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四年级第一课时教案

四年级的第一课时教案【篇1】

教学内容:练习三第9~14题

教学目标:

1、继续进行一些计算方面的练习,努力提高学生的计算技能技巧

2、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意识与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技能的提高。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计算:

1、口算:

1559045644846

48161276166012

7625149179624

给学生一定时间完成,交流时注意正确率,如果有典型的错误再说说口算的方法。

2、笔算(完成第11题上面的4题)

指名板演,讲评时说清楚试商、调商的过程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第9题)要求学生读懂题目意思后,分别算出用各种交通工具各需要几小时?

结合讲评,让学生明白这样几个问题:

这类问题,我们可以把它称之为行程问题。这类题有三个基本信息:路程、时间和速度。(结合题目中的信息,具体说说路程、时间、速度分别指的是什么?)

刚才我们解决的问题,都是求出其中的时间,用的是除法,这里有一个基本的方法:时间=路程速度,

谁能举例来说明根据这个关系,还有哪些基本关系呢?

从算出的结果来看,你有什么发现?

(速度越快,需要的时间也就越少。)

根据这些速度数据的特点,你有没有其他算时间的巧办法么?

(比如说在算出骑自行车需要18小时后,发现公共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但需要的时间应该是反过来的3倍,也就是183=6小时)

(这个发现有一定的难度,需要给学生比较多的时间去发现、验证、应用等)

你还能提出用除法计算的其他问题吗?

指出:最早我们想到用除法计算,是因为平均分。学到现在,我们的经验会告诉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也常会用到除法。比如说求几倍的问题,上面说到的求时间或速度的问题、单价或数量的问题等等,还有我们前面练习中遇到的根据面积和长求宽的问题等等。

2、完成第12题

学生读题,回忆上次我们讲到这类问题的时候是怎么想到用除法来计算的呢?

完成该题。交流。

3、对比练习(第14题)

读题后让学生先独立去解答。

交流时要请学生说清楚自己每步算的是什么?或者自己为什么会这么算的?

建议:当题目不能一步解决的时候,最好是一步一步地分开了写清楚,且在前面有简单的提示,这样不仅可以培养自己解题的好习惯,而且也能使别人很清楚地看出你是怎样思考这个问题的。

4、思考题:

可以先提示学生根据算式()27=2618求出被除数是720,再根据72072求出正确的计算结果是10,从而解决问题。

三、课堂总结

四、布置作业:

该页剩下的练习。

四年级的第一课时教案【篇2】

一导入,揭示课题

1老师知道同学们最近喜欢上了写谜语和猜谜语.花老师也写了一个谜语,请你猜猜看!出示:一种树不一般,味道香作用多,做成柜打成箱,虫子见到全跑光.

2生猜樟树,你是怎么猜出来的樟树有香气;樟树做成的家具,虫子害怕;樟树可以做成樟脑丸,作用多!出示樟树介绍,请同学们快速看一看.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就和樟树有关!出示课题,齐读.

4你知道宋庆龄是谁吗生简单介绍.出示宋庆龄相关资料,学生快速默读.出示宋庆龄照片,你想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位夫人呢生交流:气质非凡\端庄大方\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板书:气质非凡、和蔼可亲

5同学们知道故居是什么意思吗?交流:以前曾经住过的地方!一般指名人曾经住过的房子。

6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过度:宋庆龄故居的樟树到底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听清楚每个字的读音和句子之间的停顿,想想宋庆龄故居的樟树是怎样的,你能用几个词把它的特点概括出来吗?

1播放课文录音。

2交流宋庆龄故居樟树的样子:枝干粗壮、伸向四面八方、树叶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永久保持香气。板书:四季常青保持香气

3同学们听得真认真,回答得很好,奖励大家学习一组描写樟树的词语。出示词语:枝干粗壮树叶稠密绿得发亮四季常青蓬蓬勃勃保持香气

这些词语中,你还有哪个不理解的吗?

树叶稠密:树叶多而密;

蓬蓬勃勃:形容繁荣、旺盛。

指名读,评价,指名读,评价;齐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眼前仿佛真的出现了这么两棵樟树,枝繁叶茂,蓬蓬勃勃。

4老师这儿还有一些词语,看看同学们能否读好它们。

出示词语:A保持崇敬瞻仰纪念搬家庭院永久可贵樟树故居即使寄生B养儿育女繁衍后代枝枯叶落四面八方C宋庆龄周恩来

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些词语

这些词语中你还有哪个不理解:

崇敬:推崇尊敬。近意词尊敬敬仰

瞻仰:恭敬地看。还有哪些表示看的词语参观俯瞰仰视鸟瞰注意瞻是翘舌音。

寄生: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中提取养分,维持生活。如寄生虫。

繁衍:逐渐增多或增广。出示:繁的写法,学生伸出手指跟着写。龄,跟着写,从一个人的牙齿可以判断年龄,所以左边是齿。描红。(轻轻将书打开到129页,描红)

枝枯叶落(相同结构的词语):地动山摇、枝繁叶茂、山崩地裂、天翻地覆

指名指读词语。

齐读词语。

三分节读课文,指导分段

过度,同学们已经搬除了字词拦路虎,下面我们来读课文。

1指名分节读课文。评价。正确、流利

2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哪几小节是具体描写樟树的?

