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作文 · 知青岁月赠言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1

刚刚接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翻看了几项内容觉得很有意思,于是产生了兴趣,开始阅读起来。这本书,拉近了与习近平总书记的距离,读书知其人,也借助这本书了解一些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时代的一段经历,更加心生一份敬意和拥护。

习近平之所以能成为全党的领导核心,全国人民爱戴的领袖,我个人认为他青年时代在陕西延川县梁家河大队学习、生活、锻炼是分不开的。是梁家河的山山水水养育了他,是梁家河人民群众给予他关心和支持。从而使他对这块土地和人民群众充满感激之情,同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自己坚强性格和意志。从而树立起为贫困农民服务的思想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体会到在农村的生活实践是他一生的宝贵财富,是他不断成长进步的基础。也能够体会到他是一个不怕苦累,敢为人先,为群众,办实事,谋利益的好支书。善于做群众工作,关心群众疾苦的好知青。在他身上能够反映和体现出梁家河农民,甚至是中国农民勤劳朴实的精神。也能展现出领导干部的能力,他热爱读书,如饥似渴。从书中学到很多知识,也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同时他愿意把书和知识,和大家一起分享,使大家在读书学习中一起进步,可见其无私的人格和胸怀。

在读《习近平的知青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的时候,在电视里看到毛主席青年时代“三兄弟”故事影片,很受感动。毛主席为了革命,动员兄弟把父辈留下的土地都分给农民不收一分钱。他们兄弟三人从此走向革命征程,为创立一个崭新的国家,倾注一腔热血,甚至是自己的生命。联想到习近平的父母,很早就参加革命工作,和毛主席是同时代我党我军的领导人。他们都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无私无畏的精神。在这种革命家庭影响下,能够体会到习近平,有理想、有抱负、胸怀大局,和自己的家庭教育影响有一定的关系。

阅读这本书,是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过去,也是向他学习看齐的时候,作为一名党员,基层工会工作同志,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什么?我认为学习他为民务实的作风。关心员工群众的生活,为群众办实事。学习他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作风。积极向员工群众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及时发现和解决员工群众的思想工作问题。学习他无私无畏的精神。正确处理公与私的关系,公道正派。学习他勤奋读书学习能够和群众分享的作风。今后我要认真读书,并影响带动员工读书学习,提高文化修养,增强文化自信。学习他勇于担当的作风。要积极承担责任,不怕困难,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向习近平总书记学习和看齐,做一名好党员,好干部。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2

开启梁家河反贫困的生动实践——《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心得体会2000字:

梁家河7年知青岁月,是习近平同志人生经历中十分重要的起点。《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通过采访实录还原了那段历史,再现了习近平同志知青时代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在看到农民惊人的贫穷和品尝贫穷之苦后,他先后越过“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从不习惯、不适应到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群众打淤泥坝、修梯田、建沼气,办铁业社、缝纫社、小卖部等,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开启了反贫困的生动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这是一个最大的短板,也是一个标志性指标。”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深感责任很大,压力不小。深感唯有学习、实干、担当,增强办事服务能力,提升基层治理水平,才能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加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习近平到梁家河插队期间,装满了两个箱子的书。他在田间地头休息间隙抓紧读书,干了一天活再累,晚上也要看书到深夜。他勤奋好学,到了夜以继日的程度。知青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知青赵华安、张春富也说:“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也喜欢写东西。”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更要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

