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祝福语大全 · 火山课件

【#祝福语大全# #火山课件(精选6篇)#】教案课件是我们老师工作的一部分,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 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哪些角度去准备写自己的教案课件呢?以下是趣祝福为您收集的火山课件实用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火山课件 篇1

[适用年级]

小学五年级

[活动准备]

1、有关火山爆发的场景录像片段。

2、心理小品录像《“火山爆发”》。

3、课前做好不记名调查:“你在学校里碰上的最让你气愤的事情是什么?”学生的答案写在纸上装入袋中备用。

4、多媒体课件。

[活动设计]

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一)心灵零距离

1、导入:同学们,大家可能都看过或者听过有关火山的报道。那么,在你的想象中火山爆发是什么样的呢?(学生发言)

今天,就让我们和火山来一次“亲密接触”!

2、师:火山爆发可真厉害啊!那么,你是否知道,在我们人类千变万化的情绪中有哪一个是和火山爆发最像的呢?

(学生发言)

直接导入课题,让学生体会火山爆发的厉害之处,再由它和愤怒情绪的相似性自然过渡到下一环节的活动。

(二)心理小剧场

1、过渡:同学们说得真好,愤怒情绪就和火山爆发一样厉害。确实,不止自然界有火山爆发的现象,我们的生活里也有。瞧,有那么一家人,本来快快乐乐的他们,却突然被“火山”给袭击啦!

2、播放小品剧《“火山爆发”》。

3、“观后感”大家谈:看了这个小品,你对愤怒情绪这座“火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吗?(或“你认为愤怒情绪这座“火山”有什么危害吗?)(学生发言)

4、总结:愤怒的情绪就像火山,一旦爆发出来,它滚烫的岩浆不仅会把周围的人烫伤,而且会把自己也弄得体无完肤。

小品剧从生活中选材,风趣幽默,易于理解,可使学生将火山和愤怒情绪加以比较,体会到愤怒情绪给人带来的巨大影响,并能激发学生参与后续活动的兴趣。

(三)心灵碰碰车

1、过渡:同学们,可不止这一家人有愤怒的情绪哦,老师在课前做了个小调查,发现我们班有不少同学最近也碰上了让他们气愤的事,让我们搭上心灵碰碰车去选两个来看看。(这一环节可让学生从袋中随意抽取两张纸条)

2、教师宣读纸条:

情境一:……这时,XX1会……

情境二:……这时,XX2会……

3、分组讨论:如果你是XX1或XX2,你心里的感受是什么,你会怎么做?

具体做法:将全体学生分为六组,每组自由选择一个情节,先做组内讨论,然后派出代表将本组的讨论结果表演出来。(特别注意对表演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情境引导)

4、各组互评,每个小组对别的小组表演作出评论,若不赞同,也可提出更合适的应对方式。教师及时对过激行为进行引导。

这一环节的设置,是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根据身边熟悉的情景做角色扮演,将自己心里最真实的想法表露出来。而讨论又使学生之间有了一个分享心得的互动空间。在教师这一方面来看,可通过观察学生的具体表现来了解他们产生愤怒情绪的内心感受和行为表现,及时给予一定的反馈。

(四)妙招大看台

1、过渡:刚才同学们为了不让XX1和XX2这两座小火山爆发,给他们支了一些控制愤怒情绪的妙招。那么你还有什么控制愤怒情绪的好方法?都亮出来吧!

2、学生发言,并给自己的方法命名。教师将方法和创始人的名字记录在黑板上。(注意对学生的回应)

3、出示温馨提示牌,引导学生好的方法是不伤害自己也不伤害别人,又对自己有效的方法。

4、师:同学们,这么多方法,哪些是你以前没用过?现在呢,想试试吗?

5、学生发言。

本环节是重点。角色扮演是让学生在活动中领悟到人在愤怒的时候,他的行为反应会失去理智,会给他人带来极大的伤害,所以要控制愤怒情绪,自然地过渡到本环节来。本环节由学生自己去寻找控制愤怒情绪的好方法一般是他们自己觉得最为适用的,体现心理活动的人本性和自助性。再者,引导学生选用他人的方法,可以对认知产生冲击。

(五)心语小屋

1、过渡: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控制愤怒情绪的方法。那最好的方法在哪里呢?就在我们的心语小屋里。

2、课件出示《钉子的故事》。

3、给故事一个结尾:我们这个故事还少了一个结尾。请同学们在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把你们认为父亲会和儿子说的.话写在心语卡片上。

(学生填写,教师巡视,注意提醒学生一个组只有一个统一答案。)

4、将学生写好的心语卡片都贴在黑板上,并选取几个来读。

5、师:同学们写的真棒!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父亲到底对儿子说了些什么呢?

出示故事结尾:孩子啊,虽然你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但你看这面墙上的洞,它们却被留下了,是那么的深!这就像你发脾气一样,事情也许被淡忘了,但伤害一旦造成,再想弥补就比较难了。

5、师:同学们,今天老师把这颗受伤的心也带来了。你摸着它,心里有什么感受要和大家分享吗?

出示扎满钉子的KT板,把钉子拔掉后,让学生摸着钉子洞谈感受。

让学生从扎满洞眼的KT板上得到心灵的触动,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愤怒情绪所带来的危害性,同时,可以激发学生去使用控制愤怒情绪方法。

(六)活动总结

小结:讲得真好!老师心里也有许多的感触想与大家分享。与其事后为自己的作为后悔,忙着去弥补别人,不如现在就学着去控制自己的愤怒情绪。我们要将活火山变成死火山,平时就要使自己有乐观的心态,不要为一点小事而生大气,动不动就发火。对吗?

最后让学生总结,再一次明确愤怒情绪所造成的不良影响,使学生明白合理宣泄愤怒情绪和控制愤怒情绪的重要性。

小故事

钉子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男孩,他非常爱发脾气,到最后几乎没有人愿意和他一起玩了。小男孩很伤心,就跑去问他的父亲怎么做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发脾气。父亲说:“从现在开始,你每次发脾气的时候就在墙上钉一颗钉子。”小男孩照做了。可是他发现在墙上钉钉子是一件很累很烦的事,所以他就有意识地控制了自己的情绪,发脾气的次数也少了很多。小男孩很高兴,就把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又说:“现在当你能控制住自己不发脾气的时候,就拔掉墙上的一颗钉子。”小男孩也照做了。终于有一天,他把墙上所有的钉子都拔掉了。同时他的脾气变好了,大家又肯和他玩了。父亲得知这件事后就语重心长地对他说:“”

火山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地球内部圈——地壳、地幔、地核。

2、初步认识地壳处于不断运动之中,高大的山脉、海沟等地形是地壳运动的结果。

3、认识火山的构造、火山喷发物以及火山活动情况的分类。

4、初步认识地震的发生,了解震级、震源、震中等概念。

5、对学生进行地震灾害的国情教育,培养学生防灾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地球内部结构、地壳变动的证明,火山地震的活动极其分布。

难点:认识地壳的变动.

疑点:地球内部圈层是如何划分的依据是什么,软流层是何种状态,地壳变动会形成哪

些地表形态,产生火山和地震的巨大能量来源于什么地方,火山和地震又为何呈带状分布

解决方法:利用模型;地理专题地图;标石(岩石)。

教学准备

1、收集有关地壳变动,火山喷发和地震的资料片,直观的对地球内部活动引起的地壳变动进行观察。

2、筷子、钢锯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用唐山地震的一段实例引入。

一位深夜出急诊的医生回忆:"夜间三时半,我有急诊外出,刚迈出门坎,地震就来了,先是晃,天旋地转,晃得人站不住,又挪不开,再就是颠,脚底像过电似的,紧接着房上的砖瓦飞了下来。我心里发慌,那呜呜的声音,使人毛骨惊然,四周一片漆黑,倒房坍屋的巨响和呛人的灰土味,使我跑了起来,可是才跑了三四步就觉得不对劲。一看,呀!我怎么已经上了房顶!"

二、新课展开

(一)、地震

1、准备一些筷子和钢锯条,在课上做实验,体会震动与力的关系,此时教师讲解地震发生的原因。

2、读课本图4-35,总结震源、震中、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几个概念。读图4-36、4-37,总结中国和世界主要地震带分布。

震源:地震发生的源地。震中:与震源对应的地表部分。

震源深度:震源距地表的垂直距离。震中距:各点离震中的距离。

等震线:距震中距离相等的点的连线。

全球地震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地中海、喜马拉雅山。

中国地震带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台湾福建沿海,华北太行山脉,津唐地区,青藏高原及边缘的四川、云南西部,西北的新疆、甘肃、宁夏,可以用中国、世界地震分布图或投影片演示。

3、地震的灾害可让学生讨论,个别回答。

4、地震的预报和防范,学生阅读课本。

(1)张衡与地动仪。

(2)民间的预报方法常依据动物异常和自然现象异常。

如: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泉水浑,天干井水冒。水位升降大,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有的变味道。天变雨要到,水变地要闹。建立预报网,异常快报告。

震前动物有预兆,大猫衔着小猫跑,牛羊螺马不进圈。鸟雀惊飞不回巢,兔子竖耳蹦又撞,鱼儿惊慌农面跳,鸡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叫。

(3)现在科学家通过地震仪可准确测量出地震。

(4)地震的防范: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发生地震时千万不要慌乱不知所措,要冷静地快速离开房屋。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小开间房子里或桌子下。

6、引导学生完成p150的讨论,并读图4-43。

教师应该熟悉中国区域图以及地质灾害的分布。

7、学生可能置疑:

(1)地球上地震呈带状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2)地震的震级和烈度(破坏程度)是怎样的?

