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古诗春望教案

古诗《春望》教案 篇1

一、 导入

公元756年7月,爱国诗人杜甫听到唐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便把家小安顿好,去投奔肃宗。可是途中被安史之乱的叛军俘虏,带到已经失守的长安,他亲眼目睹了沦陷后的长安之萧条零落,身历逆境,忧国思家,不免感慨万端,于第二年的三月写下了《春望》。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春望》这首古诗。

二、简单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三、结合预习,初步学习古诗。

1、范读,学生注意字音。

2、自读,准确流利。

注意读准下列字音:抵 搔 浑 簪

工具书,扫除文字、词语障碍。

抵,值,相当;

浑,简直

簪,古人用来别发连冠的首饰。

四、小组合作,疏通诗歌大意

结合预习、书下注释、相关资料等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诗歌大意。

(诗歌大意:国家已经破碎不堪,只有山河还在。长安城里又是春天了,但是经过叛军的烧杀抢掠,早已满目荒凉,到处长着又深又密的草木。虽然春花盛开,但看了不是使人愉快,而是让人流泪,觉得花好像也在流泪;虽然到处是春鸟和鸣,但心里由于和家人离别而忧伤,听了鸟鸣,不仅不高兴,还让人惊心。战乱持续了很长时间了,家里已久无音讯,一封家信可以抵得上一万两黄金那么宝贵。由于忧伤烦恼,头上的`白发越来越稀少,简直连簪子也别不住了。)

五、再读诗歌,读出自己的理解。

六、背诵古诗。

古诗《春望》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发挥他们的主体能动作用和创新精神的原则,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会诗中的爱国深情。

3、情感与价值观:反复朗诵诗歌,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板书设计】

春望

杜甫

景 情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忧国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思亲

浑欲不胜簪

【教学方法和手段】

讨论交流为主。

【教学步骤】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学生介绍“安史之乱”,然后教师简介背景:756年6月,叛军攻占长安。这年七月,杜甫只身去灵武投奔肃宗。不幸在路上被叛军虏到长安。第二年三月,他目睹沦陷的京都到处是破败的景象,无限思念寄居在远方的妻小,用饱含感叹的笔调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春望》。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录音,然后做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花溅泪( ) 搔更短( ) 不胜簪( )

2、解释加点的字:

城春草木深( ) 浑欲不胜簪( )

三、探究文章内容

1、整体感知,听配乐朗诵,初步体会诗的节奏和感情。

2、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全诗,如果学生有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研讨。

3、小组讨论交流:

⑴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情感: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 你最喜欢其中的哪句诗或哪几句诗?为什么?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四、课上练习

1、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2、默写这首诗。

3、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交流、点评。

4、学生活动:

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五、课堂总结

本节课通过讨论交流我们理解了 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学习了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希望同学们今后多加练习,养成良好的朗读诗歌的习惯。

古诗《春望》教案 篇3

一、理解诗的意境

这首诗是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三月,杜甫在长安时所作。当时长安被安史叛军焚掠一空,满目荒凉。诗人触景生情,抒写了伤乱的感慨。

诗的前四句写春天的长安城的败象,包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高情。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开篇即写“春望”所见: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一个“破”字触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坠泪惊心。

前四句诗人俯仰瞻观,由近而远,由远而近,从城到山河,由满城草木到花鸟。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想望亲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这是人人心中所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烽火遍地,家信不通,想念远方亲人的惨威之象,眼望面前的颓败之景,不觉于极无聊之际,搔首踌躇,顿觉稀疏短发,几不胜簪。这样,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一层悲哀。

二、问题探究

1、这首诗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这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是什么?为什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

2、引导学生说说每句都描写了什么?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国破,山河依旧,城春,草木深。这是一幅沦陷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虽然山河依旧,可是乱草遍地,林木苍苍,使人满目凄然。)

3、颔联写了哪几个形象,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

(烽火连天,兵荒马乱,“家书”承载着亲人的牵挂和眷念。诗人盼望得到一封家书,然而终归是失望,我们仿佛看到诗人满头白发如冰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

4、深入理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的意思

“感时花溅泪”——感伤国事,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恨别鸟惊心”——伤心离别,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其实在这里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意思为:由于为国事而感到伤心,为离别而感到遗憾,所以看到美丽的花儿都禁不住落泪,听到婉转的鸟鸣都害怕。

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前四句抒发了诗人面对国都沦陷,山河破碎而产生的沉痛和忧伤之情,颈联抒发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牵挂之情,尾联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叹息衰老,又多了一层悲哀。)

6、名句品评。如“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奥妙在哪里?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举手搔头,意欲解愁,可是搔头解愁愁更愁,稀疏短发,几不胜簪,顿觉衰老,更增一层悲哀。

三、体会诗人的情感,带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背诵。

四、总结

《春望》集国优、家愁、人衰之情于一体,读后让人百感交集。诗人借景抒情,言为心声,真切动人的玑珠般的词句,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具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以仄起仄落的五律正格,得铿锵作响,气度浑灏,因而一千二百余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而不衰。

板书设计:

春望

杜 甫

景 情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忧国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延伸阅读

咏鹅古诗小班教案锦集8篇


当在一些特定的场合中,快乐会转换为祝福语向人们说出,祝福是人与人之间的润滑剂,让我们拥有一个好的心情。您是否对于写不好祝福语而苦恼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咏鹅古诗小班教案锦集8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咏鹅古诗小班教案 篇1

活动名称:

语言

活动内容:

古诗《悯农》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理解大意;

2、使幼儿了解粮食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活动准备:

幼儿教材

准备一些米和面

活动过程:

一、谈话爱惜粮食

1、提问:小朋友你们每天都吃什么呀?

引导幼儿说出米饭和馒头等。

2、观察与体验,区分米和面

(1)、提问:香喷喷的米饭和馒头是用什么做的?

(2)、粮食是从哪里来的?鼓励幼儿大胆发言

(3)、教师总结

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每一粒米都应该珍惜。

今天我们来学习古诗《悯农》

二、教师将书发给幼儿

三、教师有感情的朗读

四、背诵古诗,情景表演

1、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背诵;

2、集体背诵。

咏鹅古诗小班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2.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3.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4.同桌互背古诗。

5.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重点指导: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弯钩。

夜:第四笔是竖,不是坚提。

3.指导书写。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咏鹅古诗小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4、引导幼儿在古诗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VCD教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VCD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好不好?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活动反思: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

咏鹅古诗小班教案 篇4

《春晓》

活动目标:

1、通过图片,理解并感受古诗的意境,初步学习古诗。

2、在音乐的伴奏下,按古诗的节律进行朗诵。

3、激发幼儿对春色的喜爱之情。

活动准备:

教学挂图60—14,磁带。活动过程:

一、出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春晓画面。

1、教师:这幅画上有什么?鸟儿喜欢什么时候在树上鸣叫?为什么花瓣落了一地?你知道这是春天的什么时候吗?(引导幼儿自由讲述)

2、教师小结:古时候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这位诗人写了一首古诗,古诗的名字就叫《春晓》。

二、教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

1、提问:古诗的名字叫什么?你听到古诗里说了什么?(帮助幼儿理解“晓”、“眠”、“闻”等)

2、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

3、播放录音幼儿再次欣赏古诗。

三、学习朗诵古诗,感受古诗韵律。

1、教师带领幼儿完整朗诵古诗2——3遍。

2、再次欣赏录音,感受古诗的韵律: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录音里是怎么朗读古诗的。

3、教师和幼儿再次按节律朗诵古诗。

4、幼儿集体朗诵古诗,进一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四、复习诗歌《迎春花》。

咏鹅古诗小班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5个生字。认识“晓、眠、啼”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谈话解题:同学们,前几天,老师让大家去观察自然景物的变化,你们都观察了吗?能把你们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一说吗?(同学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你们说的都很好。把你们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写出来的话,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唐朝有位大诗人就是这么做的。他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这首诗就是《春晓》。(板书课题)

你们知道题目的意思吗?春晓:春天的早晨。晓:天刚亮的时候。

2.介绍作者:《春晓》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湖北襄阳人,大诗人李白的挚友,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大半辈子隐居农村,过着淡泊恬静的生活,年轻时曾漫游江浙,徜佯山水之间,历览自然风光,他擅长于写山水诗,字里行间凝聚着对人生和山河的热爱之情。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学习方法: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画出生字。

2.教师出示生词卡片,检查字词读音。

3.指名朗读,正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放课件,整体感受诗的意境。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

诗句的大意是:(我)在春天的夜晚里睡得十分香甜,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醒来后听见到处是鸟叫的声音。回想起昨夜曾听到风声和雨声,不知道有多少花朵被风雨打落了。

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

眠:睡眠、睡觉。

闻:听到。

啼:叫。

四、练习朗读、背诵。

1.听课文录音,体会读诗的语气和停顿。

2.指名朗读,读后评议。

3.教师说诗意,学生念出诗句。

4.同桌互背古诗。

5.学生扮演诗人吟诵古诗。

小结:春天的景色非常美,也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我们一定要珍惜春天的时光,爱惜时间。

五、分析字形,指导书写。

1.读课后的生字,想想自己能记住哪些字,用什么方法记的。

2.班内交流。

重点指导:

声:上面是“士”,不是“土”。

少:第一笔是竖,不是竖弯钩。

夜:第四笔是竖,不是坚提。

3.指导书写。

要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4.学生在田字格本上练习书写。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春晓》一课,描写作者早晨所感所闻,再回想昨夜的风雨落花,表达出作者喜春惜春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遵循学生识记规律,先初读,再理解,后记忆。教学中,媒体运用恰当、适度,为突破重、难点服务。同时注意加强课堂训练意识,培养学生写字和朗读能力。

咏鹅古诗小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喜爱****;

2.初步学习按古诗节律吟诵.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中景象的图片一幅,多媒体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复习古诗《清明》,请全体幼儿一起朗诵1-2遍。

(二)谈话活动,引出话题。

1.小朋友有没有记得《清明》这首诗中所描写的是什么季节啊?(春天)

2.对了,春天到了,那你们有没有和爸爸妈妈出去游玩的时候,发现春天带来的变化呢?(幼儿自由回答)

(三)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画,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有没有在画上看到了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地上和河里的花瓣是怎么来的呢?它怎么会落下来的啊?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回答。

教师小结:这是因为,在春天的一个晚上,下了一场雨,到了早晨的时候,树上的很多花瓣就飘落了下来。当时呢,就有一位叫孟浩然的诗人,看到了这些景象,他就写下了这样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幼儿一起跟教师跟读两遍。

3.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诗,让我们来听听看这首诗到底是怎么写的。(教师播放课件)

(四)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古诗。

1.小朋友们都知道这首诗叫什么啊?(春晓)

2.教师讲解诗的大意:春天很好睡,不知不觉就天亮了,当诗人醒来后,听到了外面都是小鸟的叫声。诗人想:昨天又是风又是雨的,不知道有多少花瓣被吹打了下来。于是他就想到要写一首诗,古人写诗常常能用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一件事说清楚。

3.下面请小朋友们听老师来读一遍。教师朗诵第一遍。

4.教师朗诵第二遍,幼儿边看图片,边联想诗人所写的景象。

(五)幼儿学习朗诵。

1.古诗中有的词语有很多意思,所以我们小朋友在朗诵时要慢一点,音要拖的长一点,别人才能听的懂。

2.幼儿师范朗诵诗3-4遍(可采用多种形式,如分组朗诵等)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把在家学会的古诗朗诵给大家听,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并要求幼儿回家后把今天学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在家还可以学一些古诗。

参考资料:

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

咏鹅古诗小班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朗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边表演边朗读古诗。

3、学会有感情地朗诵古诗,大胆参与讨论。

4、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一幅山水画,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幼儿谈论自己所看到的景象。

1、事先布置好场地,教师带领幼儿入场。

2、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引入主题。

①小朋友们,春天的时候你们去山上玩过吗?(玩过)在山上你看到了什么呢?