一是围绕脱贫攻坚业务系统学。先后参加全县脱贫攻坚业务现场培训班、全县驻村第一书记和乡镇扶贫专干工作会议暨脱贫攻坚业务培训班的各项培训,深入学习了精准识别、精准退出、精准帮扶、十大扶贫政策等。同时认真学习农村农业相关业务知识和法律、经济等相关知识,让自身理论水平不停滞、不落后。二是结合结对帮扶工作深入学。坚持群众路线,深下身心掌握实情,围绕一户一档、一证一册、环境整治、秀美乡村等重点工作,当好脱贫政策的宣传人,当好脱贫政策的落实人,当好脱贫攻坚的帮扶人,当好贫困群众的贴心人,当好项目扶持的推动人,当好产业发展的引领人,不断增强了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注重实干。习近平同志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一心想着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试图改变当地落后面貌。为群众做实事,是他矢志不渝的信念。在上任大队书记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办沼气,梁家河点燃了陕北第一盏沼气灯,接着办了一个铁业社、一个代销店、一个裁缝社、磨坊……知青陶海粟说:“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村民石春阳说:“群众需要什么,近平就干什么。”村民武晖也说:“近平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这些都体现了习近平脚踏实地为群众办实事的务实精神和开拓精神。任何工作成绩,都是扎扎实实干出来的。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严格按照《奉新县选派驻村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结合村情民意,以市场为导向,选对产业,领好路子,综合运用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社会保障扶贫、产业小额信贷、异地扶贫搬迁等扶贫政策,帮助贫困户激发内生动力,增加收入,摆脱贫困,过上好日子。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积极参与到三洪村各项事务中去,参加村党组织政治生活,抓好党员发展和管理。二是推动精准脱贫。摸清27户贫困户家底,制定年度规划计划和实施方案,落实各项精准帮扶措施,宣传各项精准帮扶政策,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三是为民办事服务。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化“连心”工程,经常入户走访,密切关注五类档外人员情况,帮助解决各种实际困难。四是提升治理水平。帮助抓好村民理事会工作,落实“四议四公开”,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五是发展村集体经济。指导所驻村成立农民合作社,建立三洪村“党建+扶贫”示范基地,推动土地流转,大力发展种植、养殖、果树、乡村旅游等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

勇于担当。习近平同志强调,干部就要有担当,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村民梁玉明说:“近平敢说敢做敢担当。”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就应该把脱贫攻坚当作第一大事,并且认认真真地做好。一是不断锤炼党性。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原则立场,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只要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想办法,就会旗帜鲜明,立场坚定,形成“敢抓敢管、敢作敢为、敢闯敢试”的勇气。二是掌握真本领。练就“绣花”功夫,做实扶贫工作。勇于担当必须要有真本事、真本领。要对脱贫攻坚各项重要决策部署有较深的理解和把握,把上级精神吃透用活。站稳群众立场,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突破,一道难题一道难题地破解。三是绣花还得手绵巧,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一名驻村第一书记,要经常深入基层,不妄想空谈,不做表面文章,把计划、目标、任务从会议上、嘴巴上、文件上落实到具体、实际的行动中,变成有形的、有数的、有内容的项目。要做到廉洁自律,不折不扣地落实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若干规定,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无私才能无畏,清白作人、干净干事,就会形成勇于担当的资格和底气。

总之,担任三洪村驻村第一书记一年多以来,自己虽然尽职尽责,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按“做人要知足,做事知不足,学习不知足”的准则,认真学习每一天,扎实做好每件事。

相关: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500字、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2000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3

2017年10月18日上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向全世界光荣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位已过不惑之年的领导人将他的一生都投入到了为党和人民奋斗的事业之中。而这一切,都始于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那段难忘的知青岁月。

那段知青岁月里,他用了七年的时光经历了两种获得。“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知青生活的所想所得,也一直延续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生。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在那段时光历经的磨砺,敬佩之余,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感悟。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4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心得体会800字:

北京,陕北,延安,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合上书,脑海中不断翻涌出这些地名,或许在别人眼中只是普通的字眼,可对于习近平来说,这是他最珍贵的七年知青岁月。

好久没有读到一本能够让我产生共鸣的好书了,趁着学习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我翻开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然后就被书中那个“敢说敢做敢担当”“扎根于人民群众,为人民办实事”的青年习近平深深吸引了。