(3)学生对中国和世界区域图不太熟悉

三、作业:

(1)搜集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发生过的级别较大的地震和火山活动情况。

(2)在中国和世界空白图上绘火山、地震分布。

(3)想象地球内部的物质结构,从以下凡方面考虑:状态、温度、密度、压力、物质组成

火山课件 篇3

一、教材说明:

在学生认识了地球内部构造及特征的基础上,本课借助对火山和地震成因的探究,学生进一步认识地球内部的物质组成及其运动变化。火山和地震都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既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好处,也会带来负面影响,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对待事物的能力。

活动准备:

提出本课要探究的内容:“火山和地震都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人们有密切的关系,让我们来研究吧。”提示学生预前探究,为课堂探究做准备;以文字的形式提示学生准备课上探究的典型材料,为课堂探究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以情景图的形式调动学生对火山和地震已有的认识,为课堂探究提供心理上的准备。

活动过程:

包括三个活动。

活动一:交流搜集的地震资料。

包括两个环节:一是介绍了世界著名的圣海伦斯火山喷发的情况,包括了火山喷发全过程的图片及火山喷发对火山周围广大地区造成的破坏。目的是为学生研究火山提供最基本的资料,让学生了解到火山喷发时的现象,引起学习兴趣,为探究火山的成因打下基础。二是介绍唐山大地震的情况。教科书呈现了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图片及文字资料,目的是让学生知道地震巨大的危害性,引发学生研究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兴趣,结合卡通语言“真是不平静的地层。”,引导学生针对火山和地震的形成作出假设,这些变化有可能是地层的运动引起的,为探究地震的成因打下基础。

两组图片只是教科书的一种指向,提示学生,可以结合自己搜集的材料进行交流,获得对火山、地震的初步感知,了解火山、地震时会出现的现象。

活动二:研究火山、地震的成因。

分为两个环节:

一是设计实验,探究火山及地震的成因。教科书呈现了一系列学生探究实验的情景图,“做个模拟实验吧。”提示学生设计实验,展开探究活动。三幅图片分别给学生以探究方法的提示:

(1)加热用番茄酱和土豆泥做成的装置。提示学生番茄酱看作是地球内部的岩浆,土豆泥看做是地球构造中地壳。借助这个实验提示学生认识到地球内部温度高、压力大,有类似接近液体状态的岩浆。岩浆从地壳薄的地方或有裂缝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喷发。

(2)用力折断木棍,模拟岩层的断裂及震动。

(3)用手挤压毛巾。

“实验中的毛巾和木棍相当于地震中的什么?”提示学生利用这两个实验了解地震的成因。木棍和毛巾都相当于地球构造中的地壳,手用力弯折木棍、挤压毛巾相当于提示学生地球可能会受到来自不同方向的力,木棍折断发出“啪”的声音。手感觉到振动,以及毛巾的褶皱分别代表了地壳在受力下可能发生的变化。这就是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图片中设计的各种方法只是一种指向,提示学生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设计,展开探究。

教科书通过“实验告诉我们什么?”及预留的记录空间,提示学生边探究,边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最终获得的结果。

二是通过资料卡的介绍,丰富学生对火山、地震的认识。在学生实验探究的基础上,教科书以资料卡的形式具体介绍了火山、地震的形成原因。上面的资料卡展现的是岩浆即将冲破地壳的情景和火山形成的原因。下面的资料卡展现的是没有被挤压的水平地层、受到挤压发生褶皱的地层、岩层断裂的地层及地震形成的原因。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丰富学生的认识,拓展学生的认识。

活动三: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包括两个环节:

一是讨论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科书以图片的形式展现了火山、地震与人们的关系,分别是地震造成的楼房倒塌,桥梁断裂情景;火山喷发后形成的金刚石等珍贵矿产、地热资源;地震夺取人的生命。提示性语言“火山、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哪些灾害呢?”“火山、地震还能带来什么?”提示学生交流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认识到它们既可以给人类带来灾难,还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有益的影响。培养学生辩证的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教科书设计的图片内容只是一种提示,火山和地震对人类的影响还有很多,如火山喷发能污染空气、烧毁森林、毁坏农田、覆盖村庄、城市,喷出的火山灰也能形成肥沃的土地;强烈的地震能造成严重的灾害,夺去人的生命,破坏人类的财产,但地震往往能告诉人类一些地球内部的信息,一定程度上促进地质科学的发展。学生可以从更多的方面交流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是避震小常识。教科书提出了“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问题,提示学生交流避震常识。借助资料卡简单介绍了根据地震前兆预报地震的方法,以及发生地震时,避免人身伤害的方法,丰富学生的认识,对生活更具有指导意义。

自由活动:

模拟避震演习。

教材展示的是一个模拟避震演习的情景图,背景是在一个教室里,学生在老师的指挥下,演习各种避震的方法,关于避震的方法有很多,教材中主要展示了三种:

①学生把书包举在头上,往门外跑。提示学生意识到头部是人体最脆弱的部位,因此在地震发生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这种方法适合于平房教室。

②学生抱头蹲在桌子旁。提示学生地震时,处在楼房里的人可以采取这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蹲在桌子旁比蹲在桌子底下逃生的机会大得多,这里面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③学生蹲在墙角。墙角是建筑物最牢固的地方,如果地震来得突然,来不及逃离房间,用这种方法也能增加生还的机会。借此活动目的是培养每个学生的防震意识,提高他们的防震能力,是对学生生存技能的一次有意义的训练。

拓展活动:

现在许多火山都成了著名的风景区,搜集有关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报吧!

提示学生搜集有关的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报。借助旅游报给学生提供一个了解更多的火山、地震知识的机会,将课堂探究延伸至课外。

二、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作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和地震既可以带给人类好处,也给人类造成负面的影响。

3.了解火山喷发现象;了解地震现象;认识火山、地震的利与弊。

三、教学建议:

活动准备:

学生依据活动准备中的要求,根据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准备材料:毛巾、木棍、土豆泥、蕃茄酱等。搜集有关火山、地震的资料。为了课堂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也要相应准备酒精灯、三脚架及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活动过程:

活动一:

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你对火山和地震有哪些了解?”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进行讨论交流。教师也可以先播放有关火山或地震的录像资料,增加学生的视觉刺激。在学生观看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火山和地震发生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学生通过交流获得研究火山和地震的相关资料。

在学生了解了火山、地震发生的现象后,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由这些现象可以推想到什么?学生结合自己了解进行充分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猜想与假设。

活动二:

在学生提出猜想与假设后,教师提问学生:“怎么证明我们的猜测是正确的呢?”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进行讨论,设计相关的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设计。适当的时候可以给学生提供一张探究提示卡,提示学生实验设计的思路及实验中要注意的事项。在学生设计完成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充分利用准备的材料展开实验探究。实验中,教师可以积极参与其中,密切注意学生的实验情况,并及时提醒学生记录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以方便学生之间进行交流。

在学生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讨论,分析实验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并进行整理,对实验获得更深入的认识。

讨论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结合学生的汇报适时的提供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

最终教师提问学生:“通过实验、分析、整理,你知道火山喷发和地震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吗?”结合学生的回答出示资料卡,弥补学生认识上的不足。

活动三:

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有什么关系?”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可以播放相关的录像资料,或介绍相关的数字丰富学生的认识。学生可能只重视到火山和地震带给人类的灾难,那么教师就需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介绍,让学生认识到火山和地震给人类带来负面作用的同时,也有有利的一面。训练学生学习辩证地、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科学素养。

在学生认识到火山和地震与人类的关系后,教师提示学生思考:如果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进行讨论交流汇报。教师教学时,还可以依据学生的实际,再补充一些有科学根据、经过实践检验的方法。

自由活动:

活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活动的准备要充分,包括对教室房屋结构、室内物品、活动中容易出现的问题等都应有个大体的了解。

2、活动时间要充足,各种避震方法的掌握要到位。

3、活动后注意总结、评价,对于活动中学生所表现的灵活性、创造性一定要及时发现,多鼓励。

拓展活动:

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火山的喷发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但喷发后,会形成许多优美的自然景观,如国内的长白山天池、五大山莲池,国外的富士山、维苏威火山等。可以搜集资料办一份火山旅游报。在一段时间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个火山旅游报展览。

本课探究内容较多,建议用2课时完成。具体有两种分配方案。第一种方案是第一课时认识火山、地震发生时的现象,学习火山、地震的成因。第二课时讨论认识火山、地震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了解避震小知识,模拟避震演习。第二种方案是火山和地震分别占一课时。教学时选用哪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火山课件 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感受火山爆发的现象。

2、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

实验材料每人一份:粘土做的小火山模型、操作盘、小苏打粉、一个塑料杯、红色颜料、白醋、小勺子;火山爆发的录像资料、操作步骤图。

活动过程

1、教师演示小火山爆发。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给你们表演一个神奇的魔术。

2、播放火山爆发的录像,观察火山爆发时的景象。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录像,上面发生了一件事,请仔细看一看。你看到什么了?为什么山会喷出红色的液体?从哪里喷出来的?像这样喷出红色液体的山我们通常叫什么?

