说似不妥。如重新标点,作“……平伐其功,曰:‘(王)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理解,文辞便可贯通。联系上下文,可补出“以为”前省略的主词。

(三)屈原为什么作《离骚》?

分析: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忧愁的具体内容是“疾王听之不聪也,谗馆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疾,恨,痛心。四句中的“之”是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这四个主谓短语都是“疾”的宾语。

(四)第3小段包括几层?作者是怎样对《离骚》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第一层从本段开头至“盖自怨生也”,第一句记叙屈原“忧愁幽思而作《离骚》”,以下几句就“忧”“怨”展开议论,分析产生优怨的原因,寄寓作者对屈原的深切同情。

第二层第一、二句“上称帝喾……靡不毕见”记叙(概述)幅规的主要内容,以下几句就其文、辞、志、行进行评论,评价其艺术成就,赞扬屈原的“泥而不滓”“与日月争光”的高贵品质。

(五)词语提示:

(2)“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又因厚币”后省略动词“赂”。“而”后省略主语(靳尚)。“于……郑袖”:在郑袖面前,状语后置。

(5)“亡走赵,赵不内”:亡:逃亡。走:跑,现代的“跑”古代称“走”;现代的“走”古代称“行”。内:同“纳”,接纳,收留。

(7)“虽流放,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眷:眷恋。顾:念。眷顾:眷念。系心:挂念。反:同“返”。冀幸:侥幸希望:“一悟”的“一”:副词,一旦,一经。“一改”的“一”:副词,都,全部。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流放在外,(仍)眷念楚国,惦记着怀王,不忘要回(朝廷中)来,盼望怀王一旦醒悟,风气全都改变。

(8)“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他保全君王振兴国家而想把不利局面改变过来。

(9)“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无:无论。自为。 自佐:既为自,佐自,宾语前置。

(六)本文写作特点是什么?

分析:

(1)思想内容:课文通过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特别是政治上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屈原的一生和楚国的兴衰存亡攸攸相关,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作者为屈原立传,按时间顺序,以“任、疏、细、迁、沉”为线索,处处围绕屈原的“志”写:第一部分以评介《离骚》“推其志”,第二部分以国家危难突出屈原“眷顾楚国,系心怀王”,“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改志篇”,第三部分以回答渔父让屈原抒发矢志不渝的信念。

(2)写作特色:和从《史记》中选入中学课本的其它几篇人物传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信陵君窃符救赵》、《毛遂自荐》)相比,本文的特色是:

①选材上,《屈原列传》不具备曲折、生动、完整的故事情节,而是根据文献记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

②写法上,记叙和议论相结合。全文四个部分都有“传”有“评”,因“传”而“评”,以“评”点“传”。议论方式各不相同,第一部分为评价式,第二部分为结语式,第三部分为陈述式,第四部分为比照式。

③语言上,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叙中有情、倾向鲜明;议中有情、直抒胸臆。作者运用对偶、对比、排比、反复、比喻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表达效果。本文堪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一)检查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做法:指名学生朗读1、2自然段,说说自己的段落划分情况和本文写法上的`主要特点,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作如下导语:

屈原,是我国第一个伟大诗人,又是世界古代文化名人。他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有《离骚》、《九章》、机规、《天问》、《招魂》等,我们曾读过他《九章》中的一篇:《涉江》。从《涉江》里,我们知道他即使在晚年放逐到沉湘蛮荒之地,也仍在关心楚国的朝政,眷恋祖国,仍然在坚持自己的理想和节操,宁死也不与朝中的佞臣同流合污。这种崇高的爱国精神和端方正直的品格,两千多年来曾经影响我国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史记》中的崛原列传》,这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思想、人品的文献。它有着很高的史料价值,后世的研究屈原的著作,都以它为出发点:它又有着很高的文学价值。鲁迅曾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篇传记就能体现这一特色,今天我们研读这篇课文,在写作方面,应充分注意这一特点。

(二)说明本文是史传“变体”,明确研读方法。

做法:仍从检查预习入手,指名学生说说这篇史传文与我们学过的《廉蔺列传》、《信陵君列传》、《鸿门宴》、《毛遂自荐》等篇在写法上有何显著区别,为什么有这种区别,然后教师作如下点拨、提示。

关于史传“变体”:

这篇史传的显著特点,就是它不像其他史传文那样,“寓论断于叙事”,而是“以议论行叙事”(明茅坤语),所以前人说它是“太史公变调”,即史传中偶然出现的一种“变体”。作者为什么要采用这种写法?历来一般认为,是由于司马迁为了便于寄寓自己个人的“政治幽愤”。但主要原因恐怕还不在这里,而在于先秦文献中有关屈原事迹的记载本来很少,特别是秦始皇燔毁六国典籍后,有关屈原的记载,更几乎是荡然无存,要凭史料来写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是不可能的。这只要从这篇传记所写屈原的事迹,不过片鳞断爪,仅够勾画他一生大体轮廓就可看出来。所幸的是屈原的作品却流传下来了,可以充分运用它来写出屈原崇高的精神境界。这就是这篇列传为什么要采用“以议论行叙事”的“变调”写法的根本原因。也可以说,这篇文章的基本写作特点,是以粗笔写“形”,以工笔写“心”,研读时一定要把握住这一特点。

关于研读方法: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学习这篇列传,不能采用一般学法,要把精力用在议论部分,即把评介《离骚》、就怀王客死于秦抒感、与渔父对话三处作为研读重点,看作者怎样通过这三处议论,揭示屈原的伟大精神和伟大人格;至于记叙部分,弄懂若干难句,能够疏通文意,理清行文脉络就够了。此外,这是我们中学阶段最后讲读史传文,学完以后,还要抽出一些时间来归纳、拓展一些史传文知识。

(三)逐段解释难句,编写内容提纲。

做法:这一步骤的目的,是疏通全文,了解屈原的事迹,为重点研读议论段作铺垫。为了赢得教学速度,议论节段可暂时摆下。具体步骤是先与学生一道分好大段,然后按大段,在朗读的基础上解释难句,理请行文思路,编出内容纲要。在这个过程中,应相机提些问题,但问与答都应力求简明。

1.关于第一大段。

(1)难句解释:

“屈原者,名干,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

--让学生明确:在先秦,姓是一种族号,氏是姓的分支;分支有因封地得氏的,有因先祖的滋号得氏的。楚国王族姓举(m?),屈原先祖暇,因受封于屈地得氏。“左徒”,在楚国是一种仅次于“令尹”(宰相)的官职,多由王室亲族充任。后文“三间大夫”,是一种掌管屈、景、昭三氏事务的官职,屈原也曾充任。

“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压之,屈乎不与。”

- -让学生明确:上官大夫公然要抢夺屈原所写宪令草稿,在情理上说不能,因此郭沫若提出一种别解:“夺”,作“改动”解;“与”,作“同意”解。按:这样解释很合理。一方面,它符合古代“夺”、“与”的常用义之一;另一方面它反映了屈原所作“宪令”具有改革的进步意义,触犯了上官大夫等守旧官僚的利益,所以他们要篡改。

--让学生明确:用了“曰”,又用“以为”,语意欠顺通。按:历来研究者认为这两个词,必有一个是衍文,即因传抄错误产生的多余的词语。

警察课件(篇5)

乌江亭长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

师生总结:

从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在项羽身上,固然存在着许多缺点,但司马迁不因为其缺点而否定他的优点,他少有大志,用兵如神,英勇顽强,不苟且偷生,都是他的人格魅力。从中我们也可以学习到司马迁做为史学家客观、公正评价人物的态度,这一点,

无论对我们在作文,还是现实生活中对人、事的评价,都是非常重要的。

项羽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人认为他是英雄,有人批评他的刚愎自用、沽名钓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谈谈后人对项羽的看法。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辱是男儿。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与君王卷土来。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根据你的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项羽或刘邦的看法,要注意客观、公正地评价人物。

警察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观察和了解明星智斗偷米老鼠的有趣情节,体验正义最终获胜的喜悦。

2学会用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试着用问题来阅读小书。

【活动准备】

大图书一本,小图书人手一本。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主角。

听听看,这是谁来了?让我们看看老鼠在干什么?

二、阅读大书。

读第一到第三张图,观察老鼠偷米的情节。

(第一张图)观察小老鼠晚上在做什么(偷东西),从**告诉我们小老鼠在从大公鸡家偷米。

(图2)观察小老鼠的表情,猜猜小老鼠的心情,想象一下小老鼠会有多骄傲。

(第三幅)教师讲述:小老鼠得意洋洋地唱着歌,歌声一直传到了天上,被天上的星星发现了。孩子们想象一下:明星们会怎么对付偷米的老鼠?

站住,不许动,不许偷别人的东西。幼儿说说听到什么,( ****.

***)猜想会是谁在说话。到底会是谁来了?接下来老鼠会怎么样?

幼儿带着问题去阅读小图书。

三、自主阅读(小图书第四幅至第七幅)。

(图4)告诉我发生了什么,小老鼠怎么了。出示卡星警察,让孩子们知道。

(第五幅)观察小老鼠的神态,教师可以扮演小老鼠,幼儿扮演星星警察,表演星星警察吓跑小老鼠的有趣情节。

大公鸡前来答谢。

;;;;大公鸡拎着米袋出现(大公鸡由教师扮演),和小朋友对话,询问米袋是谁放在他家里的。孩子们可以自由地与大公鸡互动,谈论大公鸡睡觉时小老鼠和明星警察之间发生了什么。

;;;;大公鸡表示要答谢星星警察,可星星警察到哪去了呢?怎样才能找到星星警察呢?孩子们互相交流,并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大公鸡一起为明星警察准备礼物。

警察课件(篇7)

《中班社会教案《我会整理》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社会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快来看看中班社会教案《我会整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学习按物体的用途分类,并根据物品的共同特征设计标记。

2、学习有条理地收拾、整理物品,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

3、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重点难点:

按物体的用途进行分类,并尝试设计标记。

活动准备:

1、玩具、食物、服饰三大类物品的图片若干

2、三个颜色不一样的盒子;幼儿人手一张白纸和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物品大展示

——豆豆家里的东西可真多,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

——教师出示各种物品的图片,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

——豆豆不会整理,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该怎么整理呢?(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

二、物品大分类

——整理就是把同一类的物品放在一起,那么这些物品都有什么用处?哪些属于是同一类的?

——幼儿将图片根据用分成3类。

——集体检查分类情况,说说这些物品有什么用处,属于什么类别?

——出示三个小盒子,幼儿依次将整理好的物品图片摆放到盒子里。

三、物品大标记

——今天,我们帮豆豆将家里吃的、玩的、穿的都整理好了,那怎样让豆豆知道盒子里装着什么呢?

——如果盒子里装着吃的东西,可以画什么标记?

——都是玩的怎么画标记?

——有什么标记一看就知道是穿的东西?

——请幼儿自选一种物品,发挥创造想象,画出标记图。

——幼儿按自己设计的标记贴到相应的盒子上。

——幼儿操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幼儿标记展示

——幼儿共同欣赏同伴设计的标记,进行评价。

教学反思:

现在的孩子娇生惯养,幼儿缺乏自理能力,依赖性很强。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找机会锻炼他们,让他们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样才能让他们经受住挫折,也有益于今后的成长。

中班社会教案《我会整理》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268字。

警察课件(篇8)

1、了解达芬奇的绘画艺术及名画《蒙娜丽莎》的艺术魅力。

学习作者多层次、多角度剖析名画的写作技巧。

肖xiào 像        虔qiàn敬       诠quán释       恍huǎng惚hū

抿mǐn去          面颊jiá        棱léng角       摒bǐng弃

jǐ     补给      配给    给养     给予    家给户足

和   hé    温和      和畅    和光同尘     和颜悦色

hè     和诗      应和    曲高和寡     一唱百和

模   mó     模本     模范    模型    模特儿

【以至/以致】以至:①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由于前半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含有“一直到”的意思。以致:所连接的大多是不好的结果,有“从而导致”的意思。

【偶然/偶尔】偶然:指事情发生意外,跟“必然”相对。偶尔:也作“偶而”,跟“经常”相对。

捉摸不定:变幻不定,让人难以把握。捉摸,猜测,预料。

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上海市南汇县人。我国著名的文学艺术翻译家。曾留学法国。从20世纪30年代起即致力于法国文学的翻译工作,译作共30余部,其中包括罗曼罗兰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及巴尔扎克名作14部。他的译笔精美,清丽流畅,生动传神,读来赏心悦目,记忆久远。他生前写给儿子傅聪的信,在作家逝世后被编为《傅雷家书》。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乐、文学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高超的艺术鉴赏力。

全文共分三段:

第一段:对《蒙娜丽莎》这幅画作一般性的介绍,并着重说明蒙娜丽莎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

第二段:用音乐与绘画的相通之处来进一步探讨隐藏在蒙娜丽莎微笑之中的许多未解之迷。

第三段:作者分析了这幅画作严谨的构图,从蒙娜丽莎的口唇、眼睛、头发、双手等方面,全方位地为我们分析了这幅杰作的艺术特点。

全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段(从开头到“莱奥纳多的人物的脸上,就有这种潜在的力量,与飘忽的旋律有同样的神秘性。”)

 作者先引用了法国悲剧作家高乃依的名诗“一种莫名的爱娇,把我摄向向着你”,从整体上概括蒙娜丽莎的“超自然的神秘的魔力”,然后通过达芬奇创作这幅作品的情景和这幅作品在当时和后世所受到的重视,具体说明蒙娜丽莎的巨大魅力。这还不够,作者又不厌其烦地借用音乐“摄魂制魄”的道理来进行类比,其中甚至详细讲述了一个莫扎特的故事,从而使读者对蒙娜丽莎的巨大魅力有了更具体更真切的了解。

 文章着一部分对《瑶公特》(即《蒙娜丽莎》)这幅画作一般性的介绍,介绍名字的由来,并着重说明蒙娜丽莎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

第二部分(从“这神秘正隐藏在微笑之中,尤其在“瑶公特”的微笑之中!”到“让读者的心神获得一自由体会、自由领略的天地。”)

 “这销魂的魔力,这神秘的爱娇,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作者凭借自己深厚的音乐艺术修养,从“音乐的摄魂制魄的力量”来源于那种“恍惚不定的音符”,推测这幅画作摄人心魄的原因,就在于“蒙娜丽莎微笑”的“莫测高深的神秘”。“因为它能给予我们以最飘渺、最‘恍惚’、最琢磨不定的境界”。

这一部分依然用音乐与绘画的相通之处来进一步探讨“蒙娜丽莎微笑之迷”。隐藏在蒙娜丽莎微笑之中的神秘是许多未解之迷,是无法解答、也不必解答的,它能给予我们以最飘渺、最“恍惚”、最捉摸不定的境界,这如同中国的'诗与画一样,让读者的心神获得自由。

第三部分(从“当然,“瑶公特”这副面貌,于我们已经是熟识的了。”到结束)

许多常人极易忽略的细节都入于作者的眼中和笔下,这其中包括表示微笑而波及面颊的口唇抿着的皱痕,扁长的眼睛和没有瞳子、毫无光彩的眼睛,稍有棱角的脸部轮廓,不十分规则的下巴,下垂稍曲的头发,沉静而单纯地安放在膝上的手,从侧面旋转应来正视的富于节奏感的身体姿势,似烟似雾的青绿色风景等。作者在这里所显示的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细致入微的分析能力,实在让人惊叹。

最后一部分作者又分析了这幅画作严谨的构图,从蒙娜丽莎的口唇、眼睛、关发到双手等,作者都做了细致的研究,全方位地为我们分析了这幅杰作的艺术特点。

1、在作者看来,蒙娜丽落有着怎样的艺术魅力?

在作者看业,蒙娜丽莎有着超自然的神秘的魔力,她像某些音乐作品一样能够“摄魂制魄”,她那神秘莫测的微笑,让人赞叹,让人迷惑,既是一种吸引,又是一种诱惑,既引发现者的无限想象,又让人沉入深深的思索。

2、作者认为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性是怎样形成?文章从哪些方面来探讨了这种成因?

作者认为蒙娜丽莎微笑的神秘性是由多种因素综合形成的,而这些因素都体现了达芬奇高超的画技。这些方面包括蒙娜丽莎微笑的中心部位口唇的皱痕,扁长的眼睛和没有瞳子、毫无光彩的眼睛,稍有棱角的脸部轮廓,不十分规则的下巴,直垂稍曲的头发,沉静而单纯地安放在膝上的手,从侧面旋转头来正视的身体姿势,似烟似雾的青绿色风景等。

3、文中讲述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事有何作用?

