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产业发展报告

产业发展报告 篇1

为促进我县旅游产业快速发展,xx月xx日,县政协经济委员会组织部分委员,采取实地考察、听取汇报、座谈讨论等方式,对我县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山水休闲胜地”的目标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全县旅游业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态势。

景华农业生态园、金斗农业生态园等景点的路网基本建成,景区内的水、电、路、通讯、网络等基础设施齐全,功能配套,能够基本满足游客对旅游基础设施的要求,促进了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的转化。

星级农家乐星级旅游餐馆旅游定点餐馆3家;培育了旅游商品定点生产企业6家;兴建了一批旅游娱乐和购物场所,形成了功能较为齐全的旅游服务体系,具备了一定的旅游接待能力。

住宿、商贸、交通、娱乐、通信、种植和养殖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城乡的统筹发展。

二、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我县旅游业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主要得益于县委、政府采取的多项措施,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发展,组建了来安县旅游业攻坚指挥部,加强对全县旅游业的宏观管理、指导和协调,为培育和发展来安旅游产业提供了组织保障。对投资万元以上的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五个一”的工作机制;坚持每周一调度、每月一督查的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旅游项目推进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为旅游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结合我县实际,重金聘请专家高标准编制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推出了十大旅游精品项目,为培育和发展旅游产业提供了科学指导,为“五色两核三带四区”旅游发展布局的实施,提供了科学的建设依据。

三是坚持项目推动。通过加大旅游项目的招商和帮办力度,推动和促进了一批重大旅游项目的成功落地和顺利实施,带动全县旅游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据统计,,我县规划实施的旅游项目多达龙窝寺森林公园、莲花湖旅游开发等5个项目正在筹建当中。

四是坚持品牌带动。根据xx独特的资源优势,坚持打造“xx”旅游品牌。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以生态休闲旅游为主题,常年在《xx日报》、《xx晚报》和xx电视台对我县xxxx生态旅游度假村进行宣传,使xxxx的游客每年都保持递增xx、xx、xx、xx等地举办旅游推介会,有效地推动和激活了客源市场,使来安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今年x月成功举办的中国“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充分展现了“xxxx,xx”的新形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

五是坚持资金投入。近年来,县政府投资xxx万元实施了xx烈士陵园改造工程,对陵园广场、纪念馆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建,丰富了景点内涵,提高了服务档次。县交通、民宗、文体、水利等部门政府性投资xxxx万元,用于改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社会资本投资x亿元开发了一批乡村旅游、休闲旅游、城市快捷酒店等多元化旅游新产业。今年以来,县财政还先后拨付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总计xxx万元,用于奖励和开展旅游景区创建和农家乐创建、第x届xxxx生态文化旅游节。

三、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近几年来的努力,我县旅游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

景点的道路大多等级低,尚处于路窄弯多不平坦的状况,车辆进出不便,存在潜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2、旅游产业要素制约依然存在。在项目引进和推进中,因土地指标紧缺,导致一些重大旅游项目建设艰难;因资金和相关手续办理等原因,致使部分项目进展缓慢,严重制约着旅游业健康快速发展。

历史古迹、历史遗迹等一批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文景观特色没有得到很好的挖掘,对人文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

不同规模游客需求的接待能力较差;旅游商品研发深度不够,旅游商品市场不成规模。

旅游服务质量监督检查、旅游投诉案件处理等工作无法开展。

四、推进我县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与建议

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快速增长的经济总量,为我县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省政府去年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实施意见》,更为我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政策机遇。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些有利时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现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利用、开发和管理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推进各项工作全面落实;要建立健全旅游产业发展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和激励机制,严格考核兑现,实行重奖重罚,充分发挥各地各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强力推进旅游产业发展,真正形成部门联动、齐抓共建、合力发展的良好局面。

土地、产业扶持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以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越的条件,吸引有实力的客商到我县投资开发旅游产业。强化主体意识,用产业化的思维和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大胆引进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参与旅游产业发展,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3、进一步加强规划,统筹谋划好旅游产业的持续发展。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原则,根据《来安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旅游项目专项规划,对各类景点、服务设施进行科学布局;积极探索旅游项目与农业项目捆绑,缓解土地指标压力的新形式,切实加强对旅游项目规划、建设的深层次管理。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对各景区实行分级管理、分级开发、分级保护,避免生态资源遭到破坏。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实行旅游资源分段分批开发,避免一哄而上、低效开发、浪费资源,确保资源与环境的永续利用。

省市更多的旅游项目资金;紧紧围绕重点景区、田园风光线路,加紧编制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各级项目资金,确保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县财政每年都要列支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根据财力增长情况逐年增加,以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产业建设的积极作用。林业、农业、交通、发改、水利、建设等部门要把天然林保护、农业综合开发、乡村公路、农村能源、水利建设等专项资金的安排使用与发展旅游业结合起来,有效整合建设资金,切实推进旅游产品的开发建设。

金太阳大酒店和来城新区大酒店等高星级旅游饭店加快建设和申报评星工作,提升我县旅游接待档次。加快舞彩国际生态旅游项目推进步伐,打造“休闲度假的高端产品”。要注重加强与周边地区的旅游区域合作,形成旅游精品线路。此外,还应采取集中培训、委托培养、外出参观等多种形式,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服务技能和水平。

旅游项目推介会,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展示来安的发展魅力、城市品味,文化底蕴。加强旅游商品的开发,着力培育旅游商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和专业市场,开发一批具有来安特色、市场前景广阔的旅游商品。推进参与式文化旅游项目,鼓励开展民风民俗民乐展示,促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有机融合。

配强旅游行政执法人员,落实执法经费、配备交通工具,为旅游行政执法提供人员、资金上的保障。健全旅游市场综合治理机制,定期会同公安、工商、卫生等部门对旅游市场进行专项治理整顿。加强对景区(点)的监管力度,完善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净化旅游市场。

产业发展报告 篇2

据资料显示,镇政府在过去的一年里,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使农民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全镇共发放种粮直补125218.68元,综合直补495885.67元,直补资金1667799.98元,农机具补贴13万余元。

《1》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粮食总产28762吨,同比增长10.4%,良种覆盖率达100%,粮食品质大大提高。

《2》食用菌种植、蔬菜种植优势明显。食用菌种植量达到1000万袋。蔬菜种植面积稳中有升。

《3》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增养殖园区2个,全镇生猪存栏45810头,家禽存栏342994只,牛存栏12169头,羊存栏14920只,新增出栏肉鸡345734只。

《4》林业生产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镇完成绿色通道25.8公里,完善农田林网15800多亩,完成了补植补造任务路、沟、河、渠119条,植树总量达25万株,林业育苗100亩,林木覆盖率达13.6%。

《5》劳务经济蓬勃发展。加大了劳动力转移及培训力度,培训劳动力5098人,劳动力转移13314人,极大地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6》加工业凸显特色。王子孟石材加工厂已发展到3个,年加工产值达到30万元,产品销往周边各地;余官营木器加工年加工量超过万件,产品销到洛阳、开封;马起营村出租钢模板已发展到70余户,年收入达到150万元。

《7》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稳步推进。

四、对结果的分析。

周庄镇是一个农业大镇。对于这样一个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占到4.7万亩的乡镇,完成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势必是艰巨的。从历史到现状的对比,不难发现政府工作的成效是显著的。而这些,得益于一个良好的有战斗力的干部队伍,他们始终对时局现状和肩上的担子保持清醒的认识,始终坚定不移地走在前列,做到“不唱高调;不搞形式;不徒虚名。常严以律己;常深入实际;常调查研究;常从严管理”;得益于全体工作人员的良好的工作作风,“尽职尽责,尽心尽力,不等不靠,不拖不沿”;也在于广大群众对政府工作的配合,主动寻求自身发展增加收入之路。

当然还有一些很突出的问题:农业产业化特色还不够鲜明,所占比重小,缺乏一批真正的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相对狭窄。这也是由于本地区农业经济所占比重大,产业结构调整面临挑战,同时广大群众有某些意识上的局限性,而且这些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短时间内就能完成的。

五、体会。

农业结构调整应该有成功的范例。调查一个成功的地方并得出经验是一种手段,而总结一个还存在问题的地方并找出发展方向也不失为方法。毕竟,能够顺利完成调整的还在少数。如果所有的调整都是易得的,那么这将不成为机遇。这次调整无疑会面对矛盾的层次深,调整的要求高,调整的难度大的问题。

因此就需要我们在事实就是的基础上,寻找调整的新思路。“新思路”我自然是没本事想出那么多了。不过我认真看过别人的思路,还是很认同的:

跳出农业抓农业。农业问题已远不是农业自身的问题,制约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收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而解决这一问题也需要从更高的层面、更大的范围予以解决。比如,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农民劳均耕地资源少,规模狭小,生产易趋同。若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创造条件加快我国农村城市化和农村工业化的进程。

把农业当作战略产业来抓。首先,把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来抓。许多产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战略物资,我们一方面要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加大力度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又要采取有力的措施更切实有效地确保粮食、棉花等大宗农产品的基本自给,避免其生产的大起大落。大宗农产品的国内需求到什么时候都必须立足国内予以解决。其次,把农业作为广大农民致富的产业来抓。在短时期内,众多农民的致富还只能主要依靠农业以及与农业相关的生产经营行业,这就要求我们下大力气把农业做大抓好。我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有优势,应该予以挖掘和发挥。

宏观上科学布局。调整农业结构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依据地方不同的自然资源秉赋、技术水平以及品种优势和发展基础,通过规划和引导,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化生产、加工、销售基地,以形成宏观上科学、合理、高效的农业结构布局。

实施中突出重点。农业结构调整应重点抓好农产品的品种品质、贮运加工、生产的区域规模、销售的市场开拓和出口创汇。同时,也要着力推进以县城、中心镇为重点的农村城市化和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各种联合体形式并举的农村工业化。

总之,农业结构调整是挑战,也是机遇;我们唯有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才能赢得新的发展;我们别无他择。

产业发展报告 篇3

近年来,省、市、区先后对发展乡村旅游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并把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经济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乡村民宿经济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区作为宁波市最大的中心城区,北山南水,城乡兼具,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依托自身比较优势,抢抓机遇,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经济,不仅对加快我区中西部农村地区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我区推进新型城市化、建设休闲江北的具体举措。因此,我区应该大力发展乡村民宿经济。我们根据近期的实地调研走访,就此提些建议和意见,供参考。

一、现状与问题

目前,我区乡村民宿尚处于起步阶段,零星分布在洪塘街道的鞍山村、慈城镇的毛岙、五星、三勤村等地,称得上民宿的经营实体不足0家。如毛岙村现有民宿2家,23间标房,收费标准约为00元天,每家年收入为30万元。但多数处于半停业状态,发展中存在诸多问题。据调研,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缺乏规划引导,项目配套不完善。我区尚未就乡村民宿发展出台相关规划,没有对民宿以及民宿相关旅游配套产品、设施等进行统筹谋划,民宿经济处于自我发展状态。发展民宿一般需要有两日以上的旅游行程作为配套,我区民宿发展可配套的旅游资源则较为零散,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大。如鞍山村,主要向游客推介的主打项目是北山游步道登山游、保国寺古代建筑游两个旅游产品,这两个旅游项目均可以在一天内完成,不足以使游客产生“住下来”的欲望,留不住游客使民宿产业发展受限。当前,全区实际正常运营的民宿没有几家,还没形成具有相当规模和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发展区域。与德清、象山等地相比,我区乡村民宿发展明显滞后。

(二)缺乏专业化运作,主题特色不突出。我区民宿经营者主要是当地农民,经营理念较狭窄,管理服务人员的职业化程度较低,民宿主题不突出、特色不明显。如,在房屋装修上照搬城市宾馆装修,缺乏乡土气息;在经营特色上,与象山的渔家乐、德清的洋家乐相比,缺乏自身吸引游客的亮点。其次,民宿的市场定位模糊,没有针对青年白领、退休职工等不同的消费者而进行市场细分。

(三)发展环境有待优化,要素制约严重。一是受现有政策的制约。由于我区民宿是由农民自行建造,没有正规的施工单位,无法提供竣工验收报告,按照有关规定是不能取得消防安全许可证;同时995年前建造没有房产证的农房,或有房产证但无环评报告的民宿都无法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开业后无法向消费者提供正规发票,意向开办民宿的经营业者对此顾虑较大。二是缺乏民宿经营用房。由于现行政策规定农村住房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层,最高不得超过8米”,导致大部分农村住房面积限制在xx年全县农家客栈共接待游客34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7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5%和9%。

一是完善组织体系。县级层面成立农家乐休闲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镇乡、街道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设立工作站;农家客栈有关村建立服务站;发挥县农家乐行业协会作用,引导农(渔)家乐各经营业主依法经营、提升服务。

二是加大扶持政策。象山县对农户改建、税收、信用贷款均明确了扶持政策。如,县对农户改建每间标准房补助xx年内其缴纳税收当年地方财政所得部分全额奖励给村集体,用于日常管理和村庄环境整治。开展农家客栈经营户信用等级评定,积极开展小额贷款服务,并给予利率优惠。

三是规范经营管理。县公安、消防、卫生、环保、工商等部门简化审批手续,强化对农家客栈从业人员的业务技能和素质培训,推进农家客栈规范化发展。因地制宜制订农家客栈消防、治安安全和卫生、环保标准,促进农家客栈标准化建设。

二、德清农(洋)家乐开发经验

近年来,德清县依托莫干山、下渚湖的自然禀赋,积极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目前全县共有农家乐xx年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270.2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07亿元。

一是形成合力。县政府成立农家乐休闲旅游领导小组,制定《关于促进农家乐发展的若干意见》,安排专项资金补助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成立县农(洋)家协会和西部涉外休闲度假项目服务小组,会同建设、国土等职能部门,针对精品项目予以特事特办,合理营造良性发展氛围。

二是做精项目。选择环莫干山和下渚湖区块实施精品示范工程,聘请专业设计师上门服务,完成一批精品特色农(洋)家乐改造;利用优越的生态环境和投资政策,吸引文化人士前来投资,兴办具有文化内涵的精品“洋家乐”,提升区域品位,如裸心谷、法国山居等,其中裸心谷年营业额达亿元。

三是实现多元发展。在发展农户单体经营同时,积极引入青年旅社、文化公司、国际友人、创意人士等多元投资经营者,打造单体农户、国际度假村、废旧老宅改造、户外俱乐部、大型农庄、文化创意会所型等不同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产品。

四是加强产业融合。通过规划引导,将特色种养殖业、本地饮食文化特色与农家乐联动发展,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

三、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情况,结合借鉴外地乡村民宿经济相对发达地区的做法,我们对加快发展我区乡村民宿经济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规划布局,试点先行。建议区政府研究制定民宿发展的布局规划,对现有民宿发展摸底排查,并根据自然景观、村庄条件等,出台相应的民宿发展规划线路图,明确重点发展区域,与新农村建设、拆迁和保留村规划等有机结合,充分考虑产业布局、人口集聚、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形成目标明确、布局合理、定位科学、特色鲜明的民宿发展规划。规划编制时要注意江北农村地处城市近郊的区位,准确定位。建议对毛岙、三勤、鞍山等具有资源优势和建设基础的村先行试点,可通过村统一经营、村民自主经营或引入工商企业主体等多种模式进行开发,突出民俗活动、农业体验、休闲娱乐、健身养老等不同主题,打造适合不同消费者群体、多层次、多元化的乡村民宿产业体系。

(二)加大政策扶持,突破制约。建议区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扶持乡村民宿经济的发展:一是在民宿建房用地保障和容积率控制方面,建议拓宽民宿建设用地渠道,放宽容积率指标控制,简化审批程序,保障民宿发展用地需求,对于用于民宿发展的临时建筑在政策上予以适当突破。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借鉴象山的经验,对民宿经营户按床位给予一定的补助;对有一定规模民宿经营户数的村建设旅游配套设施或游客接待中心等,给予适当的补助;对于资源禀赋较好、市场前景广阔的精品项目予以重点补助。三是在环保、工商、消防等准入许可和经营许可的审批事项上要有所突破。建议有关部门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和做法,坚持先发展后规范的原则,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制订准入门槛和审批办法,设置相关达标要求的政策,对符合达标要求的民宿发放证件,以保证其正常经营。

(三)加强指导和服务,确保有序发展。一是建议区政府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和服务,帮助试点村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根据试点村的特点和优势,按照市场细分原则来确定目标客户群体,准确定位。指导有关试点村制订专业化、商业化的发展项目,提升民宿产业整体品质。二是积极发挥政府的招商引资平台作用,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公司的合作、对接,利用旅游企业的财力、智力以及营销策划经验,进行专业的招引和开发。三是借鉴外地的经验,建立行业协会,强化设计,组织开展民宿业主和服务人员的经营理念、营销策划、管理服务技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方面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和经营档次。四是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民宿发展的服务质量、消防、卫生等的监管,确保有序发展,实现诚信经营,提升知名度,打造民宿经济的品牌。

(四)理顺机制,强化合力,完善配套。

一是建议借鉴德清、象山等民宿产业相对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由区政府牵头,成立由相关职能部门组成的乡村民宿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建立重大事项议事协调例会制度,定期协商解决乡村民宿在发展中遇到的办证难、资金筹措渠道单一、经营管理缺乏专业化运作、配套不完善等难题。

二是建议区农村工作和旅游管理部门应该把发展乡村民宿作为农民增收和旅游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与所属民宿村的街道、镇形成工作合力,齐抓共管,推进民宿经济的发展。

三是完善配套服务设施,要加大对民宿发展区域的旅游交通、便民设施、生活设施等建设资金的投入,完善配套服务设施,同时对民宿村生活污水处理、道路设施建设、村容村貌的整理要加大力度,也要增加村自行车健身道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四是加快推进乡村民宿发展区域周边的旅游项目的建设,增加可游性,使乡村民宿和旅游项目形成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局面。同时对现有的旅游资源进行科学的整合管理,在民俗活动、农业体验、休闲娱乐、健身养老等方面进行培育或支持,将特色种养殖业、本地饮食文化特色与农家乐联动发展,带动特色农产品销售,延伸乡村旅游产业链。

产业发展报告 篇4

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涌现出很多突出的亮点,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合肥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基地。以京东方6代线、鑫昊等离子为龙头的平板显示两大技术项目逐步进入收获期,扎堆效应已经显现,集聚了彩虹高世代液晶玻璃基板、乐凯光学膜、日本丸红等一批上下游配套企业。同时,正在推进8代线,筹划引进10代线,规划建设3.5代线,届时合肥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完全能够成为全国第一,也就意味着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竞争力。合肥正在成为全国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业基地。赛维ldk太阳能电池项目建成投产,海润光伏项目紧紧跟进,晶澳太阳能、中建材太阳能电池盖板等一批项目以及一批相关配套项目都已开工,目前在手的已有10gw,到“十二五”末可达到25gw,相当于打造一个“光伏三峡”。同时,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以熔安动力、芯硕半导体等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业迈上高端;以乐凯光学膜、彩虹玻璃基板、杰事杰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快速崛起;以江淮汽车、安凯客车、国轩动力电池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走在前列;以量子通信、美亚光电等为代表的公共安全产业占据制高点;以科大讯飞为代表的语音产业独树一帜;等等。这些都表明,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大规模、快速度发展的新阶段。同时,合肥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不断创新招、出奇招,形成了一批成功案例。

案例一:融资模式创新——京东方6代线项目。该项目总投资175亿元,合肥承诺以自有投融资平台作为战略投资者参与京东方股票定向增发,认购金额不低于60亿元,3年锁定期结束后通过二级市场退出。2009年6月10日 ,京东方50亿股定向增发顺利完成,每股增发价锁定为2.4元(当期京东方股价平均为4.8元)。由于市场反响热烈,社会资金认购踊跃,合肥方让出部分认购权,实际投入仅为30亿元。这样,XX市通过30亿元定向增发带动了资本市场和银行145亿元的投资,开创了政府引导资金推动产业发展的新模式:在政府风险可控并能保证收益的前提下,通过资本市场定向增发为企业扩大再生产募集资金,并以此带动巨额的银行融资,既实现了政府资金的风险可控,又撬动并引导了大量社会及银行的资金投向国家重大产业和关键项目。

案例二:招商方式创新——赛维ldk太阳能电池项目。坚持以诚招商、以良好的环境招商,创造性地采取了“四大机制”,即:强有力的领导推进机制,有序顺畅的政策统筹协调机制,快速、灵敏、得力的商务谈判机制,服务企业快速落地的跟踪帮助机制。“合肥速度”成就“赛维奇迹”,使该项目从签约、开工建设到投产只经历了短短8个月时间,由此保证了企业及时抓住太阳能光伏产业大规模应用的商机(最近国家发改委明确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策,预示着太阳能光伏产业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带动了海润、晶澳等一批大项目的跟进,形成了良好的“磁石效应”。

案例三:技术引进创新——鑫昊等离子项目。该项目是安徽鑫昊等离子显示器件有限公司从日本日立公司引进的四面取等离子生产线项目,母公司合肥鑫城是合肥新站区管委会下属的投资公司,是XX市为打造中国fpd基地而成立的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我国大陆第一条生产线在绵阳、产量220万台,生产的是“标清”电视;鑫昊等离子项目是第二条生产线、产量200万台,生产的是“高清”电视。绵阳的生产线投入的是60亿元,而鑫昊等离子项目投入的是20亿元,主要是合肥抓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危中之机”,有效降低了项目投入。

案例四:边界条件创新——熔安船用低速柴油机项目。低速柴油机是一种大型复杂的动力机械,一台机有1万多种、4万—5万个零部件,小者逾500吨、大者重2000吨,即使是拆装运输,航道通航能力也不能低于1500吨,航道净空不低于8米。但是,XX市通江航道,由12公里的派河,57公里的巢湖湖区和62公里的裕溪河三段航道以及巢湖和裕溪河两座船闸枢纽组成,全长131公里。其中派河以及派河口至合裕航道之间连接段约30公里为v到vi级,派河航道仅能通航200吨左右。XX市委市政府果断作出了加快合肥通江航道改造,南淝河合肥中心港向派河转移,将派河港打造为合肥中心港的部署。通江航道改造投资约12亿元。其中投资6.3亿元按iii级航道标准疏竣派河、巢湖湖区和裕溪河航道;投资5.5亿元按ii级标准新建复线巢湖船闸和裕溪船闸。由此,XX市通江航道将从现在的iii级至iv级,提升到ii级至iii级。2008年6月至2009年3月底,派河中下游河道综合治理一期应急工程顺利完工,满足了熔安动力近期所需通航要求。目前,派河河道综合治理一期先行实施工程和派河河口—施口段巢湖湖区疏浚工程即将完工。

案例五:商业模式创新——探索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合肥是全国公共领域和私人应用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双试点”的6个城市之一。在“双试点”中,合肥顺应市场经济规律,把推广应用与商业模式创新有效地结合起来,虽然时间不长,但在公共领域,不仅是开通国内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的城市,也是国内目前推广纯电动公交车最多的城市;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领域首创国内、乃至全球最大规模的示范运营,开创了全国纯电动轿车规模化投放市场的先河。目前,合肥已有17款新能源汽车进入国家公告目录。2010年,含示范推广在内,全市共销售新能源客车225台、新能源商用车585台;“十城千辆”示范工程其他24个城市对国内车企共招标53辆新能源客车,安凯中标51辆,中标率达96%。公共领域的推广应用采取了“电池租赁”模式;新能源私家车的推广,在初期采取了“定向购买”模式,即在新能源汽车生产及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内部职工先行示范推广,并逐步开展“先租后售”等方式。正是由于商业模式的创新,充分有效地发挥了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

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走的是一条质量高效益好速度快的发展路子;得益于以“大开放”的理念,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果断抢抓国际分工大调整、大分化的契机,敢于危中寻机,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作”的文章;得益于发挥科教人才资源密集的优势,坚持以产业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高校院所为主角,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得益于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 的作用,创新融资模式,创新支持政策,为各类企业营造了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所有这些,都为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

——坚持重点突破,在下好“先手棋”中打好“主动仗”。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全世界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东中西部也是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对于一个地方来说,如果采取跟进策略难以主动,亦步亦趋难有作为,只有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准突破口、选准着力点,在一些重点领域率先突破,才能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特别是,现在已经进入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如果步子慢了、反应慢了,丧失的将会是新一轮发展的历史性机遇。

——敢于无中生有,在招大引强中呈现“路线图”。 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关键是要以大开放的视野借梯登高、借力发展,遵循以吸引增量为主、提升存量为辅的基本路径,打好“政策牌”,走好“创新路”,善于在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抢抓机遇,把一个个企业引进来,把一个个项目建起来,做好“无中生有”“小题大作”文章,形成几个比较清晰的大产业。同时,处理好先为与后为、快为与慢为的关系,再谋划一批龙头项目、抓好本地化配套,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特色和竞争力。

——突出产业第一,在科技成果产业化上下功夫。技术创新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攻方向,但对一个地方来说,必须强化“产业是核心”的顶层理念,始终突出“产业第一”的导向,来抓好科技成果转化。一方面,要面向市场,检验技术的稳定性、成熟度和经济性、安全性,引导科技革新和成果优化,使之尽快得到市场认可。另一方面,技术更新速度快,甚至一种新成果往往有被另一种新成果替代的可能,必须引导企业走准技术路线,实现科技成果的快速产业化。同时,要为新产品走向市场建立配套服务体系。

——强化企业主体,在商业模式创新上求突破。在现代市场条件下,商业模式创新与企业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同等重要,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推动产业体系重构,甚至成为新经济的显著特点。一定程度上,商业模式的创新决定着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引入速度和市场化的推广速度。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始终是主体,必须大力促进科技与商业、工业和金融的融合。

——加强战略思维,在敢走新路中开拓进取。历史经验表明,在科学和革新技术的推动下,尽管处在经济危机中,一大批新兴产业仍旧在这一过程中成长起来,并以其独有的活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根本的力量。这是很重要的战略逻辑。政府应尊重市场规律和产业发展规律,创新体制机制,综合运用产业、税收、财政、金融等政策,包括制定采购、投资等政策,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相关产业技术标准,使创新活动、创新成果得到保护。

产业发展报告 篇5

20xx年开始,农户种植积极性降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主要原因有五点:一是比较效益下降。20xx年以前番茄的亩净收益是1500元左右,小麦、玉米、花葵、油葵、籽瓜等净收益约400-1000元,番茄种植效益明显较高。但近几年随着花葵、玉米、甜瓜、脱水菜价格的上升,番茄的比较效益逐渐下降。特别是xx年,番茄受雨涝灾害的影响,产量、效益更是直线下降。xx年,花葵的亩收益1500元,玉米的亩收益1400元,小拱棚甜瓜套葵花的亩收益3200-3500元,脱水菜的收益上升到3500-4000元,而番茄最好的收益约1200元左右,大部分都赔本,效益明显低于其它作物,农户积极性下降。二是病害多,风险高。番茄在我市种植将近xx,连续的种植使番茄早晚疫病发生机会增多。同时雹灾、雨灾等自然灾害对番茄的影响也较大。三是劳动强度大,雇工成本高。种植番茄需开沟起垄,费工费时。成熟时间集中,人工采摘、装车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劳动力趋于老龄化,一旦雇人,成本很高。今年摘一吨番茄需140元左右,装一车150元左右,一亩番茄从采摘到装车雇工费用约850元左右,加上其他成本,番茄的亩成本达1200元左右。四是农民担心交售困难。番茄上市时间集中,保存时间短,必须及时采摘交售。以往排队卖番茄的痛苦经历让许多农民心有余悸,种植积极性受挫。

产业发展报告 篇6

文化作为一种产业,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达国家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也是当代综合国力与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将成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文化产业已经成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西部地区,尤其是我区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与其他产业相比,文化产业可以说还刚刚起步,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还显得非常弱小。为了促进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委对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文化产业界定和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文化产业是指从事文化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和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都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力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文化产业分为影视业、音像业、文化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网络文化业、图书报刊业、文物和艺术品业、艺术培训业等9大门类。

由于长期以来,受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缓慢的制约和影响,我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也相对滞后。目前,在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已有娱乐、音像、影视、演出、报刊图书、网络文化、艺术培训等国有、集体、个体文化产业,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经营格局。从文化部门统计的资料看,的乡镇有一两家网吧外,其余均未开设。艺术品市场、书画市场、文物市场尚未形成,电影市场严重滑坡,基本倒闭,文化旅游市场尚未完全启动。文化产业中不少项目经营惨淡、效益不佳。

二、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对发展文化产业认识不到位

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固然有客观原因,但主要还是在于自身陈旧观念的束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思想观念滞后,产业意识不强,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还停留在计划经济发展的模式中,等、靠、要思想突出,存在畏难情绪,怕担风险。只拘泥于投资风险小或是传统经营项目,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文化产业的美好前景及在经济发展中所占有的重要战略地位。因而不重视,不主动抓文化产业,在今年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XX区是全省唯一没有参加的地区。而经济实力不如我区的XX区却能在交易会上签约机制上还存在着政企不分,事企不分的现象,权责不明晰,致使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