我感动于习近平的执着。十五岁,本该像我们一样坐在教室中汲取知识营养的习近平,被分配到最为穷苦的陕北。没有抱怨,没有流泪,更没有自暴自弃,他在那样一个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时候,拼命干活,打坝地、修梯田,努力学习,读书到深夜。我们这一代的年轻人是不能明白,更不能体会那时候的苦的,习近平在那样的环境中,顶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冲破了最初的迷茫和不适应,终于找到了信仰,坚定了服务人民的信念,最终有了对未来的信心。

我敬佩十五岁的习近平。那时,习近平是知青中年龄最小的一个,可是他忍别人不能忍、干别人不敢干的事,终于当选了梁家河村支书,村民对这个“小娃娃”没有不服气的。他办成了陕北第一座沼气池,解决了村民烧柴用火困难的问题;读后感·为方便大家生活办了一个代销点,后来又有铁业社,缝纫社等等,他把人民的需要放到第一位,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实实在在为村民提供便利。我不禁回想自己的十五岁,在敬佩总书记的同时,深深检讨自己的不足,身处优越的环境而不自知,更凸显出精神上的匮乏……

“我要向总书记学习!”我这样对自己说。学习他无论顺境逆境都能坚守自己的理想信念,学习他始终不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学习他不怕苦不怕累认真完成每一件事的干劲。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将更加努力,让青春气贯长虹,让勇敢盖过怯懦,让进取压倒苟安,让青春在汗水中闪光。

相关: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2000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5

年仅15岁的他,离开了北京,投身一个陌生的地方。起初也有不适应,可是他带着这样的想法走过了7年:黄土高坡曾养育了我的父辈,她也一定会以自己宽大的胸襟接纳我这个不谙世事的孩子。

在未当知青之前,习近平吃的都是精米细面,而那七年却是粗粝的杂粮,可不久他便也咽得下,吃得香了。直到今日,他对陕北的乡村饭菜还很有感情,他说,就拿酸菜来说,多时不吃还真想它。

在村里,他学会了农民实事求是,吃苦耐劳的精神。同时,乡亲们也逐渐把他看做他们中的一分子,他也越来越能融入这样的大家庭。

只是,一段时间过去了,一些知青有的回到了家,有的步入了军队,对于一个青年来说,当兵光宗耀祖多自豪,而习近平由于他父亲政治上未被处理的问题,不能实现这样的抱负。他只能将自己隐于农村里,并且一待就是七年,也做出了自己的成绩,在农村扎了根,他是黄土地的儿子。

在梁家河做了村里的书记,成了带头人,作为一个北京来的青年,在贫苦的村里,只能吃着粗食,却也不觉得苦,那段时光还给他留下了很多乐趣。对于村民的热情款待,他悄悄的把粮票和钱放在碗下面。身临其境方能感同身受,因为他亲身体验了农民的疾苦,所以能懂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真正的成为了黄土地的儿子。

在习近平的眼里,在他的心中是群众。一切为了人民,为人民服务,在很多时候,都应该满足集体,群众的利益。《毛泽东选集》关于抗日战争的部分中,可以深刻的体会到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关键在于全国所有人,而不仅仅只是政府,军队。那段知青岁月里,习近平把毛泽东思想落实的很彻底。或许,在他的骨子里本就有着一切落实群众的决心。

如今的我们,大多生活在高楼大厦,已渐渐的忘记了那地基下的土地,那些钢筋水泥慢慢的代替了片片绿色。可我依旧希望,我可以记得我自己来自那养活千千万万人民的土地,我所有的爱都在那里。我也希望你可以清晰,在这繁世里,万物之根驻于土地,偌大的中国也是从每一寸土地建起的。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6

最近,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这是由29名采访对象的口述汇集成的一本采访实录,其中既有曾经同习近平总书记一起插队的知青,又有同他朝夕相处的当地村民,还有当年同他相知相交的各方面人士。这些受访者以口述的方式,用真实的历史细节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当年在乡下的历练故事,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生活和成长历程。这部书是一卷好干部的成长史,更是一部始终为民的奋斗史。

