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听听声音课件

让我们一起走进“听听声音课件”的世界探寻它的秘密。学生们有一个生动有趣的课堂,离不开老师辛苦准备的教案,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设计教案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利用。这会对你的前途产生重要影响!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2024疫情志愿者总结700字汇集十五篇

听听声音课件(篇1)

一、说教材: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毕国瑛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读起来朗朗上口。

根据《大纲》对小学三年级的教学要求,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针对我班学生的实际,本课时我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三)尝试仿照诗歌的格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边读边想,从秋天的声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学写诗歌

课前准备:教学课件(包括秋天的多彩的图片、本课涉及到的重点词句、能反应秋天到来的特点的音频、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文件等内容。)

教学时数:一课时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今天我执教的《听听,秋的声音》以新课改提出的“教师少讲善导”、“教学要体现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要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地、有效地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等为基本理念,来设计的一堂课。

一篇课文,我们究竟该教什么?这个问题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一个对课文的解读都不一样?怎样来解读一篇课文呢?我认为,首先应以课文中一个词语或一个句子为切入点,用这个切入点设计本课的教学主线,完成教学目标。今天我执教的这篇课文,我以“声音”这一词语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听声音、读声音、想声音、写声音,用闯关的形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同学,把课文理解和朗读训练、思维训练、写作训练、倾听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扎实培养学生的语言素养。体现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

学法:我班学生活泼好动,绝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喜欢新鲜事物,但持久性差,

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运用视频、音频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们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使学生初步接触诗歌,走进诗歌,感受诗歌从而达到热爱诗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流程

〈一〉、展开想象,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想欣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音猜声的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揭示课题:有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就写下来这样一首诗,你们想学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天的声音》

〈二〉、自主初学,整体感知

1、秋天有哪些声音呢?我们来听听课文朗读吧!

2、请小朋友自己按照老师的要求自学课文,看看谁学得最认真,最先找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完之后,可以和小组的同学讨论讨论。

3、出示学习要求:

(1)请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2)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你听到过哪些秋的声音?

(4)你能仿写小诗吗?

听听,秋的声音

4、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

〈三〉、检查自学,品读交流。

同学们都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大闯关,看看哪些小朋友能闯过所有的关,就说明谁学得最认真。

(一)自学大闯关第1关。

1、谁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

2、指名读

3、齐读。

(二)自学大闯关第2关

1.这些词语你会读吗?

2.指名读

3.齐读

(三)自学大闯关第3关

1.课文主要写了哪几种秋的声音?

2.指名反馈,并相机指导朗读和想像。

3.在大自然中,你听到过哪些秋的声音?

4.指名反馈,并板书。

(四)自学大闯关第4关

1.你会仿写小诗吗?

2.出示教师仿写。

3.学生反馈。

4.把自己写的小诗换成课文的第一小节,再读读课文。

〈四〉质疑交流,拓展升华。

1.同学们,你们拿出你的问题考考大家吧!

2.学生自由发言。

〈五〉、作业设计:

1、我会背:我会背诗中自己喜欢的小节。

2、把自己写的这首小诗回家后和父母分享。

四、说板书

本课的板书我以花朵的形状呈现出来,这样更吸引孩子们的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听听声音课件(篇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

三、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课前准备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听听声音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难点: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一、导入新课

1、春天有五彩斑斓的鲜花,夏天到处是异常茂盛的绿树,冬天遍地纷纷扬扬的雪花,那么秋天呢?在你的眼里,秋天是什么样子的?

((预设: 1:秋天硕果累累;2:秋天瓜果飘香;3:秋天天高云淡;4:秋天庄稼大丰收,农民伯伯可高兴了。)(天气凉了,树叶变黄了,从树上纷纷落下来,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苹果红了,石榴裂开了嘴,大雁南飞,小动物忙着准备过冬的粮食)

2、同学们,秋天不仅有缤纷的色彩,香甜的气味,它还有好听的声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秋天的世界,去听听秋的声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

这是一首现代诗,谁来读课题?

生:听听,秋的声音。

师:后面的“听”要轻声;注意题目中的逗号,这个逗号提示我们要仔细去听;听听,秋的什么?生:秋的声音师:听听,谁的声音?生:秋的声音?(引导学生读好重音)三、初读,听秋声

下面让我们一起去读读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第46页,

1.初读。

要求: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词多读几遍。并在每一小节前标上序号。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这首诗很美吧,诗人运用的词语也很美。让我们读一读吧。

(课件出示词语,小老师带读。)

手臂刷刷蟋蟀振动

歌韵叮咛掠过歌吟

辽阔大厅绽开匆匆

3、通过初读课文,你听到了秋天的什么声音呢?

(生说,师随机板书。)

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口瞿口瞿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学生都会说到这四种可以用耳朵听到的声音,而不可闻但可感觉的声音在第5段)

师:秋的声音只有这些吗?还藏在哪儿了?(引导读第5节)

板书: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师:前四种声音是我们可以用耳朵具体听见,后面的声音是我们听不到,但可以感受到的,到处都有秋的声音,这是秋天给我们带来的一种美好感觉。

四、品读,说秋景。

那同学们,你最喜欢那种声音呢?为什 么?

(预设:1、我喜欢“蛐蛐’的声音,因为蟋蟀的叫声想唱歌一样好听。2、我喜欢刷刷的落叶声,这告诉我们秋天来了。)说得好!

请同学们再来轻声读或默读课文1至4节,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说说“你仿佛听到什么声音?看到什么景象?”

1。读的很认真,谁先来读第一节?

(听听,秋的声音,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黄叶和大树在道别时,他们说了些什么话?

(黄叶说: “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大树说:黄叶你不要走,你走了我会想你的。)

(黄叶说:大树,你不要伤心了,我落到地上,过不了多久,就会变成肥料,到时你会长得更茁壮,我也会更茂盛。)

瞧!大树听了黄叶的话乐了,大家也乐了。所以咱们读这一小节时,一方面要读出他们道别时依依不舍的感情,还要读出对黄叶的赞美之情。

学生齐读第一节诗。?

2、在黄叶和大树告别的同时,看蟋蟀它在干什么?谁来读第二节。

学生: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口瞿 口瞿”,

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

你仿佛听到了蟋蟀在说什么?

学生:我仿佛听见蟋蟀说:再见了,阳台,我明年春天还回来唱歌给你听。

“歌韵”在这里指什 么?

(学生1:歌声、歌曲。)

老师知道大家个个都能歌善舞,其实蟋蟀也是动物界一位非常出名的歌唱家,它的叫声非常动听,好像在唱歌。“歌韵”在这里指的就是蟋蟀的歌声。

看,秋天多美好,黄叶不想走,蟋蟀也不想走, 我们一起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男女生赛读)要读出它对秋天的留恋,喜爱之情。

3、这时大雁来了,它又在和谁告别呢?谁来读一读。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大雁对白云说了什么?——

学生1:白云,再见了,我要去南方过冬。

她还要“叮咛”几句什 么?——

学生2:天凉了,要加衣裳,别着凉。

这就是“暖暖的叮咛”。白云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

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掠过田野,最开心的是谁啊?(农民伯伯)谁来读一读

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秋风在歌唱什么?——

它又会对农民伯伯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1。“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2、玉米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采收吧。3、大豆丰收了,农民伯伯快来收割吧。)

这真是一片丰收的美景啊!农民伯伯们乐得嘴都合不住了,我们用朗读来表达丰收的喜悦之情吧!

生分两组比赛读课文第三节。

4、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全班朗读。

五、续写,写秋声

1、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 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其实秋的声音还有许多,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苹果成熟后掉在地上的“扑嗵”声。小溪流水的“哗哗”声。收割机的“隆隆”声。青蛙的叫声 “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哈哈”是农民伯伯收割时的欢声笑语 。“哗哗”是秋风和落叶跳舞的声音。)

2、老师:大家听到这么多声音!老师这里也有几幅秋天的画面,想不想看看啊?看了这些画面,你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呢?

3、秋的声音令人遐想, 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模仿诗的1、2、3小节,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每人写一小段。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纷纷落下,

“呼呼”,

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听听,秋的声音,

秋雨落在地上,

“沙沙”,

弹奏出动人的琴声。

听听,秋的声音,

蜜蜂翩翩起舞,

“嗡嗡’,

是它收获甜蜜的欢歌。

听听,秋的声音,

石榴露出笑脸,

“哈哈”,

美丽的籽儿撒下阵阵欢笑。

听听,秋的声音,

小朋友们在郊外游玩,

“哈哈”

是他们欢笑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田野里一片金黄,

“咔嚓”

这是农民收割稻谷的声音。)

六、课堂小结

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有感情齐读全文。

板书: 12。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刷刷

蟋蟀曲曲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在叶子、小花、汗水、谷粒……

《听听,秋的声音》作业设计

1、本次作业设计采用分层次设计的方法。

2、分层方法:将学生分为A、B、C三层。分层依据:1—3年级历次语文成绩平均分前5名为A类学生,后5名为C类学生,其余为B类。这是当前最简单又较为合理的分层方法。

3、作业内容

朗读训练

写作训练

趣味练习

A

背诵课文

仿照这首诗的形式写一写你听到的秋天的声音,要求整首诗仿写。

为自己的诗配上插图

B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仿照这首诗前两节的形式写一写你听到的秋天的声音。

为自己的诗配上插图

C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为自己的句子配上插图

设计意图

体验朗读、表演的乐趣

让学生体验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让学生在完成作业中收获乐趣

4、作业评价

①按规定要求完成任务的,记1分。

②超标准完成任务的,记2分。

③按第一层要求完成任务的,记0分。

听听声音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妙。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法:启发引导、谈话交流

学法:读读、想想、画画、说说。

教具:各种声音的磁带、课文朗读磁带、旋律优美的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

一、录音激趣,谈话导入。

听到悦耳的音乐铃,大家都知道上课了。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请大家闭上眼睛仔细聆听,听完后说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放音,指生说)

真好,能够听出这么多的声音,老师觉得你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听听秋天的声音.(放课文录音)

二、初读诗文,扫除障碍

听了课文感觉美吗?这么美的课文,想亲自去感受吗?赶快轻轻打开语文书46页,自己小声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生读)

三、再读诗文,寻找声音

1、分小节读文

孩子们,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去听了听秋天的声音,这样吧.你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我去听一听吗?哪谁先来读第一小节.(生读)

你读得很正确流利,真了不起.谁能像他那样带我接着去听秋天的声音?(指名读二三四五自然节)

你们读的都很认真,我很欣赏你们认真学习的精神,哪些孩子愿意读后面这一节呢?这样吧.愿意读的孩子咱们一起来(齐读)

2、找写声音的词

"听听,我们听到秋天的声音."你听到秋的声音了吗?你真的听到了吗?我可没听出来.你能告诉我吗?用你喜欢的符号到课文中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标出来.(学生找标词)找到了吗?谁来告诉我.

一口气找出了这么多.其它同学找到了吗?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哪一节,再去读一读(生读)

四、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刷刷”一节

好,哪些孩子喜欢“刷刷”。我请个孩子来读。其余孩子认真听(把你的感受用读的方式表达出来)。生读。

我感受到了“刷刷”这是快乐的树叶。还有谁想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生读)

你还感受到什么?

2、品读“蛐蛐”一节

在秋天里,在草丛中,在树叶下,蟋蟀正在一声声地叫着呢。让我们一起来侧耳倾听吧。(放音)

哪个组的孩子能够把优美动听的蟋蟀叫声变成朗读声来告诉我们?(一组生读)其余的孩子边听边感受。(读第二节)

在你们读的时候,我也在幻想,我幻想着我现在就是一只蟋蟀,我藏在石缝下,躲在树叶中,唱着一首又一首小曲。小蟋蟀会唱些什么呢?(生说)

是啊。小蟋蟀唱的多动听呀。带着各自的感受美美地读一读这节。

3、品读第三节

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的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大雁会对它的好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每天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对你怎么叮咛呢?(指名说)

是啊。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爱护,那大雁对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什么话呢?(生说)

留在这儿的好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4、秋天到了,田野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生说)是啊!面对丰收,人们怎能不高兴?怎能不乐开怀呢?看你笑起来了,你也笑起来了,来我们一起高兴地走入这丰收的田野。(齐读第三节后一句)

听听声音课件(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听听,秋的声音》一课。现在分四个版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学生初步接触诗歌,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他们走进诗的世界,感受诗的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大纲》对小学三年级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易检测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能交流体会,学写诗歌。

教学难点:

学写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组教学中,同学们已经学过《风筝》、《秋天的雨》等文章,逐步感受了秋天的无穷乐趣。上课伊始,老师再次带领学生欣赏了优美乐曲《秋之声》,走入秋天的美好境界。尔后,老师提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大家更是兴趣盎然。

教法:本课的教案设计着力体现“以听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特色,注重教给学生学会读懂诗歌的学习方法。通过静听各种声音,调动学生说的欲望。

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运用幻灯、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教序: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自编一首诗。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

听听声音课件(篇6)

1.教材内容:

教人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听听,秋的声音》。

2.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拿到教材后,老师把握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3.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点,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5.教学重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6.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意,仿照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听听声音课件(篇7)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人教版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五册第三单元第十二课《听听,秋的声音》。

2、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拿到教材后,老师把握编辑意图,加强整合的意识,落实教材要求。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3、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根据本单元的训练项目,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教材重点,在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课文的思想内容出发,依据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4、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意,仿照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二、说学情

秋天,对广东的孩子来说是不太明显的,所以就要激发学生受及相关资料的积极性。三年级的孩子有丰富的想象能力,所以,让学生在在合作中探究,在想像中创新,在朗读中悟情,在感悟中积累,关注动态生成的课堂,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就成了这堂课的设计依据。学生初次接触现代诗,教学的重点和关键都落在了朗读上,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老师的精彩范读往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生本班的孩子,认知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是比较强的,比较喜欢阅读,喜欢讲自己的所思、所得与大家交流、分享,所以,这节课他们应该会给我们一个惊喜。

三、说教法

(一)、情境创设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说过:“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通过网络技术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朗读感悟法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陶冶情操。《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文文字优美,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因此,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再通过读来表达自己所体验到的情感。

(三)、合作学习法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教学时把个人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为师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增大了课堂信息量,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合作交流,增强合作意识,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力口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四)、自主探究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在让学生上网浏览、自由研读、搜集信息、摘录汇报等环节无不渗透着自主探究这种教法、学法。

(五)、“直观教学”法

通过投影、录音的配合使用,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四、说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学生可采用“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的方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说”自己所收集的资料,自己所感受的秋天。“读”文中的重点词句。学生始终在教师的引导下动脑、动手、动口。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写”通过自己的劳动获取知识,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在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中理解课文,培养能力,陶冶情操。

五、说教学过程

一、展示资料(创设秋天的情境)

老师展示课件,学生看图说课前收集的与秋天相关的词、句、古诗或文章。

(这样是讲课外所得引入课堂,使课内、外相结合。)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生字的认读(做游戏)

3、老师范读(配乐、课件展示)

4、小组内自读

5、感知内容:师: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落叶、昆虫、大雁、秋风的声音。

6.选读。

[教学略读课文时,应着重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师:找出你喜欢的声音,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师:把最喜欢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赏。

学生互相交流感受。

师: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边听边想:他读得怎么样?

指名读后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7、想像说话

出示秋景图片及句子: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_______”

学生各抒己见,根据自己的想象的内容填空,然后表演。(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表演来促读。]

8、美读。

过渡:(配乐,深情地)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师:谁有自信能读出秋天的美好。

指名朗读,学生大胆展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秋的美好吧!

全班配乐朗读

9、[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在读中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

三、感受秋天

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感受秋天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

听听,秋的声音……

看看,秋的美景……

闻闻,秋的味道……

这样方式来说。)

四、四人小组合作,写诗,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引导孩子用心去观察秋天、感受秋天。现学现用,在阅读感悟文本中学习它的表达方式。)

板书:

12听听,秋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

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听听声音课件(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独有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丽。

3、仿照诗歌的形式,自己写几句诗文。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互读等形式加强朗读的训练指导,读出秋天美的感情。

2、结合多媒体教学的画面显示,形象感知,体会秋韵。

3、制导学生细心观察,大胆想象,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试着写诗文,互相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品味诗歌,提高学生对生活的感知和对美的欣赏能力,在续写诗文中获得创作的快乐。

【教学的重点】

1、品味诗歌语言的精练优美,并试着编写几局诗文。

2、从秋天的音响中,勾画秋天美好的景象。

3、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中浓浓的秋情。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秋天来了四周的变化和留意你听到的是什么声音。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秋天来了,谁观察过我们西樵四周的环境有什么变化?(指名说)对,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让我们来做一个游戏,走进声音的世界,静静地听,然后说说你听到了什么意思?看谁的耳朵最灵。

(课件播出几种声音,生猜)

2、再次听声音,想象一下是怎样一幅情景。(指名说)

3、课件播放画面。

4、你还想听听更多有关秋的声音吗?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把美妙的声音编成了一首诗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5、指名读课题,问: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二、初读课文,帮助正音

1、读略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说说略读提示中教我们怎样学习诗歌。(指名)

2、自由朗读诗歌,画出生字词,多读几遍。

3、师检查生的识字情况:⑴自由练习;⑵小老师教读;⑶指名读;⑷会读的站起来读。

4、找6人读诗歌,每人读一节,帮助正音。

三、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思:想想读中你听到什么声音?(板:黄叶、蟋蟀、大雁、秋风)

2、把喜欢的声音的那一节自由多读几遍。

3、生把喜欢的那节指名读,生评,说说该怎样读?为什么要这样读?(多种形式读:师范读、男女读、小组读、愿意的站起来读)

4、听了他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什么?

5、学了这几节,你体会到什么,有什么感受?

6、把三节美美地读一读。

7、听听,走近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声音?(指名说)

8、秋的声音,在(引生读第5节)

9、仿诗歌,自编诗歌。

10、导读第6节,你感受到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这一节?(齐读)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秋天,从远处匆匆地来,向远处匆匆地走,回去就让我们把这美妙的秋的声音读给家长听,也把自己编的这收诗歌写下来,好把秋记在心中。

听听声音课件(篇9)

一、教学思路

这是本单元第一个活动,这个活动要求我们和学生们一起尽量多地倾听各种各样的声音,分析这些声音是由什么物体发出的,然后说说我们听到过哪些声音,并分析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是我们生活和工作发出的声音。

科学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以探究为核心,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处处着眼于以生为本,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在探究活动活动中自己感悟。

二、教学目标

1.能自己观察、倾听不同的声音,动手做声音的游戏。

2.能在已有知识、经验和现有信息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对有关声音的现象作出自己的解释或结论。

3.通过听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感知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有关,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4.通过游戏、实验,说出声音有大小、远近、高低的不同,能够分辩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5.感受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的声音。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声音的大小和高低。

难点:懂得声音的大小叫音量,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四、教学准备

自制课件,光盘一只,《记录卡》每人一张,透明玻璃杯6-8只,清水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行为

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导入:

听听声音,说说感受

1.播放一段大自然音乐,学生谈感受;

播放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学生猜;

板书:听听声音。

2. 大家听后说说这些声音都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在这些声音里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哪些是因为人的工作或活动发出的?你听后有什么感受?

3. 板书:乐音噪音好听难听

倾听

讨论填表,汇报交流。

创设情景,激趣揭题

二、了解声音,知道来源

1. 请两位学生上台做游戏。

2.让固体发出声音

想办法让桌子上的铅笔盒、纸、橡皮圈等物体发出声音,方法越多越好。

3.让液体发出声音

舀一杯水放桌上:谁能在没有其他辅助器具的情况下能让这杯水发出声音?方法越多越好。

在有其他辅助器具的情况下,你有哪些方法让水发出声音?

4.让气体发出声音

激趣:刚才让固体、液体发出声音都太简单了,谁能让这看不到,摸不着的空气也能发出声音呢?看谁的方法多,可以借助辅助器具。

你平时还发现哪些声音也是气体发出来的呢?

总结:从上面让固体、液体、气体发出声音的活动中,你觉得声音与物体有什么关系?没有物体能发出声音吗?打雷需要物体吗?

板书:声音由物体产生的,没有物体就没有声音。

学生甲正对全体学生分别做使固体、气体、液体发声的动作,学生乙背对学生甲猜测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台下学生做评判同时填写《记录卡》。

汇报交流。

讨论:吹、扇、装……

交流:大风吹的声音;笛子、口琴、萧等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

通过游戏激发探究兴趣。

放手让学生自我设计、自主学习。

三、分辨声音的变化。

1.分辨声音的大小

准备一个玻璃杯,用筷子敲击杯子,再稍微用力一点敲击杯子,让学生分辨两次声音的不同。(大小不同)那么声音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发声时用力的大小不同)

2.分辨声音的高低。

准备两个同质,同大小的玻璃杯,同力用筷子敲击杯子,让学生分辨声音。(声音高低相同或大小相同)

再在一个杯子里加水,再用同力敲击两个杯子,让学生分辨声音的不同。

板书小结:方向远近高低

3.分析两个杯子声音高低不同的原因。

那么利用这个原理,老师给大家7个相同的杯子,你能让这些杯子发出不同的声音吗?联系音乐课里的1、2、3、4、5、6、7,你想到了什么?

