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丁香教案

丁香结教案【篇1】

教材分析:

《窗前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充满款款情意的儿童诗歌。孩子们为老师种下了一株紫丁香,那绿色和花香,代表了孩子们对教师真诚的爱,这样的情意真让人感动,这首诗充满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纯,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好,贴切,是对学生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巩固词语,会写“甜、绿”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识字,写字习惯,积累识字方法,进一巩固阅读能力。

3、通过学习,体会师生间深厚的感情,进而树立尊敬教师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

在识字读文的基础上,体会诗句中表达的尊师之情。

教学难点:

抓住诗句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的内容。

教学准备:

1、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内容包含课文内容及相关图片、歌曲录音)

2、收集赞美老师的诗句,抄写下来。

3、回忆老师关心爱护自己或同学的事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上节课,同学们提出问题:为什么学生要送给老师一株紫丁香呢?这节课让李老师带同学们深入学习这首诗歌。掲题。(指名读-齐读)

二、复习词语,书写“绿、甜”

师:首先让我们来复习一下上节课学习的词语吧!

师:“小小火车谁最快”

生:“我们自己赛一赛”

1、开火车游戏

2、顺口溜检查词语巩固情况

3、书写生字

师:同学们对本节课的词语掌握的很扎实。今天李老师带来这两位生字朋友,谁来读一读,并组成词语?(指名读)

师追问:你能用“绿色”来说一句话吗?或你能用“甜美”来说一句话吗?

师:谁有好办法把这两个字记住呢?(指名说)

师:我们在写这两个字的时候最容易写错的地方在哪呢?(生汇报)

师:现在由老师在黑板上写这两个字,同学们舞动你的食指棒在你的桌子上和老师一起写。(生展示—评价)

三、分析第1小节

师:请同学们先听老师读课文,注意标点符号的停顿及词语的读音,然后再请同学们读(课件)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理解去读这篇课文,并思考这样问题:为什么同学们要送给老师一株紫丁香呢?(生汇报)

板书:和您作伴解除疲倦感谢牵挂香甜梦里

师:原来这小小的一株紫丁香却给老师带来这么大的欢乐。那我们是怎样把这一株紫丁香栽到老师的窗前呢?(指名读第1小节)

——生汇报(课件)

师:请同学们踮脚尖走到前面,再踮脚尖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全体做)

师:你有什么体会?

师:等这小小一株紫丁花长成许多株紫丁花的时候,老师看到后一定会:(生自己说)

师:请同学们轻声读第一小节,让我们共同体会学生们那份浓浓的情意吧!(自由读——指名读)

四、分析

二、三、四小节

师:渐渐的紫丁花真的长大了,它不光能枝叶(和您作伴)绿叶还能(解除疲劳),盛开的花还能(感谢牵挂),花香更能(香甜梦里),

请同学们自由读

2、3、4小节,用横线画出你喜欢的句子或词语,并说一说为什么?

2小节:做伴:你认为紫丁花怎样和老师做伴的?

3小节:解除、疲劳:解释词语的意思。你在什么时候看到老师疲劳的样子?

4小节:挂牵:解释词语的意思。可爱的孩子们,你们曾经受到过老师怎样的牵挂?(自由读、指名读、同桌读、赛读)

五、分析第五小节

师:(课件)夜深了,劳累一天的老师睡着了,紫丁花啊紫丁花,请把你的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吧!让老师做个又香又甜的梦吧!

请同学们轻声的读一读第五小节吧。你认为老师会梦见什么呢?

(指名读——齐读)

小节总结:是啊,沐浴在紫丁香的浓浓花香里,享受着孩子们纯真无私的爱,老师的梦能不又香又甜吗?

请全体同学再次读文,去感受学生与老师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意吧!(读全文)

六、课外拓展

1、(课件)老师与学生活动的照片

2、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七、背诵课文

全文总结:同学们,让我们在爱的校园,爱的家庭里快乐成长吧!下课!

丁香结教案【篇2】

这是我们设计的《一株紫丁香》的第一课时教案,在经过讨论和试教后,感觉还不错。现在把教案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能多多指教,看看以这种形式进行诗词教学是否可行。特别是利用多媒体去让学生感悟诗词的意境和韵律。

课 题《一株紫丁香》

(人教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第三册)

第一课时

课文分析:这篇课文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诗词朴素易懂,“一株紫丁香”代表的是孩子们的诚挚的心愿,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是对老师的爱。诗歌意境优美,情感丰富,是体验师生情、感悟诗歌美的绝佳教材。诗易读、易诵、朗朗上口。

学情分析:学生对新诗的接触,在他们的体验中恐怕还不能脱离儿歌和童谣,因此,尽管这首诗,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朗朗上口,但学生的兴趣的激发、对诗歌寓意的感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诗的意境美、语言美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1、会认8个生字:“株、踮、院、除、疲、倦、牵、困”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4、感悟诗歌的意境美和语言美、韵律美

过程方法:1、教会学生通过诵读,感悟诗的意境美、语言美、韵律美

2、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欣赏、评价

3、学习个性化的选择方式,举一反三

情感、态度、价值观:1、教育学生尊敬老师,感悟师生间的浓浓真情。

2、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通过自学认识生字

2、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诗情诗意

教学难点:1、课文的第二、三、四小节的理解

2、在自读自悟中感受诗的意境美、语言美和韵律美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1、预习诗歌

2、找一找写给教师的诗和歌

3、水彩笔

教师准备:1、多媒体课件

2、本课生字卡片若干组

3、红、绿灯标牌

教学过程:

教案:

一、欣赏歌曲,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第一段)

同学 们,你们喜欢听歌吗?上课前让我们先听一首歌曲好吗?

(学案:学生沉浸在动听的旋律中感受音乐,体验歌曲的情感,充许学生在听音乐的时候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设计意图:利用欣赏歌曲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生活体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悟师生之情。)

2、这首歌好听吗?这是写给老师的歌,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为了学生的成长,她不知花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但欣慰的是,学生们在成长的时候,没有 忘记老师。教师节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今天我把它带来了,一起看看吧!(播放多媒体课件)

(学案:教师节收到的“特别”礼物,会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的潜意识当中有意思地观看课件

设计意图:激情激趣,导入诗歌欣赏,会引起学生积极的关注,学生有兴趣,有感情,学习的欲望会很强烈)

二、欣赏诗歌,初步感受诗歌韵律美和诗情诗意

1 、播放多媒体课件:

一张电子贺卡打开,里面是一株盛开的紫丁香,字幕:教师节、9月10日 亲爱的老师节日快乐

2、播放配乐诗朗诵《一株紫丁香》贺卡上诗歌由下而上的滚动播放。

(学案:学生观看课件、聆听配乐诗朗诵,可以自由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感受诗歌的诗情诗意

设计意图: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创设情境将诗、乐、画融为一体加强学生的直观感受,为后面的诵读、感悟诗歌营造了良好的心理情境。)

三、初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认识生字

1、自读课文、认生字

这张电子贺卡美吗?这是老师最喜欢的一份礼物,尤其是这首诗,多美啊!你们也喜欢吗?有没有 想读一读的愿望呢?那就快点拿起书来读一读吧!

提出读的要求:

①自由读课文,读不准的字,请拼音朋友帮忙,还有读不准的,小组可以讨论

②自我检查识字结果。认为自己识字准确,就给自己画一张笑脸,算是通过了

(学案:学生六个人一组,自读课文,自己借 助拼音朋友 读准生字,也可以听听同同伴是怎样读的,自己觉得难读的句子作上记号。

多读几遍诗句,在具体的诗文环境中读准生字,读通诗歌。

在自学中,学会给自己评价,觉得读准屯,读通了,就在书上给自己个绿灯,如果还读不准,就给自己画个红灯,或者黄灯。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自学生字,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出读准字音,而不是说认识生字,是尊重学生的已有学习经验,有的孩子已经从别的渠道认识了一些课文的生字,当然就无需要再让学生去自学了。

还读不准的听听同学是怎么读的,是教会学生助人和他助,这是重要的学习方式。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是在欣赏的基础上,尊重学生的“模糊阅读”现象,寻求第一感觉。

让学生自我评价,画红绿灯,进一步的培养学生主学习的能力。)

2、小组汇报识字情况

(1)课件出示四种汇报方式:认识生字、在词语中识字、在句子中识字、在段落中识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喜欢的汇报方式 , 同时也可以选择汇报的方法,如开火车、单人读、集体读……等

a、读生字:课件中出现8个生字,一个红色的方块的不停地跳动,方块罩住哪能个字,学生就读哪能个字。

b、读生词:课件中出现8个生词,按红色方块指示读。

c、读句子:含有生字的句子陆续闪现,在句子中,生字是黄色的,学生按指示读句子。

d、读段落:一段一段地出现,学生按要求读

(2)除了以上四种汇报方式,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来汇报汉字?比如:小组逐段轮读诗歌,教师根据“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要求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学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自选汇报方式

汇报的小组,可以邀请其他组的同学做评委,通过亮红、绿牌打分,绿牌算是通过,红牌需要帮助。

学生需要帮助,她可以邀请任何一位同学

学生在听汇报时,要学会聆听,尊重每一个学生

学生设想汇报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性格,好的设想要让学生去评价

设计意图:采取灵活的汇报方式,正体现了新课改的自主学习精神,学生兴趣大,积极性高

邀请同学当评委,红绿灯亮起来,同伴的激励评价会捉进学生去更主动地学习

邀请学生帮助或者请求学生帮助,是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四、再读诗歌,初步感知

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读通读熟。

绿灯亮了,全体通过,认识了这些生字朋友,让我们送他们回课文,好吗?自由轻声地读课文,自己喜欢的诗节多读几遍。

(教案:学生读课文,画出喜欢的段落,反复地读,也可以与小组的同学 竞赛读

设计意图:再读全诗,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感受诗

“喜欢的诗文,多读几遍”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精神,学习成了快乐的事)

五、细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

1、选择自己的方式读全诗

同学们读的那么投入,老师很想听听你们读的效果,可以吗?那就一起读吧,喜欢那段就读那段,好吧?

(学案:学生的朗读,让学生选择喜欢的段落读,学生可以读一段,也可以读几段

设计意图:这充分地体现了民主的学习意识,学生学习空间更宽)

2、根据学生选择,细读诗文在朗读理解和感悟诗情诗意

①读悟第一段

a、谁愿意读读第一段?

请两到三名学生读,在比较中发现问题,了解诗句的主要内容

b、踮起脚尖儿怎能么走?表演一下。

c、我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去栽紫丁香呢呢?

d、现在我们再来读一读,看谁处理得好

(学案:学生在读诗中,小组合作,发现问题,体会到“踮起脚尖”的心情,读出感情

学习抓住关键词,体会感情,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在诵读中,发现不同点,从而指导学生注意诗词中的关键词,理解诗的内容,感悟诗情诗意

指导朗读,在多层次的朗读中感悟诗句,体会诗的意境美、语言文美和音乐美)

丁香结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8个生字及词语,能正确书写10个汉字。

2、学习课文,体会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对老师的一片心意,是对教师的问候和感激。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

教学重难点

1、认读本课生字、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的思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谈话导入。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老师收到了同学们精心制作的小花、贺卡这些表达对老师问候的小礼物,这节课我们要去看看育才小学的同学们给自己的老师送上了怎样的问候。

2、介绍紫丁香的相关知识

3、齐读课题。

4、提出学习目标。

(1)正确拼读生字,难懂的字和句子多读几遍。

(2)划出文中的生字,并试着多组词。

(3)试着运用学过的方法识记生字。

(4)把诗歌读通读顺。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小组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约8分钟。)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展示。

2、同学间应互助,学会倾听、合作,并做好点评。

(一)拼读生字展示

1、展示生字,指名请学生拼读。【教师及时指正学生读好两个翘舌音“株、除”和“踮”的声调】

2、扩词练习【小组让学生扩词,其他学生跟读,扩大学生词汇量】

3、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学生领读、齐读。

(二)识记生字展示

(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已经掌握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2)熟字加偏旁、熟字换偏旁。

(3)猜谜语、编儿歌记字。

(4)补充其他方法。

(三)知识拓展延伸(约7分钟)

1、写字练习。

(1)说出容易写错的字。

(2)学生写易错的字展示。

2、小结。

第二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约3分钟)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一件什么事。

2、课外资料收集展示。

3、初步理解课文,体会紫丁香传递出的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

二、展示学习成果(约30分钟)

(给小组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约8分钟。)

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生的顺序展示。

2、同学间应互助,学会倾听、合作,并做好点评。

(一)学文悟情展示

1、小组派代表朗读,其他小组评价。

2、总结怎样朗读,再读。(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点拨。)

第一节:请学生做“踮起脚尖”动作,和轻轻的语气读,体会不打扰老师工作,给老师送一份惊喜的情感。

第二节:想一想诗出亲切的语气,美好的祝愿。

第三节:抓住“沙沙”,“盛开”,“感谢”等词语,读出轻柔,亲切的语气。

(二)收集资料展示

1、讲师爱生小故事。

2、贺卡展示、读其中内容。

3、赞美老师的诗词。

4、唱赞美老师的歌。如:《每当走过老师的窗前》

(三)创造性展示

写赞美老师的句子、小诗。

三、激发知识冲突(约3分钟)

1、为什么给老师送花?

2、以后怎么对待老师、长辈?

四、知识拓展延伸(约2分钟)

1、收集尊师的故事。

2、写一段话送给老师。

丁香结教案【篇4】

【教学内容】

本课8个要求会认的生字;“休、伸”等10个要求会写的字;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小诗。

【教学目标】

1、会认“株、踮”等8个生字。会写“休、伸”等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情谊。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设想】

一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这株紫丁香,不仅是孩子们送给老师的一份珍贵的礼物,更是一首值得老师久久吟诵的师生情谊的颂歌。可选在教师节那天学习小诗,先用音乐创设情境,通过老师有感情的范读创设气氛,激发学生心中的感情,从而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在识字方面鉴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主识字的能力,因此让学生先自学生字,再在自读课文时进一步巩固识字。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之上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探讨交流识字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今天是教师节,老师收到了很多贺卡和礼物,这里边有同学们自己亲手设计制作的,有自己买的。但是老师特别喜欢同学们自己设计制作的贺卡。那么,除了送贺卡之外,还可以怎样向老师祝贺节日?

2、今天,老师领大家去结识一群新朋友,他们送给老师的是什么?(课件出示课文插图)板书:一株紫丁香。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

2、读给同桌听。

3、指名读,正音。

三、朗读小诗,读中悟情、抒情

1、自由练习有感情朗读。

2、指名读,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教师指导朗读。

3、学生自读,读后说说自己从诗中体会到了什么,并读读有关的诗句,提出自己不明白或想知道的问题。

4、默读小诗,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5、配乐有感情朗诵小诗。

6、品位词语:

课件出示:“绿叶沙沙”像( ),“盛开的花儿”像( )。

学生口头填空。

7、尝试背诵。

四、认读生字

1、课件出示生字朋友。

小组内集体认读生字,并交流识字的方法。

2、指名小组检查。

3、开火车检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请学生认读。

2、背诵小诗。

二、我会读

课件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1、自己读读看能会读吗?

2、同桌互相读一读,看谁读得正确。

3、谁想给大家读一读?

4、全班齐读,巩固生词。

三、我会写

1、课件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

休 甜 院 息 牵 伸 歌 除 您 困

学生认读。

2、认清字形:

请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生字的字形特点,你打算怎样记住他们?

同桌合作看看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写好生字:

教师板书,学生仔细观察,把握好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学生在书上描红练习。

四、巩固生字

同桌互相听写,看谁掌握的好,奖给他一颗小红星。

【板书设计】

一株紫丁香

绿色的枝叶

绿叶沙沙响

盛开的花儿

深深的祝福

【教学后记】

结合教师节学习小诗,创设了具体的情境,学生更能体会出文中的意境,更能读出对老师的热爱。特别是配上音乐,学生的感情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学生在书写本课的生字时出现了错误,如:“甜”的“甘”里面写成了两横,“歌”右边写成了反犬旁,今后要加强书写练习。

丁香结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准备流畅地朗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生活中的情趣。

2、欣赏丁香的美丽姿态,学习作者从各个角度描绘丁香的方法。

3、赏析文中悟花的相关语句,理解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继续训练朗读,品味文中优美而富有哲理的语言。

教学难点:

1、理解文中富有哲理的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2、深入理解课文的内容。领会作者由事物引发联想,抒发自己独特感受的写法。

许多花草树木在文学作品中都被赋予了某种品格,如梅花代表高洁、牡丹代表富贵,松柏喻指傲岸长青。

你能再举出几例吗?那你知道丁香代表什么呢?

(2)圈出读不准的字音,不懂的词句。

(3)圏划出文中与标题“丁香结”有关的句子。

2、散读交流。

(1)理清字的读音以及学生看不懂的诗句。

预设:“芭蕉不展丁香结”:原诗是一首七绝,写思妇之离愁。这两句是说,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而二人异地同心,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丁香空结雨种愁”: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词的上片从落花无主着笔,写春恨所以产生的触媒;下片从思念难解立意,将春恨产生的根源揭示得含蓄而又深沉。

(2)“丁香结”有关的句子几乎都集中在第4到6段。

(3)结合文中插图明确“丁香结”的意思。结合诗句了解古代赋予它“愁怨”的寓意。

3、那么作者要写的是丁香结,为什么还要写前三节呢?让我们重点来赏析文章的前三节。

三、细读文章,赏“丁香之美”

1、散读第1到3段。

(1)带感情地朗读,注意语速。

(2)找出你最喜欢的描写丁香花的句子。简要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预设:“忽然呈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用雪白来代指丁香花,表现了花的洁白;

“有的宅院里探出半树银枝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这句表现了丁香花不同的姿态;同时运用拟人使丁香花充满了生机。

“淡淡的幽雅的甜香,非桂非兰,在夜色中也能让人分辨出,这是丁香”从香味的角度表现出了丁香花的独特。

2、交流学生喜爱的句子,感受作者笔下丁香花的生机和纯洁。

3、总结作者描写丁香花的特点。

富有生机:“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枝头”、“许多小花形成一簇,许多簇花开满一树”

2、再读第6段,找找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与古人的不同之处。

(1)此处的丁香结指的是什么?

人生不如意的事情。

(2)作者应对的态度是怎么样的?可以从哪句话看出?

预设:从“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么?”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积极乐观面对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

(3)补充作者的生平,感受作者的乐观。

这篇文章作者宗璞写于一九八五年的清明节,在三年前作者的弟弟去世,在八五年作者父亲患重病失明,同时自己也患上了眼中的眼疾。在这样的情况下作者虽然有愁苦,但她仍然积极面对这些挫折,从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旷达的心胸。

1、从题目入手,再到赏花--悟花的过程梳理文章结构。

2、总结丁香结中寄寓的作者的生活感受与志趣。

丁香结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生字8个。

2、 积累词语10个,句子2句。

3、 能抓住关键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 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对待象狼这样蛮不讲理的坏人,光讲道理是没有用的。

[教学过程]:

一、 揭示课题

1、 瞧,谁来了?(出示狼和小羊图片)

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她们吗?

狼:恶狠狠、凶狠、残忍

羊:温和、胆小、温柔

2、 凶狠的狼遇到温和的羊会发生什么事?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6课。

(出示课题:狼和小羊)齐读课题

3、 看书听课文录音,想一想,狼和小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 学习生字,理解课文。

1、 听了录音后,请你说说狼和小羊之间发生了什么事?

2、 再读课文,想一想:什么叫“借口”?狼为了吃小羊,找了几次借口?分别是课文的哪些小节?

(第一个借口:第2、3小节 第二个借口:第4、5节 第三个借口:第6节)

3、 学习第2、3节

(1)、同桌一起读,再说说狼的借口是什么?羊是怎么解释的?

(2)、男女生分角色读。

4、 学习第4—6节

(1)、学习生字,重点指导

气势汹汹:是一种生气时的样子。

龇牙咧嘴:龇、咧都是形声字,注意“龇”的笔顺,书空。

逼近:注意“走之底”的字的笔顺。

嚷:注意右半部分的书空,近义词是“叫”

(2)、小组合作学习,狼又是如何找借口的?小羊又是怎么说的?

(3)、指导朗读。

(4)、找小伙伴合作演一演。

三、 复习巩固,课外拓展。

1、 复习生字和词语。

游戏:摘苹果

2、 找好朋友合作,读读课文

3、 小结:看来,对于象狼这样不讲道理的人光讲道理是不行的。

4、 续编故事:小羊应该怎样对付这只狡猾的狼?

丁香结教案【篇7】

教学目的:

1、会认13个生字。会写7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朗读体会课文。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小朋友们,当春天来临,百花齐放时,你就喜欢什么花?(出示紫丁香图片)这是什么花,你们喜欢吗?有一群小朋友非常喜欢它,用它作为了礼物送给了老师,这是怎么回事?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板书课题)

二、感知

1、用自身喜欢的方式通读全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四人小组进行轮读,找出不明白的地方,一起研究。

3、推荐。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

(自主读书与推荐读结合,引导有目的性的读书活动,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

三、识字

1、学生拿出自身的生字卡片,自主认读。

2、同桌推荐读,互听,并正音。

3、开火车检查生字读音。去掉拼音再来一遍。

4、汇报记忆方法。把你记生字的好方法说给同学听。

5、出示一段顺口溜检查识记效果。(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四、朗读

1、教师范读,听后说说感受。

2、小组练读。用自身喜欢的方式来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分小节检查朗读情况。

4、赛读。通读全诗,看谁读得正确、流利。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读或推荐读,达到读得正确、流利的效果,为下节课朗读感悟作铺垫。)

五、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师、伸、伴、满、时、绿、甜”。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形特点,教师提示书写注意事项。

3、教师范写。

4、学生练习。教师检查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效果。

5、同桌互相欣赏,提出建议。

(良好的书写习惯在于平时的培养,写字的环节要切实做到扎实。)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开汽车”游戏。(教师手拿生字卡片随机抽出一张指给学生)师:汽车汽车开起来。生:汽车开到我这里。我为汽车加点油。(给教师出示的生字组词,造句。)

二、精读

1、学生练读,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2、教师引读。(在于为学生奠定感情基调,更好体会师生间的真势感情。)

3、学生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身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4、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示出来。

(这是在学生体会出师生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朗读的环节。)

三、品读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三小节。引导学生:“帮您消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什么,或者联想到什么。

3、假如让你去陪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什么?(让学生充沛回答)

(实现课内外的结合,由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实际生活,有助于学生更深入的感悟,激发学生的尊师情感。)

四、背诵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习自由说)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观看课件画面自身练习背诵。

3、小组扮演背诵。

4、全班汇报。

(背诵是学生积累的好方式,采用辅助手段,激发兴趣,学生乐于参与。)

五、练习

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

1、同桌互相读一读,要读正确。

2、全班开火车读。

3、学习伙伴说这些词语会写的她都要写一写,你们会写哪些也写一写吧。写后同桌展示一下。

(利用“我会读”将文中的词语进行复现,让学生进行记忆与巩固。注意引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完成。)

六、写字

1、出示“师、伸、伴、满、时、绿、甜”七个字。读字音,认字形。

2、观察教师范写,点评。

3、学生练习。同桌展示。互提建议。

七、拓展

推荐自身积累的赞美老师的词语、名言、诗句等.

(促进学生积累,感受教师的伟大与辛苦,树立爱师情怀,加深与教师的情感。)

丁香结教案【篇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一株紫丁香》的第二课时。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反映的是学校生活为主题的课文。《一株紫丁香》讲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让绿叶和花香送去他们对老师的问候,表达他们对老师无限的赞美和感激之情。这是一首情感丰富而又意境优美的小诗,全诗语言欢快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是尊师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朗读指导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

1、二年级学生已有自主识字及简单地朗读能力,因此我设计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以及情感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

2 、结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运用课件直接出示紫丁香图片,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紫丁香。

三、三维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理解每小节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诗的内涵。

3、情感态度目标:品读课文,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地工作,树立起尊师爱师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他们尊敬、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上课开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师节宣传画,回顾教师节情景,接着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小朋友,教师节那天,老师收到很多同学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还有鲜花,老师特别高兴,那天你们是怎样向老师祝贺的?引导同学谈话。

2、接着引导:有一群孩子他们送给自己的老师一件与众不同的礼物,你猜猜是什么?(板书课题)。同时引导思考如何用自己的方法记忆二类字“株”,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3、你见过紫丁香吗?介绍紫丁香。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小诗,看看诗中的小朋友是怎样尊师爱师的。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同学们怎么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同学们为什么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后评价并检查生词。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诗的美,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上节课所掌握的知识。请看大屏幕。这么可爱的词语小花我们赶快和它们打个招呼吧。领读,开火车读生词。

2、才过了读准词语关,现在看看大家能不能过读通课文关,课文有五个小节,我们请五位同学来试试,其他小朋友也不能闲着,你们可是小评委,看看这五位同学能不能读得正确流利。

(二)、细读课文,感悟诗句

经过初读你知道同学们怎么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你在哪小节知道的?

第1小节: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1、指名读,通过读这一节,小朋友们是怎样走进那安静的小院的?

(踮起脚尖儿,轻轻地)

2、为什么踮起脚尖?

这样走为的是——不影响老师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踮起脚尖要轻轻地,来指导本节的朗读。

3、指导朗读。

如果读得不到位,老师可以进一步点拔:能不能再轻一点,谁来试试。

能不能再轻一点,谁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读,通过动词踮,及为什么踮脚,让学生体会学生与老师间的深情。]

(三)、全心品读,体会情感

一株小小的紫丁香被孩子们悄悄地栽在了老师窗前,寄托了同学们许多美好的心愿。你知道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什么希望吗?出示再读要求及说话提示,这些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心中装满了美好的愿望。想知道是什么愿望吗?请你们小声读课文,看看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美好的愿望,边读边想边划出有关句子。

出示: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希望——

根据学生汇报相机讲解及板书:

第2小节: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

1、生汇报: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希望紫丁香与老师夜夜和你做伴,师板书。

生读。

2、紫丁香传递着你们的心声,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同学们的深情呢?