翻开这部书,我深切感受了青年习近平成长的艰辛与不易,遥不可及的大国领袖一下子变得亲切具体、可触可感了。1969年1月,习近平15岁时来到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插队落户,直至1975年10月。七年的知青岁月,扎根中国大地,洞察国情民情,黄土高原的苍天厚土,深深铸就了一位大国领袖的爱民为民情怀、勤奋好学精神、艰苦奋斗品质、苦干实干作风。

领袖的成长不是偶然的,领袖思想的形成总是有源头的。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正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

对照我自己,作为一名年轻公务员,一名新时代的新青年,要深刻把握《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体现出来的时代精神、宝贵品质和实践要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立足本职,从基层做起,从关系群众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不断学习,踏实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这个国家,正是因为有一批习近平这样的人--未必都是领导干部,可能是农民、工人、医生、教师等等,无论是不平凡的人,还是平凡的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热爱这个国家,愿意穷尽一生为她奋斗。所以,中国才会像今天这样,有这么快速的发展和这么巨大的进步,而且有这么美好的未来。我们要像习近平青年时代那样,牢固树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学习、爱岗敬业、苦干实干、艰苦奋斗,把无悔的青春刻写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7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这本书,我深深为习爷爷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敬服。

1969年1月13日,不满16岁的习近平同其他知青乘一趟知青专列奔赴陕北延安农村梁家河,开始了上山下乡的艰苦历程。

习爷爷当时带了两个旧皮箱,下车后,村民们纷纷来迎接知青们。一个小伙子跑上前去帮他拿皮箱,一提起来发现箱子虽小,却很沉,打开一瞧,发现里面除了一些生活用品,全都是书。读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习爷爷走到哪都不忘学习,还十分注重方法,每读一本反复推敲思考,查阅相关资料,而我最近我完成作业后就是看电视,玩游戏,没有静下心读书,品书,即使看书也是囫囵吞枣,一目十行,水过鸭背,我深深为自己不学无术地行为而惭愧不已。

习爷爷不但努力学习理论,还非常注重实践,他求真务实的作风为百姓做了许多实事。习爷爷在插队生活中,带头参加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学会地道的延川方言,把每件事都干得很漂亮。他在借调到赵家河大队整队时,把公窑外面又臭又脏的厕所修好了,这看似一件小事,意义却很大。他搞整队成绩出色而被提拔担任了梁家河大队的党支部书记,以满意的答卷踏上他步入政界的第一步。在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他办沼气有模有样,真把农户家的灯点亮了;他亲自下到井里带领村民打水井,解决了全村的吃水问题;他办了一个铁业社,解决了社员劳动工具的需求;他带领村民打坝地,给村里增加了几十亩耕地;他还种烤烟、办代销店、办缝纫社,等等。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正是他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我自豪,自豪于我生在中国;我骄傲,骄傲于中国还有许许多多像习爷爷一样的人。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8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这本书是真实反映习近平总书记青年岁月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题实录。七年的知青岁月不仅仅见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也是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的历史起点和逻辑起点。书一出版,即在全党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最近阅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让我感触颇深。这本书采用了口述历史的方式,通过受访者的亲身经历,再现了习近平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这本书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榜样的力量,也学到了甚多。

一要稳扎稳打、吃苦耐劳。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别人做事从“零”开始,青年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将自己的青春贡献给了黄土地,贡献给了农村。不管多累多苦,青年习近平总是一直拼命干,从来不“撒尖儿”,一步一步地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这“四关”。“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年轻干部应该将心沉下来,将脚步慢下来,扎根人民,贴近现实,将自己的青春贡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二要勇于担当、为民谋福。“敢说、敢做、敢担当”,这是梁家河的乡亲们对青年习近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领导风格的一致评价。当年,总书记做事“有决心、有毅力,轻易不说出口,只要说出口的话,只要认定了的事,他就坚持到底”。打坝、办沼气、办代销店、办铁业社,等等,没有哪件事情是半途而废的,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能想办法克服。特别是在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环境下,搞副业是有风险的,很容易被扣帽子。但是,只要群众需要、对集体有利,总书记就会在严谨把握政策的基础上,带领大家坚决地干。这就是一种担当。新时期的年轻干部必须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坚定不移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