文章的基本内容是讲述蒙娜丽莎的艺术魅力,为了让读者对这种魅力有更真切的体会,作者借用音乐的道理来进行类比。莫扎特竟然让一个音符搅得心绪不宁,在终于将这个音符弹过之后才能安然入睡,可见音乐的“聂魂制魄”的巨大力量,而蒙娜丽莎的艺术魅力也正像音乐一样。文中有文句揭示作者这样写作的用意:“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音乐的摄魂制魄的魔力,在一个艺术家的神经上所起的作用是如何强烈,如何持久。莱奥纳多的人物的脸上,就有这种潜在的力量,与飘忽的旋律有同样的神秘性。”

警察课件(篇9)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公民责任。

2、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享受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1、把《谢谢你帮忙》幼儿用书或电子书第18-19页印制成警察工作的图卡。

2、图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出示警察工作的图卡,与幼儿重温警察的工作,引导幼儿知道警察的工作十分忙碌,警察也需要别人的帮助。

2、与幼儿讨论如何做个好市民,减轻警察的工作,可引导幼儿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

3、老师扮演警察,讲解公民责任,如知道案件线索要向警察提供、遵守社会规则和交通规则、发现犯罪事件要及时打电话告诉警察、自我保护等

4、引导幼儿思考自己如何帮助警察,并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

5、幼儿之间互相介绍交流帮助警察的方法,学习做一个好市民。

活动评价:

1、能说出好市民的行为。

2、能将自己帮助警察的方法画下来。

活动建议:

如果本班家长中有当警察的,可请他(她)来介绍自己的工作,( )并与幼儿互动,现场回答幼儿的一些提问。

警察课件(篇10)

(一)调动幼儿的前期经验,激发主动参与游戏的积极性。

教师戴上警察帽,谈话引出课题。

老师今天像谁?警察是干什么的?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玩警察捉小偷的游戏,老师来当警察,你们当小偷,准备开始吧。

(二)尝试游戏新玩法,发展能力,体验乐趣。

第一次游戏:初步尝试、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

*玩法:老师当"警察",幼儿当"小偷"。场地上,分别画两个圈为各自的"家"。游戏开始,音乐1一响"小偷"出来活动,四散跑开,音乐2一响"警察"出来捉"小偷",把"小偷"捉回"警察"的家,幼儿进行追逐跑游戏,直至音乐结束。音乐一停未被捉住的"小偷"如果跑回自己的"家","警察"就不能再捉了。

*指导重点:引导幼儿了解游戏新玩法与规则,懂得躲闪不被警察捉住。

*评价重点:是否能初步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评价重点:

1、是否能听清楚指令并迅速地作出相应的反应。

2、是否能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

(三)活动结束:

师:今天有好多小偷反应都特别灵敏,没有轻易被警察抓到;而警察们也表现的非常勇猛,开动脑筋,想办法快速的抓到小偷。这个游戏好玩吗?今天的游戏结束啦,我们下次再玩吧。

延伸阅读

观察物体课件


“观察物体课件”或许能够帮助您找到对这个问题更好的回答,文章内容仅作为参考物。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每天老师都需要写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教学态度和能力的重要体现。

观察物体课件 篇1

(一)教材内容

“视图与投影”是《课标》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每一学段要求不同:

第一学段:“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三学段“: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所以在本册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册通过让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正确辨认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例1

教科书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两步进行。

(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注意:①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否则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很难只看到一个面,会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③还可以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或提供一些其他的简单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圆柱等,让学生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例2及“做一做”

(1)例2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①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②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2)做一做

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教学时,可以将练习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练习八

第2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认识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在教学例1时,已经提醒教师做了一些铺垫。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经具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进行猜测,再验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再增加条件,使其他人能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而且可以让学生仿照此题进行活动,加深学生的认识。

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位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三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于有了第2题和例2的“做一做”的基础,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维,例如: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进行想像、猜测;再根据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对前面的猜测进行修正并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实物帮助学生判断。

例3及“做一做”

(1)例3

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①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②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③教师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拼摆,例如:用4个小正方体拼摆,先使从正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与例题中的相同(会有无数种可能);再使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也有无数种可能);最后,使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只有一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依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观察物体课件 篇2

一、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观察物体,这个内容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以及在学习了位置及左右等知识的基础上,借助于生活中的实物和学生的操作进行教学的。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探索的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三、重点、难点

本课的重点: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本课的难点: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程。教学程序

本节课主要由五个环节来完

一、情境教学法

(1)师: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下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

生:喜欢

师:盲人认识了大象吗?

生:没有

师:为什么?

生;每个盲人只摸到了大象的一部分,认识了一部分的特点,不是认识了整个完整的大象。

师;如果把这几部分合起来,才能对大象有个完整的认识。

师:盲人眼睛看不见,靠摸去认识物体,那么我们是怎样认识物体的?

生:看,用眼睛看。

师:看就是观察,那么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去观察物体、认识物体,才能对物体有个完整的认识呢?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演示法

观察

一、师: 大家来观察一下,老师手中的这两个物体一样吗?

生:一样。

师:请一位同学上来观察,这两个物体一样吗?为什么?

师:为什么你能看到,而其他同学看不到呢?

生:观察的位置不同。

师:观察要在物体的不同位置,才能完整的认识这个物体。板书(不同位置)

观察

二、师:奥特曼是保护宇宙、保护人类的战神,你们愿意和他一起学习吗?

生:愿意。

师:把准备好的奥特曼,分给每个小组,让奥特曼面对黑板。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奥特曼。

师: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位置,请问不同的位置有那些地方?

生:前、后、左、右、上、下

师:出示奥特曼照片图。

师:请同学们站在奥特曼前、后、左、右分别观察,你们观察到的奥特曼的形状和屏幕上的第几张照片一样,让我们和他打个招呼吧。

师: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请问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奥特曼有什么变化?(小组讨论)。

小组代表发言:观察到的每个面不一样。

师:不同位置观察到的面不一样。

板书(不同的面)

观察

三、师:大家看这是一个彩色的礼物盒,一会儿给大家带来一惊喜。每个小组发一个彩色盒,请同学么认真观察,一会而汇报观察结果。

生: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的颜色不同。

师:同学们观察的非常认真,老师这里也有一个比你们大一点的彩色盒子,请同学们站在这个正方体前面,现在大家与这个面正对着谁能给它起个名字?

生:正面。

师:你能根据物体的不同位置给每个面起个名字吗?

生:。后、左、右、上、下面。请打开彩色盒子里面看看会有什么

惊喜。板书(后、左、右、上、下面)

三、学以致用

1、出示图片例1 大家来看,小亮、小明和小红正在干什么?请大家补充题目,然后回答小天使提出的问题,1.小亮站在恐龙的()观察,小明站在恐龙的()观察,小红站在恐龙的()观察

2.他们分别看到了恐龙的()()、()。3.分别看到恐龙的什么部位?

小天使问了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实践 做一做

请同学们把四本书并在一起,正面朝老师,分别到他们位置观察每一个面,看看是什么形状,在做题。

四、反馈教学效果、看一看

2、练一练1、2、3

五、总结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老师这给大家备了一份礼物,想知道是什么吗?拿出礼物盒,请一位勇敢同学介绍一下礼物盒的特征,当他介绍清楚了,就会听到一声美妙的音乐声,礼物盒就可以打开了。(照相机)。通过给学生照相的方法,又一次巩固了本课的教学内容。

观察物体课件 篇3

复习的效果虽然受复习次数的制约,但它不完全取决于复习的次数。复习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复习的正确组织。本节课复习的是观察物体的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精心为学生创设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的情境,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和立体图形作为观察对象,激发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引导学生结合经验,通过想象、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PPT课件简单物体

玩具飞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整理复习

1.结合教材习题,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1)课件出示教材102页7题。

连一连。

(2)看图想象:4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分别是哪个图形?

(3)讨论、交流。

(可用玩具飞机等代替小猪储蓄罐进行实际观察,先给人物起名,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如图:

小文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前面,他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正面;小光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右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右,尾巴朝左;小红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她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小明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左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左,尾巴朝右)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立体图形的形状。

(1)课件出示:

(2)讨论、交流。

(3)实际操作。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及操作,使学生对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联系,初步渗透了三视图的知识。

3.复习用推理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形状。

(注意:从不同位置观察球,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从侧面观察圆柱,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

(2)提出问题。

我们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圆),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3)讨论、猜测。

(4)观察、验证。

(观察立体图形,得出结论: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圆柱或球)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想象、推理,帮助学生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巩固练习

1.连一连。

(1)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个面?(连一连)

(2)他们分别画的是哪幅图?(连一连)

观察物体课件 篇4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与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第2、第3题。(教材第68、第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过程,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对不起”。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吗?(板书:前面后面侧面)

教师指出:侧面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们称为左侧面,右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右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到同一个正方体但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1、构建新知。

老师为每一组同学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观察物体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课件显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从背面不能确定是谁)

师:从背面看很难确定是谁,我们让她转过来看看。(课件显示女孩的侧面照片,学生发现:从侧面也不能确定是谁)

师: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谁,应该从哪面拍呢?(生:正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正面,你们要立刻告诉我她的名字,好吗?

2.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始让学生在猜测中初步感知背面、侧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词,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探究,学会观察

1.确定自己的位置。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可爱的机器猫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可是机器猫说了,小朋友们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静静地、仔细地观察。(学生按要求四人一组围着机器猫坐正)

(2)师:请坐在机器猫前面的同学举起手,请坐在机器猫后面的同学点点头,请坐在机器猫左面的同学挥挥手,请坐在机器猫右面的同学鼓鼓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互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2.明确要求,观察一个面。

师:机器猫可爱吗?请小朋友面向机器猫坐好,头不要偏、不要动,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机器猫的哪些部位?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有的学生忍不住扭过头去看其他学生观察的那几个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机器猫的一个面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面观察机器猫是不一样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观察的那几个面,自然过渡到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3.小组合作,观察四个面。(观察机器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机器猫的一个面,如果不影响他人观察,自己又能从不同的几个面观察,该怎么办呢?(学生建议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换位置观察)

师:下面就请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换位置进行观察,可以多换几次,争取把4个面都看到,并把它每个面的样子记在心里。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时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换座位)

(2)全班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机器猫,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课件依次显示机器猫的四个面,最后四个面同时固定在一个画面上)

师:这几照片分别是从机器猫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给学生时间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互相说一说,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机器猫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这个物体的全面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此时的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有条不紊的学习场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试一试。

(1)观察玩具恐龙(课本第67页例1)。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位小朋友分别在恐龙的什么位置,再交流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观察数学书(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三名学生观察茶壶的场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壶图片,让学生思考分别是谁看到的。(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2)课件逐一出示茶壶的底面和上面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是从哪面观察到的。

(先让学生猜想,再拿出茶壶让学生观察,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用一用。

(1)课件依次出示从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体不同的几个面,让学生判断拍的是哪个面,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侧面照片和高举五星红旗的正面照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些物体,仔细观察并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最后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延伸到课后,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统一。

观察物体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茶壶、9袋各种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发给小组长一组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你又要和同学在一起了,同班同学那熟悉的身影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同一物体

师:请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 1号座位的同学。(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茶壶把和茶壶盖。

生2:我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3:我看到了茶壶嘴、茶壶身和茶壶盖。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茶壶的嘴和茶壶的盖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

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 (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茶壶嘴是朝右边,而图片上是朝左边。

生2:我看到的茶壶嘴是在右边,茶壶把在左边,而图片上是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

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在1号座位我只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在2号座位我又看到了茶壶把、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2: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茶壶的样子也就不同。

生3:我和他(生2)的看法一样。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

(二)观察不同物体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下面把茶壶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

师: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玩具,看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

三、应用拓展

(一)听故事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下面讲一个小虎贝贝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虎叫贝贝。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呢。这天,它在森林里玩,碰上了牛伯伯,牛伯伯对它说: ‘森林王国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你参加吗?’贝贝听了高兴得直拍手,说: ‘你等着,我这就去拿相机。’瞧,它来了。” (播放老虎照相的课件)

师:(展示牛侧面的样子)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生1:牛的左边。

生2:牛的侧面。

然后教师依次展示牛的正面、背面的样子,让学生回答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最后欣赏贝贝从不同方位对大象、汽车拍摄的一组照片。

(二)游戏:找位置

师:下面把熊猫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正面对着2号座位的同学,小组长把熊猫图片整理好,你们组的每个成员都从图片中抽一张,当老师说“开始”,你迅速看看抽到的图片上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再找到相应的位置。游戏规则是:不许转动熊猫玩具。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位置后,进行反馈、矫正。)

(三)看图连线

师: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70页第1题,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

师:聪聪没有难住你们,明明能不能难住你们?

课件出示: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聪聪和明明都没有难住你们,他俩夸你们真聪明!知道吗?聪聪和明明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任务:让你们课后把你喜欢的东西,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四、小结全课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 (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茶壶嘴是朝右边,而图片上是朝左边。

生2:我看到的茶壶嘴是在右边,茶壶把在左边,而图片上是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

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在1号座位我只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在2号座位我又看到了茶壶把、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2: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茶壶的样子也就不同。

生3:我和他(生2)的看法一样。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

(二)观察不同物体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下面把茶壶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

师: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玩具,看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

三、应用拓展

(一)听故事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下面讲一个小虎贝贝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虎叫贝贝。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呢。这天,它在森林里玩,碰上了牛伯伯,牛伯伯对它说: ‘森林王国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你参加吗?’贝贝听了高兴得直拍手,说: ‘你等着,我这就去拿相机。’瞧,它来了。” (播放老虎照相的课件)

师:(展示牛侧面的样子)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生1:牛的左边。

生2:牛的侧面。

然后教师依次展示牛的正面、背面的样子,让学生回答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最后欣赏贝贝从不同方位对大象、汽车拍摄的一组照片。

(二)游戏:找位置

师:下面把熊猫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正面对着2号座位的同学,小组长把熊猫图片整理好,你们组的每个成员都从图片中抽一张,当老师说“开始”,你迅速看看抽到的图片上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再找到相应的位置。游戏规则是:不许转动熊猫玩具。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位置后,进行反馈、矫正。)

(三)看图连线

师: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70页第1题,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

师:聪聪没有难住你们,明明能不能难住你们?

课件出示: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聪聪和明明都没有难住你们,他俩夸你们真聪明!知道吗?聪聪和明明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任务:让你们课后把你喜欢的东西,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四、小结下课

观察物体课件 篇7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77页“搭一搭”

【教学目标】(1)能正确辨认从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立体图形(5个小正方体组合)的形状,并画出草图。(2)能根据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立体图形,进一步体会从三个方面观察就可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能根据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3)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和实际操作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体验。(4)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体验空间与图形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能克服操作中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不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空间图形的平面和立体想象找出被遮挡住的小立方块。

【教具准备】小立方体(学生用),大立方体(教师用),比赛记录纸(每小组一张)。

教学前准备:(学生每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活动中,我们常常要对一些物体进行观察和分析。比如在语文课本里就有关于这方面的知识。古诗人苏轼有这样一首诗: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谁来说说前两句?生:----

师:横看、侧看、远看、近看、高处、低处各不相同,这就说明了观察位置不同所看到的形状也怎样?(不同)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观察由三个或四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搭一搭

搭建一个由四个立方体组成的图形

师:以前我们学习了观察这个立体图形从哪几个方向来观察它?生-------师板书:观察物体:正面、上面、侧面。

师:从正面、上面侧面观察我们怎么看才准确?生----

师:------注意位置和视线

师:一起观察大屏幕看看从三个方向所看到的平面图形(分析)

二|探索新知

师:现在我们来观察由五个立方体搭成的立体图形。我们分组进行比赛看看那个小组的同学能最快完成任务好不好?现在我们进行第一项比赛:请搞清楚要求后再动手!看大屏幕。师在讲台上搭出图形。强调学生先搭图形在画出平面图形。

板书:观察物体画出平面图形(正面是、上面、左面)

(1)变换成以下的形状,从不同方向再观察,想象它的形状,并画出来。

画一画:生单独画出从正面、側面、上面观察到的和想象的立体图形)

交流:同组同学交流对比,讨论修改后完成比赛记录

展示作品:各组代表上台投影展示本组比赛作品。

(2)观察幻灯提问并小结:师: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为什么只看到3个正方形或4个正方形?你想过为什么吗?这个物体不是由5个小正方体搭成的吗?应该看到5个才对呀,还有一个到哪去了呢?生:(很容易地指出来)被遮挡住了。师:虽然看不见,但它仍然是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一部分。请分别指出从从三个不同方向(正面、側面、上面)看不见的是哪一个?

(让生上台指出是哪一个)

接下来我们进行第二项比赛:请你们从给定的两个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还原搭建出立体图形。出示课件并强调要求。

板书:从两个方向的平面图形搭建立体图形

(1)屏幕出示,课本上从正面和上面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

(上面)(正面)

(2)师:这是一个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的立体图形从上面和正面观察所画下的形状。同学们,你能不能用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根据上面两图形搭出立体图形)

(4)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5)师:请说一说你搭过程中的想法和做法。生:

(6)师:可以先根据正面图形搭出符合正面的立体图形,再根据上面观察到的图形搭出符合上面的立体图形。也可以根据上面的形状,知道有一块是隐藏的,再根据正面的形状确定隐藏在哪一块下面。

三反馈练习,深化体会认识。

1从二个方向观察,能不能确定立体图形形状。

1)出示课本78页试一试第一题图

(正面)(左面)

(2)师:请用5个小正方体搭出这个立体图形。

(3)各组展示本组搭好的作品

(4)师:注意到各组搭出的立体图形,形状都不一样,你从中发现了什么?为

什么搭的不一样吗?(让生认识到根据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

图形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形状)

师:板书不能确定立体形状

接下来再看:

2二个方向观察可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数量范围。

(1)出示试一试第二题图

(2)师:引导生先从上面看,哪个位置有正方体,哪个位置没有正方体。再从左面看哪一排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进行充分想象。

(3)学生小组合作操作

(摆放实物搭出这样的立体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让学生体会从二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虽不能唯一确定一个物体立体图形,但可以确定搭成这个立体图形所需要的正方体的数量范围)

观察物体课件 篇8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观察物体

(2)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1)自己制作正方体,通过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相同正方体的拼图。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1)物体形状的特性(设计此形状的意图)

(2)语文上课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学做纸船,观察图形。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为1个信息窗。主要是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物体。先认识一个物体的三个面,然后再做练习。把88页第5题整合到“我学会了吗”后边,然后再延伸出从不同的“侧面”观察物体。

2、学科间整合:语文上册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可观察其图像。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科技课上说出某些物体形状的特性,老师可进行必要的延伸(如三脚架的稳定性)。

4、体验式活动:走进生活观察物体,并画出你观察的物体的三面图形。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四)教学案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游戏,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用布盖着)你们看一看它上面是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把看见的记在心里,不要说出来,一会老师说开始再抢答,分成三个小组来看,其他两组不能看。

说明:正方体每个面贴了不同动物的图片,在分组看的时候让每组看不同的图片。

老师说抢答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会出现大家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

揭开盖着的布,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面不同结果就可能不同。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动画:观察照片

4.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5.观察茶壶和茶杯

动画:观察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动画:观察暖壶

6.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作业

1.动画:观察恐龙

2.动画:观察电脑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注: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后期学习中应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回答问题。

观察水课件汇编


在上课之前准备好课堂所需的教案和课件非常重要,每一位老师都需要去撰写这些教案和课件。教案被视为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我精心整理了一份名为“观察水课件”的教案和课件,希望您能从中获取到它所提供的知识!

