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牧童古诗教案

趣祝福范文大全(编辑 星际迷航)探讨与“牧童古诗教案”相关的话题是本文的主题,感谢您来参考并逐篇阅读这些文章。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当然教案课件里的内容一定要很完善。写好教案,完整课堂教学可实现。

牧童古诗教案 篇1

古诗《牧童》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篇描述田园生活的诗歌。诗中通过描绘牧童的生活,表达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思考。本教案将以《牧童》这首诗为中心,设计了一堂古诗课的教案,旨在通过学习诗歌的形式、情感和意境,激发学生对于田园生活和自然的热爱。

主题: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名称:古诗《牧童》

2. 教材类型:唐代古诗

3. 作者:白居易

4. 主题: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

5. 内容:描写牧童的生活及对田园的向往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田园生活的特点和优美之处;

2. 理解古诗《牧童》的主题和意境;

3. 能够通过朗读和解读古诗,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感受;

4. 培养学生欣赏古诗的兴趣和能力。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

通过展示一幅田园风光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田园风光和自然之美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 课堂阅读(20分钟)

1)播放诗歌朗读视频,让学生先感受一下整首诗的朗诵效果和语调。

2)分段朗读诗歌,让学生跟读,并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

3)让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和主题。

3. 文本分析(15分钟)

1)让学生翻阅课本,寻找诗中描写彩云和鲜花的词句,并引导他们理解诗歌中表达的自然之美的意境。

2)让学生观察诗中描写牧童日常生活的词句,并引导他们理解牧童生活的特点和诗中对农田的描述。

4. 主题思考(10分钟)

通过提问和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牧童为什么感到幸福和满足,以及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对于现代人有何启示。

5. 朗读和解读(15分钟)

1)学生分组朗读古诗《牧童》,并配以适合的动作和语调。

2)引导学生以词句为线索,解读古诗的意思和感情,并给予适当的评价。

6. 创作实践(15分钟)

通过诗歌创作或绘画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对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的感受。学生可以选择以牧童的视角,或者以自己的视角,创作一首与《牧童》相呼应的诗歌,或是绘制一幅表达对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的画作。

四、教学反馈:

通过学生的朗读和创作,教师评价学生对诗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同时回顾课堂的教学过程和讨论,给予学生一些建议和指导。

五、课堂延伸:

1. 继续学习和欣赏其他描写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的古诗。

2. 参观乡村,了解现实田园生活的特点和变化。

3. 阅读相关的散文或小说,进一步了解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的诗意和哲理。

六、教学资源:

1. PPT或白板。

2. 田园风光图片。

3. 课本或其他古诗资源。

4. 诗歌朗读视频。

5. 创作工具,如纸笔、绘图工具等。

七、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表现、朗读和创作中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以及对田园生活和自然之美的理解程度来进行评价。同时,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答案的准确性等方面进行教学评价。

牧童古诗教案 篇2

古诗《牧童》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抒发闲适自在生活情趣的诗。诗中通过描绘牧童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坚持自我价值,享受真实幸福的主题。

《牧童》以描绘牧童生活场景为开始,诗人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些描写带给读者一种清新自然的感受,展现了牧童夜晚的闲适和宁静。接着,诗人将焦点转向自己的内心情感:“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表达了诗人对牧童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对于自由自在生活的渴望,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倦怠。

诗人通过描绘牧童的生活状态和情感,表达了他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中写道:“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些描写展示了牧童对于自然环境的热爱与享受,诗人希望通过这种自然的生活方式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宁静。

接着诗人通过对牧童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真实幸福的追求。诗中写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人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追求自由自在,远离纷扰的内心愿望。这种对真实幸福的追求,也可以看作是诗人对于自我价值的坚持。

《牧童》这首古诗,通过描绘牧童的生活和情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体现了诗人坚持自我价值,追求真实幸福的主题。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风貌为基调,通过揭示内心的真实感受,呼唤人们回归本真的生活状态。它告诉人们,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选择简单自然的生活方式,追求内心的满足与安宁。同时,这首诗也提醒人们,应该有一种追求真实幸福的勇气和坚持,坚守自己的内心价值,不被外界所左右。

牧童古诗教案 篇3

古诗《牧童》的教学主题:赋予孩子们“自然,纯真,自由”的精神世界。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孩子都拥有独特的天赋与才华。然而,在当今时代,孩子们常常受制于琐事和功利性的压力之下,难以真正地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教育不应该只是关注知识的灌输和考试的成绩,更应该赋予孩子们“自然,纯真和自由”的精神世界,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启迪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从而成就更加美好的人生。

古诗《牧童》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牧童的自由自在,纯真天真的生活。这首诗可以作为教学题材,让孩子们在阅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和神秘,理解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发掘自己的才华和潜能。

第一节课:理解《牧童》

教学目标:

1.了解古诗《牧童》的背景和作者。

2.理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和主题。

3.追求自由、纯真、自然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

1.导入:讲述唐代诗人白居易生平和成就,介绍古诗《牧童》的创作背景。

2.讲解古诗《牧童》的内容和主题。展示图片,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秘,理解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

3.理解、吟诵和欣赏古诗《牧童》,让学生领略到古典诗歌的优美和高雅。

4.小组讨论:如何理解“棋子摇落九天外,五龙破蜀道山回”、“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两句话所表达的意境。

5.自主学习:请学生阅读古诗《将进酒》,感受白居易的豪放不羁,寻找其与《牧童》的共通之处。

第二节课:诗歌创作与展示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表达能力。

3.表现自由、纯真、自然的生活态度。

教学内容:

1.导入:讲解诗歌创作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展示一些优秀的现代诗歌,与古诗《牧童》进行比较与分析。

3.点拨学生的创作思路和技巧,让孩子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和生活态度。

4.学生分组创作,或在课下写作。

5.展示诗歌创作成果,和同学进行交流与讨论,提高创作水平。

教学后记:

《牧童》这首古诗以其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生命和纯真的热爱和感动。在这个喧嚣的社会,通过这首古诗的教学,可以让孩子们迈开心灵的舞步,重新回归大自然,找回自由、自然、纯净的生活态度。同时,通过诗歌创作的环节,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表达欲望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这样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更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审美情趣、心智品质,进而塑造有思想、有情感、有理想的人格。

牧童古诗教案 篇4

古诗牧童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并背诵古诗《牧童》。

2.理解古诗《牧童》所表达的意境。

3.学会用诗歌表达内心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古诗《牧童》所表达的意境。

2.了解古诗的韵律并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拿出一段歌曲《草原之夜》,并向学生介绍这首歌曲是描绘草原上的美丽景色和牧民的生活习俗,引导学生想象草原上的美景,涌动的人群和各种动物。

2.学习

教师将《牧童》一诗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听完学生读诗后再简单地讲解一下诗句含义,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用意、意境和修辞手法。

3.讲解

学生通过阅读和讲解理解古诗《牧童》。这首诗是作者李商隐所作的一首七绝诗,共四句,是作者在泛舟长沙浏览岳阳楼时,看到湖面上的牧童和水牛,感慨自己不如这些天真而自在的牧童,想要抛却尘世的扰攘,寻找内心的宁静。

4.朗读

通过学生的理解和朗读,让学生对这首诗留下深刻印象,并抓住古诗的韵律和情感用意。

5.创作

学生通过理解和朗读自创同样的七绝诗,让学生体验写诗带来的乐趣,表达内心的情感和宁静。

6.总结

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在学生的实际创作中检验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评价

本课案教学目标清晰,针对性强,教师以多角度引导学生对古诗《牧童》的理解和朗读,合理设置了实际创作环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并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语言表达能力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牧童古诗教案 篇5

古诗《牧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作品,描绘了一个贫穷的牧童从早到晚勤劳努力地放牛的情景。这首诗通过描绘牧童傍晚时分驱赶放牛回家的过程,展示了牧童清贫但勇敢和坚韧的品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具有深远的主题,可以启发学生关于生活态度、价值观和奋斗精神等方面的思考。下面是一个相关主题范文,题为《牧童的辛勤和奋斗》。

牧童的辛勤和奋斗

课题:牧童的辛勤和奋斗

教材:《牧童》

目标:通过学习《牧童》,引导学生理解牧童的辛勤和奋斗在生活中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对于勤劳努力的正面态度和价值观。

一、导入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田园牧童和现代社会中工作辛苦的人们的场景对比,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思考辛勤努力的重要性。

二、导入诗歌

教师朗读《牧童》,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描写方法和意境进行适当解读,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主题。

三、诗歌赏析

师生一起分析《牧童》诗词的同时,挖掘诗歌中所蕴含的主题。例如:

1. 牧童的辛勤

学生们对诗歌中描述的牧童的辛勤工作进行分析,发现他早出晚归,不惧炎炎酷暑,对生活充满了坚持和奋斗的精神。

2. 牧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学生们理解到牧童通过放牛所赚来的微薄工资,希望能够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诗中写到:“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愿我如彩云又如雾,随君托付无限路。”牧童在辛勤努力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与期盼。

四、主题讨论

通过诗歌赏析,学生们自由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主题,并在讨论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如牧童的勤劳和坚韧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以及他们对于自己的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等。

五、实践活动

让学生在诗歌的启发下,想象自己是牧童,描述自己一天的工作和生活。学生可以通过写作、绘画或演讲等方式展示自己的作品,并与同学分享。

六、心理疏导

引导学生通过诗歌的启示,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坚持不懈,不断努力追求进步。

七、总结与拓展

教师通过课堂总结,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意义,传达诗歌的价值和启示。

这个教案旨在通过学习古诗《牧童》启发学生对辛勤和奋斗的理解与思考,引导学生对于勤劳努力的正面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习古典诗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帮助学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哲理和情感。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培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奋斗精神,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牧童古诗教案 篇6

古诗《牧童》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该诗以生动形象的描写牧童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描绘牧童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传递了对自然美的崇敬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下面是一份以《牧童》为主题的教案范文:

教案主题:牧童与自然

教案目标:通过学习《牧童》这首古诗,使学生感受牧童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崇敬之情。

教学重点:

1. 理解《牧童》中的形象描写和意境

2. 分析牧童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3. 讨论自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地位

教学准备:

1. 多媒体设备

2. 《牧童》诗歌文本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10分钟)

1. 教师播放一段美丽自然景色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谈论对这些景色的印象和感受。

2. 提问:你们觉得自然对我们来说有什么意义?请举例说明。

3. 学生回答并讨论。

步骤二:诗歌导读(15分钟)

1. 教师将《牧童》的诗歌文本分发给学生。

2. 学生自读诗歌,并标注自己觉得有意义或者有印象的诗句。

3. 学生互相分享标注的诗句,并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三:理解与分析(20分钟)

1. 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牧童》中的形象描写和意境,如描述牧童日常生活、动植物、山水等等。

2. 引导学生分析牧童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如牧童的自由自在、与动植物的互动、对自然的感受等等。

步骤四:主题探究(20分钟)

1. 提问:你们觉得诗人通过描写牧童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想要表达什么?

2. 学生回答并讨论,教师提出相关引导问题。

3.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是如何对待和保护自然的?

步骤五:展示与总结(15分钟)

1. 学生分组展示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解读。

2. 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诗歌中表达的对自然美的崇敬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

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短文,谈谈对自然的感受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可以借鉴《牧童》中的描写。

教学扩展:

1. 学生完成作业后,可以进行诗歌朗读比赛,展示自己的作品。

2. 鼓励学生去山水边、田园风光等自然环境中观察、感受,并用诗歌、散文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

通过以上的教学步骤和活动设计,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牧童》中蕴含的对自然美的崇敬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同时,通过与学生互动和讨论,也能够培养他们对自然的感受和崇敬之情,进一步加深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牧童古诗教案 篇7

古诗牧童的教案主题范文

一、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范文:

课题:《古诗牧童》

主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古诗《牧童》使学生了解诗人对牧童生活的描绘,感受牧童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美。

2.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重视,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3. 增强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重点难点:

1. 学习古诗时,理解诗中所描绘的景象和情感,理解牧童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并进行文学反思和写作训练。

教学准备:

课文:《古诗牧童》

多媒体设备、课堂小白板、PPT

教学过程:

步骤一:导入(5分钟)

通过播放与自然相关的音乐,引发学生对自然的情感反应,并出示与自然相关的图片,让学生展开讨论,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关注。

步骤二:朗读课文(10分钟)

由学生自愿朗读古诗《牧童》,在朗读过程中,师生共同发现古诗中反映的牧童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步骤三:课文分析(20分钟)

1.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1)诗中作者通过哪些描写方式表达了牧童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牧童对自然的了解和感受有哪些?

2. 教师辅助学生分析古诗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和情感表达。

步骤四:诗歌鉴赏(15分钟)

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关于牧童与自然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根据诗句对图片进行感悟,鉴赏古诗《牧童》中描绘的自然景色。

步骤五:思考与讨论(15分钟)

1. 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性是什么?

(2)你身边有哪些事例证明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

2. 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帮助学生思考和思辨。

步骤六:写作训练(15分钟)

1. 学生自由发挥,根据所了解的牧童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写一篇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短文。

2. 学生相互交流并进行修改和补充,并将优秀作文进行展示。

步骤七:课堂总结(5分钟)

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和讨论总结,引导学生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并强调每个人都应该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

扩展活动:安排一次户外探索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和了解自然,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

以上是一个关于古诗《牧童》教案的主题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牧童古诗教案 篇8

题目:古诗《牧童》的教案

教学主题:体验牧童生活,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a. 理解和领会古诗《牧童》的基本情节和艺术特点。

b. 能够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古诗中的场景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

a. 通过欣赏、朗读和分析古诗《牧童》,激发学生的感受与体验。

b. 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牧童的生活场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 培养学生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珍惜的情感。

b. 培养学生欣赏古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与安排:

1. 熟悉古诗《牧童》(朗读与分析)。

2. 学生欣赏与体验(通过多媒体展示牧童的生活场景)。

3. 分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一幅关于牧童生活的画作,并赋予画作一个合适的标题。

4. 学生走进自然,到校园或周边旷野进行采风,体验真实的牧童生活(可到校园的湖边或田野进行)。

5. 小组上台展示画作,并陈述自己的体验与感受。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

1. 通过教师朗读与分析《牧童》的内容,引导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2. 利用多媒体展示牧童的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并体验。

3. 分组合作,让学生用绘画形式表现牧童的生活,并赋予画作一个合适的标题,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与观察力。

4. 将学生带到校园或周边旷野体验真实的牧童生活,鼓励他们观察大自然,感受生活的美好。

5. 小组上台展示画作,并陈述自己的体验与感受,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评价与反思:

1. 教师通过观察学生在体验牧童生活中的参与程度与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学生围绕个人体验与感受,写一篇短文并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范文:

《牧童》教学活动反思

通过对古诗《牧童》的学习活动,我深刻地领悟到了教育的最核心的目标,那就是引导学生在情感与审美中发现自己,培养他们的爱与创造力。在本次活动中,学生们通过朗读古诗、欣赏多媒体展示、画画、体验牧童生活等一系列活动,不仅仅是理解诗意,更是融入到诗意中去,共同探寻美好与真实。

首先,在古诗朗读环节,学生对古诗中的主题、情节和艺术形象进行了认真领悟。通过朗读和讨论,学生们逐渐理解了古诗中牧童的自由与快乐,以及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理解了古人对自然的热爱与珍惜,也感受到了牧童快乐的生活态度。

其次,在多媒体展示环节,学生们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进一步了解了牧童的生活场景。草原、牛群、蓝天,一幅幅美景在他们眼前展现。学生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仿佛置身于牧童的世界,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和宁静,这一切都使他们对牧童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接着,在画画环节,学生们分组合作,以小组为单位创作了一幅关于牧童生活的画作,并赋予了画作一个合适的标题。通过绘画,学生们发挥了自己的创造力与观察力,用色彩和线条表现了他们对牧童生活的理解与想象。每幅画作都充满了童真与活力,展现了每个小组成员的独特视角与表现方式。

最后,在实地采风环节,学生们走出校园,到校园的湖边或田野进行了真实的牧童体验。他们感受到了清晨的新鲜空气,牧童的自由奔跑,还有湖水的清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近距离地接触了自然环境,感受到了自然带给他们的愉悦与快乐。他们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真实地体验到了牧童的生活。

通过小组间的交流与分享,每个小组都上台展示了他们的画作,并陈述了自己体验与感受。学生们通过交流,更深入地理解了他人的视角与表现方式,也提醒了自己在创作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这一过程不仅展示了学生的画作,也展示了他们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与珍惜,以及对古人赞美之情的理解。

在整个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多种形式的参与,发展了自己的情感和审美能力。他们懂得如何欣赏古人对自然的赞美之情,也发现了自己的创造力与表现力。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们不仅仅理解了古诗的内容,更是真正地体验到了牧童的生活,培养了他们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与珍惜。这些是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受益终身的宝贵财富。

牧童古诗教案 篇9

标题:古诗《牧童》的教案

教案目标:

1. 了解古诗《牧童》的背景和作者

2. 分析古诗的题材、主题和艺术手法

3. 培养学生对古诗的赏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现能力

教学内容:

1. 导入引入:通过引导学生回顾牧童的形象和生活,引发对诗歌的思考和兴趣。

2. 诗句理解:逐句解读古诗《牧童》,包括诗句的意义和形象描绘等。

3. 背景介绍:分析古诗创作的背景,了解作者等。

4. 主题分析:分析古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理解文化内涵。

5. 艺术手法分析:分析古诗的艺术特点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6. 配乐赏析:播放相关的音乐,让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带来的美感。

7. 朗读表演:分组进行古诗朗读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8. 创意展示:设计相关的创意展板或项目展示,让学生自由发挥和展示他们的想法和才能。

教学步骤:

一、导入引入(10分钟)

1. 展示牧童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引导学生回顾与牧童相关的诗歌或歌曲,让他们感受诗歌的特点和魅力。

二、诗句理解(10分钟)

1. 引导学生逐句阅读古诗《牧童》,帮助他们理解每句诗的意义和细节。

2. 解答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疑问,并进行讨论。

三、背景介绍(15分钟)

1. 简要介绍古诗创作的背景和时代背景。

2. 介绍古诗的作者和其它作品,培养学生对古代文人的了解和赏析能力。

四、主题分析(15分钟)

1. 引导学生分析古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 讨论古诗中表现的牧童形象和他们的生活状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艺术手法分析(15分钟)

1. 分析古诗的艺术手法,例如比喻、拟人、对仗等。

2.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手法在古诗中的作用和美感体现。

六、配乐赏析(10分钟)

1. 播放古风或充满田园气息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诗歌的结合带来的美感。

2. 讨论古诗配乐的适配程度和效果,让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七、朗读表演(20分钟)

1. 将学生分为若干组,分别进行古诗的朗读和表演。

2. 引导学生表达诗歌中的情感和形象,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八、创意展示(15分钟)

1. 学生自由发挥,设计相关的创意展板、诗歌插画或项目展示。

2. 学生展示他们的创意和才能,互相欣赏和交流。

教学评估:

1. 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回答问题和发表见解。

2. 独立思考并撰写《牧童》的读后感或诗歌评论,展示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表演中的朗读和表演技巧,包括情感表达和形象塑造。

教学资源准备:

1. 课件或展板,展示与古诗《牧童》相关的内容。

2. 牧童形象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3. 古代文人的相关资料,用于背景介绍和赏析引导。

4. 古风或田园气息的音乐,配合诗歌赏析和朗读表演使用。

小编推荐

古诗《元日》教案十二篇


老师在正式上课之前需要写好本学期教学教案课件,每个老师都需要仔细规划教案课件。 有效的教案和课件能够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对于写教案课件有哪些疑问呢?由趣祝福为您整理这篇文章名叫“古诗《元日》教案”,这份报告仅供参考如需具体的建议请咨询专业人士!

古诗《元日》教案 篇1

一、教学要求

1、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2、理解诗句。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背诵这两首诗。

二、教学重点

1、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心情格外欢快的原因。

2、理解诗句

三、教具准备

挂图,生字生词卡片。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古诗《示儿》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板书课题

宋代大诗人陆游一生创作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他在临终前作了一首诗《示儿》。示:把事情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个交代,相当于遗嘱。陆游在临死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呢?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书:示儿)

二、预习课文,提出预习要求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2、借助注解,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

三、指导学习《示儿》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是什么意思?

(学生讲错的地方互相订正,教师相机指导)

(“元”,同“原”,“元知”,本来就知道;“但”,只是的意思;“万事空”,什么都没有了的意思;“九州”,指全国,“同”,统一,这句诗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因为看不到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王师”,指南宋军队;“定”,平定,收复的意思;“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把祖宗)“元”,同勿;“乃”,你的,“翁”,父亲。这句话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祭把祖宗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事,告诉你们的父亲J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l(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答出:这首诗通过写诗人毕生的心事和希望,表达了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之情。)

古诗《元日》教案 篇2

一、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

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特别是学习《宿新市徐公店》,可在读后充分感受这首诗的情趣,激发学生根据插图或诗意展开想象,编一个小故事。

二、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1.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

(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宿舍。

味未。

5.写字指导。

(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二)朗读感悟

低年级的研讨教学要避免逐字逐句讲解。教学这两首古诗,可以借助插图,帮助学生大概了解诗意。

1.通过学生查找资料(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由教师简单介绍),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范读或配乐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四、教学设计举例

设计思路:在反复朗读中发现和感悟

(一)复习导入

学习《找春天》后,我们发现了春天刚来到时的一些景物,如,小草从地下长出来,稀稀疏疏的。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同学们对春天能不能有新的发现。

(二)小组朗读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懂的词语,试着自读自悟。

(三)小组朗读

个别读和齐读结合,看看哪个小组读得最好。在朗读过程中解决一些不懂的问题,如,对离离、岁、枯、荣、走等词语的理解。

(四)小组赛读

注意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五)教师范读

学生注意听老师读的语音、语气,体会怎样读更好。

(六)学生美读

读后说说自己感觉哪些地方读得最好。

(七)畅谈发现

你对小草在一年中的生长情况有什么新的发现?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象有什么新的发现?让学生自由讨论,自主发现,自由表达。

(八)启发感悟

感悟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春光无限好;春天具有无穷的乐趣!

五、资料袋

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

古诗《元日》教案 篇3

一、复习

1.齐背《游园不值》。

2.《游园不值》采用以少胜多的手法烘托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出示《绝句》。

指名渎。

要求用四步法学习。

2.知诗人:简介僧人志南,

3.明诗意:

(1)白读绝句,画出难理解的词语。

(2)交流。

古木:年代久远的树木。

短篷:有篷的小船(看图)。

杖藜:藜茎做的拐杖。

杏花雨:清明时节杏花盛开时下的雨。

杨柳风:柔和的春风。

(3)朗诵。

开火车朗读。

男生渎,女生想象诗意。

齐读。

逐行朗读,逐行理解。

(4)指名试说诗意。

诗人志南将船系在岸边占树的树阴中,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面,杏花开时,小雨落在身上,衣服将湿末湿,杨柳风很柔和,吹到脸上也不觉得寒冷。

4.悟诗情:

(1)春光明媚,勾起诗人的游兴,你能感受涛人此时的喜悦心情吗?

(2)配乐朗涌。

(3)指名看图背诵。齐背。

(4)创设情境,听音乐,看画面,想象。

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连起来说-说,就是《绝句》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象,试着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古诗《元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识记本课“洛、榆、畔、帐”四个生字并正确书写、运用.。

2、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4、让每一个学生在通过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都体验到学习到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和学习能力。

5、通过学习,逐步感受祖国优秀文化的美。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诵读来感受诗人暗藏于诗中无限的思乡之情和挚爱的思想感情。

2、通过细读,感悟“绿”字的妙用。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长江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长江北岸去好不好?

2、引出课题:今天,我们要游览的就是长江北岸的瓜洲。请同学们先读一读王安石的《泊船瓜洲》吧!

(1)把古诗读懂,了解古诗的大意。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句的情感。

(4)能结合对《泊船瓜洲》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泊船瓜洲》的解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把学习的“主权”和义务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和动力。)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要求其他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1、这节课,我学会了“洛阳、榆关、那畔、千帐”等词语,会写本课“洛、榆、畔、帐”四个生字。

2、我会诵读《泊船瓜洲》。

3、我知道“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当时王安石是怎么推敲的。

4、我会解答课后的思考题。

5、我会说《泊船瓜洲》的大意。

设计意图:求知离不开文字基础,此环节意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差异,补缺补漏。扎实基础知识。展示顺序的确定,即做到了扶差的作用,又调动了全体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关键为每位学生都要动起来,投入学习。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知道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感受用词的推敲。

生7:用“绿:最好。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从“一水间”“数重山” 体会那种离家近情更却的感受。

3、学生展示诵读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的感悟,展示对诗的个性理解,然后通过自己不同的诵读方式,加深对诗的体会,力求每位学生善倾听,能质疑,能展示,善解疑。

5、画一画展示诗中意境。

设计意图:所有的学习目的,就是运用和再创造,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是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2、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想到什么说什么。

设计意图:没有矛盾就没有创新,学生只有在不断的知识冲突才能促进对文本知识和自己内在的知识的冲突,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链,才能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2、把《泊船瓜洲》改写成一篇记叙文。

设计意图:能否触动学生把课内的学习延伸到课外的学习,是一位教师真正的魅力所在,是一节精彩课堂的催化剂,因为,学生喜欢你这位教师,你的课,学生不由自主地为今后自己课堂的再次展示作准备

1、谈话导入:王安石借春风问明月,何时才能荣归故里呢?那么,宋朝诗人张籍、清朝的纳兰性德又是如何表达胸中的思乡之情呢?

(1)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

(2)这相同的两个“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到过长江吗?今天老师带你们到长江北岸去好不好?

3、引导学生提出学习目标:

(1)把古诗读懂,了解古诗的大意。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诗句的情感。

(4)能结合对《秋思》和《长相思》的理解,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对《秋思》和《长相思》的解读,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变“要我做”为“我要做”,把学习的“主权”和义务还给学生,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和动力。

要求: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2、别人展示时,要求其他同学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1、我会诵读《秋思》和《长相思》。

2、我会解答课后的思考题。

3、我会说《秋思》和《长相思》的大意。

设计意图:求知离不开文字基础,此环节意为全体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差异,补缺补漏。扎实基础知识。展示顺序的确定,即做到了扶差的作用,又调动了全体学生自我展示的机会。关键为每位学生都要动起来,投入学习。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或全班)(此环节有时可与“创造性展示”合为一体)

1、了解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我知道《秋思》和《长相思》这两首诗抒发了诗人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抓关键字或诗句来体会。

3、学生展示诵读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对诗的感悟,展示对诗的个性理解,然后通过自己不同的诵读方式,加深对诗的体会,力求每位学生善倾听,能质疑,能展示,善解疑。

设计意图:所有的学习目的,就是运用和再创造,此环节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又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1、读一读第今天学习的三首古诗词,想一想这三首古诗有什么共同点,(都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表达方法上各有千秋,比较一下这三首古诗词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你还知道那些古诗词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之情?课后收集一些读或背诵给同学听,比较一下这些诗在表达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设计意图:没有矛盾就没有创新,学生只有在不断的知识冲突才能促进对文本知识和自己内在的知识的冲突,才能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链,才能不断攀登科学高峰的精神。

1、积累摘抄课外的思乡的诗词。

古诗《元日》教案 篇5

一、导入新课、初步感知。

1.谈话导入:

2.试读古诗,学习生字新词;

1)学生试读古诗,用笔划出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记清字形、了解字义。

3.解释诗题,初步理解古诗内容:

1)教师板书诗题:望庐山瀑布

2)解释诗题: ①望:远远的看。

②诗题:站在远处看庐山瀑布。

③这首诗描绘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

二、理解意思:

1.教师范读,学生练习朗读。

2.逐句理解各诗句的意思。

1)日照香炉生紫烟,

“香炉”指:庐山香炉峰。 生:生成,在这里是“升腾”的意思。

意思:在阳光照耀下,香炉峰顶弥漫着紫色的烟雾,像香炉里散发的烟一样。

2)遥看瀑布挂前川。

遥:远 川:水道、河流的意思,指瀑布下泻之后像一条河。

挂:悬挂,形象地表现出了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状态。

意思:远远望去,瀑布像一条大河垂挂在山前。

3)飞流直下三千尺,

飞流:飞泻的水流。 直下:直泻而下。直下,既写出了山的高峻陡峭,又突出了瀑布奔腾而下,势不可挡的气魄。

“三千尺”是虚指,意在形容瀑布的高和长。

意思:很长的瀑布从陡峭的山崖上飞快地直泻而下。

4)疑是银河落九天。

疑:可能是,怀疑 “九天”是指天的最高处。

落:指“从……落下”;“落”字写出了瀑布倾泻而下的磅礴气势。

意思:使人怀疑(好象)是银河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

3.读各诗句的意思,看插图,思考:

1)这首诗描绘的是什么?

2)诗中哪些语句具体写了瀑布,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3)诗人是站在什么地方观看庐山瀑布的?

三、指导朗读,加深理解,体会作者的情感。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速度要稍微慢一些)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节奏要轻快一些,语调高一些)

1.齐读古诗,串讲诗的内容。

2.品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质疑,练习朗读、背诵。

五、作业:抄古诗。 默写古诗。

古诗《元日》教案 篇6

教学预设目标:

1、有朗读古诗的兴趣,能从诗中感受到夏天的情趣。

牧"等林"等6个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通过朗读能初步感悟诗歌的韵味和夏天美好的意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背诵一首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课件、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预设目标:

1、学习古诗《所见》。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牧童的机灵活泼,天真可爱。

一、激趣导入

1、沈老师知道,咱们班的很多同学学过很多的古诗,也会背很多的古诗,谁愿意把自己最喜欢的诗背 给

大家听。

2、揭题,释题。

齐读课题。"所见"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指名说说)

小结:所见--所看见的事物(东西)

3、出示课文插图投影:

《所见》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所看到的图上的景物。让我们也来看看图,你能用几句话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小黑板:预习"三读"法:

一读:读准读通课文。(大声朗读)

二读:划出生字,记住字形(不出声音默读)

三读:读懂句子,学会提问。(轻声读)

2、请同学们用我们学古诗的"预习三读法"来预习一下课文。

把不懂的字、词、句子用横线加上"?"划下来。如:?

3、学习生字。

(预习好了,你能把古诗中的生字读出来吗?(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老师相信你们不用看拼音也能读出来。(出示不带拼音的生字)

自己练读、指名读、齐读。

(3)同桌对读,检查。

三、精读课文

1、你能把这首诗流利地读出来吗?指名读(两名)

2、播放音乐,教师范读。

学生闭上眼睛听,初次感悟、体会诗句的意思。

指名1号做朗读汇报。

4、在4人组内交流: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预设问题:什么叫"振林樾"?(传遍了树林)

"意欲"是什么意思?(想要做什么事情)

6、理解诗意。

(1)出示课文插图。

A、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怎样的一个情景?(牧童骑黄牛)

B、放录音(牧童歌唱的声音)听!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C、齐读诗句。

(2)演示"牧童捕蝉"的动作及"蝉叫声"。说说第二句话的意思。

心想捕捉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出示诗句: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齐读诗句。

(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歌声在树林里回荡。心想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马上站在树下一声不响。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读

四、读诗想画面

1、教师配乐朗诵,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蝉鸣"可以看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季节?

五、写字指导

2、说说你认为最好记的字是什么?你是怎样记住这些字的呢?

3、指导学生书写生字。

林:左边的木的捺改成点。

黄、童: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

范写"黄"、"童"

六、编故事

学完了这首诗,你觉得牧童捕到蝉了吗?小小组里讨论一下,试着编一个故事。

七、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把你最喜欢的句子用自己的话写下来,或者画下来。

古诗《元日》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读懂诗句,

2、理解诗意。

3、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并背诵。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语言表达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想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体会诗境,训练语言。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揭题。

2、读题。

”的读音及写法。

4、解题。注意黄鹤楼与广陵的位置。

5、“之”的意思。

二、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

1、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人?

2、李白和孟浩然是什么关系?

3、这首诗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

三、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古诗。

自学要求: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熟读古诗,借助文后注解和字词典,理解字词,翻译诗句,做好

讲解古诗的准备。

2、检查交流自学情况。

(1)学生自愿或学习小组推荐。

(2)学讲解古诗。

教师注意指点,并点出这首诗中的几个关键的不易掌握的字词。“西辞”“尽”。

四、体会诗境

1、你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想象描述“烟花三月”是一个什么样的图景。李白这时有心情赏春吗?为什么?

3、这时长江里是不是只有孟浩然的一只船?李白为什么只见“孤帆”?

4、李白站在岸边看好友孟浩然的船只由近而远,心里会想些什么?

5、借助插图体会诗的意境。

6、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的意境。

五、借助诗境,训练说写

兄长、朋友,往日他们生活上相互照顾,学业上相互帮助,情

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别,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见,黄鹤楼前两人分别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学们想象一下,他们的分别时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会是什么样的表情。我们能不能分角

色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呢?要演戏,先要有脚本,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为单位,集体合作为这段

情景的表演,写一个脚本,脚本要交待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环境,人们的动作、语言、表情等等。

2、学习小组合作撰写脚本。

3、学生自愿或推荐表演,表演后师生共同评议。

4、根据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脚本。

六、布置作业

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选择完成下面的作业:

1、有感情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2、《古诗三首》都写到了春天,说说三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3、搜集并阅读有关友人送别的诗歌,体会诗人的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时局的意思。

2、想象诗歌中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3、师:从古到今,人们在离别的时候总是特别的难过。今天,让我们一起回到唐朝去,再次见证一段深厚的友谊吧。

二、学习古诗

(一)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师:谁还记得学习古诗的三大步骤?

1、解诗题,知作者。

2、抓字眼,明诗意。

3、多诵读,悟诗情。

师:你们的记性都很好。现在,让我们根据学习古诗的这三大步骤,来学习这首古诗。

(二)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

(1)师:通过预习,谁来说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么解释?

送元二使安西

送:送别 元二:王维的好朋友 使:出使 安西:安西都护府

(2)强调题目读法 送元二/使安西

(3)齐读课题。

(5)师:同学们的记性真好,现在谁再来介绍一下作者王维的生平呢?