②(大树)大树上住着谁呢?(小鸟)如果你过去抓它,小鸟会扑棱一下飞走吗?

③(小溪)水声好听吗?(好听)

④(小花)春天里小花都开放了,非常漂亮,小朋友们看到的小花是什么颜色的?到了冬天花怎么了?还在吗?

⑤你见到大山了嘛?谁能说说你见过的山是什么颜色的? ⑥小朋友们玩的地方可真多,有山有水有鸟有花,真漂亮!

(二)以郊游的形式带领幼儿去看画。

1、师:今天老师也带小朋友们去美丽的山上玩一玩,看看山上有些什么?让我们背上背包出发了!

2、带领孩子一边开汽车一边欣赏路上的风景(轻音乐起)师:走呀走,走呀走;碰到小草问声好:“嗨,你好!”看小鸟在我们头上飞过了,我们也学小鸟飞吧,飞的高,飞的低;好美的小花呀,亲亲它吧;前面有条小河,我们变成小鱼游过去,游呀游,转个弯吧;游到岸上休息一下,擦擦汗吧。前面是个小山坡,让我们蹦蹦跳跳的跳上去;这是一条石子路,我们踏步走吧;后面的小朋友可要跟上了;起风了,我们找个地方躲一躲。(带领幼儿到座位上休息)

(三)引导幼儿观看图片,并初步讲解诗句的意思。

1、教师与幼儿围在画的周围,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

师:哇,小朋友看这个地方漂亮吗?(漂亮),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有哪些漂亮的东西?

(幼)找到小花,

(师)好漂亮的小花,春天过去了,可小花还依然开放的很漂亮(春去花还在);

(幼)有一座山,(师)我们走远一些看看山宝宝今天穿了件什么颜色的衣服?

(幼) 很漂亮的衣服,有很多颜色(远看山有色);

(教师手指水)看山宝宝旁边是谁呀?(水)悄悄的走进水宝宝的身边听听,它发出声音了吗?

(有声音的)竖起小耳朵,再听听水宝宝真的发出声音了吗?

(没有)(近听水无声);

好漂亮的小鸟,和小鸟打个招呼吧:嗨!你好。咦!小鸟怎么不理我们?我们轻轻的走过去摸一摸,奇怪?小鸟怎么不动的?(这是画上的小鸟)哦!原来这是一幅画!

2、教师小结:

师:难怪小朋友刚才没有听到水的声音,小鸟也没有被吓跑,这是为什么?(因为这是一幅画)在很久很久以前许多读书人喜欢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思的事用简单的好听的话写下来,变成诗让别人朗诵。那么古时候有位叔叔就因为非常喜欢这幅画,所以写了首诗,名字就叫“画”。

(四)和着音乐朗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教师范读古诗一遍。师:今天老师把这首“画”的古诗带来了,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2、幼儿再次静听录音一遍:我们再仔细听听录音机里的叔叔(阿姨)他(她)是怎么念的,你听他说到了什么?怎么说的?

3、跟读古诗两遍。

A、跟随录音朗诵第一遍。师:真是好听的诗,小朋友们也跟着这位阿姨来念一念吧。

B、朗诵第二遍。师:小朋友念的真棒,让我们象录音机里的阿姨一样用好听的声音再念一遍。

4、配乐朗诵古诗。

①配乐朗诵古诗第一遍。

师:和这位阿姨念的一样好听。听,好美的音乐,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配上美美的音乐来朗诵一遍。

②配乐朗诵古诗第二遍。

师:配上音乐来朗诵,真是太好听了。老师还想听听这么美的声音,让我们再来朗诵一遍。

(五)用肢体语言来表演古诗内容。

1、师: 念的太好了,让我们轻轻地把画拿到自己跟前对着画再来念一遍(以手的形式拿下画)

2、教师与幼儿一起表演《画》的内容两遍。

①表演第一遍。画(手拿画摇摇头)远看山有色(把画拿远些并人往后)近听水无声(突然把画贴在耳朵旁边,并摇头)春去花还在(把画慢慢移到一边,停一下,然后用手点一下画面)人来鸟不惊(摇摇头,停住)。

②与画一起表演第二遍。师:和画宝宝一起朗诵非常有趣,我们把它放到小脚上来朗诵会更有趣。

(六)延伸活动:让家长去猜谜

1、师:画宝宝说你们表演的真不错。这首古诗的意思记住了吗?我们回家后就把今天学的诗象谜语一样说给爸爸妈妈听听,让他们猜一猜,这个谜语说的是什么?看看他们谁能猜中!

2、带领幼儿出场地:现在让我们先到中班和大班哥哥姐姐那里去考考他们,好吗?

咏鹅古诗小班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磁带,头饰人手一个,塑料地毯围成一个小“池塘”。

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吧!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3、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你们看哪里也有小白鹅,哪些长的是什么样子的呀?(模仿小鹅的手型)

4、我们仔细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哦原来呀,小鹅看见这么多的客人来了,正在高兴地欢迎我们呢!你们看,有这么多的小鹅?(鹅鹅鹅)

2、小白鹅一边在欢迎我们,一边还在跳舞呢,我们再来看看它们是怎样来跳舞的?

(三)再次结合多媒体,通过模仿动作,进一步感知古诗《咏鹅》。

1、它们是怎么在跳舞的呀? 它们的脖子是怎样的?(它们伸着脖子,头还抬的高高的一边跳舞一边还唱着歌呢:曲项向天歌)集体模仿动作。

2、它们的羽毛是什么颜色的?(白白的羽毛)哦,你们看它们还在水里游泳呢?(白毛浮绿水)集体模仿动作。

3、它们的小脚可真漂亮,是什么颜色的呀?(红红的)那它们是怎么在游的呀?哦,像划船一样的,我们来学学看,(红掌拨清波)集体模仿动作。

(四)和着音乐诵读古诗,感受古诗的韵律。

1、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边唱边跳,好不好。(轻音乐)

2、这次我们大声的唱给小白鹅听。(轻音乐)

3、小白鹅,它送来了一盒它唱歌的磁带呢,不过它唱歌的速度有点快,我们跟着小白鹅一起唱,好吗?(跟念)

4、这一次,小白鹅想请你们能找个朋友表演给它看,你们愿不愿意呀?(快)两只两只小鹅手牵手到草地上去玩。

活动反思: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

古诗江南春教案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6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3个只识不写。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定出《望洞庭》一诗年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在反复诵读中逐步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的情思,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难点:

在反复诵读中逐步领悟诗中表达的意境和流露和情思。

一、揭题导入:

今天,我们学习《古诗两首》,这两首诗都是唐代著名诗人写的。

二、学习《望洞庭》。

1.板书课题,齐读。

3.简介作者及写作背景:

这首诗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那年秋天,刘禹锡转任和州,行以洞庭湖,月夜遥望,洞庭山水美妙绝伦。于是,刘禹锡写下了这首《望洞庭》。

三、初读诗句,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未”“螺”“磨”这几个生字的字音。

2.结合查字典,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学习第一、二两行诗句。

①轻声自由读,说说不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镜未磨”:形象地表现了月光下洞庭湖面风平浪静的景象。

②对照画面,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未以磨拭的铜镜一样。

③指导朗读:语速稍缓,语调平和,读出月光下湖面风平浪静的柔美安详。

2.学习第三、四行诗句。

②提出不懂的词语,师生共同讨论。

③对照画面说说这两行诗意: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眉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如同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④指导朗读。小结:这两句诗想象丰富,比喻恰当,色调淡雅,令人神往。诗人笔下的月夜洞庭山水变成了一种精美绝伦的工艺珍品,给人以莫大的艺术享受。

3.朗读全诗,体会意境。

五、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说一说,再写下来。

秋夜,月光如水,水映月光,那么的柔静、和谐;无风的湖面,只有一点细微的水波,就像一面尚未磨平的铜镜。月色中,这里的山水更绿,山更青;最可爱的是山,远远望去,就像一只白银盘里,放着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

六、指名朗读,练习背诵。

八、作业:

1.完成习字册上的习字任务。

2.课后习题3、4、5。

2.《望洞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1.板书课题,认读“峨”。

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我国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李白的故乡在四川青莲乡,他25离开家乡,长期在各地漫游。这首《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四川时所写的。李白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文字生动优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他的作品。

3.解题:

①读了课题,你能从中了解到什么?

②“峨眉山”是个山名,在四川省境内。请学生说说对峨眉山的了解。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1.自由读诗句,读准“羌”“渝”“君”3个生字的字音。

2.结合查字典,说说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精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二行诗,说说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行诗的意思:

秋高气爽,峨眉山的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江水,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小结:诗人秋夜行船,船在行走,感到月影也在跟着移动,于是产生了“影入平羌江水流”的感觉。

3.读三、四行诗句。哪些词语还需要提出讨论?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四行诗的意思:

我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思念友人却又见不到,只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顺流而下驶向渝州。

4.小结:一个年轻人,初离故土,对故乡、友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到月亮,就像见到友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友人,心中不免一片怅惘。

5.朗读全诗,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这首诗意境清新,语言浅近,音韵流畅,通过描写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

五、诵读诗文,进一步体会感情。

1.找出每行诗中应读重音或轻音的字。

2.要求读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赞颂、热爱之情。

3.练习背诵。

六、指导书写生字,练习用钢笔描红。

1.背诵古诗。

2.用自己的话说说《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描述的情景。

教学反思(3):

在讲授《望洞庭》这首古诗的时候,我感触很深,我尝试了改变以往教授写景古诗的教法,先让学生从图片中感受洞庭湖的美景。原以为这样的图文结合能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的意思,但是,这样的教学效果只能是差强人意。学生在理解诗句的时候,与图片的联系并不大。他们的理解,仍然是从诗句的翻译,老师的语言渲染中去感受,图片所发挥的作用不大,反而消耗了后面对古诗讲解的时间。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默写《江南春》;

2、小组合作,借助工具书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分析诗歌中景物的特点,思考作者是如何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的;

4、读中感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的语言美和意境美,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感知诗歌中所描写景物的特点;

3、体会诗人借景所传达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分享诗词积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刘禹锡的《浪淘沙》,同学们都会背了吗?(指名背诵。)上节课,我还给大家布置了一些课外积累的作业,大家能分享一下你们的积累吗?可以是描写黄河的诗词,也可以是刘禹锡的其他诗作、大家在分享的时候要注意朗读,读出诗的味道、诗的情感、(学生分享积累的诗词。)

