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兴趣课件

教师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每个课件都需要老师设计得更加完善,以保证授课任务的顺利完成。编写完整的教案是非常必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还能够让教师更加有条理、系统地进行教学。下面,栏目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与“兴趣课课件”相关的内容,相信对你的教学工作会有所帮助!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个人志愿活动总结23篇

兴趣课课件 篇1

小学美术兴趣班教案

课题三原色和三间色

教学目标:

1.认识三原色红、黄、蓝;三间色一一橙、绿、紫。

2.掌握用原色调配间色的技能。

媒体使用:

电脑课件、录像片、幻灯片、三色轮、色水、色彩方块、色圈等

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三原色和三间色及其色彩特性。

难点:掌握原色与间色的色彩关系,学会用原色调合间色的调色本领。组织教学:检查学生用具准备情况。

二、"导入新课

1·放录像思考问题:

a.在缓纷的色彩世界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师播放录像,生观察。)

b.看了录像,我们知道日常生活申色彩确实很多。

请同学回答,刚d看到的颜色有哪些?

(红、黄、蓝、橙、绿、紫……,2.板书课题:

画画离不开色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基本的色彩知识----《三原色与三间色》。

板书课题:《三原色与三间色》

三,讲授新课

(一)认识三原色与三间色。

1·认识三原色:

a.出示定义。

问:在这么多颜色当申,怎么样的颜色称为原色?哪几种颜色是原色?请大家先记住这么一句话: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的颜色叫原色。

b.观看电脑课件。

师:哪几种颜色不能由其他颜色调合成?下面大家来看一组画面。听听颜色自己的声音。(师击键,播放设计制作好的电脑课件,一段拟人卡通画面)。

师:看了动画镜头,知道几种什么色在说话?

(让学生回答,说出红、黄、蓝。)

师:这三种色都说了句什么?

(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

修改

c.得出定义:我们知道,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的颜色是原色,红、黄、蓝不能由别的颜色调合成,那么,红、黄、蓝就是原色。因为是三种颜色,所以我们称它们为三原色。

2·认识三间色:

a.观看幻灯,让学生观察三原色相加能否变化出别的颜色。

b.观察色轮,出示三色轮,思考三原色相加变化哪三种颜色。

问:色圈红色和黄色重叠的部分可能是什么色?

色圈黄色和蓝色重叠的部分可能是什么色?

色圈蓝色和红色重叠的部分可能是什么色?

(让学生尝试后回答。)

生小结:用色块表示。红+黄=橙黄+蓝=绿蓝+红=紫

c.做实验:。尝试其他两色相加有什么新发现。

d.学生讨论间色定义(只有用两种原色调合成的颜色叫间色)。

四、课堂练习

1·用圆、方、三角形等几何图形,自·己·译计排列组合,形成新图形,分别用三原色和三间色进行填色练习。

2·作业要求:0可自己设计图形填色。0调色时注意水份的掌握。0平涂着色。3·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轻音乐)

五、讲评作业。

教后录:

兴趣课课件 篇2

教育背景:

学生对于爱护环境的盲目性,缺少好的卫生习惯,学生卫生意识认识不足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卫生,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观、自然观,教育他们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

2、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护环境的必要性,认识身边的环境卫生;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卫生习惯。教学方法:

1、讲述与讨论。

2、学生演讲。

教学教具:

文章片段课前准备:

1、收集相关名言。

2、学生演讲。

3、进行团体活动分组。

4、让学生收集各种良好的卫生习惯。课后延伸:

1、作业:在周记上写本节班会的心得体会。

2、出一期《爱护身边环境》的宣传板报。预计教学课时:40分钟主题班会内容与步骤:

(一)名言指路,引入:同学们,古今中外,世界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几位。(名人名言)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达尔文;

2、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雨果

3、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南丁格尔

提问:这些名人名言有什么共同之处?

(卫生要保持,环境要爱护)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历来都认为环境来与自然,大家都习惯了垃圾到处丢,废品不分类,一切靠自然。

提问:同学们有谁平时认为爱护身边环境至关重要呢?只寥寥几人,请同学谈谈自己不敢说这话的原因。

(二)整体感知。(文章片段)

本文以“雾霾”为线索,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的“雾霾”来自于沙漠,引出了雾霾来源于我们生活的观点,最后又勇敢地宣布了抗击雾霾的主张。

1、学生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2、学生回答。

雾霾治理不好的原因在哪?

(三)讨论从哪些方面爱护环境归纳:

①作为孩子,我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家里卫生也有我的份。

②作为学生,我们是校园的主人,保护校园环境,应该由每一个人做到

③作为朋友,我们要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要爱护环境,搞好个人卫生

④对于地球,她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场所。

(四)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1、卫生打扫

做到每日三扫,黑板灰一日已清理,教室一日一拖,打扫卫生是要仔细,拖把要洗净,垃圾桶内无赃物,抹布整理整齐,桌子横竖对齐。

2、卫生保持

不要乱丢纸屑,随时整理教室桌椅,看到垃圾要拾起,不在教室内吃零食、早中餐,节约用水。

3、环境爱护

定期将教室内的墙壁擦干净,保持教室通风,勤洗澡,勤换衣,书本整理整齐,不褶皱不乱划。

活动: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签字活动

要求:

(1)班干部带头。

(2)每个学生都要签字,所有学生轮完为止。

(3)态度要认真、真诚。

(五)组建卫生小组

策划:葛娟娟,代清奎,郭玉凤

考核组长:曾昭君,沈雨竹,张国茂,王翔宇,陈愉婷,罗贤剑。宣传组长:陈星星,方国洪,王欣燕审计组长:李娜娜,夏雨,朱建波组员:803班学生,班主任

(六)结束语:

告别不良卫生习惯,保持良好校园环境,珍爱大自然,珍惜生命。

兴趣课课件 篇3

设计意图:

洒水车不仅会洒水,还会唱歌,圆鼓鼓的车身造型很特别,很容易引发小班幼儿的兴趣。

在本次教学活动中,借助一段非常简洁、节奏分明的音乐,创设了马路上的洒水车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在音乐欣赏、动作模仿、游戏体验的过程中逐步感知并了解洒水车的功能和特点,体验探索、表现的乐趣。

目标:

1.感知乐曲的旋律和节奏,感受乐曲欢快明朗的性质,借助图谱理解乐曲的乐句结构。

2.理解游戏玩法,遵守游戏规则,体验探索、表现的乐趣。

准备:

1.观看过关于洒水车的小视频,感知并理解洒水车的功能和特点。

2.《洒水车》PPT课件,《洒水车》MP3音乐,在活动室内创设四季花园的场景。

过程:

一、倾听与欣赏:感知乐曲的内容和性质

1.欣赏音乐。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非常好听又有趣的音乐。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在这段音乐里面好像听到了什么声音?

幼:我听到了自行车叮铃铃的声音。

师:你们听得很仔细,听到了车子的铃声。那么,谁来说一说,我们经常会在什么地方听到车铃的声音呢?

幼:大马路上总有车铃的声音。

2.想象音乐内容。

(1)认识马路上的洒水车。

师:这段乐曲讲了一个关于马路上的洒水车的音乐故事。老师带来了一张洒水车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下,洒水车到底长什么样子呢?

幼:车上有个大箱子,里面装的都是水。

幼:(车头)有个开关,一扭开关,水就喷出来了。

师:洒水车有什么用呢?

幼:可以把脏马路冲干净。

幼:我看到洒水车停在路边,一根长管子伸出来,给大树小花浇水呢!

师:马路上的洒水车真有趣、真好玩,它能给马路洗澡,还能给大树小花浇水,马路会变得干净、美丽,大树小花会长得健康、漂亮。

(2)想象洒水车的工作情境。

师:我们一起再来听一听这段关于洒水车的音乐,请你们一边听,一边想:马路上的洒水车好像在干什么呢?

幼:洒水车在一边开心地唱歌一边给马路洗澡。

幼:马路这边、马路那边的小花都要浇浇水。

师:洒水车本领大,开来开去真好玩,一会儿给马路洗洗澡,一会儿给花朵浇浇水。你们喜欢马路上的洒水车吗?

(分析:在此环节中,教师首先调动了幼儿有关洒水车的生活经验,然后鼓励幼儿想象洒水车的工作情境,萌发幼儿对洒水车的探究兴趣。)

二、猜测与想象:感受乐曲的乐句结构

1.熟悉乐曲的结构。

师:今天,我还带来了一张图谱,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你能看懂这张图谱吗?如果你看瞳了,请给大家介绍一下。

幼:我看瞳了,有洒水车的照片,洒水车在马路上开。

幼:有一些花朵,洒水车待会儿要给花朵浇浇水。

幼:好像有2只小瓢虫。

师:你观察得很仔细,这是像瓢虫的小闹铃,意思是在这两个地方会有叮铃铃的声音出现。

(小结:洒水车会唱歌,叮铃铃的歌声真好听;洒水车在马路上开,有时候马路很长,洒水车要开很久,有时候马路很短,洒水车只要开一会儿;洒水车还要经过四个小花园,给美丽的花朵浇浇水;最后洒水车顺利完成任务,又开始唱起歌,叮铃铃的歌声真好听。现在你们能看懂这张图谱了吗?)

2.想象游戏的情境。

师:我们班里也有马路和四个小花园。瞧,美丽的鲜花都藏在篱笆的后面了呢!待会儿我们一起来扮演马路上的洒水车,玩洒水、浇花的游戏。

(分析:在此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观看图谱,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情境,为下一环节的游戏活动打下基础。)

三、探索与表现:体验音乐游戏的趣味

1.探索游戏的玩法。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玩音乐游戏。请大家一起来扮演马路上的洒水车。谁来说一说,开洒水车的动作是怎样的呢?大家一起来试一试。

(幼儿跟着音乐自由探索合拍、有节奏地开洒水车的动作。)

师:谁来做一做刚才开洒水车的动作?请大家一起来学一学他开洒水车的动作。

师:刚才你们开着洒水车经过四个小花园的时候,是怎么给花朵浇水的呢?谁愿意把你的浇水动作介绍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分析:在此环节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创编开洒水车、给花浇水的动作,并鼓励幼儿交流和分享自主创编动作的经验。同时,教师从中发现合拍且动作幅度大、节奏比较稳定的动作,并供幼儿模仿,以提升幼儿互助学习的技能和经验。)

2.巩固游戏的规则。

师:这个游戏真好玩。我们听到音乐中第一次出现叮铃铃的声音时,马上就把自己的洒水车开起来;经过四个小花园的时候,可以用各种方法给花朵浇浇水,注意浇水的动作要温柔,要跟着音乐来做动作,不能太用力哦;最后,当我们听到音乐中第二次出现叮铃铃的声音时,表示洒水车顺利完成了任务,这个音乐游戏就结束了。

师:你们会玩这个游戏了吗?我们一起听着音乐再来玩一遍。

(小结:今天,我们玩了一个关于洒水车的音乐游戏,很有趣、也很好玩。洒水车还有其他本领呢,以后我们再来玩这个音乐游戏好吗?)

(分析:在此环节中,教师组织幼儿玩了2~3遍集体游戏,并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有针对性、建设性的讲评,循序渐进地提升了幼儿的动作技能和游戏经验。)

活动延伸:

在幼儿逐步熟悉游戏规则、掌握游戏玩法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逐步丰富游戏的内容和情节,组织幼儿自愿分组进行游戏,比如:第一组幼儿扮演洒水车,第二组幼儿根据人数再分成4个小组,分别扮演四季花园中的美丽花朵。

当第一组幼儿扮演的洒水车经过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花园的时候,第二组幼儿扮演的花朵可在洒水车浇花之后轮流站起来表示花朵绽放,由此增加游戏的乐趣。两组幼儿可以互换角色,分组进行游戏。

兴趣课课件 篇4

兴趣是指人们对事物特殊认识的倾向,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特定的条件下产生发展的.同时也是能予以改变的。

作为非智力因素的兴趣,在创造发明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可以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持久性,在心理上成为一种动力,而且会使人挖掘出潜在的智力。因为兴趣最大的领域往往是人们印象最深的场所,在这个领域里人们常会产生敏捷的思维和犀利的目光用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兴趣发挥出来的能量可促使人沉醉于创造发明活动之中,废寝忘食。乐以忘优,流连忘返,不知疲惫,直到默然以达,有所创新为止。

一个人进人成熟期后。兴趣在他的智力结构和知识结构的建立过程中起着定向引导的作用,是鼓舞人从事创造性活动的重要力量.正当的兴趣,可以使人产生正确的动机,树立理想,促进人们进行思维的创新。而动机的产生、理想的树立,又将有助于兴趣的强化和稳定,进而转化为内在的兴趣。因此,兴趣是人们成才的先导,它可以推动人们不断地去探求新的知识、发展新的动力。

首先,兴趣能够凝聚思考者的注意力,强烈地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悄。如果一个人对某个事物的某个方面有浓厚的兴趣,那么他在这方面就有奇迹般的思考和想象,创新能力也就能够很好地发挥出来.问时,积极的创造思考又会导致思考者产生新的兴趣。诱使思考者进行新的积极的思维创新。譬如,法拉第对电学和化学的研究极有兴趣,导致了“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达尔文被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千差万别的变化所吸引,决定了他一生的事业;丁荣在一次实验中,惊奇地发现粒子喷注现象,从而在实验中找到了胶子存在的证据.这些科学家的杰出成就,无一不是在长期的稳定兴趣作用下取得.

其次,广泛的兴趣能激起人们思维的火花。它能促使人们去接触和注意多方面的事物.获得广博的知识,从而视野更广阔,思路更活跃.能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问题,展开想象,触发灵感.当代科学的发展口新月异,边缘科学、交叉科学林立,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日益深化,一项科学成果需要多方面的协作才能成功。如果缺乏广阔的思路、渊博的知识就很难成才。广泛的兴趣能陶冶人的性情,启发人的创造性思维,是成才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良好的兴趣品质是广与专的统一。人们可以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发展中心兴趣,在中心兴趣的要求下培养广泛兴趣。广泛的兴趣有利于成才主体获得广博的知识,使智力和才能获得多方面的发展;中心兴趣则有利于成才主体某个方面才能的展开和发展,使活动富有深刻性和创造性。

大凡有成就的人,都既有多方面的兴趣,又有中心兴趣。例如苏步青教授对古典文学、诗词、音乐等都有广泛的兴趣,但他的中心兴趣却是数学;李时珍对文学、史学、生物学都有兴趣,并作出了贡献,他写的《本草纲目》在世界医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相反,如果只是兴趣广泛,而无中心兴趣,就会导致精力分散而一事无成。

就兴趣的产生和发展来看,它是生命力的动员或动员后的体现。人们对某一事物感兴趣时,就会产生称心如意的愉快情感和积极的思维活动。人们的潜在兴趣更会以自觉的、稳定的、持久的状态表现出来,使人们的活动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

在兴趣的作用下,世界著名文豪托尔斯泰八十岁高龄还在伏案写作;青年莎士比亚到达伦敦时,对林立的厂房、繁荣的街市、富有的商人全投以冷漠的目光.他闪亮的双眸,只盯着一个地方—戏院.为了能在戏院工作,看大门、当马车夫都行。可见,兴趣可以使人忘我地学习、思考和创造,甚至可以使人奉献出毕生精力.主体只有在对某一事物产生了浓厚兴趣并以奔放的热情和顽强的毅力去钻研和揭示客观事物的规律性时,才能使自己的素质得到发展,最终成为创造性人才。

兴趣作为人的一种特殊认识倾向,它使人对某种事物产生优先注怠。人们对某一事物感兴趣就会优先注意它、研究它和把握它,正因为如此,当然也就一定会记住它。从这个意义上讲,兴趣是记忆的媒介,缺乏兴趣.便不能有效地记忆.兴趣的这种感情色彩,在青少年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当青少年对某个问题发生兴趣时,其思想就会相当活跃,思想和记忆的效果就会极大地提高;当他们对某个问题缺乏兴趣并视之为负担时,其思想就会受到抑制,即使强迫进行记忆也不会收到很好的记忆效果.对成人来说,兴趣也能相应提高脑细胞的活动能力,使人集中梢力储存信息,并不失时机地捕捉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人们常说:只有爱好它,才能记住它,说的就是有了兴趣,才能形成良好的记忆的道理。一个人没有兴趣,就会对识记对象毫无感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会形成联想,让创造的机遇从身边悄悄溜走。

兴趣课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2、经历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情境图:这学期学校开设了手工纺织小组,王芳是班里的手工纺织能手,她每小时能织1/4米长的围巾。

师:根据上面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题,教师根据学生所提问题有序板书。

二、进行新课

活动一:学习分数乘法的意义。

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王芳2小时能织围巾多少米?

师:你能列算式吗?说说你的根据。

学生交流。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

师:(边说边画出线段图)如果用一条线段来表示出一小时织的米数,你能表示出2小时织的米数吗?

师:如果要求3小时织多少米,怎样列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5小时呢?

师:我们再来解决第二个问题:王芳1/2小时能织多少米?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说说你的根据。

师:同学们想一想,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呢?

学生交流,结合学生交流引导:如果学生说求1/2个1/4是多少,引导学生理解就是把1/4平均分成两面三份,就是求1/4的一半;如果学生说求1/4的1/2倍,先给予肯定,然后纠正学生当大于1时说几倍,当小于1时,说几分之几;如果学生说求1/4的一半,引导学生想一半就是1/2

师:如果用这条线段来表示每小时织的米数,你能表示出1/2小时所织的米数吗?

学生画出线段图。

师:如果要求1/3小时织多少米,怎样列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义?那么2/3小时呢?

学生交流

师小结:现在我们来一起回顾一下这几个算式,(学生说每个算式的表示意义),由此我们可以知道一个数乘分数其实就是求(学生回答、师板书)

应用:说说下面的算式各表示什么意义?

8281/22/532/53/45/67/11

活动二:学习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师:我们知道了1/41/2就是求1/4的1/2是多少?那么1/4的1/2到底等于多少呢?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

师: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你能想个办法来验证一下吗?21世纪教育网

学生动手,教师巡视(如果学生没有思路,教师可引导学生用一张纸先折出它的1/4,再折出1/4的1/2)。全班交流验证方法。

师小结:同学们通过猜想、验证的方法知道了1/41/2=1/8;那么1/42/3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用刚才的方法来试一下。

学生试作。

全班交流。

师:我们来观察这两个算式,想一想:积的分子、分母与两个因数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关系?

学生交流。

师:你会计算分数乘分数吗?说说怎样计算?

学生交流。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数乘法的意义,说说一个数乘分数就是求什么?(学生答)怎样计算分数乘分数。

兴趣课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一、了解什么是兴趣爱好

二、名人的兴趣爱好

三、谈谈你的兴趣爱好

四、培养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

1、什么是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就是你具有浓厚兴趣并且积极参加的物或事。

良好的兴趣爱好有什么作用:拥有一种兴趣爱好等于拥有一份快乐,良好的兴趣爱好不仅可以充实你的生活,还可以帮助你缓解生活、工作、学习带来的压力。对于正值青春期的我们,良好的兴趣爱好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塑造我们的性格,我们也可以从中学到很多知识技能,对我们的成长大有益处。

高中生兴趣爱好的取向:作为高中生,我们要以一些积极的、健康的活动为兴趣爱好(比如:阅读、音乐、运动等),杜绝一些有碍于我们身心健康发展的事物(如:黄、赌、毒等)。

2、名人的兴趣爱好

热爱的力量

美国是一个酷爱篮球的国度。这个国度里有一个视篮球如生命的孩子。就是他,后来让美国人一提到篮球,就感到了荣耀和自豪!

可就是这个孩子,中学时居然没被篮球队选上。甚至爱球如痴的他要求教练准许他随从去看中学篮球联赛这样并不苛刻的要求也被回绝了。可他没就此认命,他生命中有个飞扬激越的篮球啊!那取代了他对整个生命的热爱。

穷途末路之时,他软磨硬缠迫使教练让他当了个别人不屑于干的上不了球场的“球员”——专为球员捡球、搬行李、整理球衣。便这样接近了他因热爱而九死不悔的目标。

这以后他率领的芝加哥公牛队连续两年高居NBA(英文缩写,美国篮球职业联赛)皇冠宝座,他享有“空中飞人”的美誉,并五次荣获“最有价值运动员”称号,六次获得NBA总冠军奖杯。他便是饮誉世界篮坛的迈克尔?乔丹。能把篮球打成绝活的不只一个乔丹,但因为热爱篮球去征服苦难的乔丹却不多。

命运纵使让我趴倒100次101次抗争中站起来——这便是热爱的力量。

插入乔丹的视频

接下来请同学们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名人兴趣的故事

3、谈谈你的兴趣爱好

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它是怎么形成的、它对你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4、培养学习的兴趣爱好

作为学生如何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

一、积极期望。

积极期望就是从改善学习者自身的心理状态入手,对自己不喜欢的学科充满信心,相信该学科是非常有趣的,自己一定会对这门学科产生信心。想象中的“兴趣”会推动我们认真学习该学科,从而导致对此学科真正感兴趣。一位学生对学习地理毫无兴趣,怀着一种焦急的心情等待下课铃声,为了培养对地理的兴趣,他作了这样的练习:“我喜欢你,地理!”重复几遍之后,他觉得地理不像从前那样枯燥无味了。第二天他在图书馆借了一本有关地理的书,回家后,收拾一下房间,高高兴兴地读了起来,再上地理课时也开始听老师讲解了,后来很喜欢地理,总是急不可待地盼着上地理课。

二、从可以达到的小目标开始。

在学习之初,确定小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不可定得太高,应从努力可达到的目标开始。不断的进步会提高学习的信心。不要期望在短期内将成绩提高上去,有的同学往往努力学习一两周,结果发现成绩提高不大,就失去信心,从而厌恶学习。持之以恒地努力,一个一个小目标的实现,是实现大目标的开始。

三、了解学习目的,间接建立兴趣。

学习目的,是指某学科的学习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该学科。当学习该学科没有太强的吸引力时,对最终目标的了解是很重要的。学习过程多半都是要经过长期艰苦努力的,这种艰巨性往往让人望而却步,而学习又是学生的天职,不能不学,所以要认真了解每门学科的学习目的。看书上的绪言部分,听老师介绍学科发展的趋势,或从国家、社会的发展前景的高度去看待各门学科。例如,记外语单词和语法规则,常常是枯躁无味的。但记住以后,会给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培养带来很大的帮助,而且考试中也会得高分。如果我们对学习的个人意义及社会意义有较深刻的理解,就会认真学习各门功课,从而对各科的学习发生浓厚的兴趣。

四、培养自我成功感,以培养直接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每取得一个小的`成功,就进行自我奖赏,达到甚么目标,就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有小进步,实现小目标则小奖赏,如让自己去玩一次自己想玩的东西;有中进步、实现中目标则中奖励,如买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画或乐器等;有大进步、实现大目标则大奖励,如周末旅游等。这样通过渐次奖励来巩固自己的行为,有助于产生自我成功感,不知不觉就会建立起直接兴趣。

五、把原有的其他兴趣转移到学习上来,以培养新的学习兴趣。

每个人在少年儿童时期都有自己特别感兴趣的事,如爱玩汽车、爱搭积木等。到了高年级后,就应当去发现、了解与爱好有关的知识,如怎样当个好驾驶员?汽车是如何发动的?汽车的构造原理是什么?我所学的知识中那些和它们有关系?这样就把对学习的兴趣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爱因斯坦中学时只对物理感兴趣,不喜欢数学,后来他在向纵深研究物理时发现数学是其基础,便又产生了对数学的兴趣。又如你对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不感兴趣,而对写作非常感兴趣。这样你可以通过写作练习,体会出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从而增强对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

六、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确立稳定的兴趣。

用学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一是能巩固知识,二是能修正知识,三是能带来自我成功的喜悦情绪。这种喜悦情绪正是建立稳定持久的兴趣所必需的

七、保持兴趣的最容易的方法是不断地提问题。

当你为回答或解答一个问题而去读书时,你的学习就带有目的性,就有了兴趣。准备一些问题是很容易的,仅仅把每节的标题成问题就是了。例如学习阿基米德定律时,你可问:阿基米德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它是怎样发现的?怎样证明它的结论是对的?它的公式是什么?使用它应注意甚麽问题?我能否用其他的办法推出?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一开始你强迫自己详细看下去,但是,一旦你真正的往下看,你就会被吸引住。

八、想象学习成功后的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当我们满腔热情地去做任何一件事前,一般都对它的结果有了预期的想象,而坚持去做这件事情。例如你想象某个电影非常好看才促使你去看,假如你事先想象这个电影不好看,那么你一定不去看。厨师想象出自己做出来的佳肴是什么味道,继而辛苦劳作。你可以想象考试成绩优秀,可以顺利进入大学,为家庭为社会做出贡献,为个人创造好的前程。也可以想象考试成绩优秀,得到老师、家长的赞扬,得到同学们的羡慕等,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想象会帮你成功。

兴趣课课件 篇7

课题名称

设计者(姓名:石昭月、通讯地址:泉州十中)

一、概述

本课是新课改后广东教育出版社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学会学习》的4.1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内容主要是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树立正确的学习观。通过“学习小调查、小辩论”等活动,结合学生现实生活的实际案例,认识学习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十分重要的事情,明确学习的目的与意义,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学习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的基本活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运用“小调查”、“小辩论”等方法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培养学习的自觉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教学认识到,学习是个人素质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条件,也是将来参加祖国建设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为今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学习的目的、已产生模糊的认知,正处于逐步形成的过程中,在学习行为上呈现出自觉性和依赖性、主动性和被动性并存的特点,因而具有极大的可塑性。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情景式、探究式、辩论法、调查法、讲授法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提前一周发给学生调查表并开始调查。

2、指导学生:每人调查对象8—10人为宜;每年龄组不少于2人;性别比原则上为1:1。

3、指导学生将前面所学的“人际交往”知识灵活运用于本活动实践。

4、指导学生初步统计分析调查结果。

本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1:失学、失学的孩子、贫困地区的学童等

图片2:本校校园美丽画面

通过两组对比图片让学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突,进而营造教学气氛,创设教学情景,让学生好好珍惜学习机会,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

【讲授新课】

一、活动:学习情况小调查

思考:

1、从幼儿到中小学生到成年人到老年人,他们都在学习,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道理?(学习是人们生活的重要内容)

2、他们通过学习,可以达到什么目的呢?(见书P72)

感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兴趣课课件 篇8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2.指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成对计算方法的探索。

3.能积极参加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进行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并用分数乘除混合运算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布艺小组的同学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们准备节日礼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谈话:仔细观察画面,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画面,从中寻找数学信息。

学生可能会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如:这些布能制作多少顶帽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列式。

教师并进一步启发学生:还有什么数学问题?

