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旅游考察报告

为了更好地总结工作或学习阶段,您可以通过阅读新闻报道来获取关于“旅游考察报告”最新的进展情况。当我们撰写报告时,不仅要经过实事求是的分析,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才能精准而有效地展现工作或学习成果。良好的报告不仅应该包含实际并具体的数据和信息,还需有具有说服力的论证和合理的建议。想了解更多信息,请即刻关注本网站!

旅游考察报告 篇1

广州商贸旅游业一直比较繁荣,与制造业、加工业并列为三大中心。作为广州城发祥地的越秀区,总面积仅9·16平方公里,但一直是商家必争的黄金地段,向有“东山少爷,西关小姐,越秀商贾”之称。有鉴于此,越秀区把“商旅富区”列为四大发展战略之首,做好“商旅互动”大文章。去年11月,组织上安排我到广州市越秀区大新街道办事处跟班学习。借此机会,我对全区商贸旅游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有所感悟。

一、越秀区发展商贸旅游业的历程和现状

早在90年代初期,越秀区按“工商并举”发展战略,注重抓项目、抓投入,基本形成了“一路五区三带十街”的商贸旅游经济格局,即:一条既具现代时尚、又有岭南风情的商业步行街,五个以服装商贸、经济会展、休闲旅游、金融商业服务、政务中心为主的功能区,三条汇集文化史迹、宗教文化、城市传统中轴线景观的游览带,十条专营批发业务的专业街。1997年,适时将发展战略调整为“商旅富区”,从抓具体经济项目转变到抓营造环境,从搞“马路经济”到注重环境效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以商贸业、旅游业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2002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0.08亿元,年均增长11.3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48亿元,年均增长15.47%。全区工业与商贸旅游业的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也从1997年的25:75调整到2003年的7:93,基本形成了与现代化中心城区发展相适应的产业结构

二、越秀区发展商贸旅游业的主要做法

1、多层规划,准确定位。1999年,越秀区以建设商旅中心城区为目标,开展全区性的调研,形成了三个层面的规划方案:一是区级宏观规划。出台了《越秀区商贸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10)》。围绕“古城商都发祥地”的形象定位,贯穿“构筑没有围墙的博物馆”这条主线,确定了“经济与文化并举、商贸与旅游互动”的发展思路,明确了产业布局和行业规划,确定了商圈拓展和古城遗迹、历史文物的保护范围。按照居住区与商业区相对分离的原则,明确不在居住区内开发新的专业街、专业市场。二是商圈详细规划。对大的商贸区、主要旅游点进行调研定位,细化了大型商圈的业态与功能、商圈内部行业和层次的布局与规模,规划了道路、停车场、绿化广场等配套设施。如北京路步行街,以“一路阅尽千年沧桑”为主题,定位为“最能代表广州商贸服务业发展水平、最能反映岭南文化与现代文明融汇发展的趋势、充满时尚活力和集聚力、辐射力的国际商贸区”。改变以往拆旧建新的规划,保留有特色的东西,特别是千年文化景观,实行差异化发展。商贸综合区定位为“山水城市特色、岭南建筑特色、民俗文化特色和传统商业特色”,发挥交通便捷、产业配套的优势,着力引导大商号加盟,实现人流、物流、信息流的充分融合。三是专业街专题规划。10条专业街所属街道,按照总体要求,以巩固特色、发展特色为主题,对经营状况、街区环境、管理构架、文化特色进行了详细规划,力求挖掘文化资源,重构历史风貌,完善配套服务,提高经营档次。规划的制定中,始终坚持政府主持、专家主言、公众参与、市场运作的模式,政府把调研课题交给专业院所,经专家调研形成方案后,通过越秀区政务网、公众网,甚至广州日报等传媒征求意见,反复研讨形成。准确的定位,为大型民营企业进驻起到引航、导向作用。1999年至2002年间,引进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民营商贸企业210家。

2、多管齐下,打造品牌。越秀区积极挖掘潜在资源,打造两张商贸旅游品牌。一是历史文化品牌。通过发掘整合历史资源,形成了8个国家级、9个省级、26个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着力保护、开发和利用,凸显“南越文化”特色,展示“古城商都”风貌,促进商旅经济与历史文化的结合。如北京路步行街以千年水闸、千年古道为历史文脉,改造大佛寺广场,越秀书院群及其他景观,构筑主题购物公园,提升历史文化和商业文化品位,日均人流量超过30万人次,节假日高达90万人次;商铺面积由1997年的2.68万m2发展到2002年的10.8万m2;商铺价值平均每年递增8%,1995年以前200多万元购买的商铺现已接近2000万元。二是城市景观品牌。越秀区打造品牌的三条措施值得借鉴:①健全机构抓协调。成立了分管区长牵头,经济、商贸、旅游、建设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辖内商会、大型商厦和旅行社等负责人组成的商旅发展协调委员会。定期协调解决问题,落实规划和相关措施。②多方宣传重推广。公开发行《越秀区导游全览图》、《越秀区美食购物攻略》、《越秀区导游词(中英文版)》、《越秀区投资服务指南》等平面出版物和电子出版物。借项目建设、升级改造之机,举办专题研讨会。如2003年举办的北京路建设高峰论坛、越秀区商贸旅游与民俗文化研讨会、光明广场室内设计研讨会,吸引全国各地专家学者、知名人士2000多人参加,国内媒体广为报道,引进项目3个,资金2000多万元。借几大历史遗址捆绑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之机,举办万众欢娱北京路活动,日均人流超100万,日均营业额10多亿元。③政府引导促发展。如大新街在1999年引进4个皮革经营大户,免费提供停车场所,免费代办一切手续。通过大户带动,3年后商户由1000户发展到4000户,形成一条皮革批发专业街,年交易额1.2亿元,上交税收800万元。

3、市场运作,筑巢引凤。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深度挖掘和打造优良的投资软环境。一是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中介招商。越秀区出台了《鼓励引进内、外资投资项目和新办企业试行办法》、《鼓励新办企业暂行措施》两个文件,明确以归区所有的地税额为奖励依据,以50万元为起点,奖励中介组织。近两年,引进项目20多个,奖励金额2000多万元。二是建立投资服务中心抓好协调服务。区设立了投资服务中心,街道建立了工贸公司,分别全程全权代理大中型、小型项目的风险分析、工商注册、税务登记、行政审批等手续。区委政府要求各部门给予极大支持和配合,使投资者通过区投资服务中心或工贸公司这个窗口,切实感受到“一站式”服务的便捷和高效。三是强化服务理念树越秀口碑。越秀区提出:“能提供的东西要最好,不能提供的要服务好。”如全球最大的物流企业--伯灵顿公司总部引进越秀区后,为满足企业仓储用地的需要,积极与花都区洽谈共建一个几千亩的物流仓储园区,园区税收按比例分成,优势互补,联盟发展。四是重视协会和商会抓沟通联络

