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哲学人生课件

趣祝福范文大全在老师日常工作中,教案课件也是其中一种,老师在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不能敷衍了事。 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家有没有写教案课件方面的苦恼呢?想要深入了解“哲学与人生课件”以下是为你准备的一些相关资料,希望您能够从这篇文章中获得收获别忘了收藏!

哲学与人生课件 篇1

第二课物质运动与人生行动

【教学目标】

1.认知:了解物质运动及规律的有关知识,了解人生行动的特点、意义,了解人生行动的制约因素,理解人生与行动的关系。

2.情感态度观念: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生行动的目的性和自觉性,增强人生行动的效率。

3.运用:运用所学的知识,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勇敢走出自己的人生之路,用积极的行动构筑辉煌的人生。

【教学重点】

1.事物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教学难点】

1.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2.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教学方法】

情境讨论法、案例教学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教学。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布置学生温习教材。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

案例1:(多媒体展示)歌曲《山不转水在转》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憋死的牛,只有愚死的汉,蜘蛛吐丝画它自己圆,那太阳掏洞也要织它那条线,再深的巷子也能走出那个天。

山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心也转,心不转那风在转,风不转那云在转,云不转那水在转,水不转那山也转。

没有流不出的水,没有搬不动的山,没有钻不出的窟隆,没有结不成的缘

那小曲好唱,唱好了那也难,再长的路程也能绕过那道弯,也能绕过那道弯。

提问:“山不转水在转”,这句俗语的寓意是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世间万物都是运动的。 “山”、“水”、“云”、“风”、“心”都在不停地“转”,运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无法让世界停止运动。

“山不转水转,水不转人转”,也说明,不管有多少苦难,有多少坎坷,只要用积极的行动去克服困难,总会有峰回路转、阳光明媚的一天。

案例2:“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吕蒙是三国时期吴国人,自小未曾读书,没有文化,别人都看不起他,称他“吴下阿蒙”。他因此发愤学习,终成饱学之士。人们对吕蒙的进步十分惊讶,吕蒙笑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毛主席曾经高度评价吕蒙道“吕蒙如不折节读书,善用兵,能攻心,怎能充当东吴统帅?我们解放军许多将士都是行伍出身的,不可不读《吕蒙传》。”

提问:“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个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人生也是运动变化的,不会停滞不前,我们要积极行动,开创人生的新局面。

用运动变化的眼光看待他人,理解他人的不完善、不成熟。

一、物质在运动中存在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运动的定义

运动是绝对的(多媒体展示)

案例1:“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

提问:“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这种说法正确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形象地说明了物质运动的哲学原理。恩格斯曾评价说:“这个原始的、朴素的但实质上正确的世界观是古希腊哲学的世界观,而且是由赫拉克利特第一次明白地表述出来的:一切都存在,同时又不存在,因为一切都在流动,都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产生和消失。”

案例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提问: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水不流动会发臭,木门轴不转就会被虫蛀,物质在运动中才能存在和发展。物质世界因为运动而生生不息,人类社会在运动中由落后走向兴盛,由愚昧走向文明。个体在运动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超越。

案例3:刻舟求剑

提问:刻舟求剑的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应于这种变化的需要。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规律的定义

规律是客观的

人可以认识规律、利用规律

案例:“圣神皇帝”的无奈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自称“圣神皇帝”。

民间传说,一日武则天在花园赏雪,忽然有花开的清香扑鼻而来,原来是腊梅开了。武则天大悦,下了一道御旨,令园中各花跟腊梅一样为她开放。百花仙子迫于武则天的权势,不敢违抗。只有牡丹仙子坚强不屈,拒不从命。第二天一大早,各处群花大放,真是锦绣乾坤,花花世界。仔细看去,只有牡丹含苞未开。武则天大怒,认为她平时对牡丹最厚,牡丹却如此负恩,传令将牡丹贬去洛阳。“所以天下牡丹,至今惟有洛阳最盛。”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自然界是有时有序的,花卉开放也各有其时,在不改变其他条件的情况下,让春、夏、秋、冬各种季节开放的花,同时开放,即使“圣神皇帝”也是办不到的。因为这样做违背了自然规律。

然而在今天,人们通过科学研究,认识了百花的生长规律,懂得了花开取决于日照、温度,可以创造或破坏花开的条件,提前或延后花开。这并不是人为地改变了它们花开的规律,恰恰是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利用规律为自己服务,让鲜花按照人们的愿望开放,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绚丽多彩。

3.物质在运动中存在和发展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案例:“风动,幡动,还是心动”

慧能,佛教禅宗第六代祖师。《坛经》记载了一个关于他的故事。

慧能和尚到广州法胜寺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印宗法师在这里讲《涅槃经》,和尚们都在寺门内坐着静心听讲。忽然一阵风,把悬挂在佛像前面的幡吹动了,飘过来,飘过去。有两个和尚看见了,议论起来。

一个和尚说:“你看,风在动。”

另一个说:“不对,那不是风在动,而是幡在动。”

是风动还是幡动,两个人争论不休。慧能听到了,便插嘴说,“那既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而是你们的心在动。”

提问:慧能和尚的话对不对?错误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脱离了物质的所谓“纯粹”运动是不存在的。

慧能和尚认为,“心”,即人的主观意识就是一切,我的心是怎样的,外界事物就是怎样的。由于我的心在动,所以才有风动、幡动。推而广之,整个世界的运动也是由我的心动决定的。慧能和尚离开物质谈运动,把意识当做是运动的主体,否认物质(风、幡)是运动的主体,最终走向唯心主义。在实践中,我们只有把物质和运动结合起来理解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运动观。

二、人生存在于行动中

1.人生行动的含义

什么是人生行动

案例:马克思说:“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提问:最蹩脚的建筑师比最灵活、聪明的蜜蜂高明之处在哪里?

学生讨论:(略)

教师:人生行动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能动活动。人生行动不同于被动、消极地适应外部世界的动物的本能活动。第一,动物基本上是凭本能行动的,而人有自主的意识,是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第二,人总是自觉地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的,因此,人类行动必须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

2.制约人生行动的因素

案例:爱因斯坦的“梦想”

爱因斯坦小时候做梦都想成为像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小提琴演奏家。他一有空就练琴,可是连他的父母都觉得这个可怜的孩子拉得实在太蹩脚了,完全没有音乐的天赋。

一天,爱因斯坦去请教一位老琴师。琴师说:“孩子,你先给我拉一首曲子吧。”他拉的是帕格尼尼24首练习曲中的第三首,简直破绽百出。一曲终了,老琴师沉吟片刻问他:“你为什么特别想拉小提琴呢?”他说:“我想成功,想成为帕格尼尼那样出众的小提琴家。”老人又问:“那你拉琴快乐吗?”他回答:“我非常快乐。”

老琴师把爱因斯坦带到自家的花园,对他说:“孩子,你现在非常快乐,说明你已经成功了,对不对?你拉小提琴是为了成功,获得快乐,而现在你已经是这样,又何必非要成为帕格尼尼那样伟大的人呢?你看,世界上有两种花,一种花能结果,一种花不能结果,可它们同样美丽,比如玫瑰,比如郁金香,它们在阳光下开放,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但这也就够了。”

老琴师的这番话,让爱因斯坦恍然大悟。在后来的日子里,他不再对拉小提琴那么狂热了,只把它当做调节生活的一种方式。20年后,他成了名扬天下的物理学家。

提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学生讨论:(略)

教师:人生行动要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如果爱因斯坦不顾自身的先天条件,一味地蛮干,他将一事无成。在行动中,我们不但要有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也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审慎地判断各种主客观因素,扬长避短,选择正确的行动方向,这样才能一步步踏上成功的快车道。

3.人生行动是物质力量和内在精神的统一

案例:奥林匹克运动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更快、更高、更强。”这充分表达了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不断进取、永不满足的奋斗精神。

提问:北京奥运会赛场上,最让人感动的瞬间

学生讨论:(略)

教师:奥林匹克精神不仅表示在竞技运动中要不畏强手,敢于斗争,赢取胜利,还鼓励人们在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不甘于平庸,要朝气蓬勃,永远进取,超越自我,将自己的潜能发挥到极限。

三、人生路是自己走出来的

1.不同的行动造就了不同的人生

案例:“熊猫烧香”

2006年底,一种叫做“熊猫烧香”的计算机病毒在互联网上任意肆虐,掀起了一场“黑色恐怖”。在短短的两个月内,上百万个人用户、企业局域网用户被感染,损失不可计数。

“熊猫烧香”在网上的'广泛传播,引起了公安机关的重视,“熊猫烧香”的幕后黑手李俊最终被抓获。

李俊交代,“最初我设计病毒只是出于好奇和好玩,后来有网友找我买木马,我看靠这个能赚钱,就……”李俊不但设计了“熊猫烧香”病毒,还以自己出售和由他人代卖的方式,将该病毒销售给了120余人,从中非法获利10万余元。

当李俊被捕的消息传到湖北省娲石技术学校——李俊的母校时,老师们怎么也想不到,破坏学校局域网的病毒“熊猫烧香”,竟然是他们的学生李俊搞的鬼。“李俊很爱学习,尤其是学习计算机,到了痴迷的程度。”李俊的班主任胡毅老师痛心地说:“可惜了、可惜了,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孩子,怎么会变成这样?”