3、鼓励幼儿做火山爆发的实验。

(1)看一看。

教师演示

(2)问一问

教师提问幼儿教师的操作步骤

(3)做一做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小结活动情况

个别不成功幼儿的情况

活动延伸

了解一些真的火山爆发的情况。

活动反思

这节课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课件的准备较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孩子们对这节课的内容比较感兴趣。不足之处在于对课件的应用不够熟练自如,火山模型的高度太低,导致后边的幼儿看不清楚,还需改进,在语言引导的科学性上还要多加学习。

火山课件 篇5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关地震监测、预报和抗御地震灾害的常识;了解我国火山的分布。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对待地震灾害。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具

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中国地形挂图。

课时

1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1.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图看

2.从历史上的地震记录看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

三、地震的抗御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

四、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我国地形的特点有哪些?你能用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吗?(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归纳] 正像同学们所说,我国地形的特点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疆域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其南临印度洋板块,其东有太平洋板块。从东、南两侧受到挤压,因而使我国疆域内的板块断裂破碎,就形成我国地形复杂的特点。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国大部分领土正在这高原的东侧,才形成了西高东低阶梯分布的地势。同时,在与东侧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使我国地形更复杂。而且还影响着我国的地震区与火山的分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我国地震和火山的知识。

学习新教材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板书]

[提问] 为什么说我国是多震的国家?你能从板块运动和世界地震、火山带的分布图上说明“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吗?(展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震、火山带分布图”,让学生在明确我国的大致范围后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 正是由于我国处在几大板块相互挤压的集中地区,地壳很不稳定,特别是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喜马拉雅—阿尔卑斯地震带)都经过我国境内,所以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

[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读课本23页“多地震的国家”一节课文。

[过渡] 可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但是,我国地震常发地区主要在哪里呢?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板书]

[读图] 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并且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

[教师归纳] 教师按照课本24页的课文,将学生回答的地区,归纳成为四个主要地区。

[过渡]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4页最后一段课文及25页“读一读”的材料,并且观察“地震后的唐山”、“重建后的唐山”两幅图。使学生认识到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认识它,尽力减轻它带给人们的灾害。

三、地震的抗御[板书]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板书]

[阅读课文]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25页的“选讲课文”及课本26页的“读一读”。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板书]

[讨论] 当我们了解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后,为了减轻地震的灾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教师小结] 地震虽然至今仍然是我们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是只要我们按照科学道理去做,还是可以减轻它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例如,在震区加固建筑物,使它能抗拒可能发生的最大的地震;在地震期间,疏散居民到开阔安全的地方;普及地震常识,使人们遇到地震时能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轻伤亡。当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我们人类完全控制它,这又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这就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彻底控制地震灾害,造福人类。

[过渡] 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地震的知识,大家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那么还有一种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形突然变化的现象是什么呢?(火山)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火山的分布。

四、火山的分布[板书]

[读图] 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找出五大连池、长白山天池、大同、腾冲、新疆南部、台湾、海南岛等地的火山分布地。

[读课文] 指定学生朗读课本26页最后一段课文。

[展示图片] 让学生观察我国著名火山的景观图片(或投影片)。

复习巩固

1.按照课本的“目录”,回忆第二章“中国的地形”的知识内容。

2.使用课文复习未记住的知识内容,准备上好下一节的复习课。

火山课件 篇6

活动目标:

1、知道火山是可以喷火的山。

2、能大胆选择色彩表现火山爆发。

3、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PPT、颜料、小勺子、抹布若干、底部是空的一次性纸杯人手一份,圆锥体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激情引趣,观察山。

通过观察照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讲一讲、说一说你还在哪里看到过山。

师: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到过山呢?你觉得山是什么样子的?

2、介绍火山。

师:在大山的家族里,有一个脾气特别暴躁的家伙名字叫火山。

教师适当讲解火山爆发的相关知识。

火山是地底下的岩浆受到巨大压力冲出来了,就成了火山。我们来欣赏一段火山爆发的视频。

3、出示做好的小火山:今天我也带来了一个小火山,你们知道这是怎么做出来的吗?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

教师示范火山爆发做法,并讲解注意事项。

师:先选择一种颜色,一只手扶好纸杯,另一只手用勺子轻轻地把颜料舀到杯子里,颜料舀到杯子里面红线的地方,然后一只手按住山顶往下压,另外一只手把纸杯用力往上拔,这样火山就完成了。然后再选择另外一种颜色按照刚刚的方法操作。完成之后轻轻地回到座位上。现在轻轻地走到后面的桌子上开始吧。

4、幼儿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活动,并提醒幼儿一手扶着杯子,一手舀颜料,勺子要送回自己拿的那个颜料盒里。

5、讲评作品。

师:我请一个小朋友来说说你喜欢哪一座火山,为什么?(请2~3个讲)

等小火山干了,我们拿到教室去展出。

zf133.Com更多精选祝福语阅读

梦想课件(精选6篇)


经过反复修改趣祝福小编为您编辑出了这份精选的“梦想课件”。每个老师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需要大家认真编写每份教案课件。教案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保障。希望能帮助到你的学习和工作!

梦想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语句。

3.感受小瑞恩的善良,理解梦想具有的神奇力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一、揭题质疑

1.出示“梦想”

(指名读——齐读)

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梦想,那同学们,你的梦想是什么呢?你为什么会有这个梦想?

2.揭题

我们对未来最美好、最真切的渴望和憧憬就是我们的梦想!希望大家能够时刻铭记自己的梦想,并把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我们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课堂,一起去感受梦想的力量。(出示课题:齐读)

3.课题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快速朗读课文。

2.学习词语

污染下旬募捐水泵

执著筹齐颠簸羞涩

簇拥一声不吭迫不及待

3.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

4.瑞恩为什么会有这样一个梦想?

出示: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了。(出示图片)

(1)从这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2)带上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3)现在让我们跟随图片一起去感受一下非洲孩子的生活。

(4)面对这样的现实,你的心情如何?他为什么伤心?

(5)带上此时你的心情读读

(6)如此的画面一次又一次浮现在瑞恩的脑海中,于是他就有了他的梦想——

三、重点品读

瑞恩只是一个6岁的孩子,但他却想要为远在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那么他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反复的读读。

1.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

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的窗子。

(1)谁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根据理解读读。

(2)这里有两个时间的词,为什么你要突出他们?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3)带上你的感受再来读读。

(4)在这两个小时内,瑞恩他会想了什么呢?

2.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

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

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

(1)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

(2)这里有个省略号,那瑞恩他还会做些什么呢?

3.妈妈的一位朋友被瑞恩的执著感动了,她决定帮帮这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于是她把瑞恩的事写成了文章,登在当地的报纸上。

(1)对于这句话,你又是怎么理解的?

(2)当人们在报刊、杂志、电视电台中得知瑞恩的故事后,他们都会想些什么?他们又会做些什么?

4.一周以后,瑞恩收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没过多久,另外一张支票寄到了。从此以后,瑞恩不断接到捐款,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瑞恩筹齐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1)在收到支票的瞬间,瑞恩的心情如何?请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下

(2)当时瑞恩会想些什么?

5.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瑞恩梦想的实现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下面我们一起总结一下。

四、拓展

观看四川大地震的图片,交流感受

梦想课件【篇2】

学习目标:

1、凭借初读,学生能够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是怎么实现的”。

2、读懂课文内容,懂得梦想的力量是什么,感受梦想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

3、在列举选材时,通过选材比较,明白只有关注全面性才有说服力。

4.能够感悟瑞恩的这种为实现梦想,努力奋斗的精神品质。

学习重点:

了解“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是怎么实现的”

学习难点:

体会题目的含义,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过程:

一、补充阅读,引入情境

1、图文并茂,介绍非洲缺水情况

在非洲的安格鲁地区长年干旱,疾病肆虐。最近的水源是5公里之外的一个水塘,而这仅有的一个水塘,水里也长满了寄生虫。村庄里,到处可以看到腆着大肚子的儿童,那是因为他们的肠道里充斥着寄生虫。四分之一的孩子患有严重的水生寄生虫疾病。五分之一的孩子在5岁前就离开了人世。

2、读着这些文字,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通过这一环节,激发学生的爱心同情心,并自然的导入新课)

3、揭题:梦想的力量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梦想的力量》,请跟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板书:《梦想的力量》

齐读课题:梦想的力量

二、浏览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先来看阅读提示,谁能从中很快的找出我们学习本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围绕课题,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这就是我们学习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把它们再认真地默读一遍!

