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知识作文

【#作文# #知识作文#】我特别为了尝尽最美味的口感,创作了这款“知识作文”,通过书写,我们可以分享自身的经历和心得,写作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管理情绪和行为。提升写作水平的关键在于:多观察、多阅读、多写作,那么到底如何写出优秀的文章呢?

知识作文【篇1】

记叙文知识点梳理

一、什么是记叙文?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按照写作内容记叙文可分为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抒情为主的记叙文。写人的记叙文以描述人物的行动、心理、语言等为主,来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形象,表现作品主题。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件为主,交代清楚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重点写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写景抒情的记叙文主要是以写景来寄托情怀、表现主题。在表达上做到情景交融。

三、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①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记叙。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如《藤野先生》②按事物或观察的空间方位顺序来记叙。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用:脉络清晰、条理分明。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情)。也就是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到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

文章的生动性。

如《背影》。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加强表现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避免叙述的平板和结构的单调。

3、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作用:对情节起补充作用,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如《爸爸的花儿落了》时而写眼前的事,时而又回忆往事:用衣襟上的粉红色夹竹桃,引出探望爸爸的情景;忆述探病时爸爸说的一番话,引出因赖床不起受爸爸惩罚情形;礼堂的钟声响了,想到爸爸的病和爸爸因病不能料理花,于是又忆起爸爸爱花的情形;唱骊歌,想到盼望自己长大,忆起爸爸让她汇款一事。作用:对主要情节起补充作用和衬托作用,可以帮助展开情节和刻画人物。

4、平叙:平叙就是平行叙述,即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通常是先叙一件,再叙一件,谓之为“花开数朵,各表一枝”,故又叫分叙。

平叙有两种方式:一种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即先说甲的事,再说乙的事,两边都交待清楚;一种是时而说甲,时而说乙,按照情节发展的需要轮番叙述,使读者对甲和乙的命运都处于关心的状态中。使用平叙的方式,特别要注意交待事件起讫的时间,时间一乱,全局皆乱。

五、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叙述:记载、述说人物活动的一般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发展

过程。作用:①、介绍人物的身世、地位、经历、事迹等,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变化过程,交代事件的前因后果等。②、为议论文提供事实论据,以用来证明论点。例:她是一个青年教师,刚由外地调来不到半年,课讲得很好,虽然说话带点口音,可学生喜欢她。

2、说明: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点、构造、功能、作用、成因、关系等所作的客观的介绍。一般不是感性形象的描绘。作用:①用来把事物的外形、特点、性质、构造、功能等解说清楚,使读者对这一事物有明晰、完整的了解和认识。②是说明文的主要表达方式;也常在议论文中与议论交叉使用。③常用于应用文。例:泡沫塑料内部充满了气孔,所以透气性好,又耐洗易干,即使气温升到200℃,或是降到-32℃时,它也不变,保持着良好的柔软性。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作用:①是议论的主要表达方式。②在记叙文中常穿插在叙述、描写之中,用以点明或更鲜明地突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增强文章的感染力。例:虽然她年纪轻、资历浅,又初来乍到,可是她教学水平高,工作又认真负责,所以她深受学生的爱戴和欢迎。记叙文中的议论:议论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要与叙述、描写、抒情融为一体,做到景、事、情、理的和谐统一;议论安插得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这种融合是否自然、紧密、深切。

4、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划。作用:①再现美丽的自然景色和山川风光,抒发感情。②描写人物的外貌、言行和内心世界,表现人物性格,刻划人物形象。

③描写人物活动的自然或社会环境,交代背景,渲染气氛,帮助刻划人物性格,衬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中的描写: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和心理描写等。肖像描写也称外貌描写,包括容貌、姿态、神情、服饰等。除了以上直接描写外,刻划人物还常用侧面描写(侧面衬托)。用描写次要人物或旁人的反应来衬托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描写的种类:(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里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细节描写(10)环境描写(环境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A、自然环境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衬托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B、社会环境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文章主题。)

描写包括自然环境(自然风光描写、景物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是人物形象的陪衬。写得好,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而且能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社会环境描写包括事件发生的场所、人物活动的背景,描写它有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增强现实感、深化主题等多方面的作用。●环境描写不是为描写而描写,描写它们的目的和作用,往往和表现人物、反映主题、抒发感情有关,起着烘托、反衬、强化、深化等作用。

