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冰淇淋课件

教学过程中教案课件是基本部分,每位老师都要用心的考虑自己的教案课件。教案是创造性教育和创新教学的必要条件,老师怎样做好优秀教案课件呢?今天我们将为大家介绍一篇充满智慧的“冰淇淋课件”文章,希望我的故事能够给您带来一些思考与启示!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辞职申请跟辞职报告6篇

冰淇淋课件【篇1】

冰淇淋 - 一种甜美的美食

冰淇淋是一种美味的甜品。它可以是奶油、牛奶、水果甚至蔬菜制成的精美的物品。它有许多不同的口味和品牌。无论是在夏天的高温天气中,还是在一个想要享受甜美的滋味的时刻,冰淇淋都是一种受欢迎的选择。

尽管冰淇淋可以在任何时候享受,它似乎特别适合夏季。当空气温度升高时,冰淇淋可以为身体带来舒适的感觉。这是因为冰淇淋中的低温可以通过避免身体暴露在高温中来降低体温。此外,冰淇淋有多种口味,例如草莓、巧克力、薄荷和香草,在炎热的夏天提供了多种味觉体验。

除了提供口感的满足以外,冰淇淋还可以被用作庆祝和社交活动。在烤肉和户外活动中,人们经常会选择冰淇淋作为甜点。这可是因为冰淇淋在别的甜点中更加方便,而且因为它能很好地满足许多不同的口味,因此它的受欢迎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制作冰淇淋时,需要独特的工艺和方法。基础的冰淇淋制作可以通过批量自制完成,而许多顶级的制作者会用更加复杂的技术来制作出更昂贵的、更加复杂的冰淇淋。无论是商业制造还是家庭制造,制作冰淇淋都需要多种步骤和具体要求才能制作出完美的产品。

作为一款美味的且适合各种场合的美食,冰淇淋在现代社会中是不可或缺的。从夏季活动到庆祝活动,从商业供应到家庭制作,冰淇淋因其美妙的味道和多种口味而成为了世界各地人们的最爱。

冰淇淋课件【篇2】

活动目标:

1、欣赏、感知甜筒冰淇淋的不同形状、色彩、排列方式,了解冰淇淋的基本特征。

2、用涂一涂、粘一粘、撒一撒的方法表现冰淇淋的造型,促进手、眼、脑的协调性。

3、感受冰淇淋带来的清凉与画面的美,在绘画游戏中获得愉悦。

4、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5、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活动准备:

纸系列:黑色长条形水粉纸每人一张,甜筒形状的洒金泡沫纸(高矮、大小、胖瘦不一)。

笔系列:自制刮板、挤奶油袋。

颜料系列:冷暖色系水粉颜料、白色水粉颜料。

辅材系列:固体胶,七彩糖针每人一盘,自制各种奖牌,厨师帽每人一顶。

活动过程:

一、看颜色、猜味道,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感觉色彩的美

1、观察柠檬黄、橙色、大红色,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水果的味道。

师:如果这些味道放在一起会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涂一涂,画一画。

2、观察绿色、蓝色、紫色,请幼儿说说它们是什么水果的味道。

师:如果这些味道放在一起会怎么样?让我们一起涂一涂,画一画。

(要求:用冷色调或暖色调将一张黑色的水粉纸涂满。)

二、欣赏、感知与表达甜筒冰淇淋的造型

师:夏天到了,天气可真热!我们一起来制作冰淇淋,好不好?我特地带来了很多甜筒冰淇淋,请小朋友们欣赏。

1、观察甜筒的形状(三角形)。

教师出示三角形洒金泡沫纸,请幼儿贴一贴。

2、将甜筒排列(单个排列,两两排列,二三排列)贴在水粉纸上。(为避免千篇一律的横向、均等排列,可要求幼儿把做好的甜筒送给自己最爱的人,如爸爸、妈妈、老师,可以送不同的数量、不同的品种,这样就可能产生三三两两的集散效果。)

3、添画甜筒上的奶油。

4、给甜筒冰淇淋加上好吃的`巧克力豆(皱纸搓成的小团)。

三、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冰淇淋,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提醒他们制作的步骤,做的时候可以多动脑筋想一想,做出和别人不一样形状的冰淇淋。

四、展示讲评

师:小朋友做的冰淇淋真好,谢谢你们!你最喜欢吃哪个冰淇淋?(引导幼儿从形状、味道上面来讲,并将真实的甜筒冰淇淋奖励给每个小朋友品尝。)

教学反思

我自认为此次教学活动设计,难易程度非常适合中班孩子的掌握,课堂气氛也不错,究其原因:

一、是制作图样设计的非常新颖,孩子们都很感兴趣;

二、是该活动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让幼儿有充足的材料可以选择;

三、利用本土资源“变废为宝”,抓住幼儿的心理特点开始发挥想象制作冰淇淋加工厂,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潜能,从而达到教学的预期效果。

不足的是:

一、幼儿在手工区操作用纸卷的冰淇淋时候,动作不太熟练,有点笨拙,就是平时动手机会太少,以后要在动手方面多以加强。

二、师幼互动的环节上,幼儿在语言表达不够清晰,流畅。

通过这次的教学活动,我深刻体会到,所有的教学活动活动一定要坚持开放性的原则,让幼儿充分感知和操作,同时活动的题材必须来源于本土生活,这样的活动才真实更有价值。

冰淇淋课件【篇3】

教学内容:

课本第1819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2.学会序数的书写,能进行数学交流。

3.知道序数与编号无关。

4.给学生以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自己探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发散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1.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2.学会序数的书写,能进行数学交流。

教学难点:

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水果图的学具、学习用品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水果图(每一种各一个):香蕉、苹果、桃子、菠萝、生梨。

2.请学生两人合作,用水果图像老师这样摆一摆,再数一数:一共有几个水果?

3.从左往右看,第一个是什么水果?第二个是什么水果?第三个是什么水果?第四个是什么水果?最后一个是什么水果?

二、探究新知

(一)几个与第几个

1.多媒体出示课本题1:同桌互相看图说图意,反馈。

谁能看了这幅图讲一个小故事?

(例:有8个小朋友在排队买冰淇淋,小巧排在第一个,小胖排在最后一个)

2.认识基数、序数

(1)认识基数: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8个)板书:一共有8个小朋友。

(2)认识序数

师:这些小朋友买东西能自觉遵守秩序,主动排好队。

看!从左往右数,小巧排在第几个?小丁丁呢?小亚?小胖?最高的一个小朋友排在第几个?

对,从左往右数,小巧排在第1个,我们就在小巧下面的□中写1.这样写与我们平时的写法有什么不同?(1的右下角多了一个小圆点。)

从左往右数,小丁丁排在第2个,我们就在小丁丁下面的□中写2.从左往右数,戴帽子的小朋友排在第3个,我们就在这个小朋友下面的□中写3.(依次板书:1.2.3.)

请小朋友把书上的题1写完整,反馈并板书:4.5.6.7.8.3.媒体出示题2(1)请学生说图意。

(2)师:小巧买了冰淇淋,边吃边走了,从左往右数,小丁丁现在排在第几个?(第1个)现在排队的一共有几个?(7个)

(3)小胖插队了,他插在第几个?(第3个)在谁的前面?(小亚)他后面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不能插队,小朋友买东西要能自觉遵守秩序,主动排好队。)

(4)请小朋友把书上的题1写完整,反馈并板书:1.2.3.4.5.6.7.4.媒体出示题3图3:小丁丁买了冰淇淋也走了,现在还有几个在排队?(6个)

从左往右数,小胖排在第几个?(第6个)

5.比较:这三幅图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相同:都在买冰淇淋。

不同:每一次的总人数不同,每个小朋友排队的顺序会发生变化。

师:我们把每一次的总人数叫几个,每个小朋友排队的顺序叫第几个。

6.序数的书写。

学生完成题4,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填写10后面的数。

(二)序数与编号无关

媒体出示课本19页的运动会图。

1.四人小组合作:①看图说情节②填名次

2.反馈交流。(例:小朋友跑步比赛,最后5号小朋友得了第一名,3号小朋友得了第二名)

3.小结:小朋友的编号与名次是无关的。

三、应用提高

1.看班内第二组的座位,数一数靠南面的一排小朋友一共有几个?某某小朋友坐在第几个可以怎么数?

(1)从前往后数,某某小朋友坐在第几个?

(2)从后往前数,刚才的某某小朋友坐在第几个?

(3)每个小朋友说说从前往后数,自己坐在第几个?从后往前数,坐在第几个?反馈交流。

2.媒体出示六幅不同的玩具图:(上下摆放)

小手枪

小兔

布娃娃

小汽车

小皮球

溜溜球

学生自己提问题,请班内的小朋友回答。如

问题1:一共有几种玩具?

问题2:从上往下数,布娃娃在第几个?

问题3:从下往上数,布娃娃在第几个?

3.同桌两人拿出各自不同的学习用品,按一定的顺序摆放。用今天学的本领来提问题,并回答。请四人在实物投影仪上反馈交流。(上下、左右各一种摆法)

四、总结阶段

这节课你学到了一些什么本领?还有有疑问的地方吗?(几个和第几个)

冰淇淋课件【篇4】

冰淇淋是一种甜美可口、清凉爽口的冷饮小吃,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不同的地区,冰淇淋的形状、口味和制作方法都有所不同,但是它的基本原料是一样的,那就是牛奶、糖和冰淇淋粉。

作为一种美食,冰淇淋的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宋代,南方的人们就已经掌握了制作冰淇淋的技艺。那时候,人们将水果、鲜奶、蜂蜜等材料混合在一起,加入一些碎冰块,通过不停地摇晃、搅拌,最终制成了一种看起来像冰淇淋的东西。当然,那时候的冰淇淋比现代的口感要差得多,但是它的制作方法奠定了现代冰淇淋制作的基础。

如今,冰淇淋已经成为了人们夏季消暑的必备品之一,并在不断地创新中发展壮大。不仅有传统的口味,如香草、巧克力、草莓等,还有很多新颖的口味,如抹茶、榴莲、牛轧糖等等。人们在享受冰淇淋美味的同时,也在探索和创新冰淇淋的制作方法。如今,除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外,还有很多现代化的制作方式,如打液氮冰淇淋、冷石板冰淇淋等等,让我们的选择更加丰富。

除了美食本身,冰淇淋还有很多的文化内涵。它可以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让我们想起小时候跟父母在街头巷尾寻找冰淇淋小摊,一起享受清凉的夏天,也可以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许多电影、小说中都有涉及冰淇淋的情节,如《寻梦环游记》中的牛奶冰淇淋,就成为了人们对于家庭和亲情的回忆。

总之,冰淇淋这种小小的甜食,承载了无数的美食和文化内涵。在享受其美味的同时,也让我们学会了感恩生活,珍惜美好的回忆。

冰淇淋课件【篇5】

教学内容:

教材P1819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意义。

2.会书写序数。

3.能根据不同的情况来排序。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

2.培养合作交流意识。

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文明礼貌、勇往直前的良好道德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几个和第几个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并会书写序数。

教学用具:

数字卡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阶段

1.师:现在老师要带小朋友到冷饮店去买冰淇淋,你们愿意吗?(板书:买冰淇淋)

2.请几名学生上台做演员,排队买冰淇淋。

其余学生做观众,手中拿好数卡。

问:一共有几个小朋友排队买冰淇淋?XX同学排在第几个?

(学生举起数字卡片表示)

第一个小朋友买好冰淇淋走了,现在谁排在第一个?谁排在最后一个?

二、探究阶段

探究(一):几个与第几个

1.看图说故事

投影P18,谁能看这三幅图讲一个小故事。

2.认识序数

图1: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在排队?小巧排在第几个?(板书1.)

问:几个和第几个有什么区别?(小组讨论)

反馈,小结:几个表示事物的多少,第几个表示事物的次序,用以表示事物次序的数叫做序数。

图2:小巧买了冰淇淋,边吃边走了,小丁丁现在排在第几个?(板书2.)

现在排队的一共有几个?

小胖插队了,应不应该?他插在第几个?(板书3.)在谁的前面?猜猜他后面的小朋友在说些什么?小胖会怎么做呢?

图3:小丁丁买了冰淇淋也走了,现在还有几个在排队?

小胖排在第几个?(板书6.)

3.书写序数

观察:老师写的这些序数有什么特点?(在右下角有小圆点)

小结:写序数时要注意什么?

学生在书上练习写序数,有能力的学生填写10后面的序数。

探究(二):正确排序

1.小组合作:(教材P19)(板书:运动会)

①看图说情节

②填名次

2.反馈交流

①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

3.小结:从这个故事中你们知道了什么?又懂得了什么?

(小朋友的编号与名次是无关的。在比赛中输了不要紧,下一次可以继续努力,取成功。)

三、运用阶段

1.按要求指出图形

从左往右数第4个

从右往左数第4个

(引导:编序号之前,必须先明确一个方向。)

2.看图填空

一共有?个动物,小兔排在第?个。

3.给汽车填名次

四、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一些什么本领?

冰淇淋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欣赏烟花图片,感受烟花的造型美、色彩美。

2、尝试用各种点、线组合绘画烟花。

3、能够大胆表现烟花,感受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烟花ppt、视频、音乐、黑色卡纸(背景图)、颜料、棉签、小抹布 展示板

活动过程:

1.欣赏视频,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看,这是什么?

烟花到天空中怎么样?

教师:过年过节的时候,夜晚的天空中真热闹。随着“呯,叭”声,一朵朵烟花爆出来,五颜六色,真是好看极了。

2、观看图片,感受烟花的美。

(1)浏览部分图片,整体感受。

教师:这里还有许多美丽的烟花,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重点欣赏几幅烟花图片。

教师:有那些颜色的烟花?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可动作模仿)

观看线条组成的烟花。

教师:烟花打到天空中,慢慢散开,越变越大!它们有的线条长,有的线条短短的,有的都变成小点啦!有的线条直直的,有的弯弯的,还有的像闪电。(观看单个烟花图片)教师:这个烟花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颜色?最里面是什么颜色?然后呢?(观看一组烟花图片)

教师:有的烟花也像小朋友一样,有的是几个好朋友密密的靠在一起。它们有的散的比较大,有的刚刚散开。有的在高高的天空中,有的在矮一点的地方。

3、幼儿创作。

(1)出示材料、范画,共同讨论作画方法。

教师:我们也来画一画美丽的烟花!烟花“啪”的升到天空中,散开来,越放越大,我们画的时候可以画完一圈再画一圈,用不同的线条和点子进行装饰。

(2)师生共同示范,完成范画。

(3)交代要求,幼儿作画。

4、展示、评价。(大背景图,有城市楼房剪影)

教师:这么多五彩缤纷、五颜六色的烟花,把夜空打扮的真美!

教师:说说看,你喜欢哪幅烟花?

扩展阅读

笋芽儿课件(推荐十三篇)


经过严格的筛选栏目小编为您精心准备了“笋芽儿课件”。教师每一堂课都需要一份完整的教学课件,认真规划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是每位教师每天都要完成的工作。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也非常重要。感谢您的关注,希望我们都能有所收获!

笋芽儿课件 篇1

《笋芽儿》教学设计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会认“笋、唤、揉、漆”等14个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正确书写“轰、笋、芽、呼、唤”5个生字,把字写端正、美观。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教学准备:

1、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

2、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随题识字

1、播放笋芽儿破土而出的课件,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课件出示笋芽儿图片。

2、板书课题。学生认读,指导读准字音,特别是儿化音。

3、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笋芽”。“笋”中横要长,右边出头。书写时,一定要提醒学生以词语为单位进行临写。

4、对照笋芽儿图片说一说你怎样形象的把“笋芽”记住?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随课题识字“笋芽”,让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对所学的汉字进行理解和记忆,也分散了识字的难度。】

二、检查预习,积累运用。

(一)初读课文

1、同学们,春天到了,被叫醒的笋芽儿是怎样一步步长成健壮的竹子的呢?请大家欣赏课文。(播放课文视频)

(二)词语积累

1、春天来了,课文中的词语宝宝也想出来看看美好的春光都一个个跑到大屏幕上来了,同学们想去认识它们吗?课件出示词语“漆黑、沉睡、撒娇、呼唤、唠叨、爱抚、滋润、照射、温暖、自豪、健壮、叽叽喳喳”。

2、学生自读词语。开火车读。指名读。

(三)生字认读

1、出示要求会认的14个生字。

2、指名读,纠错。

3、小组内读。

(四)句子积累

1、老师觉得课文中有些句子写得特别好,你能找出来并美美地读给大家听吗?