一句话,一份情,看谁的朗读能使老师感动。

3、有一个字用得准确,是什么?什么时候用您,表现了对老师怎样的感情?

带着尊敬再读

4、是啊,老师每天晚上都在备课,学习,多辛苦啊!谁再来读读这一节,读好“夜夜”这个词,把这个意思读出来。(指导读好这一节)

第3小节:

你听,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

1、生汇报,生读。

你什么时候会疲倦,怎样消除疲倦?

2、如果你就是那片沙沙作响的绿叶,你想给老师唱什么歌?(学生畅所预言说说自己会唱什么歌给老师听。师及时表扬。)

3、你们的歌真是太美了,听着这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老师的头不再痛了,腰不再酸了,老师也不觉得疲倦了。(板书:消除疲倦)

4、让我们一起来唱响这支动听的歌吧!(齐读第3节)

5、师深情诉说:老师您听见了吗?风吹绿叶的声音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用歌声来消除您一天的疲倦!

第4小节:

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1、生汇报,生读。

2、引说:你们张开笑脸,是想感谢……(板书:感谢挂牵)

多么幸福的孩子们,你们曾经受到老师怎样的牵挂?

3、那满树盛开的花儿是那么美丽,真像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花儿对着老师,仿佛孩子们围着老师微笑着说话呢!同学们猜一猜,“笑脸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想对老师说的话都说出来。

4、张开我们的笑脸,用我们的朗读把感谢送给敬爱的老师吧!(生齐读)

引读:孩子们还想用紫丁香表达什么愿望呢?

第5小节: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快放下手中的教案吧,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呀准是又香又甜。

1、生汇报,生读。

2、是呀,孩子们还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老师说,可是,夜深了,星星都困得眨眼,老师的房里灯光仍然亮着,我们的老师还在辛勤地工作。此时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进一步的指导朗读。

3、为什么老师的梦准是又香又甜?怎样读好这个词?

让我们美美地、甜甜地,让芬芳的花香把老师带进香甜的梦里,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读第五节。

[设计意图:这一小节通过教师的提示,让学生在提示下充分品读,分析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现自主阅读过程和阅读的层次性。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他们尊敬、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四)、梳理课文,深化情感

1、为什么小朋友们在老师窗前悄悄种下一株紫丁香,希望这紫丁香代替自己为老师做什么呢?

出示提示,练习说话,同时梳理4个小节内容。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希望,自由练读课文。

2、紫丁香代表了我们对老师的什么,提示深入理解情感。带着对老师的尊敬、爱戴、感谢再读,并配乐试着练习背诵喜欢的小节。

[设计意图:音乐可以启迪孩子的大脑,可以使人的心情得以放松。优美的诗句,再配上动听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抒发老师和孩子内心的爱师情结。]

(五)、课外拓展,知识积累。

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老师。书中的小朋友栽了一株紫丁香送给了老师,你想送给老师什么呢?又有什么希望呢?

我想送给老师——,希望——。

[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正符合《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基本功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潜能,促使学生持续发展”的要求。]

六、教学反思

这次我执教的是第二课时教学,整节课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学生解决了生字和正确朗读的基础上,提出两个大问题:孩子们是怎样在老师窗前栽下紫丁香的?孩子们为什么要把这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并且通过说一说提示“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希望——”把课文串起来进行理解和朗读指导,并在朗读中抓住“踮起”“挂牵”等关键词进行理解感悟,读悟结合,然后再回归全文,配乐朗读,看提示背诵,拓展延伸。

本节课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运用多媒体创设了紫丁香盛开的情境,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弥补了学生没见过紫丁香直接经验不足的问题。

2、以读代讲法:我采用的是“四读四入”的教学方法初读感知,字字入目;导读感悟,句句入心;品读积累,入情入境;以读促读,迁移运用。这样逐层递进地读,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诗中蕴含的师生之间美好真挚的情谊。

3、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如:齐读,小组读,师生同读,表情读,配乐读,让读成为情感体验的快乐过程。在读中引导学生体会紫丁香代表了学生对老师的关心、热爱、尊敬。是学生爱老师的真实表现。

这节课也有很多遗憾。

学生对于“踮起”、“安静”、“夜深了”…这些词语的体会不够深入,只是停留在浅浅的朗读层面。学生未能真正走入文本。这节课我对学生认知水平不够理解,低估了或高估他们的朗读能力,所以朗读才显得流于形式。我想以后备课的时候我还得再多备备学生。

诗歌的教学应该体现出诗歌独特的意境美和整体感,教学时,虽注重了意境美但由于不了解学生生词掌握情况耽误了时间,后面教学时间紧,整体感不强

备好一节课需要教师对文本、对学生要有深度的钻研、创新的理念,还需要储备更多的相关知识和语言,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在课堂实现精彩生成。我要努力。

丁香结教案【篇9】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反映的是以“爱”为主题的课文。《一株紫丁香》讲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让绿叶和花香送去他们对老师的问候,表达他们对老师无限的赞美和感激之情。这是一首情感丰富而又意境优美的小诗,全诗语言欢快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想象丰富,美好,是尊师教育的好题材,也是朗读指导的好素材。

学情分析

1、二年级学生已有自主识字及简单地朗读能力,因此我设计教学时注重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以及情感美,让学生享受审美乐趣。

2 、结合低年级学生认知特点,我运用歌曲导入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直观显示紫丁香,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紫丁香。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复习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目标:使学生在掌握理解每小节内容的基础上理解整首诗的内涵。

情感态度目标:品读课文,体会老师勤勤恳恳地工作,树立起尊师爱师的情感。

教学重点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识字。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朗读来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他们尊敬、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运用多媒体

2、以读代讲法

3、暂延评价法

学法具体如下:

1、自主阅读

2、合作探究

3、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听音赏图,复习导入

多媒体课件播放紫丁香图片,导入:美吗?紫丁香不仅美而且芳香扑鼻。《一株紫丁香》是一首很美的诗。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感知了诗的美,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有没有把我们昨天认识的朋友记住。

出示课件,复习生字。

(二)、细读课文,感悟诗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己喜欢的小节可以多读几遍,并且在读文前,课件出示讨论题:

1、是谁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板书:我们 老师)

2、同学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紫丁香?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教学在学生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深入读,通过两个关键问题让学生体验老师与学生间的深情,体现自主阅读过程和阅读的层次性。

(三)、精读课文,读中悟情

1、(课件,音乐响起《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随着音乐,老师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孩子们商量好,要送给老师一份特殊的礼物,是件什么样的礼物呢?(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是一株紫丁香)

2、结合插图引导学生想象: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呢?

设计意图:巧妙凭借插图,训练学生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3、学生回答之后,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请同学们分小节自由朗读课文,比一比,谁的读书姿势最正确。然后小组内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感受和理解,使情感内化。这符合课标中提到的“要尊重学生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新理念。这一部分教学既体现了朗读训练的层次性和指导性,又使三维目标融为一体,统一在教学过程中。

第1小节: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我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1、指名读,通过读这一节,小朋友们是怎样走进那安静的小院的?

(踮起脚尖儿,轻轻地)

2、踮起脚尖的动作。

这样走为的是——不影响老师工作。

设计意图:通过踮起脚尖要轻轻地,来指导本节的朗读。

4、指导朗读。

如果读得不到位,老师可以进一步点拔:能不能再轻一点,谁来试试。

能不能再轻一点,谁再来试试。我们一起来试试。

一株小小的紫丁香被孩子们悄悄地栽在了老师窗前,寄托了同学们许多美好的心愿。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多少话儿想对老师说呀!孩子们想对老师说些什么呢?谁愿意来读第2小节。

第2小节: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

1、生读。

2、紫丁香传递着你们的心声,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同学们的深情呢?

一句话,一份情,看谁的朗读能使老师感动。

3、读完问题:读了这小节你有什么问题?学生说,共同探讨。

a:为什么要让绿色的枝叶伸进老师的窗口?(板书:夜夜作伴)

b:夜夜是什么意思啊?(每天晚上)

c:老师每天晚上都要做哪些工作啊?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在小组内共同探讨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是啊,老师每天晚上都在备课,学习,多辛苦啊!谁再来读读这一节,读好“夜夜”这个词,把这个意思读出来。(指导读好这一节)

引读:孩子们想对老师说什么呢?

第3小节:老师----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你唱歌,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

1、生读。

2、如果你就是那片沙沙作响的绿叶,你想给老师唱什么歌?(学生畅所预言说说自己会唱什么歌给老师听。师及时表扬。)

3、你们的歌真是太美了,听着这一首首动听的歌曲,老师的头不再痛了,腰不再酸了,老师也不觉得疲倦了。(板书:消除疲倦)

4、让我们一起来唱响这支动听的歌吧!(齐读第3节)

5、师深情诉说:老师您听见了吗?风吹绿叶的声音代表我们的心,我们用歌声来消除您一天的疲劳!

引读:孩子们想对老师说——

第4小节:老师-----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1、生读。

2、引说:你们张开笑脸,是想感谢……(板书:感谢挂牵)

多么幸福的孩子们,你们曾经受到老师怎样的牵挂?

3、那满树盛开的花儿是那么美丽,真像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花儿对着老师,仿佛孩子们围着老师微笑着说话呢!同学们猜一猜,“笑脸们”会说些什么呀?请小组内交流一下,把你想对老师说的话都说出来。

4、张开我们的笑脸,用我们的朗读把感谢送给敬爱的老师吧!(生齐读)

引读:孩子们还想用紫丁香表达什么愿望呢?

第5小节:

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1、生读。

2、是呀,孩子们还有太多太多的话想对老师说,可是,夜深了,星星都困得眨眼,老师的房里灯光仍然亮着,我们的老师还在辛勤地工作。此时此刻,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进一步的指导朗读。

3、为什么老师的梦准是又香又甜?怎样读好这个词?

让我们美美地、甜甜地,让芬芳的花香把老师带进香甜的梦里,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读第五节。

4、感情朗读全文。总结:多美的紫丁香啊!多么美的诗啊!多么懂事的孩子!多么美好的愿望!同学们在老师窗前栽下仅仅是一株紫丁香吗?对!同学们栽下的是自己的一个心愿,是自己对老师的一片爱心,这是我们对老师的爱,同时老师也爱我们。

(四)、配乐朗读,抒发情感

《一株紫丁香》这首诗真是太美了,老师也想读一遍,让老师加入你们一起读,可以吗?(配上音乐,全班包含对老师的深情读(背)全文)

设计意图:音乐可以启迪孩子的大脑,可以使人的心情得以放松。优美的诗句,再配上动听的音乐,让人心旷神怡。抒发老师和孩子内心的爱师情结。

(五)、迁移运用,升华情感:

以“老师,我爱您”为主题

假如你是小诗人,写几句诗表达你对老师的爱。

假如你是小画家,画一株紫丁香送给老师。

假如你是小歌唱家,准备一首歌曲唱给老师听。

六、板书设计

5、一株紫丁香

夜夜做伴

消除疲倦

感谢挂牵

花香入梦

丁香结教案【篇10】

学校觅渡桥小学班级二(1)学科语文课题一株紫丁香教时第一教时日期20xx.10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吟诵领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

二、制定依据

1、内容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活泼清新的小诗,诗词朴素易懂,字里行间吐露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浓浓问候与感激。“一株紫丁香”代表的是孩子们得诚挚得心愿,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抒发了少年儿童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唱响了一曲尊师爱生的动人赞歌。全文用孩子的口吻说话,富有童趣,感情真挚,语言生动,意象优美,内容浅显易懂,富有想象空间。

2、学生实际

(1)认知:学生通过预习,已经基本能认识生字词,并能读通课文,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的情感有大体上的了解。

(2)情感:学生对老师平时的工作情况比较熟悉,看到老师工作的辛苦,已有一定的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情感因素。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5

一、欣赏歌曲,谈话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这首歌好听吗?你知道它是写给谁的吗?

4、出示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表

5、小结并揭示课题

1、欣赏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2、指名说

3、说说老师平时的工作

4、谈谈看完后的感受

5、齐读课题:《一株紫丁香》

用歌曲营造氛围,用真实的例子激发学生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

1、老师提出自读要求:课文中的每个字都要读准,每个句子都要读通顺。

2、检查生字词语:(分两次出示)

1、学生自读课文

2、学生朗读词语

第(1)块的词语要读准第

第(2)块的词语要读准,还要读出意思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自由读或交流读,达到读得正

3、鼓励学生再次练读课文。

3、再次练读课文,要读通顺、流利。

确、流利的效果,为下面的朗读感悟作铺垫。

三、精读课文

第1段:1、(出示图)语言创设课文描写的情境1、齐读第一段,注意“踮起脚尖儿”轻一点。

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多读课文,

让学生去喜欢语言,进入语言,从而理解语言,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形成个性化的朗读,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第2——5段:

2、我们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去栽紫丁香呢?我们的愿望是什么?

3、提出同桌自学要求:(1)找全愿望(2)读好愿望

4、指导集体交流板书:感谢挂牵花香入梦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夜夜作伴消除疲劳5、配乐引读2——5四个自然段2、快速默读2——5段找找愿望3、同桌互相交流4、交流反馈

(1)分四段分别交流找到的愿望

(2)练习感情朗读

(3)说话:老师关心帮助我的小故事

(4)试着用四个字的词来概括第1、2个愿望

5、跟读

四、课外拓展:

1、出示:我想送给老师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

2、鼓励学生表达情感

3、播放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我爱米兰》、《好大一棵树》

4、教师总结课文

1、练习用句式说说

2、用一句话表达自己对老师的感情3、唱歌表达情感

试图顺应孩子的情感发展曲线,等到学完课文后,再次让学生畅谈真情实感,同时用音乐来渲染氛围,让学生的情感得以升华。

五、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布置作业: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择地完成自己感兴趣的1~2项。

讲一个老师爱学生的小故事。

给老师做一张贺卡。

唱一首赞美老师的歌。读读、写写几句赞美老师的诗句。阅读作业反思重建:

第一次读《一株紫丁香》这首小诗,觉得很美,美在语言清新自然,美在宁静的意境,更美在一种纯真的情感,所以我选择了这篇课文。备课时我认真读过课文,根据我们学生的特点,我制定的学习目标是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课文的吟诵领悟,展开合理的想象,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任何美的东西都要靠人去发现,课文的美靠什么去发现呢?应该是靠读。在初读课文时,我引导学生反复读,同时穿插词语的检查,表扬读得好的,鼓励读得还差一点的,正确、流利的目标很好地完成了。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本课中学生对老师的爱,老师对学生的爱,这样互融的情感,我遇到了一些困难,试教时,在引导学生的深情朗读中,我觉得有所欠缺,情感始终激发不起,老师的深情朗读带动不了学生的激情,因此在朗读教学这一环节中,整个课堂氛围不是很好,学生不够投入,显得有点乏味。到底该如何去引导学生的朗读呢?再次读课文,我发现课文中孩子们为什么要把紫丁香送给老师,那是因为老师的工作的辛苦和对我们的关心帮助。于是根据这两个重点,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方法,首先学生的困难在于对老师工作的辛苦没有真实的.了解,于是我把老师一天的工作情况表呈现给学生,加深了学生对老师工作的确很辛苦的这种情感。其次再朗读“挂牵”时自然而然的献身说法,用自己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回忆,这样的真实故事是能打动孩子的,他们说的故事也很感人,这样既理解了“挂牵”一词的内涵,也加深了整篇课文的情感。朗读有了真情,发言也有了实感。由此,我想,对于人物情感比较浓厚的文章,要学生朗读有情,感悟到位,应该先找到学生对这篇课文有足够理解,达到产生共鸣的程度。感情朗读的目标基本达成。

在最后课外拓展一块,我设计的问题是课文中的孩子送给老师一株紫丁香来表达对老师美好的愿望,如果是你,你会送给老师什么?又会有怎样美好的愿望呢?由于我没有很好的点拨引导,学生说话的内容基本局限于好的成绩、鲜花等,使这种爱显得很狭隘。使问题显得不是很有效。

在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来归纳自然段的内容时,由于预设的不足,没有把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考虑充足,学生显得有些困难,同时在学生用“风沙唱歌”归纳时,这个错误我没有完全的否认,可能会给学生一个模糊的概念。

另外,在指导感情朗读时,要更具开放意识,少用可具操作性的语言,比如:重一点,轻一点等,而要采用合理的方法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就整堂课来说,师生间的互动较多,而生生间的互动较少,同时学生学会倾听他人发言,并能提出自己的观点的学习能力还有所欠缺,以后的教学中要强化这一方面的训练。

重建:

1、用小标题归纳四个愿望这一块可以省略,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让学生充分的朗读。

2、老师的工作量表在开头使用效果并不是很大,而且给学生的概念老师就是很辛苦而已,理解的面就狭隘了。可能把这块内容放在理解老师的疲劳一块上更有效果。

3、“我送给老师——,希望——。”改成“我想——,希望——。”这样的问题更具开放意识。

小编推荐

庖丁解牛教案


您需要的“庖丁解牛教案”已经备好了。教案课件在老师少不了一项工作事项,写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在从事的事情。教案是促进亲师互动的重要途径。希望这些经验和建议能够让你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取得更好的成就!

庖丁解牛教案 篇1

我曾上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公开课,从《庖丁解牛》入手研究文言文课外自读篇目的教学法,课后反映较好。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及有关问题。

一、教学设计:

1、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读《庖丁解牛》,必须做到: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达到可以较流畅的诵读要求;勾出“自读提示”及课文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主旨、好句好段等内容;记下疑难问题。

2、通过课堂(45分钟)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并指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具体步骤为:

①诵读正音。指定一个大组听其他三个大组诵读课文,指出错误,教师同时也给予诵读指导,然后再读。

②教师提问抽查自读勾书的情况,对认识混淆、理解错误的问题给予分析指导,发动全班学生讨论,从中寻找正确答案。

③质疑辨析。要求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记下的问题提出来让全体同学思考讨论,尽量联系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寻求其中的联系,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点拨、总结。

④写作训练。要求学生针对文中“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句,以“‘道’与‘技’”为正标题,对副标题“谈……”进行补充,设计议论文的开头。

二、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习惯于包办代替,进行文言文教学硬是要逐字逐句地串讲,学生也习惯于依赖老师,不敢也不能够自己阅读文言文,教材所编配的文言自读篇目常常不能发挥“自读”的作用。因此,在接到公开课任务后,我选择了课外自读篇目《庖丁解牛》,力图体现出教材的编排意图。我在布置自读任务时没有提出特别高的要求,也没有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做书面作业等,只要求他们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同时适当地勾画,记下问题。与读懂大意比较起来,“达到较流畅的诵读”这个要求可能相应要高一些,因为读一遍二遍是绝对不行的。提出这个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领略其神韵。我始终相信适当的勾画圈点和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必要途径。

学生课外自读老师是看不见的,要掌握学生自读的情况,解决其疑难问题,则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既然是检查自读,当然就必须体现自读,不能搞成“讲读”,因此我采取了学生讨论与教师引导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这个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也对教师备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你很难预测学生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说,这样的处理的确把“自读”二字落到了实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自读的一般方法。

三、这堂课的特点:

1、活而不乱。这堂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活动为主,由于任务明确、程序清楚、引导恰当,一直进行得活跃而有序,虽然有37人次发言(有关领导统计),但一点也不凌乱。

2、时有高潮。由于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始终主动参与,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例如,“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中的“三年”是不是正好三年?又如,“臣之所好者,道也”中的“道”与同一个单元《荷⒄扇恕分小暗乐不行,已知之矣”中的“道”、《五蠹》中“然则今有美尧舜、鲧禹、汤武之道于当今之世者”中的“道”一样吗?这些问题激起更多的学生参与争论,气氛热烈,不时形成高潮。

3、真实自然。这堂课事先没有“排练”,也没有限制学生的发言,因此既展示了学生自学的真实情况,也暴露了教师个别不足之处。

4、有一定的思辨色彩。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写作训练,但由于引导了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深入思考“道”(事物的客观规律)与“技”(技术、技巧)的关系,使整堂课有了一定的思想高度。

庖丁解牛教案 篇2

[内容]

我曾上过一次规模较大的公开课,从《庖丁解牛》入手研究文言文课外自读篇目的教学法,课后反映较好。下面是这堂课的教学设计及有关问题。

一、教学设计:

1.要求学生在课外自读《庖丁解牛》,必须做到:对照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达到可以较流畅的诵读要求;勾出“自读提示”及课文中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主旨、好句好段等内容;记下疑难问题。

2.通过课堂(45分钟)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并指导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其具体步骤为:①诵读正音。指定一个大组听其他三个大组诵读课文,指出错误,教师同时也给予诵读指导,然后再读。②教师提问抽查自读勾书的'情况,对认识混淆、理解错误的问题给予分析指导,发动全班学生讨论,从中寻找正确答案。③质疑辨析。要求学生把自己在阅读中记下的问题提出来让全体同学思考讨论,尽量联系以前所学的相关知识,寻求其中的联系,教师参与讨论,适当点拨、总结。④写作训练。要求学生针对文中“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一句,以“‘道’与‘技’”为正标题,对副标题“谈……”进行补充,设计议论文的开头。

二、指导思想:

长期以来,不少教师习惯于包办代替,进行文言文教学硬是要逐字逐句地串讲,学生也习惯于依赖老师,不敢也不能够自己阅读文言文,教材所编配的文言自读篇目常常不能发挥“自读”的作用。因此,在接到公开课任务后,我选择了课外自读篇目《庖丁解牛》,力图体现出教材的编排意图。我在布置自读任务时没有提出特别高的要求,也没有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做书面作业等,只要求他们根据注释,利用工具书通读课文,同时适当地勾画,记下问题。与读懂大意比较起来,“达到较流畅的诵读”这个要求可能相应要高一些,因为读一遍二遍是绝对不行的。提出这个要求,是为了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感知课文,领略其神韵。我始终相信适当的勾画圈点和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必要途径。

学生课外自读老师是看不见的,要掌握学生自读的情况,解决其疑难问题,则必须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既然是检查自读,当然就必须体现自读,不能搞成“讲读”,因此我采取了学生讨论与教师引导相结合,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方式。这个方式给了学生充分的学习自主权,同时也对教师备课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你很难预测学生会提出一些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说,这样的处理的确把“自读”二字落到了实处,同时也让学生掌握了自读的一般方法。

三、这堂课的特点:

1.活而不乱。这堂课自始至终都以学生活动为主,由于任务明确、程序清楚、引导恰当,一直进行得活跃而有序,虽然有37人次发言(有关领导统计),但一点也不凌乱。

2.时有高潮。由于学生有极强的求知欲,始终主动参与,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有一定的

[1] [2]

庖丁解牛教案 篇3

[教材分析]

《庖丁解牛》是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选取诸子学说及古代史籍的著名篇目,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思考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庖丁解牛》从选修课文变为必修课文,且提前至高一年级,体现出新课标对中华文化重要思想及理念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庖丁解牛》是庄子寓言杰作之一,虽然删改后篇幅不长,注释详尽,但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道家思想,感受庄子散文之美,并体味其中蕴含的深邃哲意,依然存在一定难度。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节选,对庄子善用寓言说理有所了解,再加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这为《庖丁解牛》的学习提供了理解能力上的支撑。但《庖丁解牛》生字词较多、哲理内涵较复杂,部分学生可能对这类有一定难度的文言课文缺乏学习热情,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教学中首先仍应该解决课文的理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本内涵的探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设计思路]

《庖丁解牛》是一个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的小故事。虽然是两个人的对话交流,但主要是庖丁在说,文惠君只讲了两句非常简短的话。可以将文惠君之言作为教学切入点,先围绕文惠君之“惑”进行探究,再围绕文惠君之“得”深入拓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勇敢说出自己的见解,甚至辩驳交锋,使课堂不仅存在师生交流,更有活跃的生生互动,重视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感受庄子散文特色及语言之美。

2、通过诵读体悟、合作探究,增强学生思辨能力,领会含蓄深远的寓意。

3、体会“养生之道”的内涵,初步了解道家思想的文化价值,并思考其启示和现实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了解庄子散文特色及课文寓意。

难点: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能够结合实际思考社会、感悟人生,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援引旧知,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逍遥游》和《秋水》中的部分名句,请一两名同学结合课前预习所得,简单谈谈自己对庄子或其作品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明确: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其文想象丰富瑰丽,语言优美灵动,常常把艰涩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易懂。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引出对庄子寓言杰作之一《庖丁解牛》的'学习。

(设计意图:联系之前所学庄子名篇,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和知识点切入,尽可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排斥心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初读:梳理字词,整体感知

1、一个小组齐声诵读,结束后其他学生发言纠正。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总结并强调重要字词的正确读音及意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识课文,积累文言文新知,把握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之间产生交流,帮助进行记忆,增强学习效果。)

2、全体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结合课本注释,思考问题:文章讲了什么故事?故事中出现两个人对话,两人交流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文惠君见到庖丁解牛,询问如何做到技艺如此高超。

(设计意图:既是巩固学生正确诵读,又是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

三、探究:任务驱动,合作探讨

幻灯片展示: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一)技艺高超的表现

文惠君对庖丁发出了“(你解牛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的疑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思考以下问题:(要求尽量用原文回答)

1、文中是如何描绘庖丁的解牛场景的?

2、解牛的真实场景必定十分血腥污秽,为何不描绘解牛的实况呢?

3、为何称“解牛”,而不是“宰牛”或者“杀牛”呢?

明确:

1、动作美:触、倚、履、踦;音乐美:砉、騞;整体美: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对实况避而不谈,是为强调解牛过程之流畅优美,从而突出庖丁技艺之出神入化。

3、“宰”与“杀”是血腥和残忍;“解”是技法,是艺术,是情怀,是境界。“解”牛的庖丁可以视为艺术家,携高超技艺登大雅之堂。

(设计意图:感受庄子的散文特色及语言之美;抓住教学重点,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意;学生分组探讨,追问思索,不断靠近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技艺高超的原因

请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庖丁解牛的技艺是怎样变得如此高超的?

