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高中读书心得

高中读书心得 篇1

《爱的教育》是一本教会你如何去关爱别人的书,书中字里行间都洋溢着暖暖的爱。它以日记的形式,生动地展现了一个小学生在读者面前的生活,教会我们如何关爱他人,如何欣赏他人对我们的关爱。

书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我很感动:为了救一个站在路上的一年级学生,二年级学生洛佩谛被一辆汽车撞断了一条腿。同学、老师和校长都称赞他是一个牺牲自己生命来拯救朋友的人。

还有一件事:一个小男孩气愤地把墨水瓶扔给了他的同学,因为他被羞辱了,但他不想把墨水瓶扔给刚刚走进教室的老师。老师没有责怪他,而是明确了事件的来龙去脉,要求肇事者站起来承认错误,培养学生认错、承担责任的勇气。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难忘:我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没有慈善就不能生活。是的,对于亲人、邻里、老师、同学都要多一些关心。

在老师嗓子不好时,递上一杯热茶,当小同学跌倒时把他扶起;在同学不会做题目时,耐心的地她讲解;妈妈下班后,为她捶一捶背;当碰见邻居老奶奶时帮她拎篮子,这些举动,都会让身边的人心暖暖的。我们从小就应该关心别人,当然伟人也不例外。

邓小平小时候,看到一个同学放学后伤心地哭,就问为什么。那位同学难受地说:妹妹得了重病,正发烧躺在床上还没说完,他又哭了起来。

邓小平明白,这位同学家里很穷,根本拿不出钱来治病。第二天,他偷偷地从家里拿了五块银元给同学,像父亲一样承认了自己的错误。我父亲得知这个故事后,不仅没有批评他,还称赞了邓小平。

邓小平的这种做法,让我十分崇敬。

如果爱是一片天空,他给人们无限的希望;如果爱是一盏明灯,他照亮人们光明的未来。

高中读书心得 篇2

看完了,眼睛湿润的好舒服,心理多了些酸楚。天空升起了一颗星星。这颗明亮的星星告诉我,我有很多事情要做,我想沿着星星做属于我的事情。

人长大了,也学着慢慢的远离父母,父母也在逐渐的失去我们。当我看到关于父母的那些文字,泪就自然的滑落,而且落的让人心痛,每个人都是从十月怀胎做起,然后一路走到了今天,现在可以上着大学,可以有一件保温的衣服,可以每天吃到饭菜,可以肆意的欢笑与疯闹,这就是我们的幸福,这就是父母用他们的一切换回的幸福。

偶尔我会走在拥挤的街道上,到处卖东西。他们有的很老,有的很年轻,有的只是我们的年龄。每个人都在忙碌着,是等待顾客的到来,是正在和顾客讨价还价,总之都在为生活而劳作着,累也好,苦也好,都在坚强的做着他们自己的事情,也许家中还有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孩子正等着他们拿挣回的钱去买饭,别说这样的事情没有了,有,而且还很多。看着他们的表情,他们的手,他们的身材,他们想到他们的父母,想到他们自己。

我能为我父母做的就是回家帮他们做饭、洗衣服和打扫地板。还是说上一句;妈妈,您辛了。然后扑向母亲的怀里。

不管怎样都可以让父母感到高兴感到安慰,对于父母来说真的会很幸福,不要说这样没用,只有你做了才知道,做了才可以感受到。

记得这样一个情景,过年夜的那天,外面的爆竹声震的玻璃都发出翁翁的声音,屋里面有香香的饭菜,精彩的电视节目。我无意间看到了外面的那一幕,心马上就沉了下去,一个母亲和一个很小的孩子在拣燃烧过的爆竹,火花桶。因为这些皮是纸壳做的,可以卖钱。看着他们一步一步走,弯腰捡起来,然后一步一步走。

好难受。今晚,在这个温暖的大城市里,他们过着这样的生活。因为只有在今晚可以拣到更多的纸壳,就可以卖到更多的钱,就可以吃上一口饺子。

说到这件事,就是要告诉我们珍惜现在的一切,因为现在的一切都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不要抱怨父母,不要抱怨生活。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你现在拥有的一切。

我还没有毕业,也没有妻儿,更没有工作,但看过那些真实的文字,自己的心就是在那里停留了,停留就是感谢,感谢所能感谢的。要学会感谢,学会感恩。

文章的尾声讲的那个故事我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听过了,是在一堂**课上,大概也是这个时间,因为母亲节快要到了,所以老师给我们讲了这个故事,教了我们这首歌《感恩的心》。

听故事的时候,很多人哭了,这首歌已经学会了,也学会了用手语来完成这首歌,很多人又笑了,笑得很甜。因为他们现在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传递这颗感恩的心。5月13日是母亲节。别忘了给远方的母亲发个感谢信。

让他们因我们的话语而温暖,而幸福。

高中读书心得 篇3

那天,屏幕前,是一双含泪的眼睛,一张充满泪水的脸。看过、伤害过、哭泣过、感觉过,然后回忆起电影里的场景,细细品味,静静思考,然后我们才知道我们是如此的快乐。

生活有很多元素,很多痛苦,很多悲伤。不知何时,小花才不再叹息,不再悲伤,不再哭泣,不再承受阿姨的故意刁难和拒绝。幸运的是,最终,所有的希望都实现了。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绿洲和沙漠,小花心田的绿洲远远大于沙漠。这是一片用爱和仁慈浇灌的绿洲,充满生命,永远充满希望和梦想。

“爷爷,我长大后,要到山的外面看看。”一个稚嫩的充满期盼的声音,久久地在我的耳畔回荡。原来,小花的梦想只是到大山的外面去看看,既简单又美丽。

梦想,真的很诱人。在梦想面前,我总是激情昂扬,豪情万丈。当面对现实时又难免忧心忡忡,黯然神伤。

看着崎岖不平的路上,满是荆棘,通向前方的梦想,我开始犹豫,慢慢地摇着脚,忍不住退缩。绝望的心,萌生了无尽的怨。抱怨遥远的梦想,抱怨自己的东西太少。

有点寂寞,有些凄凉。我想,自己过得并不幸福,因为我沉陷在昨日的伤痛和抱怨中太深,太深花自飘零水自流,何必沉醉过去?

一部《暖春》,一个女孩,让我清醒,突然发现了生活的美,自身的幸福。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我慢慢地走过,走过小花苦涩而凄楚的童年,走过了爷爷那颗充满爱的心,走过纯朴而美丽的村庄,走过那座小花梦想走出的大山,走过

我路过,我知道这次,让我收获很多。在命运的跌宕起伏中,只要你的梦想之灯熊熊燃烧,爱的火焰闪烁,你就能到达你期待的驿站。

高中读书心得 篇4

《苏菲的世界》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哲学书。它以苏菲不断收到一位神秘人寄来的信件为线索,从哲学的角度向人们解释了世界和大自然的形成与发展……告诉我们到底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中,同时引出我的好奇,然后去思考……枯燥乏味的哲学在《苏菲的世界》一书中却向人们展示出截然不同面貌。它在向读者讲述哲学的同时,运用了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尤其是书中刻画的那个勇敢、聪颖的少女苏菲,她面对哲学的那股强烈的好奇心,那股刨根问底、坚持不懈的精神,让我为之震撼。

“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在本书头,作者就向读者投掷了一枚思考之弹,企图打开读者的思维之窗。“我是谁”“世界从何而来”不仅是苏菲的思考,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思考。而对该问题思考历程的追溯,我们就能看到西方哲学的发展轮廓。因而,《苏菲的世界》不仅是苏菲哲学学习史,更是一部西方哲学简史。

在书中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腊,聆听苏格拉底的教诲;犹如置身于中世纪的古堡,见证黎明前的黑暗。我们尽情沐浴文艺复兴的和煦阳光,沉醉于巴洛克强烈反差的艺术氛围之中。忘却了尘世的喧嚣,只觉真理的伟大和艺术的魅力。随后,穿梭于资产阶级革命的硝烟中,体味现代哲学的曙光。面对笛卡儿、史宾诺沙、洛克、休姆、柏克莱等一连串现代哲学的开山鼻祖,我们还来不及抒发心中的崇敬之情,启蒙运动的先驱便闯进了历史的大舞台。飞速发展的工业推动着历史的车轮驶入了崭新的轨道,时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学巨人。黑格尔、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兰西人的浪漫发挥到了极致。而后马克思的《资本论》、达尔文的《进化论》、佛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三位伟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个领域的革命巨浪,开创了一个全新的世界。纷繁复杂的各种“主义”也按时间先后一路喷涌了出来。

苏菲的世界固然是一篇哲学的发展史,但哲学与科学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与人类文明的足迹点滴相印。与其说是在看一篇哲学史,倒不如说人类文明的通史纵绘眼底。在浩瀚的历史文明的发展史中,每一个我不过是一道星光、一点水滴。那段深夜里在教堂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历史进程的对白再明白不过。它反衬着个人生命的短暂,无不倍觉珍惜与伤感。“我思故我在”可很多人茫然要问:“我存在吗?不过是在这个时候,在这个特定的空间的相对存在罢了。试问多年以后,一切都归于湮灭之中,我会存在?渺小的我会存在过,或曾经存在过?”有的人会为此问题而深感忧虑,甚至是恐惧。但是,我有的只是淡然,并且可以大声的回答到:“是的,我存在着,因为我是个思考着的人。”不去想我不存在以后,因为那是我所未知的世界,只是把握眼前,这才是现实。也许我很渺小,但我也有着存在的理由和价值,至少我这一生如此。

除了哲学外,《苏菲的世界》还涉及了不少科普知识。比如“观测太空”的那段知识就让无知的我在惊讶中了解了如下不可思议的知识:“我们只要眺望太空,所看到的一定是从前的太空。我们永远无法知道现在的宇宙是什么模样。我们只知道它当时如何。当我们仰望一颗距离我们有几千光年的星球时,我们事实上是回到了几千年前的太空。因为我们眼中所见的一切事物都以光波的形式出现,这些光波需要时间才能传过太空。”

《苏菲的世界》无疑是一座宝库,一座知识的宝库,思想的宝库,只要你去阅读它、了解它。读完《苏菲的世界》,我最想说的就是,自己一定要去读更多的书籍,因为,有时我们很无知。当然,这里的无知并不是指我们的那种自卑,或是对自己的一种贬低,而是说我们在冲出洞穴之后,发现我们还是处在一个更大的洞穴之中,接触到了更大的黑暗。到最后就剩一句话了: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是啊,广阔的世界,我们要学的太多。最聪明的人就是明白自己是无知的人,真正的智慧来自内心,明辨是非的人,必能进退自如。

小编推荐

教师读书心得范例12篇


心得体会的价值在于反思自己的学习和成长,您也对写心得体会感到很苦恼吧?这里为您展现的是小编从网络上归纳的“教师读书心得”文章,如要了解更多信息请访问我们的网站!

教师读书心得(篇1)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

作为一名新教师,读完此书,可以说是受益匪浅。虽然现在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对现在的教育工作者来说,丝毫不过时。苏霍姆林斯基不愧为伟大的教育理论大师,针对教师的困惑和不解,好象与教师面对面地交流一样。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水平。

书中众多理论对我影响深远,感受也颇多。比如“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昼夜只有24小时”。是啊,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这样讨论“我忙,没有时间啊。”平时我也经常这样地抱怨。一昼夜只有24小时,每天在单位工作的时间只有8小时,而且这8小时是排得满满的:备课、上课,批改学生的作业,辅导后进生,学生常规管理;有时还要接待家长,布置班级环境,完成大队部工作等等,已经是有点应接不暇,更何况现在还要抽出时间来搞科研。那么教师的时间到底从那里来呢?带着这个问题与烦恼我仔细阅读了这一章节。书中写到: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着作。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我想,作为教师,每天还是应该挤出点时间,阅读一些和教育教学相关的刊物或书籍,了解教育新动态,学习先进的经验,以便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当我读到“第一次学习新教材”这一章节中,似乎找到学生学业落后的根源--就是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没有学好。很多学生,作业的正确率不高,考试成绩不理想。有些作业中的错误,甚至纠正的四、五遍,还是不能理解或者正确改正。我总认为是他们上课不听讲或者做作业粗心导致的结果。其实,读罢这一章节,我有所钝悟,第一次学习新教材是由不知到知、由不懂到理解的过程。所以,不管是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重视“第一次”,在“第一次”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真正理解教材内容。

再比如“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建议”。和许多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一样,我也困惑,要做的事情很多,该如何着手?在这一章节中,我找到了答案:首先必须点滴的积累作为一个教育者的智力财富和教育的明智。“教书育人”,作为老师,作为教育工作者,使学生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校教育,使得他们获得真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要培养学生,首先要培养自己。我们不妨按照书中的建议尝试一下,带着这样的一些问题读书:怎样生活?怎样成为学生的楷模?怎样把人类积累、获取的道德财富,从年长的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传授到年轻一代的心灵和智慧中?怎样才能使理想的光辉照进学生的心田?将书本上获得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不断的反思与改进,让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提升至对学生思维和思想的关注。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要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打牢根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

最近我偶然读到一片文章:《女教师的47个吻》。一位名叫查文红的上海女教师来到了一个乡村教书。一开始,他因听不懂土话而被同学们嘲笑。后来经过她的不懈努力,使普通话成为学校里最“时髦”的语言。查老师要回家过年了,同学们都舍不得,于是查老师亲了每一位同学一下,全班乃至全校同学都哭了。他们还说要在新年打电话给查老师,因为怕家里付不起电话费,所以他们约好只要响两声就挂掉的一定是同学打的。于是整个新年里,查老师家里电话铃声不断。这是我读后最为震撼的一篇,这是一篇真正有血有肉地描写师生情的文章。

首先令我感动的是查老师对孩子们的执着、责任和宽容。一位同学问她:“狠狠(土话中指下午的意思)还来吗?”她因听不懂土话而被同学们嘲笑:“连狠狠都不懂还来当我们的老师?”这是一句多么尖酸刻薄的话啊!这对老师来说是多么大的讽刺呀!可查老师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委屈,而是农村的落后与闭塞。“如果他们长大以后还只知道‘狠狠’的话,将永远走不出这片贫瘠的土地。”这是一位教师的心里话,她正体现出了?死鲜Χ宰婀?蠢吹脑鹑涡摹?死鲜ξ?巳猛??茄Щ崞胀ɑ埃?约嚎?甲巫尾痪氲难?鹆送??翘?枚?耐粱啊K?糠暧龅酱迕瘢?突嵊?先ィ?窀龊⒆右话闳先险嬲娴那虢毯脱?啊?紊希?鲜?拖人灯胀ɑ埃?俜?氤赏粱啊2痪茫???蔷驼莆樟似胀ɑ埃??矣镅钥际曰竦昧巳?虻谝弧J鞘裁慈猛??怯辛巳绱私救说某杉ǎ靠康恼??死鲜Φ哪欠萦冒?焦喑傻闹醋牛?欠葜醋湃绺痔?话慵岵豢纱荨?BR>而同学们的那份感恩之情也是我感慨万分。停电时,三个同学拿出了家里过年用的红蜡烛来给查老师壮胆。这是多么感人啊!也许他们过年也只点那么一两只,而为了老师,他们却舍得放弃一个他们过年唯一可以燃放的东西。当查老师要走时,全班同学都失声痛哭,引得全校同学都开始大哭。“那惊天动地的哭声,我从未听到过,至今还在我心中回荡,这一辈子我忘不了那感人的哭声。”查老师这样回忆。也许这就是这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唯一能送老师的礼物吧!