提问:李俊给了我们哪些教训?

学生讨论:(略)

教师:世界浩瀚纷繁,生活瞬息万变,在精神与物质、道义与私利、理想与现实、现在与将来的坐标上,如何开展自己的人生行动,是每个有理想的人应该深思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每个社会成员提供了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舞台,同时也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遵守法律规范和社会道德,严厉惩罚那些违背社会规律,破坏社会秩序的行为。我们在行动中要尊重社会规律,遵守法律和道德,使自己的行动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充分实现和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2.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

案例:《我的大学》

高尔基早年丧父,11岁开始独立谋生,他当过鞋店学徒,在轮船上洗过碗碟,在码头上搬过货物,给富农扛过活。他16岁那年,抱着上大学的愿望来到喀山,但理想没有实现,喀山的贫民窟与码头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无处栖身,与人共用一张床板。在码头、面包房、杂货店到处打工。后来,因接触大中学生、秘密团体的成员及西伯利亚流放回来的革命者,高尔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开始阅读革命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著作,直至参加革命活动。在革命者的引导下,他摆脱了自杀的精神危机。喀山的4年使他在思想、学识、社会经验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提问:行动是人生最好的老师和最宝贵的财富,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大自然并没有直接给我们提供生存必须的衣、食、住、行,这些东西是人们通过行动,按照客观规律和自己的需要制造出来的。人们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科学、文学、艺术等等精神财富。而且,积极的人生行动还为人的全面发展注入活力,使人的体力、智力和意志在行动中得到锻炼和完善。

3.只有积极行动才有精彩人生

案例:舞蹈“千手观音”

提问:喜欢舞蹈“千手观音”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2005年春节晚会的舞蹈节目“千手观音”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千手观音”舞蹈为什么这般美丽?失聪的姑娘们听不到乐曲,然而她们用其他感官来感受节奏,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极富韵律感和表现力的动作。可以说,“千手观音”的美源自于他们那纯洁而饱满的精神力量,以及他们用行动演绎出来的精彩人生。

四、敢于行动,善于行动

1.勇敢地走出自己的人生路

案例1:林肯的一封信

尊敬的先生和夫人:

您还记得30多年前那个圣诞节前夜,那个捡煤屑的小伙子吗?他当时乞求上帝赐予他一双鞋子,但是上帝没有给他鞋子,而是别有用心地送了他一番比黄金还贵重的话和一双袜子。正是这样一双袜子激活了他生命的自信与不屈!这样的帮助比任何同情的施舍都重要,给人一双袜子,让他自己去寻找梦想的鞋子,这是你们的伟大智慧。衷心地感谢你们,善良而智慧的先生和夫人,他拿着你们给的袜子已经找到了对他而言最宝贵的鞋子——他当上了美国的第一位共和党总统。

我就是那个穷小子。

亚伯拉罕·林肯!

案例2:《为学》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案例3:愚公移山

愚公家门前有两大座山挡着路,他决心把山平掉,另一个老人智叟笑他太傻。愚公说:“我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的,两座山终究会凿平。”,他的行为感动了天帝,天帝命大力神搬走两山。“愚公移山”的故事说明,只要有毅力就可以成功。

提问:这三则故事给我们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略)

教师:成功离不开顽强和坚韧的意志。人们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达到自己的目的,需要具有火热的感情、坚强的意志、勇敢顽强的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2.遵循客观规律,积极行动

案例1:两个铁球同时落地

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著名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年之久的错误结论。

伽利略的贡献不仅仅在于发现了若干物理学定理,更重要的是,他把实验的方法与数学方法、逻辑论证相结合,开创了现代科学的研究方法,所以他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

提问:从伽利略身上我们可以获得哪些启示?

学生讨论:(略)

教师:我们在认识规律的时候要有科学的态度,使用科学的方法,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案例2:杞人忧天

杞国有一个人,整天担心天会突然塌下来,为此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古往今来,人们一直嘲笑“杞人”是“天上本无事,庸人自忧之”。2005年,一个由世界226位知名气象学家组成的考察组,公布了一份当今“天”的状况的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有210亿吨二氧化碳被排入大气,有50亿吨矿物变成燃料粉尘、烟雾,有毒气体滞留在大气中,有几百万吨氟利昂挥发升腾到天空,导致全球气温升高、温室效应加剧、酸雨等异常气候。

提问:

1.分析“杞人忧天”的错误。

2.“杞人忧天”是“庸人自扰”,今日之忧“天”却不再是无稽之谈,为什么?

学生讨论:(略)

教师:1.受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局限,“杞人”对宇宙产生、发展的客观规律没有正确的认识,他的担忧是多余的、毫无根据的。

2.人类在对自然界加以利用和改造时,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忽视了对自身行为的控制和调节,因而违背了自然规律,受到自然规律的惩罚。

目的:认识人生行动的重要意义,培养积极健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具备积极健康的行为方式。

步骤: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分组写出小品角色,运用所学的知识,对现象进行分析;每组进行课堂表演,坚持用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指导人生行动,反对错误消极的世界观、人生观;自由发言,教师总结评价。

南极大地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冰棱。企鹅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聪明的企鹅是在将要上岸之时,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一直沉潜到适当的深度,借用水的浮力,迅猛向上,落于陆地之上。企鹅的沉潜是为了蓄势,积聚破水而出的力量,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我们应该如何在逆境中行动?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运动观错误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

B.运动是绝对的

C.运动是相对的

D.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30年里,陈景润、张海迪、杨利伟、中国女排、姚明一个个响亮的名字,照亮了无数颗年轻的心,让他们感受到了信念和力量,使他们渴望成长和超越。这给青年学生的启示是( )。

①以偶像作为榜样,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②以偶像作为榜样,把偶像的理想作为自己的理想

③以偶像激励自己,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不断奋发进取

④以偶像激励自己,发挥主观能动性,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为防止雷雨对北京奥运会闭幕式的影响,北京市气象部门从闭幕式当日14时起,启用8架次飞机分别进行催化消云作业,有效解除了北京境内的险情。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利用自然规律

B.人可以任意改变和废除自然规律

C.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受限制的

D.人可以创造自然规律

4.右图是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图,这条曲线告诉我们在学习中的记忆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在学习中,我们应该( )。

A.按照规律办事

B.改变和废除记忆遗忘规律

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即可

D.创造记忆遗忘规律

5.在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有近千家企业观看,其中位列世界500强的企业有20多家。有的企业老总还当起了“星探”,亲自到赛场抢夺技能“明星”,这与当前的“就业难”形成强烈反差。上述材料表明,劳动者( )。

①要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和技术水平

②要增强市场竞争意识,转变就业观念

③要依法履行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义务

④要积极就业,创造良好的就业和创业环境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我国战国后期的成都平原,洪水泛滥吞没良田,十年九不收。郡守李冰为治理水患,倡导兴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改变了成都平原水害、旱灾交织的局面。这一事例说明( )。

A.人们可以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规律,限制某些规律发生作用,直到变害为利

B.人们能够利用对事物规律的认识,指导自己的行动

C.人们可以把成功经验作为行动的向导

D.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网 7.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劳动力需求已由体力型向智力型、技能型转变,对素质低、技能差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这意味着( )。