明确:“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从“所见无非牛者”到“未尝见全牛也”,再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的解牛技艺经历了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不仅需要自身反复练习,熟能生巧,更是一个追求“道”的过程,要遵循规律,顺应自然,讲究“依乎天理”和“因其固然”,方能达到解牛时“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的境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为后面的“拓展”环节奠定基础;关注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之间互相补充,生生互动。)

四、拓展:挖掘文本,关注内涵

幻灯片展示: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学生齐声诵读全文,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请小组推选代表发言陈述)

1、文惠君为何会感叹“得养生焉”?庖丁之言仅仅是解牛的经验吗?“刀”和“牛”分别比喻了什么?

2、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经验,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明确:

1、庖丁一席话让文惠君领悟了“养生”之道,可见“解牛”与“养生”存在内在联系。牛比喻社会,刀比喻人。解牛离不开刀,如果像“良庖”“族庖”那样去“割”和“折”,不按牛的天然结构解牛,刀就无法长久保全,需要“岁更”和“月更”。庖丁一把刀用了十九年之久,“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是因为他掌握了牛体的构造,谨慎对待会有损刀刃的筋骨交错聚结之处。正如人要学会在复杂的社会里安身立足,就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尊重和遵循规律,避开矛盾之处。

2、注重实践,勤于练习,甘耐寂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社会才能秩序井然。

(设计意图:关注本课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并结合实际思考社会和人生;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五、反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课堂总结:

教师在学生自主总结、提问之后补充、答疑。

2、课后作业:

有人说,庄子的“养生之道”是消极避世的,是在主张自保,逃避责任,没有多少学习借鉴的价值。结合今天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对此言论谈谈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设计意图:打开思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检查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合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庖丁解牛教案 篇4

《庖丁解牛》是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选取诸子学说及古代史籍的著名篇目,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思考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庖丁解牛》从选修课文变为必修课文,且提前至高一年级,体现出新课标对中华文化重要思想及理念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庖丁解牛》是庄子寓言杰作之一,虽然删改后篇幅不长,注释详尽,但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道家思想,感受庄子散文之美,并体味其中蕴含的深邃哲意,依然存在一定难度。

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节选,对庄子善用寓言说理有所了解,再加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这为《庖丁解牛》的学习提供了理解能力上的支撑。但《庖丁解牛》生字词较多、哲理内涵较复杂,部分学生可能对这类有一定难度的文言课文缺乏学习热情,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教学中首先仍应该解决课文的理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本内涵的探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庖丁解牛》是一个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的小故事。虽然是两个人的对话交流,但主要是庖丁在说,文惠君只讲了两句非常简短的话。可以将文惠君之言作为教学切入点,先围绕文惠君之“惑”进行探究,再围绕文惠君之“得”深入拓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勇敢说出自己的见解,甚至辩驳交锋,使课堂不仅存在师生交流,更有活跃的生生互动,重视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理解文意,感受庄子散文特色及语言之美。

2、通过诵读体悟、合作探究,增强学生思辨能力,领会含蓄深远的寓意。

3、体会“养生之道”的内涵,初步了解道家思想的文化价值,并思考其启示和现实意义。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了解庄子散文特色及课文寓意。

难点: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能够结合实际思考社会、感悟人生,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课时

一、导入:援引旧知,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逍遥游》和《秋水》中的部分名句,请一两名同学结合课前预习所得,简单谈谈自己对庄子或其作品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明确: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其文想象丰富瑰丽,语言优美灵动,常常把艰涩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易懂。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引出对庄子寓言杰作之一《庖丁解牛》的学习。

(设计意图:联系之前所学庄子名篇,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和知识点切入,尽可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排斥心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初读:梳理字词,整体感知

1、一个小组齐声诵读,结束后其他学生发言纠正。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总结并强调重要字词的正确读音及意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识课文,积累文言文新知,把握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之间产生交流,帮助进行记忆,增强学习效果。)

2、全体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结合课本注释,思考问题:文章讲了什么故事?故事中出现两个人对话,两人交流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文惠君见到庖丁解牛,询问如何做到技艺如此高超。

(设计意图:既是巩固学生正确诵读,又是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

三、探究:任务驱动,合作探讨

幻灯片展示: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一)技艺高超的表现

文惠君对庖丁发出了“(你解牛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的疑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思考以下问题:(要求尽量用原文回答)

1、文中是如何描绘庖丁的解牛场景的?

2、解牛的真实场景必定十分血腥污秽,为何不描绘解牛的实况呢?

3、为何称“解牛”,而不是“宰牛”或者“杀牛”呢?

明确:

1、动作美:触、倚、履、踦;音乐美:砉、騞;整体美: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对实况避而不谈,是为强调解牛过程之流畅优美,从而突出庖丁技艺之出神入化。

3、“宰”与“杀”是血腥和残忍;“解”是技法,是艺术,是情怀,是境界。“解”牛的庖丁可以视为艺术家,携高超技艺登大雅之堂。

(设计意图:感受庄子的散文特色及语言之美;抓住教学重点,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意;学生分组探讨,追问思索,不断靠近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技艺高超的原因

请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庖丁解牛的技艺是怎样变得如此高超的`?

明确:“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从“所见无非牛者”到“未尝见全牛也”,再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的解牛技艺经历了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不仅需要自身反复练习,熟能生巧,更是一个追求“道”的过程,要遵循规律,顺应自然,讲究“依乎天理”和“因其固然”,方能达到解牛时“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的境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为后面的“拓展”环节奠定基础;关注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之间互相补充,生生互动。)

四、拓展:挖掘文本,关注内涵

幻灯片展示: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学生齐声诵读全文,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请小组推选代表发言陈述)

1、文惠君为何会感叹“得养生焉”?庖丁之言仅仅是解牛的经验吗?“刀”和“牛”分别比喻了什么?

2、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经验,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明确:

1、庖丁一席话让文惠君领悟了“养生”之道,可见“解牛”与“养生”存在内在联系。牛比喻社会,刀比喻人。解牛离不开刀,如果像“良庖”“族庖”那样去“割”和“折”,不按牛的天然结构解牛,刀就无法长久保全,需要“岁更”和“月更”。庖丁一把刀用了十九年之久,“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是因为他掌握了牛体的构造,谨慎对待会有损刀刃的筋骨交错聚结之处。正如人要学会在复杂的社会里安身立足,就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尊重和遵循规律,避开矛盾之处。

2、注重实践,勤于练习,甘耐寂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社会才能秩序井然。

(设计意图:关注本课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并结合实际思考社会和人生;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五、反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课堂总结:

教师在学生自主总结、提问之后补充、答疑。

2、课后作业:

有人说,庄子的“养生之道”是消极避世的,是在主张自保,逃避责任,没有多少学习借鉴的价值。结合今天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对此言论谈谈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设计意图:打开思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检查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合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庖丁解牛教案 篇5

一、对教材的把握

《庖丁解牛》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把它安排在读本中,其目的是扩大知识视野,配合教材的学习,力补教材课时之限、数量之不足的缺点。其学习方法也应不用于教材,对教材一般要求精读,训练比较系统,力度也比较大;对读本,一般要求略读,运用从精读方面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独立阅读,灵活性比较大,更有利于个性和特长的发展。

关于文言文阅读,《大纲》的要求为:“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

二、结合“新课标”对教法的把握

高中阶段要能达到初步鉴赏文艺作品,能感受想像、品味语言,领悟作品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受到感染和启迪。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在教法上必须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新的学习方式。为此我的教学目标为如下。

1、知识与技能

A、感受庄子散文的特点

B、理解其寓意,用现代眼光开掘其新义

2、过程与方法

A、整体感知,训练古文阅读能力

B、自主、合作、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知识的能力。

3、重点与难点

A、教师引导交流,利用学生的成功激发兴趣

B、“技精湛——道精深”的关系

C、学以致用,教是为了不教,用这一篇的交流引导学生读其它课文

三、教学设计过程

1、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外,早读学生先自读)

2、导入:现代著名的诗人郭沫若曾说过:“以思想家而兼文章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这绝无仅有的一个便是庄子。”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他的《秋水》一文,他的散文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具有独特的风格,它大量采用并虚构寓言故事,大胆夸张,想像奇特,最是有浪漫主义色彩,今天我们再来交流学习他的另一篇文章《庖丁解牛》,以期进一步领悟这种特点。

3、教师范读课文,正音、正字、断句。

技/盖至此乎?(盖——运转hé:何不,何)

技经肯綮/之未尝(技——枝zhī:枝脉,綮qìng)

四、分工合作式研究,力求更加深入的理解

一组(1——2)自然段

二组(庖丁释刀曰——而况大軱乎)

三组(良庖——新发于硎)

四组最后一段

先讨论本节内容,解决字词疑难。后分别推荐一个同学口述译文(读——译)

1、解牛场面:动作、声音

劳动者:艺术表演观看者:艺术享受

2、解牛经验:找句子概括

技精湛——道精深

3、如果撇开庄子的本意,请你结合现实社会,谈谈其寓意(把它作为一篇独立的寓言去挖掘)

A、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B、实践出真知

C、小事可以悟出大道理

D、一切劳动都是美的,劳动可以得到享受

E、要避开矛盾

F、学无止境

G、要遵循规律

H、自信不可缺少

一株紫丁香课件推荐12篇


一株紫丁香课件 篇1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生字,朗读课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树立起尊敬老师的观念。

4、正确书写生字。

学习重点:

书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习难点:

1、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树立起尊敬老师的观念。

2、正确书写生字。

学习过程:

一、游戏读字,复习生字。

1、“开火车”游戏。(课件出示生字,学生给生字组词,造句)

2、读顺口溜巩固识字。

踮起脚尖,走进小院,放下书包,给树除草。

牵牵小手,唱唱儿歌,笑声甜甜,不觉疲倦。

学生自主朗读——小组合作朗读——指名读——生齐读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教师检查朗读情况。

教师指名读诗歌——边检查边指导朗读——学生练读——指名读

3、配乐朗读全诗。要求读出对老师的爱。

三、品读诗歌,感悟情感

1、学习第一节

看文本插图,谁在哪儿干什么?

A、指名读文,从文本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你能通过读表现出小院的安静和学生悄悄地向老师表达的心意吗?

B、学生练读——学生评议——学生再读——学生齐读

2、学习第二节

A、学生轻声朗读第二节,边读边想:诗中的学生怎样呼唤老师,和老师说话?

B、从哪些词语可以感受到学生们对老师的关心?

同桌讨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3、学习第三、四节

学生根据第二节的学习方法,自学三、四节,然后汇报交流。

A、边想象边思考:

“绿叶在风里沙沙”是多么得动听,我们会给老师唱什么歌呢?

“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我们高兴地围在老师的身边,会说些什么呢?

小组讨论、交流。

B、全班汇报交流

C、让我们通过读感受学生对老师的关心以及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学生再次读文。

指名读——评议——教师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再读——

——指名读——齐读

4、学习第五节

A、夜深了,老师还在干什么?引导学生看文本插图说一说,指名读文。

B、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劝老师休息?又以什么样的语气祝愿老师进入又香又甜的梦乡?

学生自由说,互相评析。

C、教师指导学生读出亲切请求、真诚祝愿的语气。

学生练读——指名读——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四、心怀激情,背诵诗歌

1、说一说:你想对老师说些什么?

学生自由说。

2、学生看板书,练习背诵。

3、同桌之间练习背诵。

4、全班汇报。(配乐背诵)

5、指名背诵诗歌。

五、识记生字,指导写字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认读,观察字形,说要点。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空,组词识记,教师根据学生说的词语,选择其中的几个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3、学生描红,练习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六、抒发情感,升华主题

文中的.学生让一株紫丁香带去了他们对老师的关心和尊敬,那么你能仿照本文的形式写一首诗歌吗,表达你对老师的爱?

板书设计:

5一株紫丁香

枝叶——夜夜相伴

绿叶——给您唱歌

花儿——我们笑脸

花香——飘进梦里

一株紫丁香课件 篇2

字词导读

1.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再进行情感朗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感情。

2.理解这篇课文时,要求学生首先要有感情地朗读。例如:读第1小节时要读得轻缓、深情,表现出孩子们悄悄为老师在窗前栽下紫丁香的纯真心灵;第2、3、4小节中的第一句“老师,老师”“您听,您听”“您看,您看”是孩子对老师亲切的呼唤,读的时候要注意前后词语间的停顿,后一个词语要稍重读,从而表现出孩子们对老师真切的情意。另外,这三小节要引导学生在想象中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孩子们美好的心愿。第5小节可读得语气轻缓,给人以无限的遐想。

3.学习课文,理解“一株紫丁香”蕴含的情谊。

4.指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写下来送给老师。

5.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含意。

(生字、新词的投影);

(课文的配乐朗诵)。

一 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播放1,认读生字、新词。(开火车朗读)

2.检查朗读。注意纠正读音。

3.“我们”在老师的窗前栽种了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蕴含了“我们”的心意,寄托了“我们”的'心愿。这份心愿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首诗歌。

二 学习课文第3、4小节,理解诗歌的意思

1.朗读第3、4小节,想一想,“我们”的心愿是什么?(感谢老师。)

2.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绿叶在风里沙沙,那是我们给您唱歌,帮您解除一天的疲倦。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3.教师追问:什么是疲倦?什么是挂牵?

(1)疲倦;疲乏;困倦。

(2)挂牵:放在心上。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个小节,体会“我们”对老师的一片热爱之情。

三 学习诗歌第5小节,体会诗歌的含意

1.在“我们”的心中,还有什么心愿呢?朗读诗歌第5小节。

2.学生汇报。(在“我们”的心中还有美好的心愿。夜深了,“我们”希望老师快些休息,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小节。

四 总结全文

1.同桌合作朗读这首诗,把自己最感兴趣的小节多读几遍。

2.“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的窗前栽种一株紫丁香呢?(老师辛勤工作,默默奉献,深深地打动了每个同学。同学们悄悄地在老师的窗前栽种下一株紫丁香,把自己对老师深深的爱、无限的敬意寄托在花香中,为老师解除工作的疲劳,感谢老师对同学们的牵挂;愿花香飘进老师的睡梦中,带给老师又甜又香的梦。)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五 拓展训练,发展思维,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中,老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自己的成长中,哪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把自己最想对老师说的话写下来。

3.出示练习。

亲爱的老师:

1.以儿童的口吻,用浅显易懂的文字,表达了浓浓的师生情。从儿童的角度写,使教师高大的形象跃然纸上。教师应将这一主题贯穿到课堂教学之中。

2.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取知识,使学生最终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悟,认识和了解“紫丁香”。

1.看拼音,写词语。

lǎ shī(老师) shí iān(时间) shēn chū(伸出) lǜ shù(绿树)

zu bàn(做伴) ǎn tiān (满天)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词语。

(宁静)的小院 (茂盛)的枝叶 (美丽)的小花

(可爱)的笑脸 (甜蜜)的梦乡 (闪闪)的星星

3.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您看,您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4.“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呢?

一 、丁香

丁香,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子卵圆形或肾脏形,花紫色或白色,有浓郁的香味,花冠长筒状。

二、 教师节的由来

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开展尊师重教活动,如动员全社会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各地教师的多次提议,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经验,国务院于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决定将9月10日定为教师节。

三、 教学设计及意图(节选)

精读

1.学生练读。指导学生读出对老师的尊敬之情。

2.教师引读。为学生奠定感情基调,使其更好地体会师生间的真挚感情。

3.学生选读。喜欢哪个小节就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哪个小节。

4.朗读全诗。把对老师的爱表现出来。

(这是在学生体会出师生情感的基础上,形成个性化朗读的环节。)

品读

1.小组内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说一说:“我们”为什么要在老师窗前栽一株紫丁香。

2.指读第3小节。引导学生:从“帮您解除一天的疲倦”这一句中你能体会到或者联想到什么。

3.如果让你去陪伴老师,你会为老师做点儿什么?(让学生充分回答)

(实现课内外的结合,由对课文的理解延伸到现实生活,有助于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激发学生的尊师情感。)

背诵

1.说出你想对老师说的话。(学生自由发言)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

2.观看画面,自己练习背诵。

3.小组表演背诵。

4.全班汇报。

(背诵是学生积累的好方式,采用辅助手段,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参与其中。)

一株紫丁香课件 篇3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写三个生字。

3、体会小学生赞美和感激老师辛勤劳动的真挚情感,懂得要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道理。

重点:会认会写目标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有尊敬老师的愿望。

课前准备:歌曲《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

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喜欢听歌吗?上课前让我们来欣赏一首歌曲吧!会唱的小朋友可以跟着一块儿唱。

老师是辛勤的园丁,为了学生的成长,不知花费了多少心血,流了多少汗水。但值得欣慰的是,小朋友们在成长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老师,当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老师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板书:一株紫丁香)

学习生字株

2、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3、你们见过紫丁香吗?

没关系,你可以先猜一猜它是什么?(是一种花的名字)

紫丁香,你猜猜这种花有什么特点呢?(开着紫色的小花,散发着迷人的香气)

4、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仅仅读了紫丁香的名字,就猜出它的特点来了。

正因为它是紫色的,而且香气迷人,所以人们给它取了这样一个高雅而好听的名字紫丁香。

5、你们看,这就是紫丁香。(出示紫丁香图片)它的花儿较小,常有白色和紫色两种,春天盛开时会散发出浓厚的香味。花很小,叶子对生,卵圆形。喜欢吗?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

1.一群可爱的孩子把这么一株可爱的小花栽在了老师的窗前,用它来表达对老师的情感。想听听这个用诗歌写成的美丽故事吗?师范读。

2、这首诗写得多美啊!小朋友也来美美的读一读吧!把书本翻到25页,自己读读,注意做到:字字读准,句句读通,并在每小节前标上小节符号。

3、小朋友们都读得很认真,老师忍不住想来考考你们了,来看这些词语。

(出示词语)踮起脚尖儿、安静的小院、绿色的枝叶、盛开的花儿、

消除疲倦、时时挂牵、困得眨眼、又香又甜

(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认识了那么多字词朋友,让我们把它们送回到课文中去读一读吧!课文有几小节?老师请几个小朋友来读,你喜欢读哪一节就读哪一节。

(指名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意境。

1、小朋友们都读得很棒!老师也很喜欢这首小诗,尤其喜欢第一节。因为这里藏着一个小秘密。到底是谁把这一株紫丁香送给了老师呢?请小朋友们再认真地读读这1节,看谁能最先解开这个小秘密。

是啊,我们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谁来做做踮起脚尖儿走路的动作?

(生做动作,师问:你知道小朋友为什么要踮起脚尖儿去栽紫丁香吗?)

我们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安静的小院就是小院很静,一点儿声音也没有。你能把这一小节读好吗?自己试试;(指名读)。

2、刚才老师发现第一小节里藏了个小秘密,其实在小朋友们的心中也藏了许多小秘密。他们为何要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的窗前呢?请小朋友们读读课文25小节,边读边在课文中找找答案吧!(学生讲到哪节就先讲哪节)

你能解开小朋友心中的秘密吗?为何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1)让紫丁香陪伴老师。(板书)你能把这一节来读一读吗?小朋友们知道夜夜是什么意思吗?(每天晚上) 老师每天晚上都在备课、学习,多辛苦啊!你能把这节读好吗?自己先试试;指名读;齐读。

2)小朋友们的心中还有很多小秘密,他们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还有什么原因呢?

帮老师消除疲倦。(板书)你能读读这一节吗?老师一天要做的工作有(学生回答)

老师一天要做那么多的工作,真是非常辛苦,非常累,所以感到非常疲倦。

你听,你听,绿叶在风里沙沙地响,这是紫丁香在给老师唱歌呢,这种歌声非常动听。请你来读读这一节。齐读。

3)老师喜欢和我作伴的片片绿叶,但是更喜欢你们那一张张笑脸,让我看看,你们的笑脸在哪里?老师在家中看到的笑脸在这里呢!(出示第四小节)

生齐读

你看,你看,/满树盛开的小花,/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

再来找找小朋友心中的小秘密,他们把紫丁香种在老师窗前,还为了感谢老师的挂牵。(板书)请你读读这一节。

我们给挂牵换个词可以换成牵挂、关心。

你能举身边的例子来说说吗?老师时时都把小朋友牵挂在心,小朋友们从心底感激老师。谁来读读第4小节?

4)花香入梦(板书)小朋友们还有一个秘密是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是想让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让老师的梦有香又甜。

你看,夜深了,连星星多困得眨眼,可老师还在干什么呢?夜深人静,只有紫丁香陪伴在老师窗前。小朋友,如果你就是这株紫丁香,此时,你会对老师说些什么?为老师做些什么呢?

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您披件外套,喝杯热茶吧!

老师,我来为您捶捶背!

老师,您早点休息吧!让我们一起劝老师休息吧!(齐读)

3、师小结:一株紫丁香,几个小秘密,其实就是小朋友的心愿。就让我们带着小朋友的心愿来读读25小节。

(分组比赛)

4、从你们的朗读中,我听出了小朋友们对老师的爱。老师在课外给这篇课文编了首儿歌,大家来读读吧!

课件出示:踮起脚尖儿,走进小院,栽下丁香,与师做伴。歌声甜甜,消除疲倦,挂牵老师,早点入眠。(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四、指导背诵

小朋友们,这首诗歌写得那么美,就让它留在我们的脑子里吧!在课外背下来,可以背给爸爸妈妈还有老师听。

五、指导书写

教学反思:

这篇小诗歌有着浓浓的师生情,虽然孩子们也知道尊重师长,但是前段时间教师节的时候出现一种情况,孩子们在教师节那天攀比着买礼物送给老师,这种攀比并不是真正的尊师,因此正好借此机会让他们真正懂得什么叫真正的爱。

在本节课的讲授中,我把重点放在识字和阅读两个方面。识字方面我重在让孩子说识字方法,并且让他们说他们最喜欢的方式顺口溜。但是今天的课堂教学进行得不成功,由于我原来的学生已经是三年级学生了,而现在我所代的是一年级孩子,因此今天我借了一个班上课,由于这个班根本没有进行过识字教学训练,因此在教学时相当艰难,需要教师费好大力气引导,最终虽然一个字在孩子嘴里有不同的说法,但是时间的调控上没有掌握好。因此在朗读环节上略显仓促。

在阅读方面我重点引导孩子们抓住重点词语来品读:如轻轻地夜夜,笑脸,又香又甜等,让孩子们在品读中体会师生间真挚的爱。本来还安排有背诵,但因为不是实验班,连朗读都都没有达到其实应该能达到的高度,更别说什么背诵了。不过我心里也挺高兴的,因为说明我们的课题研究起到了一定的效果,看来以后在教学中确实应该让课题研究与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

一株紫丁香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正确美观地写“香”“浓”两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

教学过程: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小朋友很喜欢听音乐,现在我们先来听一首歌放松一下。

[播放乐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师:你喜欢这首歌吗?

生:我喜欢这首歌,因为这首歌很好听。

生:我喜欢这首歌,因为这首歌是唱老师工作很辛苦,又很关心我们。

师:是呀,这首歌是歌唱我们敬爱的老师的,其实有好多诗歌也是写我们辛苦工作着的老师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

〔播放课件:一株紫丁香(图)〕

生齐读:一株紫丁香

师:小朋友,你们是第一次看到紫丁香吧,看着这紫丁香,你来说说吧!

生:紫丁香是紫色的,好美呀!

生:一朵朵小花好像一张张笑脸,都兴高采烈地泛起红光,充满着快意。

师:没想到小朋友的想象这么丰富。张老师也认为紫丁香很美,不过我觉得这首诗写得更美。

〔播放课件《一株紫丁香》课文录音〕

师:真是美极了。现在老师要检查一下,小朋友预习得怎么样了?

师:这首诗里有好多字宝宝和词宝宝要和我们班的小朋友交朋友,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出示生字、词语、认读

师:小朋友真能干,现在这些字宝宝、词宝宝要回家了,我们把它们送回到课文中,再来读读课文吧!

〔学生自由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正音。

师:小朋友,读到这里,你知道这篇课文是写什么?

生:这篇课文是写一株紫丁香的。

生:这篇课文是写老师的。

生:这篇课文是写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师:是呀,小朋友把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同时也种下了小朋友美好的心愿。小朋友去读读课文第2-4节,然后说说小朋友的心愿是什么?

〔学生自由读课文,然后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生:小朋友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是为了解除老师一天的疲倦。

生:小朋友在老师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是为了感谢老师时时把我们挂牵。

师:你有被老师挂牵过吗?

生:……

师:看到你们一个个活泼的孩子,一张张可爱的笑脸,老师怎么能不把小朋友每时每刻挂牵呢?我们来读读这个句子吧,“感谢你时时把我们挂牵!”

[指名读---两个小组齐读]

生: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是为了夜夜和老师做伴。

师:“夜夜”是什么意思?

生:“夜夜”就是每天晚上。

生:“夜夜”是天天晚上。

师:为什么让紫丁香天天晚上陪伴老师呢?

生:夜深了,老师还在改作业,有了紫丁香的陪伴,老师就不会感到寂寞了。

生:老师看到紫丁香就好像看到了我们,就不会感到孤单了。

师:多美好的心愿呀!谁来读读这一小节。

[指名读]

师:这是课文中小朋友的心愿,也是我们小朋友的心愿。

师:小绿叶儿,老师现在有点累了,下面听课的老师也有点累了,你能唱一首歌帮老师解除疲劳吗?

生领唱: [学生齐唱歌曲]

师:这下,老师的精神又抖擞了,听着小朋友这么动听的歌声,老师相信,这一节,小朋友肯定会读得更动听的。

[指名读——比赛读——女同学读]

生:我来读第4小节……

师:老师觉得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像美丽的小花儿,现在你们张着笑脸,围着老师,想和老师说些什么呢?

生:老师,您辛苦了,我以后当上了科学家,造出宇宙飞船,把你带上太空。

生:老师,您天天给我们上课,有时候嗓子都哑了,我多想让您休息呀!