5、记叙文中的抒情:一是直接抒情;二是间接抒情。

间接抒情的方法有: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借事抒情、寓情于事;●借议论抒情、寓情于理。

六、记叙文的线索:线索是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为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

七、记叙文的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读起来有一种亲切感和真实感。第二人称:称要写的人为你或你们,抒发强烈的感情。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能从更多的角度自由的叙述。

八、提炼文章主旨:记叙文的主旨,即它的主要用意,意义或者目的所在,也即作者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各种描写想要表达出来的东西。文

知识作文【篇2】

技巧分析: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说明文阅读

一。说明方法

二。说明语言

1准确性 2平实和生动

●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

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

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

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

温馨提示:说明方法包括1.举例子:具体形象 2.打比方:生动形象 3.作比较:突出强调 4.分类别:条理清晰 5.列数字:具体准确 6.下定义:科学准确 7.引用:更具体

知识作文【篇3】

一、常见叙事线索

1、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2、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3、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4、事件线索:中心事件5、时间线索6、地点变换线索

找线索:①文章的标题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

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二、记叙顺序

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

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三、人物的描写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3、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四、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渲染××环境气氛。

五、记叙文的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辨析

1.结合特定语境(即具体的句、段、篇、上下文),分析含义。

2.要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明了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一词多义等。

3.注意语气或语调。

4.着眼于词句之间的搭配。

5、着眼于词义范围的大小、轻重程度。

6.注意言外之意(如:挖掘比喻句中的本体或者事物的象征意义,用平实的语言表达)。

六、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

1、开篇点××题;

2、总领全文;

3、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

4、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

5、为下文××埋下伏笔

七、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

1、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段末起总结作用;(总结上文;引出下文)

3、为下文××埋下伏笔

知识作文【篇4】

六年级小学语文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2、说明文的语言:平实、生动说明文(语言表达角度)。

3、说明方法: 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 ①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②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

③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⑤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⑥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总——分”式(或由总到分,或由分到总,或总分总)、并列式、递进式等。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5、中心句:出现的位置开头或结尾,有时在句中。判断,多为概括性较强的句子。叙述句、描写句、阐释句、疑问句一般不宜作中心句。

概括文段的中心句。

对策:(1)思考该段说明的内容,不仅要注意主要的,还要注意次要的。(2)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参照上下段落的中心句的句式进行概括。6.说明语言

类型①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对策:答: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类型②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对策: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3、结合表达方式谈

记叙、描写使说明更具体形象;抒情议论使说明更有感情。那么,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格式如下: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六、说明语段的作用

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二:

(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上文)。有时在文章在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2)、结合说明方法谈。

通过„„的说明方法,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9小学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一、说明文的分类:

1、事物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是什么?]

2、事理说明文[读完文章后了解了(说明对象)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

二、把握说明对象: 1.看标题

2、看首尾段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

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5、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

如《苏州园林》,说明 “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 的特征。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格式:介绍了_____的____.)

如:《死海不死》,科学地说明了死海不死的原因在于 “ 海水的咸度很高 ”。

6、概括文章的说明中心:

①全文围绕什么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②说明了这些事物或事理的什么特征?

③从哪些方面对该事物或事理进行说明?

概括方法:说明中心=说明对象+特征。(对说明中心的概括,语言要简明扼要。)

三、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一般来说,说明文要说明的要点,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

1、找原词原句。

若没有,则:

2、注意段意、中心句。

四、常见的说明方法:

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A.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1、分类别:(即对说明事物分门别类的方法。例如:“如何获得食物?这有两种不同的途径和方法:一种叫自养,„„另一种叫异养。”)

2、举例子:(即以具体事物为例的方法。例如:“这种书目专门记录其专题或学科的文献。如要查找中国古代文献,就要使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或《中国古籍善本总目》等。”)

3、打比方:(即用比喻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4、列数字:(即是运用数据说明事物的方法。例如:“哪里知道,这条天河淹没了一千万颗以上的星星啊!一千万,你一口气数下去,得数一千多年。”)