A.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B.企业应不断扩大就业岗位

C.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D.劳动者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

8.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十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②人能够认识客观规律

③规律是主观的,确定不移的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下列选项中,主张积极的人生行动的有( )。

①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峰,没有比脚更长的道路

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③实事求是

④学而不思则罔

A.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哲学与人生课件 篇2

第四课

普遍联系与人际和谐

第一课时

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含义、普遍性、客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人际交往是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实现自身发展有重要作用。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的含义→联系是普遍的→联系是客观的。最后得出结论:要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把握事物的客观联系。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人际关系无处不在→要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

●学情简要分析

中职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基层工作,工作环境中要处理的人际交往较多。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为本单元唯物辩证法观点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生渴望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但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发现有的同学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逃避、激化矛盾等问题。(结合专业分析略)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能举例说明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性;能说出联系的含义,能识别普遍联系、客观联系,能描述自身的人际交往并识别自身在人际交往中的角色;能举例说明世界在联系中存在、人生在联系中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确立联系的观念,树立整体意识、集体意识,乐于交往。

3.运用目标:能使用普遍联系的观点分析生活实例,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分解复杂人际关系中的角色定位,融入集体生活,处理好自己与家长、老师、同学、朋友等的人际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启迪】 团队合作游戏:无敌风火轮 1.道具要求:报纸、胶带

2.场地要求:在教学楼前的空旷场地 3.游戏时间:10分钟左右 4.项目规则

(1)各组(每组10人)统一在风火轮内站好,由裁判统一发布口令出发;(2)行进途中,风火轮必须垂直地面,不能将所提供的报纸剪裁、折叠,报纸必须紧密相连;

(3)所有组员必须在圈内,身体的任何部分不得直接接触地面,如有违规接触地面的组员,取消比赛资格;

(4)行进过程中若风火轮断裂,必须在原地修复,在裁判许可后才可以继续行进。此时队员可以接触地面但不能阻挡他组行进的路线,否则将被取消比赛资格;

(5)出发前,所有风火轮不得超出起点线,以风火轮全部通过终点线为项目截止时间;

(6)完全服从裁判。

游戏结束后,返回教室,请各组派代表谈感受。教师引入到第四课课题(或者此游戏在课外活动进行)。

【哲理启迪感悟】

1.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

师:有一首叫《朋友》的歌中唱到:“谁能够划船不用桨,谁能够扬帆没有风向,谁能够离开好朋友,没有感伤??”亚里士多德说:“能独自生活的人,不是野兽,就是上帝。” 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与人交往,都要和他人发生各种各样的联系。任何一个人都无法脱离社会群体而独立存在,人生的成长与发展、成功与幸福,无不与他人的交往密切相连。今天让我们首先来认识一对

好伙伴、好朋友,她们相互扶持的感人事迹,被拍成了电影《不能没有你》。

镜头:

“我们的名字是王峥、周婷婷,分别患有视障、听障,大学就读于辽宁师范大学。上大学期间,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上困难重重,这时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纷纷向我们伸出了温暖之手,让我们和大家一样正常学习,并享受着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当时班上就我们两人是残障学生,但我们却能够互补。我们一个成了对方的眼睛,一个成了对方的耳朵,彼此从对方身上找回了失去的另一半世界。为了向世人证明,我们能和健全人一样学习、一样生活,我们携手组成了“你帮我看、我帮你听”的海伦·凯勒号“联合舰队”。《东方时空》、《实话实说》等多家媒体先后报道了我们的故事,使我们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许多好心人纷纷来信,向我们提供了治病的信息,鼓励我们好好学习。”

如今,正在美国留学的周婷婷再创辉煌,荣膺《中国妇女》时代人物的荣誉称号;大学毕业后,王峥到沈阳市残疾人联合会工作,随后调到省残联工作,短短5年的工作时间,热爱工作的王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成为省残联最年轻的理事。

讨论:请结合周婷婷和王铮的事例,或者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人际交往对个人身心健康有什么作用。

生:略。

师归纳:人际交往是个人身心健康的需要。通过交往,可以获得友谊、支持和理解,增强自我价值和力量,减少孤独和失落感;如果缺少人际交往,没有交流和倾诉的对象,会增加人的挫折感,引发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从而带来一系列不良的情绪反应。而不良的情绪作用于生理活动,将会成为各种疾病的催化剂。

展示材料:

很多人只知道比尔·盖茨是一个电脑天才,引导了信息社会发展的潮流,可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交往能力在他成功的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在比尔·盖茨成功的过程中,他的交往能力起了很大作用。盖茨一共结交了三位对他来说至关重要的人。

第一个关键人物是威尔金斯,IBM公司的前任董事。盖茨的母亲与威尔金斯曾经共事过,她把自己的儿子介绍给他。当时,年轻的盖茨刚刚从大学里出来,毫不出名,一开始并没有得到威尔金斯的重视。但盖茨毫不气馁,他积极热情地向威尔金斯宣讲自己的技术,终于打动了威尔金斯,威尔金斯开始关注起他的计算机技术了。之后,由于威尔金斯努力推荐,年仅20岁的盖茨迈出了他事业发展的第一步——在世界最强的IBM计算机上安装自己的“DOS操作系统”。如果当初盖茨没有得到这一份订单,就不可能会有今天的微软公司。可以说,与威尔金斯的交往成为盖茨事业的起点。

第二个关键人物是艾伦,他是盖茨事业上的合伙人。在微软公司刚刚起步的时候,盖茨需要一个合作伙伴一起创业。他很快就发现朋友艾伦是最好的合伙人。艾伦不仅具有与盖茨一样的电脑天赋和扎实的编程能力,性格更加外向的他承担了大部分的管理工作,使盖茨有更多的精力去开发使微软一举成名的“Windows操作系统”。所以,比尔·盖茨是这样评价艾伦的:“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也是我最重要的合伙人,没有他,就没有微软公司的发展壮大。”

第三个关键人物是微软公司首席执行官鲍尔默。鲍尔默毕业于哈

佛大学,曾在许多大公司任高级行政管理人员。在一次晚会上盖茨与他相识,随后两人结为好友。这时盖茨急需一位有着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来帮助自己,于是盛情邀请鲍尔默出任微软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在鲍尔默的努力下,视窗软件如期上市,并且他还在视窗系列软件开发推广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为盖茨在事业上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

用盖茨自己的话说:“在我人生发展的过程中,我幸运地结交了一些挚友,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的今天。”

师:三位关键人物在盖茨的成功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请谈谈你的感想。归纳:人际交往是个人学习社会知识、生存技能和文化,实现自身发展的条件和必经之路。每个人都不可能靠单打独斗把事情做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上取得成就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心理学家们做过一次调查,发现那些在人生发展中能够取得很大成就的人,不仅有超强的个人能力,他们大都还具有豁达、乐观、有亲和力等积极情绪,容易与别人交往,受到大家的拥戴,善于使用集体的力量取得成功。有的人虽然个人能力很突出,但往往有着偏执、狭隘、消极、拒绝合作等性格上的弱点,不仅很难取得成就,还会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不被别人理解,郁郁不得志。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

师:刚才同学们提到盖茨和他的三位关键人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

归纳:(1)联系的含义——联系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师:你能否举出一些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具体事例?

生:整个自然界是一个复杂联系的生态系统,我们生物课上学过生物链。师:是不是只有在自然界中存在任何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相互关系呢?同学们还能举其他例子说明吗?

生:地震、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影响了人类的生存,一个地方发生了灾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洪水是一种自然灾害,容易造成山体滑坡,阻碍交通,影响人们的出行安全,同时造成房屋倒塌、人员伤亡等社会问题。

师: 怎么理解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生:人作为一个有机体,是由内部各个器官组成的,如果重要的器官出现疾病,纵使有充足的阳光、水分等,也无法存活。计算机由主机、键盘、显示器、鼠标等组成,离开其中的一部分,就没法正常运行。

(教师注意把学生答案归纳为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三个角度;注意引导学生寻找事物的内部联系,而非仅仅停留在现象的联系。)

刚才同学们从方方面面列举了事物之间存在联系的具体事例,那么,我们能不能找到一个事物,它与周围任何事物都没有联系的?