2、抓字眼,明诗意。

(1)师:知道了诗题和作者,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学古诗的第二个步骤,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这首古诗,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你们的解释或感受。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3)汇报。

渭城朝雨浥轻尘,

渭城(字眼,点明地点):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字眼,点明时间):早上(同朝辞白帝彩云间)

浥:湿润(注意字型)

轻尘:尘埃(注意“尘”字的“小”没有勾)

解释:渭城早上的雨湿润了道路上的尘埃。

客舍青青柳色新。

客舍:旅店。

新:焕然一新。

解释:旅店外的绿柳被雨水冲洗得焕然一新。

师小节:这一句诗都是描写作者当时所看到的景物。

劝君更尽一杯酒,

劝:请。

君:对人的尊称,表示“你”的意思。

更尽:再饮完。

解释:请你再喝完一杯酒。

师:从这句诗中,你看见了什么?感受到什么?(王维和元二喝了好几杯酒却还没离开,看出他

们依依不舍)

西出阳关无故人。

西:向西行走。

故人:老朋友。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解释:等你西行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师小结:从这一句诗你体会到什么?(诗人与好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3、多诵读,悟诗情

(1)复习诵读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古诗,了解了古诗的大意,接下来请同学自己带上感情,把这首古诗美美地读一读,能背诵的同学就背下来。

师:学完古诗,应该做什么呢?(多诵读,悟诗情)谁还记得诵读古诗的方法有几种?(小组读轮诵、叠诵、表演读、唱诵……)

(2)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朗读的时候不要影响其他小组。

(3)汇报:哪个小组愿意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古诗?

(4)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可以带上自己的动作。

三、练习

比比谁的反应快

1、___________________, 客舍青青柳色新。

2、使:________。

3、浥这个字读________。

4、柳树的颜色是________。

5、古诗前两句是写景还是写送别的?

6、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同学们反应都很快, 有兴趣的下课后自己出几道题目考考自己的好朋友。

四、课外拓展

你们还记得以前学过的送别诗吗?(生自己说说以前学过的或读过的送别诗)今天我们学习又学了一首送别的诗,这里还有几句送别的诗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五、总结

一首简短的古诗, 往往包含着诗人的不同感情, 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自己找几首古诗来反复诵读,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生字书写本。

默写这首古诗。

古诗《元日》教案 篇8

一、导入

这首诗写于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当时诗人罢官闲居,住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市)镜糊的三山乡。诗题中山西村,指三山乡西边的村落。诗中记叙了当地的风俗,饶有兴味。

二、读读讲讲问问

问:这首诗跟《钱塘湖春行》样,也是记游的。诵读全诗两遍后,说说它在记游上跟《钱塘湖春行》有何异同。

(异:诗人在村民家做客;游踪用了概括的写法。同:也写了游中可见;也用抒情作结。)

问:第一、二句的大意是什么?(山西村民家给客人备办了丰盛的饭食)表现什么?(农家的热情和朴实)客人是谁?(诗人;也许还有他的游伴,以及主人请来的陪客。)

问:第三、四句跟前两句接得上吗?先说这两句的内容。(写行路人的感觉,迷茫中突然发现了美好的去处。)这又一村指什么说的?(指山西村,即诗人此刻所在的村庄。)由此可见,这是诗人回忆来村的.经历,跟前两句接得很好,这也可以说是倒叙。由此可深入一步,继续问:这个村子美不美?(美得很,它在重山复水的保护之下,在柳树花草的掩映之中。)

问:第五、六句写游山西村所见。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复述。(略)这是写村中的习俗。 问:第七、八句是抒情语,请先说大意。(今后如果有可能趁着月夜出来闲游,说不定什么时候我会拄着拐杖来敲你的门的。)按:诗人当时虽在家赋闲,但他有志报效国家,说不定什么时候仍会外出的,所以说若许,意思是如果有机会。

再问:这歼结尾方式跟《过故人庄》的结尾相似吗?(相似之处是,都是诗人对招待自己的主人说的,就菊花闲乘月夜叩门等都是美好韵意境。不相似的是,《过故人庄)把重来拜访说得很肯定,而这一首说得不甚肯定,仅是一种愿望而已。)

补充问:这个结尾跟开头是怎样呼应的?(这次游山西村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又看到了上古的遗风,深受感动,故有重游之念。)

三、总结

这首诗描写了山西村古朴的民风,也表达了诗人的向往之情,这是容易看出来的。但陆游是爱国诗人,虽是写记游的诗,未必与政治无关,因为当时世风衰颓,跟山西村这种古朴的风尚确实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诗中山重一联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其意义不止于表现行路人的感受,在许多别的事情上也同样适用。

古诗《元日》教案 篇9

一、进入秋景

同学们,前天是农历

二、故事导入

请一位同学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两位读,相机点评:读准字音。)

一起读。(简介杜牧)(课件:杜牧)

2、山行是什么意思?这座山在哪里呢?

湖南长沙的岳麓山。(课件:岳麓山)

长沙市区,最高峰海拔297米。山上有一座亭子名叫爱晚亭,四周全是枫树,每逢深秋时节,这里成为观赏红叶最妙的地方。那年深秋,杜牧就来到了岳麓山,让我们一起跟随诗人去岳麓山观赏枫叶,好不好?

三、感受情境,理解诗意

请同学读第一句诗,把不理解的字词找出来。

★⑴远上:向山的远处伸展。

寒山:深秋时节带有寒意的山。

石径:石头小路。

斜:弯弯曲曲。

请大家结合词义来说一说第一句诗句的意思。我们按现代人说话的习惯把诗句顺序变一下:寒山石径斜远山(指名说诗意。)

★⑵沿着山间石头小路行走,我们抬头远望又看到了什么?

读第二句。(白云 人家)

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白云生处(白云飘浮的地方。)

第二句是什么意思?(在山林深处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

★⑶嗯,这时候诗人为什么停下来不走了呢?

“坐”是什么意思?(因为)“晚”是什么意思?(傍晚)

第三句是什么意思?我们也改变一下句子顺序:停车坐爱晚枫林(停下车子不走了,因为喜爱这傍晚的枫树林。这一片片火红的枫叶在夕阳的映照下,—— )

请大家充分展开想象,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用上这样的句子。

百闻不如一见,让我们亲眼来看一看吧。(播放枫树林的画面)看着这一幅幅美丽的枫树林画面,你想不想夸夸它呢?(教师点评:对枫林的热爱。)

★⑷难怪大诗人也发出了这样的赞叹:(齐读)

“霜叶”是什么意思?(被秋霜打过的枫叶。)

“红于二月花”呢?(比二月里的鲜花还要红。)

第四句是什么意思?

再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四、研究古诗,体会诗韵

欣赏过了美丽的枫树林,现在我们一起来品味诗句。

1.你认为古诗中哪些地方写得好,让你非常喜欢呢?我们来研究研究。

2.集体交流:

“寒山”点明了季节,这个“寒”字使人仿佛看到了……

“石径斜”的“斜”给人以立体的感觉,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山顶。

“白云生处”说明山高,“有人家”使整个画面充满生机,起到静中有动的效果。使人仿佛看到了……听到了……

你认为第三句中哪个字最能表现诗人此时的心情──“爱”

五、指导诵读诗句

诗句这么美,风景这么美,我们要带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

(多种形式反复读,直到背诵。)

六、课堂作业

《习字册》

古诗《元日》教案 篇10

知识与能力:结合注释,查阅字典,了解诗句的意思,进而读懂古诗《悯农》,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诗人在写景叙事中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用“释诗题,解诗句,悟诗境”的方法学习古诗的能力。

过程和方法:总结学法延伸课外,通过“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探究,读诗学法——激趣用法,扩展读诗”的四步过程,教给学生“释诗题,解诗句,悟诗境”的古诗阅读法。

情感价值观: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育学生尊重农民的劳动。

课件(李绅的悯农诗,杨万里的悯农诗,朗诵古诗的背景音乐。)

(出示古代农民劳作的情景图)

看到这样的画面,你们都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首诗。(学生汇报)老师也和你们一样,想到了我国唐代诗人李绅的诗歌《悯农》。屏幕出示《悯农》教师找同学读古诗,教授读诗歌的基本方法,四声读法。

再出示一首古诗《伤农》,指导学生读古诗。要读出韵律和节奏。

今天老师和大家共同学习一首古诗杨万里的〈悯农〉。

教师板书:悯农

提起诗人杨万里,同学们一定不陌生,他是南宋著名的诗人,和“陆游,范成大,尤袤“被称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的作品语言浅近,平白朴实。

1释诗题:“悯”是这课的生字,大家读准了,指导读字。同学们借助书中的注释,(学古诗一定要看注释,这是学古诗的好方法。)想想题目是什么意思?(找生汇报)

作者为什么要同情,怜悯农民呢,请跟着老师一起走进诗中,去感悟一个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吧。

2解诗意:(1)请同学们自己的读一读这首诗,注意里面的生字要读准。想怎样读就怎样读,但一定要念到自己的心里,念上两遍到三遍。

(2)找生汇报。(谁能给大家读一读,展示一下你的朗读水平。)

(3)诗人看到了什么引发了他的怜悯之情呢?(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水稻……不多黄

荞麦……早着霜

(4)关于水稻和荞麦同学们可能不太熟悉,我们吃的大米就是没加工前的水稻的种子,荞麦也是一种重要的粮食。这两种重要的粮食都遇到了什么情况呢?听着同学们的理解,老师感到这句话啊,能用一组关联词来连接,大家想想是哪个关联词?“因为……所以……”

稻子是最重要的粮食,成熟的很少,意味着什么?(学生汇报)所以说这是农民遭遇的第一层“苦”板书:苦

稻子不能离开水,可是不需要多少水的荞麦又遇到什么情况了呢?学生汇报

理解“空花”,是不结果的花,就像咱们都知道有黄瓜的谎花一样,是不结果的。

师:听着同学们的叙述,你想想这句能用一个什么关联词把诗句的意思表达的更加准确呢?(不但……而且……)同学们从这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汇报)这就是农民的第二层“苦”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大家回过头来看前两句,流露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谁能用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同学们看看,这两句是写景还是叙事?从这两句中,我们不难体会到诗人杨万里的诗风,平白朴实,步步递近,层层渲染。

(5)大家读读后两句,看看你能读懂什么?(要一行一行地读,一行一行地想,也可以你说给他听,他说给你听。)

你读懂了什么?(学生汇报)板书:忍饥……度残岁

“堪”字你是怎么理解的?(是不堪的意思)

板书:更堪……闰添长

“闰年”大家理解吗?(可以用的方法或者看注释来理解。这个被调整的月份或增加的月份就被称为“闰月”。)

连起来说说这两句写了什么事?我们从中体会到了农民的第三层“苦”。

前两句是写景,这两句是写事。诗人的这种写法叫做写景叙事相结合。

(6)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诗人,杨万里,你站在田边,你看到了………听到了……你感受到了………。诗歌处处体现了诗人对农民的“悯”,所以诗歌题为“悯农”。

就让我们带着对农民的同情,一起读读这首《悯农》吧!

(7)学习要学会记住,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知识,要记的,现在谁能把学到的这首诗背诵给大家。

刚刚,我们随着杨万里看到了灾害深重的农村,听到了农人的一声声悲痛的叹息,深切的感受到诗人对农人的无限爱心,短短的28个字,把一个正直诗人的忧民之心表达的淋漓尽致。同学们回忆我们刚才的学习过程,首先是释诗题,然后是解诗意,最后是悟诗境。(课件展示学法)

现在同学们看屏幕上的这首诗,出示古诗《悯农,二》找生来读一读,然后说:用我们刚才学到的方法来自学。自学后汇报,读懂了什么。可以看注释或者和同桌商量一下这首诗歌写了什么。学生汇报。

教师小结:这节课啊,我们沿着历史的隧道来到了1000多年前的南宋农村,体会到了农人灾年愁苦的生活,倾听了他们叫天天不灵,唤地地不灵的愁苦哀叹,探索了古诗学习的方法,老师真为你们会学习感到高兴,衷心的祝愿同学们用学习古诗的金钥匙,开启辉煌的古诗宝藏,发现诗的特点,进入诗的王国。

悯农

杨万里

稻云……不多黄

荞麦……早着霜

忍讥……度残岁

更堪……闰添长

古诗《元日》教案 篇11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引导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或找朋友的游戏快速反馈识字情况。抓住重点字,如所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发现错误或不会读的字及时让学生多读几遍。)

三、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导读(引导学生感语诗句的韵律、停顿。如:句尾的抑扬,声音的长短)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接龙读

5.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前3个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范写。(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的字)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

五、布置作业

把诗背给家人听。

古诗《元日》教案 篇12

《草》是白居易的诗作,你知道《草》的优秀教学设计怎样写吗?

学习内容:古诗《草》

学习目标:认、写生字、读、背古诗、感受小草的生命力强

学习重点: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学习难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学习方法:创设情境,集中识字、表演朗读。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合作学习;

教学手段:预习课文,圈生字,给生字注音,标自然段把课文读通顺。字卡挂图教学步骤:

一、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草》。

二、学习生字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三、感悟古诗

(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a“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挂图,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b“岁”可问学生几岁了 ,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 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c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 “荣”?

d“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根。

四、朗读古诗: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

五、背诵古诗: 引导学生背诵采用多种形式来背诵。

六、指导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七、课时小结:

学习了草这首古诗,你们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小草有顽强的生命力。)

八、作业设计

1、填空:野火 ,春风 。 追黄蝶 , 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3、抄古诗

板书设计:

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枯--------------------------------------荣

(草的生命力很顽强)

教学反思:

上完这堂课后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领导、老师们对我这堂课的鼓励和指导将使我对诗歌教学有更深刻的认识,这为我在以后的日子里上好每一堂的诗歌教学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回顾这堂课的得与失,我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看说读想议相结合,培养学生综合素养

语文听说读写的几个感官参与绝不能孤立运用。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各方面感官,在看说读想议上有成功之处。

在插图画面的视觉冲击下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整体的感知,通过看图说话把心中所思所感表达出来,让学生乐说好说;通过所看所想与诗歌进行对照讨论理解感悟,在“春风吹又生”的画面想像中学生的讨论有了碰撞和融合,这体现了议的有效性。

二、抓住关键字,剖析理解

汉语文化源远流长,每个汉字都有相互关联的几层意思。诗歌言简意赅,惜字如金。对每个字的正确理解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歌的意思。

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抓住了“离离、原、岁、枯、荣”的理解,使学生对整首诗的理解落到实处,而非流于形式。

三、扎扎实实,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奠定基础

语文素养是靠点点滴滴的语文基础和长期持之以恒的语文实践积淀、整合而成。低段语文教学的基础和能力,是语文素养摩天大厦的基石。根基的扎实、牢固程度至关重要。

本课教学在识字、写字、读诗、说话等基础教学方面目的明确,严格要求,一丝不苟,像“枯”和“荣”的理解与书写,通过画面的直观展示,在说话练习中培养语感,既抓住了识字能力培养,又注重陶冶情操,让学生感受汉字所体现的形体美,感悟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又如朗读训练,从认清字词的通读,借助插图意会诗意的熟读,到直抒胸臆,升华情感的美读,循序渐进,重在精品的积累,形成语感,获得美的享受,激发学习兴趣和热情。

四、发现不足,奋勇改进

对一名新教师而言,每堂课中能发现一点不足并改正的话,对自己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我能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少一些紧张,多一些亲和力的话这堂课会更精彩。

竹古诗教案9篇


每个老师上课需要准备的东西是教案课件,我们需要静下心来写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下面是趣祝福为你推荐的“竹古诗教案”,为了方便日后浏览请将本篇文章保存!

竹古诗教案【篇1】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天到了,春风拂面,百花齐放,人们心情舒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首古代诗人抒发自己对春天喜爱的古诗。

2、板书课题:1古诗两首

二、揭示《春雨》

1、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首。

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2、简介:

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歌深刻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称为“诗史”。《春雨》原题《春夜喜雨》课文节选了前四句。

三、精读《春雨》

1、师范读,领读两遍。

2、指导看图,说说春雨的特点。

3、理解第一句:

时节:时令,季节。当:正当,就在。

乃:就。

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这真是一场“好雨”,像知道什么季节需要什么雨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

为什么说春雨是好雨呢?

4、理解第二句:

潜:暗中,悄悄地。润物:滋润万物。

这句诗的意思是:春雨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着万物。

5、指导朗读、背诵。

教师范读,强调节奏。

学生练习朗读:指名读,齐读。

6、总结:这首诗赞美了春雨及时而下,无声地滋润着万物,反映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四、作业

课堂:背诵古诗。

课外:临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古诗《春晓》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有感情地背诵《春雨》。

2、用自己的话说说《春雨》的诗意。

二、揭题

1、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板书课题:春晓。

2、解题。晓:指早晨。春晓就是指什么呢?(春天的早晨)

3、你们知道这首诗是谁写的吗?

4、简介孟浩然。

三、精读《春晓》

1、指导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在干什么?