观察水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反复朗读语言,领会水生嫂及其他荷花淀妇女形象。

2.通过赏析人物,陶冶学生性情,涵养学生心灵。

一、导入: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话题是我们不愿意提及的但是又不得不面对的话题--战争。大家知道,战争意味着分离,战争意味着残酷,战争意味着悲剧。战争是残忍的,是恐怖的。从古至今,战争似乎永远是男人的大舞台,战争让女人走开,而女人一旦介入战争,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呢?请同学们和我一起走进孙犁的《荷花淀》

二、作者简介,渗透学法。

孙犁,原名孙树勋。19生,河北安平县人,7月在天津去世。在他去世后,曾经有这样的评价:二十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浪漫主义作家,离开了我们;一个性格清淡如水的人,一个文字清丽如水的人,走完了一生,完成了他诗化的一生。昨天,我让大家预习了文章,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把握,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为“浮光掠影”法。那我们今天用第三种方法“蜻蜓点水”法,即撷取文章中某些重点片段、章节,作仔细的鉴赏和研究。

师:请同桌两人分角色读,从“女人抬头笑着问”读到“女人留着眼泪答应了他。”

师:读完这段对话你对水生嫂的印象如何?你认为这些语言反映出水生嫂怎样的心理状态、个性特征?找一句你认为最简洁,最传神,最动人的话,来给大家说一说。

生:我认为是“你走,我不拦你。”表明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

师:好,你把原句中“家里怎么办?”给落下了,那么加上以后是否就表明水生嫂不支持丈夫了呢?有没有同学知道?

生:还是支持的。只不过提出实际困难,真实地反映出矛盾心理。

师:是啊,水生嫂是人而不是神,丈夫走了,生产任务、生活重担、服侍老人、照顾孩子,这一副副担子全都得压到自己的肩上,没有顾虑是不现实的。不过,经过了一番思想斗争,水生嫂还是毅然决定挑起家庭的重担。同学们能在文中找出这个句子来吗?

师:对。从这句话里我们看到水生嫂支持丈夫参军杀敌。只要丈夫理解自己,再苦再累也愿意承担;体现了中国妇女勤劳善良的传统美德。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说当年有个印刷厂粗心地将句号印成了逗号,变成“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孙犁得知后认真地说:“这是原则性错误!”现在你能理解孙犁的话吗?

生:用句号更能反映出支持、理解丈夫的明确态度,突出不阻拦;用逗号则强调了“家里怎么办?”,突出依赖性。

师:说得真不错,你能通过朗读把用句号和用逗号的不同感觉区别开吗?

生:“你总是很积极的。”体现出水生嫂对丈夫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引以为荣。从这句话里我觉得她是一位思想进步的妇女,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

师:那你能不能给大家推荐一位,来读出你所体会到的感觉?

生推荐,生朗读(突出“积极”,读得很成功,得到了热烈掌声)。

生:“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丈夫这一去,有可能会牺牲,但这一句表明水生嫂已经能够比较平静的面对这生离死别。

生:我认为从这句话中也可以看出水生嫂对丈夫的依恋。

师:同学们都找了水生嫂得知丈夫要上前线以后的话,再请大家注意在丈夫说出“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之前的富有个性的话。

生:我觉得水生嫂还是一位体贴聪明的妻子。你看“‘今天怎么回来得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可见对丈夫非常关切、体贴。

生:还有 “怎么了,你?”问这句话是由于水生嫂看出水生笑得不像平常,反映出她的聪慧。

师:那我能不能把 “怎么了”后的逗号改成句号?

生:不好,用逗号更能反映出急切、体贴的心情;句号显得有点冷冰冰的。

师:说得有理。你也能把用逗号和句号的不同读出来吗?

生朗读,传达了急切和冷淡两种态度。

师:同学们都尝试着读过了,也对水生嫂的个性、心理作出了自己或深或浅,但都独具个性的理解。受了大家的启发,同学们能不能改写水声嫂的语言。

“我们去打鬼子,你一个娘们去干什么?不成。”

“那咋不成?我可以帮你们做饭、洗衣服……”

“不成,我不同意,队上也不会同意。”

“不嘛,就是不嘛。”

把一个顾大局、识大体的水生嫂改成了一个娇滴滴的女人。

生:她织席子又快又好,可以看出她能干与勤快;丈夫又是游击队长,党的负责人,大部分家务又她来承担,是典型的贤妻良母。

生:对丈夫端饭,听说丈夫参军,手指震动了一下,体现了温柔体贴。

生:丈夫参军,她并没有脱丈夫的后退。舍小家为大家,深明大义。

四.朗读商议探夫、归途说笑两个片段,领悟以水生嫂为代表的荷花淀妇女群像。

师:也许,我们用这些词语还不足以形容她。因为没有豪言壮语,有的只是一颗朴素的爱国心,一份深厚的爱乡情;却把自己的丈夫送上了生死难料的前线,这一切水生嫂做到了,荷花淀的其他妇女们也做到了。在那个年代,千千万万个解放区妇女都是这样做的。正像孙犁自己说的:“《荷花淀》所写的,就是这一时代,我的家乡,家家户户的`平常故事。”可是,丈夫们上了前线,到底也带走了女人们的心。这不,“过了两天,四个青年妇女聚在水生家里,大家商量。”商量什么呢?

(1) 推荐五位女同学来读。我们说三个女人一台戏,这五位女人唱的是哪一台戏?(生朗读)

(2) 请男生做做导演评议一下?她们读的怎么样?你满意吗?为什么?

(4) 生:第一句,先说探望的可能性,又表明自己不拖尾巴的立场,再找借口,显得很精明乖巧。

生:第二句“我有句要紧的话,得和他说说。”表现出该女人直爽开朗的特点。

生:第三句是水生嫂说的,她说出了一个事实,表现出一种顾虑,是稳重谨慎的性格。

生:我觉得第五句是在说假话,说不想去其实很想去,说没看头其实大有看头。(众笑)说明她言不由衷,很怕难为情。真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犹抱琵琶半遮面”。一个羞涩忸怩而又十分可爱的形象。

师:看来,出色的朗读是建立在准确的理解的基础之上的。我们看出,这些人物语言非常个性化,或乖巧或爽快或稳重或羞涩,跃然纸上。那么,她们的语言中有没有透露出共同的心理?

生:都表现出对丈夫想念牵挂,情愿冒着危险去看望丈夫。

师:有共性就能达成共识,于是这几个女人带上小包裹,偷偷坐在一只小船上,划到对面马庄探望丈夫去了。不巧的是,丈夫们已经在前一天半夜里离开了。几个女人有点失望,也有些伤心。但青年人总是朝着愉快的方向去想,不久,她们又说笑起来了,她们说些什么呢?又表现了她们的什么性格特点呢?

师读“你看说走就走了”到“又唱起来了。”

生讨论评议。

正当她们说笑之时,却意外地遭遇了敌船。怎么办?幸亏是这些青年妇女,白洋淀长大的,她们摇得小船飞快。假如敌人追上了,就跳到水里去死吧!她们急中生智,把小船摇进了荷花淀,也碰巧把敌船引入了丈夫们的包围圈。就在荷花淀里,女人们找到了日夜思念的丈夫,也目睹了丈夫们神勇歼敌的全过程。丈夫们打捞完战利品,就又出发了,女人们划着她们的小船赶紧回家,因为刺激和兴奋,她们又说笑起来。一起去听一听她们正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注意30页上的文字。

女生齐读:从“‘你看他们那个横样子’”到“‘谁比谁落后多少呢!’”

师:这些话中,大家能分辨出哪一句是由水生嫂说的吗?咱们来读一读,品一品,辨一辨。同桌间讨论一下。

生交流讨论(略)。

生:我们认为是第七句,因为这一句显出说话者不甘落后,与前面我们对水生嫂的理解比较接近。

生:我再补充一点,前面水生曾打趣说她们是“一群落后分子”,水生嫂说“谁比谁落后多少呢!”显得合情合理。

生:好象应该是第五句。因为说这话的女人很能干,比较符合水生嫂。

生:第六句首先可以排除;第一句是撅着嘴说的,有点撒娇的味道,气质不像;第四、五、七句充满了不服气,与水生嫂深明大义的特征不符合;第二、三句有可能,但这两句与她沉稳的个性也不能完全匹配。

师: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想法。其实,这时候,究竟谁是水生嫂已经不再那么重要了,因为亲身经历了战斗,亲眼目睹了丈夫的歼敌过程使这群妇女的内心起了显著的变化。此时,她们的心理体现出更多的共性,那就是:既有对丈夫不在自己身边的无奈又有对丈夫勇敢抗敌的自豪;同时也激起了自身投入战斗的意愿和信心。

由被动旁观到主动投身战斗反映出这群勤劳能干、淳朴善良,平日里守着家、编着席对丈夫想念牵挂显得真挚多情的荷花淀妇女在斗争中逐步成长起来,显出了乐观勇敢、自尊自强的一面。一起来看最后一段。

从对丈夫理解支持到与丈夫并肩作战,从狭隘的家庭投身抗战的洪流,我们似乎听到了妇女们前进的脚步声。有一部电影叫《战争,让女人走开!》,而今天我们从《荷花淀》里看到,一旦女人也武装起来,哪里还会有打不赢的战争呢?

师:对于这群没有名字,也淡化了肖像,却能和男子一样保家卫国的荷花淀妇女,我们怀有的只能是深深的敬意。这恰如孙犁自己说的:“我以为女人比男人更乐观,而人生的悲欢离合,总是与她们有关,所以常常以崇拜的心情写到她们。”这群朴素得如同淀里随处生长的荷花一般的妇女,她们的心灵像荷花般高洁美好,她们的容貌也一定像荷花般端庄美丽。感谢孙犁,通过女人的视角,让女人参与这次战争,通过她们的语言,展示了荷花淀女人的成长历程,也看到了中国妇女的成长。

作为有“诗体小说”之美誉的《荷花淀》怎么体现出来呢?

1、语言美、情感美、人物美。

2、诗化风格的浓郁的地方特色环境描写。

提供思考方向:这个故事题目《荷花淀》,孙犁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荷花淀的故事,这篇小说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这个故事发生荷花淀的故事?那些地方能够题材显出浓郁的地方色彩?这是不是又是构成孙犁先生诗化的风格呢?

1、回头想想,有女人参与的战争作品有哪些?或者从女人的视角描写的作品有哪些?

《红色娘子军》《花木兰》《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2、读了这片荷花淀,联想一下《红河谷》、《黄河绝恋》等等以女人为主体的战争题材文学,我们有什么感触呢?(浪漫化)

结束语:只要世界上还有女人,那么世界将会有许多色彩;只要世界还存有美丽,我们不应该失去浪漫。

描写战争的题材很多,但从女人的视角方面描写,把女人当作战争的主体描写对象,读荷花淀,不是读一篇作品,而要去读一类的作品。

板书设计:

人物                               语言

水生嫂                        勤劳善良、温柔体贴

深明大义。

A.熟悉课文,女生以水生嫂的角度,用第一人称写《水生嫂的故事》。

B.熟悉课文,男生以水生的角度,用第一人称写《水生的故事》。

这两道作文题的设计,旨在让同学们进一步熟悉课文、理解课文,体会作者的高超的语言技巧。在此基础上,自己动手,提高写作能力;并激发同学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天渐渐暗了,月亮升起来,可水生还没有回来。今天,他领着游击队到区上开会去了。有什么办法,谁让他是咱们庄的游击组长,还是党的负责人呢!我就一边等着他,一边坐在院子里编席。微风送来阵阵清新的荷花香,我不时地抬头望望正对着的大门,听听有没有那熟悉的脚步声。

很晚他才回来,一副急切切的样子,显得有些疲倦。我迎上去,接过他递来的草帽:“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饿坏了吧,我去端饭。”“吃过饭了,你不要去拿。”他顺势坐在了台阶上。我走过去,在他身旁坐下。他的脸有些红涨,说话也有些气喘,一定是还没来得及歇会儿就往家赶了。我有些感动,也有些心疼:“干嘛那么急呀!瞧你累的。他们几个呢?”我边说边伸手帮他掸去身上的灰尘。“还在区上,爹哩?”“睡了。”“小华哩?”“和他爷爷去收了半天虾篓,早睡了。他们几个为什么还不回来?”他没有回答,只是笑了笑。尽管隔着月光,可我还是感觉到了那一丝不平常。不知怎么的,心突然猛跳起来,该不会……“明天我就到大部队上去了。”我的食指一阵钻心的痛,想是叫苇眉子划破了手,我不作声,把手指放在嘴里吮着。他继续说,“今天县委召集我们开会。假若敌人再在同口安上据点,那和端村就成了一条线,淀里的斗争形势变了。会上决定成立一个地区队。我第一个举手报了名的。”我没抬头,低声说:“你总是很积极的。”“我是游击组长,是干部,自然要站在头里。他们几个也报了名。他们不敢来,怕家里人拖尾巴,公推我代表,回来和家里人说一说。他们全觉得你还开明些。”他说这话时,满脸的自豪。我却不知怎么接话,是应该担心,还是应该高兴?过了一会儿,我拉着他的手,说道:“你走,我不拦你。家里怎么办?”他指了父亲的小房,食指放在唇边,小声地说:“家里,自然有别人照顾。可是咱的庄子小,这一次参军的就有七个。庄上青年少了,也不能全靠别人。家里的事,你就多做些,爹老了,小华还不顶事。”“你明白家里的难处就好了。”我感到眼泪在眼眶里聚集,但终究没在他面前流出来。他握紧我的手,在我耳边说道:“千斤的担子你先担吧。打走了鬼子,我回来谢你。”话音刚落,就消失在了一片黑暗中,在我还没缓过神来的时候,就已经听不见他匆匆的脚步声了。一切来得太突然,我还没来得及做好思想准备,可他明天就要走了,去打鬼子!我没有挪动身子,就这样坐着,想着,呆呆地等他回来。

鸡叫的时候,他才回来。我站起身,看着他:“你有什么话,嘱咐嘱咐我吧。”“没什么话了,我走了,你要不断进步,识字,生产。”“嗯。”我低下了头,鼻子有点酸酸的。“什么事也不要落在别人后面!”“嗯。还有什么?”“不要叫敌人汉奸捉活的。捉住了要和他们拼命。”他的语气有些激动。我唯一能做的就只有拼命地点头--满脸的泪水让我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我流着泪进了房里,找出几身新单衣,一条新毛巾,一双新鞋子,包成一个小小的包裹。

第二天,父亲拉着小华,送他出门。那几家也带了些东西,交水生带去。我把包裹递到他手上:“凡事要小心啊!”“知道了。”父亲对他说:“水生,你干的是光荣的事情,我不拦你,你放心走吧。大人孩子我给你照顾,什么也不要惦记。”全庄的男女老少也都出来送他,他对大家笑了笑,上船走了。我一直站着,挥手,直到看不到那模糊的船影。“记得平安回来!”我在心里默念着。

点评:如此详尽地叙述了“荷花淀”的故事,对课文又怎能不熟悉呢。小作者比较准确地把握了水生嫂的性格特征,语言流畅,叙事清楚,心理刻画形象、逼真。

23.下面两题任选一题。

A.女生以水生嫂的角度,用第一人称写《水生嫂的故事》。

B.男生以水生的角度,用第一人称写《水生的故事》。

观察水课件【篇2】

授课时间

课型

复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流程

一、回忆梳理构建网络:激趣:欣赏古诗《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先了解一下同学们第三单元都学了哪些知识?是出示一幅正方体组成的实物

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1)小组交流

(2)汇报:展示学生所写的,并引导说板书:

师:这单元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板书:观察物体的整理和复习)

师:观察物体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看到的物体是否一样的呢?(板书: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结合学生的回答问:除了这种情况,生活中许多实物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是不一样的,就如诗中所见的山峰、、、、、、)

知识结构网络:

观察物体 观察角度:(上、左、右、正等) 物体不一样。

的整理和复习

物体形状 观察角度(上、左、右、正面等)

师:请你用你所学的知识帮它解决一下问题。(出示题目)

二、典型例题沟通联系

1、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 定正面

(2) 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

(3) 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2、观察圆柱体

(1)观察圆柱体的上面:老师拿出一个圆柱形的茶叶罐

(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和下面,得到的平面图形是圆形)

(2)观察圆柱体的正面、侧面(难点)

学生从正面和侧面来观察,得出的图形可能不是正方形有学生认为是

这样的图形,上面两条边是弯曲的。

师剖析:观察圆柱体的上面学生很容易得出是一个圆形,但是由于观察角度以及光线作用于弯曲的圆柱体侧面的原因,给学生的感觉就是侧面不是一个长方形(或者正方形)

因此配合课件,来进行讲解

正面和侧面 上面(和下面)

三、知识应用能力拓展

1、这个图形是由8个小正方体拼成的,如果把这个图形的表面涂上红色,那么,只有一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有两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3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有4个面涂红色的有( )个小正方体;只有5个面涂红色的有()个小正方体。

2、学生按老师要求摆小正方体。

(1)用5个小正方体摆从正面看到的图形(你能摆出几种不同的方法)。

(2)用四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 ,从左边看

也是 的情况。

四、小结质疑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谁再来说说刚才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内容。观察图形时要注意什么?哪些地方是最容易错的,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些地方?