2、自然导入新课、

过渡:上节课我们欣赏了黄河的磅礴气势,那首诗的整体感情基调是豪迈的、这节课,我们将学习的两首诗风格则迥然不同,我们来看看这首《江南春》、

二、学习古诗,掌握方法

1、揭示诗题,简介作者

(1)教师板书诗题:江南春,学生讨论题意、(江南的春天。)

(2)简介作者、

杜牧(803—853)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以七绝最为出色、杜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出示江南春天的美景图,让学生用学过的词语描绘看到的图片。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词语。)

过渡:春天是美好的,是生机勃勃的,如果让大家只用几个词语来描绘春天,大家肯定会觉得不够全面、不够客观、那么,诗人杜牧是怎样用几句诗就给我们描绘出了生动形象的江南春景呢?请大家自由诵读全诗,感受诗中的春景。

3、初读感知,读出诗味

(1)教师出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学生自由诵读研讨,教师巡视,并相机指导。

过渡:谁来给大家读一读这首诗?看看能不能做到读准字音,且读出感情。

(3)检查学习效果

①指名分行朗读,相机正音,直到读正确为止。

②指名读全诗,进行比较评价、在读中体会如何把诗读出节奏来。(语调的轻重、语音的延长以及停顿等。)

4、再读古诗,明意悟情

过渡:这首诗如果要读得更有意味,我们还必须了解诗歌的意思、大家平时在读懂诗歌意思方面有什么高招吗?(学生讨论:抓住重点字词、查工具书、了解相关背景等。)同学们的方法都很棒,请大家借助工具书读通读懂全诗、实在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标注。

(1)学生自由朗读全诗,勾画诗中描写的景物,标注难点;

(2)四人一组,交流学习。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明确: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过程:

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

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

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每首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体会江南水乡的早春景象,感受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学习《江南春》,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这是两首描写春景的诗,一是画中景物,一是现实中的景物,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的意境。

二、难点

1.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中诗人边观察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2.学习《江南春》,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3.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l.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揭题:(点击课件)《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理解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点击实物或图片)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弓没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2.背诵古诗,想象画面。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二、揭示课题

1.解题《江南春》:江南的春天。

2.介绍作者: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三、自学古诗;自主探究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点拨:《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7.讨论: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8.有感情地朗演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9.背诵古诗

四、延伸拓展

1.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2.为《江南春》完成一幅诗配画。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为课后生字扩词。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第四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番茄太阳”给“我”留下的深刻印象,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对“我”的感染,有感情的读好课文中的人物语言。

2.理解“番茄太阳“的内涵,感悟明明美好的童心。

1.在生活中,你有没有见到过残疾人?他们是怎样生活的?你有没有想过帮助他们?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与残疾人的生活有关。(板书课题:“番茄太阳” )

1.读一读课文后的生字,读准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对朗读有困难的段落,可以多读两遍。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且练习用几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出示生字新词,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正音。

1.出示生字指名读。

2.说说哪几个生字比较难记,写时要注意什么?

3.教师范写“戚”、“献”等字。

1.在习字册上抄写词语。

2.朗读课文,想想“番茄太阳”的含义。

1.默写生字。

(一)整体把握,理清线索。

1.精读第一部分--体会作者的心情。

(1)“我”来到这座城市时的心情如何?

(2)后来心情有了怎样的变化?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是什么原因发生变化的?

2.引导学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描写“我”的心情变化的语句,读一读,联系上下文体会出“我”的心情:

3.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是盲童明明的童心、童趣和童真给“我”鼓舞和感染,给“我”带来这样好的心情变化。

1.感受小女孩的爱笑,体会“我的心情觉得温暖起来”。

(1)谁能说说“我”为什么差不多总是中午去菜场?

(2)“我”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小女孩父亲的动作和语言,以及小女孩和她妈妈的表现来想象当时的情形,体会一家人相互之间的关爱和温情。

(3)为什么“每次看到这一幕,我的心就觉得温暖起来”?

让学生自由发言,表达感受,理解作者孤独的内心世界,以及对温情和关爱的渴望。

2.感受小女孩的遭遇和美丽,体会“让人隐隐心疼”。

引导学生了解小女孩双目失明的人生遭遇,知道这一家人来到城市一买卖为生,真正目的是为了给孩子治病。同时,领会明明的漂亮和天使般的笑,体会一家人生活的艰辛和明明的不幸。

3.感受明明的聪明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体会“番茄太阳”的情感蕴涵。

(1)提问:明明虽然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因为失明就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她是一个非常渴望了解生活,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小女孩,大家有没有读出这一点,从哪里看出来的?

让学生自己读书,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现在大家明白什么是“番茄太阳”了吗?你认为明明对太阳的这一说法好吗?

引导通过讨论体会“番茄太阳”表达出来的深刻意蕴。领会明明对认识未知世界的渴望和认识以后的欣喜。

(3)体会“明明咯咯的笑声银铃样清脆,一串一串地追着人走”。

指导:明明是在什么情况下这样笑的?你从这笑声中听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明明笑声的清脆悦耳,其中所表达出来的明明认识未知事物以后的欣喜,以及这笑声的真纯和感染力。

(4)指导读这一部分,要求能读出不同的语气语调,读出人物的心情。

感受小女孩善良淳朴,体会“我”内心的激动。

放手让学生读课文最后4个自然段,然后谈自己的感受。在教学过程中抓住这样几点:

1.理解:看着她的笑脸,觉得那就是最美的“番茄太阳”。

--明明问了许多奇怪的问题,给“我‘带来了快乐,消除了“我”生活的寂寞,让“我”体会到了生活的价值,忘记了生活的痛苦等等。

2.明明临走时跟“我”说的一段话是什么?如果你是作者,你会怎样回答?

3.为什么“红红的‘番茄太阳’一直挂在我的心中,温暖着我的心”?

这句话用“番茄太阳”来喻指小女孩的笑脸,并且一个“挂”字,形象地写出了小女孩给作者留下的美好印象和温暖的感受。

1.让学生说写祝福明明的话。

2.“我”今后的心情还会像开始时那样灰暗吗?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能背诵古诗。

2、能根据相关资料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通过诵读,感受作者这首题画诗中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读顺古诗。

2、教师范读。

3、指生读。

5、讲解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的含义: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6、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含义,教师予以补充。

7、学生齐读诗歌。

1、出示春江晓景图,让学生找出图诗对应的地方(竹外桃花三两枝、鸭子、蒌蒿满地芦芽短)

2、找生指出古诗中诗人想象的地方(春江水暖鸭先知、正是河豚欲上时)

3、学生自由读古诗,想象作者的写实与想象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学生互议所体会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生反复练读。

四、熟读成诵,感悟意境。

2、全班背诵古诗,学生能自然感悟诗歌意境。

课外诵读一篇写春的古诗。

[惠崇《春江晓景》教学设计 (西师版三年级下册)]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7】

《春日》是宋经纪学家朱熹所作,是一首春游诗,称赞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事理。古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布满了勃勃生气,表达了笔者对万物清醒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的舒畅。全诗讲的是笔者在春日里游览,看到无穷的春光,从中有所体悟,阐发了本人的哲理思虑。

这首诗前两句是从感性上得到认识,后两句从理性上受到启发。同时,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来描绘春天的景色,“无边光景暂且新”是虚写,“万紫千红总是春”是实写。虚实结合、寓哲理于感性形象之中,不仅把春天描绘得生机勃勃,而且蕴含了深刻的事理,给人以理性的思虑,是这首诗的首要特点。

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鲜艳和生机勃勃,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加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惟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故国古代诗歌的热爱感情。

1、古诗教学要站在发展学生素养的基础上,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提高鉴赏能力,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积淀丰厚的文化底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2、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情感体验,促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更深的理解,体悟更深的情感,发挥它高度有效的作用。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在反复诵读与想象感中受诗歌的情绪和意象,朗读体会诗情。

1、导语:天气晴朗了,天空蔚蓝了,草儿青了,山儿润了,水绿了,风欢了,树叶舞蹈起来了,春天又活蹦乱跳的来了。

2、课件展示,学生欣赏春天的美景。

【通过视觉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孩子们带着对春天的向往,走入课堂。】

1、如此鲜活的春天就在我们的眼前,同学们的脑海中有没有也跳跃着一些关于春天的词语呢?(学生自由说)

2、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让我们一起大声读一读。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花似锦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拂面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似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徐来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红杏闹春 春意正浓

春江水暖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风轻拂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读得最好听。

3、是啊,同学们,当春天到来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古代诗人对春天的赞叹。他们对春天是那样痴情,那样狂放,那样欣赏!真可谓把春天描摹得绚丽而又迷人,达到了绝妙的地步。古人赞美春天的诗词很多,然而,人们最喜爱、最推崇的是南宋诗人朱熹的《春日》(出示《春日》)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6、古人写诗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作者到底给大家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春天的图画呢?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读一读古诗,并借助注释理解古诗,看看你能品出一个怎样的一个春天来。

7、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学古诗。

【学习古诗有很多的方法,读的方法、看注释的方法、想象的方法等等,在教学中都可以潜移默化的教给学生。】

(一)交流:读了这首诗以后,你仿佛看到了怎么样的春天?你从哪些诗句中体会出来的?

1、“胜日”指的是怎样的日子?(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

2、如此美好的日子里,作者来到了哪里?(泗水河边。泗水河是一条美丽的河。)来做什么了?(来寻找美丽的春天,也就是来春游,踏春了。)

3、春游你开心吗?想象下作者此时的心情吧。(高兴、喜悦、兴奋、愉快、欢快、激动、舒畅、舒坦……)

4、你能读出作者的这种心情吗?

1、你觉得哪些景物都焕然一新了?(花、草、河水,眼前的一切)难怪作者会发出“无边光景一时新“的感叹啊!

2、这一句难道仅仅写出了万物更新吗?还写出了什么?(春天来得非常的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一时)

3、一下子就焕然一新了,让作者感觉到了什么?(感到惊讶、兴奋、激动)

4、让我们也一起来惊叹惊叹吧!

1、“东风”应该是怎样的风?你能感觉出来吗?