想想平时,每当老师批评我们时,我们不是顶嘴就是赌气,有时甚至会故意和老师唱对台戏。现在回想起来是多么不应该呀!老师们正是因为关心我们,所以才会指出我们的错误。

教师,这是一个多么闪闪发光的词呀,它包含了母亲的温柔和父亲的严厉。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

教学业务是教师的最基本的素养,怎么样来提高这方面的素养呢?尽管我们现在有了教师培训的制度和要求,但是真的要取得理想的进修效果,特别是提高教学业务方面的提升,仍然有许多值得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四、《给教师的建议》是深化课程改革的参考。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我们教育界的一个艰巨的工程,尽管以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在急速地推进,但是,在深入的过程中仍有不少的问题和困难在制约课改的进程。读了这部著作之后,我发现了作者的建议对于我们解决课改的难题,实现课改的目标是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构建学习化的社会、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本次课程改革要实现的一个目标。教学什么样的知识、培养什么样的技能才是对学生最有价值的问题,也一直是我们所要讨论的问题,也是难以统一的问题。阅读《学生应当掌握的最重要的技能和技巧》这一章,从其中的那学生在十年内应当掌握的12种技能和技巧中,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观察世界、会思考、阅读、收集资料、研究能力、写作、写字等等方面的能力,都是作为社会成员都必需要党龄技能,不仅是今天,就是将来也是必不可少的。

上述只是在阅读《给教师的建议》所获得的一些粗浅的体会,远不能透视这部著作的全部内容,其博大精深的教育理论和思想,还有待于广大的同行们通过精心地阅读、细细地品尝,在应用实践中体验、在研究探索中深入地感悟。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

《不要把学习之母变成后娘》则通过形象化比喻进行阐述:“复习是学习之母。可是,善良的母亲常常会变成凶狠的后娘。“学而时习之”是我国传统的复习方法,在这里与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兴趣的秘密何在》则从多个侧面阐明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途径:“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奇异的过程。”“应当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这个发现过程中体验到自己的劳动和成就”,“对知识的兴趣的第一个源泉、第一颗火星,就在于教师对上课时要讲的教材和要分析的事实所抱的态度。”“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这些观点对于我们正在积极推进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学生学习和创造、实践的兴趣,有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三、《给教师的建议》是提升自身素养的教材。

面对信息社会、知识经济、课程改革、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等等因素的挑战,把传统的“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要有一桶水”的标准提高到至少是一口不断渗出新水的“井”的要求,已经成了人们的共识。那么,如何在完成自己比较繁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呢?我们也可以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中答案:

作为教师,要提高教育的效果,就必须“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并告诫老师们要达到这种教育目标,“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教育实践中大量的事实表明:儿童是把我们的老师当作是他们心目中的权威来崇拜的,如果我们不慎重对待,就有可能走向给我们所描绘的那种反面的状况。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

《要保持“水源的清洁”》,通过一个被判决死刑而等待末日的十九岁的青年用48页练习本所写成的信以及与其进行交谈的案例,深刻地论述了要保持教育水源清洁的抽象的道理,读来可以让人们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

这些能够揭示教育奥秘的篇章,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教育的规律,结合具体的教育对象因材施教,还可以让我们在遇到类似的问题而又没有合适的解决办法时,通过对本书的阅读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给教师的建议》探讨了教学艺术的真谛。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也是作为教师教书育人的主要凭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工作的人还经常会产生许多的“遗憾”,而把教学说成是一种“遗憾”的艺术。如何把握这门艺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是每一位从教的人所追求的一种目标和境界。怎么才能使得这种良好的愿望成为现实呢?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做了许多有益的并且是成功的探讨,不仅是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学习的极好教材,也是从事教学工作多年的教师进行研究和探索的依据。

《把基础知识保持在学生的记忆里》是作者的一篇教学经验总结。“譬如你正准备教一年级。那就请你看看四年级的教学大纲--首先看语文和数学教学大纲,也要看看五年级的数学教学大纲。请你看看阅读课本里有关历史、自然、地理的教材,再看看四年级的这些学科的教学大纲。请你把这些东西放在一起比较一下。请你想一想,要使学生以后的四年级和五年级顺利地学习,那么他在三年级时应当知道些什么。”这段话具体而又科学地论述了教师在完成某一年级的教学任务时,应该如何处理好钻研教材和了解相关年级和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的关系,怎样在一个全局的体系上来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采用合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而真正做到这一条,在我们今天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350字

一、《给教师的建议》揭示了基础教育的奥秘。

基础教育似乎是十分浅显的,几乎什么人都可以对此评头品足,但它又仿佛是十分神秘的,多少的仁人志士花费毕生的精力都没能把它研究透彻,以至于每一次的教育教学改革都要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动员,进行一番又一番的“洗脑”。然而,当我读了《给教师的建议》之后,就会给我们一种豁然开朗感觉:

《请记住: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通过具体的教育案例,帮助我们明确如何认识和对待学生的规律和道理,有助于我们的每一个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全面地看待和处理学生及其所出现的问题。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通过鼓励和帮助学生自己阅读课外书籍来促使其感悟的方法,对于我们在教育中解决对“后进生”教育这块“最难啃的硬骨头”,有着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运用作者自己的教育实践,有说服力地解析一个一直困扰着人们的问题:劳动与教育的关系问题。过去一般都是认为劳动可以让孩子们在劳动中培养劳动观念和对劳动人民的感情,而作者在书中则把劳动和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发展智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于我们如何研究和组织劳动实践是有积极意义的。

《教育和自我教育(上、下)》,揭示了一个被人们长期忽略的教育原则:启发学生自我教育的问题。作者深有感触地说:“我深信,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具有一定的警示作用,而“在指导学生的自我教育的过程中,我想劝告青年老师和学校领导们防止一种最主要的困难,那就是故意地、人为地做出教育别人的样子”则又给我们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时候以方法上的指导;

教师读书心得(篇2)

赵承忠今年暑期,校领导赠予每位教师人手一册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并把这本书作为全校教师共读书目之一。拿到这本书后,我经常仔细阅读,对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理解,我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具有30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面前,他循循善诱地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又犹如一位和蔼可亲而又博学的老人,在我遇

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施以援手,让我充满信心……

书中的每一条建议都谈到一个问题。在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教学中,既有生动的现实案例,也有精彩的理论分析,

有益于教师开阔眼界,提高教育水平。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为了寻找到教育‘后进生’的良策,我重点拜读了第76条建议“怎样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正像医生细心地研究病人的机体,找到疾病的根源,以便着手进行治疗一样,教师也应该深思熟虑地、仔细耐心地研究儿童的智力发展、情感发展和道德发展的情况,找出儿童在学习上感到困难的原因,采取一些能够照顾个人特点和个别困难的教育措施。如果医生对病人说:

你的病是治不好的,你的事毫无希望了……那这个医生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道主义的医生,这样的医生就连一天也无法在医院呆下去!而我们老师也不是一些人,每天都让孩子们觉得,有时候直接对他来说,他是一个绝望的人吗?这是不能容许的。

人道主义的教育精神,就是要让一个称职但不能胜任大多数孩子的孩子,不要觉得自己是一个不合格的人,让他体验到人类最崇高的快乐——理解的快乐、智力劳动的快乐和创造的快乐。

我学到了:对于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孩子,不要强迫他们尽可能长时间地挖书,而是要培养智慧,发展大脑,教会他们观察世界,发展智力。他们需要特别的关心和耐心,不要一句话,不要一个手势,让他们觉得老师对自己的未来失去了信心。

学习之后,我感到茅塞顿开,眼前一亮。对我们班里的“后进生”改变教育方法,尝试苏霍姆林斯基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儿童的教育理论。

首先,适当降低这些学生的期望值,只要有一点进步,及时表扬,让他们尝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兴趣。第二,给予他们格外的关心和帮助。这些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相对较弱,作业出错率相对较高。

一方面我利用课间时间加强个别辅导,另一方面采取“一帮一结对子”的方法,让成绩好的同学帮助他们。第三,对他们给予更多的尊重、赏识和鼓励。由于学习困难,这些学生有自卑情结。他们比其他学生更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欣赏和鼓励。

著名童话之王郑渊洁说,欣赏和鼓励可以使白痴变成天才。优等生身上也会有缺点,“后进生”身上也存在优点。

我就留心观察,注意发掘“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加以赏识、放大,小心、用心培植其向上的信心,激励他们改正缺点的决心,引导他们向好的方向发展。第四,对他们的教育转化有长久的爱心和持久的耐心。“后进生”的一些不良习惯由来已久,在短时间内彻底改正可能性不大,在转化过程中出现反复现象是很正常的。

此时要做到不厌烦、不急躁、不放弃,耐心细致地帮助他们找出原因,持之以恒地施以厚爱教育,把他们领上健康发展的轨道。

事实证明,采取新的教育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们班过去有三四个学习困难的学生现在进步很大。

苏霍姆林斯基在第84条建议“我们的‘家长学校’”里写到:教育的完善,它的社会性的深化,并不意味随着家庭作用的削弱,而是意味着家庭作用的加强。学校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中体现出来,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所有困难的根源也都可以追溯到家庭。

人的全面发展取决于父母在子女面前是什么样的人,取决于子女如何从父母的榜样中理解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

从这些理论可以看出,学校和家庭是儿童的两个教育者。儿童只有相互配合,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才能实现和谐、全面的发展。可见,家庭和家长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过程中,起着与学校、教师同等重要的作用。因此,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与家庭、教师与家长沟通,最好是沟通桥梁与纽带,非教师家访。家访可以让教师、家长和孩子三方面相互沟通,交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信息,咨询科学的育儿方法,增进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友谊。总之家访的功能,是其他交流方式不可替代的。

我们学校一直提倡坚持家访制度,这完全符合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通过亲身体验,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家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里,随处可见阅读的重要性。“要把读书当做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我将牢记苏翁的建议,常读常想,勇于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努力实践苏翁的教育思想,使自己的教育智慧更加丰富,使我们的教育更加美好。

教师读书心得(篇3)

数学课上的脑力劳动是思维的试金石。孩子们数学题做不会,大多是因为他还没真正地学会思考。学生只有真实地感受习题就是生活中运用的,再通过不断观察、思考到最终的理解,他也就成功了。

苏氏在本条讲述了他的一个学生彼特里克的故事。一个“头脑迟钝”的学生,在很长时间里都无法理解算术应用题的题意。苏氏通过带领他到自然界里去注意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解决的许许多多的应用题,使他通过自身的智慧努力去理解各种事物和现象之间的实质。他依次教给孩子去观察和对比各种事物、各种属性和各种现象——即教给他们看出事物的相互作用,努力使孩子理解数的依存关系,使他相信这些依存性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现实存在的。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是要求孩子马上就学会计算和运用数字,而首先是应当让他理解各种依存性的实质。最后,通过这一过程的努力,这个孩子终于能够独立地解出应用题,他兴奋地跑回家告诉妈妈和奶奶,为自己的进步感到自豪。

在现实的工作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比如三年级的学生在做求四边形周长相关的数学题,通过练习学生们大多都学会求周长方法时,题目发生转变:出现了一块菜地围篱笆,它有一面是靠墙的。学生做这样的习题,通常是按照长方形的周长直接就求了,不管你怎么提醒他总能把那一面墙不需要围篱笆给忘记了。这时候,你并不能就此判定孩子在数学知识学习方面不会有大的进步了。毕竟孩子的思维不只是停留在这道题上,我们应该充分地去相信他们,让孩子多加的练习,亦或是带领他们走到自然中多观察。当然,这个过程是需要足够的耐心的,一年不行,那再一年呢!你要坚信终有一天,他们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相信他们是能行的。

正如书中所说,思维就是一颗花,它是逐渐的积累生命的汁液。只要我们用这种汁液,细心而耐心地浇灌它的根,让它受到阳光的滋润,终于一日,它的花朵就会绚烂绽放。让我们充满期待,教会儿童思考,在他们面前展开思维的最初源泉---周围的世界。让我们把这种认知的欢乐给予儿童吧!

教师读书心得(篇4)

最近拜读了陶继新老师的《做幸福的教师》一书,陶老师说:“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他掷地有声的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弦,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作为老师,我幸福吗?自己真的收获了职业幸福感了吗?