2、学生找句子并朗读。

3、教师总结,出示句子:“

1、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

2、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3、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

三、朗读感悟,随文识字。

1、读着这些句子,我感觉到笋芽儿真幸福啊!那么在它的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那些人的关心和爱护呢?学生自读课文。读完课文后指明回答。(春雨姑娘、雷公公、竹妈妈、太阳公公)

2、情景创设,识记“呼唤”

(1)春天来了,春雨姑娘在绿色的叶丛中弹奏着乐曲,她是怎样唤醒笋芽儿的?指明回答。(出示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2)“呼唤”一词变色,谁能给“呼唤”换个词?(呼叫、呼喊)(3)谁愿意当春姑娘,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指名学生读句子)(4)笋芽儿还没醒呢,谁再来叫叫笋芽儿。(学生再读,理解“呼唤”)(5)你能用“呼唤”说一句话?

(6)请学生说一说怎样形象地记住这两个字。

(7)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呼唤”(“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唤”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3、调动积累,识记“轰隆隆”

(1)春雨姑娘很温柔,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那么,雷公公又是怎样呼唤笋芽儿的?(学生读第四自然段)

(2)我们也学雷公公,一起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笋芽儿吧。(全班齐读)(3)除了雷公公的叫喊声,你还听过哪些声音是“轰隆隆”地响的?(4)“轰”怎样记住它?给轰组个词?

(5)你还能说几个像“轰隆隆”这样表示声音词语吗?

(6)教师在田字格中指导书写“轰”。(左边的“又”字捺画变点)

4、发现规律,识记“唠叨”

(1)笋芽儿一个劲儿地往上钻,妈妈看见了,做了些什么?(第五自然段)(2)“唠叨”是什么意思?你怎样记住它?(“唠叨”是形声字,口字旁表示意思,跟口有关系,意思就是话说个不停使人厌烦,右边“劳”和“刀”表示读音。)

5、除了以上我们说的,笋芽儿还得到了谁的帮助?(太阳公公)出示句子: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四、再读感悟,启迪思维。

1、笋芽儿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这么多人的关心和爱护,最后笋芽儿终于成长为了一株健壮的竹子。我们一起再来把课文朗读一下好吗?(分角色读)

2、正是因为有了大家的帮助,笋芽儿最后才长成了健壮的竹子,她会对帮助过她的人说些什么呢?

3、请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成长过程中都得到了哪些人的帮助?(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感谢那些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布置

1、把课文读流利

2、抄写生字词

七、板书设计:

3、笋芽儿

春雨姑娘 雷公公 竹妈妈 太阳公公

笋芽儿课件 篇2

①师:“小朋友,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春天也喜欢你们。你们看,春天来了。

(出示课件画面《春天来了》,播放轻快的音乐),“你们想说些什么呢?”

②师:是呀,春天来了!大自然里的一切都醒了,有一位小伙伴也从泥土里偷偷地探出脑袋,她就是——(老师指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笋芽儿。

①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③你想提醒同学生们注意哪个字的读音。

④交流识字方法。

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把你的好方法介绍给同桌的小朋友。

⑤快乐传递读词语:把生字放在词语里,你还会读吗?我们来玩一个快乐传递的游戏,请每个小组的第一个同学拿到“快乐果”,音乐停下时,如果你会读果子上的词语,这个快乐果就送给你。准备好了吗?

⑥猜词语:我们来进行一个有趣的“猜词语”游戏,谁愿意到前面来猜?(指名让一名学生面对全体同学站在前边。老师站在这位同学身后,大家看老师出示的词语做动作。看看谁的动作能让前面那个同学最快地把词语猜出来)

①观察插图,认识笋芽儿是什么样的。(激发学生了解笋芽儿生长过程的愿望)

③学生熟读课文,读后说说知道了什么。

①同桌或小组互读要求认识的生字。

①指名读生字新词。

②认读“冈”“轰”“喊”,同桌互相听写这三个字。

①分组读课文,一组读一个段落。

②自主展示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听。

①小组合作学习1—5段。

a. 请小组长同小组成员商量,选择最想读的一个段落。

b. 小组长带领着一起读选择的那段课文。互相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准备怎么向大家汇报。

c. 请每个小组推荐一名代表汇报学习结果,没有汇报的小组仔细听,可以向正在汇报的小组代表提问,当一位善于提问的小记者。汇报的小组成员要团结一心,帮助本组代表回答问题。

②情境感悟第6段。

a. 过渡:在妈妈不停的唠叨中,春天已经变得万紫千红,你看!(画面)禾苗绿得发亮,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鸟欢快地歌唱。

b. 谁来说说你现在的心情?

c. 笋芽儿看见这样的景象会是怎样的心情?

d. 同学们,带着自己的体会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e. 汇报:谁想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随机指导:评读第二句,赛读第三句,齐读最后一句)

③引读第7段。

在他们的.帮助下,笋芽儿终于长大了。(板书:长大了)这时,笋芽儿的心情怎样?(自豪)(板画长大的表情)什么时候你自豪过?(生说)自豪地读笋芽儿的话。

④配乐读全文。

愿小朋友们也能像笋芽儿一样勇敢、快乐地成长!让我们再次朗读全篇课文。

②笋芽儿对我说——

①积累本课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②书写“世界”“笋芽”“呼唤”三个词。

③有重点地指导、范写。(如“世”的笔顺、“呼”“唤”的口字旁要小而偏上等)

④学生写字。

⑤评价书写的字。

结束语:让可爱、勇敢的笋芽儿永远和我们的童年在一起!让我们同笋芽儿一起快乐地成长!

笋芽儿课件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笋芽儿奋发向上的精神。

2、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第3课,齐读:笋芽儿,读得再亲切些。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会了生字。不知道还记不记得,呼唤 漆黑撒娇 轰隆隆 粗重 扭动 向上钻 唠叨 长辫子 滋润 山岗 自豪 竹笋 唠叨 抚摸

2、小结:还认识了笋芽的样子,那么笋芽儿到底是怎样生长的?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又有谁的陪伴呢?让我们慢慢的读读课文吧。

二、整体感知

1、自读,想笋芽儿是怎样成长起来的?

2、交流:同板书 唤醒;向上钻;钻出地面;长成竹子

三、细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那么,是谁唤醒了笋芽呢

1、自读,思考 2、交流板书:春雨

3、春雨姑娘怎样呼唤?

(1)指读,嘘,声音小点,千万别惊吓了笋芽儿

(2)笋芽儿她听到你的声音了,轻轻柔柔真好听,还想再听一次,齐读。

第三自然段

1、还有谁呼唤笋芽?

2、板书:雷雨

3、指名读,怎么读

4、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她会对笋芽说什么?

过渡、听了春姑娘,雷公公的呼唤,笋芽儿怎么做?

第二自然段

1、默读,画出动词,

2、带动作读,平时你最喜欢和谁撒娇,用动作和表情读是读书的好方法。

3、表演读也是读书的好方法,真是一群可爱的小笋芽。

过渡:听了春姑娘,雷公公的呼唤,笋芽儿怎么做?

第四自然段

1、指读,板书:扭,一个劲儿(用力不够)再读

2、听了朗读,我好想吃你到了那个爱撒娇的笋芽儿,变得勇敢了,他一个劲儿、不停地、用力地向上钻,加动作齐读。

过渡:小笋芽快出土了,这下可急坏了竹妈 妈,齐读第五自然段,板书:妈 妈关爱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1‐5自然段

1、生扮演角色,师提示可以加上合适动作(春雨姑娘、春雷公公、笋芽儿、竹妈 妈)

2、你们都是出色的演员,然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过渡:有了春雨姑娘的雷公公的帮助,有了妈 妈的呵护,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

第六自然段

1、默读,看看笋芽儿钻出地面都看到了什么?找到相关的句子美美读读。

2、把什么当人写(桃花,柳树,燕子)

(1)那里还有这样的句子

(2)笋芽儿就看到了这三种景色的吗?还看到了什么?

(3)男、女赛读

过渡:笋芽儿在爱的呵护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在他成长的路上要感谢谁呢?

(太阳公公,竹子妈 妈,雷公公,春雨姑娘)板书:春雨,阳光

五、升华

1、他要对他们说什么?

2、在他成长的路上,也读到过许多人帮助,你要感谢谁?

3、总结:你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是的,成长的路上得到别人的帮助你会成长,但最主要靠自己。板书:奋发进取

4、笋芽儿站大了,他长在山岗上,迎风跳起了优美的舞蹈,他自豪地喊着:引渡:我长大啦!

5、你们和小笋芽一样,课堂上表现积极,让我们感谢一路陪我们成长的人,让我们像笋芽儿一样奋发进取,长大成才好吗?

笋芽儿课件 篇4

1、知识与技能:

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掌握沉睡,撒娇等词语的意思。初步认识省略号的用法,能讲出课文中省略号的用法。培养正确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1、谜语导入: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说个谜语给大家猜一猜好吗?

小时层层包,大时节节高,初生当菜吃,长大成材料。

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他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2、划:

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4、想:

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5、查:

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师:你们想知道笋芽儿是怎样一天天的长大的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从中寻找答案吧?

1、正音:

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尹戴竹帽──笋。

3、读文:

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 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⑴ 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

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⑵ 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⑶ 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⑷ 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4自然段。

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5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

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多种形式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 趣,提高了写字质量。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

1、轻声读课文:

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师生共同感悟春光的美好。

3、仿句训练:

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

1、默读课文:

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

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 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1、学习写冈、世界、轰四个字,教师重点指导:

冈字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〤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

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2、学生练习书写,组内互相评价。根据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写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1、我会把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3、发挥自己的想象,想想她们会说些什么?

终于钻出了地面。

桃花红着脸对笋芽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柳树摇着辫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课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绘声绘色的描写了笋芽儿的成长过程,教学起来,更是有情有趣,让孩子们在不同的角色中体会笋芽受到的关爱,孩子们入情入境,读春雨的话时,是轻声柔和的呼唤,读春雷的话时,是用粗重的嗓音,朗读很到位。在学习笋芽向上生长的时候,则让孩子们表演扭动着身子,向上钻的情景,通过动作理解词语。

笋芽钻出地面,看到的是美好的春光,这里让孩子们划出相关的语句,并用美的语言读好它们。

不足之处,没有训练孩子们的想象能力,笋芽钻出地面,还会看见谁,它们会对笋芽说些什么呢?

笋芽儿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字。积累“我会读”中的词语。有积累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2.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有感情,从理解“白栽”入手,去寻找小鹿的玫瑰没有白栽的原因。

3.体会美化环境的价值,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从中也能得到快乐。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

教学难点:

懂得小鹿的玫瑰花为什么没有白栽?认识到为别人创造幸福,自己也能从中得到快乐。

课前准备:

实物玫瑰花、花骨朵、多媒体课件、词卡

教学基本程序

一、谈话揭题,认识“笋芽儿”

1、出示课文春天的插图(有条件的也可做成课件)

美丽的春天来了,大地焕发出勃勃的生机。你们看到了什么呀?(引导学生用上以前积累过的好词,说说“我看见了什么样的什么?”)

2、师随机引出:躲在竹子妈妈身后,正好奇地张望这美丽的世界的,就是我们今天课文的主人公:笋芽儿

3、师在事先准备的田字格中板书课题,请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再亲切地喊一喊它的名字,并在课文中的田字格中写一写这两字“笋芽”。

4、引入文本:可爱的笋芽儿是怎么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圈画生字、新词

1、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给课文标上小节号,并圈出新字,画出新词。

2、检查。

读词语:归类出示词语

⑴呼唤弹奏扭动滋润爱抚唠叨

⑵叽叽喳喳轰隆隆沙沙沙

⑶揉了揉眼睛伸了伸懒腰(拓展这类词语)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3、再读课文,想一想:笋芽儿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在它的成长过程中,分别得到了谁的帮助?

4、交流反馈。

三、重点研读

第一自然段:

①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的春雨姑娘

②抓住低声呼唤,练读春雨姑娘的话。

③配上音乐和画面感受春雨姑娘在在叶丛中弹奏乐曲的美。并借助画面、老师的范读等手段,引导学生读出春雨的温柔与美丽。

第二自然段:

①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的笋芽儿

②联系生活,理解“撒娇”:生活中,你会向谁撒娇?怎样撒娇?

③带着体会,读笋芽儿的话。

④做做笋芽儿撒娇时的动作,并加上动作演读第二自然段。

同时联系第四自然段,感受笋芽儿不怕困难,积极向上的精神。

①读句,强调“一个劲儿”。

②引导学生想象:笋芽儿在向上钻的过程中,会遇到哪些困难,它又是怎么做?(石头把它的头顶痛了;泥土把它的背压弯了;……)

③引读:泥土把笋芽儿的背压弯了,但笋芽儿仍。

石头把笋芽儿的头顶痛了,但笋芽儿仍。

树根草根把它缠疼了,但笋芽儿仍。

(需要以学生的回答为引读的引言,适当修改)

④你觉得这又是一个怎么样的笋芽儿?(引导学生概括笋芽儿的“不怕困难、积极向上”)

第三自然段:

①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的雷公公。(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词语概括)

②想象:他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

③演读第三自然段。师生合作,分角色朗读1——5自然段。

四、字词巩固

出示概括后的语段,把生字加红复现,让学生在新的语境中再认巩固。

沙沙沙,春雨姑娘低声呼唤沉睡的笋芽儿;轰隆隆,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儿,笋芽儿不顾妈妈的唠叨,在漆黑的地底下扭动着身子,钻出了地面,揉了揉眼睛,看到了美丽的新世界!他在春雨的爱抚与滋润下,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他站在山冈上,感到无比自豪。

五、书写生字

1、出示:呼唤

⑴观察比较

⑵独立书写

⑶抽样评点

2、作业:在生字抄写本中书写“笋芽、呼唤”两个词语。

笋芽儿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

教学重难点:学习有感情地朗读笋芽儿和春雨等人物的对话。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笋芽儿课件 篇7

课前透视:

这篇童话散文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绘声绘色地描写了笋芽儿成长的过程。文章语言精美,角色鲜明,富有童趣。稚嫩的笋芽儿,温柔的春雨姑娘,大嗓门的雷公公和慈爱的竹妈妈,在作者的妙笔下活灵活现。

由于孩子们对笋芽儿的知识了解不多,课前师生可共同搜集一些相关的音像和图片资料,以弥补学习资源的不足。教学中教师还要创设情境,以读带问,以情促思, 通过读读、说说、演演、评评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自能读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 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信息资料: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谜语导入。“小时层层包 ,大时节节高 ,初生当菜吃 ,长大成材料”。猜猜看这是什么?(笋)见过吗?(出示笋的图片)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谜语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方式。形象地语言描述、直观的图片展示,激发了学生浓郁的学习兴趣。】

2、画面导入。(出示笋芽儿、竹子的画面)认识他们吗?小小的笋芽儿不到2个月就能长成健壮的竹子,多么奇妙啊!她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

(板书课题)同时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

对话平台

自学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学生识记、巩固生字最好的方法是复现。课堂中教师采用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提高了自主识字的质量。】

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低年级学生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敏锐感受力,教师要注意创设情境,利用移情策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发挥示范朗读的作用,逐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引导学生发现生字的构字规律,进一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多种形式评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的兴趣,提高了写字质量。】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复习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

2、分组竞赛读文。

朗读

1轻声读课文:笋芽儿钻出地面时看到春天的景色是什么样的?

2、你能读出春天的美景吗?(指名读、齐读)师生共同感悟春光的美好。

3、仿句训练:笋芽儿还看到了什么?你还能像书上那样说几句吗?

想象

1、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2、再读感悟: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和爱护呢?

【挖掘教材潜在的人文因素,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见解,使学生感受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周围人的关爱,体现了审美价值的个性化、多元化。】

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写字

1、学习写“冈、世界、轰”四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冈”字的横折钩的折笔要垂直,不可向内收;里边的“”不能太小,第二笔是长点。“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2、学生练习书写,组内互相评价。根据同学的建议,把自己写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3、全班交流展示,评选“小小书法家”。

作业

读一篇童话故事,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伴教锦囊

1、笋芽儿是人们食用的蔬菜之一 ,可以鲜吃 ,制作各种菜肴 ;可以腌制 ,能吃上几个月 ;可以干制 ,能吃的时间更长 ;还可以制作罐头 ,销往世界各地 ,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入。

2、竹子在夏天 ,是生长期间走向成熟的季节 , 躯干由嫩绿色转为青绿色。竹叶 ,可做造纸的原料。竹子在秋天 ,表面上看起来没有生长现象 ,可是竹子 的地下茎却是生长的旺季。地下茎俗称行鞭笋。行鞭笋有一个生长特点 ,具有向阳性。一般来说 ,它只朝三个方向生长———东、南、西 ,不会向北生长。它很顽强 ,所到之处 ,不管是石缝 ,还是破缸底、墙脚、瓦砾堆 ,都能穿过去 ,就是变换了它的体态 (本来是圆的 ,变成扁的 )也要长过去。竹子在冬天 ,是最顽强的植物 ,被誉为“岁寒三友”之一 。

笋芽儿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复述课文。

2、初步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的几句话,体会笋芽儿从害怕到坚定的感情变化。能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3、使学生知道只有经风雨,风世面,勇于锻炼,才能健壮成长,初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重点:同目标2

教学难点:复述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一段。

划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记住这一句。

2、分角色朗读。

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撒娇”、“央求”各是什么意思?