5、作比较:(即用另一个事物与说明事物相比,以说明事物特点的方法。例如:“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

6、下定义:(即指明某一名词概念的含义。例如:“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B.说明方法的作用:

1、举例子:具体形象的说明了„„的„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2、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

3、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的„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4、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的说明了„„的„„ 特点

5、作比较:通过„和„的比较,突出了„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6、下定义:完整、科学、准确地说明„本质特点,使之与其他事物区别开来。

7、画图表:直观形象说明了„。

8、作诠解:作诠释,用于解释被说明内容的成因及内在联系。

9、摹状貌:能使说明生动形象,使文章更具可读性。

C.理解说明方法的作用(表达效果):

1、答清每种说明方法各自的表达上的作用,2.答清具体运用这种说明方法是为了说明什么内容,即:表达+说明内容。

三、说明文中常用的说明顺序:文章使用什么说明顺序,要看说明的对象。

1、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演变发展的;

(按时间的先后来进行说明,多用于说明具体事物和历史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

2、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的;

(按事物的空间位置,即事物的表里、上下、前后、左右、位置和方位等来进行说明。)

这种顺序多用于说明相对静止的事物、建筑物的结构和介绍参观建筑物的过程之类的文章。

3、逻辑顺序。介绍高科技产品或说明事物间的联系的;

(按事物的推理过程及人们对事物规律的认识和运用的顺序去说明事理、布局文章。)

① 从现象到本质(或从本质到现象);

② 从原因到结果(或从结果到原因);

③ 从特点到用途(或从用途到特点);

④ 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

⑤ 从概括到具体(或从具体到概括);

⑥从主要到次要(或从次要到主要);

四、说明文的结构:

(1)并列式:各段落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

(2)连贯式:各层之间按照事物发展过程安排层次,(时间为线索)前后互相承接。

(3)递进式: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各层之间的关系是递进的。

(4)总分式:这种结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总——分;分——总;总——分——总。

五、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说明语言的特点:准确性和严密性。

中心词语/修饰、限制性词语/关联词/代词

①抓关键性的中心语,主要是抓那些运用准确的名词、动词、形容词,鉴别出它们的同义词,在语境中领悟其用语的准确性。

{恰当地使用关联词语,可使语言表达更连贯、更严密,使语义更具层次感,突出说明内容的重点,从而更好地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主要指形容词、数量词、副词和短语是如何恰如其分地修饰限制或补充说明中心语句的。}

常见题型:

1、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内容

题型为: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①用原文回答:(要理清文章或段落的层次)。

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这往往就是问题的答案)。

②无适合的原文时,可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总结概括。“点”:各段的说明对象,“面”:整篇文章的主体说明对象,两者结合组成完整的句子便可。

2、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要明确概念,辨清各种说明方法)。

3、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

“删掉这个词语后„„”

①解释句意的变化。(先解词,说明原句意思是„„)

②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上加以限制/强调/说明,换后(删掉)意思变为„„,与实际/原意不符/,不准确/不严密/不科学。

答题方式:①不能,用了“××”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②不能,删掉“××”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4、考查指示代词或有指示意义的词语的具体指代内容。

答这一类型题时一般是往前找,指代上文距其最近的一句或几句内容。最有效的得分方法是将找到的指代内容与指代词语替换,符合文意便是正确的答案。

5、判断文段的说明中心(说明内容):

答题方式:

1、实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

2、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3、程序说明文: „„的操作或实验或制作的过程

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分析的常用答题格式:

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6、说明文中词语作用的认识与辨析:

句式:说明了„„介绍了„„

方法:找中心句;结合本段说明特征概括,摘要联合,结合标点,尤其注意分号,认真提炼。

10、题型:为什么不能调换段落顺序?

答题方式:不能调换;原文采用由„„到„„的顺序介绍事物,调换后不合逻辑。

11、题型:考查能否从阅读材料中捕捉重要信息,对段落的内容进行归纳;(对全文要点进行概括)。

答题方式:(一般)从原文中找到答案。

(例: 死海已发生了哪些巨大的地质变化?