2.交流,明确解题思路。

学生会提出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这个问题,重点解决这个问题。

谈话:想一想,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你有什么解题思路呢?

学生思考后交流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因为送给幼儿园的帽子占这些帽子的,所以,要求送给幼儿园多少顶帽子,应先求出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求6米布能做多少顶帽子,就是求6米里面有几个米应该用除法来算。而求送给幼儿园的帽子有多少,就是求帽子总数的是多少,应该用乘法来算。

可以分步来求,也可以列综合算式求。

3.解决问题。

谈话:明确了解题思路,同学们能不能自己列式计算呢?

给学生时间让他们进行独立列式。

4.组织交流。

谈话:谁能给大家讲解一下你的求法?

分别选择分布求法和综合算式的学生进行讲解。

在你自己经过计算以后,你有什么经验要和同学们分享?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对比分步式与综合式,体会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

5.讨论:分数乘除混合运算应该怎样计算?

引导学生归纳:分数乘除混合运算或分数连除中,遇到除以一个数时,只要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就可以把乘除混合运算转化为分数连乘。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自主练习4.

出示题目:小林骑自行车去郊游。去时平均每小时行12千米,小时到达。原路返回时只用了小时,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

2.自主练习5.

出示题目:用10米长的彩绸做小旗,平均每面小旗用彩绸米,这些小旗的用来装饰教室,装饰教室的小旗有多少面?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到黑板列式计算。

全班交流,与例题进行对比。

3.自主练习6、9.

同时出示题目

练习6、光明小学的绿化面积是960平方米,是向阳小学的2倍,南山小学的绿化面积相当于向阳小学的。南山小学的绿化面积是多少?

练习9、蛇的冬眠时间是180天,青蛙的冬眠时间约是蛇的,熊的冬眠时间是青蛙的。熊的冬眠时间大约是多少天?

学生读题,对这两道题进行对比,弄清各个量之间的关系,提出解题思路。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之后全班交流。

4.自主练习7、10.

自主练习7与自主练习9作比较,明确都是用连乘解决问题。

自主练习10已知体积、长和宽,求水深。练习时,先让学生想象出长方体鱼缸里的水呈长方体状态,求水深就是求其高。然后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学生可能设未知数列方程,也可能用体积除以底面积列算式。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说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兴趣课课件 篇9

一、教材分析

(一)综合分析

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中,在我们的心里,都会有自己崇拜的人,他是我们心目中学习的榜样。崇拜自己亲爱的爸爸妈妈,崇拜游泳棒的大哥,还是崇拜科学家,奥运冠军,崇拜的原因很多,学生崇拜的人各行各业,丰富多样。从学生的成长看,把内心的想像描绘成具体详细的画面,把“崇拜的人”的特点表现出来,如果能深入地表现他的性格、特长,就会展现多姿多彩的情景。教育即成长,生活即发展,给学生诉说的机会,从儿童的生活特征来解释。尊重儿童时期,就是尊重成长的需要和时机,学生的崇拜也是一种学习,这是一个表现心情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①师生、生生间平等交流,帮助学生建立积极向上的健康崇拜观。

②围绕崇拜的主题,描绘生活中有意义的事。

③在美术表现活动中,大胆地采用各种造型方式,并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二、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崇拜的人”的资料,准备向大家介绍,以及自己崇拜他的原因。

思考:准备用什么材料塑造形象?并准备好自己所需要的工具材料。

(二)教学过程:

导入:师生、生生交流。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崇拜的人,讲一讲他的故事吧!可以进行小组学习。

讨论:什么样的人最值得自己崇拜?为什么?

研究:如何表现“我崇拜的人”这一主题?用什么材料?什么方法?

创作:尝试多种方法,触发创作灵感。

交流:以“我崇拜的人”为主题举行班队活动,进行更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鼓励学生留心身边的人或事,找到虽然平凡但让人“崇拜”的普通人,把他们请进课堂,把作品送给他们,在互动中得到成长。

三、学习评价建议:

能否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学习活动。

能否大胆地描述自己的思考与感受。

能否运用多种材料、工具进行造型表现活动,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能否有序地进行设计、制作和表现活动。

兴趣课课件 篇10

教育背景:

学生对于爱护环境的盲目性,缺少好的卫生习惯,学生卫生意识认识不足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卫生,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观、自然观,教育他们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

2、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护环境的必要性,认识身边的环境卫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卫生习惯。教学方法:

1、讲述与讨论。

2、学生演讲。

教学教具:

文章片段课前准备:

1、收集相关名言。

2、学生演讲。

3、进行团体活动分组。

4、让学生收集各种良好的卫生习惯。课后延伸:

1、作业:在周记上写本节班会的心得体会。

2、出一期《爱护身边环境》的宣传板报。预计教学课时:40分钟主题班会内容与步骤:

(一)名言指路,引入:同学们,古今中外,世界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几位。(名人名言)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2、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3、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提问:这些名人名言有什么共同之处?

(卫生要保持,环境要爱护)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历来都认为环境来与自然,大家都习惯了垃圾到处丢,废品不分类,一切靠自然。

提问:同学们有谁平时认为爱护身边环境至关重要呢?只寥寥几人,请同学谈谈自己不敢说这话的原因。

(二)整体感知。(文章片段)

本文以“雾霾”为线索,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的“雾霾”来自于沙漠,引出了雾霾来源于我们生活的.观点,最后又勇敢地宣布了抗击雾霾的主张。 1、学生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2、学生回答。

雾霾治理不好的原因在哪?

(三)讨论从哪些方面爱护环境归纳:

①作为孩子,我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家里卫生也有我的份。

②作为学生,我们是校园的主人,保护校园环境,应该由每一个人做到

③作为朋友,我们要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要爱护环境,搞好个人卫生

④对于地球,她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场所。

(四)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1、卫生打扫

做到每日三扫,黑板灰一日已清理,教室一日一拖,打扫卫生是要仔细,拖把要洗净,垃圾桶内无赃物,抹布整理整齐,桌子横竖对齐。

2、卫生保持

不要乱丢纸屑,随时整理教室桌椅,看到垃圾要拾起,不在教室内吃零食、早中餐,节约用水。

3、环境爱护

定期将教室内的墙壁擦干净,保持教室通风,勤洗澡,勤换衣,书本整理整齐,不褶皱不乱划。

活动: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签字活动

要求:

(1)班干部带头。

(2)每个学生都要签字,所有学生轮完为止。

(3)态度要认真、真诚。

(五)组建卫生小组

策划:葛娟娟,代清奎,郭玉凤

考核组长:曾昭君,沈雨竹,张国茂,王翔宇,陈愉婷,罗贤剑。宣传组长:陈星星,方国洪,王欣燕审计组长:李娜娜,夏雨,朱建波组员:803班学生,班主任

(六)结束语:

告别不良卫生习惯,保持良好校园环境,珍爱大自然,珍惜生命。

兴趣课课件 篇11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过交道吧,作文是从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的过渡,即从经过压缩的简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语言,向开展的、具有规范语法结构的、能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语言形式的转化。一篇什么样的作文才能称之为优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作文兴趣班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第一讲:人物动作细节描写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能够理解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2、掌握动作细节描写的基本方法。

3、能够运用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

培养动作细节描写的基本能力。

教学过程:

一、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

1、表现人物心理的作用

2、刻画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

3、表现人物情绪和揭示文章主题的作用.

二、什么叫动作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就是对人物细小的动作的描写。

描写人物行动时,不仅要写出他在做什么,更要写出他在怎样做,特别是他“怎样做”时常常被人忽略的细枝末节,即看似无关紧要的“小动作”,以此来凸现人物的个性特征——思想的、品格的、性格的、心理的以及习惯的,等等,这就是“于细微处见精神”

三、小结:

动作细节描写在文章中起着重要作用,它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跃然纸上、真实可感,个性特征更加鲜明。一个或一处成功的动作细节描写往往胜过千言万语的表白。

四、练习:

写一个片断,要有多处动作细节描写。

要求:

① 要写出人物个性特征。

②适当运用修辞。

③ 要表露思想感情。

④ 要准确使用动词。

注意:写好后,将动作描写的词语圈出来。

第二讲:学习对话描写 生动形象地表情达意

学习目的:

在于借助、依托语言这个载体,对人物、事件、环境等进行刻画和描写,目的是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深入其心、身临其境、如睹其物,让读者透过语言信息获得真、善、美的人文精神的陶冶。

学习重难点:

1、分段

2、提示语

学习过程:

一、思考:

1、语言描写有那些作用呢?

2、有那些要求呢

(1)要求个性鲜明,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经历、性格

(2)常同神态、动作描写结合使用

二、练兵场

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对话描写的写作训练。

(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特征,力求避免冗长的叙述)

1、老师和自己谈心

2、家长的告诫

3、课间交流

4、班会上的发言

5、班门被踢坏了,老师追查时和同学们的对话

第三讲:景 物 描 写

学习目的:

让学生学会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会用所学到的方法描写自己的校园,表达自己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言之有物(有什么景物、有什么样的景物)

①五觉法

视觉(形状、颜色、数量、静态、动态 (变化)等)

听觉(声音[变化]等) 嗅觉(气味[变化]等) 味觉(味道[变化]等)

触觉(质地、冷暖等)

② 联想法、想象法

练习:你来说说看(任选其一)

1、公园里有许多花。(将这一短句扩展成一个60字以内的片段,要求包括时令、颜色、形状、气味、等要素。

2、鱼儿在水中游动。(将这一短句扩展成一个60字以内的片段,要求包括颜色、数量、动态变化、想象等要素。

(二)言之有情

运用主观色彩浓的词语,运用抒发感情或主观感受的句子

温馨提示:注意保持感情的一致

(三)言之有文采

练习:你来美化它(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描写下面任意一种景物) 琴声悠扬、湖水清清、明月皎洁、

谈谈你的收获:

(一)言之有物

(二)言之有情

(三)言之有文采

作业:请你东道主来介绍《我们的校园》

要求扩展后的景物描写:

1、要抒发自己的感情。

2、至少使用一种修辞。

第四讲:尽情地想 尽情地写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的想像、创新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出示一个圆形:从这个圆形,你想到了哪能些东西

(自行车、手表、闹钟、苹果、水池……)

二、你能通过下列图形来展示你高超的想像力吗?(说说各个东西发生的`故事)

三、展开想像的翅膀

生活中:家庭用品、动植物、体育用品、交通公具、办公用品、学习用品

想像中:大自然、宇宙、科学研究……

四:习作要求:

1、想像丰富(与众不同,想像合理)

2、内容具体(交代起因、经过、结果)

3、词句优美(用上比喻、排比等修辞)

五、练习:

请根据提供的三个图形(两个圆、一根直线)展开丰富的想像,可以将图形进行任意组合。

1、记实文(生活中的所见所闻)

《关于望远镜的故事》、《家庭演唱会》……

2、想像文(童话、科幻小说)

《神奇的望远镜》《时空隧道》……

第五讲:让心灵说话——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指导

学习目标:

1 、掌握刻画人物心理活动的几种方法;

2 、培养细腻地再现人物在特定情景下的心理活动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什么叫心理描写:

心理描写指对人物的心理活动加以描写,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性格的写作方法。

二、类别:

1、心理活动

2、心理状态

三、要求: 符合身份、表现性格、 结合环境、扣住主题。

四、思考:如何进行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呢?

可分为两大类: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直接描写包括:内心独白、神态描写、梦境和幻觉描写等。

间接描写包括:环境烘托、动作语言描写。

五、佳作赏析

六、练习:写一篇有心理描写的习作

七、习作讲评:

要求:

1、小组内交流所写片段,以心理描写方法的运用及语言的表达效果为主要标准进行评价。

2、推荐组内最优秀的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并由一名组员点评。

第六讲:爱的细节在屋檐下——〈感悟亲情〉作文指导课

教学目的:

培养学生能够选择身边所发生的小事,以小见大,捕捉鲜活的细节,表现亲情。

教学过程:

一、理解亲情

亲情是在我饥肠辘辘时母亲端上的一碗蛋炒饭;

亲情是在我犯错时父亲愤怒举起又轻轻落下的手掌;

亲情是在父母疲惫时我又手送上的一盏清心的茶;

亲情是 。

二、捕捉细节,体味亲情

出示图片:仔细观察,图片中的人物是怎么做的?其中哪些话,哪些行为让你感动?

提示:亲情是生活中的细节,只要我们细细品味,爱就时时溢满我们的心房。

三、欣赏细节感受亲情:

出示:〈天亮了〉这首歌后面的故事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材料,看看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让我们也为之动容的?

四、写作小技巧:

1、选身边事,抒心中情

2、抓动情点,以小见大

3、鲜活细节,表现人物

五、交流:现在请同学们讲讲自己关于亲情的感人故事。

六、描写细节,表现亲情

让我们赶快拿起笔,记下最感人的一幕吧!

第七讲:精心打造作文的开头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运用各种不同的开头,让作文更精彩。

教学过程:

一、如何打造亮丽开篇?

1.引用诗词名句等

开头引用名言警句、谚语俗语、歌曲诗词等,既富含文采,又易于引发读者的共鸣。这是提升作文档次的一种有效手段.

2.巧用修辞

开篇使用修辞方法,以引起读者对所要面对的事物或观点的兴趣,使文章一开始就新颖动人,富有吸引力。同样能使你的文章熠熠生辉.

3.情境对话

以人物对话开篇,牵引读者进入特定情境.这种写法入题较快,有先声夺人之势,或引出故事,或揭示矛盾冲突.能很快抓住读者的眼球,激发阅读欲望.

4.运用题记

题记是指写在题目下面.正文之前的文字.巧用题记开篇,既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又能揭示文章主旨,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巧妙拟写题记,能为你树起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使文章锦上添花.

二、开篇的原则和注意事项

1、开篇的原则:

简洁 生动 优美

三、开篇注意事项:

开篇要为内容和中心服务,是文章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不可取的开篇

1、远离中心;

2、交待不清;

3、戴大帽子;

4、平淡、平庸;

5、浮泛,似是而非。

五、开篇小练习

请你为作文《为自己鼓劲》写一个开篇

六、课后练习

请你运用今天学习的开篇方法,为中考作文《这就是幸福》写两个不同的开头.

第八讲: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等方法,描写一个人。

2、让学生掌握写人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生活中哪个人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想一想,这个人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写作注意点:

1、要适当地描写人物的外貌

2、要简要地点明你与他的关系

3、要选择一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这个人的特点

4、要对这个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行描写

三、评一评:通过修改前和修改后的片段,让学生评一评哪一种好。

四、练习:拿起笔来,把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写下来。

兴趣课课件 篇12

有一句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的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我发现,中小学生对很多学科的兴趣来源于老师。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好了,学习兴趣就来了,拼了命都行。但是一个学生对老师的印象不好,这个学科就不想学了。

正因为现在中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不是给自己学,而是给老师学,这个问题就把较大的压力推给了老师。作为一个老师,一定要加强自身的业务修养、职业修养,让自己成为真理的化身,才华横溢,风趣幽默,性格阳光,这样的老师往往给学生带来信心,带来力量,带来兴趣。反之,如果一个老师表现得心态灰暗或者缺乏幽默感,死板、教条,甚至用一些过时的僵化的理念教育面向未来的学生,一般得不到学生的接受,最终影响的是一个班的学生对这一个学科的兴趣。

我对自己有一个要求,我上课只要发现有睡觉的学生,我给学生道歉。我不以为这是学生的过错,我以为这是老师的过错。因为老师讲得不精彩,不吸引人,竟然成了学生的催眠曲,所以需要道歉的是老师。

我这一道歉,搞得他挺不好意思,本来想睡觉也睡不好了,于是在我课堂上出现睡觉的现象还是比较罕见的。但是我有时候看到一些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课,下边有一大片学生呼呼地睡觉,觉得挺不可思议的,我就没有这种顽强的心态。我上课时,要是有一个学生在那儿睡觉,我就开始谴责自己了。

另一个方面,作为学生也不要去过多地挑剔老师,作为教师这个群体,实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屳常人的群体,你不能要求这个群体里边的每一个人都得都得具有大家的风范,具有艺术家的气质,教师是不可能都做到这一点的。学生一方面要求改变这种现实,你不能说遇到一个老师不合你的口味,你就拿着自己的前程当儿戏。另一方面,大部分师还是满腔热情地尽职尽责的,可能有时候,他的教学方法和你的期望值不太吻合,但是你如果理解一下这个老师的话,你报感觉到这个老师的那份爱心、那份责任心。单凭这一点,就应该值得你尊重。这样一想,你对这个老师少了一份抱怨、少了一份谴责,多了一份理解,它带来的是你对这个学科的兴趣。所以有一句话,叫尊其师则信其道。当你非常感激这位老师,喜欢这位老师的时候,你对这个老师的学科也就比较感兴趣了。

我去年就接下了这么一个学生,这个小男孩换了三个学校:在第一个学校待不下去了,坚决要离开,家长给他找了一个新学校,还是待不下去又离开了。一个高一的学生,不能天天躲在家里,家长又给他找了一个学校,结果还是不行。

连续三个学校都待不下去,可把这个家长给逼疯了,家长跑到北京,来找我。找不着,就在男厕所里边等着我,结果把我给逮着了,唉,人有‘三急’呀。

他说:“他看了你的书,也看了你上的一些电视节目,对你太崇拜了,一定要见到你。”

我一看那个小男孩,有一头飘逸的长发,而且还五颜六色的',一看就是一个个别生。但是我一看那个小男孩眼睛特别亮,而且很阳光,我就用一种欣赏的眼光看着他:“小伙子长得这么帅,这么阳光!这么好的学生还能有什么苦恼?跟我说说,我给你搞定。”

这孩子问我:“王老师,这个教师队伍中怎么有那么多不称职的老师呢?”

我问怎么了,他就列举了他去的这些学校,老师多么差。他的第一个学校,班主任竟然对他说:“我告诉你,今后我们这个班只要有一个考不上大学的,那肯定就是你。”

他愤愤不平地说:“王老师,当老师能这样说学生吗?说这话的老师,他配当老师吗?”

我说:“老师说这句话,肯定是话赶话赶的,可能因为你的行为力度太大,你的表现太出位了,逼得你老师才说出这样的话。如果一个老师,凭空去说这样的话,他不配当老师!但要是被你逼得说出这句话,情有可原,或者这里边可能有隐情。”

可他不置可否,又列举了第二个、第三个学校老师有多差,还说班里有一些同学老是跟他过不去……

我跟他讲了教师队伍的现状,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我说:“就是因为不同性格、不同性别、不同心态、不同信仰的人聚在一起,才有这个美好的世界。你将来除非是遁入空门,或者上深山老林里边过野人的生活,否则的话,你只要生活在人世中,肯定要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人,既有高尚的人,也有在你看来是小人的人,你永远没法儿避免这个现象。但是你不能拿着别人的缺点来折磨自己,我告诉你,孩子,生别人的气,就等于拿着别人的缺点来折磨自己。你也不能要求别人都是完美的。你要有适应这个环境的心态和能力,否则你一辈子都享受不到快乐和成功。你不妨利用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与人交往的能力,锻炼自己对这个社会的适应能力。只要具备了这个能力,就凭你英俊的相貌、一身的才气,学习这件事对你绝对不难的,你缺的就是心态的调整,你能做到吗?”

他一听,说:“老师,我觉得你说得有道理,我愿意接受你的建议,我回学校上课。”

后来,我就经常跟这个学生短信来往,过了年他家长告诉我,这个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心态调整得非常好,跟老师的感情也越来越好,他学习的兴趣也就越来越浓。

作为一个学生,你不能要求你周边太完美,特别你不能要求你的每一个老师都是人间豪杰,这要求太苛刻。你先想想你本身一点儿毛病都没有吗?你自己既然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为什么要求别人都得完美?你这不是强人所难吗?

理解了这个道理,对于出现在老师中的一些现象,学生也就能够客观地对待了,也就容易对老师教的课程产生兴趣了。

所以,一个学生要想提高学习的效率,一定要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搞好学习的第一动力。

兴趣课课件 篇13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兴趣爱好会给自己带来的快乐,会让自己获得无穷的动力,对那些还没有形成自己中心兴趣的学生加以适当的引导。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结合作能力。

3、激励学生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难点:

让学生感受到良好的兴趣能让自己的生活丰富而快乐,浓厚而稳定的兴趣能成为学习的动力和事业成功的动力。激励学生积极培养兴趣爱好。

课前准备:

1、生兴趣测验卷。即“我喜欢的业余活动”表。

2、每位学生准备一项自己最拿手的作品。

3、搜集名人积极培养自己兴趣的故事。

4、多媒体课件制作。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引入

亲爱的同学们:每当快乐星期五,你们总是早早准备好,因为做自己喜欢做的,感兴趣的事,总是那么令人快乐,我特意写了一首儿歌送给大家。让我们一起拍起小手,一起来诵一诵。(全班齐诵《兴趣小组快乐多》)。

兴趣小组快乐多

开心快乐星期五,兴趣小组真丰富。书法小组练耐心,把字写得快又好。绘画小组真叫棒,人人都是小画家。乒乓小组气氛好,努力训练争第一。舞蹈小组练舞蹈,形体优美姿态多。手工小组拿剪刀,个个都是巧手匠。合唱小组嗓子好,唱出歌儿真美妙。摄影小组就是帅,手拿相机展风彩。收获多,快乐多,兴趣小组就是好!!说起兴趣,我们的脑海中马上会浮现我们喜欢做的事,我们的心中就会装满快乐,我们今天的班会主题就是“兴趣伴我快乐成长。

同学们你对什么事情感兴趣,他给你带来了哪些收获和快乐呢?