3、指导朗读。(练读、朗读)

二、学习第二段

1、轻声自由读第二段。

划出最喜欢的句子并记住。

2、笋芽儿听了雷公公的呼唤,她怎样向竹妈妈表示?

“沉不住气”什么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3、分角色朗读。

说说三个角色各要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唠叨”是什么意思?表演。

4、指导朗读。(练读、朗读)

5、分角色朗读。

三、学习第三段

1、轻声自由读第三段的10、11自然段。

划出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记住。

2、笋芽儿遇到了谁?小草对她说了什么?(指名读)

3、笋芽儿怎么说,怎么做?最后结果怎样?

理解“暖烘烘”的意思。

有感情地朗读。

4、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写了什么?

5、指导朗读

理解“爱抚、滋润”的意思,读出温柔的语气。

理解“和煦”的意思,读出“暖和”的感觉。

下面两句描写笋芽儿的句子应该怎么读?

她为什么感到自豪?

6、指导背诵。

四、总结全文,揭示意义

1、朗读笋芽儿先后说的几句话,体会笋芽儿的思想感情变化。

2、说说这则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五、尝试复述

六、作业

1、作业本第4、5题

2、有感情地朗读。

笋芽儿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读好笋芽儿和春雨姑娘等人物的对

话,感受笋芽儿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教学重点:

识记生字,读好不同角色的语气,体会童话中蕴涵的意义。

教学难点:

能读好不同人物的对话。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笋芽儿、竹子的音像资料或图片;投影仪。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小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小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二、自学

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划(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想办法记住它们)

读(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想(自己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查(同桌互相检查自学情况,教师巡视指导)

三、交流

1、正音:小老师领读----开火车读----按偏旁归类读----扩词读----同桌互考,全读对的同桌奖励一颗小笋。

2、展示方法:

如:猜谜:两辆车——轰;尹戴竹帽——笋

动作演示:唤/揉/扭/钻/抚/辫

3、读文:指名分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4、质疑:自学中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四、感悟

1、读一读春雨姑娘和雷公公呼唤笋芽的段落,想象他们呼唤的语气一样吗?

2、重点指导春雨和雷公公呼唤的语气。

(1)春雨姑娘是怎样呼唤笋芽的?(声音柔和、语气亲切,有“润物无声”的感觉)谁能试着“低声呼唤”笋芽儿?

范读——指名读——评读———练读——齐读。

(2)谁来做雷公公呼唤沉睡的笋芽儿?他和春雨姑娘的语气一样吗?(声音粗重,带有鼓励)

练读——挑战读——分组读——齐读。

(3)笋芽儿苏醒时什么样?通过做动作、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揉”“伸”撒娇“”扭“”一个劲地“”钻“”等词语。

模仿读——加动作表情表演读——男女声竞赛读——评读——自愿展示读。

(4)分角色表演读课文前四自然段。

五、写字

1、练习书写“喊、呼唤、笋芽”五个字。教师重点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2、学生练习书写,互相评价打等级。

教学反思:

《笋芽儿》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语文下册中的一篇课文,《笋芽儿》是一篇拟人体的童话散文,在作者笔下有稚嫩的笋芽儿娃娃,有温柔的春雨姑娘,有大嗓门的雷公公,还有慈爱的竹妈妈。课文形象生动,采用春雨姑娘对笋芽儿的引发力,竹妈妈对笋芽儿的束缚力以及笋芽儿自身奋发力交错的形式,绘声绘色地叙述了笋芽儿在成长过程。

教学《笋芽儿》这篇课文时,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读中感悟笋芽儿在大家的帮助下,奋力向上,努力想长大,向往外面的世界,最后终于长成了一棵健壮的竹子。我让学生说说自己想怎样长大?一位小朋友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克服困难,一个劲儿地长大。”一位小朋友说:“我要像笋芽儿一样,经历风雨,才能茁壮成长。” ……。学生的回答,让老师觉得学生从笋芽儿的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体验。

笋芽儿课件 篇10

1.精读课文,体会笋芽儿思想感情的变化,重点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好第2题中的句子。

2.使学生知道笋芽儿在春雨姐姐、雷公公、小草弟弟的鼓励下,勇于锻炼,终于茁壮成长,初步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意识。

1.复习检查。

(1)《作业本》2比一比,组词。(2)听写个别生字词。

2.学习课文的第一段。

(1)出示课后1(1),指名读第一段,其余思考。

(2)讨论课后1(1),理解央求。

(3)想象表演:谁能来扮演笋芽儿,央求竹妈妈让她到地面上去?(指名一至两位学生即可,只需理解央求就行了。)

(4)在这段中,春雨姑娘、笋芽儿、竹妈妈的话分别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自由试读)

①指名读春雨姑娘的话,并说说应用怎样的语气来读,为什么?

(温柔、关心)(声音要稍低些)然后齐读。

②指名读笋芽儿的话,说说该用什么语气?

(撒娇、畏缩)(声音要尖嫩些)指导齐读。

③指名读竹妈妈的话,说说该用什么语气读?

(担心、害怕)(声音要粗些、快些)指导齐读。

(5)齐读第一段,并选好自己认为读得好的对话部分站起来读。

3.学习课文第二段。

(1)想一想,我们刚才是怎样学习第一段的。

(2)小结:①围绕课后思考题,理解内容。

②抓住对话部分体会,并感情朗读。

(3)自学并反馈学习情况。

①笋芽儿听了雷公公的呼唤,她怎样做?(讨论)

②自愿扮演雷公公、笋芽儿和竹妈妈,朗读他们所说的话。其余学生进行评议。

③师生共同讨论本段中对话应采用的正确语气。

雷公公粗重(声音低沉)

竹妈妈不放心(理解唠叨)

笋芽儿坚决(音稍高、有力)

(4)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

4、学习课文第三段。

(1)自学第三段。(用一、二段的方法。)

(2)讨论,有感情朗读。

小草:坚强、不屈不挠

笋芽儿:勇敢、自豪

春雨姐姐、太阳公公:关爱。

分角色读,齐读。

笋芽儿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给多音字“撒”、“和”据词定音,理解22个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3、感受春天的美丽与笋芽儿自强自立的精神。

教学重点:初读课文

教学难点:掌握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导入新课

读题。说说笋芽儿是什么?

二、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事?

三、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读的时候注意语气)

四、检查自学

1、认读生字词语。

2、指导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生字词。

3、多音字“撒”、“和”的组词及成词规律。

4、指名朗读课文。

五、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根据笋芽儿成长的过程给课文分成三段。

2、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作业本第1、2、3题。

3、朗读全文。

笋芽儿课件 篇12

教学重难点:从朗读中感悟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乐趣。

1、把自己积累的好词佳句读给大家听。

的?

光的美好。

1、默读课文:假如你现在就是这株健壮的竹子,你最想说什么?(可以对春雨姑娘说,也可以对雷公公说……)

1、以小组为单位排演课本剧,教师巡视指导。

2、班级推选表演好的小组,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笔是长点。“轰”字左边的“又”字捺要变成点。

不好的字再写几个,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读一篇童话故事,把故事的内容讲给同学听。

相关链接:

以腌制,能吃上几个月;可以干制,能吃的时间更长;还可以制作罐头,

销往世界各地,给种植户带来可观的收入。

象,可是竹子的地下茎却是生长的旺季。地下茎俗称行鞭笋,行鞭笋有一个生长特点,具有向阳性。一般来说,它只朝三个方向生长―

―东、南、西,不会向北生长。它很顽强,所到之处,不管是石缝,还是

破缸底、墙脚、瓦砾堆,都能穿过去,就是变换了它的体态 (本来是圆

的 ,变成扁的 )也要长过去。竹子在冬天,是最顽强的植物,被誉为

“岁寒三友”之一 。

我长大啦!

笋芽儿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巩固生字,积累词语并在语言环境中熟练运用。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笋芽儿成长过程,体会她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理解和感激。

3、对科学童话故事产生兴趣,能从故事中汲取力量,着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有感情朗读全文,了解笋芽儿的成长过程。

2、难点: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和奋发向上的精神,并对他人的帮助表示理解和感激。

【教学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笋出土视频和笋芽图片,儿歌《小笋芽》的资料。

2、自制课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做好铺垫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3《笋芽儿》[板画课题]。

上节课我们只在文中的插图上看到过笋芽,现在我想和大家一起到竹林中去见见真正的笋芽,你们想去吗?(播放笋芽图片课件)这就是笋芽,打声招呼吧!笋芽就像我们小朋友一样,有很多人关爱着她。

二、朗读感悟,理解文本

[一]笋芽钻出地面前:

(一)感知春雨的关爱

1、下面就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找一找笋芽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遇到了谁,他们是怎样关心和帮助笋芽的?找到后和你同桌说说!

2、汇报:先遇到的是春雨姑娘,在第一自然段,(生读)[板画春雨]

春雨姑娘低声呼唤着笋芽,因为笋芽正在沉睡中,她怕惊醒笋芽。

3、联系我们的生活想一想什么是“沉睡”呀?春雨姑娘怕吓到沉睡中的笋芽,只能低声呼唤。

4、大家再想象一下,春天的细雨如果落在我们的脸上,我们的手上,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温柔、柔和、轻轻的、柔柔的)能通过你的朗读,让我们体会到春雨的轻柔、温和吗?

(生读)――真是一位温柔的春雨姑娘;

谁再来试试

(生再读)――这是一位细心呵护笋芽的春雨姑娘!

5、现在男同学你们就是沉睡的笋芽,女同学也就是春雨姑娘们,请你们低声呼唤一下沉睡的笋芽吧!齐:(笋芽儿,醒醒啊,春天来啦!)

(二)感知雷公公严厉

1、除了春雨姑娘,笋芽还得到了谁的帮助呢?他跟春雨姑娘的呼唤一样吗?(她还得到了雷公公的帮助: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着笋芽。)(板画雷电)

2、为什么说雷公公用“粗重的嗓音”呼唤笋芽呢?

(因为打雷的声音很吓人,雷公公想让笋芽清醒、清醒),

3、对,雷声大作的时候我们都会很害怕,那男同能不能学学着雷公公的样子呼唤一下笋芽呢? (能)读:轰隆隆!轰隆隆!……

4、这位雷公公你好像对笋芽说――

这位好像说―――

5、春雨姑娘和雷公公都用不同的方式呼唤着笋芽,听到春雨姑娘的呼唤笋芽

(撒娇地说:“是谁在叫我呀?”出示)

娇字是女字旁,看来女孩子最会撒娇了,那女孩子能读出它撒娇的样子吗?女孩子试一试,我们一起试一试

6、春雨姑娘叫醒了笋芽,刚刚醒来的小笋芽,你又听到雷公公雷鸣般的呼唤立刻就--(精神了)(清醒了)

清醒了的笋芽(出示)“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儿地向上钻.”这句话你想怎么读?自己试着读一读。

(突出“扭动着身子”说明“笋芽很用力的钻”)

如果不扭动着身子,不用力呢?(钻不出去地硬)

现在我们就是地下的小笋芽,我们一起扭动着身子用力地往外钻,看谁最先钻出地面!用力啊!能这样带动作读读这句话吗?(齐读)

7、谁还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生读)

我听出来了,他突出了“一个劲儿的”,什么是一个劲儿的?

(不停歇的,连续下去,一直向上钻)

谁来让我们体会一下笋芽一个劲儿的去努力的精神?

(你来读,再读,我们一起试试吧)!

8、还有不同的读法吗?(突出“向上钻”说明“有明确的目标”)

9、连笋芽都能为了自己的目标一个劲的去努力,那我们那,我们是怎么做的?

10、还有谁关爱着笋芽,继续汇报?

(还有笋芽的妈妈:妈妈见了,忙给笋芽穿上一件又一件衣服,还不停地唠叨:“千万别着凉。”)(板画竹子)

笋芽还小,她还不懂妈妈的爱,认为这是一种“唠叨”!

你认为妈妈这种关心是唠叨吗?(不是)

能换成别的词吗?(“叮嘱”“嘱咐”)你认为谁的词更恰当?书中的词适合小笋芽,你们说的词适合你们,各有千秋!看来你们对妈妈的爱有着更深刻的认识!

[二]笋芽钻出地面后

1、笋芽,在春雨姑娘和雷公公的呼唤下,在妈妈的关爱下,在自己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努力下,终于钻出了地面,想亲眼目睹这神奇的一刻吗?

(看课件演示笋芽钻出地面视频)

2、笋芽来到这个他从未见过的世界!她看到什么呢?请大家默读第六自然段,画出笋芽看到了什么。

(生读)好美的春光啊!谁再来读读?

(生读)我都被这美景陶醉了!

我们合作读读好吗?

3、读到这儿你发现了什么?(省略号)

联系上下文想想省略号在这里是的作用?(还有很多很多的景色)

那我们想象一下,笋芽可能还看到了什么呢?

4、让我们也一起欣赏一下这美好的世界吧!(课件演示美好春光)

5、此时,笋芽的心情是--(高兴的;兴奋的)

那你高兴地来读读笋芽说的话———(多美好的春光啊……)

你兴奋的读读————

6、带着我们自己不同的感受一起读读第六自然段好吗?

把第六自然段中的“笋芽、她”,都改成我,读一遍吧?(齐读)

7、笋芽凭借自己顽强的毅力终于钻出了地面看到了春光无限好!

8、钻出地面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春雨姑娘还一如既往的关爱着小笋芽,现在又加入了太阳公公的照顾!谁来读读最后一个自然段?(生读)

我来采访一下春雨姑娘和太阳公公,你们为什么这么做?

(为了让笋芽享受最好的阳光和水分,长得更快、更好,帮帮笋芽。)

让我们用心体会一下春雨姑娘和太阳公公的良苦用心吧!

(生读:春雨姑娘爱抚着她,滋润着她。太阳公公照射着她,温暖着她。)

谁再来读读?

8、除了他们,别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春风姐姐 着她, 着她;

笋芽妈妈 着她, 着她。

9、此时的笋芽觉得自己是--(幸福的、自豪的)

她在爱的温泉中成长,长成了一株健壮的竹子,长成了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她是骄傲的,她是自豪的,因此(出示:她站在山冈上……)生带动作读!

10、笋芽带着此时幸福、自豪的感觉,我们合作读最后一段好吗?