《做幸福的教师》这本书分为三板块,一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二是《写作的“道”与“术”》,三是《打点幸福人生》。

《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主要谈的“取法乎上”诵读经典,这是浓缩了精华,可以让教师从书中汲取养分。读书可以明智,可以医愚。读一本好书,就像在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

学无止境,读书不仅是学生时代的事,更是我们一辈子要做的事。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书本的陪伴,这也是时代的责任和使命。做幸福老师,就要懂得去享受读书的乐趣,懂得用知识去武装自己的头脑,丰盈自己,让自己做一个知识广博的人。

陶老师给我们列举了许多名人静心读书的事例,陶老师提到:“每一个教师只有一次生命,读书的质量的高下优劣,往往决定这其走向是幸福还是悲苦。我希望在阅读经典的过程中,教师能够实现文化欣赏,这不仅使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而且使整个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是个文化人,所谓文化就是以文“化”人。也就是说教师既要接受文化之“化”,又要以文“化”人。教师为人师表,首先自己得有内涵,有修养,做好学生的表率。

如果我们想有文化,我们必须读书。经典文化一旦内化到教师的心中,外化的就是一道绚丽的风景。因为古典文化不仅流淌着智慧的光辉,也左右着思想的精髓。

《写作的“道”与“术”》主要讲的是教师“立言”的必要性,以及“道”“术”并进的理性思考与重要路径。陶老师提到:“目前不少教师不愿写作,甚至害怕写作,有的当了一辈子教师,真正用文字留下教育感悟与生命印迹者寥寥无几。

”这个章节中陶老师通过采访勤于笔耕的教师,以及自己的写作经历与感悟,让我们教师明白一个道理:写作非但不是难事与苦事,反而有可能成为一种审美之旅。教师写作越多越好,教育教学水平也便越高,并可以由此照亮自己精神生命的前程。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也喜欢写一些教育随笔,记录自己在课堂和教学过程中遇到的人和事,这也是我成长过程中的精神财富。

教师读书心得(篇5)

我在家里认真地拜读了《教师的幸福资本》,读完后,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本好书,受益匪浅。

每个人都需要爱。这一个简单的;爱;字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内容。有爱便有一切,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这是育人观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株幼苗,把他们培育成参天大树再去为更多的幼苗遮风挡雨;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即是师德。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所给予他们的不能只是数字化了的知识,更要是一种能力,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种观念,一种做人的观念、生活的观念;是一种操守,一种对人对事的操守;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爱的意识,责任的意识!

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

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是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会化为无穷的动力。多年的教育工作,或许用这句话可以概括:满怀着爱做有心人的事业。

教师的职业是美好的,当师魂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教师在对这种美好的理解和追求中,真切地体验并自然地表现出这种美好。《教师的幸福资本》这本书包括:1、我可以成功-优秀教师的心理资本。2、做你自己-优秀教师的个性资本。3、EQ与成功-优秀教师的情商资本。4、做有学识的教师-优秀教师的才学资本。5、做研究型教师-优秀教师的专业资本。6、挑战工作-优秀教师的职业资本。7、提高个人魅力-优秀教师的品位资本。8、人脉-优秀教师的社会资本。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们就要拥有这些资本,同时我们也就拥有了教师的幸福!

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我想马克思已经做了明确的回答:“那些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经验赞扬他们为最幸福的人”。这本书中提到的几个幸福资本及很好的体现了教师的幸福。

每个人的幸福体验是不一样的。尽管教育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是“为最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教师被称作是“最幸福的人”应该说是当之无愧。但是,从事幸福的教师职业,并不是自然而然就会获得幸福感,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一位教师都有强烈的幸福感,所以教师的幸福要靠自己去争取!

教师读书心得(篇6)

或许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去努力:

一、珍视他们的好奇心。人的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我们要特别珍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对事物所具有的好奇心,“好奇心的根源,就在于我们成年人不断地把物品、事物、现象展示在她们面前,我们展示的物品、事物和现象越多,他们应付产生越来越多的疑问,就越加感到惊奇和高兴。”

二、要教会他们思考。许多学习困难的学生不愿意动脑筋,认为学习是一项件苦的工作。 “无论一个学生感到如何困难,他都应当学会思考。

应当使书籍成为他的欢乐的源泉。语言应该进入他的精神世界,成为他的个人财富。”学习落后的学生,我们在帮助他们时,不是直接给予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引导他去自己寻求答案,使他学会思考。

作为老师,要给他们提供一些思考上的帮助,创造一些思考上的“楼梯”,设计一些有梯度的问题。

三、给于他们学习的自信。儿童的心理是敏感和脆弱的。有时一个无意的举动会深深地烙印他们的心。简单的表扬会激起他们心理上的涟漪。批评时要注意方法方法,提问时要耐心倾听,给他们更多的学习信心!

书中,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请你在任何时候也不要急于给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请记住:

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请你注意无论如何不要使这种内在的力量消失。

” 教师只有做到这一点,只有用心去关注每一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教学目标的层次性和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时刻贴近学生的内心,给他们发展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有用的人才。

教师读书心得(篇7)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也不想当一个迷人的老师。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想成为一位魅力四射的老师,深受学生的喜爱,让学生紧紧围绕自己。但是怎样成为一名有魅力的老师,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是每一名老师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难题。

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我仔细阅读了周成平老师的《魅力老师的修养》一书,不知道能否从《周老师的书》中找到通往魅力老师的道路。这本书分为七个部分。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习魅力、教学魅力、形象魅力、语言魅力、沟通魅力、反思魅力等方面,系统阐述了如何全面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读完这本书,仍然有一些收获和一些想法。

首先是教师的人格魅力的修炼,教师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教师的人格将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而有魅力的教师人格对学生的影响将会是非常深远的,教师的人格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激励的作用,对学生的情感优化有着陶冶的作用,对学生道德升华有着师范的作用,对学生的意志有着促进的作用,培养教师的人格魅力是非常重要的。这本书认为,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有五颗心:奉献、同情、公平、宽容和进取。我觉得这种观点是可取的,也是一个教师所必须拥有的,敬业心对一名教师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只有拥有敬业心,才能将自己的全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来,这是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的必要条件,少了这颗敬业心,其他的都不用谈了。

而慈爱的心则是教师对于学生的爱护,教师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的爱,这样才能的到学生的爱戴,才能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很难想象一名不喜欢学生的老师能够得到学生的爱戴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同时,教师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是贫困学生。不公平是学生讨厌老师的最重要原因,所以老师必须有一颗公平的心。宽容告诉我们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多表扬一点,少批评一点,鼓励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宽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相互比较,通过对学生的影响,成为一名魅力四射的教师。

教师也要有进取心,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在学习方面,学生们印象深刻。学生通常对知识渊博的教师更感兴趣。

教师教学魅力的培养,作为教师,说到底,教学应该是教师的主战场。要想成为一名魅力四射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佩服是非常必要的。怎样让自己的教学变得有魅力呢?我认为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必不可少的。上课前,老师要认真备课,仔细考虑每一个细节。备课的充分性将与穷人成正比。

同时,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觉得上课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折磨,这样学生才会喜欢你的课。如果学生们在课堂上感到难以忍受的折磨,那么他们就不可能习环你。教师也要善于表扬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表扬学生,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真正参与课堂,让学生对课堂产生兴趣。只有这样,课堂才能吸引学生,成为一个有魅力的课堂。教师的语言也是很重要的,富有激情讲课的老师比较容易受到学生的欢迎,而学生一般都不大喜欢语言平淡如水的课堂,从学生时代过来的我们应该都会有这种感觉,所以要使自己的课堂变得富有魅力,富有激情的语言也是不可或缺的。

教师反思魅力的培养和教师反思的魅力使教师更具智慧。教师反思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并善于突破和超越自己,不断提高自己。教师反思的三个月收获大于编写三年教案的三个月收获。可见教师反思魅力的重要性。要成为一名反思型的教师就必须多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特别是学生和同时所题出来的意见,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学生和同时往往能够看出你所看不看的缺点或者优点。同时,我们应该多读书,多观察别人。在阅读和观察的过程中,要反省自己的缺点和优点,纠正自己的缺点。

教师多写反思日记也是成为反思性教师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周成平老师的魅力教师的修炼这本书整合了大量优秀教师的教学的心得,非常贴近教育的实际,独立之后,我觉得我获益良多。作为一名即将踏上讲台的老师,我非常的渴望能够成为一名有魅力的老师,能够得到学生的肯定,虽然这本书使我获益良多,但距离成为一名有魅力的教师,还任重而道远,还需不断努力。

教师读书心得(篇8)

行动研究——教师享受教育的法宝

紫微妈咪

每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一书,总有一种“心有戚戚”感,总有一种要像他那样做研究的冲动.尽管苏霍姆林斯基不是“行动研究”名词的提出者,但他的实践,他的成果都足以说明他是教育行动研究的楷模。

所谓行动研究,是一种适合广大教育实践者的研究方法。它不仅是一种方法和技术,而且是一种新的科学研究理念和研究类型。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所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解决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一种研究方法。

它是理论与实践的解合,是一种数据收集、合作讨论、自我反思、多方总结、最终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一种主题明确、思路清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综观苏霍姆林斯基提出的一系列教育建议,这不是对常见而微妙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得结果吗?如:

在研究教学方面“怎样把学生从事实引导到抽象真理”“教给学生观察”、“教学中的随意识记和不随意识记”、“怎样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引导教师方面:“怎样写教育日记”、“怎样听课和分析课”、“怎样学习别的教师的经验”、“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等等,这些课题切入点很小,但很实用。能有效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或棘手问题。

这种研究鲜明的体现了行动研究“为行动而研究”; “在行动中研究”; “由行动者研究”; “对行动的研究”四大特点。这种教育行动研究不仅成就了教育大家苏霍姆苏霍姆林斯基,而且其研究成果也惠及了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苏霍姆苏霍姆林斯基不仅为我们解决了教育中一些常见而棘手的问题,也为我们指明了一条工作和快乐的道路: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予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早在1926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会长布克汉姆就提出了“教师成为研究者”的理念。他提出:“教师拥有研究的机会,如果他们能够抓住这个机会,他们将不仅有力地和迅速地推进教学的技术,而且将使教师工作获得生命力和尊严。

”正是这种生命力让教师享受着与孩子共同成长的乐趣,获得的尊严让教师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从而享受教育的快乐。教育是面对人的,新鲜的孩子有不同的个性,他们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问题;面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想法。这些众多的不同构成了教师职业挑战性。

没有万能的秘方,让我们来处理学生的所有问题,更不用说任何可以应用于所有教育情景的方法了。只有走向研究,在相同与不同中寻找教育规律,才能感悟教育的真谛,才能做到在面对学生时是从容的、笃定的、自信的!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教师成长的故事,在一段时间内,这位教师总是在教学中感受到课堂气氛的压抑,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所以我去请教了一位教育专家。专家问了他三个问题来观察:1。学生们不是应你的语气吗?

2.是不是教学难度略大了些?学生有些地方没听懂,自然就不敢贸然举手。

3.是不是教学设计的语境与学生的生活有脱节?没有真实的经验和对相关经验的记忆,学生的语言就无法表达出来,或者表达方式单一。

这位教师带着这样三个问题进行观察,发现自己的语气比较居高临下,对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教学设计有的偏难,有的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于是他开始注意改变自己的语言表达方式,还精心选择一些欢快的且和学习内容有一定相关度的歌曲、视频在课前两分钟播放,以调动起学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同时认真研究学生,正确确定教学重难点,恰当选择教学活动和教学呈现方式,努力让学生的眼睛“活”起来,进而口动起来,参与的热情高起来,课堂终于活起来了,教学效果也随之见好。这个成长故事是普通教师行动研究的一个典型成功案例。其实在我们周边这种成功案例比比皆是,这种成功案例说明,行动研究并不神秘,行动研究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践,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善于在实践中研究,在研究中实践、学习、反思、改进,那么很多看似老大难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教而不研则罔,研而不教则空,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其困,研然后知其美。让我们一起行动,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在实地做自己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专业领育的研究,让研究伴我们一起享受教育的无限风光。

教师读书心得(篇9)

实验小学樊荣荣

作为一名的数学教师,在近十年的教学生涯中,让我逐渐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崇高,也让我领悟到了作为教师的肩上的重担,当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此次改革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涉及内容最全面的一次课程改革。它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从中可以了解课程改革对课堂、师生的影响,同时也存在一些困惑。

课余时间,我有幸阅读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时时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做一个教师真的很幸福,而这种幸福的感受从何而来,来源于那一种长期的修身养性,来源于精神上不断超越,超越自我,逐渐达到一种忘我的境界,不断打造幸福的人生,陶老师将这种高尚的追求化为一种行动就是不断地读书,读古人圣贤书,读经典的文本,在古人经典的思想里遨游。陶老师说,“在我的记忆里,就一直没有和书疏离过”“以书为伴,以读为乐”“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甚至成了审美追求,特别是高品位的阅读,甚至是背诵,几乎没有停止过。”陶老师特别注重了对孔子精神的研究,也正是因为数十年不断地对经典作品的广泛涉猎,潜心地钻研,陶老师才具有了温温尔雅的大师一样的儒家风范,除此之外,陶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编辑记者工作的热爱,更是养成了一种优秀的品格,宠辱不惊,泰然自若。

这本书是陶老师的讲演录,共分三部分,分别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打点幸福人生》、《孔子的精神世界》。其中《打点幸福人生》主要是讲人的自身修养,《孔子的精神世界》则主要是讲陶老师几十年研究《论语》的成果和心得。我重点向大家介绍第一部分《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

这部分共分九讲,分别是:第一讲《读书: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第二讲《读书走向:

取法乎上》;第三讲《诵读内容:古今中外经典》;第四讲《疏离浮躁,淡泊名利》;第五讲《读书教学相得益彰》;第六讲《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第七讲《读书与思考同行》;第八讲《经典诵读的思考与行动》;第九讲《终身幸福的文化之旅》。根据九讲的主要内容,我把它归纳为三大问题,那就是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什么书?怎样读书?

第一教师为什么要读书?