瑞恩的梦想是什么?

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梦想的力量是什么?

读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相互交流一下。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我们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解决以上这些问题。

(这样的设计,能很大程度的锻炼学生自己质疑的能力,并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有目的的学习)

三、初读课文,概括梦想

1、快速浏览课文,划找描写瑞恩梦想的句子。

如果能快速地浏览,寻找到有用的信息,是一种能力的表现。30秒钟,直接描写瑞恩梦想的句子。计时开始——

2、汇报

预设1: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预设2:我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干净的水。

3、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发现?

预设1:梦想十分坚定。

预设2:梦想越来越大,不断地生长,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4、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实现了)

请你读一读这段话。

课件出示:

20xx年,“瑞恩的井”基金会正是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井。

(1)、学生自读。

(2)、指名读。

过渡语:瑞恩在他通往梦想的路上,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5、默读课文,梳理“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

瑞恩的梦想实现之路

1、挣足70元钱

2、挣足20xx元钱

3、筹钱买个钻井机

4、打出第一口井

5、打出30口井

梦想实现,拯救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使学生知道人不仅仅要有梦想,还要要一直坚持下去,只有这样梦想才会成真)

三、板块探究,理解题目含义

学生自学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然后交流。

(一)激励自己

有些同学特别关注了一个自然段

课件出示:瑞恩的第一项工作是为地毯吸尘。哥哥和弟弟都出去玩了,瑞恩干了两个多小时。妈妈“验收”后,往饼干盒里放了两元钱。几天后,全家人去看电影,瑞恩一个人留下来擦了两个小时窗子,又挣了两元钱。爷爷知道了瑞恩的梦想,雇他去捡松果;暴风雪过后,邻居们请他去帮忙捡落下的树枝;考试取得好成绩,爸爸给了他奖励……瑞恩把得到的所有钱,都放进了那个饼干盒里。

1、快速浏览,快速地圈一圈:瑞恩一共做了哪几件事?

:吸尘,擦窗,捡松果,捡树枝,考考成绩得奖励

可以抓住最关键的词。

2、就这样,瑞恩为实现“挣足70元钱”这个梦想不懈努力着。同学们,这是瑞恩为了挣足70元钱做的所有事吗?(不是)从哪里看出来的?(省略号里)(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想一想:瑞恩还有可能在做什么事情?为什么不把这些事情都罗列出来?

3、比较:假如选择“瑞恩扫地、洗碗、擦窗、洗衣服、洗袜子”这几件事情来写好不好?

哪种选法好?

预设:全是家务活

师:只有选择不同类型的典型事例,才会使文章更具说服力。我们写作文时,千万不要全写出来,要选典型事例,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4、你觉得瑞恩累吗?从哪里看出来了?这么累他为什么还要干呢?

5、小结:有了梦想,就会不断地激励自己,可见梦想的力量可真巨大。

(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明白梦想的力量能激励人不断的努力)

(二)感化他人

1、这20xx元瑞恩是如何筹到的?

2、学生结合句子谈感受:

预设:一周后,瑞恩收到了一张25元的支票。没过多久,另一张支票寄到了。从此以后,瑞恩不断接到捐款,在短短的两个月时间里,瑞恩筹齐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

小结:营造冲突:既然是捐款,为什么才25元这么一点点呢?有什么地方特别疑惑?不可思议?这个25元,有可能是谁捐的?怎么来的?(一分一分积攒的)

3、补充阅读:了解捐款背后的故事;谈感受。

课件出示:美国德克萨斯的一个小女孩儿,听了瑞恩的故事后,寄去来25美元,还附上了一封信。信中写道:我为瑞恩感动。我也想去帮助别人。我把自己的头发卖掉了。但愿这些有用。

读着这些,你想说什么?

4、小结:梦想的力量真大,它不仅可以激励自己,还可以——感化他人。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其他更多人的帮助。)

(三)带去幸福

1、同学们,经过瑞恩和各地朋友的努力,梦想终于实现了。瑞恩的第一口井终于打出来了。如果我们就是安格鲁小学的孩子,瑞恩来到了我们的这里,你们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课文在哪一段进行了描写。

,《梦想的力量》书香教学设计

课件出示:车子开进村庄时,5000多名孩子聚在路边,他们热烈地鼓着掌,有节奏地高喊着:“瑞恩!瑞恩!”瑞恩羞涩地走下车去,不好意思地向着大家打着招呼。他被孩子们簇拥着,来到了一口井前。并被鲜花包围起来,水泥基座上刻着:“瑞恩的井——由瑞恩.希里杰克为安格鲁小学社区建造。”

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一读,用我们的声音来表达对瑞恩的感激之情。

演一演

梦想的实现,会给非洲人民带去什么?赶快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预设:带来了健康;快乐;幸福生活;生命等

请你读一读这段文字。

课件出示:村里的一位老人站出来,高声说:“看看我们周围的孩子,他们全都是健康的。这要归功于瑞恩和我们的加拿大朋友。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听到这儿,瑞恩和父母都流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是呀,一个梦想,竞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

2、补充阅读:“瑞恩的井”在安格鲁社区投入使用两年多,附近的家庭陆续迁移进来,这个地区的人口和入学率有了惊人的增长。孩子们不要再每天花几个小时到很远的地方去背水,他们都开始上学读书;妇女们也不用整天为全家人的吃水奔波,她们开始有时间种地,或者做些小买卖。到20xx年春季,安格鲁小学里已经有了1250名学生,还有了300中学生。清洁的水源对地区经济产生了很大影响。粮食和肉类市场扩大了,当地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居民大量迁入,为企业生产提供了更多的工人。

3、小结:梦想,可以给人们带去幸福。梦想的力量真大啊!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明白梦想的实现,可以带给人们幸福。)

四、提升认识,升华情感

1、了解“瑞恩的井”后续情况,震撼心灵。

梦想还在继续,请看:

课件出示:20xx年3月,“瑞恩的井”基金会正式成立。一年以后,“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为非洲的8个国家打了30口水井;20xx年,“瑞恩的井”基金会已经有750000加元,瑞恩已经帮助非洲挖了70口水井;20xx年,“瑞恩的井”已在12个国家挖了266口井;435343个生命获益;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在继续为“瑞恩的井”基金会捐款。瑞恩说:“我要为取得干净的水源而努力工作,直到我爸爸那个年纪。”

看了这个资料,你的心里激动吗?有什么想说的吗?

讲到这里,故事结束了。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完美的结局!

2、这个梦想的力量的故事读完之后,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要说,你有怎样的感受?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3、课后作业:

梦想课件【篇3】

教学目标:

1、在反复朗读、想象拓展等文本感悟的过程中相机理解“迫不及待”“一声不吭”“坚定”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想象拓展、联系自己的生活、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设身处地地感受瑞恩的内心想法,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3、感受瑞恩对非洲人民深深的关怀,体会到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乃至于感受到爱的力量的巨大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想象拓展、有感情朗读等手段,读懂重点句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领会本文写作的寓情于叙的写作手法。

难点:理解“梦想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感受“爱的力量”的巨大。

一、导入

1、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

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3、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好。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今天,我们就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

二、梦想之因

1、谁有一个什么样的梦想?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在文中划出有关的句子。

2、学生回答,交流朗读。

①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②他们不应该过这样的生活……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

③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坚定)指名读、齐读。

3、瑞恩为何会有这么强烈的梦想呢?请同学们看课文,找到相关的语句。(指名读)

出示:“在非洲,许多孩子没有玩具,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药品,甚至喝不上干净的水。成千上万的孩子因为喝了受污染的水死去。如果能捐出70元钱,就能帮他们挖一口井。”

4、拓展想象:在这么一个缺水的环境中,非洲的孩子会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5、这样的生活情景让瑞恩心痛了,听了老师的话,他是怎么表现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瑞恩的表现,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

(1)“妈妈,给我70元钱。”1998年的一天,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刚一放学,就迫不及待地冲进家,向妈妈伸出手说,“我要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迫不及待”“冲”字表达瑞恩内心无比的急切。)

(2)“他们不应该过那样的生活。”一整天,“70元钱一口井”一直在瑞恩的脑子里转着。“我一定要为他们挖一口井。”瑞恩下定了决心。(体会瑞恩内心的坚定)

齐读。

三、实现梦想

人不能仅有梦想,否则这梦想只能被称作胡思乱想的梦而已。那么瑞恩又是怎样实现他的梦想的呢?

1、请同学们读一读4—7自然段,看看他做了些什么?(他做额外的家务活。)

2、他做了哪些家务活?(比如为地毯吸尘、擦窗子……省略号在这的作用是什么?)