归纳:(2)联系是普遍的。

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外部)②每一个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内部)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整体)师:联系是普遍的,对于我们做事情有什么启示呢?

归纳:方法论——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师:我们说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是不是就等于世界上的任意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呢? 你能否举例说明呢?

生:略。镜头一:

今年入汛以来,我国气候异常,多个地区创下降水量、高温历史极值,造成较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面对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发的新趋势,专家建议,要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完善应急预案,同时要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适应”和“减缓”两手抓。

(问):为什么会出现全球变暖?我们愿意让它发生吗?我们能否改变它? 生:人类砍伐树木、破坏植被、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等,引起了全球变暖。

师: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极端气象事件发生得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严重,这个结论是被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我们不愿全球气候变暖,不愿自然灾害增多,可它发生了,这说明联系又有什么特点呢?

(3)联系是客观性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镜头二:

据不完全统计,从春秋时期到清代,我国日食观测记录达1000多次。但由于古人科学认知力的局限,日食这种异象总被误认为不祥之兆。“天子救日,置五麾,陈五兵五鼓;诸侯置三麾,陈三兵三鼓;大夫击门;士击柝,充其阳也”,从这段记载可知,当时古人敲门击鼓祈求太阳快快复圆。上海交大科学史专家江晓原教授说,就古人理解,日食之所以发生,乃上天意志干预人间、警示君王,而“日不食、星不悖”才是“太平盛世”。

问: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些现象? 生:电脑算命,幸运数字等等。

师: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是客观的,刚才我们分析的那些是人主观臆造的,违背了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问:事物按照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分为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自在事物先于人类存在,它们中的种种联系在人类产生前就存在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为事物的联系呢?是主观还是客观的?

展示运动场图片

问:我们很多同学喜欢参与健身运动,为什么运动赛场的设计东西向跑道短,南北向跑道长呢?

生:略。

师: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太阳总是东升西落。

假设足球场是东西走向,如果在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

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照得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晒得直冒火花,运动员就不敢往上看,这当然会影响运动员的比赛。

因此,只有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照射过来的,运动员才能避免受到太阳直射,不至于影响到比赛。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赛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因为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置更多的座席,而南北方向的座席应该相对布置少一些。这样一来,东西两个方向留出来的空间就肯定多些,南北两个方向自然留出来的空间就少些。另外,东西两头高还可以尽量遮挡一部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最大程度地减少太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师:从运动场的设计来看,人为事物的联系也是客观的。因为人与事物的联系只有通过实践这一客观的物质活动才能够形成,形成之后便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

归纳:(4)自在事物和人为事物的联系都是客观的。师: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是怎样坚持联系的客观性的呢?

生:2011年3月28日,世界自然基金会倡导的“地球一小时”活动得到全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响应,该活动旨在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地球气候变化。我国的北京、上海、香港等许多城市也加入到这一活动中。这是我在网上查阅的图片。

这张拼版照片显示的是鸟巢、水立方关灯的过程。

市民在青岛五四广场上摆出一小时“60”分钟的造型参加“地球一小时”活动。当晚8时,青岛市西起团岛,东至奥帆中心,包括沿海一线在内的市内四区的景观灯全部关闭,为星光“让路”。

归纳:(5)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

观随意性。

师: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发展可再生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植树造林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对于我们来说,随手关灯、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开车等良好习惯,都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问: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我们不能主观臆造并不存在的联系去代替事物的真实联系。那么是不是人们在联系面前就无能为力、无所作为了呢?

生:不是的。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在经济发展造成资源环境等问题后,人类重新审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出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天提倡的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模式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归纳:(6)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以积极态度正确看待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 镜头三:

财会专业的李明在学校期间,一直努力学习,专业课金老师看他基础知识扎实又踏实肯干,就推荐他到某大型企业的财务部实习。有一天,金老师突然接到一个电话,是从这个男生所在的实习单位打来的。电话里,一位工作人员对他说:“你们为什么要派李明来呢?”金老师感到很惊讶:“因为他是我们这里专业成绩最好的学生啊!”那位工作人员也很惊讶:“是吗?可是我们一点都看不出来,只觉得这个人很难相处。”

原来,这个男生虽然有着良好的专业知识,但因为他很少和别人沟通,连与别人相处的基本常识都没有。在财务部里,大家都期待他

能够把自己的专业知识贡献出来,和大家一起把报表做好,可是他性格很孤僻,不善于合作,每天一到财务部,就一个人坐在电脑前,也不和别人说话。大家在一旁看着,不知道他在忙什么,想问他,看到他很专心的样子又不好打扰。一连几天过去了,大家都不知道他在搞什么名堂,不知道该怎样与他交流,只好给他的老师打电话,要求调换一个沟通能力强的人来实习。

师:为什么专业成绩突出的李明在实习单位并不顺利呢?请你分析原因并帮他出出主意。

生:略。

师: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求我们在人生发展过程中不能只看到自我,而看不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自我封闭、自我满足。既要重视个体对集体和社会的价值,也要充分看到集体、社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在对待人际关系上,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反之,以孤立的、片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就会形成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同的人生态度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不同的影响。

镜头四:

小时候的基辛格,并不是一个很擅长与别人相处的人,他总是喜欢一个人拿自己的锡偶玩具士兵做排兵打仗的游戏。母亲觉得他太过孤独了,就指着窗外那些正在一起玩的小伙伴,问他:“孩子,你为什么总是一个人玩呢?”小基辛格想了想,指着地上的锡偶玩具,说:“可是,我觉得一个人玩很有意思啊!”母亲想了想,没有再说什么,出了房间,小基辛格又低头一个人玩去了。过了一会,母亲带了五六个孩子回来,他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拿着自己心爱的玩具,有汽车、马车、大炮,还有舰船……几个孩子把这些玩具摆开,分成两派,玩起了作战游戏。小基辛格看到了,觉得很有意思,母亲就对那些孩子说:

“为什么不让小基辛格一起参加呢?”伙伴们毫不犹豫地说:“来吧,欢迎加入!”于是小基辛格拿着自己的锡偶士兵也兴致勃勃地加入到了伙伴们的行列中。基辛格长大后,先是成为一名国际关系专家,继而又成为美国的国务卿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他始终都认为,童年的这次经历对他的改变非常大。正是这次经历使他体验到了与别人相处时的快乐,而长大以后,他也愿意通过自己积极的努力把更多的快乐带给别人!师:请试着分析人际交往态度对人际关系的影响。谈谈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人际交往态度去营造人际关系?

生:略。

师: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还要求我们看到人际关系对个人的不同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会产生消极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联系与一般自然物的联系不同,人具有自觉能动性,能够主动进行选择。人际交往关系渗透着人的目的性、能动性。人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社会交往关系,而是可以能动地选择与什么人交往,不与什么人交往,从而促进和推动自己人生的健康发展。

【实际体验升华】

师:我们师生能走到一起,真是“有缘千里来相会”。同学们想过没有,茫茫人海中自己究竟认识多少人?

统计你认识的同学、老师、亲戚,以及通过其他方式(如微信、微博、QQ、Email等)可以结识的人数。这就是你的人际网络。

你还有没有特别想结识但还没有结识的人?怎么才能如愿以偿?

在正常的人际交往条件下,你和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

我们用数学方法来验证一下。向你的人际网络发出“我想认识李娜”这个信息,可能覆盖多少人?

如果你的人际网络是150人的话,通过6个人的人际关系网络可能达到的人

数是150的6次方,等于1***00,即*10的13次方(约亿)。即使消除一些重复的节点,这个数字也远远超过整个地球人口65亿的若干倍。这就是“六度分隔理论”,是一位专门从事社会心理学研究的科学家发现的。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世界上一个个独立的人,通过自己的关系纽带互相交织,继而形成一张庞大复杂的人际关系网。

它对我们从哲学上研究人际关系和社会交往有什么启发?