三要保持上进,坚持学习。在闭塞而荒凉的黄土高原,青年习近平从来没有放下过书本,放弃过思考。“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碰到不懂的事情,就要仔细研究透彻;碰到自己喜欢看的书,就要把书看完。”年轻干部要克服浮躁之气,静下来多读经典,多知其所以然,“努力做到又博又专、愈博愈专”,养成爱读书、善读书的生活方式,真正在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中打牢自身成长的根基。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9

读书之《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1000字范文: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真实再现习近平总书记1969年一月至1975年十月在陕北黄土高原插队下乡历练故事,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知青岁月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书本内容分为“知青说”、“村民说”、“各界说”三个部分,其中“知青说”部分给我的印象最为深刻。

知青是中国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七十年代对知识青年的简称,特指那时候受过中等文化教育,以后又上山下乡参加劳动的青年。这是我国在过去特别而又有特色的一个社会青年群体;现在“知青”已经随着岁月的脚步湮没在历史长河之中,在经济信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知青”生活早已离我们远去,但是又离我们很近,时不时会听爷爷那一辈的老人提起过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的“知青岁月”。

七年!没错!习近平总书记最美的七年青春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了精彩的印记。对于下乡插队,青春年少的青年习近平在年龄上还没有达到规定的要求,那时候的他才十五岁,但这也阻挡不了青年习近平下乡插队的步伐,很难想象,一个稚气未脱、青涩懵懂的少年,读后感.力排众议、义无反顾地来到革命圣地陕西延安的农村插队,而且还在这样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黄土高原上一干就是七年。着实让人肃然起敬!究竟是什么原因在黄土高原一待就是七年呢?十五岁的青春年段也可能与我们平常人一样,站在人生十字路口,一片迷茫,但青年在不久后,在梁家河入了党,当上了大队支部书记,以此他立定目标要改变梁家河的生活面貌。目标是人生前进的指向标,也是青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不断奋斗的动力。正是在梁家河的七年,一点一滴、一步一步地坚定了青年习近平前进奋斗的目标,也正是执著追求,照亮了青年习近平前行的人生之路。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书中提到与青年习近平住同一孔窑洞的知青同伴戴明说:“近平在梁家河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青年习近平对书籍总是爱不释手,他炕头上的书总是堆得满满的。在梁家河那段插队艰苦的日子里,尽管吃不饱穿不暖,每天还要上山劳动挣取工分,他却没有把读书的这一良好的习惯给改变。尽管劳动了一天,但在昏暗的煤油灯下,青年习近平遨游知识的海洋,享受知识带给他时光和感受知识带给他的力量,也许这就是“书中自有黄金屋”的魅力所在!

七年的知青岁月,对于青年习近平来说既是艰苦的,又是意义非凡的;他在梁家河插队时,确立了人生奋斗的目标和前进的方向,同时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了自己的意志毅力,通过读书不断给予自己充实的生活,丰富下乡插队的意义。尽早确立目标,在艰难困苦中磨练自己,让青春的岁月成为人生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10

回想自己,2010年经进村进社区召开分配至夏河县拉卜楞镇工作后,担任了6个月的社区计划生育流动人口专干,每日进村入户登记流动人口,填表、盖章、录入系统,感觉时间就是日复一日,难复一年,就像一张音乐光盘,结束后就会重头再来一遍,这些工作和我预想的何尝不是相差太多。记得第一次参加全镇正月法会安保工作时,农历正月十五大雪纷飞,在一个地方站的久了,鞋跟雪地沾到一起,一抬脚咯吱一声,我仰望漫天飘落的大雪,内心何尝不在下雪。