2、资金投入不足,文化基础设施缺乏

由于我区经济比较落后,地区和各县(市)财政属吃饭财政,只保职工工资,投入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很少,而靠自身发展困难又很大。文化基础设施缺乏,全区目前只有的图书馆都是五、六十年代的旧房子,面积小且因年长失修,成了危房。文化馆设施少、陈旧,已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各县(市)过去修建的一些剧场、影院,因经营不善,大部分变成了商场、小吃城。如:作为七百多万人口的地区所在地毕节,目前,没有一个大的影剧院,影响了演出业的发展,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3、缺乏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和演艺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能力较弱

电影公司、影剧场、地区演出公司等单位,职工年龄老化、文化程度较低,经营管理能力差,公司都处于亏损状态,电影院、影剧场都作为商场、小吃城解决下岗职工的生活来源用。文化单位中各类文化艺术创作专业人才青黄不接,缺门断层。文化单位缺乏文化人的现象严重存在。如:毕节艺术团有在职职工137人,真正能够走向舞台的演员不到1/2,基本没有30岁以下的演员,有的舞蹈演员已不适应艺术表演的要求,更难使自己的表演艺术走向市场,形成真正的产业。

4、执法管理人员少,执法条件差

我区文化市场执法管理人员全地区不足扶持、服务都还存在不少的差距,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利用不够

我区有级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旅游区。但这些旅游景点基本上只有自然景观,缺乏文化内涵,缺少带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包装、人文景观、文化商品、艺术表演等,没有很好地体现其价值。我区现存的许多民族民间艺术、传统工艺也没有得到整合包装,走向市场。

三、对发展文化产业的几点建议

党委、政府和地直有关部门的年终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为文化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

政事分开,使政府职能真正转到对文化建设的宏观指导和调控上来,实行分类管理。党的十六大指出,文化按不同性质和功能分为公益性和经营性两种,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应对我区的公益性文化单位,以财政扶持为主,部分创收为辅,使之真正发挥社会公益作用。对经营性文化单位,鼓励和支持其进入市场,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吸收社会资本,组建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集团。

制定优惠政策,培育和优化投资、融资环境,鼓励、吸引私营企业、个人投资兴办文化产业;二是政府配套,地方财政要加大对公益性文化基础设施和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启动资金的投入,各县每年都应有一定比例的经费来作为文化产业运作基金。三是单位自筹的融资渠道。建立多渠道筹资的文化产业发展机制,依靠国家和社会力量共同支持,保证资金投入。

需求萎缩、濒临淘汰的项目,如:录相放映、电子游戏等国家政策规定一般不予新批、新办、新开的,不要强行发展。对于富有市场前景,且有潜力可挖的文化经营项目如演出业、印刷业等要给予支持和扶持,积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发展速度,巩固和发展已有的市场。根据当今社会知识化、信息化、现代化、科学化的时代特征,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优先发展潜力大、见效快、科技及文化含量高的项目。

合理利用、开发特色上下功夫。要邀请区内外专家、学者,加大研究、宣传力度,把我区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与旅游资源融为一体,打造一批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人文景观,烘托旅游资源的地方和民族文化氛围,促进我区文化旅游业的发展。

会经营、善管理的人才和高水平演艺人才,这是当前制约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要积极培养各方面的人才,改进和调整人才管理、使用制度,制定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开辟引进人才的绿色通道,加大人才的招聘力度,吸引区外人才到我区创业。

资源、资金、技术、交易等方面的粘接,使文化产业真正具有产业特色。

经验、经营方式、突破难点的方法,正确界定我区文化产业目前应有的发展可能和未来一段时期内的发展态势;突出我区应发展的特色文化产业;找准我区当前重点发展和今后长期发展的目标;突破我区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难点。

产业发展报告 篇7

茶叶是XX乡重要的传统优势产业。为加快茶产业发展,全面提高茶产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推动茶叶改良、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我们对x x茶产业的发展进行了调研,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x x茶产业的发展有着良好的基础和条件。

x x乡自然条件优越,适合茶树生长,茶树品种资源丰富。x x乡位于盈江县西北部,属于开发区。乡内山峦重叠,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以丘陵和小水坝为主,平均海拔1760米。土地总面积22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3004亩(水田7160亩,旱地18488亩),森林138235亩。x x乡是盈江县重要的茶叶产区。现在,全乡建立了完善的茶叶种植、加工、营销和技术推广体系,积累了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实现了传统生产技术向现代生产技术的.转变,打造了“x x山”茶叶品牌和系列产品。在XX年被州政府授予接待专用茶称号。XX年底,全国共有7个初级制茶厂,1个精制茶厂,2条精制茶生产线,3万公斤精制产能,15个茶叶科技团队。茶叶面积10776亩,产量107万公斤,产值542万元,农民茶叶收入235元。与“十五”末相比,产量、产值和茶农收入分别增长33%、76.3%和58%。

二、茶叶是促进山区、半山区和民族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的支柱产业。x x乡茶涉及面广,影响大。茶叶覆盖了全乡所有的村庄。

茶叶生产加工流通从业人员650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61%。在茶叶开发村,农民家庭收入的30%主要来自茶叶。

三是x x乡茶叶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全乡共有10776亩连片茶园,其中一个规模经营面积超过100亩。茶叶加工企业实力逐步增强。有机茶克隆种子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全镇已建立克隆种茶基地3652亩,其中新植茶园352亩,新植1400亩,新植2350亩,新植1426亩。

四,x x乡茶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自以来,x x乡茶叶产业发展迅速,但发展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部分村社对茶叶作为产业发展重视不够。二是茶叶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少,投入不足。第三,一些茶园基础设施差,管理粗放,产量低,效益差。四是产业化水平低,缺乏一批档次高、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全省知名茶叶品牌龙头企业。第五,人才缺乏,技术落后,茶叶产量和质量提高缓慢。

五、x x乡茶产业发展思路、目标、任务和重点。

针对X乡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X乡茶产业的发展思路是:优化结构布局,开发良种,加大投入,以单位面积产量为重点,提高质量,改善加工,建立健全茶园管理体系,培育龙头企业,打造品牌,拓宽市场,扩大名优茶比重,增加无公害有机茶生产,加快茶叶产业化, 目标任务是:到末,全乡茶园面积1万亩,总产量90万公斤。 茶叶平均产量100公斤,工农业产值720多万元,茶农收入500多万元。工作重点是分两步走。第一步,实施“1234战略”。即发展四大茶;稳定茶园面积1万亩;重点扶持2家茶叶龙头企业;努力打造三大茶叶品牌。茶的四大类型是:绿茶巩固升级,普洱茶发展突破,红茶恢复发展,茉莉花茶适当增加。通过改造、淘汰和新植,茶园面积保持在1.2万亩,可采面积保持在1万亩,其中良种面积90万亩(新植35万亩)。重点扶持“x x山”龙头企业;更新、改造和整合10个茶叶初级加工厂;建立机械修理、采矿三大示范模式,辐射面积3000亩。第二步,逐步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全力打造茶叶品牌,采取政府引导、企业自主的重组或兼并形式,实行企业强强联合,力争打造一个大茶叶龙头企业,一个茶叶品牌,一个全乡系列产品,依托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x x茶叶市场的竞争力和突出经济强势优势的能力。

六、x x茶产业发展的两大关键举措。

1、抓好种植加工,全面提高茶叶产业化水平。第一,稳定茶园面积,优化区域布局。按照改造一批、淘汰一批、种植一批的原则,继续实施茶叶区域布局、规模化发展和良种化种植。二是切实加大中低产茶园改造力度。x x农村的茶园大多是六七十年代开发的,现在基础差,产量低。通过加强茶园水利基础设施、补植和种植等。中低产茶园应全面升级改造,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第三,全力打造优质茶园基地。乡要努力建设1.2万亩优质茶园基地,发展1万亩绿色有机茶园。四是改造现有茶叶初级加工厂。x x乡有7家初级茶叶加工厂,力争改造5家,改造后的初级茶叶加工厂产能可达2万公斤以上。第五,努力推进XX乡精制茶加工企业技术改造。给予重点支持,促进其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提高其生产加工水平。乡重点支持发展两条茶叶深加工生产线,使每条生产线的生产能力达到20多万公斤。第六,对茶叶企业进行改革和重组。按照市场导向的原则,在企业自愿的基础上,通过政府引导和改制重组,全力培育全乡茶叶龙头企业。第七,调整产品结构,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的研发。以市场为导向,合理调整产品结构,既要巩固传统产品的生产,又要加快适销对路产品的研发。

2.打造“x x山”品牌,扩大x x茶市场影响力。第一,整合x x茶品牌。认真筛选x x茶现有品牌,继续打造具有x x特色和代表性的茶叶品牌和系列产品。同时,规范茶叶市场,打击不正当竞争,杜绝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切实加大对x x茶叶品牌的保护力度。二是加强茶叶营销,建立茶叶营销体系。通过发展专业化营销企业,建立茶叶专卖市场、专卖店和专柜,组织各种茶叶营销活动,开发茶叶订单,促进x x茶的销售。通过保护古茶树资源,挖掘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宣传茶叶,促进茶业发展。

产业发展报告 篇8

近年来,随着市委、市政府对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视,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是民生,体育是文化,体育是时尚,体育是娱乐,体育是消费的现代体育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群众参与体育的热情不断浓厚和强烈,体育事业及体育产业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经市统计局测算,2019年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总产出84.01亿元,创造增加值22.12亿元,比上年增长15.3%,高于gdp增幅4.8个百分点。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0.90%,比上年上升了0.02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785%)0.115个百分点。

体育产业是指以体育为核心,为社会公众提供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即体育服务业、体育制造业、体育销售业、体育建筑业。从四个主要体育产业增加值测算来看,呈现如下特点(见表1):

1.体育服务业占比偏低。2019年,全市体育服务业总产出4.04亿元,增加值1.73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体育业(包括体育组织、体育场馆和其他体育业)实现增加值0.86亿元,比上年增长13.2%,发展快于整个体育服务业。2019年,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7.8%,与上年比重相同,与体育制造、体育销售业比,占比相对偏低。

2.体育制造业占比最高。2019年,全市体育制造业总产出72.50亿元,增加值16.22亿元,比上年增长14.7%。2019年,体育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73.3%,比重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3.体育销售业增长最快。2019年,全市体育销售业总产出6.60亿元,实现增加值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9.5%,是服务、制造、销售和建筑中增长最快的部分。主要得益于居民收入水平提高,更加注重体育锻炼,体育用品、服装、鞋帽及相关体育产品的购买增多。2019年体育销售业增加值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8.1%,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

4.体育建筑业增长缓慢。2019年,全市体育建筑业总产出0.88亿元,实现增加值0.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是服务、制造、销售和建筑中增长最慢的体育产业,也是唯一个位数增长的体育产业;占全市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0.8%,与上年比重相同,占比不到百分之一。

1.体育场馆建设兴起高潮。2019年9月开始动工兴建的市体育中心,被列为市重点工程,预计2019年底完工,总用地面积26.67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99580平方米,总投资7.42亿元。主要建设“一场两馆”(一个30000座位的主体育场,一个6000座位的体育馆、一个1600座位的游泳馆)及400米的室外田径训练场与室外球场(篮球场、网球场、排球场)等。市体育中心工程是目前金华市区投资规模最大、占地面积最广的城市公共建设项目,能提升浙中城市群核心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将成为浙中城市群核心城市的新标志,金华市民进行全民健身活动和休闲的好去处。许多体育场馆后续重点建设项目也开展了前期规划工作,目前,市区的市网球中心,已列入三年行动计划重点建设项目。各县(市、区)体育设施建设也有序展开,卓有成效。永康市网球中心、浦江体育活动中心、东阳、武义、磐安体育馆已列入政府投资重点项目。

2.积极举办各类大型体育赛事。以打造精品体育赛事为抓手,相继举办了一批高规格、高水平的国际、国内体育赛事,进一步提升了金华城市群的知名度。一是举办了金华市第八届运动会。全市共有8000多名运动员参加了43个项目的比赛。二是形成了品牌赛事培育模式。在市“两会”期间举办了第五届八婺杯篮球赛,共有男、女15支运动队、230多名运动员、教练员参赛。第五届“武义温泉杯”全国桥牌混双公开赛,全国各地共160对选手参赛。举办了全省少年儿童艺术体操锦标赛,全省各地150多名运动员参赛。各有关县(市、区)和单项体育协会也都举办了富有特色和影响的赛事。赛事的产业链不断延伸,进一步推动了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3.大力发展体育彩票业。近年来,金华市体彩中心,积极做好公益体彩、乐善人生的有效宣传工作,引导彩民树立正确的购彩观。加强体彩的销售和管理力度,2019年体育彩票销量稳步增长。全年全市体彩销量达6.45亿元,首次突破6亿元,同比增长30.47%,列全省第四位。提取体育彩票公益金约5500万元。

4.大力加快运动休闲业的发展。举办了首届中国浙江自行车系列公开赛“赛神杯”金华分站赛以及金华首届山地自行车赛等。武义建成浙江省第一条田园休闲绿道,并举行金华“欢乐健康游”暨休闲绿道开游仪式。与市旅游局联合主办浙中首届旅游休闲商品展,全市50多家运动休闲企业、旅游景区等企业参加展会。

1.扎实推进城乡体育一体化建设。按照体育惠民、服务社会的指导思想,坚持把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作为群众体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金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9-2019年)》。二是体育强县创建、小康体育村建设取得实效。市体育局成立创强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开展创建工作。永康、武义两县(市、区)积极开展体育强县(市)创建工作;共创建省级体育强乡(镇)10个、先进社区13个;共创建村级体育俱乐部30个、社区体育俱乐部10个、老年体育俱乐部8个、星级职工体育俱乐部3个;新建省级小康体育村690个。争取到省体育局扶持补助经费1000多万元,投入城乡体育基础设施建设。

2.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市、县(市、区)、各单项体育协会积极开展相应的群众体育活动。8月8日,以“喜迎省二体、健身动起来”为主题,市、县联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日”活动,营造了热烈的全民健身氛围。与总工会联合举办市第二届职工运动会,举办了拔河、乒乓球、羽毛球等8个项目的比赛,参赛人数近3000人;市各单项体育协会举办了桥牌联赛、体育舞蹈锦标赛、棋类名人赛、段位赛等赛事。婺城区、金东区举办了中小学生运动会;兰溪举办了首届浙江龙舟邀请赛;东阳举行了第六届市运会;义乌举办了cba、wcba等大型体育赛事;武义举办全国摩托车越野锦标赛暨国际邀请赛;磐安举办了全国象棋锦标赛。

3.逐步增强体育公共服务能力。加强以市体育总会为龙头、以市单项体育协会为主线、以体育俱乐部为基础的组织建设。新成立了体育舞蹈协会、运动休闲协会自行车分会等组织。

1.体育及相关产业规模较小,体育服务业比重偏低。近几年,我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但由于体育制造业企业行业分散,规模偏小,产业化水平较低,体育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不高,体育及相关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占全市经济份额仍然较低,对经济的贡献及影响也较小。2019年,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0.90%,不到百分之一。体育制造业企业行业分散,据统计,2019年全市体育用品制造企业540家,其中球类、健身器材、体育防护用品制造企业只有31家,创造增加值8.77亿元,占体育制造业增加值比重的54.1%。其他509家均为体育服装及鞋帽制造业,户均增加值仅146万元。体育服务业比重偏低,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产业结构不匹配,2019年全市体育服务业增加值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7.8%,与体育销售业合计只占体育产业增加值的25.9%,而2019年全市第三产业(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4.2%,远高于体育服务业。

2.体育及相关产业投入不足。随着我市对体育产业的扶持力度的加强,各级财政对体育建设的投入也不断增加,但由于长期以来体育建设经费基数低、底子薄、基础条件差,财政投入的增长与体育发展的需求之间仍有不小的差距,对体育及相关产业的投入总量仍显不足。2019年,全市财政对文化体育与传媒的支出4.2亿元,比2019年增长6.6%,增速低于地方财政支出4.5个百分点;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14.1%,比2019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其中:2019年财政对体育的支出1881万元,剔除体育场馆支出158万元后为1723万元,比2019年下降21.9%(2019年财政对体育的支出8335万元,剔除体育场馆支出6129万元后为2206万元),因此排除体育场馆支出项目外,其他体育支出实际比上年缩减。

1.切实提高发展体育产业的认识。体育是一项特色鲜明、前景广阔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体育不仅要为国争光,还要为民造福,为国增利。然而,中国的体育产业产值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奥运会后,国家、省相继出台了关于发展体育产业的意见。要充分认识发展体育产业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各项发展扶持政策发展体育产业,使体育产业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及市委提出的加大电子信息业、特色旅游产业、商贸物流业、文化创意业等四大产业的发展中有所作为。建议适时出台加快发展金华体育产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充分发挥社会、经济效益,以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更好地服务金华浙中城市群建设。

2.不断做大体育产业发展规模。千方百计加大投入,拓展体育产业营销方式,不断做大体育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提高体育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要从五个方面推动我市体育产业大发展:一是以举办品牌赛事为抓手,推动竞赛表演业的发展。二是积极打造户外休闲体育品牌,加快运动休闲业的发展。三是多渠道多种营销方式扩大体育彩票销量,保障体育事业的投入。四是编制适合本地的体育产业投资目录,对民间资本投资体育产业加强政府引导,充分调动社会投资办体育产业的积极性,引导和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多种方式投资体育产业。五是各级政府要继续加大对体育产业的投入,要加快推进各类体育设施的建设力度,尤其是大型体育设施建设,切实提高体育建筑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使其与体育服务、制造、销售协调发展。

3.以市体育中心为平台,不断提升金华体育发展实力。

发挥我市体育硬件设施基础较好的优势,整合体育产业人力资源、信息技术资源、资本投入渠道资源等多种资源,加快体育产业与竞技体育、群众体育的共同和谐发展。市体育中心将以浙中地区“五个中心、一个区域”为发展目标,即建成全民健身中心、体育竞赛中心、会展中心、市民文化娱乐中心和旅游休闲中心,打造成为省内领先、国内知名的体育产业集聚区,成为精品城市的靓丽窗口、宜居城市的市民客厅。市体育中心要成为体育产业的龙头,引领金华体育走上发展的快车道。

产业发展报告 篇9

一是以农民培训为突破口,加大农村人才战略的实施力度。把会管理、懂经营、群众信得过的能人选进村两委会班子,采取形式多样的办法推广实用致富技术,培育一批适应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力争3-5年培训每组5-10人技术能手和1-2人劳务带头人。

二是以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建立市场营销体系和营销队伍,扩大品牌效应。积极发展订单农业,努力提高农户组织化

程度,提高经营效益。

三是以产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加大农业产业化发展力度。健全农村产业合作社,力争尽快实现龙头企业+协会+基地+农户,逐步形成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开发路子,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业效益。

四是以开发品牌为突破口,加大市场开拓工作力度。引导农户要切实转变观念,内引外联,树立发展意识、风险意识、品牌意识。一方面要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力度,一方面要加大品牌保护力度。

五是以建立信息服务体系,加大农业信息化的推进力度。以网站为依托,以产业合作社、产业大户为重点,建立农产品信息平台,按照市场化运作要求,建立科学规范的利益机制,用市场手段抵御市场风险。

六是全面兑现国家惠农政策,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以产业合作社的名义申报项目,争取资金,用资金使产业发展再上台阶。特别是在化肥、山茱萸剥皮机、病虫害防治器具方面的惠农补帖、扶持资金上给予投入。

七是面向市场,扩大规模,狠抓产业建设。鼓励群众培育良种育苗,力争在3年内发展良种核桃1200亩,山茱萸基地建设1300亩,改造核桃200亩;大力建设标准化、卫生化圈舍,引导群众扩大适繁母猪规模,加大良种瘦肉型猪引进力度,平抑仔猪市场价格,力争年出栏量突破1500头,建设规模以上小区2处、繁育基地1处;力争每户有1人以上外出务工。

产业发展报告 篇10

3月20—21日,市经信委调研专班深入市风机生产和配套企业,对风机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并与企业负责人进行了座谈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风机产业起步于上世纪中叶,自2019年以来得到快速发展。市风机产业现有企业92家,其中风机制造企业8家,配套企业84家;拥有总资产29.6亿元,其中风机制造企业15.6亿元,配套企业14亿元。2019年,风机产业实现总产值106.2亿元,上缴税金1.07亿元,从业人员1.03万人。风机产业是市支柱产业。截止2019年,其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在市规模工业中所占比重分别达到27.3%、36.7%、14.6%,对市工业经济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

一是行业地位日益凸显。2019年,风机产业在全国同行业中的位次由2019年的第10位前移到第6位。省风机厂、双剑风机、中意机电已成为全国风机行业协会会员单位,其中省风机厂是全国风机行业协会理事单位。省风机厂、双剑风机、中意机电3家企业综合实力跻身中国风机制造企业前10强,被列为省通用设备制造业排头兵企业。部分风机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如造气风机占全国市场的80%以上,化铁炉风机占全国市场的90%以上,并出口到欧洲、非洲、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2019年1月,市被中国机械联合会授予“中国风机名城”称号。

二是产业集群效应明显。近年来,风机产业规模迅速扩张,风机制造企业由1家发展到8家,配套企业由3家发展到84家,风机年生产能力达到2万台,铸件年生产能力达到3万吨,具备开发和生产80多个系列1000多种型号产品的能力,与风机企业裂变之初的2019年相比,产值增长31倍,销售收入增长26倍,利税增长29倍。配套企业华鑫冶金年产值突破20亿元,省风机厂、双剑风机、中意机电3家企业产值均突破5亿元。连续五年被省政府列入全省重点扶持的成长型产业集群。

三是技术研发实力雄厚。风机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的产、学、研合作机制,“三峰”、“双剑”两个商标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双剑风机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投资2019多万元建立了武大工业园、大连技术研发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开发的节能环保产品二氧化硫鼓风机获得国家二级效能标准,市场占有率达70%,耐高温风机填补了国内空白,公司正准备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向军事工业领域进军;省风机厂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风机技术中心、风机工程技术中心、省博士后产业基地,与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拥有多名行业专家,具有自主研发各类通风机、鼓风机模型级能力,取得了12个发明专利,总专利达78件。其烧结烟气余热回收循环风机和静叶可调轴流风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生产的HTD化铁炉离心鼓风机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科技成果奖等多项奖项。

四是市场环境趋于优化。为避免风机企业产品同质化竞争,市风机行业协会积极引导调整产品结构,实行差异竞争,错位发展;各风机企业都按照作业分工,将高、中、低档生产成本要素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并围绕各自的产品定位,分别确定了自己的主攻方向,集中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培育精品名牌,延伸产业链条。如省风机厂主要向环保型方向发展,双剑风机主要向节能型方向发展,微特风机和天桥机械主要向小、精、特型方向发展。目前,初步形成了“专业分工、优势互补、密切协作、和谐竞争”的风机产业发展格局。

二、主要问题

一是企业抗风险能力差。受经济下行影响,部分小微型企业由于周转资金不足、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导致产品销售市场相对疲软,产品库存增加,生产能力不饱和,抗风险能力差。

二是技术装备亟待提高。风机企业主要生产通风机、鼓风机等中低端产品,还不能批量生产压缩机等高端产品。企业设备档次较低,先进工艺装备不多,数控设备仅限于省风机厂和双剑风机等少数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管理、产品设计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应用水平不高。这些都制约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产品向高精尖方向发展。

三是规模总量仍然偏小。风机产业虽然形成集群规模,但与国内沈阳、陕西、上海等风机产业基地相比,差距还很明显,8家龙头企业生产总值还不及其他地区1家龙头企业。与风机生产配套的上游产品生产能力还不强,尤其是铸件和电机供给不足,据专家测算,未来2-3年,风机产业每年需求的配套铸件、电机缺口分别在2万吨、3万台左右。

四是“瓶颈”制约矛盾突出。风机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产业,要在高精尖产品研发上取得突破,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市风机产业资本积累还不够充足,被调查企业普遍反映企业周转资金紧张、科技投入资金不足;金融部门放贷手续复杂,条件苛刻,加之融资平台尚不健全,贷款难、融资难仍然制约着风机产业发展。

五是人力资源严重匮乏。受年青人向往大城市生活、企业工资待遇不高等因素影响,大量劳动力流向沿海地区,企业招工难成为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严重短缺,制约了企业向更高层次发展。调查发现,高级技术人员、一线熟练技工和营销人员缺口均在1倍以上。

三、发展建议

我国共有五大风机生产基地,风机企业5000多家,其中规模会员企业150家,产品涵盖200多个系列、2019多个品种,年产能1700亿元左右。风机产业属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国家、省一系列优惠政策文件出台,为机械制造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风机产业大发展。然而,我国企业生产力只有德国、意大利、丹麦、瑞士等国际高端企业的十分之一,而风机10亿元的市场份额仅占全国整个风机市场的2%,国内市场正被外企抢占;高耗能高污染又警醒着产业须加快转型升级。这些对于风机产业,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加快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在省风机工程技术中心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省级监测、信息中心等平台建设,提高企业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和综合服务能力。引导技术落后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进行重点项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在高端压缩机研发和生产上有新突破,要大力开发节能环保产品,抢占节能环保潜在市场。加快从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引进先进设备,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引导企业家转变安于现状的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省风机厂、双剑风机等龙头企业建立由企业主导的面向各个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学校,加强产业技术人才培育。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植行业标杆企业。建立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奖励制度,对突出贡献的企业,实行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奖励,让本土企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重点项目引进、重大项目投资、国家品牌和相关示范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设、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等鼓励政策。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出台培植风机产业标杆企业的政策,在供电、土地、融资、税收、人才、上市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引进国内500强集团企业与风机企业合资合作,重点培植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在行业内有份量的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领军企业示范带动和聚集引导作用,促进风机产业做大做强。

(三)着力提高职工待遇,吸纳高新技术人才。建立“环境留人”机制。打造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职工生活服务体系。在住房、购物、子女教育、金融服务、通信服务、物流、休闲娱乐等方面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工和高新人才短缺问题。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针对风机产业配套率不高的实际,通过产业招商,引进与风机生产配套的冶炼、铸造、轴承、电机、电器等配套企业,加快高品质、大批量、规模化生产项目落地投产,构建上下游链条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集群。致力做大主业、做全品种、做精产品,形成分工精细、功能多样、要素资源配置合理的良好发展格局。

(五)着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加快推进省风机厂和双剑风机上市步伐,尽快从资本市场融资。建议政府性投资公司对企业实行打包担保贷款。金融机构要通过在产业园区增设营业网点,成立“风机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建立“风机产业绿色服务通道”等方式,加大企业服务力度;为企业争取扩大授信额度、降低授信标准、差异化利率等更多金融优惠政策;加大流动资金贷款力度,不断开发票据理财、优质账款质押等金融新产品。

产业发展报告 篇11

我国共有五大风机生产基地,风机企业5000多家,其中规模会员企业150家,产品涵盖200多个系列、20xx多个品种,年产能1700亿元左右。风机产业属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等国家、省一系列优惠政策文件出台,为机械制造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有利于风机产业大发展。然而,我国企业生产力只有德国、意大利、丹麦、瑞士等国际高端企业的'十分之一,而风机10亿元的市场份额仅占全国整个风机市场的2%,国内市场正被外企抢占;高耗能高污染又警醒着产业须加快转型升级。这些对于风机产业,可以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加快技术创新力度,不断开发新产品。在省风机工程技术中心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省级监测、信息中心等平台建设,提高企业技术研发、产品检测和综合服务能力。引导技术落后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进行重点项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重点在高端压缩机研发和生产上有新突破,要大力开发节能环保产品,抢占节能环保潜在市场。加快从德国、意大利、瑞士等国家引进先进设备,逐步淘汰落后生产工艺。引导企业家转变安于现状的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在省风机厂、双剑风机等龙头企业建立由企业主导的面向各个企业需求的职业技能学校,加强产业技术人才培育。

(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培植行业标杆企业。建立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奖励制度,对突出贡献的企业,实行一定比例的税收返还奖励,让本土企业享受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制定重点项目引进、重大项目投资、国家品牌和相关示范企业创建、技术中心和工程实验室建设、高新技术产品研发等鼓励政策。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出台培植风机产业标杆企业的政策,在供电、土地、融资、税收、人才、上市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引进国内500强集团企业与风机企业合资合作,重点培植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在行业内有份量的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领军企业示范带动和聚集引导作用,促进风机产业做大做强。

(三)着力提高职工待遇,吸纳高新技术人才。建立“环境留人”机制。打造以产业园区为基础的职工生活服务体系。在住房、购物、子女教育、金融服务、通信服务、物流、休闲娱乐等方面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用工和高新人才短缺问题。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不断完善产业链条。针对风机产业配套率不高的实际,通过产业招商,引进与风机生产配套的冶炼、铸造、轴承、电机、电器等配套企业,加快高品质、大批量、规模化生产项目落地投产,构建上下游链条配套、协作紧密的产业集群。致力做大主业、做全品种、做精产品,形成分工精细、功能多样、要素资源配置合理的良好发展格局。