三、加强商贸旅游业发展的启示

借鉴越秀区的做法,学习珠三角的经验,我认为加强湘潭商贸旅游业的发展,要坚持三个方面:

1、坚持规划先行。组织专家学者和行业部门按长株潭区域经济发展要求,着力挖掘丰厚的历史底蕴,结合市场群体建设和当前人居情况,商贸布局现状,城市规划要求,编制好商贸旅游业发展规划。在规划编制中,注意把建设、改造与保护结合起来,使独有的古城文化遗迹和风貌通过科学规划与现代风格相融合,科学规划和调整城区功能布局。既规划好各大“商圈”各自的业态与功能,又重视“商圈”内部各行业、各层次的布局,规模适度,功能互补,防止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既重视“商圈”内部主业的发展,又重视发展配套服务;既重视“商圈”内部产业结构的调整,又重视“商圈”内部的环境建设,改善“商圈”内部的文化与生态环境,走商贸业与旅游业、经济与文化互动之路,增强“商圈”的文化氛围。坚持以城区经营理念推动“商圈”的建设,注意运用利益导向机制动员社会力量按照政府的规划参与建设,构筑大商业、大市场、大流通的现代化商贸旅游中心区的格局,实现共建双赢。

2、全力打造品牌。一个品牌,可以支撑一个城市、一片市场。打造品牌至关重要。一是商业化包装。在当前品牌时代,专业市场的发展需要专业化的营销、运作手段,对行业市场的结构进行优化,把同行业中零乱、信息不对称的经销商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集中交易的平台,为广大零售商提供一个进货渠道,也为终端客户提供良好的购买场所。比如说一个酒店用品博览城,其实就是一个酒店用品的批发市场。通过专业化的运作,达到使买卖双方共赢的批发市场,“新专业市场”之说也因此诞生。二是专业化管理。包装后,通过专业化管理,为入驻市场的商家做好配套服务、统一品牌宣传以及售后管理等工作。比如虎门国际布料交易中心,其股东就专门筹备了2000万元的经营管理和物业管理费,交由某市场策划营销公司运作。三是政策的引导。专业市场要提高专业化和国际化水平必须要有政府的引导。如虎门富民时装城、黄河时装城,厚街几个家具市场等,都是有了政府的规范、引导和扶持,其运作才比较成功。政府打造产业集群的努力为专业市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这些专业市场作为会展的场馆,形成了“永不落幕的交易会”,带动专业市场的发展。另外,政府提供配套设施如物流体系和便利的工商、税务服务,为专业化市场更好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实施四大战略。一是点轴发展战略。即在各商圈内重选取一到两个具有一定规模,性质符合该商圈规划定位,特色鲜明,能够起龙头示范作用的大型商业项目或商业街,作为政府着力扶持的对象,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在此基础上,配合政府推出的该点/轴所处商圈的整体发展规划,引导和带动其他商业网点项目和商业街的开发建设,从而推动整个商圈的建设发展。二是规模经济政策。要积极实施规模经济政策,通过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扶优扶强,鼓励大型的品牌商业企业或集团公司,实施规模扩张的发展策略,兼并小型、零散的商铺,实现经营上档升级。三是税源经济策略。通过统筹规划,引导商圈内的商业网点进行改造升级,使其向展销、电子商务等高级贸易形态转变,实现市场升级换代。四是部门大合唱。要集中有限的财力和物力,着力改善商业区的道路交通、停车场、街区环境等。建立区内写字楼和在湘大公司、品牌企业的资料库,有针对性地提供必要的服务,尽力吸引国内或区域内的知名大型商业企业的总部或分部到本区安家落户。

旅游考察报告 篇2

一、澳大利亚、新西兰旅游考察报告

为了扩大交流、开阔视野,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旅游管理和经营理念,根据市政府领导指示,由市旅游局朱至珍局长带队,市府办公厅、宁波市旅游局、江东区政府、宁海县政府,镇海、北仑、鄞州区旅游局、东钱湖管委会经发局、市人事局外专局等有关单位领导组成的宁波市旅游考察团一行11人,于10月底前后专程赴澳大利亚、新西兰进行了为期两周的考察交流。

期间,代表团访问了澳大利亚的布里斯班、黄金海岸、凯恩斯、悉尼、堪培拉、墨尔本和新西兰的惠灵顿、罗托鲁阿、奥克兰等城市,分别与澳大利亚的昆土兰州、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旅游局进行了交流,还拜会了国家旅游局驻悉尼办事处。澳新所到之处,考察团不仅目睹了澳新两国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秩序井然的社会环境,领路了极具风格的特色旅游景观和异域文化风情,也体验了发达完善的城市旅游和颇具个性的度假旅游,感受了两国同行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澳新之旅还给我们强烈的启发,旅游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载体。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旅游资源丰富的国家,迷人的自然风景赋予这两个位于大洋洲的岛国旅游胜地的美誉。旅游业在两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变成了能够不断给其带来滚滚财源的大产业。

澳大利亚旅游业2002年达到708亿澳元的收入,旅游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4.5%,已超过了传统的农牧业和采矿业。过去十年来,澳大利亚的旅游业一直强劲增长,2002年其入境游客达484.12万人次,旅游创汇超过170亿澳元,成为最大的服务贸易创汇产业,占全国商品与服务贸易总出口比重的11.2%。按澳大利亚会计年度统计2003年6月至2004年6月其入境游客增长9%。以悉尼为例,每天有45.8万入境游客和88.6万国内游客在悉尼过夜,游客年消费总额为203亿澳元,全悉尼旅游直接就业人数12.5万人,间接就业达119万人。位于澳大利亚东部的黄金海岸,是典型的以旅游为中心产业的城市,这个城市的最大“资本”便是长达42公里海岸线上的金色沙滩,全市约50万人口,80%从事旅游服务行业,该市原属布里斯班市的一个区,从50年代开始发展旅游,真正进入快速发展则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现已成为南半球最大的旅游城市和世界闻名的海滨度假胜地。

新西兰是一个美丽的岛国,作为英联邦国家,它没有照搬美国和其他欧洲国家采取大规模工业化的发展模式,而是立足本国实际,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同样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之列,这当中旅游业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2年旅游总产出达到164亿新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0%,旅游业也是该国最大的创汇产业之一,入境旅游总量2002年达到196万,几乎达到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全国就业市场的10%由旅游业来承担,有1.5万家企业直接经营旅游业。根据新西兰旅游研究委员会今年上半年公布的2003-2009年旅游发展预测报告,新西兰入境旅游人数将在2008年比现在增加70%。