陶老师认为读书是教师生命成长的必需。我们都知道人的生命有两种形式:正常的身体形态和内在的精神和精神维度。大诗人臧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就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这两种形态。

对于正常的生活来说,空气、阳光、食物和水是必要的营养;对于精神和精神生活来说,它们需要阅度的营养。用陶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因为我们教师肩负着一种特殊的历史使命,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需要在精神和心灵层面涵养学生,通过对其潜能的开发,让其拥有丰盈的知识与智慧,从而实现生命的飞跃。”

以前我们常说这样一句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得有一桶水”。我想现在这句话恐怕就很不恰当了。一则现在的孩子知识面之广甚至已经超过我们老师了,也就是说人家的碗比你的桶还大呢,你说这怎么行?

而是社会发展要求孩子越来越全面,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越来越高。孩子们不需要一碗水,只要两碗水,甚至更多。你认为一桶水就够了吗?第三,世界越来越小。它已经成为一个地球村。对知识的需求日新月异。你桶里的水很臭。你怎么能把它给学生?那么,当代的老师,你必须有一条源源不断的活水,活水从哪里来?

从书中来。你说我们教师怎么能离开读书?这正所谓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啊。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知识的更新程度是惊人的。参育教育教学的范围不应局限于课本中的知识,还应走出课本,善于拓展相关知识,用知识武装头脑,融入教育教学活动,保护学生问为什么的良好习惯,使他们的课堂更加充实和丰富。如果教师精通天文地理等专业,善于运用心理学的知识和原理,就可以随心所欲地来,自由驰骋,发现偶发事件与教学任务之间的联系。

想一想我们熟知的那些特级教师,哪一个不是博览群书,学富五车?又有哪一个是死抠教科书而终有所成?所以从教师这份职业的需要来说,教师离不开读书。

我们经常发现,身边的退休老教师,一旦离开学校,就会憔悴、消瘦,甚至抑郁。我们只认为他们离不开学校和学生。难道我们不知道这是他们精神生活的终结吗。退休前,他们教的是教科书,看的是教参书,改的是教辅题,一天到晚忙忙碌碌,好像很充实。

可退休后,没有了题可改,没有了书可教,生命中好像一下子没有了阳光,失去了意义。运气好的抱抱孙子外甥,运气不好的连孩子都没得抱,终日无所事事,你说怎能不生病?陶老师建议大家“在精神世界中为自己搭建一座辉煌的宫殿”,要“提前为60岁作准备”,与书为友,同书结伴,不断地丰盈自己的精神,滋润自己的心灵,这样,“'退休不再是精神生命走到了尽头,而会欢欣鼓舞地迎接另一个精神生命的诞生”。

这是从教师自身的幸福需要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如果我们能潜心读书,丰富自己,提高自己,让“文化不断为你增值”,那你就会成为你所在单位的优秀分子,甚至是更大范围的教育名人,还会有“更上一层楼”的快乐体悟。更为重要的是“你的生命深层有了经典滋养,就有了一生幸福的本钱,就会永远快乐。”这是从教师的生存必需来说的,教师离不开读书。

第二教师应该读什么书?

既然阅读是教师生命成长的需要,那么教师应该读什么书呢?陶老师的回答很清楚,那就是“取法乎上,读古今中外经典”。应该选择阅读。经典能不断滋养人的精神和灵魂。非经典书籍不能滋养生命,反而会破坏和破坏现有的文化积淀,产生负面影响。

所以读书要“有舍有得”。舍弃那些三流的“下品”,选择那些一流的“上品”。大家都知道犹太人很了不起,可你知道吗,以色列这个犹太国家平均每人每年读书64本,他们的孩子一出生就舔舐涂着蜂蜜的《圣经》,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

这个国家能吃苦而不垮,能包围自己而不失败,爱读书是很重要的。正是这些经典滋养了爱因斯坦、马克思这些伟大的犹太民族,使以色列成为一个特殊的国家。俄罗斯也是一个爱好读书的国家,人均年读书55册。

在俄罗斯的车站、码头和机场,俄罗斯人拿着名作等车的场景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恐怕俄罗斯的崛起于此不无关系吧?我们也偶尔看见国人候车(机)时手拿书刊,可全是茶余饭后的消遣之作。

据统计我国人均年读书不够5册,这就是现状。如果教师还不喜欢读书,或读下乘之作,则何益之有?我们常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我想这好书就应该是经典。

那么什么是经典?陶老师认为经典就是“经由时间的流逝,大浪淘沙,仍然定格在有文化品格者的心灵层面的、他所挥之不去的、能不断引领人的生命成长的精神产品”。经典无国界:

不管是中国的《四大名著》还是外国的《莎士比亚全集》;经典无年代,不管是现代的《茅盾文学奖作品》还是古代的《古文观止》;经典无新旧,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等经典名言至今仍光芒万丈。经典不会过时,因为他们的“思想是永恒的,他们的思想可以穿越时空,慰藉不同时代的天下苍生”。当我们每天用经典滋养我们的精神和灵魂时,我们的生活将会多么精彩。

第三教师怎样读书?

简单地说,怎样读书就是读书的方法和原则。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读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知道怎样读书。有的人会说读书谁不会?

我以前是这样认为的,但现在看来,我们的阅读中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否则你也读了不少的书,怎么效果并不明显呢?并没有从根本提高你的生命质量呢?

恐怕与读书方法和原则把握不准不无关系吧。

首先读书得与教学联系在一起。古人云“教学相长”,这学就包括读书。我们很多老师花了很多时间备课,但效果并不理想。

原因就是教师只关注教材文本与教参文本,“没有超越教材和教参的属于自己精神文化的东西”。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特级教师的教案我们原封不动地拿来,可课堂上却往往捉襟见肘,破绽百出。什么原因?

就是我们本身的文化素养不够,不能尽得其妙矣。而一个文化积淀很厚的教师,他也会看教材和教参,但“他更关注课外更大范围的文化”。由于读书他有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和思想,就能够“旁征博引,纵横捭阖,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

无论是教学界的新星沈红旗、于漪,还是韩兴,苏静都将阅读与教学联系起来,以深厚的文化品质滋养教学,使他们的教学走上舞台。

其次读书要和写作结合起来。用陶老师的话说就是“让读写成为生命成长之双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读写是相互促进的。

教师读书心得(篇10)

我暑假读了这本由雷岭编著的《教师的幸福资本――成长为优秀教师的8种特质》,感触颇多,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做一名有爱心的老师。

每个人都需要爱。这一个简单的“爱”字包含着许多复杂的内容。作为一个教师,不但要担负起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更重要的是要培养思想健康、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要用爱心去浇灌每一株幼苗,把他们培育成参天大树再去为更多的幼苗遮风挡雨;要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门,因为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

我们接触到的是一群渴望接触社会却又缺乏对社会的真正认识和了解,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青年群体,他们热情但又冲动、好学但又迷惘,他们需要我们用真诚的爱心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指引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处世。我们所给予他们的不能只是数字化了的知识,更要是一种能力,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一种观念,一种做人的观念,生活的观念;是一种操守,一种对人对事的操守;更是一种意识,一种爱的意识,责任的意识!

“有爱便有一切”,这是育人观的一条最基本的原则。爱是打开学生感情大门的钥匙,当学生知道你是真诚地热爱他们时,他们的感情大门、智慧大门才会向你敞开。全身心地热爱学生,即是师德。很难想象一个对教育工作毫无兴趣的人,一个见到学生就心烦的人,会努力完成好教育教学工作,会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学生是人,是一个多样化的人,他们的生活、学习、情感是多样的,这就要求教师用真心去发现学生的需求,用爱心去化解学生的矛盾与痛苦,让他们体会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去爱他们。拾起学生掉在地上的橡皮,耐心回答学生的提问,常与学生个别谈心,甚至只是走道里的一声问候,这些都是能让学生摸得着的关注,会化为无穷的动力。多年的教育工作,或许用这句话可以概括:满怀着爱做有心人的事业……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里的人师就是指教师的人格风范。为人师者,方可以德育德、以才培才、以学促学、以趣激趣、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行导行。师之魂,体现在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这不仅体现了自己的形象,又时时润入学生的心田。教师的职业是美好的,当师魂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教师在对这种“美好”的理解和追求中,真切地体验并自然地表现出这种美好。

所以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提条件,这在教师成长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教师读书心得(篇11)

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读后感/r/n

这个月学校组织青年教师读了《教师成长的40个现场》。这本书告诉你40位教师的实际案例。这些故事贴近教学实际。他们都是教师的个人经历和经验。他们给了我教育教学工作的启示:教育是一种职业,其意义在于奉献。

教育是科学,其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其生命在于创新。/r/n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第三章:我的新课程改革。/r/n

在我的新课改中《那一场关于考试的革命》让我的眼前一亮,现在人们的普遍观念学习就是为了考试,其实这是本末倒置,考试只不过是检验知识掌握的情况,而且一张试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名学生的真是知识水平。那么换种方式,换个角度,让学生自己查漏补缺。考试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改进有所收获,而不是用来一棍子打死学生的信心打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我们不能改变设置终身考试的制度,但我们可以减轻学生平时的负担。因为学校过分强调成就,学生也看重成就而不是知识。对于作业和练习,学生只关心答案,不关心过程中的许多现象。

因此,要向学生灌输一种思想,答案很重要,但过程也很重要。在正常的教学过程中,我也会尽量让学生检查自己的知识。例如:

今天,在课堂上,我放弃了要求学生写、收、改的方式。相反,我要求学生自己找出并填补空白。用不同颜色的笔改正错误后,我会多看一眼,熟悉一点,从而达到记住错误的目的。现在每天上午第五节课,我们也已经放弃了上大课的计划,而是出一些必考的题目,让学生自己做,做完面批并1对1讲评错误之处,或者也可以同学之间讨论讨论,达到做练习不是为了应付老师,而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目的。/r/n

朱晓群老师将考试的制度制度进行以人为本的改变,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让学生自己有所感悟做出改变,远比不要这么做,不允许那样做,如果做了你会得到怎样的惩罚等等诸如此类的告诫要有用的多。正如老子说的“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想要收敛(它),必先扩张,想要削弱,必先强壮,想要废除,必先抬举,想要夺取,必先给予。

这就叫作虽然微妙而又显明,以柔克刚。)/r/n

让我们的教育更人性更温和地“以退为进”,让我们的学生自我觉醒后自我教育,从而让我们的教育走向圆融和丰满。

教师读书心得(篇12)

暑假中读了《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这本书收获很大,使我进一步理解掌握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发现了一些以前总是似懂非懂问题的解决方法,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谈几点体会。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首先要认真读一读“原著”《课程方案》和《地理课程标准》,在反复阅读掌握要领精髓的基础上,再结合各种“解读”书籍的研修,就能拓宽视野、加深理解、领会奥秘。平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1.初高中教材必备常看。2.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对待每一堂课。3.认真及时写好教后札记。4.常备一个小本子,做一个收藏家,在平时要准备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小本子,遇到与教学有关的,有用的地理知识,就立刻把它记下来,以备后用。5.及时消化最新的教学参考资料。6.经常上网,浏览相关网站。7.有敏锐的观察力,关注身边的大小事。8.常写论文,提高理论水平。

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调控课堂教学节奏,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控者,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控,使教学活动循序渐进,层次分明,轻重得当。首先要认真备课,认真研究教学内容,合理搭配,将它们分配到每一环节中。否则,教学就会出现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完不成教学任务的失衡现象。课堂教学语言要灵活多变,语言要幽默风趣,吸引学生注意力,要抓住学生心理,要注重语言的声凋高低,速度快慢,重点内容,可用重音,放慢速度或稍做停顿,也可以用轻声,同时还辅之以简单明了,形象的体态语言(面部表情、手势等)使学生达到心领神会的境界。课堂上要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在课堂过于寂静时要设法击活,在课堂空前“热闹”时要设法归于平静,这样课堂才能波澜起伏,学生学得既认真又轻松愉快。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要充分体现他们的地位、意愿和作用,但又要服从教师引导调控,步调一致。学生可以在教师所控制的知识范围内敞开思想,畅所欲言,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如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答问、争辩等,但不能过分突出个人意愿,瞎说乱谈,这就是放中有收。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语言,是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的教具,掌握好地图的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地理教学中如何很好地利用地图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读图例、读正图的顺序阅读地图,收效明显。理解、掌握的程序。5.析 析图就是让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挖掘出一些隐性信息,以培养学生较高层次的读图能力。一般来讲,析图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①第一层面:挖掘信息。②第二层面:提炼信息。6.转 转就是地图教学中的图文转换,①图转文:将图中的信息用简单明了的文字或表格总结出来,既便于学生理解,又便于学生记忆,②文转图:将课文中的文字信息变为图表形式。

试卷评讲课的上法很重要,要改变过去常规上法,即:对全班错误率比较高的试题进行比较详细的分析,告诉学生应该如何答题,错的原因是什么。这样评讲印象不深,学生记忆不深刻,可采用以下上法:每一次试卷改好后,要作详细统计,将失分率较高的题目统计出来,并在每一个学生试卷上将这些错题打上着重号,然后发下去要求学生重点订正这些题,同时在每一题后用简短的文字说明错误的原因。学生订正好后,又将试卷收过来,分析,归纳原因,找出典型代表。正式上评奖课时,先让那些代表阐述错误的原因,并让他们说明以后遇到此类问题该怎么办,待处理完这些错题后,随即发一份针对这些错题而出的练习,让学生当场实践自己承诺的纠错措施。题目不多,一定要当场完成,学生做好后,立即将答案发下去,同座位相互批改,让学生相互“揭发”,谁犯了同样的错误,让同座位再出类似的题目要求错的人重做,做不完,只有当课后作业,直到他改正错误。每隔一段时间后,将几次考试中出现的问题来一个彻底围剿,也就是集中出类似的题目,让学生当场完成,当场相互批阅,将过去评讲试卷的笔记拿出来对照,看有谁事隔一段时间后又犯错,这些犯错的同学就被单独喊出来,再做专为他们特制的相关试题,以帮助他彻底纠正错误的思维。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十四篇


没有战胜你的总能帮你变得更强大,在遭遇挫折后,写一篇心得体会就能够解决这个问题。经常写心得体会可以使我们的思维始终保持清醒。以下是编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教师读书心得”,如果您认为这篇文章非常好请将其收藏下来以供日后阅读!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1