2、练习朗读古诗。

3、学习古诗。

学习第一句:

眠:睡觉。晓:天亮。

闻:听到。啼鸟:鸟的鸣叫。

这句诗的意思是:一觉醒来,不知不觉天已亮了,听到四处都有鸟的动听的叫声。

学习第二句:

这句写得是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夜里,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呢?

4、有感情地朗读《春晓》,注意读好停顿。

四、总结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写了春天一个雨后的早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爱春惜春的真挚感情。

五、作业。

课堂:背诵并默写古诗。

课外:

1、说说两首诗的意思。

2、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诗,请写下来。

竹古诗教案【篇2】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一、读诗题,老师作简要提示,理解诗题,简介作者。(飞来峰:杭州西湖灵隐寺附近。)

二、初读古诗,自学检查。

思考:

1、这是一首写什么的诗?

2、诗人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景象?

三、深入理解诗句。

1、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理解“寻”、“闻说”。

理解诗意:“我”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这儿可以看见太阳升起。

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理解“缘”。

诗人为什么“不畏浮云遮望眼”?

3、读古诗,说说诗人写这首古诗有什么用意?

四、用自己的话说古诗的大意。

五、指导朗读。

六、练习背诵。

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一、介绍诗人“苏轼”,回忆学过的苏轼的诗,导入新课。

二、解题:西林壁,即西林寺的墙壁,西林寺在庐山北麓。

三、理解诗意。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诗意:从正面横着看庐山,是连绵起伏的雄伟山岭;从侧面看庐山,是峭拔高峻的山峰。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次山中。

诗意:看不清,认不准庐山真实的雄伟山势。只因为自己在庐山之中,看来看去,只能看见庐山的一部分,不可能一眼看到庐山的全貌。

3、齐读古诗,指导朗读,评议。

四、思考:

1、哪些诗句写景?哪些诗句说理?

2、“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所指的只是庐山一座山吗?你对此还有什么理解?

一、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大意,体会诗人写诗的用意。

六、练习背诵。

七、拓展延伸:

1、补充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对比地读一读,增加积累。

说说自己登山观景的体会。

竹古诗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牧”、“捕”、“蝉”等生字。

2、理解古诗意思,并能有感情地朗读。

3、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点:

在识字的基础上朗读并背诵古诗。教学难点:理解古诗意思。

教学准备:

课件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出示苹果树图片)同学们,看到这课苹果树,你们想不想去摘苹果啊?下面大家举手来摘苹果认字吧!

出示生字,学生举手认读并组词。(所、牧、捕、蝉、闭、立、诗、林童、黄)

二、初读诗歌

1、播放诗歌录音,学生认真听诗歌中每个字的读音,并感受诗歌的韵味。

2、理解题目《所见》。

(2)“所见”就是指所看见的东西。

4、教师领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个别字的发音。

5、要求学生朗读古诗,画/号表示停顿。

三、精读古诗,理解诗意

这是我们看到的,想象一下,他还在干什么?(他在唱歌)

2、出示诗句: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振:传遍的意思。“林樾”是指茂密的树林。

师:他的歌声怎么样?诗人是怎么描述的?

生:他的唱歌优美动听、响亮的歌声在茂密的树林中振荡。

四、背诵古诗。

采用多种方法背诵这首古诗,看看谁先背会。

五、课堂小结

在认识生字的基础上我们学完了这首古诗,大部分同学都已经背诵下来了,大家课后再去感受古诗中描写的美景吧!

竹古诗教案【篇4】

【设计理念】

学习古诗不仅仅是理解诗的意思,学习古诗并不枯燥,学习古诗也能兴趣盎然,学习古诗也能享受快乐。

【课时目标】

1、诵读古诗,理解古诗的意思;

2、感受春日的美好景象,感受诗人寻春的愉快心情。

3、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课前准备】

在黑板上划出横线,便于学生板书。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教学过程】

一、读春:积累词句(可当作课前活动)

开小火车,每人读一个词语,看谁的胆量大,谁的普通话标准,谁的声音好听。(学生有困难,师生帮助)

1、出示二字词语:

1、出示二字词语:

立春 早春 初春 春日 开春 新春 仲春 阳春 晚春 残春 暮春 春令 三春 阳春 春辉 春风 春水 春光 春色

春汛 春雨 春景 春花 春草 春耕 春游 春暖 踏春 春雷 春潮 春华 春季 报春

2、出示四字词语:

春回大地 春光明媚 春光融融 春光旖旎 春色怡人 春燕回巢 春风得意 春色迷人 春色无边 春意盎然 春暖花开

春色满园 春深如海 春寒料峭 春满人间 四季如春 春风和煦 春和日丽 春风送暖 春风浩荡 春风化雨 春潮滚滚

春花怒放 春意正浓 春苗茁壮 百花争春 春到人间 百鸟鸣春 春花烂漫 春桃吐蕊 枯木逢春 春水盈盈 春风轻拂

春风拂面 春和景明 春风荡漾 春风徐来 春江水暖 春雨丝丝 春雨绵绵 红杏闹春 春花似锦

3、出示佳句名诗:

●春到三分暖。

●春天三日晴。

●春雨贵如油。

●一年四季春为首。

●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风不刮,草芽不发。

●春天孩子面,一日三变脸。

●肥不过春雨,苦不过秋霜。

●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春天人们起得早,秋后人马吃得饱。

●春天深耕一寸土,秋天多打万石谷。

●十年老不了一个人,一天误掉了一个春。

●青年是人类的春天。——郭沫若

●春城无处不飞花。——韩愈

●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

●东方风来满眼春。——李贺

●春到人间万物鲜。——冯梦龙

●春到人间草木知。——张拭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叶绍翁

●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于门万户中。——卢道悦

二、咏春:享受春天

(学生板书题目)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

4、请大家自由地大声地读一读朱熹写的《春日》。

(学生板书在黑板两侧)

教师点拨如下:

(1)胜日——原指节日或亲朋好友相会的日子,这里指天气晴朗的日子,风和日丽的日子,阳光明媚的日子,阳光灿烂的日子。人的心情总是与天气有关系,天气好,人的心情也好。

(2)寻芳——春游,踏春,踏青赏花,看花观景,寻找优美的景色。春游时心情肯定很高兴。

(散步、游玩,心情能不舒畅吗?

(4)无边——一望无际,没有边际,到处。视觉开阔,心情也会开阔。

(5)光景——风光景物,风景。不优美的地方能叫风景吗?优美的风景令诗人喜悦万分。

(兴奋、激动。万物更新使诗人耳目一新,令人欣喜,就好比你穿上了新衣服。

(接触到。

(8)东风面——春风的面容。有一个词语叫“春风得意”,春风来了,得意洋洋。诗人是在享受春风,享受春天。

(9)万紫千红——这是一个成语,这个成语就出自这首诗,也就是说,这个成语是朱熹“发明”的。什么颜色都有,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现在还用来比喻丰富多彩的事物或无限美好的景象。看到百花争艳的景象,诗人能不高兴吗?

(总是春——肯定是春天,一定是春天。诗人已完全被万紫千红的景色陶醉了,他从心底里发出“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风吹来的”。

7、指导学生诵读古诗,其间,教师范读一次。

8、说说古诗的意思。一个春光明媚的日子,诗人兴致勃勃,来到泗水河畔观赏美景。满眼望去,无限风光,给人涣然一新的感觉。诗人悠闲自得,感受着春风的清新和温暖:春风吹拂,百花盛开,到处万紫千红,洋溢着春的气息。

三、惜春:书海求知

同学们,诗人朱熹在泗水河畔春游,心情为何如此快乐?原因之一,是因为朱熹欣赏到了万紫千红的春色;原因之二,请听我细细说来:

《春日》这首诗,不仅是一首咏春诗(赞美春天的诗),而且是一首含意深刻的劝学诗(板书“劝学”,劝告大家努力学习,劝告大家多读书)。(指着学生板书)因为“泗水”在山东地区,是春秋时期大教育家孔子的家乡和他讲学的地方,“寻芳泗水”就是说在孔子的书籍中寻求知识。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像原野上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试想:一个不喜欢读书的人,能有春日寻芳与书海求知的联想吗?能有知识道理如明媚春光的认识吗?正因为朱熹酷爱读书,才学渊博,他才成为著名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这首暗喻读书的《春日》诗,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迪。咱们应该像朱熹一样在书海中求知,因为书海中也有一片万紫千红的春色!

享受春日

古诗短而精,间接而含蓄,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玩味,细细品尝。

教学古诗,如果仅仅停留在“解释”上,肯定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古人写诗,往往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借景寓理、借物寓理。

诵读古诗,不能“千诗一面”,有的豪放,有的婉约,有的高昂,有的低沉,有抑有扬,有急有缓。

朱熹的《春日》诗,乃咏春诗中的精品,诗人踏春赏春时高兴、喜悦、兴奋、激动、舒畅、得意的心情蕴含在诗中的每一个字中。

诗人是在享受春日,春光无限好!我和孩子们也在享受春日,从诗句中寻找“美丽”的心情,诗人快乐,我们也快乐!

从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中,孩子们不知不觉地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春天仿佛就在眼前!孩子们自然而然地进入佳境,随着诗人畅游,享受万紫千红、百花争艳的大好春光。

朱熹曾写过一首《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诗人运用自然景物来比喻思想要保持清醒开阔而不陈腐,就应不断吸取新知识。而《春日》诗,同样采用比喻的手法,但意蕴更为深藏:书中的知识道理,就好比美丽的春色,使诗人耳目一新,深感快乐。

诗人不仅仅是在享受春日的乐趣,更是在享受读书的乐趣!孩子们学了这首诗,肯定会有所启发。

古诗教学,有待“亲密接触”,因为她就像春天一样充满生机!

竹古诗教案【篇5】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进一步加深对诗歌主题的理解。

2.品味诗歌字里行间的爱国深情,提高鉴赏古诗的能力。

3.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引发热爱家园、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学难点:品味名句,体会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课前播放张明敏的歌曲《我的中国心》,营造课堂学习的良好氛围。]

1.导入语:

[音乐停]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四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不知道同学们还能不能背诵这四首古诗?

2.集体有感情地背诵四首古诗。

二、品味诗歌名句,体会深沉情思。

1.这四首诗都写于国家危难之时,诗中都蕴含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你认为四首诗最能体现爱国深情的词或句子分别是什么?为什么?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小组讨论交流,各抒己见,请同学点评。

4.组织班级交流,教师适当点拨加以引导。

内容摘要:《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个“深”字写尽山河破碎,人民离散。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因为感时伤怀,加之久别思家之苦,即便是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

不但无心赏玩,反而落泪心惊。“溅”“惊”二字,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意思是花使我的泪水飞溅,鸟使我的心灵惊悸。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连三月”见战祸之长。“抵万金”极言家书难得。足见思家之苦。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苦痛无法排解,搔头更增哀叹。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一个“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更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该汗颜的是座中那些点歌的人。足见诗人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僵卧孤村”四字,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处境:年老久病,无所作为。但“不自哀”则引出诗人对收复失地的强烈愿望。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比喻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有创新者,只要合理,都给予肯定。]

方法指导:

①发挥想象,感受意境。②联系实际,体会真情。③品味语言,学会鉴赏。

5.集体朗读一遍。

三、能力迁移:

运用已学知识朗诵并赏析自己课外收集到的爱国诗歌一首。

1.在小组里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请别的同学点评。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推荐课外收集的爱国诗歌,并说出推荐理由。

3.学生互评,教师小结,以肯定成绩、鼓励为主。

四、拓展提高:

1.回归课文,再读古诗四首。

思考:吟动人诗篇,品诗中深情。古人触景伤怀,为国忧思,这给了你哪些启发?

2.交流、点评。

五、课堂总结。

(1)、学法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见板书)

(2)、结语[音乐声起(同课前)]

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祖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日益强盛,人民团结奋进。在这样和平安定的年代里,我们更爱我们的祖国。从现在起,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树立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勤奋刻苦,踏实进取,努力学习,为振兴中华打好坚实的文化基础。

六、作业布置

《古诗四首》同步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3分)

风飘絮()秦hu i()夜泊()夜阑()寥落()惶恐()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

⑵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

⑶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

⑷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

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

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

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

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

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

4.诗句默写。(4分)

①感时花溅泪,。

②,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一)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2分)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3分)

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3分)

(二)过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补全诗句。(2分)

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3分)

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和。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3分)

七、板书设计

古诗四首

一读,通诗句

二读,明诗意

三读,感诗情

四读,赏诗景

竹古诗教案【篇6】

c 【学习目标】

诗”等声”等6个字。

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位小朋友,一起先听听他的自我介绍吧。

放录音:嗨,我是古诗博士,非常高兴认识你们。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学习,在学习之前,我想和你们进行一场背诗比赛。

小博士要求:

1、任意背一首诗,开火车背。

2、别人背过的不能得复背。

教师小结背诗比赛:同学们表现很棒,教师也想背了,想不想听呢?

二、朗读古诗,学习生字

《村居》。

村”的读音。

3、出示生字:

⑴ 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一读。

⑵ 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生字。

⑶ 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⑷ 小组汇报,全班交流。

4、巩固识字。

5、比赛背。

二、巩固生字

1、出示词语:

指读。

抢读。

同桌互读。

2、比赛:

出示字卡,打乱顺序,分别发给四个小组,让小组合作,按诗句的顺序摆一摆。

三、写字

逐一指导书写。

竹古诗教案【篇7】

《乡村四月》《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诵读古诗词要求“感受语言的优美”。同时《新课标》在“课程性质与地位”里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离不开古诗词教育。古诗词当中人文内涵十分丰富,它对一个人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古诗词教学对学生在文学、情感诸方面的熏陶、感染作用。

该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古诗词三首》是生动的乡村风光、田园意趣图,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是陶冶情操的很好教材。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美的情愫。通过学生自主诵读、想象吟诵、入情吟唱、拓展阅读等过程,感悟诗文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意境美、思想美,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

《四时田园杂兴》《渔歌子》三首古诗词的大意。

劳动人民的赞美。

4、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法。

5、积累其它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

耘田、箬笠”等词语。

教学重点

1.在诵读中想象画面,并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学难点 在学习古诗的过程中,传授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乡村四月》

一、围绕单元主题导入新诗:

设计意图:让学生可以在回忆本单元主题的基础上来理解这首古诗。

2、题目就是诗的眼睛,看到题目,你知道了哪些?

就让我们随着诗人一起走进田园,去感受江南水乡初夏的气息吧。

二、初读课文,感音韵

1、交流方法:在朗读之前,老师想请同学们联系以前诵读古诗的经验,说说古诗怎样读比较好?

(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等)

2、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文。

,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正音

正音:多音字:卷、了 生字: 蚕 、桑

2)指名朗读,同学评价,教师根据时机进行指导。

韵味。

4、全班齐读。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学生充分的朗读为正确地理解古诗做好铺垫。

三、潜心会文──明诗意

设计意图:教会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为学习其他古诗打下基础。

2、下面请同学们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疏通字词,了解诗意,如果不懂的地方请作上记号。

1)学生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请我们同桌两位同学互相交流,先说自己读懂的句子,再向对方请教不清楚的地方。

2)同桌交流,我能自己读懂那些句子?还有那些不理解的。

3)全班交流:

在交流中引导归纳4句写人。

3、整体理解古诗:谁来完整地说一说你从诗中看到的画面?

设计意图: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古诗的内容,同时训练了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表达能力。

4、带着我们的理解再次走进古诗,自由朗读。

四、别出心裁──悟意境

白川、子规烟雨”等感悟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生机勃勃,平展的稻田里波光粼粼,农家生活多姿多彩。由主要的绿和白体会到乡村四月的清新明丽。

学生从诗中找对声音描述的意象来回答。

(布谷鸟的叫声、下雨的滴答声:联想到四月的播种最佳时节;采摘桑叶的唰唰声、蚕吃桑叶簌簌声,水田插秧哗哗声用“才”和“又”交织在一起,四月到了,农活多了,乡里的农民们在田间地头忙开了,又是采桑养蚕又是插秧,“乡村四月”劳动的确实紧张、繁忙)⑴ 他们的忙的为了什么呢?

⑵ 此时他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呢?(高兴、喜悦)可见人民生活是怎样呢?(幸福)人民喜欢劳动,对生活充满希望可见农家人勤劳(随机板书:幸福勤劳)

⑶ 作者这样写,他此时的心情会这样呢?他主要是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情呢?

设计意图:由意及境,逐步引导学生体会诗歌当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感受乡村与众不同的生活美。

五、浓缩乡村四月图,提升情感

一幅田园画,一曲交响乐,把我们带进世外桃源,闭上你的眼睛,张开你想象的翅膀,我们再一次欣赏这乡村四月的美景吧!

引领学生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体会。

设计意图:古诗词的教学重在日积月累,学生在深入理解古诗之后再积累更易于加深学生的印象。

六、总结

四月的田园是美丽的,农家的生活无论是繁忙、紧张,还是恬静幽雅的,都写满了农家儿女的幸福与追求,本课下一首的诗《四时田园杂兴》和词《渔歌子》也是与田园生活有关的,请你用今天的学习方法自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更深的感悟农家生活。

竹古诗教案【篇8】

一、组织教学:

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绽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三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植物的古诗。

板书:

《早梅》

………白玉条

似玉

………傍西桥

不知……花先发

如雪

疑是……雪未消

竹古诗教案【篇9】

第一课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1: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从哪看出?