生:老师,您太累了,我多想变成一朵小花,帮您解除一天的疲倦。

……

师:没想到我们班的小朋友小小年纪就能体会到老师的辛苦,老师多感动呀!现在让我们带着感激之情来读读这一小节吧!

[指名读——男同学读。]

师:老师这么辛苦,你们看,夜深了,星星都困得眨眼,可这位老师还在灯下认认真真地改作业,我们来劝劝她,让她早点休息,好吗?

[播放课件:老师在改作业。]

生:老师,这么晚了,你快休息吧!

生:老师,你明天还要给我们上课,快休息吧!

师:我们一起用课文的最后一小节来劝劝老师吧!

[生齐读最后一小节]

师:此时此刻,老师觉得窗前的紫丁香更美更艳了。让我们捧起书,一起来读这首小诗,把我们的爱,把这一株美丽的紫丁香献给在座的每一位辛勤工作着的老师。

[生读全篇课文。]

师: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体会到小朋友都有一颗爱老师的心,现在,你们肯定还有好多话想跟老师说吧,我们就把它写在爱心上,让这一株紫丁香帮我们捎去对老师浓浓的爱吧!

[学生在预先准备好的爱心上写话。]

生……

学写生字:

香 浓

师:看到小朋友表现这么棒,老师准备带小朋友到作业超市去挑一挑适合我们的作业。

作业超市:

(1)正确、美观地书写“香”“浓”两个生字。

(2)把这篇课文背给同学听,背组喜欢的老师听。

(3)课外去找一些赞美老师的诗歌读一读。

板书:

一 株 紫 丁 香

一株紫丁香课件 篇5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二年级上册中一首儿童诗,讲的是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表达了小朋友赞美老师,热爱老师的一片真情.这首诗充溢着童真,童心,童味,字字句句都清纯明洁,诗的想象是丰富,美好,贴切,是对同学进行敬师,爱师的好教材.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绿线内二类字只会认读即可.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敬重老师的感情.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海洋.

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小朋友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 让我们一块儿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紫丁香插图,谁能向大家介绍紫丁香?(同学汇报课前收集到的资料)

2,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同学观察.

①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②想象:假如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

(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什么呢?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读要求:

①看清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画出生字,生词,

借助音乐渲染和老师富有情感的语调,使同学尽快进入情境中,为学习本课奠定情感基础.

培养同学观察收集资料的能力

巧妙凭借插图,训练同学的观察和口语表达能力.

合作的基础是自主.有自读

多读几遍.

③把不理解的为词句或问题标出来.

2,同学汇报自读情况

①同桌互读课文,检查读音是否正确.(教师关注学困生的朗读情况.)

②小组合作学习,互相认读生字,新词,把自身不理解的内容或问题提出来讨论.(教师巡视课堂,或询问,指导,启发)

③抽检识字和朗读情况,教师重点指导较难读准的儿化音(脚尖儿,绿叶儿),翘舌音(师,枝,株,窗),后鼻音(星星).

3,齐读课文.

四,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用" "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交流,说说自身读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头空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____;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你____;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你____;让花香飘进你____的梦里.

3,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说给老师听啊.请你把课文再读一读,读出感情.

4,在小组里读一读,互相评议,看看谁读得好.规范如下:

合格:正确地读(不添字,不漏字)

良好:大声,正确地读

优秀:大声,正确,有感情地读.

5,全班交流.小组挑战赛.各小组推选一名同学.读给大家听.互评互议,以读带评,读评结合,读出自身的感受.

师根据同学的朗读情况,适当点拨,重点作以下朗读指导,不一定按以下顺序教学:

第一节:请同学做"踮起脚尖"动作,和轻轻的语气读,体会不打扰老师工作,给老师送一份惊喜的情感.

第二节:想一想诗出亲切的语气,美好的祝愿.]

第三节:抓住"沙沙","盛开","感谢"等词语,读出轻柔,亲切的语气.

第四节:

a.引导同学读懂"挂牵"指的就是关心,关爱.利用教师亲身体会,回忆自身的老师当年对同学的挂牵.

例:当举行运动会时,老师和我们一起为运动员呐喊助威;当寒冬来临时,老师早早来到学校为我们升起的一盆炭火;当我考试得了满分后,老师教育我不要骄傲……

b.让同学说说你也能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体会到老师对你的关爱吗?

引导同学仿照例句,用"当……时,老师……".进行说话训练.

师小结:老师的爱虽不起眼,但它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点一滴地,悄悄地,慢慢地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C.感情朗读.

第五节,看图想象说话: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可老师还在工作,想想应该对老师说些什么呢?用怎样的语气去劝老师休息呢?

6,让同学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配上动作朗读全诗.

7,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请同学推荐读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扮演.

8,师总结:这一群小朋友在浓绿的小院中栽下的这一株紫丁香,给老师送去了绿叶紫花的美丽,也送去了小朋友对老师的感谢与关怀.这一株紫丁香指的是——(生答:同学,小朋友),表达了同学们,小朋友对老师的——(关心,热爱,尊重)

四,积累背诵,加深感悟.

1,自读自背.

2,借助多媒体演示尝试背诵.

3,尝试背诵.

五,自主作业,拓展感悟.

让同学从以下几项作业中,有选择地完成自身感兴趣的1—2项作业.

自悟自我发现的自主意识,才干在合作中不失去自我.

这一环节设计,既巩固了识字,又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也为同学的口语交际创设了情境.培养了同学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使同学读出自身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让同学读出自身的独特感受.

利用评价的激励功能,把学习中的知识技能与情感态度融合在一起,使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坚持体验胜利的喜悦,始终坚持愉快的心情.

以学定教,按同学选择的内容来布置学习的先后顺序.

化静为动,激发兴趣, 让同学通过亲身体验——踮起脚尖,理解文字内涵.

老师的角色转变:成为同学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利用亲身体会教给同学读书的方法.老师回忆既为同学的说话提供示范,打开思路,又是把情感传到同学的心里,引导共鸣.

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借助句式去体会"挂牵"的实际含义,注重语言的感染,培养同学的人文精神.

让同学在充沛体验的基础上,自由地选择听众,自由地将内心对老师的敬爱与赞美自然而然地释放于朗读中.

设计有层次的作业,让各层次同学能自主选择,使同学的个性得到发展.作业设计成阶梯形,直观的显示步步登高,层层递进,喻示生不时的向上拓展

师爱生

讲小故事

做贺卡

唱赞美老师的歌

抄赞美老师的诗句

读赞美老师的诗句

一株紫丁香课件 篇6

《一株紫丁香》教学设计

拔萃双语学校李彩霞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3个生字及新词,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读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情意,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听写词语:拉二胡唱京戏下象棋弹钢琴养金鱼观天气

二、导入新课

1、出示图片:这种花有谁认识?简介紫丁香,学生边听边看画面。

2、老师小结:紫丁香的树叶一对一对张在树枝上,圆圆的叶片头上尖尖的。花瓣很小,有白色的和紫色的两种,香味很浓。丁香花春季盛开,芳香四溢,是庭园中人们常种的花木。

3、揭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株紫丁香》(齐读课题)

4、学习“株”字:

1)谁来记住这个字?这个字跟什么有关?(跟树木有关)

2)对,“一株”就是“一棵”的意思,比如: “一棵桃树”可以说成:_______。“一棵小草”可以说成:_______。那么“一株紫丁香”就是:_______。

5、出示学习目标:

6、图上除了紫丁香外还有谁呀?什么时候,她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来看着这幅图说一句话?

夜晚,老师在台灯下认真地写教案。窗外的紫丁香时时散发出阵阵香气。

三、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你边听边想,想想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由读课文、同桌互读课文。

3、做找朋友的游戏:同桌互认读生字,交流识字方法。

4、扩词练习【小组让学生扩词,其他学生跟读】

四、随文检查生字:

1、我会读:

1)拼读音节、去拼音、组词、结构

休伸甜歌院除息您牵困

2)老师笑脸小院枝叶窗口休息唱歌安静

盛开感谢挂牵消除疲倦眨眼又香又甜

2、我会写:又香又甜

3、出示句子:

a)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您的窗口,夜夜和您做伴。

b)夜深了,星星困得眨眼,老师,休息吧,让花香飘进您的梦里,那梦啊,准是又香又甜。

伸深

1)两个字都读shēn,它们在字义上又有什么不同呢?

2)请你选字填空:()手()情()夜()展

4、字谜猜猜猜:

除:有个人叫小二,只有左耳长得怪。困:四四方方四面墙,一棵大树长中央。

伸:单人旁,日加竖,枝叶伸进你窗口。歌:可上可下,欠字作保驾。

5、字谜我会编:

您:你的心在下边,礼貌文明您当先。甜:舌头尝出甘蔗的甜味。休:生自编

6、走进伸进飘进这三个词有什么一样的地方?这里有三个词语来找它们,可是它们看到这么多的“进”糊涂了,你能帮它们找一找吗?

出示:花香枝叶小朋友(连一连)找到文中的句子再读一读。

7、出示第三小节:消除消除什么? 消除疲倦

还可以说消除什么?消除疲劳消除疲惫消除劳累

8、老师——满树盛开的花儿,那是我们的笑脸,感谢您时时把我们挂牵。挂牵: 还可以说成什么?牵挂“挂牵”和“牵挂”都是挂念的意思。

9、读生字儿歌:

小院静,踮脚尖,一株丁香栽窗前,感谢您,常挂牵,消除疲倦梦香甜。

10、我会正确地、流利地读课文。(单独读、合作读、小组读等)

(1)开火车读,要求读得正确、流利。(2)自由读给喜欢的小伙伴听。

(3)背诵课文。

五、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出示写的生字:休、伸、甜、歌

2、自由“读帖”,说说你的发现。

4、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写、练写。师生评价。

六、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后检测:完成小状元p11:1—

3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本课13个生字及新词,会写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通读懂这首诗,体会文中老师工作的辛苦,感受同学们对老师的深深爱意。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我们为什么要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

教学过程:

一、课前检测:

1、出示本课生字组成的句子,指名读。

1)桌子太高了,我要踮起脚尖儿才能拿到上面的东西。

2)我牵着妈妈的手,来到新种的一株小树旁。

3)今天妈妈很疲倦,一到家就困得睁不开眼了。4)奶奶住院了,家里除了我没别人。

2、拼读词语:

xiū xishēn jìnxiāng tiánchàng ɡēpíláonín hǎoguà qiān

()()()()()()()

二、揭题导入,营造氛围。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株紫丁香》,(示图)你们看,多美的紫丁香啊!谁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课题?

2、出示学习目标:

三、朗读感悟:

1、出示第一小节,指名读。

1)读完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什么?

2)我们到小院栽紫丁香的时候是怎么做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读、赛读、评议。

2、第二节

1)自己小声朗读第二小节,边读边想:诗中的小朋友是用怎样的语气呼唤老师,对老师说话的?

2)老师每天晚上都做些什么?为什么要让绿色的枝叶伸进老师的窗口呢?四人小组互相讨论。

3)交流:是怕老师一个人备课太单调,寂寞,让小树枝陪伴老师。是为了让老师眼睛多看看绿色,减轻疲劳。

4)多可爱的孩子,多体贴的学生呀!读好这一小节

3、第三、四节

1)过度:小树很快长大了,不仅枝叶繁茂,而且朵朵紫色的小花开满枝头。开在老师的窗前。又是一个夜晚,同学们又来到了老师的院子里。猜猜他们会看到什么?

(老师又在台灯下批作业,写教案,还有那窗前的那株紫丁香)

他们看着那紫丁香,又会悄悄地对老师说了什么呢?

2)学生自读3、4两小节。

3)指生读第3小节

①如果你们现在就在这位老师窗前,你们会给老师唱一首什么歌呢?

②生交流 :沙沙沙,(一句歌词)

唱呀,唱呀,(出示并齐读)“帮你消除一天的疲倦。” 这里的“你”是谁?

4)绿叶沙沙沙是同学在歌唱,那满树的小花又是什么呢?指读第四小节

①我们就像那窗前的小花围绕在老师身边,在向老师轻轻诉说着心中的感谢。要是你,你会说些什么?生四人小组交流

②全班交流

③师小结:做操时,老师前后走动,看看小朋友有没有因天太热而受不了;这就是老师对同学们的挂牵(卡片)课间,老师处处留意小朋友活动时有没有注意安全;这也是老师对同学们的挂牵(卡片)鼻子出血了,老师赶紧采取措施帮助止血,并安慰小朋友;这些都是老师对小朋友们的挂牵(卡片)而且是时时挂牵(卡片)

④老师对小朋友们的牵挂,对小朋友们的关心,对小朋友们的爱,小朋友都记在心里,他们打心眼里感谢老师。

5)听,那一群悄悄去看老师的同学们唱起了什么歌?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6)小结:歌词唱出了同学们对老师辛勤工作的感谢,唱出了同学们的心声,唱出了同学们对老师深深的爱意。让这些情意都让紫丁香来替我们表达吧!

7)齐读3、4两小节

3、第五节

1)夜已经深了,可是老师为了能让同学们学的好,还在台灯下认真地备课,这时候的你还忍心让老师这样劳累,这样辛苦吗?这时的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呢?

2)朗读比赛,指名读,评读。

4、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课文为什么要用“一株紫丁香”为题呢?全文借紫丁香表达同学们对老师深深的爱意。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1、现在我们明白了,孩子们种下紫丁香是希望——

绿色的枝叶夜夜陪伴老师;绿叶的歌声消除老师一天的疲倦;

盛开的花儿感谢老师的挂牵;花香给老师带来又香又甜的梦。

2、那你们知不知道,孩子们在老师家的小院栽下紫丁香的同时,还栽下了什么?(心愿、祝福、对老师的爱)

3、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书中的小朋友栽了一株紫丁香送给了老师,你想送给老师什么,又有什么希望呢?

示:我想送给老师 _______,希望_______。

4、从小朋友热烈的发言中,我感受到你们对老师的深情厚意,让我们把这无限深情融入这些诗句中来,用朗读表达对老师的感激。

五、小小书法家,书写要规范。

1、出示要写的生字、自由“读帖”,说说你的发现。

2、师范写生字,学生仿写、练写。师生评价。

六、课后检测:完成小状元p11:

5、6

板书设计:

5、一株紫丁香

枝叶——作伴

绿叶——消除疲劳爱老师 花儿——笑脸

花香——入梦

一株紫丁香课件 篇7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吟读领悟,体会老师工作的辛苦,激发崇敬老师的感情。

4、交流上节课布置的作业。

【教学过程】

一、情境渲染,启动情感

1、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师用深情的语言导入:

老师像一支粉笔,画出的是彩虹,洒下的是汗水;老师像一艘航船,载着我们驶向知识的海洋。

2、看着辛勤工作的老师,有一群可爱的孩子们为老师栽下了一株紫丁香,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块儿继续学习课文《一株紫丁香》。

二、复习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⑴你从画面上看到了什么?能给大家说说吗?

(图上画了一株紫丁香,一位老师正在台灯下备课、批改作业……)

⑵想象:

如果你看到这个情景,你会为老师做些什么?

(给老师沏茶,给老师唱歌……)

⑶现在就让紫丁香为我们做这一切吧。紫丁香是怎样和老师做伴的?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什么呢?

三、精读课文,读中感悟

1、自由轻声读课文,想一想:

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些什么?用“ ”画出相应的句子。

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合作完成口头填空:

我们栽下一株紫丁香,为的是让绿色的枝叶夜夜;是让沙沙的绿叶儿声帮你;让满树盛开的小花感谢你;让花香飘进你的梦里。

3、这些都是小朋友美好的心愿,他们多想把这些心愿说给老师听啊。请你把课文再读一读,读出感情。

4、在小组里读一读,互相评议,看看谁读得好,标准如下:

合格:正确地读。

良好:大声、正确地读

优秀:大声、正确、有感情地读。

5、全班交流,小组挑战赛:

各小组推选一名学生,读给大家听,互评互议,以读带评、读评结合,读出自己的感受。师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适当点拨,重点作以下朗读指导,不一定按以下顺序教学:

第一节:请学生做“踮起脚尖“动作,和轻轻的语气读,体会不打扰老师工作,给老师送一份惊喜的情感。

第二节:想一想读出亲切的语气,美好的祝愿。

第三节:抓住“沙沙”、“盛开”、“感谢”等词语,读出轻柔、亲切的语气。

第四节:

⑴引导学生读懂“挂牵”指的就是关心、关爱。利用教师亲身体会,回忆自己的老师当年对学生的挂牵。例:当举行运动会时,老师和我们一起为运动员呐喊助威;

当我考试得了满分后,老师教育我不要骄傲……

⑵让学生说说你也能从老师的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动作体会到老师对你的关爱吗?引导学生仿照例句,用“当……时,老师……”。进行说话训练。

⑶师小结:

老师的爱虽不起眼,但它却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一点一滴地,悄悄地,慢慢地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你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吗?

第五节:看图想象说话:夜深了,连星星都困得眨眼,可老师还在工作,想想应该对老师说些什么呢?用怎样的语气去劝老师休息呢?

6、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伙伴,配上动作朗读全诗。

7、配乐《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同学上台朗读表演。

8、师总结:

这一群小朋友在浓绿的小院中栽下的这一株紫丁香,给老师送去了绿叶紫花的美丽,也送去了小朋友对老师的感谢与关怀。这一株紫丁香指的是──(生答:同学、小朋友),表达了同学们、小朋友对老师的──(关心、热爱、尊重,)

四、积累背诵,加深感悟

1、自读自背。

2、借助多媒体演示尝试背诵。

3、尝试背诵。

一株紫丁香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一首情感丰富、意境优美的诗。读着这首活泼清新的小诗,我们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这样的诗情画意,在滋润着我们的心。这炽热的童心,将激励着我们把这绿叶和花草的情意,化成无尽的关爱送给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这株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对老师的问候与感激。

教学目标:

认识“株、疲、牵、倦”等11个生字。

教学重难点:

教给学生认字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

教法与学法:

教育心理学认为,保持和再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关的心理活动。因此根据小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的特点,用“趣”构建识字教学的组织形式,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通过编儿歌、讲故事、猜字谜等,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汉字。在课堂上,老师要引导学生为生字编字谜、编儿歌,这既是对生字的巩固,也培养了学生正确拆分字形、正确认识汉字形体特点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整个课堂形成一种和谐、轻松的气氛,学生在平等、愉悦的情感状态中学习,其乐无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开始,我们根据儿童的特点,让学生质疑课题,对一株紫丁香展开联想和想象,这样导入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观察字形、自主识字:

二年级孩子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易于疲劳,教学时要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激发学生情绪,使他们在兴趣盎然中边玩边学,充分调动学生无意注意的同时促使有意注意的发展,所以,每种方式练习前都要提出明确的目的和要求,并且老师要为解决困难创设情境,以促使学生思维灵活、有创造性地发展。教师可从课文中抽出含生字的词语采取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读,在读中巩固识字,检查学生认读生字的情况。鼓励学生仔细观察生字的字形特点,采用多种方法识字。以下介绍我采用的几种趣味识字方法:

1、熟字加偏旁识字:歌、疲、倦

2、熟字换偏旁识字:珠——株

3、编顺口溜、猜字谜识字:“牵”,牛儿躲在屋顶下,抬头看天少一画。

“困”,四四方方一间房,一根木头放中央。

三、游戏激趣、巩固识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们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课上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了生字词。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课堂气氛也活跃起来。

1、同桌之间相互考考生字是否认识。

2、开火车识字:方法是:让一组学生按顺序读字、组词、分析字形,说一句或几句话,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如果有人说错了或不会读,火车就停下来,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组词或其他),修理好后继续开火车。

四、拓展文本、延伸课堂:

小组之间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方式与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和创造带来的快乐,使“苦学”变成了“乐学”。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株紫丁香课件 篇9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放歌曲《我爱米兰》和相关画面:

小朋友们,看了三幅图,听了优美的歌曲,你从歌声中听出了什么?

2、导入:

瞧,这儿有一群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了老师的窗前。(教师点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株紫丁香》,去看一看吧!(齐读课题,美读)

二、读通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同桌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互读互听,及时纠正读音(帮助你的同桌把字音读准,读得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3、谁愿意来读一读,(可以个人,也可以两个人)朗读课文,可以读其中的某个小节,也可以读全篇课文。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评选最佳听众来读。开小火车读,齐读。

三、运用想象,悟情明理

1、教师谈话:

悄悄地告诉你们,这些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心中装满了美好的愿望。想知道是什么愿望吗?请你们默读课文(默读课文就是不出声、用心去读),看看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美好的愿望,边读边想边划出有关句子。

2、出示:

小朋友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名说你是从哪小节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并学习相应得自然段。

⑴学习第一、二小节:

①说说小朋友心中的愿望是什么?你是从那小姐看出来的,能读一读吗?

②出示相应的自然段。

③你的心中是否也象这些小朋友一样正激荡着对老师的爱意,那就把你的爱化作有感情的'朗读,向我们在座的各位老师来表达吧!

④学生自由朗读这小节,读出自己对老师的爱!老师也想来读读这一段,想不想听?师范读,并点击要读的重音。

⑤教师启发学生进行想象:多绿的枝叶阿!真是太可爱了!(老师扮成课文中的老师,学生扮作枝叶,进行口语交际的练习)

师:紫丁香们,是谁把你栽在我的窗前?

师:咦,他们什么时候栽的,我怎么不知道的?

师:你是从哪些词语感受到这一点的?指名学生说完以后出示:小朋友们_______________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的?

⑥指名说。

⑦能把这小节读给我们听听吗?师点击出示第一自然段。

⑧分男女生练读。

⑵学习第三小节:

①出示:小朋友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能夜夜和老师作伴,你还知道有哪些愿望吗?指名说,能把这小节读给我们听听吗?学生读,师点击出示这一段)

②教师激趣:嘘!(教师故作神秘状)你听!(播放《我爱米兰》的旋律)多美的歌曲呀!此时你最想对老师唱些什么歌呢?

③学生唱歌:可以独唱,也可以和别人一起唱。(评价时应从老师听后的感受来评价,多美的歌声阿!我感觉到了你对老师的爱!瞧,你的歌声把老师的头痛都赶走了!)

④教师小结:听了你们动听的歌声,我的心情愉快极了!一丝倦意都没有了,谢谢你们!怎么?还有同学想唱一唱?那就请你把这小节读给我们听一听吧!

⑶学习第四小节:

①还有哪些愿望呢?出示:小朋友们把一株紫丁香栽在老师窗前,希望__________________。读一读相关的语句,出示这一段。

②教师谈话:是啊!为什么我们的笑容如此灿烂?就是因为有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想一想,老师平时都是怎么关心你们的?指名说(出示相应学习、生活画面)

回忆起此情此景,此时你最想对老师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③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就用你们的朗读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吧!(指名读、分组读)

⑷学习第五小节:

①说说小朋友心中的愿望是什么?读一读相关的语句。

②师问:你猜,老师梦见了什么?

③有感情的朗读:真是又香又甜的美梦阿!让我们来美美的读一读吧!

四、教师小结

教师谈话:(指着相关画面)

一株紫丁香

1、一颗纯真的爱心。

2、美好的愿望就是对老师深深地爱。让我们也和他们一样来表达心中对老师的爱吧!

3、不知大家是否想过。小朋友们为什么这样爱他们的老师?(联系诗句内容说一说)

4、课外拓展:

⑴原来,老师是如此的爱我们,为了我们的成长日夜操劳。难怪,有好多人都来赞美老师呢!你还知道哪些赞美老师的诗句?

⑵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老师。书中的小朋友栽了一株紫丁香送给了老师,你想送给老师什么呢?又有什么希望呢?

我想送给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株紫丁香课件 篇10

一、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

3、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二、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师生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模仿课文,尝试儿歌创作。

四、教学内容:

课本第—页

五、教学准备:

生字卡、课件、

六、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

(一)投影“紫丁香”的图片,提问:有谁认识这株植物?(简单介绍紫丁香)

(二)有一些同学悄悄地在他们老师的窗前种下一株紫丁香,这株紫丁香代表了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歌《一株紫丁香》。

二、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一)自由读这首诗歌,注意读准带拼音的字。

(二)检测生字认读(课件出示:一株紫丁香 踮起脚尖 小院 消除 疲倦 挂牵 一株紫丁香),认读词语。

(三)再自由读这首诗歌,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三、对比体验,朗读感悟。

(一)请小朋友再读读诗歌,想一想:你也像诗中的小朋友一样爱自己的老师吗?诗中的小朋友是怎样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的。你又是怎样表达对老师的爱的?

(二)同学们内心都充满了对老师的深厚感情。接下来,请同学们选择你最想读的一节,好好读读,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对老师的感情最深厚?(练习准备——点名读——师生评价——全班齐读)

(在读—评—读的过程中理解感悟课文)

四、小组合作,背诵表演。

自由选择小伙伴,分工合作,把儿歌背下来,最好加上动作。(学生自由选择伙伴——合作排练——选择小组背诵表演——师生评价——全班背诵表演)

五、配乐朗诵(音乐《每当我轻轻走过你窗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树立起尊敬老师的心愿。

二、能模仿课文,尝试儿歌创作。

三、会写10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模仿创作。

(一)这首诗中的小朋友在老师窗前栽了一株紫丁香,芳香四溢的淡紫色小花布满全株,那是一张张学生的笑脸在向老师致意,微风吹来,甜甜的花香飘进老师的梦里,同学们对老师真诚的爱也送进老师的心田,读着这首活泼清新的小诗,我们会觉得心里很甜很甜,你是否也想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老师的爱呢?

(二)我们向儿歌的小朋友学习——把自己对老师的爱用儿歌的形式写下来,同学们想试试吗?