2、作者也觉得春风是很容易就能感觉到,领略到,认识到、接触到的。

3、此时闭上眼,春风就像一双温柔的手抚摸着你,你的心情如何?(轻松、悠闲自得,忘记了烦恼

1、“万紫千红”这个词你熟悉吗?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2、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以“描绘了怎么样的一个春天”为主线,铺展开来,在学生的丰富想象中,28个字的古诗,变成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脉络清晰,中心明确。】

(二)让我们再次跟随诗人的脚步,漫步泗水河滨,带着你自己的感受,来赞美如此美丽的春天吧。

1、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学生自由说)

2、是啊,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心情自然愉快,同时,老师还要告诉大家《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 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诗人写诗都带着其自身鲜明的特点。诗人的个性、心情、处境始终体现在他的诗文中。在鉴赏诗歌中,常常因为诗人不同,而表达、意境、风格等都不同。学一首诗认识一位诗人,为以后学习同一位诗人的诗打下基础。】

(一)人类渴盼着春天的生机活力。花枝招展的春天,赋予动植物以情意,更赋予了人们蓬勃向上的神往。从古至今,春天一直是古人描摹的一大主题。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欣赏。(读一读)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其实,古人许多写景的文章,不仅仅为景而写,在诗中蕴藏了作者的思想情思。让老师来考考大家,这两首诗中,通过写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通过感悟不同的诗人的诗句,让学生明白,古人写诗“寓情于景”的道理。】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8】

教学要求:

1、了解两首古诗的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3理解诗句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同时又慨叹南朝覆灭,流露兴亡之感,寄托了讽喻之意。

(3)一二句写今:

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4)三四句吊古:

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二、学习第二首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一二句写景:

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3、三四句抒情:

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二)

《江南春》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春天的美景。

2、用自己的话说说我们学校春天的美景,(小花园、植物园、苗苗常青园)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描述校园的美景。

教学准备:

自由游览、观赏各园的景色。

一、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关于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春晓》、《咏柳》等。

二、学习古诗《江南春》

1、板书课题《江南春》

2、解题:江南:指长江以南的地区。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春光的绝句。

3、学习生字词

(1)自己读

(2)注意字的写法:(莺、旗)

(3)需要理解的词语

酒旗:挂在酒店门前做招牌的一面小旗

4、朗读诗句

根据注释说上面讲的词语的意思,试着讲讲诗的大意。

(1)请三四位同学读诗后,再各自朗读。闭上眼睛,想象诗句描述的景色,让头脑中产生画面。

(2)根据诗句,说说看到的景物。

在江南一带,到处可以听到莺的啼叫。百花开放、山青水绿,在邻近水边的村镇酒家的酒幔子在风中飘扬。

南朝的各代皇帝所建许多寺庙。

佛寺中的这亭台楼阁在蒙蒙的春雨中留着。

5、体会诗句描写的意境

(1)那些景物写江南的春天?

黄莺啼叫,百花争艳,青山绿水,依山*水的小镇,迎风飘扬的酒旗。

(2)写出了什么特点?

江南景色的秀丽。

6、指导朗读(标出句逗的停顿)见书本

7、巩固练习

(1)同桌互相朗读试背,并说说诗意。

(2)请一两位同学说说诗意后,让大家补充。

(3)抄写两遍古诗。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9】

1、学会本课的生字,正确理解诗句的内容,懂得每首诗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4、通过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体会江南水乡的早春景象,感受作者对美好春天的喜爱之情;学习《江南春》,让学生在美丽、凄迷的景色中,体会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感受春天的美,激发学生对美好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这是两首描写春景的诗,一是画中景物,一是现实中的景物,要引导学生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体会诗的意境。

1.学习惠崇《春江晓景》中诗人边观察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2.学习《江南春》,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3.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l.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揭题:(点击课件)《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理解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弓没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对照画面朗读。

l.指名背诵第一首诗。

2.指名描述诗意。

过渡:诗人苏轼笔下描绘画中的江南春景是那么美,现实中的江南春天又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呢?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

1.自由练习朗读古诗。

2.借助工具书,自学古诗,理解诗意。

(1)指名朗读。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楼台”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5.点拨:《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朝展的酒旗。)

6.归纳: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8.有感情地朗演这首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1.两首古诗同是诗人笔下描绘的江南春景,可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相同,想一想,自己是怎样体会出来的。

3.为课后生字扩词。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示例注重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充分联想诗歌及画面给我们所描述和描绘的美景,在联想及想象中体会诗歌的意境及作者的情感。

[古诗两首:春江晓景、江南春(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10】

2.理解诗歌的意思,了解春天的美好。

3.发挥想象,口述诗意。

4.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情感目标:

通过朗读背诵,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感受春天的美好。

2、体会诗人对春的热爱。

一、揭题导入。

读题目,了解作者并解题。要求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学生出示资料解题:

1、惠崇是宋代和尚,著名画家。

2、苏轼是唐宋八大家这一,宋代著名的文学家,又名苏东坡。这首诗是苏轼为惠崇画的《春江晓景》题的诗。

二、看图,初读古诗。

1、请同学们看看图画,说说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2、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读诗歌的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先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部分学生交流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读懂的地方。(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

2、再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正要上来的河豚想到了什么呢?知道了什么?想干什么?联系全诗思考。

说说自己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如:“竹外、鸭先知、蒌蒿满地、正是河豚欲上时”重点讲解:“正是河豚欲上时” 学生回答:河豚想赶回春江产卵;知道春天来;知道桃花开了,春江水暖了……

3、谁能看着图画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竹外开着两三支鲜艳的桃花,鸭子最先知道春江的水暖了。蒌蒿长得满地都是。芦芽才长出短短的一截,正是河豚逆江而上要来到春江的时候。)

4、齐读古诗。(那只聪明的河豚看到了春天像个花园,听到了春风正在悄悄地吹,那么美丽的春天,我们要怎么来读呢?)诗中写了哪些景物?为什么要写要画这些景物呢?

讨论回答后,感情朗读全诗。

四、学生讲诗,画画。

1、这么美的春天在哪呢?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交接触这首古诗,可以读诗,可以画画。(请一名同学上台来画。

苏轼先生用优美的诗句写活了惠崇和尚的画,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

表达了诗人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六、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学习《江南春》。

一、揭题导入。

3、师导入:昨天我们刚学了苏轼写的春天,今天我们来学习本牧写的春天,看看江南的春美在哪?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诗,完成下列任务。

1)、将诗歌读通顺。

2)、根据工具书理解诗意。而后可以分成小小组讨论、交流你读懂和没读懂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

过渡:同学们读得可真认真,现在就请同学们来交流一下,你在读古诗的过程中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读不懂的地方?谁愿意先来说说呢?

1、交流学生读懂的地方。

2、交流学生在读古诗过程中碰到的难题。

3、谁能把这首古诗的意思说出来?(自己先练习一下。可以派一位同学上台当小老师,台下同学当评委。)

学生上台串讲诗意。(千里江南,支处莺歌燕舞,绿树红花相互掩映……

4、江南春描绘了哪些景物?请会画的同学上台来画画。其它同学在下面自己画画。(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大家带着热爱的语气齐读这首古诗。计出江南的生机勃勃。读出江南的如诗如画。

四、延伸拓展。

1、杜牧写的江南春美不美,你们还学过哪些写江南春天的诗呢?

2、出示几首课内外学过的诗。

1)、忆江南(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2)、绝句(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河暖睡鸳鸯。

《江南春》描绘了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赞美了春的美好,江南的美好,这就是

诗的魅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古诗,并背诵。

2、完成完成课后思考题。

[古诗两首:惠崇春江晚景、江南春(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江南春教案【篇11】

4、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 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 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大致即可) 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 首句“千里莺啼绿映红”,一开始就展现了江南大自然风光。“千里”是对广阔的江南的概括。这里到处是莺啼,无边的绿叶映衬着鲜艳的红花。这种有声有色、生机勃勃的景色自然是江南特有的。 次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写了江南独特的地形风貌,临水有村庄,依山有城郭,在春天的和风中,酒旗在轻轻地招展。这是多么明丽的江南啊! 一二句写的是晴景,三四句写的是雨景。“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在春天的微雨中,则另有一番风光。在山明水秀之处,还有南朝遗留下来的数以百计的佛寺。这些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被迷蒙的烟雨笼罩着,若隐若现,似有似无,给江南的春天更增添了朦胧迷离的色彩。“四百八十”是虚数,不是实指,突出佛寺之多。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 (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 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2、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集锦


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教案课件,以推动教学的发展。您提供的信息让编辑找到了以下有用的资料:“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1)

【教学内容】

国标版小学语文第八册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教学时间为一课时。

【教学理念】

1.简出三味

从疏通古诗进行表层解读,到体悟古诗进入中层解读,再到挖掘古诗达到深层次解读,设计既体现古诗学习之三味,又把学习的三大目标球形融合,所以我设计了三个教学步骤:聊字聊诗,聊意聊趣,聊聊趣事诗。三个步骤中简练问题,追求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效果。

2.合出高效

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求同存异是整合的关键,从整合入手解读古诗,突破古诗教学的习惯模式。分步解读,则是在整合之间的跨度上,深入感悟意象与情趣。用总-分-总的教学模式引出同类童年趣事诗的课外拓展。

3.聊出轻松

两首古诗都是充满儿童情趣的绝句,诗意通俗易懂,不需花费太多的时间,把感悟诗中意境和体会童真、童趣作为教学的重点。用聊天的方式,在轻松、自然的氛围之中学生入情入境,不仅掌握了知识,体会了作者对小孩的喜爱之情,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学会诗中的生字:撑、艇、浮、萍、稚、侧。

2.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3.情感目标:感受乡村孩子的纯真、可爱。

【教学重点】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准备】教学多媒体PPT演示文稿。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聊字、聊诗。

1.学生自读,注意读正确、读通顺。

2.朗读古诗,强调:

◇《池上》撑、艇、萍,后鼻韵母读清楚。

◇《小儿垂钓》侧,平舌音,稚,翘舌音。映身、应人注意押韵。

3.聊字:撑艇萍稚侧

4.聊诗:两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再推敲推敲相同中的不同。

【整合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唯有将他们所有的感觉、情绪、智慧投入学习的过程之中,才能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我让学生采用发现古诗的相同与不同,学生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起来,变被动的听讲为主动的参与。】

二、品悟诗眼,聊意、聊趣。

1.自由读诗,聊诗中画面,解决基本诗意。追问中点拨重点词的理解:

《池上》:解、一道

《小儿垂钓》:蓬头、侧坐、莓苔、映身、借问、遥、应

2.深入品悟:猜一猜两个小孩儿各有什么心思。

《池上》

◇紧张。聊偷字。

◇高兴。拓展《荷花》片段: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及莲叶何田田诗。)品读: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小儿垂钓》

◇聊遥招手,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3.把握人物形象:这是两个什么样的小娃?