三、体会感恩,延伸结束

多么骄傲、多么自豪啊!笋芽终于长大了,在她的成长中要感谢很多人!那我们同学,在你的成长中,你要感谢谁呢?(畅言)

同学们,让我们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所有关爱我们的人,让我们把这篇 课文读给他们,告诉他们我们也会像笋芽一样努力,长大成才的!好吗?齐读全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这节课能紧紧依据第一学段的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上课伊始,在复习生字词时,教师制作了色彩明丽的“摘苹果”的动态课件,使枯燥的生字词的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为接下来学习课文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学习当中来。另外,在学生学习了笋芽钻出地面前这部分内容后,孙老师播放了笋芽儿成长过程的动态画面,这样就拉近了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深化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在学习了笋芽儿钻出地面后,孙老师播放了美丽的春光动态图片,把学生带入笋芽儿看到的美丽的春天的世界中去,从而体会到笋芽儿成长的喜悦心情。

老师能够运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化难为易,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变枯燥为有趣,使学生的多种感官都能够参与学习活动,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引导想象,训练语言。

有句话说得好,“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新教材给教师和学生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学中,教师注意抓住恰当的时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比如:在学习“笋芽儿和雷公公”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引导学生想象:雷公公可能会对笋芽儿说些什么?在学习了笋芽儿成长的时候,课文中运用了一个省略号,此处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笋芽儿还会遇到谁?他们会怎样关爱和帮助笋芽儿?在这些教学环节中,教师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来填补教材的空白,拓宽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使学生的个性在想象中得以张扬,同时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也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三、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教育家朱熹说:“读的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这句名言充分肯定了在语文学习中“读”是不可替代的手段。

在这节课中自始至终贯穿着读,读的有目的,形式多样,有自由读、指名读、齐读,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可以悟出语言分析难以理解的内容。比如让学生在读中体会 “撒娇”和“唠叨”这两个词的意思。

课堂上,老师还特别注意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比如:在读“笋芽儿扭动着身子,一个劲的向上钻。”这句话时,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学生有的把“扭动着身子”重读,体现出笋芽儿成长的快乐心情;有的把“一个劲地”重读,体现出笋芽儿不停地、持续不断地在成长;有的把“向上钻”重读,体现出笋芽儿很努力的在成长。正因为学生有了兴趣,才会有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才能获得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美。

把读的时间和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读中自学,读中自悟,读中自得。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觉得这节课上缺少学生的童言童趣,缺少孩子们活泼灵动的童真,希望这一点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能有所体现。

课件(推荐十二篇)


一般给学生们上课之前,老师就早早地准备好了教案标题,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撰写。教案和标题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关系到教学效果,你是否正为教案标题而苦恼呢?今天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篇关于“教案标题”的报道,我们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课件 篇1

教学目的

一、理解作者的创作构思:借前朝“治世”时的殃民故事,加以浪漫主义的幻想、虚构,来揭露“康熙盛世”的'黑暗现实。

二、掌握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起伏,跌宕有姿的特点。

三、学习本文人物心理描写细腻传神,不但切合人物的处境符合情节发展逻辑,而且用语极有分寸的写法。

四、掌握本课的重点的文言实词、虚词,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学习文言句子的正确意译。

2.掌握本文的情节特点。

3.理解故事喜剧结尾的意义。

一、检查预习,指导常用词解析和课文朗读、概述。(控制在20分钟内)

具体进程是:先布置几个学生解答常用词解析题,布置完后指名学生朗读,然后回过头来订正常用词解析的正误,最后进行概述指导。每一步都注重知识拓展和方法指导。

常用词解析情况的检查和点拨:

指名四个学生按“思考和练习”第六题四组例句板书“岁”、“顾”、“报”、“令”的常用义。

参考答案:

“岁”:A年;B每年;C年龄;D年。“顾”:A但、但是;B回头;C顾念、顾惜;D回头。“报”;A报告、告知;B报复;C报答;D报仇。“令”:A命令;B时令;C美好的;D命令。

点拨:上述常用词,均不止题中那几种意义。如“令”,就还有“一县长官名称”一义。特别是“顾”,意义用法复杂,除题中三种外,就还有:“看”(“顾野有麦场”);“回头看”(“赢得仓皇北顾”);“探问、拜访”(“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反而”(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等等,此外,与“视”,“玩”合用,有“仔细端详”意,如:“伯乐学相马,顾玩所见,无非马者”(《订鬼》)

A旧时县的别称;B古代与都城对称的县镇,一说指未筑城墙的县城。

参考答案:

课件 篇2

一,什么是教学叙事 简单地说,教学叙事就是讲一个教育、教学的故事,再加一些在叙述具体事件时自己的看法和反思,即评析。它叙述的是教师自己身边真实的教学事件,能够直接形象地反映出某个教育、教学事件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   二,叙事与论文的区别 教学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附以论证;教学叙事是以叙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也就是说,教学叙事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三,叙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过程进行表述,是预期,没有结果。教学叙事则是对已发生过的教学事件的反映,是写在教之后,有结果。 教学实录的区别:虽然它们都是对教学情境的描述,但教学实录是有闻必录,是全过程的全部内容;而教学叙事则是视不同的主题有所选择,可以是过程的某一方面、某一情境或某一片断。 教学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附以论证;教学叙事是以叙事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说明和议论,也就是说,教学叙事是讲故事,通过故事来说明道理。   四,与教学案例(研究)的区别: 虽然它们都是以故事的形式呈现,但教学叙事叙述的只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是个案;而教学案例是教学的整合,可以是在教学叙事的基础上,以某个核心主题为对象,选取若干个有典型意义的、多种角度的教学故事来进行研究、反思和讨论,是宗案。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偶发事件,有意义的,典型的教学事例处理的过程,方法和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的记叙,以及对该个案记录的剖析,反思,总结.案例不仅记叙教学行为,还记录伴随行为而产生的思想,情感及灵感,反映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矛盾,困惑,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想法,思路,对策等.它既有具体的情节,过程,真实感人,又从教育理论,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的`高度进行归纳,总结,悟出其中的育人真谛,予人以启迪. 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具体教学情景的故事.在叙述这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点评.   1,案例与论文的区别 论文是以说理为目的,以议论为主;案例则以记录为目的,以记叙为主,兼有议论和说明.也就是说,案例是讲一个故事,是通过故事说明道理.论文是理多事少,案例是事多理精.   2,案例与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实录的区别 教案和教学设计都是事先设想的教学思路,是对准备实施的教学措施的简要说明;教学案例则是对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的反映.一个写在教之前,一个写在教之后;一个是预期,一个是结果. 课堂教学案例研究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教师自身参与的研究,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以提高教学实际能力.   二,课堂教学案例编写的格式 1,描述+分析式  2,背景+描述+问题+诠释式 格式有多种多样.但不管何种编写格式,它们都有两个共同的特点:一是对案例的客观描述;二是对案例中所述问题,事件等的分析.   三,一个好案例的标准 1,具有可读性.一个好案例是一件文学作品,应该是主题鲜明,中心突出,围绕主题以一种引人入胜,迷人的方式来展开,事件发生的背景交代清楚,人物的心理感受,体验和内部冲突揭示充分,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表达明晰,生动和活泼. 2,具有时代性.一个好案例必须要有时代的特征,能反映当前教育教学中最普遍发生的问题,能足够引起自己和人们的反思,能产生共情. 3,富有个性化.案例的内容和形式要有特色,能用自己个性化的语言表达,对问题的分析和讨论能从理论的高度去开掘并能提炼出自己的观点,能引起人们多方位的,多角度地思考,能触及人们的灵魂. 4,一般用过去式表达. 5,字数最好在――4000字范围内.    

课件 篇3

一、教学要求:

1、读背《清平乐》,知道这首词描绘了农村的风光和人们的劳动生活。

2、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

3、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制成精美的手工制品,将制作过程写清楚并写出自己的乐趣或收获。

4、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二、教学重、难点:

1、阅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了解短文的主要内容和说明顺序,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树叶书签的制作步骤,并按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制作树叶书签。

2、和同学一起参加一次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以开科技知识介绍会的形式,集阅读、制作、展示、交流为一体,在活动中拓展科技知识,提高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更好地学语文,用语文。

〈一〉、完成“读读背背”

1、检查预习,自学这首词。

(1)学生找资料,交流对词牌及作者生平的了解,教师作适当补充。

媚(mèi)、媪(ǎo)、亡(wú)、赖(lài)、

剥(bāo)、蓬(péng)。

(3)指名读这首词。

(4)分别找出词的上阕和下阕。

2、学习词的上半阕。

(1)学生自读词的上阕。

生的回答,教师相应出示:“茅檐”、“小溪”、“青草”、“正在喝酒聊天的老夫妇”。)

(3)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上阕的内容。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上半阕。

3、学习词的下半阕。

(1)先默读,再讨论下半阕分别写了谁,他们在干什么?

(2)汇报讨论情况。

(3)教师出示图,请学生对照课文认真观察,找出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在哪里,从而理解方位词:溪东、溪头。

(4)在老农的三个儿子中作者最喜欢哪一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小儿子的天真、可爱。)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下半阕。

4、有感情地朗读整首词。

5、指导学生背诵这首词。

〈二〉、完成“阅读”。

1、激趣:

展示几枚精美的树叶书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看到这么美的书签,你们一定想知道是怎么制作的,也一定想动手做一做吧。我们一起来读短文《怎样制作树叶书签》。

2、自读课文。

(1)思考:说说制作树叶书签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在关键词句下面画上横线。

3、用自己的话说说制作树叶书签的步骤。

4、请做过树叶书签的同学谈谈自己制作的经验。

5、布置课外动手实践。

根据短文讲述的方法,自己动手做一个树叶书签。几天后在班上展示,评出优秀作品。

〈一〉、出示题目,明确要求,展示小制作。

〈二〉、学生看着小制作,回忆制作过程。

〈三〉、明确习作顺序。

要写好这篇说明文,请看写作“锦囊”课件(或投影)。

1、写明需要准备的材料和工具。

2、分几步写清楚制作的过程。

3、写写在制作过程中得到的乐趣或收获。

〈四〉、积极参与,动手制作。

1、这节课,我们一起用蛋壳制作小鸡。先瞧瞧,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教师边出示洗净晾干待用的蛋壳、橡皮泥、热熔胶、清油、剪刀、毛笔、颜料,边请学生说出名称,相继板书。)

2、请一位学生上台制作,其他学生观看。

3、多么可爱的小鸡。谁来说说制作过程,注意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

蛋壳作小鸡头,在边上涂热溶胶与身体粘接,接着用红色橡皮泥捏出鸡冠和尖嘴巴,分别粘在小鸡的头部,然后用颜料画上眼睛、翅膀,最后等晾干后涂上清油,这样就做成了一只栩栩如生的小鸡。

〈五〉、展开想像,抒之以情。

你们喜欢这只小鸡吗?看到这只小鸡,你们都想到些什么?

〈六〉、整理思路,先说后写。

1、你制作了什么小制作,先准备了哪些材料?(先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七〉、简要小结,指导习作。

1、这次作文要求有三点:

(1)写明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2)分几步写出制作过程;

(3) 写出制作的结果及完成制作时的心情。

2.学生动手写,教师巡视指导。

〈一〉、课前准备。

教师要主动与少先队大队部、自然课老师、科技馆、少年宫或图书馆联系,为这次实践活动做好准备。同时,要布置学生参与制作、阅读科普读物、了解科技新成果等活动,并提出一些具体要求。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如,制作组、采访组、读书组。总之,要做好此次交流活动的准备工作,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准备情况,并给予具体指导。

〈二〉、激趣导入。

中队长:“各显神通”科技知识介绍会现在开始。欢迎同学们上台介绍最新的科技知识,展示最美的科技小制作。

〈三〉、分小组展示活动成果。

实践活动内容相同的同学,组成一个汇报小组,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成果。

1、小能人展示台。

(1)可以让学生现场表演小制作,一边解说,一边制作。

(2)小发明、小制作大比拼。小发明、小制作的作者,手持小制作上台介绍。

2、最新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

收集最新科技成果的同学,在组内交流。

带上防开小并的手表,当学生开小差时,手表会发出微型电波,让大脑的注意力集中。

智能眼镜的镜片摔不破。当眼镜掉在地上时,还会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告诉主人它的位置。

3、最新科技书籍推荐会。

(1)学生甲:不久前,《中国儿童报》开设了《小小幻想家》专栏,深受全国少年儿童的喜欢。《小小幻想家》这本科技书,就是从《中国儿童报》与中国三峡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征文赛中精选出的300篇优秀科技小幻想。幻想是发明创造的萌芽。愿同学们的天真幻想,迸发出许许多多智慧的火花。

(2)学生乙:《儿童科技制作大全》这本书富有启发性。瞧,没有灰尘的粉笔擦、晴雨表……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这是一本启迪我们打开科学之门的书。

〈四〉、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各小组一推荐代表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

〈五〉、评选“今日科技小明星”。

〈六〉、活动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愉快地在科学的海洋中遨游,丰富了课余生活,扩展了科学知识。这次活动过后,同学们可以精选内容,再配上喜欢的图画,出一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板报或手抄报。

[积累运用7(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课件 篇4

教案与教学设计均是教师在教学前对上课的准备。每位教师在上课前都要备课,广义上的备课是指为了进行课堂教学而进行的一切准备活动。我们通常所说备课,(即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主要包括钻研教材,选择教法,编写教学方案和熟悉教案等环节,其中编写教案是备课工作的集中体现,大体包括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过程、小结反思、练习和板书设计等内容。教学设计则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工程”。也就是说,教学设计是教师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创造性地安排教学程序,选择和确定教学措施,高质量高效益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的教学实施方案。   教学设计属于广义的备课范畴,但它与传统的备课又有所不同。传统的备课中多数教师依照教材和教参确立教学目标和任务,凭借个人经验选择教法,实施教学,整个过程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而当代的教学设计则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为依据,对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达成教学目标的系统化的设计。我们过去所写的教案只是教学设计的表现形式之一,并且是不全面的。与传统的备课相比,教学设计更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更强调教学情境的策划和教学手段的运用,更具有灵活性和创造性。   说课稿是教师在说课活动中使用的文稿,既包括上课前的说课稿,也包括上课后的说课稿。说课活动与备课、上课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一定区别。说课活动是面向同行或专家进行的一种教研活动,其内容包括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流程、说反思等,不只要说清楚“要做什么”,“怎么做”,更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做”,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目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课件 篇5

《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狼》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的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中的一则小故事。本文写的是两只狼与一个屠户之间的一场较量,狡猾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与屠户的刀下,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二、、教学设想

《狼》是一篇文言文,采用文言文的“五步教学法”,从诵读入手,落实重点字、词、句,夯实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直译课文和创造性将故事增强本文学习的趣味性。并进而理解掌握本文的主旨。初一的学生文学水平有限,文言积累薄弱,但只要好好引导,教学任务是可以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文词汇,正确理解、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能力目标:

生动形象地复述故事,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四、学情分析

升入初中学生学习文言文较困难,一是底子薄、功夫浅,阅读存在困难;二是兴趣不够;三是没有形成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诵读课文,掌握重点实词的意义,如缀、并、意等词,还有一些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

六、教学难点

深切感受故事情节,领会文章主旨,多角度地阐述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七、教学方法

诵读法、质疑法、练习法、点拨法。

八、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幻灯片,如观看图片等。

九、教学课时 一课时

十、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新课,看狼的图片,说有关狼的成语导入。

(二)走进作者蒲松龄及其作品《聊斋志异》简介。

(三)课前热身 生字的正音

(四)诵读感知

1、听读课文。

2、诵读指导(语气、节奏、缓急等)其一/犬坐于前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3、自由读,指名读(最后一段可竞读)

4、齐读。

(五)理解、翻译课文、质疑释义

1、结合注释,对本课中出现的难懂的字、词、句进行提问,大家一起解决。

2、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检验并达到逐步掌握。对照归类法,迁移知识,温故知新。(解释加点的词和翻译句子,幻灯片出示)

3、在此基础上翻译课文,初步理解课文。

(六)分析实践,深入理解。

1.用一句话概括出本文故事情节。(并出示)

2.根据情节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可以加进屠户的动作、语气、心理活动等。

3.教师稍做评价。

4、分析屠户和狼的形象。5,探究主旨。

(七)总结归纳

(八)、板书 故事情节: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遇狼狼:缀行--------狡 惧狼屠:投骨--------惧 狼:并驱如故----贪 御狼屠:窘恐

倚薪、弛担持刀-----智 杀狼前狼:犬坐于前

后狼:径去、洞其中-------黠

道理:1.讽喻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么狡诈,终归是要失败的; 2.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不能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九)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谈学后启发。

2.假如有一天你在汽车上遇到抢劫犯,你会和别的乘客一起与歹徒斗争吗?

(十)布置作业

1.请展开想象,设定情景,写一个斗智斗勇的小片段。2.收集有关狼的成语故事并摘抄。3.课后习题二。

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会用书信的格式正确写信。

2、懂得用礼貌的用语与人沟通,表达自己的情感。

3、欣赏他人的文章,学习别人作文中的优点。读同学的'作文能从中找到作文中一般性错误并予以修改。

4、 能根据中心的需要,恰当补改,使作文更生动。

教学重点:学习补改的方法。

教学难点:恰当的根据中心的需要进行补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贾岛推敲》,又学习了《荆公改字》的故事,你们从中懂得了什么呢?是啊他们能够写出那么多的经久不衰的作品,缘于他们的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求学态度,古人在写文章作学问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这一点我们要向古人学习。我们除了自己认真改作文之外,还有这么多的同学可以帮忙,当年贾岛冲进韩愈的仪仗队,而求得一字,而我们却不用这样,这里坐着这么多位同窗好友,不然不会吝啬给我们改作文了是吧。那么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同学互改作文《给远方朋友的一封信》。

二、赏析

1、读作文概括主要内容。

同学们,改作文有一个决窍,那就是读,我们来第一遍读,读出作者这封信的主要内容和所要表达的情感。

指名说说。点评一下。

2、回忆这次作文的主要要求说这次作文的主要要求

(1)书信中的内容要具体,能让对方感受到你的快乐,并愿意分享你的快乐。

(2)信的内容要真实,语言要亲切友爱、真诚质朴,要注意对方的感受。

(3)格式正确,层次清晰。

3、读作文找出你手中作文的优美词句,用星号和波浪线画出来。并读给大家听听,说说为什么好。

三、补改。

1、下面的两段话,仔细品味一下你更喜欢哪一段。为什么?