细细一想,在担任流动专干时我同群众的距离是最近的,基本每周两天时间是在群众家中度过的。我见过因病卧床不起,紧靠低保过日子的“苦命人”,见过家中装修的富丽堂皇但每日仅靠洋芋菜度日的“面子人”,跟生了四个女儿妻子又怀孕在家,整天东躲西藏只盼一个男孩的“盼儿人”打过交道,跟身患癌症但性格开朗,最后怀着感恩的心离开这个世界的“开心人”进行过长谈。

七年知青岁月,青年习近平把自己看作黄土地的一部分,同梁家河老乡们甘苦与共,用脚丈量黄土高原的宽广与厚度,一心只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从心底里热爱人民,把老百姓搁在心里。但是我在平凡的岗位上更多的是冷眼旁观,认为自己帮不过来所有的困难群众,看的多了心就硬了,见怪不怪了。这也许就是我身为一名党员最大的问题,也许还是根本的问题。看过老百姓的疾苦,但心中没有常怀老百姓的疾苦,时间一长反而适应了,习惯了。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11

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有感心得体会1000字:

最近,读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读后感触颇多。这本书为我们再现了青年习近平扎根陕北黄土高原,七年来同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实事求是、干在实处、情系人民的青春面貌。这些亲眼看见习近平在梁家河插队锻炼且成长的人通过口述汇集起来了一本采访实录,充分展现了习近平真实的知青岁月和成长历程。

书中记载,为群众做实事的信念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时就已悄然扎根。习近平在梁家河村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办沼气、办铁业社、办磨坊、种烤烟、办代销店、打井、搞河桥治理、打5大块坝地等。习近平在梁家河村做的每一件事都是之前村子里从没有过的事,每一件事都是便民惠民的好事,每一件事都是身体力行、苦干实干做出来的事,充分体现了青年时代的习近平苦干实干的精神和勇于担当的精神。习近平在艰苦时期的苦干实干,为百姓做实事,切实解决了老百姓的生活需求,解决了人民生活的后顾之忧。干在实处,取得实效,正是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真实写照。

七年知青经历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起点,也让我们在企业工作的工作者更加系统、准确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内涵,更加全面、历史地认识到确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全党核心的重大意义,更加深刻、直观地领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精神所在,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百姓民生问题的高度关切,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民生之事无小事,民生之事一抓到底”的执政为民情怀,也使其他党员同志更加具体、深刻地理解“用自己的辛苦换取群众幸福”的执政为民情怀。

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企业一名工作人员,认认真真为职工谋福祉,既是我们党对企业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我们的良心所在。工作中,察民情、听民声、知民意、连民心,做职工的贴心人至关重要,特别是要及时化解矛盾,确保社会大局的稳定,正所谓“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我们越是在加快发展的时候,越是不能忘了广大职工群众作出的重要贡献,越是不能忘了还有许多困难职工需要帮扶。

作为一名企业基层管理者,更要进一步增强公仆意识,以公仆的心态甘当职工群众的勤务员,尊重职工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以职工群众利益为第一目标,以职工群众满意为第一追求。要把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从职工群众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安危冷暖等方面入手,及时为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12

15岁时,青年时代的习近平来到黄土地时也曾迷茫、彷徨过,但22岁离开时他已经有了坚定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无论走到哪里,永远都是黄土地的儿子。”通过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可知,这一坚定的理念是有情感基础的,这与青年时代的习近平对人民群众的深情是一脉相承的。