人际交往关系作为物质世界普遍联系的最高形式,它可以改变、决定身处这种关系中的个人。要认识一个人,只看他的外貌等身体特征是看不出来的,可靠的办法是听其言观其行,全面考察他的社会交往、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全面了解一个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也就认识了这个人的本质。从普遍联系中考察事物、认识事物,也从社会普遍联系中考察人和认识人,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请课后选取自己QQ或微信中的3位好友,回顾并简要记录你们之间交往过程的美好点滴,和同学们分享。

第二课时 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在复杂多样的联系中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知识体系上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围绕联系的观点,教材介绍了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教材内容共设三目,第一目的逻辑顺序是:人际和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传统→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人际和谐对人生发展的重要作用。本目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人生发展不能没有人际和谐。第二目的逻辑顺序是:联系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要求。第三目的逻辑顺序是:会共处的关键→尊重差异、尊重别人的做法→学会交友,建立真正的友谊。

教学重难点: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全面地看待人际关系,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学情简要分析

通过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课时的学习,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唯物辩证法关于

普遍联系原理的基本认识,为本课时该原理应用的学习奠定了较好的基础。学生对人际关系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初步认识,但对如何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还比较欠缺。

●教学目标分析

1.认知目标:能说出人际和谐的特征;能够识别“益友”和“损友”;能识别联系的复杂多样性;能知道在人际交往中人际和谐的作用;能努力营造人际和谐环境,促进人生发展。

2.情感态度观念目标:学会与他人友好相处,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3.运用目标:能使用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学会交友,努力营造和谐人际关系,创造快乐人生。

●课堂教学过程

【生活情境启迪】 展示各地“邻里节”照片

小敏是某中职学校烹饪专业的学生,擅长做糕点、面点。最近,她们家所在的社区正在举行邻里节。让我们跟着小敏去看看吧。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社会学专家认为,由官方主办的邻里节能够对邻里关系的改善起积极作用,但它更多具有姿态和导向意义,“和谐邻里”的达成,还要靠社区日常多组织活动,靠居民打开“心锁”,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本着互谅、互助、互敬、互信的态度,去建构温馨和谐的邻里关系。

小调查:你熟悉你们家的邻居们吗?你期待怎样的邻里关系? 1.人生发展不能没有人际和谐

多媒体展示: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和”字。

师:对于“和”,同学们是怎样理解的?请列举出包含有“和”的思想俗语、成语。

生:略。

引导学生认识到:人际和谐是中国的宝贵文化传统。“和”是中国文化中最

重要的概念之一,“和”即矛盾的协调统一,包括宇宙自然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

讨论:有人认为“和谐就是没有差别和分歧”,你赞同这种观点吗?请你谈谈对人际和谐的认识。

师归纳:(1)和谐不等于不承认差别和分歧,“和而不同”的观念是对人际和谐的基本阐释。一个乐队,想要演奏出和谐美妙的音乐,需要使用十几种乃至几十种不同的乐器,各奏其乐,各发其声,从而汇成宏大动听的交响乐。反之,如果乐队中都使用同一种乐器,其单调乏味是可想而知的。再比如,用乱石砌墙、碎石铺路,一块块乱石奇形怪状,一块块碎石各不相同,但墙一旦砌成,风格和谐统一,路一旦铺就,犹如一体天成。

现场采访:你认为受欢迎的人包含哪些品质?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现场采访,对象是老师和同学。

讨论、思考得出人际和谐的特征:(1)平等相处。

(2)宽松的人际环境。

(3)相互真诚信任。

(4)友善与关爱。

在学生逐步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审视我们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和谐的表现、不和谐的表现,面对不和谐的人际关系,我们应该怎样做?

故事展示:微笑的力量

思考与探究:主人公依靠什么使自己化险为夷?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学生思考,教师总结:

(1)人际和谐是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需要。

(2)人际和谐有利于人的自我实现。学习借鉴他人的长处,自我完善;获得社会知识、经验和社会能力;促进信息交流和信息的共享;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和支持,自我价值的实现。

2.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镜头:废品价格折射经济冷暖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各类废品的回收价格都在下降,废旧金属和塑料等都接近甚至低于历史低位。业内人士认为,废品回收价格的涨跌不仅与上下游的制造业和消费领域紧密相连,从废品回收行业的角度来看,全球经济的好转还有待时日。

目前国内废纸行业受到“内外夹攻”:一方面国外经济形势不好,废纸价格持续下降,几乎和国内废纸价格持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因为品质更好,造纸行业将更多采购国外废纸,挤占了国内废纸的交易份额;国内经济也面临发展困难,不少客户都在减少生产,进一步缩小了需求。

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的相关研究人员说,废品回收看上去价值不高,但实际上废品价格的涨跌和制造业、消费领域都有紧密的联系,和全球期货市场也有直接联系,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全球经济的变化趋势。

探究问题:我国居民卖废品和国外经济形势不好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一现象说明联系有什么特点?你还能举出什么事例来印证联系的这一特点?

生1:国外经济形势不好,导致购买力下降→出口企业产能过剩,产品卖不出去→原材料生产企业没有了销路,产品大量积压降价抛售→废品处理和回收企业卖不上价只得压价收购→老百姓觉得废品不值得卖当垃圾扔掉。

师:这位同学运用了相关的经济知识,分析得条理清晰、准确。这说明联系有什么特点呢?

生2: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事物的联系可以分类为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等。

生3:无风不起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牵一发而动全身;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唇亡齿寒??都能体现出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一特点。

师: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于我们认识事物有什么启示?

生1:要求人们想问题、办事情时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比如,我们学习要考虑自己和老师的关系,分析自己各科的优势和不足等。

生2:我们应对金融危机,要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分析我国有哪些优势和劣势,还要和其他国家合作应对。

生3:我们要看到不同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和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归纳:(1)事物联系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方法论要求:要善于发现事物间的复杂联系,区分多样性联系的不同特点,提高认识事物的洞察力。对事物复杂的联系进行具体分析,既要抓住内在的、本质的、主要的和必然的联系,也不要忽视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和次要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实践,正确地、深刻地认识和改造事物。

3.学会共处,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镜头:

有两个男生,毕业于一所著名的工科院校,而后又同时到一家研究所做研究工作。其中一个男生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毕业时各门课的成绩都在85分以上。到了工作岗位,他加班加点,刻苦钻研,很快就成为单位里的技术骨干。另一个同学成绩一般,业务能力较弱,工作了两年之后,单从业务的角度来讲,要远远逊于他的同学。

就在这时,单位承接了一个重要任务,并为此成立了专门的项目组。为了更好地完成任务,需要有一个能干的组长来带领大家一起工作,学习成绩好的男生一心想竞聘这个项目组长的位置,积极写了自荐信,他自信凭着自己的技术,一定可以胜任这个职位。

然而,当最后的任命传达下来的时候,却让这个男生失望了,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新任命的组长却是他的同学!这个男生感到受了伤害。晚上,他一个人躺在床上,看着天花板,翻来覆去睡不着:“我

有哪里做得不对呢?”

为什么上级最终没有任命这个男生做组长呢?答案就是这个男生的合作能力很差。他虽然技术出众,是业务上的骨干,但他的性格太好强、自负,和别人一起工作的时候,总想着压人一头。同事们一起搞设计,他总觉得自己做的就是最好的,不爱和别人交流,不听取别人的意见。别人一提出意见,他就不高兴,使脸色给他们看。同事们都觉得他很有才干,就是太喜欢单打独斗了,是个钻研的好料子,但不适合做领导工作。而他的同学却正好相反,性格开朗,善于沟通,能够处理好复杂的人际关系;愿意与别人合作,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经常和大家打成一片,很受欢迎,虽然业务能力弱一些,但组织管理能力却很强。上级考虑到要管理这样大的项目,一个合作、沟通能力太差的人可能不适合,于是就指派了他的同学。

讨论:从联系复杂多样性的角度,说明我们应如何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 生:略。

活动:走出孤独,主动交往,点滴回忆

刚进入我们这所学校时,你觉得孤独吗?你是怎样走出这种状态的? 生:略。

师归纳:只有主动交往,自觉地投身到社会生活中,扩大自己的社会关系,才能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活动:出谋划策

联系本人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说说自己和父母家人、同学、老师相处的矛盾和困惑,对于矛盾你是如何解决的?对于困惑,请其他同学出谋划策,给出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让学生在与他人分享的过程中,知道要与人和谐相处、和谐共事的道理。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在彼此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和谐相处。

活动:播放歌曲——许志安的《真心朋友》

思考:在你的人生中,你需要并拥有这样的真心朋友吗?你认为什么样的朋友才是真心朋友?