(五)着力拓宽融资渠道,破解发展“瓶颈”制约。加快推进省风机厂和双剑风机上市步伐,尽快从资本市场融资。建议政府性投资公司对企业实行打包担保贷款。金融机构要通过在产业园区增设营业网点,成立“风机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建立“风机产业绿色服务通道”等方式,加大企业服务力度;为企业争取扩大授信额度、降低授信标准、差异化利率等更多金融优惠政策;加大流动资金贷款力度,不断开发票据理财、优质账款质押等金融新产品。

产业发展报告 篇12

1、思想观念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的发展意识。部分干部群众满足现状,“小农思想”严重,只图吹糠见米、立竿见影之效,特别是部分群众认为发展林果业、养猪业,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费力费时、受市场影响大,导致区域产业发展严重不平衡,发展步子迈得不够大,产业聚能效应尚未形成,阻碍了农村经济健康、可持续全面发展。

2、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现该村林果业、养猪业仍停留在家庭小经济状态,做大做强意识不够,年用于发展产业的投入比重很少;风险意识和发展意识不足,年产业发展规模增长和质量提升滞后;村组干部在市场开拓与产业项目引进等方面缺乏创造,等米下锅思想严重;劳务输出没有带头人,难以形成劳务品牌。

3、管理粗放,科技含量不高。虽然群众种植山茱萸、核桃的积极性高,但由于经营分散、技术推广滞后、资金等跟不上,施肥、修剪和病虫害防治难以正常进行,年损失率在15%以上,导致产品产量低、质量差,造成了广种薄收。

4、基地建园质量水平低,良种比例小。集中连片50亩以上的,有8处,良种栽植面积不到35%;基地内种植高杆经济作物和药材,严重影响经济林木生长发育,延缓了结果年限;因群众未按初植密度和树种补植,密度过大,山茱萸与核桃混交,严重影响了产量和质量。

5、加工水平低下,产品附加值低。山茱萸、核桃仅限于初加工,加工方法原始简单,产品附加值低,导致产值效益低下。

6、市场混乱,经营效益不佳。由于缺乏统一的营销系统和营销队伍,产供销体系不健全,专业合作组织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缺乏信息和科学的市场预测,造成产品抢购抢销或滞销的混乱局面,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低,品牌效应尚未形成。

7、圈舍改造不平衡,受市场影响生猪和适繁母猪存栏不足,养殖小区建设层次低,难以满足当地养猪业的循环发展。

产业发展报告 篇13

为加快发展特色产业,提高产业集群化水平,推动我市民营经济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最近,我们对全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这篇调研报告。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市特色产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区域拉动力较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年营业收入过从业人员上缴税金利润出口创汇公共服务平台行业协会27个。

从区域布局看,各县市区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特色产业集群。其中,规模较大、集中度较高的主要有:开发区、福山区、龙口市和莱州市的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莱阳市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招远市的粉丝、黄金及金银首饰加工产业集群,莱州市的石材产业集群,海阳市的针织毛衫产业集群,蓬莱市的葡萄及葡萄酒产业集群,栖霞市的苹果储藏及加工产业集群,龙口市的铝及铝制品产业集群,牟平区的肉食鸡产业集群,芝罘区的汽车贸易产业集群,开发区的水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等。

从行业分布看,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行业与传统行业并存。传统行业主要有:石材加工(板材、雕刻品、异型雕)、食品加工(植物油、蔬菜加工、海产品加工、肉食加工)、针织毛衫加工、粉丝加工等。新兴行业主要有:葡萄及葡萄酒、汽车及零部件、汽车贸易、电子信息、机械加工等。

从发展模式看,主要有五种类型。一是开发资源、集聚发展型,如莱州市柞村、夏邱镇石材加工和栖霞市蛇窝泊镇果品产业等;二是由点到面、滚动发展型,如海阳市凤城街道毛衫加工、辛安镇针织服装、莱阳市龙旺庄街道食品加工产业等;三是龙头带动、配套发展型,如龙口市东江镇铝及铝制品、蓬莱市刘家沟葡萄及葡萄酒和福山区福新街道汽车配件产业等;四是规划引领、成片发展型,如招远市温泉街道金银加工、芝罘区世回尧街道汽车交易和开发区大季家街道水产品加工产业等;五是继承传统、创新发展型,如招远市张星镇粉丝加工产业等。

(二)基本特点。

一是新兴产业发展较快。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引导下,葡萄及葡萄酒、汽车贸易、汽车零部件、修造船等新兴产业异军突起,迅速发展壮大。专卖店维修、二手车交易等相关服务企业修造船产业,莱山区的机械加工铸造产业等,也都是近几年快速兴起的。

二是传统产业不断提升。石材、粉丝、黄金、毛衫等传统产业,通过自主创新、技术改造等,普遍实现了上档升级。招远市的龙口粉丝产业有从单一品种向多元化发展的转变,先后研发出高附加值方向发展。海阳市的针织服装企业通过为花花公子等知名品牌代工生产,完成了资金和技术积累,实现了从“贴牌”到“创牌”的跨越,目前已涌现出“申士”、“新雨”等黄金、石材、毛衫等传统产业的快速提升,同时也带动了机械加工、矿山机械等相关产品和产业的发展。比如招远市的矿山机械产业,从业人员6500人,实现营业收入9亿元。

产业发展报告 篇14

农产品加工业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客观地存在着制约其发展的方方面面的不利因素,这些不利因素值得我们去深思、去研究、去探讨、去解决。

1、原料基地建设滞后。

如XX县宏玮蘑芋制品有限公司的原料魔芋,是本县的乡土物种,产量大,种植效益高,由于对魔芋种植的最大克星-软腐病没有特效药可治,魔芋产业在这些乡镇就是发展不起来,企业原料供应紧张,对农民增收和企业发展十分不利。

2、商业秘密和知识产权方面存在薄弱环节。

XX县是正宗的谢村黄酒、黑米酒的故乡,有明显的地理标识,上个世纪90年代,由于假冒伪劣谢村黄酒、XX县黑米酒泛滥市场,最终导致国有的XX县谢村黄酒厂和XX县朱鹮黑米食品饮料有限公司倒闭破产。

3、整个产业潜能尚未充分发挥。

粮、油加工业发展形势平稳,薯、果、菜、药加工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薯、药年加工体现为工业产值的总额为1100万元(不含黄姜),只占总量的5%,而果、菜加工能够体现为工业产值甚微。面对我县10万亩薯类,16万亩中药材,10万亩果品,15万亩蔬菜的'优势资源,薯、果、菜、药四大农业支柱产业可转换为工业产值的潜能尚未充分发挥出来。

4、产品结构优化不明显。

我县农产品当前有18个品种,其中科技含量较低的传统产品16种,占个数总额的87%,占产值总额的73%。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只有2种,占个数总额的13%,占产值总额的27%,这一高一低折射出了市场销路窄,企业效益差,产品附加值低,工业产值增速缓慢的客观现实。

5、资源与加工对接出现矛盾。

一方面,农产品加工业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农产品“卖难”问题,另一方面,资源与加工对接有矛盾,农产品加工企业在原料供应上存在着“吃不饱”现象,最为突出的是洋州葡萄糖厂所用玉米,本县年缺口达3.5万吨。

6、农业订单缺乏约束力。

订单农业主要由洋州葡萄糖厂(20xx年订单面积12.8万亩)、双亚粮油公司(20xx年订单面积6万亩)实施。合同是签订了,但具体操作基本上是松散型,种植方随行就市,追求高价格,谁的收购价高就卖给谁;加工方虽然订单内高于行情价敞开收购,但履约有难度,因本县粮源不足,因此订单内外都收,由于彼此之间缺乏监督机制,严格执行订单农业还有一定差距。

7、科技创新投入不足。

据调查,我县所有农产品加工企业基本无研发机构,20xx年,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用于科技创新方面的资金不足300万元,特别是职工技术培训、专利购买、新产品研发三个方面的投入更是与企业发展不协调,制约着企业跨越发展。

8、融资难度大。

金融部门流资贷款渠道越来越窄、难度越来越大、门槛越来越高是制约部分农产品骨干企业达产达效的主要“瓶颈”。如利达油脂厂经济实力都很强,但一直缺乏流资而“吃不饱”。因流资紧缺,利达油脂厂达产达效率仅35%左右。

精选阅读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汇编十篇


根据您提出的要求,趣祝福的编辑为您准备了一篇精心编写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古人有云,耕耘一分,收获一分,这一点同样适用于我们平凡的工作中。报告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它具有汇报情况、陈述事实、仅有单向传递、事后进行以及沟通交流等五个特点。非常热烈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1)

甜柿是我县千余年来的传统农特产品,也因此被原国家林业部命名为中国甜柿之乡,罗田甜柿也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但要不要把这些品牌效应做响放大,甜柿值不值得作为一个产业来重视?为什么这个产业一直难以做大?如何将这个产业做大?

最近,县政协针对原县政协副主席、林果老专家易珍旺对发展甜柿产业的再度呼吁和老领导晏海云同志给政协的批示,围绕上述问题组成调研组,多次深入到乡镇、村组、食品加工企业进行专题调查;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加工企业代表以及有关人士进行座谈研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召开主席会议进行研讨。调研意见认为:甜柿产业是我县极具发展价值的特色战略产业。近年来,县政府及相关部门虽对发展该产业做了一些工作,但力度还不够。其现状仍然是:有传统产品,无规模产业;有特色优势,无积极发挥;有较好效益,无系统研究;有广阔市场,无有效营销;有社会积极性,无行政整合力。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2)

____县____乡位于____中下游,是____库区移民大乡,全乡9个行政村涉及移民6个村51个村民小组。作为____县境内唯一的库区拦河养殖基地,拥有1.2万多亩的水域面积。近年来,该乡妥善安置移民,立足山地资源优势大力开发脐橙等小水果,修水库、建渔坝,引导农民利用库汊发展水产养殖,赢得了“脐橙之乡”和“鱼水之乡”的美名。山地开发、水产养殖成为农民群众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特别是全家坪村小水果基地开发,____库汊养鱼成为该乡的特色经济与支柱产业。按照未来几年____“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发展战略,____乡将把山水文化作为最响亮的文化品牌来打造,把山水资源作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来开发、最为独特的竞争优势来彰显,着力打造湖光山色的生态文化品牌,做大做强____小水果开发及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增加鱼农果农收入,造福人民群众。

一、全乡发展小水果、水产养殖业的有利条件

1.山水资源丰富。____乡是典型的农业产业中心带。____水库蓄水后,全乡山地面积约为16.8万亩,水域面积达1.2万亩。由于属亚热带气候,无论气候、环境、土壤等条件十分适合小水果开发,产出的各类小水果色泽鲜艳,果大甘甜;同时,____库区水域无污染,水质优良,养殖的各种鱼类肉质肥嫩,味美可口,都是纯天然“绿色食品”。大力发展小水果及水产养殖不仅成本少,产出多,投入与产出较其他地方高,而且有利于绿化荒山,保持水面洁净。目前,全乡拥有20__亩的美国脐橙基地,其中仅全家坪村小水果种植面积有1200亩,年产量上万吨,产值约在300万元以上。库汊水上养殖面积有5400余亩,网箱养鱼7000余口,年产鱼量3000吨以上,产值上3300余万元。

2.品种繁多。全乡种植的优质水果类有:美国脐橙、甘溪沙田柚、香柚、蜜柚、碰柑、蜜桔等。养殖的优质鱼类有:美国汊尾鮰、丁鳜、青鱼、武昌鱼等10多个高档鱼种等。20__年,引进湖南益阳益发有限公司对全乡水产品进行统一收购、加工、销售。20__年,申请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养鱼专业合作社。同时引进水上网箱养殖,水下自然放养的立体养殖技术。全乡水域养殖面达到70%,网箱养殖在逐年增加。小水果开发逐年进行品改培植,以优、精、特为目的,大力发展小水果面积。

3.市场前景广阔。由于小水果类、鱼类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深受境内外消费者欢迎,近几年来____每年所产鱼量和水果产量均在百吨以上。该乡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政府引导消费渠道向各大城市拓展。部分鱼类远销美国、韩国。水果远销四川、重庆、贵州等城市。

二、当前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1.管理水平不高。如小水果配置管理,除基地和部分大户所培植管理较为精细外,绝大多数农户管理还相当粗放。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有的甚至没有管理,处于失管状态,水果产量低,品质良莠不齐,数量低。产量收入大小年现象比较明显。品种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鲜果供应期短,销售压力大。滞销现象时有发生,使农民看到的“钱”得不到手。水产养殖同时存在管理水平和技术方面的薄弱环节。特别是在水产防病方面,自己没有专业技术人员,靠请人看“病”。如20__年上半年,大面积鱼苗死亡,凸显了技术人员匮乏。

2.销售压力大。随着周边县乡的普遍开发种植,给____乡小水果及水产品销售带来一定的困难,抢占了____的大部分市场份额。如:鱼类、水果类大部分靠一些散而小的客户商来购买,缺乏固定的.批发市场和一大批专业营销大户。未形成统一的市场。市场份额浮动较大。严重影响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三、____特色产业发展建设的对策

规划是山区经济发展建设的龙头。如果这个龙头没有抓住,不仅不能彰显一个地方的特色,还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那种山清水秀,傍水而居,山在水中,房在林中,人在景中的“山水生态园、人文景观园”目标就难以实现。所以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拓规模创特色。为了打造特色、彰显个性,____乡要按照产业、结构、规模、适度集中,区位布局、环境优化、科学管理“三统一”的目标,下决心把山水规划做好。充分发挥____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当前的生态发展时机,以产业多元化,生态景观化,品种多样化的发展思路,着力打造____水产养殖、水果开发的绿色生态园。一是在湖边周围栽种树木,搭建休闲垂钓点,打造生态休闲园。吸引外地客户观光垂钓,推动水产养殖及旅游观光产业的联动发展。具体方式可通过中介公司或项目合作投资,引入资产,也可采用民间投资相结合的方式来修建山水生态园。二是山地开发要成规模,产业、结构、规模、适度集中,区位布局、环境优化,科学管理要统一。要有特色的产品,特色的环境,创新的管理水平。

2.拓基础强根本。坚实的基础是促进产业不断发展的前提。要依据人文景观、生态景观的优势,树立现代产业规划理念。一是建立健全一整套的服务机构。如有信息联络、客户接待等部门,这也是一个产业做大做强的基础。如水果开发要有由散而小的销售方式转化成集约化销售方式,即成立销售经营部,统一收售,防止小打小卖,误工误时,错失销售良机。鱼类销售,可创办半成品加工厂。二是通过项目合作投资定位引入市场。建立一套一条龙服务体系,方便产品销售和推介宣传____。同时给予客商宽松的、人文的销售环境,如在住宿、道路运输等方面,保证很好的便利性,吸引外商,扩大影响面、销售面。三是要树立品牌,创出精品。走品牌、精品的线路,使____的特色产品曾一度获得很多客户商的认可,多年来始终保持良好的声誉,这就是____的有利条件所在。树品牌、创精品,要从管理、技术、服务三方面加强。要建立产业培训中心,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人才,实行开放型和科技创新双轮驱动,对自己的产业、产品整体形象进行定位。利用各种节会、活

动契机,充分借助新闻媒介,加强对____品牌特色产品的宣传,扩大知名度,走品牌经营的道路,全面提升山水产业的经济效益。四是要技术创新。讲究科学,利用科学,水果的栽培、包装、鲜鱼和各种鱼类的喂养,以科学的办法去指导,提高产品品质,使____的特色产品真正成为安全的绿色农产品,成为远近客户向往、放心的产品。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3)

乡镇葡萄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又是一个重要的棉花种植基地,农民经济收入主要靠种植棉花、小麦、玉米等农作物。由于农产品市场不稳定等各种因素,极大地阻碍了农民增收、农民致富。因此改变传统的增收方式,发展高效、高产产业以发展经济迫在眉睫。近几年来,东坝镇大力发展葡萄等多种优势主导产业,以改变多年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各级高度重视,多方面政策扶持,搅活农民思想,有效提高了农民收入,真正做到了利为民所谋。

东坝镇拥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土壤肥沃,光照时间充足,昼夜温差大,交通条件便利,利用这一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葡萄产业。现已建成以东坝镇大厨房村、渠东村等葡萄种植示范基地。并成立葡萄产业协会注册了自己的葡萄品牌,在各县市水果市场和消费者心中有很大的影响,在区内外、市内外已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迅速,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受到了多数农户的欢迎和上级领导的充分肯定。但是,从横向比较看,我镇葡萄产业规模总量偏小,品种单一,质量效益还有待提高。如何克服困难,扶持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带着这个课题,对我镇葡萄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发展的方向进行了调查研究,以小见大,形成了金塔县葡萄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几年来东坝镇种植了800多亩葡萄,目前已取得了一些成果。为了实现我们的目标,把葡萄产业做大、做细、做深,我们要扩大葡萄的种植规模。

一、当前葡萄产业发展现状

东坝镇四年前开始试种植葡萄,刚开始推广时举步维艰,农民还不能接受这种产业,思想还比较僵化。通过多方面做工作,最终主要建成了以大厨房村、渠东村、小河口村为试点的葡萄基地。按

照“一年栽植、二年挂果、三年见效”的总体规划,种植葡萄面积 亩。葡萄种植总面积多亩,目前产果葡萄面积多亩。主要有里扎马特、食府罗莎、红地球等二、三个品种,年产量多吨。2010年大厨房葡萄经过三年的成长,得到了喜人的产量。大厨房村葡萄每亩平均收益为1万—万元,农民的收入得到了空前的提高,同时为了更好的储藏葡萄,镇村两级积极筹集资金,建成了恒温冷库,解决了葡萄储存的燃眉之急。大厨房村的葡萄效益明显提高后,带动辐射影响本村和周边村农民的注意,极大地调动了我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有力的推动了我镇葡萄产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根据今年的发展形势,预计我镇2012年新增葡萄面积在1000亩以上。

二、当前葡萄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发展的因素

1、品种结构较单一,市场竞争优势不强。几乎全部都是中熟品种,缺少早熟、晚熟品种。采摘期比较集中,周期短(只有50天左右),不利于拉开葡萄上市时间差,葡萄价格难以提高。在葡萄成熟期,大量葡萄集中上市,金塔的市场容量有限,葡萄销售压力大,贮藏、运输等技术跟不上,降低了市场竞争力。

2、技术开发滞后,在优质苗木供应上没有优势。与悠久的种植历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村在葡萄新品种开发上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无法提供优质苗木进行品种更新,现在基本还是多年前从外地引进的品种。而葡萄种植先进地区在葡萄品种上的战略是使用一批,淘汰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

3、种植规模受限,管理方式落后。全村的多亩挂果葡萄种植面积在巨大的市场容量面前微不足道。同时,由于葡萄种植主要以人工操作为主,费工、费时,而目前农民种植主要采取以家庭为主的管理方式,你干你的,我干我的。无法适应规模化种植的需要。

4、品牌知名度还不高,产业竞争力不强。目前,“大厨房”葡萄品牌虽然在我县,我市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影响力还只能是区

域性的。离走出去还有很大的差距。金塔本地葡萄市场也是“七国争雄”,狼烟四起。在外地大品牌优质葡萄面前,“大厨房”葡萄还是个小个子。品牌建设力度不够,宣传不到位,后期维护跟不上,无法形成对产业发展的有效支撑,产业档次、效益和竞争力不高,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

三、今后加快葡萄产业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1、制定科学规划。必须制定葡萄产业5年以上的发展规划,现已发展各类优质葡萄400多亩(挂果葡萄200多亩),争取明年达到1000亩。努力打造以大厨房村为圆心,辐射周边的几千亩生态葡萄示范基地。

2、政策技术扶持。对连片发展达到一定亩数以上的,进行政策资金补助。培养具有实用技术的土专家。加大选种育种工作力度,按照一定比例,引进早熟、中熟、晚熟种苗,解决葡萄同期成熟,集中上市,影响效益的问题。从当前看,可能用种苗的选择解决保鲜问题比建设冷库解决保鲜问题更有可行性。协调农技推广站技术人员在葡萄栽植全程进行跟踪服务,解决农户在生产中的遇到困难。每年组织几次葡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管理技术。

3、发挥葡萄协会组织作用。解决有人办事,有钱办事,有章理事的问题。真正让葡萄协会成为葡萄种植户之家,成为农民种植葡萄的永久牌老师,成为党委、政府管理该产业发展的助手。

4、加强基地和品牌建设。加快农民产销经济专业合作社的建设,走产、供、销一条龙之路。努力提高我镇葡萄的知名度。通过促进葡萄专业合作社进一步发展,壮大专业合作社经济实力,实行农资统一进货,降低生产成本,组建专业市场,建造葡萄冷藏保鲜库,提高葡萄附加值,增加专业合作社社员收入。充分发挥葡萄专业合作社的作用和优势,强化其信息沟通、技术交流、行业监管、对外宣传的功能,提供准确、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和技术服务。要确

保合作社规范化运作,不断健全产前、产中、产后一体化服务体系,推动合作社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提高葡萄产业经济效益。通过专业合作社与周边地区建立起长期广泛的业务关系,使我镇的葡萄种植基地成为他们的供应地,开创强强联合、互利互惠的新局面。下一步,在品牌建设上,一是要扩影响,二是要上台阶,二者以扩影响为先。在基地建设上,在巩固目前鲜食葡萄种植规模的基础上,主要是利用种植葡萄的比较效益,让农民看到、感受到种葡萄和种粮食的差别,引导农民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在镇这个层面上,也应该加大对葡萄种植效益的宣传,鼓励周边农民改种葡萄,在种植面积上有个大的飞跃。

如何让这一特色产业转化成真正的创收产业,不仅需要政府的引导,更需要广大种植户的努力,不断提升和创新将是东坝镇葡萄产业必须破解的课题。相信在上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正确指导和配合下,在东坝镇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1.加大扶持力度,扩大基地规模。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设施葡萄产业发展,把设施葡萄基地任务、进度、质量纳入县区目标责任,年终进行绩效考核。在市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近4年来筹措经费300多万元,整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农业综合开发、黑河流域节水工程等项目资金4000多万元,对自筹资金发展设施葡萄集中连片30亩以上新建的标准大棚,每棚补助5000元。同时积极争取治沙贴息贷款,对建棚农户每座棚贷款2万元,连续贴息3年, 2009年,市上为种植户争取治沙贴息贷款5000多万元,贴息167万元,2010年已申请贴息贷款万元。各县(区)政府也相继出台了补助扶持政策,对新建标准大棚每座补助5000?元,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积极性。

2.狠抓技术服务,强化科技支撑。发展设施葡萄产业栽培技术是支撑,2007年开始,市、县(区)成立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小组,下设市场营销等四个工作小组。依托“全市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深入推进“112”林农科技培训工作,推行“良种良法到田、科技人员到户、技术要领到人”和“定人、定责、定棚、一定三年不变”的科技培训新机制。从全市抽调115名技术人员,进村入户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开展技术服务工

作。仅2010年,全市开展设施葡萄培训206场(次),培训各级科技服务人员、现场指导和种植户达8748多人(次),有力地推动了设施葡萄产业的发展。同时,聘请甘肃农业大学常永义教授为常年技术顾问,经常深入现场为科技服务人员、乡村干部、种植农户答疑解惑,解决技术难题。在进行科技服务的同时,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制定了《张掖市设施红地球葡萄果实质量分级》等5项地方标准,已通过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定,并于2009年12月发布为甘肃省地方标准。特别是总结的“2+4+3葡萄病害预防技术”、“冷热空气交换强迫休眠技术”、“三个三分之一的土壤配制技术”、“843”葡萄品质提升新技术,受到了全国葡萄行业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

3.建立营销网络,搞好销售工作。为搞好“金张掖红提葡萄”营销工作,市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市葡萄协会有关人员、种植大户到永登、天祝考察销售价格及采摘分级包装等情况,市县林业部门通过多方面的市场调查,制定金张掖红提营销工作方案。组织营销人员赴敦煌、榆中学习营销经验,与南方客商广泛联系,掌握了相关信息,结合我市葡萄产品质量,合理确定了金张掖红提的销售引导价格。组织人员赴兰州、银川、内蒙、成都、武汉等省市考察市场销售情况,并邀请上海、广州、重庆、青岛、宁波等外地客商来张掖考察洽谈,整理国内外客商信息300多条,建立了金张掖红提营销信息网络。2009年,组建成立了张掖市葡萄协会及各县(区)葡萄分会,在设施葡萄发展的重点乡镇及村社建立了葡萄专业合作社,各级营销组织作用发挥比较明显,培育了一批设施葡萄经纪人和营销流通队伍。

4.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品牌效应。2009年“金张掖红提”获有机认证、中华名果称号,以这两块“金字”招牌,拓展市场潜力,促进产业规模发展。一是筹资32万元,在兰州中心广场、火车站、国道入口处高速路口设立三块大型宣传广告牌;开通了张掖设施葡萄网站,编印了张掖设施葡萄动态,制作了编印了介绍金张掖红提葡萄的各类宣传册质资料,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了“金张掖红提”品牌的影响力。二是开通“金张掖红提”葡萄网站,及时登载和发布信息,让国内外客商了解设施葡萄产业发展的最新情况;制作“金张掖红提”专题宣传片,宣传介绍“金张掖红提”礼品包装,让广大消费者更进一步了解“金张掖红提”品牌,提升品牌效应。三是参加各类会议推介。2009年和2010年邀请国内葡萄界权威及泰国、台湾、上海等地客商两次到我市参加了张掖设施葡萄会议,为张掖设施葡萄走向全国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近两年先后派出120多人参加了三届全国葡萄会议及敦煌葡萄节、中国国际果蔬、加工技术及物流展览会、厦门第八届海峡两岸农产品贸

易会、南宁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通过积极宣传,在全国范围内大幅提高了张掖设施葡萄的知名度。四是为全面推行设施葡萄标准化生产技术,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张掖市延后栽培葡萄星级评选标准(暂行)》,下发了《关于开展延后栽培葡萄星级评选活动的通知》(张政办发〔2011〕244号),在全市葡萄种植户中形成了赶、学比、超的浓厚氛围。

我市设施葡萄产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设施葡萄基地建设前期一次性投入大,一座70米长的标准大棚,土建结构的需投入资金5万元,砖混结构需投入资金8万元。而我市发展设施葡萄最适宜区在海拔1800?2500米的沿山贫困乡村,农民自身积累有限,一次性投入困难,设施葡萄产业发展受到很大的资金制约。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完善。为提高技术含量和工作效率,群众盼望配套完善滴灌、电动卷帘机等设施,但基地建设中水、电等基础设施不能及时配套,制约了设施葡萄产业发展。三是专业合作组织不健全,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全市14个基层专业合作社没有办公场所或办公设施,有办公场所的,又没有电脑、网线等办公设备,对产业发展的信息不够了解,技术资料及相关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和了解掌握,制约了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4)

赤城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毗邻京、津。总面积5287平方公里,辖18个乡镇,440个行政村,总人口2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6万人。全县年均气温6.8℃,年均降水量404.9毫米,年均日照时数为2620.7小时。我县由于十年九旱,尤其是春夏旱比较严重,降雨少且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土壤大部分为褐土和棕壤土,土层深厚,疏松,所有这些土壤、气候特性都适宜马铃薯生产。

历年来全县主要以玉米、马铃薯、谷子等粮食作物为主,其中马铃薯种植面积仅次于玉米,位居全县第二。马铃薯一直是赤城县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之一,并得到了稳步发展。

20全县马铃薯播种面积达到7.5万亩,占全县播种面积的10%,马铃薯种植涉及到全县各个乡镇,全县马铃薯年产量在11000-16000吨之间,其中外销量在8000吨以上。因此,可以说,马铃薯是赤城县的一大支柱产业,赤城县人民既靠它解决吃饭问题,又靠它解决花钱问题。

年,我县马铃薯播种面积7.5万亩,占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的比重达到19.8%,全县规模500亩以上的有3片,分别是:赤城县润泽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赤城县旭丰种植专业合作社、云州乡。

主要种植的品种有:早大白、荷兰薯7号等,种植面积最多的是早大白即大白花,该品种为极早熟品种,生育期60-65天,结薯集中,品质好,适应性较强,大中薯率(商品率)高达90%以上。一般亩产1500公斤,高产可达4000公斤以上。马铃薯已成为全县山区特别是山区农民菜兼粮、饲料的主要来源。

我县商品薯加工转化方面几乎是空白,加工企业寥寥无几,可以说几乎没有,大多是一些农村小作坊,时停时干,规模很小,设备简陋,只能用来加工一些少量的淀粉和土豆粉之类,加工能力十分有限。