交流:4-5小节

3分段,概括段意。

一1-3宋庆龄故居有两棵樟树

二4-5具体描写了樟树的外形和生长特点,以及它永久保持香气的可贵之处。

三6人们爱在两棵樟树前留影纪念。

4同学们,这种从课题入手,先抓住重点再分段的方法大家可以学习一下。

四描红(看时间情况)

瞻、搬笔画较多,结构比较复杂,进行笔顺和间架结构的具体指导。搬、稠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五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学习非常认真,不光学会了这课的生字、新词,还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还学习了分段的方法,至于宋庆龄故居的樟树为什么有那么大的魅力,吸引人们前来留影作为永久的纪念,我们下节课继续探讨。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读得更加流利。

2抄写课后第三题的词语两遍。

3可选作业:读读宋庆龄相关书籍。

板书:

宋庆龄故居的樟树

气质非凡四季常青

和蔼可亲保持香气

四年级的第一课时教案【篇3】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经历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简单统计过程,会根据实际情况,对一组数据分段进行整理,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多单位),能根据要求在方格纸上完成统计图。。

⒉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体验可能性和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辨别游戏规则是否公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游戏的公平规则。

3、使学生能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统计知识、主动收集、整理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数据,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分析、说明或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4、使学生进一步增强用统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与人合作的态度。

【教学内容】

教材第70~85页:

1、在教学中用实际问题激活学生的经验,感受分段整理数据的必要性,促进学生主动展开统计活动,并使学生初步学会用这样的统计方法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在读统计图的过程中,了解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的方法,以及它的结构和特征。

3、在教学中,有意识让学生统计自己身边的事,进一步体会统计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数学方法,这样既有利于学生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又能使学生的统计观念得到发展。

4、在教学中,注意设置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观察,分析、联系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一步感受哪些游戏的规则的公平的,哪些游戏的规则是不公平的。

【课时划分】

共计6课时

统计2课时

游戏规则的公平性1课时

练习八1课时

单元练习2课时

第一课时数据分段整理和统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70~74页。

【教学要求】

⒈使学生掌握分段整理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能对统计结果作简单的分析,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重点难点】

经历统计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学样为了迎接六一节,学校鼓号队准备了精彩的表演,为了六一的表演更加完美,学校决定为鼓号队队员购买统一的服装,分为大中小号。

说明:身高为120~129的适合穿小号,130~139的适合穿中号,140~149的适合穿大号。

提问:你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服装各要购买多少套?

2、出示队员身高记录单。

提:这里是队员们的身高记录单,要知道定购每种服装的人数各是多少,接下来应如何做?

指名:这里需要将身高分成几类?为什么?

3、组织学生整理数据。用画正字的方法来完成。

4、提:我们刚才用的是什么方法来分类整理数据的,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根据刚才的统计情况,请同学们将数据填入第69页的统计表中。

提:现在根据这张表你可以知道什么?

5、回顾这题的整理过程。

我们是怎样知道每种服装各买多少套的?

小结: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根据每种服装的大小为类别,先将队员的身高进行分类,这样我拉就可以知道每种服装的人数了。

二、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出示记录及统计表。

提:要想正确填写统计表,要先如何做?

(2)小组合作:分类、整理数据,方法自定,并完成统计表。

(3)组织交流。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1)同学独立完成。

(2)就统计结果,请同学们发表自己的看法。

(3)介绍你知道吗?

三、布置作业

四年级的第一课时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认识小艇在威尼斯水城的重要作用。

2、通过自然段的比较,学习作者把事物特点写具体的方法。

3、在朗读课文中理解7个生词,1个多音字。

教学重点:

熟读课文,初步了解威尼斯美丽、独特的风情;掌握几种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预习:熟读课文,试着完成预习题。

2、投影片及小卡片。

3、《16、威尼斯的小艇》录像带。

4、《16、威尼斯的小艇》第三自然段朗读钢琴伴奏带《给爱丽丝》。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揭示课题,质疑问难:

1、同学们都喜欢旅游,你游玩过哪些地方?电视里看过的也可以说。

(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悉尼的歌剧院等)

2、老师也是个旅游迷,现在就和大家到意大利的水上城市威尼斯(板书)去看一看,与我们以前游玩过的地方相比,那儿有哪些特别的地方?请看录像。

3、你觉得威尼斯怎么样?有哪些特别的地方?[出示插图投影片]

(很美。特别在楼房建在岛上,街道是河流,小艇是主要的交通工具。)

4、美国作家马克吐温是怎么写的呢揭示课题:16、威尼斯的小艇(板书)[指导艇字的写法,老师范写,左边的舟的一横不出头,右边是建字旁,而不是走之儿,且右边不是延字。)

5、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6、择疑:小艇的样子、作用;船夫怎么驾驶小艇?