2、师述:桃花静静地盛开着,花瓣是那么新鲜,像刚被雨水洗过似的。各种各样的鸟儿从巢里飞出来,有的站在枝头欢叫,有的在树间飞来飞去,自由欢快,没有人来打搅,这是一天中的什么时候呢?(早晨)

3、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

(板书课题)

4、(指“晓”)这个字读什么?日字旁表示与什么有关?“晓”是什么意思?师:在文中指“早晨”。

5、齐读“春晓”。“春晓”的意思就是──?

6、过渡:理解诗题后,你想知道什么?(启发学生质疑)(出示卡片理解诗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录音范读。

2、自读。

3、指读。

4、过渡:下面我们来理解诗句,在这基础上体会诗情。

三、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前两句:

1、出示图2:诗人本在干什么?诗中哪个词表示睡觉的意思?

(眠)

正音。

你怎么看出来它表示睡觉?“春眠”是什么意思?春天的气候暖和,睡起来会睡得怎样?

(很香)

那“春眠”的意思就是____?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

2、(指“觉”)这个字读什么?

再读。

我们平时常用到这个字,谁来组词?这儿是什么意思?

(觉得)

3、“晓”呢?跟诗题中同一个字,是解释为“天亮”呢,还是“早晨”?

(天亮)

4、指说第一句的意思。

(春天的夜里睡得很香,不知不觉地天已亮了。)

5、指导读第一句:春眠/不觉晓。

(师范读、指读、齐读)

6、诗人睡得很香,朦朦胧胧中听到什么?

(鸟叫声)

你从哪句看出?“闻”什么意思?

(听到)

“啼”是一个生字,齐读。意思是什么?

(叫)

“啼鸟”解释的时候倒一下,为“鸟啼”,就是──?

(鸟叫)

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

(到处听到鸟的叫声)

7、看图1,想想可能有哪些鸟在叫?这些鸟在唧唧地欢叫,我们来听一听。(放录音,听鸟叫)

练说:( )的鸟叫声

再来说说第2句的意思,把( )填的词放进去。

8、想想这时候诗人的心情怎样?(喜悦)练读:处处/闻啼鸟。

9、请大家把自己当作诗人,闭上眼,睡觉。

师述:“睡着,睡着,朦胧中听到鸟的叫声,一声,两声(放鸟声)你睡意全消,睁开眼睛,一看,天都亮了,天也晴了。你触景生情,于是哼出了两句诗:──?(读1、2句`)

后两句:

1、诗人坐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鸟叫声,想起了什么呢?

2、“夜”指哪一夜?昨天夜里,诗人听到什么声音?

(刮风下雨的声音)

3、“花落知多少。”

“知”组词?这里就表示“知道”。诗人知道花落了有多少吗?

(不知道)

“知”解释诗句时就是“不知道”。谁来说说“花落知多少”的意思?

连起来说说3、4句的意思。(注意:开头加“想起”。)

4、我们知道春天是一个百花盛开的季节,想想春天里有哪些花?

这些花受到风雨的吹打,像雪花似的片片飘落,落在地上(看图3),看这景象美不美?

诗的最后一句告诉我们春天花很多很美,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想到美丽的花朵飘落地上,美丽的春光即将逝去,诗人心中又有点儿──?

(惋惜)

诗人爱春、惜春,这是他在这首诗中表达的感情。

现在老师做诗人,吟一吟这两句诗: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请你们各自也做诗人,来吟诵一遍。

(注意:想象自己站在窗前,面对着满地落花。)

5、小结:

刚才我们理解了全诗,体会了诗的感情。(卡片出示: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四、朗读成诵

1、我们把整首诗有感情地读一读。

2、听录音范读。

3、配乐指读—配乐齐读。

4、练背。

五、总结学法

我们今天学到了一种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诗题—理解诗句—体会诗情—读背全诗。希望大家把这种学习方法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去。

六、表演巩固

一生上台演一个孙子,师演奶奶,对话:

奶:今天你们在学校里学了什么呀?

生:我们学了《春晓》。

奶:什么春大春小的?什么意思呀?

生:就是春天的早晨。

奶:你把这首诗背给我听听。

生:……

奶:什么“春眠不觉晓”?哪个“眠”呀?“春眠不觉晓”是什么意思呀?

生:……

奶:什么叫“啼鸟”?鸟叫怎么可以用鼻子闻呀?

生:……

奶:噢,是听到鸟的叫声。那怎么会有风雨声?

生:……

奶:什么“知多少”?那是什么意思呀?

生:……

奶:哎呀,我的孙子学得不错,说得头头是道,真聪明。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背诵《春晓》。

3、出示新课课题《村居》,读题,学习“村、居”两字,解题。

二、学习《村居》

1、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

2、识记生字:

醉 春烟 散学 忙 儿童

(读准音──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随机理解词义,用“醉、忙”各说一句话。)

3、指名读全诗。

4、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先认真地读古诗,看看图,想想这首诗中又写了哪些景物?用“──“划出来。哪些地方读不懂的用“?”标出。两分钟后(小组长记时)在小组中交流一下,不懂的地方互相讨论解决解决。

5、全班汇报交流:

⑴ 学习第一、二句:

通过“长、拂堤、醉、春烟”的理解,感悟草、莺、杨柳的形象。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来说一说。指导朗读。用轻缓的语气读,感受春天的美景。

⑵ 学习第三、四句:

同桌两个互相说一说,你见过的风筝有哪些?风筝是怎样放的?(唤起放风筝的记忆,体味其中的乐趣。)

指导朗读,读出放风筝的快乐之情。

6、吟诵全诗。

三、再现生字

指导写字“知、忙”。

四、拓展阅读有关春天的诗

古诗元日教案四篇


教师在备课之前要提前规划好每节课的教学课件,这是非常重要的。每个老师都需要将教案课件设计得更加完善,以提高教学质量。教案的编写是决定教师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想要写好教案课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目标要明确,确保学生能够明确知道课堂学习的重点与目标。二是教学内容要有层次感,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难易程度进行有序展开。三是教学过程要灵活多样,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四是教学资源要充分利用,在课程设计中合理运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总之,“古诗元日教案”对于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参考价值的,希望您能够认真研读。

古诗元日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读本课的生字;在田字格里规范的书写生字。

【用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小学生古诗词网站。

【教学设想】

本课两首古诗,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背诵。教学时,首先出示课件的精美画面,感受春天,从视觉上抓住学生,为诗文的理解做好铺垫。教学时不要对诗句作过多的分析。诗的内容和意境,结合课件,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自己理解、感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向学生展示更多的古诗文,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熟知诗文的基础上进行生字的细致学习,可引导学生根据新旧字的联系,让他们自己开动脑筋,想出识记的方法,在小组内实行,比一比看那个小组识记的快,选出最好的识记方法,激发学生动脑、自学的意识。《春晓》一课,生字较少,且部分学生可能已会,可以先学习古诗,在处理生字;《村居》一课生字较多,课先学习生字,后学习古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件播放引入课题

1、请学生观看画面:春天的景象,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所看到的,引出要学的古诗《春晓》。

2、古代的人也喜欢春天,他们写了好多好多的诗篇来歌颂春天、赞美春天,今天我们将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先来学习第一首(板书课题:春晓)认读生字“古、诗、首”。

3、第一首古诗的题目是什么?谁能读准?

二、诵读古诗

1、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⑴ 课件出示古诗。

⑵ 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同学先展示一下自己,然后同学教读古诗。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⑶ 自由练读,实行小组监督检查制度。

⑷ 抽查个别同学,给与恰当的评价。

2、学习诗文:

⑴ 课件播放诗意的相关画面,将抽象的意思以直观的图像展现在小学生的眼前,帮助其理解诗文。教师适时的进行点播,讲诗句的意思说给学生听,使学生有个模糊的记忆。

⑵ 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从古诗中知道了什么,把知识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⑶ 学生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如:“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眠”是睡觉的意思;“啼鸟”即鸟啼。

三、播放音乐,诵读古诗

1、在音乐的渲染中体会感受古诗文的魅力,在诵读中加深对本首诗的理解。

2、尝试背诵。

四、学习生字

1、泉出诗中不熟悉的生字,先自己借助拼音认读,然后请同位检查。

2、学生汇报、交流情况:

说说自己认识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3、检查生字认读:

⑴ 齐读。

⑵ 同桌互读。

⑶ 开火车。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古、多、处”,认读并扩词练习。

2、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

处:引导认识“折文”。捺要写出小“脚丫”。(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3、学生描红并仿写。

古诗元日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绝句》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认识“鹭、含、岭、泊、吴”这几个汉字,会写八个汉字。

2.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

教学过程:

一、回忆背诵导入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揭题:这节课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绝句,指名读

3.理解“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五言(七言)绝句。

4.了解诗人杜甫:又称“诗圣”,在成都待过,那儿有“杜甫草堂”,此诗是战争平息后重回成都写下的,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

二、自读,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同桌互相帮助纠正

2.指名展示读,倾听,纠正

3.齐读

三、学习诗句,朗读感悟

(1)

1.默读,想想诗人在这首诗里写了哪些景物?板书: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千秋雪、万里船

2.边读边想像:

在蓝天的映衬下,黄鹂、白鹭、翠柳、青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描述:两个黄鹂唉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轻盈地飞上了蓝蓝的天空,这一切显得多美啊!

3.看到这样的景色,此时诗人杜甫的心情会是什么样?

4.是的,他被这生机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内心充满了愉悦。

5.朗读体现

(2)

1.诗人在明媚的春光里还看到了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2、为什么会看到千秋雪?

(诗人透过自己的窗户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岭雪山,山顶上的积雪长年不化,诗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

3、要开往远方的船只,静静地停靠在诗人的家门口,理解:停泊

4、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诗人的窗前,即将远航的船只静静地听在门边,一切是那么美好!

理解:没有战争,人们和平地生活,让他快乐而欣慰,经历了战争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内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5、朗读体现

6、试着背诵

四、总结延伸: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走进更丰富、更奇妙的大自然呢!

五、指导写字

六、教学反思:

古诗的教学一直是我的一个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试着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似乎又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但教师的引又显得特别束手无策,一讲总是会忍不住将学生该说的也说了。本课教学下来,有这样几点感受:

1、适当介绍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但介绍过多、过细,学生易游离于书本。

2、诗句意思的理解不可过于死板,通过口述的方法将诗意、想象、语言进行有机联系,用自己的话讲通顺、讲明白即可。有些学生一字一句地按照诗句去理解,反而不能让诗意明白。这点要及时地纠正和指导;

3、要引导学生多读古诗,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新课标要求,小学古诗教学是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热爱古代文化,学会朗读、体会文章思想感情。放开手让学生大量阅读和背诵经典古诗,既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又能潜移默化地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何乐而不为呢?

古诗元日教案 篇3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教学本课,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在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大家从小到现在一定会背不少诗吧,今天我们就来比比谁会背的多,指名背古诗,不能重复。

二、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圈画不认识或容易读错的字。

(2)结合语言环境自主认读。

(3)教师检查认读情况,随机纠正读音。注意“荣”不要读成yóng;“宿”是多音字,在本课读sù;“疏”要读翘舌音。(4)小组内相互检查认读情况。

2.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1)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

(2)如果班上有姓徐的同学,或者有的同学认识姓徐的人,就请他教大家识记“徐”这个了。

3.组词识字。如,宿,住宿、宿舍。

4.以熟字带生字识字,如,离—篱、味—未。

5.写字指导。

(1)巩固音、形。本课9个字要写的字中平翘舌音的字较多,翘舌音;追(zhuī)烧(shāo)荣(róng);平舌音:菜(cài)宿(sù)。建议写字前引导学生再次认读这些字,巩固读音。

(2)观察发现。本课的9个字包含了五种结构,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独体字:未

左右结构:枯、徐、烧

上下结构:宿、菜

上中下结构:荣

半包围结构:追、店

(3)重点讲解。

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宿:宝盖不宜太宽。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第二课时一、导入

1、汇报学生查找的资料,了解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的情况;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宋代著名诗人杨万里的诗《小池》。

二、朗读感悟

2.学生自读古诗,借助插图感知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和朗读的节奏感。教师随机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如,结合“岁月、岁岁平安、辞旧岁”等词语理解诗中的“岁”(“年”的意思),结合“奔走相告”、“走马看花”等词语理解诗中的“走”(“跑”的意思)。

3.教师诵读,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节奏美。

(1)读《草》的第一行,语气舒缓,表现野草的茂盛和草原的辽阔;第二行突出“枯”、“荣”,感觉野草一年一度的枯槁和茂盛;第三行语调稍扬,显示野火的无情和野草的顽强;第四行语调平稳有力,表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

(2)《宿新市徐公店》的前两行是几笔淡淡的素描,朗读时语调可平稳柔和,快慢有致,渲染农村宁静、柔美的环境气氛;第三行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奔跑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行“无处寻”读得慢而稳,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

4.引导学会感情朗读,体会诗人情感,培养想象力。

(1)朗读《草》时,脑子里要浮现出野火焚烧枯草和春天野草复生的画面。

(2)朗读《宿新市徐公店》时,想象:金黄的菜花,淡雅的花香,扑蝶的儿童在菜花丛中东找西寻,分不清哪是黄花,哪是黄蝶。

5.朗读两首古诗,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6.利用学习伙伴的话,引导学生给第二首诗编个故事。

三、积累运用

1.练习背诵两首诗。

2.读读记记《草》原诗后四行的内容。

3.抄写名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四、实践活动

“我知道”展示交流活动。

1.展示交流自己知道的与本课内容相关的资料。

2.背诵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写的关于春天的诗。

3.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读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谈话

1、请大家把你课前准备好的小草拿出来

2、请同学们谈谈对小草的认识

3、在什么地方发现的小草?

4、小草长得如何?

5、你是如何拔出小草?

教师小结:小草很顽强,春天一到,它又快乐地来到我们生活中,人们看到小草就会被它所震撼,唐代诗人白居易也看到了小草,还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小诗,题目是《草》。(教师板书课题)

二、教师范读小诗,学生认真听,听后汇报记住哪一句三、学生自由读诗,画出生字,同桌或小组互相交流四、生字教学:

1、出示字卡认读:“枯“”荣“

2、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

五、学习古诗

1、自由读诗,教师画出节奏范读。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2、学生自由模仿读诗

3、教师指名读诗

4、小组合作,了解诗歌大意

5、以组汇报:

教师出示春草图,冬草图引导学生观察图,讲图意,理解前两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问:小草冬天都经历了冰冻、火烧,但到了春天,它们却又长出来了,这又说明了什么?(学生大胆发言说明小草顽强、勇敢、生命力强等)

请大家齐读后两句

六、朗读全诗七、试背全诗八、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2、学生范写

九、拓展延伸

1、读书后古诗

2、积累白居易的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读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一、以图引文

1、幻灯出示图片,同学们: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然后,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小男孩、黄蝶、花、小路)

2、大家来到这里,你认为这里的景色怎样?(美丽)人呢?(可爱)

想知道这是哪里呢?这里是新市一个姓徐的人开店的地方,唐代诗人杨万里就住在这里。(教师随手板书课题和作者)

3、让生齐读课题,理解题意。

二、自由读诗,扫除生字障碍

师语:杨万里看到美丽的景色,他写了一首诗

1、圈出生字,小组交流识字方法

2、请小老师上讲台进行生字教学,班内交流识字方法,筛出难字进行教学

3、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认读。

三、学习古诗

1、出示全诗画出节奏

宿新市徐公店

唐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教师范读古诗

3、学生自由以组学习古诗,找出不理解的诗句

4、班内交流学习情况,(重点理解前两句古诗)

四、指导朗读

1、师语:这么美的春天,我们读诗时应该怎样读?

2、录音范读,学生模仿朗读

五、背诵古诗

六、指导书写

七、布置作业:

1、背会古诗,2、积累古诗

八、板书设计:

枯野火烧不尽景美丽

草宿新市徐公店

荣春风吹又生人可爱

古诗元日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明确古诗词中考考点。

2、熟悉古诗词中考常考题型。

3、掌握常考题型的答题技巧

教学重点:

1、鉴赏课内外古诗词,从不同角度把握诗歌思想感情。

2、把握品析古诗句、字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熟练运用古诗词中感悟情感主旨,和字句赏析类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一曲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考古诗词阅读是必考点之一,但也是大家丢分最多的阅读题,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拨开云雾,见答题技巧。

二、活动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学一学)

学生根据近三年泸州市的古诗赏析中考题,归纳考题的特点。再分小组合作完成《醉花阴》的诗词赏析。

1、学生谈中考诗词题型特点,(教师明确),以及读古诗的步骤。

2、听朗读后有感情朗读《醉花阴》

3、学生讲述该诗的内容,以及简介作者。

4、学生分小组合作完成诗词赏析题,并用规范的语言和答题模式回答。

5、总结答题模式

三、活动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练一练)

1、学生阅读《望岳》,根据今天大家一起讨论的中考题的两个出题的角度为《望岳》出两题,并附上参考答案,看看谁做的最快最好!