主要存在单产不高,群众的商品意识不强,没有针对市场需求生产专用薯,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经济收入的意识淡薄,耕作管理比较粗放,对病虫害的防治意识不高,还使很大一部分马铃薯在存贮期间腐烂变质,造成很大的损失。机械化应用程度低,极大地限制了规模生产的发展。科学技术推广经费缺乏,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

没有规模的加工企业,商品开发程度低, 加工转化能力明显不足。

全县无专门的、大型的批发市场作为中转,呈现出在县内小规模、小范围、短距离贩运方面势头强劲,而长途贩运、开发大中城市市场方面明显不足,没有真正开拓出自己的市场。

(1)对商品薯种植基地建设所需节水灌溉设施、大型农机具、机井配套设备进行补贴。

(2)给予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农资经营权,切实降低马铃薯生产成本;对已形成规模的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在资金、设备、设施上进行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桥梁纽带作用;对举办好的'专业合作社,实行以奖带补的政策,促进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3)全力扶持马铃薯加工企业建设,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并在银行信贷方面给于优先支持。

我县马铃薯储藏总量约为10000吨,其中农户土窖储藏总量为吨左右,其余的都是由企业储藏。储藏能力较大的企业不多,亚欣农贸有限公司是其中最大规模的,储藏能力为5000吨,其它还有些规模较小的储藏能力都在几百吨左右。

储存能力大的企业少,建设标准不高,在储贮过程中由于温室湿度控制不好,导致烂窖率较高(10-15%),造成很大损失,特别是对种薯影响更大,造成出苗率低、产量下降、品质下降。

加大对马铃薯储藏企业的扶持,提高储窖建设标准,降低马铃薯在储藏过程中的腐烂程度,较少损失。

实行种薯和商品薯储窖补贴政策,补贴金额为标准造价的30%~50%。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5)

我市番茄酱以原料性大包装产品出口为主,附加值不高,企业自己创建品牌和开发市场的不多,产业链条短,抗风险能力弱。因此国际市场的价格波动,必然波及我市,影响整个产业。另外,大企业虽设备先进,但是部分企业因管理滞后影响质量稳定。加上部分小型加工企业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番茄制品在国内的声誉和形象有待提高。

三、今后发展分析

㈠事实上,我市的番茄产业发展情况是全国的一个缩影,全国番茄产业正面临一个新的调整期。从世界范围看,我国是美国、意大利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番茄酱生产国,但出口量世界第一,每年约100多万吨,占世界番茄酱总出口量的37%。我国的主产地就是新疆和我市,新疆产能是我市的两倍,已建成番茄加工生产线137条,年生产能力突破150万吨,高峰时种植番茄120-150万亩。加上我市50万吨的产能和甘肃、东北地区的产能,全国产能约250万吨,近几年因产能过剩发生在番茄产业的外争市场、内抢原料的无序竞争现象较为严重,导致国际市场番茄酱价格大起大落,我国许多番茄企业因此陷入困境,不得不采取限产保价等方式渡过难关。今年国际市场番茄酱价格回升至1000多美元,且全国库存将在今年消化完毕,而xx年全国番茄种植仅80-90万亩,产量约450万吨,可生产番茄酱约60万吨,仅占近年出口量的60%,番茄产业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对我市来说,1000多万亩水浇地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以及得到国际市场认可的优质番茄,加上20多个设备一流的企业,发展番茄产业依然是我市农村经济的现实选择,也是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的重要选项之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从农民增收、社会就业、地区发展的大局出发,立足我市实际,组织引导各番茄企业总结近年来产业发展大起大落的经验教训,抓住新的机遇,力求使这项产业再续辉煌。

㈡番茄产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是我市整个农业产业化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问题。比如农村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社会化大生产与一家一户小农经济的矛盾问题,出口型产业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问题,产品低端精深加工不足的问题,越来越严格的农产品质量要求与土地退化、病害增多的矛盾问题等。所以,研究解决番茄产业的发展问题,应该放在整个大农业的未来发展中去考虑,放在如何更好的发挥我市的自然优势、物流优势上去考虑,放在建设面向国际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的目标去考虑。要按照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家庭农场,发展规模化经营,发展机械化作业,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应当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推动我市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四、几点建议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6)

近年来,芦溪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开发草产业、提升猪产业、优化羊产业、推进牛产业、发展特种养殖业”的总体思路,以科技兴牧、提高综合效益为中心,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强化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配套技术,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使草畜产业呈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全县的农业支柱产业。20xx年底,全县天然草原面积有19.6万亩,已利用面积10万亩;年内生猪总饲养量25.01万头,出栏14.25万头,年未存栏10.76万头;牛总饲养量3.47万头,出栏0.36万头,年未存栏3.11万头,其中奶牛0.05万头;羊总饲养量4.2万头,出栏2.34万头,年未存栏1.86万头;鸡125.6万只,出栏70.99万只,年未存栏54.61万只;鸭总饲养量101.78万只,出栏57.53万只,年未存栏44.25万只;鹅总饲养量33.25万只,出栏18.73万只,存栏14.52万只。年内肉类总产量15458吨,蛋产量1241吨,牛奶产量2282吨、水产品产量3530吨。草畜产业产值达9122万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374.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6%。

20xx年涌现出总饲养量在50头以上的山羊养殖大户60户,总饲养量在10头以上的肉牛养殖大户10户,总饲养量在5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大户8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鸡大户2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鸭大户280户,总饲养量在60只以上的养鹅大户80户。

目前我县的畜牧业收入以直接出售为主,仅有畜牧业加工企业5家,20xx年完成畜牧业加工产值仅3000万元左右,且大多以加工猪肉为主,加工牛、羊、鹅、兔等草食畜禽产值仅100万元左右。

综合分析,芦溪县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具有良好地基础条件和市场潜力,主要表现在:

(一)饲草资源充足。全县现有可利用草场面积10万亩,人工牧草1.2万亩,年产农作物秸秆30万吨。据测算,仅上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后,载畜量可达130万个羊单位。而目前全县草食畜存栏只有42.3万个羊单位。如按新增10万亩牧草计算,在现有基础上可净增50万个羊单位。考虑到现今畜禽育肥期缩短、利用配合饲料饲喂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等因素,全县草畜承载量可在目前水平上翻一番多。

(二)发展条件较好。多年来,经过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艰苦探索,创出了“公司加农户加基地”的经营模式,龙头企业芦溪县一村食品有限公司和源华食品有限公司,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养殖、种草大户不断增多,占到全县总农户的16.5%。配混合饲料利用、秸秆青贮氨化、“五良”综合配套利用等技术正在稳步推广。黄牛冻配点、猪人工授精点、雏鸡孵化点等基础设施可基本满足畜禽品种改良的需要。草畜产业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科技成果的应用率、覆盖率、贡献率达到了较高水平,这些都为我县草畜产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比较效益明显。从近几年的情况来看,种植业除设施农业外,水稻等大田作物的边际产出效益逐渐下降,挖潜空间十分有限。而草畜产业却是一个朝阳产业,边际产出效益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是未来支撑全县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据调查测算,20xx年全县水稻亩收益为157.6元。若按设施畜牧业计算,则收益更高,如某农户20xx年占地1亩,新修暖棚牛舍8间,饲养肉牛20头,养羊100多只,年纯收入近2万元,远远高于设施种植业的产出效益。

(四)市场前景广阔。加入WTO,芦溪县在全球性的经济大分工中,具有一定竞争力和能够占有一定市场份额的,应当首推草畜产业。畜产品价格方面,芦溪县牛羊肉等畜产品价格优势更为明显,其中羊肉价格比国际市场低50%左右,牛肉价格低80%左右;从国内市场看,草产品需求量年达1000万吨,而且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而国内生产能力只有200万吨。畜产品价格方面,从近年来市场情况分析,价格波动最大的是猪肉,牛羊肉相对稳定,国内所有的星级宾馆、饭店所需的牛肉和羊肉主要依赖进口(价格为30元、25元/斤),国内市场尚难以满足需求。从占领市场的角度看,芦溪县靠近广州、福州等发达城市,只要有所作为,就可以在未来的销售市场抢占一席之地。

(一)群众的产业观念不强。相当一部分农民仍存在“养牛为种田、养猪为过年、养鸡换油盐”的小农观念,对草畜产业发展前景及潜力认识不够,只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对待,舍不得投入,使草畜产业难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生产,影响了草畜产业的规模效益。

(二)产业化层次低。结构单一,发展不平衡,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产业链条短,开发规模有限,形不成基地优势。有龙头无基地、有基地无龙头的问题仍很突出。

(三)科技信息服务滞后。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作用发挥不够,畜牧科技人员短缺,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草畜产业生产能力的潜力还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在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上,单项的、局部的多,常规的、一般性的多,高新的、具有重大开发意义的、系列配套的技术和科研成果少,从而影响了草畜产业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四)开发资金严重不足。科技推广投资比重偏低,部分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工作严重受阻。由于部分乡镇财政困难,一味等待省、市、县财政投资,对草畜产业的发展投资“注血”不足 。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主导”意识。要积极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新挑战,抢抓机遇,把草畜产业作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第一主导产业,在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中予以体现和加强,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予以重视,切实增强全县上下加快发展草畜产业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坚持以草为本、草畜并进的原则。要把种草作为发展畜牧业的基础,做到以草定畜,协调发展。在草业开发上要致力于实现立草为业,做到种草与草产品加工销售和发展草食畜相结合,走产加销一体化、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要结合长江防护林项目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适当压缩水稻面积,加大饲草种植面积,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实现人均1亩饲草的目标。畜禽养殖以短期育肥为主,使有限的饲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

(三)强化龙头企业的建设与管理。按照“大规模、大带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制;多种成份、多种经济组织并存”的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高起点地抓好饲草料加工和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的建设,使之形成经营机制新、技术水平高、规模效益好、市场覆盖面广、带动能力强的经济组织。重点做大做强杜仲饲料公司、一村食品公司和源华食品公司。同时,要把发展草畜产业与实施名牌战略结合起来,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建一个企业,创一个品牌,搞一个“氏族”,开发一个系列,实行由粗到精,由主产品到副产品,从正品到下脚料的深度加工和综合利用。

(四)充分依靠科技进步,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科技兴草、科技兴牧”战略,加强新型实用技术培训和推广,加速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大力推广牧草种子包衣、根瘤菌拌种等牧草栽培技术,优良品种引进、改良技术,草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等,重点推广“五良”(良舍、良种、良法、良料、良医)综合配套技术;推行“政府行为+科技人员”的技术推广新机制,健全科技推广和疫病防治机构,稳定畜牧科技队伍,用政策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为他们搞好科技推广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各级服务组织和重点服务设施的建设,在政府统一协调下,将龙头企业和各有关部门及乡(镇)、村基层服务组织结合起来,大力推行“乡(镇)站+农户”、“公司+农户”、“协会+农户”、“技术服务部门+农户”的服务形式,建立较为完善的生产销售、科技推广、信息反馈相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五)加强市场建设,搞好草畜产品流通。牢固树立抓生产先抓流通,抓流通先抓市场,依靠市场促进生产发展的思想,大力培育和开拓草产品、畜产品市场。一是在县城和集市建立草产品交易市场;二是在县城和有条件的乡(镇)开办畜禽产品初级交易市场,重点建好县城活畜禽交易市场;三是在畜产品生产集中区建立畜产品专业市场。四是大力发展各种运销实体和贩运大户,鼓励农民发展各种形式的购销服务组织,不断巩固壮大草畜产品营销队伍。

(六)加大植物检疫和动物防疫力度,确保草畜产业健康发展。要认真贯彻执行《植物检疫法》和《动物防疫法》,严防把牧草疫病和动物疫病带入本县境内;要突出重点,对主要的畜禽传染病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使其不发生或得到有效控制。畜牧、工商、卫生、公安等部门要紧密配合,既要搞好场地检疫,又要搞好屠宰检疫和市场检疫。

(七)各方协调,互惠互利,为草畜产业的快速发展大开“绿灯”。要建立以国家投入为导向,集体和农民投入为主体,全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体系;要认真贯彻省、地、县关于加快草畜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利用草畜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扶持草业生态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和暖棚养畜禽工程。金融机构要对规模种草大户、养殖大户、养殖场及草产品加工、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企业和畜禽交易市场等给予重点信贷支持。要鼓励保险公司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畜禽疫病保险等业务。其它相关部门也要在生产和经营用地、用电、用水等方面给予优惠和照顾,推动草畜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7)

论文关键词:文化产业 文化体制 文化市场

论文摘要:加快发展成都文化产业,这是成都市委、市府提出的未来重点工作之一。在现今国际国内环境下,发展文化产业不仅能提升城市的知名度,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多样性需求,而且它对地方经济发展、经济结构调整有着巨大作用。那么,怎样才能促进成都文化产业在已有的基础上,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呢对此本文将作一些个人探讨。

2004年成都提出“文化强市”的发展战略,经过多年的发展,成都文化产业已经呈现出基本态势,不仅成都市文化产业所占比重,超过了全市GDP在全省的比重;而且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然而,与成都这样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与国内一些已经形成特色和品牌的城市相比,成都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尚需大力、快速发展。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的不足,并使之成为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体制制约和机制不够灵活的制约。由于成都的文化市场开放度不高,行业垄断、地方垄断、国有垄断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就导致成都文化企业的市场化运作能力较差。文化产业资源配置也没有完全市场化,由市场决定并选择文化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的机制也还没有完全建立。全市文化管理部门仍然存在条块分割、划分过细和交叉行政、政事、政企、官力、不分,文化及相关产业主体不明确、“执法机构”职能单一、缺乏城乡文化统筹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强有力的政策扶持,政府管理组织和方法等方面也有与当前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的情况。

2.文化生产布局结构的不合理。由于文化资源的长期按计划分配,没有建立由市场决定并选择文化投资主体、经营主体的机制,文化产业资源配置没有走向市场化,这就造成了文化生产布局结构的不合理,形成大企业不强,小企业不专,文化项目和文化产品重复建设的局面。

3.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品牌文化产品稀缺。成都可以打造文化品牌的资源很多,除了青城山——都江堰世界文化遗产、金沙古蜀文化、大熊猫文化三大文化产业品牌外,还有三国文化、诗歌文化、道教文化、民族文化、酒文化、茶文化、水文化、以及众多历史文化名人等等。但是在创新方面还做得不够,而创新对每个文化企业来说又是命运攸关的问题,因为没有创新的企业必然没有活力。成都平原博大精深、异彩纷呈的文化张力还远远没有在成都的文化产品中表现出来。

4.民间资本的投入太少。由于管理文化的传统思维和对风险的考量,成都市文化产业项目,无论是市级、区(市)县级,乃至乡镇级众多文化产业项目,大多是政府文化建设的内容,对成都市民营文化企业的建设以及作用的发挥缺乏应有的关注。民营文化企业和国有文化企业在获得政府的文化建设投资项目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促进成都市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必须在考虑成都现实供需关系、借鉴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和遵循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激活需求,加大供给,拓展市场上下工夫。从世界文化产业的成果,以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成功案例,结合成都市这几年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笔者认为成都市文化产业要加快发展,应该考虑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并不断创新机制

文化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一种制度创新,而制度创新的实质则是要为新兴产业发展创造有利的发展环境。成都市文化产业要船陕发展,无疑应首先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将不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环境清除,并建立起各项配套的政策环境。在这一过程中,必须理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真正建立起“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只有建立起了有序的管理体制,创造好了一个良好的文化产业发展运行宏观环境,才能促进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成都市虽然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工作,也初步建立起了政府宏观调控和企业自律发展的机制,但要促进成都文化产业加快发展,还必须加大和深化体制改革。尤其是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在一些场合还含混不清,政府管理会有意无意的介入其中,干扰了企业的工作,企业很难依法,以市场和效益来决定。因此,进一步调整理顺两个关系,是成都市文化产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理顺关系的同时,健全各种配套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事情。要加快发展成都文化产业,应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研究引导消费和鼓励投资的政策措施,从供需两方面形成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做好土地政策、产业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等多方面的政策配套,使之在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中具有可操作性,从而促进文化消费,鼓励文化投资,壮大文化市场。有了成规模的市场,成都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就有了保证。

加快发展成都文化产业,一方面要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创新机制,加大文化企业的内部运行机制的创新。在确立面向市场、壮大实力的目标下,切实转换机制、创新体制。成都市在转换机制上做了许多工作,通过文化资源整合、单位重组,基本完成了成都市文化单位的转制。但目前看,转制后的企业效益不显著,产品不丰富,且社会影响力不够、文化产业的吸引力不强,这些都说明我们的体制机制还不够灵活、对市场的了解不足、适应市场的能力不够,创新还不够,还没有激活创造力,必须加大机制的创新力度。

(二)促进文化龙头企业的形成带动文化产业链发展

加快发展成都文化产业,离不开有竞争力的企业的支撑。因此,加快发展有实力的成都文化企业,是加快发展成都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之一。从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看,强大的文化产业企业,不仅具有市场竞争力,而且能带动文化产业链的形成和发达。我们从挤身世界500强的文化企业,不难看出,它们涉及行业广泛,如迪斯尼从影视、音乐到公园、玩具,具有很强的文化资源整合能力、创造力,能以市场的需求,提供文化产品,从而拥有巨大的世界文化市场占有率,赚得丰厚的利润。它们的活力能将众多的行业联系到一起,形成网状式的产业链,带动一片产业发展,而不仅仅是一条产业链发展。这是因为文化产业的特性,即它的创意性所决定的。由于文化产业是具有创意性的产业活动,它的每项创意都可能形成一条产业链,比如迪斯尼公司的“米老鼠”创意,就形成影视、书刊、玩具等多条产业链,而这些产业链又都交织一起,共同缘自于“米老鼠”的创意。因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企业,使之整合文化资源,形成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不失为加快发展成都文化产业的重要途径。

(三)拓宽文化产业融资渠道大胆引进民间资本民营企业

文化产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资金的支持,成都文化产业要加快发展,必须解决资金瓶颈问题,拓宽资金来源和渠道。从统计的数据和公布的报告看,成都文化产业的融资渠道十分单一,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创作主要还是靠政府投入,国有文化企业是成都文化市场的绝对主体,民营和私营文化企业弱小、稀少,与此同时,国有文化企业的融资能力有待提高,民间资本的引进有待政策和机制,这就造成了成都在发展文化产业上的资金限制,这与成都这样的大型历史文化名城,在发展文化产业上所应该具有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差异甚大。成都市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就要探索融资渠道,大力引进民间资本。在这一过程中,需着力探究和解决国有文化企业的融资和民间资本的引进两个问题。解决国有文化企业的融资通畅,按照国际惯例和我国的企业改革经验,应努力加大文化产业大型企业集团的股份制改造,在制度、机制健全的前提下,吸引社会资金的投入,提升国有文化集团的融资能力。对于民间资本引入文化产业的问题,应在保证弘扬先进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前提下,开放民间资本的投入,放松对民间资本经营文化的过多限制和干涉。让民间资本能在坚持正确文化方向的前提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生产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的文化产品,以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口味、不同爱好、不同欣赏水平的需要。

(四)扶持优势北产业发展创造品牌文化产品

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成都文化产业,必须因势利导,顺势发展优势文化产业行业。根据我国对文化产业的分类,文化产业被分类为核心层、外围层和相关层三层,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表明,包括三层全部的众多的成都文化产业行业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成都文化产业行业发展的差异性极大,而成都市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不可齐步同行,而必须采取扶持优势文化产业首先加快发展,进而带动相关行业与产业发展的发展战略。那么,哪些行业可称为优势行业,而优先发展,重点扶持呢?笔者认为,成都文化产业优势行业的确立,一是要看它的历史业绩;二是要看它的潜力;三是要看它与成都文化产业战略发展定位的关系。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旅游观光、文物博物、会展广告、电子娱乐等行业,在成都文化产业发展中坚实突起,显示出了独特的行业竞争力,巨大的发展潜力。在几年的统计中,这些行业的增加值之和,都超过了成都市全部文化产业增加值的一半,是成都市发展文化产业、加快发展文化产业首先应着力发展的优势行业。

(五)整合城乡文化资源开拓世界文化市场

加快发展成都文化产业,既要注重文化产品的供给方,即文化企业的改制、发展、产品、品牌等问题,也要注意需求方,即文化消费、文化市场等问题。只有两相平衡,才能助推成都文化产业的发展,只有两相接洽,才能使成都文化产业发展越做越强。加快发展成都文化产业,必须有广阔的市场支撑,有了广阔的市场,就有了文化产产业发展的动力。但从现实的数据和实情看,成都文化消费处于低档次、较单一的状况。这一状况,不仅影响市民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广泛的文化行业发展。成都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何在?我们认为,一是要通过城乡整合,开发农村文化消费;二是要走出国门,开拓世界市场。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8)

xx村委会辖xx村、xx村、xx村3个自然村。国土面积18.06平方公里,属半山区,耕地总面积1251.19亩(田889.81亩,地361.38亩),人均耕地面积1.03亩。其中,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30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19亩;林地25303.50亩;其他面积131亩。据初步统计,201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480万余元,其中:种植业收入390万余元,占经济总收入80%以上;畜牧业收入28万余元(年内出栏肉猪559头),占经济总收入5%。农民人均纯收入2400余元,主要以种植小米辣、烤烟等为主。目前已种植成功一个果品翠冠梨。已签订农业承包合同300余份,土地承包面积1251.19亩。从以上数据得知,居住村民不算多,每户以6口之家计,户有承包地6亩以上,再加上自行开垦的荒地,户有耕地可达10亩还多,但经济收入偏低。通过采取与村“两委”领导、村民小组长和村妇女组织、老年协会负责同志座谈,进村入户、实地查看的方式,对xx、高搂寨、xx3个村子发展农业产业现状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居住户数少,人均拥有耕地面积较人口居住密集的甸尾、铁所,户有耕地多。

二是群众学习使用科学知识意识强,民风纯朴,都有通过新农村建设改变现状的强烈愿望,对改变村庄面貌期盼度非常高,都愿意积极参加新农村项目建设,参与土地流转并支持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

三是3个自然村位置依山傍水,无环境污染,发展高原特色产业空间大。

(一)产业结构单一,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主要原因:一是由于没有其他支柱产业,农业种植仅从过去单一结构的种植水稻、玉米发展到现在种植烤烟、洋芋、小米辣,种植的经济作物品种单一,导致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二是种植的农产品收购价格不稳定,农业增产不增收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扩大洋芋种植面积后,遇年景好时节,虽丰产,但收购价反而较干旱时期低。三是农户种植信息匮乏,不能及时调整栽种品种,种植农产品无市场或售价低。四是因人口老化、家中人口少或壮年劳力常年到乡外务工等原因,导致部分农户耕作无劳力,全年经济收入低。四是没有很好地发挥和利用当地资源,打造独具一格的特色产业,导致不能形成带动性规模化产业,全村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限制产业发展的空间。一是通村公路和种植区的路况差。从乡进村道路除有1条里程近6公里、宽为3.5米的弹石路和跃进水库周边有1条里程约3公里、宽约2米至3.5米的水泥路面外,其余得到硬化的路面为土石路。二是农田灌溉水源不足。3个自然村虽依山傍水,但因跃进水库为人饮水源水库,反而形成守在水库边无生产用水。

(三)壮年劳力偏少,公益设施和产品交易场所建设相对滞后。一是全村1200余人总人口中,60岁左右老龄人口已达500之多,占40%,空窠老人居多,对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影响。二是因距乡政府所在地有一定里程,加之3个村组之间相距3公里左右,导致公共设施不能资源共享;出现一个自然村中与另一自然村中群众为同一项目建设点意见分歧,建设项目点意见不能达成一致,争取到的建设项目落地生根难;又因无农贸市场交易点,平日,家中无交通车的村民采购新鲜肉食品均只能等到赶甸尾街市时才能采购到。

(四)处于人饮水库保护区,发展养殖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跃进水库位于xx村和xx村中间路段,如大规模发展养殖业,可能导致疫病传播而污染到为建水整个城区居民提供的饮用水源,因此当地养殖业相对滞后,不能成规模地发展养殖业。

(一)广泛开展科学技术培训,提高抗风险能力。积极联系农技部门,指派专家或技术员实地为村民开展种植知识培训,让村民掌握更多科学种植技术。同时,村组干部带头,积极推广和引导农户种植经济价值高的新品种,适销对路的农作物。

(二)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优势互补的产业。以强村富民为突破口,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是结合美化净化跃进水库周边环境的要求,以xx村为首,动员每户村民用2亩左右的耕地种植果树。因缺少壮年劳力,种植果树首选易于老年人管理,果形大、果味好的苹果、脐橙、车厘子等果树,培植优势互补的产业,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向承包田地要效益。坚持农户自愿的原则,引导家中壮年劳力少的农户将承包田地以利润留成的方式承包给他人,实行连片种植的经营模式,推进农业种植业结构调整。三是在延长产业链方面做文章。一方面以招商引资或村集体投资领办等形式,搞好经济作物种植。同时,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搞好配套服务;另一方面,主动与农产品加工企业挂靠,签订农业订单,稳固销售渠道和销售价格。

(三)提升劳务输出能力,加快劳动力转移。目前,欠发展农业村、组农民收入渠道还不宽,增收基础不稳固,靠年景吃饭、靠农业增收的现状并没得到根本改观,抵御自然灾害和抗市场冲击波能力低。因此,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各级组织的头等大事来抓,以促农民增收为工作中心,加大组织领导和国家政策扶持力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跳出农业发展农业,跳出农村致富农民,既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把农业和农村内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继续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在农业和农村外部寻求增收途径。

(四)争取多方支持,实施项目建设。要加强xx地区的快速发展,推进项目建设是关键。因此,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各种后发优势,用足政策,争取各级支持,引进项目加快农业生产、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转变村民经济收入滞后和改善人居环境状况。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9)

十五”期间,广西自治区抓住“东桑西移”机遇,蚕业迅猛发展,去年,养蚕量和产茧量全国第一。引起了全国蚕业界广泛关注。为加速我市蚕业发展,推进蚕业产业化,4月中旬,市蚕业总站和部分县、区蚕桑局长赴广西宜州市、鹿寨县对蚕业运行机制和产业化政策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和“十五”成就

1、广西蚕业基本情况和“十五”成就。广西具有发展桑蚕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全年可养蚕8-10批次,与江浙地区和四川相比,春茧可提早1月上市,秋茧推迟1月收市;人平耕地多,可以规模化发展。20xx年广西桑园面积30万亩,产茧2.45万吨(49万担),20xx年,桑园增长到141万亩(投产114万亩),产茧13.5万吨(270万担)。全区养蚕户62万户,户平桑园达2.3亩;发种近400万张,户平养蚕达6.5张,蚕农售茧收入27亿元,户平收入4355元。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五市桑园面积占了全区92.06%,鲜茧产量占了89.38%。初步形成了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格局。

2、宜州市基本情况和“十五”成就。宜州市属河池市所辖,位于桂西北河池市东部,辖7镇9乡,总人口62万,11.2万户,面积3896平方公里,耕地113万亩。从20xx年起,以每年扩种3万亩桑园的速度发展,去年,桑园总面积达22万亩(其中投产面积18万亩),养蚕70万张,产茧量2.93万吨(58.6万担),蚕农售茧总收入5.8亿元,户均收入6277元。宜州市是全国产茧第一大县(市)。

3、鹿寨县基本概况和“十五”成就。鹿寨县属柳州市所辖,位于桂中偏东北,总面积33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4万亩,人口48.26万人,农业人口40.02万人。20xx年桑园面积3.59万亩压滤机滤布,养蚕量9.38万张,产茧3519吨,20xx年桑园达10.26万亩,养蚕22.47万张,产茧量8540吨(17.08万担)。20xx年,蚕农总数4.2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4.15%,年产茧量超过万担的乡镇有5个,全县蚕农鲜茧销售总收入17163万元,收入超过1万元的户有6500多户。农民人均纯收入3085元。

二、推进产业化的主要措施和经验

广西推进桑蚕业产业化主要措施和经验是领导重视、政策推动、资金扶持、政府引导和科技带动。

1、领导重视,措施有力。对桑蚕产业定位准确,为发展营造了浓厚氛围是广西桑蚕产业迅猛发展的最大动力。20xx年,广西自治区党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调研蚕桑生产,并对加快桑蚕产业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xx年初,在全区农村工作会议上,自治区政府把桑蚕产业列为广西重点加快发展11大新兴农业优势产业之首,明确提出,把桑蚕产业发展成为继蔗糖产业之后在全国甚至全球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区农业厅把桑蚕业确定为“第一产业”,一把手亲自抓,厅领导每月召开一次专门研究桑蚕生产的工作例会。同时,增加资金投入,确保全国桑蚕生产第一大省目标的实现。

20xx年以来,宜州市把建成全国第一大桑蚕生产基地县(市)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专门组织领导机构“蚕业生产办公室”,县农技推广中心设立蚕业指导站,各乡镇指定一名领导及专职农技人员负责桑蚕生产。鹿寨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十五’期间,全县建成10万亩优质桑园”的发展目标,决心打造“广西第一,全国前列”优质茧丝生产基地。县上成立蚕业生产办公室,乡镇设立蚕办,村设立蚕业辅导员,重点蚕区的村级农科员全部转任蚕管员,分级负责蚕业生产领导、管理和科技服务。