(1)有个小银元落在地上这

(2)有个小银元从桌子上滚了下来,在地上“叮叮当当”地跳着。

(1)太阳从东方升 起。

(2)一轮红日从东方的地平 线上冉冉升起。

(1)春天,原野变绿了。叶子长出来。阳光照着,鸟儿唱着,花儿开放着。

(2)春天,枯黄的原野变绿了,新绿的叶子在枯枝上长出来。阳光温柔地对着每个人微笑,鸟儿在歌唱飞翔。花开放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春天真是太美了。

赏析一下第二个句子,对比看看好在哪,运用了哪些方法?

你觉得我们的这次作文还能从哪些地方增加一些内容,使内容表达更具体,让人看信的人感觉身临其境呢,这样的句子你能写出来吗?老师在同学们的作文中看到这样的句子请你帮他改一改。

A教室的窗台上摆着几盆花,可好看了。

C我们学校中午还放歌呢,可好听了。

学生小组合作修改,并读给大家听,大家评议。

2、读作文找出你出你不满意的句子进行补改。(小组合作)

变化大的词语:

日新月异 千变万化 一日千里面目全非 焕然一新

昨是今非 万象更新 翻天覆地

学习生活的词语:

请教 探索 迟钝 精读 琢磨勤奋 仔细 毅力 领会 质疑 温习 专心 探讨 聪明 精彩 恒心 聪颖 踏实 自满 校园 教室 安静 喧哗 嘈杂 洁净 整洁 欢乐 玩耍 静悄悄

生机勃勃 生机盎然 洒满阳光 人声鼎沸 书声琅琅

热闹非凡 你追我赶 欢声笑语 环境幽雅 清香四溢

奋发向上 茁壮成长 三五成群 持之以恒 不得要领

吃苦耐劳 刻苦钻研 勤学苦练 孜孜不倦 精益求精

寻根究底 对答如流 专心致志 全神贯注 反复推敲

学海无涯 不耻下问 字斟句酌 取长补短 虚心请教

茅塞顿开 如饥似渴 囫囵吞枣 才疏学浅 过目不忘

生搬硬套 三心二意 妙趣横生 锲而不舍 积少成多

水滴石穿 栩栩如生 一知半解 一窍不通 生吞活剥

2、把你补改的精彩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四、总评。

评完后交给原作者,原作者提出意见。和评改者直接对话。

课件 篇7

内容:

1.阅读

1.你喜欢吗?为什么?

2.师相机归纳板书:大胆想象

3.读了这首诗,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4.教师小结:我们的生活中处处有诗歌,只要我们有一颗童心,能够大胆想象,锤炼语言,就可以写出有趣的童诗。

三、补充诗歌,让学生欣赏。将下面的诗歌复印给学生,在小组里读一读,交流交流写作方法。

1.巧用比喻:

2.妙用拟人:

3.运用夸张:

4.运用假设

四、试着学它写一写,注意想象要大胆,语言要精炼,表达出自己的情感。

五、在小组里交流你写的诗,听听同学的看法,再改一改。

六、小组推荐优秀诗作全班交流。

课件 篇8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

2、正确、流畅地朗读,并能基本背诵课文。

3、揣摩语言,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4、拓展延伸: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2.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古文朗读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逐步培养学生客观认识社会,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你知道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呢? 你还知道哪些与狼有关的故事吗?

由此可以看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的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狼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户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么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带给你独特的感受的。

二、了解有关蒲松龄的知识。

蒲松龄,字留仙,别号柳泉,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山东人。19岁中功名,但此后屡试不第,中年以后一边教书,一边应考,直到71岁才再中,4年后便死去.怀才不遇、穷困潦倒的一生,加深了他对当时政治的黑暗、科举制度的腐朽以及社会弊端的认识和了解,为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共有短篇小说491篇。“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三、检查学生对本课字词的预习情况

zhuì jiǒng shàn bì chí dān

缀行 大窘 苫蔽 弛担 眈眈 míng shǎo kāo xiá 目似暝 少时 尻 尾 黠

四、朗读课文

1、请学生自渎课文,力争能够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加字。

3、请学生齐读一遍课文

4、朗读比赛: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男生先读,女生再读,比比哪组读得好,读得准

五、请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讨论,疏通文意,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现在,如果有同学还有对文章的内容及字词不理解的话,请自由提问。…… 教师出示材料考察

1、解释字词

2、一词多义

敌:恐前后受其敌 盖以诱敌 胁迫,攻击 敌人 止:一狼得骨止 止增笑耳 停止 通“只”

意:目似暝,意暇甚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神情,态度 目的 前:恐前后受其敌 狼不敢前 前方,表示与后相反 向前

3、词类活用

(1).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2).狼不敢前“前”,方位名词作动词,“上前”(3).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4).意将隧入……隧”,名词作状语,“从隧道中

4、翻译句子

(1)两狼之并驱如故 译: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译:屠户处境十分危急,恐怕前后都受到狼的攻击(3)苫蔽成丘 译:覆盖成小山似的

(4)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译: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想要钻进去从背后对屠户进行攻击

(5)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译:狼真是狡猾呀,可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砍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是增加笑料罢了

六、请看图片,复述课文

七、请展开丰富想象,从文中任选一段

1、用第一人称“我”来描述屠夫当时的心理。老师先来做个示范:

示例:[遇狼]天这么晚了,快半夜了吧!怎么这路上一个人也没有,真有点阴森森的,听说这儿常有狼出没,可别让我碰上了!还好,今天生意做得不错,肉卖完了,只有点骨头了。啊!前面有个黑影子,不会是狼吧?啊!天哪,真的是狼,而且是两只,我的天呀!

请学生先以前后桌四人为一组相互交流看法。

2、要学生来揣摩狼当时的心态,又该怎样描述和表演呢?这次请同桌两人一组作准备。

八、把握课文

1、请分别概括屠户和狼两个形象的性格特征。狼:

(1)“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凶狠。

(2)“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 “犬坐”“目似暝,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屠户:

(1)“惧”“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2)“顾”“奔倚”“弛担持刀”等,表现了屠户丢掉幻想准备抵抗的决心和行动,也表现了他的机智。

(3)“暴起”“劈”“毙”“转视”“断”等,表现了屠户的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2、课文最后一段在写法上与前面有何区别,起什么作用?

文章前文是记叙,最后一段是议论。是作者对所写故事的看法,既是对狼的可悲下场的嘲讽,也是对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的赞扬。狼虽然贪婪凶恶,狡诈阴险,但在有高度智慧的勇敢精神的人面前,终究难逃灭亡的命运。结尾的议论画龙点睛,揭示了文章的主题。

3、“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不是,狼在此实际上是恶人的化身,代表的是那种贪婪、凶狠、狡诈、愚蠢的恶人,说明象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也告诫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不能存在幻想、妥协让步,应该象屠夫一样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4、我们能不能改变一下审视问题的传统视角,从狼的角度说一说,作为狼,它们从同类失败的遭遇中,又能汲取哪些教训呢?

(1)知彼知己才能百战百胜

(2)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抓住时机(在屠夫“弛担持刀”之前下手)最重要

(3)不要自作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贵有自知之明

九、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狼的贪婪、凶狠和狡诈,它还是反面形象,是坏人的象征,杀狼理所当然,顺理成章。那么狼真的是那么可憎可恶吗?抛开课文,联系你所知道的资料,你对狼还有别的认识吗?

教师出示材料:

1、狼,是陆地上生物最高的食物链终结者之一。由于有狼的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得以淘汰老、弱、病、残的不良族群;也因为有狼的威胁存在,其他野生动物才被迫进化得更优秀,以免被狼淘汰,所以狼使生态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没有狼的存在,生态上将出现莨莠不齐、传染病众生的局面,不利于生命的稳定、健康的平衡发展。况且狼是群居动物中最有秩序、纪律的族群。--阿奎利斯·爱克斯

2、狼的十大处世哲学

①卧薪尝胆: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时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②众狼一心: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群而攻之。③自知之明:狼也很想当兽王,但狼知道自己是狼不是老虎。④顺水行舟:狼知道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⑤同进同退:狼虽然通常独自活动,但狼却是最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受伤时独自逃走。

⑥表里如一:狼也很想当一个善良的动物,但狼也知道自己的胃只能消化肉,所以狼唯一能做的只有干干净净的吃掉每次猎物。

⑦知己知彼:狼尊重每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前都会去了解对手,而不会轻视它,所以狼一生的攻击很少失误。

⑧狼亦钟情: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

⑨授狼以渔:狼会在小狼有独立能力的时候坚决离开它,因为狼知道,如果当不成狼,就只能当羊了。⑩自由可贵: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所以狼有时也会独自哼哼自由歌。

3、欣赏一首关于狼的歌曲

对于以上材料,同学们看完,听完有什么感受呢?

课后习题

1、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2、展开想象,将本文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

课件 篇9

1.了解作者借讲前朝故事来揭露自己所处清朝“盛世”黑暗现实的创作意图。

2.了解本文情节曲折离奇、波澜迭起、跌宕多姿等特点,了解作者通过怎样的构思和表现手法来实现自己的创作意图。

3.掌握课本所规定的必须掌握的多义实词,尽可能熟悉一批文言词语。

1.课文较长,故事情节曲折多变,但语言较浅近,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提示、注释,查阅词典,通读课文,理清脉络,编写情节提纲。

2.为使学生学得生动有趣,在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引一则跟它相类的野史作比较,使学生了解同旨异体的文章,并进一步把握《促织》的题旨。

3.《促织》的结尾,历来有争议,通过讨论,求得比较一致的'看法。

简介作者及作品,通读课文,解决词句疑难、分段。

1.题解:

课文选自蒲松龄的《聊斋志异》,简称《聊斋》。

作者蒲松龄,山东淄州(今淄博市)蒲家庄人,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从小热衷功名,19岁参加科举考试,连中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挤不进官场。他的大半生基本上在家乡过着清苦的塾师生活,因而和人民接触的机会较多,对统治阶级的种种罪恶有所不满。

蒲松龄20岁左右开始创作《聊斋》,40岁左右基本完成,以后不断有所修改和增补,直到死前为止。这部作品,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

《聊斋》收集了大量的民间神话传说,书中极大部分以狐仙鬼怪、鱼精花妖为题材,用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正如该书自序所说:“集腋成裘,忘续明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是悲矣。”

《促织》是《聊斋》中的名篇,作者通过写成名一家被官府逼迫交纳蟋蟀以致倾家荡产,但又终于致富的故事,深刻揭露了封建徭役的残酷,辛辣讽刺“一人飞升,仙及鸡犬”的丑剧,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①先看课文“预习提示”,画出关键句子。

②对照注释逐段通读课文,画出不懂的词语句子。

紧扣线索,简要归纳段意;

结尾“异史氏曰”是否是多余笔墨?

(2)通读课文:

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要求自读课文。教师指导,一些简单的疑难,随时个别解决;困难较大,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板书,准备讨论答疑。

(3)解释疑难词语句子:

学生通读课文结束,教师根据板书,解释疑难词语句子(限于课本未加注释或虽有解释但不够恰切的)。

①不终岁,薄产累尽:累尽,课文注释“受累而赔尽”。按:累,音lèi,这里作亏损讲,就是“赔”的意思,“累尽”应作“赔光”讲。②成然之:成名(认为)很对。然,是;然之,以之为然。

③展玩不可晓:翻来复去的细看,却不明(是什么意思)。展,展转,翻来复去;玩,玩味,细细地体会。

④业根,死期至矣!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句中“复算”,课文注释“算帐,追究”,细味“复”字没有落实。这句应该是两句话两层意思,第1层是母亲骂,第2层是父亲再算帐。

⑤思试之斗以觇之:前一“之”代“蟋蟀”,后一“之”代“蟋蟀角斗的本领”。“以”,连词“而”。“觇”,窥视,此处是“看”的意思。

⑥又试之鸡:(接着)又(拿它)跟鸡试斗一次。“试之鸡”即“试之以鸡”、“以鸡试之”。

3.分段:

(1)讨论:①贯串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促织)②以“促织”为线索,本文可分几部分?

参考:全文9段,前面8段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最后一段是作者评论,属作品的附带部分。可有两种分法:一种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束这四个部分来分的;另一种是按段紧扣“促织”这条线索划分的,建议把这两种分法,编写一个简单而又清楚的结构提纲。

(情节提纲编写的指导:

具体进程:先用幻片放映学生编写的两份提纲,让同学们略作评判,教师简要点拨:然后教师出示自己所编写的提纲,供学生修改自己的提纲时参照。要强调教师的提纲不是唯一正确的标准,只供借览,不可照搬。)

教师的点拨,注意如下几点:

1.要注意“发展”与“高潮”两个阶段的区别。高潮,表现为矛盾比发展阶段更趋尖锐,往往形成一种新起的,惊心动魄的或更奇异的波澜。成名“虫死子亡”,就是这种矛盾更趋尖锐,别起波澜的重要标志。

2.情节的每一阶段都包含若干主要细节,主要细节间带有由一事向另一事发展或转化的性质。细节可单独成段,也可分属上下两段,还可一段包括几个细节,不要机械地按自然段划分细节。

3.每一阶段的线索提示,要兼顾“事”与“情”两个方面。单提“事”,不能完整地反映作者的构思思路。

课件 篇10

1.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水是会变的,知道雨、雪、冰雹是水变成的,引导学生注意观察自然界的因果关系。

2.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引导学生懂得“我”是指水,了解水是怎样变化的。

采用“按需定教”“自主学习”、“启发引导”、“合作探讨”“拓展延伸”等现代教学方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手段。

1.教师准备词语卡片及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课件、各形玻璃器皿和一盆清水,并在黑板上画两个田字格。

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30课,(生读课题:30.我是什么)是啊,“我”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第144页,请认真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根据生答板书: 水 )

现在,有一些水滴娃娃(词语卡片)来到我们课堂上,想看看同学们用了哪些好办法来认识他们、了解他们,你们能大声叫出他们吗?(指名领读、齐读词语,贴词语“水滴娃娃”于黑板左边)

同学们,老师在课前布置预习的时候,要求大家根据课文内容想一想:学习这篇课文,自己最希望知道什么?你们想好了吗?把你的问题提出来,看看谁提的问题最能帮助我们学习课文内容。在这之前,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当别人提问题时,我们要……(生:仔细听),当自己要提的问题被别人先提出来了,我们就……(生:不要再提了)。好,同学们大胆地问吧!

(生:提出各种问题)随机选择一些对学生学文悟理有帮助的问题简要板书于黑板右边。估计主要问题如下:

(1)水是怎样变化的,变成了些什么东西?(板书:怎样变?变成什么?)

(4)“温和”和“暴躁”是什么意思? (板书:“温和”“暴躁”?)

(5)用什么办法管住水,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呢?(板书:用什么办法管?)

……

问题提出来了,就要解决问题,寻找答案。我们去哪儿怎样寻找答案呢?(生:从课文里,边读边想、讨论交流……)好!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己读书,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并把自己认为是这些问题的答案找出来,画上记号,准备参与讨论交流。(生:自学自悟画记号)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有个最明显的特点是……(生:会不断变化。课件“句子5”)。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又变成了些什么东西呢?你能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告诉大家吗?