4、积累两首诗:看画吟诵。

【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小儿垂钓》后两句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招手之意历来存有异议。我以为,这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他们萌生探究欲望、进而实现自主学习的良好契机。同时感悟古诗,不在于诗句的字面意思,而在于诗句的趣味和意味,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那份意,那份趣。】

三、得益课外,聊聊童趣诗。

1.引导学生积累童年趣事诗。

(1)幼女词(2)所见(3)宿新市徐公店

2.出示自选作业。

【为使教学呈现螺旋上升的态势,设计中抓住古诗主题教学的辐射点,通过熏陶与体验,理解与感悟,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主题学习中获得质的提升,从而夯实学生语言文化的根基。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自由开掘的空间,而最后多元化的作业样式则在于激活学生各富色彩的智慧。】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2)

杜牧(公元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年居长安城南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之杜紫微、杜樊川。

祖父杜佑,曾官至宰相。西晋杜预,是他的十六世祖。他从十五六岁起,博读经史,关心时政。唐文宗大和二年进士,历任监察御史,黄州、池州、睦州等地刺使,以及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

杜牧有政治理想,但由于秉性刚直,屡受排挤,一生仕途不得志,因而晚年纵情声色,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

杜牧的诗、赋、古文都负盛名,而以诗的成就最大,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其诗风格俊爽清丽,独树一帜。尤其长于七言律诗和绝句。

程颢(1032~1085),教育家。

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宋洛阳人。与程颐为同胞兄弟,世称二程。其家历代仕宦,曾祖父程希振任尚书虞部员外郎,祖父程遹赠开府仪同三司吏部尚书,父程珦官至太中大夫。自幼深受家学熏陶,在政治思想上尤受父程珦影响,以非王安石新法著称。举进士后,历官京兆府都县主簿,江宁府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神宗初,任御史。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受重用,遂潜心于学术。《宋史》本传称:慨然有求道之志。泛滥于诸家,出人于老、释者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与弟程颐开创洛学,奠定了理学基础。在教育上,先后在嵩阳、扶沟等地设学庠,并潜心教育研究,论著颇巨,形成一套教育思想体系。程颢提出,教育之目的乃在于培养圣人,君子之学,必至圣人而后己。不至圣人而自己者,皆弃也。孝者所当孝,弟者所当弟,自是而推之,是亦圣人而已矣即认为教育最高目的要使受教育者循天理,仁民而爱物,谨守封建伦常。学《论语》、《孟子》则为知道,读《论语》、《孟子》而不知道,所谓虽多亦奚以为?《大学》、《中庸》亦不可不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此理也而《中庸》天理也,不极天理之高明,不足以道中庸。总之,教育必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以儒家伦理为教育之基本内容。程颢还提出,读书以期讲明义理,注重读书方法,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不可滞心于章句之末,为此者乃学者之大患。同其理学思想一样,程颢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后人为求学统渊源,于他讲学之处立祠或书院以为纪念。宋仁宗嘉祐元年(1056)于京师讲《易》处(今河南开封繁塔之左)立二程祠。明成化二十年(1489),河南巡抚李衍就二程祠建大梁书院,祀二程于讲堂。另嵩阳书院亦为纪念两程所立。《嵩阳书院志序》称:嵩阳书院,宋藏经处,两程夫子置散投闲与群弟子讲学地也。其著述后人辑录为《河南二程遗书》,其中包括杨时编辑之《粹言》、朱熹编辑之《遗书》(即《二程语录本》原本)、《外书》和程颢之《文集》。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3)

第二课时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上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

2、在浩如烟海的诗歌王国里,有关友情的古诗也是非常多的,今天老师又要和同学们一同来学习两首古诗。

内外联动,扩大容量

1、先出示课文中古诗:《送元二使安西》,再出示唐代高适的诗:《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

董大:高适友人,生平不详。曛:太阳落山时的余光,这里指昏暗的意思。

2、学生按照上节课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这两首古诗。

3、学生交流、汇报。

(形式自选。可先说第一首,也可先说第二首,更欢迎两首一起说。)

a、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用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渭城朝雨泡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的意境。

b.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的故人与故人西辞黄鹤楼中的故人一样吗?分别指谁?

c.故人一词与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中的哪个词相似?体会两位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心态一样吗?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两首古诗。

自由选点,进行练笔

1、请学生就这四首古诗做一番赏析,从中品读出友情的珍贵。

2、师出示小练笔要求:

自由选择下列的一道题,进行描述性的练笔。

a、当时李白伫立在黄鹤楼边,目送着好友的船渐渐远去的帆影,请展开合理想象,把李白的神情、动作等描述下来。

b.王维与元二借酒饯行,请想象一下,当时二人会有怎样的表情流露,并会说些什么。

c、请用具体、生动的文字,将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的场景描述下来。

3、学生练笔,师课堂巡视。

4、师生点评学生练笔。

课堂总结

请学生们尝试用一句话谈谈自己对友情的理解。

作业

1、默写《送元二使安西》。

2、修改课堂小练笔。

板书设计

课后小记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4、教师小结: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企图依靠神灵的庇护,永保江山稳固。可是时移世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有多少楼台意境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之中了呢?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2、师:这节课我们还要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板书诗题:春日偶成)教师简介作者程颢。[程颢(1032-1085),北宋著名儒家学者。字伯淳,号明道。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嘉祐二年(1057年)登进士第。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宗宁寺丞等职。在政治下,他虽然坚决反对王安石新政,但并不成司马光等旧党官僚东山再起后对王安石集团贬逐无遗的政策。程颢与其弟程颐同为宋代理学的主要奠基者,世称二程。因二程兄弟长期讲学于洛阳,故世称其学为洛学]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板书设计:

江南春春日偶成

千里莺啼绿映红,云淡风轻近午天,

水村山郭酒旗风。傍花随柳过前川。

南朝四百八十寺,时人不识余心乐,

多少楼台烟雨中。将谓偷闲学少年。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春天来了,小草绿了,花儿开了,柳树发芽了,一切是那么充满生机。春天在人们心中是那么地美好,在画家、诗人的眼中更是别具一格,许多诗人把对春天的赞美、对春天的感受融入到一句句诗句中,

谁能背几首与春天有关的诗?(指名背诗)

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句,首先我们学习第一首《江南春》。

二、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江南春》作者唐代诗人杜牧。

(2)释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描写江南的绮丽春色。

(3)介绍时代背景:唐代贵族统治者大兴建寺之风,妄想借神佛保佑,长治久安,这使诗人想到了南朝统治者的覆灭,所以诗人在诗中借古讽今。

三、初读质疑。

1、自读诗歌,扫除字音障碍。

2、根据诗句、插图,想想诗句意思。

3、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四、再读解意。

1、品读一、二句

诗歌以哪些景物表现江南春色?

(莺啼、绿叶、红花、水村、山郭、酒旗,组成了一幅江南春景图)

结合插图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些景物。

师补充:一二句写今,千里江南,到处是绿叶红花,到处是水村山郭,到处是酒旗招风,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色无边景无限的画面。

2、品读三、四句

从诗句中可以知道南朝什么很多?

师补充介绍南朝为什么有这么多寺庙。

现在这些寺庙怎么样呢?

(并不都在,有的倒塌,有的破损,飘摇于苍茫的风雨之中)

连起来说说这两句诗句意思。

师补充:三四句吊古,南朝统治者迷信佛教,广建佛寺,意图托庇神灵,江山永固,可是时移事易,当年的四百八十寺,还有多少佛台经院掩映在苍茫的烟雨中呢?

五、精读解情

1、有感情地朗读。

2、整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眼前是一派美好春景,将实景和想象融为一体,多么令人陶醉!诗人随之而来的触景生情,联想起历史上南朝兴寺而亡,而今的唐朝依然重蹈覆辙,怎不感慨横生?)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

2、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歌所蕴含的意味。

2、了解诗的作者的相关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句所蕴含的意味。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指名背诵《江南春》,并说说诗句意思。

二、学习第二首《春日偶成》

1、解释诗题,简单介绍诗人。

(1)《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

(2)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2、初读解疑

(1)自由朗读,扫除文字障碍。

(2)解疑:

傍随过川怎么理解?

时人不识怎样理解?

偷闲是什么意思?

3、再读解意

(1)品读一、二句

这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春景?

这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2)品读三、四句

时人为什么不识?

诗人担心人们说闲话吗?为什么?

(3)连起来说说诗句意思。

一二句写景:淡云、轻风、红花、绿柳,加上近午的日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

三四句抒情:身处这宜人春色里,使人陶然若醉,可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4、指导反复朗读,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

三、请学生搜集有关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古诗并背诵。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能背诵这两首古诗。

3、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提高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提高自己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难点:想象并写出《村晚》景象。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录音机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两首》之一《村晚》

教学目标:

1、学会古诗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古诗。

3、能想象古诗意境,并写出《村晚》所描绘的景象。

教学准备:录音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绚丽多彩的春天已离我们而去,让人向往的夏日风情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宋代的诗人雷震带来的古诗《村晚》。

2、板书课题村晚

3、看了课题,想象一下,古诗会告诉我们什么呢?

二、欣赏古诗

1、共定学习目标。

2、按学习目标自学古诗

3、交流学习的收获。

(1)古诗中的生字:陂衔漪

(2)交流读后的感受。

(3)结合插图谈谈对诗句的感悟,体会古诗意境。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你能把你对诗句的感悟用你的声音来表达吗?

5、你不想把这么美的夏日风情留在记忆中吗?(背诵指导)

三、布置作业有兴趣的同学回去多搜集一些关于夏日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古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感受古诗文字和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力。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课堂情境。

1、背诵古诗《村晚》,说说这首诗给我们带来了感悟与体验。

2、出示课题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二、欣赏古诗。

1、出示古诗。(配乐)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自读古诗,并交流初步感受。

3、欣赏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过渡:诗人为何发出这样的感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想象画面,低声吟诵。出示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感受。发自内心的赞叹: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4、配乐诵读古诗。

5、同桌交流。

三、诗人体验大行动。

过渡:诗人因对景色有独到的感受,就用写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学们,想不想过把诗人隐?播放荷花图片。

小组讨论,现场作诗。

全班交流。

四、作业。

交流课前搜集的夏日古诗和描写花的古诗。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5.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课前准备

学生:①搜集有关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②读熟课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

2.读题。

3.注意孟(mng)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8)

学习目标

1、认识鹤、孟、陵,辞、唯五个生字,会写孟、浩、陵等七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两首古诗。

3、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4、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从中感受友爱、友情的温馨。

教学重、难点

结合注释、工具书、画面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并积累反映人间真情的古诗词1-2首;

2、预习这两首古诗,了解李白与王维的生平;

3、课文插页的挂图。

第一课时

对联导入,揭示课题

1、师吟诵一对《红楼梦》中的对联,并写下来:

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导语,揭题。

人生苦短,在漫漫人生路上,除了亲情之外,还有一种情感也是必不可少的,那就是友情。有人说,友情是真挚且宝贵的。的确,正如对联中所说的,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今天我们所要学习内容便与友情有关。(师板书课题)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初读古诗,读准读通。

a、生试读,诵读(注意孟、陵、辞的读音)。

b.师范读(也可录音范读),要求学生边听边想:古诗描述了一件什么事?你是从哪里听出来的?

2、学法引路,自学古诗。

a、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我们应怎样来学习古诗?

b.归纳如下学习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3、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

a、指名简介李白。

b.说说诗题给了我们哪些信息?

c.指名学生朗读,注意咬音的准确。

4、明诗意。

a、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熟读古诗。

b、查字典或借助课文提供的注释,把它们移注到诗行中,读懂诗句的意思;记下不懂的问题,标注在书中,寻求同伴的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在全班交流。

5、入诗境,悟诗情。

通过学习这首诗,你能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从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的?