[想知道这些答案,我们到课文中去找。至少读课文两遍。]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学习生词:

1、根据提纲找到相应的自然段朗读课文:

[投影出示]

⒈小艇是威尼斯的主要交通工具。

⒉小艇样子奇特,乘坐小艇观赏风光富有情趣。

⒊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

⒋威尼斯人的生活离不开小艇。

个别朗读,其他学生:

听一听,朗读的同学找的段落是否准确;

想一想,全文是围绕哪一节写的?

2、在朗读中理解词语:

⑴用绘画法理解纵横交叉。

简介威尼斯城中流淌着117条河流。

⑵看图理解船艄,顺便了解船舷指船的两边;船舱指船内载乘客、装货物的地方。[出示插图投影片]

小结:汉字是表意文字。古时候,舟就是指船,因此,带舟字旁的字义往往都与船有关。

⑶利用生活经验理解拥挤(全班几十名同学站到教室一角,就显得拥挤。)。找它在文中的近义词(簇拥)

⑷理解保姆,指被人家请去照顾孩子或料理家务的妇女。因此,姆是女字部。在古代,人们认为照顾孩子或料理家务是母亲的事,所以姆的右是母。

利用生活常识理解祷告(如祭祀祖宗)[可省略]

雇定,雇相当于租,出钱让人给自己做事,或出钱让别人用车或船等给自己服务。

桥梁指导梁的写法。(上下结构,上右为有两点,下为木,与粱区别。)

哗然哗为多音字。说明:文中[]的为多音字。

3、交流:

⑴全文围绕第1小节写。

⑵朗读:哪句是中心句?(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

三、理解课文,体会写法,感情朗读:

1、小艇的样子怎样呢?导入第2小节的学习[板书:样子奇特]。

2、学习第2节:

⑴[投影出示]

比较:

1、威尼斯的小艇又窄又深。船艄向上翘起,行动轻快灵活。

2、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舟。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同桌讨论:比较以上两段话,哪部分写得生动?

(第二部分写得生动:[投影填空]二三十英尺长写出了小艇的长度;像独木舟、像挂在天边的新月写出了小艇的形状;仿佛田沟里的水蛇写出了小艇行驶的样子。)

小结:作者用列数据和打比方的方法一下子就把小艇写具体,写形象了。

⑵怎么读出小艇这种奇特的样子呢

学生自己朗读;同桌互读;教师指名读;齐读[或者一开始便朗读]。

3、学习第3节:

⑴过渡:如此奇特的小艇坐上去会是什么感觉呢?

⑵请闭上眼睛,坐上小艇,展开想象: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说了什么?坐在软软的皮垫子上有什么感觉?[配乐朗读第3小节]

⑶交流:

(我看到了两岸的建筑和来往的小艇;听到了人们的说笑;向别的小艇上的人们问好;坐在皮垫子上很舒服。)

4、船夫的驾驶技术怎样?小艇与威尼斯到底有怎样密切的关系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四、作业:

(一)、必做题:

1、掌握下列生词,并想想在生活中什么时候能用到它,说一说。

纵(zng)横交叉(chā)船艄(shāo)

拥(yōng)挤桥梁(ling)

雇(g)定哗[hu]然

(二)、选做题:

1、做小导游,向家人介绍威尼斯的小艇或前艾的名牌服饰。

2、威尼斯位于意大利的东北部,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威尼斯有117条河道,因此有水城之称;有401座姿态各异桥梁,因此又有()城之称;这些桥连接着118个小岛,因此威尼斯又有()城之称。

3、马克吐温是美国著名作家。他先后当过排字工人、记者。他的创作以幽默讽刺见长,语言简洁生动,可读性强。请阅读他写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四年级的第一课时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重难点、关键】

1、了解课文写了毛主席的哪几件事。

2、学习毛主席的优秀品质,激发学生对领袖的热爱。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初读课文,了解文中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

〖教学过程〗

一、揭题、审题

1、板书课题:

毛主席在花山

2、提问:

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想象文中主要写了什么?主要写谁?

(写毛主席在花山的事,主人翁是毛主席。)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大意

1、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字、词、句。思考:本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几件事?

(课文写了毛主席在花山三件事:一、请乡亲到他住房附近碾米;二、将同志们经过几道手送来的珍贵茶叶泡给碾米的群众喝;三、毛主席和群众一起碾米。)

2、对不理解的字、词进行指导,读通课文。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学生通过讨论,提出自学要求:

⑴毛主席交给警卫员哪几项任务?

⑵毛主席是怎样处理碾米这件事的?

⑶毛主席为什么让警卫员给老百姓送茶水?他是怎样说服警卫员的?

⑷毛主席夜以继日地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可他为什么还为碾米、送茶这些小事操心?