观察水课件【篇3】

我的说课题目是:观察蜗牛。我将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一说教材,二说学情,三说教学三维目标和重难点,四说教法和学法,五说教学程序。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内容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第2章“观察生物”,第一节“生物与非生物”第一课时。

《科学》新课标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教材第一章第7节已经向学生介绍了科学探究的六大步骤。这节课选取蜗牛作为学生探究的对象,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本质。通过观察蜗牛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蜗牛受到外界刺激,会做出相应的反应,这为第二课时学生区分生物与非生物的区别做好了知识铺垫。

考纲中明确指出科学探究要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探究问题和假设,分析、处理多种信息获得事实与证据的能力,还要让学习初步学会运用文字、图表等方式解释、说明探究过程和结果。

二、说学情:

刚进入初中的学生对于观察动物可能只是停留在小学学习科学时只注重某个部分的细节,还不能以科学探究的观念来对待中学的“科学探究”。如何开好这个头,对刚进中学的学生来说意义很大。开好了头,会让学生在以后科学课的学习中兴趣浓厚,条理清晰,并建立良好的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观念。

通过第一章科学入门的学习,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实验能力已经有所提高。根据“最近发展区”原理,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有能力去学习如何利用工具有顺序地去观察蜗牛,并学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发现,完整地完成探究实验。

三、说教学三维目标和重难点:

基于教材和学情的分析,确定以下三维目标和本课的重难点。

1、知识和技能:

①学会使用放大镜;

②了解蜗牛的形态结构和生理习性;

③知道蜗牛的视、触、听、嗅、味等感觉;

④能通过设计并实践一些简单实验来研究某一生物。

2、过程与方法:

①初步学习观察一种生物的基本方法和实验记录的方法;

②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分析和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科学实验是人们获取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②感受探究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③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交流能力;

④养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重点:会用放大镜按一定顺序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

难点:对蜗牛的感觉展开实验,并归纳小结。

教学准备:放大镜、学生捕捉的蜗牛、玻璃板、米醋、蔗糖溶液、教学课件等。

四、说教法和学法:

1、教法:

遵循新课标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我主要采取启发式教学方法,兼用谈话法和讲解法。课堂时间安排采用“10+35”模式,把自己的`课堂引导语言控制在10分钟内,把大部分的课堂时间交还给学生。

2、学法:

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将指导学生采用演讲法、观察法、分组自主探究法学习本节课内容。

五、说教学程序:

(一)课题引入:学生演说——捕蜗牛记

课前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捕捉蜗牛。课上让学生演说“捕蜗牛记”,叙述在哪里能捉到蜗牛。这样不仅使学生明白了蜗牛的生活环境,还引入了新课。能将蜗牛带进课堂,此时学生兴趣浓厚。

(二)新课讲授

1、学会使用放大镜

蜗牛很小,部分构造无法用肉眼观察,从而引出放大镜的使用。

首先让学生列举生活中放大镜使用的实例,同时让他们讲解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学生明确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后,让他们用放大镜观察铅笔、头发、课本中的文字……

通过学生的独立演练,让他们体会放大镜可以扩大放大范围,从而达到人人学会使用放大镜的目的。

2、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

让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放于玻璃板上蜗牛的身体结构,并填写课本中“蜗牛身体”各部分的名称。提醒学生按一定顺序来观察动物。学生通过边观察,边填图,能养成及时记录的好习惯。等学生观察完之后,在课件中出示一张蜗牛的图片,请学生回答各部分名称。在指图的过程中我将按一定顺序进行,让学生体会观察动物要按一定的顺序。以此来突出本课的教学重点。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学生掌握了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方法后,就能把这种观察方法转移到观察其他动物上。

3、观察蜗牛的运动

让学生观察蜗牛的运动,同时提出两个问题让他们思考:①蜗牛爬行时为什么在身后留下痕迹?②蜗牛为什么要四处爬行?该讨论题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充分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推理能力。

4、探究蜗牛的感觉

首先问学生:你有哪几类感觉?这些感觉蜗牛也有吗?

其次,让学生回顾探究的6大步骤。

再次,请学生设计一张表格,分别用实验来验证蜗牛的各种感觉。让学生通过表格记录小组观察的现象,并根据现象做出结论。经过对课本的预习,学生应该能针对蜗牛的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等感觉设计出实验表格,并进行相应的科学探究。此时,我将巡视学生的探究活动,给予一些学困生必要的点拨,鼓励他们认真开展实验。通过学生在做中学突破本课的难点。

探究活动结束后,邀请各小组汇报展示探究结果。在学生发言的过程中我将用一些鼓励性的语言激发他们各抒己见,允许他们有截然相反的结论出现。在民主、和谐和轻松的课堂环境中,让学生想说、爱说、乐说,从而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开展组内合作探究,组间交流互助,让学生养成善于与人交流、分享、合作的好习惯,并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课堂小结

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想想看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本领?最后我将在课件中通过简洁的版面内容展示这节课的板书,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认识。

(四)作业布置

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很难对每个问题都进行实验探究,学生心中一定还有很多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我将鼓励他们饲养好蜗牛,选择有关蜗牛感兴趣的课题继续研究,把实验开展好,激励他们撰写观察日记,上网查找有关蜗牛的资料,拓宽知识面。让他们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倡导有益的课余生活。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将蜗牛放回原来生活的地方,让他回到大自然的怀抱。让学生保留一颗童心,一颗爱心,养成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

观察水课件【篇4】

师: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在上这一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有关父爱,母爱的文章,我们来回忆一下好吗?

学生回忆《背影》、《慈母情深》及《父母的心》的有关内容。

师:不管是父母对子女深沉的爱,还是子女对父母的感念,他们所表达的都是亲情。我们说,亲情是人类感情中最崇高的部分,其中最博大,最无私的莫过于父母对子女的爱,这种爱很朴实,很实在,是朴素的,是自然的。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母爱的文章,这篇文章中的母亲不是作者的生母,而是位养母,可是表达的爱却不亚于生母,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首先,请同学们说说你所预习的生字生词情况。

学生提出“拮据、煞费心机、庇护、唏溜”等生词。

学生解释(略)。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空中用手指把这些字词写会,然后,在你的练习本上重复一次。--好,现在让我们学习课文。首先看题目(多媒体展示),你能看出什么吗?

生1:老师,从题目看,这是写有关母爱的一篇文章。

……

师:很好,同学们,大家都能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题目,有的是从文章内容来说,有的是从作者的立意来说,有的是从文章的体裁来说。不管从哪个方面来讲,同学们都能谈出自己的理解,这是非常好的学习方法。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大声地自由朗读全文,感知文章的内容,想一想,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特点,选取典型事例表现人的?在此基础上,自己再找出比较难理解的问题,我们共同探讨。(多媒体展示问题)开始!

学生自由朗读全文。

师:好,同学们都读的很仔细,也很认真。现在请大家谈谈,作者抓住人物的什么特点,选取那些典型事例来表现的?

生1:我找出了养母的“小气”这一特点。例子是第一自然段中的“豆腐好像少了”,“杏子好像被人偷了”,“婶婶家的激进了菜园”。

生2:老师,还有第四段中的找衣服,也是小气的表现。

生3:我看出,养母实质上对家人的爱是无私的,深沉的。如有好吃的自己不吃而是留给家人,对客人的应付实质上是对家人的爱的付出。

生4:还有第十二自然段的吃玉米轴以及后文对养父和我的祷告,读来很感人的呀。

师:(多媒体展示结果)非常好,同学们抓住了养母的特点,而且都找出了文中典型的事例。这样,这位农村善良的、既可爱又小气的养母形象,在我们的眼前逐渐清晰起来。她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深深的打动了我们。那同学们想一想,打动我们的仅仅是文中的文字吗?不,是作者的“情致”!好,同学们,让我们再读文章,看看哪些细节最让你感动?想一想,为什么? (多媒体展示问题)

学生仔细品读文章。

师:嗯,同学们读的非常投入,有的同学还偷偷的掉眼泪呢,看来,这位养母的独特的爱深深的打动了我们的同学。好,大家说说,那一段让你最感动?

生1:老师,第五自然段。我觉着这位养母挺可怜的.,她那看着亲人吃饭的神态太让我感动了!

师:是啊,这段传神的描写,把养母那种独特的爱淋漓尽致的表达了出来,可以说到了不要自尊的程度!

生2:老师,我觉着还是这段中的五个动词最形象,如“站”“看”“张合”“唏溜”“蹲”等等。

师:很好,养母的爱就是通过这几个动词表达出来的,就像《背影》中父亲为儿子买桔子爬月台时的那段描写中的“攀”“缩”“倾”等几个动词,把人物感人的形象很好地展现给我们。好,同学们,现在让我们把这一自然段再读一遍,细细体悟这位养母独特而深深的爱!

学生齐读第五自然段。

生:我觉得第十二自然段也很感人的,特别是吃玉米轴,把好吃的留给家人,多好的一位母亲啊。

师:是的,这一自然段读来确实让我们黯然神伤,只想掉眼泪。那么,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小气”养母的心灵吧。

学生齐读第十二自然段。

师:同学们,当我们被这位养母博大、无私、不要自尊的爱深深地感动,只想掉眼泪时,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做了这样的倾诉:“养母,我恩重如山的母亲,您没有文化,而我如今身处都市文化圈,却再很难再见到您这样纯粹的人。”--文章的开篇写了养母的“小气”,结尾却说养母是个“纯粹的人”,请同学们结合文中有关“小气”问题所发的议论,联系《背影》、《慈母情深》中父母的某些表现,谈谈你对“纯粹的人”的理解。好,现在四人一小组,合作讨论。(多媒体展示讨论题)

学生讨论,老师巡视并点拨指导。

生1:老师,在《背影》中,父亲对儿子无私的爱,有不顾自己已经力不从心,还给儿子爬月台买桔子;《慈母情深》中,对“我”的无私的爱,有毫不犹豫的两次给我钱买书;因此,我认为“纯粹的人”应该是一个非常关爱自己家人的人。

生2:《背影》中父亲小气,与脚夫讲价钱,为“我”拣座位等;《慈母情深》中写小气,如为“我”讨回小人书,少一本也不行。因此,我认为“纯粹的人”应该是一个不装腔作势,感情非常真实的人。

生3:《慈母情深》中,母亲对自己小气,不让我给她买罐头。因此,我认为“纯粹的人”应该是一个在家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

师:嗯,看来,同学们对“纯粹的人”的理解比较透彻。(多媒体展示结果)是啊,同学们,在我们的家里,都有这样一位真实的非常关心自己家人的人,她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虽然有“小气”之类这样的缺点,可是他们是最本色、最称职的母亲,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人,我们的家才显得有了真正的温馨与幸福!--既然是这样,那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或亲身经历过如文中所述的故事吗?或者你和自己的妈妈之间的故事又是什么样的呢?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一下,然后再给大家说说。

学生分小组交流。

生3:有一次,我和妈闹矛盾,离家出走,妈妈竟然一夜未眠,到处找我!第二天重……重感冒,送进了医院!(该生声音梗塞)

插播歌曲《妈妈的吻》片段,部分同学竟偷偷地哭了起来。

师:是啊,至爱亲情,血浓于水。同学们都被妈妈深沉的爱所感动,我听了后更是感动。同学们不要难过,好在我们都还年轻,只要我们好好学习,以实际行动来报答碧海还深的母爱,好吗?

师:同学们还记得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吗?大家背一背,体会一下这首诗中的母爱,和养母的爱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齐背,多媒体展示《游子吟》。

师:同学们!我们都是在父母之爱的呵护下成长的,可是粗心的我们,往往没有发觉,如一句叮咛,我们有时嫌嗦,一顿可口的饭菜,我们嫌不好吃,可是,我们要知道这是父母点点滴滴的爱啊!其实,只要我们在平时忽略了的地方稍加注意,多多领悟,就会理解父母的一片良苦用心,并会试着报答父母的爱。好,今天的作业就是写一有关亲情的片段,选取你生活中最让你感动的某一细节,抓住人物的特点,通过典型的事例来表现情感,进行叙述。好,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观察水课件【篇5】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昨天我们知道观察物体要从不同的位置去观察,比如人们经常从哪3个面来观察(正面、上面、侧面),从不同面观察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二、新授

例1 投影出示

让学生拿出自备的骰子、摆出这样的图形

1、定正面

2、定好正面后,你从正面、左测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一样吗?请你在纸上画出你在正面、左侧面、上面观察到的。

3 侧面分为左侧面和右侧面,左侧面和右侧面观察到的图形

一样吗?(从左侧面看到的是…,从右侧面看到的也是……)

4、让学生完成P41

5、p41 做一做

三、 课后练习

p41 做一做

P42 第1、2、3、4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教学后记:

书本上并没有要求学生画出对应3个面的平面图,我觉得老师可以让学生不看连线题目的选项,直接想象画出3个面的图,之后再连线,这样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很有好处。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观察观察、分析多个物体的组合体并得出对于的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观察物体”教学设计与评析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通过换位置观察等活动,经历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

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体验到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实物投影、茶壶、9袋各种不同的玩具、图形卡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将每组中座位的四个位置编为1、2、3、4号,发给小组长一组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暑假生活即将结束,你又要和同学在一起了,同班同学那熟悉的身影还记得吗?

生:(齐答)记得。

师:现在老师要考考你。这儿有一位同学的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出示一张学生背面的照片,学生情绪高涨,都做了自我判断,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已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学生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生1:正面看得清。

生2:看后面不好辨认。

师:同是一个学生,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生:我站在他后面,就看到他后面的样子,站在他侧面就看到他侧面的样子,站在他前面,就看到他前面的样子。

师:答得真棒!掌声鼓励。

师: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同学的样子也就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评析: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以同班同学的照片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为讲授新课做好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一)观察同一物体

师:请把茶壶放在桌子中间,茶壶嘴对着 1号座位的同学。 (学生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坐好)

师:你坐在这个位置,请问看到的茶壶是什么样子的?

生1:我看到了茶壶把和茶壶盖。

生2:我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3:我看到了茶壶嘴、茶壶身和茶壶盖。

师:咱们换个位置观察一下好吗?请1号座位的同学到2号座位,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依次换位。

你现在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纷纷发言)。

师:我们继续换位置观察,2号座位的同学到3号座位,3号座位的同学到4号座位,……你在这个位置上看到的茶壶又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交流完毕后,学生再次换位置观察并交流。最后让学生回到原位。)

师:刚才我们在不同的位置对茶壶进行了观察,下面老师就来考考你。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请站起来。

教师边说边出示:

师:××同学,你为什么站起来?

生:因为我在我这个位置上看到了茶壶的嘴和茶壶的盖子,而图片上画的也是这个样子。

师:答得真好。大家刚才都换位置观察了,请想一想,是不是这样?

生:(齐答)是。

出示:

(做法同上)

继续出示:

师:几号座位的同学看到的茶壶是这个样子的?

(2号座位和4号座位的同学都站了起来。)

师:他们都站对了吗? (立即有几个学生坐下)

师:你们几位同学为什么又坐下了?

生1:我看到的茶壶嘴是朝右边,而图片上是朝左边。

生2:我看到的茶壶嘴是在右边,茶壶把在左边,而图片上是茶壶嘴在左边,茶壶把在右边。

生3重复生2的说法。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 (此时判错了的学生相继坐下)

出示:

(让学生辨认,做法同上。)

师:通过从不同位置对茶壶的观察,你发现了一个什么问题?

生1:在1号座位我只看到了茶壶嘴和茶壶盖,在2号座位我又看到了茶壶把、茶壶嘴和茶壶盖……

生2:我站的位置不同,看到茶壶的样子也就不同。

生3:我和他(生2)的看法一样。

(师生共同肯定: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交换位置观察茶壶,亲身体验到位置不同,看到的茶壶的样子是不同的,而当教师依次出示四幅图片后,更加形象直观地说明了这一点,由实物到图片,遵循了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观察不同物体

师:刚才我们观察了茶壶,是不是别的物体也是因为你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就不一样呢?下面把茶壶收起,请你们小组内选一件你喜欢的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的正面对着3号座位的同学。

师:请认真观察一下,坐在你现在的位置上,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小组内相互说一说。

(小组内互相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师:请你与其他三位同学换一下位置,再来观察玩具,看玩具又是什么样子的?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师:刚才我们又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玩具,你有什么发现?

生:(齐答)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玩具的样子是不同的。

[评析:通过观察不同物体,进一步证实自己的发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三、应用拓展

(一)听故事

师:老师知道你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下面讲一个小虎贝贝的故事。

“森林里有一只非常可爱的小老虎叫贝贝。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呢。这天,它在森林里玩,碰上了牛伯伯,牛伯伯对它说: ‘森林王国要举行一次摄影作品展览,你参加吗?’贝贝听了高兴得直拍手,说: ‘你等着,我这就去拿相机。’瞧,它来了。” (播放老虎照相的课件)

师:(展示牛侧面的样子)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

生1:牛的左边。

生2:牛的侧面。

然后教师依次展示牛的正面、背面的样子,让学生回答贝贝站在牛的哪边拍摄的。最后欣赏贝贝从不同方位对大象、汽车拍摄的一组照片。

(二)游戏:找位置

师:下面把熊猫玩具放到桌子中间,玩具正面对着2号座位的同学,小组长把熊猫图片整理好,你们组的每个成员都从图片中抽一张,当老师说“开始”,你迅速看看抽到的图片上的熊猫是什么样子的,再找到相应的位置。游戏规则是:不许转动熊猫玩具。

(游戏开始,当学生找到位置后,进行反馈、矫正。)

(三)看图连线

师:数学王国中的聪聪和明明带来了两道题,想考考大家。(课件出示70页第1题,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点击。)

师:聪聪没有难住你们,明明能不能难住你们?