6、围绕学法,自主合作学习。(提示:指导各组采用不同的汇报形式,如:介绍李白与孟浩然;说诗句意思,用逐句朗读逐句解释的方法;抓住黄鹤楼之烟花尽...唯见等重点词,解释、朗读、品味;抓课文插图,结合自己的理解阐述画面,小组合作将李白与

盂浩然在黄鹤楼边依依惜别的情形表演出来等。)

7、小组汇报、交流。

(提示:在交流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抓住烟花来想象烂漫的春天景象,并能用

一小段话描写下来,当场点评。)

8、诵读诗句,体会情感。

a.找出一对近义词(孤--唯),想象:当时李白伫立在岸边,他可能做了些什么?

b.根据自己的理解,体会李白与孟浩然的心情。

c、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拓展延伸,自主学习

1、出示唐朝王维的《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注释]

a、罢:完了;完毕。b.柴扉:柴门。

2、出示自学要求。

a、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该诗。

b.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自学古诗,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尝试赏读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生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

作业

1、背诵两首古诗。

2、预习《送元二使安西》。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9)

一、将词语补充完整。

云()风()傍()随()忙里()()

风()日()花()柳()心花()()

依()傍()柳()花()()()若狂

二、选择正确的意思。

余:①剩下;②大数或度量单位等后面的零头;③某种事情、情况以外或以后的时间;④我;⑤姓。

1、参加这次无偿献血活动的人数达二百余人。()

2、时人不识余心乐。()

3、退休老教师发挥余热,给社区的孩子辅导功课。()

4、哥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拉二胡。()

三、根据古诗内容填空。

1、诗句()再现了绿树红花、黄莺欢歌的自然景观,诗句()展示了水村山郭、酒旗招展的生活场景,诗句()展现了具有悠久历史的图景。从这首诗,我们能感受到作者在赞美江南(春景)的同时,还有()。

2、<春日偶成>是()诗人()春日郊游,即景生情、兴致高涨时所写。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人们误以为作者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诗句是()。感受到作者(陶醉在春色之间,无比快乐的)心情。

四、积累:填写带有山、水的诗句。

1、遥望洞庭山水翠,()。

2、水光潋滟晴方好,()。

3、(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4、京口瓜洲一水间,(两岸只隔数重山)。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能借助注释理解生词;

2.读懂诗句意思,体会作者诗中的哲理;

3.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题西林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古诗的学习步骤及学习方法

学习步骤:初读感知理解诗题理解诗句品读悟意境熟读成诵

二、按学习步骤学习《题西林壁》

1.初读感知,读通读正确。

学生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读通读正确,然后抽读

2.了解作者,理解读题

(1)让学生课前查阅苏轼有关资料,课上互相交流。

(2)结合注释理解读题目的意思

3.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读句意思

补充:激趣导课

世间尤物丰富多彩,美不貹收,而且有着千丝成缕的联系,如果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就有可能发现万物的奥秘,认识万物的联系,本课两首诗就是作者细心观察,用心思考发现万物的奥秘,思维两首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4.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意思

(1)分组合作学习,在组内各自交流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理解诗句时,既要借助注释,又要联系上下文,既要联系课文插图,又要补充诗中没有的一些词句,才能正确理解诗句意思,这是理解诗句的一般方法,让学生明确方法后各自试着理解诗句大意,然后与组内同学互相探讨。

(2)全班交流

在全班交流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拔、启发、小结等,并与朗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情感。

5.品读悟意境

(1)启发谈话悟意境:作者浏览了庐山,不只是看,而是细心观察庐山的特点: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用心思考,为什么同样是庐山,却有不同的面目呢?经过思考,作者发现其中的奥秘: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写了庐山的千姿百态,身处山中也难以看清它的真实面目,你从中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

(2)对于比较复杂的事物,如果不能客观地、冷静地进行分析就可能被局部的现象所迷惑,不能全面地正确认识这个事物。

三、品读诗名,读书读意

1.反复练习古诗。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3.学生齐读。

4.熟读成诵。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11)

4.古诗两首

一、用楷体将两首古诗工整地抄录在下面方格中。

二、品味诗句,填空

1.《江南春》是朝作者的诗作。诗的前两句抓住了、、、、、、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后两句诗,抒发了诗人的思想感情。

2.《春日偶成》是朝作者的诗作。全诗洋溢着诗人

的快乐。

三、先解释加点的词,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绿映红:水村山郭:

2.时人不识余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

时人:余:谓:

四、收集描写春天的诗作抄录在下面横线上。

五、你知道吗?

杜牧: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程颢:北宋著名儒家学者。河南洛阳人.少年时曾与胞弟程颐同学于当时名儒周敦颐.程颢、程颐所创建的天理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我国古代政治思想和哲学思想都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并受到了后世历代封建王朝的尊崇,以致逐步演变成为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后期近千年的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

四年级古诗两首教案(篇1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古诗意思,想象古诗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池上》,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小池》,导入学习《池上》。

二、初读古诗

池上到底有怎样一副情景呢?出示插图。

图上画了什么?

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小娃的动作、神情,想象他的心情。

三、学习古诗

当诗人白居易看到这幅情景时,不由自主地写下了这首诗《池上》。

1、初读古诗

读准、读通

2、通过刚才的看图,大家一定不难读懂这首诗,自由读,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不解藏踪迹:不懂得藏匿行踪。

3、读到这儿,你觉得这个小娃怎样?为什么?

天真无邪纯朴可爱(不解藏踪迹)

4、练习朗读,背诵。

四、作业

抄写、默写古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小儿垂钓》,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想象古诗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儿童鲜明的形象,体会纯真的童心和朴素的美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背诵《小池》

今天这节课,让我们再去认识一位可爱的小娃。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

3、齐读

三、读懂古诗

1、看看插图,读读诗句,小小组讨论诗句意思。

2、指名交流

蓬头:古时候孩子的一种发型。

稚子:小孩子

纶:钓鱼用的丝线。垂纶:钓鱼。

侧坐:斜着身子坐着。

莓苔:泛指野草。

草映身:(小孩坐在草丛中)绿草掩映着他的身体。

借问:向人打听。

遥:远远地

应:应答

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说说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感受到这个钓鱼孩子的纯朴可爱。

2、练习朗读

四、拓展古诗

1、阅读练习册的材料,并试着演一演。

2、再次朗读古诗,并练习背诵。

五、作业

抄写并默写古诗

古诗《画》教案集合


教案课件是老师不可缺少的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教学资料,教案课件应该从哪些角度来写?希望这份“古诗《画》教案”能够达到您的期望让您感到满足,祝你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越来越出色!

古诗《画》教案 篇1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古诗《画》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整体感悟

1、谈话激趣入题。

2、交流收集到的材料,进一步了解李白、孟浩然两位诗人。

3、检查预习情况,校正读音。

4、初步走进诗篇:

大体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

板书:

二、诵读诗文,把握诗意

1、总结理解古诗的办法,如:

、看注释、看插图、读资料等。

2、学生自主利用上述方法互相说说诗的大意。

3、理解诗意。

4、整体把握诗意。

三、品读诗句,进入意境

1、理解第一、二句诗:

⑴ 请找出诗人和朋友告别时的地方。

(出示地图:黄鹤楼。)

⑵ 图文对照,理解“西辞”。

让学生通过结合地图理解“西辞”的意思。

⑶ 以“烟花三月”为切入口,让学生展开想象。

(拓展学生思维,体会诗人和朋友离别的情景。让学生入境入情。)

⑷ 分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第三、四句诗:

⑴ 诵读这两句诗,请学生谈谈自己的'理解。

⑵ 重点体会“远影”“尽”“流”:

① 让学生想象诗人站在江边久久不离去,看着友人渐渐远去,诗人此时会有何感想 。

(引导体会朋友之间情谊之深。)

② 想象“尽”了的是什么,无“尽”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情深意更重的挚友情谊。)

③ 讨论:

滚滚东去的仅仅是一江春水吗?

(引导体会朋友之间那种“海内存知己”的情谊。)

④ 分角色,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四、品读诗句,感悟诗情

1、诵读诗句。

(提倡换位赏读,请学生把自己就当作李白,身临其境地感悟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的深情厚谊。)

2、有感情地背读。

3、用一个词或用一句感叹的话来形容一下两位诗人的深厚友谊。

(让学生体会朋友之间是充满深情厚谊的)

五、布置作业

查找有关送别的诗句。

古诗《画》教案 篇3

《古诗四首游园不值》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古诗《游园不值》是宋代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他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发展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是画龙点睛,神来之笔。以小见大的,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其重点是朗读基础上理解内容和体会诗歌的意境;难点是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二、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古诗一定的基础,并知道一些学习古诗的方法。但是没有接触过这样抽象、极其富有哲理的诗文,在读诗节奏上、情感渗透方面需要指导。由于是四行诗句,课上容易在课上完成背诵。

三、设计理念:

1.运用多种方法尝试背诵,进而达到积累古诗文的目的。

音韵之美。

3.尊重学生利用多种方法学习,情感的激发与习惯的养成。

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5.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情感。受到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人人在古诗文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四、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利用各种方法学习诗句,体会感情,体验作者的创作过程,感受诗文的意境。

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五、课前准备:

课件《春江花月夜》词带

六、教学流程:

一、激发兴趣,精讲引思。

和谐的音韵反映了炎黄子孙的智慧,歌颂了祖国山川田园之美,赞扬了英勇将士的爱国精神,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非常具有哲理性的古诗。(板书:游园不值)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它。

二.自读自悟,乐于探索。

1.指名读古诗。(纠正字音)自读---交流读---小组读---齐读(掌握节拍)

2.复习古诗学法

我们以前学习古诗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①知诗人,解诗题。

②抓字眼,晓诗意。

③入诗境,悟诗情。

3.同学们通过课前的搜集资料,现在大家交流后,进行简单的整合。然后进行汇报第一部分的内容。(知诗人,解诗题)(学生回答的内容略;师生互动)

4.利用你手中的各种资料,自学第二部分内容。(合作完成)(师生互动结合课件)(抓字眼,晓诗意)

①在交流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中所表现的古今汉语不同特点。(学生回答的问题略)

②师点拨“怜”在汉语中有“可怜”、“爱惜”两种解释,这里应该是“爱惜”的意思。“小”字本意与“大”相对,这里引申为“轻轻”

③读全诗。

④完整地说说诗意。

三.学生质疑、乐于探索。(入诗境、悟诗情)

1.学生质疑的问题(略)

2.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园主人是怎样一个人?(淡泊名利的人)

师点拨:小中见大,给读者想象的空间。“红杏”一词一语双关,喻园中主人闭门隐居,但他的美德、名声在外。说明具有生命力的美好事物是压抑不住的。

诗人本来要扫兴而归,一转身却看到墙头脉脉含情的一枝红杏,蒙着阴影的心情顿时一亮,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板书:扫兴、喜悦)

惆怅之感,后两句应读出欢快、喜悦之情)

4、指名读,齐读。

诗人虽然没有看到满园的春色,仍然满腔的喜悦,请同学们看着课文插图给这个园子起一个好听的名字,再想象一下满园的春色是什么样的?