2、政策引导,扶持有力。宜州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一是给予小额信贷、财政贴息;二是采取资金扶持,鼓励连片种植,实行规模化经营。凡是连片种植500亩以上,每亩由财政补助50-100元;建设养蚕用房用地按临时生产用地给予优先审批。鹿寨县财政每年都安排50-1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桑蚕生产。

3、市场放开,规范管理,价格放开,反哺农业。宜州市1999年已开放市场。目前,广西鲜茧收购政策和做法是市场放开、价格放开、规范管理、有序竞争、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相对集中、扩大辐射、合理布局。鲜茧收购严格实行资格认定审批和行业自律管理办法,从制度和行业自律方面规范鲜茧收购行为。

政府重点保护农民利益,农民从市场直接受到反哺。滤布在正常市场价格波动范围内,农民售茧随行就市,从市场获得较高的利润,承担价格正常波动的市场风险。农民从市场受益很大,生产积极性很高,也有较强的市场风险意识。在价格跌出正常波动范围时,农民享受企业保底收购价格。市场风险完全由蚕茧收购企业和个体老板承担,抬价抢购和压级压价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有序。鲜茧收购化蛹率达到95%以上。

广西蚕种价格也是完全放开,价格随供求数量上下浮动,但市场管理是规范的,质量管理是严格的。蚕种平均价格达35-45元,比我省高出60-100%。

三、广西在发展生产和推进产业化进程中有“三大”,取得了“三高”效果。

一是气魄大。广西农业厅在制定蚕业“十五”规划时提出,“十五”末桑园面积达到80万亩,蚕茧产量达到8万吨(160万担)。20xx年,又提出尽快成为全国第一。20xx年实现了全国第一,桑园面积达到141万亩,蚕茧产量达270万担,分别比规划增加了76%和70%。鹿寨县在制定的“十一五”规划中又提出了要赶超宜州市,到20xx年,实现全县有桑园30万亩,年产茧100万担,桑蚕业产值达30亿元的规划目标。

二是决心大。广西在制定规划后,20xx年同样遭遇了蚕茧价格仅7元/Kg的低价,但广西农业厅、蚕业总站和各蚕业主产区都没有动摇,坚持不懈地推进桑蚕产业化,并且,每年的增长速度都达到40%,终于迎来蚕业大好新形势,实现了全国第一的目标。

三是规模大。全区蚕业生产集中在河池、南宁、来宾、柳州、贵港五大优势蚕区的15个县(市)。20xx年,全区有7个县(市)年产鲜茧10万担以上。河池市所辖11个县(市、区),桑园面积超万亩的有6个县(市);种桑面积达到5亩以上的农户有3.95万户。南宁市桑园面积达29.85万亩,占全区21.2%,养蚕95.54万张,占了全区23.9%。

四是专业化生产和产业化程度高。在主产区是一片连一片的桑园,从数十亩到数百亩,最大成片达4500亩。在非蚕区则不见一株桑树,不养一条蚕。20xx年,河池市桑园32.66万亩,占全区桑园的23.2%,而宜州市桑园22万亩,又占了河池市67.4%;河池市产茧84.92万担,占全区31.5%,宜州市产茧达58.6万担,占了河池市的69%。20xx年南宁市养蚕户只有124121户,户均桑园达到2.41亩,有20亩以上连片桑园数达到4623片,占南宁市桑园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宜州市刘三姐乡洛漏村孟山屯是典型的蚕桑专业村,全屯33户137人,桑园面积345亩,户均10.5亩,20xx年养蚕20xx张,产茧83.5吨,产值180.7万元,户均收入5.47万元,是远近闻名依靠蚕业生产致富的小康村。

面对蚕业新的大好形势,广西在制定“十一五”规划时,明确提出将现有15个主产县(市)巩固提高,发展壮大,不再发展新区和不鼓励其他县(市)发展。

五是科技水平和蚕茧质量高。20xx年,宜州市亩桑产茧量161.4Kg,单张产茧量41.4Kg;方格簇使用面达99.5%,省力化饲养面达90%;共育面占40%多,共育户的三龄小蚕供不应求,正呈蓬勃发展之势。鹿寨县先进技术应用覆盖桑园面积9.76万亩,覆盖率达到95.12%;方格簇应用面达到98.6%;所缫80%以上的白厂丝质量达到4A级标准。

六是服务社会化程度高。乡镇蚕桑辅导员负责蚕种销售和技术指导,共育户也负责购买其小蚕农户的技术指导。乡镇蚕桑辅导员没有固定工资,靠销售蚕种获取收入。每张蚕种的价差达3-4元,每个乡镇蚕桑辅导员平均年收入达3-4万元。乡镇蚕桑辅导员收入多,积极性很高,工作很认真。共育户小蚕销售收入高,对质量把关严格。宜州市北牙乡一小蚕共育户现有小蚕专用桑园80亩,每批共育三龄小蚕可达1200张,去年共育量达10000余张,销售收入80万元,获纯利20余万元。每批小蚕供不应求,蚕农早晨4点多就排队争相购买。三、几点建议

1、领导重视是广西蚕业生产迅猛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我市蚕丝产业链完整,是一大优势。应重视我市蚕业生产对富民增收、发展城市经济的作用,各级党政要加强对蚕业生产的领导。

2、要加大对蚕桑生产的投入。建立政府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保障、蚕农投入为主体的投入机制。在政府投入方面,一是各级财政要把蚕桑基地建设纳入大农业投入的“盘子”进行统筹考虑,列入专项发展资金。二是将蚕业作为我市优势产业项目向上级争取立项,争取资金支持。应保证蚕桑(业)局的工作经费。

3、应建立蚕桑生产专项资金,企业应成为基地建设的主体。我市政府财力有限,但我市目前各县(市)区蚕茧收购是一家公司垄断或两家分享,公司获得了较大的利润,享受了生产发展的成果,政府应该制定政策,在收购环节每公斤干茧提取一定的生产扶持费,用于基地建设。

4、大力抓好西充、南部等6个基地县(市)区和40个基地乡镇的建设,使每县(市)区产茧量达到6万担以上,每个基地乡镇养蚕量达到8000-10000张,40个基地乡镇产茧量达全市75-80%。

5、加强和改革现行服务体系。要把蚕桑基地乡镇和重点乡镇的蚕桑员进入农技服务中心,养蚕1000张以上的乡镇要有专职蚕桑辅导员,3000张以上乡镇要有2名蚕桑辅导员

6、广西蚕茧原料富余,加工不足,我市有较强加工能力和技术,可以充分利用我市优势和广西宜州市、鹿寨县等主产区联合发展生产和加工。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篇10)

河姆渡遗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遗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遗存、世界上第一部茶书《茶经》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于北宋的我国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余姚瀑布岭发现的百年树龄古茶树,等等,这些无不说明余姚是中国乃至世界茶饮、茶事、茶文化的源头之一,在茶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从我市茶叶产业的发展现状来看,与曾经拥有的历史地位还不相当,甚至已落后于茶叶产业的后起之秀——新昌、宁海等。为此,我们组织调研组对我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听取了市农林局关于全市茶叶产业发展情况的先容,并赴河姆渡镇、鹿亭乡、梁弄镇、大岚镇等茶叶主产乡镇实地调研,考察了部分茶叶生产企业,征求了市茶文化促进会的意见。现将有关情况综合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市茶叶产业主要分布在四明山及其周边的山区、半山区,涉及18个乡镇(街道),约有茶农10万人。现有茶园面积6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71万亩,已建成无公害茶、绿色食品、有机茶生产基地1.8万亩,产区规模在全省产茶县(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现有各类茶厂200余荚冬其中:精制茶厂42荚冬已完成改造并达到qs标准的企业42家。

全市现有名优茶品牌20余个,主要品牌为瀑布仙茗、四明龙尖和宁波白茶。恢复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历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后获得了宁波市名牌产品、宁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其制作技艺已被列为宁波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有生产成员单位28荚冬基地覆盖全市。四明龙尖为新创名茶,是宁波市着名商标。我市是宁波白茶的原创地和主要产区,产量占宁波白茶总产量的50%以上。

20xx年,全市实际计产茶园面积5.6万亩,总产量6317吨,产值1.135亿元。其中名优茶367吨,产值7372万元,分别占全市茶叶总产量的5.8%和产值的65%。珠茶产量5730吨,产值3783万元。名优茶均匀价格达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黄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园均匀亩值20xx.8元,其中白茶最高亩值超2万元。在茶叶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万吨,出口货值4亿元。大岚镇作为全市最大的茶叶主产乡镇,1.8万亩茶园为全镇农民提供了近50%的收进来源。

二、存在题目

1、企业散小弱,发展后劲不足。我市名优茶品牌多而杂,茶叶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大的三、五吨,小的只有几百斤,产值上百万元的企业属凤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个别品牌外,尽大多数茶叶品牌着名度低、缺乏市场认可,单体实力普遍不强,缺少具有行业影响力和产业示范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多数珠茶厂产品结构类同,销售价格低、利润薄,在煤、电、采摘等环节生产本钱不断进步的情况下,委曲维持经营,无力扩大再生产。

2、茶园经营分散,制约着茶叶产业的发展。部分茶园直属村级集体所有,承包给个人经营,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釉冬由于承包期短,导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为,没有长远计划,茶园治理粗放,导致茶园老化。大部分村级茶园随山林责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园,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叶,或出售鲜茶叶,由于茶园面积小,农户治理不重视,难以保证质量。

〖1〗〖2〗〖3〗

3、营销网络薄弱,市场化程度较低。产量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销售、定价等方面非常被动,基本上被中间商、外贸公司、外商所主导,缺乏市场话语权,是纯粹的初加工。以国内市场为主的名优茶,由于多年来形成的经营习惯,大多数企业还是以“人情茶”、“关系茶”、“礼品茶”、“扶贫茶”为主解决茶叶销售题目,基本拘于本地市场,鲜有销往周边地区,难以辐射到大众市场,品牌对销售的带动效应不明显。我们通过网络调查我市名优茶在全国各大茶叶市场和全国最大茶叶流通企业天福团体的上柜茶叶情况,基本上见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优茶的踪影。

4、工艺水平落后,产品品质较差。从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讲,我市大多数制茶企业生产设备和工艺水平是较为落后的,这是导致产品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业普遍环境较差、设备落后,加工标准不严,一旦受到国际市场动荡或欧盟对进口珠茶严格执行检测标准,整个珠茶产业就受到重创。名优茶生产企业缺少大型冷躲库等必要的蕴躲设备,生产工艺仍以传统方式为主,在采摘、摊青、制作等一系列关系到产品品质的环节仍较薄弱。如由于加工机械的'原因,导致不同企业生产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较大的差别,影响市场竞争力。

5、监管不够到位,产业发展机制不够健全。政府有关部分对茶叶产业整体发展缺少指导,较重视新品种改良、引进等前期工作,忽视对产中和产后的监管指导,对合作社的规范建设引导不够,缺少强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动茶叶企业联合组团发展。目前,全市范围内成立了多家茶叶生产合作社、茶叶协会,如瀑布仙茗协会,会员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论上虽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中不够严格,个别会员茶叶产品质量低下,严重影响品牌整体形象。新昌县花20多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发展“大佛龙井”和宁海县花10年时间集中政策资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们鉴戒,如今“大佛龙井”和“看海茶”的产销规模及市场覆盖面已远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目标任务,建立健全促进茶叶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体系。要研究制定《余姚市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及其茶叶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确今后我市茶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建设项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设立随财政可用资金增长的产业发展资金,落实并稳定税收优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叶产业向着茶树良种化、产出高效化、生产标准化、作业(加工)机械化的方向发展,进步名优茶产量,提升茶叶品质,扩大市场覆盖面,完善市场营销网络,建立现代化茶园,基本实行茶园标准化治理和机械化作业,大力发展茶文化旅游。

2、完烧瑰制机制,进步茶叶的产业化市场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励茶叶企业或茶叶经销户往外地特别是全国区域性茶叶市场开设专门销售我市名优茶的专卖店、直营店、经销店,并在市农批市场专设茶叶交易区,将专业市场、贩销队伍、驻外窗口结合成有机的整体。二要大力扶持龙头企业,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引导鼓励企业之间和企业与农户之间通过联营、合作参股、控股、茶园经营权流转、组建合作社等形式,组建龙头企业或经营团体,发挥龙头企业连接农户与市场的纽带作用,使茶叶生产经营向团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一个品牌1家企业或1个团体运作的局面。三要鉴戒新昌等地与天福团体(国内最大的茶叶连锁经营团体)和北京老舍茶馆(全国最负盛名的茶馆)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计使我市名优茶进进茶叶消费高端市场。

3、夯实产业基础,加快现代化茶园建设。一要建立健全茶园经营权流转制度。制订有力措施,高分子材料鼓励全市茶园在自愿、有偿的条件下向种茶大户和茶叶龙头企业流转,扩大单体茶园经营面积,为建设标准化、机械化的现代茶园打好基础。二要制定出台有关加快无性系茶树良种发展的政策措施,调动茶农发展良种茶的积极性,力争用较短的时间,基本实现无性系良种化,并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加强良种苗木的产销治理,加强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选育工作。三要加快茶园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老茶园更新改造,优化茶园结构,在茶园中普遍安装喷灌等防霜冻设施,进步抵御自然灾难的能力,建设一批道路园林化、治理机械化、产出高效化、品种良种化的现代茶叶示范园区,增强示范与辐射功能。

4、坚持科技立业,推进茶叶产业技术进步。一要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茶叶科技职员队伍和农民技术队伍。市农林局应至少配备2至3名专门从事茶叶科研和推广的专业技术职员,各茶叶主产乡镇也应配备1至2名。同时,开展多层次的技术培训工作,使茶叶从业职员普遍接受先进的茶叶科学技术和现代营销知识。二要全面推广标准化生产,以适用技术的推广为切实点,规范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全过程,加速实现茶业标准化。三要大力推广剪采、施肥、治虫、加工等的机械化,推广立体摊青、智能化摊青、无烟尘加工新工艺,努力实现茶叶生产的全程机械化,同时将设施栽培技术引进茶叶生产领域,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调节环境条件,最大限度地进步科学资讯茶叶生产效率。四要加强新名优茶开发和茶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黄金茶和白茶及经济型名优绿茶,同时根据茶叶产品需求变化,开发方便、经济、保健型的茶类新产品,如冰茶、速溶茶、茶饮料等,从茶副产品如茶籽、茶末中提取茶油、茶色素、抗氧化剂等。五要大力发展无公害茶叶生产,实现茶叶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化。加强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建设,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行以施有机肥为主的栽培方法,严格执行茶叶采摘、加工、包装和储运的绿色食品操纵规程。

5、推进茶文化建设,培育我市茶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观光农业的兴起,人们对茶的爱好与需求日益增长,茶文化旅游与消费将成我市旅游业的重要内容。我市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将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茶文化建设有机结合,必定会促进我市旅游业与茶业的共同发展。一要建设茶文化旅游设施。利用茶树起源、绿茶之源、茶饮俗之源等,将现有条件较好的茶园改造成集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观光茶园,隆重推出“绿茶之源”品茗游等,让游客亲身参与名茶的采制、泡饮等活动,享受悠闲时光。二要普及饮茶知识,推广茶艺活动。充分发挥茶文化促进会的作用,积极宣传饮茶的保健作用、休闲功能,营造人人爱茶、人人饮茶的良好氛围。在新闻媒体开辟茶文化专题节目,以茶会友,以茶传情能源材料,弘扬茶文化,培养新的茶叶消费群体。

行业发展报告(实用7篇)


俗话说得好,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随着人们对个人素养的重视不断加强,撰写报告的重要性也愈发显现。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份报告呢?通过以下资源中关于“行业发展报告”方面的相关资料,本文旨在帮助您更好地完成报告。

行业发展报告 篇1

自年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招收汽车专业学生开始,至今已招收届学生,已有届该专业的学生毕业进入到汽车行业的前后市场,这些学生在行业中的适应性以及专业所学在行业中的应用性达到了预期的专业学习目标。那么汽车企业的岗位需求是什么?汽车企业的人才需求是什么?汽车企业中的典型职业活动是什么?这些典型职业活动又有哪些可以融入汽车专业教学中?就此,本课题组对部分汽车企业进入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具体情况如下:

掌握呼和浩特汽车行业市场对汽车专科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及典型职业活动,了解呼和浩特汽车行业市场的基本情况。

调研对象:呼和浩特市汽车行业企业。

本次调研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是在走访到的北京市汽车企业中随机填写的,并当场收回。

xx年月日――――xx年月日

主要调研汽车行业的发展、企业对录用专科生的主要要求、适合专科生的岗位,以及适合专科生的岗位职业技能要求和专业知识要求。

汽车企业适合专科层次人才的岗位占前两位的是汽车销售人员、维修服务顾问,这说明在企业岗位需求中,专科学生更适合汽车销售人员和维修服务顾问这两个岗位,在调研中这两个岗位对学生的整体素质要求较高,要求不仅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而且能够很好的和客户进行沟通,明白客户的意图和需求。其次是维修技师,这个岗位的需求量极大,是汽车行业比较紧缺的人才,及其需要汽车专科学生进入其中。在调查中发现,具有一定知识层次的学生,在进入该行业后锻炼几年后,都能成为该岗位的骨干力量。

汽车企业专科生在岗人员的比例大概占企业总人数的xx%~25%,初中学历和高职学历的学生占总人数的50%以上,可见,专科生在汽车行业的专有率并不是很高,但调研发现,企业需要专科及以上的学历人员进入,以提升企业的整体人员素质和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这表明汽车专科学生具有很强的市场需求率。

企业对所录用的专科生的主要要求排在第一位的是职业道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比娴熟的技术更受到企业的欢迎,这说明企业都在注重自身的发展,提高企业的职业形象。

汽车企业对汽车专科学生专业知识涉及到学生在校学习的各个课程包括基本的构造知识、专业英语、电控知识、电器知识和专业动手技能等等,在专业知识层面上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企业需要录入进来的学生在第一时间内就能够创造出价值,不需要企业再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再进行企业培训和培养,而且企业也需要录入的人员能够有后劲,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都对专业英语知识提出了要求,因为目前很多文献资料和维修手册都是英文的,这就需要进入该行业的人员适应这一要求,具有一定的专业英语的知识。

长期以来,人们担心中国汽车产业如此“幼稚”,以致一旦加入wto,失去政府“呵护”的“民族汽车工业”将面临生存危机。然而当我们审视加入wto五年多的历程时,却惊喜地看到:只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在开放中寻求和发挥竞争优势,中国汽车产业的前景并不悲观。相反,只要我们的体制和政策调整到位,汽车产业不仅可以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和活力的增长点之一,而且可能成为世界汽车产业的一支生力军。中国是世界汽车生产和销售的大国,这已经成了不争的事实。但中国仍是汽车产业的弱国。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如此汽车产销量的大国家,却又如此之小的汽车进出口量,在世界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如此规模的汽车产业,而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又如此之弱小,这也是世界少见的。

在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的时候,必须完成从汽车制造大国向汽车强国的转变。为此,在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必须完成两大历史使命:一是培育起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培育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企业。

目前,我国的汽车市场发展正以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也是世界汽车行业发展最快的国家。中国的汽车市场发展大有前途,汽车制造、汽车营销、汽车售后市场都要有新的发展和变化,其中急需专业技术型人才,并已经形成业内的共识。近年来,随着我国汽车行业逐步与国际接轨,特别是竞争的加剧及国外汽车售后服务集团的进入,中国的汽车售后市场不仅潜力巨大,人才需求潜力更大。

行业发展报告 篇2

制药行业被认为是资金雄厚的行业,但同时也是一个竞争异常激烈的行业。对外,在我国加入wto的承诺下,跨国制药企业正虎视眈眈,包括世界排名前xx位的跨国医药企业,已相继在我国抢滩设点。对内,改制以及gmp认证等问题又使当前的医药企业忙得不亦乐乎。如何在内外夹击的环境中占据优势地位,已成为摆在制药企业面前至关重要的一道坎。而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管理与服务手段、降低成本正是成功的医药企业得以制胜的“名医良方”。

制药行业信息化现状

制药企业一般包括四大类:药品、医疗器械、化学制剂和玻璃仪器。作为典型的连续型生产制造型医药企业,由于生产药品和化学试剂等特殊商品,制药企业有着自己独特的行业特征:如药品类别繁多;编码无规律,有效期须进行严格控制;对专利有较强的依赖性;销售范围广,各销售片区、各品种的销售情况不易从总体上把握;药品定价影响因素多而复杂,销售终端资源难以控制;药品更新快,但新品的研发周期长等。

另外,以药医分离、连锁经营、gsp达标为标志,封闭了近50年的医药产品流通四级批发制被完全打破。在沉重的市场压力下,如何把药品卖出去,成了各家企业经营的核心。因此,机制创新、优化流程、强化管理成了各大制药企业的重头戏。面临一个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势必要启用新的营销模式。因此,从根本上改革管理手段已经刻不容缓,经营和管理必须依托于一套完善的信息系统来开展。

医药信息化涉及到哪些软件呢?从药品流通角度来说目前有几个环节。第一个是生产厂家的内部管理,主要涉及到erp系统;从生产厂家到批发企业、配送企业、医院的过程,则涉及到物流系统、网上交易系统和crm系统等;医院里还有his系统,即医院信息管理系统。

据介绍,目前大约xx%的大中型制药企业已经实施完成erp的实施,并主要是集中在进、销、存及财务等模块;而大约有50%的制药企业正在推进和实施erp,也基本上集中在供应链、分销、资金管理等领域。从当前一些制药企业实施erp的可以看到,几乎所有企业都是从营销做起。

制药信息化六大不足

随着医药流通体制、医药卫生体制和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深入发展,处方药与非处方药分类管理的全面推行和定点药店的实施,医药领域的信息化开始有较大的发展,但呈现很大的不平衡性,如医院信息化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制药企业、医药零售企业的信息化相对于医院落差较大。目前,制药行业信息化还存在以下不足。

有待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管理数据,来解决企业的信息化机制问题。

现代制药企业一般都形成了以药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的生态链模式,涵盖的终端包括药品零售商、医院等,有的制药企业还有专门的药店零售连锁终端,因此连锁对中国药企来讲是一个非常新的课题,不健全的配送模式跟信息化系统结合的时候不能很好地融合。

在国家宣布扶持组建制药企业百强和销售终端50强的政策下,出现了盲目扩张,而管理系统并没有跟上的现象。

尤其是供应链管理系统与分销物流系统缺乏。六是医药企业选择系统的时候,重表面轻内核、重产品轻实施、重产品初期运行轻维护和服务。

制药信息化九大需求

东软金算盘营销副总经理杨汉东认为,企业需要的管理软件有九种,中国制药企业最需要物流管理,这是中国企业要走的第一步。物流管理软件可以使企业决策人非常清楚原材料、零配件、成品的采购成本、运输成本、销售毛利及流转录用等情况。物流管理也可以延伸到业务管理,对药店来讲就是药店连锁。

建立了物流管理以后第二步是生产管理,生产管理一定是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的基础上进行。

在解决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以后,企业需要在生产和流通的环节中对工作人员的参与时间、实施成本、人员素质、技能需求以及所需的培训项目等进行管理。

企业到了一定的规模,非常需要把产品从创意开始,到产品调研、产品设计、产品设置、产品工艺等过程都用计算机管理起来。

管理会计是企业最需要的,只有在对物流成本管理很清楚,对人力成本的分析也很清楚的情况下,才能出现财务成本核算。产品设计管理软件也要在财务成本核算软件之前实行,这样就使企业的每一项投入都可以非常精确地计量。财务成本核算不仅需要对具体的物品、生产、人员进行管理,还要对市场调研、市场开拓、资金成本、固定资产管理等企业相关成本进行管理。

中国加入wto以后对财务报告有很大需求,因为各个国家的会计制度完全不一样,同样一张票在各个国家的财务属性可能完全不一样。现在香港就有这种企业,它会花几百万港币把凭证在香港重新做,因为内地的情况根本不符合香港财务制度的要求。

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分析软件,使企业领导对企业的运营情况和客户、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单位的财务情况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企业领导需要经常对企业的经营进行决策分析,决策分析的数据必须及时、准确,分析手段也需要不断创新。第九是企业资源管理软件,即erp,然后进行电子商务建设,建立健全的医药生态链信息化系统,这是最后一步建设系统。

行业发展报告 篇3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2013-2018年中国农业棚膜行业市场发展战略分析及投资前

景预测报告

报告目录

第一部分 市场发展现状

第一章 全农业棚膜行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国际农业棚膜行业发展轨迹综述

一、国际农业棚膜行业发展历程

二、国际农业棚膜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三、国际农业棚膜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世界农业棚膜行业市场情况

一、2012年世界农业棚膜行业发展现状

二、2012年国际农业棚膜行业发展态势

三、2012年国际农业棚膜行业研发动态

四、2012年全农业棚膜 行业挑战与机会 第三节 部分国家地区农业棚膜行业发展状况

一、2009-2013年美国农业棚膜行业发展分析

二、2009-2013年欧洲农业棚膜行业发展分析

三、2009-2013年日本农业棚膜行业发展分析

四、2009-2013年韩国农业棚膜行业发展分析

第二章 我国农业棚膜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 中国农业棚膜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农业棚膜行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农业棚膜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三、中国农业棚膜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二节 我国农业棚膜行业发展状况

一、2010年中国农业棚膜行业发展回顾

二、2010年农业棚膜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三、2012年我国农业棚膜市场特点分析

四、2012年我国农业棚膜市场发展分析 第三节 中国农业棚膜行业供需分析

一、2010年中国农业棚膜市场供给总量分析

二、2010年中国农业棚膜市场供给结构分析

三、2012年中国农业棚膜市场需求总量分析

四、2012年中国农业棚膜市场需求结构分析

五、2012年中国农业棚膜市场供需平衡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章 中国农业棚膜行业经济运行分析 第一节 2012年农业棚膜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2012年农业棚膜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二、2012年农业棚膜行业收入前三家企业 第二节 2012年农业棚膜行业产量分析

一、2012年我国农业棚膜产品产量分析

二、2013-2018年我国农业棚膜产品产量预测 第三节 2010-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进出口分析

一、2010-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进口总量及价格

二、2010-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出口总量及价格

三、2010-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进出口数据统计

四、2013-2018年农业棚膜进出口态势展望

中国农业棚膜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第一节 华北地区

一、2009-2013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09-2013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13-2018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13-2018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13-2018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二节 东北地区 第三节 华东地区 第四节 华南地区 第五节 华中地区 第六节 西南地区 第七节 西北地区

第五章 农业棚膜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 2012年农业棚膜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12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12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12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12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12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 农业棚膜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农业棚膜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农业棚膜模式

三、2012年农业棚膜投资机会

四、2012年农业棚膜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 农业棚膜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一、农业棚膜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二、我国农业棚膜市场蕴藏的商机

三、新形势下农业棚膜市场发展前景

四、2012年农业棚膜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第二部分 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 第六章 农业棚膜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 农业棚膜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农业棚膜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农业棚膜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农业棚膜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 农业棚膜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 第三节 农业棚膜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12年农业棚膜行业竞争分析

二、2012年中外农业棚膜产品竞争分析

三、2009-2013年我国农业棚膜市场竞争分析

五、2013-2018年国内主要农业棚膜企业动向

第七章 2013-2018年中国农业棚膜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 农业棚膜行业发展概况

一、农业棚膜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二、农业棚膜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三、农业棚膜行业总产值分析

四、农业棚膜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第二节 2009-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农业棚膜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二、农业棚膜市场存在的问题

三、农业棚膜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节 2009-2013年农业棚膜产销状况分析

一、农业棚膜产量分析

二、农业棚膜产能分析

三、农业棚膜市场需求状况分析 第四节 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一、产品发展新动态

二、技术新动态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三、产品发展趋势预测

第三部分 赢利水平与企业分析

第八章 中国农业棚膜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 2012年中国农业棚膜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一、企业数量结构分析

二、行业生产规模分析

第二节 2012年中国农业棚膜行业产销分析

一、行业产成品情况总体分析

二、行业产品销售收入总体分析

第三节 2012年年中国农业棚膜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一、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二、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三、行业营运能力分析

四、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九章 农业棚膜行业赢利水平分析 第一节 成本分析

一、2009-2013年农业棚膜原材料价格走势

二、2009-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人工成本分析 第二节 产销运存分析

一、2009-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产销情况

二、2009-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库存情况

三、2009-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资金周转情况 第三节 盈利水平分析

一、2009-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价格走势

二、2009-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营业收入情况

三、2009-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毛利率情况

四、2009-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赢利能力

五、2009-2013年农业棚膜行业赢利水平

六、2013-2018年农业棚膜行业赢利预测

第十章 农业棚膜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一节 2010-2013年中国农业棚膜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一、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二节 2010-2013年中国农业棚膜行业销售利润率