3、他在劳动的时候会想些什么?

4、当他得到70元时心情是怎样的?(激动、兴奋)

5、谁来读一读?(指名读、齐读。)

6、是的,他用自己的勤奋与努力赢得了家人、邻居对他的帮助,但这70美元能实现他的梦想吗?(70元只够买一个水泵。一口井需要20xx元。)

7、当听到需要20xx元时,瑞恩是怎样说的?

出示: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

8、他为什么那么兴奋?怎么读?

9、瑞恩是怎么筹集到20xx元的?请大家自由读第9至10自然段。

(他的行为和毅力感动了一位阿姨,阿姨通过媒体帮助他募捐,很快20xx美元就凑齐了。)

梦想的力量是无穷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为自己鼓起了前进的风帆,也感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同学们,让我们也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奋斗吧!

梦想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概括主要内容,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

1、板书:梦想:

师:梦想是什么?

生:梦想是指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

师:同学们,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我们来说一说,交流交流。

生:(老师、科学家……)

2、师:是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希望你们能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将它化作动力,在你的生活中不断激励你前进,并且能创造出无法想象的美好的奇迹。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梦想的力量》。(补完课题)

二、阅读课文,理解字词

1、自读课文,勾画出生字词。

2、生字卡片,全班齐读生词。

3、解决不理解的生词。

三、默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最后打出了30口井,最终梦想成真的故事。

四、读自读提示,解决问题

1、快速浏览自读提示,说说自读提示对我们学习这篇文章提出了什么要求,要解决什么问题?(默读课文,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联系实际说说读后的体会,还可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2、师:你能解决什么问题呢?(学生自由回答)

生: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为非洲的孩子打一口井。)

师:文章中有没有告诉我们呢?(生答:课文第一段)

师:你们觉得瑞恩的梦想怎样?

生:伟大……

师:是啊,是什么让瑞恩会产生这种梦想呢?

生:(课文第16自然段)对于我们来说,水,就是生命。

师:是啊,对非洲人来说,水,就是生命。(全班齐读这句话。)

3、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实现的.?同学们,我们随着作者的思路、文章的叙述顺序去读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并在旁边做批注。

4、全班交流。

(挣70元钱、筹20xx元钱、筹钱买钻井机、成立“瑞恩的井”基金会。)

5、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我们到文中找。

生:20xx年3月,成立了“瑞恩的井”基金会,为非洲的8个国家挖了30口井。

师:瑞恩当初只是想帮助非洲小朋友打一口井,而现在却为他们打了30口井,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

生:因为有很多人帮助了瑞恩。

师:为什么会帮助他呢?

生:因为他们都被瑞恩的行为所感动。

师:他感动了哪些人?在课文中找一找。

师:到底是什么感动了他们呢?

梦想课件【篇5】

教学过程一、“梦想”的质疑,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 出示课题: 《 梦想的力量 》,读题说说你有什么梦想?2.读了课题,有什么想知道的?3. 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4.根据学生的质疑,教师要梳理归纳:(1)谁的梦想?(2)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3)梦想是怎么实现的?(4)这个梦想究竟有什么力量?二、“梦想”是什么,通过重点段落和句子,领悟作者的情感。1.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通课文。2.尝试理解“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梦想?”(1)默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2)有感情地朗读句子。(3)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写了一个怎样的梦想?”瑞恩的梦想在不断地变大,从挖一口井到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三、“梦想”怎样实现的,在疑问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默读课文,思考:瑞恩的梦想是怎样变成现实的?2.学生自由讨论:(1)课堂交流。(2)讨论:你还认为“梦想的力量”大在哪里?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明确意见,进一步深入理解。四、“梦想”的力量,从而激发学生的美好愿望和自己的梦想。实现梦想不仅仅是钱,更是人们的同情心和爱心。五、拓展,深化主题,提升学生的情感。学生交流谈体会:1.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2.资料展示。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分析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一个加拿大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毫无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而且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去关爱和帮助别人。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创造出奇学情分析“梦想”可是 孩子们 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从题目来看文体很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孩子们心灵有许多美好的梦想。触及学生的灵魂。 对学生来说这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快速默读,了解课文内容。可以从解题入手。交流看到课题想到的:梦想是什么?梦想实现了没有?“梦想的力量”怎么理解? 这样学生可以接受。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2、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和积累语言。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是教育学生做人要善良、富有同情心、懂得关爱他人,做事要有明确的目标、执著的态度并要坚持不懈地奋斗;

二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教学难点

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解决办法

1、 抓住重点 语句,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学习作者 表达的 方法。2、通过朗读和摘抄喜欢的语段,感受和积累语言。

教学策略

根据课文的体裁特点,可组织学生进行合作表演式朗读,因为语言比较通俗,讽刺意味比较浓,所以朗读的重点是读出人物语言的生活化,读出讽刺意味。

梦想课件【篇6】

【教材分析】

《梦想的力量》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的课文,这是一篇读来令人心灵震撼和感动不已的课文。文章记叙一个年仅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这就是梦想的力量!美好善良的梦想,会给人带来希望,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动力,能创造出奇迹。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经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们有一定的阅读、收集资料的能力及预习能力。因此,本单元学习,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由于课文篇幅较长,初读课文时刻让学生借助“阅读提示”独立阅读课文,指导学生深入细致地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

2、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4、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重、难点突破】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是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梦想”。

2.提问:同学们,你有自己的梦想吗?有的话,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

3.同学们的梦想都很美好!希望你们能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创造无法想象的奇迹。(补全课题)

4.现在就请你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齐读课题)

5.同学们已看了这篇课文,根据课题提出课文内容相关的问题。

①谁的梦想?

②梦想是什么?

③怎样实现梦想?

④力量有多大?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

2.检查预习情况

迫不及待 募捐 水泵 下旬 筹齐 一声不吭 颠簸 簇拥

①接火车读

②全班齐读

三、学习课文,体会“梦想的力量巨大”

1.根据刚才同学们的提问,你能解决哪些问题?、

2.解决问题①(瑞恩)

3.解决问题②,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谈体会

①学生读课文交流

A.我想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 .....

B.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 .......

②教师小结:瑞恩的梦想坚定、执着,他的梦想越来越大。

③瑞恩的梦想大,最终他的梦想实现了吗?哪一个自然段非常明确的告诉我们。(17自然段)

4.解决问题④,在课文上找出相关语句课文

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全班齐读) ①提问:谁流泪了,为什么流泪?

②小结:安格鲁村民们,因为瑞恩的井给他们带来了幸福、生命、健康,是一种感激泪,瑞恩和父母都流下了激动、幸福的眼泪,他们没想到梦想的力量竟有如此之大。对瑞恩的井,安格鲁村民们表示感谢,自己没想到付出,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③全班齐读

5.解决问题③

提示:瑞恩梦想的实现大体经历了三个步骤,一是挣70元,二是筹集20xx块钱,三是筹集买钻井机的钱。这三个步骤对瑞恩来说如爬山,一步比一步艰难,瑞恩的梦想,瑞恩的善良,瑞恩的同情心面临着一次比一次愈加严峻的考验。

①挣70元请同学们快速浏览,找到相关的段落

学生交流:第6自然段

A.质疑: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用“△”标出瑞恩做的几件事?体会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B.质疑: 仅仅只做了这五件事吗?你是从哪儿知道的?(省略号)

C.质疑:瑞恩为挣70元,他至少做了几件事?作者并没有一一写出来,为什么? 学生交流并汇报:作者没有一一写出来,因为那样会让文章哆嗦,的确,在写作时,应选择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事例才能打动读者。

D.创设情景:

a.当全家人去看电影,他一个六岁的孩子,认真地擦着窗子,累得筋疲力尽时,他会想??

b.当暴风雪过后,树上的枝条散落一地,他突然捡到一根粗重的枝条,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它拉动,此时他会想??

E.质疑:除了做这些事,还做了哪些事?

F.小结: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的孩子们挖一口井,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却变成了现实,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①当听工程师要买钻机时,他会有什么反应?(请同学们找出相关的段落)

学生交流并汇报:第12自然段(全班齐读)

②小结:瑞恩已认识到买钻机的难度,但是态度很坚定,同时,这也说明他在不断成长。(筹集20xx块钱)

③仅仅靠个人的力量能实现这个梦想吗?(不能)

④那他用自己的梦想感到许多好心人,你从哪个自然段看出来了,感到了谁? 学生交流

小结:瑞恩的梦想不仅激励自己,耕多感到别人,从而感受到梦想力量的巨大。(这就是梦想的力量)

四.课堂作业

学完课文后,你想对瑞恩说些什么?