⑸课文最后一句话这位首长,好像在哪见过。在哪儿呢?是什么意思?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间按自学思考题讨论交流。

四、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四年级的第一课时教案【篇6】

【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七律诗。全诗以直白的词汇、豪迈的语势,概括出红军在长征中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以坚定的语气表现出红军面对长征过程中的千难万险,全无惧色,顶天立地、从容不迫的自豪感。短短四句诗成为了一幅浓缩红军长征壮阔历程的总览图。

选编这首诗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意思的理解,感受到中国工农红军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后无比喜悦的心情,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指出,在自主感悟中,鼓励自由表达的探究性阅读。本文是一首七律诗,距学生实际生活教远,在内容的理解上结合注释并不困难,而诗的背景,赞颂红军英勇无畏精神则是重点和难点。基于此,本课有机地与课外相结合,努力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情感,与文本形成共鸣,活跃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力。同时也深刻地领悟出毛主席豪迈的诗风,更好地引导背诵,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增强读书的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远征等词语。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感受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气概。

【教学重点】

感受红军的大无畏精神、英勇豪迈的气概。领略毛泽东作为诗人的豪情和作为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高昂气质。

【教学难点】

理解二、三句诗的意思并体会蕴含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1、搜集有关长征的图片、文字或纪录片。

2、把相关的句子制作成课件。

3、歌曲《长征》。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激情导入

同学们,二万五千里长征中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你知道哪些?(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畅所欲言,教师调控,补充),红军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根据地,这时毛主席挥笔作诗《长征》,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25课。

(教师板书。)

从交流中获取新知,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二、初读全诗,自学字词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一想全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借助注释理解,也可以小组解决。

(学生读文,边读边理解个别词语的意思,小组讨论交流。)

2、展示学习情况:

指名读文,学生互评,理解个别词语(读音注意礴,练习薄的薄加上石字旁,读b,磅礴的礴。)概括全诗主要内容。

在读文中巩固了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三、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1、通过刚才大家的学习,知道了这首诗写了红军长征途中的难以及红军战士的不怕难,那么请大家再读课文,从哪些地方知道了难和不怕难?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默读,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读情况,鼓励学生画出感受最深的词语。

2、学生自学,边读边思考。

3、汇报自学:

⑴从远征和万水千山看出长征路途的遥远,从不怕和只等闲看出红军战士蔑视困难:

①理解二万五千里的长度,出示长征路线图。

②这么遥远的路途,红军战士却说不难,很平常,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学生体会红军战士不怕困难,轻视困难的精神。)

③用你的朗读来表现(指名有感情朗读)。

⑵从五岭逶迤和乌蒙磅礴感受到了长征路途之险之难:

①出示绵延不绝的五岭山脉和雄伟高大的乌蒙山的录像。让学生感受到即使是平常,要翻越这些山岭是何等的艰难。

②讨论:

红军是在什么情况下越过五岭和乌蒙山的?红军把逶迤的五岭和磅礴的乌蒙山视为什么?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③把你的理解用朗读表达出来:

(指导学生读出五岭的绵延不绝、乌蒙的气势磅礴,而腾细浪、走泥丸则要读得平淡,表现出红军的不怕难)

⑶从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感受到红军在长征中经过了无数次战斗,牺牲了无数战士,长征不仅苦,而且难。

播放相关影片,并读出第五、六句诗。

⑷从最后两句中感受到红军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岷山,更喜二字既是红军现时心情的写照,也是红军对革命征途的展望。

引导学生借助直观的图象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体验情感。

4、同学们,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你们愿意听一听用《长征》这首诗谱写的歌曲吗?(播放歌曲,歌曲配有一些长征画面)听了这首歌,看了这些画面,请你闭目回味回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心里有什么感受要急切地表达?

(学生自由表达,教师适时点拨,引导。)

让学生通过特有的氛围牵动记忆表象,点燃思维的火花,诱发联想。

5、这首诗引起了我们不尽的遐想,毛泽东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的无畏精神和豪迈气概深深地震撼着我们,千言万语都难以表达我们内心的感受,让我们放声朗读吧,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学生先自由练读,指名读全诗,配乐朗读。)

四、背诵诗句

组织全体同学练习背诵,体会红军战士的战斗豪情。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抄写生字。

2、继续背诵。

3、读读收集到的毛泽东的其他诗词。

【板书设计】

25、七律长征

万水千山

五岭逶迤乌蒙磅礴尽开颜

金沙水拍大渡桥横

岷山千里雪

【练习设计】

1、抄写词语:

只等闲腾细浪走泥丸云崖暖铁索寒万水千山尽开颜

2、填空:

⑴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的远征指____只等闲是指_______全诗的意思是_________。

⑵《长征》诗中写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从这首诗中你感受最深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一读: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四年级的第一课时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通过了解五彩池的成因,感受五彩池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练习边读边展开想像。根据课文的描述,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培养学生想像力。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五彩池的特点以及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学方法:

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1、五彩池的图片及资料。

2、五彩池的风光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都去过哪旅游呀?哪的景色怎么样?今天我们再去游览一个地方----五彩池!你知道它在哪吗?

板书:五彩池

出示我国地图,及四川省的位置。

2、对于五彩池你想了解些什么呢?