二、政府主导产业发展

这是两国旅游业兴旺发达的关键因素。当地政府从产业比较优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出发,明智地选择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每年举行两次会议,由贸易、工业、旅游和资源部长及业界代表一起,共商发展旅游产业的大政方针。政府鼓励私人资本积极参与旅游项目开发。政府注重利用电视、网络、广告等多种形式进行旅游宣传促销,将旅游的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的市场优势。两国政府每年都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市场开拓、旅游推广、宣传促销。据介绍,昆士兰洲、维多利亚洲、新南威尔士洲每年政府拨款分别达到4600万、3800万和2800万,而这仅仅是各个旅游局全年开支经费的40%,专项用于旅游宣传促销。昆士兰洲、新南威尔士洲各自在9个和7个主要客源国家设有办事处,联邦和洲的旅游机构虽有职能分工,但每年都会举办境外促销活动,去年维多利亚洲就在中国举办了为期一个月的大规模的巡展活动。新西兰的市场促销很具创意,今年1月以来,利用《指环王》三部曲在全球广泛影响,新西兰适时地推出“新西兰—中土世界壮丽景色”推广活动,上半年入境客源增幅达11.8%,今年入境客源总量有望突破220万。前不久亚太地区旅游协会授予新西兰市场推广大奖,政府还十分重视举办大型活动吸引游客,如新西兰举办的“美洲杯”帆船赛,澳大利亚举办的悉尼奥运会、F1汽车大奖赛、澳网公开赛、墨尔本赛马节等,都对推广促进本国的旅游业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旅游项目开发的保护利用并重

澳新的旅游城市和旅游度假地,严格依照资源特征实施规划管理,把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中心产业,排除或转移了可能冲击旅游业的其他产业。堪培拉是澳大利亚的首都,现有人口40万,是一个纯粹的政治中心。这里除了旅游业、赌博业以及满足联邦政府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及文化娱乐等部门需要服务行业以外,没有其他经济部门。整个城市绿地面积占60%以上,是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黄金海岸至今未建一个工业项目,在众多的海湾未见货运码头,只建游艇码头,而且这些码头均非填海而建,而是用木桩、木板搭建在蔚蓝色的海面上,显得和谐自然,既不影响海水流动,也不会造成环境改变。为了保护海滨沙滩,在离海岸较远处建人工礁石,防止海流带走海滩上的优质金沙。凯恩斯市实行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的许可证制度,有效控制了盲目开发,乱上项目的无秩序状态,世界遗产大堡礁旅游项目分散安排在海中平台,看不到任何固定性建筑。当人们尽情地在蔚蓝色大海中与多彩珊瑚、多姿鱼类贝类亲近后,带走的是照片和打包的垃圾,留下的只有梦绕魂牵的眷恋。在摩尔顿岛的天阁路码度假村有喂食宽吻海豚、参与沙丘滑行活动,在菲利普岛有观赏小企鹅归巢,新西兰安排了毛利人文化村、维多摩莹火虫洞参观活动,参加这些活动,举办方会详尽介绍地质地貌演变历史和动植物生活规律,同时规定严禁有损害动物和破坏环境行为,否则将受重罚。正是这种产业战略和环保理念,不仅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自然资源的原生态,而且有利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不断吸引世界各地大量的游客纷纷到这里享受清新自然高质量的旅游体验。空气清、环境好、景色美不是宣传口号,而是游客真切的感受。

四、城市建设与旅游发展有机结合

两百年前,英国人还把澳大利亚作为流放地,而新西兰则是毛利人生活的地方。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的澳新两国成为世界上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建成如悉尼、墨尔本、堪培拉、布里斯班、奥克兰、惠灵顿等一批现代化的国际性城市。这些城市规划科学合理,充分考虑旅游业的发展,综合服务功能完善,各个城市都建有布局合理的中央游憩区,如悉尼歌剧院广场、墨尔本音乐广场等,成为游客必到的观光景点和集散地。黄金海岸50多年来严格控制城市建设项目,城市的滨水地带没有居民楼和非旅游项目,留出大量空间还自然给大众,仅有的少量建筑都是用于旅游业。

在这些城市,各个时期的历史建筑物几乎都获得了完整的保留,现代化的钢筋混凝土摩天大楼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古典建筑相融协调,交相辉映。在这些城市的郊区看不到高层住宅,只有星罗棋布掩映在碧树和繁花中千姿百态的别墅。城区庄严的教堂、厚重的博物馆及充满浓浓情调的老火车站、老码头、老饭店似乎向人们诉说着历史,透射出深厚的文化魅力,但却丝毫没影响城市的现代化功能和她的生命活力。墨尔本市区街道行驶着三代有轨电车,从最古典的老爷车型到最先进的“子弹头”太空车型,行驶中叮当着城市的历史乐章。把旅游特色景观与城市品牌结合,当首推悉尼和堪培拉,具地标性的悉尼歌剧院和堪培拉国会山超越了旅游的意义,已经成为城市的品牌和国家意义上精神象征。

城市间通往旅游点的道路非常畅通,我们所到的澳大利亚东部,仅走了全长1万多公里的1号高速公路的其中一段,从惠灵顿到奥克兰几乎贯穿新西兰北岛,也全部有高等级公路连接。主要道路和主要建筑都已经有十几年甚至有几十年历史,至今质量仍然完好,看不到建了拆、拆了建的重复建设现象。城市的绿化覆盖率高,城市风光和自然美景和谐并存,宛如城市建在花园中,而不仅仅是花园建在城市中。在澳新许多地方,犹如翠绿欲滴的高尔夫球场,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五、注重人性化的高质量服务

澳新两国的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划理念在旅游产品、旅游服务方面有着充分体现。城市和旅游区的公共信息图形符号,无障碍设施一应俱全。城市和旅游区都留有大片绿地和休闲空间,生态性、人性化设施随处可见。城市公园配置设施齐全的烧烤点、游泳池及冲淋设备,城市的文化中心、博物馆大多免费开放。无论是机场、景点、酒店,免费提供数以百计的多种文字宣传资料。:

旅游厕所布局合理,标识醒目,就算偏僻的乡村路边厕所都备有手纸和洁手设备。酒店设计构思巧妙,宾馆主体房间错落有序,使得每一个房间尽量面向阳光和大海。酒店大堂设计别具一格,形式多样,很多都在公共空间部分种有植物,构筑流水,这些酒店基本都设有游泳池,泳池大小高低形状不同,因地制宜,设计新颖,使用方便,喜静的客人泡在淡水中看大海无疑是一种至高享受。客房内的设计和安置也处处体现以人为本,从床、沙发、桌椅到阳台躺椅摆设,各种功能设计合理,使用舒适而又自然。卫生洁具水箱通常都有节水功能,度假酒店更是在房间里配置独立的厨具、餐具和洗衣、烘干设备,给人以宾至如归的感觉。

澳新所到之处,无论是购物还是乘车,都会自觉排队,在酒店到商店,从滨海到社区,面对不管是管理人员或是雇员、或者是老人、学生,到处可以听到亲切的文明用语,感受到友好和热情,在每一个环节我们体验的是管理有序、服务周到、行为规范,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样体现在直接服务上。

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面临的共同主题。不同国家和民族有着不同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选择,但追求可持续发展都是共同的发展理念。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促进了本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我市旅游业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澳新经验,对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科学发展观将大有裨益。

旅游考察报告 篇3

一、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概况

近几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强调将旅游业作为四川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和发展,着力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显著的成绩。20xx年四川全省接待游客总量7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80.2亿元人民币,游客总量和旅游总收入均位居西部省区第一位。四川省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护与开发并重,以大开放促大发展,以经营城市促进历史文化名城和旅游城镇建设,围绕两条主线,打造五大精品,提升四大遗产,开发五大片区,建设一座名山,加快两个转变。即:围绕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两条主线,着力打造“中国第一山”、九寨沟与黄龙、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大熊猫和都江堰——青城山五大精品;全面提升九寨沟、黄龙、乐山大佛——峨眉山、都江堰——青城山四大遗产地水准;重点开发好成都中心旅游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川、陕旅游合作区和川、黔、渝旅游“金三角”五大片区;尽快将峨眉山建成中国第一名山;实现旅游形态由单一观光旅游向观光与休闲、度假、会议、会展等特色旅游转变,旅游市场由国内游为主向国内游与入境游并重转变,建成全国旅游经济强省。发展目标是:把旅游业尽快发展成四川省的重要支柱产业。到2005年旅游总收入达到590亿元,相当于当年全省gdp的10%,年均增长幅度在20%以上,力争达到30%。到20xx年,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幅度达到20%,相当于当年全省gdp的15%以上,旅游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主导产业和全省6大支柱产业之一。

二、四川省发展大旅游产业的成功经验和主要做法

(一)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加快发展旅游业的认识高度统一,形成强大的合力,共同推进旅游业的发展。【tV2288.COM 通知范文吧】

1、四川省近几年先后出台了《中共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旅游支柱产业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决定》(川委发[20xx]48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四川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川府发[20xx]19号)和《中共四川省委办公厅、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产业发展工作领导的通知〉》(川委厅[20xx]17号)系列重要文件,这些文件充分体现了四川省委、省政府加快四川旅游业发展的坚强决心,阐述了旅游业在四川省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明确了四川省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方向、思路和各项措施,确定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在发展大旅游、大产业中的责任,提出了加快四川旅游发展的系列扶持性政策。

2、调整充实了四川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该小组由省长任组长,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专管旅游的省委常委和专管旅游的副省长任副组长,省委宣传部、省计委、旅游、经贸、建设、交通、国土资源、林业、水利、公安、财政、文化、卫生、劳动和社会保障、环保、物价、工商、技术监督、广电、宗教、文物、统计、外办、安全生产、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等26个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由四川省旅游局负责。同时撤消了四川省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开发建设领导小组等相关机构,这些被撤消机构的职能全部并入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每个季度召开一次旅游发展情况汇报会,听取各级政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促进旅游发展的各方面情况,研究、协调、解决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每年召开一次全省旅游发展大会,全面动员各方面力量,调动各级政府和各部门的积极性,共同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3、明确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在指导、管理、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能和作用。各级旅游局不再是单一的旅游行业管理部门,而是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指导协调部门,是各级政府的组成部门而不是政府直属机构,有力地提高了旅游部门在指导、管理、协调旅游业发展中的权威性和各项工作的有效性。

4、各部门大力支持配合旅游业的发展。如四川省宣传部专题召开旅游产业宣传、旅游产品促销会,集中各宣传渠道、新闻媒体形成旅游宣传合力,大力推进旅游宣传。经常组织中央新闻单位、省外、国外新闻媒体集中报道重大旅游宣传促销活动,集中宣传四川旅游精品景区。四川省内各媒体积极为旅游开展免费宣传,如四川电视台免费开设旅游联播栏目,四川日报等免费开设旅游专题栏目。目前四川还正在积极争取开通四川旅游卫视频道。四川省计委在重大基础设施投资安排、项目立项审批等方面优先支持旅游项目建设。在资金、项目安排和有关资源配置上,优先考虑支持旅游业发展,遇到与旅游有关的重大项目立项时,省计委主动征求省旅游局意见。四川省交通厅在公路建设规划、建设资金安排投入等方面突出旅游交通基础建设这一重点,在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项目的规划和建设时间安排上坚持把旅游业的发展需求作为论证的重要依据。在具体公路规划设计过程中,交通部门主动征求各级政府、各级旅游部门的意见,把旅游发展和产业经营中的具体需求纳入公路设计中予以充分体现。省建设厅、省文化厅、省文物局等部门在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城镇规划与建设、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和利用、地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各类文艺演出活动安排等方面都充分与旅游部门协商,力求与旅游有机结合,以此促进旅游业的大发展。

(二)突出强势旅游品牌的包装和打造,集中力量建设旅游精品。四川省的旅游构架和旅游品牌概括为一个中心(以成都为中心)、两大线路(以自然生态为主的北线、以历史人文为主的南线)、三大品牌(九寨沟、大熊猫、三星堆)、四大遗产(九寨沟、黄龙世界自然遗产、都江堰—青城山世界文化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五大旅游区。目前,四川省正集中力量重点规划建设五大精品旅游区、四大优先开发旅游区和四条精品旅游线路,实施以旅游精品带动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在打造旅游精品过程中,四川省特别强调景区内涵的丰富和文化的挖掘展示以及景区品位的提升;强调景区内外交通的建设完善,景区内道路网络的通畅,交通服务设施的完善,对外交通的快速便捷;强调产品结构的优化与配套协调发展;高度重视精品旅游区的开发管理和经营管理;突出旅游精品的宣传促销。集中力量从各个方面包装旅游精品,推销旅游精品,从而使旅游精品很快走向市场,深入人心,取得显著的经济社会综合效益。