《教师的20项修炼》一书是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郭元祥的著作,本书主要经过“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三大方面阐述了教师应当不断完善的20项修炼。所谓修炼是一种对完美的追求,是一种对卓越境界的追求;修炼是一种自我提升的策略,是教育之真、之善、之美的内在的要求,是领悟“教育人生”的必由之路。

本书的一大亮点就是作者率先提出了“教育人生”这一术语。“教育人生”就是要求教育中的人和教育相关的人,异常是教师自我,不再把教育仅仅作为一个职业、一个手段、一项工作、一件事情来看待,来处理,而是当作自我人生的一部分,来体验,来充实,来完善;“教育人生”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活力,需要生命的灵动,要用目标去激励学生,用活力去感染学生,用活力去感动学生,用美德去感化学生,用创新去吸引学生,用智慧去启迪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教育人生”需要感动,感动自我、感动学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感动中国、感动未来;“教育人生”需要梦想,更需要信念,要有追求卓越、反对平庸的梦想和信念,要有使每一个孩子都得到良好教育的梦想和信念,还需要职责,需要体验教育的欢乐,感受教育的幸福。

本书作者从三大方面作了详细地阐述,有“修炼教师形象”、“精炼教师生活”、“锤炼教师专业”等三方面的资料。其中“修炼教师形象”共有8项资料,有“教师的服饰——服饰是信任的外衣,有调查研究证明60%的人认为得体漂亮的服装能够增加自信;教师的微笑——身体的教育意义,我们何不对学生多一点微笑,对同事多一点微笑,对家长对一点微笑呢;教师的语言——沟通无限,教师的语言是一种知识更是一种思想;教师的习惯——习惯成就人生,无论好习惯还是坏习惯都需要改良与更新、发展和提高;教师的宽容——用德性育人,教育中没有了关爱、挚爱、热爱,便没有了教育活力;教师的智慧——成为一个大智的人,教师工作是充满创造的劳动;教师的情感——做一个多情善感的人,教育是一种慢的艺术,是一种等待的艺术。

让我感触最深的是本书的第二部分“精炼教师生活”,孟子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君子之乐”。乐从何来呢从有魅力的教育中来。教育是教师的专业生活方式,是教师生命价值的实现过程,是一种人生的样式;教育就是教师的专业生活。因为,教师的成就感来源于教育,教师的幸福体验产生于教育。读书笔记。精炼教师的专业生活,乃教师修炼必需。教师要学会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要经过阅读来拯救自我,要学会表达教育生活体验,要反思教育生活,要追求成就体验,要学会释放压力,要从教育中寻找欢乐,要珍爱身体,要真正成为人师。

教师的规划——自主思考并规划教育人生,缺少生涯规划的教师,极容易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教师的阅读——所谓阅读就是过一种阅读的生活,因为阅读不只是去读,更重要的是自我觉醒。无论我们生活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能够经过阅读来开拓胸襟,拓展思路,都能够用阅读来拯救自我。教师的研究——专业发展必经之路,“在研究的状态下工作”是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一种境界。教师的写作——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写作即教育生活体验的表达,必须写自我看到的,感觉到的,并且要写得真确、诚恳才成。

教师的反思——新型教师的必备本事,盲目的反思不可能有什么好的启发,教师反思的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是反思自我的教育理念。所谓理念就是梦想和信念,就是理论和观念。梦想地说,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应当建立在必须理念基础之上,所谓有理念就是对自我的策略选择和行为方式能够清晰地进行理念解释和行为描述,能够进行“为什么”的阐释。二是反思自我的教育思维方式。思维方式是理念的形式,观点是理念的资料,思维方式是支配行动的重要因素,我们怎样思维,就会怎样行动。日常教育工作中,我们常用的反思主要是总结性反思,总结,其实是一个将零散的、过程性的点点滴滴进行整理的过程,是将其系统化的过程,总结其实就是一种反思的过程;总结是反思的起点,总结过去的经历和经验、感想和感悟,就是反思的开始。

教师的幸福——体悟教育之美,教师的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一种体验,是对教育中生存状态的一种高级的、愉悦的情感体验。教师的幸福是一种精神享受。有自我清晰而成熟的教育教学理念,是一种幸福;有自我有魅力的教育教学艺术,是一种幸福;有自我的教育梦想和信念,是一种幸福。教师要想获得真正的幸福,要始终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每一天对着镜子朝自我笑一笑,每年做一次体检,每月听一场音乐会,每周唱一首歌,每一天多喝一杯绿茶或酸奶,每小时伸伸胳膊踢踢腿,每分钟都坚持乐观阳光的心态!教师的健康属于自我,也属于教育!教师的幸福从哪里来从理解与尊重中来,从仁爱与豁达中来,从沟通与合作中来,从反思与研究中来。

优秀的教师必须是具有教育精神、教育专业品格的人。她不仅仅拥有人格魅力,并且具有教师的专业品格。他们善于提炼自我的教育思想,构成自我个性化的教育艺术;他们善于擦亮眼睛看教育,反思课程、教学、德育、管理,构成自我的教育行为品质;他们善于变革,改变自我,向往卓越和崇高,对学生展现出充分的文化影响力。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从教育实践中来,从教育反思与研究中来,从教育良知与教育职责重来,从教育梦想与教育追求中来的!要成为一个有思想的教师,重要的是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成为实践的思考者和思考的实践者,作为一位有思想的教师必须有信念,作为一位有品位的教师,还要必须坚定自我的教育信念。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2

一杯清茶,一段音乐,徐徐的清风,此时加上一本好书,就有了安静而又丰富的内心。书,因为有她,我们变得会思考,并充满着灵性。

忙碌却充实的暑假除了北京奥运会带来的强烈的爱国情怀,还有一部分便由书填满。

每天都会翻上几页的是毕淑敏 着的《爱怕什么?》。她以心理学家的目光和作家的笔法,针对当代中国人纷繁驿动的心,写下了那一篇篇令人耳目一新的散文。看着一篇篇娓娓道来的散文,犹如自己的内心沐浴在清新的风中,荡涤得一如雨后的新叶。作为一名老师,繁琐的工作,来自多方面的压力常常有些让人喘不过气来,精心读着这本书,正如书名所说,爱怕什么?于是,极力地吸收着书中的营养,告诉自己,活得好一点,快乐一点,善良一点,健康一点,光明一点……很喜欢其中一篇的书名《鱼在波涛下微笑》,那么让我在阳光下微笑,更是希望在平时,因为我的努力,我的学生们在阳光下微笑……

书桌上《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听窦桂梅老师讲课》这两本书是关于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的。因为听过窦老师的课和讲座,一下子就被她的课堂和她的人所深深吸引,她的课堂教学智慧、细腻、甚至是唯美。佩服她对文本的解读,对学生的引导,从她的课,她的讲座,甚至是每一个细节,展现出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无限魅力。因此,认真读了这两本书,内心里甚至偷偷地奢望自己也能成为窦老师一样出色,不是因为可以出名,而是因为这样老师学生会喜欢,因为这样的课堂孩子才会沉醉其中。认真琢磨窦老师的文字,仿佛能置身于当时的丰富生动的教学情境中,促使我也不断反思我的课堂。我震撼于这段文字:“教师因读书铸就备课灵魂,便成就了教育的永恒爱心、理想信念 、社会良知以及社会责任心,这,才是一个教师不或缺的精神底子”……所以,窦老师能够超越教材,她的深度备课这一理念也伴随着这段文字,深入我的内心。窦老师的课堂,窦老师的文字一次又一次地震撼着我的心,有智慧,有激情,有诗意,所以有魅力。我想,这就是我前行的目标。

每一次读书便觉得自己的肤浅,于是,将继续鼓励 自己,每天读一点,厚积才能薄发。那么,静静看书吧,相信,我心一定有收获。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3

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掩卷沉思,有一种说不出的感想。有后悔与反思,有希望与憧憬,有经验与教训,也有智慧与力量。对于一些教育难题,李老师能够巧妙化解;对于一些人事关系,李老师能够娓娓道来;对于一些不正之风,李老师能够一阵见血;对于教育本身,李老师充满了睿智与胸襟。

《给教师的36条建议》并不是专门写给班主任的,而是面向全体教师的。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尊严、教育与惩罚、新教育实验、教师成长的因素、如何阅读理论著作、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如何对待教育失误等等,这些都是所有教师遇到的教育难题,所以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李老师的建议对我用莫大焉。我又想起了吴非即王栋生老师的《致青年教师》和《不跪着教书》,他们对教育的思考、对年轻人的期望、对同事的真诚,读来确实让人感动。而这本书又谈了大量的与班主任工作有关的话题,例如对待后进生的问题、确立班委、安排座位、主题班会、班级活动、学生的周记、班级意外事件处理等等问题,这些都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甚至可以直接使用。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4

1、怀揣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快乐的人,经常感恩的人是成功的人,朋友,在教师节到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祝愿,一起送上我们感恩的问候吧。

2、发一条短信送祝福,每一个字都带有我深深的关怀,绵绵的问候,款款的相思,殷殷的惦念。愿月夜与快乐结伴,点缀你绚丽多彩的人生,祝你教师节快乐!

3、您的思想,您的话语,充溢着诗意,蕴含着哲理,又显得那么神奇――呵,在我的脑海里,它们曾激起过多少美妙的涟漪!

4、今天,这里没有掌声,没有鲜花,没有甜言蜜语,更没有恶语中伤,这里只有学生们心灵的夙愿,祝愿老师节日快乐,家庭幸福美满。

5、您那双鬓已渐渐斑白,岁月已经悄悄爬上您的脸,刻出一道道痕迹。三尺讲台留下您默默耕耘的汗水,而如今我们已长大,不敢忘您的教导之恩,老师谢谢您!

6、不说不表示不惦念,不见不表示不牵挂,再远的距离再挡不住我对你的思念,再多的言语也诉不清我对你的感谢,谢谢你,我亲爱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7、一颗感恩的心,一份真诚的心,一些实在的行动,都是我们应该为感恩老师而去做的。让我们行动起来,以自己的优异成绩来感恩老师吧!

8、有一种情感不能相守却天长地久,有一种付出不计回报却没有尽头,有一种坚持不离不弃却永不放手。老师,感谢您用心关爱我们每一个人。衷心祝您节日快乐。

9、老师,您好似美的耕耘者,美的播种者。是您用美的阳光普照,用美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才绿草如茵,繁花似锦。

10、你是园丁,精心培育国家栋梁;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是灯塔,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从无知走向文明,从幼稚走向成熟。恩师,祝你节日快乐!

11、教师节到了,为此我已经烦恼好久了,想谢恩师却不知道如何表示了,天天在为买礼物苦恼了,眼看节日就到了,只好发条短信祝福了,祝您节日快乐!

12、鸟儿枝头叫,来把你歌颂,三尺讲台上,有你铿锵影,为国输栋梁,因材施教也;青春好时光,奉献终不悔,明日枝头俏,抛砖引玉也;愿你永安康,快乐无极限。

13、教师千万:千叮咛万嘱咐,千鼓舞万教诲,一颗心千万情,千付出万无悔,千桃李天下人,千户人把你夸。心中感激永长存,教师节来祝你快乐千万年。

14、你是时代的弄潮儿,领导我们在知识的海洋徜徉。你是辛勤的园丁,培育我们茁壮成长。你是无私的春蚕,倾尽自己奉献我们。祝师恩永远,教师节日快乐。

15、粉笔,是老师讲课的帮手;黑板,是老师教知识的宝地;三尺讲台,是老师展现风采的舞台;年复一年,春夏秋冬,见证了老师的无私奉献!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5

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沉思,我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感想。有后悔与反思,有希望与憧憬,有经验与教训,也有智慧与力量。对于一些教育难题,李老师能够巧妙化解;对于一些人事关系,李老师能够娓娓道来;对于一些不正之风,李老师能够一阵见血;对于教育本身,李老师充满了睿智与胸襟。

《给教师的36条建议》并不是专门写给班主任的,而是面向全体教师的。书中谈到了教师的尊严、教育与惩罚、新教育实验、教师成长的因素、如何阅读理论著作、如何处理与同事的关系、如何对待教育失误等等,这些都是所有教师遇到的教育难题,所以我在阅读的过程中感觉李老师的建议对我用莫大焉。这本书又谈了大量的与班主任工作有关的话题,例如对待后进生的问题、确立班委、安排座位、主题班会、班级活动、学生的周记、班级意外事件处理等等问题,这些都具有实际的指导作用,甚至可以直接使用。

每个老师都是有故事的人,如何编织、演绎自己的精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对于教育路上的珍珠,李老师能够用彩线将其缀成一串串精美的项链。读李镇西老师的书,感觉李老师几十年的教育经历就是一部书,这里面有对教育的真切感知,有无数教育素材的积累。每个老师都可以有这样一部书,可是当自己老去,回望自己一生的教育经历,有哪些东西永远记忆犹新,有哪些东西可以永久保存,大浪淘沙,剩下的难道是一片苍白的回忆?我们也在从事教育,我们也在上课,也在当班主任,也有很多经历,有很多故事,如果故事只有自己或者少数亲朋好友知道,这个故事是淡薄的。如果我们能够拿起笔,将教育征途上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我们的故事就是厚重的,我们也可以成为有故事的人。

李老师的教育观念可以用两个字概括:爱心和民主,这也是李老师有意识倡导的教育理念。我以前并不反对爱心,甚至提出用尊重替代爱心,读了李老师的书之后,我发现爱心才是教育的真谛。这里的爱心并非虚情假意,更不是华而不实的语言表达,而是一种带有教育技巧和教育方法的教育智慧。其实,读李老师的书,我很佩服李老师与学生的谈话技术,不论是以前当班主任还是现在当校长,李老师的谈话都是有方法和技巧的,但谁也不可否认这里面包含着李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教育离不开智慧,或者说,有智慧的教育是空洞无力的教育;但比智慧更重要的是教育者心中的民主主义理想和人道主义情怀,而不是手中的兵法因为我们面对的是成长中的孩子,而不是我们必须消灭的敌人。