(1)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随机指名读重点句、出示课件、进行板书。

课件“句子3”:不同时,变颜色;(齐读)(指导在田字格里书写“黑”字,要求生书空、描红、在书上写)

课件“句子4”:变成水珠落下是“雨”,变成硬球打下是“冰雹”,变成花朵飘下是“雪”。(师引生读)(板书: 雨 雹 雪 )

(2)你在生活中看到过水在变吗?(生:畅所欲言:雾、霜……课件“延伸”:露珠、冰块)

(3)水真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你们想不想听一听他的自我介绍呢?(课件“课文”)你们如果愿意,可以跟着“水”轻声地读,并用心体会“水”的感情。

(4)同学们,你们体会到“水”的感情了吗?(生:水为自己会变化而感到高兴、开心、自豪……)好!现在,你们就把自己当作“水”,把你们体会到的感情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出来。可以选择一节读,也可以两节都读。自己先练一练吧!(生练习朗读)

(5)你愿意读哪节呢?(指名)其他同学要细心听听别人哪儿读得好,听别人读完以后能说出主要优点来。(指名生读、生评议,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

(6)有人能背诵这一部分吗?愿意背诵的同学,可以试一试,暂时还背不到的可以看着课文读一读。(生:齐背或读)

同学们,水在不同地方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三节,看看水在哪些地方是什么样子的?(生:自读。)

(1)利用课件“句子6”帮助学生理解“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开大会”。

(2)小水珠们聚集在一起好开心!请同学们拿起书开心地齐读第三节。

(3)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过水的形态变化吗?在哪里见过,是什么形状?(生:自由说)其实水在不同的容器里,样子也会不一样的。我们来做个实验看看。(指名生:把水倒进玻璃杯、玻璃碗、玻璃瓶里,让生看、说水在不同的容器里的不同形状。)

水的确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魔术师啊!是魔术师,当然也有脾气。我们来看看课文第四节是怎样写水的脾气的。(生:读)

(1)“温和”和“暴躁”是两种不同的脾气。你能从这一节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来说明水的这两种脾气吗?(生:答)

(2)引读:“我”温和的时候为人们做过许多好事,有……(生:灌溉田地……在田字格里指导书写“器”,谜语助记忆:一只狗,四个口。)除了这些,水还帮助人们做过哪些工作呢?(生:畅所欲言,课件“句子7”帮助理解)

(3)引读: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人们离不开他,可是水发起脾气来也很是让人害怕的。看看课文,水做过的坏事有……(生:淹没庄稼……正音:淹没“mò”并理解)水还给人们带来哪些灾害呢?(生:畅所欲言)

(4)水给人们带来灾害与人类破坏环境有关系吗?举例说说人们破坏环境的行为,想想你们有没有办法让水只做好事,不做坏事呢?(生:修水库:枯水期放水,解决吃水,灌溉的需要;雨季储水,像银行一样;三峡工程:航运,发电,防汛作用;修大坝……倡导植树造林,保持水土,爱护水资源,不浪费和污染……说完后评议出“治水妙计”、“治水专家”,颁发“水滴”做奖励。)

同学们,你还知道水的哪些知识?是怎么知道的?说出来让大家分享你探索到的知识成果。(生:畅所欲言)

(1) 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2) 把你在这节课了解到的水的知识带回家去告诉家人。

(3) 留心观察,你还看到过哪些水的变化?

2.课件“延伸”

课外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有关水的更多的知识。

1、水: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点0C,沸点100C。

2、我国水资源:南丰北欠,北方有大片因缺水而形成的沙漠无人区,而南方的夏天却常常发生洪涝灾害。

3、谜语:“不洗真乾净,洗洗不乾净;不洗有人吃,洗了无人用。”猜一种我们常见常用的自然物。

课件 篇11

彼得欠他的母亲如下款项:

a.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两份账单,看你能否解决自己的疑问或别人提出的问题。(如,报酬就是付出劳动后得到的酬劳,比如小彼得帮妈妈取回生活用品要20芬尼;款项就是每一个项目多少钱;如愿以偿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芬尼是德国货币单位1马克=100芬尼;蹑手蹑脚就是轻手轻脚,不弄出一点儿声音;小心翼翼是特别小心、认真)

b.根据两份账单来汇报你读懂的内容。

课文主要写了小彼得开出账单向妈妈索要报酬。妈妈让他如愿以偿并开列一份特殊的账单,使小彼得将钱还回的事情。

对比两份账单,可以看出妈妈为小彼得付出的太多太多,而儿子所做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妈妈把自己十年中的辛苦付出都写上0芬尼,表明了母爱的无私与崇高,同时也告诉小彼得:亲情是无价的。

3.创设情境,体验情感。

现在,让我们同桌之间把自己分别想象成小彼得和母亲,在看到对方的账单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

(妈妈:真没想到,我的小彼得会给我开出一张账单来。他懂得了要劳有所获,但是他还不明白什么叫爱的奉献,世间有些情感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批评他吗?教育他吗?不,我要想一个更好的办法,让他自己明白这个道理)

(彼得:啊,我得到钱了,真是太高兴了!怎么,妈妈也给我开了账单?十年的幸福生活十年的吃喝这该是一笔多么庞大的数字呀;还有妈妈在生病时无微不至的照顾,一直那样的慈爱,她付出了多少辛劳,这是我一生都无法回报的,可妈妈只写了0芬尼。妈妈,我明白了,亲情是无价的,是再多的金钱也买不来的。我真为自己的做法感到羞愧。妈妈,我错了,我要把钱还给您,您还会像原来一样爱自己的儿子吗)

1.课文为什么以《妈妈的账单》做题目?引导学生在讨论中明白,这不是一份普通的账单,而是包含着教育技巧和爱的表达的账单,有着妈妈的良苦用心。

2.若给课文换个题目,你想换什么?(如《爱的账单》《无价的账单》《可贵的账单》《无法偿还的账单》等)

(出示课文插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想一想她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同桌间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件 篇12

1、初步了解海报的用途。

2、学习用多种方法制作保护动物海报。

3、让幼儿学会与同伴合作,体验合作化的快乐。

教学ppt、各色颜料、笔、线张等。油画棒、剪刀、胶水、双面胶、废旧材料。

(1)你们喜欢动物吗?

(2)观看被伤害的动物图片。

小结:动物是有生命的,也会感觉到痛苦与快乐,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需要去伤害它,而应该像朋友一样去爱护它。

2.设计海报的要求。

(2)师:动物保护协会也制作了一幅宣传画,我们一起来看看,说一说你的发现。

小结:海报需要包含主题名称,也有一个响亮的倡导口号。

3.设计海报。

(1)讨论:你们想为保护动物设计海报吗?可以怎么设计?

(2)今天活动分为颜料组、油画棒组、线描组、拓印组,请大家自由选择喜欢的材料组进行制作。并在制作中给你的海报想一句响亮的口号,可以请老师帮助书写口号。

(1)相互介绍,欣赏海报。

2.教师收集更多保护动物方法的资料投放在科学区,让幼儿了解更多保护动物的知识。

一个苹果的课件推荐十三篇


一个苹果的课件(篇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战友间互相关心的思想感情。

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结尾一段话的意思。

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具准备:鹏博士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的也是抗美援朝中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根据预习提示中的要求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防炮洞怎么样?课文中是怎么讲的?

3、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都口渴难忍?

三、进一步自学理解。

1、提出进一步自学的要求:

(1)默读课文,把讲传苹果和吃苹果的两个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

(2)想想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

(1)课文哪个部分讲传苹果?哪个部分讲吃苹果?同座的两人分别把这两部分读一读。

(2)传苹果的结果怎样?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练习给课文分段,说说每段的段意。

二、同座轮流朗读课文,相互评议、订正。

三、讨论课文。

1、“强烈感情”指的是一种什么感情?

2、为什么说进出的泪花是“幸福的”泪花?

3、练习朗读最后一段,读出感到幸福,感到骄傲的思想感情。

四、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1、提出要求: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用前两篇课文中学到的方法概括一下。

2、学生在作业本上练习概括,教师巡视指导。

3、请几个学生读读概括的中心思想,师生共同从内容和格式两个方面进行评议。

4、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应该怎样概括?

5、学生修改自己概括的中心思想。

五、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五年制课本第七册)系独立阅读课文,教学以导为主。怎么导?我建议抓以下要点和步骤:

一、一条关系式——1个苹果8人分吃剩下大半

先回顾本册读写例话《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和《一边读一边想》中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初读课文,而后直截了当提问检查:本文说了件什么事?由学生概括初步印象,得出上列关系式。需要说明的是:此步骤务必控制在短时间内(比如10分钟),切忌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少教师领着学生在人物称呼上费功夫,在“转了几圈”、“怎么传”上面兜圈子,导致时间的浪费,注意力的偏移,客观上削弱了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思想教育。(问得紧时,学生简直如走迷宫)其实本文写的是一个群体,个体的称呼无关紧要(这可相机告诉学生);传递顺序虽有讲究,但在此并非重点,不宜费时让学生多想;至于转了几圈,则宁可作模糊状,倘若决意落实为一个小圈两个大圈,难免陷入繁杂庸俗的泥潭。

二、三处描写——连长、小李、小蓝

初读之后,一般学生势必理解战士们不吃苹果并非不渴,顺此引导学生细读表现极度干渴的三处描写(可取朗读形式)。这一步既属语言积累,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为本课后《怎样选择材料》的教学作准备(作者详写三个人实为第三步选材的结果)。

三、三个词语——烟熏火燎诱人动员

(“烟熏火燎”一词的词义结合上一步细读描写时解决,这类无碍大体的词语在初读时可跳过,以培养速度。)这一步主要采用复述形式。先从优生的回答中提取上列三个词,而后由全体学生据此串连事件经过,进一步体会战友间的关怀之情,同时领悟抓关键词语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

四、两个句子——“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通过前面三个步骤的学习,可望形成感情的蓄积。但“沉静”句较难,像一道闸门。教师可扶一把,以类比法启发学生理解,打开此闸门;继而通过整段的表情朗读,领会“幸福”和“骄傲”的内涵,将教学推向高潮。(这种朗读同时具有检查的功能)。

诚然,以上建议从严格意义上说,还偏于保守,但我觉得它符合目前农村小学的实际。

推而广之,此类课文的教学应着眼于方法的训练,确定重点后,大刀阔斧削斩枝节,决不能被课文牵了鼻子,这样才能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特色。

与上述建议相关,原课后

1、2两道思考题稍有不当。第1题:“这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事?一共有几个人,是哪几个?”可否概括为“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因为问“哪几个”易导致师生注意的偏移;第2题:“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捡到的人不吃,连长也不吃?”问题本身就有暗示性,即“捡到”,且文中别无细节,若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又有节外生枝之嫌。再说,此问于领会中心也无意义,不如改为:“为什么运输员捡到苹果不吃,连长也不吃?”

《》(五年制课本第七册)系独立阅读课文,教学以导为主。怎么导?我建议抓以下要点和步骤:

一、一条关系式——1个苹果8人分吃剩下大半

先回顾本册读写例话《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和《一边读一边想》中介绍的方法,让学生初读课文,而后直截了当提问检查:本文说了件什么事?由学生概括初步印象,得出上列关系式。需要说明的是:此步骤务必控制在短时间内(比如10分钟),切忌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不少教师领着学生在人物称呼上费功夫,在“转了几圈”、“怎么传”上面兜圈子,导致时间的浪费,注意力的偏移,客观上削弱了阅读能力的训练和思想教育。(问得紧时,学生简直如走迷宫)其实本文写的是一个群体,个体的称呼无关紧要(这可相机告诉学生);传递顺序虽有讲究,但在此并非重点,不宜费时让学生多想;至于转了几圈,则宁可作模糊状,倘若决意落实为一个小圈两个大圈,难免陷入繁杂庸俗的泥潭。

二、三处描写——连长、小李、小蓝

初读之后,一般学生势必理解战士们不吃苹果并非不渴,顺此引导学生细读表现极度干渴的三处描写(可取朗读形式)。这一步既属语言积累,又能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而且可为本课后《怎样选择材料》的教学作准备(作者详写三个人实为第三步选材的结果)。

三、三个词语——烟熏火燎诱人动员

(“烟熏火燎”一词的词义结合上一步细读描写时解决,这类无碍大体的词语在初读时可跳过,以培养速度。)这一步主要采用复述形式。先从优生的回答中提取上列三个词,而后由全体学生据此串连事件经过,进一步体会战友间的关怀之情,同时领悟抓关键词语把握文章内容的方法。

四、两个句子——“忽然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通过前面三个步骤的学习,可望形成感情的蓄积。但“沉静”句较难,像一道闸门。教师可扶一把,以类比法启发学生理解,打开此闸门;继而通过整段的表情朗读,领会“幸福”和“骄傲”的内涵,将教学推向高潮。(这种朗读同时具有检查的功能)。

诚然,以上建议从严格意义上说,还偏于保守,但我觉得它符合目前农村小学的实际。

推而广之,此类课文的教学应着眼于方法的训练,确定重点后,大刀阔斧削斩枝节,决不能被课文牵了鼻子,这样才能逐渐形成独立阅读课文的教学特色。

与上述建议相关,原课后

1、2两道思考题稍有不当。第1题:“这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发生的事?一共有几个人,是哪几个?”可否概括为“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因为问“哪几个”易导致师生注意的偏移;第2题:“是怎么得到的?为什么捡到的人不吃,连长也不吃?”问题本身就有暗示性,即“捡到”,且文中别无细节,若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又有节外生枝之嫌。再说,此问于领会中心也无意义,不如改为:“为什么运输员捡到苹果不吃,连长也不吃?”

一个苹果的课件(篇2)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指名背诵。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一个苹果》,讲的也是抗美援朝中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根据预习提示中的要求检查预习情况。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说一说?

2、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地方?这个防炮洞怎么样?课文中是怎么讲的?

3、课文中讲到了哪几个人?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们都口渴难忍?

三、进一步自学理解。

1、提出进一步自学的要求:

(1)默读课文,把讲传苹果和吃苹果的两个部分找出来,做上记号。

(2)想想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为什么会这样。

2、学生根据要求自学,教师巡视。

3、讨论交流。

(1)课文哪个部分讲传苹果?哪个部分讲吃苹果?同座的两人分别把这两部分读一读。

(2)传苹果的结果怎样?吃苹果的结果怎样?传苹果和吃苹果的结果为什么会这样?

4、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

一个苹果的课件(篇3)

能力:理解当时的艰苦环境和战士间的真挚友情;表达能力。

2、 师: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上什么,可在支援朝鲜的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是那么的珍贵。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1、  思考:这个苹果在哪些战士们手中传递了几次?每次都是什么结果?(板书)

过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来细读课文。

三、学习、理解课文。

1、 默读描写战士们第一次传递苹果的部分,思考每个人都处在什么环境?用笔划下来。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2、汇报体会。

战士们都在坚守阵地,七天七夜没喝水,都急需要水。

运输员: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条,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说明苹果的来之不易。)

连长: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要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3、有感情地读一读。

过渡:此时,面对一个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苹果。战士们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为什么互相推让?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的?

4、小组交流。

集体汇报。

连长  运输员(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不肯吃。

连长  步话员小李(一直没休息。)出神地看着,回头看了看,又看了看。

出示:

小李出神地看着我,(此时,他想到了什么?)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他又想到了什么?)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又想到了什么?)

小蓝 张开嘴,又闭住。(为什么?)  连长。

师:可见战士们此时推让这仅有的一个苹果,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

苹果转了一圈,战士们谁也不肯吃一口,又回到连长的手里。第一次传苹果我们先找出主要问题,再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体会,战士们第二次传递苹果请大家运用这种方法自学。

5、  自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在连长动员后,战士们在不得不 吃的情况下,八名战士分吃一个苹果还剩下一大半?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l  把自己的体会有语气地读出来。

不吃,让给别人;分吃苹果时,想到的是自己少吃,留给别人。这是战士间怎样的深情厚意呀!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呢?(板书)

过渡:此时此刻,防炮洞里的每一位战士也被深深地感动着。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讨论,汇报。

这时,每个人心里非常不平静,都被战士间互相关爱的精神所感动,个个都流着泪,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所以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

师:此时,防炮洞里的静与战士们内心的不平静交融在一起,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填空后讨论。

在这(   )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  )的(  )激动着,迸出了(  )的(  )的泪花。

为什么说迸出的是幸福的泪花?(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团结友爱,充满战友情意的集体中而感到幸福。)又为什么说迸出的是骄傲的泪花?(为有这样互助互爱,一心想着别人的战友而感到骄傲自豪。)

反复感情朗读。

五、总结:

1、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在七天七夜没水的情况下,八名战士分吃一个苹果,还能剩下一大半。这鲜明的数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到:(电脑)战士们间团结互助互爱的深厚感情。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结合自己说一说。

[一个苹果 教案教学设计(西师版四年级上册)]

一个苹果的课件(篇4)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2、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 理解、体会战士们表现出来的阶级友爱。

4、 学习战士们事事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传苹果和吃苹果的过程中体会战士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难点:体会为什么说战士们流出的是幸福的骄傲的泪。

三、课前准备:每人准备一个苹果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教室,环顾四周,说,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一个苹

果,有大的有小的,有青的有红的,你们看:老师也带来了一个苹果。出示苹

果,说,我这个苹果是肖老师送给我的,你的呢?

学生:积极发言。我的是从家里带来的。

教师:那我们课文里边的苹果又是从哪儿来的呢?板书:一个苹果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个苹果。

(二)学习课文

1、自读要求:

认真地小声地读课文

2、交流:

学生:苹果是捡的

教师:严肃地对学生说,小明,老师给你安排一个任务。明天给老师捡一个苹

果来。

学生:哄堂大笑

教师:疑惑地说为什么笑呢?