(三)创设快境,学生模仿写儿歌。

(四)学生根据老师提示独立创作儿歌。

(五)全班交流。

二、巩固识字。

三、指导书写

(一)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需要老师帮助?(课件辅助,指导书写)

(二)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我这堂课的最大失败处是没有引导学生完全进入课文的意境当中,且个性化的朗读还不够关注。而《一株紫丁香》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感悟,课文语言虽浅显易懂,然而意境却是优美感人,如果阅读只能停留在表面的词语理解上,那教学真可谓苍白无力!

一株紫丁香课件 篇11

课时目标:

1、分析记忆字形,识记生字

2、正确书写10个生字

教学重点难点:

书写记忆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课文,要求流利、有感情

2、词语复习巩固

(接下来考考大家上节课的学习情况,看着这些词语,你能顺利地读出来吗?

男生、女生分组赛读)

二、初步认读生字

课文学完了,接下来,我们看看本课有哪些需要我们学会书写的生字。

1、出示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并扩词

2、指名领读生字

3、示范分析字形及书写规范

(老师先出示两个字,看看它们是如何构成的。休,伸。

根据老师的步骤,你能把其他字的结构讲给小朋友们听吗?

接下来,同桌两个人挑两个字来分析字形结构,一会儿我找同学当一回小老师为大家讲生字。)

4、学生展示字形结构分析

三、配乐练习书写,教师巡视

四、作品展评

在巡视过程中,挑选比较有代表性的几个学生的作品进行投影展示,大家评出漂亮规范的和有问题的。

五、作业布置

1、把这首诗歌朗读给学校的一位老师听

2、生字书写,每个字加拼音写5遍组一个词语

一株紫丁香课件 篇12

我所在的低年级组围绕着专题“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朗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进行了课例研讨,课例的名字是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课文《一株紫丁香》。课例的执教者是我。研讨点是:整体上如何设计问题情境,以读代讲,用朗读穿起整节课,局部上如何设计方法策略,指导学生读中感知,提高朗读能力。课例研讨的形式是磨课,即由我针对这节课上两次,经历初步教学设计——讨论、修正——第一次课堂实践——再次讨论、修正——第二次课堂实践——反思、提炼成果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值得思考的东西很多,每一步对于我这个青年教师都极具价值,尤其是两次课堂实践,失败——反思——再实践的过程,让我忍不住反复品味。

一、实践失败的第一次

经过了自己钻研教材、分析学情、制定学法、教法,研磨专题,制定教学设计,教研组讨论修正,再次完善教学设计后,我进行了第一次课堂实践。可是,这堂课却以失败告终,以专题的落实来看,整堂课学生都在读,可是从学生的状态来看,明显未进入到情境中去,朗读的不够,也不透,学生不能从这样的读中整体感知课文的情感。这使得我们对于预设的教学设计产生了疑问: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是否合适?是否紧密落实到课堂上?

二,对重点语段的朗读指导层次性预设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三,对关键词语理解的指导策略有效吗?是否影响学生理解造成朗读不透?

第一个问题,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否合适是否紧密落实

预设的问题情境是,孩子们怎样送的紫丁香,又为什么要送老师紫丁香的。这是依据教材的特点而预设的,一株小小的紫丁香,是孩子们的一片心意,是是对老师的问候和感激,这两个问题能帮助孩子厘清诗歌的脉络,整体感知文本

具体在导入环节体现: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优美的散文诗,一株紫丁香。你喜欢吗?老师记得呀,这不是一株普通的紫丁香,它是一株栽在老师窗前的紫丁香,你知道是谁栽种的它吗?那么孩子们是怎样栽种的紫丁香?又为什么要给老师栽种一株紫丁香呢?(板书问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齐读课题。我们认为这个情境是合适的,体现了对课文的整体建构。

预设中各个小节是用教师的过渡语挨个进入的,比如,第1小节最后部分……3、读的真不错,老师的小院安安静静的,有了紫丁香,我仿佛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清香味,飘进老师的屋子,你们说这小院美不美?我们一起美美的读一读这一小节。

第2小节:

大家都把小院的美给读出来了,我们希望栽下这株紫丁香,好让绿色的枝叶伸进老师的窗口和老师作伴,孩子们是这样想的,他们就对老师说:老师,老师,就让它绿色的枝叶,伸进你的窗口,夜夜和你做伴。……学完四个小节,教师在整体回顾,点出第二个问题。

从教学实际来看,这样并列的处理各个自然段,很罗嗦,授课内容没有完成,教师没有机会整体回顾第二个问题,整体建构就不明显,使得孩子们缺乏了对为什么要送老师紫丁香这个问题的整体理解。我们认为,可以在指导朗读完第一小节后,带着第二个问题朗读剩下4个小节,在学生对此问题的感悟中,随机指导朗读各个小节,依据学生的兴趣进行自然段学习,最后在回归主问题,既尊重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又能节约课堂时间,对课文整体建构,感悟升华。因此设计可以修改为:

3、读的真不错,我彷佛能看到几个乖巧的小朋友将紫丁香悄悄的种在老师的小院里。那孩子们为什么要送老师一株紫丁香呢?请你自己读一读第2到5小节,找出这样的句子来吧。

第二个问题,对重点语段的朗读指导层次性预设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学生实际?

以第一小节为例,预设的层次性为:通过问题读文(读准内容、指生读)—理解关键词语(踮起脚尖儿,做动作体验,理解轻轻悄悄不想打扰别人的感情,把握音量,读准语调语速,指生读)——通过评价,在指导生读——通过模仿读,抓住关键词语,生自己练读——展示读——语言感染,美美的读。这样的预设是有层次性的,学生在读时确实有差异,而教师就是要通过指导,让学生由一个朗读的低层次性进入到高层次中,提高朗读能力,体现感情朗读。

至于课堂效果不明显,我们分析认为,在于教师的评读上,体现为评读的很单一,“好,不太好,真棒,很不错,好像还差了一点。”学生好不知道好在哪儿,不好也不知道如何改进。我们认为,可以用儿童化的语言,预设时就考虑到评读这一点,将这样的评读语言写出来。

如指导“踮起脚尖儿,走进安静的小院”评读语言预设,读的好时,可以评读:脚步真轻呀,小院还是安静的。老师都不知道你们来了!读的差强人意时,可以评读:不够轻呀,小院的安静都被你打破啦!谁有信心在读一读,安静的轻轻的悄悄的感觉?

指导“夜夜做伴”师,评读语言可以这样预设,读的好时,评读:你读的真好,我能感受到你真的希望紫丁香和老师夜夜做伴!让老师不孤单,还有谁是这样想的?你们起立一起来读。不好时,可以这样改进:也许你心里是希望紫丁香和老师夜夜做伴的,只是要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哦!语气是和老师说话那样的,还要读好关键词夜夜哦!谁能帮他读出他希望夜夜和老师做伴的心愿?

第三个问题,对关键词语理解的指导策略有效吗?是否影响学生理解造成朗读不透?

对于重点词句“挂牵”的理解,预设的策略是同义词转换,启发回忆,结合生活说,体验式理解的策略。设计为:“他们真是懂得感恩的孩子。感谢老师时时刻刻把我们挂牵。那么,挂牵是什么意思呢?你能联系你的生活想一想,举一个挂牵的小例子吗?比如当放假时,老师很挂牵你们有没有长高,长大,这就是一种――挂牵。当你上学的时候,妈妈会挂牵你在学校有没有好好学习,这也是一种——挂牵。那你能体会到别人对你的挂牵吗?引导学生仿照例句,用"当______时,谁挂牵我什么。和那你挂牵过别人吗?用,当谁_____,我挂牵他什么。进行说话训练。”[

这个部分,很多学生把挂牵理解成了关心、关爱,举的例子有“我没带橡皮时,刘智博借我橡皮,这是刘智博对我的挂牵。”“老师帮我改作业本,这是老师对我的挂牵。”这说明,这个策略的设计是有效的,学生能理解到挂牵的意思,体味老师对学生的关爱,可是学生仅仅体会到这个程度是不够的,挂牵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两个人不在一起时候的想念,理解到这,才能明白教师对孩子们是每时每刻都关心的。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认识情况,并进一步运用策略,帮助其理解。可以在预设时点上一句“当别人不在你身边,你对别人的想念,才是挂牵。你能在举一个你挂牵别人的例子吗?”

此外,我们也认为,在运用指导策略时,问题设置一定要精准,比如理解第3小节时有这样的一个环节,“为疲倦的时候,真希望有人给老师唱支歌呀!闭上眼睛,你听,绿叶儿在风里沙沙地响。多动听呀,紫丁香在为老师唱歌呢。真好听呀!就像,春蚕吃桑叶的声音,就像,夜晚下小雨的声音。孩子们,你们听到了吗?如果你是绿叶儿,你的声音这么动听,你会为老师唱什么歌呀?孩子们:好听的歌,动听的歌,美丽的歌。

好听的歌,动听的歌,这种回答就不够,这个环节旨在让学生说一说对老师的感受,表达感情,可是,在课堂上,学生的表达很局限,没有在创设的感情氛围里表达出心底对老师的感情。可是学生的回答很局限,究其原因,应该是问题设置不够精准,学生思路没有打开,可以改成,“如果你是绿叶,你会为老师唱些什么呀?”将问题具体化。

二、收获成果的第二次

针对着第一次教学实践和课后修改,我在另一个班级又上了此课。跟第一次相比,整节课成功了许多,存在的问题不同程度上都得到了改进。整体来看,教学环节落实完整,孩子们带着两个主问题学习了诗歌,在各小节的感情朗读后,又回到了第二个大问题,进行感情升华,最后又进行了美读,表演读,孩子们都在音乐情境的感染下,陶醉了走进里文本,在真挚优美的朗读声里,孩子们的情感和诗歌的情感融为了一起。具体来说,对关键词语的朗读,孩子们的体悟让人感动,比如“你想为老师唱些什么呀?”孩子们说,“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您太累了,喝点水吧!”“老师,我爱你……”“你挂牵过谁呢?妈妈生病了,我上学的时候挂牵妈妈”“放暑假的时候,我挂牵老师。”孩子们对这个词语理解的多好呀,极大的帮助了孩子们之后的感情朗读。这些都充分说明了修改后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对孩子们朗读能力的提高是有效的,对孩子们整体感知文本是有帮助的。

总之,这次课例研磨,无论对于专题研究还是对于我这个青年教师的成长都是非常有利的。在这个过程中,专题研究经历了理论到实践在回归理论的过程,达成的共识非常深入,得到的研究成果也很有价值。而我在这个过程中,更深刻的了解了教学预设的重要性,没有教学预设,就没有课堂生成;没有教学预设的细致,就没有课堂上精彩纷呈的演绎,只有在教学预设下下足功夫,才能在课堂上顺势而导,帮助学生提升朗读能力,获得真实的阅读体验!

庖丁解牛教案9篇


在一些值得祝福他人的场合上,我们都会频繁地给亲人赠予祝福,发送祝福语是一种很有礼貌的行为,让幸福一直传递。那什么样的祝福语能给人留下好的印象呢?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庖丁解牛教案9篇,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庖丁解牛教案【篇1】

积累文言基础知识。

学会通过对语言和语境的分析,把握形象,理解寓意。

领略庄子的思想之美。

领会文中蕴含的处世之道,并培养学生敢于实践、运用规律的精神。

诵读法、小组讨论法和讲授法相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导入

同学们好!从刚才大家的声音里,我听到了今日之中国少年的朝气和锐气,这是强大起来的祖国带给大家的底气和自信,我不由想起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从某种意义上,今天我们可以反过来说,“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的确,强起来的祖国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自信,今天,中国红成为全世界最耀眼的色彩,中国声音、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以及中国速度等等,都让我们感动而自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树立民族自信,民族自信的重要方面,就是文化自信,今天我们学习《庖丁解牛》,一方面学会如何保持少年的锐气,另一方面就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庖丁解牛》是道家代表人物庄子的作品,下面让我们进入庄子的语言世界,领略道家思想的魅力。

(二)初品语言,炼词语立形象

1.齐读全文,整体感知。

2.朗读第一段,请画出你认为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引导其紧紧围绕塑造庖丁形象这一目的来)

分析词语

主要鉴赏动词“触”“倚”“履”“踦”“奏”和拟声词“砉”“騞”。

重点鉴赏“奏”的妙处:表现庖丁技术娴熟、有韵律,与下文呼应。

朗读第二段,思考问题:除了“奏”字,文中还用哪些字来表现庖丁用刀?有什么效果?

本任务指向性明确,紧紧扣住动作描写,引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动作,来鉴赏人物。同时,领略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

板书:奏刀—游刀—动刀—提刀—释刀—缮刀—藏刀,勾勒出一把刀的形状。

教师连接语:全文三百多字,用刀的动词就用了七个。我们领略了庄子这位语言魔术师的魅力:准确、丰富、生动、形象。很难找出一个词语修饰庖丁所用的刀,淡化刀的特征是为了突出庖丁的技术,体现庄子惜字如金。不仅没有用来修饰刀的词,庖丁的外在形象也毫无着墨。庖丁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

(三)再品语言入语境,析形象

1.根据原文对庖丁形象的描绘,你认为下面哪一幅图画得好?请说明理由。(图略。所展示两幅图的内容都是庖丁解牛的场景,第一偏写实,第二幅偏写意。)

教师总结:第一幅偏重写实,动作细致、到位;第二幅偏重写意,突出人物的神态。原文既有写实也有写意,很难用画作来表现,这正是语言高于其它表现形式的魅力所在。说庖丁“解”牛,而不说庖丁“杀”牛,一字之差,差了不同的情怀和境界,没有了血腥屠杀的场景,而是一个轻松愉快的过程,人很享受,刀很“享受”,好像牛也很“享受”。所谓“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也就是说庖丁的操作已与音乐舞蹈相融合了。庖丁把技术活提升到艺术境界,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2.齐读第二段。小组讨论:庖丁在用“道”解牛过程中,表现出了哪些素质?让我们来探究庖丁的“解牛心法”。

学生探讨庖丁的外在形象后,过渡到内在品质的探讨。用电影《功夫》售卖“如来神掌”的乞丐和背景音乐《小刀会序曲》,拟增添本课的趣味性。

教师指导学生,小组讨论要遵循两个基本

原则:一是紧扣文本找依据,不空想;二是围绕人物作分析,不离题。

预设:(1)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寻找规律,不蛮干

(2)臣以神遇不以目视用心体会,不盲目

(3)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其自然,符合道理

(4)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5)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6)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不莽撞,谨慎行事

(7)善刀而藏之收敛锋芒,低调不张扬

教师总结语:通过对文本的分析,我们基本上掌握了庖丁的“解牛心法”,按照庖丁所讲的道理,我们可以出一本厨师手册来培训厨师了。

难道庄子仅仅是为了说这个道理吗?显然不是。文惠君的出现,把我们从解牛的语境中剥离出来,进入养生的语境。引导学生探讨庖丁的形象,仅仅是基础。而引导学生思考庄子塑造庖丁形象的目的,才是关键,这样,自然就过渡到了探讨“养生”的环节。

(四)三品语言出语境,探语意

庖丁通过解牛之道“养刀”,根据这一思路,文惠君将怎样“养生”?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

从庖丁解牛过渡到文惠君养生,体现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把“养刀”和“养生”概念并举,有助于学生完成思维的跨越。文本中的“养生”与生活中的“养生”是有区别的。对于“养生”概念的辨析,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准确性,这里要体现教师的主导性,避免学生偏离题意、无效思考。

教师引导语:首先明晰“养生”的概念,生就是生命,分物质的`生命和精神的生命,这里的养生侧重的是精神的生命。庖丁养刀的重点放在解牛上,养生的重点也应该放在生命面临的问题上。由此我们可以明白:养生之道,也就是解人生难题之道。庄子在杀生场景中暗藏养生之道,说明这里的养生与世俗观念不同,更侧重于呵护心灵,而养生之法就是像庖丁解牛一样,去解构心灵之外的世界,解决人生面临的难题,让心灵不受伤,保持锐度。开头所说的少年朝气和锐气怎样才能得到保养呢?谁来说说。(学生发言略)

教师总结语:通过以上思考,我们明白了,“养生”要把关注点放在解决人生遇到的问题上。文章到这儿,已经完成了思维的超越,似乎该结束了,但是庄子留给我们的思考并没结束。既然我们可以从庖丁的语境中剥离出来进入文惠君的语境,我们为什么不能从文惠君的语境中剥离出来呢?文章作者庄子才是语言的实际操控者。显然,庄子想要说的不只是解牛和养生,他想表达的是他的“道”,所谓“道可道,非常道”,他不能直接说,因此才创设情境来说,又怕我们陷入语境,不断让我们剥离出来。顺着庄子的思路进一步思考,我们是不是也可以从庄子的语境中剥离出来呢?从“养刀”到“养生”,完成思维跨越后,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维发展,创造性地加入“养国”的概念,一方面进行立德树人的植入,一方面在更高层次对庄子思想进行体认。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庖丁解牛》从根本上讲是一篇讲“道”的文章,“庖丁解牛”和“文惠君养生”只是具体语境,超越语境直达本质才是庄子的本意。

(五)总结

展示幻灯片:庖丁的语境文惠君的语境庄子的语境时代的语境道的语境庄子告诉我们,任何一种语境都是有局限的,用有局限的语言来讲没有局限的道,确实很难。因此,要超越语言的局限,直达道的本质,“得月而忘指,得兔而忘蹄,得鱼而忘筌,得意而忘言”,忘就是不断剥离语境的过程。庄子没有告诉我们道是什么,却给了我们悟道的台阶,我们顺着台阶,就可以一步步不断接近道的本质。

板书:“道”字

教师总结语:从道这个字的造型看,一点一撇是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一个事物的两方面,“养刀”就是“解牛”,“养生”就是解决人生问题,“养国”就是解决国家面对的问题。一横是说不管是在什么样的语境下,总有一个不变的唯一法则,那就是“道”。下面的“自”,是说要想得到这个法则,需要从自己出发加强修炼和提高悟性。还有个“目”字,就是目无全牛,张开眼睛看世界、透过现象看本质。“首”字是说要提高思维层次,“走”字底是说思维不僵化、不凝滞。到这里,本课的核心就出来了,“刀”者,“道”也,用刀,就是用道。但是,这个“道”是庄子要讲的那个“道”吗?按照庄子的逻辑,又不是。从“道”这个字看,并没有告诉我们“道”是什么,而是指出一条通向“大道”的“康庄大道”。这节课我们从语言出发,又回到了语言,但是,我们已经完成了对语言的超越。沿着庄子指给我们的方向,接近了“道”的边缘。有人认为,道家提倡的“无为”,就是无所作为,是消极思想。通过这篇文章,你还这么认为吗?这个问题我们留为作业,在课下思考。

(六)课下作业

有人认为,道家提倡的“无为”,就是无所作为,是消极思想。请根据本课所学内容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

1.观点鲜明,中心突出。

2.逻辑严密,层次清楚。

3.不少于500字。

庖丁解牛教案【篇2】

《庖丁解牛》是部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选取诸子学说及古代史籍的著名篇目,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思考其文化内涵和现实意义。《庖丁解牛》从选修课文变为必修课文,且提前至高一年级,体现出新课标对中华文化重要思想及理念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庖丁解牛》是庄子寓言杰作之一,虽然删改后篇幅不长,注释详尽,但要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道家思想,感受庄子散文之美,并体味其中蕴含的深邃哲意,依然存在一定难度。

高一年级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节选,对庄子善用寓言说理有所了解,再加上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文基础,这为《庖丁解牛》的学习提供了理解能力上的支撑。但《庖丁解牛》生字词较多、哲理内涵较复杂,部分学生可能对这类有一定难度的文言课文缺乏学习热情,甚至产生排斥心理。所以,教学中首先仍应该解决课文的理解问题,在此基础上再进行文本内涵的探究。要充分考虑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庖丁解牛》是一个有人物、有情节、有对话的小故事。虽然是两个人的对话交流,但主要是庖丁在说,文惠君只讲了两句非常简短的话。可以将文惠君之言作为教学切入点,先围绕文惠君之“惑”进行探究,再围绕文惠君之“得”深入拓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勇敢说出自己的见解,甚至辩驳交锋,使课堂不仅存在师生交流,更有活跃的生生互动,重视践行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1、理解文意,感受庄子散文特色及语言之美。

2、通过诵读体悟、合作探究,增强学生思辨能力,领会含蓄深远的寓意。

3、体会“养生之道”的内涵,初步了解道家思想的文化价值,并思考其启示和现实意义。

重点: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了解庄子散文特色及课文寓意。

难点: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能够结合实际思考社会、感悟人生,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课时

一、导入:援引旧知,导入新课幻灯片展示《逍遥游》和《秋水》中的部分名句,请一两名同学结合课前预习所得,简单谈谈自己对庄子或其作品的了解。教师适当补充。

明确: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其文想象丰富瑰丽,语言优美灵动,常常把艰涩抽象的道理说得生动易懂。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引出对庄子寓言杰作之一《庖丁解牛》的学习。

(设计意图:联系之前所学庄子名篇,从学生熟悉的课文和知识点切入,尽可能消除学生的畏惧、排斥心理,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检查学生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自主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初读:梳理字词,整体感知

1、一个小组齐声诵读,结束后其他学生发言纠正。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总结并强调重要字词的正确读音及意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初识课文,积累文言文新知,把握教学重点;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之间产生交流,帮助进行记忆,增强学习效果。)

2、全体学生自由诵读全文,结合课本注释,思考问题:文章讲了什么故事?故事中出现两个人对话,两人交流的主题是什么?

明确:文惠君见到庖丁解牛,询问如何做到技艺如此高超。

(设计意图:既是巩固学生正确诵读,又是培养学生总结能力,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大意。)

三、探究:任务驱动,合作探讨

幻灯片展示: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一)技艺高超的表现

文惠君对庖丁发出了“(你解牛的)技术怎么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的疑惑。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讨,思考以下问题:(要求尽量用原文回答)

1、文中是如何描绘庖丁的解牛场景的?

2、解牛的真实场景必定十分血腥污秽,为何不描绘解牛的实况呢?

3、为何称“解牛”,而不是“宰牛”或者“杀牛”呢?

明确:

1、动作美:触、倚、履、踦;音乐美:砉、騞;整体美: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2、对实况避而不谈,是为强调解牛过程之流畅优美,从而突出庖丁技艺之出神入化。

3、“宰”与“杀”是血腥和残忍;“解”是技法,是艺术,是情怀,是境界。“解”牛的庖丁可以视为艺术家,携高超技艺登大雅之堂。

(设计意图:感受庄子的散文特色及语言之美;抓住教学重点,设置环环相扣的问题,引导学生逐步理解文意;学生分组探讨,追问思索,不断靠近提高学生思辨能力的教学目标。)

(二)技艺高超的原因

请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庖丁解牛的技艺是怎样变得如此高超的`?

明确:“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从“所见无非牛者”到“未尝见全牛也”,再到“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庖丁的解牛技艺经历了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不仅需要自身反复练习,熟能生巧,更是一个追求“道”的过程,要遵循规律,顺应自然,讲究“依乎天理”和“因其固然”,方能达到解牛时“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的境界。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庖丁解牛技艺高超的原因,为后面的“拓展”环节奠定基础;关注个性化解读,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之间互相补充,生生互动。)

四、拓展:挖掘文本,关注内涵

幻灯片展示: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学生齐声诵读全文,以小组为单位探讨问题:(请小组推选代表发言陈述)

1、文惠君为何会感叹“得养生焉”?庖丁之言仅仅是解牛的经验吗?“刀”和“牛”分别比喻了什么?

2、结合自身学习生活经验,我们能够得到哪些启示?

明确:

1、庖丁一席话让文惠君领悟了“养生”之道,可见“解牛”与“养生”存在内在联系。牛比喻社会,刀比喻人。解牛离不开刀,如果像“良庖”“族庖”那样去“割”和“折”,不按牛的天然结构解牛,刀就无法长久保全,需要“岁更”和“月更”。庖丁一把刀用了十九年之久,“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是因为他掌握了牛体的构造,谨慎对待会有损刀刃的筋骨交错聚结之处。正如人要学会在复杂的社会里安身立足,就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规律,尊重和遵循规律,避开矛盾之处。

2、注重实践,勤于练习,甘耐寂寞;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规律;各司其职,各尽其能,社会才能秩序井然。

(设计意图:关注本课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养生之道”的内涵,并结合实际思考社会和人生;尊重学生个性,培养发散性思维和团队精神、合作意识。)

五、反馈:课堂小结,作业布置

1、课堂总结:

教师在学生自主总结、提问之后补充、答疑。

2、课后作业:

有人说,庄子的“养生之道”是消极避世的,是在主张自保,逃避责任,没有多少学习借鉴的价值。结合今天的学习收获和感悟,对此言论谈谈你的理解,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设计意图:打开思路,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检查学习效果,引导学生合理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深化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文化自信。)

庖丁解牛教案【篇3】

一、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阶段一年的学习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心理和思维能力方面较高一阶段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能够对人生和社会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另外,在学习完高中阶段的五个必修模块后,学生已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文言知识和一定的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对文本进行自主的阅读鉴赏。

二、教材分析

《庖丁解牛》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是古代散文欣赏,单元教学赏析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別。古诗中的形象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跳跃性大;散文中的形象是具体的,贴近现实生活。《庖丁解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模块的课程目标有: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以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庖丁解牛这一故事的解读感悟来领悟本文所阐述的养生的道理,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读和课堂的检测使学生积累本文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积累文言知识;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研读、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领悟“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并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领悟本文所揭示的“养生”的道理,并能辩证地进行评价。

四、教法和学法

1、导读法

2、朗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七、教学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八、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自读,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自读《庖丁解牛》一文,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假如我把《庖丁解牛》这篇文章比作一头牛,那么解牛人就是谁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大家初步解牛的情况如何。

(二)自读检测

1、一词多义:

善:“嘻,善哉”好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拭擦

为:“庖丁为文惠王解牛”介词,给,替

“视为止,行为迟”因为

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之处

乎:“技盖至此乎”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语气词,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感叹或赞叹

2、通假字

“向”通“响”,响声

“盖”通“盍”,怎样

“善”通“缮”,拭擦

3、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活用作状语)

4、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三)朗读体会:

1、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庖丁解牛的具体情形,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3、追寻庖丁解牛经历的几个阶段,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明确:解牛之初: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四)感悟讨论

1、庖丁为什么能达到解牛的至高境界呢?要求尽可能多的使用原文中的材料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以“道”作为追求的目标。)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不懈实践,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谨慎专注,尊重规律,从不骄傲大意。)

2、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庖丁解牛的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五)拓展探究

结合《庄子养生主》一文的第一段思考,文惠君所领悟的“养生之道”和庖丁的“解牛之道”有何相似之处?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拓展的教学资源)

拓展材料: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注:①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即养精神。②生,通“性”,天性。

【参考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求取无限的知识,那是费力伤神的。既然这样还要追求知识的渊博,那就难免陷入危险的境地了!做善事不必贪图名利,做恶事不要惹上刑戮之灾。顺应督脉自然中和之气作为打通经络的主要方法,就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奉养老人,可以享尽天年。

明确:庖丁的“解牛之道”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文惠君的“养生之道”是: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二者的相似之处是“顺应自然”。

(六)交流应用

1.交流学习中的疑问,让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本文后还有哪些疑问。

2.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养生”?