1.闭眼听声音,分辨方向游戏。

2.闭眼听声音,分辨远近游戏。

因为一个杯子里有水,另一个杯子不加水,杯子里空气的容量不同,所以声音就不同。

了解乐器当中的科学原理。

四、扩展延伸

1.刚才我们使杯子里空气的容量大小不同,创造出不同的乐音。其实,生活里有许多物品可以用来创造出乐音的。大家有兴趣可以根据老师列出的物品清单,回家试试制作一架小型的古筝用于平时的娱乐。

回家做乐器

活动延伸到课后,并为下节课铺垫。

听听声音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听听声音》是教科版科学课四年级(上)第五单元《声音》第一课时内容。教学中教师通过引导让同学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让他们以关注的态度在充沛感知声音的活动中,学会对各种不同的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对声音的大小、高低、远近、方向加以区别和鉴别。以此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为后面的《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声音是怎样传达的》等课时的探究活动做好充沛的知识准备。也为未来建立有关声音的一些科学概念打下感性的基础。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认知目标: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技能目标:分辨声音的变化、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情感目标:培养听好听的声音的兴趣。

教学重点:听听各种声音,并知道是由哪些物体发出的。

教学难点:分辨声音的变化。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声音的录音。

2、收集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

二、教学理念

本课教学,从同学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在教学中努力体现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以培养同学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同学探究式的学习方式为重点,强调让同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亲身经历、动手操作和试验来学习科学。并通过主动探究,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和多方面的科学素养。

三、说教法

如今都在提倡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教授同学学习知识转变为教授同学掌握学习的方法,我们教给同学的知识终究有限的,只有在教知识的同时培养同学获取知识的能力,才干使他们受益无穷;因此我积极贯彻“教师为主导,同学为主体”的原则,力求将同学的知识、能力、兴趣等因素融为一体,综合本课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利用身边的事物创设情境法。

2、用开放的教学法来引导学法的开放

3、注重课堂上师生的交往,为同学提供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

四、说学法

1、以探究为核心,让同学亲身经历活动的全过程。

2、发挥同学主动性,让同学有选择的进行开放式学习。

3、注意合作交流。

五、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同学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发明最佳的学习氛围。教学一开始,我就问同学:“刚刚我们的教室里还是很热闹的,现在怎么恬静下来了?你是怎么知道上课了?”同学纷纷回答:“上课铃响了”“那今天我来给同学们上课,大家欢迎吗?请表示一下”,同学马上报以热烈的掌声;我通过铃声、掌声、说话声很自然的把同学带入到了声音的世界中,很快提高了同学的兴趣,从而使同学发生了:我要去听听各种声音、我想去探索声音奥妙这样的愿望。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新知。

1、倾听周围的声音

课件演示:大街上喧闹的声音

通过听,让同学说说自身听到了些什么声音,这些声音都是什么物体发出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然后提出新的问题:

“除去刚听到的声音,你平时还听到了哪些声音?”

通过这一系列的听和说,同学已经能说出很多种声音:风声、雨声、雷声、流水声、走路声、敲打声等等,这时要注意适时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进行褒扬,并和时的提出新的问题“能不能试着给刚才说的声音分分类?哪些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哪些是人活动时发出的声音?”分小组进行讨论,同学们的热情一下高涨,纷纷发表自身的看法,很快就有小组举手要求汇报自身的讨论结果。在汇报中,我发现对于大局部熟悉的声音,同学们都能正确的进行分类,可是在对闹钟发出的“滴答、滴答”声音,却引起了同学们的争议,一局部同学认为是闹钟发出的声音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一局部认为闹钟发出的声音是人活动时发出的声音;见此情景我顺势召开了个小小的争辩会,让持不同意见的同学分别论述自身的理由,在争辩的过程中同学们逐渐明白了什么应该归为人活动发出的声音,什么应该归为自然界发出的声音。为了更进一步加深同学的区分能力和归类能力,我又和时的播放了一个考听力的课件,课件演示了不同的声音,以小组为单位把听到的声音写知名字,进行分类,然后与其他小组交流,既巩固了同学分类、区分能力,又培养了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2、听听固体、液体、气体发出的声音

在这一环节中,我主要让同学自身用不同的物体去制造声音,培养同学动手实践能力,结果同学发现,不论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都可以使它们发出声音。此时,我又抛出一个问题,“要是没有这些物体,那么会不会发生声音呢?”问题一抛出,同学很自然的对物体与声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分析中明白了:声音是由物体发出的,没有物体就不会发生声音。

3、分辨声音的变化

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问题,为了提高兴趣,顺利解决这一难点,我根据小同学的心里特点,设计了个闯关游戏,把分辨声音的方向变化、远近变化以和大小高低的不同变成了三关,让同学在闯关游戏中掌握如何去分辨声音的变化。当我宣布:“下面我们来做个游戏好不好”时,同学们欢呼雀跃起来,积极主动的去参与,展示出了高昂的激情和兴趣。胜利的使本课的一个“难点”变成了本课的一个“亮点”同学因而顺利的掌握了怎么去分辨声音的一些变化。“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这得到了充沛的体现。在闯第三关时,我倒了4杯不同量的水,先让同学去推测:是水多的音高还是水少的音高?在同学发表意见后,我没有肯定也没有否定他们的意见,而是让他们也像我一样倒上4杯水,拿出我提前准备好的勺子去敲打杯口,验证自身的推测是否正确。教师在此遵循了“知道也不告诉”的原则,通过为同学创设情境,提供机会“逼”着同学自身去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充沛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

六、拓展活动,回味声音奥妙

通过一段录象回味声音的奥妙,欣赏一首同学喜爱的歌曲,再次体会一下动听的声音,并引导同学去考虑这些美妙的声音是怎么发生的,把课内的研究引向课外,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基础,也使同学的探究活动继续下去,逐步形成自觉的探究习惯。

七、教学反思

课后我对这节课进行了反思,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1、以人为本,突出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

我将本节课设计了主题贴近同学生活,活动资料也来源于生活。另外我关注同学,注重突出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特别是同学在研究固体、液体、气体会不会发出声音这个环节,我让同学使用自身收集到的物品进行实验。同学们都很大胆地进行实验,都想方设法地让这些物品发出声音,在实验的过程中同学们都很投入,小组之间的讨论也很激烈。通过实验,使同学学会自主学习以和在自主学习中体验和感悟到:固体、液体、气体是可以发出声音的。也让同学掌握了通过实验去发现自然界奥妙的身手。

2、教学中,注重对同学科学素养的培养

科学课,大多以探究活动为主,同学只有亲历了探究的过程,才干真正领悟、感受到所学的科学知识。基于这一点,在分辨声音的变化这一环节,我设计了3个小游戏,以这些小游戏来感知声音在方向、远近、大小、高低的变化。通过这一个个的探究活动,同学们获得了对声音知识更深的了解。使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过程、获得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培养了同学的科学素养。

3、教学中,注重对知识的拓展迁移

新课程理念指出:科学是一门开放的过程,它的外延是全部的、立体的、全方位的。而教材作为科学教学的载体是有限的、单一的。因此,教师要跳出教材用教材,把教材变得更丰厚些,让同学综合性地学习科学。

虽说这节课是比较胜利的一节课,但我回顾了一下这两年对新教材的教学,发现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

误区一:把“自主探究”认为是“同学提什么就研究什么。

新课程规范指出:“同学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我们不能对同学提出的众多问题敷衍了事,但是,这也并不意味同学提出的问题都有必要在课堂内进行研究,首先应该确定哪些问题是值得研究的,哪些问题是不宜研究的。同学是未成年人,对科学知识的了解还有欠缺,对自身的掌握也不很准确。因此,教师不能一味的顺从同学,教师要善于在同学提出的众多问题中精选有价值的问题进行研究。

误区二:重视合作学习的形式,忽略活动的效果。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关注了合作学习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而没有真正发挥好群体的智慧,没有起到合作学习的效果,外表看起来很热闹,却没有深度。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应只局限于同学是否按小组形式坐在一起,应进一步关注小朋友们坐在一起在干什么,干的怎么样的问题。要谨记:我们不能只注重了形式却丢掉了内涵。

总之,导致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对新课程规范的掌握还不深入,对新理念的理解还停留在外表、模仿的阶段。要想走出这些误区,就必需深入钻研新课程规范、真正理解新课程规范。

小编推荐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精选八篇)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1)

教材分析

这是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四篇课文,全组课文体现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诗歌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的题目《听听,秋的声音》用轻柔的语气引领你走进美丽的秋景,诗中这句话不断出现,一种声音就是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前四节写的是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具体可感的声音,后两节写了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诗歌就是要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引导我们想象秋天美好的景象,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朗读能力。

2.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对秋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理解课文并不难,关键是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现形象,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然后紧密结合课文借助多媒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听秋声、找秋声、说秋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美,学生在听、找、说中动耳、动脑、动口领悟秋天的美好可爱。最后的写秋声引导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秋天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1.与插图、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课件。2.轻音乐。(配乐朗读时用)

教学时间:一课时

一、 复习导入,体验形象

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课后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资料,其中有一篇是我们学过的课文《秋天到》,还记得吗?一起读读。(多媒体展示文字图片资料,生齐读。)

2、秋天不仅有丰收的景象、缤纷的色彩,还有奇妙的声音,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用心地去听听秋的声音。(多媒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秋天到》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帮学生感受秋天丰收的景象和缤纷的色彩,唤起学生心中对秋天的记忆,为学习诗歌打下基础。]

二、 明确要求,初读了解

(一)听秋声

1、秋天有哪些声音呢?我们一起听听。(播放课件及相关录音:风声、雨声、蟋蟀声、机器声等)

2、 你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让你想到什么?

3、作者也听到许多声音,他用诗的语言替我们记下了秋的声音,想不想听听。(多媒体播放课文插图及录音。)

4、愿不愿意也来一遍,各自读书,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利用课件和相关录音,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秋天的声音和相应和景物形象化,为理解诗歌和创作诗歌作准备。]

(二) 找秋声

5、诗人替我们记下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呢?各自读书找找看,注意先读方框里的提示,按提示的要求读课文。

6、(多媒体展示阅读提示,)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7、(各读书后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板书:落叶、蟋蟀、大雁、秋风)

[设计意图:方框里的提示是学习略读课文的依据,它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学习要求和方法,指导学生运用在精读课文中获得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并在读中渐渐习得基本的读书方法,提高阅读能力,所以按方框里的提示读课文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在方框的提示下,边读边悟很快就能找出诗中描写的秋天的声音。]

三、 朗读想象,体验交流

(三)说秋声

8、 这么多美妙的声音,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好好读读课文,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一节的什么声音,为什么喜欢这些声音,它让你想到什么?

9、学生讨论后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评,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生:我最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它让我知道秋天来了。

师:能不能给大家读读这一节。(生读)

师:还有谁也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说说你的想法。

生:厚厚的黄叶铺在地上,踩上去软软的,就像铺了地毯。

生:我喜欢落叶声,它让我想到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飞很美。

师:这么美,能不能有感情地读读,把美景展现出来。(生读)

师:(播放课件创设情境)秋风吹过树梢,树枝轻轻摇摆,一片片黄叶离开大树,随着秋风翩翩起舞,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再见了,大树!明年春天我还会来的>

生:大树,谢谢让我在春天里健康成长,再见了。

师:说得好。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大树的依恋,带着对大树的感谢,边做动作边读第一节。(伴随课件生边做动作边读书。)

师:还有没有喜欢其他声音的同学?

生:我喜欢第二节的蟋蟀声,因为我喜欢蟋蟀。

师:捉过吗,观察过它是怎么唱歌的吗?

生:我知道它是用翅膀发声的,它的翅膀就像二胡的弓和弦。

师:(多媒体播放蟋蟀弹琴的放大镜头)难怪诗人说它“振动翅膀”,原来是有原因的呀。你知道的真不少,能读读吗?(生读)

师:(放课件创设情境)秋风习习,蟋蟀再次来到阳台上,他曾在这里歌唱了整整一个夏天,现在天气凉了,卧室也收拾好了,他要和阳台告别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阳台,谢谢你陪伴我一个夏天,明年夏天我再来为你演奏。

生:天气凉了,我就要回卧室了,请听我再为你演奏一曲。

师:我们请喜欢蟋蟀的同学一起读读这一节。(生齐读)

生:我喜欢大雁的叫声,我知道它们要飞到南方过冬。

师:见过大雁飞吗,是什么样的?(生学)

师:(放课件)天那么高那么蓝,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

生: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师:多美呀,能读出来吗?(生齐读)

生:我喜欢秋风的声音。因为秋风既不像夏天的风那么热,也不像冬天的风那么冷。

8.不论落叶还是虫鸣,不论秋风还是雁群,都给我们带来了秋的信息,让我们一起读读前三节,好好感受这秋的声音。(生齐读)

[设计意图:“说自己喜欢的声音”这一发散性问题为学生创造了个性化阅读的空间说只是一个方面,以说促读才是真正的目的。在学生初步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利用生动形象的课件创设情境,使抽象的诗句具体形象化,既帮学生理解了诗句内容,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发挥想象、体会情感,展开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丰富了诗歌的语言,使学生更真切地感受秋天。在此基础上的齐读是学生情感的体现和升化。]

(四)悟秋声

9.其实秋的声音很多很多,到处都有秋的声音,所以诗人干脆把秋当作辽阔的音乐厅,在哪一节找到了吗?(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生齐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知道秋的声音要靠心去感受。

生:“好好”说明要认真地听,用心地听才听得到。

10、只有用心听才能听到秋的声音,才能发现这些美妙的声音蔵在哪,这些美妙的声音到底蔵在哪儿呢?各读课文找找看。

生:秋的声音蔵在叶子里。

师:你听到过叶子里的声音了吗?是什么声音?

生:是“刷刷”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小花里,是花朵枯萎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汗水里,是农民劳动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谷粒里,是丰收的声音。

(结合学生回答,多媒体播放相关画面)

[设计意图:通过悟秋声让学生领悟秋声的丰富多彩,不同的秋声代表不同的秋景,蕴含着不同的图画,让学生在悟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可爱。]

四、模仿创作,熟读成诵

(五)写秋声

10、诗人发现秋蔵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里、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生活中你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哪?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绽开的棉花里,秋天到了,棉花丰收了。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成熟的苹果里,苹果掉在地上。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轰鸣的收割机里。

……

11、同学们真细心,诗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我们却在那里找到了秋,听到了秋的声音,能不能像诗人那样用书上的语言,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表达出来。老师先来过一把当诗人的瘾。

师:听听,秋的声音,石榴咧开嘴巴,“格格”,是成熟的笑声。

生:听听,秋的声音,苹果掉在地上,“扑通”,是喊我们品尝的声音。

生:听听,秋的声音,青蛙张大嘴巴,“呱呱”,是和池塘告别的声音。

生:听听,秋的声音,棉花露出牙齿,“格格”,是丰收的笑声。

……

[设计意图:借助诗句启发学生说秋天的声音还藏在哪儿,丰富学生对秋天特有声音的了解,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准备。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教师鼓励、示范,开发学生潜能,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12、秋的声音很多很多,马虎的小朋友却听不到她,因为她是那么快,你还没注意她就从北方匆匆地来了,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她又往南方匆匆的去了,虽然她来去匆匆,只要你用心听,你就能听到秋的声音。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再次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一起听听,秋的声音(各自读)

13、 秋的声音真的很美妙,这首诗也写得很优美,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跟诗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配乐读)

[设计意图:朗读升化感情,感受秋的来去匆匆、悄无声息,感受秋的美好、可爱。]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的现代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赞美了秋天。虽然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见,但由于视角独特语言精炼,再加上受学生年龄、思维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蕴含其中,为此我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读书,在读中理解美、感悟美、表现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朗读理解美

理解课文是需要读的,理解诗歌更如此,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的基本定位就是读,有感情地读,读出感情,在读的同时想点什么,说点什么,就是收获。读第一节时,学生读出了黄叶飘飞,读出了依依惜别;读第二节时,学生读出了“振动翅膀”的原因,等等这些不正是新课标精神所要求的吗?

二、活动感悟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没有琐碎的分析,没有生硬的说教,学生对美的感悟表现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听、找、说、悟、写,多器官共用,学生的学习是紧张有序的,是生动活泼的,他们兴致勃勃,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美。

三、写作表现美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倡导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个性化的最好体现,在理解课文时学生读读说说,逐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美,仿写是学生理解感悟成绩的再现,是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也是学生对美的创造。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2)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

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

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1、旋律优美的轻音乐配上表现秋天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

2、各种秋景的图片。

二、听听,秋的声音

师: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仔细聆听。(播放录音)

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倾听。

师: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你觉得这些声音动听吗?师: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录音)

学生自由交流想象,教师适当引导学生表达清楚。

师: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三、读读,秋的声音

1、初读:

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师: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

生:落叶、昆虫、大雁、秋风的声音。

2、再读:

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法试着理解,然后分小组交流:你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回忆理解词语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工具书、找近义词、联系生活等方法。)

生自学后分小组交流。

师: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理解了什么词语,还有没解决的词语吗?

学生踊跃发言,汇报自学情况。

(教学略读课文时,应着重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3、选读:

师:找出你喜欢的声音,多读几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师:把最喜欢的部分,和同桌一起欣赏。

学生互相交流感受。

师: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边听边想:他读得怎么样?

指名读后组织其他学生自由评议。

生:第一节可以要读得快活一些,因为这是快乐的树叶,它在落下时在翩翩起舞呢!

生:我认为可以读出一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生:第二节读得太好了,让我想象到了自己是一只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蛐蛐”“蛐蛐”,实在太好听了。

生:读大雁的这句话要读出舍不得的语气,因为它就要去南方了

生:读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4、演读:

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秋景图片及句子: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口瞿口瞿”,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一阵阵秋风斥过田野,送来一片丰收的歌吟,它欢快地唱着“________”。

学生各抒己见,根据自己的想象的内容填空,然后表演。(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

生:黄叶说:“大树妈妈我真舍不得你。”

……

生:蟋蟀在唱着:“我要回到温暖的家里去了。”

……

生:大雁对小青蛙说:“再见了朋友,你可要注意身体哦。”

……

生:秋风欢快地唱着:“人们又可以获得大丰收了。”

……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表演来促读。)

5、美读:

过渡:(配乐,深情地)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唱起了离别歌,大雁飞往南方过冬去了。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压弯了腰,高粱涨红了脸……

秋天的一切是多么美好啊,让我们把这美好的一切读出来吧!

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师:谁有自信能读出秋天的美好。

指名朗读,学生大胆展示。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秋的美好吧!

全班配乐朗读。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

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在读中学会了自主、合作、探究。)

四、说一说,秋的声音

师: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出示秋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散说)

生:哗啦哗啦,稻海翻起波浪。

生:“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

生:“滴答滴答”秋雨在练习弹琴……

师: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说一说吗?

学生先在小组里练习再全班交流。

生:听听,秋的声音,稻海翻起波浪,“哗啦”是它们欢快的歌声。

生:听听,秋的声音,秋雨落在地上,“滴答”,是秋雨正在弹琴。

生:听听,秋的声音,黄叶纷纷落下,“呼呼”,秋风弟弟吹起口哨报告冬的来临。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进行练说不仅开阔学生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真可谓一举两得。)

五、写写,秋的声音

师:是啊,秋的声音令人遐想,

秋的声音令人陶醉……让我们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自己听到的声音写下来好吗?

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段即可,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师:让我们把自己写好的小诗展示出来吧!请小组代表把合作写的诗,在平台上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

指名学生代表上台,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学生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师总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六、布置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板书】

12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3)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参考资料】

1、听听,秋的声音学习指导 听听,秋的声音课文简说 《听听,秋的声音》近义词、反义词《听听,秋的声音》词语解释、造句

2、二十四节气之立秋 二十四节气名称的意义秋季相关知识划分标准、节气、特点

【教学设计】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是想以感情感染学生,使学生想表现,想表达,在汇报词语时,引导学生联系句子的意思,然后趁机指导朗读句子,在练习读时采用单个读等形式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我又作了少数范读,由于对课文把握较熟,我范读时不少学生都听得入了迷,再让他们读时,学生就动情多了,由此看出我们教师的范读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很大的。为了让学生在读时有灵感,我让学生在再读课文交流体会后开始和学生一起续写,学生看到我也开始了续写,积极性很高,都在动脑子想,越写越想写,后来,我也将自已写的续写读给学生听,“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学生听了都不约而同为我鼓起了掌,这时我竟也像喝了蜜似的很甜很甜,是呀我也只是随便想了几句,甚至有点害羞,但学生竟这样鼓励我,真的是谢谢他们!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4)

听听,秋的声音(2篇)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设计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同学们,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营造乐读氛围,激励学生多人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听听,秋的声音》教学设计二

江苏无锡费丽娟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或小黑板3块)。

教学设计

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5)

《听听秋的声音》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话音,黄叶说:“_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当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当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听听,秋的声音黄叶

蟋蟀

大雁

秋风

……声音美妙

秋天美好

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言文字的兴趣,我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想象秋天还有哪些特有的声音,并用诗歌的形式来表现。

当然,这节课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自由组合写小诗的过程中,个别学生还没有完全融入进去,合作意识不够,另外,学生想象力丰富,但语言贫乏、口语表达能力也跟不上,导致了“我口难表我思,我手难写我想”,这些都是我以后的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日后语文教学努力探索并积极改进的方向。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6)

教材分析

这是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四篇课文,全组课文体现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诗歌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的题目《听听,秋的声音》用轻柔的语气引领你走进美丽的秋景,诗中这句话不断出现,一种声音就是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前四节写的是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具体可感的声音,后两节写了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诗歌就是要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引导我们想象秋天美好的景象,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朗读能力。

2.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对秋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理解课文并不难,关键是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现形象,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然后紧密结合课文借助多媒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听秋声、找秋声、说秋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美,学生在听、找、说中动耳、动脑、动口领悟秋天的美好可爱。最后的写秋声引导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秋天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1.与插图、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课件。

2.轻音乐。(配乐朗读时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复习导入,体验形象

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课后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资料,其中有一篇是我们学过的课文《秋天到》,还记得吗?一起读读。

2、秋天不仅有丰收的景象、缤纷的色彩,还有奇妙的声音,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用心地去听听秋的声音。

二、 明确要求,初读了解

(一)听秋声

1、秋天有哪些声音呢?我们一起听听。(播放课件及相关录音:风声、雨声、蟋蟀声、机器声等)

2、 你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让你想到什么?