一、销售利润率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三节 2010-2013年中国农业棚膜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一、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四节 2010-2013年中国农业棚膜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

一、产值利税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第十一章 农业棚膜企业发展分析 第一节

企业1

一、企业概况

二、企业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分析

三、产品特征及趋势分析

四、盈利能力以及利润率分析

五、生产布局与产能扩张

六、市场营销区域分析

七、主要客户分析

八、技术特征现状与革新能力分析

九、成长性分析

十、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第二节

企业2 第三节

企业3 第四节

企业4 第五节

企业5 略……

第十二章 农业棚膜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一节 行业发展特征

一、行业的周期性

二、行业的区域性

三、行业的上下游

四、行业经营模式

第二节 行业投资形势分析

一、行业发展格局

二、行业进入壁垒

三、行业SWOT分析

四、行业五力模型分析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三节 农业棚膜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12年农业棚膜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12年农业棚膜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13-2018年农业棚膜行业投资方向

四、2013-2018年农业棚膜行业投资建议 第四节 农业棚膜行业投资策略研究

一、2012年农业棚膜行业投资策略

二、2013-2018年农业棚膜行业投资策略

第十三章 农业棚膜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 影响农业棚膜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2012年影响农业棚膜行业运行的有利因素

二、2012年影响农业棚膜行业运行的稳定因素

三、2012年影响农业棚膜行业运行的不利因素

四、2012年我国农业棚膜行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五、2012年我国农业棚膜行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第二节 农业棚膜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2013-2018年农业棚膜行业市场风险预测

二、2013-2018年农业棚膜行业政策风险预测

三、2013-2018年农业棚膜行业经营风险预测

四、2013-2018年农业棚膜行业技术风险预测

五、2013-2018年农业棚膜行业竞争风险预测

六、2013-2018年农业棚膜行业其他风险预测

第五部分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及业内专家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四章 农业棚膜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 2013-2018年中国农业棚膜市场趋势分析

一、2009-2013年我国农业棚膜市场趋势总结

二、2013-2018年我国农业棚膜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 2013-2018年农业棚膜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一、2013-2018年农业棚膜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二、2013-2018年农业棚膜产品价格趋势分析 第三节 2013-2018年中国农业棚膜行业供需预测

一、2013-2018年中国农业棚膜供给预测

二、2013-2018年中国农业棚膜需求预测 第四节 2013-2018年农业棚膜行业规划建议

一、农业棚膜行业“十一五”整体规划

二、农业棚膜行业“十二五”发展预测

三、2013-2018年农业棚膜行业规划建议

--------------------网 址:

中金企信(北京)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国统调查报告网

--------第十五章 农业棚膜企业管理策略建议 第一节 市场策略分析

一、农业棚膜价格策略分析

二、农业棚膜渠道策略分析 第二节 销售策略分析

一、媒介选择策略分析

二、产品定位策略分析

三、企业宣传策略分析

第三节 提高农业棚膜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提高中国农业棚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农业棚膜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三、影响农业棚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四、提高农业棚膜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第四节 对我国农业棚膜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农业棚膜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二、农业棚膜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农业棚膜企业的品牌战略

四、农业棚膜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 第五节 国统调查报告网建议

--------------------网 址:

行业发展报告 篇4

揭阳市位于广东省的东南端,地理条件十分优越,素有“海滨邹鲁”的美称。全市总面积5240.5平方公里,总人口近600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揭籍华侨、华人、港澳台同胞达300多万人,是著名的古邑侨乡,也是新兴的轻工业城市。

五金产业是揭阳市三大主柱产业之一,在全市的整个工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xxxx年8月中国五金制品协会授予揭阳市“中国五金基地市”称号。

为深入了解揭阳市五金产业的发展历史与发展现状,我通过查询网络、书籍以及报纸等方式对并总结出此篇调研报告。

发展历史

揭阳市五金生产的历史悠久,从清朝初期的“红炉打铁”发展至今已有三百多个年头。从发展阶段来看,揭阳市五金行业始于清代初期、发展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崛起与本世纪初。

清康熙时期,揭阳先民就开始了脚踏风箱打铁的生涯。清中后期,五金生产具有了一定规模,特别是清代后期揭阳的五金手工作坊已达到了300多家,逐步形成了农用五金、日用五金、建筑五金、装饰五金等主要门类,产品畅销潮汕平原乃至广东的珠三角等地。

到了民国初期,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输入,即出现了数量众多的简单机械加工的小五金制品工厂,成为我国五金文化的主要发祥地之一。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大批以建筑钢材为主导产品的小型钢铁企业迅速崛起。而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揭阳市建市以后,五金产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期。此时,揭阳市的五金不锈钢产业也开始真正起步,不锈钢的推广应用为全市五金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快实施工业立市战略,五金不锈钢产业超常规发展,成为全市目前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支柱产业。

发展现状

至xx14年底,全市有五金生产企业近3000家,其中年销售额超亿元企业近xx家,超5000万元企业近40家。其中,全市工商注册登记的五金不锈钢企业572家,占全市五金生产企业的总量约xx%,其总注册资本167836.06万元,个体户4080户。而五金不锈钢产业的从业人员超xx万人,约占全市从业人员251.56万人的8%。目前,全市规模以上企业(指独立核算国有工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共675家,其中五金企业共72个,且五金不锈钢企业51个,分别占比例约10.7%和7.6%。

xx14年,全市五金企业总产值174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806.03亿元的xx.1%。其中,五金不锈钢产业实现生产总值13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16.1%,占全市五金生产企业总产值的74.7%。“十五”期间,五金产业总产值的年均递增速度和五金不锈钢产业总产值年均递增速度均以30%高于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年均递增速度15.8%。

全市五金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161.9亿元,占全市产品销售收入300.35亿元的53.9%,占全省五金工业的32%。其中,五金不锈钢企业实现销售额121.8亿元,占全市五金生产企业年销售收入的75.2%,占全省五金工业的25%左右。

出口方面,全市五金产业年均出口创汇2.4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11.32亿美元的21.2%。每年的五金出口额均以30%以上的递增速度高于全市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的xx.4%和全国五金产品出口总额增长速度的26.44%。

揭阳市五金产品畅销全国各大中城市以及世界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我国五金出口业中地位突出。

揭阳市大部分五金企业在国内、国外都有自己的销售机构和销售网络,五金企业在全国各地设有2万多个办事处和销售点,揭阳市的五金产品不但畅销大江南北,还有大量产品直接或间接出口欧美、非洲、澳洲、中东、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揭阳市五金产品年销售额占全省的32%,产品更是占据了广州市场的30%。

而五金不锈钢产品规模占全国市场的30%左右,在我国西北和西南市场,我市不锈钢制品所占的市场份额高达60%以上。从国内、外两个市场看,xx14年,全市105户生产性不锈钢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总销售收入27.3亿元,其中国内销售规模达到12.9亿元,出口14.4亿元,分别占47.3%和52.7%。

揭阳市的五金生产覆盖了下、中、上、顶游包括原材料、工业设计、模具制造、配件加工、成品制造、市场交易和物流配送等各个环节,专业化分工较为明显,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产品以建筑五金、装饰五金、日用五金为主,涵盖建筑五金、装饰五金、家具五金、日用五金、工具五金、锁具五金、农用园林五金、铝制品、不锈钢制品、机械配件及其他工业产品配件等十六个门类1000多个品种(有金属铰链,不锈钢、铁、铜合页,门夹,门吸,吊轮,导轨,抽屉锁,门锁,木工锯美,工刀,插销,紧固件,卫生间配件,卷尺,厨具,餐具,洁具,量具等)。揭阳五金产品种类齐全,型号配套,设计新颖,工艺独特,质量优良,在行业内有重要地位和市场影响力。建筑、装饰、日用、不锈钢制品等是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和较大市场影响的特色门类,特别是不锈钢制品在国内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是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制品生产基地之一。而揭阳市从事装饰、家具五金制造的企业已达1500家,占全市五金企业总量的一半,其中较具规模的企业逾100家。

揭阳市五金目前已经具有一定的技术创新开发能力。全市已建立与五金相关专业检测机构4家、省级技术中心3个、市级技术中心3个、科研开发中心48个、专门从事研发的科技人员223多人。还投巨资从国外引进了一批如自动超声、清洗机、气压冲床、高频复底机、数控旋压机、真空吸气机、道轨拉机等先进设备,五金生产设备初步实现了现代化、机械化和电脑数控自动化。截至xx14年底,全市共投入技改资金累计40亿元,开发新产品391种。

此外,揭阳市五金企业还与国内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学研合作关系,成立研发机构。现在全市已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0家,全市63个民营科技企业中,五金企业有23家,而五金不锈钢企业占了5家。

xx14年全市五金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3%,全市有600多家五金生产企业通过了iso9001和iso9002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其中80%以上五金不锈钢生产企业通过了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全市五金不锈钢产业中,高级工程师以上有36人,专业技术人才有5000多人。全市五金上网企业总共有629个,其中五金不锈钢上网企业就有141个。

在品牌商标方面,揭阳五金企业已获著名商标13个,其中五金不锈钢企业5个;五金企业获国家名牌1个,省名牌7个,其中五金不锈钢企业获国家名牌1个,省名牌3个;另外还有行业名牌9个,著名商标6个,知名商标31个。全市五金不锈钢企业截至xx14年底在创建品牌方面投资累计已达到2.5亿多元。

此外,揭阳市五金企业还拥有专利818个。

xx92年揭阳设立地级市,开始实施“工业立市”的战略,提出建设发达轻工业基地的城市发展目标,促使五金产业以较快的发展速度从市、区向周边县区辐射,形成了以揭东县、榕城区、东山区和揭阳经济试验(渔湖)区为主的区域性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以五金不锈钢产业为依托,建设发展了梅云、仙桥、西马、榕东、月城、棉湖、磐东、城西、北河、乔南、乔东、乔西、塘埔等一大批五金专业镇、特色区(街)和专业村,形成了仙梅民营科技园、城西工业区、棉湖工业园区、东山工业园区、试验区民科区、揭东试验区工业园等一批规模较大的专业园区。其中规模较大的企业重点分布在榕城仙梅民科园、揭阳经济开发试验区、揭东经济试验区等园区。另外还有许多的小作坊形成的五金制品和配件专业村,包括北河村、城西村、乔林村、西郊村等。

以上便是我这次关于揭阳市五金行业的调研内容,充分体现了这些年来五金行业的发展迅猛,我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努力,五金行业将会越来越红火。

行业发展报告 篇5

本次实践活动重在调查大连地区家具行业的发展现状、重要企业的生存状况、面临的挑战以及存在的问题,并为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大学寒假调查报告。

在实践的过程中,我走访了一些家具企业,并查阅了相应的网站和文件,希望对大连市家具业的发展状况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据相关的资料显示:大连市家具行业,的生产总值为45亿元,出口额为2.5亿元;前11个月的出口额达4.11亿元,出口率达89%;大连家具行业现有生产企业283家,从业人员98400人,截至月家具企业总产值为42亿元人民币。而在庄河市,家具产业的发展更是如火如荼,从以下的数据中就不难看出:20,家家行业从业人员12633人,完成工业总产值达到23.11亿元,工业增加值6.07亿元,营业收入20.18亿元,利润2.5亿元,税金0.22亿元。

从以上数据中我们能够看出家具业在大连的发展势头是良好的,尤其在出口方面家具行业更是体现了它们特有的优势。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家具产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完全市场导向型的行业,家具的品种和门类齐全,企业集约化生产能力高,推动家具出口值年均增长速度超过30%,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家具企业。

大连家具业之所以如果兴旺,正是因为有一批过得硬的家具企业,其中包括大连华丰家具、华夏家具、华特家具等。

大连华丰家具有限公司是具有五十年创业史的中国一流的世界家具界闻名的大型现代化家具制造企业,调查报告《大学寒假调查报告》。荣获“中国企业最佳形象AAA级单位”,并于 年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注册资本万美元,年产华丰牌家具400万套(件),产品畅销国内,远销日本、美国、东南亚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实现销售收入12.9亿元,出口创汇6000万美元,利税1.8亿元;2004年产值为20亿元,销售额20亿元,出口创汇1亿美元,纳税8000万元,利润2亿元。连续多年创造了家具行业销售额、利税额和出口日本市场出口额三个全国第一。名列全国家具行业百强榜首和 “效益十佳”第一名,是大连家具业的骄傲,更是中国家具业的骄傲。

在华丰家具的带领下,一大批年轻的'家具企业也成长起来,形成了大连家具的区域优势,大连华夏家具就是其中一例。大连华夏家具有限公司成立于,凭着创新与拼搏,在市场中抢得先机。华夏家具全力打造绿色环保家具,产品在国内率先达标合格,成为首批“中国十省市‘环保’家具知名品牌”。也正是走着这条环保之路,华夏家具也称为大连地区一个重要的家具企业典型。

与这些具有一定规模的大型企业相比,一些作坊式的小型木器加工厂也同样存在,其中很多都是乡镇企业。它们虽然存在资源利用率不高,污染环境,自动化程度低等问题,但是作为中低档家具的主力军,它们的存在能够满足普通百姓的生活需要,解决了一定的就业问题,对于提高农民收入,缩短城乡差距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大连的家具业在市场中成长壮大,虽然成绩很大,但也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

品牌对一个企业来说就是灵魂,品牌意识也是我们发展市场经济的核心观点之一,而品牌问题却一直是困扰大连家具发展的主要问题。

的确,华丰家具确实是大连乃至全国家具的重要品牌,但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大连家具业要想有长足的发展绝不能仅仅依靠华丰这样一个叫得响的企业,应该涌现出更多的“华丰”,来丰富市场,活跃整个产业。

行业发展报告 篇6

车船零部件行业是我市机电系统特色产业,占全系统产销2/3以上,效益一直很好,抗风险能力也比较强。去年下半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汽车市场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嘎然停顿,我市车船零部件行业产销也呈逐月下降态势,企业普遍开工不足,效益下滑,资金紧缺。这一轮金融危机冲击之下,我市车船零部件产业现状如何,进一步如何发展?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

发展观活动中,市机电工业协会通过走访、座谈及书面征求意见,对这一产业发展态势进行了认真分析,认为这一产业进一步稳定发展的基础并未改变,国家去年年底以来密集出台的调整、振兴汽车、船舶产业的政策效应正在逐步发挥作用。省内汽车工业正面临新一轮发展机遇,我市车船零部件产业利用这一时机发展产业集群,积极调整结构,改善发展环境,在新一轮产业启步中,实现高增长是完全可以预期的。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行业发展基础情况

**现有车船零部件企业50余户,其中7户建立了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0余户企业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xx年安徽省政府确认**市为安徽省汽车零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认定atg活塞环公司、百协精密锻造公司、金光机械股份公司等为基地首批骨干企业。20xx年,**进一步获批国家火炬计划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

现有产品品种200余类,按系统分类有:

汽车发动机关键零件:活塞环、缸套、压铸活塞、钢质模锻活塞、内燃机凸轮轴、活塞销。

发动机进排系统:气门座圈、气门导管、气门。

转向系统:转向节、叉车转向桥、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悬架系统:汽车钢板弹簧、稳定杆、纽杆、汽车减振器。

传动系统:变速箱齿轮轴、精锻齿轮。

电源系统:蓄电池、电源设备。

中速船用柴油机。

围绕省内汽车配套,近年企业数、产品类别呈迅速放大之势,象油箱、仪表、座椅、随车工具、车内饰件及各种橡塑件、冲压件等,产品类别丰富。20xx年即有8户车船零部件企业进入全市工业50强,当年实现销售收入接近35亿元,利税超6亿元。20xx年效益虽下滑,但销售收入同比仍保持增长。

产品在进入领域有一定竞争力。产品结构上、活塞环、缸套、活塞、凸轮轴、转向节等都是关键零部件,有较高技术含量,汽(摩托)车活塞环,多(单)缸凸轮轴、气门座圈、叉车转向桥等产品,在国内有较大市场占有率。如活塞环占有率45%、凸轮轴占有率35%、叉车转向桥占有率50%以上。

从产业发展看,目前具备以下优势:

1、区位优势。**的地理位置,南北适中,位于北京至九龙,上海到成都中国交通大动脉的十字交叉区域,国内生产汽车排名前20位企业绝大多数分布在我市周边范围内。上海汽车工业公司、江西昌河工业公司、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合肥江淮有限公司、奇瑞汽车公司、江铃汽车集团公司、富康及东风汽车公司,这些**汽车零部件企业配套的公司基本在**方圆300-500公里范围内。其中:江淮有限公司、奇瑞汽车公司,**与其距离均在200公里半径内。

2、产业基础优势。**汽车零部件企业大都从农机配件逐步发展而来,企业在长久的坚持中不断自我提高、自我发展,在专业生产中形成了宝贵的管理经验和丰富的人才、技术储备。

**汽车零部件主体是内燃机零部件。内燃机配套广泛,产品既为汽车配套,也为摩托车、农用车和船舶、工程机械配套,因此内燃机零部件从深度上说具有多层次,从广度上说具有国内国际配套和售后市场,量大面广,适宜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市场回旋余地很大,企业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技术上合肥有丰富的科教资源,合肥工业大学汽车技术的研究在业界具有重要地位。事实上,**汽车零部件企业也一直注重与国内一些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开展合作,技术支持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3、资源优势。**丰厚的文化底蕴,孕育了**人的聪慧灵敏,善于学习和创造精神。**市平均每年为全国各大学培养输送万名以上的大学本科学生,这些人才成就学业后,随时可以为**的建设效力。**技工资源丰富,人员素质高。近年不断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高级技能人才可保证企业发展需要。

汽车零部件既是劳动密集型也是技术密集性产业,较高的人员素质、较合理的劳动力价格对提高企业竞争力都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相对于沿海地区和发达的大城市,**的自然资源已形成独特的产业发展优势。

4、投资软环境不断优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车船零部件产业的发展。早在几年前,就在开发区专辟了5.2平方公里建立汽车零部件工业园,枞阳、岳西、桐城等也都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建立专门园区,促进汽车零部件工业发展。市委、市政府还注重发挥行政优势,邀请汽车界领导、专家及汽车集团老总到**为企业提供服务,帮助零部件企业与主机厂建立战略联盟关系。

二、行业发展空间状况

1、安徽汽车工业崛起将有利于零部件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

《十一五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及国务院新近出台的《汽车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都将促进自主品牌汽车发展作为一个重点,特别是汽车购置税、燃油税政策调整后,以自主品牌为主的我省汽车工业很快走出金融危机阴影,市场回升迅速,占有率

逐步提高,随着汽车下乡等政策进一步发力,相信安徽汽车工业将会有更好的前景。省委、省政府重视奇端、江淮这两大自主品牌的发展,着力整合区域资源,打造汽车安徽。一是大力扶持奇端、江淮扩大规模。江淮集团从商用车领域进入商务车、suv,又切入轿车,今年三月已实现月销乘用车万台以上水平。奇瑞轿车在业内已形成一定的势力,目前登陆资本市场也是一切就绪。这些都为江淮、奇端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促进整车配套和产业集聚,加快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合肥、芜湖两市都雄心勃勃地表示在20xx年将汽车零部件产业做到300亿元。汽车零部件企业集聚合肥已超过100家,集聚芜湖在400家左右。三是产业技术市场的完善。为修补自主创新中汽车电子产品的短板,20xx年,由奇端公司、江淮公司、中电集团38所、合肥工业大学、省汽车工业协会等签约成立安徽汽车电子联盟,目标是推进汽车电子技术的创新,共同研发、生产和经营汽车工业最急需的关键电子系统和部件。可以预见,在政府推动下,随安徽汽车工业的崛起,省内汽车零部件产业将在集群效应下走上良性循环道路,相关技术、信息服务、产业配套、物流等都会得到较好改善。

行业发展报告 篇7

家具是指人类维持正常生活、从事生产实践和开展社会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类器具。家具也跟随实践的脚步不断发展创新,到如今门类繁多,用料各异,品种齐全,用途不一。家具是由材料、结构、外观形式和功能四种因素组成,其中功能是先导,是推动家具发展的动力;结构是主干,是实现功能的基础。家具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如下。

尽管家居行业在大背景下陷入了形势不景气的困境,但其仍然拥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市场是母庸置疑的。那么,如何去迎接这广阔的发展前景,挖掘出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家具企业就要做到心中有数。无论是采取品牌战略,还是开拓全屋定制市场,或者是进军电商渠道,家具企业都需要不断的深化市场手段,方可赢得更美好的明天!

打造品牌拥有“粉丝群”

尽管大的市场环境不好,但一些做品牌的企业、做国内市场的企业,去年增长的速度还是很快。现在要做品牌,相对早几年难度也大了很多。因此家具企业还是要打造自己的品牌:在产品的研发方面,要适合现在的消费群体去创新,不一定是“高大上”,不一定是大品牌的发展思路,也不是在媒体上大肆做广告。这种简单粗暴打造品牌的方式已经过时了,家具企业只需要有自己的“粉丝群”,能够得到一个细分市场的人群的认可,在更加细分的市场里精耕细作。

同时,也有一些新的增长点值得家具企业兴奋。比如,全屋定制市场发展很快,在这种消费趋势之下,人们的消费观念已经改变,个性化需求越来越被重视。近年来,很多家具企业也开始介入这一块。装修现场做的家具,做不好工艺,也不环保,而通过全屋定制,在工厂有好的生产设备,工艺、环保也做得更好,装修现场只是安装,也减少消费者装修的时间。当然,对家具企业来讲,介入全屋定制,需要跟设计师打交道,工厂生产设备投入要更加智能化,定制需要准确的数据控制。

此外,在新的消费趋势下,家具企业也要对销售模式进行不断的探索,电子商务就是未来一个很大的增长点。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预计,到20,我国家居建材产品电子商务规模将达到2050亿,其中,网购规模增长249%,网购率达到17.5%。但目前,中国家具行业在电商方面,还没有可以称得上特别成功的企业,缺乏龙头,电子商务人才也还比较薄弱,企业要进军电商还需要做好十足的准备。

发展报告


在大量阅读中我们选出了非常有价值的“发展报告”,当一项任务即将结束时。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是对某个事件经过调查后,将材料加以整理分析,以书面形式汇报调查情况的文书,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难吧?本文仅供参考阅读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发展报告【篇1】

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是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重要手段,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区委、区政府于XX年6月成立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着力推进产业的发展。为全面掌握我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科学谋划今后的发展思路及工作重点,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了产业发展情况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现状

全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在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下,经过近年来的努力,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1.产业基础初步形成。截至XX年6月,全区有各类软件企业61家,从业人员近千人,其中双软认证企业24家。有信息服务业企业300余家,从业人员XX余人。软件信息产品以应用软件研发、信息系统集成服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和计算机销售服务为主。有2家企业年销售过千万元,5家企业通过cmmi3认证(软件成熟度模型3级),9家企业通过iso27001认证。扬州永信计算机有限公司被列入江苏省规划布局内重点软件企业。预计XX年全区软件信息服务业收入70亿元,占全市比重20%左右,同比增长25%。其中,软件业收入28.94亿元,信息服务业收入41.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2%、25.8%。年度新增双软认证企业10家。全区电子商务企业近1000家,从业人员近5000人,电子商务以日用品、毛绒玩具为主,占比80%以上。预计全年电子商务营业收入50亿元。西湖镇金槐村被省商务厅评为全市首家电子商务示范村。

2.载体建设初具规模。全区现已投入使用的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重点载体有“五园”(见下表)。

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已有联创软件、笛莎公主、筑丰软件、升太科技等10家企业入园,涵盖物联网、行业应用软件、动漫设计研究、3g增值服务等业务。税友大厦今年6月投入使用,呼叫中心项目已投入运行,软件研发项目正在洽谈中。扬州市公铁水物流集聚区打造中的百分百电子商务创意产业园,于今年9月开园,入驻项目12个,项目涵盖大数据分析、物流配送、金融等行业。蒋王街道全力打造的扬州西区新城电子商务创意产业园预计年内开园,入驻项目20个。五亭龙国际玩具电子商务园大厦近万平米用于电子商务招商。

3.在建、在谈项目后劲可期。目前,全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重点项目情况如下:在建重大项目1个,联创扬州国际软件产业园项目,总投资30亿元,XX年4·18奠基,规划建设100米高大楼年底封顶,近期因资金等问题工程建设停滞,区政府主要领导已介入协调;签订意向项目1个,邗上街道与浙江艾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淘宝特色中国·扬州馆,已签订合作意向,并获得市政府授权;重点跟踪项目6个,分别是宝能科技园、研祥智慧医疗,汇银家电模拟网和中国电信数据中心、南大苏富特科技园、杭州银江股份c28智慧产业园项目等。

4.对工业、服务业发展推动作用初步显现。全区24家双软企业和今年申报的10家双软企业中,嵌入式软件产品5件,占比14.7%。嵌入式软件产品的研发对推进生产装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对加快精益生产、敏捷制造发挥了积极作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用电子商务54家,占比13.9%。电子商务的应用对推进集中采购、集中销售,对推动降低经营成本、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具有积极意义。3家电子商务产业园的成功运作,实现了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企业的同步入驻、融合发展,也是我区服务业经济的新亮点。

二、存在的问题

我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在全市占有重要位置,但对照市委、市政府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一基地三板块”的发展要求,对比广陵信息产业基地的建设,我区在聚焦聚力发展上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产业集聚效应不强,龙头企业带动作用不明显,制约因素较多等方面。

1.载体集聚功能有待强化。目前我区邗江文化创意产业园等5大载体,存在着软件研发主业不突出、功能定位欠明晰、政策扶持各异等现象。考虑到联创软件园建成达产尚需时日,税友软件研发业务进驻存有不确定性,宝能、研祥等项目近期亦难确定,蒋王街道和物流园两个电子商务园专业集中度不高等因素,现有载体短期内难以形成聚集效应和品牌效应。

2.企业质态有待提升。软件信息企业总体上规模小、产出低、分布散,全区双软认证和今年申报双软34家企业中,注册资本XX万元以上的3家,1000万元以上的3家,其他企业注册资本均在500万元以下;年销售收入过千万元的只有2家,年销售收入100万元以下的19家,占比55.9%;软件信息企业大多分布在高新区、维扬经济开发区和双桥、邗上街道的写字楼内。电子商务线上年销售过亿的企业只有笛莎和汇银两家企业,c店占比90%以上,大型电商平台和电商服务企业严重缺乏。

3.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瓶颈有待突破。一是重视程度不高。镇、街道和园区对区委、区政府推进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战略意图认识不够,部分负责同志对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的内涵、特性等基本知识把握不准,发展思路不清,工作措施不明,产业发展工作尚未摆上重要工作日程。二是城乡差别较大。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企业主要集中在园区和城区街道,一些镇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企业。三是人才瓶颈突出。人才是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的第一要素,我区在集聚行业专业人才特别是高端人才的优势不明显,企业反映招聘人才难,留住人才更难。

三、促进我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切实推进我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加快发展,总体上,我们认为要在规划引领、政策扶持、营造环境和招商引资上再下功夫。

1.聚焦新兴产业,推动聚力发展。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已编撰印发《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简明知识读本》,辅助基层干部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建议区政府:

一是适时召开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专题推进会议,组织开展一次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的业务培训和工作辅导,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加大考核力度;

二是适时研究出台“邗江区促进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补充完善《邗江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扶持政策(试行)》。在此基础上,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全面梳理国家、省、市、区推进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编发政策汇编。依据现有政策和资源,编制招商指南;

三是加大现有企业的引导和扶持,鼓励企业主辅分离、做大做强,重点培育笛莎创意、万润软件等一批本土成长型企业;

四是加快充实领导小组办公室人员,从全区机关、园区、镇(街道)选调3-4名专业人员,或公开招聘事业人员。

2.强化规划引领,推动集聚发展。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应因地制宜发展,通盘考虑,差别化发展。目前重点要依托两个开发区和城区街道。集聚发展的建议:

一是在西区新城的规划中,预留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空间,规划建设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的“卫星园”3-5个,招引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项目落地。以打造软件信息产业“名园”、“名企”为重点,通过3-5年的努力,推动在西区新城建成产业特色鲜明、产品应用广泛、吸纳人才能力强的软件信息产业体系。

二是两个开发区加大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项目的重视程度和招商力度。借鉴无锡新区等园区的发展路径,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特色园区。新盛、双桥、邗上街道和蜀岗生态新区有选择、有重点地加快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的特色发展。其他近郊镇、街道重点引导现有企业加快软件和电子商务应用,引导有条件的企业将软件业务和电子商务从主业中分离出来,促成相关业务的加快发展。同时,配合全区加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的招商引资工作。

三是建设区软件信息企业孵化基地。双桥街道开发建设的扬州市商务咨询服务集聚中心,总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具有区域位置、功能结构较好等优越条件,目前正在招商中。建议区政府给予租金补贴,将该中心打造成区软件信息企业孵化基地,招引具有一定体量和发展前景的软件信息企业入驻,经过1-2年的孵化培训,引进到联创软件园发展。