二、自读课文。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解决,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3、检查自读情况。

方法:由段到句,再到词、字。

4、注意多音字。

藏和数

三、理解感悟,朗读指导。

1、五彩池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板书:神奇

2、你从哪些地方能看出五彩池神奇的?默读课文画一画有关的句子。还可以用铅笔记下你的理解体会、和感受!

3、交流。

重点:

1)、这些五彩池大大小小,玲珑多姿。大的面积不足70平方米,水深不到3米;小的呢,比菜碟大不了多少,水浅得用手指就可以碰到它的底。

通过这段话你看出了什么?能读出你的感受吗?

2)、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荷花

通过这段话你看出了什么?能读出你的感受吗?配乐朗读。

五彩池还会有别的形状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省略号)

比较:比比有什么不同?哪个好?好在哪?

A、池子的边沿是金黄色,像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葫芦,有的像镰刀,有的像脸盆,有的恰似盛开的荷花

B、一圈圈金色的带子把池子围成各种好看的形状: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3)、有的上边的池水是咖啡色,流入下边的池就成了柠檬黄;有的左边的池水是湖蓝色,注进右边的池却变成了橄榄绿;有的水池只有一种颜色,有的一个水池呈现出多种色彩。通过这段话你看出了什么?能读出你的感受吗?(咖啡色柠檬黄湖蓝色橄榄绿这样描写既准确又生动,你能说出类似的词语吗?)

填空:

最美的是那()的池水.站在山上向下望去,()的水池在阳光下闪耀着()、()、()、()、()、()等各种光彩,像()的()铺展在眼前。使人()的是,这些彩池虽然(),水也来自同一溪流,但每池的水色却().有的上边的池水是(),流入下边的池就成了();有的左边的池水是(),注进右边的池却变成了();有的水池只有(),有的一个水池呈现出多种色彩。

5、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五彩池美丽而又神奇,是是什么原因使五彩池显得美丽神奇呢?在书上找一找,画一画,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讨论。(池底有形状各异、高低不平的石笋;石笋表面有石粉;阳光折射;花木倒影。)

6、难怪作者第一段就写了一下子就被五彩池奇异的景象谜住了。

7、小结:游览至此我已经被五彩池奇异的景象迷住了,你们呢?面对着一派奇异的自然风光你想说些什么呢?

8、作者是怎么说的?读出作者的体会。

9、总结全文:读一读课文中最吸引你的地方。

四、设计一个介绍五彩池的广告词,看看谁设计的最吸引人!

四年级的第一课时教案【篇8】

第一课时

目的:初读课文,读准本课的生字新词,帮助学生理清本文的脉络,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学习第1-5自然段(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抓住学习中的疑点,边读边想,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回顾导入

1、师: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生齐答:竺可桢)

[师板书:竺可桢]

2、师: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生:两次)

分别是什么时间?(生:一年前,一年后)

3、一年前竺可桢爷爷看杏花时,是什么情形?生:当时,竺可桢爷爷仔细观察着杏花,并问小朋友第一朵杏花是什么时间开的,可小朋友答不上来!

(再开课的前五分钟里,我用几个简单的问题帮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从回答情况来看,学生第一课时掌握得不错)

二.品读第6至第15自然段

1、教学第六自然段

师: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转眼间一年又过去了,一年后,孩子有了答案,在揭晓答案前,文章第六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我用手势指名一生读,她读后,我又指名后面的同学再读,接着让全班同学读。

(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一自然段文笔优美,向读者展现清新充满生机的春景图,因此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自然领略了景美,文美。)

师:你喜欢这一自然段吗?

生:我喜欢,因为它描绘了春天来了,带来了绿意,使一切都充满了生机。

生:它写的很美。

师:美在哪里?

生:它说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吹鼓了杏树的花苞。这里的词语写得很美,吹绿、吹青、吹皱、吹鼓写出了春天来了万物都苏醒了。

生:(学生站起绘声绘色地朗读了该句后),这里还用了排比的手法。

师:你不仅读得美,而且还知道这里用了排比,真了不起。

师:还有哪些地方写得优美?

生:时间像飞箭,转眼又是一年,这里用了比喻,把时间比作飞箭,写出了时间过得飞快。(该生朗读得很有味道)

师:说得好,读得更好,一起来(全班投入地读这一自然段)。

(我想正是有了我的抒情导入,并有了讲读前学生的充分投入地读,这里才有了学生的自主理解。但遗憾的是吹绿、吹青、吹皱、吹鼓这几个词未能让学生揣摩体会,一次很好的语言文字训练机会丢失了)

2、分角色品读第7-14自然段,感受人物的激动欣喜

我相机动情地接着学生的朗读往下引读:

这一天,竺爷爷正在书房里看书,忽然听见窗外一个小孩子的声音:

学生读:竺爷爷!竺爷爷!

师:(引述)是谁喊得这么急?他赶忙走出书房,一看,就是前院的那个孩子。

学生读:什么事情啊?

师:此刻竺爷爷问话时的语气、神态怎样?

生:亲切。

生:奇怪

生:微笑着问。

生:疑惑不解。

师:孩子怎么回答?