3、作者也听到许多声音,他用诗的语言替我们记下了秋的声音,想不想听听。(多媒体播放课文插图及录音。)

4、愿不愿意也来一遍,各自读书,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利用课件和相关录音,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秋天的声音和相应和景物形象化,为理解诗歌和创作诗歌作准备。]

(二) 找秋声

5、诗人替我们记下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呢?各自读书找找看,注意先读方框里的提示,按提示的要求读课文。

6、(多媒体展示阅读提示,)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7、(各读书后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

三、 朗读想象,体验交流

(三)说秋声

8、 这么多美妙的声音,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好好读读课文,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一节的什么声音,为什么喜欢这些声音,它让你想到什么?

9、学生讨论后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评,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生:我最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它让我知道秋天来了。

师:能不能给大家读读这一节。(生读)

师:还有谁也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说说你的想法。

生:厚厚的黄叶铺在地上,踩上去软软的,就像铺了地毯。

生:我喜欢落叶声,它让我想到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飞很美。

师:这么美,能不能有感情地读读,把美景展现出来。(生读)

师:(播放课件创设情境)秋风吹过树梢,树枝轻轻摇摆,一片片黄叶离开大树,随着秋风翩翩起舞,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再见了,大树!明年春天我还会来的>

生:大树,谢谢让我在春天里健康成长,再见了。

师:说得好。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大树的依恋,带着对大树的感谢,边做动作边读第一节。(伴随课件生边做动作边读书。)

师:还有没有喜欢其他声音的同学?

生:我喜欢第二节的蟋蟀声,因为我喜欢蟋蟀。

师:捉过吗,观察过它是怎么唱歌的吗?

生:我知道它是用翅膀发声的,它的翅膀就像二胡的弓和弦。

师:(多媒体播放蟋蟀弹琴的放大镜头)难怪诗人说它“振动翅膀”,原来是有原因的呀。你知道的真不少,能读读吗?(生读)

师:(放课件创设情境)秋风习习,蟋蟀再次来到阳台上,他曾在这里歌唱了整整一个夏天,现在天气凉了,卧室也收拾好了,他要和阳台告别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阳台,谢谢你陪伴我一个夏天,明年夏天我再来为你演奏。

生:天气凉了,我就要回卧室了,请听我再为你演奏一曲。

师:我们请喜欢蟋蟀的同学一起读读这一节。(生齐读)

生:我喜欢大雁的`叫声,我知道它们要飞到南方过冬。

师:见过大雁飞吗,是什么样的?(生学)

师:(放课件)天那么高那么蓝,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

生: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师:多美呀,能读出来吗?(生齐读)

生:我喜欢秋风的声音。因为秋风既不像夏天的风那么热,也不像冬天的风那么冷。

8.不论落叶还是虫鸣,不论秋风还是雁群,都给我们带来了秋的信息,让我们一起读读前三节,好好感受这秋的声音。(生齐读)

(四)悟秋声

9.其实秋的声音很多很多,到处都有秋的声音,所以诗人干脆把秋当作辽阔的音乐厅,在哪一节找到了吗?(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生齐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知道秋的声音要靠心去感受。

生:“好好”说明要认真地听,用心地听才听得到。

10、只有用心听才能听到秋的声音,才能发现这些美妙的声音蔵在哪,这些美妙的声音到底蔵在哪儿呢?各读课文找找看。

生:秋的声音蔵在叶子里。

师:你听到过叶子里的声音了吗?是什么声音?

生:是“刷刷”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小花里,是花朵枯萎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汗水里,是农民劳动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谷粒里,是丰收的声音。

(结合学生回答,多媒体播放相关画面)

四、模仿创作,熟读成诵

(五)写秋声

10、诗人发现秋蔵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里、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生活中你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哪?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绽开的棉花里,秋天到了,棉花丰收了。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成熟的苹果里,苹果掉在地上。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轰鸣的收割机里。

11、同学们真细心,诗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我们却在那里找到了秋,听到了秋的声音,能不能像诗人那样用书上的语言,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表达出来。老师先来过一把当诗人的瘾。

师:听听,秋的声音,石榴咧开嘴巴,“格格”,是成熟的笑声。

生:听听,秋的声音,苹果掉在地上,“扑通”,是喊我们品尝的声音。

生:听听,秋的声音,青蛙张大嘴巴,“呱呱”,是和池塘告别的声音。

生:听听,秋的声音,棉花露出牙齿,“格格”,是丰收的笑声。

12、秋的声音很多很多,马虎的小朋友却听不到她,因为她是那么快,你还没注意她就从北方匆匆地来了,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她又往南方匆匆的去了,虽然她来去匆匆,只要你用心听,你就能听到秋的声音。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再次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一起听听,秋的声音(各自读)

13、 秋的声音真的很美妙,这首诗也写得很优美,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跟诗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配乐读)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的现代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赞美了秋天。虽然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见,但由于视角独特语言精炼,再加上受学生年龄、思维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蕴含其中,为此我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读书,在读中理解美、感悟美、表现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朗读理解美

理解课文是需要读的,理解诗歌更如此,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的基本定位就是读,有感情地读,读出感情,在读的同时想点什么,说点什么,就是收获。读第一节时,学生读出了黄叶飘飞,读出了依依惜别;读第二节时,学生读出了“振动翅膀”的原因,等等这些不正是新课标精神所要求的吗?

二、活动感悟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没有琐碎的分析,没有生硬的说教,学生对美的感悟表现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听、找、说、悟、写,多器官共用,学生的学习是紧张有序的,是生动活泼的,他们兴致勃勃,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美。

三、写作表现美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倡导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个性化的最好体现,在理解课文时学生读读说说,逐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美,仿写是学生理解感悟成绩的再现,是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也是学生对美的创造。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7)

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新课程教学设计

课题:12《听听,秋的声音》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

《听听,秋的声音》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是一篇略课文。本课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让学生多读多悟,直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学情分析:

学生由二年级刚刚升入三年级,从心理学角度来讲,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依然以感性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阅读方面虽然有了一定的方法和速度,但阅读理解和感悟能力还不够,他们对秋天声音的直观感受不强。

教学目标:

结果性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体验性目标:边读边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结果性目标: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本文是一首现代诗,通过秋天的声音这个切入点,以点带面让学生通过想象来感受秋天美好的景色。从短短的几句话中让学生感悟出秋的美应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展开想象对文章的理解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直接的帮助,应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的录音带。

2、音乐磁带:《秋天私语》教学过程:

一、展开想象,游戏导入

1、游戏导入: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你们想欣赏吗?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听音猜声的游戏吧!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听到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录音磁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揭示课题:有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这美妙的声音,就写下来这样一首诗,你们想学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天的声音》

(设计意图:游戏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在课始,用音乐与声响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小朋友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文中具体写了哪些声音?

2、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词语,运用已学过的方式试着理解,然后分小组交流:用哪些方法理解了哪些词?

3、解决学生不懂的字词。

4、指名学生读自己喜欢的小节,鼓励学生多次朗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在读中学会了方法,学会了自主、合作与探究。)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P1-3节,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声音,边读边展开想象:说说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从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描述自己想象的画面。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受来朗读自己喜欢的这一小节。

(设计意图:想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将抽象的语言转化为具体形象的生活画面,丰富学生的生活空间;将想象与朗读相结合是一种学习方法的培养。)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2、播放声响录音带,说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3、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的方式说一说吗?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可以几个小伙伴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进行练说,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感受齐读最后一节。

作业设计:

1、为自己课堂中作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天的诗歌、画面、歌曲等。

板书设计:黄叶

蟋蟀

听听,秋的声音大雁

秋风

教后随感:《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篇现代诗,这篇课文语言精练优美,且富有韵味,很适合学生阅读,但由于是诗歌,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要了解诗歌的含义还有些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设计了五个环节:1、展开想象,游戏导入;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3、品读想象,体会交流;4、仿写诗歌,积淀语言;5、品读体会,升华情感。通过这节课的引导,学生的体验、感悟被充分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有效地将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人文素养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诗歌的同时激发了作诗的兴趣,发展了他们的听、说、读、思、演的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录音带(适合做朗读背景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题:

1、师:秋的脚步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生:秋天的声音很美。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是否可以小组合作学习)

(其中的哪一种因学生说了拿来体验感悟)(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呵,多美的黄叶啊。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看课件)

蟋蟀在唱着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的声音,(课件)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田野里,果园里,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闻闻,秋的味道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9)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二、教学重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四、教学过程:

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老师准备一些与秋声有关的录音带,适合作课文朗诵背景的音乐以及相关课件。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3.初读诗歌。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在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后,为了加深对诗歌的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

(1)听秋声。利用录音带和相关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

(2)说秋声。引导同学说自己了解的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体现秋天景物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

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

如果有音乐作背景来读,效果会更好。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文。

5.这首诗歌就是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孩子们现在是什么时节啊!那你们看到了些什么啊!

生:金黄的稻谷,飘落的树叶……

师:是啊,秋天很美,但它啊还有美妙的声音呢,要不要听听啊?

二、欣赏朗读,初步感受诗情。

(师朗诵。)

师:怎么样?美吗?这么美的课文,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赶快打开语文书46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读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三、初读课文。

生:读课文。(教师关注)

师:孩子们,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去听了听秋天的声音。现在,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吴老师一起去听一听呢?

生读。

师:你读得真流利。谁能像她那样带夏老师接着去听“秋天”的声音?(分别指名读二、三、四、五小节)

师:哪些孩子愿意读后面这一节呢?(生举手)这样吧,愿意的孩子,咱们一起来!

生读课文。(听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又从远方匆匆地去,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

师:“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谁能告诉我你从课文中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找一找。

生再读课文。找“声音”。

师:找到了吗?谁来告诉我?

生:“刷刷、蛐蛐、叮咛、歌吟”

板书:

黄叶

刷刷

蟋蟀

蛐蛐

大雁

叮咛

秋风

歌吟

四、读、悟、想。

1、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喜欢的声音的那一节和大家一起分享。

2、学生展示、朗读交流。

生:好妈妈我要走了,你保重啊。

师:那好,喜欢这“刷刷”声的孩子们,用你们自己的感受来读读一段。

(生自由读课文并配上动作)

(2)生:我喜欢“叮咛”。我来读。(生读)

生:大雁会对小树说:“再见,我亲爱的朋友,好好保重,明年再相会。”

生:大雁对青蛙说:“青蛙,我们明年见。”

生:大雁对蚂蚁说:“快准备粮食吧,别偷懒,要不,冬天会饿死你的。

师:小伙伴们,快回南方吧,再在这会冷了,没食物了

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齐读)

(3)生:我喜欢这一节。(听听,秋的声音,蟋蟀振动翅膀,“嚁嚁”,是和阳台告别的话音。)(多媒体展示秋的落叶图,伴着清脆的蟋蟀叫声。)

师:喜欢这节的孩子们说说,为什么喜欢这节呢。

生:因为小蟋蟀在跟我们告别呢!

生:“秋天多美呀!我在美丽的秋天里,快乐地歌唱。”生:自由地读。

(4)我喜欢丰收的歌吟。(生读)

师;秋天到了,田野又会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

生:稻田里一片金黄,稻子熟了。

第4段

师:那么多声音感觉进入了————音乐厅

生集体读

师:你还在哪听到了秋的声音

(根据孩子们的回答,适时出示“秋的声音,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片叶子里”。并帮助理解。)

读第五段

五、想象创作,仿写小诗。

师:秋的声音美妙动听,而你们的朗读也让在吴老师陶醉,谢谢你们。想想看,秋天还有哪些声音呢?

生:“哗哗哗”秋雨快活地下。

生:“嘿呦嘿呦”小蚂蚁忙着准备粮食过冬呢!

生:“呱呱呱呱”青蛙加紧挖洞。

师:我们班的小朋友编的诗可真好,和起来又是一首小诗了。

六、拓展

师:孩子们秋天把这么美妙的声音送给了我们,那我们是不是也该送分礼物给秋天,来赞美秋天!

生:可以美美地读读课文,“读出”秋天的声音。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篇1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粗知诗的大意。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设计理念:

1、让学生运用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自读自悟。

2、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秋天特有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蛐蛐声、鸟啼声等,和着轻音乐。

2、乐曲《金铃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谈话导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小朋友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2、展开想象:此时此刻,你还看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想象,教师引导学生表达清楚。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好听的诗《听听,秋的声音》。

请学生读课题,要求读得美一点。

【用音乐与声响将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中,引起学生无限的遐想,创设了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了解具体写了什么声音。

2、再读。运用已学过的方法理解词语,然后小组交流,互相帮助。

3、听老师范读,可试着模仿。(配轻音乐)

4、找出你最喜欢的小节,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喜欢,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5、展示朗读,展开想象。(配乐)

学生每读一小节,教师可让他说说是带着怎样的感情来读这一小节的,还可组织其他同学自由评议,再引导学生想象说话。

如:第一小节,可以读出一点点忧伤,因为树叶还舍不得和大树妈妈告别呢!

假如你就是那一片黄叶,你会怎么和树妈妈告别?(提示学生注意表情和动作)

第二小节,可以读得高兴些,因为小蟋蟀正张大嘴巴快乐地歌唱,它在唱什么呢?

第三小节,大雁在对谁叮咛?怎样叮咛?秋风唱什么?

第五小节,要读出欣喜的感觉,因为大自然到处都有秋的声音

6、全班齐读。(配乐)

【通地多种形式的读,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浓浓的秋情自然地流露出来。】

7、学生质疑,全班交流。

三、续写诗歌

1、引入: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播放音乐《金铃铛》)

【熟悉的音乐声将学生带入到充满着丰收的果园里,启发学生想象果园里的悄悄话,达到语文也可以和音乐整合的目的。】

2、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

出示:听听,

秋的声音

3、学生写诗,每人写一小节,四人小组合成一首。

4、学生展示,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教师引导学生评议。

【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他们将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四、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五、作业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最新听听秋的声音课件(精华十篇)


这篇“听听秋的声音课件”是趣祝福发掘的宝藏,绝对值得一看。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前精心准备的,因此在撰写时请不要匆匆了事。教案是教师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方式。希望您能持续关注我们的网页,以获取更多关于这个话题的内容!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1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

这篇略读课文是一首现代诗,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的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教学时, 没必要太注重文章的内容, 把每句、每段都搞清楚, 应放手让学生自己运用精读课文获得的方法, 把课文读懂;着重是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诗歌,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难点】: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意,仿照诗歌的形式,说一说,写一写。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各种秋景的图片配上曲《秋日私语》

【教学过程】:

一、享受秋天,发挥想象

1.复习导入

师:小朋友们《秋天的雨》一文写了什么内容啊?

让学生说一说(适时给予肯定与表扬)

师:是秋雨用一盒神奇的颜料,点染出一个五彩缤纷的秋天。也是秋雨,吹起金色的小喇叭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是啊,秋天不仅有美丽的景色,它还有丰富而美妙的声音呢!大家请听——(音乐响起)(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设计意图:用音乐与秋天的美景创设开放互动的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美好的想象,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带入秋声之中。]

2、 “同学们,你觉得秋的声音怎样?谁能用下列句式说一说” 出示句式:秋的声音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导学生表达的话语个性化、多样化

3、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听听,秋的声音》

学生读课题、跟着老师写课题

老师强调“声”字上横长下横短;课题中间逗号朗读时略略停顿,因为秋的声音要用心听才能听出它的美妙。要求、读得美一点。

二、初读课文。检查自学情况:

1、感知内容。师:这么美的课文,想亲自去感受感受吗?赶快打开语文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开始吧。

2、师:孩子们,刚才你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去听了听秋天的声音。现在,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一起去听一听呢?

(学生分段朗读诗歌)

3、同学们可真会学习,不用老师教也能读好课文了。老师可要好好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 抖抖 振动 掠过 绽开

话音 歌韵 叮咛、歌吟

刷刷 口瞿口瞿

学生自由轻声读,指名读,齐读。

(1)请同学们读第一行,你发现什么了?(让学生明白这些都是动词引导学生以后写作时注重细节描写)

(2)读第二行词语你们又发现什么了?(引导学生明白同样是写声音但可以用不同的词汇来表达,在以后写作上应注意灵活生动的运用词语)

(3)读第三行词语你们还发现什么了?(引导学生区分并灵活运用象声词)

三、读读,说说,感悟秋的美好

师: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就美美地读读那一段

[设计意图: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1、感悟落叶之美

师:谁喜欢黄叶的声音?读给大家听听。

抽生读

师:黄叶一片片从树叶上掉下来,像什么?

出示课件黄叶飘飞,学生想象。

师:黄叶和大树妈妈道别,说了些什么?

师:你能用朗读表现黄叶飘飘悠悠,依依不舍和大树妈妈道别的情景吗?

学生朗读,师相机点评。

2、感悟蟋蟀歌秋

师:谁喜欢蟋蟀的歌唱?

抽生读第二小节。

师:想象一下,蟋蟀在唱什么?

学生有感情朗读

3、感悟大雁深情

师:(出示幻灯片——大雁南飞)天凉了,大雁嘎嘎叫着向南方飞去。

齐读描写大雁的诗句。

师:叮咛是什么意思?早上出门,你妈妈总爱反复地说什么?每天放学,老师对同学们总爱反复地说些什么?

师:我们用联系生活的办法理解了叮咛就是反复地说要这样做,不要那样做。

师:大雁就要离开它的朋友们飞往温暖的南方,它深情地对青蛙说:“————————”,对蚂蚁说:“——————-”,对喜鹊说:“————————”……

师:多么深情的大雁,临行时一串串叮咛让我们感到一阵阵温暖。

齐读

4、说说,秋的声音

师:走进秋,走进大自然这辽阔的音乐厅,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出示秋景图片,引导学生发散说)

师:秋的声音实在太丰富、太美妙了,你能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说一说吗?

[语文学习不能仅局限于教材之内,而应凌驾于教材之上,超越文本,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这样进行练说不仅开阔学生思维,还进行了语言训练,真可谓一举两得。]

师:同学们真会听,尽管秋天的脚步轻轻又悄悄,我们还是听到了这么多丰富而美妙的声音。带着发现的喜悦,齐读最后三小节。

师总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学生感情朗读全文。

四.总结

(1)回顾板书,师生一起总结:是啊,在这辽阔的(音乐厅)里,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刷刷”),那是落叶飘飞和大树道别的(话音),(“曲曲”)是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嘎嘎”),那是大雁南飞撒下的(叮咛),(“呼呼”),那是秋风为金色的田野送上的阵阵(歌吟)。

括号里为板书内容,学生读

(2)最后,让我们用动情的朗读,为金秋唱出我们的歌韵。

学生配乐感情朗读全文

[通过多种形式的读, 学生在读中思,读中议、读中练、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评;在读中领悟到词句表达的精妙, 体会到诗中浓浓的秋情,想象到秋天景象的美好。]

五.作业设计:

★“挑战聪明星”的作业。

1.我想背:背背诗中自己喜欢的小节。

2.我要读:读读课外写秋的诗文,积累好词佳句。

3.我能写:以《听听,秋的声音》或《看看,秋的色彩》或《闻闻,秋的味道》为题写一首诗,并给诗配画。

[设计意图:学生学习语言的目的就是为了运用语言,学生们将会在练笔中,写出秋的韵味和风情。]

板书设计:

12. 听听,秋的声音

黄叶 话音

音 蟋蟀 歌韵

乐 大雁 叮咛

厅 秋风 歌吟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课前准备】

1、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2、准备录音机1台、实物投影仪1架(或小黑板3块)。

【教学设计】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4、配乐朗读:

⑴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⑵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难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2、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研究课题: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思考。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让学生在听中想象,说中积累,读中感悟,写中运用。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秋天的雨,趁我们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悄悄地向我们走来。它的脚步轻轻的,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的声音。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2课(齐读课题)注意标点符号要停顿。

秋天的声音可不容易发现,小朋友们可要认真用心去倾听,去想象。(再次齐读课题)

二、复习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1、师:细心的同学已经发现在课题12的旁边有一个星号,说明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那我们该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呢?

2、生随机回答:自学、借助阅读提示……

3、师:那我们赶快来读一读阅读提示,看看提示中对我们的自学提了几个要求,并用线划出来。

4、生交流,师随机板书:

要求:

(1)要有感情

(2)边读边想

(3)相互交流

(4)动笔写写

三、初读课文

1、师:阅读提示的第一个要求,大家赶快亲自去听听秋的声音吧!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2课,有感情读一读课文。注意了,要想读得好,必须先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才行。

2、生自由练读。

3、检查。

(1)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透过文字和作者一起去听了听秋天的声音。现在,谁愿意用读的方式带着老师一起去听一听呢?

(2)分小节朗读

(3)点评

()四、具体学习

(一)学习第1、2、3小节。

1、师:“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谁能告诉我你从课文中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找一找。

2、师:找到了吗?谁来告诉我?师随机板书:

黄叶刷刷

蟋蟀嚁嚁

大雁叮咛

秋风歌吟

3、师:在这些声音中,你最喜欢哪种呢?找到你喜欢的那一节,再去读一读。(生再读。)

4、师:哪个同学愿意把你喜欢的声音的那一节和大家一起分享?

5、朗读交流。

(1)第一小节

生读。

师:能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这么读吗?

师:说得真好,喜欢这“刷刷”声的同学们,用你们自己的感受来读读一段。

(2)第二小节

生读。

师:可爱的小蟋蟀在说什么呢?

师:我们分小组来当当可爱的小蟋蟀吧!

分小组朗读。

(3)第三小节

生读。

师:在这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了树妈妈的怀抱,小蟋蟀也唱起了离别歌,大雁也飞往南方过冬去了。大雁它会对它的朋友叮咛些什么呢?

体会“叮咛”

师:星期一早上,当你背起书包上学时,妈妈会怎么叮咛呢?

师:是啊!妈妈的叮咛饱含着对你的关心和爱护,那大雁又会对它的好朋友留下些什么话呢?