五.板书设计

17梦想的力量

瑞恩 同情心 挣70元

更多人筹钱 挖一口井

基金会 30口井

六.教学反思

《梦想的力量》这篇课文充满了浓浓的人性美,小瑞恩的善良、富有同情心令读者倍受感动。这也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较长。课堂上,我主要抓两个问题:瑞恩的梦想是什么?梦想是如何实现的?瑞恩的梦想是什么,学生一找就知道了,也初步感受瑞恩的为人善良、有爱心。关键是第二个问题,我只是简单地让学生列出了分三步实现,没有让学生重点地品位词句,来体会“梦想的力量”的深刻含义。

发型课件6篇


下面是趣祝福小编为您准备的与您所需相关的资料《发型课件》,相信你能从本文中找到需要的内容。为了教学更有顺利,老师会需要提前准备教案课件,因此老师会仔细规划每份教案课件重点难点。 教案和课件的完善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形象。

发型课件【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卷毛根与钻小洞的本领。

2、体验操作的快乐,感受亲情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纸盘、毛根。

活动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学习卷毛根,设计妈妈的新发型。

难点:毛根钻小洞,毛根钻过小洞弯曲一下是难点。

活动过程:

一、引导幼儿讲讲自己妈妈的发型。

1、我们来看看妈妈的头发:这些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短短的、长长的、卷卷的。那么你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我们妈妈的头发有的长、有的短,有的卷。

2、头发还有各种颜色呢!我们来看看:这些妈妈的头发是什么颜色?(黄色、蓝色、红色、黑色的)那么你妈妈的头发是什么颜色?

小结:妈妈们头发的颜色有黑色的、有黄色的、有红色的,妈妈的头发真漂亮。

二、引导幼儿观察范例,激发幼儿的创作愿望。

1、顾老师为我的妈妈设计新的发型,我们来看看。

2、引导幼儿观察制作材料及制作方法。

师:看一看,老师用什么材料给妈妈做头发的?是怎么做出来的?

(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发现头发用扭扭棒做的。)介绍新材料:毛根。

原来妈妈头发是用扭扭棒做出来的。

3、学习卷发:

重点:我们来帮妈妈卷头发,好吗?伸出小食指,夹住扭扭棒,卷卷卷呀卷,妈妈的头发卷好了。

我们一起来帮妈妈卷头发:下面拿一根扭扭棒,跟着老师卷一卷:伸出小食指,夹住扭扭棒,卷卷卷呀卷,妈妈的头发卷好了。

4、学习钻洞。

⑴给妈妈做头发。

我们来给妈妈做头发了:扭扭棒钻洞洞,钻过洞洞弯弯腰,咔嚓,弯弯腰。

⑵难点:穿过洞洞弯弯腰

我们看仔细了:扭扭棒钻洞洞,钻过洞洞弯弯腰,咔嚓,弯弯腰。弯弯腰要用力往下摁。

三、鼓励幼儿为自己的妈妈设计发型

1、交代任务及要求。

师:我们想不想用扭扭棒给妈妈卷头发了。那么,我们去帮妈妈卷吧!不要搬小椅子,去试试吧!

2、幼儿自由操作,教师巡回指导,根据幼儿不同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要求。(要求一: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大胆尝试。要求二:能设计有特点的发型。)

四、作品评价。

1、宝宝们,我们来看一下,谁的妈妈的头发最漂亮?

2、妈妈的头发都很漂亮,我们回家也给妈妈卷卷头发,好吗?

发型课件【篇2】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班美术设计发型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设计发型,感受艺术美,激发幼儿设计发型的兴趣和欲望。

2、启发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大胆的把自己设计发型画出来。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并能根据所观察到得现象大胆地在同伴之间交流。

4、让幼儿体验自主、独立、创造的能力。

5、培养幼儿的技巧和艺术气质。

活动准备:

1、课件

2、教师范画5副(不同发型)

3、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由收到信引入

出示收到信件,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兴趣

师:咦,小朋友们,刚刚接到了一封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教师细读信内容:大三班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乐乐电视台的主持人,我们台下个月要举行一个发型设计比赛,我台邀请大三班小朋友为自己的妈妈来设计一个新发型,你们愿意吗?在设计新发型之前,我们一起来看看发型师设计出哪些漂亮的发型呢?

二、欣赏不同的发型(观看PPT)

1、师:这些设计师设计出发型真好看,有了这些漂亮的发型,每个妈妈看起来会更加的漂亮。老师也忍不住想为自己的妈妈设计了新的发型。看看老师设计的新发型师什么样的。

2、出示范画

师:好看吗?请你们仔细观察一下,他们的发型师怎么样的(让幼儿说一说)

现在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设计方法。

三、幼儿作画

1、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放轻音乐)

2、要求幼儿设计出与别人与众不同的发型

四、讲评作品

大家设计了很多美丽漂亮的发型,希望大家以后设计出更好看的发型,好吗?

课后反思:

本次教学活动很能激发小朋友动手的欲望,以爱激情,以趣引入,轻松有趣的创作环境,使孩子的兴趣非常高。开始先让看信的形式来引题,集中孩子们的注意力,调整孩子们上课的状态,然后让幼儿观察PPI发型,再自己设计发型,做到了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但由于小朋友很少接触到发型方面的知识,所以很多小朋友能看到妈妈的发型,很快的讲出很多种发型,所以在上这堂课之前的教学准备方面还有比较充分的,我个人觉得如果在教师示范画,教师不要示范,让孩子自由发挥想象,然后把设计发型画出来。我觉得这样效果会更加理想。可能是我自己想的太多了,在教师示范中请了2位孩子上来画了2种发型后,孩子的一些创作想法都会模仿老师的示范画了。但总体来说,本次教学活动是成功的,激发培养了孩子爱母亲的情感,并在送给母亲画的时候,深化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爱。希望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能有更好的提升。

发型课件【篇3】

幼儿园中班美术公开课教案《太阳树》

【活动目标】

1、巩固正确的握笔姿势,学习用毛笔画各种线条。

2、尝试用直线、曲线、螺旋线以及线条的长短变化表现太阳的光芒。

3、注意保持衣物洁净,养成良好的作画习惯。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幼儿已欣赏过歌曲《种太阳》。

2、幼儿人手一份画好树干的作业纸。

3、毛笔,颜料,颜料盘,海绵印章,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播放歌曲《种太阳》,激发幼儿的创作兴趣。

教师:你想种一个什么样的太阳呢?它会发出什么样的光芒?

2、师幼共同探索、讨论“太阳树”的画法。

(1)教师出示画有树干的作业纸。

教师:太阳树长出来了,可是太阳呢?我们来给它添上太阳吧!

(2)教师出示海绵印章、毛笔,与幼儿一起讨论作画方法。

(3)教师示范,幼儿观察海绵印章及毛笔的用法。

教师:用海绵印章画太阳,用毛笔画太阳的光芒。可以用直线、波浪线、锯齿线、螺旋线等不同的线条来画光芒。

3、教师介绍作画材料,并交代作画常规。

(1)教师逐一介绍作画材料,指导幼儿使用后放回原处。

教师:今天,老师准备了毛笔、海绵宝宝、纸和颜料。画完后我们要将这些工具和材料送回它们的家。

(2)幼儿作画,教师指导。提醒幼儿注意握笔姿势,学习用毛笔画各种线条。

4、欣赏作品,教师评价、总结。

(1)教师:你画的太阳一样吗?你画的太阳准备送给谁?

(2)有意识地帮助幼儿巩固对各种线条的认识和表现。

教师:你用了几种线条来画太阳的?是怎样画的?

5、歌表演“种太阳”。

幼儿随歌曲《种太阳》自由舞蹈,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活动以“故事”为线索,引导幼儿大胆畅想,用已有经验,大胆说出不同形态的太阳形象。在活动中首先通过故事导人,让幼儿在听听、说说、讲讲的过程中了解太阳的颜色。紧接着让幼儿带着问题去思考、了解太阳到底是什么颜色的?这个过程充分展示幼儿想象、用语言大胆地表述为下一环节打下伏笔。接下来,结合了课件太阳的图片让幼儿观看,让幼儿感受色彩美,通过太阳的七种颜色的美和色彩带来的心里感觉,有效的将心理健康渗透到美术活动中,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在美术活动中感受色彩美;为下文的绘画作铺垫。整节活动给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放手让幼儿去画。从而帮助幼儿感受到艺术活动的夸张性,体验艺术活动中大胆想象、创作的快乐、有趣,萌发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发型课件【篇4】

1、尝试用所提供的材料(绒条棉签树叶彩纸)为大狮子设计发型。

2、体验自主表现,创造的快乐。

1、ppT图片

2、幼儿操作所需材料(绒条棉签树叶彩纸)

3、背景音乐(幼儿动手操作)

一、情景导入

1、森林里一只小鹦鹉新开了一家理发店,(教案出自:教案网)你们去过理发店吗

2、出示图片1(小刺猬)这是谁呀

小鹦鹉帮她设计了一个什么发型

3、出示图片2(小绵羊)我们来看一下下一位又是谁来了

观察一下她现在是一个什么新发型

4、出示图片3(大狮子)第三位顾客呀不满意小鹦鹉设计的发型,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帮他设计一个新颖的发型。