生:略。

师:对待不同的人要采取不同的交友原则和技巧,学会交友,找到自己的真心朋友、一辈子的朋友,获得快乐人生。

名人名言展示

友谊像清晨的雾一样纯洁,奉承并不能得到友谊,友谊只能用忠实去巩固它。

——马克思 士有妒友,则贤交不亲;君有妨臣,则贤臣不至。——荀况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

——雨果 单独一个人灭亡的地方,两个人在一起可能得救。

——巴尔扎克

课堂小结: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人际关系中,人际和谐是我们人生幸福和快乐的重要保证。就像雨果所讲的:“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让我们用我们的真心、爱心去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幸福的人生。【实践体验升华】

请以小组为单位,为学校或所在社区设计一期人际和谐的宣传展板。

哲学与人生课件 篇3

意志的自觉性

对自己行动目的的正确性和重要性有明确而深刻的认识,从而自觉地行动

意志的果断性

迅速地辨明是非,作出决定,执行决定。

意志的坚持性

克服外部、内部的困难,坚持完成任务的品质。

意志的自制力

人善于控制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

为培养自己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建议同学们自学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对自己的心理偏差,能够有所纠正、有所作为。

实现人生价值,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这既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出发点,又是实现人生价值的落脚点。

(2)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板书)

有人说了这样一句话“没有没出息的岗位、职业,只有没出息的人”,你认为这句话讲的有道理吗?你能结合具体实例来谈一谈吗?

(学生讨论、发言)

同学们讲得都很好,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一切工作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因此,只要埋头实干,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行行都可以出状元”。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相信同学们都体会过失败的滋味,因此,如何对待失败,也是人生价值实现过程中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

(不怕失败的顽强奋斗精神(板书)

在实现人生价值的道路上,谁都希望道路平直,少出挫折,获得成功,但在通往胜利、成功的征途中又往往遇到挫折、失败。

面对失败,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态度和选择,有的人一败就涂地,有的人则屡败屡起,从此走向坚强和成熟。很显然,我们的选择应该是后者。

微软电脑公司的威廉盖茨常有失败之举,他喜欢雇佣曾经犯过错误的人。“那表示他们敢于冒险”他说,“从那些人怎样应付出了错的事可以看出他们会怎样应变。”因此,辩证地看待失败,失败本身也是有价值的,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失败转化为成功,是需要条件的,我想给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要做到败而不馁。遇到失败时,一般人往往失去自信,但适应能力强,不屈不挠的人,却仍充满信心。他们会认为“这不过是暂时的”。

大发明家爱迪生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失败后,仍能屡败屡战,他说,“什么是成功的秘诀,很简单,无论何时,不管怎样,我也绝不允许自己有一点点灰心丧气。”因为灰心丧气实际上就等于自我毁灭。

第二:具体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和订立下一步努力目标。

原因分析得越具体,就越能找到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办法,从而为下一次成功奠定扎实的基础。

第三:要有坚强的意志,从而做到持之以恒。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十余年如一日,不畏艰辛,不辞劳苦地向数学王冠上的明珠—— “哥德巴赫猜想”进军,他的演算稿纸竟用了满满6麻袋。可想而知,在获得成功之前,他需要多么坚强的意志和克服多么巨大的'困难啊! 因此,困难的时候,失意的时候,建议同学们自我鼓励,“坚持,再坚持一下。”也许就是这一下坚持,便触摸到了成功的边际。 莎士比亚说过这样一句话:“逆境使人发奋向上,要是你从未遭遇过失败,为了事业着想,也许应该经历一次。”

在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中,主客观条件是辩证统一、不可分割的。在尊重客观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身素质。

小结:

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如何使自己的一生过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是我们非常关心和努力实践着的重大课题,让我们像衰隆平、邓稼先那样,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发挥聪明才智,从而为我们的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也实现自己更大的人生价值。

思考下面问题:

有人认为,“有钱就有了一切”,请谈谈你的认识?

金钱能买到什么?买不到什么?

哲学与人生课件 篇4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区别:具体科学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领域的规律和奥秘;哲学是对个别规律和特性进行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整个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联系: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_的指导。

牛顿是古典力学的奠基人,在自发唯物主义指导下,创立了万有引力理论。晚年的牛顿在研究行星为什么会围绕太阳运转时,由于信奉上帝,认为万有引力的作用外,还有一个“切线力”,这个“切线力”只能来自上帝“第一推动力”。

(1)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

(2)牛顿研究工作的得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1)唯物主义世界观推动了他的科学研究,唯心主义世界观阻碍了他的研究工作。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是不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的。

(2)牛顿工作的得失告诉我们,科学研究应该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_为指导,否则,科学研究会失去正确的方向,甚至陷入混乱和失败。

哲学与人生课件 篇5

人生与哲学课

班级:道桥102 姓名:辛宇

学号:2010150216

人是要有尊严的,没有尊严的人生,就好比是一个被抽去了脊梁骨的软骨人,没有尊严,没有硬骨头,只有软皮脂肪,只有唯唯诺诺,没有尊严的活着。

人生在世,需要赚钱,以换取生活资料。为了生存,人也必需要努力进取。但是,人绝对不可以为了走过更快便捷的路径,而让尊严和骨气消失。

做人,做的就是骨气。做人,做的也要有尊严。尊严,不是钱多权大。尊严,是一种做人所必须拥有的大气硬朗,是一种不为富贵财权弯腰的骨气。

把自己的尊严通过特定的方式,展示给别人,最起码让别人看到:这是一个有骨气的人。不趋炎附势,也不因为别人拥有很多钱而让自己变成一个为金钱五米竞折腰的没骨气的人。做人要有骨气。是自己的,大可理直气壮,甚至可以心安理得地收获。不是自己的,绝不要伸手张嘴向别人索求索取并不属于自己的东西:钱,财,物,权。

不必感慨自己的命运不济,生不逢时。事实上,在每一个人所拥有的或是收获的,哪怕是失去。在收获一件东西的同时,其实也在同时在失去另一件东西。而在失去一件的同时,其实也同步在拥有另一件。收获果实的季节,播撒种子的季节,同时也在等待着严冬万物萧条的来临,炎炎夏季对人类万物的火热拥抱。这就是生活。平平淡淡中渗透着热火朝天的衷肠,轰轰烈烈中上演着现实人生中的悲欢离别的喜悲愁乐剧。

当人们在惊喜于自己在收获或是在拥有时,其实,也在不无遗憾地同时失去一些宝贵的东西。这就是现实处于既是矛盾又是相持,既是颉取采摘丰收硕果的金秋时节,在收获的金黄秋收季节,同时也即将迎来萧萧肃杀绿色生命的严寒冬季的秋冬过渡季节。奈何于岁月时光的无情的同时,也在用力扼腕,仰天长啸于生命战车在四季春夏秋冬快速更替轮回的现实愁绪的伤感。

人的一生,用了相当长的时间,去努力赚钱。当人们年轻时,无不在拼命用命去赚钱养老,而当人们的岁月年轮走到年老的季节时,却只能用年轻时用宝贵的青春去交换来的金钱去挽留生命的延长生息。

这是万恒不变的人们在地球上演绎的生命演义,拥有很多的快乐,但也同时在擮取很多的忧伤。岁月的苍凉无奈,总是无时不刻在这个星球上空上演。

但,无论岁月终将如何的改变这个环境,无论人们在现在,还是在未来的将来哪一天,灵魂走向何处何方,都一定不能忘记了一个人的做人原则:要有骨气,要有尊严,一定不要为了一些或是蝇头小利或是丰厚利益的诱惑,而最终迷失了自己的心灵纯真的方向。岁月无情,人有情。一个人做人做事,最讲究的就是,骨气和生命始终融在一起。生命在,骨气就在。

每到入冬,就有人口口声声念叨夏天,或是留恋夏天的热烈奔放,或是向往夏天的明媚艳丽。至于与其唇齿相依的秋和春,则不提及。由此延展,不难测度季节的转换对于一个人心态的影响。有时,它默不吱声地改变你的行为,掌控你的倾向;有时,它悄无声息地使唤你的命运,主宰你的方向。