三、展示得意之作

1、如果将兴趣加以培养,就会成为你的特长,你的`才艺。现在就将课堂还给你们,请同学们尽情展示吧。

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心灵手巧组、书画天空组、快乐歌舞组、杂相组,呼喊自己小组的口号,在小组长的主持下展示作品。

2、看了同学们的展示,老师想到了一个词,那就是多才多艺。而且我在课前了解到许多同学积极培养自己的兴趣,并且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学生获得的各类奖项和取得的成果。)让我们为他们取得的成绩鼓掌贺采。

四、名人故事

1、古今中外的名人他们小时候有什么兴趣,兴趣与他们的成长又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同来听2个小故事,他们的故事会对你有哪些启示呢?

达芬奇的成长故事

达芬奇是欧洲著名的画家。他创作的《蒙娜莉莎》成为世界名画。而他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名画家,就在于他的父亲及时地发现了他的爱好,并为他发展绘画艺术创造了条件。

1452年,达?芬奇出生在意大利的一个小镇上。儿童时代的达?芬奇,喜欢大自然的景色,对画画很有兴趣。有时,他独自一人坐在草丛中,用心地观看五彩缤纷的花草树木,然后描绘着那些花瓣和树叶的形状。他喜欢钻山洞,进去探索里边的秘密。他每次从山洞走出来时,总要捉几个小动物出来,带回家里,仔细地观看,并且按照小动物的样子进行描绘。开始画得有些四不象,但是,时间久了,他画的那些东西渐渐有了画意,镇上的人们都称他小画家。

有一天,邻村一位农民拿着一块木板,来到镇上,交给了达芬奇的父亲,说:"请你家的小画家在上面画些东西。"父亲当即答应了,但不知是什么原因没有告诉儿子。过了一些天,达?芬奇发现家里有一块木板,就将它锯成一个盾牌。盾牌做成之后,他看到上面什么也没有,不大好看,他想来想去,就将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画了上去。画成后,他拿去给父亲看。父亲看到上面画的有蛇、蝙蝠、蝴蝶、蚱蜢,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小东西。不仅数量多,而且形象逼真。父亲高兴极了决心支持孩子去学习艺术,把孩子培养成为一名画家。从此,达芬奇走上了绘画之路,他在画家罗基奥的具体指导下,通过勤学苦练,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画家。正是他对画画的兴趣成就了他的理想。

明与篮球的故事

大家一定都认识姚明吧,姚明为什么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吗?我给大家带来就是姚明与篮球的故事、姚明出生在一个体育之家,父母都是打篮球的,也许是家庭环境的熏陶,姚明从小灵活好动,特别喜欢皮球。有一次在全运会篮球决赛时,中国女篮教练周懿娴十分喜爱姚明,把自己喜欢的一个特制的小篮球送给了他,希望他长大后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姚明整天抱着小皮球不放,吵着要爸爸妈妈教他打篮球。父母亲一有空便跟他“耍球”,逢到自己训练和比赛,也常带他去看球。有时,他撒娇吵闹时,妈妈只要拿着小皮球来哄他,立刻就会破涕为笑。做爸爸妈妈见到这种情景,心里真有说不出的高兴:真希望他快快长大,成为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

正是姚明对篮球的这种喜爱,加上后天父母对他的培养,自己的努力,成就了他的篮球梦想。

2、学生交流听故事后的启示。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有了兴趣还不一定能成功。要成功必须先立志。一旦认准目标,就应该持之以恒,不懈努力。

五、主题升华

同学们,成才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象我们所熟知的世界级球星姚明,当初曾有位知名的教练说他不会成为一名出色的篮球运动员,但是姚明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在父母的鼓励下,他通过刻苦的努力终于站在世界球坛上、同学们,当你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千万不要轻易地放弃自己的目标,老师送你们八个字,用这八个字去对待自己喜欢和热爱的事,那么你定会体验到什么是成功。这八个字就是“永不言败、锲而不舍”。

兴趣是一扇快乐的门,打开它,你能收获欢声笑语;兴趣是一座五彩的桥,通过它,你能到达成功的彼岸;兴趣是一个神奇的精灵,拥有它,你的未来将精彩无限!

兴趣课课件 篇14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职业与职业兴趣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围绕“如何上好第四章第一节《职业与职业兴趣》这一课开展的,具体构思如下:

一、摸清整个教材知识脉络,找准本节内容的链接点和切入点。

1、在知识体系中,本节内容重点阐述职业兴趣的作用,不同职业要求不同的职业兴趣及职业兴趣的可培养性。帮助学生从兴趣的角度理解职业兴趣对择业和就业的决定作用。为第二节“职业性格”、第三节“职业能力”的学习做好铺垫。

兴趣、性格、能力是一个人不同的内在和外在的表现形式,又是相互联系的人的统一体。让学生明白“职业兴趣对职业性格的形成、职业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2、在职业认知上,必须加强对职校生“职业兴趣”的培养。

近3年我校“就业办”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年我校毕业生推荐就业率均在95%以上,但是真正能在厂家稳定工作一年以上的只有57.4%,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就业的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缺少足够的“兴趣”。不能在现有的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从社会现状及我校的就业状况可以看出,具有良好的职业兴趣的同学,能够正确了解自己。从职业需求出发,选择了符合自己身心特点的职业,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往往会取得成功。

职校生由于专业已定向,因此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职业兴趣,调试不适应未来职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有一个了解和培养的过程。

本节的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有三个:一是职业兴趣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二是职业兴趣的形成,三是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之所以将以上三点作为重点,首先是“职业兴趣影响职业定向和择业,促进智力开发和挖掘潜能,提高功效”。只有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才能积极地对“职业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学习。其次是职业兴趣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全面的认识;只有充分理解职业兴趣的可培养性,才能使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兴趣;而认识职业兴趣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过程,最终又归属到培养上,因此培养职业兴趣是重点中的重点。而“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在校时热爱所学专业,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个稳定的专业思想。

本节的教学难点有二个:

一是“职业兴趣”的概念,属于心理学范畴,学生没学过,易与“兴趣爱好”混为一谈;二是“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职业兴趣”、“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由于学生刚由基础教育转为职业教育,还没有职业体验,理解时会有一些困难。

2、在教材处理上采用“抽象概念具体化、书本理论实践化”,充分体现学用结合。

通过我校毕业生的两个典型案例,将抽象的“职业兴趣”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对表格资料及案例的归纳分析,从而对三个难点内容加以掌握。形成清晰的.教学效果主线条:(了解)职业兴趣的作用----(理解)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职业兴趣----(懂得)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学会)实践调查----(培养)热爱所学专业,养成良好兴趣。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内容占用一课时;考虑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师生互动,学用结合”的原则,兼顾学生缺乏职业体验的实际,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讨论、观察、实践、分析归纳等。

1、以我校毕业生的典型按例开讲,使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的故事中,对“兴趣、职业兴趣”等抽象的含义有一个具体而生动的理解,不拘泥于心理学的名词术语,让学生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情趣的氛围中完成教学。

2、充分运用实践教学法、讨论参与式教学法和归纳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述“职业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时,我除了将书中的材料和典型案例提供给学生外,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机电专业对附近的人才市场、劳动用工情况进行调研,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内在的规律性的认识,起到了“加深印象、帮助理解、学会应用”的作用。

3、比较法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分类和理解本节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明白“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兴趣要求是不同的”,“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兴趣要求也存在差异”。虽然同学们所学专业不同,兴趣也有差异,但是必须学会将自己适应本专业的兴趣部分与不适应的部分加以比较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提前培养出良好的职业兴趣,为以后的成功做准备。引导学生对教材中表4-1,4-2进行比较和总结。

4、用辨证法的思想教会学生分析问题。

在阐述“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观点时,让学生学会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职业兴趣,引导学会找出自身与职业兴趣不相适应的地方,逐步加以调适和改进。

5、注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和归纳能力。

课后让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社会调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其所学机电专业相关的职业群的用工情况及职业兴趣要求,并能对调研的材料进行归纳和总结。注意调查的范围不宜过大,内容明确,总结及时。

三、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正确把握,师生互动,调动他们的激情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1、在知识水平上,高一年级的职校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所以“课前预习”时学生应对本节的重点内容有所了解,并要求对所学专业的职业兴趣有大致的了解。能体会出表4-1、4-2的意思,所以“课前预习”和“课堂归纳”是必不可少的。

2、在认知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学过心理学,对“兴趣”和“职业兴趣”的心理学定义感到十分抽象,这就会在理解上产生一种障碍,而借助名人典故和我校毕业生的案例,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易懂,有趣,便于理解。

3、在实践环节上,由于学生刚由普教转入职教,对相关的职业性质还缺少了解,因此结合书本知识,安排他们进行一次小型社会调查,既能帮助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与自己所学机电专业相关的职业群及其职业兴趣的要求。让学生感觉到:书中所讲的就是他自己的事,就是为他的现在和将来在设置路标。

4、在活动和讨论中“放”,在归纳总结时“收”,真正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案例的理解,对书中材料的分析,对身边事物的调查整理已经是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的。我只是事前提出一些要求,最后带领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即可。

四、板书设计力求“简洁、形象”;作业检测做到“合理有效”

1、板书设计分为“要点内容”和“知识链结”两部分,在投影片的辅助下,板书只是摘取重点内容的关键词句。而“知识链结”则是在小结的基础上将本节的几个相关知识组成一个形象的“人”字型,心脏部分是“职业兴趣”,是本节课的中心出发点;头部是“职业兴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职业兴趣的现实意义;而“职业对职业兴趣的不同要求”和“职业兴趣的可培养性”,构成了“人”的双脚,表明要想真正体现职业兴趣的作用,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通过这两方面的认识和养成才能达到目标。这种设计既简洁又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作业布置的重点是基本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培养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及相应的职业兴趣,从而达到热爱专业学习,提前注意兴趣养成的目标。

第一题是对职业兴趣作用的理解和记忆,第二题是小型社会调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兴趣课课件 篇15

一、目的要求: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兴趣小组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学校准备购置大量的乐器,进一步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兴趣小组成员:15人左右分别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中选拔。

三、活动时间安排:每周星期一至四下午课外活动四、活动地点:四楼器材室六、指导教师:王海霞七、教学要求: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四、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器乐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训练任务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回家多练、多听的好习惯,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器乐曲。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任自由。

5、抓住点滴时间排练艺术节节目、节目要高质量、高水平,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编辑推荐

兴趣课件(系列5篇)


兴趣课件 篇1

一、目的要求: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

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音乐兴趣小组应充分发挥艺术特有的魅力,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学期,学校准备购置大量的乐器,进一步丰富学生课外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

二、兴趣小组成员:15人左右分别从初一至初三年级学生中选拔。

三、活动时间安排:每周星期一至四下午课外活动四、活动地点:四楼器材室六、指导教师:王海霞七、教学要求:1.教师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学生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

3.学生积极和辅导教师进行配合,以便使音乐兴趣活动小组开展的具有生动性、活泼性。

四、具体工作措施:

1.上好器乐兴趣活动课,做到四定。即定内容、定人员、定时间、定地点,发展学生的个性特色,以此推动学生音乐素质的全面发展。

2.在完成音训练任务的同时,不断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进一步培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使他们学有所长,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3.经常督促学生回家多练、多听的好习惯,使之不断巩固、加强。并在此尽量减少对老师的依赖心理等,平时将定期不定期的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音乐,器乐曲。

4.对小组的课程做出规范,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音乐能力为主要内容,不让学生放任自由。

5、抓住点滴时间排练艺术节节目、节目要高质量、高水平,争取取得优异成绩。

兴趣课件 篇2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职业与职业兴趣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各位评委:

大家好!

我今天的说课内容是围绕“如何上好第四章第一节《职业与职业兴趣》这一课开展的,具体构思如下:

一、摸清整个教材知识脉络,找准本节内容的链接点和切入点。

1、在知识体系中,本节内容重点阐述职业兴趣的作用,不同职业要求不同的职业兴趣及职业兴趣的可培养性。帮助学生从兴趣的角度理解职业兴趣对择业和就业的决定作用。为第二节“职业性格”、第三节“职业能力”的学习做好铺垫。

兴趣、性格、能力是一个人不同的内在和外在的表现形式,又是相互联系的人的统一体。让学生明白“职业兴趣对职业性格的形成、职业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

2、在职业认知上,必须加强对职校生“职业兴趣”的培养。

近3年我校“就业办”的统计数据表明,每年我校毕业生推荐就业率均在95%以上,但是真正能在厂家稳定工作一年以上的只有57.4%,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就业的学生对所从事的工作缺少足够的“兴趣”。不能在现有的岗位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

从社会现状及我校的就业状况可以看出,具有良好的职业兴趣的同学,能够正确了解自己。从职业需求出发,选择了符合自己身心特点的职业,他们热爱本职工作,尽职尽责,往往会取得成功。

职校生由于专业已定向,因此培养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职业兴趣,调试不适应未来职业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职业适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必须要让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有一个了解和培养的过程。

本节的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教学重点有三个:一是职业兴趣在职业活动中的作用,二是职业兴趣的形成,三是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之所以将以上三点作为重点,首先是“职业兴趣影响职业定向和择业,促进智力开发和挖掘潜能,提高功效”。只有让学生理解这些内容,才能积极地对“职业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进行全面具体的学习。其次是职业兴趣形成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必须全面的认识;只有充分理解职业兴趣的可培养性,才能使学生自觉培养良好的职业兴趣;而认识职业兴趣形成的影响因素和过程,最终又归属到培养上,因此培养职业兴趣是重点中的重点。而“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在校时热爱所学专业,刻苦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有一个稳定的专业思想。

本节的教学难点有二个:

一是“职业兴趣”的概念,属于心理学范畴,学生没学过,易与“兴趣爱好”混为一谈;二是“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职业兴趣”、“所学专业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由于学生刚由基础教育转为职业教育,还没有职业体验,理解时会有一些困难。

2、在教材处理上采用“抽象概念具体化、书本理论实践化”,充分体现学用结合。

通过我校毕业生的两个典型案例,将抽象的“职业兴趣”概念具体化,帮助学生理解。突出对重点内容的讲解,引导学生对表格资料及案例的归纳分析,从而对三个难点内容加以掌握。形成清晰的.教学效果主线条:(了解)职业兴趣的作用----(理解)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职业兴趣----(懂得)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学会)实践调查----(培养)热爱所学专业,养成良好兴趣。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内容占用一课时;考虑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师生互动,学用结合”的原则,兼顾学生缺乏职业体验的实际,采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讨论、观察、实践、分析归纳等。

1、以我校毕业生的典型按例开讲,使学生从“身边人、身边事”的故事中,对“兴趣、职业兴趣”等抽象的含义有一个具体而生动的理解,不拘泥于心理学的名词术语,让学生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在情趣的氛围中完成教学。

2、充分运用实践教学法、讨论参与式教学法和归纳式教学法进行教学。

例如,在讲述“职业对从业者兴趣的要求”时,我除了将书中的材料和典型案例提供给学生外,还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机电专业对附近的人才市场、劳动用工情况进行调研,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得出内在的规律性的认识,起到了“加深印象、帮助理解、学会应用”的作用。

3、比较法教学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分类和理解本节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明白“不同职业对从业者的兴趣要求是不同的”,“相关职业群对从业者的兴趣要求也存在差异”。虽然同学们所学专业不同,兴趣也有差异,但是必须学会将自己适应本专业的兴趣部分与不适应的部分加以比较和判断,只有这样才能提前培养出良好的职业兴趣,为以后的成功做准备。引导学生对教材中表4-1,4-2进行比较和总结。

4、用辨证法的思想教会学生分析问题。

在阐述“职业兴趣是可以培养的”观点时,让学生学会以动态的发展的观点看待职业兴趣,引导学会找出自身与职业兴趣不相适应的地方,逐步加以调适和改进。

5、注重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观察、判断和归纳能力。

课后让学生进行一次小型社会调查,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与其所学机电专业相关的职业群的用工情况及职业兴趣要求,并能对调研的材料进行归纳和总结。注意调查的范围不宜过大,内容明确,总结及时。

三、对学生认知水平的正确把握,师生互动,调动他们的激情是上好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1、在知识水平上,高一年级的职校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所以“课前预习”时学生应对本节的重点内容有所了解,并要求对所学专业的职业兴趣有大致的了解。能体会出表4-1、4-2的意思,所以“课前预习”和“课堂归纳”是必不可少的。

2、在认知过程中,由于学生没有学过心理学,对“兴趣”和“职业兴趣”的心理学定义感到十分抽象,这就会在理解上产生一种障碍,而借助名人典故和我校毕业生的案例,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易懂,有趣,便于理解。

3、在实践环节上,由于学生刚由普教转入职教,对相关的职业性质还缺少了解,因此结合书本知识,安排他们进行一次小型社会调查,既能帮助他们对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也让他们了解与自己所学机电专业相关的职业群及其职业兴趣的要求。让学生感觉到:书中所讲的就是他自己的事,就是为他的现在和将来在设置路标。

4、在活动和讨论中“放”,在归纳总结时“收”,真正突显学生的主体作用。

对案例的理解,对书中材料的分析,对身边事物的调查整理已经是学生们能够独立完成的。我只是事前提出一些要求,最后带领学生进行归纳和总结即可。

四、板书设计力求“简洁、形象”;作业检测做到“合理有效”

1、板书设计分为“要点内容”和“知识链结”两部分,在投影片的辅助下,板书只是摘取重点内容的关键词句。而“知识链结”则是在小结的基础上将本节的几个相关知识组成一个形象的“人”字型,心脏部分是“职业兴趣”,是本节课的中心出发点;头部是“职业兴趣的作用”,充分体现了职业兴趣的现实意义;而“职业对职业兴趣的不同要求”和“职业兴趣的可培养性”,构成了“人”的双脚,表明要想真正体现职业兴趣的作用,实现人生的价值,只有通过这两方面的认识和养成才能达到目标。这种设计既简洁又形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2、作业布置的重点是基本概念的理解记忆和培养一定的社会实践能力,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及相应的职业兴趣,从而达到热爱专业学习,提前注意兴趣养成的目标。

第一题是对职业兴趣作用的理解和记忆,第二题是小型社会调查,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兴趣课件 篇3

教育背景:

学生对于爱护环境的盲目性,缺少好的卫生习惯,学生卫生意识认识不足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环境卫生,培养学生正确的卫生观、自然观,教育他们热爱环境,热爱大自然。

2、指导学生学习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爱护环境的必要性,认识身边的环境卫生;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习培养卫生习惯。教学方法:

1、讲述与讨论。

2、学生演讲。

教学教具:

文章片段课前准备:

1、收集相关名言。

2、学生演讲。

3、进行团体活动分组。

4、让学生收集各种良好的卫生习惯。课后延伸:

1、作业:在周记上写本节班会的心得体会。

2、出一期《爱护身边环境》的宣传板报。预计教学课时:40分钟主题班会内容与步骤:

(一)名言指路,引入:同学们,古今中外,世界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杰出的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其中的几位。(名人名言)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1、只有服从大自然,才能战胜大自然、 ——达尔文;

2、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雨果

3、人生欲求安全,当有五要:一要清洁空气;二要澄清饮水;三要流通沟渠;四要扫洒房屋;五要日光充足、 ——南丁格尔

提问:这些名人名言有什么共同之处?

(卫生要保持,环境要爱护)

事实就是这样,我们历来都认为环境来与自然,大家都习惯了垃圾到处丢,废品不分类,一切靠自然。

提问:同学们有谁平时认为爱护身边环境至关重要呢?只寥寥几人,请同学谈谈自己不敢说这话的原因。

(二)整体感知。(文章片段)

本文以“雾霾”为线索,从长期以来人们认为的“雾霾”来自于沙漠,引出了雾霾来源于我们生活的.观点,最后又勇敢地宣布了抗击雾霾的主张。 1、学生快速浏览,整体感知。 2、学生回答。

雾霾治理不好的原因在哪?

(三)讨论从哪些方面爱护环境归纳:

①作为孩子,我们是家庭的一份子,家里卫生也有我的份。

②作为学生,我们是校园的主人,保护校园环境,应该由每一个人做到

③作为朋友,我们要提醒身边的每一个人,都要爱护环境,搞好个人卫生

④对于地球,她是我们共同的母亲,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场所。

(四)培养良好卫生习惯

1、卫生打扫

做到每日三扫,黑板灰一日已清理,教室一日一拖,打扫卫生是要仔细,拖把要洗净,垃圾桶内无赃物,抹布整理整齐,桌子横竖对齐。

2、卫生保持

不要乱丢纸屑,随时整理教室桌椅,看到垃圾要拾起,不在教室内吃零食、早中餐,节约用水。

3、环境爱护

定期将教室内的墙壁擦干净,保持教室通风,勤洗澡,勤换衣,书本整理整齐,不褶皱不乱划。

活动:保持良好卫生习惯签字活动

要求:

(1)班干部带头。

(2)每个学生都要签字,所有学生轮完为止。

(3)态度要认真、真诚。

(五)组建卫生小组

策划:葛娟娟,代清奎,郭玉凤

考核组长:曾昭君,沈雨竹,张国茂,王翔宇,陈愉婷,罗贤剑。宣传组长:陈星星,方国洪,王欣燕审计组长:李娜娜,夏雨,朱建波组员:803班学生,班主任

(六)结束语:

告别不良卫生习惯,保持良好校园环境,珍爱大自然,珍惜生命。

兴趣课件 篇4

教学内容:

湘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十二课《我们去旅行》集锦本设计制作。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简单的平面设计形式把收集的资料图片进行整理,设计制作集锦本。

2、小组合作进行有趣的美术设计活动,寻访自然美景,了解社会历史、文化渊源、探究世界奥秘,激发热爱生活、热爱艺术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设计制作集锦本。

教学难点:

运用简单的设计原理,将图片资料进行合理整合,设计制作集锦本。

教法与学法:

欣赏、观察、谈话、合作、示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相关图片资料、范作等。

学具准备:

课前搜集自己喜欢的旅游景点图片、资料、卡纸、双面胶、彩笔(或油画棒)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我要去西藏》,提问:这首歌好听吗?唱的什么?(《我要去西藏》,唱出了作者去西藏旅行的感受。)那你喜欢旅行吗?你都去过哪里?有什么感受?

导入:这节课,老师就带大家一起去旅行。(板书课题:我们去旅行)

二、发展表现:

1、欣赏感受,播放视频《神奇的宁夏》,学生欣赏。

2、提问:你从这段视频中了解了什么?

3、小结:旅行时,不仅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还能学到很多知识,如:风景名胜、风俗习惯、当地特产、名人故事等,所以古人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说法。要想在旅行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我们要学会制作旅游集锦本。那,什么是集锦本呢?

4、学生自学课本资料,了解认识集锦本。指名回答。

5、师小结讲解并板书:集锦本就是把自己收集的旅游资料用粘贴、绘画、书写等方法综合到一起的一种设计形式。由封面、内页、留言栏三部分组成。

(1)封面必须有标题。

(2)内页主要包括旅行地的地名、图片、文字介绍及相关插图。

(3)留言栏用来向观众推介作品,同时与观众取得联系。建立评价栏目,相互学习指导。

(4)集锦本的特点是什么?(吸引观众:内容令人向往,图画引发想像,文字介绍知识,激发情感。)

6、师生以宁夏为例,一起设计制作一份简单集锦本。

师强调版式设计法则:

(1)描述性文字排列有的外形规范,有的活泼有趣。

(2)标题字体设计。不同字体、不同大小的文字在版式呈现的不同效果。

(3)版式设计。(通过图例说明问题)

a、视觉反差

b、对称及不对称平衡

c、视觉节奏

d、深度

e、隐含空间

三、作业:

1、提出作业要求:请选择一个旅游景点,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制作一个旅游集锦本。要求:小组成员明确分工,分别制作好封面、内页和留言栏后,把它们组合到一起。

2、学生分组设计制作,教师巡回指导。(重点:按照自己的喜好大胆进行设计和表现;制作中注意维护好卫生,安全使用各种工具;小组成员之间注意相互合作。)

四、展示与评价:(小组交流、展示、互评)

五、收拾整理,结束教学。

板书设计:

12我们去旅行

封面(标题)

集锦本内页(地名、图片、文字介绍及相关插图)

留言栏(推介作品,取得联系)

兴趣课件 篇5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情趣与兴趣》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导入:展示漫画书

提问:

1.同学们喜不喜欢?