3.优化服务平台,推动人才落户。建议创新人才招引和培养机制,认真落实市、区政府关于吸引人才的各项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发展领域亟需的高端领军人才、紧缺专门人才、创新型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与科研院所和知名软件企业合作,加大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形成结构合理、满足产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队伍。

4.强化项目带动,推进专业招商。建议狠抓项目招商,突出重大项目招引,依托上海、深圳、北京等招商机构,加强软件信息和电子商务项目的招引,争取全国行业100强、江苏行业30强来邗江设立研发中心或投资注册企业。

发展报告【篇2】

为了解云和县职业学校,在高中新课程改革实施后课堂教学的现状。20xx年3月17日至19日,体艺科、职教科在云和职业技术学校调研三天。美术学科、通用技术学科调研的主要内容是随堂听课、教师座谈与交流两项。以下是对18日上午半天调研活动后的总体情况简要分析汇报。

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云和职业技术学校是一所国家级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云和职业技术学校现有美术专业班4个,其中高二年级2个,高一年级和高三年级各1个。现有美术专业专任老师7名,平均年龄在30岁左右,基本为美术专业学校毕业,学历合格。通用技术专职教师1人。

课堂教学的现状

本次活动听课3节,其中美术专业课2节,通用技术课1节。美术专业课一节是电脑平面设计《文字效果制作》由吴莲老师执教,另外一节是素描《石膏圆柱体临摹》由陈峰老师执教。通用技术学科是技术与设计1中《流程与设计》一课,由刘伟林老师执教。

由于职业技术学校的特点,除通用技术学科教材统一使用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技术与设计》教材外,美术学科的教材由任教美术专业班的老师自编内容供学生们选学,教学内容选取上有一定的局限性。美术学科和通用技术学科在课堂教学形式上,以讲授练习的模式为主,先由老师介绍或讲解,学生自由练习或是上讲台演示。个别学生上讲台演示,其他学生观看演示,不少学生则自由交谈。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育观念一时难以转变

几节课同时反映出的问题是教育观念问题,教育观念的更新是一个长期艰苦的过程,况且职业学校的专业课老师,少有参加高中新课程实验培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传统的讲练结合的方法也在情理之中。另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对于老师,已经根深蒂固,运用起来驾轻就熟。

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问题有待尽一步加强

学科教师自主选择教学内容,虽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但教学内容的选择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为学生的就业服务。老师应更多考虑,选择适合学生就业须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在此基础上,还可以选择能体现本校的办学特色,或是体现云和县是中国木制玩具之乡的特色内容进行课堂教学。通用技术是动手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应在课堂讲授的基础上,多让学生在实验室(实验室的配置根据浙江省教育厅的要求配置)里操作实践。

课堂教学的评价机制应逐步建立

在调研中,几个老师的课堂教学都以下课的铃声为终结,学生对自己的作业或设计的作品,缺少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讲解后,学生真正落实情况缺乏了解,不利于开展后续的教学。

研究与对策

呼唤职高教师也应更新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下形成的教学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识地去改变,在教学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回到原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上去。普通高中进行的课程改革实验,老师们都通过学习培训来转变教育观念,通过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职高老师也应该不断学习,将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转变成老师的教学观念,进一步将教学观念转化成教师课堂教学的自觉行为。

加强学科老师的集体备课,发挥群体作用

集体备课意义在于老师之间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云和职高美术组有别于其他普通高中,美术组教师个体数量较多,在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强化做好集体备课工作,发挥群体优势,选择教学内容,更好地挖掘教材,探讨教学方法,不失为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捷径。

加强教学策略的研究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教师是否完成教学任务或讲完教学内容,而应该是观察学生在单位时间里想不想参与课堂教学,有没有掌握知识与技能,或者是专业技能有没有得到新的发展。如果学生不想学习或者学习没有什么收获,即使教师再辛苦地教也是低效或是无效的教学。

要保证教师的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教学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法,有便于操作时间省等优点,而采用讨论或是自主学习的方法,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式和研究精神,老师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逐步开展和落实。

倡导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评价的目的在于帮助教师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水平,促进老师不断提高和发展。同时,也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没有评价的教学肯定是不全面和深刻的。两个学科的教师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练习后对学生作业或设计作品进行评价。评价的方法可以多元,可以由老师进行评价,也可以由学生自己评或是学生互评。开展多元评价,能让任课教师明白教学任务是否圆满完成,是否有效,让学生知道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发展报告【篇3】

电子商务作为网络经济下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具有效率高、成本低、实时性、透明性等突出优点。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不仅是转变我县经济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劳动就业率的战略举措,也是增强服务能力,拓展市场规模,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县突出电商平台建设,强化创业主体培训,健全物流配送网络,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新路径。截至目前,全县拥有网店、网络销售企业分别为4120家、5**家,电子商务交易总额达65亿元,荣获“省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称号,县电商产业园被省经信委授予“省信息消费实验区”。

(一)、基本情况

一是突出载体建设,加快打造电商众创空间。加快推进县电商产业园、西康网络创业园,乡镇街道网络创业街区、电子商务示范街区,县级电子商务合作社、乡镇街道电子商务合作联社等“两园两区两社”建设,全力打造县乡村三级网络创业平台。

1。2万平方米的县电商产业园全面建成投用,内设醉美**馆、跨境电商馆;

8000平方米的西康网络创业园目前已入驻电商70余家;

19个乡镇街道“两区”全面建成投用,可提供包含物流、网络、培训、美工、仓储等配套服务项目,累计入驻电商超160家;成立县级电子商务合作总社,下设19个乡镇(街道)电子商务合作联社,合作联社下设村级电子商务合作社。

二是强化要素支持,建立健全服务保障体系。制定出台《电商产业园建设实施方案》、《促进微商发展八条意见》、《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方案》等政策文件,实行房租、水电、宽带、培训“四免费”政策。

加强金融信贷支持,推动江苏银行、东吴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发“电商贷”,**农商行“E阳贷”平台上线运营,开展基于电商交易支付记录的免担保、免抵押贷款业务,为小微电商企业和网络创业者提供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依托职校和社会化培训平台,组织网络创业技能、企业电子商务培训34期,参训人员2107人,新增电商从业人员**00余人。依托“金种子”网络创业大赛,开展网络创业培训乡镇行活动,邀请淘宝大学讲师前来授课,有效提升了网络创业技能。

成功举办首届网商年货节、网货供需对接会,编制网货产品目录,收录产品400余种,为电商创业者提供优质货源和宣传展示平台。

三是发挥资源优势,推动线上线下产业融合。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编制完善网络销售产品目录库,在深化拓展与苏宁集团合作的基础上,积极与阿里巴巴、1号店等知名平台合作对接,开设“**特色馆”。

加快推进优质稻米、苏花花生、成子湖青虾等10大类优质农产品引流上线,不断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

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店”专业村建设,加快省道沿线土地流转步伐,大力培育林果新型家庭农场,为“一村一品一店”发展留足空间、提供产品支撑。

四是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完善发展支撑体系。成立县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总指挥部,由相关县领导任总指挥、副总指挥,下设农业农村电子商务、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建设、工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建设、电子商务人才培育等五个分指挥部。成立县电子商务协会,定期组织网商沙龙、创客空间等活动,着力构建电商交流心得、了解行情、启发灵感的平台。

发展报告【篇4】

根据xx督〔XX〕6号《关于转发《xx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通知的通知》、《XX年教育督导工作总结暨XX年教育督导工作要点》和《xx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督导评估方案》,xx小学小学组织全体教职员工认真学习《xx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实施办法(试行)》和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有关文件,领会精神,成立了以校长马天明为组长,党支部书记祁瑞、副校长马鹤、任太平为副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成员的“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发展标准化学校建设学校办学条件基本标准自查自评小组”,对照《xx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督导评估细则》(试行)的12项核心指标和28项普通指标,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逐条逐项进行了自查自评,现将我校办学条件自查情况报告如下,望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学校

xx小学地处xx市民主西路,xx万寿观家属区内,原隶属xx光学仪器厂,成立于1982年7月,XX年学校移交xx市政府。学校现占地面积5813平方米,现有学生237名,6个教学班,是全日制六年制公办小学。现有教师20名,其中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14人,中专学历一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高级教师8人,小学一级教师12人。

二、核心指标(12项)

1.办学规模

学校服务范围为xx市xx街道xx社区、xx社区,学生主要来自大坡东路、西路,xx万寿观家属区、廉租房、xx庄,服务半径为1.5公里,学生上学方便适宜。校园布局合理,实现了“绿化、美化、净化”要求,校园文化丰富。

2.班额

我校有6个教学班最大班额为45人,都不超45人。

3.学校用地面积

学校现占地面积5813平方米,生均24.5平方米。

4.校舍建筑面积

学校校舍总建筑面积为2335平方米,生均9.85平方米。

5.体育运动场地

学校没有专用操场,校园即为操场,共3000多平方米,为水泥硬化校园,无100米直跑道和环形跑道,场地只能满足学生一般活动。

6.实验教学仪器

实验教学仪器达到《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 0385-XX》基本要求。

7.体育器材配置

设有器材室,配有体操垫、木马、山羊、篮球、乒乓球等体育器材设备。校园内有篮球架一副,乒乓球台4副,羽毛球场地一个,设施设备全部服务于教育教学中。

8.音乐、美术器材配备

音乐、美术器材配备基本达到《教育部关于印发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的通知》(教体艺〔XX〕17号)要求,设施设备使用正常运行,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

9.计算机教室

学校有计算机网络教室一间,面积68平方米。有24台电脑用于教学,办公用笔记本1台、台式电脑5台,有34英寸彩电两台,dvd播放器1台,可用电子白板6块,实现了“班班通”。学校接入电信宽带和移动光纤宽带,运行正常。每个办公室配备电脑一台,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办公需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上网查阅资料等,逐步推进了数字化校园建设。

10.学校图书

学校设有有图书室阅览室,现存图书3825余册,生均图书16.1册。并有一定数量的教参资料、工具书、报刊、教学电子数据库、音像资料。

11.教职工

现有专任教师20名,其中本科学历5人,大专学历14人,中专学历1人,师生比1:12。全体教师具备小学教师资格,全体教职工都在教学第一线,继续教育参与率100%。

12.学历教师数

学历教师数高于生均规定学历教师数,中级职称8名,初级职称12名,生均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接近县域内生均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

三、普通指标(28项)

13.学校地址及布局

校园选址和布局合理,学校有土地使用证书,法人证书,建有围墙和校门,配有升旗设施。

14.教室

单个普通教室面积为68平方米,生均面积达到了标准,照明设施符合要求。

15.科学实验室

学校设有68平方米科学实验室1个,配有科学实验器材,基本符合《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0385-XX)标准。

16.学校其他用房

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总务后勤等办公用房符合学校办学标准。教师有固定集体办公室和专用办公桌椅。教师办公室共442平方米,教室面积共408平方米,基本符合《xx省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省教育厅的通知》(甘政办发〔XX〕233号)的配置。

17.厕所

厕所为非水冲式,面积100平方米,共24个蹲位。男生厕所有10个蹲位,长3米个小便池1,;女生厕所有10个蹲位,生均个。男女教工厕所个2个蹲位。

18-22.寄宿制学校设施情况

学校不是寄宿制学校,所以无学生食堂及宿舍和相关设施。

23.因没有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学校没有专用的心理咨询室。

24.实验室装备

实验室装备达到《中小学理科实验室装备规范jy/t 0385-XX》基本要求。

25.分组实验

实验室设有分组实验桌4组,并进行分组实验,由科学课教师任兼实验教师和管理员。

26.学校有远程教育卫星教学收视点设备及教学资源,并接入电信宽带和移动光纤宽带网络,运行正常,基本能满足教育教学以及办公需要,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上网查阅资料等。

27.阅览室

学校有68平方米图书阅览室1间,向师生开放,并配有兼职管理员。

28.教师资格

严格实施了小学教师资格准入和持证上岗制度。

29-31.校长

校长马天明,现年46岁,中共党员,大学专科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市级优秀教师。任教26年,XX年6月经过校长岗位培训,并领取校长培训合格证。每五年接受一次提高培训,取得“提高培训合格证书”。有较高道德修养,为人正直、公正、廉洁、自律,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有实事求是思想作风。

32.管理人员

学校专职管理人员没有高于教职工总数的10%,工勤人员没有高于教职工总数的5%,都是兼职人员。

33-35.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

学校不是寄宿制学校,所以无专职生活管理人员、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6.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

学校有规范的《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考核实施办法》和《教职工出勤奖惩制度》《班主任奖励制度》《教育教学质量奖惩制度》。

37.培训经费

学校公用经费使用合理,没有挪作他用。收支两条线,学校成立了理财小组和校务监督委员会全程参与,接受监督,阳光开支。教师培训经费接近年度公用经费总额的10%。

38.办学行为

坚持依法治教,从严治校,规范学校办学行为。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制度,实行免试入学;严格执行省规定的中小学生作息制度;严格按规定规范教材、教辅资料管理,适度布置学生家庭作业。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严格落实课程计划,不随意增减课程、课时;不以任何形式,利用节假日或其他学生法定休息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性补课。根据《xx市中小学教学管理细则》要求,学校办学行为规范,学生课业负担合理。各年级学生成绩合格率达到了要求;六年巩固率达到了99%以上;年辍学率为0;校内安全管理制度健全,有突发公共安全事件应急预案。校园文化、美化、绿化特色突出,育人环境良好。学校安全设施齐备、制度健全、责任到人、无安全隐患。定期开展了师生安全教育和安全突发事故应急演练、校舍(包括设施设备等)、食品卫生、消防以及流行病防疫工作检查。

39.实施素质教育

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40.学生行为

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达标;学校重视体育、健康、艺术和国防等教育工作。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保证学生每天不少于1小时的阳光体育活动时间。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95%以上。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四、存在问题

1.学校整体规划比较合理,但没有专用体育运动场地。

2.音乐教室、仪器室、心理咨询室、医务室有待建设。

3.学校电脑还不足,没有教师电子备课室,不能满足教师电子备课的要求。

4.教师队伍有待加强。教师年龄结构偏大,平均年龄为43.2岁,部分教师第一学历为非师范类,以前不在教师岗位上,教育理念相对滞后,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学质量较低。

5.没有专职或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和校医。

6.有1000平方米的场地没有得到硬化,影响学校整体环境。

7.学校外债压力大,虽一年多偿还债务45000多,还有5万元债务无力偿还。

五、今后工作思路或改进措施

1.进一步多方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效益。

2.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优化师资队伍和资源配置,狠抓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4.积极创建和谐校园、书香校园,全力打造教学质量高、民族团结、活动丰富、安全保障的学校,使学生享受高质优效教育,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发展报告【篇5】

xx区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打造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强势增长极,率先在xx市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城乡互动共荣、南北协调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难题的迫切需要。统筹渝北城乡发展,既是战略性任务,更是当务之重、当务之急。

一、xx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初步探索

(一)统筹思想越来越明确

面对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原江北县委、县政府在1986年就提出了服务城市、富裕农村、依托重庆、建设江北的指导思想。1995年撤县建区时,区委、区政府制定了依托老城、开发新城、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四城战略,统筹城乡发展的思想较xx年前更加明确具体。20xx年,区委、区政府在1234总体发展思路中,作出了城市带动农村,南部带动北部的战略部署,并且在工作中全面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有效举措。当前,正在抓紧制定xx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及其实施方案。渝北正朝着xx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的目标奋勇前进。

(二)统筹措施越来越有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渝北在xx市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近郊大农村。当时统筹城乡发展,主要是依托重庆xx区开发建设龙溪,依托机场开发建设两路,走以地生财、以财建城、以城兴业、以城带乡的路子。进入新世纪以来,龙溪新城、空港新城、北部新城迅速崛起并呈融合之势,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强势推进,区域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工作显著发力。

1、强势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近年来,xx区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以园区开发建设为载体,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形成了以汽摩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集群,以房地产业、商贸服务业为支撑的第三产业集中发展区,城市规模快速扩张,城镇面貌日新月异,统筹城乡发展的经济实力和人口集聚能力日益增强。

2、大力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瞄准重庆主城市民的菜篮子、果盘子和钱袋子,以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大力发展三色农业、畜禽林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都市型农业。承接园区大工业,创办了8个中小企业创业基地。通过努力,城乡产业融合互动格局正在形成。

3、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近年来,实施了一小时渝北和村村通公路建设,人行水泥便道院院通建设,电视信号和电话线路村村通建设,镇街集中供水和村级分布式供水工程,农房改造和沼气池建设等三改一建工程,以土地整理和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等,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普遍得到改善。同时,实施了小城镇改造,中小学和农村卫生院危房改造,中小学寄宿学校建设,镇政府办公场所和镇文化中心建设,村级公共服务中心等建设,农村公共服务条件有了明显改观。近年来,城区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正在加速向农村延伸。

4、高度重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保障制度建设。20xx年,我区率先在全市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三免一补(免学杂费、教科书费、作业本费,对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每年为群众减轻负担3000多万元。20xx年,渝北作为全市首批6个试点区县,开始探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机制,到20xx年,参加人数达41.4万人,参保率达到81.59%,区级财政补助1286万元。20xx年,率先在全市实施农村低保制度,财政拨款424万元,让11000人得到政府生活救助。此外,还建立和完善了农村五保供养、城乡医疗救助、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地质灾害避险搬迁救助等社会保障制度,农民享受到的文明成果一天比一天多。

5、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全区初步建立起了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实现了城乡统一的就业管理和服务。健全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机构,加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领导和服务。加强了培训基地建设和培训工作,对23000名农村劳动力进行了免费培训。到20xx年底,全区29.8万个农村劳动力中,在外务工经商农民达到15.7万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达1473元,占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务工经商收入成了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6、公共财政尽力向三农倾斜。近几年来,实施了向镇街倾斜的财政体制调整和改革,在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基础上,区级财政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倾斜、向农村社会事业倾斜、向农村社会保障倾斜的力度越来越大。据不完全统计,20xx年区级财政投入农村的资金高达5.8亿元。在近几年中,我区公共财政向农村投入的资金总额年年居全市第一。

(三)统筹效果初步显现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探索,我区工业化和城市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互动步伐加快;农村人口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有序推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统筹城乡发展的承载能力日益增强。通过xx年的发展,xx区地区生产总值由1986年3.4亿元、1996年28亿元,到20xx年猛增到183亿元。财政收入由1986年3531万元、1996年1.1亿元,到20xx年增长到10.6亿元。城镇面积由1986年0.4平方公里、1996年11.3平方公里,到20xx年扩展到72平方公里。城镇人口由1986年0.5万人、1996年11.9万人,到20xx年上升到37.35万人。

二、渝北现实城乡差距与原因透析

(一)渝北现实城乡差距

1、城乡发展速度差距拉大。近年来,xx区抓住机场建设、重庆主城北移、重庆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北部新区建设等重大机遇,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功能日趋完善,城市经济发展迅猛,重庆都市风貌展示区已显雏形。与此同时,区委、区政府采取特殊措施狠抓三农,农村经济社会自身纵向比发展较快。由于广阔的农村制约的因素较多,发展变化远不及城区,个别边远山区农村甚至仍然山河依旧。城市象欧洲,农村象非洲,是我区城乡发展差距最形象的描述。

2、地区收入和居民收入差距扩大。20xx年,在全区10.6亿元财政收中,北部地区拥有50万人口的20个镇仅占3%,南部地区40万人口的6个街道却占了97%,个别镇全年财政收入不到10万元。相反,20个镇均吃区级财政补贴,财政支出占了全区的30%。20xx年,我区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93元,比20xx年的7309元增加4184元,每年增收1046元;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3604元,比20xx年2622元增收982元,每年增收243元。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成倍数扩大,由20xx年2.6:1上升到3.2:1,已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3.1:1的警戒线。

3、城乡居民国民待遇差别过大。据专家统计,由于城乡分割的户籍管理制度等原因,城乡居民待遇差别有47项之多。一是在财政投入上倾斜市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往往是民办公助,农民既出资又出劳,城市类似建设从不让市民掏腰包;城市居民低保、社区干部待遇、复员退伍军人安置金等大大高于农村同类人员标准。二是在劳动力就业上歧视农民。一些行业和工种限制农民就业,农民工遭受不同程度的工资歧视、雇佣歧视和政治歧视。三是社会保障差距明显。城市居民基本可以享受以各种保险为核心,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的社会保障政策。农村除低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及相关救助制度外,养老保险等不少保障制度缺失。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难以与城市职工同等享受各类社会保险。据区农业局统计,用人单位没有为我区农民工购买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比例分别为83.5%、87.7%、94.6%、92.4%。四是享受教育等社会事业资源不平等。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优势资源高度集中于城区,农村接受教育和医疗、享受文化生活的条件与城区相去甚远。尤其是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难以就地入学。资料显示,农民工子女在城区入学,平均每学年学费为2550元,人均借读费、赞助费1526元,农民工家庭难以承载子女就地入学之重,被迫让幼小子女留守家中。

(二)城乡差距原因透析

1、地理环境影响。渝北位于长江北岸与嘉陵江东岸的三角地带,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华蓥山脉、铜锣山脉、明月山脉纵贯南北,将渝北切分为两大纵向系统。在145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平坝、台地、水体共占10%,丘陵50%,山地40%。东南地区地势较平缓,靠城依江,占地理之优,为此,重庆绕城公路内486平方公里面积已纳入主城规划,并在全速建设,重庆北部XX区已在这一区域逐渐崛起。北部山高沟深,东部被铜锣山脉和明月山脉阻隔,且离城区较远,这近1000平方公里区域在短期内要与南部发展同步,由于制约因素十分明显,因而显得非常不现实。由此可见,特殊地理环境决定着我区城市与农村、南部与北部的发展差距,也决定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种差距难以缩小和消除。

2、经济承载能力制约。渝北由原江北县嬗变而来。渝北在历史上一直是农业大县,工业和城市不发达。渝北城市发育于1985年龙溪开发,转折于1992年两路城南建设,加速于2000年北部新区设立。渝北现代工业起步于1998年科技产业园区,加速于尔后设立的空港工业园区、两路工业园区。虽然现在城市发展和产业支撑已取得不菲成绩,但要带动1300多平方公里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尤如小马拉大车,效果可想而知。特殊的发展基础只能继承,不能逾越。有限的经济承载能力,逼迫我们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只能选择实事求是循序渐进,不能不顾条件操之过急。

3、体制政策障碍。一是城乡户籍管理制度缺陷。我国现行的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分别管理以及行政审批的户籍制度,把人口与土地、人口与地方组织的关系固定化,阻断了人口迁徙的效率途径,成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大发展的重要障碍。同时,这种户籍制度人为地分出了两个世袭的种群,户口不同,待遇就不同,让农民难以享受真正的国民待遇。二是土地制度不完善。《土地管理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在制度设计上,实行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用地分别治理,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土地市场,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不能进入工业和城市土地市场,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严重侵蚀农民土地利益。此外,土地流转制度不完善,盘活土地存在诸多政策障碍。三是投入体制未完全理顺。公共财政对农村生产建设的投入太分散,投资效益不高。尚未建立起金融资本、社会资本自觉投入和巨额投入的引导机制。四是行政管理体制城乡分割。适应城乡二元结构管理需要,各级政府部门的设立和管理也逐步形成了农口管农、工口管城的管理格局。这种管理模式导致城乡规划难以统一和衔接,各级各口资金难以集中打捆使用,城市产业与基础设施难以向农村延伸,等等。

4、三农弱势本质。农村地域广阔,产业和居住分散,缺少吸引聚集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必备优势。在势不可挡的城镇化进程中,优势资源自动流向最能发挥其作用的城市。在这种状况下,相对于高速发展的城市,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就在所难免。农业受自然条件和市场规律双重作用,相对于二、三产业,始终属于弱质产业。农民受生产生活环境影响,从总体上看,其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难以与时尚的市民处于同一起跑线上,始终属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三农的弱势本质,决定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三农上。

三、对渝北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建议

渝北小城区大农村,是重庆二元经济结构的典型表现和市情缩影。区委决定把渝北建设成为XX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定位准确,意义重大,切实可行。为此,对我区统筹城乡发展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一)准确把握统筹内涵,防止步入认识误区

统筹城乡发展,是指以城乡一体化为最终目标,把全区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打破城乡界限,统一规划,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建设,全面推进,协调发展,实现城乡共繁荣。要准确把握统筹城乡发展内涵,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是要以解决三农问题为重点,消除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政策等障碍。通过资源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实现城乡协作,优势互补,城乡融合,城乡一体的目标。二是必须跳出城乡分割、两大系统封闭运行的传统思维,走出片面强调立足三农抓三农和跳出三农抓三农的认识误区,自觉把立足三农抓三农和跳出三农抓三农结合起来,既重视以城带乡,以工促农,也重视激活三农自身要素,创造三农发展内在动力。三是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社会工程,决不能只停留在城市对农村、工业对农业的对口支援上,应从体制政策和规划入手,建立起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四是统筹城乡发展,并非简单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本质是城乡通盘考虑,统一规划,全面推进,协调发展。事实上,要在短期内消除历史上形成的城乡差别,将几十年形成的城乡居民差异一笔勾销是不现实的。

(二)界定统筹原则,明晰工作指向

统筹城乡发展,在工作上应遵循若干原则,最基本的大体有三条。

1、从区情实际出发,铸造渝北特色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全国全市都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许多经验值得我们ѧϰ和借鉴。渝北属于重庆主城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的大区,地理结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等等都非常特殊,只有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探索行之有效的路径和办法,才能铸造出渝北版统筹城乡发展模式,打造出XX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

2、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历史性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同时也是现实的紧要工作,必须抓紧做实。为此,既要谋划长远,精心制定XX区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纲要及其配套的各项子规划;同时也要立足当前,及时启动XX区统筹城乡发展实施方案,争取早日突破,尽快见效。

3、全面统筹,重点突破,务求实效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涉及城乡各个领域,牵一发而动全身,需要系统安排,全面统筹。由于区级政府权力、财力、精力所限,在特定阶段全面推进不太可能,因而只能选择最有条件解决好的问题加以突破,才能收到实效。从渝北近期看,拟选择农民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城乡社会保障、城乡投入保障、土地流转和行政管理体制等制度创新上突破为宜。

(三)明确历史任务,锁定长远目标

统筹城乡发展,从长远和根本的角度看,必须解决好五大统筹、五大制度和五大网络问题。

1、实现五大统筹。一是统筹城乡发展规划。科学规划是依法行政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就是要一张规划蓝图管到底。当前,应按照综合性、科学性、创造性、示范性的总体要求,抓紧编制或修编统一的XX区城乡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和居民新村建设总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和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等规划。二是统筹城乡资源配置。加强各种资源和要素的统筹,引导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人才、信息等资源在城乡之间合理流动,创造城乡之间的经济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三是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产业布局和农村二、三产业合理分工,形成衔接紧密的产业链条和城乡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新格局。四是统筹基础设施建设。在统一规划、统一布局的基础上,加快覆盖城乡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促进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设施全面向农村延伸。五是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按照社会事业协调发展要求,加快教育、卫生、文化、科技等向农村倾斜发展步伐。

2、创新五大制度。一是创新户籍管理制度。适应经济大发展,人口大迁徙,布局大调整的总体趋势,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畅通人口迁徙的效率途径,建立起城乡统一、迁徙自由、以身份证管理为中心的新的户籍管理制度。二是创新土地流转制度。在自愿、依法、有偿基础上,建立起资产入股、量化到人、合股经营、按股分红等土地流转新机制。三是创新投融资体制。完善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投入办法。组建农村发展等投融资公司,支持发展农民互助银行,鼓励金融机构贷款向农村倾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三农。四是创新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和完善城乡统筹的低保、养老保险、医疗等为重点的社会保障机制和教育、卫生、文化、科技、信息为重点的公共服务产品供给新机制。五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按照城乡统筹要求,调整政府部门职能,改革城乡各管一段和职能交叉重叠体制,走出一条城乡通管、精干高效的行政管理路子。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减少镇街管理事项,规范镇街管理行为。

3、建设五大网络。统筹城乡发展,要重点建设城乡交通网、城乡信息网、城乡市场网、公共服务网、城乡安全网。

(四)理清总体思路,定位指导思想

统筹城乡发展,应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长江上游空港强区和率先在重庆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以完善城乡总体规划为先导,以建立统筹城乡发展新机制为切入点,以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改革投融资体制为突破口,以做大做强城市经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居住转移为载体,早日形成体制统一、规划统筹、资源共享、利益共得的城乡一体化新格局。通过xx年左右的努力,基本建立起城乡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构筑起城乡一体化的城镇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的设施形态、生态环境和社会文明,城乡差别、南北差距缩小,XX市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基本建成。