如果请你帮大狮子设计的话,你会设计一个什么发型

二、讲解示范

1、今天老师也帮你们带来了一些材料,我们先来看一下有哪些(教师一一做介绍)

2、出示狮子头(看一下,老师帮你们在盘子的周围打了很多小孔,(教案出自:教案网)如果是你,你会利用桌上的哪些材料穿过这个小孔帮它设计一个独特的发型),请一个幼儿上来尝试一下。

3、出示几张狮子头像,请个别幼儿自由选材,上来做小老师示范一下。(树叶贴画,棉签作画,撕纸贴画)

小结:刚才这几位小朋友设计了几种发型,都很棒,大狮子很满意,请老师谢谢你们。

三、幼儿动手操作:

1、现在就请小朋友们选择你喜欢的材料,为大狮子设计一款发型。

2、教师提要求:

小朋友在你们画之前我们的狮子王还有几句话要老师转告你们:我可是森林里的百兽之王,你们可别把我画成了小病猫。我的头发可多了可多了。

3、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颜色作画,教师巡回指导。

4、重点提醒幼儿注意画头发时线条应多而密。

四、展示欣赏,评价幼儿作品。

大狮子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为他设计了这么美丽的头发。

发型课件【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画长格线,能从纸的一边画到另一边。

2、能选用颜色、坚持画画。

3、体验帮助他人的快乐。

4、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感受不同的艺术美,体验作画的乐趣。

活动准备:

范画、中间贴有狮子图片的画纸、彩笔。

活动过程:

1、预热阶段。

教师讲故事“动物园里的狮子笼坏了,大狮子逃了出来,发生了一些惊险的事情……”。

2、图形刺激。

教师引导幼儿建构狮子笼:“我们来帮助大狮子,重新帮它搭个狮子笼吧!”

1)搭狮子笼。教师和幼儿一起尝试手拉手、肩靠肩用身体来搭狮子笼,要搭得紧密些。

2)出示图片。“这里有一些老师设计的狮子笼,这些笼子是怎样的?”

3)教师示范画:“从纸的一边画横线到另一边,从纸的上边画竖线到下边,画得密些,这样的狮子笼才结实。”

3、创作表现。

鼓励幼儿选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坚持画画。

4、评价作品。

评讲谁画的狮子笼最结实、最漂亮。

活动反思:

《纲要》中“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情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发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整节活动下来,基本目标能够达成,幼儿能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孩子们在做做玩玩、动动小手的活动中激发对美术造型表现及欣赏活动的兴趣。活动中锻炼了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左右手协调能力以及手部小肌肉的精细动作。

发型课件【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并练习画(直线、折线、波浪线、螺旋线等多种线条)在已有的脸型上设计发型。

2、了解美发师的工作,尊重他人的劳动。

3、鼓励幼儿大胆地描画出、创作出自己心中最好发型,从中体验创作的快乐,获得心情的愉悦。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准备:

1、各种发型图片,彩笔每个幼儿1盒。

2、《美术》上p16—17.

3、小红花若干朵。

4、制作几种假发。

5、音乐素材(电视、DVD、光盘、数码相机)。

6、脸型图每人一份。

活动重难点:

尝试用笔画直线、波浪线、折线螺旋线等多种线条。

设计发型。

活动过程:

一、预热阶段:欣赏发型

1、出示发型照片,与幼儿一起欣赏。

2、请幼儿说说:每张照片上是发型是什么样的?

3、请幼儿说说妈妈、爸爸和其他家人的发型是什么样子的。如:妈妈的头发烫成大波浪,弯弯曲曲地披在肩上很漂亮;爸爸的头发很短是平头,很精神。

4、请幼儿之间互相观察发型,说说朋友的发型是什么样的。

5、你经常去哪里理发?理解美发师的工作、

二、探讨头发的画法

1、欣赏画册《OK发型师》画面。讨论如何为光头人添画头发,用什么样的线来表现。

2、幼儿看发型图样,教师和幼儿共同总结出几种线条:直线、波浪线、折线、螺旋线……说说哪种发型适合用哪种线条。短发适合用短直线来画,卷发可以用波浪线、折线、螺旋线来画。

3、示范线条的画法

(1)、教师示范直线的画法。

师:再画直线时要注意笔不能晃才会画的漂亮。

(2)、教师示范曲折线的画法。

师:曲折线像鲨鱼的牙齿一上一下,尖尖的牙齿!

(3)、教师示范波浪线的画法。

师:波浪线也是一上一下,不过没有尖尖的牙齿。

(4)、教师示范螺旋线的画法。

师:螺旋线像蜗牛的家一圈一圈的。

三、幼儿设计发型

1、幼儿说说自己要设计什么样的发型,画时选择自己喜欢的线条绘画。从发际处开始向外画。

2、教师提醒幼儿画时线条要一根一根紧挨着,直到将整个头顶部画满,要画的多,画的紧密。

四、展示评价

师:孩子们,刚才看你们画的非常认真仔细,现在就展示一下你们的成果,请你们把自己的作品贴在涂鸦墙上吧。

生1:(幼儿走到老师身边,并把画贴在涂鸦墙上)我画的是姐姐,姐姐很爱我。姐姐很臭美。

师:为什么?

生1:姐姐穿漂亮衣服,有漂亮的头发。

师:那姐姐的头发是什么样的?

生1:是黑色的,直直的,短短的,像一个娃娃。

师:咱们班的孩子就是了不起,不仅画的好,说的也好。

生2:我最喜欢妈妈,她是一个理发师,所以我画的是妈妈的发型。

师:妈妈的头发是什么样的啊?

生2:她是长头发,弯弯的,棕色的。她是长脸,配上我的长发一定更漂亮。

师:是呀,爱妈妈,疼妈妈。把妈妈的头发画的好漂亮啊。有这样的女儿,妈妈也幸福。老师奖励你一朵小红花,一是你画画得好,二是你爱自己的妈妈。

生3:我喜欢自己,我给自己画的。

师:呵呵,喜欢自己好啊!那你给自己设计的是什么样的发型呢?

生3:我自己是短头发,黑色的。因为我是男子汉!

师:呵呵,小男子汉哦!画的蛮好的。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画得很好,有的是亲人发型,有的是想象中人物的发型,总之不管怎样,敢画就是一种成功,我希望你们以后,认真观察,多多练习,也许你就是一个小画家,有没有信心?告诉老师?

生:有(齐喊)

师:有信心就会成功!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是最棒的!回家以后,给自己最喜欢的人设计一个发型,明天带来。

评析:通过作品的展示与评价,幼儿感受到自我被认可,在训练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树立了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热情。请幼儿评出最佳“发型设计师”

青山不老课件9篇


祝福已经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与调和剂。祝福语就像一缕阳光,照进了我们的生活,祝福语浓缩语言,传达者美好的情怀。让祝福的话语温暖人心!什么样的祝福语才算有意义呢?以下“青山不老课件9篇”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青山不老课件【篇1】

教学目标:

1、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能提出问题。

2、利用导读来学习课文,能捕捉到文中重要的信息,并解决提出的问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导入,以“地球”照片导入,突出中国沙化现象。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

⑴、认真快速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划出你认为比较难读的句子。

⑵、读了课文后,你对 “青山不老”又有什么新的认识?同时产生了哪些问题?

2、反馈交流。

⑴、交流比较难读的句子。

⑵、交流你对“青山不老”的新认识。

预设点:

a、提到老人:老人的作用,因为老人的存在,青山永远郁郁葱葱;(提到课文的主人公)

b、提到中心:青山喻老人,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艰辛和决心的精神)如青山,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没有因为生命的终结而消失。(表扬:你很会读书,通过一次读书就领悟到了课文的中心)

c、提到老人生活的环境很险恶。

⑶、提出质疑。

预设点:

a、词语的理解:土炕、晋西北 (在山西,通常指的是保德、河曲、偏关三县,它们隶属于忻州市,隔黄河、长城与陕西、内蒙古相望)肆虐(任意残杀或迫害。文中指西伯利亚大风经常吹刮,给当地造成很大的破坏和损失。)、盘踞(非法占据。文中指经常受到干旱、霜冻、沙尘暴的迫害。)、如臂如股、劲挺(坚强有力地挺立着。文中指在山洼、山腰里的杨树、柳树挺立着,生命力非常旺盛)、淤泥(河流、湖沼、水库、池塘中沉积的泥沙。文中指树下堆积的泥土)归宿(人或事物的最终的着落。文中指青山是老人生命的终结地)荡漾:(水波)一起一伏地动。文中指老人的院子里到处充满着绿色,到处被植被所围绕。

b、句子的理解:

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同学们,你们提出的这些不理解的句子,其实归结在一起就是要解决课文的重点 “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那么这些不理解的句子含义就能领会了、

三、利用导读,再读课文,感受老人伟大奇迹。

那么怎么来读懂这么多的问题呢?在略读课文中,我们可以借助导读来帮助我们阅读课文,出示导读:

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我们,下面的课文写了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联系课文内容,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1、先解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课件显示红色)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下有关的内容,注意有的内容需要概括。