答:(1)海水水体的分层结构消失(2)海水中的硫化氢消失(3)盐的沉积增多 分析答题技巧:学会从原文中提炼信息,抓关键词句。如:原文中有“这种变化果真发生了。”“原先存在于死海海水中的硫化氢,现在消失了。”“还有一个重要变化是„„”)

(例: 文章

技法指导:首先要对每一段的内容了解,并能对其进行归纳和概括,然后,再对每一段的内容进行比较分析,理清其行文思路,结构特点(因为有的是采用总分式,有的是总分总式,还有的又是分总式),就能说出其思路了。

17、题型:在说明的开头文段或中间叙述有关的故事,这有何作用:

答题方式:开头:①引出说明的对象。

段中:②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

③使说明的事物更准确。

中考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1、说明文的类型:事物、事理说明文(从内容角度,根据说明的对象和目的)。

⑧.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⑨.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⑩.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4、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程序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

如: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都可反之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

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ü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对策: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

(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

类型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9、常见考点:

(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6.选文对“智力”作了五种解释。请说出你最赞同其中的哪一种,结合实例说明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 4.[英国]理查德·杰弗(fú)里斯

小刺猬是可爱的小东西,它们蜷(quán)成一团,但是它们不能完全封闭缩头的部位的空隙(xi)。虽然在阳光下刺猬躲藏得那么小心,你极难找到,但等露水开始在草上大量出现,阴影渐浓。它们就出来了,只要你耐心地守在旁边不动。我常常守候在一条干壕(há0)沟内,看着一只刺猬稍(shāo)微带点沙沙声沿沟底走过来-一直走到我靴(xuē)子跟前。然后它会爬上斜坡,走进草丛里,猎食甲虫或爬行动物,这是它最爱吃的。

在有些地方它们数目众多;自耕地旁的一两片农场牧草地是它们最喜欢出没的地方。人可以看见它们五六只一起在近距离内觅食。如果一切是静悄悄的,它们便快速地穿过草地一一跑得可快啦,比它们显得笨拙的样子能行动得快多了。

倘(tǎng)若犁地的小伙子发现一只刺猬,往往把它送往池塘,他们知道只有水才会使它自动伸开——敲打脚踢都没用;只要它一碰水准灵。1.写出带点字的读酱。

躲藏()牧草()笨拙()觅食()露水()..... 2.照样子组词。

糖()躲()借()沟()塘()躺()猎()钩()3.写出近义词。

倘若—()笨拙—()空隙—()快速—()4.形近字组词。

闭()蜷()稍()底()靴()梨()闲()圈()梢()低()鞭()犁()5.照样子写拟声词。沙沙:

6.照样子写词语(ABB)。静悄悄: 7.解释词语。倘若:

8.如果你碰到一只蜷成一团的刺猬,怎样能让它伸开身体? 9.请你正确选择破折号的作用。

(1)如果一切是静悄悄的,它们便快速地穿过草地——跑得可快啦,比它们显得笨拙的样子能行动得快多了。()(2)倘若犁地的小伙子发现一只刺猬,往往把它送往池塘,他们知道只有水才会使它自动伸开——敲打脚踢都没用;只要它一碰水准灵。()A.用于行文中解释说明的部分。B.用于话题突然转变。

c.用于声音延长的拟声词后面。D.用于事项列举分承的各项之前。

(一)1、智力。

2、逻辑顺序。

3、作比较;打比方;列数字。

4、准确性;严密性。

5、介绍了对智力的多种解释;并通过人和动物大脑皮层的比较,说明了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

6、是开放性试题,没有唯一答案。

(二)1、介绍两种永生的细胞。或:说明两种细胞可以“永生”。2、因为它能与病毒或其它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