课件出示:

师: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聪聪和明明都没有难住你们,他俩夸你们真聪明!知道吗?聪聪和明明还给你们带来一个任务:让你们课后把你喜欢的东西,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样子画下来,展示给同学们,好吗?

[评析: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练习,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练习题的设计,遵循了低起点、密台阶、小坡度的原则,还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布置的课后作业,既是本节课知识的巩固与拓展,又体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四、小结全课

观察水课件【篇6】

【教学准备】

1、教师收集有关鱼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征方面的资料。

2、预测学生提出想研究的有关鱼的问题,从而制定相应对策并准备相关研究材料。

【教学流程】

一、课前延伸

(将装有鱼的水槽放在桌上,让学生课前5分钟进入课堂。先让学生自由地、无目的地、随兴所至地观察。同时在 黑板上贴出一张大的评价表。)(3分钟后)

师:同学们在桌上发现了什么?喜欢吗?

生:鱼!喜欢!

师:刚才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在认真地、专注地观察鱼,讨论鱼。学科学就需要这种认真的态度和专注的精神,为此,老师给每组奖励一个圈。(在评价表上给各组贴圈)黑板上这张表是用来干什么的?

生:用来比较哪个小组在各项活动中表现最好,得到的圈最多。

师:对了,我们看哪个小组表现最好,获得的圈最多,就把他们评为优秀研究小组。

(创设一种随意的情境,评价一种共同的表现,不仅仅是让学生在正式学习前有一种真实的感知,更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欲望。)

二、开门见山,简约导入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观察鱼”。课前各个小组都得到了一个圈,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想要得到圈,就不那么容易了。首先,要求各组认真听清活动的要求;其次,要相互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完成好活动的任务,才有可能得到圈。

(低年级的学生学科学,明确活动要求很重要,将常规的教育与评价激励有机融合,一举多得。)

三、小组竞赛,观察、认识、描述鱼

师:第一项活动要求每个小组仔细观察鱼。先把观察和发现到的,轻声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组里选一位绘画好的同学把鱼画出来。只有观察得越仔细,才能画得越像。其他同学当参谋,尽可能把观察到的都画出来,比一比,哪些小组不但画得像,而且画得快。(教师参与各小组了解活动情况后)下面大家看看画得怎么样。(教师将各组的作品投影展示)这些画画得像不像?为什么像?能说说像的部分叫什么吗?

(没有直接指导学生认识鱼的各部分名称,而是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在画得像与不像的比较中,去认识鱼的各部分名称,这样显得很自然。同时让学生评选出画得好的小组并奖励小圈,及时肯定学生的努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四、引发自主探究,体验探究全程

1、自主提出问题

师:下面的活动是提问题,关于鱼,你最想研究哪些问题?

生:我想研究鱼为什么能生活在水里。

师:我们人不能在水里生活是因为人无法呼吸氧气。那鱼需要的氧气从哪里来?

生:水里。

师:对,鱼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生:我想研究鱼鳞有什么作用。

师:你认为呢?

生:起到保护作用。

师:是吗?待一会儿老师可以提供一些鱼鳞给你们观察研究。

生:我想研究鱼能否听到声音。

生:我想研究鱼是怎么生出来的。

师:好的,也就是鱼是怎样繁殖的。

生:我想研究鱼吃什么。

生:我想研究鱼的尾巴有什么用。

(对学生的问题不能原版照抄,而是进行合理的整合,概括提升,上升到科学的层面。)

2、自主选择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关于鱼的问题,如果让一个小组在一节课内来研究,能不能全部研究完?为什么?这些问题当中,有的难度大,有的不适合在课堂上进行研究。怎么办?

生:选择最感兴趣的、比较重要的问题来研究。

师:就按同学们说的办。请各个小组选择一个你们最感兴趣的并能研究的问题。

(学生小声商量,各小组选择问题。接着教师对小组进行统计。在黑板上板书问题并在问题后面写上相应的组别,以明确研究同一问题的小组。)

(民主、平等氛围下的教学对白,在启发学生思考怎样选择问题、选择怎样的研究方法、怎样来研究、怎样做结论等方面显示出了很大的魅力。“对白”不是告诉,“对白”是一种智慧的启迪。)

3、自主制定研究计划

师:各个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研究问题,下面的活动要求各小组成员围绕你们的问题,认真讨论商量:准备怎样来研究,需要哪些研究材料,弄清楚具体的步骤。

(学生商讨研究计划,教师参与各组的交流,了解各小组问题的研究计划,适时给予指导,并下发研究记录单,要求将研究计划用图或文字简单地记录下来。)

4、交流、完善计划

师:现在来交流一下你们各小组的研究计划。其他同学认真听,有不同意见和建议的同学等他们说完了再补充。

生: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鱼是怎么呼吸的”。准备先拿些蓝墨水放在鱼的嘴边和鳃边,观察从哪里吸进去。

师:如果从鳃里进去了,这说明什么?

生:说明是含在水里的氧气被鳃吸进去了,证明鱼是用鳃来呼吸的。

师:是不是这样的,过一会儿试一试。老师这里只准备了红水和滴管,滴红水时要注意什么?

生:少滴些。

生:鱼动的时候,小心地滴在靠近鱼的鳃边和嘴边。

师:说得非常好。希望实验的时候要注意这些。

(我让8个小组全部交流了他们的问题研究方案,对出色的小组奖励小圈,此过程略。)

(研究的问题有了,但怎么去研究,这是非常关键的。让问题小组交流自己的研究计划,并修改完善,以进一步明确研究的步骤和方法,为后面的成功探究打下基础。)

5、自主探究

师:接下来的活动最为重要。要求各组根据你们制定的计划展开研究,小组成员要相互合作,仔细观察,及时将观察到的、发现的或者收获填写在记录单上。比一比,哪一组研究得最认真。

(教师提供自助餐式的研究材料,让各小组根据各自不同的问题,自主领取相应的材料。教师准备的材料有:米饭、面包屑、颗粒鱼食、细屑青菜叶、双面胶、夹子、橡皮筋、筷子、红水、滴管、暗箱、新鲜鱼鳞、放大镜及相关问题的资料。)

(对研究主题的分解、研究材料的取舍、相关问题资料的收集,这些准备工作都是上好一节科学课的前提。)

6、汇报交流研究成果

师:把你们的研究情况和收获汇报一下。

(让学生把研究记录单在投影仪上展示,进行汇报交流。)

生:我们研究鱼尾巴的作用。我们用双面胶将鱼的尾巴粘牢,放入水中后发现鱼不灵活了。游得没有原来快了。我们认为鱼尾巴主要是用来游泳的。

生:我们是用夹子夹住鱼尾巴的,放入水中后,发现鱼想不停地摆动尾巴,头也不停地动。可是游不起来了,身体也斜着。我们的发现是鱼的尾巴是用来游泳和稳定身体的。

师:非常好,观察得很仔细。

生:我们组研究的是鱼鳞的作用。我们用手摸了摸鱼鳞,很滑。上面有一层黏液。大概是用来防止碰撞的。又用笔戳了戳,发现很硬,说明有保护身体的作用。

生:我们组研究的是鱼能否听到声音。我们用筷子敲鱼缸,发现鱼不怎么动。仔细一看,鱼的尾巴和胸鳍有一点儿反应。每敲一下,胸鳍就轻微地一张,这说明鱼能听到一点声音。

生:我们还查了资料,发现鱼没有外耳,只有内耳,在头骨里,所以听力很弱。

师:研究得很认真。查资料也是很重要的研究方法。

生:我们组研究了鱼是怎样呼吸的。我们先用滴管在鱼鳃边滴了一滴红水,发现鱼鳃一张一合的。红水没有进去,而是被排出来的水流冲散了,后来再用滴管在鱼的嘴边滴了一滴,发现被吃了进去。说明鱼的呼吸是从嘴里吸气进去,又从鳃里呼气出来的。

师:现在来看看,哪个小组得的圈最多,表现最棒?

(现在再来让学生评选出优秀研究小组,这种过程性评价让学生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到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

五、总结评价,让探究延续

1、自主总结,多元评价

师:通过这节课的研究,你知道可以怎样来研究一种小动物吗?

生:可以把观察到的写出来、画出来。

生:对它提出问题,然后来研究。可以制定计划做实验,再讲给大家听。

师:要研究小动物可以先观察,再提出问题,围绕问题想想怎么来研究,再按定好的计划展开研究,最后把研究中的发现和收获像今天这样记录下来。

(启发学生对自己的研究进行反思,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素养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能得到一种清晰的概括。)

师:同学们对自己组的表现最有发言权。假如满分是100分,给你们组打打分,并说说理由。

生:我给我们组打100分。因为我们组研究得最认真,而且得的圈最多。

师:好,能勇于肯定自己组的成绩。

生:我给我们组打60分,因为我们还没研究完。

师:很诚实。希望你们能在课后继续研究。

师:来给老师打打分。

生:我给老师打满分,因为我们学得很有趣。

生:我打90分,因为在汇报时,你没有让我们汇报。

师:说得对,老师也意识到了,今后一定注意。

(让学生充满激情地、很好地反思自己小组的研究,而且教师也从学生的评价中得到启发,从而反思、改进自己的教学。)

2、激趣拓展

师:这些鱼怎么办?

生:送给我们。

师:可以,但你们准备怎样来对待它?

生:我会好好照顾它。

生:我会天天给它喂食。

生:我会给它买玩具。

生:我想在家里继续研究鱼的问题。

师:鱼是我们人类的朋友,特别是一些珍贵的鱼类,我们应该爱护它。希望同学们要好好照顾它们。

(将鱼送给学生,使得对鱼的探究更加开放,延续到课外。学生在呵护小生命的过程中,将进一步关注、研究鱼的相关问题,同时也会逐渐学会珍爱生命。)

观察水课件【篇7】

教学内容:二年级数学上册观察物体例1与做一做,练习十六第1、第2、第3题。(教材第68、第70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究物体的形状、位置关系和交换过程,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3、凭借动手操作,发展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察能力。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写上不同文明用语的大正方体,实物数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教师拿出写了文明词语的正方体。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个正方体,正方体的每个面都写着不同的文明词,请你坐在你的位置上,头不摇动,告诉老师,你看到了什么?

指名不同方向的学生说。(学生有的说“您好”,有的说“谢谢”,有的说“对不起”。

2、提出质疑:为什么他们向我们介绍得不一样呢?谁说的正确的?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一面观察吗?(板书:前面 后面 侧面)

教师指出:侧面有两个不同的方向,左面看到我们称为左侧面,右面看到的我们称为右侧面。

3、揭示课题:虽然是看到同一个正方体但是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每个面的文明词也就不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谈话引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初步感知、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熊猫)这是什么?

老师为每一组同学也准备了一只熊猫,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熊猫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熊猫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黑板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1:我从正面看,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从右侧面看,和第三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它的圆圆的尾巴,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4:我从左侧面看,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熊猫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熊猫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熊猫的那一面?

生1:我现在看到的是侧面,刚才看到是前面。

生2:我现在看到的是背面,刚才看到是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熊猫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熊猫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熊猫”,再交换位置,进行观察,这样的设计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充分体现《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2、连一连(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

三、巩固新知。

1、说一说。(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1题)

小动物们用照相机帮大象拍照,(出示动物拍照图)这四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呢?(指名学生说一说。)

2、连一连。(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3题)

3、猜一猜。(完成教材“练习十六”的第2题)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展学生的思维,还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看到自己的成果,体验到创新的乐趣,进一步激发了他们的探究意识。

四、课堂小结:

说一说,今天这节课有什么收获?

学生积极发言。

小结:今天我们学会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道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是不一样的。在生活中,我们处处都要留心观察,做一个勤于思考的好孩子,你们能做到吗?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侧面 正面 后面

观察水课件【篇8】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观察物体

(2)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1)自己制作正方体,通过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相同正方体的拼图。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1)物体形状的特性(设计此形状的意图)

(2)语文上课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学做纸船,观察图形。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为1个信息窗。主要是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物体。先认识一个物体的三个面,然后再做练习。把88页第5题整合到“我学会了吗”后边,然后再延伸出从不同的“侧面”观察物体。

2、学科间整合:语文上册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可观察其图像。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科技课上说出某些物体形状的特性,老师可进行必要的延伸(如三脚架的稳定性)。

4、体验式活动:走进生活观察物体,并画出你观察的物体的三面图形。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四)教学案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游戏,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用布盖着)你们看一看它上面是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把看见的记在心里,不要说出来,一会老师说开始再抢答,分成三个小组来看,其他两组不能看。

说明:正方体每个面贴了不同动物的图片,在分组看的时候让每组看不同的图片。

老师说抢答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会出现大家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

揭开盖着的布,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面不同结果就可能不同。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动画:观察照片

4.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5.观察茶壶和茶杯

动画:观察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动画:观察暖壶

6.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作业

1.动画:观察恐龙

2.动画:观察电脑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注: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后期学习中应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回答问题。

观察水课件【篇9】

复习的效果虽然受复习次数的制约,但它不完全取决于复习的次数。复习是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复习的正确组织。本节课复习的是观察物体的知识,意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在复习的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精心为学生创设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的情境,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物体和立体图形作为观察对象,激发学生已有的观察经验,引导学生结合经验,通过想象、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PPT课件简单物体

玩具飞机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整理复习

1.结合教材习题,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物体的形状。

(1)课件出示教材102页7题。

连一连。

(2)看图想象:4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分别是哪个图形?

(3)讨论、交流。

(可用玩具飞机等代替小猪储蓄罐进行实际观察,先给人物起名,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描述。如图:

小文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前面,他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正面;小光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右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右,尾巴朝左;小红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她看到的是小猪储蓄罐的后面;小明站在小猪储蓄罐的左边,他看到的小猪储蓄罐头朝左,尾巴朝右)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2.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同一立体图形的形状。

(1)课件出示:

(2)讨论、交流。

(3)实际操作。

(4)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讨论、交流及操作,使学生对学过的立体图形有了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建立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间的联系,初步渗透了三视图的知识。

3.复习用推理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1)利用手中的立体图形感受从不同位置观察的形状。

(注意:从不同位置观察球,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从侧面观察圆柱,所看到的形状都一样)

(2)提出问题。

我们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圆),这个立体图形是我们学过的,它可能是什么?

(3)讨论、猜测。

(4)观察、验证。

(观察立体图形,得出结论: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长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正方体、长方体或圆柱;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圆柱或球)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想象、推理,帮助学生实现从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转化,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巩固练习

1.连一连。

(1)他们分别看到的是哪个面?(连一连)

(2)他们分别画的是哪幅图?(连一连)

观察水课件【篇10】

(一)教材内容

“视图与投影”是《课标》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每一学段要求不同:

第一学段:“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第二学段:“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第三学段“: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知识。

所以在本册中没有给出视图的概念,而是采用“从不同方向观察”的表述。

学生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册通过让学生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能正确辨认两个及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通过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像、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所得到的三个图形,让学生用正方体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拼摆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四)具体编排

例1

教科书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时,可以分以下两步进行。

(1)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站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观察,说一说自己看到的是哪几个面。使学生真正体验到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并且发现站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而最多只能看到它的三个面。

(2)指导学生分别从正面、左侧面和上面进行观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注意:①提供给学生的实物要足够大,观察时,视线都要垂直于被观察物体的表面。否则学生在观察的时候很难只看到一个面,会给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②使学生明确,这里所说的正面、左面和上面,都是相对于观察者而言的。③还可以让学生从右侧面和背面观察这个物体,描述所看到的形状。或提供一些其他的简单立体图形,如正方体、球、圆柱等,让学生观察,看一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

例2及“做一做”

(1)例2

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可分以下几步进行。

①让学生根据头脑中已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这些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结合这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判断。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实物,让学生通过观察进行判断。

②让学生实地进行观察,检验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2)做一做

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教学时,可以将练习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练习八

第2题,让学生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所观察的物体是什么立体图形,使学生认识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表象。在教学例1时,已经提醒教师做了一些铺垫。这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根据头脑中已经具有的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所得到的形状的表象进行猜测,再验证。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再增加条件,使其他人能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而且可以让学生仿照此题进行活动,加深学生的认识。

第3题,呈现了从不同方位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三组图形,让学生判断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思维能力。由于有了第2题和例2的“做一做”的基础,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但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思维,例如:先根据从正面看到的图形进行想像、猜测;再根据从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对前面的猜测进行修正并得出结论。如果学生有困难,教师可以提供相应的实物帮助学生判断。

例3及“做一做”

(1)例3

呈现观察4个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简单立体图形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可以分以下几步进行。

①让学生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

②让学生用4个小正方体在小组中摆出不同的立体图形,再指导学生从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对观察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认识到从同一角度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平面图形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③教师也可以逐步提出要求让学生进行拼摆,例如:用4个小正方体拼摆,先使从正面观察这个立体图形得到的图形与例题中的相同(会有无数种可能);再使从左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也有无数种可能);最后,使从上面观察到的图形与例题相同(只有一种可能)。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不断提问“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了吗”,使学生认识到仅仅依据从一个或两个方向看到的图形不能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

观察水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课件显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从背面不能确定是谁)

师:从背面看很难确定是谁,我们让她转过来看看。(课件显示女孩的侧面照片,学生发现:从侧面也不能确定是谁)

师: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谁,应该从哪面拍呢?(生:正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正面,你们要立刻告诉我她的名字,好吗?