学生读:竺爷爷,杏花开啦!

师:孩子此时心情又如何?

生:孩子迫不及待。

生:他非常自豪。

生:他非常急切。

生:他非常高兴。Zf133.CoM

我指着这两位学生说:一个说非常急切,一个说非常高兴,有一词既能写出急又能写出他高兴的心情?

生:兴冲冲。

师:那你们就带着这份或迫不及待或自豪或兴冲冲的心情读读这孩子的话吧。(学生读得更投入了)

师:这时竺爷爷问(生读:什么时候?)

(生读得不够体现竺爷爷的内心的欣喜或激动)因此我让学生再读。生齐读:什么时候?

师:小孩回答,生齐:刚才。

我让学生又读读这一组对话,说说此时他们语气或说话时的心情。

生:竺爷爷问话时特别惊喜,小孩回答时特别激动。

生:竺爷爷说这话是异常激动,孩子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生:竺爷爷说这话是兴奋无比,一下子眼里露出了光彩,孩子特别激动地回答刚才。

师:带着你们的理解我们来读读这两句话。(生齐读)

师:可竺爷爷又问,引生齐:是第一朵吗?

让3位学生依次读这一句。

师:此时他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又如何?

生:他不敢相信。

生:他不敢相信,因为他期盼太久了。

师:而孩子的回答是。

生:孩子回答很确定,

生:他坚定地回答,一脸的严肃。

生:孩子很大声地回答是。

师:瞧,刚才我们读的这一段对话里和第一段有所区别,作者是直接描写他们的对话内容,却没加任何提示语,但我们从上下文及他们的对话中却可以真切想象到他们说话时各自的语气、神态,甚至动作,下面你们学着第一段对话描写的形式,把提示语补充进去,直接写在对话的后面,当然也可以写在前面。

(1)学生自由想象写提示语,写后小组分角色朗读。

(2)师指名2名学生汇报填充的提示语后,指名一两对同桌分角色朗读。

(语文教学中,不仅注意到课文内容的重难点,其实,课文朗读也要注意到重难点,比如:美文诵读应教会学生抒情的语气朗读;诗歌诵读应教会学生读出诗歌的韵律感;对话朗读更应该教会学生读出不同身份、不同语气的那种感觉。学生只是为了读课文而读课文,这好比戏剧中跑龙套、走过场一样,印象不深,浅读辄止,而应该有的放矢,根据不同课文内容要求,训练学生朗读水平。否则,学生的朗读水平就很难提高到一定的水平。这段对话大都没有提示语,要引导学生读好对话,通过人物语言来想像他们说话时的语气神情,理解竺爷爷内心活动却是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此在教学中我通过读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让他们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想像,学生读得投入,体会得真切,并体现了多元理解与个性朗读。)

(学生有了前面的引读指导,这时加提示语得心应手。)

3、师:从他们的对话中我们感受到了小孩的那份激动与自豪,更感受到了竺爷爷的激动与欣喜,接读像年轻了几十岁郑重地记下了这段中哪些词语你印象比较深刻?

生:郑重,因为(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计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

师述:是的,一丝不苟,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师:我们一起读

生:齐读

生:快步这个词给我的印象比较深

师:什么也难不住他研究科学的决心啊!

生:齐读

师:谈的很好,齐读这段

师:同学们想过精确的背后是什么?

师:出示竺可桢的介绍,想一想成果的背后是什么?

生:努力,付出的心血

生:辛苦的调查

生:仔细的观察,认真的态度

师:这一切都来自于什么?

生:对科学的热爱

师:(板书)

师:竺爷爷得知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兴冲冲地盛开的杏花多么美丽的杏花啊打开笔记本,郑重地写下了清明节。在这背后是科学的态度和无限的热爱。

师:带着竺爷爷认真研究的态度,我们深情来读

师:阳光下的杏树也被竺爷爷打动了,不是绽放,是捧出,包含了对竺爷爷的热爱!

生:齐读

师:真想采撷第一朵带在竺爷爷胸前,夹在日记里,我们看到的是第一朵杏花,想到的竺爷爷,他正在杏花丛中笑呢!

师:出示最后一句话

生:齐读

师:从这里你又感受到一个怎样的竺可桢?(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谨的科学态度)

4、再次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第6-15自然段。

(教学时,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竺可桢爷爷慈祥和善的特点,以及他对杏花开放的关注,感受竺爷爷得到准确时间后的激动心情,感受他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从而也使学生懂得学习也应具有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做任何事都应该具有一丝不苟的态度,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三.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

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师: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略)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而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作为一名物侯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自由读这一段,看谁能先将它背下来。

(培养学生自觉积累语言的习惯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永恒的追求。课文最后一节引用竺可桢的一段话总结全文,升华中心,无论是从语言工具的价值,还是从思想教育的价值,都有其记忆的必要,所以我决定让学生背诵这一节。)

三、通读全文,总结课文,指导应用。

1、自由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从竺可桢爷爷身上,你受到了什么启发?今后在学习上、生活上准备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

四、迁移

1、师补充《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师: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这本书。

2、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的故事,下节课,我们开个故事会吧!