2、学生展示。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做诗词鉴赏阅读时,只要我们牢记这几点,拿出“不指南方不肯休”的气势,多练习,多总结,定能“直挂云帆济沧海”。

竹古诗教案


当老师新授课程时,通常都会准备教案和课件。然而,教案和课件中的知识点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反应可以反映出教师对课程安排的条理性和合理性。一个好的教案和课件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清晰明了的目标和教学步骤;合理有序的知识点安排;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资料和教具使用;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我相信,只要我的经验能够帮到至少一个人,我就会感到非常满足!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与“竹古诗教案”相关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竹古诗教案【篇1】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三、趣味实践活动

1、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⑴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⑵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四、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赠刘景行》读起来非常拗口,学生在读上下了不少功夫。因为这首诗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诗意的理解也比较生疏。这首古诗大部分同学已经背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效果较好。

竹古诗教案【篇2】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背诵三首古诗。

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意境。

教法:读中领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挂图、课件、资料。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绽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三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植物的古诗。

板书:

《早梅》

………白玉条

似玉

………傍西桥

不知……花先发

如雪

疑是……雪未消

竹古诗教案【篇3】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2. 交流反馈。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老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兴趣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配乐朗读或背诵。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1.三首古诗词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生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可安排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本课教学可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诗词文义,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采取诵读、想象、吟唱、绘画、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美;领略诗词的意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1.作者生平: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杨万里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竹古诗教案【篇4】

一.导入:情景导入,确定目标。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不管是上至我国第一部诗歌道总集《诗经》,还是下至唐诗、宋词、元曲,都有很多精典篇章,我们也学习了不少。初中三年我们一共学习了其中三十首,【投影】另外还有二十几首附诗,不知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下面老师就从中点几篇,大家来背一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天净沙秋思》、《春望》。

不错的,同学们背得很熟,但中考中让我们背诵整首诗的可能性并不大,它往往是以什么形式来考查我们呢?(名句填空、诗歌赏析)【师板书】

二.背一背:看谁记得多,记得牢。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围绕这两点复习。今天我们仍然采用两组竞赛的方式,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比赛的规则。【投影】师读

今天,我们要看一看哪个组将会在这次诗歌复习竞赛中获胜。A组有没有信心?B组呢?

好,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名句填空。【投影】说到名句填空,这么多首诗,名句也很多,老师将它们分了类:

首先请A组同学为B组选题,并指名答题。

不错的,都答对了,但你能否到黑板上把它们写出来呢?请这位同学上黑板来写一写,下面的同学拿出本子也写一写。

他写得对不对?有没有错别字?他们应得多少分?

下面请B组同学为A组选题,并指名答题。你也来写一写,下面同学再在本子上写一写。有没有错误?他们应得多少分?好,不错的,两组打了平手。我们再来看看其余的题目,一起来回答。

很好,通过第一个环节,我们知道学习诗歌,首先得把它背上,不但要背熟,而且还要会写。因为只有会写了,才能把中考中的名句填空的分数收归囊中,对吧?!

三.品一品:看谁理解得深,理解得透。

当然,学习诗歌,记忆是基础环节,真正要把握这首诗,还要能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盐城市中考中一道诗歌赏析题【投影】

请看题,老师把这道题读一遍,同学们看看应选哪一个选项。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为什么选B呢?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答案。

不错的,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很强,一下子就把这道题做出来了。这只不过是牛刀小试。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抢答题,谁先举手谁回答,答错了机会让给另外一组。【投影】

经过上一轮的自由抢答,我们来看一看双方的得分。A组多少分?B组多少分?这一轮A组胜出。B组要加油啊!有没有信心在下一轮中超过他们?(有)那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四.想一想:看谁归纳得好,归纳得妙。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这些题目都是从哪些角度出题的?我们把它们归纳出来,以后自己复习的时候就有章可循了。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有没有谁来补充。

同学们说得很好,赏析诗歌无非从这几个角度入手,请看大屏幕。【投影】

把握诗歌形象

推敲关键词句

品析艺术特色

理解诗歌主题

五.练一练:看谁运用得精,运用得活。

知道了赏析诗歌的一般角度,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请同学们作一回中考命题老师,分别就《望岳》和《杜少府之任蜀川》为对方出三道题,注意出题的角度和提问的方式,并整理好答案,时间5分钟。

时间到,先请B组出题,A组接题(指名出题,你请谁答题),A组一共答对了多少题?

老师也为这首诗编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答一答。

下面看A组的了,A组出题,B组接题(指名出题,你请谁答题),B组一共答对了多少题?老师也为这首诗编了两道,请同学们再答一答。

不错,两组同学表现的各有千秋。出题者出得好,题题都问到了点子上,都问到了诗歌赏析的关键之处;而答题者答得更妙,句句都答到了位,答得对方心服口服。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得分情况。最终A组在这次诗歌复习竞赛中获胜,让我们同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祝贺,但是B也不要所馁,下一次我们有的是机会。

六.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了解复习诗歌的一般方法,也了解了诗歌常规的命题角度,其实也学会了自我复习诗歌的方法。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课后请同学们一方面要将所学的诗歌能熟练背诵默写,并加以理解。另外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自选一首诗,编三道诗歌赏析题,然后我们汇编在一起,打印出来,做个练习,看看谁能做得最好。

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竹古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 悯农

日当午汗滴 春

一粒 盘中餐 辛苦

秋 万颗

饿 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悯农〉的意思。

〈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竹古诗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3.生字卡片。

第 一 课 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情境导入 ,理解诗题

老师以优美的导语 ,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3.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

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 二 课 时

(学习《绝句》)

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5.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竹古诗教案【篇7】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2、古诗鉴赏是历年高考必考题,且要求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题型由客观变主观,分值由6分至8分再至现在的10分。20xx年江苏《考试说明》这样规定:“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景物形象是经常考查的对象。

3、古诗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与现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是一致的,因此,掌握古诗景物形象的'鉴赏方法对阅读鉴赏现代文如散文、小说也有帮助,同时,对提高写作水平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1、知识和能力:

(1)了解景物形象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景物形象鉴赏题的出题方式

(3)掌握景物形象鉴赏题的解题步骤,明确答题规范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诗文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过程和方法

“先学后讲,现讲现练”,当堂反馈,合作探究。

如何由景物形象出发概括气氛特点、分析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及突破办法

如何由景物形象出发概括气氛特点、分析思想感情

方法点拨,以及借助互动练习予以突破

教学辅助设备

多媒体投影仪

主要教学事件

一、吸引注意

二、告诉学习者目标

(1)了解景物形象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景物形象鉴赏题的出题方式

(3)掌握景物形象鉴赏题的解题步骤,明确答题规范

三、预习案检查与反馈

四、输入与示范新授材料

景物形象的含义

景物形象的特点:

1、多样性

例1、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写景名诗,请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景物描写。

2、与情结合

例2、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

景物形象的作用:

景物形象鉴赏题的提问方式及答题步骤

景物形象鉴赏题答题一般表达式

例3、柳永《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例4、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课堂训练

通过练习检查理解情况

重基础、分层次地进行有指导的训练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丰乐亭游春〔其三〕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游人对此怀有什么样的感情?

江行[宋]严羽

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其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六、强化重点

板书:

景境情

七、提问与答疑

八、结语与作业布置

竹古诗教案【篇8】

《江畔独步寻花》

知识与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背等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一、从《清明》导入

1.齐背《清明》。

2.回忆学法。

请同学们好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清明》这首诗的?

(1)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2)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理解诗意。

(3)认真赏读,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表演读、交流。

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二、走进古诗

1.简介作者。(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

2.学生初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初读《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各自试着朗读《江畔独步寻花》。

2.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3.投影播放文中插图,并配以朗读录音,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品读《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

2.同桌或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诗意。

3.全班交流

(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春。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色的桃花还是那浅红色的桃花呢?

五、感悟春光美

1.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2.把这美丽的春景图画一画。

《清明》

知识与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展开想像,读懂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投影出示插图,并配以古典音乐,尽可能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2.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清明》这首诗的资料拿出来,互相交流。

二、走进古诗

1.学生各自试着读读《清明》,注意准确地读认“魂”“借”“牧”“遥”。

2.听录音,学生划出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根据刚才听的录音朗诵,学生进行反复自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4.同桌之间相互示范读,互相指正。

三、走进诗中

1.自读自述

学生结合工具书自读自悟全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清明》所表现的画面和情境进行描述。

2.互读互述

同桌或小组间相互讲、相互说自主品味诗句的收获。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3.让学生结合插图和诗中所反映的景与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找一些关于清明的诗句。

竹古诗教案【篇9】

1、 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1、 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 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 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1、 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 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如: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茅檐长扫静无苔, 莫笑农家腊酒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丰年留客足鸡豚。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一水护田将绿绕, 山重水复疑无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两山排闼送青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1、写生字“蚕”“桑”,并至少组两个词。

2、抄写诗歌并能默写。

3、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重点、难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target=_blank>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2、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三、 自读词,提出疑问。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1、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1.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

2.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5. 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1. 自己轻声读一读句子,仔细看看句子中带点的部分,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1. 自读,想一想,这组诗句和什么有关?(都是和乡村田园生活有关的)

可结合口语交际,展示小组合作和单独完成的成果。如:“农村风光”图片展、讲一个农村儿童生活的故事、描写乡村景色的小诗等。

竹古诗教案【篇10】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

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齐背古诗。

竹古诗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策略】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学习和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三、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四、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

(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⑴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⑵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⑶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

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⑷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五、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

配乐读;

竞赛读。

六、背诵

七、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________,

一岁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风________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八、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

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

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

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

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竞赛读:

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背诵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战背;

齐背。

六、拓展

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

【教后反思】

孩子们比较喜欢第一首诗,第一首为五言诗,字面上就通俗易懂。而第二首字多,又难,内容羞涩难懂,只有抓住孩子感兴趣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种有趣的心里变化才能吸引住孩子,低段所学的古诗应该通俗易懂或带有趣味性才行。

德育教案(汇总十一篇)


德育教案 篇1

第一部分:

英语作为一门世界性语言,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除了传授语言知识,英语教育也应当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通过将德育理念融入英语教学中,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情感情绪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成为更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二部分:渗透德育的教学内容

1.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团队合作的活动,让学生们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们可以学会彼此合作、互相帮助,培养出团队合作的精神和团结意识。

2.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角色扮演的任务,让学生们扮演不同的角色,学会与他人有效沟通、处理矛盾。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出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教育学生尊重他人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讨论一些道德伦理问题,引导学生们学会尊重他人、包容他人。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们意识到尊重他人的重要性,培养出尊重他人的价值观。

第三部分:渗透德育的教学方法

1.设置情感情绪教育环节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设置一些情感情绪教育的环节,让学生们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通过这样的环节,可以帮助学生们提高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出积极向上的情感情绪。

2.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生活、体验社会责任。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们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责任和担当,培养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行动。

3.鼓励学生进行价值观思考

在英语教学中,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价值观思考,讨论一些道德伦理问题,引导学生发表看法、形成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活动,可以帮助学生们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第四部分:结语

英语渗透德育的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更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希望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注重德育教育的渗透,努力培养出更加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

德育教案 篇2

集合语言是现代数学的基本语言,使用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地表达数学的一些内容.本章中只将集合作为一种语言来学习,学生将学会使用最基本的集合语言去表示有关的数学对象,发展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函数的学习促使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思维从静止走向了运动、从运算转向了关系.函数是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一个基本主线,有了这条主线就可以把数学知识编织在一起,这样可以使我们对知识的掌握更牢固一些.函数与不等式、数列、导数、立体、解析、算法、概率、选修中的很多专题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用函数的思想去理解这些内容,是非常重要的出发点.反过来,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加深了对函数思想的认识.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始终.高中数学课程中,函数有许多下位知识,如必修1第二章的幂、指、对函数数,在必修四将学习三角函数.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

1.学生的作业与试卷部分缺失,导致易错问题分析不全面.通过布置易错点分析的任务,让学生意识到保留资料的重要性.

2.学生学基本功较扎实,学习态度较端正,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没有养成及时复习的习惯,有些内容已经淡忘.通过自主梳理知识,让学生感受复习的必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复习习惯.

3.在研究例4时,对分类的情况研究的不全面.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应用几何画板制作了课件,给学生形象、直观的感知,体会二次函数对称轴与所给的区间的位置关系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本节课新课中渗透的理念是:“强调过程教学,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没有把梳理好的知识展示给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进行知识的梳理.一方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网络化的必要性,另一方面希望学生养成知识梳理的习惯.在本节课中不断提出问题,采取问题驱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全面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尊重学生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在“最近发展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主分析、交流合作,从而进行有机建构,解决问题,改变学生模仿式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恰当的应用信息技术,从而突破难点.

1.了解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理解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基本运算.

A:能从集合间的运算分析出集合的基本关系.B:对于分类讨论问题,能区分取交还是取并.

2.理解函数的定义,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

A:会用定义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B:会分析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的关系.

1.通过学生自主知识梳理,了解自己学习的不足,明确知识的来龙去脉,把学习的内容网络化、系统化.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领悟知识的横、纵向联系,体会集合与函数的本质.

在学生自主整理知识结构的过程中,认识到材料整理的必要性,从而形成及时反思的学习习惯,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例4的解答过程中,渗透动静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养成理性思维的品质.

重点: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洞悉问题的考察点,能选择合适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问题2:一个集合中的元素应当是确定的、互异的、无序的,你能结合具体实例说明集合的这些基本要求吗?

问题3:类比两个数的关系,思考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关系.类比两个数的运算,思考两个集合之间的基本运算,交、并、补.

问题4:通过本章学习,你对函数概念有什么新的认识和体会吗?

请结合具体实例分析,表示函数的三种方法,每一种方法的特点.

在前一次晚自习上,学生相互展示自己的结果,通过相互讨论,每组提供最佳的方案.在自己的原有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与完善.

学生回答问题要点预设如下:

1.集合语言可以简洁准确表达数学内容.

2.运用集合与对应进一步描述了函数的概念,与初中的函数的定义比较,突出了函数的本质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

3.函数的表示方法主要有三种,这三种表示方法有各自的适用范围,要根据具体情况选用.

4.研究函数的性质时,一般先从几何直观观察图象入手,然后运用自然语言描述函数的图象特征,最后抽象到用数学符号刻画相应的数量特征,也是数学学习和研究中经常使用的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充分的认识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哪些知识学习的不透彻.让学生更有针对的进行复习,让复习进行的更有效.让学生体会到知识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通过类比初中与高中两种函数的定义,让学生体会到两种函数的定义本质是一样的.

问题6:集合中的易错问题,函数中的易错问题?主要是作业、训练、考试中出现的问题?

(任务提前布置,由课代表汇总,并且在教学课件中体现.教师不进行修改,呈现的是原始的)

教师展示学和成果并进行点评.

对于问题6主要由学生讨论分析,并回答,其他学生补充.这个过程尽量由学生来完成,教师可以适应的引导与点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避开命题者制造的陷阱,通过不断的分析,让学生了解问题出现的根源,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维,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改进自己的不足,加深对错误的认识.通过交流了解别人的错误,自己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

2.,则集合A可以是空集.

3.交集与并集的区分,即何时取交,何时取并,特别是含参的分类讨论问题.

4.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的证明.

5.作业与试卷中出现的问题.

6.学生分析本章的考察点,主要分析考察的知识点、思想方法等方面.

设计意图: 让学生了解考察点,才能知道命题者的考察意图,才能选择合适的知识与思想方法来解答.例如如果试题中出现集合,无论试题以什么形式出现,考察点基本是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运算.

(1)若,求实数的值;

(2)若,求的值;

(3)若,求的值.教师点评,同时板书.

由学生分析问题的考察点,包括知识与数学思想.(预设有以下几个方面)从知识点来分析,这是集合问题.考察点主要为集合的表示方法、集合中元素的特性、集合间的基本关系、集合的运算等.学生在解第1个问时,可能漏掉特殊情况.第2、3问可能会遇到一定的障碍,可以给学生时间进行充分的思考.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分析考察点的好处,养成解题之前分析考察点的习惯.能顺利的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为后续的解答扫清障碍.通过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多题归一,让学生主动的形成发散思维,主动应用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例2:已知函数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时,求函数的解析式.

教师对生回答进行点评.并板书.

学生分析考察点、解题思路,如果不完善,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回答问题要点预设如下:

1.考察点为函数的奇偶性与函数图象的关系.

2.函数的奇偶性的定义.

3.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法一:本题即求,函数的解析式,可先利用函数的奇偶性绘制函数的图象,把本题转化为二次函数的图象与解析式的问题.

时,函数的解析式,要分析时的函数对应关系,即当一个数小于零时,函数值应当怎样计算.由于函数具有奇偶性,即一个数与它的相反数的函数值之间有关系,,所以可以研究的函数值.

设计意图: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函数的奇偶性与函数的图象的关系,可以根据奇偶性绘制函数图象,也可以通过函数的图象分析函数的奇偶性,两者是相辅相承的.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把要研究的转化为已知的.考察函数的单调性的证明,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之间的关系,体会知识的纵向联系.体会转化与化归的思想、特殊与一般的数学思想,让学生体会到问题后面隐含的本质.