(三)高度重视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做大做强旅游品牌和区域旅游产业。目前四川重点集中整合开发以九寨沟为重点的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和以XX市为中心的大成都旅游区。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以九寨沟、黄龙风景区为龙头,以整合阿坝州丰富的自然生态和历史文化资源为重点。范围包括:九寨沟、黄龙、神仙池、牟尼沟、丹云峡、若尔盖草原、九曲黄河第一湾、红军长征纪念碑园、九寨天堂(超五星级豪华度假酒店)、白河、勿角自然保护区、漳扎镇、川主寺镇等景区和小城镇,计划通过2—3年的努力,将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建成四川连接世界的桥梁与窗口,最终形成集会议、观光、休闲、度假、运动探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国际旅游精品,成为四川省入境旅游的标志性产品。大成都旅游区通过经营城市、构筑旅游交通网络、整合成都周边旅游资源和产品、挖掘展示古蜀历史文化,将XX市建设成为集观光、商务、会展、度假、都市旅游为一体的重要旅游目的地,成为中国西部地区旅游中心城市与四川旅游的集散中心和四川旅游便捷的中转口岸。同时,四川强调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开发,按照区域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原则,加强与周边省市区的合作与互动,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加快与西藏、云南联合开发“中国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的进程,打造“康巴文化生态旅游区”;联手与贵州、重庆共同开发川、黔、渝旅游“金三角”,联合推进重庆大足石刻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加大与陕西联合开发“川陕旅游合作区”的力度,形成新的区域旅游亮点。

(四)一系列扶持性政策法规的落实,有力地推动了四川省旅游业的发展。为加快旅游业发展,四川省除了在一系列文件中明确了支持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外,还专门制定出台了《四川省旅游服务质量管理条例》等系列政策性、操作性强的法规条例,并狠抓监督和实施,让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1、加大对旅游规划的实施和监控力度,严格执行先规划、后建设原则。各市、州、县和重点旅游景区的规划,都需要报省旅游局审批,跨区域的大旅游区规划报省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审批。杜绝未经规划审批的旅游项目开工建设。

2、制定和实施系列降低旅游企业营业成本,为企业发展创造宽松环境的系列政策和规定。如:宾馆、酒店等的水、电、气收费价格与其他服务业的收费标准一视同仁,严禁对旅游企业和单位乱摊派、乱收费、乱检查,对专业旅游车船公司车船更新实行优惠、扶持政策,以提高旅游车船档次,对景区景点实施以旅游养旅游的政策,切实减轻不合理负担,增强旅游景区景点的自我发展能力。

3、不断推进和完善旅游景区开发所有权、管理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离”,取得良好效果。在土地、税费方面明确了吸引外来大企业、大财团投资开发旅游资源和项目建设的系列优惠政策,在各项旅游价格方面按市场规律办事,建立了适应市场需要的旅游价格优惠机制和浮动机制,同时加强对旅游价格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定价、调价的杠杆作用。

4、加大旅游主管部门在旅游市场秩序整顿方面的力度和权威性,将各级旅游质监所分层次改为旅游执法总队、支队、大队、分队,并赋予各级执法队伍强有力的执法权限,在执法装备和工作经费等方面也作出专项安排,由此确保了旅游市场整顿的机构和力量,为营造四川良好的旅游环境,树立四川良好的旅游形象起到积极的作用。

旅游考察报告 篇4

一、难得的旅游机会

上学期爸爸曾经答应我,如果这学期我考试成绩优秀,他会在暑假里带我出去玩。所以一放假,我就等待这一天能够早一些来到(尽管我考试不是太理想!但是爸爸还是承诺了他的)。可是今年的暑假,爸爸实在太忙,7月份已经过去,眼看希望快变成渺茫,惊喜出现了,因为爸爸在8月初要到海尔公司去讲课。

曾听别人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不如青岛的灯火辉煌”,那里是一个很美的地方,四季如春;在海边,空气新鲜,人口密度小。对于没有乘过飞机的我那就更向往了!我想,在飞机上滑翔的感觉一定很好,因为在天上飞着看云海我还是第一次呢!说起青岛,那里还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杭州与那儿的温度相差高达13℃至14℃度,现在杭州的夏老虎正在发威,可青岛的夏老虎正在呼呼大睡呢!

二、紧凑的旅游过程

8月4日下午1点半,飞机起飞了,经过短暂的90分钟,3点抵达了美丽的青岛。下午我们被安排在市内参观。8月5日爸爸在酒店会议室参加讲课,我和妈妈在市内闲逛。8月6日早晨仍在酒店培训,下午参观了海尔工业园。8月7日上午赴崂山,游览太清宫、八水河、龙潭瀑等,下午市内游览栈桥、信号山、海水浴场。8月8日上午我们马不停蹄来到威海,下午游览刘公岛,参观海战馆和提督署。8月9日上午游览韩国服装城,下午统一去海滨浴场(游泳)。8月10日上午10点前自由活动,下午返回青岛,3点40分坐飞机返杭,晚上11点30分抵达萧山机场,结束了至今最难以忘怀的美好旅程。

三、旅行中的三起“险事”

“险事”之一:第一次坐飞机。我是第一次坐飞机了,感觉特别兴奋!希望早一点飞上蓝天。盼着,盼着,飞机起飞了,在隆隆的噪声中,飞机上升了,我整个人好像往下坠一样,耳朵难过极了,不过一会儿,飞机便稳定下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降落了,噪音又在耳边想起了,但是我们还是很顺利的到达了青岛。第一次坐飞机给我的感觉是:新鲜中略微有点恐惧!

“险事”之二:第二次飞机。开始的感觉和第一次一样。可是,坐着,坐着,突然机舱内响起了播音员的声音,她说:“因杭州正在下暴雨,所以无法降落,现改降到上海浦东国际机场。”飞机降落后,空姐说下面有饭吃,由于我们都没吃东西,所以肚子很饿,可那时上海浦东却下起了阵雨,我们冒雨被赶了下去,可谁知一下去他们却不给我们吃饭,爸爸他们便去闹,还想打报社的电话呢!最后终算吃上了饭,飞机也起飞了,可是到达杭州,那时已晚上11点半,整整飞了8个小时!第二次坐飞机给我的感觉是:恐惧中有些烦恼!