师:留在这里的朋友听到大雁的话,心里会感到多么温暖呀!这时候秋风也来了,秋风又会对它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秋风会对农民伯伯说:“丰收了,丰收了,快到田里收稻谷吧!”)

师:我们也来学学大雁、秋风和我们的朋友说一说吧!(齐读)

6、师总结:1、2、3小节写了秋的声音有“黄叶道别的话音,蟋蟀告别的歌韵,大雁暖暖的叮咛,和秋风丰收的歌吟”。

(二)学习4、5、6小节

1、师:秋天的声音多奇妙。在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一起走进了秋,走进了这辽阔的音乐厅。这音乐厅就是“神奇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再好好去听听,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呢?

2、指名说,引导学生用诗歌的形式,用“听听,秋的声音,……”句式来说。为课后的续写诗文打下基础。

3、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很多,可还有好多好多…..秋的声音在…..(师引读第5、6小节)

(三)总结全文

1、师:听听,我们听到了秋的声音,我们心中是多么高兴呀!让我们再拿起书,一起快乐地齐读课文,用朗读来表达我们心中的喜悦吧!

2、齐读全文。

五、续写诗文

1、师:孩子们秋天把这么美妙的声音送给了我们,那我们是不是也该送分礼物给秋天,来赞美秋天!照着课文第一、二小节的样子来写一写吗?都来当当小诗人!可以想想如果你是小花,你会发出什么声音,你会说些什么?如果你是汗水,你会什么声音,你又会说些什么?

2、生写,并交流。

六、课外延伸

1、听到同学那快乐、喜悦的读书声,秋姑娘格外开心。她特意给我们准备了一份小礼物送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2、朗读小诗。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4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听听,秋的声音》一课。现在分四个版块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听听,秋的声音》一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三单元的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学生初步接触诗歌,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的学习,使他们走进诗的世界,感受诗的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根据《大纲》对小学三年级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的教材特点,针对三年级学生的实际,以及教学目标必须具有可操作性,易检测的要求,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个方面: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能交流体会,学写诗歌。

教学难点:

学写诗歌

教学时间: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各种声响(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组教学中,同学们已经学过《风筝》、《秋天的雨》等文章,逐步感受了秋天的无穷乐趣。上课伊始,老师再次带领学生欣赏了优美乐曲《秋之声》,走入秋天的美好境界。尔后,老师提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大家更是兴趣盎然。

教法:本课的教案设计着力体现“以听促讲,以讲促读”的教学特色,注重教给学生学会读懂诗歌的学习方法。通过静听各种声音,调动学生说的欲望。

学法:三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但他们的思维仍以直观、形象为主,持久性差,教学时要注意动静搭配,有张有弛,要充分运用幻灯、录音等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三、说教序:

(一)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1.游戏导入:同学们,自然界中有许多美妙的声音,你们想欣赏一下吗?下面我们做一个听录音猜声音的游戏,请大家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然后说一说你听到了哪些声音。(播放声响录音带)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3.有一位诗人在秋天里听到许多美妙的声音,就写下了这么一首诗,你们想听听吗?(揭题读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2.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3.指名学生读,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1.品读第1—3节,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节,边读边展开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让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这些方面来想象)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3.学生评议并补充画面,把画面说生动、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5.加动作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五)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六)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合作诵读自己编的诗。

(七)作业:自编一首诗。

四、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设计是文章的脉络,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这是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组的第四篇课文,全组课文体现了秋天的特点,将秋天的特色描写出来。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诗歌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诗的题目《听听,秋的声音》用轻柔的语气引领你走进美丽的秋景,诗中这句话不断出现,一种声音就是一幅美丽的秋景图。前四节写的是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具体可感的声音,后两节写了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诗歌就是要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引导我们想象秋天美好的景象,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一方面他们非常喜欢生动的形象、鲜艳的色彩,喜欢多媒体上那一系列神奇的变变化。另一方面他们的抽象思维正在发展,想象丰富不受限制,并且开始尝试用自己的小脑瓜思考问题,开始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并积极表达。在前几课的学习中他们已了解了秋天里人们对家乡、对亲人的怀念,了解了孩子们在秋天里活动的欢乐,了解了秋天里具体的景物,这些都为他们理解这首现代诗打下基础,虽然诗歌语言精炼,跳跃性强,相信理解起来并不难。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培养学生的语感及朗读能力。

2.仿照诗歌的形式读写诗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设想

这是一首现代诗,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考虑到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而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已对秋天有一定的了解,所以理解课文并不难,关键是引导学生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并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在此基础上进行仿写,用自己的语言表现美。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展现形象,打开学生心灵的大门。然后紧密结合课文借助多媒体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听秋声、找秋声、说秋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中蕴含的美,学生在听、找、说中动耳、动脑、动口领悟秋天的美好可爱。最后的写秋声引导学生把自己感悟到的秋天的美用自己的语言表现出来。

教学准备

1.与插图、课文内容相符合的课件。

2.轻音乐。(配乐朗读时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 复习导入,体验形象

1、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秋天的雨》,课后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资料,其中有一篇是我们学过的课文《秋天到》,还记得吗?一起读读。

2、秋天不仅有丰收的景象、缤纷的色彩,还有奇妙的声音,今天我们就随作者一起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用心地去听听秋的声音。

二、 明确要求,初读了解

(一)听秋声

1、秋天有哪些声音呢?我们一起听听。(播放课件及相关录音:风声、雨声、蟋蟀声、机器声等)

2、 你听到什么声音,这些声音让你想到什么?

3、作者也听到许多声音,他用诗的语言替我们记下了秋的声音,想不想听听。(多媒体播放课文插图及录音。)

4、愿不愿意也来一遍,各自读书,注意读准字音。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利用课件和相关录音,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秋天的声音和相应和景物形象化,为理解诗歌和创作诗歌作准备。]

(二) 找秋声

5、诗人替我们记下了秋天的哪些声音呢?各自读书找找看,注意先读方框里的提示,按提示的要求读课文。

6、(多媒体展示阅读提示,)指名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7、(各读书后指名回答,教师相机利用多媒体。

三、 朗读想象,体验交流

(三)说秋声

8、 这么多美妙的声音,你最喜欢哪一种呢?好好读读课文,小组同学互相说说:你最喜欢哪一节的什么声音,为什么喜欢这些声音,它让你想到什么?

9、学生讨论后指名交流,教师相机点评,引导想象,指导朗读。

生:我最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它让我知道秋天来了。

师:能不能给大家读读这一节。(生读)

师:还有谁也喜欢第一节写的落叶声,说说你的想法。

生:厚厚的黄叶铺在地上,踩上去软软的,就像铺了地毯。

生:我喜欢落叶声,它让我想到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飞很美。

师:这么美,能不能有感情地读读,把美景展现出来。(生读)

师:(播放课件创设情境)秋风吹过树梢,树枝轻轻摇摆,一片片黄叶离开大树,随着秋风翩翩起舞,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生:再见了,大树!明年春天我还会来的>

生:大树,谢谢让我在春天里健康成长,再见了。

师:说得好。让我们一起,带着对大树的依恋,带着对大树的感谢,边做动作边读第一节。(伴随课件生边做动作边读书。)

师:还有没有喜欢其他声音的同学?

生:我喜欢第二节的蟋蟀声,因为我喜欢蟋蟀。

师:捉过吗,观察过它是怎么唱歌的吗?

生:我知道它是用翅膀发声的,它的翅膀就像二胡的弓和弦。

师:(多媒体播放蟋蟀弹琴的放大镜头)难怪诗人说它“振动翅膀”,原来是有原因的呀。你知道的真不少,能读读吗?(生读)

师:(放课件创设情境)秋风习习,蟋蟀再次来到阳台上,他曾在这里歌唱了整整一个夏天,现在天气凉了,卧室也收拾好了,他要和阳台告别了,他会说些什么呢?

生:阳台,谢谢你陪伴我一个夏天,明年夏天我再来为你演奏。

生:天气凉了,我就要回卧室了,请听我再为你演奏一曲。

师:我们请喜欢蟋蟀的同学一起读读这一节。(生齐读)

生:我喜欢大雁的`叫声,我知道它们要飞到南方过冬。

师:见过大雁飞吗,是什么样的?(生学)

师:(放课件)天那么高那么蓝,蓝蓝的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

生:排成人字,一会儿排成一字。

师:多美呀,能读出来吗?(生齐读)

生:我喜欢秋风的声音。因为秋风既不像夏天的风那么热,也不像冬天的风那么冷。

8.不论落叶还是虫鸣,不论秋风还是雁群,都给我们带来了秋的信息,让我们一起读读前三节,好好感受这秋的声音。(生齐读)

(四)悟秋声

9.其实秋的声音很多很多,到处都有秋的声音,所以诗人干脆把秋当作辽阔的音乐厅,在哪一节找到了吗?(多媒体出示相关内容生齐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知道秋的声音要靠心去感受。

生:“好好”说明要认真地听,用心地听才听得到。

10、只有用心听才能听到秋的声音,才能发现这些美妙的声音蔵在哪,这些美妙的声音到底蔵在哪儿呢?各读课文找找看。

生:秋的声音蔵在叶子里。

师:你听到过叶子里的声音了吗?是什么声音?

生:是“刷刷”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小花里,是花朵枯萎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汗水里,是农民劳动的声音。

生:秋的声音蔵在谷粒里,是丰收的声音。

(结合学生回答,多媒体播放相关画面)

四、模仿创作,熟读成诵

(五)写秋声

10、诗人发现秋蔵在每一片叶子里、每一朵小花上、每一滴汗水里、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生活中你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哪?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绽开的棉花里,秋天到了,棉花丰收了。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成熟的苹果里,苹果掉在地上。

生:我发现秋的声音还蔵在轰鸣的收割机里。

11、同学们真细心,诗人都没有注意到的地方,我们却在那里找到了秋,听到了秋的声音,能不能像诗人那样用书上的语言,把你听到的秋的声音表达出来。老师先来过一把当诗人的瘾。

师:听听,秋的声音,石榴咧开嘴巴,“格格”,是成熟的笑声。

生:听听,秋的声音,苹果掉在地上,“扑通”,是喊我们品尝的声音。

生:听听,秋的声音,青蛙张大嘴巴,“呱呱”,是和池塘告别的声音。

生:听听,秋的声音,棉花露出牙齿,“格格”,是丰收的笑声。

12、秋的声音很多很多,马虎的小朋友却听不到她,因为她是那么快,你还没注意她就从北方匆匆地来了,还没等你反应过来,她又往南方匆匆的去了,虽然她来去匆匆,只要你用心听,你就能听到秋的声音。让我们都来做个有心人,再次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一起听听,秋的声音(各自读)

13、 秋的声音真的很美妙,这首诗也写得很优美,让我们跟着音乐,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跟诗人一起去听听秋的声音。(配乐读)

教学反思

这是一首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的现代诗,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描写了秋天的景物,赞美了秋天。虽然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很普通,很常见,但由于视角独特语言精炼,再加上受学生年龄、思维的限制必定有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蕴含其中,为此我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读书,在读中理解美、感悟美、表现美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朗读理解美

理解课文是需要读的,理解诗歌更如此,所以教学这篇课文我的基本定位就是读,有感情地读,读出感情,在读的同时想点什么,说点什么,就是收获。读第一节时,学生读出了黄叶飘飞,读出了依依惜别;读第二节时,学生读出了“振动翅膀”的原因,等等这些不正是新课标精神所要求的吗?

二、活动感悟美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这节课没有琐碎的分析,没有生硬的说教,学生对美的感悟表现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听、找、说、悟、写,多器官共用,学生的学习是紧张有序的,是生动活泼的,他们兴致勃勃,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美。

三、写作表现美

新课标倡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大胆发表不同见解,倡导个性化阅读,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是个性化的最好体现,在理解课文时学生读读说说,逐渐感悟到诗歌蕴含的美,仿写是学生理解感悟成绩的再现,是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也是学生对美的创造。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6

学习目标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A案

课前准备

的录音带。

2.配套的课文朗读磁带。

3.旋律优美的.轻音乐磁带。

教学设计

游戏导入,展开想象

2.展开想象:听着这些美妙的声音,你脑海里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再次播放声响录音带,引导学生想象并交流。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配乐范读课文。

读遍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读流利。

品读想象,体会交流

2.指名学生进行描述,把自己想象的画面描述得美一点。

说形象。

4.带着这种美好的感情朗读自己喜欢的一节。

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1.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第4—5节。

2.读后引述:听听,秋的声音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走近每一片叶,每一朵花……去听听他们的声音,并仿照课文第1.2节或第3节的样子,也来作一段诗,好吗?

3.播放声响录音带,说一说你听到哪种声音最美。

4.学生自由作诗,在小组交流,几个小伙伴可以合作一首诗。

5.选派代表诵读,给学生配上音乐。

品读体会,升华情感

1.指名诵读最后一节。

2.交流:从这一节感受到了什么?

3.带着这种情感齐读最后一节。

诵读回味,表现情感

1、 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可以一个人诵读,也可以和其他同伴一起合作诵读。可以边诵读边加上动作。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能和同学们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秋的声音是什么?

三、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内容,补写几句诗文。

四、课前准备

选择一段优美的关于秋的音乐磁带。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享受音乐,发挥想象

1、描述引入:秋天,不仅有丰富的`色彩,还有美妙的声音,不信,你听(放音乐磁带)。

2、直观感受:同学们闭上眼睛,仔细聆听,想象画面。

3、交流感受:说说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4、导入课题:有一位作家也听到了秋的声音,他听到的和你们的是不是相同,想知道吗?(揭题读题)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三、想象创作,续写小诗

1、各自仿写:同学们,秋的声音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写下来,行吗?可以仿照自己最喜欢的某一段话写。

2、大堂展示:把自己写的一段小诗通过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并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现出来。

3、汇编成诗:几个同学自由组合,把自己的小诗合并汇编成一首新诗,画上插图,制成作品,准备展览。

四、课外活动

举行小小诗展,感受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大树

蟋蟀

12、听听,秋的声音

大雁

……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准备:课件:秋天美丽的画面(配乐钢琴曲《秋日的私语》)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题:

1、师:同学们,秋天已经来了,你注意到了吗?你都注意到了什么?秋天的脚步虽然轻轻,可我们还是分明听到了秋的声音,不信,你听!(录音响起)同学们,请闭上你们的眼睛,仔细聆听,想像一下,你的脑中会出现怎么样的画面。(音乐中师范读全诗)

2、你觉得这秋天的声音美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听听秋的声音吧,出示课题。

请学生读课题,读得美一点。

二、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学生初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检查

3、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回答

4、你最喜欢的是哪种声音?

(朗读和想象、说话结合)

(1)、“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看课件)

黄叶从树上一片一片地掉下来,你看着像什么?黄叶对大树妈妈说:“ ”

哦,你能用你的朗读把它们的飘飘洒洒表现出来吗。(评价、激励)

(2)“蠷蠷”蟋蟀振动着翅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要到哪儿去了呀?

蟋蟀在唱着“ ” (朗读指导)

(3)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 ”他们在说些什么呢?(课件)舍不得走,因为这儿的秋天很美丽。朗读表现。

(4)一阵阵秋风掠过田野,发出“ ”的声音,(课件)

这是秋风送来的丰收的歌吟。秋风吹过,

田野里 果园里 ……人们的心里

你能用朗读表现么?

配乐朗读1----4节。

三、听听,走进秋,走进这辽阔的音乐厅,你好好地去听秋的声音,你还能听到哪些秋的声音?

学生发散说,师引导到诗歌的形式,为写打下基础。用听听,秋的声音……这样方式来说。

师:是啊,秋的声音,我们已经说了好多,还有好多好多……把你听到的声音也像这个小诗人一样把它们写下来好吗?

出示:听听,秋的声音

四人小组合作,写诗,每人一段,合成一首

展示:把小组合作写的诗,有感情地朗读给同学听,要把自己的心情也展示出来。

师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每一片叶子里,在每一朵小花上,在每一滴汗水里,在每一颗绽开的谷粒里,听到秋的声音,我们的心里多么——

就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我们的喜悦吧!

感情朗读。

扩展,我猜秋姑姑的脸儿

是红红的

圆圆的

胖乎乎的

我没有看见过秋姑姑

但我猜秋姑姑

是一个画家

秋姑姑一来

就给果树和庄稼

抹上了金黄的

火红的颜色

秋姑姑啊

忙着呢

——她给所有的

箩筐和麻袋

都装上了

饱满的粒子

沉甸甸的果子可以欣赏一首写秋的诗歌,送给大家作为礼物。

布置作业。

1、为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搜集有关秋的诗歌,画面,歌等

3、感受秋天写诗:看看,秋的色彩——————

闻闻,秋的味道————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9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边读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并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2重点难点

1.从秋天的声音中,想象秋天景色的美好。

2.有感情的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听听,秋的声音

一:复习导入、激发兴趣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秋天的美景,你能用一个词组来概括秋天吗?出示

填空:()的秋天

师:是啊!秋天不仅为我们描绘了衣服五彩缤纷的图画,而且还给我们带来了美妙的声音,有一位诗人就把在秋天里听到的声音记录下来,写成了一首小诗,你们想听吗?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听听秋的声音。(板书课题:听听秋天的声音)

师:出示课件:听朗读录音

活动2【导入】听听,秋的声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检查预习作业

师:通过昨天的预习,你对本课有什么了解?

生:汇报。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按要求自学课文。

三:品读想像、体会交流

1.出示自学小提示:

(1)。用自己的朗读表现出秋天的声音。

(2)。诗中从哪几方面写出秋的声音?分别讲了那些事物的声音?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出来。

(3)。读到秋的声音时,展开想象,把读后的体会和同学交流。

(4)哪一小节是你喜欢的?那里有没有我们写作中值得应用的修辞方法?

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汇报。

2. 汇报自学情况

(1)。生汇报。

(2)根据学习情况品读诗歌,交流体会。

A:第一节

师:请喜欢听落叶声的一起读一读,想想这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师:这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生动地展现了风摇树枝的传神动态,你读后有什么感受呢?落叶会说那些告别的话呢?

生:汇报

B:第二节

师:在秋天里、草丛中、树叶下,蛐蛐在一声声叫着,一起来倾听,谁能把优美动听的蛐蛐声音变成朗读来告诉我们?

生:读

师:蛐蛐会唱些什么?展开你的想像,谁来说一说?

C:第三节

师:在美丽的秋天里,落叶离开秋天的怀抱、小蛐蛐唱起了离别的歌,大雁也过冬去了,想送大雁的同学来读一读。

师:请同学们找出两个动词,这样写好在哪里?

师:大雁会撒下什么叮嘱呢?

D:学习4、5、6节

师:在大家的朗读中,我们一起走进了秋,走进了辽阔的音乐厅,这音乐厅就是“神奇的大自然”,在大自然中,秋天的声音无处不在,我们再去听一听,感受一下秋天的声音还在哪里?

板书:叶子里小花上

万物中

汗水里谷粒里

师:这部分秋天的声音同上面写落叶、昆虫、大雁这些可以听到的声音不同,这部分是用心去感受的无声的声音。

师:秋天美好的音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你想追上吗?

生:齐读课文。

活动3【导入】听听,秋的声音

四:仿写诗歌、积淀语言

师:这首诗语言精炼优美,富有韵味,描写秋天声音时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师:你们喜欢秋天吗?汇报一下收集的秋天的声音,仿照1、2节的形式,自己仿写一节。

生;展示自己写的诗歌。

五:作业超市

1.给自己写的诗配上画。

2.收集有关秋的诗歌。

3.带着你对秋天的喜爱,选择本单元任一篇文章读一读。

附:板书设计;

黄叶刷刷

蟋蟀嚁嚁

感悟的声音 音乐厅美妙声音

大雁叮嘱

秋风歌吟

听听秋天的声音

叶子里小花上

无声的声音 万物中来去匆匆

汗水里谷粒里

听听秋的声音课件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粗知诗的大意。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教学重点:

1、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

2、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我们在《秋天的雨》中,欣赏了秋天多彩的颜色、品味了秋天好闻的气味,真是令人陶醉!这节课,我们再走进秋天,去听听秋天美妙的声音!听——

一.范读,听秋声。

1.老师有感情地范读课文。读后,问问学生“听到”了哪些秋的声音。

2.板书课题,读好“听听,秋的声音”(后一个“听”读轻声,“秋”稍重稍长,但气息不要断),读出一些味儿。

3.读课文前面的连接语,明确学习要求。

读完可以提问学生,学习这首读要达到什么目标(一是有感情朗读;二是想象交流体会;三是接着写几句)。

二.默读,说秋景。

1.自由读,多读几遍,必要时,老师可以领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和节奏,读出诗的韵味。

2.默读,想象画面,并说说“仿佛听到什么声音”或“看到什么景象”。

三.诵读,表诗情。

问:读完了诗歌,你觉得作者喜欢秋天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怎样朗读,才能把这种喜爱之情表现出来呢?

1.自由朗读。

2.比赛朗读。

四.续写,述诗文。

1.联系生活说一说,你还听到什么声音?