2.是不是经常看漫画书?

根据自己的喜好,简要回答老师的提问。引出课题《情趣与兴趣》(教师板书)

正课

兴趣与情趣的关系

1.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且我们也会在这些兴趣爱好中感受到所带来的快乐,你的兴趣爱好是什么?

(1)、你觉得这些兴趣爱好对我们都有益吗?

(2)、请学生就某种兴趣爱好进行表演展示

2.当我们因为对美的感受而使我们持续于某种兴趣爱好或使之成为我们生活习惯时,这种兴趣爱好还能称为兴趣爱好吗?

3.兴趣展示。(教师板书)

4.学生回答及表演并说出作品创意(教师回归“漫画书”问题)

5.引出兴趣的话题

6.通过学生对兴趣的认识,引出兴趣与情趣的关系并总结出情趣是通过兴趣表现出来的。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

正课

情趣的雅与俗

提问:

1.板书所展示的我们同学的各种兴趣爱好分别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情趣?(老师引导)

2.图片展示

书法——桂海碑林(兴趣——情趣)

摄影——龙胜梯田(兴趣——情趣)

灵渠、阳朔、市区…

学生思考回答

一个人的情趣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对高雅情趣的追求,也是个人修养的提升。

结尾

回归身边

“今天你弯腰了吗?”

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相统一,人与山水共驰名!

教学效果预测

引领学生带着对美的追求、对家乡的热爱,贴近学生生活,探讨身边话题,认识和了解自我情趣,提升修养、践行道德。

《情趣与兴趣》教学反思

对《情趣与兴趣》这课书的内容,先后设计了两个教案。第一个教案是以桂林山水为主题进行教学设计。

在第一个教案中,通过以秋游为话题,引出课题《情趣与兴趣》;对身边的美的观察、感悟,引出情趣的话题;通过《家乡美》的作品展示与解读,揭示情趣是通过兴趣表现出来的。情趣是以兴趣为基础而产生的;通过桂海碑林、灵渠等感悟理解桂林山水中的文化内涵;通过龙胜梯田感悟人之美与自然之美的统一,引出高雅情趣的体现及要求;通过对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懂得一个人的情趣可以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对高雅情趣的追求,也是个人修养的提升;通过古往今来桂林所获得的美誉,引申在展示山水风光的同时,更要展示新时代的人文风貌,努力做到人与自然相统一,人与山水共驰名。这个教学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难突破,在对家乡的美的探讨过程中,学生很难说出具体的家乡的美,以至这节课无法展开。课后反思,可能是自己对学情考虑的不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似乎话题离学生太远了,在学生的思想中也不会深入思考过这些,刚开始话题就拔得太高了,学生无法接受。

课后马上修改教案,在第二个教案的设计过程中,启用了第一个教案中删掉的环节,就是“写兴趣”(学生说,老师板书),并且把这个环节作为本节课的中心环节。第二个教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紧贴学生自深感兴趣的话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节奏的把握,对知识点的.概括、归纳总结能力有所加强。但在对课堂突发情况处理上还有欠缺,在课程实践环节,请学生对某个兴趣爱好进行表演展示这个环节,学生表现冷淡,以至这个环节无法进行,不得不临时改变设计强行引入问题。在整节课,自己讲述过多,特别是在讲情趣与兴趣的关系上,讲得太多、太深,应该一带而过。在课堂语言中,“高雅的环境”这句话出现了歧义。在和学生互动中,对学生的肯定过少。

在整体课程的设计中活动游戏环节过少,这也许和个人观念有关,个人不愿搞那种花哨的课堂,始终想追求一种真实、有价值、有意义的课堂,认为那样的课堂上,每个人都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而且这种感悟和收获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应该是发自真心的。但现在发现最终结果的实现,一个合理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以结果为目的的过程的设计过程中,凡是有利于结果实现的方式、方法都不应该回避,而且应该毫不犹豫地运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自己的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逐渐的发生着转变!

高数课件(优选15篇)


教案课件的重要性不仅涉及到教学过程中的步骤,还涉及到教学的课程标准。因此,每位教师都应该精心设计自己的教案课件。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通常会在教案中得到体现。那么,针对于写好教案课件,是否有一些优秀的范文可以参考呢?为了满足您的需求,趣祝福的编辑费尽心思,精心编写了一篇“高数课件”。欢迎您访问我们的网站,我们将持续更新新的内容!

高数课件(篇1)

一、探究式教学模式概述

1、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含义。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来展开学习活动,通过自己大脑的独立思考和探究,去弄清事物发展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从中探索出知识规律的教学模式。它的基本特征是教师不把跟教学内容有关的内容和认知策略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创造一种适宜的认知和合作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形成认知策略,从而对教学目标进行一种全方位的学习,实现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可见,探究式教学主张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和探究知识的过程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2、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质。课堂探究式教学的实质是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科学探究的过程来理解科学探究概念和科学规律的本质,并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具体地说,它包括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是有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有丰富的教学资源,而且这些资源是围绕某个知识主题来展开的。这个学习环境具有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它使学生很少感到有压力,能自主寻找所需要的信息,提出自己的设想,并以自己的方式检验其设想。二是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指导,使学生在研究中能明确方向。这说明探究式教学的本质特征是不直接把与教学目标有关的概念和认知策略告诉学生,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创造出一种智力交流和社会交往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究自己发现规律。

3、探究式教学模式的特征。

(1)问题性。问题性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关键。能否提出对学生具有挑战性和吸引力的问题,使学生产生问题意识,是探究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恰当的问题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并引发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造思维。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提出:“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在本质上是一样的,都是一个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探究式教学的重要使命。

(2)过程性。过程性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重点。爱因斯坦说:“结论总以完成的形式出现,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也就很难达到清楚、全面理解的境界。”探究式教学模式正是考虑到这些人的认知特点来组织教学的,它强调学生探索知识的经历和获得新知识的亲身感悟。

(3)开放性。开放性是探究式教学模式的难点。探究式教学模式总是综合合作学习、发现学习、自主学习等学习方式的长处,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提倡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探究式教学模式要面对大量开放性的问题,教学资源和探究的结论面对生活、生产和科研是开放的,这一切都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二、教学设计案例

1、教学内容:数字排列中3、9的探究式教学。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数字排列的知识,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过程与方法:在探究过程中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和逻辑推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归纳等综合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认识客观规律的一般过程。

3、教学方法:谈话探究法,讨论探究法。

4、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教师:在高中数学第十章的教学中,有关数字排列的问题占有重要位置。我们曾经做过的有关数字排列的题目,如“由若干个数字排列成偶数”、“能被5整除的数”等问题,只要使排列成的数的个位数字为偶数,则这个数就是偶数,当排列成的数的个位数字为0或5时,则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那么能被3整除的数,能被9整除的数有何特点?

(2)提出问题。

问题1:在用1、2、3、4、5、6六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中,是9的倍数的共有()

A、36个B、18个C、12个D、24个

问题2:在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自然数中,有多少个能被6整除的五位数?

(3)探究思考。点评:乍一看问题1,对于由若干个数字排列成9的倍数的问题,如:81、72、63、54、45、36、27、18、9这些能够被9整除的数的个位数字依次是1、2、3、4、5、6、7、8、9。因此,要考察能被9整除的数,不能只考虑个位数字了。于是,需另辟蹊径,探究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点,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

教师:同学们观察81、72、63、54、45、36、27、18、9这些数,甚至再写出几个能被9整除的数,如981、1872等,看看它们有何特点?

学生:它们都满足“各位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

教师:此结论的正确性如何?

学生:老师,我们证明此结论的正确性,好吗?

教师:好。

学生:证明:不妨以n是一个四位数为例证之。

设n=1000a+100b+10c+d(a,b,c,d∈N)依条件,有a+b+c+d=9m(m∈N)

则n=1000a+100b+10c+d

=(999a+a)+(99b+b)+(9c+c)+d

=(999a+99b+9c)+(a+b+c+d)

=9(111a+11b+c)+9m

=9(111a+11b+c+m)

∵ a,b,c,m∈N

∴ 111a+11b+c+m∈N

所以n能被9整除

同理可证定理的后半部分。

教师:看来上述结论正确。所以得到如下定理。

定理: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9整除;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3整除。

教师:利用该定理可解决“能被3、9整除”的数字排列问题,请同学们先解答问题1。

学生:尝试1+4+5+6=16,1+3+4+5=13,2+3+4+5=14,2+4+5+6=17,1+2+3+4=10,1+2+5+6=14。

教师:启发学生观察这些数字有何特点?提问学生。

学生:可以看出只要从1、2、3、4、5、6这六个数中,选取的四个数字中含1(或2),或者同时含1、2,选取的四个数字之和都不是9的倍数。

教师:请学生们继续尝试选取其他数字试一试。

学生:3+4+5+6=18是9的倍数。

教师:因此用1、2、3、4、5、6六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四位数中,是9的倍数的数,就是由3、4、5、6进行全排列所得,共有=24(个)。

故应选D。

(4)学以致用。

问题2:在用0、1、2、3、4、5这六个数字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自然数中,有多少个能被6整除的五位数?

教师:从上面的定理知: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3整除。同学们对问题2有何想法?

学生讨论:

学生1:被6整除的五位数必须既能被2整除,又能被3整除,故能被6整除的五位数,即为各位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的五位偶数。

学生2:由于1+2+3+4+5=15,能被3整除,所以选取的5个数字可分两类:一类是5个数字中无0,另一类是5个数字中有0(但不含3)。

学生3:第一类:5个数字中无0的五位偶数有。

第二类:5个数字中含有0不含3的五位偶数有两类,第一,0在个位有个;第二,个位是2或4有,所以共有+ 。

学生4:由分类计数原理得:能被6整除的无重复数字的五位数共有+ + =108(个)。

(5)概括强化。

重点:了解数字排列问题的特点,理解掌握数字排列中3、9问题的规律。

难点:数字排列知识的灵活应用。

关键:证明的思路以及定理的得出。

新学知识与已知知识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已知知识“由若干个数字排列成偶数”、“能被5整除的数”等问题,只要使排列成的数的个位数字为偶数,则这个数就是偶数,当排列成的数的个位数字为0或5时,则这个数就能被5整除”。新学知识“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9整除;如果一个自然数n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n就能够被3整除。都是数字排列知识,要学会灵活应用。

(6)作业。请同学们自拟练习题,以求达到熟练解决此类问题的目的。

总之,探究式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教学的种种弊端提出来的,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过于强调接受式学习的状况,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并强调获得知识、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价值观的过程,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高数课件(篇2)

一、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流程图的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

(2)能用字语言表示算法,并能将算法用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理解流程图的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程序化思想,在归纳概括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算法的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难点:用含有选择结构的流程图表示算法。

三、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学生通过动手作图,.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用图表示算法,体会到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经历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而学习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表示简单的流程图。

教学用具:尺规作图工具,多媒体。

四、教学思路

(一)、问题引入 揭示题

例1 尺规作图,确定线段的一个5等分点。

要求:同桌一人作图,一人写算法,并请学生说出答案。

提问:用字语言写出算法有何感受?

引导学生体验到:显得冗长,不方便、不简洁。

教师说明:为了使算法的表述简洁、清晰、直观、便于检查,我们今天学习用一些通用图型符号构成一张图即流程图表示算法。

本节要学习的是顺序结构与选择结构。

右图即是同流程图表示的算法。

(二)、观察类比 理解题

1、 投影介绍流程图的符号、名称及功能说明。

符号 符号名称 功能说明

终端框 算法开始与结束

处理框 算法的各种处理操作

判断框 算法的各种转移

输入输出框 输入输出操作

指向线 指向另一操作

2、讲授顺序结构及选择结构的概念及流程图

(1)顺序结构

依照步骤依次执行的一个算法

流程图:

(2)选择结构

对条进行判断决定后面的步骤的结构

流程图:

3.用自然语言表示算法与用流程图表示算法的比较

(1)半径为r的圆的面积公式 当r=10时写出计算圆的面积的算法,并画出流程图。

解:

算法(自然语言)

①把10赋与r

②用公式 求s

③输出s

流程图

(2) 已知函数 对于每输入一个X值都得到相应的函数值,写出算法并画流程图。

算法:(语言表示)

① 输入X值

②判断X的范围,若 ,用函数Y=x+1求函数值;否则用Y=2-x求函数值

③输出Y的值

流程图

小结:含有数学中需要分类讨论的或与分段函数有关的问题,均要用到选择结构。

学生观察、类比、说出流程图与自然语言对比有何特点?(直观、清楚、便于检查和交流)

(三)模仿操作 经历题

1.用流程图表示确定线段A.B的一个16等分点

2.分析讲解例2;

分析:

思考:有多少个选择结构?相应的流程图应如何表示?

流程图:

(四)归纳小结 巩固题

1.顺序结构和选择结构的模式是怎样的?

2.怎样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五)练习P99 2

(六)作业P99 1

高数课件(篇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次函数的图像》,下面我将围绕本节课“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三个问题,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课堂设计五方面逐一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高中数学必修1,第二章第4.1节。二次函数的图像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学生是高一学生,他们在初中的时候已经学习过有关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另一方面,二次函数解析式中的系数由常数转变为参数,使学生对二次函数的图像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培养学生利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标教学理念,我将教学目标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知识与技能

理解二次函数中参数a,b,c,h,k对其图像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对二次函数图像平移的研究方法,能迁移到其他函数图像的研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的作用,感受到数学中数与形的辩证统一。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通过以上对教材和学生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我将本节课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重点:二次函数图像的平移变换规律及应用。

难点:探索平移对函数解析式的影响及如何利用平移变换规律求函数解析式,并能把平移变换规律迁移到其他函数。

四、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启发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和讨论法。学生可以在多媒体中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启发式教学和讨论法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善于思考的能力。

2、学法分析

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学生不仅要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怎样学习,为终生学习奠定扎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我将引导学生通过合作交流、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学习。

五、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课的三维目标,并突破重难点,我将设计以下五个环节来进行我的教学。

(1)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我将先从之前学习的知识引入,给出一些函数,比如y=x2、y=2x2,让学生作出这些函数的图像,然后让学生比较这些函数图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由此引入我的新课。一方面让学生总结复习已有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另一方面,使学生在自己熟悉的问题中首先获得解题成功的快乐体验。

(2)讲授新课

例1:画出函数y=2x2,y=2(x+1)2,y=2(x+1)2+3的图像

让学生画出他们的图像并观察函数图像的特点,再让学生与多媒体课件展示的图像进行对比,得出结论:若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y=ax2+bx+c,先将其化成y=a(x+h)2+k的形式,从而判断出y=ax2+bx+c是如何由y=ax2变换得到的。

前面的练习和例题,基本涵盖了二次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各种情况,启发并引导了学生将实例的结论进行总结,得出y=x2到y=ax2,y=ax2到y=a(x+h)2+k,y=ax2到y=ax2+bx+c(其中,a均不为0)的图像变化过程,即a>0开口向上,a

(3)巩固练习

我将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完成课本44页1-3题。通过这种练习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二次函数中参数对图像的影响。

(4)归纳总结

我先让学生进行小结,然后教师进行补充,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既有利于学生巩固知识,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可以进行适当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做好准备。

高数课件(篇4)

教学目的:使学生熟练掌握奇偶函数的判定以及奇偶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

培养学生化归、分类以及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分析、解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知识要点回顾

1、奇偶函数的定义:应注意两点:①定义域在数轴上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奇偶函数的必要非充分条件。②f(x)f(x)或f(x)f(x)是定义域上的恒等式(对定义域中任一x均成立)。

2、判定函数奇偶性的方法(首先注意定义域是否为关于原点的对称区间)

①定义法判定(有时需将函数化简,或应用定义的变式:f(x)f(x)f(x)f(x)0f(x)1(f(x)0)。f(x)

②图象法。

③性质法。

3、奇偶函数的性质及其应用

①奇偶函数的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②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并且在两个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同的单调性;③偶函数图象关于y轴对称,并且在两个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单调性相反;④若奇函数f(x)的定义域包含0,则f(0)=0;⑤f(x)为偶函数,则f(x)f(x);⑥y=f(x+a)为偶函数

而偶函数y=f(x+a)的对称轴为f(xa)f(xa)f(x)对称轴为x=a,x=0(y轴);⑦两个奇函数的和差是奇函数,积商是偶函数;两个偶函数的和差、积商都是偶函数;一奇一偶的两个函数的积商是奇函数。

二、典例分析

例1:试判断下列函数的奇偶性

|x|(x1)0;(1)f(x)|x2||x2|;(2)f(x);(3)f(x)x2x1__(x0)(4)f(x);(5)ylog2(x;(6)f(x)loga。2x1__(x0)

解:(1)偶;(2)奇;(3)非奇非偶;(4)奇;(5)奇;(6)奇。简析:(1)用定义判定;

(2)先求定义域为[,再化简函数得f(x)则f(x)f(x),为奇函数;

(3)定义域不对称;

(4)x注意分段函数奇偶性的判定;

(5)、均利用f(x)f(x)0判定。

例2,(1)已知f(x)是奇函数且当x>0时,f(x)x32x21则xR时x32x21(x0)f(x)0(x0)32x2x1(x0)

(2)设函数yf(x1)为偶函数,若x1时yx21,则x>1时,yx24x5。

简析:本题为奇偶函数对称性的灵活应用。

(1)中当x

也可画出示意图,由原点左边图象上任一点(x,y)关于原点的对称点(x,y)在右边的图象上可得y(x)32(x)21yx32x21。

(2)中yf(x1)为偶函数f(x1)f(x1)f(x)的对称轴为

x=1故x=1右边的图象上任一点(x,y)关于x=1的对称点(x2,y)在

(可画图帮助分析)。yx21上,∴y(x2)21x24x5。

本题也可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确定出解析式。

练习:设f(x)是定义在[—1,1]上的偶函数,g(x)与f(x)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当x[2,3]时g(x)2t(x2)4(x2)3(t为常数),则f(x)的表达式为xx。

例3:若奇函数f(x)是定义在(—1,1)上的增函数,试解关于a的不等式f(a2)f(a24)0。

分析:抽象函数组成的不等式的求解,常利用函数的单调性脱去“f”符号,转化为关于自变量的不等式求解,但要注意定义域)。

解:依题意得f(a2)f(a24)f(4a2)(∵f(x)为奇函数)又∵f(x)是定义在(—1,1)上的单调增函数

1a21∴1a241

2a24aa2

∴解集是{aa2}

变式1:设定义在[—2,2]上的偶函数f(x)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f(1m)f(m),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1m||m|简解:依题意得21m2

2m2121m

(注意数形结合解题)

变式2:设定义在[—2,2]上的偶函数y=f(x+1)在区间[0,2]上单调递减,若f(1—m)

11m3简解:依题意得1m3

|1m1||m1|1m22

例4,已知函数f(x)满足f(x+y)+f(x—y)=2f(x)·f(y),(x,yR),且

(1)f(0)=1,(2)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f(0)0,试证:

(分析:抽象函数奇偶性的证明,常用到赋值法及奇偶性的定义)。解:(1)令x=y=0,有f(0)f(0)2f2(0),又f(0)0∴f(0)1。

(2)令x=0,得f(y)f(y)2f(0)f(y)2f(y)

∴f(y)f(y)(yR)

∴f(x)为偶函数,∴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归类总结出抽象函数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变式训练:设f(x)是定义在(0,)上的减函数,且对于任意x,y(0,)x都有f()f(x)f(y)y

1(1)求f(1);(2)若f(4)=1,解不等式f(x6)f()2x

(点明题型特征及解题方法)

三、小结

1、奇偶性的判定方法;

2、奇偶性的灵活应用(特别是对称性);

3、求解抽象不等式及抽象函数的常用方法。

四、课后练习及作业

1、完成《教学与测试》相应习题。

2、完成《导与练》相应习题。

高数课件(篇5)

一、教学目标:

1.通过高速公路上的实际例子,引起积极的思考和交流,从而认识到生活中处处可以遇到变量间的依赖关系.能够利用初中对函数的认识,了解依赖关系中有的是函数关系,有的则不是函数关系.

2.培养广泛联想的能力和热爱数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在于让学生领悟生活中处处有变量,变量之间充满了关系

教学难点:培养广泛联想的能力和热爱数学的态度

三、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法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探索:

阅读课文P25页。实例:书上在高速公路情境下的问题。

在高速公路情景下,你能发现哪些函数关系?

2.对问题3,储油量v对油面高度h、油面宽度w都存在依赖关系,两种依赖关系都有函数关系吗?

问题小结:

1.生活中变量及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随处可见,并非有依赖关系的两个变量都有函数关系,只有满足对于一个变量的每一个值,另一个变量都有确定的值与之对应,才称它们之间有函数关系。

2.构成函数关系的两个变量,必须是对于自变量的每一个值,因变量都有确定的y值与之对应。

3.确定变量的依赖关系,需分清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如果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那么这个变量是因变量,另一个变量是自变量。

(二)、新课探究——函数概念

1.初中关于函数的定义:

2.从集合的观点出发,函数定义:

给定两个非空数集A和B,如果按照某个对应关系f,对于A中的任何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f(x)与之对应,那么就把这种对应关系f叫做定义在A上的函数,记作或f:A→B,或y=f(x),x∈A.;

此时x叫做自变量,集合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集合{f(x)︱x∈A}叫作函数的值域。习惯上我们称y是x的函数。

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4.函数值

当x=a时,我们用f(a)表示函数y=f(x)的函数值。

高数课件(篇6)

一、单元教学内容

(1)算法的基本概念

(2)算法的基本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算法的基本语句:输入、输出、赋值、条件、循环语句

二、单元教学内容分析

算法是数学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计算科学的重要基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算法在科学技术、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并日益融入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算法思想已经成为现代人应具备的一种数学素养。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数学中蕴涵了丰富的算法思想。在本模块中,学生将在中学教育阶段初步感受算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对具体数学实例的分析,体验程序框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通过模仿、操作、探索,学习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以及算法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三、单元教学课时安排:

1、算法的基本概念 3课时

2、程序框图与算法的基本结构 5课时

3、算法的基本语句 2课时

四、单元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

2、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程序框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程序框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循环结构。

3、经历将具体问题的程序框图转化为程序语句的过程,理解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输入、输出、斌值、条件、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

4、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五、单元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1、重点

(1)理解算法的含义 (2)掌握算法的基本结构 (3)会用算法语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难点

(1)程序框图 (2)变量与赋值 (3)循环结构 (4)算法设计

六、单元总体教学方法

本章教学采用启发式教学,辅以观察法、发现法、练习法、讲解法。采用这些方法的原因是学生的逻辑能力不是很强,只能通过对实例的认真领会及一定的练习才能掌握本节知识。

七、单元展开方式与特点

1、展开方式

自然语言→程序框图→算法语句

2、特点

(1)螺旋上升 分层递进 (2)整合渗透 前呼后应 (3)三线合

一 横向贯通 (4)弹性处理 多样选择

八、单元教学过程分析

1. 算法基本概念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解决具体问题过程与步骤的分析(喝茶,如二元一次方程组求解问题),体会算法的思想,了解算法的含义,能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2.算法的流程图教学过程分析

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通过模仿、操作、探索,经历通过设计流程图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算法和程序语言的区别;在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理解流程图的三种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分支、循环,会用流程图表示算法。

3. 基本算法语句教学过程分析

经历将具体生活中问题的流程图转化为程序语言的过程,理解表示的几种基本算法语句:赋值语句、输入语句、输出语句、条件语句、循环语句,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基本思想。能用自然语言、流程图和基本算法语句表达算法,

4. 通过阅读中国古代数学中的算法案例,体会中国古代数学对世界数学发展的贡献。

九、单元评价设想

1.重视对学生数学学习过程的评价

关注学生在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中,是否对用集合语言描述数学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充满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能否体会集合语言准确、简洁的特征;是否能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2.正确评价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关注学生在本章(节)及今后学习中,让学生集中学习算法的初步知识,主要包括算法的基本结构、基本语句、基本思想等。算法思想将贯穿高中数学课程的相关部分,在其他相关部分还将进一步学习算法

高数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集合和元素的定义;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的数集及表示。

2.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 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如:{1,2,3,4,5},{x2,3x+2,5y3-x,x2+y2},…;

说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

虑元素的顺序。

2.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

3.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

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

例1.(课本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到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4)方程组 的解组成的集合。

思考2:(课本P4的思考题)得出描述法的定义: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

如:{x|x-3>2},{(x,y)|y=x2+1},{x|直角三角形},…;

说明:

1.课本P5最后一段话;

2.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2+3x+2}与 {y|y= x2+3x+2}是不同的两个集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x|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例2.(课本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

(3)方程组 的解。

思考3:(课本P6思考)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二).课堂练习:

1.课本P6练习2;

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

3.集合A={x| ∈Z,x∈N},则它的元素是 。

4.已知集合A={x|-3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作业布置:

1. 习题1.1,第3.4题;

2. 课后预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高数课件(篇8)

一、课题:

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数学第一册(上)《2.7对数》

二、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基本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学习活动,把数学的应用自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引入,总有它的现实或数学理论发展的需要。都应强调它的现实背景、数学理论发展背景或数学发展历史上的背景,这样才能使教学内容显得自然和亲切,让学生感到知识的发展水到渠成而不是强加于人,从而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的实际背景和应用的价值。在教学设计时,既要关注学生在数学情感态度和科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在课程实施中,应结合教学内容介绍一些对数学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历史事件和人物,用以反映数学在人类社会进步、人类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同时反映社会发展对数学发展的促进作用。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学习对数的概念及其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它属于函数领域的知识。而对数的概念是对数函数部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之一,而函数的思想方法贯穿在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通过对数的学习,可以解决数学中知道底数和幂值求指数的问题,以及对数函数的相关问题。

四、学情分析:

在ab=N(a>0,a≠1)中,知道底数和指数可以求幂值,那么知道底数和幂值如何求求指数,从学生认知的角度自然就产生了这样的需要。因此,在前面学习指数的基础上学习对数的概念是水到渠成的事。

五、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对数的概念。

2.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二)能力目标:

1.理解对数的概念。

2.能够进行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

(三)德育渗透目标:

1.认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六、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对数定义,难点是对数概念的理解。

七、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法八、教学流程:

问题情景(复习引入)——实例分析、形成概念(导入新课)——深刻认识概念(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变式分析、深化认识(对数的性质、对数恒等式,介绍自然对数及常用对数)——练习小结、形成反思(例题,小结)

八、教学反思:

对本节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本人反复阅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教材内容的处理收到了一定的预期效果,尤其是练习的处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合作意识,达到了设计中所预想的目标。然而还有一些缺憾:对本节内容,难度不高,本人认为,教师的干预(讲解)还是太多。在以后的教学中,对于一些较简单的内容,应放手让学生多一些探究与合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等教学因素,都在不断更新,作为数学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从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设计课堂教学,关注学生个性和潜能的发展,使教学过程更加切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对于本教学设计,时间仓促,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期待与各位同仁交流。

高数课件(篇9)

(1)知识目标: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探索并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2.会由圆的方程写出圆的半径和圆心,能根据条件写出圆的方程.