(五)细化运作措施,扎实推进统筹

统筹城乡发展,关键在运作,成败在落实。必须立足现实,制定周密可行的实施方案,并认真加以实施。

1、细化改革措施,强力推进综合改革。当前,首要的任务是对那些在统筹城乡发展中不合时宜的政策法规进行全面清理,并且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先易后难、务求实效的原则,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果断地废除旧体制旧政策,以开拓创新的气魄和智慧建立起符合渝北实际的统筹城乡发展的新机制新政策。当前,面对户籍制度和土地制度两大核心改革,我们更要精密设计,精心运作,强势突破,造福渝北。

2、细化发展措施,不断增强统筹城乡发展的承载能力。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城镇化带动战略和都市农业发展战略,千方百计地做强城乡工业,做大城镇规模,做精都市农业,让产业支撑和城镇发展共同撑起渝北城乡统筹发展的蓝天。

3、细化活动载体,努力实现城乡统筹发展重点突破。根据需要和可能,可择机启动项目带动工程、农民转移工程、投入保障工程、土地流转工程。通过实施这些工程,切实解决项目哪里找、地向谁去要、人往何处去、钱从哪里来等瓶颈问题,为今后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4、细化试点措施,以点带面积极稳妥推进。要抓紧策划并及时进行户籍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农民就业转移和居住转移等试点工作,取得成功后迅速在面上推行。

5、细化组织领导措施,切实加强对统筹城乡发展工作领导。在坚持一把手亲自抓统筹城乡发展基础上,应注意统筹区级班子领导力量,建立重点工作区级领导负责制,让工作压力层层传递到基层,从而高效推动各项工作。在区级领导和区级部门继续联系乡镇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街道、企业与镇,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区级医疗卫生机构与农村卫生院对口帮扶长效动力机制。

发展报告【篇6】

学生有差异,教师有差别,学校内部肯定存在教育不均衡的现象。缩短差距,让每位学生都享有相对均衡的教育资源是学校的责任。为此学校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足开齐课程;深化教育改革,加速学校发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等各方面做出了种种努力,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 控制办学规模,优化教育资源。

我校现有22个教学班,学生1083人。4、5、6年级班容量超过50人,1、2、3年级班容量都控制在45人以内。按学校的建设标准,我校的发展应控制在四轨,最多不超过24个教学班。

随着政府对教育投入地增加,学校的办学环境不断改善,软、硬件建设都得到了长足地发展,老百姓口碑越来越好。本学区的孩子不再到外校择校,并出现了回流现象。而不是本施教区的孩子,纷纷要求到我校入学,面对这种情况我们按招生计划,严禁择校。一年级新生招生教育局为我们把关,教育科查房本和户口本;转学经学校核实确属我学区后,经局长签字方能办理学籍手续。近三年我学区学生的入学率为100%,辍学率为0。我们的班容量都控制在45人以内。一年级每班学生不足40人,我们正在探索小班化教学模式。严禁择校,让本学区的孩子享有优质的教育资源。

二、深化教育改革,加强薄弱学科建设。

我校按《基础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认真落实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三级课程,特别加强薄弱学科的课程建设。课程实施的'薄弱课程是校本课程,因为没有教材。难以推进的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为习惯了班级授课制的教师不知道怎么指导学生实践。对这两个课程校长亲身参与,亲自上课。

1.加强校本课程研究,形成学校特色。我校的校本课程有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单周是地域文化,双周是国学。地域文化课程的上课教师是李海波、郝英红、高颖、唱晓旭、高静这些学校领导为主。国学是语文教师。选修课我们已经下放到年级和班级,出现了班级特色课程。如:四年级二班的文学社,每月要出一期校报。三年级三班的篮球特色,一年级十一以后增加的游戏课程等。选修没有到人人走班上课,是因为场地和师资所限。我们的原则是做就做好,不糊弄自己。所以,我们的校本课程成果显著。我们学校联合西港路合邹吕庄小学开发的第一本地域文化启蒙读物——《神奇美丽的秦皇岛》被秦皇岛人民政府授予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我校被确定为河北省校本课程实验校,区校本课程先进校,主抓这一课程的高静主任在市、全区校本课程现场会上分别做经验介绍。高静、李静坤讲的校本课分获市级优质课和区级优质课一等奖。参加校本课程活动展演获一等奖。高静撰写的《校本课程开发指南》获区级一等奖。

2.推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师生综合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我们由班主任任课,因为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师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的困难,由高主任何老师们一起制定了课程实施计划,共同备课,大家在探索的过程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我校在区首届综合实践学生学习成果展示活动评比中获一等奖。我们有一些典型案例不错。如:“20xx,我们都是东道主”,“大家给我过六一,我为长城头一票”等活动多家报纸进行了报道。这学期我们全校推了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就是“我的校服我做主”这个活动时让每一位教师参与其中,让每一教师会上综合实践活动课。

3.增强辅助学科师资力量,实现每个学科都有带头人。

我校体育、美术、音乐、科学、品生、微机每个学科都由专职教师任课,其中美术、音乐、科学、品生等学科都有区级骨干教师。在教师配备上,考试学科与非考试学科的师资力量均衡。对于这些学科的教师我们不要求他们全面发展,但一定要有一技之长。以便发挥教师之长培养学生广泛的兴趣。让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空间。

三、加强校本研究,实现资源共享。

教师之间存在知识、能力、经验等多方面的差异,如何保证学生享受校内角是资源的平等。我们首先从提高上下功夫。

(1)加强师德建设,使每位教师都爱教育、爱孩子。小学教师之间知识、能力差异不大,关键是有没有爱心。我们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同时评出教风楷模,使大家学有榜样。

(2)开设校园中的“百家讲坛”,提升校本培训的品质。“百家讲坛”的老师分三个层面:一是把本校老师请上讲坛,我校开展的“好书共读”、“说好普通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班主任工作经典案例”、“心理效应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等活动中赵浴红、田丽红、道盛勤、梁红梅、徐敏、李静坤、李宁、陈静、等老师纷纷走上讲坛。二是把区内的名师请上讲坛,如进校的教研员和区里的师德报告团等。三是借助外地、本地培训机构的平台,免费请来全国特级教师。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于永正、贾志敏、等教育界的前辈先后来学校讲课, “李守森、董耀会、王文良等市内文化的名人也来学校讲学。 “校园中的百家讲坛”为老师搭建了快速提升的平台。

(3)组内教研,实现资源共享。我校每个教研组长都是学校的骨干教师,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强组内教研。 “示范课”、“精品课”、“研讨课”、“竞赛课”、“调研课”几乎每周都有,老师们有均等的锻炼机会。在每一节课前,组长都要带领大家一起备课,达成共识后,一起搜集资料、制作课件。有的组1人先讲完课后,发现了一些问题,马上进行研究,寻找新的方案,其他的老师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课越讲越好。在家长开放日中,家长赶上什么课听什么。结果老教师上课游刃有余,中青年教师各具特色,青年教师成长迅速,所有的开放课都受到家长的赞誉。我们靠不断的提高赢得了家长的信任。

四、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

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受遗传因素、家庭环境、性格差异、心理因素、智力发展水平、学习方法的不同等表现出的教育成果存在较大差异。作为教师我们一方面正视差异,另一方面因材施教尽量缩小差距。即便是不能弥补,也要让每个孩子在不同方面体验到成功。

首先,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个学生。备课充分考虑学生差异,分层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有一定的梯度。

其次,逐步开设选修课程,开发学生潜能。让每一个孩子体验成功。

我校以教育均衡发展为契机,使教师的专业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高,教师队伍和谐发展,学生得到差异化发展,努力办出人民满意教育。

发展报告【篇7】

(一)平面设计社会需求

就目前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步伐而言,无论哪个地区,广告行业、房地产装修行业、展览展示行业人们对宣传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为平面设计就职方向的学生每年创造了大量的就与机会,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根据社会对人才新的需求,新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准确把握专业培养方向,将图形图像方向平面设计由原来单纯的平面设计向展览展示展厅设计、室内环境艺术适当拓展,既体现依托广告业、装饰业,针对职业岗位群的职业特色。

(二)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前景

从竞争的角度看,平面设计行业未来发展前景还是不错的,现在企业对广告宣传特别重视,选择的媒体也从单一走向多元。这也是企业之间竞争带来的一种附加效应。从行业角度看,在中国,平面设计行业的发展非常快,行业细分的趋势,企业原来都有自己的宣传部,但是从管理和专业性都跟不上时代发展及市场要求,因此,他们必须找更专业的公司去做好广告宣传设计。从经济发展看,在国外,平面设计行业的生存空间是非常大的,特别是一些创意能力强的平面设计设计。中国的市场经济相对落后一点,所以,通过发达国家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未来的趋势,平面设计行业确实有广泛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大中小企业的宣传意识和企业文化有了很大进步和提升。

平面设计行业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只要有市场就需要广告宣传,就需要广告设计师;只要有读者,就需要书籍、杂志、报纸,就需要包装设计师;只要有建筑,就需要广告,就需要广告设计师;只要有人们想留住青春,就有人想留影,就需要ps;好莱坞离不开平面设计,整个影视业更离不开平面设计。总之平面设计就是生活的设计师,生活需要平面设计,平面设计需要生活提供市场。由此可见,广告也业、影视业、建筑业、印刷业、包装业、交通运输业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

随着平面设计发展动态:如宣传资料、外景横幅、商品VI等来看,平面设计所需的人才,想必大家想从事这个行业的人大家都心里有个底了吧!当然,做个全能设计师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平面设计所需要具备的技能要求

现代平面设计师的能力的基础已经不是单单的会绘画、图案等原理和原则了,现代平面设计师应该有合理的智能结构,即记忆、观察、思维、想象、创新、反应、表达、研究、组织、协调和管理等能力。

随着国内各行业的发展,平面设计行业竞争也会逐渐加剧,市场前景越来越难以估量。奕驰广告装饰有限公司的负责人针对我学的专业对我提出了一些宝贵的意见建议:全面学习photoshop+coreldraw、印刷工艺、排版、包装、喷绘写真、书籍报纸排版等知识,要增强自己在多媒体平面设计中的竞争能力需要对“设计原理平面构成、菲林制版、色彩构成、印前印后工艺流程、包装、喷绘、宣传单、宣传册、企业VI设计”等高级课程的学习和专研,成为一流的设计师,才能不会被社会淘汰。

(四)平面b设计行业所包含的具体岗位以及工作内容

平面设计适合职业:网站美工人员、设计助理、平面设计师、资深设计师、建筑设计书、美术指导、设计总监。工作内容:平面设计主要包括美术排版、平面广告、海报、灯箱等的设计制作。就业趋向:报纸、杂志、出版等大众传播媒体,广告公司等相关行业。

(五)平面设计行业的就业困境

困境产生的第一个原因是对自身的自我怀疑,由于平面设计的学习者越来越多,其中卧虎藏龙,人才济济。这就造就自身的不自信,很难发现自身的优势,总是畏首畏尾,想着“人外有人”,自己的机会渺茫。在求职过程中,就容易紧张。第二个原因是学生在学校的教学学习中在完成老师单一的教学任务之外并没有主动地去课外实践,缺少动手能力和实战经验。第三个原因是市场的变化,随着网络时代的全面迈进,我们的市场也在发生着变化,网络的发达,使得越来越多的平面设计需求者不再求助于实体的设计机构,他们更喜欢通过网络寻求专业人才,因为这种渠道快速,便捷。在线设计行业的工作效率往往比以往的实体运营方式高,这就使得整个市场对平面设计人员的需求量锐减,平面设计学习者的求职之路也愈发艰辛。

发展报告【篇8】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寻觅人才求贤若渴,发现人才如获至宝,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明确地指出了当前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凌源作为辽西的欠发达地区,更应该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工作重点,努力为服务凌源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1、区位引才优势不足。凌源虽然是人才辈出的地方,但是受限于所处地理位置,人才吸附力一直相对不强。一方面,凌源位于辽、冀、蒙三省(区)交汇处,是辽宁最西端的县级市,距离区域性中心城市较远,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不强,人才集聚存在实际困难。另一方面,由于远离中心城市,凌源没有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高层次人才基础薄弱,来源不广,直接导致人才资源的贫乏。

2、人才成长平台缺乏。当前凌源的工业发展水平较低,规模企业数量不多,多以初级产品为主,属于资源依赖型企业,管理方式较为粗放,对人才的聚集能力十分有限,难以为优秀人才提供施展才华的足够空间和平台,人才作用难以得到有效发挥,价值难以实现,往往会出现引才难、用才更难、留才难上加难的困难局面。

3、地方财力支持有限。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想留住人才,必要的待遇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地处发展滞后辽西北地区的凌源,如果不能提供优于其他地区的待遇,吸引人才无疑会有较大的难度。然而,由于财政收入有限,即使全力以赴,也难以像东南沿海地区动辄以几十万年薪招募高层次人才,在较短时间内使人才结构出现较大程度的变化。

发展报告【篇9】

1、行业趋向专业化、规范化

我国许多礼品公司在早期都是“按需生产”,即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每一个礼品公司几乎都是包罗万象,

同类产品竞争激烈。经过多年的市场淘汰,礼品公司充分发挥了自己的特色经营,形成专业化方向细分的趋势。我们

的调查中碰到的企业大多有主攻的产品领域,在问 z到为什么会发生这种专业分化时,一位经营者是这样解释的:其

实并不是我们可以要走专业化的路,关键是市场决定的。比如我们公司,就是在厨房小家电上有优势渠道,时间长了

客户都知道采购这类商品时要来找我们,但我们在其他渠道没什么优势,所以来找我们采购其他商品的就很少,慢慢

地,我们公司就只能做小家电,被市场改造得专业化了。专业化有几点好处,首先可以降低竞争程度;第二可以把有

限的力量投入到某个领域,做的比较精;第三是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商品经济。

规范化也是礼品企业未来发展的一个趋势,虽然行业不规范仍是现在礼品行业的存在的一大问题,但它不会永久

存在。在现代经济中,一个成熟有前景的行业应该是规范的,这一点也是业内人士关注的问题,调查中,有57.1%的

企业认为礼品业未来最大的障碍是行业标准不规范,比例远远大于其他其他选项。

未来规范化的行业应该采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共享资源,细化产品和服务,创建有实力和影响力的品牌。尤其是加

入WTO之后,中国礼品业还面临着外资企业的挑战,更应该强化规范经营,分工合作,走现代化的发展之路。

礼品行业企业多而小,品牌意识还不强,像深圳礼品行业近家企业中,有自己注册商标的企业还不到20%。

在现代化的市场中,没有品牌的商品不会有广阔的市场。

在对礼品采购者的调查中发现,人们对知名品牌的联想是高质量、诚信度高、服务好。有一部分被采访者提到,

以前对礼品的价格比较看重,质量差点无所谓,表面上是省了一点钱,实际上损失更多。消费者也会有这方面的经验

,像现在的家电促销时常会附送一些赠品,但这些赠品质量普遍较差,严重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从而违背了厂

家促销的初衷,所以一些有眼光的厂家现在非常关注礼品质量和品牌,即使大品牌的同类产品价格稍高也会选择大品

牌。如果说在礼品市场初期,客户关注的还只是价格和样式,那现在的客户对产品的品牌的关注已经越来越强烈了。

可喜的是,有很多礼品企业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开始着手打造自己的品牌,深圳市工艺礼品行业协会甚至在全行

业实施品牌战略,评定全市礼品的知名商标。此举提高了行业市场竞争力,也提高了企业保护注册商标的意识。

个性礼品也是未来需求的一个趋势,这是由礼品的特殊性决定的。谁都想自己送出去的礼品能够与众不同。以前

由于具备研发能力的公司较少,市场上的礼品有同质化的倾向,现在随着礼品行业的壮大,一些经营得好的公司,在

市场开发的`同时,有能力加大研发的力量,关注客户的需求。因为它们都已经看到,同质化的产品因为竞争已经被压

低了利润,高附加值只能出现在好的创意和设计上。 供给与需求的双向增长使得个性礼品市场日益扩大。

由礼品行业中具有代表性、较有影响力的39家企业及商(协)会发起的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礼品业商会,经过

半年多的紧张筹备,获得了全国工商联批准挂牌,已于9月20日成立。商会根据地域、企业的分布,有针对性

的共吸纳团体会员5家,企业会员289家,全国各省、市礼品商(协)会所属会员共计达3000多家。并且这个数字还在

不断增加。

礼品商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礼品业开始走上自我规范、自我完善的发展道路,进一步树立了行业整体形象。据全

国工商联礼品商会筹备组的相关负责人介绍,礼品商会筹建之初期望起到的作用有:

加强企业间沟通和对外交流合作,树立行业形象,为企业争取发展机会和平台。

我国礼品企业数量多,竞争激烈,企业间缺乏相互的了解,能够合作的则更少。这种状态容易造成因信息不畅带

来的内耗。行业商会能在企业间起到沟通的作用,使大家能有效、合理地利用自己的资源。事实上,礼品行业涉及的

面很广,产品种类多,经营完全雷同产品的企业很少,如果有了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是完全可以避免同类同质产品

的竞争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间的互补比竞争要多。商会可以帮助企业在加强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互补式的合作,

达到共赢。同时,商会提供了一个对外交流的平台,企业可以依托这个平台更加方便地与国外企业进行经济交流和文

化合作。

商会对外代表的是整个行业,作为企业的“娘家人”,它对外宣传的作用要远远强于单个企业。商会成立以后,

可以通过评选等打造自己的行业品牌,这对于提升行业影响力是很有用的。

礼品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自己的行业标准,现行政策是按照这件礼品原来所属的行业标准作为其标准,比如一

条床单,它可以当作礼品,但同时它也是一件普通纺织品,就应用纺织品的相关标准。但这样做是不是合理,可操作

性大不大还有待论证。作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制定行业标准是件必需的事情,商会成立之后,将在广泛征求业内专家

和企业的基础上,推出礼品行业统一标准、制度。

对于一个新兴的行业来说,遇到的内、外困难是很多的,尤其是一些政策上的问题,往往需要政府协助,单靠一

个或几个企业的呼吁往往很难引起重视,这时商会可以代表企业以一个行业整体形象来与相关部门协商,这大大增强

了呼吁的力度,能够加快问题的解决。

商会不但肩负有维护行业内部秩序、协调行业与外部关系的责任,还有维持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责任,组织业内人

士进行专业培训就是一个表现。一个行业要想有长久的大发展,人员的素质是很重要的一环,鉴于礼品行业的门槛较

低,很多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不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对于管理、经济、外贸等方面知识的匮乏就显现出来,

为了适应现代化企业的发展,他们急需专业性的培训。商会的领导人都是这个行业做的比较成功的专家,有着丰富的

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而且他们对国外同行的先进模式有着一定的研究。商会在培训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

为了了解礼品企业对商会作用的期望,我们特意对此做了调查,数据显示,分别有58%和56%的企业希望商会能够

起到“制定行业标准”和“树立行业品牌”的作用,38%的企业希望商会能促进企业间的交流,而30%的企业比较关注

商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作用。

我国的礼品商会刚刚成立,要走的路还很长,但据发达国家已经成形的行业经验来看,商会在整个行业的发展、

规划、协调上发挥着很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大环境的改善和行业的规范化,商会的作用会日益明显。

目前礼品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很少,原因有几方面:竞争、没有组织者、机会少等。各自分散经营使信息不能共

享,造成资源浪费,不交流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已经有不少经营者意识到了合作的必要,也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

。事实上,企业本身有加强相互交流的愿望,在我们调查的礼品企业中,有38%的企业希望能加强行业内部成员之间

的交流合作,并且希望新成立的礼品商会能给这种合作预想提供一个实现的可能。

就目前的礼品业现状来看,经过十几的发展,企业分工更加细化和专业,产品完全雷同的公司相比以前大大减少

,许多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固定客户,各自占领一方市场。企业间敌对的竞争关系

大大改善,合作需求上升,在信息化的现代市场,交流合作成为一个发展趋势。

连锁经营是近几年才兴起的一种经营模式,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但速度很快。连锁经营有几点优势:

品牌统一,有效提升了形象,节省了广告费用,客户信赖感和安全感都增强。

统一、规范的管理减少了每一个连锁店的管理成本。

统一采购降低了采购成本,并且使得采购流程变得简单。

集中及定期的培训将有效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服务水平。

共享丰富的设计资源,节省研发力量。

连锁经营也吸引了礼品行业的经营者,在被调查的企业中,有30%的企业已经开展了或者正准备开展连锁经营。

一些已经建立起自己成熟的连锁品牌,有了较高的市场知名度。

但目前礼品行业的连锁经营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有很大一部分仅仅是同一个公司下面多开设了几个门店,

但从管理学上来说,当分店总数达到200家以上才能充分发挥连锁优势,带来规模效益,从这个意义上看,我国礼品

连锁还只能说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另一个问题是,一部分连锁企业的经营模式是设立一个品牌,然后靠提供特许加

盟以赚取加盟费为盈利点,有的甚至基本不提供产品,而连锁经营在管理学上的定义是以共享规模效益为目的,所以

说有一些礼品连锁还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上的连锁公司。

中国的礼品市场虽然起步较晚,但成长迅速,有着自己独特的优势,在我们调查的企业中,67%的经营者认为礼

品业最大的优势是市场前景广阔,认为最大优势是经营灵活的企业占33%。在国内市场,许多采购企业表示今后的礼

品采购需求还会加大。在国际市场,我国礼品制造业的优势明显,加入WTO以后,逐步取消的配额限制为中国工艺礼

品占有更多国际市场提供了更好的机遇。无论是卖方还是买方都对这个市场抱有足够的信心。

发展报告【篇10】

多年来,建筑业一直被认为是劳动密集型的粗放经营的产业,只是为实现固定资产投资才到建设项目施工,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在建筑市场竞争较激烈的今天,仍然没有完全纠正对建筑业的各种偏见和误解。要实现XX市建筑业的发展,就务必争取政府确立将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发展的战略,把建筑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真正把建筑业作为一个必不可少、前途无量、发展潜力巨大、社会和经济效益回报丰厚的支柱产业来发展。

要加强市场管理和行业管理力度。虽然政府转变职能和退出市场已经逐步形成共识,但这一目标尚需要一个过程。在政府转变职能和总体退出市场的同时,必须加强和加紧以新的思维、方式和知识结构,从新的层次和角度实施对市场的干预、管理、引导,对促进和加速产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政府作为建筑业发展过程中的监督和管理者,有责任为企业提供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建筑业有序发展。加强政府服务功能,切实为建筑企业发展排忧解难。政府职能部门要在体制改革、结构优化、市场净化、施工保障等方面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使企业能够顺利开展生产和经营活动。并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保驾护航,为XX市建筑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提供有效的保障。

目前建筑业过度竞争成为行业和社会的普遍反映,要求政府提高行业准入,减少企业数量,限制过度竞争的呼声较高,要求提高行业集中度或行业适度垄断程度的呼声较高。目前的过度竞争本质上是一种无序竞争、不规范竞争和不正当竞争并存的反映。政府必须深刻剖析产业经济诸问题的内在本质,进一步放松规制,进一步促进建筑业竞争,只有充分的竞争,才能实现建筑业的优胜劣汰,只有通过充分竞争实现的产业集中度才是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政府不仅要放开建筑业准入,促进充分竞争,还应考率通过加强对不正当竞争的管理,进一步强化市场的淘汰机制,提高竞争水平。

全社会共同努力,切实解决建设领域的拖欠工程款问题,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要规范建筑市场秩序,严格责任追究制度;建立健全工程结算制度,促进施工企业积极主动搞好竣工结算工作;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对建设单位故意拖欠不还的要诉诸法律;强化监控,杜绝资金不到位工程进入建筑市场,从根本上遏制“拖欠、垫支”等现象的蔓延。

发展报告【篇11】

在新形势下,内陆农业大县__如何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人才服务?我们带着这一问题,对全县民营经济进行调查,并就人事部门如何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服务作了一些思考。

一、正视现状,加强为民营经济提供人事服务的紧迫感

“打造工业__、建设经济强县、构建和谐社会”,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将起到决定性作用,而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最大“瓶颈”就是人才。一是人才总量严重不足。据统计,我县650家民营企业,从业人员近6万,仅有初级技术人员1200人,中级169人,高级46人,专业技术人员平均每家只有2人,人才仅占企业总人数的2.4%。二是人才供给渠道狭窄。虽然我县在1993年就建立了湖南省首家县级人才市场,但由于资金和市场信息网络等方面的因素,其作用的发挥与市场配置人才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三是人才管理尚不规范。绝大多数民营企业仍沿用传统的管理方式,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四是人才发展环境欠佳。民营企业的审批程序十分繁琐,关卡多收费多。既限制了经济的发展,也限制了人才作用的发挥。

二、分析原因,增强为民营经济提供服务的针对性。

1、民营经济大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小规模经济实体,其业主对人才的作用缺乏认识。家族管理的企业多,现代管理的企业少。企业主年龄多在50岁左右,自身文化层次较低,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注重资金资本运作,忽视人才资本运作。

2、原有体制,制约了人事部门向民营经济提供服务。政府人事部门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没有把民营企业的人事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只重视为行政事业单位配置干部,忽视为民营企业解决人才问题,民营企业工作的人才职称评审以及奖励等方面也未能享受行政事业单位人才的同等待遇。

3、人才配置市场化机制尚未形成,人事部门难以为民营经济提供服务。由于受经济基础、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人才市场仍未发育成熟,人才配置市场化尚未完成,人才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各项配套改革不完善,人才在不同行业就业的差距明显。大多数民营企业未能按照现代企业的人事制度进行管理,缺乏吸引和激励人才的分配机制、保障制度和良好的成长、创业环境。

三、寻找对策,全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1、与时俱进,进一步转变人事工作理念。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理念,树立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民有公有一视同仁、促进民营经济更快发展的观念。

2、不断创新,着力构建人才服务体系和网络。搭建民营企业服务网络,开设民营企业人才人事服务窗口,开通企业服务热线,利用人才信息网站,及时为民营企业提供人才人事服务咨询。

3、实事求是,全力争取和制定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形式定期向重点联系服务单位发布人事人才工作信息,通报人事人才工作的有关政策,凡正式下发的文件均发送重点服务对象,让服务对象及时了解人事人才工作的最新动态。建议县委县政府广泛征询意见和建议,出台综合性的人才引进优惠政策。

4、搭建平台,大力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强化人才市场的人才资源配置功能,建立和完善企业需求信息库、各类人才求职和流动信息库以及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通过举办民营企业人才专场招聘会等形式,推动民企人才资源配置的市场化,大中专毕业生,在充分给与优惠待遇的条件下,鼓励到民营企业中大显身手,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农村实用人才,给与一定的经济援助或信贷优惠,激励其自主创业、兴办实体。灵活引进高层次企业人才。

5、全面铺开,竭力为民营经济发展服务。一是把为民营经济服务列入考核。二是积极发挥人事部门的培训职能。构建民营企业人才培训网络;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结合自身的紧缺需求,组织“定单培训”。三是让人才尽情创业,无后顾之忧。

发展报告【篇12】

根据教育体育局的安排部署,我校积极投入到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工作之中。努力实现师资配备均衡、基础设施标准、教育质量优良,办好人民满意的学校,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现将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崔家崖小学始建于1995年,迄今有0年的历史。经过多年的发展,于0xx年春,修建新校址,0xx年5月投入使用。占地面积400平米,教学楼400平米,运动场地0xx平米。现有6个教学班,14名学生,13名教职工。人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9。6平方米,生均体育场馆面积为15。8平方米。学校共有图书1860册,生均图书册数为15册20xx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汇总20xx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自查报告汇总。

校园环境整洁优美,基本实现了绿化、净化、硬化,功能室设备齐全,班班通网络多媒体。图书室、阅览室、多媒体教室等功能室齐全。为师生创设了良好地工作、学习环境。

二、8。3指标完成情况

三、特色及亮点工作

(1)我校自建校以来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努力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品牌,丰富校园文化,用良好地校园文化氛围来夯实教育均衡发展的文化基石。故我校设立红领巾广播站,利用课间0分钟的活动时间朗诵优秀习作和名人名作,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及能力,营造学校文化氛围!。

(2)我们在良好地文化氛围中,深入开展班级特色文化建设,打造特色班级带给学生的是自信与拼搏;带给教师的是团结和奉献;学校领悟的是创新和发展。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加工贸易合同(汇总5篇)

加工贸易合同 03-29

比赛拉拉队口号大全(经典51句)

拉拉队口号 拉拉队霸气助威口号 03-29

简短的生日祝福语老公生日快乐

生日快乐祝福语老公 生日快乐老公祝福语 03-29

情人节群发祝福视频文案(集合19句)

情人节祝福文案 03-29

教师年度考核评语

教师年度考核评语 年度考核评语 03-29

建房合同书(分享9篇)

建房合同书 03-29

万达个人述职报告(精选13篇)

万达述职报告 03-29

新能源口号

新能源口号 03-29

21世纪新产业-老年产业

老年人轻度老梗阻饮食 老年人健康新观念 12-30

我国花卉产业的发展历程

我国花卉种植面积 世界各国花卉种植的面积 12-24

最新幼教实习报告范文

幼教实习报告 03-29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