2.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始让学生在猜测中初步感知背面、侧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词,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探究,学会观察

1.确定自己的位置。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可爱的机器猫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可是机器猫说了,小朋友们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静静地、仔细地观察。(学生按要求四人一组围着机器猫坐正)

(2)师:请坐在机器猫前面的同学举起手,请坐在机器猫后面的同学点点头,请坐在机器猫左面的同学挥挥手,请坐在机器猫右面的同学鼓鼓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互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2.明确要求,观察一个面。

师:机器猫可爱吗?请小朋友面向机器猫坐好,头不要偏、不要动,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机器猫的哪些部位?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有的学生忍不住扭过头去看其他学生观察的那几个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机器猫的一个面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面观察机器猫是不一样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观察的那几个面,自然过渡到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3.小组合作,观察四个面。(观察机器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机器猫的一个面,如果不影响他人观察,自己又能从不同的几个面观察,该怎么办呢?(学生建议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换位置观察)

师:下面就请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换位置进行观察,可以多换几次,争取把4个面都看到,并把它每个面的样子记在心里。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时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换座位)

(2)全班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机器猫,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课件依次显示机器猫的四个面,最后四个面同时固定在一个画面上)

师:这几照片分别是从机器猫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给学生时间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互相说一说,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机器猫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这个物体的全面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此时的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有条不紊的学习场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试一试。

(1)观察玩具恐龙(课本第67页例1)。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位小朋友分别在恐龙的什么位置,再交流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观察数学书(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三名学生观察茶壶的场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壶图片,让学生思考分别是谁看到的。(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2)课件逐一出示茶壶的底面和上面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是从哪面观察到的。

(先让学生猜想,再拿出茶壶让学生观察,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用一用。

(1)课件依次出示从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体不同的几个面,让学生判断拍的是哪个面,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侧面照片和高举五星红旗的正面照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些物体,仔细观察并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最后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延伸到课后,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统一。

观察水课件模板15篇


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也是离不开老师提前备好教案课件,大家可以开始写自己课堂教案课件了。教案的实施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建议您阅读一下“观察水课件”,阅读这篇文章后您会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观察水课件 篇1

一、教学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课以“观察的学问”为课题,通过“问题与思考”“学习与探究”“实践与体验”“总结与交流”观察内容、观察记录、观察总结。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总是对陌生的事物充满了好奇,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始于观察。而观察法正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而让小学生掌握住最基本的方法并带着好奇的心去实践探索,才能让学生养成乐于质疑、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这才是现代小学生必备的一些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用不同的方法观察周围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图片和不同事物的观察,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和自主探究,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激发探究兴趣,初步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观察的一般方法。

难点:观察体验活动。

三、教学策略建议

教法建议:教师启发和学生看图片、观察实物相结合,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经验,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

学法建议: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相结合

四、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设:

1、学生准备:

(访问等方式,了解观察的一般方法。

(2)收集有关测试观察力的图片。

(梨、橙子、香蕉等水果带到学校。

2、教师准备:

(1)课前通过多种方式,了解观察法的相关资料。

(2)收集有关测试观察力的图片。

(3)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评价建议:

评价标准:学生理解观察法,进行实物和图片观察、观察内容、观察记录、观察总结等方面进行评价。

六、教学课时建议: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指导语:

1、创设情境:

同学们,你们喜不喜欢听故事?(生说)今天,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的题目是《教授的`测试》。(有位医学院的教授,在上课的第一天对他的学生说:“当医生,最重要的就是胆大心细!”说完,便将一只手指伸进桌子上一只盛满尿液的杯子里,接着把手指放到自己的嘴中,然后教授将那只杯子递给学生,让这些学生学着他的样子做。看着每个学生都把手探入杯中,然后再塞进嘴里,忍着呕吐的狼狈的样子,他微微笑了笑说:“不错,不错,你们每个人都够胆大的。”紧接着教授又难过起来:“只可惜你们看得不够心细,没有注意我探入尿杯的是食指,放进口里的却是中指啊!”)

故事内容,老实讲学生听。听后,师提问:同学们,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观察要细致。)

二、学习与探究

1、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1)课件出示两幅图片让学生观察,看看有什么不同。

找出不同后。提问:

A观察的顺序是怎么样的?

B你还有什么方法吗?

出示总结观察方法:

观察的方法: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2、抓住特点进行观察:

指导语: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会用到橡皮,你是怎么区分你的橡皮别人的橡皮的不同之处呢?出示:(生说: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厚薄不一样,颜色不一样,香气不一样……)就如我们观察橡皮一样,不仅看到了它的颜色,还用鼻子闻出来它的气味。还用手感觉出它是有弹性的,通过使用它还知道了它的用途。所以,观察时不要仅限于用到眼睛,还要调动到身体的其他器官,才能观察到更多的细节。板书(调动各种感官)而我们在观察一个事件时更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才能更清晰的知道整个事件。板书(不同的角度)

提出问题:A观察课桌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

B观察同学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描述?

C观察一件感兴趣的事,可以从哪些方面角度进行?

小结语: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都很好,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了观察。板书:(抓住事物的特点)当然,观察的方法很多,可以根据观察的事物、观察的时间和地点等条件选择一种或几种观察方法,这样会收到良好的观察效果。

出示观察方法:

3、拓展知识:

指导语:课前我们很多同学搜集到了关于观察的资料,来说一说。

让学生了解观察的定义、步骤、以及常用的有意观察法、长期观察法、细微观察法、精确观察法、归纳观察法、对比观察法、及如何选择观察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三、实践与体验

指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观察的方法,下面请大家来实践、体验一下

1、测测你的观察力:看图片

A、两只海豚哪一直比较大?B、两组铅笔哪一组比较长?

C、女人的头像倒过来看像什么?D、一个黑白色的酒杯照。还像什么?

小结语:同学们在观察的时候一定要按照顺序,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可以借助尺子、放大镜、显微镜、等工具,使观察的结果更准确。板书:(借助工具)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观察已不局限于肉眼观察、耳听手记,还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如望远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录像机等辅助手段来提高观察效果。

2、观察你带来的水果

水果

颜色

外表

形状

味道

…….

苹果

橙子

香蕉

教师提示:我们在进行观察时首先要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内容再选择观察方法。

(再整理观察资料(3)分析观察结果。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活动,教师巡视。

(4)交流汇报

四、总结与交流

指导语:这节课我们知道了观察的方法,知道了观察的步骤。是啊,观察是同学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那么对于观察你还有哪些问题没有?

1、学生交流体验和收获,并提出新的问题

2、根据自己的课堂表现,给予评价,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做得不好?

板书设计:观察的学问

按一定顺序进行左←→右上←→下

观察水课件 篇2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样子是不一样的,知道要全面的了解物体的特征需要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全面观察物体的兴趣和热情。

教具学具:小企鹅,茶壶,练习卡,电脑课件等。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课前准备:

四人一组,围桌而坐

师:这儿有一张照片,猜猜看,他是谁?

电脑出示一张一个人背面的照片,教师又出示这个人侧面的照片,一部分学生会猜到,此时教师又出示这个人的正面照片,学生为自己的正确猜测叫好。

师:请你用一句话来描述老师。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大家都喜欢拍照片吗?

2.老师课前拍了两张照片,请大家看一看。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3.哪一老师站是在教室前面拍的?哪一张老师站在教室后面拍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究学习,感知体验。

(一)观察小企鹅。

我们也像他们这样来观察观察我们的小企鹅。

闭上眼睛想一想,再睁开眼睛看一看。

请同学逐个说出你观察到的企鹅是投影片上的几号水壶,其他同学做裁判,看他说得对不对。

5.师:好,小朋友们合作得非常好。刚才我们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企鹅,看到的形状是一样的吗?

小结:观察物体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自然也不同。

三、组织活动,内化新知。

1、师:。

那就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和小企鹅一起闯关吧!

你们敢和我比一比吗?

第一关:师:出示课本

同学们观察,三位小朋友看到的恐龙照片。用自己的话描述。

你们真聪明!下面我们接着比好吗?

答题卡先做,学生先说,在电脑对答案

第二关:

拿出水壶放在讲台上请四位同学说一说你看到的是茶壶的哪一面

电脑出示情景图(操作完了,回答课件出示的问题)下面学生回答。

你们真棒,还敢比吗?

第三关

投示冰箱图: 介绍:(指正面)这是冰箱的正面,这是冰箱的哪一面?(侧面) 我们能看到这个冰箱的哪些面?看不到哪些面?看不到的这几个面大概会是什么样子,请大家想象一下。 每个小组讨论。根据哪些来确定呢? 汇报交流。说一说你的理由?你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第四关:

猜一猜

1. 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背面的照片,请你猜一猜这是几个轮子的汽车。 2. 电脑出示一张三轮车正面的照片,让大家观察。

(原来是三个轮子的汽车)

师:你为什么看到正面照片时,才敢下结论?

四、谈收获,总结

师:看来,我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这位车的样子也就不同,观察物体要全面。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物体、理解物体、感受物体,这样对物体的认识才会更加全面。

五、请你欣赏:

生活中一些美的照片(只要大家认真观察,生活很美丽)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有以下几个特点。

想象、猜测和推理的探究活动。教师组织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每个活动,使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察和操作。让学生用实物去摆放,使学生感受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培养和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本节课的每一个活动,我都精心设计,课中以小企鹅为主线,创设了承载知识重难点、适合学生心理年龄的教学情境,组织了一个个生动有趣、吸引学生的活动,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到破案的活动中,课中每个学生在动手、体验和思考中,在与同伴合作、交流、探究中,掌握了知识,启迪了智慧,发展了能力。

3.让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价值。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本节课不仅仅赋予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取到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生活中从不同方向拍到的美丽照片结尾,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

观察水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34页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节。本节课内容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很大的作用。

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但是他们还缺乏抽象概括能力,在观察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给合生活实际,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

(2)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并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

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背景中让学生感受观察范围的变化,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经历分别将眼睛、视线与观察的范围抽象为点、线、区域的过程,感受观察的范围随观察点、观察角度的变化而改变。

感受观察范围随观察点的变化而改变,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口算训练

42÷ 57×-18÷(+)6×(-)

3-2 × ÷ 2÷× ÷-

一、品读古诗,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积累了很多的古诗,下面我们再来品读一下王之涣的《登鹳鹊楼》。

(课件出示,齐读。)

师:诗人在登楼赏景时,为什么说“欲穷千里目”须“更上一层楼”呢?你是怎样来理解的?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来探索,你知道其中的道理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观察的范围。板书:《观察的范围》

探究新知,发现规律

(一)活动一:做一做

师: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好吗?(好)请同学们翻开数学书立在桌面上,请将你的笔袋放在数学书的后面,请你坐直。你能看见你的笔袋吗?为什么?

师:不准移动你的数学书与笔袋,也不准变换自己的位置,你能想办法看见笔袋吗?(站起来就能看见)为什么现在能看到来呢?

学生试着总结:刚才坐的时候,视线受到数学书的阻挡,所以我们就看不到文具袋,而当我们站起来,视线没有受到阻挡,所以就看到笔袋了。

师:看来观察的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下面我们接着进一步来研究。

(二)活动二:画一画

(课件显示)秋天到了,桃子都成熟了,落的满地都是呢,有只小猴闻到香味赶来了,前面有一堵墙,什么都看不到,于是它想爬到旁边的树上看看。

师:我们先来猜一猜,假如小猴分别爬到了A、B、C三个点来观察,那一点看到的桃子最多?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回答,也可以画出草图等方式。

师:在数学上有没有一种办法可以确定小猴到底看到了哪些桃子呢?我们就以点A为例来研究。

小猴子爬到了这个A位置,它是从这一点进行观察的, (描出)我们把它叫做观察点,那小猴在点A处能看到墙内哪些地方呢?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

(鼓励学生到图上指一指)

老师指墙角下一点:这个位置小猴子在点A处能看到吗?为什么?

生:不能看见,因为它的视线受到了墙的遮挡。

师:它到底能够看到多大的范围呢?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把你的想法组的同学听。

在图上,我们该如何表示呢?独立思考,同桌交流。

学生充分发言后(边说边在图上标注出来并指出可以观察到的范围)

师介绍小猴在树上A处时,它能看到墙内离墙最近的点为A'。从A'点到墙角之间这几个桃子,小猴子能不能看到呢?

生:看不到。

师:回忆一下刚才我们是怎样找到离墙最近的A'点的?生答略

师:我们可以把小猴子的眼睛看做一个“点”,墙的最上端看做一个“点”,在这两点之间进行连线,这条连线和地面的交点就是离墙最近的A'点。视线AA'把墙内分成看得到的部分与看不到的部分,用手势指出那些看得到那些看不到,看不到的部分称做盲区。

师:如果小猴继续往上爬, (边说边在图上标注出来)爬到B处或者更高的C处,那你还能解决吗?请你先想一想,再翻开书画一画,然后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画法和想法。

1.指名说你是怎样画的,并指出离墙最近的点和看到的范围。

2.全班交流总结

对小猴来说爬的越高,看到在地上的桃子越多,爬的越低,看到地上的桃子就越少。这说明,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到的范围也在变化。观察点越高,观察的范围越大,盲区就越小,观察点越低,观察的范围越小,盲区就越大。平时我们常说的站得高才能望的远就是这个道理。

谁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大家的发现?

总结板书: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到的范围也在变化。(齐读一遍)

(三)活动三:试一试

出示图2 (课件) ,有一辆客车在平坦的大路上行驶,前方有两座建筑物。客车行驶到某一位置①时,司机能够看到建筑物B的一部分。

师:司机能够看到的是哪一部分呢?是如何确定的呢? (独立思考并画一画之后同桌交流)

师:客车行驶到位置②时,司机还能看到建筑物B吗?为什么?

(先说一说,再画一画并判断)

师:如果客车继续向前行驶,那么他所能看到B的部分是如何变化的?

全班交流并小结。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画出夜晚路灯下杆子的影子。

同学们你们注意过自己在路灯下的影子吗?(注意过)那你有什么样的发现?(我发现自己的影子在路灯下忽长忽短的。)

(出示大屏幕)这里有四根同样高的杆子,你能画出它们在同一盏路灯下的影子吗?生自己练习画

指名画,你能说出你是怎么画的吗?你有什么发现?

(同样高的杆子离路灯越近,影子就越短:离路灯越远,影子就越长。)

2.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

四、回归课本,归纳总结

先看课本,再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什么?

结束语:只要你热爱学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生活和学习中有许多的数学知识。做一个爱观察、爱思考的人,你的学习就会变得充满乐趣,你的生活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板书设计

观察的范围

观察者的眼睛障碍物

(被看做数学中的点)(确定视线经过的有效点)将视线看作数学中的线经过障碍物找到观察范围

随着观察点的变化,观察到的范围也在变化。

设计意图

在教学中,通过学习的古诗引入,让学生在思考与交流中得出最朴素的结论:站的高,望的远,看到的范围就大,看到的东西就多。之后设计课堂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唤醒生活经验并推动学生进行深入思考:观察范围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在深入研究环节通过设计一些富有趣味的活动来推进,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观察位置变化,观察范围也在变化的核心。整节课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思想,把学习权交给了学生。经历了观察、操作、合作研究、想像、说理辨析等活动,从不同角度,以不同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发现,学生在探索中感悟,在感悟中发现,在发现中创新。

观察水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不一样,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

侧面和上面,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积极主动参与观察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

本课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观察物体”的第一课时。本节所要观察的是长方体形状的物体。在第一册学过“位置与顺序”,已经知道长方体有前后、上下、左右侧面和上面,为今后从正面、侧面和上面三个方向观察物体打基础。

〖课堂实录〗

片段一

师:今天我们来观察物体,你们猜一猜要观察什么物体呢?

(有的学生说电视机,有的学生说房子,还有一位学生说外星人。全班同学笑了,课堂气氛轻松活跃。)

师:同学们学习离不开自己面前的课桌,老师上课离不开讲台。今天老师就请大家观察这张讲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它,能看到什么?

片段二

师:下面我们分五个小组活动,请第一小组先到前面来观察这张讲台。

(学生安静下来)你们各自选择一个位置观察,再交换位置观察,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师指导这个小组学生变换观察的角度,进行有序的观察,为其他小组的观察活动起示范作用。)

第三小组上来观察时,班上最调皮的阳志江同学绕过桌子的侧面,一下子就钻进了讲台下层的格栏里躺下了。

师:你在干什么呀?

阳:老师您瞧,我在观察讲台桌的下面。我躺在里面,只看见桌子的下面,其他面都看不见了。

(我赞许地对他点点头,学生观察的兴致更高了。)

师:刚才同学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讲台,先在小组内交流。

师:哪一个小组先汇报?请说一说你们是站在哪个位置观察的.,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的小手举得高高的,急于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师:你们认为哪种说法好?

生1:我认为左侧面好,因为桌子有两个侧面。站在讲台桌的左侧,我看到了讲台桌的左侧面和上面,桌子的上面有粉笔盒。

师:喔,看到了两个面。

生2:我们组的同学站在讲台桌的前面,也看到了讲桌的两个面:上面和前面。

生侧面和前面。我们组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也就不一样。

师:你们小组真能干,同学们还有补充的吗?

生4:我们组看到的讲台桌的形状和生1是一样的,不过,我站在这边,

(指了指讲台的右侧,又想了想。)就是右侧面。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还有不同的吗?