在《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中可以了解到,青年时代的习近平从来都没有放弃过读书和思考,而是对读书近乎“痴迷”。“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就是他当时真实的写照。从在梁家河大队插队7年间,没书可看了他就四处借书,哪怕要走十几里山路;白天干活他随身带着书,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饭的点滴空闲读;晚上则点起煤油灯挑灯夜读……就是以这样的毅力和坚持,习近平当年读完了所有借到的书籍。“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们都应该像青年时代的习近平那样,抓紧大好时光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只有定下身来读书,静下心来钻研,联系实际去读书,才能在读书中提升自我,在钻研中掌握真理,在提炼中升华认知。习近平读书十分注重方法,我们要像习近平那样分析对比地去读书,才更能提高读书质量和效率,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自身素质。读书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读书带来的知识储备让我们受益终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对我们来说只有益处。

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读后感 篇13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的宝库。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笔者深深为习近平总书记青年时期如饥似渴读书、孜孜不倦学习的精神所敬服。在回忆当年知青岁月中的读书生活时,习近平总书记说:“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着书,把羊拴到山坡上,就开始看书。锄地到田头,开始休息一会儿时,我就拿出新华字典记一个字的多种含义,一点一滴积累。我并不觉得农村7年时光被荒废了,很多知识的基础是那时候打下来的。”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可谓“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梁家河插队7年间,没书可看了他就四处借书,哪怕要走十几里山路;白天干活他随身带着书,充分利用收工、放羊、吃饭的点滴空闲读;晚上则点起煤油灯挑灯夜读……就是以这样的毅力和坚持,习近平总书记当年读完了所能借到的所有书籍。反观现在我们的读书条件,阅览室,窗明几净;书架上,琳琅满目。可一提读书,一些同志却总说没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仔细观察不难发现,一些同志把大把时间都空耗在闲聊中,浪费在游戏里,却不愿静下心来读一本书。有调查显示,中国国民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仅为4.58本,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我们都应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抓紧大好时光,见缝插针地多读书,读好书。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十分注重方法,“他看书经常是几本书同时看,有所对比,有所分析,不但比较几种说法的同异,也推敲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习近平总书记读书,一方面,看一本书时就一个观点、一个史实同时寻找相关书籍作为佐证,从不同侧面了解分析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形成独到见解和观点,经过反复论证、消化吸收后归纳进自己的知识体系。例如读《共产党宣言》时,习近平总书记找到著作的不同译本,分析其不尽相同的理解和各有侧重的翻译,在分析对比中真正学深悟透。我们只有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分析对比地去读书,才能提高读书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掌握知识间的关联,也才能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素质。

习近平总书记读书涉猎极其广泛,既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又读中外历史著作;既读中国古代文学,又读世界经典名著;既读军事理论,又读国际政治。广泛的阅读不仅带给习近平总书记思维的拓展、视野的开阔和心灵的滋养,更带给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惊人学识和兼容并包、胸怀天下的宏大格局。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读书是一个不断丰富自我、提升自我的过程,读书带来的知识储备让我们受益终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孜孜不倦的精神、高效的方法和辩证的思维,更将伴随我们的成长,产生愈来愈重要的影响。“学不可以已”,多读书、读好书,带来的只有益处。习近平总书记说:“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从实践起步。”广大官兵唯有像习近平总书记那样博览群书、勤学不辍,不断从书籍中汲取营养,厚实根基,才能在军营中学以成才,成为文武兼备、全面过硬的“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领导致词(汇总6篇)

领导致词 06-21

军训感想

军训感想 06-21

[优质读后感] 女生日记读后感壹篇

女生日记读后感 女生日记杨红樱读后感 03-02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汇总

七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七年级语文教学 12-18

ps学习计划经典4篇

ps学习计划 06-21

登机前发短句(分享53句)

坐飞机发朋友圈说说 晒坐飞机的心情说说 06-21

暑假安全小标语汇总50句

安全暑假宣传语 暑假安全宣传标语 06-21

幼儿园大班毕业贺卡简短祝福语60句

毕业祝福语 06-21

部队半年个人总结义务兵

部队义务兵 06-21

【热】学生实践总结

学生实践总结 06-21

个人自查报告10篇

自查报告 06-21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