(老师作一些提示,如蛇的声音“咝咝”;蛙的声音“呱呱”;燕子的声音“喳喳”等等。)

2.小组合作,按照下列句式,把听到的声音用诗的语言表达。

句式:听听,/秋的声音,/,/“”,是道别的。/

生:听听,/秋的声音,/燕子拍拍翅膀,/“喳喳”,/是和北方的家道别的话语。/

3.把说的,按照诗歌的形式写下来。

五、小结:是啊,秋的声音,在大自然中,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让我们再次来感受秋声带给我们的喜悦吧!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一首现代诗,是略读课文。作者抓住秋天里大自然一些声响,用诗的语言,赞美了秋天。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从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中,体味秋天独特的风情。诗歌语言精练优美,富有韵味。教学重点是:从秋天的音响中,想象秋天景象的美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中浓浓的秋情。

二、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一边读一边展开想象,从秋天的声音中体会秋天的美好。

3.仿照诗歌的形式,续写诗文。

三、教学建议

1.学生搜集各种与秋天有关的声音,如风声、雨声、落叶声、蛐蛐声等。老师准备一些与秋声有关的录音带,适合作课文朗诵背景的音乐以及相关课件。

2.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要求与精读课文有着明显的不同。课文前面有一段连接语,课文学习之前要先引导学生阅读这段连接语,以明确学习要求。

3.初读诗歌。应着重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1)运用前面几篇课文里学过的方法理解诗中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诗中讲了哪些事物的声音。诗中从两方面写了秋天的声音,一种是具体可感的声音。像一、二、三、四节中写的,落叶、昆虫、大雁、唱歌等声音;另一种是可心领神会而不可闻的无声的声音,其实是秋景给人的感受。像最后两节中写的秋天的声音。

在学生了解诗歌的意思后,为了加深对诗歌的感受,还可以引导学生:

(1)听秋声。利用录音带和相关课件,让学生一边听秋声一边想象景物,使文中的秋天的声音和相应景物形象化。

(2)说秋声。引导同学说自己了解的秋天所特有的声音,体现秋天景物的美好。

4.有感情地朗读是学习诗歌的很好方式。在对诗歌的音节美的感受中,诗歌的内容美也能得到很好的体验。所以教学时,可以采用范读、赛读等多种方式,加强朗读的训练和指导,读的时候还要能同时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读出文中的感情和韵味。如果有音乐作背景来读,效果会更好。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试着续写诗文。

5.这首诗歌就是通过秋天的声音来体现秋天的景象,所以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留意秋天更多事物和景象,搜集描写秋天的诗歌,举行赞美秋天的诗歌朗诵会。

四、教学设计举例

欣赏朗读,感受诗情

1.读通诗文:自读课文,喜欢读的可以多读几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感知内容:你在诗中听到了哪些声音?你最喜欢哪种声音,喜欢的话多读几遍。

3、朗读展示,想象表演。

a、鼓励学生用欣赏性的语气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可欣赏性地听,听后可仿读,可评点。

b、开展想象性的表演活动。出示字卡或小黑板:

大树抖抖手臂,"刷刷",是黄叶道别的声音,黄叶说:"_______"

蟋蟀振动翅膀,"qǘqǘ",是和阳台告别的歌韵,蟋蟀在唱着:"_______"

一排排大雁追上白云,撒下一阵暖暖的叮咛:"_______"

(朗读和想象表演可以结合在一起进行,学生喜欢哪段就读哪段,可以有感情地读,也可以以用想象地表演来促读。)

4.配乐朗读。

a、老师播放音乐,学生配音试读。

b、指名朗读,大堂展示。

倾听课件精华6篇


这篇网络文章标题为“倾听课件”,非常出色,非常值得推荐给大家。在教学中,教案和课件是非常基础的部分,现在又到了撰写教案和课件的时候了。教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感谢您的浏览!

倾听课件 篇1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悦耳、耐心、沉默”等词在句子中的意思和作用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和方法:在自主、合作、探究式的研读过程中通过教师引导感悟真情,了解苏珊对我的关爱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关爱他人的精神,懂得帮助别人自己也在享受幸福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质疑解题

⒈揭题:用心灵去倾听

⒉读课题,你最想了解什么?(谁用心灵去倾听?都倾听了哪些话?为什么用心灵去倾听?……)

[设计意图]“学贵有疑”,在质疑中激发学习兴趣,养成带着问题去阅读的好习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敏于发现,激活思维)

二、初读课文,确立探究的问题

1.自由读,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2.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什么?(针对揭题时的问题回答,将简单的问题解决)

3.确立本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我”与苏珊为什么要用心灵去倾听彼此的话语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筛选问题,整合问题的能力

三、研读课文,探究问题

1.快速浏览课文,从文中找出两句话,说说“我”与苏珊为什么要用心灵去倾听彼此的话语

出示:(1)、我对她讲了这些年来我的情况,并告诉她,她为儿时的我所做的一切有多么重要

(2)、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2.针对两句话的内容确立自主探究内容

(1)苏珊为儿时的我做的“一切”指哪些?“多么重要”体现在哪里?

(2)我的电话让苏珊感受到做母亲的幸福从哪里看出来?

3.学生自己选择一个问题研读课文做好批注,小组交流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学生有选择性地学习有助于其学习积极性地提高,在相互合作中提高阅读能力

1.分版块汇报学习成果

版块一:

(1)苏珊为儿时的我做的“一切”指:告诉我被锤子砸伤的手指不再疼痛的方法;告诉我怎样计算长方形的面积;西班牙首都在哪里;“修理”这个词怎样拼写;为什么整天唱歌的金丝雀会一动也不动……

“多么重要”体现在:帮助我使我不再疼痛;传授我知识;使我的心不再伤心……

(2)这些事最使你感动的是哪件呢?再读课文,从文中找出有关句子谈谈自己的体会抓以下重点句子:

句子一:

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抓住“总是”、“耐心”、“一遍遍”等词语,通过情景的再现,反复诵读感受苏珊对我的关爱)

[设计意图]将抽象化的文字变为生活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进入文本,从阅读者变为当事者,使学生体验更深刻,感情更真切

句子二:

苏珊想了想,对我说:“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苏珊都想了什么?为什么说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不是欺骗我吗?善意的谎言,体现对儿童的关爱联系“我相信苏珊的话,我想可爱的小鸟的确到了另一个世界,一个比我们这个世界更为美丽的地方,幸福地歌唱”去理解)

[设计意图]想象说话,培养良好的想象力

……

版块二:我的电话让苏珊感受到做母亲的幸福从这些地方看出来:

句子一:

“你够得着冰箱里的冰块吗?”小精灵用悦耳的声音问我然后她让我把冰块倒进厨房的水槽里,再拿起一块放到受伤的手指上

(转述苏珊叫我怎样拿冰块,怎样敷伤口的?体现一位母亲对孩子的关爱)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注重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话语的转述不仅体现在其工具性,同时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句子二:

电话里传来了我熟悉的声音,我说:“苏珊?你能告诉我‘修理’这个词怎么拼写吗?”

她沉默了一会儿,说:“我希望你的手指已经好了”

我们一起大笑起来

(抓住“沉默了一会儿”理解苏珊的幽默回答是因为她感受到了我带给她的童真,让她享受到了作为母亲的幸福有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代讲,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

小结:

“我”快乐着、幸福着,因为有了像苏珊这样未曾谋面的慈祥的母亲在我成长的路途中为我排忧解难;苏珊快乐着、幸福着,因为“我”这样调皮的小鬼让她感受到母爱的伟大,这一切都是用心灵去倾听的结果以至于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苏珊仍坚守在“问讯处”,想倾听我的诉说,想让“我”倾听她最后的告白(出示):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反复朗读,说说苏珊到另一个世界为谁歌唱?她还会歌唱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还课堂给学生,激发学生的思维空间,在想象中将苏珊高大的形象铭刻在心中,深化文章的主题

五、拓展阅读,升华感情

苏珊永远地走了,但她会将“歌唱”进行到底,不论在何时,不论再何地在她的心中永远铭记着这样一句话(出示):你爱别人,别人就会爱你,你帮助别人,别人就会帮助你,你待他情同手足,他对你就会亲如兄弟——卢梭

当你听了这个故事,心中的千言万语能否用一句话告诉别人,让大家永远记住“帮助别人就是自己享受幸福”这一道理呢?(生自由写格言,播放《朋友》的歌曲)

[设计意图]情感的熏陶使学生有了要表达的冲动,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积极构建课内外联系,学科间联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倾听课件 篇2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二类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心他人。

(3)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课文。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练习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课文,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进而教育学生要关心身边的每一个人。

二、教学重难点、难点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三、教学准备:文字课件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倾听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用心灵去倾听》教案。

2、理解《用心灵去倾听》教案,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感受真情。

3、能够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深入理解《用心灵去倾听》教案内容。

4、感受真情的美好,在生活中学会关爱他人。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教师: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用心感受。

二、初读感知

1、大声朗读《用心灵去倾听》教案,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自己特别有体会的句子可以划下来。

2、指名轮读《用心灵去倾听》教案,正音。

3、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动人故事?(引导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

4、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能给大家读一读吗?并说说自己的体会。(学生自由发言。)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学生:我的第二个母亲)

⑴出示句子: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齐读)

⑵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⑶学生交流谈感受。

⑷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⑸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孩子,不知你发现了没有?

出示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同学们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读《用心灵去倾听》教案,齐读:用心灵去倾听。

用心灵去倾听的是什么?

一根电话线让我们心灵相通,有一首歌写得好(课件出示):

接受我的关怀,期待你的笑容!“人”字的结构就是相互支撑!走进我们的视野,从此不再陌生,人类的面孔就是爱的表情!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2、同学们,让我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让爱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扎根!

倾听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2.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回忆前课,导入新课

1.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正是由于这位“听众”的倾听,我才鼓起勇气练琴,才会有获得成功的机会。人间处处有真情啊!接下来要学习的课文,也是关于“倾听”的故事,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2.读题设疑:谁用心灵去倾听?怎样才能用心灵倾听?

二、初读课文,梳理内容

1.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后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仔细读课文,说说苏珊给了小时候的“我”哪些帮助?

三、研读课文,体会感悟

1.快速浏览课文,画出自己感动的课文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

2.全班交流最受感动的地方:

(1)我找到了听我说话的人,不由得放声大哭。

找到听“我”说话的人,其实就找到了希望。那天,“我”在玩耍的时候,手指被锤子砸伤了,非常希望得到帮助,可是“家里没有人,哭也不会有谁听见”,“我”显得多么孤独无助。只好把希望寄托在那个叫“问讯处”的小精灵身上。听到苏珊的温柔的嗓音,“我”孤独的心灵一下子得到抚慰,终于放声大哭。这既是伤痛带来的哭,更是在孤独中找到了希望的幸福的哭。

(2)小精灵总是耐心地回答我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

在“我”的记忆里,苏珊是个无所不知的小精灵。苏珊面对“我”一个个简单而幼稚的问题,就像一位母亲那样“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一遍遍地向我解释。”在一次次心与心的交流中,两个人的心走在了一起,结成了母子般的情谊。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苏珊的爱心,语言虽然朴实,读来却令人十分感动。

(3)你知道吗,这只可爱的小鸟,它要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

心爱的金丝雀突然死了,“我”不仅痛苦,同时对死亡充满了恐惧。如何化解“我”心中的伤痛,不让死亡留给“我”太多的恐惧呢?苏珊采用了更美好的一种说法。是啊,小鸟到另一个世界去唱歌了,这是多么美好的事啊!听着这样的话,笼罩在孩子心头的阴影立刻消散了,快乐又回到了孩子的身边。苏珊的善良、乐观由此可以看出来。

(4)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用“如同我的第二个母亲”来形容苏珊,看得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有见过面,是电话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这就是“我”长大后,离开家乡,知道电话是怎么回事后想见苏珊的真正原因。文章这样写,也为下文“我”回到家乡后主动与苏珊联系作了铺垫,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

3.有感情地朗读令自己感动的句子。

4.结合自己的情况说说怎样才能当一位好的倾听者?

四、总结全文,深化主题

“用心灵去倾听”,是对苏珊工作的高度概括与肯定,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抓住令自己最感动的词句来学习课文,感受苏珊的美好心灵,让孩子们明白用心灵倾听能给他人带去帮助,教会孩子在生活中学会当一位倾听者。

倾听课件 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初步了解沟通首先从倾听开始;

2、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初步学习如何倾听,了解合格的倾听行为要求听众做到:诚心、专心、用心、耐心、应心(反馈);

活动重难点:倾听技巧的揣摸和练习。

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与导入

1、要求:

反向动作:大西瓜小西瓜(老师说大西瓜时学生用双手作小西瓜状,老师说小西瓜时学生用双手作大西瓜状,看谁做的最棒,取得游戏的最终胜利)请坐(起立)大西瓜(小西瓜)大笑(大哭)立正(稍息)看黑板(不看)举右手(举左手)立正(请坐)!2、提问

(游戏结束,同学坐好!老师问:“游戏好玩吗?”(好玩!)你有什么感受?找3个人简单回答就可以。有没哪位同学对自己在游戏中的表现特别满意的?很自信,给自己鼓劲,很棒的!你们是怎样做的?)

师小结:看来,只要用心了,专心听老师说,就可以把游戏做成功!今天我们一起上一节心理活动课《学会倾听》。

(出示本节课的主题:学会倾听)

二、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谈感受

有一天,猫妈妈把小猫叫来,说:“你已经长大了,三天之后就不能再喝妈妈的奶,要自己去找东西吃。”小猫惊恐地问妈妈:“妈妈那我该吃什么东西呢?”猫妈妈说:“你要吃什么食物,妈妈一时也说不出来,就用我们祖先留下的方法吧,这几天你躲在屋顶上、梁柱间、箱笼里、陶罐边,仔细倾听人们的谈论,他们自然会教你的。”

第一天晚上,小猫躲在梁柱间偷听,一个大人对孩子说:“小宝,把鱼和牛奶放在冰箱里,小猫最爱吃鱼和牛奶了。”

第二天晚上,小猫躲在陶罐边,听见一个女人对男人说:“老公,帮帮我的忙,把香肠、腊肉挂在梁上,小鸡关好,别让小猫偷吃了。”

第三天晚上,小猫躲在屋顶上,从窗户里看到一个妇人叨念自己的孩子:“奶酪、肉松、鱼吃剩了,也不收好,小猫的鼻子特别灵,明天你就没的吃了。”

就这样,小猫每天都非常开心,他回家告诉猫妈妈:“妈妈,果然像你说的一样,只要我留心倾听,人们每天都会告诉我该吃些什么。”

靠着听别人的谈话,学习生活的技能,小猫终于成为身手敏捷、肌肉强健的大猫,它后来有了孩子,也是这样教导孩子的听了这个小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教师总结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同学们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课堂上老师经常说,竖起小耳朵认真听,不仅要认真听老师讲话,还要认真倾听同学讲话!要学会倾听,倾听收获智慧。

(二)、倾听能力小测验。

1游戏《猜一猜,他是谁》一位同学蒙上眼睛,请另位同学发出声音,判断出是哪位?猜得真准啊,明明眼睛看不见,你还猜的这么准,你是怎么做到的?

师小结:眼睛虽然看不见,可以通过认真的倾听去获得成功,看来认真倾听是很重要的!

2你说我传

(1)教师发给每个小组的第一位同学一张字条。

(2)每组的第一位同学看完字条后,小声告诉后面的同学,依次往后传,传到最后一位同学。

(3)以传话速度最快,传话内容准确无误的组为胜利组。

你们小组是如何获得成功的?交流一下成功的秘籍啊!

你们听懂了吗?我们就用刚刚的方法再来玩一次,看看成功的小组是不是越来越多了!再玩一次!

三.感悟与升华

孩子,来问问自己,课堂上是不是认真倾听老师的讲课?和同伴交流,是不是认真倾听别人的建议了?和父母交流,是不是以一颗恭敬的心认真倾听父母的心声了。你有没有这样认真倾听的经历或者不是特别认真的经历,和大家分享一下,好吗?四人一小组,先交流一下?

四、总结

你有哪些收获?

记得以前曾经听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小孙子问爷爷:为什么人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两只手,却只有一张嘴巴呢?你知道爷爷是怎么回答的吗?(爷爷告诉小孙子:这是让人要多看,多听,多做,少说话呀。”)

那么,合格的倾听行为应该是怎样的呢?

下面介绍几个要点:

A、注意眼睛注视说话的人,将注意力始终集中在别人谈话的内容上。不要打断对方,在对方未提问时,不要随便发表自己的看法。

B、接受用点头、微笑表示你理解对方的想法。如不一定赞同对方的观点,仍要保持尊重的态度,可以适时加入一些表示听清楚的短语,如“是吗”、“我明白了”、“原来这样”等等。

C、有耐心。在别人说话内容较多、较长或言语不简洁时,不要随便打断对方、发表自己的看法,应等别人说完再发表不同意见或补充,表达自己意见时也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比较温和的方式参与交流。

教师总结:应深刻理解作为一个合格的听众要掌握五条基本要素,即诚心、专心、用心、耐心、应心(反馈)。

五、活动结束

送给同学们一句名言:“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让我们在春天的声音中结束这节心理课,听一听,他们都是谁与我们在一起。

倾听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我”和苏珊的交往过程,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3、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体会“我”对苏珊的深切怀念之情。

教学难点:

领会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生活贫困的桑娜和渔夫,有着乐于助人的美好心灵;一位残疾青年善意的谎言背后,只是为了能让“我”安心看书;清晨的树林中,一位倾听“我”拉琴的陌生老人,给了“我”信心。人间处处有真情啊!今天,我们要学习另一个关于“倾听”的真情故事。

2、出示课题:用心灵去倾听(板书课题)

怎样的听是“倾听”?(细心地听)用心灵怎么去倾听?请打开课本,让我们一起去倾听一个来自西班牙的真实故事。

二、初读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读得不畅的地方做个记号,再读一遍。划出自己特有体会的句子。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故事中出现了哪些人物?主人公是谁?(板书:苏珊 汤米)

4、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汤米和苏珊是怎么认识的?

三、研读感悟

1、苏珊,一个普普通通的接线员,我还没有见过她时,已把她当作──(生:我的第二个母亲)你从哪句话当中知道的?

(1)(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随机解释 “谋面”就是见面的意思)

(2)母亲,那是我们最熟悉、最可亲近的人哪!而我,却把从未谋面的苏珊当成了我的第二个母亲,这是对苏珊多么高的评价啊!

你能说说为什么吗?让我们从课文中去找答案。

(3)学生交流谈感受。

(4)接线员工作是非常繁忙的,面对我的求助,如果换了其他人,可能会怎样做?(不予理睬、粗暴打断……)苏珊却不是这样,面对一个从未谋面的小孩,她付出了母亲般的爱心。

(5)再次齐读:但是我非常想认识苏珊,认识这个从未谋面却如同我第二个母亲的人。

(可以看出“我”对苏珊的爱,苏珊不是“我”的母亲,我们也从没见过面,是电话线把两个人紧紧地连在一起:苏珊就像母亲那样,耐心倾听“我”的心声,困难时给予帮助,痛苦时予以安慰。)

2、那么,苏珊是怎么看待“我”和她之间的交往的?

引读:苏珊对我说,她也要感谢我。她说她没有孩子,我的电话使她感受到了做母亲的幸福。

同学们,生活就是这样,当你用心付出的同时,不经意间也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3、同学们,苏珊对“我”母亲般的关爱一直到她离开人世之前,细心的你们,发现了吗?

苏珊留言:汤米,我要到另一个世界去歌唱。

讨论:苏珊为什么要留言?你怎么理解她的留言内容?

(怕我伤心、难过;要我乐观对待生活……)

4、请大家想一想,苏珊在写留言前会想些什么?

小练笔:就要离开了,苏珊想: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练笔。

6、此时此刻,你心中的苏珊是一个怎样的人?

(苏珊是一名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一丝不苟,尽心尽力做好服务工作。苏珊像母亲不仅用心灵倾听,更用心与孩子交流,抚慰孩子幼小的心灵,做孩子健康成长的心灵守护神。)

四、总结深化

1、同学们,让我们再次齐读课题:用心灵去倾听。

2、你是一个好的倾听者吗?在这个大千世界中,值得我们用心灵倾听的有些什么?

3、虽然苏珊是问讯台里普通的工作人员,但是她能用心灵去倾听,能给人带来快乐与幸福。希望同学们也学会用心灵去倾听,用爱心去对待生活,给人们带来快乐和幸福。

听力课件(范文5篇)


听力课件 篇1

课型设计与课时分配

1st period warming up(6.3-6.4)

2nd period Reading (I)(6.5)

3rd period Reading(II)(6.9)

4th period Language Study(6.10-6.11)

5th period Listening(6.12)

6th period Writing(6.13)

Ⅳ. 分课时教案

The First Period warming up

Teaching goals 教学目标

1. Target Language目标语言

a. 重点词汇和短语

misunderstand, similar, facial, expression, agreement, yawn, chest, gesture, adult, punish

b. 重点句型或交际用语

Act out the following meanings, please.

Please guess what I mean.

Please show the actions, using body language.

Now it is your turn to show the action / gesture.

Please use either spoken words or body language to express your ideas.

Please use both spoken words and body language to express your ideas.

2. 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a.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what a certain gesture of the body language means in a given situation.

b. Enable the students to act out some meanings, requirements, requests or situations given in the target language.

c. Enable the students to expres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 the meanings given in body language.

3. Learning ability goals 学能目标

a.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how to express themselves in body language when needed.

b. Help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others when body language is being used.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教学重点

a.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understand body language used in different countries or cultures as well as in different occasions.

b. Teach the students how to use body language in the most appropriate occasion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难点

a. Enable th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body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so that little or no misunderstanding may occur.

b. Let the students know that there is both positive body language and negative body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s教学方法

a. Individual work, pair work and group work.

b. Acting out by imitation, mime or with gestures and body movement.

Teaching aids教具准备

A computer, a projector and some pictures.

Teaching procedures & ways教学过程与方式

Step I Lead-in

The teacher shows some pictures on screen. These pictures are from the Evening Party Celebrating the coming Lunar New Year of the Rooster of 2005.

Ss: Yes, Thousands of Hands Kwan-yin.

T: But do you know who she is? Yes, she was the leading dancer of the program. Her name is Tai Lihua(邰丽华). She is called a Fairy of Peach blossom(桃花仙子) by people. You know she is a deaf girl, but she is a wise, diligent, charming and energetic girl. She studied very hard and got two degrees of bachelors in university. She was famous as an artist for her wonderful performance. She is deaf and dumb. But how did she get that great achievement and became a successful person? She loves life very much. We should learn from her spirit. Besides her hard working, body language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art in her life. We are all healthy people, sometimes we can use body language to express ourselves. So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learning body languages.