3.读写结合,让学生结合《逍遥游》一文和本课的学习,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庄子这位历史名人写一段评语。(50字左右)

(七)收获时刻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八)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内容。

2.总结并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庖丁解牛教案【篇4】

教学目的:

1、读准字音,辨析多音字、通假字的正确读音。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4、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教学重点:

1、第二段,理清层次及运用两个对比写出庖丁高超的技巧。

2、掌握课文中主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

1、了解庄子的哲学思想及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通过反复实践的道理。

2、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3、从课文中理解: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就能像庖丁一样,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做到“游刃有余”。

4、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时数: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我们学过、听过许多寓言故事,像“守株待兔”“狐假虎威”“买椟还珠”。这些寓言故事不仅给增添了我们的生活的笑料,而且使我们从中受到很好的教益。今天我们也学习一则寓言故事-----庖丁解牛。

二、作者介绍:

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大体与孟轲同时而稍后。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世称“老庄”。

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摒弃一切文化知识。

庄子的文章,想像奇幻,构思巧妙,善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三、解题:

庖:厨师;丁:厨师的名字。解牛:指剖开、分割牛的肢体。《庖丁解牛》是《庄子养生主》中的一则寓言。养生主:指养生之道的关键。

四、串讲第一、二自然段。

1、学生朗读这两段。

2、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这两段词句的意思。

3、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4、学生巩固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课时所学重要词句。

二、串讲三、四自然段。

1、学生参看注解弄清这两段词句的意思。

2、教师讲解重要词句。

3、学生课文巩固词句。

三、文言知识归纳。

1、归纳“为”“乎”“于”“道”“解”“族”等虚词、实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前一个是做的意思;后一个,因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引出对象)

③依乎天理(相当于“于”,引出对象)

④而况大軱乎!(表感叹语气,呢)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用于形容词词尾,助词。)

(3)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引出处所)

(4)道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自然的规律)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③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思想、学说)

④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⑤怀其璧,从径道亡(路,道路)

⑤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取道)

(5)解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剖开)

②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理解、懂得)

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解释)

④天下土崩瓦解(分裂、涣散)

⑤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解救、消除)

(6)族

①族庖月更刀,折也(众)

②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交错聚结的地方)

③士大夫之族(类)

④族秦者秦业,非天下也(族灭)

2、古今异义:

①无非: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副词,只,不外乎

②天理:

古义——指牛的生理上的天然结构。(依乎天理)

今义——

(1)宋代的理学家认为封建伦理是客观存在的道德法则,把它叫做“天理”。

(2)天然的道理。(天理难容)

固然:

古义——本来的结构。(因其固然)

今义——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的转折。

难为:

古义----很难下刀。

今义----使人为难。

3、通假字

向——响(砉然响然)

盖——盍,何,怎样。(技盖至此乎?)

善——缮,修治。文中指拭擦。(善刀而藏之。)

4、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名词作状语,每年,每月。)

以无厚入有间(很薄的刀刃)

5、特殊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

(2)“技经肯綮之未尝”(宾语前置)

(3)“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

6、成语解释:

庖丁解牛:比喻技术纯熟高妙,做事得心应手。

游刃有余:比喻做事熟练,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形容技艺已达到十分熟练的地步。

踌躇满志: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第三课时

一、理清思路。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记叙了文惠君和庖丁的对话。

二、研习全文。

A、讲习第一自然段。

1、指定学生诵读该段,其他学生思考并概括该段中心。

2、该段中心?

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

3、第一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主要作用是什么?

简要交代人物事件。

4、庖丁解牛的技术怎样?该段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庖丁解牛技术的高超的?

技术超凡入圣。

作者从动作和摹声两个方面表现庖丁解牛技术的高超的。

动作:手、肩、足、膝四个部位的动作,组成一幅完整的解牛图。记叙这四个动作,突出庖丁手脚利索,活画出这位厨师的姿态。

摹声:动作不仅熟练,而且富于节奏,具有美感。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

5、结合生活实际,宰牛是异常残忍之事,但庄子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合于“《经首》之会”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写解牛时不闻牛惨叫,只能听到悦耳的刀声,暗示了牛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被“解”了,说明庖丁的技艺确实出神入化。同时读者会产生急切了解庖丁的绝技是如何取得的念头。所以,从结构上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再现了庖丁技艺高超,又为下文申述其技艺高超的原因做了自然的铺垫。

B、讲习第二、三自然段段。

1、指定学生诵读这两段。

2、概括这两自然段的中心。

第二段写文惠君的夸赞和提问。

第三段庖丁自叙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3、质疑、释疑。

【1】第二段写文惠君的夸赞和提问,有何作用?

从侧面烘托庖丁技艺的精湛。【“技盖至此乎”这句发问,开拓了文路,引起了庖丁的议论】因此又起到过渡下文的作用。

【2】第三自然段中“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这句话在该段中的作用是什么?

庖丁首先说明自己追求的是“道”的境界,已经超过技术层面。这句话是庖丁“经验之谈”的总纲,概括了下面谈话的全部内容。

【3】庖丁达到“道”境即把握牛的自然规律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⑴“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也”

⑵“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⑶“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4】庖丁三年之后,就不把牛看成一头整牛,是不是他后来看问题片面了?

不是,因为他对牛的生理结构已经烂熟于心了,因而可以自由的拆卸了。从对整头牛的感受发展到零碎牛的感受,实际反映庖丁技术的精进。

【5】到现在,庖丁是凭什么感触牛?

不是凭五官的感觉来感触牛,而是凭自己的感受来感受牛,这也说明庖丁解牛的技术由熟透到达升华的境地。

【6】庖丁达到“道”境即把握牛的自然规律的外在表现是什么?

“刀十九年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7】达到“道”境即把握牛的自然规律的方法是什么?

“依乎天理,批大隙”,“导大窾,因其固然”,“以无厚入有间”。

【8】“道”境的内在本质是什么?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9】最后,庖丁讲到达于“道”境之后的谨慎态度。

“每至于族”,他仍然会“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保持着警戒和惊惧之心,动作也是轻微而迟缓的。即使成功解牛之后,在满足的同时还要小心地把刀擦拭干净,收藏起来。

【10】对比良庖(割)、族庖(折)、庖丁(解)三者不同的用刀方法用意是什么?

通过良庖、族庖、庖丁的比较,用前二者反衬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同时也说明“有道”和“无道”的不同,强调“道”的重要。

三、最后,文章以文惠君赞叹作结,既肯定庖丁言论的正确,又画龙点睛,点出文章主旨。

------“得养生焉”,即庄子的一切顺乎自然的思想。

四、探究主题:文惠君说通过庖丁解牛的启发得了“养生之道”。庖丁解牛与“养生之道”有何相通之处?怎样养生?除了养生外,庖丁解牛之道还能给人以哪些更具普通意义的启示?

牛的筋骨交错聚结就好像纷繁芜杂的社会,庖丁面对交错聚结的牛的筋骨,能够游刃有余,主要是因为他解牛时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并持“怵然为戒”的审慎、关注的态度。人要在纷繁芜杂的社会里做到“游刃有余”,做到养生,就必须像庖丁那样:做事顺乎其理,毋强行,小心翼翼,虽踌躇满志但不得意忘形,锋芒毕露。

“庖丁解牛”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类社会充满错综复杂的矛盾,人处世间,只有像庖丁解牛那样避开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今天我们学习此文,可以得到以下的启示:

1、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通过反复实践,不断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

2、面对困难,不应逃避,应找准问题的薄弱环节,勇于面对。

3、处理问题时,应注意保存自己。

4、反复练习,就熟能生巧。

5、做事要循序渐进。

6、即使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但面对具体问题,仍要有谨慎的态度,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写作特色:

1、善于通过场面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轚踦,砉然向

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庄子通过这个场面写活了庖丁解牛的境界。他手、肩、足、膝和谐并用,触、倚、履、踦等动作流畅自如,“砉然”“騞然”的声音高低错落、缓急有秩。他和谐优美的动作,进刀时富有韵律的音响,都给人以美的享受。庄子把庖丁解牛比喻成“《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简直是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表演。而庖丁就像一个艺术家在完成他的行为艺术作品。这一段连用了七个四字句,前四个句子写动作,后三个句子写音响,读起来也有音乐般的节奏感。

又如:“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这几句通过神态描写把庖丁的形象勾勒出来。庖丁遇到难解之处,神情惊惧,目光集中,行为迟缓;成功解牛之后,提刀四顾,踌躇满志。庖丁先后的神态既有变化,又有对比,非常传神。文章的第一段只见境界不见人,而这几句则把庖丁的形象具体化了,使人过目不忘。

2、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

如开头的解牛场面,使人可感,可见,可闻;庖丁论“道”,两次对比,解牛三个阶段,都是以生动具体的叙述吸引读者;良庖、族庖对比,也是借助艺术形象阐明抽象道理,尤其讲到攻克难关时,写心理、目光、动作、成功后的喜悦,有声有色,显示巨大的艺术魅力,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板书设计:

庖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

丁第一层(2段):从文惠君的称赞引出庖丁

的话。

解记叙了文惠君和庖丁的对话第二层(3段):庖丁自叙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

牛第三层(4段):文惠君“得养生焉”,点出本文主题,即庄子的一切顺乎自然的思想。

庖丁解牛教案【篇5】

一、学情分析

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高一阶段一年的学习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在心理和思维能力方面较高一阶段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已经能够对人生和社会做出自己独立的思考。另外,在学习完高中阶段的五个必修模块后,学生已积累了较为系统的文言知识和一定的古代散文的阅读方法,所以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来对文本进行自主的阅读鉴赏。

二、教材分析

《庖丁解牛》是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自主赏析”部分的第一篇文章,本单元是古代散文欣赏,单元教学赏析的主题是——创造形象,诗文有別。古诗中的形象是经过提炼和升华的,跳跃性大;散文中的形象是具体的,贴近现实生活。《庖丁解牛》篇幅短小,故事性强,人物形象鲜明,寓意深刻,适合学生自主探究。《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中强调:“语文教学不仅仅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另外,《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指出了选修课程“诗歌与散文”模块的课程目标有: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学习鉴赏诗歌、散文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散文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理解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所以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引导学生通过对庖丁解牛这一故事的解读感悟来领悟本文所阐述的养生的道理,并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生自读和课堂的检测使学生积累本文的文言知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圈点勾画的方法积累文言知识;通过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来实现对文本的深入解读;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自主研读、讨论交流中学习课文,体悟人生。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引导学生领悟“庖丁解牛之道”的内涵,并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领悟本文所揭示的“养生”的道理,并能辩证地进行评价。

四、教法和学法

1、导读法

2、朗读法

3、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辅助设备

六、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七、教学评价

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八、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学生自读,借助工具书,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

(一)导入新课

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自读《庖丁解牛》一文,疏通文意,初步理解课文。假如我把《庖丁解牛》这篇文章比作一头牛,那么解牛人就是谁呢?(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现在我们就来检验一下大家初步解牛的情况如何。

(二)自读检测

1、一词多义:

善:“嘻,善哉”好

“善刀而藏之”通“缮”,修治,拭擦

为:“庖丁为文惠王解牛”介词,给,替

“视为止,行为迟”因为

族:“族庖月更刀”众,一般的

“每至于族”筋骨交错聚结之处

乎:“技盖至此乎”句末语气助词,表疑问

“依乎天理”介词,相当于“于”

“恢恢乎其游刃必有余地矣”语气词,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感叹或赞叹

2、通假字

“向”通“响”,响声

“盖”通“盍”,怎样

“善”通“缮”,拭擦

3、词类活用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岁”、“月”,名词活用作状语)

4、特殊句式:

“臣之所好者,道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省略句,“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倒装句,介词结构后置)

(三)朗读体会:

1、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想象庖丁解牛的具体情形,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3、追寻庖丁解牛经历的几个阶段,要求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回答。

明确:解牛之初:所见无非牛者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四)感悟讨论

1、庖丁为什么能达到解牛的至高境界呢?要求尽可能多的使用原文中的材料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以“道”作为追求的目标。)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不懈实践,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谨慎专注,尊重规律,从不骄傲大意。)

2、结合自己的体验,说说庖丁解牛的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五)拓展探究

结合《庄子养生主》一文的第一段思考,文惠君所领悟的“养生之道”和庖丁的“解牛之道”有何相似之处?

(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拓展的教学资源)

拓展材料: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养生主》

注:①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即养精神。②生,通“性”,天性。

【参考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却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求取无限的知识,那是费力伤神的。既然这样还要追求知识的渊博,那就难免陷入危险的境地了!做善事不必贪图名利,做恶事不要惹上刑戮之灾。顺应督脉自然中和之气作为打通经络的主要方法,就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奉养老人,可以享尽天年。

明确:庖丁的“解牛之道”是“依乎天理”,“因其固然”。文惠君的“养生之道”是:在人类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把握其规律借以自我保护的方法。二者的相似之处是“顺应自然”。

(六)交流应用

1.交流学习中的疑问,让学生提出自己学习本文后还有哪些疑问。

2.让学生结合自己对生命的认识,说说我们应该如何“养生”?

3.读写结合,让学生结合《逍遥游》一文和本课的学习,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为庄子这位历史名人写一段评语。(50字左右)

(七)收获时刻

由学生总结这节课自己的收获。

(八)课堂小结

1.总结本课内容。

2.总结并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庖丁解牛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掌握文章的字词大意。

2、把握故事形象,理解寓意的内容。

3、理解“道”的内涵,探究作品对人的启示。

学习重点:

对课文古文言词的理解

学习难点:

理解故事的寓意,体会对人生的启示

学习过程:

一、导入环节:

在先秦的诸子百家中,以孔子和孟子为代表的儒家鼓励人们积极入世,克己复礼;而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则是与儒家争锋相对,主张顺应自然、自由无为,脱离社会的消极避世。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学习庄子的著名篇章——庖丁解牛。感受故事中蕴含的庄子哲学的思想。

二、品读课文

1、关于作者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

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

2、《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养生主选自内篇,是庄子宣扬其养生之道的文章。所谓“养生主”,即保养生命,保存天性的根本原则。

3、相关成语:游刃有余、目无全牛、踌躇满志、善刀而藏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字词注音

yǐ踦、xū砉然、huō騞然、大窽kuǎn、綮qìng、大軱gū、硎xíng、怵chù然、謋huò

2、齐声朗读

3、文章结构划分

第一部分(1):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突出庖丁解牛的高妙。

第二部分(2—3):写庖丁技术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4):从庖丁解牛的故事引出养生之道

4、课文内容翻译

1、朗读课文

2、讲解重点字词

3、翻译文章大意

小结

经过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大体掌握了庖丁解牛的内容和文言知识。在下一次课我们将会着重学习庖丁解牛背后的寓意,请同学们巩固好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思考一下庖丁技艺高超的原因。

布置作业

1、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2、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3、抄写文言知识

第二课时

一、课堂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庖丁解牛的文本内容,我们从文本中得知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接下来,我们再来深入地学习庖丁解牛的背后的寓意。

二、根据文本内容,回答问题,深化理解

A、第一段从什么角度描写庖丁解牛,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两个方面:

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

声音:砉然、騞然、莫不中音(音乐化)

动作和声音的描写,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

B、庖丁解牛,经历了哪三个阶段?

三个阶段

(1)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

(2)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3)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庖丁按照时间顺序,诠释了自己练就解牛之技,得“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经过了不知规律——把握规律——应用规律的三个阶段,探寻出应遵循的“道”,使自己的“解牛”日臻化境。

C、庖丁和族庖、良庖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族庖——月更刀,良庖——岁更刀,庖丁——十九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技与道的区别

技是形而下的,可以目视的,是感官所感的;而“道”则是形而上的,不能目视,只能神遇。“官知止而神欲行”,也就是说在四之躯体所掌握的“技”不能不停止的地方,而“神”却径自运行。这种“神”的力量从何而来?“依乎天理”,“天”就是自然,“理”就是奥秘、规律,即“道”。由此看来,“道”是超越“技”的。

目的:在与良庖、族庖的对比衬托中进一步凸显了庖丁解牛技艺之高妙。

D、这次寓言对我们生活的启示?

如果解牛之刀看作人的生命,那么牛身体相当于我们所生存的环境,牛身上的骨骼筋骆缠结之处比喻世事的纷繁复杂,解牛的方法便是养生之道。人生于世,必然要面对、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所以讲究“解牛之法”,即“养生之道”也就显得格外重要。人处理各种复杂的事情,首先要先了解事物的道理,顺应自然与社会的良性法则,同时要巧妙避过种种复杂障碍,遇到困难的事情时,要全身贯注,谨慎应付,问题便会迎刃而解,这样才可全身养性。

庖丁解牛教案【篇7】

学习目标

1、掌握文章重要文言现象。

2、把握文章故事形象,理解寓言寓意。

3、正确评析作者的思想及现实意义。

学习重点

1、掌握文章重要文言现象。

2、把握文章故事形象,理解寓言寓意。

学习难点:把握文章故事形象,理解寓言寓意。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关于作者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曾在家乡做过漆园吏,不久即隐归,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庄子的散文,有相当高的艺术成就,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文笔汪洋恣肆,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对后世文学有较大的影响。《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书分内、外、杂篇,原有五十二篇,乃由战国中晚期逐步流传、揉杂、附益,至西汉大致成形,然而当时所流传的,今已失传。《庄子》现存33篇:《内篇》7篇、《外篇》15篇、《杂篇》11篇,其中《内篇》一般认定是庄子自撰,外篇、杂篇出于庄子门人及后学之手。

2、关于养生主

A.养生二字连读,意为保养生命,主在这里主要指道理和方法。

B.生主二字连读,是指生之主,即精神的意思,在这里养生主指保养精神。

C.寓言: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

D.原文前部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译文: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真是危险啊!已经有了危险,还要执著地去追求知识,那么除了危险以外就什么都已经没有了。做好事不要求名,做坏事不要受刑罚,以遵循虚无的自然之道为宗旨,便可以保护生命,可以保全天性,可以养护新生之机,可以享尽天年。让同学们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快乐着,成长着!

二、基础知识积累

1、字词正音及解释

踦騞卻窾綮

軱硎怵謋

2、文言基础知识

A.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

③视为止,行为迟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

(2)乎

①技盖至此乎?②进乎技矣

③依乎天理④而况大軱乎!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3)然

①奏刀騞然②因其固然

③虽然,每至于族……④怵然为戒

(3)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④虽然,每至于族

B.通假字

C.古今异义

D.词类活用

三、课堂探究

1、请分析文章第一段是从哪两个方面展示庖丁的技艺高超的?

2、联系文章第二部分(2、3自然段),思考庖丁为什么能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的呢?

四、总结提升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五、课堂检测读完本文,你收获了哪些启示呢?请撰写100字左右的感想吧!

庖丁解牛《庄子》学案答案

一、基础知识积累

1、字词正音及解释

踦yǐ(支撑,接触)騞huā(象声词)卻xì(同隙,空隙)窾kuǎn(空)

綮qìng(结合处)軱gū(大骨)硎xíng(磨刀石)怵chù(害怕,恐惧)謋huò(象声词)

2、文言基础知识

A.归纳“为”、“乎”、“然”、“于”等虚词的用法。

(1)为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

②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③视为止,行为迟(两个“为”同义,因为的意思。)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两个“为”同义,因为。)

(2)乎

①技盖至此乎?(疑问语气词,呢。)

②进乎技矣(相当于“于”,可不译。)

③依乎天理(同②)

④而况大軱乎!(表疑问语气,呢。)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3)然

①奏刀騞然(象声词词尾。)

②因其固然(副词词尾,表“……的样子”。)

③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④怵然为戒(形容词词尾,表“……的样子”。)

(3)于

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

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

④虽然,每至于族(动词后缀。)

B.通假字

C.古今异义

D.词类活用

二、课堂探究

1、请分析文章第一段是从哪两个方面展示庖丁的技艺高超的?

提示:视觉:动作: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舞蹈化)

听觉: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2、联系文章第二部分(2、3自然段),思考庖丁为什么能达到如此出神入化的境界的呢?

提示:A、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总的概述技艺高超的原因。(总说)

B、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必经之路)。解牛的三种境界: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补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古之做学问的三种境界:国学大师王国维精妙地以三句词道破人生之路:起初的迷惘,继而的执着和最终的顿悟

C、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尊重规律(态度)。

三、总结提升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提示:注意寓言的比喻义。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滿意足的同時,應該好好地收歛自己的態度,不要得意忘形,否則還是容易受傷害的。

四、课堂检测

读完本文,你收获了哪些启示呢?请撰写100字左右的感想吧!

提示:人们读书应当将精神状态调整到一种放松、舒适的状态,不要刻意的为寻找知识而读书,也不要因为有什么不懂就冥思苦想,甚至灰心丧气。不论是刻意的寻找知识还是冥思苦想的试图去弄懂一些知识都是近乎功利的做法,它会使人的精神变得紧张而疲惫,并且未必就能得到事物的真谛。让精神顺其自然。有些东西是在生活中,在精神悠闲自得的状态中体悟到的,所以我们应顺虚以为常法,这样才能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养护身体,享尽寿命。

庖丁解牛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积累常见文言字词,掌握文言句式。

2、培养质疑探究合作精神,分析人物形象及作品主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先秦群星璀灿的夜空中,庄子是最耀眼的星座之一。庄子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在知识分子的心目中,老庄,尤其是庄子的哲学最贴合他们内心深处隐蔽的部分的。它在儒家的规矩严整与佛家的禁欲之间,给中国的知识分子提供了一块可以自由呼吸的空间,它是率性的,是顺应自然的,反对人为的束缚的,它在保全自由“生命”的过程中,竭尽了最大的心力。庄子的思想被后人称之为最早的关注人心灵的哲学。

二、知人论世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他的学说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庄子的思想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体系,他片面夸大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否定客观事物的差别,否定客观真理,在认识论上走向相对主义。从这种认识论出发,庄子对待生活的态度是一切顺应自然。在政治上,他主张无为而治,反对一切社会制度,摈弃一切文化知识,从而陷入了虚无主义的泥坑。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想象奇妙,构思巧妙,意境开阔,描绘生动,善于用寓言和比喻手法,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著作有《庄子》,亦称《南华经》,是道家经典之一。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等,《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养生主指养生的主要关键。庄周认为,人类社会充满着错综复杂的矛盾,要回避矛盾,寻求解脱,就须像庖丁解牛那样,找出规律,游刃有余,不受损伤,以求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三、解题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丁是他的名。 解:分解。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庖丁解牛的高超技术,说明只有掌握了事物的规律,才有好的效果。比喻经过反复实践,掌握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做事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四、阅读文本,积累知识

1、字词正音。踦yǐ(支撑,接触) 騞huō(象声词) 卻xì(同隙,空隙) 窾kuǎn(空) 綮qìng(结合处) 軱gū(大骨) 硎xíng(磨刀石) 怵chù(害怕,恐惧) 謋huò(象声词)

2.自读课文,并扫除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3、归纳一词多义。

为: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替、给)②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动词:①解;②作为) ③视为止,行为迟(都是介词:因为) ④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都是介词:因为)

于:①合于《桑林》之舞(介词,引出对象)②而刀刃若新发于硎(介词,从)

③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介词,对于)④虽然,每至于族(介词,到)

然:①砉然向然(助词,前一个是象声词词尾,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

②奏刀騞然(助词,象声词词尾) ③因其固然(……的样子) ④虽然,每至于族(代词:这样) ⑤怵然为戒(助词,形容词词尾)

乎:①善哉!技盖至此乎?(语气词,表疑问兼感叹语气)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辄乎?(语气词,表反问语气)③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介词,用法同“于”,相当于“比”)④依乎天理。(介词,用法同“于”,这里无需译出)

⑤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助词,用作形容词词尾,可译为“地”)

4、词类活用字词。 良庖岁更刀,族庖月更刀

5、注意几个重要句式。

①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者,……也”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 “之”字结构形成宾语前置:技未尝经肯綮

③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代词“是”作“以”的宾语,前置;介词结构后置

④视为止,行为迟 省略句 视为(之)止,行为(之)迟

⑤新发于硎 状语后置

6、积累成语。

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批郤导窾:比喻处理问题善于抓住关键,因势利导。

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现指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新硎初试:比喻初次显示本领。亦作“发硎新试”。

切中肯綮: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五、探究文本

1、欣赏“解牛之美”。

(1)找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庖丁解牛给我们什么样的一种感受?

明确:视觉:动作。手触 肩倚 足履 膝踦(舞蹈化)

听觉:响声:砉、騞;——莫不中音(音乐化)

(2)作者写解牛场面,为什么避而不谈实况——牛的挣扎之状、血流之景、惨叫之声,而极写庖丁解牛动作的“合于《桑林》之舞”,奏刀发出的声音“中《经首》之会”?