3、作比较、举例子。

4、因为作者认为海弗利克的研究结果是否真正揭示了永生的奥秘,还不十分肯定。

(三)1、①║②③④⑤。

2、黔灵公园。

3、A.4、列数字、作比较。

5、略(介绍风景优美的地方、古迹、革命纪念地都符合要求。介绍时应该有名称、特点两个内容,写出一个内容得1分)。

(四)1、分类别、打比方。指纹的类型(或形状)。列数字。指纹的特征。

2、人人皆有,但各不相同而且固定不变。

3、此题为开放性试题,只要紧扣题目,答出两个以上的用途,如指纹破案、指纹诊病、指纹锁、指纹艺术、指纹档案、指纹谱学、指纹仿生,等等,均可得分。如有创见和

奇思妙想可加1分。

(五)1、①脚瘦小,难以支撑身躯;②身躯成流线型,翅膀窄又长,尾巴长,身躯轻巧。(答出三点即可)。

2、描写。

3、①列数字;②举例子、打比方。

4、(在飞行中)吞食猎获物,饮水,喂孩子(吃饭)。

知识作文【篇5】

1、记叙的四种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1)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本来顺序进行叙述,依次从开端、发展写到高潮、结局,文章的层次、段落和事情发展的过程基本一致,这就是顺叙。顺叙是最常见的叙述方式。

(2)倒叙:把人物、事件的结局,或人物经历、事件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就是倒叙。倒叙有造成悬念、引起读者兴趣、启发人们思考的艺术效果。

(3)插叙:在叙述进行中暂停一下,插入另外一段事,然后再把原叙述继续下去,这就是插叙。插叙有追忆往事、补足有关情况的作用。

(4)补叙:在叙述结束后,又对前面的有关情节进行内容上的补充,这就是补叙。

2、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1)叙述:把人物的经历、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表述出来,就是叙述。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的形态、动作、或景物的状态、特征等,具体细致地描绘出来,就是描写。小说中运用描写比较多,一般记叙文则只是在叙述中穿插一些描写。这些描写,按对象来划分、大体可归为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两类。

(3)抒情:

直接抒情:作者或作品中的人物在文章中直接公开地表白自己的喜怒爱憎感情,就是直接抒情。这种抒情方式在诗歌和抒情散文中运用较多,一般记叙文不宜多用。否则令人产生做作、乏味之感。

间接抒情:将感情渗透在写景、叙事、说理之中,边叙述边抒情,边描写边抒情,边议论边抒情,就是间接抒情。这是记叙文的主要抒情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抒情,可熔情、景、事、理于一炉,使文章更显得丰富多彩、富有情味。

(4)议论:议论是论说文的主要表达方式,在记叙文中,它只是一种穿插在叙述和描写中的辅助手段,一般表现为对文中叙述的事物画龙点睛式地发表议论,即夹叙夹议。

3、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4、人物的描写方法: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从描写的疏密来看又可分为概括介绍和细节描写。从描写的角度看还可分为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等。

5、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铺垫)、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

知识作文【篇6】

一个阴沉的下午,空气中充满了潮湿的气息。突然,一声万平均的雷声让门窗直接响了起来,接着下起了大雨。

我在家里反复按遥控板,有时还盯着天空看。在这个无聊的时候,我选择进入互联网世界。

“迪……”打开电脑,我在桌面上选择了“酷狗”音乐网,然后放上李宇春的《我挥杆最多》,音乐中充满激情的声音响起:“只有我挥杆最多,只有我挥杆最多……”我完全沉浸在这首美妙的歌里,我的心似乎也跟着摇摆。

我把音乐程序处理好后,又去百度搜索,在搜索栏里输入了新学的《青藏高原》。一瞬间,这些数据就会弹出。我数过了。大概有一百种,包括青藏高原的介绍,青藏高原的诗歌,青藏高原的环境,都有我们期待的东西。

我读了青藏高原的介绍,学到了很多知识。当我看到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时,我感到震惊。我还没踏上这么高的山呢!当我看到当地的风俗习惯时,我禁不住想了想。我什么时候能去青藏高原?

我再次翻开青藏高原的画面,只见一幅生动的画面,让我有置身其中的感觉。我仿佛看到了青藏高原上挺拔的群山,山坡上盘旋着云朵,像顽皮的孩子们试图掩盖这座山的荣耀,但他们不知道这有多困难,所以他们只需要考虑如何在山坡上覆盖山顶。山的旁边是清澈湛蓝的湖水,湖水无边,与天空紧密相连

从电脑上看,我好像真的去了青藏高原,但我还是有一些想法。在我面前,有青藏高原所有美丽的水草和高峰。

所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计算机上浩瀚而新奇的信息使我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我感谢电脑,它就像通向知识殿堂的一扇门。

知识作文【篇7】

一、理清说明顺序:①时间顺序②空间顺序③逻辑顺序(A、总-分;B、总-分-总;C、分-总)

二、说明文开头作用有: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结尾作用有: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

三、掌握说明方法。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模式:方法+效果+特征

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点)。

1.分类别:把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

2.引用:引用,突出了既增强了说服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4.作诠释:对进一步解释说明,让读者对有进一步的认识.