(通过补充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第一次,知道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加深对人物品质的感悟。并以此为契机,发动全班搜集有关科学家的故事,举行一次名家汇萃的故事会,了解名人故事,体味名人情操,以指导自己的学习、生活。)

四年级的第一课时教案【篇9】

教学内容:练习一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题。

教学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一些常见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运算中,选择合适的算法,培养学生灵活解答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完成书上的解决实际问题。

一、大约问题:

1、学生读第3题。读完后问:这里的140名是一个怎么样的数?为什么?(近似数,这个数据只是一个大致情况,没必要也不可能每一分钟都正好是140名。相反的,我们全班人数50人,这50就是一个精确数。)

指出:正是因为信息给的数据本身是一个近似数,所以算出的结果也是一个近似数,问题就说成了每小时大约有多少名婴儿出生?这题在解答的时候要不要用?学生列式解答,观察算式,你觉得这题在计算的时候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

(口算)学生完成完整的解答。

2、学生读第4题:指出:这题的问题是京拉线大约长几千几百千米?这种问法是因为去年的教材中有估算的教学,本册书中已删去了这部分知识。

那该如何理解这里的大约呢?(142千米本身是一个大约的数,27倍也是,所以算出来的数就是一个大约数;只是这个大约数没必要再转换成几千几百,直接写就是了。)

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说这题该采用什么方法计算。(笔算)

二、购物问题:

学生找出本练习中的购物问题,说说购物问题中的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式:

1、第5题:读题后,学生列式,观察算式,说说你准备选用的计算方法。(可以简便计算,指名说说具体的简便算法。)

2、第10题:读题后,把该题与上一题比较,单价、数量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单价可以看成是整套的单价,那就要先算出一套的;也可以分别算出课桌和椅子的总价,再把两部分加起来。)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方法,完整解答。

3、第12题:读题后问:这题与前面两题又有什么不同?(发现单价会随着人数的多少而变化。)分别算一算三个班各需要的钱数。

比较三个得数,你有什么发现?(三班的人数是最多的,但需要的钱是最少的。)为什么?那三个班如何买票是最合算的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钱?

比较:如果把前面三个班分别需要的钱数加起来是否会等于这次算出来的钱数呢?为什么?

指出:在具体生活中,我们会发现一些灵活的情况,需要大家去选择更合适的方法。

小结:这三题算的时候我们都想到了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单价数量=总价,但在具体运算的时候又各有不同,希望大家要多注意。

三、其他问题:

1、第8题:读题后,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来解答观察算式,同桌互相说说适合它的计算方法。(简便计算)指名板演,结合板演规范学生的书写。(比如括号的运用等)

2、第9题:学生独立列式解答。再交流校对。

3、第11题:读题后,指名分别说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怎么算?

板书这两个面积公式。学生列式计算,并比出大小。

四、布置作业:补充习题。

四年级的第一课时教案【篇10】

第一单元除法补充练习

练习目标:

针对学生在第一次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速度和计算的正确率。着重训练学生解题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练习内容:

一、填空。

1、79里面最多有()个20,901里面最多有()个45。

2、720秒=()分780分=()时

3、327除以26,在试商时可以把26看作();899除以31,在试商时可以把31看作()。

4、一个数除以95的商是4,并且有余数。余数最大是()这个数最小是()。

5、如果A/B=9-----3,那么A=()

6、最大的三位数除以最小的两位数,商是(),余数是()

7、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最大的数。

70X()554143()x13

8、从825里面连续减去25,最多能减()次。

9、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2,甲数乘以2,乙数除以2后,它们的商是()

10小明和小强进行500米赛跑,小强先到,用了3分钟,小强到达终点时,小名落在小强后面20米,小明平均每分钟跑()米。

二、判断

1、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商一定是两位数。()

2、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5倍,商也缩小5倍。

3、333/11=33()

4、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一定有0。()

三、计算。

1、直接写出得数。

2、用竖式计算。

3、列竖式计算。

四、解决问题;

1、饮料厂生产了1200罐饮料,要将这些饮料每8罐装一盒,每6盒装一箱,生产的饮料共可装多少箱?

2、将一根长120米的绳子在树桩上绕了18圈后还剩12米,绕树桩一圈的长度是多少米?

3、把一根长72厘米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学校组织同学们进行团体训练,如果每列15人,需站28列,如果每列站20人,需要站多少列?

5、筑路队计划20天筑路960米,实际提前4天完成了任务,实际平均每天筑路多少米?

6、装订一本书要64张纸,现有900张纸要装订15本书,够吗?如果多,多几张?如果少,少几张?

7、学校一条直跑道全长60米,在跑道的一条边上从起点开始每隔12米放一盆菊花,共需要摆放多少盆菊花?