Step II Introduction

T: Now let’s do some TPR (Total Physical Response) activities together, I hope you will enjoy them and have fun as well.

Touch your head / face / eyes / nose / mouth / ears / cheeks / forehead / shoulders / stomach / legs / feet / toes ...

Shake your head / arm / hand ...

Wave your arm / hand ...

Open your eyes / arms /mouth ...

Close your eyes / mouth ...

Twist your wrist / waist.

Cross your arms / fingers.

Nod your head. Bow your head.

Make a face to each other.

Bend / cry / shout / scream / smile / laugh ...

T: All right. Now let’s do them a little bit difficult. Let’s play a game together. Those who fail to follow the rule of the game will be dropped out. The game is: “Simon says”. For example, if I say “Simon says, touch your head”, then you touch your head. If not, you shouldn’t touch your head but remain still. Clear? Ready? Now let’s start.

3 or 5 minutes for the game.

T: Ok. It’s time to take up the lesson.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 Let’s take a look at the following gestures:

Gesture Action Meaning

A handshake You are welcome.

A clap of hand Come on; be cheerful.

A V-shape of the fore-finger and middle finger May you succeed!

Or congratulations on your success!

A half-closed hand with thumb down I am not in favor of your idea or I’ll have to refuse you.

A wrinkling of the brow in thought or displeasure or a scowl She is worried.

Tears coming out of his eyes. He is very sad.

All smiles on her face She is very happy.

Waving their hands They are waving goodbye to people around.

A hand stretched out forward with strength He is stopping a tank.

People jump with their both hands stretched open in the air. They are cheering for the victory.

T: What are the actions of the above gestures? What do they mean?

S4: The first gesture is a handshake, which means “You’re welcome”.

S5: The second is a handclap, which means “Come on” or “Be cheerful” or something like that.

S6: The third one is a V-shaped posture of the first finger and the middle finger, which suggests a wish for the other or others to succeed.

S7: The fourth is a half-closed hand with the thumb down. It means the one who gives this gesture is against the other’s idea or simply refuses the request.

S8: The fifth is a worried look of a woman. She wrinkles her brows or frowns. It also seems that she scowls. It shows that she is worried or sad. In other words, she is unhappy.

S9: The sixth is a man shedding tears. Tears were running down his cheeks. He is very sad for losing his relatives or sad for his failure.

S10: The seventh is a smiling face. It is easy to see that she is very happy.

S11: The eighth is a gesture of waving hands. They are waving goodbye to people who are around to see them off.

S12: The ninth is a hand stretched out forward with great strength. The boy is trying to stop a tank from entering into his homeland.

S13: The tenth is hands stretched out upward. They are all very cheerful. They are wild with joy; maybe they have just won a game. So we can see that they are cheering for their victory.

T: You have all done a good job. So you see that there are many cases or situations in which body language can convey meanings as well as spoken or written languages. If you want to know more about it, let’s come to Unit 4 Body Language.

Step Ⅲ Practice

T: Look at Page 25.

What are these people communicating?

Step Ⅳ Time for Fun

T: Now let’s play a game in groups of four. One thinks of a situation and asks the others to show some actions using body language. When the one chooses the action that is most likely, it is his or her turn to think of some other situation for the others to show the actions so that the game may go on for a few rounds. Clear?

Ss: Yes. That’s funny!

T: Try to make the situations as interesting and enjoyable as you can. And show the situation as lively as possible. Besides, make sure that everyone has a turn.

Ss: All right.

S1: What are you likely to do if it rains?

(Actions) S2: reads a book;

S3: puts on a raincoat;

S4: cleans the house.

S1: Ok. I think S3 seems the most likely, so it is his turn.

S3: What are you likely to do if the river floods?

(Actions) S1: runs away as fast as he can;

S2: helps the younger or elder to escape as soon as possible; S4: climbs on to a tree.

S3: Ok. I think S2 seems the most likely, so it is her turn.

S2: What are you likely to do if the house catches fire?

(Actions) S1: fetches some water;

S3: tries to put it out with blooms;

S4: runs away as quickly as he can.

S2: Ok. I think S4 seems the most likely, so it is his turn.

S4: What are you likely to do if you meet with a fierce dog?

(Actions) S1: remains where he is and bends down, looking at the dog;

S3: tries to scare it away with small stones;

S4: runs away as quickly as possible.

S2: Ok. I think S1 seems the most likely, so we all have done a good job.

T: Yes. I couldn’t agree with you. Now, one more group.

Step V Role Play (Speaking task on P67)

T: Now, there’s still a little time left. Let’s come to Speaking Task on Page 67.

Homework

1. Team work: Discuss the importance of body language.

2. Go over the Reading:

1) Communication: No Problem?

2) Showing our feeling.

T: I think you must have known something about these pictures. Yes, they are from a program of CCTV, the Evening Party Celebrating the Spring Festival of 2005, the coming Lunar New Year of the Rooster. I think that was the best program. Do you remember the name of this program?

The second period Reading

The Second Period Reading (I)

Teaching goals 教学目标

1. Target language目标语言

a. 词汇和短语

major, local, represent, curious, Columbia, introduce, approach, touch, cheek, stranger, spoken, express, action, Jordan, nod, general, avoid, comedy

b. 重点句子

Yesterday, another student and I , representing our university’s student association, went to the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to meet this yea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 saw several young people enter the waiting area looking around curiously.

She stepped back appearing surprised and put up her hands, as if in defence.

2. Ability goals能力目标

a. Enable the students to realize the importance of body language.

What is the purpose of language?

What is the purpose of body language?

How can you tell if someone is sad even if they do not speak?

How can you communicate a feeling to someone who does not speak your language?

b. Enable th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the text.

Where are the visitors from?

How do Mr. Garcia from Columbia and Julia Smith from Britain response when they are introduced to each other?

What do Mr. Cook and the Japanese visitor do as they are introduced?

How can people express themselves besides their spoken language?

Do all cultures greet each other the same way?

Do English people and other Europeans act the same when they first meet?

Is a handshake very common in Japan?

Is a kiss often used in France when people meet?

Why are there different kinds of body language?

c. Enable the students to retell the text in their own words.

3. Learning ability goals 学能目标

Help the students learn how to explain the common idea—“different cultures,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with the target language in this unit.

Teaching important points 教学重点

How does body language differ among people from different culture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教学难点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poorly-written reading text, especially the relationship awkwardly built up between “you” and the other people in the text, who are met by the awkward arrangement of the compilers of the textbook.

Teaching methods 教学方法

Skimming method, task-based method, role-play method.

Teaching aids 教具准备

A recorder, a projector and a computer.

Teaching procedures & ways教学过程与方式

StepⅠ Revision

Free talk about the topic: the Importance of Body Language. While the student on duty gives the presentation, the teacher can simultaneously approve his or her performance by using the body language learned or familiar to the students such as nodding the head, stretching out the hand with thumb up, shrugging the shoulders, etc.

Step Ⅱ Pre-reading

T: Our text is about a special means of communication—Body Language. Now please look at the screen. And discuss these questions with your partner first. And then some of you will be asked to report your work. Are you clear?

Ss: Yes, sir/madam.

1. What is the purpose of language?

2. How can you tell if someone is sad even if they do not speak?

3.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need the other’s help urgently while you two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4. Give an example of how you can communicate a feeling to someone who does not speak your language.

After a few minutes.

T: Now who’d like to answer the first question? Volunteer! S1: Let me try. The purpose of language, of course, is to be used as a tool of communication. That is, to exchange with others ideas, feelings, information, and so on.

T: Perfect! Body language is used anytime and anywhere to convey people’s ideas, feelings, information, and so on and so forth. Next question?

S2: Even if they don’t speak, I can tell if they are sad by

looking at their facial expressions. I’m a good mind-reader. (Smiling)

S3: Yes, that is quite easy. Just by watching their frowned brows, their long faces, we know that they are unhappy.

T: Very good. We have got two “mind readers” in our class; I’m sure there are more than two! Now who’d like to give the answer to the third question?

S4: Let me try, Sir / Madam. I’ll try to use body language to tell the other what I need urgently. I’ll do it by miming, by any proper posture, or gestures, even by drawing pictures.

T: You are smart! Now who’d like to do the last one. It is more challenging, right?

S5: I’d like to have a try, sir. Last summer I went on a study tour in the States. When I was on the way to

Los Angeles on the flight of the United Airlines, we stopped at Tokyo / Narita Airport in Japan for 3 hours. So I went into the shop at the airport, for I wanted to buy a digital camera. Of course I knew no Japanese, so I spoke to her in Chinese first and then in English. It seemed that she was at a loss when I spoke to her. Then I decided to try it in body language. I just pointed to the camera that I like most-Sony Cyber-shot DSC-P100. The salesgirl spoke to me in Japanese this time but I couldn’t understand a word of it. So I shook my head and kept pointing at the camera. Finally I reached her understanding and she took out the camera I wanted to buy. I examined it for a little while and asked her the price of it by drawing a big “?” in the air with my forefinger. She took out her calculator and put in the price. The price was reasonable and I decided to take it. I paid for it and the salesgirl bowed to me again and again.

T: Wonderful! Thank you for telling us so interesting a true story and giving us so good an example of body language.

Step Ⅲ While-reading

1. Scanning

While reading, please try to divide the whole passage into several parts and find out the main idea.

Part 1 Para 1

You are sent to Capital International Airport to meet this year’s international students.

Part 2 (para. 2 and 3 )

Examples of learned or cultural “body language”.

Part 3. (para. 4 )

Different peoples have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Part 4. (para. 5)

Summary of body language.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then decide i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T) or false (F).

• Englishmen often stand close to others or touch strangers as soon as they meet.

• Most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now greet each other by kissing .

• Japanese will bow to others as greeting.

• People from Jordan will move very close to you as you introduce yourself to them.

• Some body languages in some countries are good while some countries’ body language are bad.

Step IV Post reading

1. Is the author of this passage male or female? How do you know ?

The author is male. Ahmed Aziz will not shake hands with women, but he shakes hands with the author.

2.What were the two mistakes that the author noticed?

He noticed that the Colombian man kissed the British woman, but in her culture, a kiss from a stranger is not acceptable. He also noticed that the Japanese man bowed just as the Canadian man started to shake hands, so one man’s nose touched the other man’s hand.

3. Who seemed to prefer to keep more physical distance from others? Who seemed to prefer closer physical distance ?

The British woman, Julia, and probably the Canadian man, George, seemed to prefer to keep more physical distance from others. The Colombian man, Tony, and the Jordanian man, Ahmed, seemed to prefer closer physical distance .

4. Did any students have similar greeting customs? If so, which ones?

Yes. Tony from Colombia and Darlene from France had a similar greeting custom-a kiss. George from Canada and Ahmed from Jordan also had a similar greeting custom-a handshake, but Ahmed shakes hands only with men.

5. “ When in Rome, do as the Romans do.” What do you think this famous saying means?

This saying means that when we are in a certain place, we should follow the customs of the people who live in that place, not our own customs.

6. Do you agree with the author’s statement that body language is not good or bad? Why or why not?

Students will give their own answers.

Step Ⅴ Homework

1. Get ready to retell the text in your own words.

听力课件 篇2

第一单元听力材料:

一天,鸡、鸭和猫在树下争论谁的脚好。

鸡说:我的脚好。长长的脚趾,又尖又灵活,找食物全靠它。

鸭说:我的脚好。两只脚好像两把船桨,游泳可方便啦!

猫说:我的脚掌有肉垫,还长着毛,走起路来一点声音都没有,

捉老鼠可离不开它呢!

老牛听见了,走过来说:别争了,你们的脚都好,只不过各有

各的用处。

第三单元听力材料:

雨后,一只蜘蛛艰难地向墙上已经支离破碎的网爬去。由于墙壁潮湿,它爬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掉下来。它一次次地向上爬,一次次的又掉下来。

第一个人看见了,他说:这蜘蛛真是愚蠢,它从旁边干燥的地方绕一下就能爬上去,我以后可不能像它一样愚蠢。于是他变得聪明起来。

第二个人看见了,他立刻被蜘蛛屡败屡战的精神感动了,并从这里得到启示。于是,他变得坚强起来。

第三个人看见了,他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我的一生不正如这蜘蛛吗?忙忙碌碌而无所得。于是他日见消沉。

看的是同样一只蜘蛛,从不同角度出发,便会得到不同的结论。这正像我们的生活,它对待每个人都是公正无私的关键是你用什么样的态度去面对它。

第五单元听力材料: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云。

夏天最美是夜晚。明亮的月夜固然美,黑漆黑的暗夜,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偎依着西山,感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忙忙地朝巢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齐飞,更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声听起来叫人心旷神怡。

冬天最美是早晨。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银霜的早晨,在无雪无霜寒冷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廊下时,那心情和这寒冷的早晨是多么和谐啊!

第七单元听力材料

乡间,是树的天地。公路两旁,是高大的梧桐。梧桐枝连着枝,叶连着叶,像绿色的长廊。小河两岸,是成行的垂柳。柳条儿细细的,柳叶儿绿绿的。山坡上,松树和柏树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农家小院的前后种植着果树:有梅子、有桃树、有李树、有杏树......

春末夏初,各种果树舒展枝叶,郁郁葱葱,一座农家小院就掩映在浓浓的绿荫之中。

听力课件 篇3

1. 环保类

主题:环保

雅思听力课件中经常涉及到环保相关的话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已成为全球性难题。我们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采取一些措施来减少垃圾,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例如,可以分类垃圾,减少使用塑料袋,鼓励步行或骑自行车出行等。通过这些简单的行为,我们可以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2. 健康类

主题:健康饮食

在雅思听力课件中,健康方面的话题也非常常见。如何保持健康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饮食。我们应该掌握正确的饮食知识,选择健康食品,避免食用过多的高脂肪、高糖分食物。此外,多吃蔬菜和水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一系列的健康饮食习惯的养成,可以让我们保持健康的身体和健康的心态。

3. 教育类

主题:在线学习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在线学习已成为越来越普遍的学习方式。在雅思听力课件中,也会涉及到在线学习方面的话题。在线课程有很多优点,如灵活性高、时间自由、受众面广、成本较低等。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学习,提高个人素质。在如今这个信息化的时代,我们需要更加注重在线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和知识。

4. 旅游类

主题:文化旅游

雅思听力课件中也会涉及到旅游方面的话题。文化旅游是一种非常好的体验不同文化的方式。例如,在旅游中我们可以品尝当地的美食、参观当地的博物馆或者文化遗产,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风俗和文化,增长见识。因此,文化旅游可以带给我们非常多的乐趣,也可以扩展我们的视野,使我们更具有开阔的眼界。

听力课件 篇4

R=reporter M=man

R. What was the first thing you remember? M. Oh, my goodness. It was about 5 o’clock in the

morning. I remember, I woke up when I was

thrown out of the bed. When I tried to walk,

the floor shook so that I fell. I felt terrified and

rushed downstairs.

R. What did you see outside?

M. Oh, I saw things I never want to see again. It seemed as if the end of the world came. People were crying, shouting and running everywhere. Bricks were falling down from some buildings while big ones were shaking...... Lots of people were getting buried under bricks. There were great fires around us. It was terrible.

R. Did you realize what was happening? M. No. I asked a man standing next to me what happened. Before he could answer, some bricks fell on him and he was killed.

R. That sounds frightening. Did you know where

to find a safer place?

M. Oh, no. Luckily I met a man who knew the

way to a boat.

R. So.... you got away easily

M. No, we didn’t. It was difficult because

the streets had deep cracks. As we were carefully picking our way, some frightened cows rushed up Market Street and dropped into one of them. I’ll never forget the noise they made. Some ofthem had broken their legs and others were climbing upon each other to get out. Horrible.

R. How did you feel once you’d left the

第2/3页

city?

M. Umm. I felt safer because we were

being

cared for. The soldiers saved us. They brought us water and food. Thanks to them many of us are still alive.

听力课件 篇5

survey n. 调查;测验 add up 合计

upset adj. 心烦意乱的;不安的;不适的 vt. 使不安;使心烦 ignore vt. 不理睬;忽视 calm vt. & vi. (使)平静;(使)镇定 adj. 平静的;镇静的;沉着的 calm (…) down (使)平静下来;(使)镇定下来 have got to 不得不;必须

concern vt. (使)担忧;涉及;关系到 n. 担心;关注;(利害)关系 be concerned about ... 关心...;挂念... walk the dog 遛狗

loose adj. 松的;松开的 vet n. 兽医

go through 经历;经受

set down 记下;放下;登记 series n. 连续;系列

a series of ... 一连串的;一系列;一套 outdoors adv. 在户外;在野外 spellbind vt. 迷住;迷惑 on purpose 故意 in order to 为了…… dusk n. 黄昏;傍晚 at dusk 在黄昏时刻 thunder vi. 打雷;雷鸣 n. 雷;雷声

entire adj. 整个的;完全的;全部的 entirely adv. 完全地;全然地;整个地 power n. 能力;力量;权力 face to face 面对面地

curtain n. 窗帘;门帘;幕布 dusty adj. 积满灰尘的

no longer / not … any longer 不再…… partner n. 伙伴;合作者;合伙人 settle vi. 安家;定居;停留 vt. 使定居;安排;解决 suffer vt. & vi. 遭受;忍受;经历 suffer from 遭受;患病 loneliness n. 孤单;寂寞 highway n. 公路;大路

recover vi. & vt. 痊愈;恢复;重新获得 get/be tired of ... 对……厌烦

pack vi. & vt. 捆扎;包装;打行李 n. 小包;包裹

pack (sth) up 将(东西)装箱打包 suitcase n. 手提箱;衣箱 overcoat n. 大衣;外套 teenager n. 十几岁的青少年

get along with 与……相处;进展 gossip vi. & n. 闲话;闲谈 fall in love 相爱;爱上

exactly adv. 确实如此;正是;确切地 disagree vi. 不同意

grateful adj. 感激的;表示谢意的 dislike n. & vt. 不喜欢;厌恶 join in 参加;加入

tip n. 揭示;技巧;尖;尖端;小费 vt. 倾斜;翻倒

secondly adv. 第二;其次 swap vt. 交换

item n. 项目;条款

Unit 2

subway n. 地下人行道;地铁 elevator n. 电梯;升降机

petrol n. 汽油(=gasoline) gas n. 汽油;气体;煤气;毒气

official adj. 官方的;正式的;公务的 voyage n. 航行;航海 conquer vt. 征服;占领 because of 因为;由于

native adj. 本国的;本地的 n. 本地人;本国人 come up 走近;上来;提出

apartment n. 公寓住宅;单元住宅 actually adv. 实际上;事实上 base vt. 以…为根据

n. 基部;基地;基础 at present 现在;目前

gradual adj. 逐渐的;逐步的 gradually adv. 逐渐地;逐步地 enrich vt. 使富裕;充实;改善 vocabulary n. 词汇;词汇量;词表 make use of ... 利用;使用 spelling n. 拼写;拼法

latter adj. 较后的;后半的;(两者中)后者的 identity n. 本身;本体;身份 fluent adj. 流利的;流畅的

声音的产生课件


在写教案课件时,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确保教案的内容准确、完整。教案是教师上课的依据,它不仅需要包含教学目标、教学步骤等基本信息,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特点,以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第二,要注重教案的逻辑性和连贯性。教案应该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每个环节之间要有明确的衔接关系,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第三,要注意教案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编写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学生的学习差异和教学环境的多样性,合理安排课堂活动,以便灵活应对各种情况。

第四,要关注教案的可评估性。教案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的具体表现形式和评估方法,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关于“声音的产生课件”,我们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在写教案课件时,我们可以参考该主题下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理论,借鉴其中的优点和经验,将其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以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您更好地适应工作和生活中的变化!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老师:上节课我们简单的介绍了一下物理要学习的几方面的知识,谁还记得是哪几方面的知识?

老师:今天我们就学习这看似简单,但又有着许多奥秘的声现象。

二、新课教学

老师: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如海浪的声音、优美的音乐声、汽车的喇叭声、老师讲课的声音等等,谁还能举出一些声音的例子?

学生:小鸟的叫声、电视机的声音等。

老师:这么多种声音,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呢?下面就由我带着你们这些将来的大科学家一起来探索一下吧!

我们先从身边的声现象开始研究。

(一)声音的产生

老师:研究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科学探究的几个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并进行实验--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交流与合作--评估

[实验]

⑴做直尺发声的实验;

老师:尺子在发声的同时有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总结(尺子在振动)。

⑵讲话(四班最棒!),同时用手摸喉咙处;

老师:讲话的同时手有什么感觉?

学生体验。

老师:前面两个例子声音产生的同时发声体都在振动,我们可以提出问题: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呢?不妨猜想一下物体发声是因为物体在振动,那么我们就应该设计实验来验证。

(3)拉皮筋,看到皮筋振动的同时听到声音,此实验证实了我们的猜想。

老师:这些声音产生的时候我们都能很明显地看到其振动,有没有看不见振动的声音呢?如果遇到了我们又该怎么样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呢?

(4)取一个鼓,敲一下

老师:鼓发出了声音,但是却看不见振动,是不是我们的猜想错了呢?你们自己想想改怎么办呢?

学生:是因为鼓的振动太微小了,我们看不见,所以应该用东西放大这种振动。(在鼓面上放上粉笔头,再次敲击,粉笔头弹起)粉笔头弹起说明鼓发声也是由振动产生的。

老师:很好,那我们再做几个实验来证实我们的猜想。

(5)敲击音叉

老师:这个也看不见振动,那位同学来试试这也是由振动产生声音的呢?器材可任选。

学生甲:敲击完音叉之后靠近原本不动的悬挂着的乒乓球,发现小球被弹起。

学生乙:敲击完音叉之后把音叉放入盛有水的玻璃杯中,发现水花四溅。

老师:请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对以上实验进行分析论证,你们得到什么结论呢?