例3:已知是偶函数,而且在上是减函数,判断在上是增函数还是减函数,并证明你的判断.

变式2:你能分析奇函数(偶函数)在对称区间上的单调性的关系吗?试从数形两个方面来分析.

学生分析考察点、解题思路,如果不完善,其他学生补充.

学生回答问题要点预设如下:

1.考察点为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的关系.

2.函数的单调性的定义.

3.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的思想.

设计意图:明确函数的性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是一个个知识点的简单罗列.同时体会知识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在第二个方法中进一步感受转化与的思想.通过两个变式的研究过程,学生体会研究探索性问题的一般思路,即通过特殊情况分析结果,再对结果的正确性进行证明.

教师用几何画板演示,二次函数对称轴的变化对函数的最值的影响.

答案: 时,最大值是,最小值是;时,最大值是,最小值是;时,最大值是,最小值是;时,最大值是,最小值是.

学生通过直观的演示,思考问题的考察点与解答策略.

2.分类与整合.

3.逆向思维.

学生回答解题思路分析(预设):

研究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方程与所给的区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几何画板的动态性,给学生直观的感知,从而建立最近发展区,进而突破难点.

通过对二次函数的研究,学生巩固了上位知识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充分体会数形结合的优势.学生在解答变式的过程中,体会逆向思维与正向思维的关系,体会函数与方程思想,感受到动静结合.

学生总结,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 让学生把知识窜串,形成网络,能迅速而准确的选用知识来解答问题.

巩固所学,补充课上的不足.主要是本节课中没有涉及的问题,本节课中理解有困难的问题.

1.已知是定义在R上的函数,设,.

(1)试判断的奇偶性;(2)试判断的关系;

(3)由此你猜想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并说明理由?

2.设函数,,

(1)讨论的奇偶性;(2)求的最小值.

3.已知集合,,

,是否存在实数,同时满足.

4.将长度为20 cm的铁丝分成两段,分别围成一个正方形和一个圆,要使正方形与圆的面积之和最小,正方形的周长应为多少?

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独立制定出适合自己的知识结构、整理出自己在本章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体会解决问题成功的喜悦.从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信心.感受知识的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洞悉知识的本质、问题的根源,从而形成深刻的印象,少出现或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通过分析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用途.通过典型题分析,回顾主干知识,重要的数学思想,感受知识与数学思想的有机融合.

德育教案 篇3

研究地点:校外研究方法:观察、记录

参加人数:16人调查材料表:记录

5.调研分析

1、现存的问题

(1) 学生们在校园里扔垃圾、果皮、瓶子和其他材料。

(2) 学生在学校食堂吃完饭后,如果不适合自己的口味,他会把它扔掉。

(3)学生将食物带入教室,然后乱扔食物袋,影响课堂环境。

(4) 一些学生把饭盒带进教室,污染了教室的空气。

(5) 有的人在路上或其他公共场所吃瓜子,扔瓜子皮又剥。

(6) 当有人过马路时,如果有一棵小树,就会被折断,严重影响树木的生长。

2、较满意的方面

(1) 有些学生仍然意识到,如果地上有垃圾,就把垃圾箱捡起来然后走。

(2)食堂有一些学生吃完饭后,将碗,筷子洗净后才离开,没有浪费食物的现象。

(3) 为了减少白色污染,少数学生使用一次性筷子和饭盒。

(4)少部分同学如果在班里吃了东西,能够及时扔进垃圾箱里。

(5) 为了环保,现在很多人少开车多骑自行车。

(6)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一些地方的人们少用塑料袋。

3、成果展示:环保调研报告。

专题十一保护环境爱我家园

班级:助产15-3班活动时间:11月9日

教师姓名:丽贝卡·姑丽活动时间:两周

第二周计划: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1.目的及要求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环保自觉性,激发参与环保活动的积极性,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

2.本阶段的任务: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得意识,并写出这次活动的经验。

三。根据研究结果,**实践与体验活动的具体模式,并形成具体方案。

(1) 成立环保小组,开展环境保护活动。

各小组由组长带队到校园宣传环保,并在校园内张贴环保宣传单。

(2)利用“世界戒烟日”,开展戒烟活动。

在班里进行一次“戒烟有害”讲座,使同学们更深刻的了解吸烟的危害。

(3)创立“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一颗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状打扮,呵护它长成天大树。

小组学生每周一次去校园给树苗浇水,并照顾它们成大树。

(4)撰写“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实践活动体会。

在校园综合楼的厕所里,不冲水是很常见的。学生们被分成小组来洗水以保护环境。

组团到食堂讲解一次性饭盒对我们生态环境的危害,同时也为浪费食物现象做宣传。

通过这次活动,让学生对环保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写出了自己得体会。

4.成果展示:“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实践活动体会。

专题十一保护环境爱我家园

班级:助产15-3班活动时间:11月16日

教师姓名:丽贝卡·姑丽活动时间:三周

第三周方案:明确目标保护家园

1. 目的及要求:让学生了解环保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使学生意识到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树立节约意识,提高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

2本阶段任务:制定环境保护公约和环境保护建议。

三。活动方法:反思自己的行为,找出差距。

4成果展示:交流环境研究报告和实践经验。

根据小组提交的研究,实践报告,每个学生的研究报告,实践经验。

讨论与分析:每个人都对环保发表演讲并提出个人和团体意见。

针对问题一:环保意识单薄。

现实状况:在校园内乱扔垃圾。

自己动手:不要随意乱扔垃圾,树立环保意识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树立学生环保意识,意识际行动支持和参与环保工作的建议。

针对问题二:校园浪费严重

现实:在食堂里,如果膳食与胃不符,则更容意倒掉一次性餐具。

怎么做:尽量不使用一次性餐具,减少白色污染,节约。

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建议同学们树立勤俭节约思想,积极的自觉地节约资源和能源,提高自身素质,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第三个问题:缺乏环保行为,不注意宿舍卫生

现实:不注意宿舍卫生,弄床不整齐

做法: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宿舍整洁。

问题建议:建议学生注意个人卫生,清洁的环境可以保护健康,给人温暖的感觉。

针对问题四:节约资源意识单薄

现实:在学校洗衣服时不节约用水和纸张

怎么办:节约资源,利用可再生资源,分类处理垃圾

针对问题提出建议:建议学生勤俭节约,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不要浪费。

针对问题五:在校吸烟

现实:一些男生违反校规,在宿舍吸烟

怎么办:遵守校规,不违反校规,通过宣传让学生深入了解吸烟的危害。

针对问题的健议:建议学生为了自身健康,及时纠正不良行为,不污染环境,远离烟草制品。

2.制定个人环保公约

本班学生共49名学生,首先每组学生制定出个人计划,然后在班里进行展示,在这次活动我们计划,从此以后,不带垃圾食品进班,不许乱踩草坪,以及注意个人卫生等。所以每个学生都写了环保计划(共49份)。

3.制定班级环保公约

全班同学在班上举行了一次环保大会活动。

4.组织“让地球充满生机”签名活动。

首先准备一张大张纸,让每个学生签名,然后画出其余关于环保活动的**,让学生更加注重环保意识。

5.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边充满绿色”和“少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兴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

绿色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人类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公害和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尤其是被称为环保头号大地的白色污染,其实,我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可以拒绝所谓的“白色污染”。

环保并不是去做什么惊天大地的是,我们只需要从身边小事做起,每个人走一条路,尽量少用塑料袋,一次性餐具,我们的家园,校园变得更加美丽。

第四周方案:环境保护入脑入心

互动目的:鼓励和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环保的热情,增强环保的主动性,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素质。

本阶段的任务:通过活动展示,让每个人都能畅谈自己的经历。

活动方法;回顾过程,分享经验,交换意见。

成果展示:

活动实施:

1、 出示研究报告。每组组长依次站在讲台上,展示第一周研究报告的内容。

二、交流: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实践活动体会,通过此次环保活动,同学们要学会过更简单的生活,也要学会在每一件事情上勤俭节约,不要浪费任何资源,以及全班同学分享这次活动中的体会。

三、展示个人的环保计划:每个同学按学号来展示自己的环保计划,并加强自己的环保意识,要树立正确的节约意识,杜绝浪费。

4、 选拔和表彰优秀的环保项目和人才。

从这次活动中我们认识到了环保的重要性,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没有环保意识,那我们就不会有一个干净、整洁等舒适的生活环境。我们就无法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所以我们每个人从我做起,通过实际行动来实现环保,让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丽。

班级环保公约

1、 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爱校园

2、 节约用水。不要让生命的春天空荡荡的。

3、 珍惜食物,珍惜食物,杜绝浪费。

四、 节约用电,随手关灯。

五、 爱护草木,不得乱踩草坪。

六、 节约用纸,珍惜森林。

七、 推动垃圾分类**,让垃圾变成资源。

8、 减少噪音,共同创造一个和平的生活环境。

9、 少用塑料袋以减少白色污染。

10班级卫生必须保持清洁。抽屉里一定没有垃圾。当天的垃圾要清理干净。

11不要随地吐痰。轻声说。不要乱扔垃圾。倡议书

德育教案 篇4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德育主题班会是学校进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精心设计的德育主题班会,在增强学生道德意识、培养良好品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一次德育主题班会的教案设计,旨在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班会教育工作。

一、教育目标:

1. 增强学生的良好品德意识,培养自律自省的习惯。

2.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 通过班会教育,加深学生对优秀人物的崇尚,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二、教学内容:

1. 主题:崇尚优秀人物,传承中华美德

2. 分项内容:

a) 回顾优秀人物的事迹与品德

b) 分析优秀人物的成功秘诀与人生哲理

c)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对于优秀人物的认识与感悟

三、教学过程:

1. 班会开场(10分钟)

a) 主持人简洁明了地介绍本次班会主题,并向学生们展示一些优秀人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优秀人物的兴趣。

b)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2. 回顾优秀人物的事迹与品德(15分钟)

a) 分析展示一个或多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优秀人物的事迹与品德,可以是历史人物、科学家、社会活动家等。

b) 讲述这些人物的奋斗历程、取得的成就以及他们的生命价值观,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行为和品德。

3. 分析优秀人物的成功秘诀与人生哲理(15分钟)

a)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哪些因素影响和促成了这些优秀人物的成功,他们的人生经验和哲理是什么。

b) 分享和讨论学生们对于这些优秀人物的了解,帮助学生们从榜样身上汲取力量并加以实践。

4.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对于优秀人物的认识与感悟(15分钟)

a) 鼓励学生们积极思考:优秀人物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示?自己在面对困难时可以从优秀人物身上学到什么?

b) 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通过分享与交流,加深对于优秀人物的认知。

5. 结束语与总结(5分钟)

a) 主持人总结班会的内容,总结优秀人物给我们的启示并鼓励学生们努力追寻自己的梦想。

b) 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时刻关注和学习优秀人物的精神风貌,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

四、教学手段与教学资源:

1. 班会主持人的讲解与引导

2. 图片、视频或PPT等多媒体资料展示

3. 小组讨论和分享环节

五、教学评价与反思:

1.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教师可评价学生对于优秀人物的深度理解和思考的程度。

2.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与学生进行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班会活动。

3. 教师反思并记录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与改进建议,以便今后的改进。

德育主题班会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环节,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开展德育主题班会,学生们不仅能够学习和了解优秀人物,更能深入思考并实践优秀人物的品德和行为,使之成为自己提升和成长的榜样。希望本次德育主题班会教案设计能够为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德育教案 篇5

安全伴我行

目的引导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学会自我保护,确保自身安全。

引导学生在遇到安全问题或灾难时采取正确、适当的措施。

通过活动,把安全意识转化为实际具体行动,让安全意识伴随学生们一起成长,更好地推动学校“安全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形成全体同学人人讲安全,个个懂安全的良好氛围。

设想与构思

通过学习安全知识,我们可以教学生如何遵守交通规择,提高他们的交通意识。教会学生们如何防灾自救。让学生认识到安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生命高于一切。

过程及内容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对人最重要吗? 对,那就是生命。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我们应该珍惜生命,学习如何保护自己。 对于我们的中学生来说,这非常重要。

二、过程:

1要求学生讨论安全包括那些方面?

2让学生讲述有关安全事故的新闻或事件。

3、了解溺水知识及预防措施。

4学习防火知识和防火措施。

5了解煤气中毒知识和预防措施。

6、学习有关**的知识及预防措施。

7让学生谈论关于**的新闻或事件。

8学习有效的电击知识和方法。

德育教案 篇6

一、感受爱

师:请闭上眼睛,随着音乐声一起来想象:

下课时,班上的同学都在一起玩游戏,有的同学在跳绳,有的同学在拍球,大家玩得很开心,可是没有一个人和你说话跟你玩,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生1:是很可怜的。

生2:不开心。

生3:心里很孤单。

生4:觉得很倒霉。

师:刚刚同学们都讲了自己的心情,总之 大家都会觉得不开心。那这个时候你会需要什么呢?你想得到什么?

生1:我想要别人跟我一起玩。

生2:我想得到别人的帮助。

师:同学们都讲得很好。当别人不跟我玩的的时候我们希望别人跟我们一起玩,我们希望得到同学的关爱。那

用一个字总结我们希望得到什么?

生:爱。

(教师板书“爱”)

师:写下这个“爱“字的时候。老师想到了一位伟人,这位伟人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这个“爱”字。因为有着对姐姐和被束缚近千年妇女的爱,他废除了缠足;因为有着对母亲和千千万万被迷信愚弄百姓的爱,所以他砸毁了神像;因为有着对被封建压迫全国人民的爱,所以他弃医从政,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的统治。这个伟人就是孙爷爷。

在爷爷的墨宝中,“博爱”是他老人家的最爱,据不完全统计,他一共题写了64次。

“博爱”这两个字就是爷爷一生的写照。同学们,我们作为一名人,应该感到自豪!我们应该发扬爷爷的“博爱”精神,从爱我们的同学开始!

二、表达爱

师:下面我们看一段表演。请三位小演员闪亮登场。

(强强和欣欣都借了乐乐的铅笔准备还给乐乐,强强大老远的就把铅笔扔过去,大声的说:“喂!你的铅笔还要不要?”欣欣走到乐乐的身边:“乐乐,谢谢你借给我铅笔,现在我把它还给你。”)

师:同学们,如果你是乐乐,你更喜欢谁呢?为什么?

生:借了别人的铅笔还使劲的往地上砸,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

师:对啊!砸铅笔是一种不文明的表现,我们不会喜欢这样的行为。

师:我们要学会爱惜别人的物品,感谢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块橡皮、一支铅笔、一把尺子。只有这样,别人也才会更喜欢你。

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活动“照镜子”。请同学们先拿好自己的镜子。对着镜子做以下的动作:友好的笑、生气皱眉、大喊大叫。

生活动

师:刚才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的时候镜子里面的那个人怎么对你的呢?

生:他会跟我一样大喊大叫。

师:刚刚你友好的对镜子笑的时候,镜子里的人怎么对你的呢?

生:他也会对我笑。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自己待人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他人对我们的态度,就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你笑时,镜子里的人也笑;你皱眉时,镜子里的人也皱眉;你对着镜子大喊大叫,镜子中的人也会对你大喊大叫。别人也是我们的镜子,我们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我们。

所以,我们先要学会尊重别人。

师:除了尊重别人,我们在这个大家庭里,还应该多帮助别人,让大家都感受到家的温暖。下面请欣赏XX同学带来的故事《盲人点灯》。

生:有一个盲人在夜晚走路时,手里总是提着一个明亮的灯笼,别人看了很好奇,就问他:“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灯笼走路?” 那盲人满心欢喜地说:“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提灯笼并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这样既帮助了别人也就可保护自己的安全,也等于帮助自己。)

师: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生1:盲人点灯帮别人照亮了回家的路,别人也不会误撞到他。

生2:帮助别人也等于帮助自己。

师:帮助别人也等于帮助自己,到底怎么样才能够帮助别人呢?我们首先要学会细心观察,通过观察,你可以发现别人喜、怒、哀、乐,发现别人的需要。

(小朋友上讲台表演:肚子疼,不会做题,校牌丢了、咳嗽)

生1:他肚子疼。

生2:她不会做题目。

生3:他校牌丢了。

生4:我听到他刚才在咳嗽。

师: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眼、耳细心观察到了别人的心情或处境,如果你能用心体会出别人的需要就更棒了!用心体会的意思是把自己当做那件事的主人,想想这时自己需要什么帮助。

出示学生的一些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中的人可能需要什么呢?

(双眼被纱布缠着的孩子口渴了,小个子的同学要搬起一张高高的桌子,正在写作业的同学突然铅笔断了,同学玩时不小心受伤流血了)

师:如果这个小朋友想喝一杯水,那么你觉得他现在需要什么帮助?

生:他需要我们给他倒一杯水。

师:这幅图片上的事情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一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呢?

生:他搬不动桌子。

师:这个小朋友小小的个子要搬起大大的桌子,那么这个小朋友需要怎样的帮助呢?

生:他需要我们帮助他搬桌子。

师:这幅图片上面有什么?

生:正在写作业的同学突然笔断啦。

师:他需要一些什么帮助呢?