(2)能力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和待定系数法的理解;

3.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合作交流的意识,在体验数学美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圆的标准方程的求法及其应用.

(2)教学难点: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圆的标准方程以及选择恰

当的坐标系解决与圆有关的实际问题.

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迪思维)

问题一:已知隧道的截面是半径为4m的半圆,车辆只能在道路中心线一侧行驶,一辆宽为2.7m,高为3m的货车能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引导] 画图建系

[学生活动]:尝试写出曲线的方程(对求曲线的方程的步骤及圆的定义进行提示性复习)

解:以某一截面半圆的圆心为坐标原点,半圆的直径AB所在直线为x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则半圆的方程为x2 y2=16(y≥0)

将x=2.7代入,得 .

即在离隧道中心线2.7m处,隧道的高度低于货车的高度,因此货车不能驶入这个隧道。

(二)深入探究(获得新知)

问题二:1.根据问题一的探究能不能得到圆心在原点,半径为 的圆的方程?

答:x2 y2=r2

2.如果圆心在 ,半径为 时又如何呢?

[学生活动] 探究圆的方程。

[教师预设] 方法一:坐标法

如图,设M(x,y)是圆上任意一点,根据定义点M到圆心C的距离等于r,所以圆C就是集合P={M||MC|=r}

由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M适合的条件可表示为 ①

把①式两边平方,得(x―a)2 (y―b)2=r2

方法二:图形变换法

方法三:向量平移法

(三)应用举例(巩固提高)

I.直接应用(内化新知)

问题三:1.写出下列各圆的方程(课本P77练习1)

(1)圆心在原点,半径为3;

(2)圆心在 ,半径为 ;

(3)经过点 ,圆心在点 .

2.根据圆的方程写出圆心和半径

(1) ; (2) .

II.灵活应用(提升能力)

问题四:1.求以 为圆心,并且和直线 相切的圆的方程.

[教师引导]由问题三知:圆心与半径可以确定圆.

2.已知圆的方程为 ,求过圆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

[学生活动]探究方法

[教师预设]

方法一:待定系数法(利用几何关系求斜率-垂直)

方法二:待定系数法(利用代数关系求斜率-联立方程)

方法三:轨迹法(利用勾股定理列关系式) [多媒体课件演示]

方法四:轨迹法(利用向量垂直列关系式)

3.你能归纳出具有一般性的结论吗?

已知圆的方程是 ,经过圆上一点 的切线的方程是: .

III.实际应用(回归自然)

问题五:如图是某圆拱桥的一孔圆拱的示意图,该圆拱跨度AB=20m,拱高OP=4m,在建造时每隔4m需用一个支柱支撑,求支柱 的长度(精确到0.01m).

[多媒体课件演示创设实际问题情境]

(四)反馈训练(形成方法)

问题六:1.求以C(-1,-5)为圆心,并且和y轴相切的圆的方程.

2.已知点A(-4,-5),B(6,-1),求以AB为直径的圆的方程.

3.求圆x2 y2=13过点(-2,3)的切线方程.

4.已知圆的方程为 ,求过点 的切线方程.

(五)小结反思(拓展引申)

1.课堂小结:

(1)圆心为C(a,b),半径为r 的圆的标准方程为:

当圆心在原点时,圆的标准方程为:

(2) 求圆的方程的方法:①找出圆心和半径;②待定系数法

(3) 已知圆的方程是 ,经过圆上一点 的切线的方程是:

(4) 求解应用问题的一般方法

2.分层作业:(A)巩固型作业:课本P81-82:(习题7.6)1.2.4

(B)思维拓展型作业:

试推导过圆 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

3.激发新疑:

问题七:1.把圆的标准方程展开后是什么形式?

2.方程: 的曲线是什么图形?

教学设计说明

圆是学生比较熟悉的曲线,初中平面几何对圆的基本性质作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因此这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用解析法研究圆的标准方程及其简单应用。.首先,在已有圆的定义和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的基础上,用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探究获得圆的标准方程,然后,利用圆的标准方程由浅入深的解决问题,并通过圆的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增强学生用数学的意识。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我分别在引例和问题四中,设计了两次由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思路,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问题的设计中,我用一题多解的探究,纵向挖掘知识深度,横向加强知识间的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并且使学生的有效思维量加大,随时对所学知识和方法产生有意注意,能力与知识的形成相伴而行,这样的设计不但突出了重点,更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本节课的设计了五个环节,以问题为纽带,以探究活动为载体,使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教师的指导下把探究活动层层展开、步步深入,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应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锻炼了思维.提高了能力。

高数课件(篇10)

一.说教材

1.1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课为《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试用教材数学(第二册)》5.6函数图象的定位作图法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为基本函数 与一般函数 间的图象平移变换规律。

函数图象的平移,既是前阶段函数性质及具体函数研究的延续和深化,也是后阶段定位作图法以至解析几何中移轴化简的基础和渗透,在教材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更为重要的是,这段内容还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化归思想、映射与对应思想、换元方法等。

1.2 教学目标

1.2.1知识目标

⑴、给定平移前后函数解析式,能熟练叙述相应的平移变换,正确掌握平移方向与 、 符号的关系。

⑵、能较熟练地化简较复杂的函数解析式,找出对应的基本函数模型(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指数函数等)。

⑶、初步学会应用平移变换规律研究较复杂的函数的具体性质(如值域、单调性等)。

1.2.2能力目标

⑴、在数学实验平台上,能自主探究,改变相应参数和函数解析式,观察相应图象变化,经历命题探索发现的过程,提高观察、归纳、概括能力。

⑵、结合学习中发现的问题,学会借助于数学软件等工具研究、探索和解决问题,学会数学

地解决问题。

⑶、渗透数学思想与方法(如化归、映射的思想,换元的方法)的学习,发展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合情推理、直觉等)。

1.2.3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合作交流的主体意识,在知识的探索和发现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数学学习的意义,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念(态度、兴趣等)。

1.3 教材重点和难点处理思路

重点:函数图象的平移变换规律及应用

难点:经历数学实验方法探索平移对函数解析式的影响及如何利用平移变换规律化简函数解析式、研究复杂函数

教材在这段内容的处理上,注重直观性背景,注重学生丰富感性知识的获得,淡化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即平移公式。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不经受足够的亲身体验而简单的记住结论的话,往往很难在形式化的解析式与具体的图象平移之间建立联系,并且移轴与移图象之间也容易搞混,说明这段内容不能采取简单的“告诉”方式,须让学生自主发现命题、发现规律,让他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策略:

⑴、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精心设计一些适合学生学力的数学实验平台,分层次逐步引导学生观察图象的平移方向与函数解析式中 、 符号的关系,抽象、归纳出平移变换规律。 ⑵、创设情境,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求知欲,能借助于数学软件多角度积极探求错误原因,使学生认识到形如 的函数须提取 前的系数化为 的形式,从而真正认识解析式形式化的特点。

⑶、数学实验采取小组合作研究共同完成简单实验报告的形式,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从而实现对平移变换规律知识的建构。

二.说教法

针对职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征,在遵循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本节课我主要采取以实验发现法为主,以讨论法、练习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手段,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亲历数学知识建构过程,体验数学发现的喜悦。

本节课的设计一方面重视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是活动的过程,因此不是按照已形式化了的现成的数学规则去操作数学,而是采取数学实验的方式,使学生有机会经受足够的亲身体验,亲历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使学生学会从具体情境中提取适当的概念,从观察到的实例中进行概括,进行合理的数学猜想与数学验证,并作更高层次的数学概括与抽象;从而学会数学地思考。

另一方面,注重创设机会使学生有机会看到数学的全貌,体会数学的全过程。整堂课的设计围绕研究较复杂函数的性质展开,以问题“函数 的性质如何”为主线,既让学生清楚研究函数图象平移的必要性,明确学习目标,又让学生初步学会如何应用规律解决问题,体会知识的价值,增强求知欲。

总之,本节课采用数学实验发现教学,学生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探究;利用实物投影进行集体交流,及时反馈相关信息。

三.说学法

“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须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美国某大学有一句名言:“让我听见的,我会忘记;让我看见的,我就领会了;让我做过的,我就理解了。”通过学生的自主实验,在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的基础之上,真正正确掌握平移方向。

教师的“教”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更主要的是要让学生“会学知识”。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指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本节课的教学中创设利于学生发现数学的实验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做数学”,将传统意义下的“学习”数学改变为“研究”数学。从而,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在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学会数学地思考。

四.说程序

4.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在简要回顾前面研究的具体函数(指数函数、幂函数、三角函数等)性质后,提出问题“如何研究 的性质?”

引导学生讨论后,总结出两种思路,即:思路1、通过描点法作出函数的图象,借助于图象研究相关性质;思路2、将 的性质问题化归为 的问题,借助于基本函数 的性质解决新问题。

从而自然地引出课题,关键是找出 与 的关系,尤其是图象间的联系。更一般地,就是基本函数 与 间的联系。

4.2数学实验,自主探索

这一环节主要分两阶段。

1、尝试初探

引例、函数 与 图象间的关系

这一阶段主要由教师讲解,学生观察发现,意在突出两函数图象形状相同、位置不同,后者可以由前者平移得到。

讲解时,利用几何画板的度量功能,给出两个对应点的坐标,易于学生发现点的坐标关系,并给出相应的辅助线,一方面便于学生发现规律,另一方面也是为后面定位作图法的学习作好铺垫。

2、实验发现

本阶段由学生以小组合作探索的形式完成,通过填写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探索规律的任务。 实验1、试改变实验平台1中的参数 、 ,观察由 的图象到 的变换现象,依照给出的样例填写下表,并总结其中的平移变换规律。

函数 解析式平移变换规律12向左平移2个单位,向上平移1个单位 实验结论

高数课件(篇11)

重点难点教学:

1.正确理解映射的概念;

2.函数相等的两个条件;

3.求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一.教学过程:

1.使学生熟练掌握函数的概念和映射的定义;

2.使学生能够根据已知条件求出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

3.使学生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二.教学内容:

1.函数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function),记作:

(),yf_A

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作定义域(domain),与x的值对应的y值叫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_A?叫值域(range)。显然,值域是集合B的子集。

注意:

①“y=f(x)”是函数符号,可以用任意的字母表示,如“y=g(x)”;

②函数符号“y=f(x)”中的f(x)表示与x对应的函数值,一个数,而不是f乘x.

2.构成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对应关系和值域。

3、映射的定义

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

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

4.区间及写法:

设a、b是两个实数,且a

(1)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b];

(2)满足不等式axb??的实数x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b);

5.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

①解析法

②列表法

③图像法

高数课件(篇12)

我担任高职单招辅导班的数学科教学,可以说每节课都是复习课。今天,我说的是复习课这种课型。内容是《函数》这一章中的“反函数”这一节。

一、教材分析:

反函数这一节在《函数》这章中是一个难点,篇幅不多(课时少),在高考考纲中的要求也比较简单。但我个人这样认为,复习课应尽量把与本节内容相关的新旧知识系统地串在一起,所以在备课时要找一条能把知识点连在一起的线索。这线索就是函数的三要素:

(一)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掌握反函数的概念并能求出简单函数的反函数(考纲要求)。

②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具有的性质,以及这些性质在解题中的运用。

③通过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重点、难点:

①重点:使学生能求出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②难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

二、教学方法:

整节课采用传统的讲解法。

首先要认识反函数应先有函数的概念这知识,用例子来说明反函数的求法以及让学生来完成一题没有反函数的函数,从而得出一个不满足函数定义的关系式,通过分析来得到一个函数具有反函数的条件。这里是用“欲擒故纵”的手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也是突破难点的关键。

三、学生学习方法:

学生认识了反函数的求法(步骤),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三个结论,并运用这些结论来解题。希望能达到提高学生性质的解题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目标。

四、教学过程:

(一)温故:函数的概念、三要素

(二)新课:例1:求y=2x+1的反函数

解:

即(x∈R)

注意步骤,新关系式满足从R到R是一个函数关系式。

互这反函数的特点:

①运算互逆;②顺序倒置

例2:y=x2(x∈R)用y的代数表示x

得x=这x不是y的函数,不满足函数定义

若对,y=x2的定义域改为x≥0

可得x=,即y=(x≥0)

当逆对应满足函数定义,原函数才存在反函数。

得到结论①互为反函数的定义域、值域交换

分别在同一坐标上画出以上互为反函数的图象

得到结论②图象关于y=x对称

③单调性一致

(三)练习

1、求的反函数,并求出反函数的值域。

2、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求a的值。

讲评:略。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高数课件(篇13)

1.教材分析

1-1教学内容及包含的知识点

(1)本课内容是高中数学第二册第七章第三节《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的最后一个内容

(2)包含知识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和两平行线的距离公式

1-2教材所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本节课是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最后一个内容,在此之前,有对两线位置关系的定性刻画:平行、垂直,以及对相交两线的定量刻画:夹角、交点。在此之后,有圆锥曲线方程,因而本节既是对前面两线垂直、两线交点的复习,又是为后面计算点线距离(在直线和圆锥曲线构成的组合图形中)提供一套工具。

可见,本课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1-3教学大纲要求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1-4高考大纲要求及在高考中的显示形式

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在近年的高考中,通常以直线和圆锥曲线构成的组合图形为背景,判断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或构成三角形求高,涉及绝对值,直线垂直,最小值等。

1-5教学目标及确定依据

教学目标

(1)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公式及公式的推导过程,能用公式来求点线距离和线线距离。

(2)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方法和由特殊到一般的研究能力。

(3)认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转化的辩证法思想,培养学生转化知识的能力。

(4)渗透人文精神,既注重学生的智慧获得,又注重学生的情感发展。

确定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xxxx年4月第一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高考考试说明》(xxxx年)

1-6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确定依据:由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确定

(2)难点: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的推导

确定依据:根据定义进行推导,思路自然,但运算繁琐;用等积法推导,运算较简单,但思路不自然,学生易被动,主体性得不到体现。

分析“尝试性题组”解题思路可突破难点

(3)关键:实现两个转化。一是将点线距离转化为定点到垂足的距离;二是利用等积法将其转化为直角三角形中三顶点的距离。

2.教法

2-1发现法:本节课为了培养学生探究性思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使老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愉快地自觉学习,通过学生自己练习“尝试性题组”,引导、启发学生分析、发现、比较、论证等,从而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

确定依据:

(1)美国教育学家波利亚的教与学三原则:主动学习原则,最佳动机原则,阶段渐进性原则。

(2)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法思想。

2-2教具:多媒体和黑板等传统教具

3.学法

3-1发现法: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学生经过练习、观察、分析、探索等步骤,自己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论证后得到一般性结论,形成完整的数学模型,再运用所得理论和方法去解决问题。

一句话:还课堂以生命力,还学生以活力。

3-2学情:

(1)知识能力状况,本节为两线位置关系的最后一个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系统的学习了直线方程的各种形式,有对两线位置关系的定性认识和对两线相交的定量认识,为本节推证公式涉及到直线方程、两线垂直、两线交点作好了知识储备。同时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实质中,用坐标系沟通直线与方程的研究办法,有了初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正逐渐趋于成熟。

(2)心理特点:又见“点到直线的距离”(初中已学习定义),学生既熟悉又陌生,既困惑又好奇,探询动机由此而生。

(3)生活经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的点线距随处可见,怎样将实际问题数学化,是每个追求成长、追求发展的学生所渴求的一种研究能力。丰富的课堂数学活动能够让他们真正参与,体验过程,锤炼意志,培养能力。

3-3学具:直尺、三角板

3.教学程序

教学环节教学过程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三分钟)唤醒旧知师:“距离产生美”。昨天我与**同学相隔遥远,彼此毫无感觉,今天的零距离荡漾着亲切,却少了想象的空间,看来把握恰当的距离才能感知美好。

(1)你有什么办法能得到我(A点)和**同学(B点)之间的距离?

生:思考,回答。

(2)“形缺数时难入微”。(1)中的各种办法中哪个较好?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生:比较,回答。

教学机智:针对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引导。老师进行铺垫、递进,或深入、拓展。

师:由此看来,两点间距离公式成为解决该问题的首选。让我们一鼓作气,继续努力。提问一:还原学生的数学现实,诱发动机,乐于参与。

提问二:既可点燃数形结合的思想,又可唤醒两点间距离公式。

根据认识发展理论,学生认知结构的发展是在其认识的过程中伴随同化和顺应的认知结构不断再建构的过程,达到以旧悟新的目的。(1)(2)两问的解决为后继知识作好了铺垫。

4.教学评价

学生完成反思性学习报告,书写要求:

(1)整理知识结构

(2)总结所学到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

(3)总结在学习过程中的经验,发明发现,学习障碍等,说明产生障碍的原因

(4)谈谈你对老师教法的建议和要求。

作用:

(1)通过反思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系统化。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思维内化,知识深化和认知牢固化的一个心理活动过程。

(2)报告的写作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

(3)及时了解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知识缺陷,思维障碍,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对自己的教法的满意度和效果,以便作出及时调整,及时进行补偿性教学。

5.板书设计

(略)

6.教学的反思总结

心理历练,得意之处,困惑之处,知识的传承发展,如何修正完善等。

高数课件(篇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反函数的概念;

2.使学生会求一些简单函数的反函数;

3.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函数的概念;

2.反函数的求法。

教学难点

反函数的概念。

教学方法

师生共同讨论

教具装备

幻灯片2张

第一张:反函数的定义、记法、习惯记法。(记作A);

第二张:本课时作业中的预习内容及提纲。

教学过程

(I)讲授新课

(检查预习情况)

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反函数(板书课题)§2.4.1反函数的概念。

同学们已经进行了预习,对反函数的概念有了初步的了解,谁来复述一下反函数的定义、记法、习惯记法?

生:(略)

(学生回答之后,打出幻灯片A)。

师:反函数的定义着重强调两点:

(1)根据y=f(x)中x与y的关系,用y把x表示出来,得到x=φ(y);

(2)对于y在c中的任一个值,通过x=φ(y),x在A中都有惟一的值和它对应。

师:应该注意习惯记法是由记法改写过来的。

师:由反函数的定义,同学们考虑一下,怎样的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呢?

生:一一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

(学生作答后,教师板书,若学生答不来,教师再予以必要的启示)。

师:在y=f(x)中与y=f-1(y)中的x、y,所表示的量相同。(前者中的x与后者中的x都属于同一个集合,y也是如此),但地位不同(前者x是自变量,y是函数值;后者y是自变量,x是函数值。)

在y=f(x)中与y=f–1(x)中的x都是自变量,y都是函数值,即x、y在两式中所处的地位相同,但表示的量不同(前者中的x是后者中的y,前者中的y是后者中的x。)

由此,请同学们谈一下,函数y=f(x)与它的反函数y=f–1(x)两者之间,定义域、值域存在什么关系呢?

生:(学生作答,教师板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分别是它的反函数的值域、定义域。

师:从反函数的概念可知:函数y=f(x)与y=f–1(x)互为反函数。

从反函数的概念我们还可以知道,求函数的反函数的方法步骤为:

(1)由y=f(x)解出x=f–1(y),即把x用y表示出;

(2)将x=f–1(y)改写成y=f–1(x),即对调x=f–1(y)中的x、y。

(3)指出反函数的定义域。

下面请同学自看例1

(II)课堂练习课本P68练习1、2、3、4。

(III)课时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反函数的概念,从中知道了怎样的映射确定的函数才有反函数并求函数的反函数的方法步骤,大家要熟练掌握。

(IV)课后作业

一、课本P69习题2.41、2。

二、预习: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亲自动手作题中要求作的图象。

板书设计

课题:求反函数的方法步骤:

定义:(幻灯片)

注意:小结

一一映射确定的

函数才有反函数

函数与它的反函

数定义域、值域的关系。

高数课件(篇15)

(1)棱柱:

定义: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柱或用对角线的端点字母,如五棱柱

几何特征:两底面是对应边平行的全等多边形;侧面、对角面都是平行四边形;侧棱平行且相等;平行于底面的截面是与底面全等的多边形。

(2)棱锥

定义: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锥、四棱锥、五棱锥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锥

几何特征:侧面、对角面都是三角形;平行于底面的截面与底面相似,其相似比等于顶点到截面距离与高的比的平方。

(3)棱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分类:以底面多边形的边数作为分类的标准分为三棱态、四棱台、五棱台等

表示:用各顶点字母,如五棱台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相似的平行多边形②侧面是梯形③侧棱交于原棱锥的顶点

(4)圆柱:

定义:以矩形的一边所在的直线为轴旋转,其余三边旋转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全等的圆;②母线与轴平行;③轴与底面圆的半径垂直;④侧面展开图是一个矩形。

(5)圆锥:

定义: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为旋转轴,旋转一周所成的曲面所围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底面是一个圆;②母线交于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

(6)圆台:

定义: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截面和底面之间的部分

几何特征:①上下底面是两个圆;②侧面母线交于原圆锥的顶点;③侧面展开图是一个弓形。

(7)球体:

定义: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几何体

几何特征:①球的截面是圆;②球面上任意一点到球心的距离等于半径。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优选15篇)


这就要老师好好去制作自己的教案课件了。教案课件不仅是老师需要精心准备的东西,还应具备一定的操作性和指导性。因此,怎样才能算是一份好的教案课件呢?我们的这篇文章将全面介绍“课程与教学论课件”的相关信息,希望能对正在寻找答案的人提供帮助!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1

[五年级语文]校本课程教学活动设计方案

南安市乐峰中心小学黄丽镔

课程名称:梨园奇葩——高甲戏

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校园网建设校本课程资源库。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收集、整理相关信息,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信息资源;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潜在能力,注重搜集和整理教学中的优秀课例,形成了具有个性化的校本教学案例资源;此外,我们还通过社区丰富的高水平戏剧资源,通过走访、访谈、聘请辅导员等形式,丰富校本课程资源。这样,通过多种途径形成具有校本意义的资源库,然后通过校园网,实现资源共享。

课程类别:歌舞

授课对象:四~六年级学生

一、《高甲戏》课程目标:

1初步了解高甲戏的基本特征。

2了解高甲戏的基本唱法、基本步骤、动作和文化渊源。

三。激发学生对高甲戏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

1了解高甲戏的基本唱法、基本步骤、动作和文化渊源。

2激发学生对高甲戏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教学难点:高甲戏的基本唱法、基本步骤和动作

四、授课时间:24课时

(本案例的教学设计属于阶段性报告教学活动)

五、教学活动过程:

(一)课前准备

**经典高甲戏曲目《管甫送》

(二)营造戏剧氛围

1、老师闪亮登场(身穿戏服登场)

老师:同学们,今天的老师有什么不同?