明确:为了突出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看庖丁解牛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2、探讨解牛经过——生读第三段

探究一:向庖丁取经,看看他是如何达到这一出神入化的境界的?

明确:

○臣之所好者道也(追求规律),不满足于技艺,不断追求更高的境界,总的概述技艺高超的原因。(总说)

○长期的摸索,反复的实践,去了解牛的复杂的结构(必经之路)。

解牛的三种境界:始臣之解牛,无非牛者(不懂规律)

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 方今之时,以神遇不以目视(运用规律)。

补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古之做学问的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臣之所好者,道也——不畏艰难,目标高远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年之后、方今之时——坚定不移,孜孜以求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千锤百炼,终成正果

○虽技艺高超,却不掉以轻心,尊重规律(态度)。

【思考】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其一,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其二,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其三,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2)文中的良庖族庖分别比喻哪两类人?

明确:遇到事情不知道变通和不懂规律固执蛮干的人。

3、合作探究:

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明确: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满意足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

六、拓展提高

在文段的结尾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那文惠君当年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又是什么呢?请大家看这样一段文字:(设计意图:在个性化解读之后回归原文,了解作者的观点。同时也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 ——《养生主》

【译文】我们的生命是有限度的,而知识是没有限度的,以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疲惫不堪了。那么,追求知识的人们,只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罢了。 做好事不要追求名声,做坏事不要遭到刑罚。顺其自然之理以为常法,就可以保护生命,保全天性,可以养护身体,可以享尽天年。

七、作业

1.背诵且翻译课文第三段。

2、发挥想象,编写故事。

凡是名人,成名之前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心路历程,一段曲折离奇的成长历史。那今天庖丁的这段“神秘”往事就要靠我们来揭开。请大家结合课文,发挥想象,自选文体,以《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为标题,对原文加以改编。不少于800字。

庖丁解牛教案【篇9】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莫、盖、道、因、然等词的意义和用法;并理解成语:目无全牛、游刃有余的意思。

2、通过文本的研读,使学生理解寓言的寓意: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客观规律,只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积累,就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规律,从而做到“踌躇满志”地为人处事。

3、结合文本虚构出庖丁的成长历程,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4、发掘本文的内涵,结合现实生活领会文本的深刻的含义,从中领悟出为人处事的道理。同时体会寓言的多义性。

二、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寓言寓意。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古时候,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我们曾经听说过的“庄周梦蝶”、“东施效颦”的故事就是出自他之口,这位老人家就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今天我们来看他另一则故事——《庖丁解牛》。

板书题目。庖,厨师。丁是他的名字。解牛,分割牛、宰牛的意思。

(二)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注意标出生字的读音,以及疑难的字词。

认读生字。

听录音,注意朗读的节奏,初步把握寓言的内容。

问:故事寓言涉及的主要人物是谁?庖丁给你们的第一印象是个怎么样的厨师?

教师:这里的庖丁绝不是一般的庖丁,他是众多庖丁中的佼佼者,他高超的技艺曾让梁惠王赞叹不已。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欣赏庖丁解牛的精彩表演。一起朗读一、二段。

(三)欣赏庖丁解牛的精彩表演:

学生朗读1、2段。

划出文中描写解牛场面的句子?庄子、梁惠王怎样评价庖丁解牛?

教师引导:庄子从那2个角度描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动作、声音)

幻灯展示

庄子评价:庖丁解牛的动作和发出的声音是那么的和谐,他的动作就象《桑林》的舞蹈一样优美,他的声音又和《经首》一样有节奏,看他表演真是一种享受啊。

梁惠王:善哉!技盖至此乎?——可见庖丁解牛技术高超啊!

(四)编写传记,走进庖丁

1、发挥想象,编写传记。

庖丁解牛的刀法可谓出神入化,实乃高手中的高手,封他为“一代名庖”应是当之无愧。我们知道,但凡是名人,成名之前都有一段鲜为人知,一段曲折离奇的成长历史。

下面就请大家结合课文第三段,发挥想象,编写一个人物传记:《一代名“庖”的成长历程》。

注意尽量多的使用课文的材料,可以从庖丁的奋斗目标、成长阶段、解牛经验、解牛态度等去叙述成长历程。

(1)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发言。(请1-2人发言。)

教师注意总结每个学生的优点、并发现其有待补充的情节,请其他学生帮助。

师引导:这位同学叙述了庖丁的三个成长阶段的奋斗历史,这十几年的苦练他都在探索什么?这是一个不懈实践,探索规律的艰辛的奋斗史、十几年坚定不移,孜孜以求、、、、还有那些补充?

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引导:在漫长的成长过程中,促使庖丁成为“名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求道”的远大目标,不畏艰难,目标高远。句子: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解释该句。

板书——道(自然规律)

引导:解牛更讲究方法,庖丁讲什么方法呢?躲避矛盾,寻找部位。

神遇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要依照牛的生理规律,顺其自然。

(2)学生发言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编写的传记简短总结。

教师总结思路:

始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月更刀

苦练中……

三年之后:目无全牛——岁更刀

苦练中……

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19年,刀刃若新发于硎)

正是因为庖丁10几年艰苦的奋斗,才有了他如此高超的技艺,成为一代“名庖”。

(3)下面欣赏请欣赏《游刃有余》,重温《庖丁解牛》的故事。

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五)透过故事,探讨人生。

(设计意图: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人生阅历解读文本,透过文本形成个性化的观点,言之成理即予以肯定。)

1、文惠君悟道:

在文段的结尾以及视频的最后我们都看到,文惠君说“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那文惠君当年从庖丁的经历中得到的“养生”哲理又是什么呢?

板书——养生(一切顺其自然)人世间充满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只有象庖丁解牛一样回避矛盾,做到顺应自然,才能保身、养生。

2、学生悟道:

一般来说,人一旦成名之后都喜欢出书,用他的亲身经历教给世人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如果庖丁要写一本——《庖丁论人生》,那从这本书中我们应该可以读到那些人生道理呢?

学生讨论,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历来谈谈,课本中的语句能教给我们怎样的道理。

学生交流、讨论,发言。

(教师从以下方面把握: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了解规律,掌握规律

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抓住本质,用心处事

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其自然,不强求

技经肯綮之未尝——避开锋芒,从长计议

以无厚入有间——以己之利攻彼之弊

每至于族……行为迟,动刀甚微——不莽撞,谨慎行事

善刀而藏之——收敛锋芒,低调做人

休养生息,养精蓄锐)

3、教师小结:以上是我们从《庖丁解牛》中探讨中的人生哲理。一则小小的寓言故事,阅读的人人生阅历不同,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不同,审视的角度不同,就可以读出不同的道理。这就是寓言的多义性。这则寓言的寓意还有很多解读,留待我们同学日后在生活中逐步领悟。

香粽子的教案


我为您准备的“香粽子的教案”尽力满足您的需求。每位老师都需要为每节课制定教案和课件,他们必须认真准备自己的教案和课件。教案与课件是师生互动与合作的重要方式。请注意,文中的资讯仅供参考阅读!

香粽子的教案 篇1

1、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由来,理解有关端午节的一些风俗习惯、吃粽子和划龙舟。

2、引导幼儿用流畅的语言,说出自己知道的端午节。幼儿尝试用完整的内容表述出来,表达自己的见解。

3、引导幼儿明确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体验集体吃粽子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节日的氛围。

1、教师为幼儿讲述故事,介绍端午节的来历。

(1)教师出示端午节课件PPT,展示图片,播放视频《屈原的故事》。

2、教师继续播放端午节课件,进入民俗风俗环节,引导幼儿了解端午节的相关风俗活动。

(1)教师出示香包(粽子),引导幼儿观看,教师介绍什么是香包,幼儿欣赏和了解民俗文化。

(2)教师播放端午节赛龙舟视频,幼儿安静观看录像,感受赛龙舟紧张、欢快的气氛。

3、教师带领幼儿做端午节传统活动,赛龙舟的游戏。

(1)将幼儿分成四组,后面小朋友手搭在前面小朋友的肩上。

(2)听到口令后,大家一起蹲着向前走,龙舟不能断开。

(3)教师组织幼儿在室内外开展端午节赛龙舟的游戏,也可以几个小组之间互相PK比赛。

教师总结以上关于端午节香包、端午节的粽子、端午节赛龙舟等都是风俗的.传统纪念仪式!

教师出示端午节粽子,分发给大家品尝粽子,体验本次端午节活动的快乐。感受端午节的传统纪念意义。

香粽子的教案 篇2

幼儿园美术端午节粽子教案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也是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成为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传统文化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民间活动。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通过美术活动来让孩子们了解和感受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其中制作粽子活动非常有趣和有意义。

活动名称:制作端午节粽子

活动目的:

1. 让孩子们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2. 发展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美术创造力,锻炼他们的艺术思维。

3. 增强孩子的合作意识和互助精神,在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团队意识。

活动流程:

1.开场

展示一些粽子的图片,并让孩子们辨别不同的粽子,了解各地制作粽子的习俗和方式。

2.教学

教师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包括历史、传说、吃粽子的寓意等等,让孩子们对端午节有一定的了解。

3.示范

教师现场示范几个制作粽子步骤,让孩子们从中学习制作粽子的正确方式和诀窍。

4.准备材料

教师为孩子们准备好粽叶、糯米、红枣、莲子、红豆等食材,让他们进行制作。

5.制作

孩子们分为小组,按照教师的示范和指导,自行制作粽子,注意安全卫生。

6.品尝

制作结束后,孩子们可以品尝自己亲手制作的粽子,感受手工制作的美味。

7.互动交流

孩子们可以互相交流自己制作的粽子及经验,分享自己对端午节的了解和感受,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活动效果:

1.儿童通过活动可以了解到端午节的传统文化,提高他们的文化自豪感和传统文化认同感。

2.本次活动锻炼了儿童的动手能力、合作意识和美术创造力。

3.此活动不仅可以丰富儿童的课余生活,同时也为增强家长、孩子、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提供一个良好的契机。

总之,这项美术活动让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体验了传统文化节日的氛围,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养,也增强了他们的感受体验和与孩子们相处的乐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手工和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开心的体验中掌握更多的手工捏造方法和小技巧,也增强了他们的感性认识和艺术气息,很好地促进了他们美术素养和全面发展。这样的活动绝对值得在幼儿园和家庭推广,在社会中间也应该更广泛传播。

香粽子的教案 篇3

小班节日教案:《我爱吃粽子》

活动目标:

1、在观察、品尝中发现粽子的口味、形状是多种多样的,并乐意与同伴交流。

2、初步了解粽子的制作过程。

3、体验人们互相关心的美好情感。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幼儿收集的各种各样的粽子,包粽子的材料(米、粽叶、棉线等)。

活动过程:

1、展示、介绍“我收集的粽子”,了解粽子种类的多样。

★指导语:你带来的是什么粽子

2、观看包粽子,了解包粽子所需要的材料。

(1)讨论、认识包粽子的材料。

★指导语:你知道包粽子需要哪些材料吗

(2)观看老师(或家长)包粽子、煮粽子的过程。

3、品尝粽子、交流粽子的口味等,体验过端午节的乐趣。

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多种感官的活动,幼儿才得到了收获。同时,也知道了什么是提供各种材料,让幼儿实践操作。

香粽子的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端午节是传统节日及相关来历、风俗。

2.感知粽子的形状和品种,鼓励幼儿间交流合作。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1.故事录音。

2.各种形状的粽子,粽叶若干、米、皮筋、点心盘、毛巾等。

活动过程

一、引出粽子

T:小朋友你们知道端午节吗?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什么时候?在这一天,我们会吃什么?(粽子)

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带来了很多的粽子,请你拿一个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一说。

小结:粽子的形状真有趣!

二、品尝粽子

1、认识粽叶。

T:粽子的形状真有趣,我们来闻一闻,香吗?你们知道这阵清香来自哪儿?是从粽子外面的这片叶子上散发出来的,它叫粽叶。

2、幼儿品尝。

T:你们吃过粽子吗?你吃过哪些粽子?今天老师也为你们准备了很多的粽子,我们来吃吃看,跟你吃过的一样吗?

3、幼儿讲述粽子的馅及它的味道。

小结:原来粽子的品种这么丰富啊!

三、讲述“粽子”故事

1、你们知道端午节这一天为什么吃粽子吗?我们一起来听一段故事,听完你就知道为什么了

2、幼儿欣赏故事内容。

大约在公元前三四零年的战国时代,屈原出生在楚国的一个贵族家庭里。他青年时代就有着出色的才干,踏进楚国朝廷不久,便受到赏识,当了[左徒]这一仅次于宰相的大官。但是屈原实行政治改革的主张始终不能实现,终于被削职流放出去。他在流放途中,走遍了现在湖南、湖北的许多地方,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忧民感情的诗篇。后来楚国亡了,屈原心裹有说不出的痛苦,便来到泊罗江边,抱起一块石头,纵身投入江里自尽了。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3、提问。

①吃粽子是为了纪念谁?

②端午节这一天除了吃粽子,还有哪些活动啊?

四、制作粽子

T: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包粽子好不好?

老师交代要求:

请每个小朋友拿一片粽叶,放入一点米,不管小朋友包什么形状的粽子,只要里面的米不漏出,你包的粽子就成功了,注意了我们可不能浪费,不要把米弄到地上。

活动延伸

请将小朋友包好的粽子拿到食堂,请厨师蒸好后小朋友品尝自己包的粽子。

吃粽子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香粽子的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8个生字;积累9个词语:螃蟹、然后、吟诵、顽皮、橡皮、辛辛苦苦、伤心、沙滩、眼泪。会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提出问题,试着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4、通过学习初步懂得:美好的事物总会有人欣赏,不要为一时的受冷落而放弃。

教学过程:

一、引出课题

1、师:美丽的大海孕育着无数条可爱的生命,有顽皮的小丑鱼,也有笨重的大海龟。瞧!现在又来了一只小螃蟹。

2、学习生字:螃蟹(指导用形声字的方法记)

3、师:这可不是一只普通的小螃蟹,他可爱写诗了!今天学的课文就是关于他的。

4、板书课题,指名读,齐读。

二、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思考:哪些小伙伴看过小螃蟹的诗?

2、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风、海龟、海浪、白头翁

3、学习生字:翁(正音)

4、自由读课文,思考:那么多的小伙伴看过他的诗,态度一样吗?然后试着完成填空。

小螃蟹在沙滩上写了一行又一行的诗,然后轻轻地吟诵。可()、()和()不喜欢小螃蟹的诗,他哭了,流下了伤心的泪。()喜欢小螃蟹的诗,他又哭了,不过这次他哭得很开心。

5、交流填空,学习生字:吟(注意右半边是今)泪(积累三点水的字)

三、研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112节

1、轻声读112小节,用直线划出小伙伴们不喜欢小螃蟹的句子。

2、出示句子:

(1)风一使劲儿,把他的诗全吹跑了。

(2)海龟用肚子当橡皮,把他辛辛苦苦写的诗全擦掉了。

(3)海浪没有读完就说:算啦,算啦把他的诗全冲走了。

3、学习生字:橡

比较:象、像和橡

4、师引读三句话的前半句,并随机板书:吹跑、擦掉、冲走

5、用各种形式读5、8、11小节,师随机指导。

6、练习说话:此时此刻,如果你是那只小螃蟹,你会想些什么?

7、指导读句:小螃蟹哭了,流下了伤心的泪。

8、出示小螃蟹第二次哭的句子:小螃蟹又哭了,不过这次他哭得很开心。

学生试着根据这句话提出问题。(小螃蟹为什么又哭了?为什么这次他哭得很开心)

(二)研读课文1316节

1、轻声读1316小节,用曲线划出白头翁是怎么做的句子。

2、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并板书:读、记、告诉

原来,白头翁每次飞过海滩时,总是认认真真地读小螃蟹写下的诗,她还把它们记在心里,并告诉了很多朋友。

3、指导读句:小螃蟹又哭了,不过这次他哭得很开心。

﹡4、展开想象,练习说话:小朋友,如果你是那只小螃蟹,此时此刻你想对白头翁说些什么呢?

5、教师小结,并板书:伤心的眼泪、激动幸福的眼泪

6、齐读课文。

四、复习巩固

1、开火车读词语:螃蟹、然后、吟诵、顽皮、橡皮、辛辛苦苦、伤心、沙滩、眼泪、海浪、白头翁

2、指导写字:螃蟹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25、爱写诗的小螃蟹

风吹跑

海龟不喜欢擦掉伤心的眼泪

海浪冲走

白头翁喜欢读记告诉激动幸福的眼泪

教学后记:

《爱写诗的小螃蟹》是二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十分有趣的童话故事,小动物们的对待小螃蟹的诗的不同态度引起小螃蟹前后小螃蟹两次哭,从中让读者感受到真诚的欣赏与鼓励会给别人带来莫大的快乐。

在设计教案时,我根据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目标一:能在阅读中认识生字9个生字;描写其中5个生字,自主积累词语。目标二:能熟读课文,通过圈划词句,理解小螃蟹伤心地哭,哭得很开心的原因。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首先帮助学生理解小螃蟹为什么会哭得伤心,让学生通过划出风、海浪、海龟表现的句子,并圈出重点的词语体会小螃蟹难过的原因,从而感受到风、海浪、海龟对小螃蟹的劳动不尊重,伤害了小螃蟹。其次,多种朗读穿插其中,有自读、同桌读、教师引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读是悟的基础,因此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读书时间,以读为主进行阅读教学。通过各种形式的读,通过教师的精心引导,帮助学生读有所悟。学生通过熟读课文,以读来感悟、理解小螃蟹开始流下了伤心的泪,后来又会哭得很开心的原因。在学生理解了课文的基础上,我充分依托教材,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进行读写能力的训练,把学过的知识作系统的整理与消化。

当我出示一幅一幅关于大海的图画,告诉学生:小螃蟹那么爱大海,爱他的家,爱着大海上雪白的浪花,爱着沙滩上各种各样的小贝壳,爱着海底里那些机灵的鱼儿,爱着海底深处美丽的珊瑚,那么,爱写诗的小螃蟹在沙滩上写了什么呢?这天,小螃蟹爬到大海边,看到蓝蓝的海水,于是,他在沙滩上写下了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中,学生纷纷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诗句,你一言,我一语,课堂的气氛顿时热烈起来。最后,我让学生欣赏小螃蟹写的诗《沙滩大海我的家》,学生深深地沉醉在美妙的诗篇中。

当然,在教学中还存在不足。有教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的现象出现,主要是对学生还不放心,总觉得他们会学得不到位,不全面。所以在学生圈画词句,品读感受的时候就急于提示,没有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读文感受,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发挥。这些都有待于今后教学中努力改进。

香粽子的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感受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吃粽子,知道端午节最主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了。

2、能剪出中国式屋顶、粽子、吃粽子的人物。

3、剪好各种部件,再组合粘贴出完整的画面。

4、锻炼幼儿的耐心细致与创造美的能力。

5、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6、感受节日的欢乐气氛。

重难点:

感受端午。

能剪出端午元素组合成画面。

活动准备:

各色彩纸、剪刀、胶棒、黑卡。

活动内容:

1、交代上课内容,小朋友马上要过端午节了,今天我们的剪纸内容就是表现端午节。请小朋友来说一说端午节都要做些什么?老师总结:要挂艾叶、划龙船等,最重要的活动就是吃粽子了。

2、分析画面内容:为了表现出中国特色,我们来剪一个中国式的房顶,还有红色的门,门上贴个“福”,房顶下我们可以贴艾叶和粽子,再贴个吃粽子的小朋友,这幅画基本上就可以了。

3、示范:老师示范剪出屋顶、门、粽子、艾叶。这些都是用对称的方法,在对折的纸上,画出物体形象的一半,再剪出。

(屋顶)(粽子)

3、请幼儿剪,要求幼儿分部件剪,再组合粘贴,鼓励幼儿发挥想象有所创造,跟老师不同。(第一课时结束)

4、老师示范:剪出吃粽子的小朋友。分部件剪:分别剪出头、身体、粽子、腿,再组合粘贴出人物。

5、请小朋友剪,老师巡回指导。(第二课时结束)

活动效果:

孩子们剪出了端午节吃粽子的情节,很有生活情趣,不错呦!屋顶是一个红色的翘式屋顶,剪好了外轮廓再在里面剪出一些镂空的纹路。粽子是三角形的,也镂空剪出一些花纹。非常可喜的是,孩子们在剪吃粽子的小人时,非常有创造性:有的人物剪出了五官,正张大嘴吃粽子,是分部件组合剪的;有的是一气呵成,一张纸就剪出了一个小人,然后胸口再贴一个绿色的三角形的粽子,简单扼要地表现出了吃粽子的小人,表现出孩子们童真童趣。

反思:

这两节活动设计围绕着端午节,这种民族的节日,小朋友都很熟悉,把节日的传统习俗设计进剪纸活动,幼儿很乐意接受,因为这些事情他们亲历亲为,很熟悉,所以制作起来也有感觉,更会有所发挥创造。这也是纲要所要求的: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要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剪龙舟,孩子们一开始觉得很难,有畏难情绪。经过老师的引领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把最难表现的龙头拆分成几个简单的部件的组合,孩子们就有了制作的信心,并顺利地完成了任务,从中也体现出: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这样孩子的现有水平才会有所提高,能力才会增长。

香粽子的教案 篇7

幼儿园美术端午节粽子教案

端午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而在这个节日中,粽子便是传统的食品之一。而在幼儿园美术课程中,通过制作粽子,可以让幼儿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同时也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力。

一、制作工具准备

在开始制作粽子之前,我们需要准备好所需的工具和材料。需要准备的工具主要包括剪刀、尺子和胶水等。而制作粽子所需的材料则包括不干胶、毛线、棉花等。

二、步骤详解

1. 制作粽叶

首先,我们需要制作粽子的粽叶。老师可以先将黄色的不干胶剪成所需要的大小和形状,然后将不干胶贴在绿色厚纸板上,再将其剪出来。最后使用尺子将纸板按照红线折叠,成为仿真的粽叶。

2. 准备材料

接下来,准备棉花和毛线等材料。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的毛线,用棉花将其填充。

3. 缝制粽子

接下来,将填充好的棉花按照粽子的形状,用线缝在粽叶上。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想象,选择不同的缝法和颜色,让自己制作的粽子更加特别。

4. 美化粽子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彩色的毛线、纸张、小装饰品等,美化自己制作的粽子。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装饰品,将其贴在粽子上,让粽子更加生动活泼。

三、教学重点

1. 让幼儿了解和体验端午节的文化内涵,了解粽子的由来和历史。

2. 培养幼儿手工制作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想象力。

3. 引导幼儿通过合作学习,懂得互相协作,理解集体精神和个人情感。

四、结语

通过制作粽子,幼儿可以更好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可以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富有创造力的想象力。在合作和愉悦的氛围中完成制作过程,不仅可以树立幼儿的自信心,也可以增加幼儿对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香粽子的教案 篇8

幼儿园端午节教案:好吃的粽子

端午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人们在这一天会食用粽子、划龙舟、挂艾草等,来祈求平安和庆祝丰收。在幼儿园里,也可以通过制作粽子的活动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了解这个传统节日。下面是一份幼儿园端午节教案,帮助老师们为孩子们准备一次有趣的粽子制作活动。

第一步:介绍端午节

在开始制作粽子之前,老师可以向孩子们介绍端午节的由来和意义,以及人们在这个节日里的各种活动。可以使用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同时,可以引导孩子们讨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吃粽子?粽子的形状和口味有哪些变化?

第二步:准备材料和工具

在介绍完端午节之后,老师可以带领孩子们一起准备制作粽子的材料和工具。材料主要包括糯米、肉类、蛋黄、干贝等,可以挑选一些适合孩子口味的材料。工具主要包括象征长寿的艾草、粽叶、绳子等。老师可以让孩子们观察、摸索这些材料,感受不同材料的质地和形状。

第三步:制作粽子

在准备好了材料和工具之后,就可以开始制作粽子了。老师可以先示范制作过程,然后现场指导孩子们操作。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材料,并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制作粽子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亲身体验捆绑和扎紧绳子的过程,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体验性。在粽子制作完成之后,可以让孩子们一起挑选艾草,将艾草绑在粽子上,使粽子的口味更加清香。

第四步:品尝粽子

制作好粽子后,孩子们可以品尝这些美味的粽子。老师可以让孩子们分享自己制作粽子的经历和想法,并引导孩子们思考一些问题,如这些粽子口感如何?有没有想过用其他材料来制作粽子?可以发挥想象力创造各种口味的粽子等。

通过这样一次有趣的端午节粽子制作活动,孩子们不仅能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还能切实学习到一些生活技能和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合作和创造力。同时也能让孩子们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更加有信心和热情。

香粽子的教案 篇9

活动目的:

1、知道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和风俗习惯,了解端午节来历。

2、感知粽子的形状,知道粽子有很多品种。

3、鼓励幼儿大胆和小伙伴讨论交流,提高幼儿创新意识。

活动准备:

1、各种形状的粽子。

2、粽叶、米、盘子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粽子,引入话题。

老师:小朋友们知不知道端午节呀?谁来告诉大家端午节在什么时候?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要吃什么?

幼儿回答。

老师:今天呀,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好多好多粽子,请小朋友们看一看,摸一摸,然后动脑筋想一想,你手里拿的粽子像什么?并用一句完整的话来说出来。

小结:粽子有各种形状,真有意思!

二、尝一尝,说一说。

1、认识粽子。

老师:我们一起来闻一闻粽子,香吗?小朋友们知不知道这香味从哪里来的呢?是粽叶散发出来的香气。

2、品尝粽子。

老师:小朋友们都吃过粽子吗?你们都吃过哪些粽子?老师这里也有许多粽子,我们一起来品尝,说一说和你吃过的一样吗?