生:他需要同学借一支笔给他。

师:其实,真正聪明的小朋友不是只停留在细心观察、用心体会上的,而是体会到别人的需要后能真心付出,马上给别人提供切实的帮助。只有这样,我想我们这个大家庭就会处处有爱。那么在生活中你可以怎样帮助别人呢?你可以仿照上面的话来说一说吗?(老师引导着说)

当——————————的时候,我可以——————————(当别人没有橡皮的时候,我可以借他一块;当别人摔倒时我可以扶她一把)

师:同桌之间仿照互相说一说。

师:谁愿意来说一说。

生1:当别人不开心的时候,我可以跟他玩。

生2:当别人生气的时候,我可以开导他。

生3:当别人受伤的时候,我可以帮他包扎伤口。

师:同学们,只要你们做到了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真心帮助这三“心”,我想你就学会了怎样帮助别人,以后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也会热心帮助你。

师:现在我们讨论:这样的行为是“爱”吗?

(考试的时候,丁丁很快就做完了,他看到同桌小力在旁边冥思苦想还是不会做,丁丁心想小力现在肯定需要别人帮助他,于是她决定把答案告诉小力,这样的行为是爱吗?怎样做才对呢?)

生:不是。

师:那怎么样做才对呢?

生:教他做,而不是告诉别人答案。

师:什么时候教他做呢?考试的时候吗?

生:不可以。我们要下课以后教他。

师:考试有考试的制度,不能违背制度,如果丁丁把答案告诉小力那就是舞弊行为,是不对的。丁丁可以在课后辅导小力,争取下次考试时小力会做这才是帮助了小力。其实,不仅在学校里有制度,社会大家庭里也有制度,我们也不能违背制度,那样的行为不叫帮助别人,而叫害了别人。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帮助别人有几步呢?

生:细心观察、用心体会、真心付出。

师:如果我们学会了这三心,以后我们就知道要怎样去帮助别人。那么你觉得我们一(5)班这个大家庭谁是最热心的?谁经常帮助别人?选出你心中的爱心大使吧。

(学生相互推选自己心中的爱心大使,推选出爱心大使。)

师:我们班的爱心大使是xx,xx谢谢你帮助过全班这么多同学。

三、传递爱

师:我们学会了怎样去爱他人并能把这种爱传递下去,我相信我们这个大家庭处处都有爱的存在,你们会感受到家里的温暖,来自兄弟姐妹的关爱,那么,让我们把这种爱传递下去,让爱天天住我家吧!我也要感谢一位同学,因为这一位同学在我生病的时候曾经帮助过我,(走到这个学生面前)师说:“xxx,谢谢你帮助过我,当我喉咙嘶哑的时候你帮我冲了一杯凉茶。XX谢谢你!以后我也会向你学习,帮助更多的人!”

生:不用谢。

师:同学们班上有哪位同学曾经让你感受到爱的温暖,他帮助了你什么?以后他需要帮助的时候你会帮助他吗?现在请你轻轻的走到他的面前,真诚的感谢他给你的帮助,并告诉他你会将这种爱传递给更多的人。 (同学们开始感恩行动。)

师:现在老师也需要你们的帮助,你们愿意帮助我吗?

生:愿意!

师:细心的观察,接下来我们要干什么?

生:抽奖

师:我这个箱子里装着写有全班学生姓名的纸条,每个同学在箱子中摸出一张纸条,那张纸条的主人就是你的主人,现在你要开始当他为期一周的天使,不能告诉别人你的主人是谁,你要默默的关爱主人,帮助主人。如果摸到自己的名字请重摸。那么老师只有一个盒子,你们在摸纸条的时候老师需要你们的帮助,想一想老师需要你们什么帮助呢?

生:保持安静。

师:谁是真心付出了,在你们摸的时候老师就知道了。下面我们就开始找自己的主人了。

(开始天使与主人的活动)

师:都找到了自己的主人,请把主人的名字像老师一样用心的折后放在自己的口袋里,把主人的名字记在心里,在接下来的一周里,要真诚的去帮助你的主人哦!

四、弘扬爱

师:这一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希望同学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从爱身边的同学开始,进而发展到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爱班级,爱家乡,爱祖国,爱人类!希望大家争做一个拥有“博爱之心”的人!

德育教案 篇7

中班德育教案:《玩具大家玩》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 通过活动,逐步体会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2. 懂得玩别人的玩具,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学习与同伴友好地一起玩。

活动准备:

1. 每人自带一件玩具。

2. 大皮球若干(如全班人数)。

3. 与大班老师联系,拟定和大班幼儿共同玩皮球的计划。

活动过程:

内容一:

(一) 介绍各人的玩具

1.让每个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玩具(是什么,怎么玩)。

说明

(1)教师可让幼儿边介绍边示范玩,以激发 幼儿玩的兴趣和愿望。

(2)教师可边介绍边将玩具归类,如电动玩具、长毛绒玩具等等。

(二) 玩玩具。

1. 幼儿相互交换玩具,大家一起玩。

2.讲评。

(1)你们每人带来几件玩具?你玩了几件玩具?怎么能玩到那么多的玩具?

(2)请玩得多和玩得少的幼儿都来作一下情境表演,让幼儿讨论想玩别人的玩具时,应该怎么办?

(3)老师小结:要玩别人的玩具,先要有礼貌地向他借,征得对方同意后才能拿,并要有礼貌地说谢谢。

3. 幼儿多次交换玩具,大家一起玩。

教师可小结:大家交换玩具,一起玩是很高兴的,以后还可把自己的玩具带给大家玩。

内容二:

(一) 组织中班幼儿观察大班幼儿玩球。

大班幼儿做多种玩球游戏,如拍球、滚球、踢球、抛球等等,使幼儿体会玩球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二) 大、中班幼儿结对子一起玩。

可以一对一练习滚球,也可以请大班幼儿教中班幼儿拍球。

(三) 两对幼儿在一起玩球;三对幼儿在一起玩球。

(四)全体幼儿排成四路纵队练习在“小弄堂”里滚球。每个幼儿两腿分开,并排成一纵队。每排每一个是大班幼儿,他双手捧球,从两腿间往后滚球。最后一个幼儿双手把球接住,并跑到队前往后滚球。以此类推,直到全体幼儿均轮滚发球完毕。

说明

此游戏具有竞赛意义,这样,幼儿才能体会大家一起玩的快乐。

德育教案 篇8

第一节:导入环节(预计10分钟)

1. 老师会以一段有趣的小故事或者短视频来导入主题班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参与讨论。

2. 老师会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德育,以及为什么德育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此重要。

第二节:信息传递环节(预计20分钟)

1. 老师会通过PPT或者其他多媒体教具,向学生传递更多关于德育的知识。比如,德育的定义、德育的目标、德育的重要性等。

2. 老师会运用图表和实例,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记忆相关的知识。

第三节:案例分析环节(预计30分钟)

1. 老师会选取一些真实的案例,涉及到学生日常生活中可能出现的道德问题。例如,作弊、欺凌、尊重他人等等。

2. 老师会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分析一个案例,并围绕以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为什么这个行为是不道德的?它对他人和社会有什么影响?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3. 每个小组会派代表上台发表自己小组的观点,并和其他小组进行互动和交流。

第四节:主题讲解环节(预计20分钟)

1. 老师会具体讲解一种或多种与德育相关的主题,例如诚信、友善、公平等。

2. 老师会以生动有趣的方式,通过故事、视频或者图片等形式,向学生传递相关主题的核心意义,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

第五节:总结反思环节(预计10分钟)

1. 老师会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让他们对今天的主题班会内容进行总结和反思。

2. 学生可以写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想,并可以在班会结束后将其贴在特定区域,与其他同学分享。

通过以上五个环节的设计,希望能够使学生在主题班会中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同时也激发他们对道德行为的思考和践行。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尽量营造积极互动的氛围,并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中,例如组织义工活动、开展社会调研等,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德育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德育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环节、信息传递环节、案例分析环节、主题讲解环节和总结反思环节,旨在让学生全面理解德育的概念、目标和重要性,并引导学生从案例分析和主题讲解中思考和践行道德行为。希望通过这样的班会形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为未来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德育教案 篇9

教师:我们向父母索取的太多,回报父母的太少,请同学们谈谈,我们该如何回报自己的父母呢?

全班同学自由发言,将如保回报自己的父母。

师:就请每组的汇报员按顺序来说一说。(各小组汇报员拿题板进行汇报,并展示题板。)

①了解父母各个方面(如:爸爸妈妈的工作是什么?辛苦吗?爸爸妈妈最喜欢吃的食物是什么、你了解爸爸妈妈的身体健康状况吗?你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

②尊敬父母,对父母有礼貌,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当面顶撞父母,不和父母发脾气

③生活节俭,无浪费现象,不乱花钱,不向父母提过高要求

④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减轻父母负担。

⑤有心事主动和父母说,经常与父母聊天(多和父母沟通)

⑥碰到一些比较重大的事情,要和父母商量,征求和认真考虑父母的。。

⑦外出时,在征得父母同意后,应把去向和时间告知父母(未成年人保护法)

⑧努力学好各门功课,经常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不让父母操心

师:你们的想法太棒了,老师帮助大家把你们的想法整理了一下,

让我们带着对爸爸妈妈的爱来读一读。

(学生齐读歌谣:过生日送祝福 生病时勤照顾 客人来不打扰 好东西让父母 自己事自己做 家务活主动做 父母事帮助做 细节事不放过想父母在心头 爱父母于行动 与父母常交流 感恩心永记住)

师:同学们一声问候,一杯热茶,一个微笑,一点进步,都是对父母的爱的一种无声的感激。在我们成长的过程,凝聚了父母多少心血啊!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应该铭记心头,请让我们说一声:“爸爸、妈妈,我们真的感谢你们。”(齐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在这张心形卡上写一句话感恩父母的话。回家给爸爸、妈妈好吗?

生:配乐写话,(配乐秋日的私语)。父母很希望听到儿女祝福的话语,如果要写一句祝福的话在父母生日时送给父母,应该怎么写?比一比谁写得好。

德育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知道诚实是做人最基本的品质之一,了解生活中哪些是诚实的行为。

2.能初步分辨是非,实事求是,不说谎,知错能改,做诚实的孩子。

3.愿意做个诚实的人。

请小朋友欣赏春天百花盛开的图片,(看完图片后引出一朵“诚实之花”)老师认识一种神奇的花朵,它叫“诚实之花”。诚实的花朵长在“诚实树”上(板画:诚实树),它遇到诚实的人才会开放。诚实是美好的品质,它能开出最美的花朵。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0课《诚实的花朵》(板题),看谁有诚实的好品质,能给“诚实树”开出最美的“诚实之花”。

师: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他叫小亮,你们欢迎他吗?(小亮出场,跟大家打招呼)究竟小亮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下面我们走进小亮的故事,看看他是怎样的孩子?请看课本剧——

(1) 小亮把哥哥帮他做的手工作业交给老师,受到了老师的表扬,这时,他心里的感受是什么样的呢?我们来采访一下小亮吧。(让小亮说说自己的心情如何)

(2)当同学们推荐小亮参加艺术节的手工比赛,他有怎样的反应?为什么?(让学生说说紧张的原因)

(3)小亮这样做对吗?这样做会有什么后果呢?

师:刚才大家都认为小亮这样做是不对的,小亮不诚实,他的谎言最终是骗不了人的,只会害了自己,无论做什么事,我们都要实事求是! (板书:实事求是)

师:为了帮助小亮,大嘴鸟博士给小亮讲了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叫《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在听之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老国王为什么选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当继承人呢?现在让我们一起去听听这个故事吧!

(1)看视频演示《手捧空花盆的孩子》这个故事。

(2)汇报:老国王为什么选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当继承人呢?(国王要选不说谎话的,诚实的孩子当继承人)(板书:不说谎话)

听了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老国王要选诚实的孩子做继承人,那小亮听了之后,他是怎么做的呢?请看小亮的做法(继续演课本剧,小亮主动找老师承认错误。)

5.面对承认错误,知错能改的小亮,(板书:知错能改)你想对他说什么呢?(让学生对着小亮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小亮最 后向 老师承认了错误,多勇敢呀!你们评一评,小亮是不是一个诚实的'好孩子?你想对他说什么?(小亮知错能改是诚实的孩子,所以老师要奖励他一朵诚实的小花)

过渡:小朋友,诚实是美好的品质,诚实的人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和称赞。有几位小朋友也想成为诚实的孩子,请你们帮帮他们,该怎样做才能成为诚实的孩子。

(一)出示四个情景讨论(同桌互相讨论,然后每个问题请三个学生回答,并说明原因)

1. 京京把同学的文具盒弄坏了,他该怎样办?(如果你是那个同学,你会原谅京京吗?让学生拓展说说自己的看法。)

2.在考试的时候,小天有一道数学题不会做,他偷偷地看了看同桌的答案,他该不该把看到的答案写上去呢?

3.贝贝答应了小云今天要去小云家玩,碰巧隔壁的小妹妹带了一个漂亮的洋娃娃找贝贝一起玩,贝贝该留下来玩洋娃娃还是去小云家呢?(贝贝应该遵守承诺,做到诚实守信。板书:诚实守信)

4.小松不小心把爸爸心爱的花瓶打碎了,如果如实告诉爸爸肯定会被打一顿,小松该不该告诉爸爸呢?(如果你是爸爸,你会怎样做?怎样对小松说?让学生试着对调身份演一演。)

德育教案 篇11

活动目标:

1、尝试探索棒的多种玩法,对击剑活动感兴趣。

2、能主动学习击剑的基本动作,会灵活的进攻和躲闪。

3、勇敢的参与活动,有一定的自控能力。

4、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观念。

5、感受运动的快乐,愉悦身心。

活动准备:

1、幼儿会做棍棒操,知道一些关于击剑方面的知识,击剑动作图示。

2、人手一只球、一个用挂历纸卷成的纸棒。

3、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始部分。

1、队列练习,幼儿两路纵队沿中间场地走,行进中练习左右拐弯走。教师用动作提示个别幼儿口令落在左脚上,

2、听音乐做棍棒操。

二、基本部分

1、自由玩棒,探索不同玩法,满足玩的欲望。

师:请你找个空地方和纸棒玩一玩,看谁玩的方法多又好。

2、分享交流。

幼儿自由站成面对面的两排,请有创新玩法的幼儿在两队之间介绍并演示玩法,同时让其他孩子学一学。

3、幼儿合作玩,进一步探索纸棒的不同玩法,教师有意识引导幼儿主动练习击剑动作。

4、引入主题“击剑”,学习击剑的基本动作。

(1)请两个小朋友演示新玩法。

师:他们在干什么?你在哪里见过击剑?你认为应该怎样击剑才好?

(2)老师讲解示范击剑的步伐和执剑的方法:弓步进攻、弓步后退、右手执剑。

(3)幼儿练习。幼儿探索击剑动作,通过看图示、教师引导来练习击剑动作,重点练习步伐。

(4)对准固定目标练习。

每个幼儿一个皮球,找空地方练习,人和球要保持一定距离,碰到球就算击中,注意击剑时的步伐,遵守规则。

(5)幼儿相对在直线两侧进行击剑训练,重点辅导幼儿进攻和躲闪,同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能击重面部。

5、游戏活动:击剑比赛。

规则:在相同时间内看谁击中对手的次数最多。

三、结束部分。

1、游戏:赶球入门。

2、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活动延伸:

1、户外活动时对感兴趣的幼儿继续提供材料,引导幼儿正确的玩一玩。

2、继续了解和关注击剑的相关知识,在户外活动中继续练习击剑,遵守规则。

反思:

1、整个活动目标定位准确、具体,过程清晰,从幼儿兴趣出发,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幼儿始终处于“我想玩”、“我要玩”的主动积极状态。教师适适当得加以引导和概括,使幼儿的.活动得以提升、整合。

2、活动安排合理,幼儿的体能从开始安静状态逐渐上升过渡到平稳状态,达到高潮以后回落。活动量、练习密度适宜。

师将尊重幼儿与规则培养有机结合,活动中注意观察幼儿情况,及时反馈活动信息。教师饱满的情绪对幼儿情绪起到了隐性激励作用,活动中处处洋溢着勇敢、积极进取的气息。

小百科:击剑是从古代剑术决斗中发展起来的一项体育项目,它结合优雅的动作和灵活的战术,要求运动员精神的高度集中和身体的良好协调性,体现出运动员良好的动作和敏捷的反应。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副校长工作总结(集锦15篇)

副校长工作总结 08-28

物理教师三年工作总结精华

物理教师年工作总结 08-28

走进科学观后感

走进科学观后感 08-28

打篮球周记精品

打篮球周记 08-28

季度工作自我评价精选

季度工作自我评价 季度自我评价 08-28

检查卫生的通知必备

检查卫生通知 检查卫生 08-28

【作文收藏】 作文:改写古诗牧童精选一篇

改写牧童 牧童改写 07-17

大学生求职自我鉴定

大学生求职自我鉴定 求职自我鉴定 08-28

五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范文:牧童

五年级语文下册的教案 五年级下册语文特级教案 09-25

我的植物朋友作文经典十篇

植物朋友作文 08-28

非常爸爸读后感推荐

非常爸爸读后感 08-28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