“险事”之三:海滨浴场游泳。那是一个的好晴天,我们——家人来到威海海滨浴场游泳,我们换好游泳衣后,妈妈便在沙滩上晒太阳,我和爸爸便下水游泳,威海的水可真凉啊!下水后的第一感觉就是凉。我游着,游着,就感觉不太冷了,还有点热,我在水了玩了很长时间,上岸后,我把爸爸埋在沙坑里,作为肌肤保养吧!在美好的游泳中,美中不足的是和我们一起的那位叔叔的脚被海底的不知什么的东西划了很深的二道口子,血流了好多!游泳给我的感觉是:美好中有些遗憾!

这就是我在旅行中的最重要的三件事!

这一次旅行,我觉得真得很开心,也更加了解青岛和威海的历史了!也希望下次大家也有机会够欣赏青岛、威海的美丽风光!

旅游考察报告 篇5

2004年6月,我参加团组赴台湾公务交流,有机会考察了台湾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对福建省如何加快发展旅游业和加强闽台旅游业合作做了一些思考。这里将自己的感想和建议提出来,谨供参考。

一、台湾旅游业发展概况

台湾的旅游业是从1956年起开始有计划地发展起来的。近半个世纪来,依次经历了外国人来台观光、民众出岛观光和民众岛内观光三个重点发展阶段,现已实现入境旅游(“境”特指关境,下同)、出境旅游和岛内旅游“三位一体”的发展格局。但是,台湾基本上属于旅客产出地区,出境旅客多于入境旅客,观光收益逆差较大。总体而言,台湾旅游业落后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其入境游客接待量占全球出境游客人数的0.33%,观光收益约占全球观光收益的2.5%。目前,台湾正实施“二十一世纪发展观光新战略”,力图打造“观光之岛”,争取一跃成为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各旅游企业也使出浑身解数“深耕旅游业”,以使台湾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令人耳目一新。

(一)产业地位与产业政策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台湾当局首次把旅游业列入九项“施政重点”,标志着旅游业被正式认定为一项产业。但是,台湾长期以来靠发展制造业支撑经济,旅游业实际上一直没能受到充分的重视,这在很大程度上扭曲了旅游业的产业主导政策,进而影响到旅游业的实际产业地位。近几年,随着制造业向岛外转移和经济的持续低迷,当局才逐渐把目光转移到旅游业上面,扭转以往“以工业经济为帅”,改以“观光产业为主,使观光成为新兴产业的火车头”,出台了“振兴观光五大施政重点”,实施了“观光客倍增计划”(列为“国家”发展十大重点投资计划之一)。为此,当局制定了不少重点扶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例如,今年开始实施“外籍旅客购物退税”制度,以塑造“购物之岛”新形象,吸引更多的入境游客。

(二)旅游资源开发

台湾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尤以自然旅游资源最为突出,复杂奇特的地貌景观、变化多端的气候和种类繁多的动植物,使得台湾像一座海上大公园,从清代开始便有“八景十二胜”之说。随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传统的自然风景区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许多主题公园或乐园如剑湖山、九族文化村等相继被开发出来。台湾还日渐重视对人文旅游资源如文物古迹、建筑、民间艺术、民俗风土、特色美食等的开发,使其与自然景观融合一起,充分体现历史价值和人文特色。此外,旅游资源的开发范畴不断向都会景观、工农业生产景观、科技园区、博物馆、展览馆等延伸,极大地丰富了旅游的内容。

台湾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较为重视旅游资源的保护问题,如推行“生态保育、环境永续”理念,制定并实施了“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辅导旅游业界推广生态旅游,建立观光资源退场与养息机制、观光环境监测机制等,收到较好的效果。

(三)旅游产业发展

台湾旅行社成长的分水岭是当局1979年开放民众出境观光,并于次年开放台湾人民赴大陆观光,旅行社的数量迅速发展,业务经营范围更加扩大。截至2003年,全台湾旅行社共计1923家,从业人员40740人。但台湾的旅行社存在家数多而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的问题。近年来,台湾景气持续低迷,旅行社恶性削价竞争、裁员和减薪频繁,倒闭的也有不少,目前正是重整旅行社行业的时候。

台湾旅游饭店依规模与设备分为国际观光旅馆与一般观光旅馆。截至2003年底,台湾计有国际观光旅馆62家、客房18776间,一般观光旅馆25家、客房3120间。旅馆业平均住房率在60%左右,总营业收入每年约有300多亿元台币,从业人员19853人。近十年来,台湾旅馆业朝向国际化发展,饭店等级不断提高,新建的饭店多是四、五星级的国际观光旅馆,出现了福华、长荣等连锁经营的本岛大型饭店集团。

台湾的旅游景点景区星罗棋布,全岛观光游憩区共计279处,较具代表性的有100处左右。这些景点景区的经营管理因行政体制隶属不同,分为“国家”风景区(12处)“国家”公园(6处)、“国家”森林游乐园(16处)、“国家”农场、自然保留区和保护区以及县、市级风景区等。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山、阳明山、太鲁阁、垦丁、东部海岸等处景区的开发已具有世界级水准。

(四)旅游市场

入境旅游方面,根据台湾观光局公布的统计资料,台湾入境旅游人数1989年突破200万人次,到2002年达到2726411人次,2003年受伊战、SARS疫情影响,入境旅游人数负增长24.5%,说明入境旅游市场增长速度十分缓慢。与亚洲主要旅游目的地如香港、泰国、新加坡、韩国、印尼等相比,到访台湾的国际旅客数明显偏少。例如与香港比较,台湾的面积与人口远多于香港,旅游资源的种类和数量也毫不逊色,但赴台湾的游客仅相当于香港的20%。究其原因,与台湾只满足于民众岛内休闲的功能,长期忽视开发赴台的旅游市场有很大关系。

出境旅游方面,台湾于1979年开放出境观光旅游,到2002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750.7万人次,23年间增长500倍。2000年以来,每年台湾民众出境率超过20%,平均每人出境次数0.4次左右、停留天数约10天。可见相较于成长缓慢的入境旅游,台湾的出境旅游成长却是猛烈的。如此大量的出境情况,造成了每年旅游外汇逆差约23亿美元。由于近年来台湾对大陆的投资和两岸贸易的增长,台湾每年出境旅游人次有近五成前往港澳或经由港澳进入大陆。

台湾岛内旅游市场快速发展,依据台湾观光局2001年的《旅游状况调查》中估算,岛内游客人次为9745万人次,旅游总花费约台币2417亿元,民众出游率为86.1%,平均每人出游5.26次,平均停留天数1.7天,平均到访据点数1.5个,每人每次旅游花费台币2840元。除了平均每人每天花费、停留天数和到访据点数略有降低外,其他指标都是增长的,显示出岛内旅游市场有持续增长的相当潜力。