学生:我们发现每次产生声音时物理都在振动,因此结论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演示实验]敲击钹一次之后,有余音产生,用手捂住,使其振动停止,发现声音也消失了

老师:由这个现象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

学生: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老师:不同的声音振动的部位不同,人讲话是声带振动,吹笛子是笛子内空气柱振动,敲鼓是鼓面振动,拉二胡是弦振动等。我们的祖先特别善于思考,既然知道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怎么样才能重复发生呢?如果是你,你想用什么方法来重复发声呢?

[学生猜想]

老师:如果我们将发声物体的振动规律记录下来,然后再按照记录下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早期的唱片机就是利用这种原理做成的。

(二)声音的传播

1.气体传声

老师:班上有没有人听不到我讲话的声音呢?

学生:没有

老师:我是贴着你们的耳朵上讲的吗?我离你们有一定的距离,为什么你们能听到我的声音呢?比如说我想喝水,必须先把水倒到杯子里,用杯子把水送到我嘴边才能喝到水,杯子就是我喝水的媒介。我们之间是什么传播了声音呢?你们能不能猜想一下?

学生:我们和老师之间只有空气这种物质了,所以我猜想应该是空气就是声音传递的媒介。

老师:猜想不等于就是事实,下面我们就证明一下,如果没有空气(即真空状态),我们还能不能听到声音呢?

[演示实验]用声音传播演示器。

(1)有空气时接通电源能听到声音

(2)用抽气机把空气抽出去之后声音变小了

(3)慢慢放气,发现声音越来越大

总结:气体能传声,而真空不能传声

老师:物理学中把传播是所需要的物质叫介质,故气体是声传播的介质。

老师:自然界中除了气体还有固体和液体,那么固体、液体也能传声吗?为什么呢?请举例说明。

2.固体传声

学生:隔墙有耳,说明声音能够穿过固体让人听到,所以固体也是声音传播的介质。

[实验]把耳朵贴在桌子上,用手轻轻的划,能从木头里传来很清晰的声音。

结论:固体也可以传声。说明固体也是声音传播的介质。

3.液体传声

老师:我们都是在海岛长大的,钓鱼一定不陌生,谁知道钓鱼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

学生:不能在岸上大声讲话。

老师:为什么?

学生:那样会吓走鱼的。

老师:鱼被液体包围着,也能听到声音,说明了什么?

学生:液体也能传声,液体也是声音传播的介质。

总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介质包括气体、液体、固体,真空不能传声。

4.声速

老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投影]

问题1:声音在15 ℃和25 ℃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 ℃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总结:(1)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在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在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在传播速度。

(2)声速大小与介质种类、温度有关。

5.声波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在形式传播。

6.回声

对着大山喊,能听到回声,回声是怎么回事?

老师以相同的声音在教室、操场讲话,听起来为什么不一样呢?

当回声与原声之间在时间间隔小于0.1S时,人耳就听不到回声了,此时,

回声对原声起到加强的作用。

三、练习

1.能不能在太空进行音乐会?为什么?

2.人在岸上讲话,水里的鱼通过那些介质听到声音?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2】

一、说教材

《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声音的奥秘》中的起始课。本节课是小学科学中物质科学领域,通过一系列探究活动,使学生亲历实验,逐步建立声音产生与物体振动之间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二、说学情

本节课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声音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学生对此缺少系统的思考,概念也比较模糊。我们需要通过活动让声音现身,让学生学会观察自然现象、研究规律。发展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说目标

1.通过层层递进的实验,能用多种方法使物体发出不同的声音,分析现象,最后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了解声音对动植物与人类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

四、说重、难点

重点:观察发现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分析归纳物体发声与振动的关系。

难点:将物体发声时的振动现象可视化。

五、教学设计

第一部分.精选故事,激趣导入

巧妙的导课是一节课成功的开端,我在本节课选用科学小故事《惊弓之鸟》作为本节课的开场,并设计了两个具有针对性的问题:1.大雁为什么会忽然掉落,它听到了什么声音?2.更羸是怎么知道大雁落单的,她听到了什么声音?通过这两个问题,使学生意识到:声音可以传递某种信息,只有善于观察的人才能捕捉这些信息,并且不同的声音传递给我们的信息也是不同的。使学生对探究声音产生兴趣。

第二部分.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感知声音的产生

让学生回忆分享自己曾听到过的声音,意识到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设计有层次的几个小活动,让学生开始思考声音是到底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一:在不借助任何器材的情况下,发出声音

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发出声音,引导学生发现声音和动是有关系的。

活动二:借助身边的材料,发出声音

学生尝试各种方法使橡皮筋、尺子、气球发出声音,体验这些材料发声时的共同特点,发现声音和物体的往复运动有关。

活动三:借助专业的乐器,发出声音。

这里我专门设计了2个步骤:1.敲击音叉后倾听并触摸2.溅水花实验。这两个步骤是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到振动的刺激。学生分享通过听、摸、看等感官去感受到的实验现象,进一步思考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并猜测声音和物体振动有关。

活动四:验证上述结论,将振动可视化

为了进一步更直观的展示振动的效果,我在小鼓上放黄豆进行演示实验,学生看到鼓面振动导致的黄豆跳跃,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术语解释现象最终得出结论:声音确实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本实验将振动可视化,加深学生对于振动概念的这一理解。

这四个活动,是为了使学生一步一步感知到声音产生的条件,层层递进,将较为抽象的振动具象化,放大化,便于学生理解,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探究尽管是以学生为主体,但这个过程离不开教师科学的设计和引导,通过试讲,我发现这样设计后的教学效果挺好,符合学生的认知梯度。

第三部分:逆向思维,反向思考如何让发出的声音停止

反证法是实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因此设计这个环节。先敲击音钹,让学生提出设想:如何能快速的让音钹恢复安静?教师演示,选出最快最好的方法,并让学生解释原理:振动停止时,声音消失。反向证明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本次活动意在让学生通过反向思考,利用已有的结论解决问题。

第四部分:拓展探究,思想碰撞

观看视频短片,短片中生动讲述了蜜蜂、蛇等不同动物的发声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动物发声同样是物体振动的结果,并让学生进行模仿,活跃气氛,加深印象。最后通过播放《百鸟朝凤》的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热情。

本部分设计主要是拓展学生思维,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将科学思维延伸至课堂外。

六、说板书

我这样设计板书,是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清晰地认识到:摩擦、撞击等这些行为,都属于振动。并且,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七、创新点:

1.精心设计故事导课,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2.中心教学环节,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在切身感受中亲历探究过程并得出最后的结论,再学以致用,利用学到的知识再解释生活中看到的现象。

3利用现代教学媒体,揭秘动物发声方式,渲染爱国氛围,巧妙地为科学探究的学习服务。

通过本次实验教学,我深刻的感受到,科学教学中,教师应深挖教材,广泛搜集相关资源,给学生提供可行的探究方案,鼓励学生想办法探究未知领域,感受科学课的魅力。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3】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版《探究——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需要媒介来传播.声音在不同的媒体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知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有多快,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知道声音会被障碍物反射;知道人们如何听到声音。

2.过程与方法:通过“真空罩手机报警器”实验和气体、液体、固体声音传播的实验或实例,观察和讨论声音的传播过程。需要介质。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和初步研究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运用回声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乐于在日常生活中探索自然现象和物理原理。注重培养学生在活动中与其他同学良好合作的意愿。 【教学重点】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探索声音传播的条件。

【教学仪器】 教师准备:钟罩1个,抽气机1个,手机1部,音叉(含小锤子和喇叭),多媒体课件。

学生设备:土电话、一个水槽(里面有水)和两个铁块。 【教材解析】《探究——声音是如何传递的》是一门以“提问”为重要因素的科学探究课程。通过对实验和生活案例的分析,总结出声音传播的条件,既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又实现了物理、生物、信息技术的融合,改变了教学方式,学习,倡导学生结合现象、实验和物理结论,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方式趋于自主。本课是声音部分的第二部分,也是本部分的重点。主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声音现象进行介绍,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探索声音传播所需的介质,以及声速的大小和回声。 “初步了解声音的传播条件”是新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也是学生们对生活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这部分的材料正好反映了让学生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过程。因此,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来看,本课处于比较重要的位置。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声音在人类社会中的作用,唤起对声音现象的强烈好奇心,激发求知欲。

【学生状况分析】学生的身体思维有一定的基础。由于年龄的原因,他们对直观的内容更感兴趣,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理性的思考过程。他们对声音的现象非常熟悉,但只有少数学生知道它的产生和传播以及声速的大小。声音的传播依赖于某些物质,在现实生活中很难直接感受到,需要通过实验和推理分析的方式获得。本课主要从实验入手,通过比较、概括和归纳得出比较简单的结论。因此,经过精心设计的探究和活动过程,学生的学习没有问题。

【课前准备】学生用纸杯、棉线等制作市话。 【设计思路】

从一开始,就创造一个场景。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下载的图片,聆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将学生引入声音的世界,从产生兴趣到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然后,围绕声音的传播,为学生设计了一些实践活动。

声音的传播:①教师示范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②通过学生讨论生活案例,设计固体和液体中声音传播的小实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到声音的传播需要媒介。

声波:因为比较抽象,这里不适合展开。可以使用多媒体动画建模,让学生初步在脑海中生成模型。人耳如何听到声音: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展示,体现物理、生物、信息技术的融合。

通过多媒体课件,观看视频:天坛的声音现象,骨传导手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下载的图片,聆听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带领学生聆听世界的声音,让学生感受精彩旋律。

1.情景创作:音乐家贝多芬不幸在28岁时患上了耳病,失去了正常的听力。 为了继续作曲,他用一根木棍,一端抵着钢琴罩,另一端夹在牙齿间,以“听到”他作品的声学效果。就这样他完成了《第九交响曲》等世界著名的不朽作品。

学生们现在听到的《田园交响曲》是贝多芬完全聋时创作的。浓浓的乡愁与《命运交响曲》一起成为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

2.问:贝多芬是如何用木棍创作的,贝多芬的木棍起到了什么作用? 师:本课我们学习①自然界中的声音是如何到达人耳的? ②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二、探索性活动

本次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探索性活动—总结—案例交流。教师示范:音叉振动并发出声音,塑料球被弹开多次。问题:声音如何从源头传播?学生:通过空气。

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某种东西作为媒介。

空气可以传播声音吗?引导学生说:①听老师讲课,听同学们的声音。 ②我听到上课铃声。 ③ 听到脚步声和其他生活实例。师:我们的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和动物传递信息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因此,地球上的大多数动物都有听力。气体可以传播声音。进一步猜想:如果没有空气,声音能传播吗?

演示实验:“真空罩手机报警器”探索真空是否能传声。 (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本次实验由老师进行演示。在进行本次实验时,一定要提醒学生观察实验中的现象,并进行前后对比。) 问题:没有空气月亮。沟通?为什么?学生:声音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情景创作:医生的听诊器、心跳或肺的声音是如何到达人耳的?师:就用我们的桌子做一个最简单的小实验来检验你的猜想。这个实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怎么做?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还可以提示:发声器(声源)——人耳(感受器),中间是传声材料(即桌子)。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敲击或摩擦桌腿。他们第一次把耳朵放在桌子上听他们听到的声音;第二次他们坐直听,比较了两次听到的前后声音。师:从以上活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师:你能想到其他的生活例子或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可以传播声音的观点吗? (让学生举个例子,比如小学打的本地电话等) 学生活动:用课前准备的本地电话私聊。

思考:游击队怎么知道电影《铁路游击队》中敌人来了?学生:躺在铁轨上听火车的声音表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让学生通过多媒体课件观看下载的图片:在节日里,贵州布依族用竹筒和棉线器皿窃窃私语。问:那么液体也能传播声音吗?师:你能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用桌子上的水槽来验证吗?你能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来证明你的观点吗?

这个时候,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水槽来设计和探索。在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东西作为发声对象比较好用?放置声音的最佳位置在哪里?什么是发声器?

学生活动:学生使用桌子上的水槽和铁块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演出。并让学生列出生活中的例子。通过多媒体课件,学生可以观看下载的图片: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下整齐一致地表演,鱼被岸上说话的声音吓跑。电子发声器引鱼入网动画等。

老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声音的传播有什么认识?您能否请一位代表用您自己的语言对其进行总结?

学生: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材料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三。声波

老师:用铅笔轻敲水面,你会看到什么?学生:一圈水波,它们继续向四周蔓延。

师:那么空气中的声音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情况?

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提出声波的概念。

四、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称为声速。

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几种物质中的声速。教师引导学生快速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中的传播速度。从表中可以看出,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也与介质的温度有关;声音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气体中快;在 15°C 时,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m/s。通过球弹跳实验,介绍了回声的知识和听到回声的条件。声音会被多孔和柔软的物体吸收(简单描述一下电影院的墙壁)。

5.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人耳图片及声音传播方式:“声波——耳廓——外耳道——耳膜——听小骨——耳蜗——脑。”本次活动重点培养学生整合信息的能力。在外耳,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在中耳,声音通过固体传播;在内耳中,声音通过液体传播。可见,耳朵是我们了解这个多彩世界的重要感觉器官。它体现了物理学、生物学和信息技术的融合。

6.复习总结,复习重点

师:从本课的探究中,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音在不同的媒体中以不同的速度传播。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遇到多孔柔软的物体会被吸收。

七、交流讨论,课堂完成

1。在雷雨天,我们总是看到闪电,然后听到雷声隆隆,你知道为什么吗?

2.发生灾难时被困在建筑物废墟中的人们的一个好方法是敲打铁上下管道寻求帮助。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3.有人想量一下前方的悬崖有多远,他喊了一声,停了测表,听到了回声。 那么这个悬崖离他有多远?

4.人们在课堂上讲话时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 一根长长的钢管装满水,一端敲一次,另一端能听到多少次敲打声?学生们互相猜测、讨论和交换意见。

八、趣味物理通过多媒体课件,观看视频:天坛的声音现象,骨传导手机。并回答课前的问题:贝多芬的木棍起什么作用?

九、布置作业:“轻量级夺冠”基础题设计一个测量空气中声速的方案并实施,然后与其他同学交流。

10.课后反思:

这堂课涉及的内容很多,非常碎片化。 ,通过让学生制作自己的电话,利用身边的材料做实验,体验声音的传播条件;但个别实验的演示和观察也存在一些困难。对于这些比较困难的实验,视频展示、图片观察得到了很好的休息。

徐国英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4】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声现象”涉及的知识点有:

1.体验声音的产生是由于振动引起的。

2.领会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3.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4.在学习过程中领悟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从学生兴趣出发来设计教材的结构,这也许是把“声现象”作为本套教材第一章的初衷。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可安排若干随堂实验探究活动,例如“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探究决定音调高低的因素”等。问题的提出不是由学生自主完成的,实验过程也相对很简单。

本章学习要注意使学生了解声音在生活、生产和社会等方面的应用和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例如“骨传导”“双耳效应”“声与信息”“噪声的危害与控制”等,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的课程理念。教学中还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加强对生活中的科学和技术理解,获得更多的实际知识,适应现代化的生活,对科学学习产生兴趣。在教学中我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

(1)在学习中要利用好图片,力图牢牢抓住学生的心。

本章的章首图是一队行走中的大象。我们在动物园观察中知道,大象的活动通常是无声无息的。那么,大象的活动跟声音有什么关系?这无声中蕴含着什么?这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冲突,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的欲望。本图不像其他一些图(如编钟、锣鼓)更具有明显的声特征,反而会使学生想知道其中的奥妙。本图由于立意比较新鲜、奇特,教学中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认真领会获取本章知识的过程和方法:

如运用比较的方法判断发声和未发声的区别;运用归纳的方法发现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运用转化和放大的方法,放大人眼看不到的振动。例如音叉的振动不能明显看出,可通过让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引起颤抖的触觉或看到乒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被弹起以及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等现象来显示。在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推理想象化”的思维方法得出“真空不能传声”的结论。

(3)会选用身边的有关器材设计一些小实验来证明:

声现象与生活密切相关,可进行探究的器材在周围随处可见,我们可以利用一切可利用的器材进行探究教学,这样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强学生在生活中的感悟,激发物理的学习兴趣。例如让学生动手做一些活动(如尺子振动发声、声带振动发声、击打纸片发声等),来进一步探究物体发声时的都发生振动基本特征。这一章的“探究”相对后面的几章而言比较容易,学生做起来也比较简单。

(4)关注生活中与声音有关的物理现象,能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声现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声现象与生活密切相关,能把课本上所学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声现象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①动物的发声方法: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出“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等等。

②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音?能否一试?可让学生讨论发言,增加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这些都与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可随时进行探究活动,来激发兴趣。

在探究学习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并通过学生自评、小组议评、教师综合评,对学生的探究学习做出适当的评价。评价时不仅要关注学生探究活动的结果,更要关注学生在此过程中每个环节的表现。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学生是如何取得的进步及其经历过程,如,他们如何发现问题,如何与同伴合作,在活动中是否表现出兴趣、责任感、创造性与合作精神等等。

这一章节学生的探究活动较为简单,学生得到结论较容易,学生很容易得到成功的满足,激发探究兴趣。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5】

声音是人们在生活中交流信息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比较常见的物理现象。对本节课的教学设想,说明如下: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这节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人教版)八年级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也是学生正式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节,因此,这节课显得非常重要。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就是第一章内容的基础,只有先掌握了这节内容,才能够学好后面的内容。因此教材比较注意科学地编排内容,它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通过身边的例子把物理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这样就能够让学生对物理有一种亲切感,觉得物理就在他们身边,从而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兴趣,还对后面的内容起到了启下的作用。

2、教材结构分析

教材首先引入生活中的各种发声现象,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就在我们的身边,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通过科学探究试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物体发声的共同特征,以及了解声音是怎样传播的和声速的概念,最后通过观察、思考和总结,自己得出结论。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②知道声音是靠介质来传播的以及介质的种类。

③知道声速以及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②在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掌握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以及学会和别人交流与合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教学中,通过观察、实验、合作与交流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养成自己去探究物理现象的习惯。

②培养了学生善于观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4、教材的重点、难点

重点:学生要掌握本章后面的内容,就必须先了解三点关键性的知识,即:“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靠介质来传播”以及“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所以,这三点关键性的知识就是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由于这节课是学生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第一节课,他们对物理知识都很陌生,而“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对于学生来说非常抽象,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对学习“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有很大的障碍,因此,将“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前置认知基础:学生已经知道在生活中有声音这一物理现象存在,但不是很了解。

2、学生已具备的前置技能基础:因为学生才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所以他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探究和分析能力都非常的薄弱,几乎没什么前置技能可言,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这些方面的引导。

3、学生的思维障碍:刚开始学习物理知识的学生,对一些抽象的物理概念很难理解,如:真空、声波以及声速。这些概念对他们的思维构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在讲解这些概念时,要特别注意引导方法。

三、教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我采取以下的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科学探究式和启发式教学法。通过观察、感受声音的一些物理现象,提出问题,让学生大胆猜想、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通过科学探究实验,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同时培养学生的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最后由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四、学法

学生通过观察声音的一些物理现象,思考声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以及它是如何传播的,接着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然后一起交流与合作,最后得出结论。学生从中不仅学会了通过观察提出问题,还学会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以及怎样和他人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用一个课时完成,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科学探究实验来完成教学内容,课堂教学分为三大环节:新课引入、新课教学和小结。

1、观看视频动画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观看各种声音的视频动画,让学生了解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各样美妙声音的世界。

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呢?

2、新课教学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这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之一。通过学生观察、感受的自

主探究活动来认知声音产生的机理,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小实验。

(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备有:一个小鼓、一对鼓棒、铁架台、一个用细线吊着的乒乓球、音叉、音叉棒、音箱、闹钟和水槽等器材)

实验1:用音叉棒敲击音叉,观察悬挂着的与音叉接触的乒乓球的变化(乒乓球不停地跳动着),并用手触摸音叉(感受振动)。

实验2:用鼓棒敲打鼓面,用手触摸鼓面,感受被敲打后的鼓面的变化(发声时鼓面在振动)。

实验3:教师吉他伴奏,让学生唱一段歌曲,同时,学生用手触摸自己的喉咙,感受唱歌时喉咙的振动并观察吉他发声时的特征(琴弦在振动)。

以上三个设计实验,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产生质疑,再亲身感受,从而找出声音产生的共同特征,由此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是靠介质来传播的

这是本节课教学重点之二。当学生得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之后,提问:

那声音是如何传播的呢?(学生讨论、猜想)

演示实验:将响着的闹铃放在钟罩座上,盖上钟罩,让学生听从钟罩内发出的响声,然后用抽气机抽尽罩内的空气,同时让学生聆听。

提问1:闹铃仍在响,但听不到声音,为什么?(答:因为罩内的空气被抽掉了)

提问2:这说明了什么呢?(答:1、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2、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展示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视频动画。

提问3:宇航员在太空中是如何进行对话和交流的(学生讨论、猜想)同时展示两位在太空中工作的宇航员照片。

提问4:声音在空气中可以传播,那在水中呢?(学生讨论、猜想)

实验1:要求学生将响着的闹钟用透明的塑料袋密封好,并使其完全淹没在装有适量水的水槽中,聆听。

由学生从实验中得出:声音在水中也可以传播。

提问5:声音既可以在空气中传播,也可以在水中传播,那声音还可以在什么中传播呢?

实验2:两人一组,用自制的“土电话”相互对话

实验3:两人一组,一学生在课桌的一端用手指轻轻来回划动,另一同学把耳朵贴在课桌的另一端聆听。

由学生归纳得出:声音还可以在绳子、课桌中传播。

教师归纳:声音可以在气体(空气)、液体(水)和固体(绳子、课桌)中传播,这些气体、液体和固体在物理学中就叫做介质,即: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而声音在真空中是不能传播的,所以说声音是靠介质来传播的。

提问6:声音既然是靠介质来传播的,那它是以怎样的'形式传播的呢?

展示形成声波的图片以及演示动画来说明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这种波就叫做声波。

提问7:人们如何保存声音?