姹紫嫣红的美景之中,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觉来背诵全诗。同学们可否用音乐来唱出来。(自拟题目,写一则短文)

四.思维拓展,延伸探索

1.春色是多少古代文人墨客笔下不息的主题。老师这里也有一首描写春天的诗,让我们共同来欣赏。(投影出示)(学生有感情朗诵)自由欣赏,小组自定。

2.齐读,让我们在美妙的音乐声中通过感情来朗读细细体味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美丽春色吧!(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朗读)

3.同学们还搜集了哪些描写春天美景的诗句或者叶绍翁的诗句,让我们大家共同来分享。(小组选一名同学读)

去动情。但无论用什么方法,应因文而宜,与时俱进,去雕琢、去彩饰,反璞归真。

(作业: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题诗作画)

板书设计:

游园不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扫兴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古诗《画》教案 篇4

诗词编辑,小组成员之间相互提出意见或建议,以供进一步修改。

诗歌朗诵,在小组热身、准备。

作文上交,选出佳作。

(二)课内活动阶段(成果展示)

主持人:(由班级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来组织活动,自己准备开场白。)

(找出班级干部同学担当评委)

1、古诗词的编辑:

把这一段时间课前五分钟同学们收集的和以前所学过古诗词的整理出来,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别按着内容、体裁、流派、朝代等编辑在一起,用打印文稿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向同学们展示出来。

活动评价:由评委对展示的思想内容、艺术形式、创意策划及口语表达等进行评分。

2、诗词的欣赏:

诗配画,画配诗、为诗谱曲,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示。

活动评价:由评委对展示的内容、作品的选择画与诗是否相配、是否有意境等进行评分。

3、古诗词的朗诵:

自己选择音乐来配音,朗诵一首或几首诗歌。

活动评价:从读音、语调、表情、背景音乐与意境的配合等方面评分。

活动说明:由评委选出一、二、三等奖,一等奖5分,二等奖4分,三等奖3分,若得一等奖的小组,其成员在本次活动中的成绩都是5分,其中由小组长视成员在活动中的表现酌情加分减分,给小组长更多的权利,以提高他们的组织能力及促进其他同学活动的积极性。此次成绩算做期末考核的一个部分。

古诗《画》教案 篇5

一、 导入:

在我国的诗歌历史上,有一组五言诗被誉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它就是《古诗十九首》。这里的古诗,是指与今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一般唐代以后的律诗称今体诗或近体诗,非律诗称古诗或古体诗。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编的《文选》,其中收录了东汉末年文人创作的十九首五言诗。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行行重行行》就是《古诗十九首》的第一篇,因此被称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

二、 梳理诗歌大意

1、 学生浏览全诗和注释,理解诗歌的大致内容。

2、 学生齐读全诗,思考诗歌表达的是什么样的情感。(思妇的离愁别恨)

3、 诗歌表达的是思妇的离愁别恨,那么它是如何表现这种抽象的情感的呢?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梳理一下全诗的大意。请一位同学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翻译一下整首诗。

参考译文: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的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游云遮住了太阳,他乡的游子不想回还。

只因为想你使我都变老了,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最后一句也可以理解为女子自己安慰自己,努力加餐,保重身体。)

三、“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两部分逐句赏析

1、经过刚才的翻译我们可以看出诗歌包含了两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从诗歌第一句到第六句“会面安可知”,这是思妇追叙初别,着重描写路远相见之难,抒发离别之恨。第二部分则是从“胡马依北风”到结尾,这一部分着重刻画了思妇的心理活动,抒发相思之苦。思妇的离愁别恨就通过这两部分具体地表现出来了。

2、分析到这里当然还无法领略这首诗的魅力所在,所以接下来我们要通过逐句的分析来深入细致地体味诗歌表情达意的高妙之处。

(1)我们来看第一部分——离别之恨。请大家把第一部分一起来朗读一下,注意用缓慢忧伤的语调。

“行行重行行”,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相连。“行行”言其远,“重行行”极言其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大家思考一下,用这种叠音的手法有什么好处呢?叠音形成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于是,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接下来思妇又以“与君生别离”一句将离别之恨直接地抒发出来了。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接下来思妇以空间上的`具体概念 “万余里”来告诉读者游子远行的距离,两人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正所谓“各在天一涯”。“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正因为“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才路远难行,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动乱,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这一部分抒发思妇的离别之恨主要是从空间的角度来表现的,突出了路远相见之难。

(2)我们再来看第二部分。

先请同学们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丈夫越行越远,会面越来越难,女子的思念也越来越浓烈,在极度思念中思妇展开了丰富的联想。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运用了一种修辞手法,也是我们才学过的手法——比兴。飞禽走兽尚且不忘本,何况人呢?这是从好的方面揣度游子的心理。那么我们来看看“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两句又是从什么方面来联想啊?——从坏的方面怀疑游子的薄幸,这里用浮云遮住太阳来比喻丈夫在外面被别的女子迷惑这样好坏两方面都被思妇想到了,说明她的相思确实很浓烈。而前两句写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分别的日子越来越久,女子的容颜越来越憔悴,身体也越来越消瘦,而游子呢?却在外面“不顾反”,这里用了一个对比,将女子的思念和游子的不顾反对比,更突出了前者的相思之苦。当然猜测、怀疑是无济于事的,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这里的“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看上去衰老。“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红颜易老。

最后,女子一改前面的哀伤,而勉强振作,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这里体现了思妇的无奈,无奈之中更包含了哀伤。

这一部分抒发的是思妇的相思之苦,那么它是从哪个角度来表现的呢?和空间相对——时间。

(3)总结诗歌表情达意的方法。

诗歌的两个部分从内容上说分别抒发了思妇的“离别之恨”和“相思之苦”,在手法上写“离别之恨”时主要从空间的角度来表现,而写“相思之苦”时主要从时间的角度来表现,这样,时间与空间相互交织,再加上叠音、比兴、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把思妇的感情抒发得充分到位,淋漓尽致。

三、 介绍写作背景,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接触过《古诗十九首》的同学可能了解,其中以夫妻别离、互相思念为题材的作品占了很大比例,那么为什么在那个年代会出现这么多表现离别的诗歌呢?这跟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的关系。东汉末年,游宦之风极盛,读书人为了寻求出路,求取功名富贵,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奔走。当时政治异常黑暗,社会极为混乱,出身低下的知识分子,即使满腹经纶,也难于施展。在这种情况下,亲人远离的痛苦,就显得更为突出。《行行重行行》因而也成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

四、 总结诗歌的艺术成就。

《行行重行行》不仅因为它的题材成为《古诗十九首》的序曲,同时也因为它的“情真、景真、事真、意真”的艺术特色而成为《古诗十九首》中的代表作。

五、 布置作业。

这首诗非常值得我们熟记于心,剩下的时间就请大家自由诵读这首诗,准备下次早读课上默写。

古诗《画》教案 篇6

1、认识枯等7个生字,会写未等9个字。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

1、教师范写。

1、读书后古诗。

1、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1、幻灯出示图片,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想知道这是哪里呢?这里是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店的地方,唐代诗人杨万里就住在这里。

3、让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1、圈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请小老师上讲台进行生字教学,班内交流识字方法,筛出难字进行教学。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教师范读古诗。

3、学生自由以组学习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

1、背会古诗。

古诗《画》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一)会读本课10个生字。

(二)理解重点词:“疑”、“思故乡”、“举头”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二、情感目标

体会诗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全诗;

三、能力目标

初步学习运用理解词义——串连句意的方法学习古诗。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意境。

教具:

录音机,《思乡曲》音乐磁带,多媒体课件,书中插图。

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感受情境美。

(一)生听音乐《思乡曲》,体会乐曲中描述的意境。

2、学生初步感知诗的意境美。

(乐曲停,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简介《思乡曲》,引入课题。

1、这首曲子,就是著名作曲家马思聪先生的《思乡曲》,思乡的情感可以用音乐来表现,也可以用语言来表达。

2、引入课题,齐读课题。

3、简介李白。

二、学习全诗,体悟诗境美。

(一)初读课文。

读顺全诗;

2、检查勾生字情况;

“床”、“霜”、“思”等字。

4、解题:

(2)请你用“思”扩词,从所扩词中选出词义

(3)串词义。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5、小结学习题目的方法:

(1)读;

(二)读中理解,体悟诗意美。

说词义、句意,并用“。”勾出不懂的词。

2、生提出不懂的词,师用“。”点出。

3、学习第一行

(1)读整行诗。

(2)“明月光”是指怎样的月光?

(3)说第一行诗意。

多媒体创设情景:(明亮的月光照在诗人床前)

4、学习第二行

(1)读整行诗。

(;

“霜”(老师哈气在眼镜片上,并解释这是雾水,如果是冰粒,便是霜。霜在秋冬季节形成在地面附近:如房顶、草叶、地面等,堆起来是白色。)

(4)朗读,引导。

诗人这样描写,给了你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冷清)

师描述:今晚,银白色的月光洒在地上,像铺了一层冰冷的'霜一样。环境如此冷清,再加上诗人远离亲人的孤独,就更感到冷清了。

师用冷清的语气范读

生试着用冷清的语气读。

5、学习第三行

(1)读整行诗。

(3)想想诗人在干什么?

(诗人抬头望着天上的明亮的月亮)

(引导。

师激情:古时候和我们不一样,没有电话、电影可以看,在晚上,特别是有明亮月光的晚上,朋友们、亲人们会一起坐在月光下,说说话,聊聊天,还会在月光下看风景,游玩。你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哪!可是,今夜,诗人已远离家乡,回家的路是那么长,更没有我们今天的汽车、火车、飞机,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和亲人们团圆。是啊,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是,诗人的心情已经不是那种心情了。

问:诗人看着挂在天空中的明月,会想到什么呢?

(会想到家乡,想到亲人)反复诵读。

6、学习第四行

(1)读整行诗。

(2)说说诗句的意思。

(四行连起来说说诗意

(4)指导朗读,重点指导学生读“思故乡”。

7、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诗的意思。

三、反复吟诵,表现诗意美。

1、以《思乡曲》为背景,体会全诗诗意,并朗诵全诗一遍。

2、生在音乐中自己吟诵,划节奏。

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

四、和乐唱诗,感染熏陶美。

(一)听《思乡曲》主旋律一遍,进一步感受诗的意境美。

古诗《画》教案 篇8

一、复习引入

1、指名背诵《赠刘景文》。

2、引导学生回忆怎样学懂这首诗,回忆学法:

读诗句,知大意,细品读,悟情感。

二、小组合作,读诗明意

1、提出合作学习目标:

⑴ 人人会正确朗读。

⑵ 想办法记住生字。

⑶ 理解诗句的意思。

⑷ 提出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合作,尝试学习:

目标⑴:人人达到。

目标⑵:相互交流,共同理解。

目标⑶:记下小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

三、交流反馈,解决疑难

1、组织交流反馈:

⑴ 组织小组与小组赛读。

⑵ 指名小组学习组长,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

⑶ 难理解的词句:

寒 斜 生 坐 远山寒石径斜 停车坐爱枫林晚

2、引导学生解疑,结合指导看插图,借助插图理解难句。

四、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引导体会:

读了这首诗,在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怎么样的画面?感悟诗的意境美。

2、引导学生读出秋天这么美好的意境。

(自由读,找伙伴读,个别读。)

3、指名背诵。

五、总结展示,课外拓展

1、总结:

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秋天的景色。在诗人眼中,秋天是个怎么样的季节?齐背两首诗。

2、拓展:

谁还能背诵有关秋天的诗?