二、对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几点启示

综观台湾旅游业发展的历程,有一些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一是当局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发挥较强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1、实施重点扶持措施,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例如从2003年开始,当局针对60万公务员实行“国民旅游卡”制度,当年即创造了近800亿元台币的岛内旅游消费额。

2、加强行业管理,一方面通过完善旅游业行政管理机构,建立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体制,另一方面通过法令法规的颁布,加强对旅游企业经营的宏观管理。

3、加大资金投入,开发建设旅游资源和接待设施。近年来当局加大对观光巴土路线、环岛列车、旅游资讯服务网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以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当局还实行公私并进,鼓励民间资本发展旅游业的政策,中长期贷款与投资由当局和公营机构执行,较短期投资则多鼓励私人投资,由旅游管理部门给予辅导。

二是科学规划和精心开发,把旅游资源的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1、科学规划,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局就邀请国际著名专家来台考察旅游资源,编制了“台湾地区观光事业综合性开发计划”,将全台旅游资源分区分类分级开发与管理。最近又实施了“套装旅游线路整备机制”和“观光资源永续发展策略”,对旅游资源重新进行整合和总体规划,以适应发展入境观光的需要。

2、突出文化和生态主题,深度开发各种特色旅游和精品旅游,如银发族之旅、青年旅游。高尔夫球之旅、自驾旅游等“精致之旅”,小火车怀旧之旅、花卉生态农特产之旅、原住民传统祭典之旅、温泉之旅、潜水之旅等主题旅游,提高旅游的品位。

3、不断创新,开发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修学旅游等新型旅游产品,以适应市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旅游产品的种类结构明显优于我省。

三是大力开展宣传促销。当局较重视对旅游目的地的形象宣传和品牌打造,各旅游企业则密切配合,形成高效率的旅游营销网络。促销手段也较为多样化,如制定“国际观光宣传推广计划”,邀请知名媒体、旅游作家与旅游业者赴台考察、采访报道;在机场、车站设置统一识别标志的旅游服务中心,向旅客推介旅游线路、景点;利用国际互联网开展旅游宣传和电子商务,据统计在讲华语的大中华圈内,台湾旅游业的e化率居首位。

四是在加强联合中求发展。近年来,台湾旅游业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强了行业内外部的合作。例如,岛内的航空公司、饭店与旅行社间密切配合,形成共进退的合作伙伴关系。旅游业与其它行业、部门间的联合,则进一步拓宽了市场,产生协同发展的效应。由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而成的新兴产业———休闲农业就是成功的范例,目前台湾休闲农场每年接待岛内游客达100万人,约占台湾人口的4.4%。

随着福建省委、省政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的提出,旅游业的地位和作用受到高度重视。最近,省委卢展工书记明确指出,今后旅游业发展的思路和目标,要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相呼应、相衔接,把旅游业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新兴支柱产业来抓。

当前我省旅游业发展的势头很好,存在许多新机遇和有利条件,但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如2003年我省接待境外游客人数已被江苏、浙江两省赶上并超过,从长期保持的全国第四位落到第六位。总体上看,我省旅游业的区域竞争力不强,发展后劲不足。如果用一个产业的综合指标来衡量,我省旅游业的产业结构、产业规模和产业竞争力与一些旅游业发达省份相比尚存在较大差距。主要问题是:旅游开发水平低,缺乏大手笔项目和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旅游产品类型单一,满足不了现代游客的多种需求;旅游宣传促销的力度不够,市场知名度不高;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象突出,龙头企业寥寥无几;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制改革滞后、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瓶颈”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我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坚持走政府主导型的旅游发展道路

政府主导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旅游发展道路。针对我省实际,要加快政府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各个旅游重点发展市成立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强化政府对旅游业的领导,解决目前存在的旅游管理条块分割、各为其主、力量分散的问题,形成“政府主导、条块结合、部门联动”的新格局。政府要有重点地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特别是在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和旅游整体形象宣传上要设立专项基金并逐年增加,在旅游公共品建设方面要从财政资金上给予扶持,同时要大力拓宽投融资渠道,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投入旅游业,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建议政府积极采取措施,促进旅游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培育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品牌优势的大型旅游集团,真正处理好“政府主导”和“企业主体”二者间的关系。

(二)高标准规划和开发旅游

我省旅游业要以市场和竞争为导向,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抓好旅游规划和开发两大环节。首先要高标准、高起点规划旅游,着力解决我省规划滞后问题。旅游规划要全省“一盘棋”,各市、县(区)以及重点区域的旅游发展规划要与全省旅游总体规划相衔接,避免各唱各的调,形成协调、完整的旅游规划体系。我省旅游产品开发长期处于低水平、小规模的分散状态,缺乏大型化、综合性、高档次并在全国范围具有较强吸引力的拳头产品,建议政府要集中力量办大事,实施旅游精品战略和项目带动战略。具体讲,要适应现代旅游市场要求,重新整合全省的旅游资源,在“三大旅游中心”和“五区两带”有选择地扶持建设一批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真正大手笔的重点旅游项目,力求形成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品牌,带动我省旅游产品的整体升级换代。要重视旅游的深度开发,突出文化和生态主题,多开发观赏性、娱乐性、参与性兼备的旅游项目;扶持建设一批“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开发适销对路的新型旅游产品,优化我省的旅游产品结构。

(三)充分重视福建旅游业的整体营销

开展区域旅游整体营销是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我省应集中力量宣传福建旅游的整体形象和品牌,提高我省旅游业的知名度。要创新市场促销机制,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推行整体联动营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灵活开展旅游促销,不断开拓客源市场,特别要加快旅游业信息化进程,发展旅游电子商务,构建全省统一的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DMS)。建议定期举办中国(厦门)国际旅游节,使之成为宣传推介福建旅游业,对接国内和国际旅游市场的一大平台。

(四)坚持大旅游、大市场和大联合的战略

我省今后要加强景点景区、旅行社、饭店、旅游交通之间的协作,做大旅游产业集群;还要借助旅游业与其它行业的相互合作、渗透,延长产业链,使各种资源产生叠加效应,解决我省旅游“六要素”中购物和娱乐消费偏低的问题,提高旅游经济的综合效益。发展旅游业必须坚持区域联合的战略,拓展省内、省际、国际三大旅游合作圈。首先要在全省建立无障碍旅游区,淡化行政区域界限,实现旅游资源共享,形成统一的大市场。福建旅游业还要逐步联合珠三角、长三角旅游区,并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以提升整个区域的综合竞争力。