5.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6.下定义:准确而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使说明更加严密。

7.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具体说明了特点,使说明更简明更直观.10.摹状貌: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

四、感悟说明语言。

修饰性、限制性词语(如:基本上、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更、也许、常常、在当时、绝大部分、主要、几乎)能否删除或替换,为什么?

语言准确类答题方法:1.××词好在哪里?

答题方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2.文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这样的题目分四步:

A:判断,一般是不能删

B:解释这个词语在这句话中的含义,在程度.状态.性质.范围等方面加以限制.

C.比较:即比较删掉这个词语与没有删掉以前的区别,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进行分析,意思变为,与实际不符,不符合原意等

D结尾一定要有这样的句子: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知识作文【篇8】

“还记得我们那次迟到被老师叫起罚站吗?你悄悄地对我说‘以后我要坐飞机上学’”刚打开小学毕业时大家齐心写的同学录,我不由地“扑哧”笑出了声,竟未想过自己还能在危急时刻,有闲情玩笑。“现在,我要告诉你哦!我们可不能‘坐飞机’,我们要用步伐前进!——可爱的‘蚊子’留。”看着这些字,我想起了她,想起了他们,总觉得和他们在一起的时候,天空格外蓝,阳光分外温暖。

我还记得毕业的那天,大家有欢笑,有沉默,仿佛每一言每一语都填满了太多的不舍,只是那时候还太小,尚未懂得如何表达罢了。那时,同桌悄悄地对我说:“我觉得,我们好像窗外的雨。”

同桌的话在我脑海中回旋,觉得她是诗的孩子,向在告诉我些什么。于是我轻轻拿起那几张没了光泽的照片,细细斟酌那一张张灿烂的笑脸,突然发现——我们的身后遮藏着叩击窗沿的.雨点。它们就像来自我们心中的最深处,想要用微笑掩埋,却骗不了自己那颗湿漉漉的心……

一页一页地细细回忆,起起落落的声音仿佛在拨动我的心弦,直到尾声——那一张被我夹在记忆的最角落的照片,滑落在我手边,我记得,最后一天,关门前的最后一刻,我按下了快门,抓住了属于我们记忆的空间。

眼望,只是一间空敞无比的教室,但在我们的心中却是充满欢笑的天堂——在那照片的后面是吐露心声的诗:“毕业了,教室空空的,祝福满满的,我的记忆却是清晰的。”看着曾经大家欢聚一堂的“家”,数着他们对我真真切切的祝福,我的记忆如同放电影一般,不停地倒带,殊不知泪水已濡湿了我的眼眸,轻轻地,静静地。

我合起那本同学录,把它贴近我的心前,只觉得它伴随着某种力量在我心间穿行,让我永远无法忘记,让我永远惜之,爱之!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知识有哪些

有哪些中医养生知识 秋分养生知识有哪些 10-25

梅花迎春的句子(精选70句)

梅花的优美短句 欣赏梅花的说说 02-26

知识中考作文模板(汇总11篇)

知识中考作文 03-13

少先队家长寄语短句通用

少先队家长寄语短句 02-26

企业发言稿(推荐十五篇)

企业发言稿 02-26

儿子店开业的祝福句子汇总(62条)

儿子开业祝福句子 开业祝福句子 02-26

中专周记

中专周记 02-26

圣诞节祝福搞笑句子38条

圣诞节祝福搞笑句子 02-26

种树心情文案(精选56句)

种树的文案 种树的句子 02-26

简单自我介绍简短精华十二篇

自我介绍 02-26

清明节手抄报大全内容11篇

建党节手抄报内容 双节手抄报内容 02-2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