当困惑的秋带着少许的忧愁与无奈被宁静奋进的冬所代替,我仿佛一下子钻进了冬的怀抱,当我满屋寻找那份在冬季里少有的绿,少有的清香,哪怕是一缕阳光?却感四壁空空,心绪黯然,就在油然而生的失落与茫然的间隙,忽然发现同室那位青春靓丽的少女,她不是我正要找的答案吗?由她从不认真的早餐,从来简洁明快的装束和口无遮掩的言行,我从脑海存留着的贫乏词汇中搜索来一个最佳组合——阳光心态。有人说,生命是一个括号,左边括号是出生,右边括号是死亡,我们一生要做的事情就是填括号。在生命当中,阳光心态可奉为一种艺术,这种艺术就是要锻造靓丽多彩的事情,培植豁达乐观的好心情把括号填满。正所谓“内心愁苦命运也将愁苦,心态决定命运。”

阳光心态是一种处世哲学,只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生命皆大欢喜。我有一位活灵活现的朋友,她很喜欢文字,她的生活观永远的别致,永远的新颖。在她的空间里,有这么一段话:“喜欢温婉含蓄的文字,喜欢欲语还休的结构。行云流水的笔韵,隐藏着含而不露的情愫和心神交融的怦然„„句式间,镶嵌着愉悦欢快的花红柳绿,章节里,浸染着酸涩难辩的风霜雨雪。”

聆听朋友的心语,仿佛一路走过来时那一阵有急促、有沉稳的脚步声,还有林涛的喧响和海洋的呐喊,以及春风的和煦,夏日的暖意,秋天的温情,所有历经的往事,转眼间,沿着我身上的遭遇都化作云烟飘逝了,留下的除却朝向阳光的心态,便是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去学习、生活,以微笑面对人生世事。

激情创造生活,心态决定未来。给自己的心灵开一扇窗,让阳光进来。当明媚的阳光抚摸你的心时,你会有一种异样的感觉,那就是阳光心态。阳光心态,是信念的基点,是力量的源泉,是开启人生之路的探照灯,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金钥匙!生命,因此,而精彩!生活因此,而瑰丽明快!如果把人生的过程比做船的旅途,那么阳光心态就是扬帆的风,乐意轻松帮我们驶向成功的彼岸。

困境与生活共舞,面对愧疚与忧愁,阳光心态则是一种无言之美,让积极提升点,让乐观增强点,让快乐张扬点,生活就会更加美好。活在当下,未来导向,向下比较,就能使你每天获得阳光心态。

一棵苹果树,终于结果了。

第一年,它结了10个苹果,9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对此,苹果树愤愤不平,于是自断经脉,拒绝成长。

第二年,它结了5个苹果,4个被拿走,自己得到1个。“哈哈,去年我得到了10%,今年得到20%!翻了一番。”这棵苹果树心理平衡了。

但是,它还可以这样:继续成长。譬如,第二年,它结了100个果子,被拿走90个,自己得到10个。

很可能,它被拿走99个,自己得到1个。但没关系,它还可以继续成长,第三年结1000个果子„„

其实,得到多少果子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苹果树在成长!等苹果树长成参天大树的时候,那些曾阻碍它成长的力量都会微弱到可以忽略。真的,不要太在乎果子,成长是最重要的。心理点评

你是不是一个已自断经脉的打工族?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你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但现实很快敲了你几个闷棍,或许,你为单位做了大贡献没人重视;或许,只得到口头重视但却得不到实惠;或许„„总之,你觉得就像那棵苹果树,结出的果子自己只享受到了很小一部分,与你的期望相差甚远。

于是,你愤怒、你懊恼、你牢骚满腹„„最终,你决定不再那么努力,让自己的所做去匹配自己的所得。几年过去后,你一反省,发现现在的你,已经没有刚工作时的激情和才华了。“老了,成熟了。”我们习惯这样自嘲。但实质是,你已停止成长了。这样的故事,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

之所以犯这种错误,是因为我们忘记生命是一个历程,是一个整体,我们觉得自己已经成长过了,现在是到该结果子的时候了。我们太过于在乎一时的得失,而忘记了成长才是最重要的。

好在,这不是金庸小说里的自断经脉。我们随时可以放弃这样做,继续走向成长之路。切记:如果你是一个打工族,遇到了不懂管理、野蛮管理或错误管理的上司或企业文化,那么,提醒自己一下,千万不要因为激愤和满腹牢骚而自断经脉。不论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做一棵永远成长的苹果树,因为你的成长永远比每个月拿多少钱重要。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不喜欢上进的人,终究永远成不了大器。学习,能让知识内涵进一步得到更高的升华。努力,让人们感受到刻苦学习得到的更多知识回报。人热心去帮助他人,本身是不可以索取回报的。但是,对于自己努力学习后,所得到的报酬,事实上,在每一个人所学习知识刻苦努力之后,本身就已经让自己的身心素养上得到了很多的涵养回报。

知识上的回报,是可以也是能被人们认可允许的一种素质回报。知识的增加,素质的提升,无时不刻在向人们倾诉着一种从心灵深处唤发出来的一种索取丰富的各种知识后,倾听到的知识涵养回报的呼喊。喜爱登山,并将这种严重消耗体力,严重考验个人意志和人人所具有也必须要承载得起的团队合作精神的人们,也深深地知道:人,只有站在高高的万山之巅,脚踩坚实的巍峨高山上的土地,哪怕是嶙峋坎坷不平的山崖石,才能将人类征服世界最高峰的万丈豪情,演绎得淋漓尽致。

自古以来,万旦不变的真理,站得高,看得远。历史将告诉后人,征服雪山,征服世界最高峰的人们,终将被人类的史册所记载,英雄的攀登者,勇敢的征服世界最高峰的勇士。你,是很值得让所有踩着你们攀登的足迹继续勇往直前去征服巍峨的世界最高峰的人们敬重的。历史将告诉人们,一切勇于征服世界最高峰的人,都是强者。

而强者,是孤独的,因为他们面对的,不仅仅是攀登雪山过程中的那份寒冻,更多的是,他们在攀登世界最高峰时所必须承载起的那份“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的意境。

但是,孤独的勇士的内心,尽享的却是那种攀登高峰后得到的那份站得最高,视野俯瞰更开阔,心灵境界也得到更清洁纯正的升华。

对于努力上进的人们来说,知识学得越丰富,人的思想境界和人的综合素养内涵,也是和登山的勇士一样,生命的意义,载荷的同样也是那种站得高,看得远的境界:永无止境,永无终点!

哲学与人生课件 篇6

一、 目前高等院校哲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等院校哲学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简单一句话概括就是没有讲出哲学这种爱智慧的寻本探源、认识自我的智慧,现行的哲学教育并没有培养出追问的哲学思维,也没有闪烁出哲学的真义。

05方案以来,新课改后的哲学课教育教学显然有了相当大的改观,课堂上的上座率、抬头率、点头率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可是就教学具体过程来看,还是没有脱离概念、原理加例子的讲授方法,概念和原理介绍完后,就直接将形下的具体事例举出来说明概念、原理,并没有让学生贯通出形下的事例与形上的哲学的关系,从形下的事例中洞悉形上的哲学,填鸭式教学仍是主要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因为教学的具体条件和学时等方方面面的限制,目前的教学现状缺乏对哲学本真意义的探究,并没有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哲学、喜欢哲学、形成哲学的思维。

(一)从教学内容上看

在目前的公共课教学中,混淆了一些问题,开篇讲绪论,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讲马克思哲学的时候,学生往往把马克思哲学当作哲学,造成思维体系上的混乱,使学生误认为哲学就是马克思哲学,造成了对哲学的片面理解和误解。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依旧禁锢着目前的哲学教学,哲学依据是被砍成几大块,物质性、意识性、运动、辩证法、认识论、唯物史观,而不是从整体上、全面的、有机的把握整个哲学体系。对概念和原理的讲解仍旧是停留于知识点的讲解,让学生感觉仍旧是初中高中的老一套,而没有讲出大学应有的水平,没有形成通过哲学的理论而达到对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及思维方式的养成。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哲学总是先于这个时代的发展脉络和潮流,而作为公共课的哲学教学,教材的改革与更新,总是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因此在整个马克思哲学的教学过程中,关于马克思哲学理论的讲解就异化为一种强行灌输而缺乏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大学的马克思哲学课程失去了做为哲学所应具有的当代性,失去了哲学应有的光彩与魅力。