六、指导写字,完成作业

1、课件出示:

于 枫 首

认读生字。

2、指名读,并说说难写的字。

3、范写生字:

首:第三笔一横要长一点。

古诗《画》教案 篇9

2课时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中国被称为诗歌的国度,诗歌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我国涌现了许多名垂青史的大诗人。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吟咏古诗,畅谈古诗,领略诗歌的无穷魅力吧。

活动指导交流展示

活动一把全班同学分成三个小组,指令一人当组长,各小组听清各组的具体任务和注意事项。

1.“分门别类辑古诗”小组

(1)从互联网中查找我们选定的主题内容:关于爱国、思乡、动物、植物、地名、颜色的古诗句,编辑成手抄报。

(2)大家交流编辑的手抄报内容,尽量避免重复。

2.“别出心裁品古诗”小组

(1)从互联网中查找以古诗词题目或句子命名的图画;或根据图画配上学过的古诗词。

(2)交流查找到的作品,评定优秀作品向老师推荐。

3.“声情并茂诵古诗”小组

(1)从互联网中查找以古诗词题目或句子命名的歌曲,或根据古诗词内容编成的歌曲。

(2)交流查到的作品,评定意境优美、曲调动听的歌曲向老师推荐。

活动二有分工也有合作。确定有困难的同学,可向老师或其他同学求助,尽量每组独立完成。

活动三成果展示,各组通报采编情况

1.首先看看“分门别类辑古诗”小组编辑的诗集内容。(可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诵读。

(1)关于爱国的'诗句: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

(2)有关思乡的诗句: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其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回乡偶书》

(3)关于动物的诗句: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4)关于植物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

(5)关于地名的诗句: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6)关于颜色的诗句: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运用幻灯片,展示“别出心裁品古诗”小组推荐的图画。

《悯农》《水调歌头》《春晓》《江雪》《游子吟》《静夜思》《村居》《天净沙秋思》。

3.用幻灯片展示“声情并茂诵古诗”小组推荐的歌曲。学生聆听音乐,猜猜这些歌曲分别出自哪位诗人的作品。

大家欣赏以古诗词题目或句子命名的歌曲:《但愿人长久》《月满西楼》《虞美人》《满江红》《思君》。

4.老师小结。

将本节课收集的内容以小组为单位编辑成册收藏起来,全班齐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古诗《画》教案 篇10

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珍惜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内容是两首送别诗。这两首诗结构相同,都是先写景,然后再抒情,但表达出来的感情却完全不同。课后题要求比较两首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表达感情的不同,以及让学生明白怎样朗读才能读出感情。

说教学设计:

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本着一个思想:六年级学生了,我不再就诗讲诗,而是通过当事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生活经历,把学生的思绪引入那个场面,去体会全诗所表达的情感。也就是充分地运用古诗的外延,来解释诗的内涵。在此过程中,我主要运用对比教学法。

首先,我检测预习。要想新课进行的顺利,就必须有扎实的预习效果。我检测了以下三个方面,1、课文朗读是否正确流利;2、重点字词是否掌握扎实;3、古诗的大概了解。

检测过程中,我解决了两个问题,一个是称呼问题,他是作者和朋友亲密关系的一个体现;二是使的意思,他表明王维再见元二的不可预知性。

紧接着,我出示不同颜色的古诗,让孩子发现两首诗相同的结构:景+情。然后再逐诗学习,让孩子体会不同的诗不仅描写的景色不同,表达的感情更不相同。

《别董大》一诗,描写的景物非常凄凉,但是高适却用豪言状语激励友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在浅知诗意后,我出示董庭兰的资料,让孩子明白董的坎坷生平,并告诉孩子,当时高适也不得志。了解这一时代背景后,让孩子明白高适是一个达观,自信,对未来的生活抱着极大热情的人。体会完后,让孩子再读古诗,体会就会更深一层,他们知道,高适不仅仅是在勉励朋友,而且也是对自己未来生活的一种向往。朗读时,就自然而然的激情满怀,那么此诗的豪迈也就体现的淋漓尽致。

紧接着,我又进行了《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这首诗的景色非常清新,但它在此起的作用是反衬安西的荒凉,进而体现了王维不想元二远去的依依惜别之情。此诗我的重点放在品酒上,一遍一遍地品酒,让学生品出悲伤,品出不舍,并且通过朗读把那种情感表达出来。

教学完毕后,我同时出示两首诗,进行比较。同是送别诗,一首豪迈,一首缠绵,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孩子有些懵,我适时地出示了资料,让孩子明白《别董大》之所以豪迈,是因为高适家境的艰难造他乐观的生活态度,而王维少年得志中年受累则影响他总是惆怅满腹,于是《送元二使安西》则缠绵绯则。正是因为生活经历的不同,造成了两人的诗作风格迥异。在此,我给孩子举例:同样是送朋友去安西,高适写道“离魂莫愁怅,看取宝刀雄。”同样是在春柳歧路旁,高适写道:“江山到处堪乘兴,杨柳青青那足悲”;而王维却往往是:“不觉御沟上,衔悲执杯酒”。“相逢方一笑,相送还成泣”,是王维赠别诗的一贯特色,而心怀仗剑报国之志,充满旷达豪迈之气,却是高适赠别诗的主要特征了。

通过这一番比较,孩子们不仅明白了诗中景不同,情不同,而且还知道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区别。当然,他们的理解也及时的通过朗读展示给了大家。而我所举的例子,也是给学生拓展,虽然他们不一定能理解,但我想这是一个熏陶的过程。很可能在发现两个诗人迥异的风格之后,会对他们的诗作感兴趣,当然也就会找些赠别诗来读,那就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在课的最后,我还设计了情景让孩子反复地记忆诵读名句,我的目的是把积累进行到底!

我的整个教学思路就是这些了,当然这只是教学设计,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相信经过大家的指点,我们学校的古诗教学会趋于成熟,而于我个人来说,这是一个完美的蜕变过程,它会使我今后的语文教学更加精彩!

古诗《画》教案 篇11

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精选

学习目标

①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三首古诗词,能默写前两首古诗。

③通过诵读、解读、悟读课文,了解内容,体会课文描述的景物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祖国诗词的热爱之情。

课前准备

①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三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情况。

②课文插图。

A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由题入手,弄清题意

①板书课题。

②自由读题,说说题意。

“乡村四月”是指江南农村初夏的时节。

③出示插图,观察感受。

④简介诗人及背景。

翁卷,南京诗人,一生未做官,描写了许多田园生活的诗篇。

●反复诵读,弄懂诗意

①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诵读的节奏和诗的画面。

②学生自由练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节奏,注意“蚕”“桑”都是平舌音。

③指名朗读,相互学习,相互欣赏。

④组内轮读,试着利用工具书或文中注释弄清句意。

⑤全班交流,讲讲诗意。

●品评朗读,感悟诗情

①自由诵读,边读边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②逐句品评,交流感受。

第一句主要写了江南水乡初夏时的景色。第二句主要写了劳动人民紧张繁忙的劳作,也同时体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赞美。“少”“才”“又”突出了劳作的繁忙。

③想象画面,有感情地朗读。

●背诵,积累语言

●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①按照学习《乡村四月》的方法自学,画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背诵。

第二课时 《渔歌子》

●激情导趣,理解课题

①教师有感情地吟诵《渔歌子》,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②你知道什么是词吗?

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不一,还被称作长短句。这是与诗的不同之处。

③你了解或背诵过词吗?试着背一背。

●反复吟诵,理解词义

①自由读词,练习读正确、读流利,注意“塞”“蓑”的读音。

②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说说你喜欢这首词吗?为什么?

③默读词,画出词中描写的各种景物。

④再读词,边读边画出词中难理解的词和句,先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己理解,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同桌交流讨论。

⑤全班交流:

交流重点:斜风细雨中垂钓的人儿为什么不想回家?

词中出现了哪些颜色?

●指导朗读,想象画面

①教师导语: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又充满活力。

②教师范读,体会诗情画意。

③学生练读,想象整体画面。

④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⑤同桌互读,相互欣赏。

●积累运用,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②背一背你喜欢的词。

③默写两首古诗。

B案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

●以图导题,理解题意

①仔细观察插图,说说你对这幅图的理解。

②认真读读题目,说说你从题目上了解到了什么?(题目点名了时间和地点)

③你还想了解这首诗的什么内容?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他的创作有什么特点?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④怎样才能读懂这首诗?怎样才能读好这首诗?

●以疑促读,理解诗意

①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蚕”“桑”的读音以及多音字“了”的音、义。

②指名读诗,师生正音。

③默读古诗,思考大家提出的问题,解决不了的请做记号。

④小组交流。

⑤全班交流,教师指导。

●解疑品读,感悟诗情

①自由品读,边读边想画面,同时要注意朗读的节奏,尤其读前两句时要读出一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后两句要读出繁忙的劳动生活的场面。注意“少”“才”“又”的读法。

②指名朗读,师生共赏。

③感情朗读,体会诗情。

●背诵,积累语言

●引导自学《四时田园杂兴》

①先用学习《乡村四月》的`以疑促读、理解诗意的方法自学。

②小组内交流,教师指导点拨。

③全班交流自学成果。

④搜集描写田园生活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渔歌子》

●创设意境,理解课题

①老师范读《渔歌子》,你能感受到什么?(初步感受到景色美;它和古诗在表达上不太一样)

②你们了解词吗?试着说一说。

③简介词的相关内容。(略)

④简介作者背景:

张志和:在朝廷做过小官,后来隐居在江湖上,自称“烟波钓徒”。这首词就借表现渔夫生活来再现自己隐居生活的乐趣。

●渲染气氛,理解词义

①配乐朗读,营造气氛。

②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③指名朗读,师生正音。

④自由学习,运用学习古诗的方法逐句理解,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画出来。

⑤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⑥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指导。

白鹭;闲适的象征。它能衬托出渔夫的生活环境。

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不须归:乐而忘返,不想回家。

⑦教师小结:

这首诗有鲜明的湖光山色,有渔翁闲适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

●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①教师范读,再入意境。

②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每一个画面。

③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小组轮读,相互欣赏。

⑤感情朗读,感悟意境。

●积累语言,拓展延伸

①有感情地背诵《渔歌子》。

②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古诗《画》教案 篇12

一、故事导入,观察讲述,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根据古诗讲述“清明”的故事。

2、出示图片,提问,你在刚才的故事里,这张图片上看到了什么呢?(古时候的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在问路,在说话…)天气怎么了?(下雨)

二、观看VCD,观赏体验,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讲解: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在春天呢,有一天是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小结: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

古时候,有一位杜牧的诗人,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3、教师播放VCD,请幼儿观看。

4、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请幼儿讨论。)

5、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解读诗句,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4、解读其中的诗句,理解个别字词“雨纷纷”、“欲断魂”、“借问”、“遥指”,帮助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四、学习朗诵,表达感情,幼儿感受古诗意境。

1、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慢慢跟读。

2、幼儿分组学念,感受古诗意境。

3、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表演,教师在一旁进行指导提醒,注意表达合适的感情,轮流请几批幼儿。

4、请幼儿集体朗诵1-2遍,进一补感受古诗意境。

五、延伸活动。

1、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清明节来到时朗诵给爸爸妈妈等家人听

2、在图书区添设古诗图书,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继续感受古诗意境。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人工智能观后感九篇

人工智能观后感 06-27

春晓古诗的教案系列

春晓古诗教案 春晓教案 07-19

祝愿学校的祝福语(21句)

祝愿学校祝福语 祝愿祝福语 06-27

幼教实习报告(收藏十一篇)

幼教实习报告 06-27

对某人失望的句子精选

某人失望句子 06-27

2024党建述职汇报锦集

党建述职汇报 04-21

中元节抖音文案简短

中元节文案 中元节搞笑文案 06-27

高三学生励志名言摘录46句

高三学生励志名言 06-27

自作多情的朋友圈伤感图片文案(精选24条)

自作多情伤感文案 06-27

防震心得体会9篇

防震心得体会 06-27

航空面试自我介绍六篇

航空面试自我介绍 面试自我介绍 06-2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