确实如此,在班级管理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并不是大爱无疆,而是兵法谋略,这其实也无可厚非。稳定班级局面不仅是一个现实问题,也是一个教育问题。关键问题是,我们的教育不能仅有方法、技巧、谋略、兵法,还应该有关爱、温情、善良、人道、良知等等。我以前提出一个说法:仅有爱心的教育是不成功,意思是在崇尚爱心的同时,也应该去探索一些教育技巧和方法,积累一些教育素材,这些也是教育的一部分。爱心,是教育的根本;民主,是教育的方法,两者共同构建了李老师的教育理念。

李老师的民主教育,其实重在班级体制和班级理念建设。李老师重视班规的产生、执行,重视班干部的选举、座位的安排,这些都可以算是班级体制的范围。李老师提倡的善良、正直、诚信、机智等品格或者素养其实也是班级理念建设的一部分。用爱心作为基础,用健全的体制和现代的理念来建设班级,或许才是最完美的班主任之道。用这个标准来衡量我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我有点觉得自己的工作很幼稚,因为既没有爱心作为基础,也没有一以贯之的理念建设和体制建设,在这一方面,我离李老师还远得很。不过,我觉得,只要自己保持对教育的虔诚,保持对优秀教师的仰望与学习,我也能够无限制地接近更完善的教育境界。

人无完人,孰能无过。对于李老师说到的如何对待教育失误的问题,我也有所感悟:教师会有失误的地方,这是无可指责的。值得重视的应该是产生失误后,如何补救和处理。一个老师对自己的失误应该有正确的看法和态度,大胆承认,认真地正视,一丝不苟地改正。有的教师认为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就丢了自己的面子,会失去威信,不好工作。这其实是种偏见,这种偏见的后果可能是在人格上学生认为你做人耍奸诈不老实;在知识上可能是谬论流传,而使教育质量降低,这样就与教师的身份不相称了。教师只有勇敢承认,大胆改正,机敏地处理,才能避免谬误的产生,给学生以正确引导。

按失误的情况来看教学的失误大概有两种,一种是偶然性失误,这比较容易发现容易纠正,另一种属于必然性失误,不易发现,纠正也要费较大的力气。

一般来说,偶然性失误,是由于教师一时疏忽或粗心而造成的。如写错字、漏字,计算上的失误,实验操作环节的颠倒或漏掉,写错答案等等,这些也叫操作性的失误。

必然性失误则指教师因自己的知识水平观点问题而造成的失误,如问题分析错误,与课本观点不一致,对某些问题不能解答,或解答错误,这样的失误教师不能自己认识,学生也较难认识,这种失误属于固有性失误。

当然失误总是难免的,但作为教书育人,传授知识的教师,应该尽量地减少失误,不论是偶然性的还是必然性的。那么要减少失误,教师要努力做到:

一、尽量地丰富自己的知识,扩大知识面,有扎实的知识功底,增加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自己细致的性格。有些失误是由于教师工作不细致产生的,教师随便应付,粗心大意,造成失误。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必须培养自己过细地做工作的性格,以防出错。

三、做检查。做事检查在教学中也是一样的重要。一是教师在教学前检查,把失误消灭在未发生之前,因为有了事前检查,有时可以发现好多问题,以供在教学过程中做借鉴;二是事后检查。如随堂板书,就必须在板书完后看一下或试读一遍,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四、事前练习。有些教学中的重要事情,应该事前做一些练习。

如前所述,李镇西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让我找到了通往优秀教师的更快、更多的捷径。我会尽力学以致用的。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6

最近我读了《你能成为优秀教师》一书,我感受到作为教师只有时刻保持学习的心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学习专业的理论思想与技能,才能始终使自己的知识结构得到及时的更新,永远站在一个崭新的高度上审时度势,不断激发勤奋工作的热情,实现教学工作的创新。

书中认为一名优秀教师务必须具备以下素养:对工作敬业--敬业也是创造价值的基础;对学校忠诚--忠诚是信赖的前提;对领导服从--服从是步迈协调的保证;对自己信任--自信是成长的基点;对他人欣赏--欣赏是快乐的源泉;对社会奉献--奉献是卓越人生的境界。

大家都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干的是良心活,是呀,我们的身上担负着教育好祖国下一代的重任,所以我们更要投入自己全部的热情与精力。我热爱我的工作,它让我得到尊重,得到幸福的满足,光有热爱是不够的,要在热爱的基础上如何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作为教师,就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多从孩子们的角度思考问题,凡是多问问大家的想法,做到对学生信任和欣赏。每个孩子都是一块闪闪发光的金子,我们要多看到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尽可能的给大家创造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时刻用乐观的心态应对工作和孩子们,用阳光般的笑容感染周围的人,你快乐所以我快乐!

我们努力工作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所以要努力让敬业成为一种习惯,从小事开始,坚持天天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把容易的事情十分认真的做好,学会欣赏他人,多向同事学习与同事之间相互合作,相互欣赏。人人都有我们值得钦佩的地方,真诚的为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喝彩!

做人比做事更重要,要做事,先做人,有德的人才能够把事做对,有了好的人品做保证,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正气。做人要时刻持续一颗自律的心,看到自己的不足,守住自己的道德准则,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生活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付出多少,变会得到多少,若你没有得到那便是付出的不够,我们不该去埋怨别人,更不该起埋怨人生。没有谁辜负我们,辜负我们的只有我们自己。

一个人的工作态度折射着人生态度,而人生态度决定一个人一生的成就。我们的工作,就是我们的生命的投影。人们常说:教师是红烛,牺牲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教师是人梯,让别人踩着自己的肩头攀登辉煌;老师是艄公,把一批批的学生送达理想的彼岸。这些都是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赞许,但同时也强调了教师的平凡。教师这个岗位是平凡的,一个人选取了教师这个职业,同时也就选取了平凡和奉献,然而,要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只有把自己热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就能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幸福。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7

在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金色九月,我们全校师生在这里隆重聚会,欢庆第xx个教师节。在这激动人心的美好时刻,请允许我代表全校学生向老师们表达最诚挚的祝福——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

是谁,三尺讲台辛勤传授知识播撒汗水?是谁,书籍作业丛中伏案勾画潜心批阅?是谁,教室内外无数次耐心辅导谆谆教诲?是谁,求索路上披星戴月倾心相伴?是你,为了一届又一届学生不辞劳苦无私奉献的师长们。在过去的两年时间里,我深切地感受到了酒中老师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无私的付出,这份感激之情,难以用言语表达,在这里,我只想再次向各位老师们深情地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

敬爱的老师,您用毕生的心血,引领我们描绘自己未来的蓝图,都说老师是园丁,是蜡烛,是桥梁,我想说老师是我们心中最可爱的人。是您,用心灵的阳光,撒向每一片新绿;是您,用希望的雨露,滋润每一个蓓蕾;是您,给春笋拔节向上的力量,给雏鹰翱翔蓝天的翅膀;是您,用热情如春风,吹拂每一棵新苗;是您,用挚爱如小溪,流向每个人的心房,给心灵走向远方的勇气,给意志百炼成钢的坚强;是您,用温暖抚慰受伤的心灵,用真情扶起跌倒的希望;是您,用汗水编织美丽的花环,用勤劳奏响美妙的乐章。

当我们面对失败时,您用母亲般的关爱,给我们希望和勇气,让我们走出阴霾,带着自信,重新踏上征程。

当我们有疑问时,您孜孜不倦地为我们讲解,让我们清晰思路,勇面困难。

当我们犯错时,您耐心地教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多了一份沉稳,多了一份责任。

船帆感恩大海,因为大海让它远航,森林感恩雨水,因为雨水滋润它成长,而我们,要感恩老师。课堂上,一次认真的听讲,一道投入的目光,是感恩;下课后,在走廊里遇到老师,一抹淡淡的微笑,一声甜甜的“老师好”,这也是感恩;我们知错就改,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这同样是感恩;我们积极进取,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这依然是感恩。

最后,让我们再次祝愿各位老师节日快乐,工作顺利、合家幸福!祝愿美丽的酒泉中学在各位老师的辛勤耕耘下蒸蒸日上、欣欣向荣、再创辉煌!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8

高中生教师节优秀读后感:读《关爱教师,从心开始》有感

紫云中学地理组张帆

过去,我们听到的更多的是教式的烛光般的奉献,更多的是教师获得的奖项或荣誉,而不是教师的生活,特别是他们的精神状态。给人的印象是,教师不吃烟花爆竹——很少有志愿者或个人来讨论教师的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的理想是“让每一个学生终生都拥有幸福的精神生活”。说到学生的幸福,就不能不说教师的幸福。“因为教育是一个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变得更完善的职业,而且,只有当教育者自觉地完善自己时,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完善和发展”,“没有教师的生命质量的提升,就很难有高的教育质量;没有教师精神的解放,就很难有学生精神的解放;没有教师的主动发展,就很难有学生的主动发展;没有教师的教育创造,就很难有学生的创造精神”(叶澜语)。

也就是说,没有教师的幸福,就很难有学生的幸福。

在人类无休止的历史中,教育是一首无休止的诗。教育促进人的更好发展,赋予人智慧和美德,赋予社会进步的力量。教育是人类永恒的运动。教育,应该属于幸福。因此,教师要甘于做绿叶。

我们也要敢于为红花而战;教师要以培养人才为荣,发展自己,让自己的生活精彩纷呈!

在我看来,做一个快乐的教师,最重要的是教师这个专业适合你,你也是最适合的,这就足够了。不管外面的世界多么美好,或者多么无助,只要我有这个,这就是最适合我的——我想你可以得到最大的回报和最深的幸福。用叶澜先生的话说,就是要从教师得职业中获得职业的尊严和内心的快乐。

尊严和欢乐来自何方但正是我想跟诸位交流的。

一、给自己一个梦想

1.人生应有梦

我们不禁要讲一个古老的故事:三个工人正在工地上转头。有人问他们在做什么,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

一个说“砌砖”,一个说“赚钱”,而第三个则自豪地回答:“我正在建造世界上最美丽的房子。” 后来,第三个人成了著名的建筑师,而那两位工人一生默默无闻(并不因此否定他们的人生)。

每次读到这个故事,我都觉得它太像一个故事了,但我必须承认它包含了世界上最简单最深刻的真理。用米卢先生的话说:态度决定一切;用心理学家的话说:

人的抱负层次越高、成就也越大;用文学家的话是:人活着,一定要有生活的目标(托尔斯泰语)。

人生有梦,而作为教师,要与教育的梦想统一起来。让我读一下袁卫星先生写的一段话:对于幸福教育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

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的本身。教师的一生不一定要干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它应当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成一枚果;但它应当如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是一团火,当意识到生命的蜡烛在“照亮”学生的同时,也应“照亮”自己时,我们是不是应该投入到自我发展。在自强不息的境界中,追求生命的意义和追求的乐趣又如何呢?

我很赞成作者的观点。我甚至认为,现在这样一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元化、文化多样化的世界,“惊天动地”真的就与“平凡普通” 距离遥远吗?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有没有梦想,为自己设定一个长期甚至终身的目标,并尽可能把自己的行为锁定在这个梦中,这往往是优秀与一般的最大区别。换言之,教师不是教了多少年,而是用心教了多少年。

2.关于教育梦想的建议

一是坚持的梦想。其实,梦实很脆弱的。如果有100个梦想,很可能99个梦想都实现不了,开始每天打麻将。这时,如果谁不打麻将,谁过不去,谁不满足于老套,谁就能得到幸福,就会实现梦想!

二是持续改进。iso质量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原则是持续改进。梦想应当设置多个分阶段目标。在一个阶段之后,再三考虑你所取得的成就,明确哪些需要改进,如何改进,下一阶段的目标是什么?

日本著名马拉松运动员山本一号多次获得国际马拉松锦标赛冠军。对于自己的成功,他三缄其口。直到退役,他才道出其中的秘密。

原来,每次比赛前,他都要沿比赛线路走一遍,记下每一个有明显特征的地方,比如,这儿有一座桥,前面是一个学校,再前面是一家商场,后面不远又是一家医院……这样,在比赛途中,他就想着,经过这座桥,下面就是学校,过了学校,就是商场,然后是医院……直到终点。山本田一巧妙地把最终目标分解成一个个只要稍加努力就可以达到的小目标,使自己不觉得梦想与终点的遥远。因此,我们有必要把梦想的“苹果”放在自己努力一下就够得着的地方,以此不断推动、改进工作。

三是全身心投入。我们都有经验。当你读一本精彩的小说,听一首最喜欢的音乐,玩电脑游戏,从事体育活动等,你会陶醉其中,其他一切似乎都很重要。《管人的真理》作者斯蒂芬博士把这种完全投入的状态称为流畅。

根据这项研究,流利最有可能是在工作中体验到的,而不是在家里和闲暇时。当我们让人去工作时,比如组织孩子参加夏令营,上教研班,不一定是愉快的。此时,我们需要集中精力;然而,当这一阶段结束时,回首这一阶段,我们会从这种状态中得到满足,让我们更快乐。

四是赢得同事的理解、家长的支持和领导的关心。一个人不管有多大的梦想,有多高的能力,没有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他的绩效必然会受到影响。

五是交一批朋友。朋友的好处,当然不仅仅在增见闻,长见识。坚持梦想,往往孤独与寂寞;真正的朋友,因有着相同的志向,而更能理解你;真正的朋友,因有着同样的操守,而更能支持你。

朋友们,不仅要活跃你的思维,磨砺你的思维,还要给亲戚、长辈、领导和同事不能给的东西。朋友不要局限在身边,可以从教育在线寻找、可以通过培训活动、会议寻找。我觉得,教育改革活跃的地方,一定有一群人。

六是找几位导师。导师一般在教学经验上多于自己,更重要的是人生阅历长于自己。所以更多的是道路的指引和为人的影响。

去年8月,我在上海听了于漪先生的报告。她说:如果我们选择教师,我们将选择贵族。教育活的源泉,就是教师的人格。

边上正好坐着小学语文教育专家贾志敏老师,我觉得这两个人很相似,他们都把教育当作生命,把梦想寄寓在自己的工作中。跟贾老师共事时,常有一些小事使我深受教育。印象很深的是开学初要抓教学常规,贾老师从他的包里拿出了好几个作业本和日记本,这是1978年时他教的学生的作业,本子虽有些破烂了,但翻开本子,整洁的卷面,漂亮的字迹,流畅的行文,就是今天年轻的老师们都有不少差距啊!