三、关于加强闽台旅游业合作的建议

福建与台湾一海之隔,两岸同胞同根同祖,有着割不断的血缘亲情。无论是地理区位还是文化传承、经济贸易联系,福建省都是祖国大陆与台湾联系最密切的省份,这种联系既是闽台旅游合作的基础,也客观上促进了闽台两地作为一个区域性的旅游集合体的发展。

正如福建省领导所指出的,对台旅游是福建的突出优势,要把对台旅游放在突出战略位置来抓,建设闽台旅游合作区。加快闽台旅游合作区建设步伐,是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重大战略举措的呼应,对促进福建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旅游强省目标,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于台湾当局未全面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两岸间也尚未实现直接通航,所以目前的闽台旅游主要以台胞的来闽旅游为主,呈现的是有限的单向旅游特征。但是应该看到,全面开放大陆人士赴台旅游和两岸直航是大势所趋,正所谓“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在岛内调研时,体会到台湾旅游业者对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有着迫切期待,他们正在积极呼吁台湾当局早日开放大陆居民台湾游,同时也已开始与大陆同行频繁接触,进行先期布局。例如始于1998年、每年举办一届的海峡两岸旅游同业联谊会活动。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台湾业界人士前来参加。因此,我省应对闽台旅游合作区尽早作出实质性的规划、布局和分步骤建设,努力促进闽台旅游业双向互动发展。

闽台旅游业应全方位、多角度地开展交流与合作,形成多元化的区域旅游协作体系,实现两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旅游市场中增强区域产业竞争力,达到互利共荣目的。

(一)战略协作

战略协作是闽台旅游合作区的高级形式,是更具长远和实质意义的协作关系。加强闽台旅游业的战略协作,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重点考虑:一是呼应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在全国范围内把福建建设成为对台旅游双向合作的先行区、示范区,台湾同胞赴大陆旅游的主要目的地,以及大陆居民赴台旅游的集散地。二是上承浙苏沪,下连粤港澳,携手海峡对岸,构筑两岸四地区域性旅游合作体,使之成为大中华旅游圈重要的组成板块。三是在WTO关于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框架内,建立大陆与台港澳间旅游资源共享、旅游投资优势整合机制,突破人员进出障碍和贸易壁垒,构筑中国区域自由贸易区,共同应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世界旅游市场激烈竞争的挑战。

(二)资源与产品开发协作

资源与产品开发协作着重体现在联合进行市场调研,深入了解旅游市场需求特征,有针对性、有重点地开发旅游资源,合作建立适应于多元化市场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从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角度,为更好地适应变化中的台湾旅游市场的需求,有必要对沿用多年的对台旅游产品进行调整和更新,创造更具吸引力的对台旅游产品体系。一是巩固寻根探亲旅游和宗教旅游名牌产品。通过二度开发深入挖掘资源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来提高产品的文化品位,力求内容更丰富些,形式更活泼些,促销上针对性更强些。二是发展度假旅游产品。近年来,台湾外出旅游者的构成中,度假旅游者的比重逐年上升。要加快武夷山、湄洲岛这两个在台湾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建设步伐,着重建成适合度假的大型休闲娱乐综合配套设施,关键是主题要鲜明,内容要充实,档次要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三是开发多元化的对台特色、专项旅游项目,如生态、文化、商务、会展旅游产品和主题公园(乐园),美食、保健、修学、节庆、民间艺术、民俗风情等专题旅游,以适应出游能力强的新一代旅游者的需求。

政府要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更多的台资投入到我省旅游业的开发建设中,解决资金短缺的瓶颈问题,同时引进台湾旅游业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和经验。

(三)客源市场协作

首先是闽台两地一级客源的互送。按照旅游业发展的规律,周边市场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旅游业要争取的重点。我省总人口数3470多万,台湾(包括金门、马祖等岛屿)总人口数2300多万,两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加上血缘亲情和区位上的临近,十分有利于互为目的地双向旅游流的形成。其次是闽台两地二级客源(主要是入境的境外旅游者)的互送。据统计,台湾近几年每年平均接待境外旅游者240.04万人次,我省接待境外旅游者(不包括台湾同胞)的人数也逐年增加,已接近年接待100万人次。如果能够加强客源的协作,互送游客,对闽台两地来说这一部分是具有相当潜力的客源市场。第三,协作开拓国际客源市场。两地在整合各自旅游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可共同组合、包装整体旅游产品,形成“闽台旅游”品牌,联合开展对国际市场的促销,提高市场占有率。作为第一步,两地可利用各种媒介进行相互间的对等宣传促销,在协作区域内增强影响力,培育市场增长点,在此基础上联手开展针对区域外客源市场的宣传促销,树立旅游合作区的整体形象。

(四)业内交流与协作

一是继续开展闽台旅游互访考察,加强闽台旅游企业界、行业协会间的民间合作,争取互设旅游办事机构。二是成立闽台旅游联谊会,定期在两地间轮办会议,建立稳定的业内联系渠道,达到加强联谊。互通信息、共享资源、促成交易的目的。三是通过国际互联网络,合作建立“闽台旅游资讯网”,互相交换旅游资讯,包括闽台旅游的基础资料、电子地图等,营造共同的宣传平台,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线路交通介绍、酒店预定、票务预定等便捷服务,为今后实现旅游电子交易打好基础。

当前合作的重点应是争取尽早实现福建与金门、马祖和澎湖的海上直航双向旅游,以闽港台旅游合作协议为基础,以每年轮流举办一次的“闽港台旅游推介会”为契机,进行联合促销、互送客源、业内交流等方面的实质性合作。

(作者单位:台盟泉州市委员会)

参考文献:

①唐俊雅:《建立多元化的闽台区域旅游协作体系》(J),《世界地理研究》,2002,3。

②陈元勇:《台湾旅游观光业的发展概述》(J),《福建社科情报》,2003,4。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最新学习小计划

学习计划 06-03

我喜欢的课件

我喜欢课件 06-03

随缘的句子59句

随缘的句子经典 形容随缘的句子 06-03

高三毕业校长致词锦集

高三毕业校长致词 高三校长致词 06-03

银行卡自查报告精选11篇

银行卡自查报告 06-03

【热】旅游小学生观后感(精选5篇)

旅游小学生观后感 04-04

激励人生的话(分享59句)

激励人生的句子 鼓励激励人生的句子 06-03

吃西瓜朋友圈文案(精选63句)

夏天吃西瓜的句子 夏天吃冰爽西瓜的句子 06-03

出差一路顺风的祝福语(分享93句)

出差祝福语 简单的出差的祝福语 06-03

合同到期辞职报告模板5篇

合同到期辞职报告 05-07

孩子生日语录71句

孩子生日语录 06-0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