作为公共课的马克思哲学教学,目前的讲授并没有把马克思哲学还原到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发展过程中,了解整个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前因后果,更没有达到中哲西哲和马哲的对比融合。而是单独把马克思哲学从哲学发展史中拽出来进行孤立的讲解,这样既没有还原马克思哲学的西哲背景,也没有真正达到马克思哲学的中国化。

(二)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看

05方案以来,各个高校都进行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一些尝试性的改革,例如加入社会实践教学、案例教学、情形式教学等等,但是并没有真正的改变讲多于思的现状,在整个马克思哲学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独立思考的培养,没有培养出学生对哲学体悟的能力和自我提炼的能力。以案例教学为例,在课堂上教师给出案例,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但目前的案例教学并没从形下的具体事例中去体悟形上的哲学,也没让学生体悟出形上的哲学与形下的案例中的关系,仅仅只是让学生讨论出案例所说明的马克思哲学的那个原理和方法论意义。这种案例的教学,就割裂了生活与哲学的联系,割裂了哲学的本真涵义,并没有为学生真正的树立起此岸世界的真理,而马克思哲学的宗旨就是如何树立此岸世界的真理。

哲学讲究的是体悟,更多的时候这种体悟远远重于讲解,体悟所需的时间和氛围就远远重于讲授,而目前的马克思哲学教育和教学中基本是以教师讲解为主,在课堂教学中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师生互动,更别提学生自主的体悟哲学。正如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所说“哲学的功能不是为了增进正面的知识(正面的知识是指对客观事物的信息),而是为了提高人的心灵,超越现实世界,体验高于道德的价值。”这点正是目前马克思哲学教学中的最重要最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 目前高等院校哲学教育教学的经验

尽管目前的高等院校哲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育教学中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是在多年的教育教学中还是积累了相当多的经验,概括如下:

哲学与人生课件 篇7

一、案例分析法的优势

1、案例分析法生动形象,有利于深化理论学习

哲学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效的思维方法,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哲学观点的培养,是中学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案例分析法是一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往往是从具体上升到抽象,即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研究来探寻带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内在规律,从中导出一般的原理、理论,所以比较易懂好记,生动形象,有助于理论学习的进一步深化。例如讲“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框时,就可以设计以下案例:寓言《钉子》:“丢失了一个钉子,坏了一个蹄铁;坏了一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斗;输了一场战斗,亡了一个国家。”通过非常形象的描述,揭示了哲学理论,加深了学生对普遍联系观点的认识。

2、案例分析法运用方式灵活多样,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

哲学作为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要揭示的是抽象的理论知识,而非具体的科学知识。这些理论对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历史现象,树立科学的“三观”,形成正确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至于将来能更好地走向社会,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案例分析法在具体实施中,可以有多种形式,既可以进行典型示范引导,又可以进行现实模拟训练;既可以进行自我研究,又可以开展小组讨论。教师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运用知识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述“意识能够反作于客观事物”一框时可用视频的形式模拟案例《秘密武器》:公元前214年,古罗马和古希腊之间发生一场战争。罗马舰队气势汹汹杀向希腊的港口。大风吹着船帆使舰队全速前进。奇怪的是希腊看上去毫无防备,港口上只有妇女和老人。罗马人逼近港口,以为胜利在望。这时候,只见一位老人一声令下,妇女们都举起手,顿时万道金光射向罗马舰队,船帆先着火,刚才还在帮助罗马舰队前进的大风现在帮起希腊人烧船,罗马舰队很快全军覆没,可怜的是罗马将士至死也不明白希腊人究竟用什么秘密武器取得了胜利。通过本案例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3、案例分析过程中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传授者,学生则是消极的接受者,教师提供理论知识,学生囫囵吞枣地接受。而案例分析法则强调教与学的过程应是一种互动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师生能够相互交流,并且学生能够通过反复的练习,形成一定的学习能力、社会能力和职业能力。因此,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真正被摆到“学习主体”的位置上,他们不会被要求强记内容,但必须开动脑筋,苦苦思考,如此反复训练,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然有所提高。如在讲述“主观必须符合客观”一框时,可应用《马谡失街亭》一例:我国著名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上说,诸葛亮第一次出师北伐,到了祁山,因司马懿引兵出关迎战,诸葛亮便命参军马谡率重兵驻守街亭,以阻击魏军。并立下军令状,若街亭失守,甘当斩首。马谡自恃熟读兵书,颇知兵法,既不按诸葛亮的意图行事,也不听副将王平的劝告。他不在山下路口扎寨,却到山上屯兵。他说:“孙子云:‘置之死地而后生。’若魏兵断我汲水之道,蜀兵岂不死战,以一可当百也。”结果被魏兵杀得大败,街亭失守,马谡也因此被诸葛亮斩首。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探讨我们可以得出这个故事启发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不能照搬书本,不能把一般原则当作教条,而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二、案例分析法的运用

在哲学教学中,运用案例分析法,主要包括三个过程:确定案例、讨论案例、评价案例。

1、确定案例

选好案例,是案例分析法的首要条件,案例是教学的主线,要贯穿一堂课的始终,能起到组织教学各环节的作用,比如导入、讲解、讨论、对话、总结等具体教学过程都以案例为基础而展开,它是学生获得认知的载体。所以,选好适用的案例对组织教学非常重要。案例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时效性、真实性。

(1)典型性。选择案例过程中,要选取那些典型性强,有思想深度的材料,由于教学时间的局限,客观上不允许教师罗列过多、多长的材料,而且有的材料已被反复运用,已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材料,要坚持少而精的原则,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时效性。如果选用内容陈旧过时,缺少时代特色的案例,这会降低学生参与案例的积极性。教师要加强对案例的研究,课堂教学应不断更换选择补充新鲜的案例,确保案例的时效性。如讲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一框可用我奥运健儿在雅典为国争光的案例;讲述“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一框时可运用钟南山院士英勇抗击非典的事例。

(3)真实性。求真务实是当代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之一,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课教师在讲解教材时一定要选择具体、真实、可信度高的材料,这样才能让学生信服,在思想上认同,从而使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如讲“集体主义是正确的价值取向”一框时可结合上海市民发扬集体主义主义精神大力支持、参与世博会建设准备工作的事例。

2、讨论案例

组织案例讨论是案例分析法的主体和核心环节,讨论的方式可以灵活多样。讨论案例时,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重在讨论过程,寓原理于讨论之中。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自由讨论氛围。在讨论过程中,要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鼓励不同观点的争辩,不单纯地去追求一种正确答案,而是重视得出结论的思考过程。每个教学案例所涉及的问题都必须由同学们自己进行分析、解释和讨论,只要是你说得有道理,能把自己的观点阐述清楚,表达明白,就是有能力的表现。对学生思想上的模糊认识和错误观点,教师不应简单否定,而应引导学生正确分析错误的实质以及产生错误的原因。

(2)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教学讨论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认识、情感等方面的交流过程。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有强烈的民主意识。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组织和讨论,启发学生讨论,切忌发号施令和批语指责。对于部分学生不爱发言或很少发言,教师要和颜悦色地启发,开拓他们的思路,逐步消除他们的自卑感,使他们明确主人翁地位,从而产生积极参与讨论的责任感。

3、评价案例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语录经典短句

经典伤感语录短句 抒情语录经典短句 03-31

运动会加油稿铅球汇集

运动会加油稿铅球 03-31

森林防火个人工作计划

森林防火工作计划 03-31

打老公检讨书认错十一篇

老公检讨书 03-31

我为他点个赞作文五篇

点个作文 03-31

哲学课的心得体会

哲学心得体会 12-16

幼儿园班级个人工作总结

幼儿园班级工作总结 班级工作总结 03-31

室内花卉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

花卉与人类 花卉与人类的关系 07-29

我的中国心作文

中国心作文 03-31

家具销售年终个人工作总结汇集11篇

年终工作总结 03-31

中职个人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中职工作总结 03-31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