生2:我们组有的同学是蹲着看的,蹲在前面就看到前面一个面,蹲在侧面就看到侧面一个面。我们的结论是站的位置不同,看到的讲台桌的面的个数也不一样。

生3:我们组的同学还趴在桌上,只看到上面一个面。我们觉得最少可以看到一个面,最多看到三个面。

观察水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观察物体,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知道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一样的;能正确辨认从上面、侧面、正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准备:

挂图、准备一个小玩具。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谈话:小朋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样东西,你们能猜到吗?生:猜不到。师:今年是什么年?生:牛年。师:你再猜一猜会是什么?生:牛。师:今年的广告里常说牛年你最牛,今天这节课谁学的知识多谁最牛!

师:请你认真观察这头牛你看到的是牛的哪一面。生:前面、牛头。师:那你能猜到老师看到的是哪一面吗?生:后面尾巴。师: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样物体,可看到的却不同?生:因为我们站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的物体也不同。师:说的很好,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生活中的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小猴。

示范:下面我们来观察小猴,请小朋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观察小猴的前面,像这样(从前面平视小猴)在小猴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看到的是小猴的前面)那老师看到的是这里四幅图片中的哪一幅呢?(出示四幅图片让学生选择)

让每个小组的1号小朋友学着老师的样子观察小猴的前面,师生共同评价。

继续示范:再观察小猴的左边,(教师转到小猴的左边)这回老师看到的又是哪一幅图片呢?(一边看,一边从四幅图片中找出相应的图片)哦,是这一张图片。(举起小猴左侧面的图片)

谈话:下面请每组的四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并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按要求活动,并从四幅图片中找出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教师巡视,注意纠正不规范的观察姿势。

反馈:请每组1号小朋友举起你看到的小猴图片,(学生举起图片)说一说,你看到的是小猴的哪一面?

分别让每个小组2、3、4号小朋友举起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并说一说看到的是哪一面。

比较:(举起每个组2、4号小朋友选择的图片)这两张图片,分别是每个组2、4号小朋友看到的,你知道它们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吗?你是怎样想的?(看到小猴的右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右面看到的;看到小猴的左半边脸时,是从小猴的左面看到的)

[评析: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是有效组织观察活动的前提。让学生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的图片,有利于学生初步体会观察者的位置与所看到的视图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正确区分小猴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谈话:刚才每个组的四个小朋友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了小猴,每个小朋友观察到的小猴的样子都是不一样的。你想看看其他小朋友看到的小猴是什么样子吗?请每个小组的小朋友按这样的顺序(手指顺时针方向)换个位置再观察,并在四张图片中找到自己看到的小猴图片。

学生观察后,组织反馈。

继续换位观察,使每个学生都分别从四个位置观察小猴。

提问:通过刚才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小猴,你发现了什么?

[评析:换位观察,并找到相应的视图,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从而深刻体会到观察同一个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3.学会判断。

谈话:小红、小云、小芳和小玉也为这只小猴拍了照片(出示第二个例题的情境图),你知道下面这些照片(出示四幅图片)分别是谁拍的吗?

学生回答,并阐述理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完成连线。(着重让学生弄清判断从左侧面和右侧面看到的视图的方法。如:当学生说到小云看到的是第二幅小猴图时,要让学生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是怎样想的)

[评析:引导学生应用已经积累的观察经验,通过想像判断每一张照片分别是谁拍的,把学生的认识水平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上升到“根据看到的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这一层次,加深了学生对观察者的位置与视图的对应关系的理解,发展了空间观念。]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我们已经知道,在不同的位置看同一个物体,看到的样子不同。生活中也常常需要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个物体。瞧,校园里有一辆汽车,(出示“想想做做”第2题)三个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观察这辆汽车,你知道右边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反馈。

2.“想想做做”第3题。

谈话:请小组长拿出这样的茶壶,(出示茶壶)像这样放在桌上,(放在一个小组的桌上)你能指出自己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

学生到黑板上分别指出自己看到的视图。

提问:你能说出你们组其他三个小朋友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吗?(着重引导学生根据壶嘴和壶把的朝向判断茶壶的左视图和右视图)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美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换一个角度从不同的位置来观察身边的物体,美就在你的身边!

观察水课件 篇6

教学准备:

1.白纸、放大镜,每人1份。

2.书写纸、卡纸、挂历纸、报纸等,每人1份。

3.每个小组准备两本不同厚度的书。

教学过程:

一、观察、描述一张白纸的特点

1.出示一张白纸,除了颜色是白的特点以外,它还有哪些特点?请观察以后交流。

2.每人观察一张白纸,并记录。

3.小组交流观察特点,并记录整理。

4.全班交流,要求排除重复的和非观察得到的特点。

二、比较两张纸的不同特点

1.比较白纸与卡纸,它们有什么不同?记录。

2.比较挂历纸与报纸,它们有什么不同?汇报。

3.比较两张纸的厚薄,除了用手摸之外,还能用什么方法比较?

4.怎样比较两本书的纸张哪种厚?引导用尺量的方法。

5.动手测量两本书的厚度,说说书本的纸有多厚。

三、观察纸的纤维

1.提问:不同的纸,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为什么都属于纸?

2.把几种纸撕开,观察撕开的边,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3.再把纸揉成团,小心地展开,用放大镜观察纸面,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4.在观察中产生什么问题?还有什么想法?

四、布置课外任务

1.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裁成大小相同的纸片,做成纸的标本。

2.收集有关造纸的知识。

观察水课件 篇7

一、教学准备

1、白纸、放大镜每人一份

2、书写纸、卡纸、挂历纸、报纸等每组一份。

3、每组准备两本不同的厚薄的书。

二、教学目的:

1、经历对一张白纸的外部特征进行多角度,多方法的观察描述的活动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各种白纸不同和相同特点的能力。

3、培养探究纸的兴趣。

4、知道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三、教学重点: 观察纸的纤维。

四、教学难点: 探究观察比较各种纸,不同特点的方法。

五、教学活动过程

㈠观察描述一张白纸的特点。

1、(出示一张白纸)这是一张纸,它是什么颜色?这张纸除了颜色是白的特点外,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2、提供给学生每人一张白纸。让学生进行独立观察,并根据需要记录关于这张白纸的特点。

3、小组交流每个人观察到的关于白纸的特点。

4、全班交流归纳:关于这张白纸我们观察到了它的哪些特点?

5、评价要求:能观察到关于一张白纸的10个以上的外部特征。

㈡比较两张纸的不同。

1、观察一下你们桌上的纸主要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观察并作记录。

3、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它们的不同特点的?

4、学生汇报交流。

5、比较两张纸的厚薄可用哪些方法?

6、学生进行探究活动,进行反思,得出各种方法。

7、试着你们说的方法比较生字卡片与科学纸张的厚薄。

8、怎样观察比较两本不同书的厚薄?

9、学生讨论得出可以用测量、计算等方法。

10、学生用尺来测量两本书纸张的厚薄,并交流观察测量结果。

11、评价要求:能够理解并经历比较各种纸不同特点的观测手段或方法。

㈢观察纸的纤维。

1、这些外形不同的纸,它们有什么相同的特征呢?

2、引导学生将小纸片撕开,观察撕开的纸边。

3、学生观察,并作交流。

4、全班交流: ①让学生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②师归纳:这是纤维。

5、纸面上能观察到纸的纤维吗?引导学生将撕下的半张纸揉成团,再展开,用放大镜观察纸面。

6、学生试验之后:①报纸,餐巾纸可以观察到。 ②书写的白纸、书本的纸张不能观察到。

7、学生观察,并交流观察到的现象。

8、总结: ①在观察中你们有哪些新的发现? ②产生了哪些问题,对于这些问题,我们有什么想法?

9、学生讨论得出: ①发现: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②问题:纸的纤维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有些纸的纤维粗,有些细?纸是怎么造出来的? ……

10、评价要求: 能够观察到纸的纤维,知道纸是由纤维组成的。

㈣课堂延伸。

1、课后针对这些问题去搜有关纸的资料,了解纸是怎样造出来的。

2、分析下节课的内容:我们来造一张纸。

观察水课件 篇8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38页---40页。

教具、学具准备:

长方体药箱、圆柱、球、长方体实物若干、圆柱和球的组合学具。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教学难点:

使学生明确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教学流程:

一、古诗导入 激发情趣

师:一座庐山,为什么诗人看到的却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景色呢?

二、观察物体 探究新知

(一)观察长方体

(1)师:同学们,我们先来观察这个长方体的药箱,谁来说说这个药箱有几个面?都是哪几个面?每个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 生回答,师强调看到的面,是相对观察者说的。

(4) 学生观察。

a 同学在自己的座位上观察药箱,说一说自己看到了哪几个面。

b 坐在不同方向的同学说说自己看到药箱的哪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

(5) 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刚才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有的同学看到一个面,有的看到两个或三个面。你能找出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多能看到药箱的几个面?请大家站起来走一走,看一看。

(6)学生自由走动,观察。

(7)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的发言精彩极了,我们不论站在哪个位置,都不可能看到长方体所有的面,最多只能看到长方体的三个面。

2、分别从三个面进行观察

(我们从正面、上面、左面来看这个药箱得到的都是什么形状?

(2)分别出示药箱的三个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哪几个面。

(二)、分别观察正方体 圆柱体 球体

学生观察,完成表格并汇报。

(预设:学生会质疑,圆柱体从正面看有时是正方形的)

2、 趣味游戏,强化认识。

(用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师:这是我看到的物体的一个面,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什么?(可能是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

师:看来大家的意见不一致,你们能不能想出一个好办法,让大家知道这究竟是什么物体?(至少还要知道另一个面的形状)

(课件呈现不同的物体)

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通过观察发现从同一个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因此, 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三)观察组合图形

1.观察交流 加深认识

过渡:刚才,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了一个物体,那么,我们从不同角度同时观察两个物体,会看到什么形状呢?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观察的结果。

(2)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同学们观察的很认真,说得非常清楚明白。老师这里有几组图形(例,你们能正确判断它们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吗?

1、学生判断。

2、做40页第3题。

三、逆向练习 训练思维

师:刚才我们一同观察了单个物体以及立体组合图形,并猜测和判断了它们在不同方向上的形状和位置关系。如果反过来,给你出示一个物体或立体组合图形某一方向上看到的形状,你能不能猜测出它们什么呢?(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圆形和一个正方形)

1、学生猜测 ,并畅所欲言。

(师讲解,圆柱体当底面直径和高等长时,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形状是正方形)

2、再次引导学生明确:

(1)从同一方向观察,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也可能是相同的。

(2)不能只根据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就确定是什么立体图形,只有把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能形成完整的形象,才能判断出它是什么立体图形。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师:同学们这节课观察的认真,仔细,希望你们在生活中也要懂得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思考,希望你们做一个处处留心观察的有心人。

观察水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第67页。

教学目标:

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3.借助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同伴合作意识。

4.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5.帮助学生树立从小仔细观察事物,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关心集体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感受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侧面(左侧面、右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

自己制作的课件、玩具恐龙雕塑照片20张,数码照相机一台。学生8人一组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1.从实际切入。

激趣:小朋友们,你们照过相吗?哪位同学给别人照过相?老师今天带来了一台照相机,谁想给大家拍照呢?(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拍照。)

谈话:你可真像个小摄影师!同学们想不想看看他拍的怎么样!(教师操作、屏幕出示刚才在不同位置拍摄的照片。)

提问:大家觉得拍的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张?这张他是站在什么地方拍的?拍的是这位同学的哪一面呢?(学生讨论、回答,课件点击,对应的照片放大。)

生1:我最喜欢正面的,站在她的前面,拍的是她的正面。

生2:我最喜欢侧面的,站在她的旁边,拍的是她的正面。

2.导入新课。

讲述:同学们说的真不错,要想拍出好照片,就要仔细观察物体,找到最佳位置才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出示课题)

[设计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拍照活动巧妙引入,新颖有趣,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立刻进入了学习的状态,让学生初步感知新知。]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构建新知。

(1)本位观察:

谈话:(出示玩具恐龙)这是什么?你们知道都有哪些恐龙?大家看,老师手里的这只恐龙是什么样子的?

生1:背上有尖尖的刺,锋利的牙齿,白白的肚皮,手细细的,有尖尖的爪子。

生2:眼睛是翘起来的,样子很凶猛。

要求:老师为每一组也准备了一只恐龙,请每个同学仔细观察,你看到了这只恐龙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课件出示从正面、左侧面、右侧面、背面拍摄的恐龙照片。)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和屏幕上的哪张照片是一样的?

生粗粗的腿。和第二幅图是一样的。

生2:我看到了侧面,它有粗壮的腿。和第四幅图是一样的。

生3:我看到了背面,它有尖尖的刺。和第一幅图是一样的。

谈话: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想统计一下人数,请看到恐龙正面的同学站起来。看到侧面的同学也站起来。没有站起来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哪一面?

(2)换位观察:

要求:听老师口令,全体起立。请每组同学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教师做手势表示)走到本组的下一张位子上去。你们现在看到的恐龙的形状和刚才一样吗?那你现在看到了恐龙的那一面?

生1:我看到了侧面,刚才看到了前面。

生2:我看到了背面,刚才看到了侧面。

质疑:为什么大家现在看到的和刚才不一样呢?这是怎么回事?(学生讨论,交流。)

生1:我们绕了一圈。

生2:我们绕了一圈,我们一大组的同学位置都改变了。

小结:对!原来我们换了位子,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的角度也不同了,所以看到恐龙的形状也不一样了。

(3)全面观察:

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找一个位置观察恐龙?好,那你们想到哪个位置就到哪个位置去观察吧!(学生自主选择喜爱的位置去观察。)

提问:你到哪个位置去观察的?和刚才看到的一样吗?

说明:这是老师绕着恐龙一圈拍摄到的录像,我们来看一看吧!(课件展示玩具恐龙旋转一圈的画面、可以定格。)

(4)课间小歇:

教师:刚才我们观察了恐龙,你们想不想到恐龙生活的地方去看看呀?看看恐龙都在干什么!(课件演示恐龙电影场景片段。)

(5)情感交流:

教师:看过之后,你都想对恐龙说些什么?

生1:那些小恐龙真可爱,我都想养一个。

生2:恐龙的世界真漂亮,我都想去看一看。

谈话:你们知不知道现在有没有恐龙了?由于自然的原因,恐龙已经灭绝了,可是还有一些动物也快要灭绝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2.巩固新知。

(1)做一做

谈话:(课件同步)这时,开来了一辆汽车,恐龙们都很好奇,围着这辆汽车,想看个究竟。(课件出示恐龙围着汽车图)这是汽车的哪一面?(逐一设问)这四只恐龙分别看到了汽车的哪一面?同座两人相互说一说。(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

(2)摆一摆

教师:同学们,在我们身边有很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铅笔盒……你观察过吗?现在,请每组的小朋友把自己的数学书放在一起,理成一摞。看一看,数学书都是什么样的?你看到数学书的哪一面?你能看到几个面?(学生操作,回答。)生1:我看到了侧面,我能看到3个面。

生2:我看到了正面,我能看到2个面。

(3)找一找

实例:大家知道吗,开学以来,只要我们班级的桌椅坏了,总是有一位同学把它修好,可是却没有留下姓名。老师一直调查不出来。在星期六的时候,老师正好看到了这位同学和他的爸爸一起为班级修理课桌,老师悄悄的拍下了这些镜头。你们想不想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班级学生修理课桌的场景只有背影和侧面)你们能猜出来吗?(学生议论纷纷)为什么这么难猜?那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面就知道他是谁呢?(课件演示正面。)

观察水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

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物体的样子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师(谈话激趣):小朋友们,你们拍过照片吗?老师给我们班的一位同学拍了几张照片,你们想看吗?(课件显示女孩的背面照片,通过观察学生发现:从背面不能确定是谁)

师:从背面看很难确定是谁,我们让她转过来看看。(课件显示女孩的侧面照片,学生发现:从侧面也不能确定是谁)

师:如果只看一眼立刻就知道她是谁,应该从哪面拍呢?(生:正面)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她的正面,你们要立刻告诉我她的名字,好吗?