学生1:老师今天穿的衣服很特别

生2:穿的是戏服……

师:同学们说得没错,老师身上穿的这件衣服就是高甲戏里头扮演小姐身份穿的服饰(简单介绍一下服饰),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高甲戏的一些歌曲及简单动作,这节课我们将更进一步地来了解高甲戏。首先,让我们先看一看这些精彩的高甲戏片段,感受一下高甲戏的魅力,同学们要认真地看,然后记住一两个你印象最深的情节或动作。

2再次感受高甲戏的魅力(**高甲戏精彩片段)。

老师:看了这些片段,你还记得什么情节或动作?谁先来告诉大家。(学生上台演示自己记住的动作或情节。)

(三)感情戏剧文化

1老师:从学生们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你很用心欣赏。对啊!

高甲戏是我们闽南的特色戏曲之一,逢年过节我们农村总喜欢请戏班子来演出,相信大家多多少少也有所了解,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你们印象中高甲戏是什么样子的?

2同学们畅所欲言,畅谈自己对高甲戏的理解。

3、师:同学们,你们所说的只是高甲戏文化中的一小部分,其实高甲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们想不想更深入的了解呢?

生:(想),

老师:让我们一起读吧!读完后再谈谈你们的感受。

4展示资料(收集自网络、调查、访谈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高甲戏文化。

5.老师:看完之后你知道什么?谁来说说?

6、生1:我知道高甲戏孕育明末清初,早期称“宋江戏”。

生2:高甲戏是以闽南语为媒介语进行表演说唱的。**的曲牌以南曲为主。

生3:高甲戏最出名的有《连升**》、《许仙谢医》、《玉珠串》。

……(四)体味戏剧人生

1老师:刚才有同学提到高甲戏的主体是南曲,所以它的唱法一定是不一样的。不久前,我们学了一段**,记得吗?让我们一起复习一下。

2、学生齐唱《春光明媚》。

三。老师:我们以这首歌为例,谈谈它和你平时唱的歌有什么不同?

生1:它是用闽南话来唱的……

生2:延长音很特别……

4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老师补充讲解或示范。

老师:上次老师已经介绍过这首曲子的意思了。谁会再重复一遍?(指名说)

师:那我们唱的时候尽可能地想一想当时小姐与丫环的心情各是怎样的?

5老师:高甲戏有唱。当然,跳舞是必不可少的。它的动作也很特别。就象我们刚才看到的**,学生们还记得一些特殊的动作吗?

(师示范一两个动作)而且,我们还为这首曲子排了一段动作,现在同学们按原来安排分成两组进行练习,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能在了解高甲戏的基础上,好好诠释这首曲子和舞蹈。

6学生练习舞蹈动作,老师巡逻指导。

(五)表演戏剧小段

1老师:现在让我们邀请两个学生为你表演。下面的学生将和他们一起唱歌。

2、学生推荐的同学表演。

3、师小结:今天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了,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高甲戏,更加地喜欢高甲戏。

六、课程评价:

审美体验是审美体验过程中产生的。在教学的各项内容、各个环节中,老师无不以情感人,创设艺术化的教学氛围,让师生共同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丰富人的情感世界,培育高尚的情操和完美的人格。

(1)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它的产生与保持,取决于是否能从高甲戏的动作中获得美的享受和身心愉悦,因此,老师根据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从地方特色引入(佛诞请戏),创设戏剧氛围(老师身穿戏服),渲染学生的情绪(影象资料),让学生在活泼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交流。欣赏和鼓励学生积极的学习兴为,使学生的学习行趣不断产生和增强。

(2)注重文化品位

高甲戏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相应的文化价值。所以教师在设计本课时,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了解到高甲戏的文化魅力(从网上、调查、采访等方法收集资料),注重教学内容的人文性与时代感性,形成多元文化,达到传承民族文化,拓宽艺术视野的目的。

(3)在实践中发展

实践是培养舞蹈能力的基础。因此教学中应激励学生主动地参加集体性、多样性、探索性的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充分发挥潜能,获取新的知识。 本课程属于提高性艺术教育。

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是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自主性的空间。使每个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得到提高,个性得到发展。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2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 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理念及认识

一、信息技术课的课程理念与目标体系

(一)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课程理念

1.满足21世纪社会发展对社会成员的要求

21世纪是高度信息化的社会,如果信息技术课程不能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工作、生活与竞争的需要提供支持,就会使学生被信息化社会所淘汰。因为在信息化社会中,信息素养已成为和体现传统文化的“读、写、算”一样重要的生存能力之一,不可或缺。从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说,缺乏信息素养就相当于信息化社会的新“文盲”。

2.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信息技术课程要有利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信息技术课程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另一方面,未来的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远程教育是主要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课程应该使未来的社会成员具备利用各种信息工具和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有利于人的素质不断发展。

3.要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并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个重要功能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改善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为了实现这一理念,在课程设计时应该加强“做中学”、“学中做”等实践环节。信息技术在学校的作用,不应仅局限于教学的媒体和工具,它是新的学习方式的支撑,更是一种新的文化,是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延伸。

4.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与认知发展水平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信息技术课程有更大的主动发挥的余地,而失去了学生的主动性,课程就会死板、枯燥;再有,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出不同学段的目标,在内容上要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相对应。

5.加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

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要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所帮助。使学生认识到信息技术是实际有用的,是必不可少的,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在信息素养的培育是以下四种途径的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打下基础;信息技术教学应用(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教学的整合)是主要渠道;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广泛应用提供了信息素养的培育氛围与环境;社会家庭中的信息教育提供了特色与发扬其特长。如何加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的联系呢?可以在课程内容和课程资源等方面加以考虑。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体系

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体系,我们认为可以从目标领域和目标层次两个方面来考虑:

1.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领域

我们考虑把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领域分为基础领域、基本领域和发展领域三个层面。

(1)基础领域:掌握信息设备与设施的操作;

(2)基本领域:培养信息处理的基本能力;

(3)发展领域: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实现问题解决。

2.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层次

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层次包括信息技术课程的上位目标、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等。

(1)信息技术课程的上位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关于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目标,我们认为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掌握信息科学、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

·培养采集、加工及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技能;

·明确并接受参与未来信息社会特有的道德规范与法律法规;

·能够利用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评价信息、应用信息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3)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段目标。

我们可以依据信息技术课程的上位目标,结合信息技术课的具体目标和不同学段中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个学段的信息技术课程目标。

二、信息技术课程的目标和任务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是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及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

2.能够使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初步形成自主学习信息技术的能力,能感受并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

3.能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能够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4.能选择合适的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信息采集、存储和管理。

5.能采用适当的工具和方式呈现信息、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

6.能根据任务的要求,确定所需信息的类型和来源,能评价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

7.能熟练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有计划的、合理的信息加工进行创造性探索或解决实际问题。

8.能对自己和他人的信息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能归纳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9.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10.能辩证地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

11.能理解并遵守与信息活动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负责任地、安全地、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活动

■ 以学生为中心

■ 操作与基本知识相结合■ 利用信息系统来学习

■ 注意信息素养的全面培育

■ 注重学习强于传授

信息技术课程的实施原则

1.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2.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3.从问题解决出发,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开展交流、相互合作的过程

4.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性化发展

5.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教和学都是为了满足学习者学习的需要。

(社会的需要、个人发展的需要,解决学习者现状与期望之间存在的差距)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与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之间的区别

■ 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

■ 教师是教学系统的中心,教师是主动,教师利用讲解,媒体向学生传授知识。

■ 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知识灌输对象。

■ 教材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内容。

■ 教学媒体则是教师向学生灌输的方法、手段。

■ 以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结构

■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

■ 学生是知识意义建构主动建构者。

■ 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的对象。

■ 教学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主动认知工具。

会话、资源、情境、意义建构是建构主义的四个方面

以学为主教学设计原则

■ 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 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 强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 强调对学习环境(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 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非“教”)

■ 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方法

■ 教学目标分析

■ 分析教学目标,以确定当前必需学习与掌握的知识的“主题”,活动的主题应包含教学目标中所需要的教学内容(知识点)。

■ 不可以用“意义建构”取代“教学目标”,意义建构是围绕着所学知识来进行意义建构的。

■ 情境创设

■ 信息资源设计

■ 教学方法的设计

■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

■ 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

■ 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的评价设计

■ 教学结构的设计

学习环境的设计

■ 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的组合 ■ 学习资源包括学习材料(信息)和学习者学习认知的工具(获取、加工、保存信息的工具),学习空间(教室或虚拟网上学校)。

■ 人际关系包括学生间的人际交往和师生间的充分的人际交往。

■ 学习的氛围,教学所采用的教学模式、教学策略。

■ 任务情境是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核心

■ 任务情境是指呈现给学习者的问题解决情境。

■ 任务情境蕴含着等待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智力操作。

■ 任务情境的真实性是指任务情境与知识、技能被应用的实际情境相联系的程度。

■ 情境的创设的方法

■ 教师的范例

■ 两种效果的对比

■ 小故事

■ 真实的事件(学校运动会、班报)

■ 情境创设的形式:

■ 课件、教师的讲、学生的谈、故事等

■ 情境的创设的注意事项

■ 情境要有连续性,最好不要用互不相干的情境应用于各个小任务,这样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处理综合问题的能力。

■ 情境的创设应简单而实用,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文章的编辑一课,可以采用两篇文章比较,让学生分析哪一篇更好、为什么好,进而教学生如何让文章更漂亮。

■ 导趣要真实可信(昨天老师去抓老鼠)。

■ 导趣不要用对学生无意义的课件或录相(赵本山和宋丹丹的„„没爹没娘说“多利”克隆)

■ 情境的创设要适合儿童生活经验,不切实际的情境使学生养成了说假话的习惯,不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人生价值观。

信息资源的设计

■ 教材的使用

■ 课前、课中、课后的使用教材。(培养学生的利用教材的能力、会读书的能力,这是一种个人成长过程中基本的学习能力)

■ 与教材相对应的数字化的教学资源的准备。

■ 网络资源的准备。

■ 第四册教材的使用,教师应自已利用学校局域网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条件。

■ 农村远教工程中服务器的使用

■ 研究性学习中信息环境(资源)的设计。

教学使用的注意事项 ■ 用教材教,不是教教材。由于每个地区的硬件条件的差异,教材的适用性有一定差别,教师应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 信息技术属于理科的范畴,教材的运用上要遵循理科书籍的使用方法,更多是参阅、研读,不能像读语文课文的方式来读信息技术的教材。

■ 信息技术的教学不能用齐读卡片形式(常用工具栏)

信息技术教学策略的选择

■ 教学的组织策略:

■ 示范— 模仿教学策略(曲线的画法„„ 佳木斯市 田丽燕)

■ 游戏教学策略

■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 主题性的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信息技术教学中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

■ 讲授法

■ 演示法(课件演示、教师演示)

■ 讨论法

■ 训练和实践法

■ 合作学习法

■ 示范模仿法(教师或学生模仿演示)

■ 强化法

■ 教学方法

■ 尝试指导学习法:尝试教学中如果学生发生困难,教师应及时指导演示,不能浪费时间。尝试学习法之间,教师一定要做好诊断性的评价。(阿城图形的环绕方式)

■ 迁移学习法:WINDOWS是一个系统的操作软件,很多知识是可以迁移,尝试性的教学手段经常运用。画图与金山画王之间的迁移。

■ 研究性学习法

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 不要用课件来代替教师的讲授演示。“课件的讲解”实际是“电灌”的一种表现,媒体本身缺乏交流的特性,永远也代替不了教师的语言。媒体的演示可以来创设情境,呈现微观和宏观的事物演示。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也易砸自己的脚”多媒体是双刃剑,师生交流不畅,教师的亲和力下降,滋长了教师的依赖性

■ 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能以牺牲时间作为代价,从教学设计上看多数没有考虑时间的设计。我们国家学校的条件、人数、资源的缺乏客观地限制了新的教学方式的运用。(北京京东学校)

■ 要保证70%以上的时间给学生上机操作,不能创设情境及评价占用总课时30%。

■ 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品德的教育。

■ 课程整合不能是整景,而应是有效率的整合。

学习的方法策略设计

■ 自主、尝试学习

尝试教学要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尝试的任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的原则,课前要做好前置性评价诊断性评价。

■ 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是保证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的重要保证,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基础,而协作学习策略的设计则是为了使学生在个体意义建构的基础上,通过与他人的协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

■ 自主学习

■ 自主学习能力

■ 确定学习内容表的能力(指为完成与给定问题有关的学习任务所需要的知识点清单)

■ 获取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

■ 利用、评价有关信息与资源的能力

■ 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

■ 支架式教学策略:教学可以创造最邻发展区,教学为学生搭建脚手架。

(1)搭脚手架—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的要求建立概念框架。

(2)进入情境—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

(3)独立探索—最初可以由教师引导,逐渐减少,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让学生自己能在概念框架中继续攀登。

■ 抛锚式教学策略(基于真实事件的教学策略)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将问题或真实事件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3)自主学习(案例:《旅游计划我来做》)

■ 随机进入教学策略

(1)确定主题

(2)创设情境

(3)独立探索,从一个主题的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进行自主学习。(案例:《保护动物》从不同的角度展开。)

合作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 合作学习现在几乎成了一种泛式,好像一节课如果没有合作学习就不会体现新课程的思想,往往牵强的合作学习无意义、浪费时间,起不到好的教学效果。

■ 合作学习要与研究的问题密切相关。具有不良知识结构的知识,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越是需要合作学习,对不良结构知识可以采用科研小组、分工合作的方式,这是一种深层次的合作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但要注意合作中的分工,还要避免学生的包办代替;良性知识结构的知识更适合教师的演示、讲解,二、三人之间的合作学习,这是一种比较浅层次的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的形式

■ 二人或三人间的知识性的交流学习(学生间语言更有利于知识的传递)

■ 多人间的合作研究性的学习

分组最好要有不同的目标、任务和研究方向,小组内的合作要有效率,合作要有深度。

■ 角色的分配:

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真正地能进入角色,深度的思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信息、鉴别信息、组织信息、提炼信息和解决问题。(保护动物:科学小组、社区小组、环境保护研究小组、政策法规小组)

■ 交流:信息技术是以操作为主的学科,但绝不意味着要淡化交流。

■ 师生交流是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应是一个师生平等交流的课堂,教师的指导、帮助、参与无不有语言的交流。

■ 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应注重课堂上研究氛围和生生的交流。由于条件不一样,学生的水平不一样,生生间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合作精神,学生间的演示、互助更有利于沟通和理解。

■ 课业(作品)的评价更充斥着语言的交流,不仅有口头语言的交流,也可以有书面的交流(EMAIL、BBS)。

■ 信息技术教育的研究性要求学生有语言的交流(研究方案的制定、研究的过程、总结评价都需要语言的交流。)

■ 但交流、讨论一定要有必要性。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值得学生去讨论,讨论是否能真正地解决问题,无效的分组、讨论是浪费学生的生命。

教学结构(模式)的设计

■ 小任务的事件驱动模式:是一种以典型作品设计

(适合用于低年级的学生)(建构主义与行为主义)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主动性还较差,自学能力不强,更需要教师的引导。

■ 学习者起点水平分析

■ 预备能力的分析(可以诊断性评价)

■ 目标技能的分析(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

■ 学习者学习态度分析(观察、会谈等)

■ 学习者学习风格分析

■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

■ 沉思型—冲动型

■ 这是为什么高年级与低年级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应有所区别

■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模式:项目型作业或实践活动

(适合用于高年级的学生)(建构主义与认知主义)

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自学能力、合作的意识较强,更有主见,这时教师应布置综合性较高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任务驱动教学策略

■ 任务设置的合理、高效而实用,高效而实用的任务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前提。

■ 任务驱动为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发挥创造了条件。

■ 教师是任务的提出者,学生的指导者;学生是完成任务的主人。教师的工作是设计好学习的任务支架:创设情境、设计问题、新知的传授、提示点拨和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 学习的任务要有层次

■ 基本任务

■ 提高任务

■ 开放性的任务

(画风筝„„ 鸡西碱场学校? 刘丽莉)

■ 任务一,在画图的时候,有时需要一些图片中的颜色,如何选取呢?(相比较:在颜色盒中选取„„颜色)

■ 任务二,怎样获取在颜料盒中找不到的色彩?(在自定义颜色中寻找找不到的色彩)

■ 任务三,探究教师出示的图画中,天空的云彩和地上的绿草是怎样画出来的。(用喷枪画草地)

■ 任务四,创作一幅画,用画图工具把你设计的风筝画出来,看谁创作的最棒!

可以看出每个小任务解决一个知识点,而且有层次,有内容,有学习的方向。每个问题产生探索的愿望。

■ 任务不太笼统,“怎样把我们的文章变得更漂亮”“为亲人画一幅画”,“做一张有自己特色的幻灯片”,不如做一个例如“元旦贺年卡”等更具体的任务,随意的任务让学生很难去把握,也不利于锻炼学生的深度的思考、深度的思维。

■ 任务又不能太简单化,如“设置字词的红颜色、大小12”作为任务,它是一种学习的目标,任务驱动要有一定的情境,任务所创设的情境有利于学生的深度思维的发展。(不如为古诗配字,加音乐更好)

主题性的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

■ 研究的问题可以是学生身边的事情或者学生容易工作的问题(科学的饮食\天气\日常学习活动)。

■ 研究的问题也可以是能够引起学生对外面世界和未来生活的好奇与向往的问题(历史\环境)。不要被狭隘的生活教育观所限制。

■ 主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提出,也可以是学生们提出。

■ 要考虑解决问题的可行性(资源的分析和约束条件、学习者能力的分析)

主题化的教学与任务驱动的区别

■ 主题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综合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任务驱动是借助事件驱动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 主题教学一般只有一个主题,而任务驱动可以有多个相关的小任务完成■ 主题教学学生主动参与程度更高,对问题思考的更深;而任务驱动的实质是行为主义的成分要更高,学生相对是被动的,跟着老师的设置的任务来学习。

教师的作用

■ 指导者

■ 任务的设置是否合理

■ 情境创设合理、生动而实用

■ 问题的提出是否具有扩展性,能否引起学生的深度的思维

■ 引导学生正确的评价

■ 帮助者

■ 为学生研究问题提供有用的素材

■ 为学生提供有利的技术支持,引导学生自主而有兴趣的探索

■ 为学生的学习行为出谋划策

■ 引领者: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 参与者

■平等地研究

■平等地学习

■平等地活动

■平等地评价

■ 组织者

■ 组织如何学习

■ 组织学习资源:教师组织的学习资源一定要有效,无效的学习资源浪费了学生的时间,影响了教学。

评价要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开展评价

■ 知识与技能目标:信息技术是以操作技能使用为主的学科,重视学生的技能目标培养。

■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任务驱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的素养。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鉴别和抵制网络上不健康的东西,利用主题性的具体研究性的问题,开展爱国主义、爱环境、爱家人、爱护动物、爱人类等。

■ 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要以学生的表现性评价、作品评价为主,作品的创作是提高信息技术能力的重要的手段。表现性评价目标不能笼统处理,而是应该有非常具体的要求,目标明确。关注学生成就评价时,应尽量体现课程的综合化。

■ 限定性表现性评价:按要求作一个多媒体作品

■ 拓展性表现性评价:用多媒体作一个演示方稿

■ 下达任务之前教师应出示任务评价表,让学生有明确的目标。评价的内容要给学生发展的空间。

■ 前置性评价(安置性评价)、诊断性评价的运用(教师更关注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诊断性的评价,教师更应借此判断采用什么教学的方法及手段)

■ 评价的方式(评价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的平台)

■ 作品(电子文稿、电子图画、电子小报、图表、电子文章等形式)

■ BBS(使用熟练了自然就产生的效率)

■ E-MAIL

■ 谈论

■ 电子调查表

■ 电子档案袋

■ 量规表格

■ 综合任务的报告

■ 教材的最后一课可以与期末的评价结合起来进行

评价的注意事项

■ 如何形成作品:信息不等于知识和能力。形成的作品不能简单化,从网上找到的信息不加提炼地、没有深度思索而随意地堆砌信息的作品,不能深刻地解释和阐释所要研究的主题。质量较高的作品一定透视着学生的思想的作品。

■ “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丰富内涵的图画的体验与表现”,这一点可能是所有课程中的共同的难点。是三维目标的具体体现。

■ 不能用教师问学生的操作的方式来评价学习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方式也是一种机械的记忆。我们更提倡导一种有意义的记忆(奥苏贝尔:意义学习的理论),通过任务的完成来达到认识、记忆知识的过程。

■ 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作品的展示一定要让学生感到成就感。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比较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记住生物具有的共同特征。

2、理解生物的特征及它们的生活环境,学会调查的一般方法、设计调查方案。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的能力。

2、培养同学们的分工合作、组织和语言表达等多项能力。

(3)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情感,热爱生命、保护生命。

二、教学重点:

完成本章节内容的识记和把握,理解、记忆本章节的知识要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成“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三、教学过程:

温故篇

(温馨提示:尽量先凭记忆完成,然后针对情况做到查缺补漏、有的放矢,有困惑的可小组内解决):

1、生物的特征是:生物的生活;生物能;生物能;生物能;生物能;除外,生物都是由构成的。

2、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有明确的,制定合理的,有时因范围较大不能逐一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

3、生物的一生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得,维持生存。绿色植物从外界吸收、

无机盐和,通过制造出自身所需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以或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4、绝大多数生物需要进行呼吸,吸入,呼出。

5、动物和人通过多种方式排出体内废物,例如人的排废途径有、等。

6、生物体生长到一定程度,就会。例如,大多数植物利用产生的萌发成幼苗;鸟类利用,而猫狗等哺乳动物通过使个体增多。

7、生物归类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果按照分,可以将生物分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按照生活环境分,可将生物分为和等;按照分,可将生物分为家禽、家畜、作物等。

8、本章节我们学习了两种科学探究的方法,它们是。

导学篇

重、难点点拨(温馨提示:通过自己对内容的理解完成,有困惑的可小组内解决):

1、生物的共同特征。熟记并运用所学知识,区别生物与非生物,作为生物必然具备他们的共同特征;反之,不具备其共同特征的物体就是非生物,这也是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标准。其中,有一个特例是“病毒”,病毒是生物但却不具备细胞结构。

例题:下列属于生物的是()A、电脑病毒B、珊瑚C、珊瑚虫D、智能机器人

2、区别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无机盐、二氧化碳等,有机物则是包括葡萄糖、淀粉等在内的含有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物质。与二者联系的是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实现“无→有”的转化(所以被称为生产者),而生物的呼吸则实现了“有→无”的转化。另外因为动物体内不能自己产生有机物,所以为了生命活动的需要,他们只能以现成的有机物(植物或动物)为食,即只能进行“无→有”的转化(所以被称为消费者)。

试回答:任何生物都能进行呼吸吗?呼吸作用的产物你能说出两种吗?、

3、动物体的排泄途径有......注意理解植物中落叶也能带走一部分废物,所以可以看做是植物的一种排泄方式。

4、正确理解三种分类方法(实际上生物的分类方法不知这些),它们是互不影响的。比如:狗是第一种分类中的“动物”,它还是第二种分类中的“陆生生物”,也是第三种中的“宠物”。

知新篇

牛刀小试(温馨提示:在充分掌握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完成,不会的提交小组或班内解决):

1、植物和动物共有的特征是()

A、剧烈的运动B、光合作用C、捕食D、呼吸

2、外界生物千姿百态,种类及其繁多,但是除了病毒外,构成生物的基本单位是()

A、细胞B、细菌C、器官D、组织

3、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暴雨越下越大B、夏天桔子皮上的霉菌越长越多

C、久旱的田地裂缝越来越宽D、汽车越跑越快

4、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是生物具有()

A、应激性B、细胞结构C、生长现象D、新陈代谢作用

5、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体排出废物的途径()

A、出汗B、排尿C、呼气D、排出粪便

6、“植物受阳光照射,制造有机物”、“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这些现象说明了()

A、生物的生活需要光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的生活需要食物D、生物的生活需要空间

7、关于生命的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生物能快速运动B、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C、生物都能生长和繁殖D、生物都能自己制造有机物

8、下列哪项不能说明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A、蘑菇由小长大B、植物种子萌发成幼苗

C、鸟产卵、虎产仔D、鲸呼吸时产生水柱

9、“非典”和“禽流感”等传染病是由病毒引起的。关于病毒的说法,正确的是()

A、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是生物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生物

C、病毒有细胞结构,不是生物D、病毒有细胞结构,是生物

10、关于观察的叙述,错误的是()

A、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B、除用肉眼外,放大镜、显微镜、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都是观察的用具

C、观察时要有明确的目的

D、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不需要做记录

11、夜晚卧室里摆放过多分植物会影响人的身体健康,这是因为()

A、植物生长需要营养物质B、植物要生长

C、植物释放过多的氧气D、植物呼吸与人争夺氧气

12、“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这句话表明()

A、生物与非生物的关系

B、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

C、生物体能够繁殖自己的后代

D、生物体能够适应自己的环境

1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B、人口普查就是调查

C、调查范围再大,也必须对调查对象挨个调查D、调查结果要进行整理分析

14、在自然界中,孔雀开屏属于什么生命活动()

A、美化环境B、生长C、获取营养物质D、生殖

15、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可以将生物归类为()

A、植物、动物、其他生物

B、陆生生物、水生生物

C、作物、家禽、家畜、宠物

D、有用的、无用的

16、下列生物归类的方法正确的是()

A、青蛙、玉米、海带是陆生生物B、狗、鸡、鸭是家禽

C、松树、蘑菇、小草是植物D、玉米、小麦是作物

1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调查()

A、人口普查B、森林资源调查C、水资源抽样调查D、仔细观察牛,并拍照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调查过程中应尽量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不喜欢的不记或少记

B、调查时看见自己满意的东西就应该采集回来

C、为了采到合适的标本,到偏僻的地方冒一下险也是可以的

D、调查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如实记录

19、下面调查活动步骤正确的是()

A、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调查记录→归类→整理

B、设计调查路线→分组→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整理

C、分组→设计调查路线→选择调查范围→调查记录→归类→整理

D、选择调查范围→分组→设计调查路线→整理→归类→调查记录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4

课前谈话:

1、放《三国演义》主题歌,你们看过(听说过)《三国演义》吗?