练习情况分析:

这次练习的内容比上次有一定的难度,四(1)的合格率是94%和优秀率32%;四(5)的合格率是96%、优秀率是50%。练习有难度,两个班差距就比较明显。

存在问题:

1:填空题中的4题,学生把这个数理解成余数,就填上1。还是填空题的9学生对商的变化规律不够清楚。

2:解决问题中学生关键是审题不清,没有很好的理解题意,对有些转弯的题目就无从下手。如:第6题有学生列式:900/64=14(本)4(张)到此知道不够,但少几张就花样百出了。

措施:1.加强解决问题的练习。

2.加强读题练习,要读通、读懂。

3.列式后讲意义,讲想法。

教学反思:

本次练习是对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一次提高,许多题目都很有代表性。从中,我发现了许多学生的问题。

填空题和解决问题是学生错的最多的题目,特别是填空的最后两题,很多学生都错了。针对学生的薄弱地方,我加强了训练和讲解。

四年级的第一课时教案【篇11】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练习三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比训练,让学生进一步正确而熟练地进行试商调商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激素那。

2、在计算的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饿学习习惯,提高在激素那过程中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3、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进一步体会,感受计算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地解答。

教学设计:

一、口算:完成口算簿上一条口算。

二、笔算

1、练习三第1题对比练习。

第一组:除数不变,被除数变了。

(1)学生独立完成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要求边做边分析对比,有什么感受。

(2)同桌互相说说在计算过程中的发现。

(3)全般交流,教师板书过程。并在板书过程中对学生追问。为什么都把24看成20去除,一个要调商,一个不要?

(4)在对比中学生会发现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计算的时候,被除数很重要,要能通过口算迅速判断商是小了还是大了,然后马上调商)

第二组:被除数不变,除数变了。

(1)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独立完成在自己的练习本上,提高计算的速度。

(2)学生对所做的题独立分析,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想法?

(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化了,试商的除数发生了变化,所以也发生了变化。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口算的速度和正确性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用演算来保证计算的正确。

2、练习三第3题。

⑴指名读题。

⑵同桌之间活动:一位同学估计商是几位数,再估计一下商可以是多少,另一位同学通过笔算来验证,然后两位同学交换,同桌比一比,看哪一位同学估计的最准。

⑶指名汇报。

⑷说说估商准确率高的方法是什么。

3、练习三第4题。

⑴指名读题。

⑵估计一下这些算式商的最高位可能是几,商可能是多少?同桌讨论。

⑶学生练习。

⑷全班交流、订正。

三、解决问题

⒈练习三第5题。

⑴指名学生读题。

⑵质疑:要求养鸡只数是鸭九倍,应先求什么?

四、作业:第2题、第5题

课前思考:

除数是两位数的计算基本学完,但学生是否正真掌握?把所有的可能放在一起学生是否要混淆?计算的速度如何?需要大量的练习、比较来巩固。

练习三第一题就是算一算,比一比。要求边做边分析对比,有什么感受,同桌可以互相说说在计算过程中的发现。为什么都把24看成20去除,一个要调商,一个不要?最后小结时明白被除数也很重要,要能通过口算迅速判断商是小了还是大了,然后马上调商;发现被除数不变,除数变化了,试商的除数发生了变化,所以商也发生了变化。在这过程中要注意口算的速度和正确性才能提高计算的速度,可以用验算来保证计算的正确。

第三题:可以同桌互动,来提高估商的能力,不光会估,还要看谁根正确。另一位用笔算来验证。

教后反思:

今天这节练习课,内容较为简单。我主要总体复习了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如何来试商,如何来调商。从学生上黑板做的情况,感到对于简单的除数是两位数除法,学生掌握的都还可以。

授后小记:

今天所练的内容比较简单。我重要是通过估一估,比一比;来练习两位数除多位数的运算;让学生能够明白,什么时候不用调商,什么时候需要调商;什么时候需要调大,什么时候需要调小?从学生的板演中可以看出商是一位的除法计算,学生掌握不错。

授后小结:

本课练习书本上练习的设计大都是对比练习,通过一系列的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和除数相同,被除数不同的除法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了为什么要调商的原因.也进一步训练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还应避免学生急功近利的情绪,随着练习题量的增加,在试商过程中学生似乎失去了前两节课的耐心和细心,总想走捷径,省略调赏的过程,余数比除数大或余数等于除数等错误屡屡发生.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四年级开学第一课观后感合集5篇

四年级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四年级日记 05-10

现实留言说说27句

现实说说 07-10

后悔认识你的句子115句

后悔认识你句子 07-10

经理助理竞聘演讲稿集合14篇

经理助理竞聘演讲稿 07-10

学术会议邀请函集合

学术会议邀请函 07-10

小学自我评价怎么写

小学自我评价 07-10

四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

四年级开学第一课教案 四年级开学第一课 06-23

关于竞聘机关的演讲稿11篇

竞聘机关演讲稿 竞聘演讲稿 07-10

关于友情的句子200句

关于友关于友情的句子 关于生日友情的句子 07-10

简短的安全口号(经典52句)

安全口号经典 07-10

运营转正报告总结(收藏5篇)

运营转正报告总结 运营转正报告 07-10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