2.师(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设计意图: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课始让学生在猜测中初步感知背面、侧面、正面等不同的方位词,在学生兴致勃勃的参与中,自然地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二、合作探究,学会观察

1.确定自己的位置。

(1)师:今天,老师请来了可爱的机器猫来和大家一起学习,你们欢迎吗?可是机器猫说了,小朋友们的手不能碰、不能摸,要静静地、仔细地观察。(学生按要求四人一组围着机器猫坐正)

(2)师:请坐在机器猫前面的同学举起手,请坐在机器猫后面的同学点点头,请坐在机器猫左面的同学挥挥手,请坐在机器猫右面的同学鼓鼓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并通过不同的方式互动,意在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提高他们的学习注意力。

2.明确要求,观察一个面。

师:机器猫可爱吗?请小朋友面向机器猫坐好,头不要偏、不要动,仔细观察:在你这个位置,看到了机器猫的哪些部位?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1)学生独立观察后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师指名坐在不同位置的学生汇报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有的学生忍不住扭过头去看其他学生观察的那几个面)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机器猫的一个面并进行交流,初步感受到从不同的面观察机器猫是不一样的。由于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强,忍不住想看看其他人观察的那几个面,自然过渡到了下面的教学环节。

3.小组合作,观察四个面。(观察机器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

师: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只能看到机器猫的一个面,如果不影响他人观察,自己又能从不同的几个面观察,该怎么办呢?(学生建议可以让小组内的同学互相换位置观察)

师:下面就请组内的同学互相商量换位置进行观察,可以多换几次,争取把4个面都看到,并把它每个面的样子记在心里。

(1)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时指导学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换座位)

(2)全班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在前、后、左、右四个位置仔细观察了机器猫,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们。(课件依次显示机器猫的四个面,最后四个面同时固定在一个画面上)

师:这几照片分别是从机器猫的哪面拍到的呢?(先给学生时间思考,再组织全班交流)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先互相说一说,接着全班交流,在交流中达成共识: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机器猫的样子也是不同的)

师(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物体的样子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综合起来,才能形成对这个物体的全面认识。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中,还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把课堂变成学生自主地、全方位地交流与合作的“群言堂”。在合作交流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部位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样子。此时的课堂呈现一片生机勃勃、有条不紊的学习场面,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思考、主动发现。学生不仅体会到了观察物体的方法,而且在小组活动中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商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与合作的意识。

三、巩固运用,深化提高

1.试一试。

(1)观察玩具恐龙(课本第67页例1)。

先指名学生说一说三位小朋友分别在恐龙的什么位置,再交流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2)观察数学书(课本第67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练习,然后组织全班交流。

2.想一想。

(1)课件出示三名学生观察茶壶的场景,接着逐一出示茶壶图片,让学生思考分别是谁看到的。(先独立思考、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2)课件逐一出示茶壶的底面和上面的图片,让学生想一想是从哪面观察到的。

(先让学生猜想,再拿出茶壶让学生观察,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用一用。

(1)课件依次出示从生活中拍到的具有代表性物体不同的几个面,让学生判断拍的是哪个面,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如通过观察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奋勇拼搏的侧面照片和高举五星红旗的正面照片,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等等)

(2)拓展延伸。(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一些物体,仔细观察并和组内的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在层层深入的练习中,学生不仅体会到了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样子是不同的,而且能很好地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最后的拓展延伸,意在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延伸到课后,实现课堂内外的有效统一。

观察水课件 篇11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槽、回形针、直尺、记录纸

学生准备:鱼、鱼缸、放大镜、水罐、直尺、

教学过程:

一、指导观察并描述鱼的特征。

1、教师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目标、观察要求、并描述观察到的鱼把观察到的鱼画下来。

2、学生自主观察。(注意提醒学生不要把鱼捞出水来)

3、学生汇报观察情况,

4、指导学生对他们的发现进行猜测、推测。

二、研讨感兴趣的问题并分组。

1、指导学生讨论:关于鱼,你想研究什么问题?

2、师生讨论。(教师板书问题)

可以研究的问题主要有:

① 鱼听得见声音吗?

② 鱼知道饥饱吗?

③ 鱼怎样运动的?

④ 研究鱼鳞花纹的年轮。

⑤ 鱼怎样睡觉?

⑥ 于是怎样呼吸的?

……

3、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问题,把学生按研究的问题进行分组。

5、指导小组学生制定研究计划、方案。

6、全班讨论、研究、完善研究计划。

三、分组研究感兴趣的问题。

学生分组自主研究(教师参与其中一个小组的研究或者巡视各组研究的情况)

四、交流研究成果。

1、各小组汇报交流研究成果。(汇报展示成果的形式可以多样,如:描述、画、

数据等)

小组汇报时有组长主要发言,其他组员补充,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提出疑问请这个小组回答。这样共同研讨,活跃课堂气氛。

2、教师简要小结。

五、教师课堂小结

鱼听得见声音吗?

鱼知道饥饱吗?

鱼怎样运动的?

观察水课件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的认识。

2、进一步让学生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图像。

3、切实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技能。

4、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整理成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重点:切实让学生掌握在方格纸上画简单的轴对称图形的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并整理成简单条形统计图的能力。

教学难点: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和镜面对称现象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观察物体和对称:

打开书本67面第五单元,看看我们在这个单元里学习了那些知识。

1、观察物体;对称;

观察水课件 篇13

《观察鱼》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分析】

《观察鱼》一课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教材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5课。本单元指向对生物特征的认识,前几课主要观察的是陆生动物,本课将开展对水生动物的观察活动,以鱼为对象,继续观察动物个体。鱼类分布广泛,易得、易养,是水生脊椎动物的代表,它们的身体形态与蜗牛等陆生动物有较大的区别,具有明显的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特征,如有鳍、鳃等,这既是动物分类的重要依据,也展现了动物世界的多样性,指向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

本课以观察、描述鱼的形态特点、运动特点和呼吸为主要内容。通过引入“鱼的身体是什么样的?”这一问题,引导学生对鱼的身体结构特点进行探究。接着思考鱼嘴不停地一张一合、鱼鳃一开一闭,是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观察鱼是怎样呼吸的。然后通过观察发现鱼的运动主要是靠鱼鳍来完成的。最后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模仿—讲析,让学生明白:鱼因为生活在水里所以用鳍运动、用鳃呼吸、身上还长有鳞片等特征,从而归纳出动物身体的外形特点与生活环境是有关系的。

【学情分析】

鱼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动物,也是餐桌上常见的食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前几课的学习积累,已经对人体和蜗牛的运动、呼吸比较熟悉。在本课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情景引入,引导他们观察,并能科学地描述鱼身体的主要结构特征。一年级学生对“鱼是怎样运动、怎样呼吸的”这些问题的认识比较笼统,一般会回答尾巴、身体、嘴巴等答案。如何通过观察寻找支持自己猜想的证据,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有难度,这时教师可以采用播放微视频等方法,将原本看不见的“呼吸”、“游泳”等现象呈现在学生眼前。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将鱼的运动和呼吸与人进行比较,进而发现:人用脚走路,鱼用鳍游泳;人在陆地上呼吸,鱼在水里呼吸;鱼呼吸时鳃在动等等。这样才更有效地促进学生对鱼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鱼有鳞片、鳍、腮等身体特征。

2.知道鱼生活在水中,它的身体适应水生环境。

科学探究目标

1.观察鱼,描述鱼的身体特征。

2.了解鱼用鳍运动、用腮呼吸。

3.能用简图描述鱼的主要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

1.对鱼的运动和呼吸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鱼的'形态和运动,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动物和植物一样,是有生命的,体会爱护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鱼的身体特征,能用画简图的方式将鱼的身体特征记录下来。

难点:观察鱼的运动和呼吸。

【教学准备】

每组学生准备:水槽、鱼、棉签、烧杯、鱼食、培养皿、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养在鱼缸里的备用鱼、教学课件、各种形状的卡纸自制教具。

【教学过程】

一、聚焦新课,激趣导入

1.课件出示谜语:

没有胳膊没有腿,

生活从来不离水。

有翅寸步飞不起,

无脚五湖四海行。

(打一动物:鱼)

2.课件出示图片,鱼生活在哪里?在小溪、池塘、江河和大海,为什么鱼生活在这些地方呢?它的生命离不开什么?

3.对,鱼的生活离不开水,和它的身体结构是有关系的,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鱼,探索鱼身上的秘密。(板书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点明鱼生活的环境,再顺势导入探索观察环节,引导学生将观察重点落在鱼的身体特征上。

二、探索观察,记录分享

(一)观察鱼的身体特征

1.导入:鱼的种类有很多,今天我们就选用常见的鲫鱼来观察,了解它的身体特征。

(观察前,教师要做好观察顺序和观察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用眼睛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鱼的身体是怎样的。也可以放一点鱼食进去,能观察到鱼全身和局部的更多动作,便于学生将鱼的身体结构和生命活动联系起来。)

2.小组观察,汇报。

3.拼一拼:教师出示各种形状的卡纸教具,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鱼找出合适的形状将鱼拼在黑板上,一边拼图,一边让学生介绍观察所得,教师适当追问。

【设计意图】:在学生第一次观察的基础上,用彩色纸将鱼的各部分逐步拼在黑板上,不仅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鲫鱼的兴趣,而且能在教师的追问中更加仔细的观察鲫鱼的身体结构,加深学生对鲫鱼身体结构特征的印象,为下一步教学做好铺垫。

4.课件出示图片,教师补充介绍鲫鱼的鳃以及各部位的鳍。

5.出示课件,进行画法指导:先画出躯干(呈梭形,两头较尖),再画出头、眼睛、鼻子、嘴巴和鳍等,最后画鳞片。

(在充分指导之后再让学生动手画图记录。)

6.课件出示观察提示:

·请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鱼,边观察边画,画得越像越好。

·观察过程中保持安静,不打扰小鱼,不可用手及其他物体触碰水和鱼。

【设计意图】:在学生记录前,先用课件按顺序逐步出示画法,让学生学会有顺序的记录;再对观察方法进行提示,引导学生学会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为有效的观察活动提供保障。

7.学生观察并记录下鱼的外形特征,教师巡视指导。

8.学生展示观察记录的图画,交流分享观察所得。

学生边展示边介绍自己观察到的鱼的身体特征,教师可以将之与黑板上鲫鱼拼图做对比进行点评,并且适当追问并补充。

预设:

(1)我观察到鱼有头,头上有眼睛、嘴巴、鼻子、鳃等。追问:它们是什么样的?(引导学生细致观察)

学生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如:鱼的眼睛没有眼睑,头上有两个鼻孔,嘴巴一直在一张一合,鳃长在鳃盖里,鳃盖会一开一合。

(2)鱼的身体上有很多鳍。追问:鱼有几个鳍?

(3)鱼的身上有鳞片,鳞片呈半圆形,有光泽。

9.通过比较鱼和蜗牛身体的软硬不同,引出鱼长有骨骼的知识。鱼的骨骼坚硬,课件出示鱼化石的图片,再一次突出鱼有骨骼且坚硬的特征,简要讨论一下鱼骨骼的作用。

(二)观察鱼的呼吸

1.播放微视频,提问:鱼嘴和鳃盖不停地一开一合,这是在干什么?引导学生说出鱼在呼吸。

2.课件播放鱼呼吸的微视频,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鱼的呼吸过程。

3.人是靠什么来呼吸的?鱼又是靠什么来呼吸的?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先感受自己的呼吸,再模仿鱼的呼吸动作,比较自己的呼吸和鱼的呼吸的不同之处,讨论鱼在水中是如何依靠鳃呼吸的。

4.课件出示鱼鳃图片,简要介绍鳃的结构和作用,小结:鱼在水中是用鳃呼吸。

(三)观察鱼的运动

1.课件播放视频。鱼没有脚,在水中是靠什么来运动的?请你仔细观察,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们。

课件出示观察提示:

先静静地观察鱼的运动,特别是鱼鳍的作用。然后再用棉签靠近鱼,轻轻碰一下它的身体,再观察鱼是怎样运动的。

2.学生观察,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然后用手模仿鱼鳍的运动。

4.课件出示小结:鱼是靠身体的摆动以及鳍的协调作用运动的。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将关注点聚焦到鱼鳍,在观察中鼓励学生观察不同运动速度的鱼,能帮助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到鱼的运动;再用模拟鱼的运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兴趣,将科学探究的灵活方式传授给学生。

三、研讨小结,巩固新知

1.今天我们观察了鲫鱼,说说你对鲫鱼有哪些新的认识?它的身体有什么特点?

2.说说鱼在水中是靠什么运动、靠什么呼吸的。

【设计意图】:回顾本课学习的新知识,巩固加深对课文的印象,用简明扼要的问题和课件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四、知识拓展

课后到校园中观察蚂蚁,判断:下面几幅图中的蚂蚁,哪只蚂蚁画对了?把你观察到的蚂蚁画下来。

【设计意图】:将课堂上的观察活动延续到课后,鼓励学生用学到的观察方法去观察更多的生物,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观察水课件 篇14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操作,学生能够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操作,学生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观察物体

(2)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看一看、画一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相同正方体的拼图。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2)语文上课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学做纸船,观察图形。

(三)实施途径

后面、侧面观察物体。先认识一个物体的三个面,然后再做练习。把88页第5题整合到“我学会了吗”后边,然后再延伸出从不同的“侧面”观察物体。

2、学科间整合:语文上册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可观察其图像。

4、体验式活动:走进生活观察物体,并画出你观察的物体的三面图形。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四)教学案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游戏,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用布盖着)你们看一看它上面是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把看见的记在心里,不要说出来,一会老师说开始再抢答,分成三个小组来看,其他两组不能看。

说明:正方体每个面贴了不同动物的图片,在分组看的时候让每组看不同的图片。

老师说抢答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会出现大家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

揭开盖着的布,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面不同结果就可能不同。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动画:观察照片

4.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5.观察茶壶和茶杯

动画:观察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动画:观察暖壶

6.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作业

1.动画:观察恐龙

2.动画:观察电脑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注: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后期学习中应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回答问题。

观察水课件 篇15

教学目标:

(一)知道在不同方向(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二)通过观察和想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

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难点关键:根据物体所呈现的形状去确定观察者所站的方向。

教法:演示法、讲授法

学法:自主探究、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书包,足球,同学、校门、教室的照片,微课,课件。

课前准备工作:

背诵古诗《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我知道咱班的同学都喜欢故事,下面老师就和我们一起分享一则成语

故事。

2、播放故事《盲人摸象》。

提问:看完了这则故事谁能告诉老师,这几个盲人摸的是同一头象,

为什么他们描述出这头大象的样子不一样呢?

生:因为他们摸到的部位不同。什么原因导致盲人摸到象的部位不同?

师:站在不同的方向,导致摸到的部位不同,感觉到的大象的样子也就不同。

如果站在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样子也会不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挖掘身边素材,创设探究知识

(1)观察就是仔细看,老师拍了两张咱们教室的照片,你们看看哪张照片是教室的前面?为什么?-只有教室的前面才有黑板、讲座、钟表……2号照片拍的又是教室的哪一面呢?

(2)想一想:同是一间教室,怎么会看到不同的样子呢?

(因为拍摄者站的方向不同,拍摄者站在教室的前面,就能拍到教室后面的样子,站在教室的后面,就能拍到教室前面的样子。)(板书前面、后面)

(3)、归纳:因为我们所处的方向不同,看到的形状也不同。

(板书: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2、设计活动,再次体验

师:刚才小朋友表现的非常好,大多数同学已经掌握了观察的精髓。接下来我们去观察一个实物书包。

观察之前有两个问题:

(1)如何才能全方位去观察书包,观察书包的哪几个面?—前后左右面,谁能先拿着书包向我们说说书包的前后左右面如何去辨认?

生:汇报!(当我和书包方向一致时,我的前后左右就是书包的前后左右,所以书包)

(2)师:你如何去观察书包的四个面?

生:下座位,其实就是变换方向

师: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转动书包

看来方向改变的方法很多,就要我们看情况选择适合我们的方法。

师:现在看看活动要求,谁来读读:

活动要求(三点): (布置2)

1)、2人一组;

2)、从四个面进行观察;

3)、对书包小声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

重要的文字读三遍,让我们一起把红色词语读三遍,好吗?

集体汇报,交流反馈

1)、PPT演示书包前后左右四个面,分别说说:我在书包的哪面看到了什么?……(注意提示观察的都是形状而非颜色。)

2)、同一个书包,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同?

(板书:左面,右面,方向不同 形状不同)

3、解疑答惑,巩固新知。

我们今天知道了—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一定是不同的。

这句话对吗?想想?

瞧,老师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个什么?足球,我们要从前后左右观察这个篮球,

你看到的都是什么图形 —圆形。那么谁愿意把这句话修改一下?

我们的结论: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相同的,也有可能是不同的。还可更简洁的说成: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

(板书:可能)

三、总结全课:我们今天学了

从不同方向,前后左右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有可能是不同的。现在让我们稍作休息,来玩一个游戏吧!

四、课间休息:(布置3)

小游戏:考考大家,比比谁的反应快,我说动作你来做

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老师和大家一起做,高举左手,老师怎么和大家的不一样?老师做错了?你们做错了?呢我们为什么不一样?老师的右边是哪边?左边呢?前面呢?后面呢?

呢我换个方向站,你还能指出我的前后左右吗?这样站呢?呢我想和大家的前后左右一样呢?我该怎么站?—后脑勺面向大家,这回对了吗?

我们一起来做一遍:高举左手,手放下;高举右手,手放下。

五、巩固练习

1、游戏做完了,我们接下来要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了?来看这道题,谁愿意当个小老师给我们来讲讲?—播放试题微课

2、谁能象刚刚的小老师一样,再试试。

下面那幅图是淘气看到的?(画“√”)

和他一样吗?你观察的很仔细,奖给你个贴画?谁来说下一道题。

3、他们分别看到的是什么?连一连。

你不但观察仔细,而且反映的相对快,贴画奖励给你!下来就要所学知识解决点实际问题了,

4、看!这有两张学校大门的照片,谁来看看哪张是在学校外面拍的,为什么?另一张呢?

看来你就是咱班的火眼睛睛!也奖给你个贴画?

5、还有点时间。我们来一起分享几组图片好吗?猜猜看!

美好的时光美好的人啊!

六、引用古诗,全课小节:

同学们,不同的方向观察事物,看到的结果往往可能是不一样的这句话

在生活中也适用,曾经就有这么一首诗巧妙地写出了这一数学现象,这就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让我们在用这节课的知识再去体会这首诗的含义吧。

七、实践延学

站在不同的方向置观察家里的物品,说给爸爸妈妈或好朋友听,你看到的是哪一部分?老师相信你一定说得非常好。

八、板书

观察物体

前面

后面 可能

方向 不同 形状不同

右面

左面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关于学习名言

学习名言 05-06

升学红包祝福短句(简短38句)

升学红包祝福短句 升学红包短句 05-06

[课件]快乐的节日日记

快乐的节日日记 节日日记 02-07

观察水课件必备

观察课件 10-29

高级的表白文案短句20句

高级表白文案 05-06

清明节思念父亲句子大全(65条)

清明节思念父亲句子 清明节思念句子 05-06

炎热夏天祝福语短信集合46句

炎热夏天祝福语短信 炎热祝福语短信 05-06

新祝福结婚句子(摘录171句)

祝福结婚句子 05-06

环保演讲稿高中集锦

环保演讲稿高中 05-06

2024最新关于人生的句子

关于人生的句子励志 有关于人生的句子 05-06

2024最新感恩父母句子200句

感恩父母句子 05-0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