学生:A、很不好意思地说,因为苹果脏

B、笑的前仰后合,说因为苹果臭

教师引导:板书又脏又臭。说不定还有点烂呢?

小结:你们都不愿意捡苹果,那书上的战士为何还要捡呢?(激发学生学习的

兴趣)

3、学习1—6自然段

教师: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知道这个苹果是捡来的?

学生:“半路上捡到的,连长,你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教师:我把这个苹果给了谁?

学生:连长

教师:连长面对这样的苹果有什么反映?文中是怎么描写的

学生:我望着那流着汗水的脸,惊讶地问:“哪儿来的苹果”

教师:连长怎样的问?

学生:惊讶地问?

教师:他为何惊讶?请你结合书上的语句来体会?

学生:思考

学生:回答

A、 因为这个苹果来之不易“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字血迹斑斑。

B、 结合文章的背景体会,通讯员在炮火的封锁下,活着回来都很不容易,并且还带回来一个苹果。

教师:我们似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怎样一个苹果。

学生:很小,水分很少,有点烂

教师:然而在连长的心目中,它是一个怎样的苹果。

学生: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教师:为何有这样的感受?

学生:因为他们实在太需要水了。

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大家对苹果的渴望

“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不用说一个,就是十几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把它吃完。”

教师:连长现在是怎样的状态?

学生:勾画相关语句,体会连长很需要水。

教师:那他为何不吃呢?

学生思考。

5、 学习吃苹果的过程

A、学习提示:

自读课文把他们吃苹果的过程罗列出来。

结果如何?

第一次:连长—小李又回到连长手中,都没吃。

第二次:连长---小李 八个人吃还剩大半个

B、学生边读边做笔记

C、交流

D、在读中感悟,因为他们都想着别人,所以会这样。

6、学习16自然段

1、在读中感悟

2、此时他们在想些什么?(为有这样的战友而自豪)

3、为何说是幸福的骄傲的泪光。

引导要点:

这是幸福的泪,是为战友间的友爱感到幸福。

这是骄傲的泪,是为在危难时刻,有关心自己的战友而自豪。

(三)小结:

在学生谈体会的基础上小结。

(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他们的鲜血,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确是最可爱的人啊!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长大了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我本学期中上的最满意的一堂课。我觉得它将我和学生的激情都调动起来了。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激情饱满,积极参与、思考、交流、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提升也是情感的升华。可以这么说,学生是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

一个苹果的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幽默画(最后一个苹果),鼓励幼儿想想、说说、笑笑,体验诙谐的情节,感受夸张幽默的语言艺术,培养幽默的生活态度。

2、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幽默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口头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

3、引导幼儿从画面的理解讲述中悟出坚持到底就能完成任务的道理。

活动准备:

课前组织幼儿欣赏多幅《父与子》的系列图片;课件、玩具苹果一只、假胡子

活动重点:

通过幽默画(最后一个苹果),鼓励幼儿想想、说说、笑笑,体验诙谐的情节,感受夸张幽默的语言艺术,培养幽默的生活态度。

活动难点:

鼓励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幽默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口头语言)表达自己对画面的理解和感受。

审美元素:

本次活动以最后一个苹果为线索,通过有趣、诙谐的故事情节,帮助孩子们体验诙谐的情节,感受夸张幽默的语言艺术,培养幽默的生活态度。活动中,引导幼儿积极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既培养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又让幼儿从画面的理解讲述中悟出坚持到底就能完成任务的道理。

活动过程:

一、出示父与子的照片,引起兴趣。

师:他们是谁?喜欢他们吗?为什么?他们今天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

二:出示画面,引导幼儿讲述。

1、出示苹果树的图片。

提问:这棵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父子俩发生的事和这棵树有什么关系呢?

2、出示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想象、讲述:

第一幅:(提问)这幅画中有什么?老爸在干什么?(启发表演)咱们一起来学学老爸撅着屁股晃树的样子吧!

第二幅:(提问)儿子手里拿着什么?他有什么好办法呢?

儿子想出了好办法(出示图片),结果手杖砸到哪里啦?(启发幼儿表现老爸被砸的表情)

第三幅:(提问)没拿到苹果,老爸很不甘心,老爸又有了什么办法了?

第四幅:(提问)急中生智的爸爸又想出了一个什么好办法?猜猜看老爸用鞋子会不会打到苹果?鞋子会打到哪里去呢?

第五幅:(提问)哎呀,苹果没打着,鞋子打到哪儿去了?老爸又在忙什么?(启发幼儿体验老爸够鞋困难的样子)

提问:老爸和儿子忙了半天还没有得到苹果,心情怎样?会不会继续想办法?

第六幅:(出示图片)发生了什么情况?如果是你,你会坚持下去吗?

3、谈话:老爸和儿子虽然没拿到苹果,却发生了这么有趣的故事,大家说一说你最喜欢故事里的那一段。

三、完整看图欣赏故事

交待故事名称,完整看图欣赏故事,感受夸张幽默的语言。

幼儿分角色表演故事,结束活动。

附讲述内容:

最后一个苹果

一天爸爸带着儿子散步,走着走着看到了一棵苹果树。树枝光秃秃的,儿子看见最顶上还剩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

儿子说“爸爸,我要那个苹果,快帮我摘下来。”爸爸很为难:“可是我不会爬树呀!”为了不让儿子失望,爸爸两手抱着树干,身体下蹲,用尽吃奶的力气摇晃苹果树。树枝被摇得东倒西歪,但是,那个苹果还纹丝不动。

儿子见了,心想:我该助爸爸一臂之力。于是,儿子将爸爸的拐杖狠狠地向苹果扔去,不巧的是,拐杖和苹果擦肩而过。并且,端端正正地落在爸爸的脑袋上,爸爸疼地“哇哇”大叫。

这一砸,让爸爸灵机一动,他右手拿着拐杖,想去钩苹果,儿子眼巴巴地看着苹果,为爸爸加油“爸爸再向上一点,再向上一点。”并且举起双手,接住苹果,生怕它掉下来砸烂了。可是,爸爸坚持不住了。

爸爸从树上下来,气喘吁吁地脱下一只鞋子,朝苹果砸去,可是苹果好像故意和他们作对一样,不但没有掉下来,还把鞋子拉上去和它“作伴”。

爸爸一看,鞋子挂在树上了,他赶忙用拐杖把鞋子钩下来,对儿子说:“儿子,这个苹果结得太紧了,我们还是去买苹果吧。”

爸爸带着儿子灰心丧气地走了。他们刚走不远,那个苹果“叭“得一声掉了下来,像是在嘲笑他们呢。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做事要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一个苹果的课件(篇6)

设计思路:漫画是来源于生活的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设计的灵感来自老师们看到《父与子》时一阵开心的笑。为什么不让孩子们体验幽默呢?有幽默感的人一定是有个性魅力的,一定能给周围的朋友带来欢乐!果然,在整个活动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大家一起体验了集体的智慧、幽默与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漫画作品《最后一个苹果》激发幼儿对漫画这种夸张幽默艺术的感受力,体验诙谐的乐趣和幽默的生活态度。

2、培养幼儿尝试用不同的幽默语言(肢体语言、表情语言、口头语言、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能力。

3、初步了解漫画的简单知识和表现技巧。

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服装、手杖、果树、画笔、绘画纸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导入,引起兴趣

幼儿律动《表演者》,在诙谐轻松的音乐声中,幼儿做漫画中幽默动作编排的律动。

二、展开欣赏漫画

1、初步认识漫画:(出示多媒体课件)

教师:小朋友们玩得开心吗?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幅画和一幅照片,请小朋友们看大屏幕。出示父与子的图片和父子生活照

提问:(比较)哪一幅更好玩儿、更有趣儿?

教师:这种好玩儿、有趣儿的画就是漫画。

这一对漫画里的老爸和儿子平常经常碰到滑稽可笑的事情,咱们来看一看他们今天又碰到了什么事儿呢?

2、逐幅欣赏漫画:

第一幅:(出示图片观察)

教师:(提问)这幅画中有什么?儿子手里拿着什么?老爸在干什么?为什么晃树?(启发表演)咱们一起来学学老爸撅着屁股晃树的样子吧!看谁更像漫画中的老爸。

第二幅:(提问)除了晃树能得到苹果,还有什么好办法呢?

儿子想出了好办法(出示图片),结果手杖砸在了哪里?老爸被手杖打中脑袋的样子好笑吧?

(启发模仿)做一做我们看一看?(出示苹果树道具,幼儿表演,做模仿动作)

第三幅(提问)没拿到苹果,老爸很不甘心,老爸又有了什么办法了(出示图片)天,好可怜的苹果树(幼儿模仿苹果树的样子)

第四幅:(提问)急中生智的爸爸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什么好办法?(出示图片)请几位小朋友脱靴打苹果。

第五幅:(出示图片)哎呀,苹果没打着,靴子又挂在了树枝上,老爸又在忙什么?

请小朋友到前面,学一学老爸用手杖打靴子的样子。

第六幅:(提问)靴子好不容易掉下来了,折腾了半天,结果怎么样?(失望地走了),不料这时候?

(出示动画)(旁白)哎呀,白忙活了!

3、谈话:老爸和儿子虽然没拿到苹果,但却想出了这么多有趣的办法,大家一起来说一说用了哪些办法?

教师小结:小朋友看了这几幅画有什么感觉?这种好笑、幽默的画叫什么?请小朋友重复漫画这个名字。漫画最早在中国是没有的,是从国外引进来的。

4、完整欣赏:(完整配乐讲述)

教师:小朋友,今天咱们看到的这组漫画名字叫做《最后一个苹果》,下面咱们和老师一起一边说一说,一边表演好不好(师幼随音乐共同表演漫画故事)

5、加深理解:(切换大屏幕)

讲述:刚才小朋友表演得非常好,那么小朋友们你们遇到过什么的好玩的、有趣的故事,咱们来讲一讲好么?

三、创作漫画:

1、教师:(引导创作)小朋友们讲了那么多好玩儿的事儿,咱们也来创作漫画吧!不过,小朋友们要注意,漫画里的形象是很好玩

儿、很滑稽的,(出示黑板,简单引导漫画形象的绘画技巧。)

2、幼儿自由漫画创作,教师个别指导。

一个苹果的课件(篇7)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及学情

《一个苹果》是西师版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篇课文记述了在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空洞中,尽管干渴的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体贴的战友情。

这篇课文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这个特殊的时期,距离学生比较遥远。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学生生活条件很好,没有饱尝过难以忍受的干渴。所以,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课前布置学生查找当时故事发生的背景资料。教师利用音像呈现及影片剪辑等教学手段创设情境,缩小学生与文本在内容、时空、情感上的视界差距。另外,通过四年的学习,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自读感悟能力,而且,大部分学生愿意将自己的见解讲出来与大家分享,共同提高。

(二)教学目标

根据大纲和教材内容的要求,结合小学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解课文内容,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3、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而确定以下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志愿军战士间的战友情深,养成互帮互助,为他人着想的品质。

教学难点:感同身受志愿军战士所处的恶劣环境,激起情感的共鸣。

二、教法、学法

教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利用情境教学法、读书指导法、抓关键词句突破、媒体辅助、评价激励等方法,提高学生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学法:指导学生读中体会、读中感悟、以读激情,想象体验,合作交流,以突出学生主体与以读代讲的课程理念。

三、教学过程

(一)课始对话,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课堂伊始,老师引起话题:“同学们,你们曾有过口渴的感受吗,能说一说你当时的感受是怎样的吗?”学生通过回忆自己的切身经历,将会很自然地进入“干渴”的`体验,那种“嗓子冒烟”的感觉就必然成为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的重要基础。然后我将采用“激将法”,“你只是几个小时最多不过半天没喝到水,那算不上什么干渴,连续几天几夜喝不到一滴水,而且还要打仗,那才叫真正的干渴呢!想一想,那会是什么样的滋味?”学生对此可能感到难以置信,紧接着我将给他们播放一个电影《上甘岭》的片断,然后我就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这就是当年志愿军生活的真实写照,由于敌机的封锁,防炮洞里的战士们已经连续几天几夜没喝到一滴水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个苹果》这篇课文正是发生在这个时期的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学生有了这样的间接性体验,对干渴的滋味感受得就会更加深刻,对课文的理解也就会变得水到渠成。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老师用课件出示重点生字词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其次让学生带着下边的问题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课文围绕一个苹果讲了什么事?”通过这一问题的思考回答,不仅有助于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同时也将为精读阶段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三)深入学习,研读文本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要利用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一个苹果》一文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是一篇渗透价值观教育的好教材。为此,在本环节我做了如下的安排。

1、感受“干渴”。

从文中哪些句子看出战士们非常干渴?学生汇报:

预设1、“已经几天没有喝过一口水,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课件出示)

一个苹果的课件(篇8)

《一个苹果》是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水)的第一篇课文,它讲述的是1952年初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与敌军展开激烈争夺战中发生的一个动人的故事。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里,尽管干渴得很厉害,已经几天没喝过一口水,但谁都不舍得吃掉这个能够给烟熏火燎的嗓子带来一丝清凉的唯一的苹果,大家互相推让,洞外是残酷的炮火连天,而洞内却充盈着浓浓的战友情,连长在那一刻,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对于我校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文章发生的年代虽然距离学生比较遥远,但文章叙事清楚,语言通俗易懂,情感又表达的朴实真切,学生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方面,难度应该是不大的。但要做到入情入境,深刻体会和把握人物的思想情感,仍然需要老师发挥主导作用,为学生创设情感体验的情境,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思想的提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4.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

5.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学习他们在危难的时刻心中始终装着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关怀自己战友的伟大精神品质。

师生查阅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1.书写课题,齐读。

2.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朝鲜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1.读书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检查字音,尤其注意订正以下词语的读音:

[先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的读书过程,通过阅读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弄清文章主要叙述了八个志愿军战士分吃一个苹果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再来品读文章,学生的学习线路清楚有序,这也符合语文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

1.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1952年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对这个阵地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敌人为了攻占我军扼守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个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炸弹。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疯狂的敌人最后还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这次战斗中,我志愿军指战员在给予敌人严重杀伤之后,转入坑道作战,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不仅守住了坑道阵地,并且经常向敌人发起反击,大量地杀伤敌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斗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借助这样一段记录当时战役的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战斗的激烈和残酷,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艰难处境。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感悟战士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做好铺垫。]

2.渲染情景,凸现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敌人继续疯狂地发动攻击,战士们在防炮洞内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已经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水成为战士们维系生命的源泉。就在这个时刻,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2)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战士,在连续作战,身体极度疲乏,急需水来补充体力的情况下,看到这个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香味的苹果,你会怎么做?(几口把它吞下。)而战士们是怎样做的?难道他们不渴吗?难道他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

(3)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无比需要这个苹果?请你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3.品评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指导感情朗读。

[此处的教学重在引领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1)关于连长,抓住一个词语“烟熏火燎”和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2)关于步话机员小李,除了抓住一个词语“沙哑”和一个句子“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外,还可以利用文中对他的这段描写:“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进行一段语言拓展训练,让学生尝试填补此时小李的内心活动,补写他关心战友胜于关心自己的伟大品质。

(3)关于通讯员小蓝,除了抓住一处外貌描写“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之外,还要抓住他的动作描写“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体会他的情感变化。

4.看来每个人都很需要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连长的喉咙不再会干得(烟熏火燎);吃了这个苹果,步话机员小李沙哑的嗓子会得到(缓解);吃了这个苹果,通讯员小蓝干裂的嘴唇会得到一丝(滋润)。可为什么每个人都把这个苹果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学生对战士们的处境有一种真切的体验,然后发现矛盾,引导学生在矛盾面前进行深入地思考,设身处地地去感悟战士们在危难关头关爱战友胜于关爱自己,每一个人都先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提炼出文章所宣扬的主题思想。]

5.这是多么可爱的八位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更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分吃一个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1)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出示这个句子:“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再出示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对比性地阅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原因,谈谈感受。

[再次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八个志愿军战士崇高无私的同志情、战友情。]

教师小结并引读: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战士们拿到苹果时,想到的不是(自己 ),而是自己的(战友),因而,没有一个人去吃那个苹果;分吃苹果时,战士们又不约而同地想到自己少吃一点,让战友多吃(一点)。这是战士间怎样的深情厚意呀!这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呢?此时,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情感(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有时运用巧妙的引读,能将学生的情感调动到最佳状态,借助朗读,传达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

1.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

2.这仅仅是一个苹果吗?这苹果里有什么?还有什么?更有什么?