巧合的是,这些学生中有五个已经考上了师范,现在他们都是浦东的校长。贾老师藏着很多这样的宝贝。从这份收藏,我体会到了什么是名师,什么叫“教5年,想50年”!

二、每一天都阅读和思考

我有一种越来越强烈的感受,就是老师们越来越忙了。比如原先还能在学校批改作文,后来连备课都要带回家;原先还有双休日,后来不是被“辅导”掉了就是被“培训”光了。人都到了永远热闹忙碌的地步,怎么还有回首来路的心情和处变不惊的心态,怎么可能细细欣赏教育之河中激起的一朵朵浪花,去采撷教育之树结出的一个个果子?

所以,困惑也好。幸福也好,都需要时间,需要一种良好的心境来体会。这就好比去旅游,再美风景,匆匆而过,美丽也是浮光掠影的。

只有停下来,慢慢品味,仔细欣赏,才能让内心的眼睛看到风景。

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每天有时间阅读和思考。读书,让我们回归和平,与伟人、名人对话;思考,让我们穿越岁月的迷雾,磨炼教育的智慧。

读书的重要性,怎么说都不觉得过。一位学者这么说过:“我坐在这里,就是我所看过的东西的总和,如果没有阅读,我将一文不值。

”作家余华说:“没有一位作家的写作史长过他的阅读史。就像没有一种阅历长过人生一样。

”美国认为二十一世纪劳动者最重要的素质就是会搜集和处理信息,也就是读书。阅读是学习之本,是立教之根、是生存之道。阅读应该成为教师最重要的事情。

关于读书,我的建议是:

1.建立自己的书房

台湾作家痖弦认为:书房在人生命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一个坐拥书城的人是最坚强的人;书房的生活就是知识、文化的生活,是最后的阵地,也是供自己调养生息的最好所在;因此在书房中工作的人,其人生最丰富。我在上海认识了一位朋友,叫朱煜。

朱煜家有两间房。一间是卧室,另一间是书房。他的书真的很豪华。我在吴江也有一个书房,小一点。现在我在外面工作。每次看到我的书房,我都觉得我真的要回家了。

2.经常测览书报杂志

这样,你可以学习信息,获取有价值的知识;你可以获得灵感,促进你自己的教学;你可以得到教训,为你的生活加油。无论读什么,只要有心,都会有所发现。图片也好,文字也好,觉得有意义,今后可能有用,你就留下来。

3.名读教育经典

看多了教育报纸和杂志,往往眼花缭乱。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读经典,读那些经年累月的、经过历史检验的教育著作。教育的经典至少包括了教育经典和学科教学经典。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9

“课堂上的生活”这节和教师谈到学生课堂上的生活,就是我们所说的课堂吧。首先是对提出的“学习要联系生活”的看法。学习怎么联系生活?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用作文写出来吗?不是的,太狭义了。联系生活,就是要把时事搬上课堂。对身边发生的事情,在课堂上谈论。如果身边发生了大的事情,而课堂却对这些事情只字不提或者只言片语,那课堂学习的知识又有什么用呢?要拿出课堂上的时间,让同学来谈论身边的事情。“课堂要学习课文,没有时间。”有的老师这么说。是的,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但很多时间都被浪费掉了。在班级里创设一种能够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让孩子们把自己的各种印象、感受和怀疑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就要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以受到预期的教育效果。我们的课堂有这样的内容吗?应该有,学校不应该和社会隔离,这样学知识就是死学。

接着谈到了教师该如何去上课。当时,他们的教师上课旧的模式。首先是读书,接着是分段分析,再感情朗读,再列提纲,谈中心思想。他提出疑问:为什么一定要先经过这几个阶段才能开始阐明作品的中心思想呢?为什么加深对课文的完整感知一定要跟阐明它的中心思想分开进行呢?为什么整篇课文的表情朗读要放在末尾呢?表情朗读是跟阐明课文内容和它的语言表达手段无法分割的!这样的模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课堂上学生没有活力。这种模式我们太熟悉了,这是我们沿用的热衷的课堂教学模式。赞科夫提倡新的方法,就是老师声情并茂读课文,学生静听感受,之后,提出问题,大家一起来讨论。学生把自己的感受谈了出来,他们积极参与到对作品的理解之中。感悟出了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对于词语的理解,他是主张学生在文中见了几次就可以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而不是单独的词语解释,单独的词语解释会把文学作品弄得支离破碎。他说“凡是儿童自己能够理解和感受的一切,都应当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感受。”想想他的主张,感到很熟悉。这不是我们的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在语文课上学生的感悟吗?在读文章的时候,不必面面俱到去分析,可以选读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部分。这是当时赞科夫的主张。我深深感到,我们的步伐晚了太多。紧接着,又谈了这样的课堂是不是老师轻松了?不是的,对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教师对教材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引导,才能在学生的谈话偏离主题而进入细节处进行引导。这正是我们课改中对教师的要求!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10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经常看书,从书中汲取知识非常重要。作为我们教师需要加强各方面的文化修养来提高自己,帮助自己更好的胜任自己的工作。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充实自己的文化知识。

读书让我更深刻得体会到了民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在小学生眼里,教师能够与他们平起平坐,他们的心理也就获得了一种平衡,这样的教师也最能受到学生的敬重。觉得老师比较亲近。这样学生就乐意与我走近,常把心里话告诉我,向我诉说烦恼和困难,我因此常和学生交流,了解学生们的状况,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对于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要求教师要不断吸取新信息、新知识、新理念,不断充实自己;要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做到博学多才,对所教学科,抓住要领,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更好的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学习文化知识,提升综合素质。作为教师,不仅要学习专业知识,精通本专业知识,还要学习与本学科相关的人文知识,如社会、心理、信息技术等,力求知识全面。只有自己的专业知识、业务水平提高了,对教育教学工作才更加热心,态度才更加积极向上。

一、时刻警醒自我

对于教师来说,爱是不可或缺的,只有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教师才会倾尽精力把自己的全部热情,甚至生命献给他所热爱的事业和学生。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游戏,一同欢笑,一同烦恼。营造亲切、和谐的愉快的教育气氛,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激发他们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与发展。

二、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作为教师更重要懂得合作交流的重要意义。与学生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同事之间、上下级之间埋诚相对,相互扶持。教师的成长离不开身边的老教师的帮助,团结的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永远大于个体。豁然大度,宽以待人,不斤斤计较。不断的自我反思,不断提升,在合作交流中不断提高自我。

三、立足本职,做好工作

教师要时刻注意自身道德情操的修养,通过言传身教,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心教育学生,建立平等关系。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无怨无悔!对教学过程负责。每上一节课,都要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案,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完成每一个教学环节。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11

这学期,我拿到了一本苏联列·符·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一书。赞科夫是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科学院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

虽然苏联已经解体了,但苏联的教育曾经是世界上最优越的教育之一。众所周知,中国教育受苏联教育的影响很深,建国之初,我们曾根据苏联教育的经验对旧中国的教育进行了彻底改造,这给当时我国的教育带来过积极影响。

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有鼓动用共产主义教育青年的加里宁,他对教育下的定义至今仍影响着教育理论界;有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欧美教育的克鲁普斯卡娅,她对少年儿童的教育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芒;有改造流浪儿童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他提出的许多教育原则不仅丰富了教育理论宝库,也被广大教师所运用;有提倡教育促进发展的赞科夫,他的实验研究为教育科学实验提供了范例,他的发展能力的理解对教育适应时代的要求、实现教育职能的转变具有重大的意义;有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他可以说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是教育思想宝库中的瑰宝,他的教育实践鼓舞着千百万的教师,他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心中追求的偶像,此外还有像维果茨基、巴班斯基等一批教育家,他们都为教育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书是作者以其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全书分十一章,以各种谈话形式阐述了低年级教学中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把对小学教学的各种不同的教学论观点、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效果,是专门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

翻开书来,刚看第一章,我就被吸引住了。第一章讲的是“课堂上的生活”。其实这个说法和“教学联系生活”有些类似。书中有人认为像是在作文里描写儿童观察到的东西就是联系生活,或学语文时举生活中的例子就是联系生活。依我的理解,这确实是联系生活。也有人认为:——儿童是那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物,如果学校不能给以响应,那将会对他们欠下一笔多么大的无法偿还的债务啊!在此,指的是那些记忆犹新的、昨天或者前天才在我们眼前发生的事件。孩子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可是结果怎么样呢?在课堂上,常常是根本不谈这些重大事件,或者是三言两语的一带而过,而孩子们很想倾吐自己的满腔热情,并且希望对不懂的问题得到解答因为是谈话,所以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见。可是,我本以为既然孩子们从自己家里的人那里,从电视里已经听到或者看到了,课堂上又何必重复讲解呢?书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就是在课堂上跟老师、同学交谈自己的想法,跟在校外偶然听到别人的谈论并不是一回事儿。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儿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儿童们就会感觉到我们祖国前进的巨大的步伐。这里就会萌发出幼芽,从里面培育出爱国主义的情感来。是呀,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读到这里,我感觉到这一切很需要,但是做起来就有困难。首先,在上课时哪里有时间跟儿童进行这种谈话?其次,怎样跟儿童进行这种谈话?—当教师解释他要说明的事件和谈话的时候,必须克服那种形式主义、装腔作势的作风。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的交谈思想的气氛。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中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后面以语文课的讲读课时的做法为例。比如说,我们一般会这样上课:把课文初读之后进行分段阅读和分析,然后把全文重读一遍,再把全文来个表情朗读。还不算完结,还要进行分角色朗读。—-按照上面所说的方法进行教学,课堂上的气氛是多么的枯燥乏味。即使教师竭力想把课上的活跃一些,向儿童提出几个引起注意的问题,说几句有特色的话,但是仍然达不到目的。看得出来,儿童眼光里刚刚露出一点火花来,可是刹那之间就熄灭了。有时候,眼看着儿童就要“热情奔放”起来了,可是并没有发生这样的事。因为,按照教学法的规定,这时候却要转到重复朗读课文的阶段去了。我想,这些话触及了一个怎样上课的问题的一个新方面: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那什么叫生活呢?生活就是人的(也包扩一切有机体的)生理的存在。这就是说,人在呼吸,他的心脏在跳动,消化器官在工作,感观在活动,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当然,在任何一节课上,不管课是怎样上的,学生都在生活。但是,还应从精神生活(人的思想、感情、愿望)的意义上来理解生活。精神生活可能是积极的、丰富的、多方面的,也可能是贫乏的、萎靡不振的、单调的。第一章的前半部分是对传统教学方法的质疑,提出一系列的问题:这种传统教学方法到底对学生有什么样的意义?能否提高学生的发展能力?为什么分析课文一定要先经过六个阶段,才开始阐述作品的中心思想呢?为什么加深对课文的完整感知一定要和阐明它的中心思想分开进行呢?为什么整篇课文的表情朗读要放在末尾呢?表情朗读是跟阐明课文内容和它的语言表达手段无法分割的!起初呢,我还觉得原来的这种教学方法很严整,很有逻辑性,我上学的时候老师就是这样教授的,而且一直是这样教的。但是,现在读了专家的谈话,我也开始怀疑它的优点究竟在哪里了。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12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但是为了写读书心得,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

一、作者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

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较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习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陽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只要记牢这句话,你一定会努力的。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陽光的笑容对待陽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陽光。”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13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

读书,是好事;读大量的书,更值得称赞。

一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他的书斋里杂乱的堆满了各科各类的图书,而且每本书上都有着手迹。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敬佩之意油然而升。因为“有了书,就象鸟儿有了翅膀”吗!然而,我们很容易忽略的是:有好书并不一定能读好书。正如这位亚克敦,虽然他零零碎碎地记住了不少知识,可当人家问他时,他总是七拉八扯说不清楚。这里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不善长于读书,而只会“依葫芦画瓢”。

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

所谓“循序渐进”,就是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诼渐深入或提高。也就是说我们并不要求书有几千甚至几万,根本的目的.在于对自己的书要层层深入,点点掌握,关键还在于把握自己的读书速度。至于“熟读”,顾名思义,就是要把自己看过的书在看,在看,看的滚瓜烂熟,,能活学活用。而“精思”则是“循序渐进”,“熟读”的必然结果,也必然是读后感作文。读书的要决。有了细致、精练的思索才能更高一层的理解书所要讲的道理。

由此可见,读书不在于多而在于是否读的精。象亚克敦,他徒有万卷图书,而不会读,我们可以毫不犹豫地说:其实他一本书也没有读完。

现在的我们,这种“有书等于没书”的现象是历历在目,也就是不会读书。就说语文课本,大家都认为没什么看头;这样一来,掌握的知识也相对于较为肤浅。因此更何况是其他书呢?我们读书提倡:拳不离手,曲不离口。面对现在激烈竞争的社会,更需要我们的善读。

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象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

高中教师读书心得 篇14

这不仅是即将为人父母者的育儿指南,而且也是正为人父母的福音书,因为这些优秀的教师父母并不局限于从自己教育孩子的历程中提炼经验,而是深入思考、挖掘背后历久不变的教育规律和方法。该书通过一篇篇小故事的形式,讲述有关教育过程当中的酸甜苦辣,也让我们在一桩桩事例当中明白教育的真谛。

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了诸多新的思考与启发。例如,通过阅读书中任勇老师如何辩证地处理育儿教子过程中一系列关键性问题.让我懂得了爱的真谛:爱不仅仅是一种生命本能、抽象的感觉,更应是智慧的认知和理性的行动。除此之外,在谢云老师诗意叙写儿子成长的故事中,我读到了关于父子激烈的战争,体悟了其背后直抵人性的教育规律:一个人不可能成为他自己都不愿意成为的人。也就是说,一个人要成长,发展,其必要的前提就是他自己的意愿需要基于自身醒悟,基于自觉,同时也要意识到自己的命定和必须。

吴琦玲老师是一位感情细腻的知性妈妈,她教给我许多与孩子沟通的具体的方法,也让我明白在与孩子建立的亲情关系中父母的根本职责:以朋友式的方式跟孩子沟通,让孩子时刻觉得有呵护,有倚靠,有帮助,有希望!