2、请学生自由回答。

3、你知道其中的哪些人物的名字?你怎么知道的?(随机表扬阅读面广的学生,告诉学生搜集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

一、导入

1、启发谈话:曹操是三国时魏国的丞相,一次,有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儿子和官员们一同去看象。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设计意图:明确读的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十分必要,这样可以提高读书的效率,有利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名读课文。要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曹、称、秤、重”等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反馈时,学生会读哪个就读哪个,读对了的,其他学生跟着将这个字读3遍。)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学习,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努力使学生获得成就感。)

3、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识字办法学习生字、掌握读音。(生自主识字,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持之以恒对学生进行方法渗透指导,教学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开放学习方式,尊重学生自我选择。)

4、去掉拼音读生字:

(1)同桌比赛读

(2)男女比赛读

(3)全班齐读。

5、开火车认读生字。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多种层次的练读,落实字音教学,又激发了兴趣,防止了重复和枯燥。)

6、指名读文 把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一读。(提示读书姿势)读书时身体要站直或坐直,双手捧书,眼睛与书本保持一段距离,吸气定神再开口这是会读书的表现。其他同学仔细听,评价。 (设计意图: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

三、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共有多少个自然段。(让学生用手势表示。) 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语文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生生交流互动的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师应善于在这种交流中捕捉信息,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

四、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五、拓展练习

想一想,有没有更好的称象办法?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5

1、素质教育要求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合作能力;

(4)培养学生运用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知识教学要求

(1)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单片机的故障处理和维护维修的原理、方法; (3)熟悉单片机的的技术要求与选型依据; (4)熟悉单片机的原理及应用知识;| (5)掌握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系统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6)了解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的发展方向。 3、技能教学要求

(1)本课程计算方法的基本问题,培养学生熟练的运算能力,除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外,在教学过程中安排2-3次习题讨论课,内容以交直流电动机机械特性计算为主;

(2)培养学生掌握单片机系统的基本实训方法与基本技能,在教学过程中安排12个实验、8个实训项目;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6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设计——《轴对称图形》案例分析报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能从实物图案或简单平面图形中识别出轴对称图形,用合理方法做出轴对称图形。

2、能力目标: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习惯。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过程中感受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会判断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教学对象的分析:

本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轴对称图形,但是在日常生活等熟悉的情境中,学生对轴对称现象的存在并不是一无所知,有着非常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学时,以合作与探究为主,充分利用小组讨论,结合生活中实例,帮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有更加系统和清晰的认识,三年级的学生有着较强的探知欲,所一针对这一具体内容,课的开始是以蝴蝶飞舞,学生很自然的感受到轴对称图形,学生充分利用了自己的生活经验,学生比较感兴趣。

四、教学媒体的选择和设计: 多媒体课件一套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同学们,春天到了,天气暖和起来了,美丽的昆虫也都飞起来了,一只美丽的蝴蝶飞到了我们眼前,(电脑出示半只蝴蝶)。可是它把自己的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藏起来了,你知道它的另半边翅膀和半个身体是怎么样的吗?【创设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使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主动学习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

(教师出示多种翅膀并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种)你们为什么选择这一种?(因为和身上的半边翅膀是一模一样的。)

二、操作实践,探索新知 1.教学例题

(1)谈话:老师不仅喜欢昆虫,还喜欢旅游。上次利用假期去参观了一个展览馆,那里展出了各种各样的物体,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三样物体的照片(天安门、飞机、杯子)。观察这些照片上的物体,说说他们有什么共同的特征。(这些物体都是对称的)

(2)谈话:我把这些物体的平面图形送给了每一位同学,请你们拿出这些平面图形。同学们都觉得这些物体是对称的,那我们怎么样来验证呢?(学生说用折一折、比一比的方法)

谈话:自己折一折、比一比,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在小组内说说,然后全班汇报。

学生操作,同桌互相说说。

反馈:学生把自己的发现边演示边说。

学生1:这些 图形对折后,两边都是一样的。学生2:他们都是对称的。谈话:像这样对折后图形两边大小、形状完全一样重叠在一起,也可说是图形两边完全重合。(板书:完全重合)

谈话:那其他两个图形是不是对折后也完全重合呢?

指出:对折后两边能完全重合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谈话:请你们把对折后的图形打开来看看,还发现有一条什么?(一条折痕)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就是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一起来认识天安门图的对称轴后,请学生指出飞机、奖杯的对称轴。

同桌两人互相说说之间轴对称图形特征及指出轴对称图形。【运用学生已有的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切入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教师通过实际操作,使一般问题转化为今天所要解决的内容】

2.教学试一试

出示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正五边形、圆形,并按顺序给图形编号。

启发:这些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 你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每个图形是不是?

(可把这个图形对折,看折痕两边能不能完全重合。)学生动手折。反馈:指正方形,请学生判断并演示不同折法。小结:正方形不仅上下对折能完全重合,左右对折或沿对角线对折都能完全重合。不管怎么样对折,只要折痕两边能完全重合都是轴对称图形。

学生判断平行四边形,指出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三、及时巩固,深入认识

1、找一找

谈话:大自然中的对称现象还有很多很多,想认识更多更美的轴对称图形吗?那就和我一起去展览馆看看吧。看,里面有很多美丽的图形,你能回答展厅的问题吗?出示想想做做1。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2.做一做 谈话:我们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你想自己动手做一个吗?请同学们拿出材料,自己做一个轴对称图形。将做的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3、画一画

谈话:这些图上都只画了图形的一半,你能画出另一半使它成为一个轴对称图形吗?

指导学生先确定另一半图形的各个顶点,再连点成线比较容易。

4、猜一猜

谈话:我们做一个猜一猜的游戏。老师把轴对称图形的一半遮住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图形吗? 电脑出示五角星、奥运五环旗、中国结、工商银行标志等图案一半,学生回答后,展示整个轴对称图形。[在联系中增加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真实体验,有助于学生掌握新知。]

四.欣赏图片,情感体验

谈话:轴对称图形给人一种和谐、对称的美感。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就有很多美丽的对称现象,请欣赏。(课间播放生活中的对称现象)炭化:大家感觉美吗?如果把它们画下来就形成了我们今天学习的轴对称图形。希望大家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7

教案(首页)

注: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集中实践环节、实验课、公共选修课

填表说明:1. 每项页面大小可自行添减,一节或一次课写一份上述格式教案。

2. 课次为授课次序,填1、2、3……等。

3. 授课方式填理论课、实验课、讨论课、习题课等。

4. 方法及手段如: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教学内容:

绪 论

0.1 机械原理的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是机械,机械是机器和机构的总称。

一、机器

机器的概念多少年来已在人们的头脑中形成并不断发展。机器的种类繁多,构造、性能、用途各不同,但有三个共同的特征:

① 人为的实物组合(不是天然形成的);

② 各运动单元间具有确定的相对运动;

③ 能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

机器是执行机械运动的装置,用来完成有用的机械功或转换机械能。凡用来完成有用功的称工作机,凡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换成机械能的称原动机。

二、机构

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的各构件(包括机架)的基本组合体。

具有①②两特征。

很显然,机器和机构最明显的区别是:机器能作有用功或转换机械能,而机构不能,机构仅能实现预期的机械运动。两者之间也有联系,机器是由若干个机构组成的系统,最简单的机器只有一个机构。

三、基本概念

构件:运动单元体

零件:制造单元体

构件可由一个或若干个零件刚性连接而成。

机架:机构中相对不动的构件

原动件:驱动力(或力矩)所作用的构件。→输入构件

从动件:随着原动构件的运动而运动的构件。→其中输出预期运动的称输出构件0.2 机械原理课程的内容及在培养人才中地位、任务和作用

一、研究内容

1、机构的结构学:

① 机构

运动的可能性和确定性;

② 机构的组成原理;

1、机构的运动学:

从几何观点分析机构的运动规律,按已知规律设计新机构。

2、机构和机器的动力学:

① 机构各构件的力分析、惯性力的平衡;

② 确定机械效率、已知力作用下机械的真实运动规律;

③ 作用力、构件质量和构件运动之间的关系,即机械的运转和调速问题。

以上内容也可以归纳为两大类:

1、机构和机器的分析:结构分析,运动分析,动力分析、力作用下真实运动

2、机构和机器的综合(设计):运动设计、机构的平衡、机器速度波动的调节。

二、在培养人才中地位、任务和作用

地位:是研究机械共性问题的一门主干技术基础课。

任务:使学生掌握机构学和机械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初步具有拟定机械运动方案、分析和设计机构的能力。

作用:在培养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全局中,具有增强学生对机械技术工作的适应能力和开发创造能力的作用。

0.3 机械原理学科发展的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机械新概念、新理论、新方法、新工艺不断涌现,机械正朝着高速、重载、高精度、高效率、低噪声的方向发展;机械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机械学科与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相互渗透,诞生了若干新学科,如机械电子学、仿生机械学、机器人机械学、机械CAD等。

机械原理的研究课题与日俱增:

1、新机构不断涌现—如自控机构、机器人机构、仿生机构、柔性及弹性机构、机电气液综合机构等。

2、注重机械的动力性能—在机械分析与综合时,由只考虑运动性能过渡到同时考虑其动力性能。

3、考虑机械的动态特性—机械在运动过程中,构件的振动和弹性变形、运动副的间隙和构件尺寸误差,对运动及动力性能的影响。

4、连杆机构—重视空间连杆机构、多杆多自由度机构、连杆机构弹性动力学和动力平衡研究。

5、齿轮机构—发展齿轮啮合原理,提出了许多性能优异的新型齿廓曲线和新型传动,加速了对高速齿轮、精密齿轮、微型齿轮的研究。

6、凸轮机构—重视对高速凸轮机构的研究。

7、新的设计手段日新月异—在对机械的分析与综合中,计算机的作用日益重要,发展并推广了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优化设计、考虑误差的概率设计。

教学设计:

绪论课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明确本课程的目的及重要性。在介绍本课程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时,可先就本课程的名称“机械原理” 指出:顾名思义本课程研究的对象自然是“机械” ,然而什么是“机械”呢?本课程研究的有关机械的基本理论问题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呢?在提出这些问题之后,可先概括地介绍一下关于“机械”、“机器”、“机构”等概念,然后再利用学生比较熟悉的机械(如内燃机、牛头刨床、电动机)的动画,经过演示和分析,说明各种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都是各种机构。然后进而介绍本课程研究的内容,并最后概括为机构的分析和综合两个方面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学”的问题,可就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机械原理在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强调本课程是一门主干的技术基础课程,在培养计划中起“桥梁、过渡”作用。同时,结合介绍机械原理学科在发展国民经济方面的作用,介绍机械原理学科的发展概况。

最后介绍本课程的性质及特点,以及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和在学习本课程时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从而说明“如何学好本课程”。

在讲授本节课时,要始终想着讲授的重点是介绍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并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坚定学习的信心。在准备时,应寻找几个应用实例,活跃课堂气氛。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8

总结一:

新课程的学习已经结束,通过学习,我意识到新课程要求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新课理念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新课程更注重学生个人的能力,潜力,特长。要想有效的实施新课程教学,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我们以往的英语教学注重掌握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英语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提倡教学中要以实际运用为主,培养学生的口语能力,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开口说英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

改变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过去的在英语教学中总是老师讲,学生记。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听众,学生说的机会很少,口语、听力得不到提高。现在我们要转变这种模式,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还给学生。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处于主体地位,提高学习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 在教学中应把时间和空间多留给学生,提出问题,给学生思维空间。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主要在于老师的调动。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的各个教学环节,设计模仿、口、笔头操练、提问,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教学活动中。

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教师要重视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我们不能用一个模式去塑造和评价学生。不能用一个水平衡量学生,那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

创造性运用教材。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而且所载的信息是有限的。传统的教学与新课程教学有很大的区别,以往的教学只是要求讲解知识点,而现在的新课程强调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备课的时候,要认真地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设计教法。在英语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参与,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帮助。新课程改革注重能力,也更注重基础。 教师以学生的英语学习为中心,扎实抓好课堂教学,让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中心,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经过五个模块的学习,让我又学会了一些新的知识和技能,懂得了项目学习与传统教学的区别,同时在经后的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运用项目学习来指导教学。

改变过去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是“项目学习”的特色之一。学生的学习方式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性学习转变。

“项目学习”项目重视过程、体现从做中学。整个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是体验、领悟的过程,也是学习、提高的过程,这也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体现。学生可以在自主探究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调查、搜索、收集、处理信息后获得的成果时品味到成功的愉悦,学习不再是被动地接受,不再是负担,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习惯和情感基础。

《师说》中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的这一诠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这六个字中,“传道、解惑”好理解,关键是“授业”,怎样“授业”呢?“项目学习”项目的核心之点是:教师的作用不再是象在传统教学中那样把问题的“陈述”呈现给学生,而是围绕着学生所学知识而设计出知识诞生的“原始情境”进行教学。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是从教师那里得到现成的答案,而是通过一系列问题的回答而得到所学知识。

要运用“合作技能要素”和“自我导向技能要素”来更好地管理项目学习,还要懂得运用“小组交流”、“拓展”、“写信”、“写反思日志”等方式来反思整个项目学习、完善整个项目学习。我还特别记住课程内容中的这句话:让反思成为一种心智习惯、成为课堂的一部分!我觉得这句话每一个真正有志于教育事业、真正致力于教改的老师都应该记得!

理论上的项目学习是学完了,实践层面上的项目学习才刚刚开始。 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次学习:辛苦,但受益匪浅!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9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

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这节课,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板书课题]

生认读“曹、称”。仔细看这两个字,你怎么记住它们?

二、自主读文、探究识字。

(四)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五)检查生词、生字掌握情况。

过渡:看到同学们学得这么认真,小老师讲得这么精彩,一些词宝宝也要和我们交朋友呢!

1.[演示课件]出示生词,

(六)指导朗读。

过渡:经过学习,通过比赛,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读这篇课文了。谁愿意把这篇课文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认真听他们的字音都读准了吗?

三、辨别字形,学习写字。

指导“岁”的书写。

四、作业。

生字、字词,朗读课文。

(曹是上下结构的字,上面部分的笔顺:横、竖、横折、横、竖、竖、横;称是左右结构的字,左、禾、右、尔。

(一)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生字。

(二)学生回忆识字方法。

(三)用你喜欢的方法,四人小组学习不认识的生字。

1.学生看课件自由读生词。

2.[卡片]学生领读生词。

3.提出词语中不明白的地方。学生交流。

4.测读

5.男女赛读。

6.同桌赛读。

指名读课文,检查字音。

1.认真观察字形,辨析形近字。

2.与横竖中线相关联的笔画,要着重观察描摹。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10

摘要:“互联网+”教育理念的普及,使得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在“互联网+”教育的时代背景下,提前做好人才教育实践管理布局,提高信息化思维在艺术设计教育中的实践应用水平,从而让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能有效适应教育发展的新环境。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艺术设计;教学改革

现今,“互联网+”信息应用普及,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提供新的契机,紧抓时代机遇迎接时代挑战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方向,对强化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能力有着重要意义。

一、新时期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必要性

(一)满足多元化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培养需求

艺术设计是集艺术、技术、科学为一体的专业学科教育,其主要课程包括艺术学、史学及哲学等多项教育内容。由于其涉及教育内容宽泛,在人才教育培养方面必须基于行业发展做好教育布局。互联网的发展为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提供新的契机,同时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高校亟需做好“互联网+”背景下艺术设计人才教育多元化发展的思考,提高高校教育与行业发展的对接能力。以现有教育发展现状为载体优化教育体系,不断强化人才培养时效性、有效性,保障人才教育培养能够适应当前就业环境,为新时期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工作高质量推进做好充分铺垫[1]。

(二)提高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弹性

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不同于传统意义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教育培养,其本质是强化学生艺术解析与创作能力,使其能更好发挥自身对艺术的理解,从而融入艺术设计实践之中。因此,艺术设计专业更突出学生个性化学习能力,要根据学生专业学习能力及艺术表达能力,合理调整教育培养方案。在此过程中,保持教学课程内容弹性及教育结构弹性化调整,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核心关键,也是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融入教育发展新环境的必要条件[2]。除此之外,采取灵活的教育规划布局方案,有利于促进艺术设计教育实践、理论教育培养的双向推进。

(三)完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发展体系

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教育起步相对较晚,但随着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加,我国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已经形成以行业发展为导向的教育培养机制,进一步将企业教育、高校教育进行一体化融合,提高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联动能力。加之近年来信息化教育发展普及,使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因而,新时期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改革势必要结合未来发展形势,从最基础教育管理实践着手,完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合理调整高校、企业之间的关系,加强高校教育与行业发展内容联系,使其教育体系更加完善,能更好为专业教育发展夯实基础。

二、“互联网+”时代下,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实践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具备良好艺术感知及艺术创作能力

互联网+时代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需求,不再局限于传统概念上理论知识学习,实践操作能力将成为衡量专业学生艺术设计能力重要标准。这一过程中,高校教育方向应从满足阶段性人才培养应用需求转向人才教育培养长效化推进,提高专业学生艺术感知能力、艺术创作能力,聚焦教育培养核心重点,不断加强“互联网+”教育体系下人才教育培养实践能力。利用网络教育突破现有教育条件下对艺术设计专业的限制,提高高校专业教育对互联网教育资源合理化运用。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实现系统化整合,从根本上将“互联网+”教育思想理念融入高校专业教育体系,不断为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提供多元化教育保障。

(二)掌握各类计算机设计软件操作及使用

计算机应用是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课程之一,对提升专业能力建设将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专业学生必须能熟练的对Photoshop、Coreldraw、Fireworks、AutoCAD以及3DMAX等软件进行操作。同时,切实掌握计算机技术应用操作逻辑,可以保障对各类艺术创作软件有足够深入的了解,以便更好的使用计算机软件功能。随着“互联网+物联网”体系的形成,艺术设计专业对人才的应用需求,将朝着更广泛网络大环境进行推进,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所需掌握的计算机软件技术也必须达到新的高度[3]。

(三)具有优秀个人道德品质及优良艺术审美水平

素质教育是我国人才教育培养之根本。学习能力决定学生专业技术水平,而个人道德品质则决定学生在未来专业岗位中能否发挥出自身专业学习潜力。传统人才教育培养模式,主要利用高校教育平台对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衔接,从而实现学生个人品质的提升。因此,新时期基于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素质教育培养,可以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对学生在马克思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等方面学习成果进行考验,并结合学生日常学习表达对学生个人品质做出评估。该过程中,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深度理解及革命精神文化内涵汲取,将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艺术审美能力提高提供一定教育帮助[4]。

三、基于信息化发展,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育实践配套设施尚不完善

艺术设计专业对教育实践的设备建设有严格的要求。以Photoshop软件为例,该软件实际操作对计算机设备中CPU、内存及硬盘三项基础构件使用有较高要求。根据Adobe官方网站公布的Photoshop软件使用要求,中央处理器最低运行主频应达到2.5Ghz以上,核心数应达到四核四线程或四核八线程,方能保障Photoshop软件使用的稳定性。而内存方面,则应满足数据带宽为12.8G/s的使用效率。硬盘方面,传统HDD硬盘并不适用于Photoshop软件稳定操作,必须基于硬盘使用特性采用SSD硬盘方能确保Photoshop软件正常使用。因此,对于高校而言,根据单一专业教育需求,投入大量资金资源用于教育实践并不符合高校教育发展利益诉求,也无法保障高校信息化计算机设备应用实践有效性。

(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结构规划布局不合理

网络艺术创作是未来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向,高校应基于网络艺术创作与教育,充分做好教育实践应用的准备。当前,大部分艺术设计专业教育院校,对于网络艺术设计重视程度较低,甚至对网络艺术创作在思想上存在歧义。同时,部分高校对“互联网+”教育发展时代背景下信息化教育资源运用能力不足,无法将信息化教育资源与课堂教学课程进行有效结合,从而使艺术设计专业信息化教育培养流于形式。针对这一现状,高校应从教育结构方面做好教育体系优化,提高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互联网+”教育应用理念的实践普及,有效弥补单元化教育管理不足,开辟网络艺术创作教育的新形式。

(三)课程设计的信息化教育互动能力不足

教育互动是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要求学生能将自身对艺术的理解融入艺术审美及创作中,从根本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艺术学习及探究能力。“互联网+”教育理念在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方面的融入,在内容上为专业教育互动创造了新的路径,改变了传统的教育互动模式,使艺术设计专业学生能对艺术思想进行全面学习。但在现实的教育环境中,部分高校仅仅把“互联网+”时代下信息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补给方式,未能充分发挥互“联网+”时代信息化教育的高效化优势,缺乏良好教育互动与教育引导,导致信息化无法在艺术设计课程教学实践方面起到积极的教育导向作用,使信息化时代艺术设计教育互动能力大打折扣。

四、“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对策及路径

(一)强化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与企业人才培养协同发展

高校与企业人才培养协同发展,其目的在于将企业资源引入高校教育,完善高校教育实践基础设施建设,强化高校与企业之间教育发展联动能力,使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能更好的满足企业需求。在此过程中,高校应主动承担起与企业对接,利用互联网平台,聘请专业在岗员工开展辅助教学。同时,采用教育实践方法融入高校课程教育体系,以网络教育培养及线下教育实践为中心,提高学生专业水平、学习能力,确保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教育与企业人才培养能处于同一高度,为专业教育的高速发展奠定良好教育根基[5]。

(二)建立政府主导下的产学结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结合在教育方法上满足了互联网时代的教育要求,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培养提供必要帮助。产学结合的一体化教育培养实践,可由地方政府部门先做好主动工作,将部分市政项目建设及社区服务工作,纳入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实践体系,提前对部分专业实践内容进行了解,并基于市政工程建设听取部分高校学生设计意见。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设计意见进行分析从而指出高校教育不足;另一方面,亦可帮助学生更好强化自身学习实践能力。同时,通过建立统一的教育学习信息反馈机制,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实践学习动向,并为其纠正学习错误,从而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未来阶段进行自我完善创造积极的教育条件。

(三)创新“互联网+”教育背景下艺术设计多元化教育培养新形式

高校必须重视互联网信息体系发展对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影响。同时,将网络艺术设计纳入到艺术设计专业教育体系,从根本上推动网络艺术教育及线下课程教学的双向融合,以教育创新为载体,创新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形式。以网页艺术设计为例,可将高校学生使用较为频繁的互联网网页作为模板,进行网络艺术创作教育延伸。在专业教师指导下为学生提供专业网页设计帮助,使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实践能更好贴近实际的教育发展环境,切实以行业发展、学生学习诉求为中心,开展多元化艺术设计教育实践。

五、结语

综上所述,“互联网+”教育理念下的艺术设计教学实践,应以信息化教育发展为载体,开拓新的教育实践路径,提高教育实践课程与理论教育应用课程内容的统一性,加强信息化教育培养实践能力,不断拓展科学教育实践布局,进而使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能切实与行业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参考文献:

[1]王倩,路申鹏.艺术设计专业课堂教学改革下的实践与反思———“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在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课堂教学改革中[J].艺术科技,2019,(15):8-9.