[通过让学生补充苹果的含义,再次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有人说,学生的情感是最真挚、最朴实、最热情的,我们的语文教学贵在要唤醒埋藏在学生心灵深处的情感,使它们跟随语言文字、跟随教师情感,喷薄而出,欢快流淌。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中,教师努力寻求并构建了“入情入境,读中感悟”的学习模式,在学生思维跃动的地方,创设情境,体验感悟。如在引导学生了解了当时战士们的情况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一想在连续作战,身体极度疲乏,急需水来补充体力的情况下,看到这样一个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香味的苹果,会怎么做?和战士们的做法进行对比,从而感受战士们互相谦让、关爱战友的品质。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同时,还注重指导学生品评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指导感情朗读。另外,通过“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这两个句子的对比, 也能更好的感受战友间崇高无私的同志情、战友情。

[《一个苹果》教学设计]

一个苹果的课件(篇9)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记叙文,课文生动地记叙了一个战火纷飞的夜晚,朝鲜战场的火线防炮洞里,八名志愿军战士在极端于渴的情况下,互相推让一个苹果的感人事迹,歌颂了战友之间深厚的情谊……文章的脉络清晰,全文以“一个苹果”为线索展开情节。开头交代了一个苹果的来历,再写战士门传让苹果的情景,接着写战士们分吃苹果的情景,最后写防炮洞里每个人被感动的情景。

教学目标

学习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当时的艰苦环境和战士间的真挚友情;表达能力。了解志愿军战士间的深厚友情;懂得要处处为别人着想,团结互助互爱。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战士的处境和课文最后一段。

教学构想:

本文故事性比较强,学生的学习有着比较浓厚的兴趣,在教学时,围绕着“一个苹果”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深入读书,小组讨论,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理清文章的思路,知道苹果传递的顺序,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要处处为别人着想,互相关心的品质。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内容,体会战士们互相关心的精神。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2、师: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算不上什么,可在支援朝鲜的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是那么的珍贵。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电脑)

二、自读课文

1、思考:这个苹果在哪些战士们手中传递了几次?每次都是什么结果?(板书)

过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我们来细读课文。

三、学习、理解课文。

1、默读描写战士们第一次传递苹果的部分,思考每个人都处在什么环境?用笔划下来。读一读,你从中体会出什么?

2、汇报体会。(电脑)

l)战士们都在坚守阵地,七天七夜没喝水,都急需要水。

运输员: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条,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说明苹果的来之不易。)

2)连长:喉咙早就干得烟熏火燎似的。这会儿,不要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

步话机员:声音沙哑,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血口子。

通讯员: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师:可见战士们的环境非常艰苦。(板书)

3、有感情地读一读。

过渡:此时,面对一个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香味的苹果。战士们都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为什么互相推让?你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出的?

4、小组交流。

l)集体汇报。

连长运输员(你太辛苦了,还是你吃了吧。)不肯吃。

连长步话员小李(一直没休息。)出神地看着,回头看了看,又看了看。

2)出示:

小李出神地看着我,(此时,他想到了什么?)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他又想到了什么?)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又想到了什么?)

小蓝张开嘴,又闭住。(为什么?)连长。

3)师:可见战士们此时推让这仅有的一个苹果,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别人。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

4)苹果转了一圈,战士们谁也不肯吃一口,又回到连长的手里。第一次传苹果我们先找出主要问题,再抓住重点语句理解体会,战士们第二次传递苹果请大家运用这种方法自学。

5、自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在连长动员后,战士们在不得不吃的情况下,八名战士分吃一个苹果还剩下一大半?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1)把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来。

(2)师: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战士们拿到苹果时,想到的是自己不吃,让给别人;分吃苹果时,想到的是自己少吃,留给别人。这是战士间怎样的深情厚意呀!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呢?(板书)

(3)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其他同学看电脑)

(4)过渡:此时此刻,防炮洞里的每一位战士也被深深地感动着。请你有语气地读一读最后一段。

6、理解最后一段。

(1)思考:为什么防炮洞里格外沉静?

(2)讨论,汇报。

这时,每个人心里非常不平静,都被战士间互相关爱的精神所感动,个个都流着泪,激动的说不出话来。所以觉得“防炮洞里格外沉静”。

(3)师:此时,防炮洞里的静与战士们内心的不平静交融在一起,真可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4)填空后讨论。(电脑出示)

在这()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的()激动着,迸出了()的()的泪花。

(5)为什么说迸出的是幸福的泪花?(为生活在这样一个团结友爱,充满战友情意的集体中而感到幸福。)又为什么说迸出的是骄傲的泪花?(为有这样互助互爱,一心想着别人的战友而感到骄傲自豪。)

(6)反复感情朗读。

五、总结:

1、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在七天七夜没水的情况下,八名战士分吃一个苹果,还能剩下一大半。这鲜明的数字,让我们真切地感到:(电脑)战士们间团结互助互爱的深厚感情。

2、学完课文,你有什么体会?结合自己说一说。

一个苹果的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4、通过人物的外貌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把握人物的内心情感。

5、体会人民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学习他们在危难的时刻心中始终装着他人,甘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去关怀自己战友的伟大精神品质。

重点难点:

了解文章的叙述顺序,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教学方法:

洋思教学模式

教学准备:

师生查阅关于“上甘岭战役”的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设疑导入,激发兴趣

1、书写课题,齐读。

2、一个苹果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了,可在志愿军抗美援朝时的朝鲜战场上,在七天七夜没有一口水喝仍坚持作战的志愿军战士们眼中,它就显得弥足珍贵了。战士们又是怎样对待这一个苹果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看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读书要求:快速浏览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内容。

2、检查字音,尤其注意订正以下词语的读音

血迹斑斑 血丝 烟熏火燎

3、交流: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先让学生经历一个从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的读书过程,通过阅读概括出文章的主要事件,弄清文章主要叙述了八个志愿军战士分吃一个苹果的故事,在此基础上再来品读文章,学生的学习线路清楚有序,这也符合语文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教学规律。]

三、入情入境,读中感悟

1、课件出示背景资料,学生阅读,交流感受。

1952年冬,我志愿军在朝鲜金城以北的上甘岭阵地上,粉碎了敌人对这个阵地的大规模进攻,取得了歼敌两万五千人的巨大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敌人为了攻占我军扼守在上甘岭前沿的两个阵地,在43天的战斗中,出动了大批兵力,向这个总面积只有3。7平方公里的山头上,倾泻了290万发炮弹和5千多枚。这是世界战争史上所没有过的最密集的炮火,山头被削低了两米,岩石被炸成一米多厚的粉末。但是,疯狂的敌人最后还是遭到了可耻的失败。在这次战斗中,我志愿军指战员在给予敌人严重杀伤之后,转入坑道作战,在极端艰苦的情况下,不仅守住了坑道阵地,并且经常向敌人发起反击,大量地杀伤敌人。战斗中涌现出许多激动人心的英雄事迹。《一个苹果》写的就是这次战斗中的一个动人的故事。

[借助这样一段记录当时战役的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了解当时战斗的激烈和残酷,感受志愿军战士的艰难处境。为下一步引导学生感悟战士们之间的深情厚谊做好铺垫。]

2、渲染情景,凸现矛盾,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1)敌人继续疯狂地发动攻击,战士们在防炮洞内坚守阵地,敌人的狂轰滥炸使他们已经七天七夜没喝上一口水,水成为战士们维系生命的源泉。就在这个时刻,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苹果。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苹果?请同学们画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2)同学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战士,在连续作战,身体极度疲乏,急需水来补充体力的情况下,看到这个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香味的苹果,你会怎么做?(几口把它吞下。)而战士们是怎样做的?难道他们不渴吗?难道他们不需要这个苹果吗?

(3)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此时此刻,每一个人都无比需要这个苹果?请你找一找,画一画,读一读。

3、品评关键词句,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指导感情朗读。

[此处的教学重在引领学生关注文章的细节描写,抓住人物的语言、外貌、神态描写,揣摩人物的内心活动,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1)关于连长,抓住一个词语“烟熏火燎”和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进行体验。

(2)关于步话机员小李,除了抓住一个词语“沙哑”和一个句子“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引导学生进行体验外,还可以利用文中对他的这段描写:“小李出神地看着我,回头看了看另外几个人,又看了看躺着的伤员小蓝。他接过苹果,转手给了小蓝。”进行一段语言拓展训练,让学生尝试填补此时小李的内心活动,补写他关心战友胜于关心自己的伟大品质。

(3)关于通讯员小蓝,除了抓住一处外貌描写“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之外,还要抓住他的动作描写“张开嘴正要吃”,“突然向周围望了望”,“立刻把嘴闭住”,体会他的情感变化。

4、看来每个人都很需要这个苹果,吃了这个苹果,连长的喉咙不再会干得(烟熏火燎);吃了这个苹果,步话机员小李沙哑的嗓子会得到(缓解);吃了这个苹果,通讯员小蓝干裂的嘴唇会得到一丝(滋润)。可为什么每个人都把这个苹果让给了自己的战友?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让学生对战士们的处境有一种真切的体验,然后发现矛盾,引导学生在矛盾面前进行深入地思考,设身处地地去感悟战士们在危难关头关爱战友胜于关爱自己,每一个人都先想到的是别人而不是自己。因而提炼出文章所宣扬的主题思想。]

5、这是多么可爱的八位战士,残酷的战争没有击垮他们顽强的意志,反而把他们的心紧紧地连接在一起,凝聚成一股更强大的战斗力。当谁也不肯吃这个苹果的时候,连长只得动员大家分吃一个苹果,感人的一幕再次发生了。

(1)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

(2)出示这个句子:“这样一个挨一个传下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再出示一个句子:“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引导学生对比性地阅读这两个句子,说说原因,谈谈感受。

[再次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八个志愿军战士崇高无私的同志情、战友情。]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

二、以情激情,读中传情

教师小结并引读: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战士们拿到苹果时,想到的不是(自己 ),而是自己的(战友),因而,没有一个人去吃那个苹果;分吃苹果时,战士们又不约而同地想到自己少吃一点,让战友多吃(一点)。这是战士间怎样的深情厚意呀!这又怎能不令人感动呢?此时,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我看见步话机员小李的面颊上(闪动着晶莹的泪珠),再看看周围,别的同志都在(擦眼睛)。一瞬间,我的喉咙被心中激起的强烈情感(堵住了)。在这战火纷飞的夜晚,我被(这种出自战友间的关怀友爱激动着),迸出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有时运用巧妙的引读,能将学生的情感调动到最佳状态,借助朗读,传达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情感。]

三、再读课题,升华情感

1、请同学们再齐读课题。

2、这仅仅是一个苹果吗?这苹果里有什么?还有什么?更有什么?

[通过让学生补充苹果的含义,再次深化主题,升华情感。]

四、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板书设计:

一个苹果

动员 传递

关心他人 胜于自己

一个苹果的课件(篇11)

3、理解、体会战士们表现出来的阶级友爱。

4、学习战士们事事为别人着想的精神。

重点:从传苹果和吃苹果的过程中体会战士之间互相关爱的'情感。

难点:体会为什么说战士们流出的是幸福的骄傲的泪。

教师:怀着愉悦的心情来到教室,环顾四周,说,今天大家都带来了一个苹

果,说,我这个苹果是肖老师送给我的,你的呢?

教师:严肃地对学生说,小明,老师给你安排一个任务。明天给老师捡一个苹

小结:你们都不愿意捡苹果,那书上的战士为何还要捡呢?(激发学生学习的

教师:你是从文章中的哪些句子知道这个苹果是捡来的?

学生:“半路上捡到的,连长,你嗓子哑了,吃了润润喉咙吧”

A、因为这个苹果来之不易“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字血迹斑斑。

B、结合文章的背景体会,通讯员在炮火的封锁下,活着回来都很不容易,并且还带回来一个苹果。

教师:我们似想一下,在这样的情况下是怎样一个苹果。

“青里透红,散发着诱人的香味。”

“不用说一个,就是十几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把它吃完。”

A、学习提示:

自读课文把他们吃苹果的过程罗列出来。

D、在读中感悟,因为他们都想着别人,所以会这样。

3、为何说是幸福的骄傲的泪光。

引导要点:

这是幸福的泪,是为战友间的友爱感到幸福。

这是骄傲的泪,是为在危难时刻,有关心自己的战友而自豪。

(没有他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没有他们的鲜血,就没有我们幸福的生活,他们的确是最可爱的人啊!我们要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长大了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课后反思:

这节课是我本学期中上的最满意的一堂课。我觉得它将我和学生的激情都调动起来了。

在这堂课中学生的激情饱满,积极参与、思考、交流、合作这既是能力的提升也是情感的升华。可以这么说,学生是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到了自己应该掌握的知识。

一个苹果的课件(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习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军队战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志愿军战士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更重要的高尚品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一个苹果”?看到这个标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回答:为什么只有一个苹果?围绕一个苹果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互读,检查本课生字掌握情况。

3.指名读课文,纠正字音。

4.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的背景资料。

三、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快速阅读课文,想想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给课文分段。

2.全班交流,明确分段。

全文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了战士们让一个苹果的故事。课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6自然段)起因,写五连派来的火线运输员在送物资的同时拿来了一个在半路上捡到的苹果。

第二部分:(第7—15自然段)经过,写这个苹果在防炮洞里的八个十分渴的战士的手中转了一大圈还是剩下了大半个。

第三部分:(第16自然段)结果,同时也是事情的高潮,主要写“我”看见小李面颊上的泪珠,内心激起了强烈的感情,“我”也流下了幸福的骄傲的泪花。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想这个苹果传递了几次?每次传递的顺序如何?结果怎样?列出简单的提纲。

2.小组交流,理清文章思路。

这个苹果共传递了两次。

第一次的顺序是:火线运输员—连长—步话机员小李—伤员小蓝—司号员—卫生员—连长。结果是谁也没有吃,苹果又回到了连长的手里。

第二次的顺序是:连长—步话机员小李—小胡—小张……结果苹果还剩下大半个。

3.重点句子理解。

(1)指名读描写火线运输员的外貌、神态的句子,想象他是怎样冒着生命危险通过敌人的炮火封锁,爬着把苹果带到防炮洞里来的,体会到这个苹果来之不易。

“他满身尘土,裤子撕了好几道口子,脚脖子上还划破了好几处,血迹斑斑。”

(2)这是一个怎样的苹果?指名读描写苹果的句子,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

“擦得很干净的苹果,它青里透红,散发出诱人的香味。”

(3)指名读描写八个人的外貌、神态、动作的语句,体会战士们在几天几夜没有喝水的情况下,对水的渴望。

连长:“几天没喝过一口水”、“喉咙里早就干得烟熏火燎”。

小李:“沙哑的声音”、“他的嘴唇干得裂了好几道口子,脸上挂满了灰尘,深陷在黑色眼眶里的两只眼睛布满了血丝。”

小蓝:“执行任务时被弹打断了右腿,他安静地躺着,很少听到他呻吟。他的脸黑黄黑黄的,嘴唇干得发紫。”

(4)防炮洞里的每一位战士都十分需要这个苹果来解渴,但是这个苹果在战士们的手中转了一圈,却谁也没吃一口,这是为什么呢?

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每个人的心里想的都是别人,他们都找到了比自己“更需要”苹果的人。

(5)“这样一个挨一个传去,转了一圈,苹果还剩下大半个。”这句话与第一部分的“这会儿,不用说一个,就是十个二十个,我也能一口气吃完。”相对比,你感受到了什么?

两句话相对比,写出了在防炮洞里的八位志愿军战士,尽管每个人都很干渴难忍,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在这种艰苦的情况下,每个志愿军的心里想的都是别人,他们时时为别人着想、互相关心,这种纯真的阶级友爱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个人,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4.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部分,进一步体会志愿军战士之间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

5.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防炮洞里格外沉静,战士们心里会想些什么?

防炮洞里格外沉静,但是战士们的心里却极不平静,他们流着泪,激动得说不出话来。这是幸福的泪,为自己能生活在这样一个充满友爱的集体而幸福;这是骄傲的泪,是为在危难之时有关心的战友而感到骄傲。

二、全班交流,升华思想

1.假如你就是其中一位志愿军战士,你会想些什么?请同学们敞开心扉,畅所欲言。

2.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写下来。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工会干部述职报告(热门十三篇)

工会干部述职报告 08-14

政策通知(热门四篇)

政策通知 08-14

数学课件教案集锦

数学课件教案 课件教案 07-30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12篇

摔跤吧爸爸观后感 08-14

春节快乐抖音文案185句

春节快乐文案 08-14

十三观后感8篇

十三观后感 02-23

大班教师节教案

大班教师节教案 08-14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六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案 08-14

开学日的文案精选(45句)

开学日文案 08-14

民政科述职报告经典5篇

民政述职报告 08-14

运送协议书经典13篇

运送协议书 08-14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