成功不可复制,理想和现实总有很大的差距。优秀无捷径,世上也不会存在一本一劳永逸的书,所以,本书的作者不可能给所有的父母提供立竿见影的操作方法。但当你悉心读完这些优秀父母前辈的育儿故事,在由衷敬佩的同时,一定也很想把那些触及你心灵的秘笈应用到教养儿女的实践之中,如此,则这些优秀父母前辈的育儿秘笈在很大程度上便具有了可操作性。你也能成为好父母,你的儿女也会因你的得福而有福,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

科学少了人文,就会少了气质;人文少了科学,便也少了理性。科学和人文,相辅相成,缺一不可。随着国学热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潮,重人文轻科学现象尤其值得注意。仔细想想,百家讲坛中的讲师们也在强调这些道理:多为孩子提供良好环境的家庭,他们的孩子都有独立、整洁的房间,都有漂亮的书桌和整齐地摆满书的书架,但我没有看到谁为孩子准备一张可以在上面加工、敲打、创造发明的桌子,更没有看到哪个孩子敢在墙上涂鸦。

小时候,家里的门框,就是单杠;家里的墙,就是写字板;家里的饭桌,就是乒乓球桌。我们就在这样的世界里茁壮成长。因此,孩子房间里的墙,任由孩子的天性去涂鸦,粘贴,钉钉子,挂些她喜爱的东西。孩子的房间里,还要有一张大桌子,上面可以放着许多工具,木板、铁皮、硬纸板、泡沫板、铁钉、胶水之类的东西,她可以做个玩具、钉张板凳、搭个小屋。随意敲打、挫磨,简单制作孩子喜欢的物品,享受成功的快乐。

在当今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一些家长认为记忆力好就等于聪明,其实不然。一个人的聪明程度,即智力水平,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因素。因此,从小培养孩子的观察、想象、思维能力很重要。让孩子读诵他们大致能理解的唐诗,从而在一定程度提高孩子的记忆力,但更应该注意选择一些培养孩子观察、想象、思维的智力问题或智力游戏,进行适当的智力训练,让孩子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处理好记忆力与智力的关系问题,但说到底还是人文与科学的关系问题,处理好,孩子将一生受益。

通过阅读该书,我收获颇多,我明白了应当尊重孩子的天性,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更加懂得了如何与孩子们交流沟通。我相信,通过阅读与实践,我能够更加有效有益的与孩子们相处,也能够尽我所能教授他们更多的知识与终身受用的道理。道阻且长,终身学习方是不断进步与提高的真谛。

2023读书心得老师(范例七篇)


读书心得老师(篇1)

《做教师真难,真好》一书中以不同的层次、不同背景,进行分析与证实存在的问题、如何看待、如何解决。

一、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

当你以欣赏的眼光看事物时,你会看到许多优点;以批判的态度,你会看到许多缺点。反观我们传统的教育,多是为了分数的教育,从教师自我出发,而不真正是对学生这一主体人的教育,教师的抱怨也就“顺理成章”了我的理解是指孩子的发展能为个人所驾驭,孩子可以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自由地从事多方面的活动,充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何况,“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优生”有缺点,“差生”也有闪光点,在我们教师心目中每个孩子都应是有天才的一面的。

2、 善于等待,善于包容,善于分享,善于选择:教师应该拥有的境界

意味着教师能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意味着能用从容的心态都待自己的工作---不急于求成,不心浮躁,不指望一次活动、一次谈话,就能收到立竿见影的功效”; “善于宽容:教育就是引领人们从狭隘走向宽广的过程” ,在教学中创造一个宽厚、宽松、宽容的心理氛围,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与和谐发展”; “善于分享:教育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与学生一道分享人类千百来创造的精神财富的过程,分享师生各自的生活经验和价值观的过程。

分享意味着教师的领导不仅仅是灌溉;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或以自我为中心的强制”,“我欣赏我的学生,欣赏他人成为分享的境界”;“善于选着: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当成功与失败并存、机遇与暗礁同在时,正确的选择就成为走向成功、抓住机遇的十分重要的一步”,“我们应该持有这样一个评价自我教学文明程度的尺度---每一节课中我在多大程度上,多大范围内,为学生个人自由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书中有很多建议都很符合教学实际情况,值得反复阅读。当然,书带给教师的也只是理论上的东西,作为一名教师,只有在了解这些理论知识之后,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操作,那才是成为了自己的东西。

读书心得老师(篇2)

教师读书笔记: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最近,笔者读了《做最好的老师》一文,文中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深深触动了我的心灵。

我从文中感悟到:做“最好的老师”,不是与于漪、魏书生、钱梦龙等大师相比,他们的学识、人格、能力乃至天赋,是我永远无法企及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相比:

我今天的备课比昨天认真吗?我今天的课比昨天精彩吗?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

我今天组织班集活动比昨天有趣吗?我今天和学生谈话比昨天更真诚吗?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

我今天积累的教育智慧是否比昨天更丰富?今天的教育反思是否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的学生教育教学的建议或意见是否比昨天更谦虚?

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把自己的现在与过去比较,坚持不懈,我就能不断靠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

我是为谁而工作?为了校长的表扬吗?为了同事的好评吗?

为了奖金吗?为了职称吗?这些对我来说当然重要(可见我也并未“脱俗”),但如果这些与学生的评价产生了冲突,我心灵的天平指针首先应该倾向于学生!

在我看来,一个教师是否“最好”,首先应该看学生的评价,教师因学生而存在,我当然也是因我的学生而存在。

我们要培养学生开放的思想:一种海纳百川的文化胸襟,一种高屋建瓴的文化视野,一种不畏权势的民主意识,一种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片森林,有些是树木,有些是灌木;有的是高耸的杨树,有的是翩翩起舞的柳树。也许你不是最美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也许你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是最勤奋的;也许你不会是最富有的,但你可以是最富有的;也许你不是最好的,但你可以是最乐观的

文章中的词语有多么哲理和智慧!他说了自己的心声,也说了我的心声。可以说**的话让我受益匪浅,就像雾中的指路明灯,指明了我今后工作的目标和方向。

读书心得老师(篇3)

《教育碎思》虽曰“碎思”,却分明贯穿着鲜明的主线,那就是作者对于当前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深层次、前瞻性的理性思考。如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校本课程、校本培训、课程改革等。这本书的名字叫《教育碎思》,顾名思义已经是人家头脑里的“零碎想法”,但是几篇看下来,觉得也是并不那么容易懂。

郑教授给我的感觉是个会想问题的人。现在教育的问题大家都是众说纷纭,各种理论层出不穷,各种口号也是喊得天花乱坠。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失去冷静思考的能力。

也会失去自己的东西,“人云亦云”。郑教授谈了许多,想法与公论的不一样。

于是,我又仔细地读了一遍这本书,终于明白了教育的真谛。在《教育碎思》中,既有基本概念的寻绎,又有对教育现象的透析;既反思了教育理论,更将关注的目光聚焦于教育实践;既有理论性较强的前提问题的追问,又有兼具指导性、操作性的教育研究方法的改进与探索。

读了《听课中的观察与记录》《关于课堂中的提问》《“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等文,道出了许多一线教师萦绕于心而又未能或不能表达出来的活生生的事实与深刻的道理。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如何做研究?

教育理论家的教育问题观自然不同与普通教师。比如说,同样是听课,在《听课中的观察与记录》一文中,就成了一门学问。“听课者一般要提前几分钟进课堂”,然后要“观察学生的状态”,“与任课教师攀谈”,“与学生攀谈”,“选择自己要坐的位置”,并“画出几幅教室课桌椅排列的草图,以备使用”;上课铃声响过之后,听课者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人员特性”、“言语交互作用”、“非言语行为”、“活动”、“管理”、“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认知水平”、“社会方面”、“情感水平”、“教学材料的使用”以及“时间”等上面;至于课堂纪录,也是有技巧的,可以选择“实录式”、“叙述式”、“分类系统式”、“图式记录”等多种方式;下课铃响了,不要急着离开,因为“在课后仍然可以观察到一些有益的信息,对你理解和认识这堂课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在《“上课插嘴”引起的思考》一文指出,学生插嘴是他们情感的真诚流露,说明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对问题的领悟,而且彰显了师生关系的新形式和教师角色的调整与变动。

这部著作**了许多方面的问题,给了我很大的触动,我们总是抱怨诺贝尔奖与我们无缘,总是埋怨中国的孩子不会创新,可是我们作为教师的,作为教育者,我们反思过自己的教育吗?当我们将精心准备好的“教案”拿到课堂上宣讲的时候,当我们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并且感觉良好的时候,当我们高举“为了你们好”的旗帜不断地给学生布置大量作业的时候,我们考虑到学生的想法了吗?考虑到学生的处境了吗?

考虑到学生的生存状态了吗?读了这本书,我才发现,一向自认为还算是个好老师的我做得太不够了!然而,最打动我、最震撼我心灵的是贯穿全书的批判意识。

作者以宽广的视野、宽广的胸怀、博大精深的学识,从历史和人文的教度审视现实中的教育。在那些理性而缜密的文字下面,蕴藏着一种责任感与使命感,涌动着一股澎湃的激情,一种对于教育事业冷峻清醒的思考和热情的期盼与渴望。

读了这本书,虽然不能说改变了我的教育观念,最起码思维得到撞击,对教育理念有了新的理解。陈雅贞

读书心得老师(篇4)

刘波先生对我们大家都很熟悉。现任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仁爱中学教学处处长、仁爱中学教师读书会会长。成来春晖给我们讲课。 《教师阅读力》这本书是刘波在20xx。4出版的新书。

作者在书中提出以下观点。

第一:要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阅读难,与很多人将阅读和工作、生活当成两件事情来做是有关系的。

除了工作和生活之外,阅读是一项额外的任务,所以压力会很大。在教学过程中,最新鲜的教育资源必须来自生活,与周围的事物相联系。我们生活中每天发生的故事可能会成为教材。我们能否捕捉到这些材料取决于阅读。

第二,要用阅读来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在数字时代,它为我们的阅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我们应该善于利用搜索引擎或期刊网络的独特功能来选择我们需要的信息。

各种搜索引擎都有一些特别订制的栏目。你可以在一段时间内整理出你所关心的关键字的相关事件和动态变化,并根据你的需要推送给你。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它可以让你避免在浩瀚的信息海洋中漫游,并立即锁定目标。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当然知道阅读的重要性,但我们总是说没有时间。但鲁迅先生曾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肯挤,就永远有。

有阅读愿望的人,一定是会找到阅读的时间的。在协调工作、生活、阅读三者关系的过程中,也可以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读书心得老师(篇5)

《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这本书是一部教读者如何阅读和欣赏图画书的阅读指南。全书分上下篇,上篇是对图画书这一图书门类的介绍,介绍如何“从头到尾阅读一本图画书”,下篇是对国内引进的60余部世界经典图画书进行精彩解读,从外在形态、艺术表现到故事内容对这些图画书进行了专业系统的记录和独到有趣的解读。

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有一种很清新的感觉,因为看到里面有很多有趣的图画,很吸引我,日常生活中很少看类似的图画书,在翻看了上篇对于图画书的阅读指南后,了解“封面、环衬、扉页、正文、封底”等等。我迫不及待地想在下一章读一些经典图画书的故事和解释。看了看《小黑鱼》、《14只老鼠吃早餐》、《快活的狮子》等几个图画故事。

印象最深的是《快活的狮子》,它讲述的是住在法国动物园里一只快活的狮子的故事。快活的狮子每天在动物园里会有很多人向它打招呼,人人都是他的朋友。一天早晨,饲养员忘了关上门,快乐狮决定出去看城里的朋友。

当狮子走出公园的围栏,向平时的好朋友打招呼时,他们大惊失色,失去了常态,一看到它就乱了:有的晕过去,有的跑掉……总之跟动物园的时候不一样,狮子觉得奇怪,他想找到一个看见他不会晕到,也不会跑掉的朋友。不久,消防车来了,消防队员慢慢靠近狮子。这时,饲养员儿子弗朗索瓦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你好啊,快活的狮子”,最后快活的狮子和弗朗索瓦一起回动物园了。狮子最终它靠自己的理解,得出结论:“依我看,人们不在动物园里,一定就是这个样子的。

”于是,他决定不再出去,老实呆在自己动物园里的房子,等待人们温文尔雅地来看他。

故事发人深省,画面内涵丰富。画面人物表情丰富多变,线条轻松随意,画面充满幽默感。狮子的心理变化其实就像人的心理成长过程一样,从单纯的快乐、单纯的悲伤经历过一次次挫折之后,慢慢变成了“含着泪的笑”。事实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自己:

我是谁?我在对方的心中是怎样一种形象?这很重要,是相互理解和沟通的前提。

如果狮子知道换个角度思考,知道人们尽管爱看他威风凛凛的样子,但还是怕他的话,遭遇这样的场面,或许就不会那么郁闷了。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城南旧事读书心得范例4篇

读城南旧事心得体会 城南旧事的读书感悟 07-16

海尔观后感12篇

海尔观后感 11-06

表演活动方案

表演活动方案 11-06

今日读书心得: 初中读书心得(篇一)

在线读后感 莫高窟读后感 09-17

给女朋友说的情话短句

女朋友情话短句 11-06

2023中学生周记精品十一篇

中学生周记 11-06

的心情短语人生感悟文案精选48句

人生感悟文案 11-06

监管自查报告(实用13篇)

监管自查报告 11-06

爸生日快乐祝福语8个字40条

生日快乐祝福语 11-06

新年快乐发朋友圈的句子(精选74条)

新年快乐句子 11-06

小班上期语言领域教学计划精华五篇

小班上期语言教学计划 小班上期教学计划 11-0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