[2]谢志贤.“互联网+”背景下高职美育改革创新的策略探讨———以艺术设计专业群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03):126-127.

[3]胡冰寒.艺术设计类学生在“互联网+”技术应用下的教学模式实践性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8,(02):864-865.

[4]疏梅,张佑民.“互联网+”背景下多媒体设计与专业的嬗变—对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教育研究,2017,(22):92-93.

[5]陈曦.新时代环境艺术设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9(23):122-123.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11

1、本着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给学生最适应的教育,让学生最快乐的成长,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他们真正成为一名既能全面发展,又能突出个性的合格高中生。

2、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结合教学内容,采用灵活丰富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实践体验,满足学生兴趣爱好和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改变学习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校本课程的兴趣。

4、通过学习,不断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备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获取新的知识的能力。

5、建立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的评价体系。形成学生认同,乐于参与的激励性评价形式。

6、为突出校体课程的灵活性和选择性,按季节和时令选择相应授课内容。

7、 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为主。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12

看了沙德胜老师的书稿,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因为在作文教学的百花园中又开出二朵艳丽的新花。作文教学的改革,关键是教学观念的更新。在此基础上,遵循作文教学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谐施教,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具体地说,要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第一,解放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扭转学习的被动局面;

第二,要营养学生——扩大学生的“内存”,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第三,要武装学生——使学生学会思辨,强化他们的认知能力;

第四,要训练学生——使他们把握作文规律,有效地进行表达;

第五,要激励学生——使他们学有兴趣,乐此不疲。作文教学如能实现以上五点,就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综观沙德胜老师的作文教学以及体现他作文教学观点的一系列著作,上述的几个要点体现得非常充分。

你看,他把教书同育人结合起来,指导学生作文先学做人;他教作文以学生为主体,不仅尊重学生,而且从命题到具体施教过程,都从学生实际出发;他搞“百字新事”,让学生把自己亲知亲历的事如实地写出来,从中悟出作文之道;他重视观察、感悟,让学生在学有所获中去习作,一改以往无米而炊的`做法;他注意学生的写作兴趣,对学生的求知欲望进行启迪,保护,发扬一·…凡此种种,都保证了他的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学是施教的蓝图,它不仅体现施教者的教育思想,也更体现施教者的教学水平以及教学手段运用是否合理。好的教案,设计者将其心血及教学艺术熔于一炉,展现在你面前,让你觉得新意、奇招频频闪现,不乏发人深省之处。我认为,沙老师的作文教案是比较好的。当前,全国作文教学改革之火已燃起,沙老师为其加薪输氧,还有诸多的老师施柴献油,众人施柴,火焰焉能不高?我企盼作文教学的鼎盛局面早日到来!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13

由于市场经济的需要,不同企业间的同类商品竞争非常激烈,并且现代商品的销售形式已普及到开架式和自我服务,商品销售的好坏完全取决于消费者的喜好。如何能在超市内完成较好的销售成绩,除了企业的广告宣传、品牌宣传等,更重要的是商品引人注目的包装设计。要使商品从品牌繁多的超市货架上脱颖而出,包装设计无疑是主要因素。因而,包装设计作为技校的一门课程来说就不容忽视了。使技校学生掌握好该课程的学习,一般需有四个要点:一. 设计前的准备工作(1)掌握市场情况由于包装设计是建立在为企业商品销售服务基础上的,因而所做的设计必须符合市场需求。因此在上该课程时除了讲解理论、实例分析、图片赏析之外,更需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市场情况。生活在现代社会不能对时代潮流、流行趋势一无所知,对这些有了一定的把握,才能做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观念的设计,否则跟不上时代的设计会是很失败的。当然,市场情况是比较复杂的,会涉及到许多领域,学生应根据学习该课程的需要,对所做课题的市场情况做相应了解。(2)了解对象所需这里的对象往往包括两种:企业客户和消费大众。但由于学校的课程是让学生学习的,很少有与企业接触的机会,因此客户关系只是虚拟。所以就更需让学生好好揣摩消费大众的喜好与需求,只有真正将消费大众所喜好和需求的东西放入包装设计中才能使商品自然而然地走到消费者的手中。以上这两点也就是设计前市场调查所要完成的,这是十分关键的一个步骤,应指导学生认真完成,否则后面的设计工作就只是纸上谈兵、理想主义罢了。二. 视觉设计对于包装设计来说,视觉传达的技巧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因为包装设计是关系到三度空间的,因此与二度空间的平面设计又有所不同,要顾忌的方面更多。但一般来说也还是从色彩、文字、图案三方面来进行的。(1)色彩:好的色彩能产生强烈的视觉识别性和冲击力,因此它是影响商品竞争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件好的包装必定具有良好的视觉性,这才能捕捉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如何应用色彩的特性(色相、彩度、明度等)来塑造商品包装的视觉传达力和变化人们的情绪,成为设计的重点所在。可让学生根据市场调查情况,进行借鉴用色,如饮料方面有百事、可口、统一、康师傅、娃哈哈等,巧克力方面有金帝、德芙、费列罗、怡口莲等,化妆品方面有雅芳、玉兰油、美宝莲、露华浓等,这些都是市场销售中的佼佼者,它们的用色方面自有过人之处,拿成功之作进行借鉴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2)文字中国文字经过几千年历史的演变,本身除了能传达讯息外,更具象形之美。一件好的包装往往其文字编排与变化、字体的灵活使用可构成绝佳的设计,商品的品牌形象、使用性能、自身特点等也都必须依靠文字才能表达和突出,因此消费者许多时候都是通过文字来认识商品的,所以文字在包装设计上的运用是否得当,是影响商品销售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当然这也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文字基础,在字体课时要对各种字体的特点有所了解,并能创造一些新形态的字体,才能在做包装设计时根据商品特性选择和使用适当的字体,做出成功的设计来。(3)图案包装设计上图案的运用是为商品销售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的。许多商品包装若光是通过文字和色彩来表现很难让消费者对商品有直观的了解,让消费者对商品缺乏信任感就会使商品销售大打折扣,若在包装上加上写实的或绘画的图案,就能将商品的优点具体而真实的说明。如:奥利奥巧克力夹心饼、康师傅方便面等,即通过真实的图片让消费者对包装内的商品一清二楚。图案的表达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具象图案,即摄影或插画形式,用来表现商品的真实感;二是抽象图案,一般是为了表现商品冷静、理性的感觉。如柯达,富士胶卷等。可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选课题来选择使用何种图案形式准确表达。以上设计三要素如能较好的掌握,那后面的工作就容易解决了。三. 创意与草图构思对市场、课题及设计三要素有了较充分的了解后,接下来就要对整个包装进行设计创意。要根据不同的受众喜好,界定不同的风格、特色、形式、色彩,在传统上寻求突破,让消费者有种新的视觉感受,从而引发共鸣,才能较好的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这种创意常表现在视觉表现、独特造型、特殊包材等方面,并将其通过草图绘制出来,使人有较直观的感受。因为技校学生在设计基础和设计意识上都还比较薄弱,若不通过草图绘制,许多细节方面都易被忽视,难考虑周全;再者通过草图将创意构思表现出来后,老师能对其有较好地了解,可以给予一些实质性的建议;并且学生自己也可在草图基础上再创意、再构思、再修改,使之完善整体,在后面的电脑制作上就会减少修改,提高效率,也能做出更满意的效果。四. 电脑设计软件的熟练运用现代设计已不同于传统的手绘,它可借助电脑来达成完美的表现,因此除了有好的创意、好的构思外,还需掌握好电脑设计软件,才能将设计最终表现出来。在做包装设计时常用的电脑设计软件有:Photoshop、freehand、CorelDraw等,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做包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使用某一或某几种设计软件。因此这也就需要学生在平时就熟练掌握好这几个软件,在设计时才可灵活运用,做出达到满意效果的作品来。当然,除了以上四个要点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影响着包装设计的最终效果,应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之中全方位的考虑,才能达到学习该课程应有的目的。(责任编辑:谢耀荣 刘晓慧)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14

数电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锻炼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对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具体训练和考察过程.回顾起此次课程设计,至今我仍感慨颇多,的确,从选题到定稿,从理论到实践,在短短的两个星期的日子里,可以说得是苦多于甜,但是可以学到很多很多的的东西,同时不仅可以巩固了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而且学到了很多在书本上所没有学到过的知识。通过这次数电课程设计使我懂得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是很重要的,只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把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起来,从理论中得出结论,从而提高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设计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说得是困难重重,这毕竟第一次做数电课程设计,难免会遇到过各种各样的问题,同时在设计的过程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对以前所学过的知识理解得不够深刻,掌握得不够牢固。

这次数电课程设计终于顺利完成了,在设计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后在王老师的辛勤指导下,终于游逆而解。同时,在王老师的身上我学得到很多实用的知识。总体来说,这次实习我受益匪浅.在摸索该如何设计程序使之实现所需功能的过程中,特别有趣,培养了我的设计思维,增加了实际操作能力.在让我体会到了设计的艰辛的同时,更让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这次数电课程设计,虽然短暂但是让我得到多方面的提高:1、提高了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我们在逻辑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加深了我们对组合逻辑电路与时序逻辑电路的认识,进一步增进了对一些常见逻辑器件的了解。另外,我们还更加充分的认识到,数字电路这门课程在科学发展中的至关重要性2,查阅参考书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培养非常重要,我们在设计电路时,遇到很多不理解的东西,有的我们通过查阅参考书弄明白,有的通过网络查到,但由于时间和资料有限我们更多的还是独立思考。3,相互讨论共同研究也是很重要的,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电路设计中的分频器的设计,开始并不理解分频器的原理,但是和其他的专业同学讨论后,理解了分频器的基本原理后,很快的设计了电路原理图。

计算机网络,是指将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计算机系统。

针对于此,在经过相应的课程如《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等课程的系统学习之后,可以说对计算机网络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际的网络设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计算机网络的设计是一个要求动手能力很强的一门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期间我努力将自己以前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课程设计期间能够遵守纪律规章,不迟到、早退,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许多不足之处。

在课程设计过程中,我一共完成了11个实验,分别是1.制作直通电缆和交叉UTP、2.交换机Console口和Telnet配置、3.交换机端口和常规配置、4.虚拟局域网VLAN配置、5.路由器Console口 Telnet配置方法和接口配置、6.路由器静态路由配置、7单臂路由配置、8.动态路由协议配置、9.PPP协议配置、10路由器访问控制表(ACL)、11.网络地址转换(NAT)。

在制作直通电缆和交换UTP的实验中,我起初不能完全按照要求来剪切电缆,导致连接不通,后来在同学的帮助下,终于将实验完成。

在做到单臂路由配置和动态路由协议配置的实验,由于自身的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忘掉了一些理论知识,在重新翻阅课本和老师的指导之下,也成功的完成了试验。

从抽象的理论回到了丰富的实践创造,细致的了解了计算机网络连接的的全过程,认真学习了各种配置方法,并掌握了利用虚拟环境配置的方法,我利用此次难得的机会,努力完成实验,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学习计算机网络的基础理论,学习网络电缆的制作等知识,利用空余时间认真学习一些课本内容以外的相关知识,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实践技能。

课程设计是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一个过程,是对我们所学知识及综合能力的一次考察。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也在不断的变化发展当中,这就要求我们用相应的知识来武装自己,夯实基础,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贡献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经过紧张而辛苦的四周的课程设计结束了,看着自己的设计。即高兴又担忧,高兴的是自己的设计终于完成啦,担忧的是自己的设计存在很多的不足。

课程设计是我们专业课程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训练,着是我们迈向社会,从事职业工作前一个必不少的过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深体会到这句千古名言的真正含义.我今天认真的进行课程设计,学会脚踏实地迈开这一步,就是为明天能稳健地在社会大潮中奔跑打下坚实的基础.

装置(如右图所示) 工作年限是 工作环境多飞尘 滚筒圆周力F是1500牛 带速v是1.6米每秒 滚筒直径D是250毫米 滚筒长度L是600毫米

在这次课程设计中我们共分为了8个阶段:

1、设计准备工作2、总体设计3、传动件的设计计算4、装配图草图的绘制5、装配图的绘制6、零件工作图的绘制7、编写设计说明书8、答辩

在前几周的计算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大的麻烦,首先是在电机的选择过程中,在把一些该算的数据算完后,在选择什么电机类型时不知道该怎么选择,虽然课本后面附带有表格及各种电机的一些参数我还是选错了,不得不重新选择。在电机的选择中我们应该考虑电机的价格、功率及在设计时所要用到的传动比来进行选择,特别要注意方案的可行性经济成本。 在传动比分配的过程中,我一开始分配的很不合理,把减速机的传动比分成了4,最后导致在计算齿轮时遇到了很大的麻烦。不得不从头开始,重新分配。我们再分配传动比的时候应该考虑到以后的齿轮计算,使齿轮的分度圆直径合理。

在把电机的选择、传动比选定后就开始进入我们这次课程设计的重点了:传动设计计算。在一开始的时候我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在杨老师和张老师的'热心讲解和指导下,明白了传动设计中齿轮的算法和选择。在选定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时,我们一定得按照书上的计算思路逐步细心地完成,特别一些数据的选择和计算一定要合理。当齿轮类型、精度等级、材料及齿数选择完成时,在分别按齿面接触强度设计和按齿根弯曲强度计算,最后通过这两个计算的对比确定分度圆直径、齿轮齿数。

这次设计中最后一个难点就是轴的设计了,在两位老师的细心指导下,我采取了边画边算的方法,确定了低速和高速轴后又分别进行了校核,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轴的校核是个难点,由于材料力学没怎么学好导致计算遇到了麻烦,这也充分的体现了知识的连贯性和综合性。在平时的学习中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将会给以后的学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在计算结束后就开始了画图工作,由于大一的时候就把制图学了,又学了电脑制图导致很自己手工画起来很吃力,许多的画图知识都忘记啦,自己还得拿着制图书复习回顾,导致耽误了许多时间,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更加明白我们所学的每一科都非常重要,要学好学的学硬。在画图过程中,我们应该心细,特别注意不要多线少线同时也要注意图纸的整洁,只有这样才能做出好的图。

说实话,课程设计真的有点累.然而,当我一着手清理自己的设计成果,漫漫回味这3周的心路历程,一种少有的成功喜悦即刻使倦意顿消.虽然这是我刚学会走完的第一步,也是人生的一点小小的胜利,然而它令我感到自己成熟的许多,另我有了一中”春眠不知晓”的感悟. 通过课程设计,使我深深体会到,干任何事都必须耐心,细致.课程设计过程中,许多计算有时不免令我感到有些心烦意乱:有2次因为不小心我计算出错,只能毫不情意地重来.但一想起周伟平教授,黄焊伟总检平时对我们耐心的教导,想到今后自己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想到世界上因为某些细小失误而出现的令世人无比震惊的事故,我不禁时刻提示自己,一定呀养成一种高度负责,认真对待的良好习惯.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在工作作风上得到了一次难得的磨练. 短短三周是课程设计,使我发现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真正如此的缺乏,自己综合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能力是如此的不足,几年来的学习了那么多的课程,今天才知道自己并不会用.想到这里,我真的心急了,老师却对我说,这说明课程设计确实使我你有收获了.老师的亲切鼓励了我的信心,使我更加自信.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老师们,是您严厉批评唤醒了我,是您的敬业精神感动了我,是您的教诲启发了我,是您的期望鼓励了我,我感谢老师您今天又为我增添了一幅坚硬的翅膀.今天我为你们而骄傲,明天你们为我而自豪!

课程与教学论课件 篇15

一、活动缘起

在新课改理念指导下,我校以“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研究”为突破口,利用其无所不在的文化资源,丰富学生的“教育场所”。以“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注重礼仪、礼貌和礼仪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以唱响国歌、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小学生守则》、志愿服务为抓手;着眼于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行为规范教育及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通过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队,为营造现代化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二、校本课程的总目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在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更是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对长辈的溺爱导致他们的冷漠和自私。他们以自我为中心,不善长或不知道如何与周围的人交流。

但有些家庭,由于父母让孩子自由成长,缺乏对孩子的教育和引导,使他们染上不良习惯,野蛮霸道,缺乏教育。另一方面,改革开放后,国门打开,我国在引进外国先进文化的同时,也带进了一些自由散漫的消极思想,人们讲究个人自由,忽视了文明礼仪的重要性,大部分人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的教育问题。现代社会发展对人类文明礼仪的要求不断提高。

在学校里,有些学生任性任性,与老师交流时缺乏良好的礼仪;在社会或家庭中,怎样尊老爱幼,怎样与熟人或陌生人打交道,怎样着装,怎样待客做客,怎样遵守社会公德,怎样讲文明、讲礼貌等等显得比较薄弱。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心理学家调查表明:

学生的第一个需要是学会交流,第二个需要是学会学习。只有满足学生的需要,才能进一步发展个性。再加上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模仿能力强,是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在小学生阶段开展“文明礼仪教育”,使他们从小系统地受到良好礼仪规范的熏陶教育,从而养成其良好的个性品质,为其将来成为社会有用之才奠定良好的人生基础。因此,在学生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校本课程具体活动目标的重点与难点

目标: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上下代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重点:了解、掌握和运用校园日常礼仪,使学生礼尚往来、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相帮助;建立友好的师生关系,使师生之间的交流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和校风。

难点: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 校本课程活动的原则准备时间

1、主体性原则:确认教学的本体地位,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教学作为民主的、积极的和创造的实践活动来开展,使学生成为追求真、善、美的主体。

2、民主性原则: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建立新型的师生朋友关系,给学生以心理上的安全感,以求课程开展扎实有效。

3、合作性原则:学生可以在小组内交流,质疑解疑,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取长补短,也可通过其他小组帮助解决,或者寻求老师的点拨引导,使得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交流合作,以求共同提高。

4、趣味性原则;根据小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心理发展的特点,教师要尽可能地选择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趣味性较强的内容,并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做到难易适中,形式丰富,内容新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乐于参与,在参与中自信起来,以求实效。

活动准备:分组,代表不同的人物,设计不同的环境。

活动时间: 一学年

5、校本课程活动的过程

(一)以“家庭礼仪”、“校园礼仪”和“社会礼仪”为主要内容,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将学生带入良好人际关系的殿堂。

1、校园礼仪:尊重老师 、尊重同学、学会请教、学会商量、学会倾听、学会劝阻、学会合作、学会感恩、学会师生间的礼仪 ……

2家庭礼仪:宾客礼仪、迎宾礼仪、招待礼仪、祝贺礼仪、邀请礼仪、着装礼仪、上下世代礼仪

3、社会礼仪:问路礼仪、乘车礼仪、购物礼仪、影剧院礼仪、邻居间的礼仪……

(2)以丰富有效的活动形式推动“文明礼仪”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研究。

1、师德榜样。教师是学校工作的主体。他们既是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学生思想道德的教育者。老师在传播知识的同时,以自己的言行举止、礼仪礼貌对学生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对学生的言行举止发生作用。

因此,老师要十分注意自己给学生留下的印象,要使自己从各方面成为一个优秀的、学生能够仿效的榜样。

2、每周落实。教师通过课堂主阵地,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文明交际礼仪教育,使学生通晓礼仪知识,引导他们亲身体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从整体上让学生的文明礼仪风范得到提高。

3、学科渗透。各科教学之中继续渗透文明礼仪的知识,切合时机地进行文明行为礼仪的引导与教育。

4、课外实践:

① 考查走访:走访商场等服务性单位,学习礼仪知识。

②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网络、新华书店、各级图书馆收集相关资料,进行自学,扩大知识面。

③ 竞赛展示:举办邀请设计活动、感恩语言描绘活动、手稿报告评比活动,引导学生实践锻炼能力。

④角色体验: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社会角色富有特征的工作生活,如:“我是小售货员”、“小小服务员”、“我是家里小主人”等,感受不同角色的礼仪规范 。

(3)编写“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教材,把文明礼仪教育推向深处。

1、编写“文明礼仪”校本课程教材,作为开展“文明礼仪”课程教学的依据。

2、以“文明礼仪”课程教材为基础,编写各年级“文明礼仪”上课教案,作为教师教学的参照。

六、校本课程活动的评价与保障

1要加强领导,广泛动员,扎实开展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2008年9月,学校举行“文明礼仪伴我行”校本课程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动员学生积极行动,成为文明礼仪的先锋。

根据工作部署,制定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案,采取措施,狠抓落实。

2、宣传礼仪。组织学生编写以文明礼仪为内容的童谣和童谣。组织学生校园礼仪演讲活动。

培养学生宣传员,利用寒暑假和公益活动的时间深入社区和家庭开展文明礼仪宣传活动。通过家长学校和培训文明礼仪宣传员,面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新气象的良好氛围。

3、建立监控激励机制。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把学生文明礼仪行为表现作为学校德育的重点内容。广泛普及校本课程教育实践活动,对成绩显著的班级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评选校园文明礼仪示范班。

在实践研究过程中,每各班级也要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对符合要求的学生进行激励。

4、大力推广学校礼仪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教师、学生身边的文明礼仪榜样,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推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通过开展师生校园礼仪风采展示、征文、知识和演讲比赛,讲身边发生的礼仪故事、争创文明礼仪先进班级和文明使者、制作文明礼仪手册等活动,展现师生员工在文明礼仪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夸素颜好看的句子(精选66句)

夸素颜好看句子 05-26

六一儿童节发布的句子(汇总15条)

六一儿童节发布句子 05-26

情人节再美的句子90句

情人节美的句子 05-26

[优质课件]蚂蚁日记教案大全六篇

观察日记蚂蚁 教案蚂蚁 07-26

周末给客户发的暖心句子(22条)

周末客户句子 05-26

女人累了的说说伤感句子简短23句

女人伤感句子 05-26

学习与计划(范本15篇)

学习计划 05-26

结婚祝福的句子最新通用40条

结婚祝福句子 05-26

夫妻七夕情人节祝福语30条

夫妻七夕情人节祝福语 05-26

「热门课件」典型课课堂教学思考(篇七)

课堂教学反思 幼儿舞蹈课堂教学反思 11-13

迟到简短检讨书精选5篇

迟到检讨书 05-2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