3、说一说粽子。

幼儿说一说自己吃过的粽子馅和味道!粽子的种类很多,真是丰富呀!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软陶制作粽子(端午节手工)

五彩粽子香包(端午节手工)

信封袋做粽子(端午节手工)

幼儿园手工——包粽子(端午节手工)

端午节手工——粽子折纸

香粽子的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体验故事角色,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2、学习看图创编简单的故事。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粽子,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故事;包有故事纸的粽子(人手一个,上面写有幼儿的名字);空白故事书;背景版一块;

师:(出示一个粽子)瞧,这是什么?(粽子)前几天我们为什么放假呀?(端午节)你们都吃粽子了吗?粽子好吃吗?你都吃了什么粽子?

师小结:原来,粽子里可以包许多好吃的东西,包的东西不一样,吃出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关于粽子的有趣故事,你们想听吗?

幼儿完整欣赏PPT配音故事。

(3)老奶奶不能讲故事了,她想了个什么办法?

(4)谁先来吃了老奶奶包的故事粽子?

小松鼠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松鼠着急吗?

(5)后来,又来了谁?

小狐狸吃了粽子,肚子里有了故事,可它却说不出来,它怎么叫的?小狐狸着急吗?

师:小动物们吃了奶奶的粽子,却不能讲故事,你们能帮小动物想个好办法吗?

师:我们来听听,小动物们想的办法是不是跟你们想的一样呢?

师:你们想不想像故事里的小姑娘一样,吃了粽子会讲许多的故事?

1、幼儿分组或个别看图创编故事。

2、幼儿分享故事。

拉丁舞恰恰恰教案10篇


仍在寻找优秀文章?何不来阅读一下“拉丁舞恰恰恰教案”呢?新来的老师需要准备好上课所需的教案和课件,每位教师都应该认真设计自己的教案和课件。只有充分准备、精心设计的教案和课件,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欢迎大家一同分享,让更多人了解这个信息!

拉丁舞恰恰恰教案(篇1)

拉丁舞恰恰是一种充满激情和活力的舞蹈,它的音乐也同样充满了节奏感和动感。在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以便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音乐技巧、提高音乐素养。本文将以“拉丁舞恰恰音乐教学”为主题,探讨相关的教学内容。

一、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特点

拉丁舞恰恰的音乐流畅、富有节奏感,主要由强拍和弱拍组成,常采用4/4拍号,速度适中,节奏明快,具有明显的拉丁风格。通常,恰恰音乐较为简单,曲调富有多变性,乐器类型较多,包括打击乐、管乐、吉他等。恰恰音乐内容丰富、旋律优美、节奏感强,是学习拉丁舞恰恰的重要素材。

二、拉丁舞恰恰音乐教学的目标

1、掌握音乐知识:学生需要理解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特点、节奏感和多变的曲调。

2、提高音乐技巧:拉丁舞恰恰音乐需要学生通过跳舞的方式感受音乐,提高音乐技巧和表演能力。

3、提高音乐素养:拉丁舞恰恰音乐丰富多彩,通过学习和欣赏音乐,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三、拉丁舞恰恰音乐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节奏感、曲调、乐器演奏和演唱等方面。

1、节奏感

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游戏和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拉丁舞恰恰音乐的节奏感。例如,教师可以用带有明显节奏的音乐让学生拍手或跟着音乐节奏摆动身体;另外,童谣、押韵诗等也是很好的训练方式。

2、曲调

教师可以使用一些简单的恰恰音乐让学生学习,例如《恰恰恰》、《芝加哥》、《西班牙吉他》,这些音乐节奏明快、旋律优美,易于学生掌握。通过学习这些音乐,学生可以更好地感受恰恰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3、乐器演奏和演唱

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乐器演奏和演唱也是不可缺少的。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模仿乐器演奏和演唱来感受音乐的魅力。例如,在演唱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各种乐器演奏的声音,例如吉他的弹奏、打击乐的敲打等。这些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并提高演奏和演唱技巧。

四、拉丁舞恰恰音乐教学的方法

拉丁舞恰恰音乐的教学可以采用多种方法。例如,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演示、模仿、游戏等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另外,图像、视频等辅助素材也是很好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收集一些恰恰音乐的视频,并通过分析和解释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

总之,拉丁舞恰恰音乐是一门富有魅力和动感的音乐,学习这门音乐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需要了解恰恰音乐的特点和教学方法,通过各种手段来帮助学生掌握音乐技巧,提高音乐素养和舞蹈表演能力。

拉丁舞恰恰恰教案(篇2)

拉丁舞恰恰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恰恰舞基本步法。

2.掌握拉丁舞节奏。

3.了解恰恰舞的起源和变化。

二、课程内容

1.恰恰舞的基础步法教学。

2.拉丁舞恰恰音乐的鉴赏和节奏掌握。

3.恰恰舞的演示和表演。

三、课程安排

第一节:恰恰舞基础步法

恰恰舞作为拉丁舞的一种,拥有迷人的音乐和舞步。下面介绍恰恰舞的基础步法。

1.基本步:恰恰舞的基本步是三步一个跨,即左脚向前一步,右脚跟进一步,左脚再向前一步,右脚跨到左脚旁边。

2.前后基本步:基本步向前跨和向后跨的区别在于,向前是左脚向前,向后是右脚向后。

3.旋转步:向左转是左脚向前,右脚跟进,左脚再向右一步,右脚跟进,左脚再向右一步。

4.变步:变步是一种在恰恰舞中十分重要的组合动作,是指将基本步、旋转步等组合形成的连续动作。

第二节:拉丁舞恰恰音乐的鉴赏和节奏掌握

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特点是轻快明快,节奏富有弹性。下面介绍恰恰舞的音乐鉴赏和节奏掌握方法。

1.节奏:拉丁舞恰恰音乐的节奏是以四分之四为主,旋律明快,带有一定的逗留感。

2.鉴赏:鉴赏前需要先了解恰恰舞音乐的速度、节奏、旋律、节拍等,并借助音乐鉴赏课程,以感受音乐的情感,体现恰恰舞风格。

第三节:恰恰舞的演示和表演

教师将向学生展示恰恰舞的舞蹈和动作,让学生感受恰恰舞的风情和氛围,并邀请学生分组练习,进行表演。

四、教学方法

1.讲解法:介绍恰恰舞基础步法和拉丁舞恰恰音乐的鉴赏。

2.示范法:教师与学生合作演示恰恰舞的舞蹈步法。

3.分组练习法:学生分组练习恰恰舞的舞蹈步法和动作,并进行表演。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恰恰舞基础步法和拉丁舞恰恰音乐的鉴赏。

2.教学难点:拉丁舞恰恰音乐的节奏掌握和恰恰舞的演示和表演。

六、教学评价

1.教师将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学习效果评估。

2.学生将展示恰恰舞演出,进行表演能力评估。

七、教学链接

1.恰恰舞的起源和演变历程。

2.各类拉丁舞蹈学习及表演技巧。

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学生可以正确掌握恰恰舞的基础步法和拉丁舞恰恰音乐节奏,并进行表演。教学效果良好,符合拉丁舞课程的教学目标,增强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自信心。

拉丁舞恰恰恰教案(篇3)

主题:拉丁舞恰恰音乐教案

一、引言

拉丁舞是一种富有激情和节奏感的舞蹈形式,而恰恰音乐则是拉丁舞中最经典的音乐之一。本教案旨在通过介绍拉丁舞恰恰音乐及其特点,以及具体的教学步骤和练习方法,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欣赏这种音乐形式,提高他们的舞蹈技能和音乐鉴赏能力。

二、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特点

1. 节奏感强烈:恰恰音乐的节奏感非常明显,通常采用四分之四拍,可以明确地感受到每一个节拍。

2. 极富激情和活力:恰恰音乐结合了拉丁舞具有激情和活力的特点,给人一种热情奔放的感觉。

3. 富有情感表达:恰恰音乐在活力的外表下,也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可以通过舞蹈的表演将这些情感传递给观众。

三、教学步骤及练习方法

1. 熟悉恰恰音乐的节拍和基本的舞步

a) 让学生们听几首经典的恰恰音乐,感受其明显的节奏感和激情活力的特点。

b) 引导学生们数拍子,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恰恰音乐的四分之四拍节奏。

c) 介绍基本的恰恰舞步,如基本的步伐、转身、旋转等。

d) 练习基本的舞步,辅以恰恰音乐的伴奏,让学生们在音乐的引导下进行舞蹈动作的练习。

2. 探索情感表达和舞蹈技巧

a) 引导学生们对恰恰音乐中的情感变化进行感知,例如欢快、伤感、激昂等,通过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表达这些情感。

b) 强调舞蹈技巧的重要性,如身体的协调性、舞步的灵活性以及舞蹈的节奏感等。通过反复练习,让学生们的舞蹈技巧得到提高。

3. 创作和表演恰恰舞蹈

a) 引导学生们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自行创作一段恰恰舞蹈。可以让他们从音乐曲调和节奏感出发,发挥创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b) 学生们可以在晚会或校内演出中展示他们的恰恰舞蹈作品,以此提高他们的表演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评估和反馈

1. 根据学生的表演和舞蹈技巧,进行评估,并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进行改进和提高。

2. 鼓励学生们之间的互相合作和学习,可以进行小组评估,让他们互相交流,分享心得和经验。

五、结语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学生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拉丁舞恰恰音乐,提高他们的舞蹈技巧和音乐鉴赏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们的创造力和表演能力,使他们更好地享受音乐和舞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感。希望学生们通过这次教学可以在舞蹈和音乐中收获美好的回忆和成长。

拉丁舞恰恰恰教案(篇4)

拉丁舞恰恰音乐教案

一、主题选择与目的

拉丁舞恰恰音乐教案的主题是通过对拉丁舞恰恰音乐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对拉丁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表演技能。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培养学生对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热爱,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演潜力,提高他们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艺术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1. 简介拉丁舞恰恰音乐与文化(20分钟)

a. 带领学生了解拉丁舞恰恰音乐的起源与发展历史,介绍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特点和风格。

b. 提示学生拉丁舞恰恰音乐与拉丁美洲的文化息息相关,带领学生了解拉丁文化的特点和魅力。

2. 学习欣赏拉丁舞恰恰音乐(30分钟)

a. 分享一些经典的拉丁舞恰恰音乐,并引导学生倾听音乐中的节奏和旋律。

b. 指导学生分析音乐中的不同乐器的运用和演奏技巧。

c.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拉丁舞恰恰音乐的感受和想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音乐欣赏体验。

3. 学习基础的拉丁舞恰恰舞步(30分钟)

a. 引导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学习拉丁舞恰恰的基本舞步,包括基础舞步的踩步和切步。

b. 练习舞蹈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让学生感受舞蹈和音乐的融合。

4. 学习恰恰舞蹈的技法与节奏(30分钟)

a. 指导学生学习恰恰舞蹈的技法,包括足部动作、身体配合和手臂动作等。

b. 引导学生感受恰恰舞蹈的快节奏和热情感,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

5. 小组表演与展示(20分钟)

a. 分组让学生练习并编排自己的恰恰舞蹈表演,鼓励学生合作、创新和展示自己的舞蹈才华。

b.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并评选出最佳表演团队,鼓励学生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才能。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 演讲与讨论: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演讲,培养他们对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理解和认识。

2. 欣赏与分析: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的拉丁舞恰恰音乐作品,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分析能力。

3. 实践与展示:通过实际操作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舞蹈技能和表演能力,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4. 小组合作与竞赛:通过分组合作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评价与反馈

1. 学生自评与相互评价:学生可以自行评价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学习情况,并进行同伴间的互评与反馈,提供改进的建议。

2. 教师评价与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提供及时的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3. 教学反思与调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教学内容和方法进行反思与调整,以不断改进教学。

五、教学效果与意义

通过该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熟悉和了解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培养他们对拉丁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同时,通过学习和练习舞蹈技巧,学生能够提高身体协调能力和舞蹈艺术表现能力。此外,通过小组表演和展示,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激发他们的舞台表演潜力。因此,拉丁舞恰恰音乐教案是一种富有趣味和挑战性的教学方式,在提高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表演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对拉丁文化的热爱和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拉丁舞恰恰恰教案(篇5)

拉丁舞恰恰是大家都很喜欢跳的舞蹈之一,它的节奏欢快而热情,所以非常适合在舞会上跳。恰恰舞凭借其充满了活力和激情的音乐和舞蹈而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在恰恰舞中,人们可以尽情地表达他们的喜怒哀乐,展示他们的优美姿态和充满激情的形象。因此,这份教案将通过细致的教学示范,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恰恰舞和音乐,更好地掌握恰恰舞的技巧和技能。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恰恰舞恰恰音乐的特点和要素。恰恰音乐是一种源于古巴的舞曲风格,它的特点是旋律快速而欢快,采用了传统的古巴音乐和蓝调的元素,配合上动感的鼓点节奏和生动的合唱声,能够激发人们的激情和活力。恰恰舞蹈所要表达的就是这种激情和活力,所以要求舞者跳舞的姿态、动作和节奏都要富有活力和激情。

接下来,我们需要分析恰恰舞的基本步伐和技巧。恰恰舞的基本步伐是三步舞,即左脚向左迈一步,右脚向左迈一步,然后左脚再向左迈一步,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恰恰舞的基本步伐。在跳舞的时候,需要注意舞步的灵活性和连续性,同时要掌握好节奏和跳舞姿态。

最后,我们需要进行教学示范和实践练习。在教学示范中,我们可以先演示基本步伐和技巧,然后让学生们一起跟着身体的动作跳舞练习。在实践练习中,我们需要让学生们自由跳舞,同时需要引导他们掌握好节奏和舞步的连贯性,让他们从练习中感受到恰恰舞的热情和活力。

总之,恰恰舞恰恰音乐教案需要我们通过认真地分析和理解恰恰音乐和舞蹈的特点和要素,进行细致的教学示范和实践练习,才能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恰恰舞的技巧和技能,从而更好地体验恰恰舞和音乐所带来的热情和活力。

拉丁舞恰恰恰教案(篇6)

主题:拉丁舞恰恰音乐教案

一、引言

拉丁舞恰恰是一种富有激情和活力的舞蹈,以其快速的节奏和热情洋溢的舞者而闻名。恰恰音乐作为拉丁舞恰恰的配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教案旨在介绍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特点和基本舞步,并提供相关的教学活动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拉丁舞恰恰。

二、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特点

1. 快速的节奏:恰恰音乐通常具有较快的节奏,如4/4拍,使舞者能够展现其快速而流畅的舞步。

2. 强烈的鼓点:由于恰恰舞的起源于古巴,在音乐中可以明显听到那些充满活力和热情的古巴鼓点,这是恰恰音乐的一大特点。

3. 优美的旋律:恰恰音乐的旋律通常优美而悦耳,使人不禁想起阳光沙滩上跳跃的拉丁舞者。

三、基本舞步教学

1. 步伐:拉丁舞恰恰的步伐通常是快速、轻盈且有节奏感的。学生可以尝试基础的拉丁舞恰恰步伐,如前后交替的快速步伐、左右来回脚步等。

2. 转身:转身是拉丁舞恰恰的一种重要舞步,通过扭转身体的方式展现出舞者的优雅和灵活性。

3. 扭腰:拉丁舞恰恰的舞者通常会以扭动腰部为特色,这种动作可以通过练习腰部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来完成。

四、教学活动和资源

1. 音乐欣赏:让学生通过欣赏各种拉丁舞恰恰音乐来感受其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感。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拉丁舞恰恰音乐,如《恰恰恰之歌》、《古巴恰恰》等。

2. 视频教学:引导学生观看一些拉丁舞恰恰的视频教学,通过模仿和跟随舞者的动作来学习基本的舞步和技巧。

3.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编排一个短小的拉丁舞恰恰表演节目。通过分工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拉丁舞恰恰的动作和配合。

4. 制作道具:让学生制作一些简单的舞蹈道具,如荧光棒、帽子等,以增加拉丁舞恰恰表演的视觉效果。

五、评估和总结

通过观察学生的舞蹈表演和参与度,评估他们对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并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问题,为今后的教学做出改进。

六、结语

拉丁舞恰恰音乐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拉丁舞恰恰的基本舞步和配乐。通过音乐欣赏、视频教学和小组合作等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拉丁舞恰恰的魅力,并在舞蹈表演中展现出自己的才华和激情。希望通过本教案的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对拉丁舞恰恰的兴趣和热爱,进一步拓展他们的舞蹈技巧和艺术素养。

拉丁舞恰恰恰教案(篇7)

拉丁舞恰恰音乐教案

一、教案简介:

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拉丁舞恰恰音乐,让学生了解拉丁舞文化,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艺术修养。通过音乐节奏感的训练和舞蹈动作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拉丁舞恰恰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掌握恰恰音乐的基本节奏和特点;

3. 学习基本的拉丁舞恰恰舞蹈动作和技术;

4. 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5.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舞蹈艺术修养;

6.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拉丁舞恰恰音乐的起源和发展历史;

2. 恰恰音乐的基本节奏和特点;

3. 拉丁舞恰恰舞蹈的基本动作和技术;

4. 恰恰舞蹈的表演技巧和注意事项;

5. 学习和表演一段拉丁舞恰恰舞蹈。

四、教学步骤:

1. 音乐欣赏:播放恰恰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的节奏和热情,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2. 拉丁舞文化介绍:介绍拉丁舞的起源和发展历史,让学生了解拉丁舞文化的重要性。

3. 恰恰音乐特点分析:分析恰恰音乐的节奏和特点,让学生理解恰恰音乐的基本结构。

4. 舞蹈动作学习:教授拉丁舞恰恰的基本舞蹈动作和技术,指导学生正确的动作及配合音乐的节奏。

5. 团队合作练习: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舞蹈练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表演能力。

6. 舞蹈表演:学生进行舞蹈表演,让他们展示所学的拉丁舞恰恰舞蹈。

五、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学习和表演的态度和参与度,评价其积极性和认真程度;

2. 考核学生对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观察学生的舞蹈动作是否准确、流畅和具有表现力。

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体验到拉丁舞恰恰音乐的魅力。

2. 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相互学习和交流。

3. 视听教学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恰恰音乐和舞蹈视频,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和学习拉丁舞恰恰音乐。

七、教学资源:

1. 恰恰音乐的录音和视频资源;

2. 拉丁舞恰恰舞蹈的教学视频;

3. 音乐播放设备和音箱;

4. 舞蹈练习场地。

以上是一份关于拉丁舞恰恰音乐教案的主题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拉丁舞恰恰恰教案(篇8)

拉丁舞恰恰音乐教案

一、引言

拉丁舞恰恰是一种热情奔放、充满活力的舞蹈形式,它起源于古巴并在全球范围内流行。恰恰音乐作为其独特的音源,给予舞者与观众无限的动感体验。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拉丁舞恰恰音乐的特点和起源,并通过参与和创作音乐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动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拉丁舞恰恰音乐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2. 学习恰恰音乐的节奏和节拍,并能以适当的速度演奏;

3. 学会用恰恰音乐的节奏编排舞蹈动作。

三、教学过程

1. 拉丁舞恰恰音乐的起源及特点(20分钟)

a. 分享拉丁舞恰恰的起源和历史背景;

b. 听取学生对拉丁舞恰恰音乐的了解和想法;

c. 介绍恰恰音乐的特点,如快节奏、明快的节拍和强烈的鼓点。

2. 恰恰音乐的节奏学习(30分钟)

a. 听取学生对拉丁舞恰恰音乐的节奏感受;

b. 播放一段恰恰音乐,和学生一起拍手、跺脚等方式感受节奏;

c. 介绍恰恰音乐的节拍和统一的速度,教授学生如何用手击打出恰恰节奏。

3. 恰恰音乐的节奏创作(40分钟)

a. 分组让学生自由发挥,用恰恰音乐的节奏创作自己的小段舞蹈;

b. 学生分组表演,并讨论和分享彼此的创作;

c.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评价每个小组的表演,并提出改进意见。

4. 恰恰音乐的编排与表演(40分钟)

a.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用恰恰音乐的节奏编排自己的舞蹈动作;

b. 学生进行个人或小组的表演,并展示出编排的舞蹈动作;

c. 教师和同学们一起观看表演,鼓励和欣赏每个人的努力和创意。

四、教学评估

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包括对恰恰音乐的理解、节奏演奏和舞台表演等方面,进行评估。鼓励学生互相评价和分享,以促进彼此之间的成长和进步。

五、扩展活动

1. 舞蹈比赛:组织学生参加拉丁舞恰恰舞蹈比赛,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和创作能力;

2. 曲目创作:学生可以尝试创作自己的恰恰音乐曲目并与同学分享,互相欣赏和评价;

3. 舞蹈剧目创作:鼓励学生合作创作一部恰恰舞蹈剧目,并进行表演。

六、结语

拉丁舞恰恰音乐教案通过引导学生了解和体验恰恰音乐的特点和节奏,以及通过创作和表演舞蹈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动感表达能力。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个教案的学习,培养自信、团队合作和创作能力,并享受音乐与舞蹈带来的快乐和魅力。

拉丁舞恰恰恰教案(篇9)

拉丁舞恰恰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和内容

目标:学习恰恰音乐的基本节奏、舞步和舞蹈技巧。

内容:恰恰音乐的基本节奏、主要舞步以及如何配合舞伴的套路。

二、教学方法

1. 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

2. 独立练习和小组合作实践;

3. 现场观摩学习;

4. 团队合作式的授课。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教学过程中强调音乐的基本节奏,舞步的准确性和舞蹈的形态美。

难点:如何让学生从单调和机械的基本节奏中提取音乐感和节奏感,并运用到恰恰舞蹈中去。

四、教学流程

1. 音乐分析

主提醒学生参照《恰恰舞曲》听每个音符,轻柔的边拨动身体,了解恰恰最基本的节奏脉搏, 把学生分成 4 人一组评选出最好的一组学生示范, 并依据学生控制音乐的实力反复测试。

2. 学习舞步

介绍恰恰基本舞步:左步-右步-重心-重心。

让学生两人组成一组,轮流进行练习; 然后选择两组学生,彼此比拼,练习到舞步的稳定和准确。

3. 练习套路和配合

学生拆解恰恰舞蹈的技巧和动作, 分成小组练习舞蹈套路, 让学生掌握舞蹈的节奏和技巧,在舞蹈时熟悉的凝视着良方的舞伴, 喜欢心灵契合的协调舞动,达到好的配合效果。

4. 表演与总结

把所学内容整理成一篇教学笔记,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交流; 学生的表演与名师点评,唤醒学生们的艺术自信心并体现他们的表达自由度和深情。

五、教学手段

1. 投影仪

2. 音响系统

3. 恰恰舞蹈视频

4. 实物模型

5. 学生文具

六、教学评价

本教案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掌握恰恰舞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恰恰舞蹈技能、音乐感和音乐表达力。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丰富的教学手段,包括投影仪、音响系统、恰恰舞蹈视频,实物模型等。

本教案重点介绍恰恰舞的基本节奏、主要舞步以及如何配合舞伴的套路熟练运用,通过学生独立练习和小组合作实践,让学生在艺术自信心和深情中提高了表达自由度和深情,同时也获得了艺术体验和舞蹈感受。

总之,教学评价毋庸置疑,本教案推出之后,得到了广大师生和广大社会人士的广泛关注和好评。积极探索教学美学,致力于推进 教育的 高质量发展。

拉丁舞恰恰恰教案(篇10)

拉丁舞恰恰音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恰恰舞的基本舞步和舞姿。

2.能够跟随音乐的节奏自如地演练恰恰舞。

3.了解拉丁舞恰恰音乐的起源和演变。

二、教学内容

1.拉丁舞恰恰音乐的起源与演变

拉丁舞恰恰音乐源自古巴,是20世纪初的古巴音乐演变而来的。这种音乐的特点是融合了西班牙和非洲的音乐元素,曲风轻快明快,节奏鲜明有力。恰恰舞则是由这种音乐而演变而来,通过短距离的滑步和西方的舞蹈元素演绎。恰恰舞是跳跃并流畅的,以手臂和身体的动作为主,具有非常强的情感表现力。

2.舞蹈基本动作

本节课将教授学生恰恰舞的基本步伐,包括:

1. 恰恰基本步

2. 成交恰恰

3. 前倾恰恰

4. 踮步恰恰

5. 三步恰恰

6. 环形恰恰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引入

1.播放一首恰恰音乐,让学生了解恰恰音乐的特点和起源。

2.学生讲述他们如何看待这种音乐,是否喜欢,是否会跳恰恰舞,师生互动交流。

第二课时:舞蹈基本动作

1.向学生介绍恰恰舞的基本动作。

2.让学生看教师跳恰恰舞,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步骤的流动。

3.让学生先跟着音乐的节奏跳基本步骤,逐渐增加跳动的难度。

第三课时:基本动作巩固

1.让学生回顾之前的知识,连续跳跳动作,一次加一个舞步。

2.让学生分小组练习,提高学生的舞步组织和协调能力。

第四课时:恰恰舞表演

1.让学生分组编排恰恰舞的表演。

2.让学生在2-3分钟内表演完整的舞蹈。

四、教学评价

本教学方案采用学生互动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协作组织能力,同时让学生了解了拉丁舞恰恰音乐的起源和文化背景。本教学方案设计得容易理解和操作,学生能够轻松地跟随音乐的节奏跳舞。希望此教学方案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拉丁舞恰恰音乐和恰恰舞的特点,提高他们的艺术素养和表达能力。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自检自查报告合集

自检自查报告 09-17

金风英语学习计划

金风英语学习计划 金风学习计划 09-17

百年孤独经典语录汇集

百年孤独语录 09-17

53岁生日快乐祝福语精选

53生日快乐祝福语 生日快乐祝福语 09-17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锦集

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可行性分析报告 09-17

孙权劝学课件

孙权劝学课件 09-17

[总结]《回顾﹒拓展三》教案模板

小学拓展课教案 素质拓展教案 09-09

丁香日记

丁香日记 08-11

元宵节押韵祝福语

元宵节祝福语 09-17

中学生百日誓师演讲稿合集十三篇

中学生百日誓师演讲稿 中学生誓师演讲稿 09-17

夸人的句子46句

夸人的句子 夸人句子 09-1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