展示老式唱片、磁带和CD光盘的图片。

(3)声速

提问1:站在远处对着高墙或是山崖喊话,会发现什么现象呢?(答:有回声)

提问2:这说明了什么?(答:说明了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提问3:那站在远近不同的地方对着高墙或是山崖喊话,听到回声的快慢相同吗?(答:不同)

教师归纳:声音的传播是有快慢的。而在物理学中就用声速来描述声音传播的快慢。声速的大小就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它的符号为v,单位是m/s,也可以写成m·s-1,读做米每秒。

展示课本上“小资料”中的表。

提问4:这个表说明了声速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答:声速的大小不仅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这也是本节课教学重点之三。

提问5: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哪种介质中的声速最大呢?(答:固体)其次呢?(答:液体)最后呢?(答:气体)

教师归纳:也就是说,在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小,而在液体中传播的速度介于这两者之间。

巩固练习:如果你将耳朵帖在长水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长水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几次声音为什么

这道练习既巩固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也锻炼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布置作业:回去后请您想出能测量声速的办法,看看如何才能更好地测量出比较准确的声速,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可以进行科学探究实验,也可以查阅相关资料,还可以询问他人。)

这道作业题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查阅资料以及和他人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6】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

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导比较: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乘势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那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

教师预备:方案一: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方案二: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方案三:用细线将铅笔系在音叉上,音叉发声时,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观察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情况。

方案四:用细砂撒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砂子的情况。 方案五:把装有水的水槽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水面的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根据情况指导) 收集信息,分析材料:

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且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重点: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鼓,音叉,纸屑若干,盛有水的烧杯,钟罩,抽气机,闹铃,气球。

学生准备:音叉、纸片、梳子、乒乓球、水杯、小铃铛、广口瓶、声音芯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教师播放自然以及生活中常见的某些声音。

例如:电铃声、钢琴曲片段、工厂的电焊声、丛林中的鸟语、夏日的蝉声、瀑布声等。

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能听出刚才都是什么声音?是哪些物体在发出声音?

学生回答

教师: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将研究自然界中声音的有关知识。同学们自己想知道有关声音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学生回答

教师在赞赏肯定的同时有选择地摘录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确定本节课研究的主题就是学生刚才提出的问题中的某几个,并说明其他的问题会在以后的学习中逐渐探索,也可以课后去查找资料,自己先行研究。

教师明确教学的研究目标:

(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2)我们人耳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3)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耳朵的?

(4)声音传播的快慢。

探究性活动一

这个活动过程分为三个步骤进行:探索性活动——小结——事例交流。

1.探索性活动。

组织学生活动:怎样利用桌上的器材,让它们发出声音,比比看,谁的方法多,谁的发声方法有创意,介绍桌上的器材,特别是音叉。

活动过程中要求学生:

体验:你是如何让物体发声的,你触摸发声的物体时,请体会感觉。

思考:

①物体发声时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

②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活动:用桌上的器材研究如何发声,教师参与讨论。然后教师请学生代表上台表演研究结果,对独特的发声方法赞赏和鼓励。并对上述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共同体验:摸着自己的声带,说一句话。体会手上的感觉,说出感觉。

学生得出结论:振动的物体能发出声音。

问题:是不是物体发声就一定在振动?

活动:敲打桌子

思考:听到声音,却看不见桌子的振动,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桌子的振动?

演示:击鼓

问题:鼓面在振动吗?如果在振动,你如何证明,能否让看的人感受到它的振动?说出你的方法。

演示:敲击音叉

问题:你能想出什么办法来证明音叉在振动?

从上述事例中你能否总结出一种“验证难以觉察的物体振动”的方法?

2.小结:在以上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总结物体发声的原因,即物体发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引起。

3.交流:物体的发声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介绍一些比较奇特的发声方法吗?比如动物间有趣的交流方式。

说明:

1.学生的发声活动是在开放的互动式形式中进行,教师在学生的交流汇报中应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展示发声方法,汇报体验和感受,例如学生把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可激起水花,利用树叶吹奏发声等,更应该鼓励,并让学生在现象中归纳问题的本质。如果学生不能对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可做一定的提示和演示。

2.交流有趣的发声方法时,如果学生难以调动,教师可提出有趣的发声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

①动物的发声方法:蝉是怎么发声的?蚊子和苍蝇发出“嗡嗡”声是怎么回事?猴子和大象是怎么交流的等等。

②同一物体不同的发声方法:怎样让一个气球发出不同的声音来?人体除了声带外,还可以怎样发声?能否一试?可让学生讨论发言,增加学生对学习物理的兴趣。

探究性活动二

情景创设:医生的听诊器,心脏跳动或者肺部的声音是靠什么传到人耳中的?

猜想:声音的传播可能需要什么东西作媒介。

做个最简单的小实验验证一下你的猜想。就用我们的课桌当作传声物。这个实验需要提供什么条件?(联想医生听到病人身体器官运动的条件)如何操作?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也可提示:发声体(源)……人耳(接收体),中间为传声物体(课桌)。

活动:两个学生合作,一个学生轻敲桌面或抓桌子,另一个学生把耳朵贴在桌面上听。感受听到的声音。再把两张桌子分开一条缝,进行实验,前后对比。

从以上的活动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固体可以传声)你还可以想出其他的生活实例或者实验方案来支持固体可以传声这个观点吗?(让学生举例,例如小学里曾经制作的土电话、“隔墙有耳”)

问题:那么液体是否也可以传声呢?

讨论:你能否用桌上的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实验来体验一下?如果你得到了肯定的答案,你能否举一些生活实例来证明你的观点?(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时,让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设计和探究,在设计实验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对照固体传声的小实验,提出问题:用什么做发声物体比较简单?传声物是什么?该把发声物体放在什么地方比较合适?

活动:方案设计好以后,学生利用桌上的器材进行实验。教师辅导。并让学生列举生活实例。

问题:空气可以传声吗?列举事实说明。①听到铃声;②听到人的说话声;③听见脚步声;等等。

进一步猜想:如果连空气都没有呢?声音能不能传播呢?为了证明这个猜想,最好做实验试一试。

联想: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想一想这个实验怎样做?怎样实现没有空气的状态?学生会很自然地联想到需要提供一个真空的环境,然后把一个发声体(例如小电铃)放入这样的环境里,前后对比。思路理清楚后,由于实验器材的局限性,这个实验由教师演示,让两个学生上台辅助,学生进行观察对比:

(1)抽去空气前和抽气后铃声的对比。

(2)抽气后再通入气体,两种情况铃声的对比。及时纠正猜想的谬误,最好推理得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正确结论。

引导:通过刚才这一段的学习,同学对声音的传播有了怎样的认识,能不能请个代表用自己的语言归纳一下。

学生: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传播声音的物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

声波

问题:声音在空气中如何传播呢?

多媒体演示水波的运动。

问题:1.谁能描述一下你看见了什么?(一圈圈的水波,而且不断地向四周扩散)

2.水面上为什么出现了水波?

3.我手中有一张纸,怎样才能让它发出声音?

学生体验:抖动手臂,引起纸的振动,发出声音。

问题:1.纸的振动,会影响到周围的空气吗?

2.水滴使水面振动,发出声音,以水波的形式传播;振动的纸发出声音,在空气中会以什么形式传播呢?我们可不可以用水波类比一下呢?

播放多媒体声波动画让学生有初步的认识,并提出声波这个概念。

学生阅读课文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声速以及估测

情景:有时候在电影里看见这样的画面,演员的口形与观众听到的话不是同一时间的,听到的声音要比演员的口形慢半拍,这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把声音在每秒钟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多媒体显示:声速表。快速地熟悉声音在空气、水、钢铁中的传播速度。

问题:在一根空的长铁管的一头敲一下,在另一头可以听到几次声音?(抢答并说出理由)如果要想在另一头听到三次敲击声,你该怎么做?

学生思考并回答,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传声速度与传播时间的关系。

说明声速不仅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介质的温度有关。

问题:如果我们想知道声音在室温状态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应该怎么办?说出实验方案。

引导:要测声速,必须知道哪些量?你准备用什么办法解决这些量?需要用到哪些器材?

组织学生讨论,要求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

说明:在设计实验的时候,要注意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声源离人耳的距离适当,不宜过近。测时间的工具也尽可能准确。当然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案,只要原理得当,应该给予鼓励。

回声

问题:

1.如果对着山崖大喊一声,会发生什么现象?

2.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由此引入回声的概念

问题:如果对着教室的墙大喊一声,有回声产生吗?

学生讨论:听到回声的条件

学生总结:1.回声到达人耳应比原声晚0.1 s以上。

2.如果相差不到0.1 s,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思考:1.开山放炮时为什么能听到隆隆不绝的响声?

2.人在屋里说话为什么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

多媒体播放“天坛的声学建筑”

多媒体展示音乐厅、琴房的图片

思考: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构?

学生回想音乐教室墙壁的构造,阅读课文,了解声音遇到柔软多孔的物体会被吸收。

【课堂小结】

让学生总结本节所学的内容(用多媒体给出)

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知道声速及相关的应用。

【布置作业】

1.复习课文,理解声速的含义。

2.课本P38-39:作业1-6题。

【教学板书】

第一节 科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声音(sound)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可以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传播的快慢:空气(15 ℃)中声速是340 m/s;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快,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传播得慢。

4.回声

【教学反思】

这节的知识点相对其他章节比较简单,关键是要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要以培养兴趣为出发点,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为根本,精心设计实验,创设物理情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并适时地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很强,并且通过音叉、鼓前后两次实验的对比,对“化细微为显著”的研究方法印象很深刻。在探究介质问题时,还要注意做好铺垫,让学生说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要恰当地铺设台阶,适时引导,让学生觉得实验过程是他们自己设计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8】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声音能传向四面八方,声音在气体、固体、液体中都能传播。

②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和实验等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向和声音能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

②了解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实验及推理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声学道理。

二、学习重点

声音的传播途径。

三、学习难点

声音的传播形式。

四、学习器材

水槽、水、石块若干枚、鼓、鼓糙、拴有泡沫塑料小球的纸屏、“土电话”、带胶管的漏斗。

五、学习课时:

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引入

1、教师介绍器材超市。

2、学生观察、试用器材,对于不知道名称和×作方法的,可以问教师。

3、教师:在研究了声音的产生之后,我们接下来该研究什么呢?

4、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二)破题

1、教师:要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个问题,可以把它分成几个小问题来研究。小组讨论一下,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分成哪几个小问题呢?

2、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及提醒学生讨论时要不影响其他小组。)

3、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方向?能在?传播形式?)

(三)选题

1、教师:每个小组选一道问题进行研究,好吗?我觉得在选题时应该选得题要小组同学都有研究兴趣,并注意所选的题我们是否有器材来研究。可以吗?

2、学生小组讨论选题。(教师巡视。提醒学生考虑准备用哪些器材来研究。)

3、教师:各小组根据所选的题选取需要的器材。

4、学生选取器材。

(四)解题

1、教师:选取了器材之后,我们该做什么呢?

2、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方案的探讨。)

3、教师讲述:研究问题时可以有一个方案,也可以有多个方案。

4、学生小组制定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实验活动。

(五)交流汇报、经验共享

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扮演主持人的角×。提醒学生汇报时每个小组要有主讲学生,要依据本组的实验计划,汇报全面。开展置疑和答疑。全体学生形成共识。)

(对于学习难点声音的传播形式,教师要参与学生的汇报,讲清这个问题。)

2、教师小结:这节课我们按照先破题,既把一个问题分成几个小问题;再选题,选择愿意研究和可以研究的问题;接着解题,通过选取器材、制定实验计划、做实验、取得发现和结果;最后交流汇报的方式解决了“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个问题,今后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解决其他问题。“提问:(出图)请猜测:当玻璃钟罩里的空气被抽空后,我们还能听见闹钟的铃声吗?为什么?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9】

播放录像:电闪雷鸣、江河咆哮、鼓乐齐鸣、放鞭炮、电锯切割木板、小孩啼哭等画面

[引语]从刚才看到的这些现象中,可以说人们从呱呱落地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音打交道,声音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我们即熟悉又陌生,那么,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探讨声音的奥妙呢?学生回答:想

由直观的画面创设声音产生的情景,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从而顺利的导入新课。

下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准备的器材及周围可利用的物体,如铅笔盒、书、纸、笔等来做实验,想办法让它们发声,比比看哪一组的方法多?注意观察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不同?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看哪一组最先发现?

师巡视并指导,帮助学生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

利用不同物体进行发声实验,在探究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学生有的拉长橡皮筋,有的拨动尺子,有的吹口哨,有的摇小铃铛等等自己设计的实验,兴趣盎然。

其它小组的同学是否和他们有同样的发现?还做了哪些实验?学生交流。

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很好,善于动脑,把不同器材结合使用很好,下面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声音的产生。用手按住喉头部分,大声说“振动”

生活中声音产生的现象很多,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分析生活中的物体是如何发声的?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加深他们的合作意识同时也为后面发现声音的产生的原因作好铺垫学生在交流时给学生足够的时间,通过他们的交流尽可能多的做实验,通过实验也就不难得出声音产生的原因,让他们真正体验探究的快乐。

让学生再一次感受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刚才同学们回答的都非常好,有谁知道蝉是怎样发声的?

[思考]烈日当空的中午,在撒哈拉大沙漠中的旅行者常常会听到“砰、砰”神奇的枪声,这时大家都会惊恐地趴在地上躲避,原来撒哈拉沙漠中午的气温超过42℃,沙漠中的石灰岩受热膨胀到一定程度就会炸裂,现在你知道枪声哪来的吗?

我站在讲台上说话,你们可以听见,声是靠什么传播的呢?

气体、固体可以传声,那液体能否传声呢?

师:出示装有小金鱼的鱼缸,轻敲鱼缸,看金鱼的反应,说明液体也可以传声。

师:演示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总结归纳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问题]《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科学吗?

师用塑料圈在水平方向上来回推动,可以看到疏密变化从而引出声波,学生看课本33页明确声是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下雨天,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是为什么?

看来声的传播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声有一定的速度。同学们通过33页小资料的表格,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在教室里说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为什么?

学生仔细分析讨论,然后起来交流获得的信息。

学生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传播的形式,声速的大小。 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同学们你们对本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不足之处?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10】

【设计思想】

初二学生由于刚刚进入物理学科的学习,会感到物理与自己的生活有很大距离。因此拉近物理与生活的关系,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非常关键的。而《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节课的内容特点决定了它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因此,本节课的设计就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通过探究活动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出发,在教师引导下,使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和对实验现象及收集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结论。在探究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锻炼,同时也感到物理就在自己的生活之中。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掌握初步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学会用物理知识来描述生活中声现象。

【教学重点】

1.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

【教师准备】

音叉、小锤、铁架台、带有细线的乒乓球、水槽、水、真空玻璃罩、抽气机、烧杯。

【学生准备】

橡皮筋、细线、铅笔、白纸、细砂、小闹钟(或小收音机)、小石头、塑料袋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媒体播放:海涛声、砂轮与工件的摩擦声、优美的歌声、琴声、锣鼓声、神奇的超声波等。

引导提问: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为什么会有各种各样、千差万别的声音呢?

导入课题:我们听到的`如此优美的乐曲及大千世界里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二、进行新课

问题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讨论:如此丰富多彩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

引导比较:

1.让学生感知比较说话与不说话时喉咙部位的情况。

2.观察比较按紧的直尺不发声与拨动发声时的情况。

3.观察比较烧杯中的静水与向烧杯中倒水发声时水的情况。

4.让观察比较拉紧的橡皮筋发声与不发声时的情况。

师生总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教师演示:发声的音叉可以把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音叉在振动。(物理研究方法指导:转化法)

乘势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音叉在振动?是否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呢?怎样验证?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点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需要那些器材,具体怎样操作?确定方案)

教师预备:方案一:用手轻触发声的音叉,手有什么感觉。

方案二:让发声的音叉浸入水面少许,观察水面变化情况。

方案三:用细线将铅笔系在音叉上,音叉发声时,用纸在笔尖上迅速拖过,观察在纸上留下的线条情况。

方案四:用细砂撒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砂子的情况。

方案五:把装有水的水槽放在桌面上,用小锤敲击桌面时发声的同时观察水面的情况。

学生活动:(教师根据情况指导)

收集信息,分析材料:

得出结论: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11】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学生接触初中物理的第一节,在教材中以及在以后的物理学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学生兴趣的培养、知识的学习、能力的形成,探究意识、创新意识、交流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一定作用。通过本节课,将努力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在活动中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特点

全节共分两个部分: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和声速。

具有如下特点:

1)重视与日常生活和生产应用的联系。

2)重视科学探究活动。

3)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4)重视内容呈现的多样化。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三维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和他人合作的精神。

4、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5、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在数学、自然科学、生活阅历方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物理素材和学习能力,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好奇心、动手实验的能力比较强,易于接受物理这门学科。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要在教过程中有意识培养。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教学,属于知识探究性教学,在教师的导控下,创设教学情境,提出探究问题,学生边观察边思考,并通过采取分组实验及演示实验来进行论证。通过小组交流进行归纳总结,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

具体方法:教师引导探究法,学生自主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阅读法。

四、教学准备

教具:气球,蜡烛,录音机,音叉,用线悬挂着的泡沫塑料小球。

学具:橡皮筋,小鼓,钢尺,纸。

五、教学程序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通过多媒体课件,播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提出一系列与声音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新课。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另外,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真空铃实验”,“声波的形成”,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运用学生分组探究声音的产生实验和教师演示声音产生实验,归纳“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的结论。在探究中,适时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物理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能力,通过气球、火焰在音箱旁的振动,体会放大微小振动的实验方法。

3、运用科学探究方法,探究声音的传播。

首先,结合固体能否传声实验,指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悟科学探究的几个基本要素,然后学生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尝试探究液体是否传声实验,教师适时指导,使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渐渐养成科学探究的习惯,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

4、通过声音的发生、传播事例交流,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平时收集资料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

最后,学生总结本节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本节是学生学习物理的第一节,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要多鼓励,多引导,渐渐形成各方面的能力。

声音的产生课件【篇12】

一、立足课标,说教材和学情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声音》单元第二课时内容。

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本课在本单元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基于前一节《听听声音》来研究、探索《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课时的探究活动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学情分析】

在进行本课学习前,作为四年级的学生对声音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已有教丰富的直观感受。但是熟悉的现象并不一定引起学生自主的探究性思考,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

基于这样的思考,上课前可以由老师收集声音的录音材料,课一开始,我便在“熟悉”两字上做文章,让学生做“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导入本课。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让学生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奥秘的兴趣。

二、围绕目标,说教法与学法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过程与方法: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不同现象;能从多个物体发声的观察事实中对原因进行假设性解释;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容易观察到的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探究的过程中,积极大胆地阐述自己的发现;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

【教学重点】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鼓、音叉、装水的水槽、课件。学生分小组准备:鼓、豆子、钢尺、皮筋、小木架。

教法、学法

1、教法

情境激趣法:以“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导入本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辅助法:利用多媒体课件、声音文件、图片文件进行直观演示,将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启发学生主动去探究声音的产生。

层层推进法:从四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探索性实验不适合大步子教学,宜采用步步深入、层层推进的方式设计教学。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

2、学法

(1)实验探究法:让学生在实验中自主探究声音的产生,主动获取信息。

(2)小组合作法: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深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中,并在活动中提高科学素养。

(3)交流讨论法:让学生在实验中充分交流讨论探究声音的本质。

三、抓住主线,说板块与环节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创造最佳的学习氛围,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烈的心理特点,上课伊始,我设计了“听声音,猜物体”的游戏,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关注:“同学们,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一样特殊的礼物,请你们闭上眼睛,认真聆听。”(播放声音)生听后,汇报听到的声音:汽车声、火车声、风声、雷声、雨声等。

让学生初步感觉到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环境中,激发学生想知道声音更多奥秘的兴趣。接着谈话:“我们生活在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关于声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肯定会提出许多问题:比如,声音是怎样来的?我们怎样才能控制声音等问题。——从而揭示了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分组实验,步步引导。

活动一:使物体发出声音

如何步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提出猜想并逐步验证猜想呢?我设计如下环节

(1)明确目标和要求

(2)分组实验,完成表格

(3)反馈交流,评价点拨

(4)提出质疑,产生冲突

(5)观察实验,初步建立“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概念。

在第一环节,我会和学生进行如下谈话: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实验探究活动来寻找答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好了鼓、钢尺、皮筋,你能想办法让它们发出声音吗?下面分小组进行实验,做实验前请大家共同来看看实验目的和要求。(课件出示)在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之后,便进入到第二环节的活动中,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表格的填写,教师巡视指导。

这个环节可能会出现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制造声音的响度上,这时我会提醒学生:“老师不是看哪组同学制造的声音响,而是看哪组同学想到的让物体发声的办法多。”这样既可以管理课堂,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并完成表格之后,进入“反馈交流,评价点拨”环节,我提出本课要探究的核心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时学生的回答还是在他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上做出的。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声音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的”或“声音是由于物体运动产生的” 。

当然,这些猜想并没有探究到声音的本质。但只要是建立在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所见所思的回答我都会给予肯定,并让学生相互评价补充。

此段教学中,我并不急于马上将“物体振动产生声音”这一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下一环节的“质疑”,让学生的猜想与事实之间的产生强烈冲突,从而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关于雾应急预案(必备十五篇)

应急预案 09-23

非主流伤感的句子

非主流伤感句子 09-23

声音控制的心得体会(精选好文)

炒股心得体会精选 内部控制心得体会 02-18

烟花励志说说68句

烟花励志说说 09-23

小学检讨书精选

小学检讨书 09-23

上灶申请书收藏6篇

09-23

形容美丽的句子

形容美丽句子 形容空姐美丽的句子 09-23

校卫队工作总结

卫队工作总结 09-23

学习英语计划(热门5篇)

学习英语计划 09-23

桃花小学生作文

桃花小学生作文 09-23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