2、学生自学,教师适当提醒可以讨论一下。

3、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预设交流点:

⑴、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山上全是树。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抓住两个“全”字体会:窗外满山的杨柳浓密葱郁,在风的吹拂下,高低起伏,犹如海上的波浪,景色之优美。喻示着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课件展示)

还允许学生可以与环境的恶劣作一下比较,突出老人的贡献巨大。

这是老人创造的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真切地感受一下。

⑵、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你体会到什么?(通过这些数字写出了老人创造了了不起的奇迹)通过3700亩林网与杭州体育场70亩作比较,想象老人种树的面积大,这的确是了不起的奇迹。(板书:创造了不起的奇迹)

请同学们一起再来读一读,把这一奇迹展示出来。

⑶、杨柳、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看不见它们的根,山洪涌下的泥埋住了树的下半截,树却勇敢地顶住了它的凶猛。这山已失去了原来的坡形,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老人说:“这树下的淤泥有两米厚,都是好土啊。”是的,保住了这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

点拨:指名读一读,学生简单从树的作用角度谈体会。

指导朗读:是啊,有了老人才有树,有了树,才包住了这片青山。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小结:保住了这片黄土,我们才有这绿树;有了这绿树,我们才守住了这片土。老人创造的是一个——学生接“了不起的奇迹”。

4、那么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预设:

⑴、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险恶,你从哪儿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呢?(学习2自然段,这段可以放在前面学生读课文后对“青山不老”新的认识时就可以教学)

一齐读一读,观看课件。这些图片出示的仅仅是一般的干旱、霜冻、沙尘暴,更可怕的是:结合注释学习“县志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读句子,说说解释,老人生活的环境就是如此的险恶,我们再来读一读。

⑴、我还知道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们一起读读,体会老人生活条件的艰苦和年纪的大。

课文还有哪里还提到老人的年纪大?学习后面文中的一句话:老人拄着拐杖,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我不禁鼻子一酸——也许老人进去后再也出不来了。读一读。

小结:同学们,在这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年老古稀的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读板书“了不起的奇迹。

四、感受老人的精神,领悟“青山不老”。

读到这儿,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吗?你能把体会写下来吗?

交流学生的感悟,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用前面学生提到的不理解的句子进行小结,(出示句子让学生朗读)从而解决问题。

⑴、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老人愿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青山,这是一种为了造福人类无私奉献精神。)

⑵、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是老农创造的这片青山,可以与山水共存;

是老农创造奇迹的这个精神更值得永远流传;

是老农面对困难能够迎难而上,坚持不懈地努力改造,这种精神会永远闪光;

甚至可以说是为了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气概永远流传。小结并指导朗读: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就是“另一种东西”,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这句话。)

总结:你们说得都很好,这就是我们对课文“青山不老”又一个新的认识。同学们,只要有千千万万的人具有老人这样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这青山会老吗?读最后一句话。

青山不老课件【篇2】

这一单元语文要素: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学写倡议书。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懂环境之险恶

1、出示词语:

肆虐盘踞记载

铁锹绿波劲挺

价值山川共存日月同辉

指名学生带读词语,然后请学生从这些词语中任选几个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2、故事发生在中国晋西北,这里以前的环境如何?指名学生交流[课前自学第二题]。学生用“恶劣”一词概括环境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恶劣”程度还不够,恶劣中还有几分危险,圈出第二自然段“险恶”一词。老师板书:险恶

二、感受奇迹

1、出示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引:有一个山野老汉在这样险恶的环境下,竟创造了这样一块绿洲。学生齐读这两个自然段。

2、这两个自然段具体地介绍了这块绿洲。作者受到震撼把他称之为奇迹。出示句子:十五年啊……奇迹。老师板书:奇迹

3、学生读句子,想想哪里体现了“了不起”?学生抓住数字,从老人“植树时间长”“绿化面积广”两个角度感受到了老人绿化家园的决心大,成绩突出,认为这很了不起。

4、过渡:这些数字概括地介绍了这块绿洲。老汉创造绿洲真了不起。快速默读课文,概括地说一说你还从哪些事中读出了老汉的“了不起”?学生交流概括老人十五年如一日“早出晚归”“孤独坚守”“放弃享福”。老师板书:早出晚归、孤独坚守、放弃享福

5、学生根据老师的板书说一说“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三、理解“青山不老”

1、过渡:出示第七自然段。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这一奇迹让作者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2、作者为什么从这一句话中选取了“青山不老”四个字作为文章的题目?默读课文,想一想,完成[课中共学第一题]。

3、小组交流汇报,全班补充。引导学生从两个角度来谈,一是青山在以老人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保护下会长青、常绿。二是老人创造奇迹的精神永垂不朽,代代相传。学生能联系课文内容感受到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执着精神、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

四、总结拓展

1、小结:再出示第七自然段。不老的既是青山,又是老人的精神,“青山不老”四个字点明了文章主旨。这一个句子,直接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观点。这样的句子,就称之为关键句。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要学会抓住这样的关键句,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接下来请大家带着这样的阅读方法,完成课后练习。

2、完成拓展阅读,全班交流。

3、总结。

反思:

1、扶放要有度,在设置教学环节时要考虑学生是否真正需要。课标对第三学段的孩子的阅读提出要求: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在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时,老师扶得太厉害了。老师应该先“放”,让基础差一点的孩子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如果孩子说得不完整,这个时候老师可以考虑“扶”,引导学生利用词语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2、知识、技能要重构,学生要经历一个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在学生汇报“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思维敏捷的孩子交流得头头是道,老师也有总结,但基础较弱的孩子学到了什么程度?老师是没有完全掌握的。我想学生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汇报。老师不要急着总结,这个时候应该给学生订正的时间,学生订正之后,再请基础稍弱的学生发言,对照自己先后完成的笔记,说说自己的收获。把最后的总结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建构新的学习经验。或者,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有意识地请不同水平的学生交流,交流过程,步步深入,完成建构。

3、教学要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教学过程要有步骤,要有设计感。这是朱煜老师经常对老师们强调的,我也时常谨记着这个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紧紧抓住阅读提示的要求:说说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样的奇迹在怎样的条件下创造的,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整个课堂就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并且层层深入,首先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环境对比中引出老人创造的奇迹,再寻找创造奇迹的条件,最后理解题目的含义。前面两个问题是比较简单的,于是把重点放在理解“青山不老”的含义上,采用了小组合作探究交流的学习方法解决这一重点问题。

4、重视学生的言语实践。20xx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最重要的一句话反反复复地说,那就是对语文课程性质下的定义,“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综合运用的实践性的课程。”在之前的教学过程中总是下意识地认为说句子,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很简单,以为学生会说,往往忽视这一点。跟着朱煜老师的讲座和教学视频学习之后才发现,到了五年级了,还有好多孩子说句子,说课文内容都说不清楚,这才真的明白小学生是需要教的,能力是需要一步一步培养的,如果之前耽误了的,不及时去补救的话,这个窟窿就会越来越大,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要凭着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学生会还是不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置教学环节。比如说这节课有个要求“能说出老人在什么条件下,创造了怎样的奇迹”,别看孩子们六年级了,如果真要说清楚,很多孩子是做不到的,所以我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支架,根据老师的板书去说,去说清楚,去说明白。

青山不老课件【篇3】

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共有四篇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我针对以上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认读、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中重点语句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安排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根据要求分小组合作学习课文;交流“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再由小组代表汇报,以读代讲,用读去体会最后对重点句子的理解,通过写感想后读一读。

我紧扣“以自学为主,当堂达标”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2、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将“盘踞、淤泥、风雨同舟、”等词语,让学生读一读加深印象。这样通过学生自读,不仅读通、读顺了课文,而且也从整体上感知了课文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也为后面的阅读扫清了障碍。

四、利用板书,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的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说板书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本课的主要内容这样的设计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

总之,整堂课我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读通,读懂,读熟课文。

青山不老课件【篇4】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准备:

1、教学挂图,课件。

2、了解我国晋西北地区沙化现象以及植树造林的状况。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文字,感受今昔的变化

1、学习第一小节

生自由读,交流读后的感受

作者运用了()的手法,把()比作(),把()比作()。

2、你知道吗?绿意盎然的山沟却是——

出示第2小节

3、有什么问题想问吗?

4、板书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

2、学习生字词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以文入情,感受奇迹

1、抓“奇迹”。

师:青山为证,绿树为凭。老人绿化造林,执著地坚守着大山。从他的事迹中,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你受到的震撼?(奇迹)

2、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⑴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⑵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3、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4、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学生用文中语句回答,或者用自己的话。

(课件补充介绍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等资料。)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

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5、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四、再读全文,积累拓展

1、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段。

①阅读,勾画。

②同桌交流。

③大声诵读。

2、交流读后感受。

引导: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青山不老课件【篇5】

(教学策略)

1.正确理解“归宿、劲挺、荡漾、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山西省地图,认识晋西北的位置。

2.出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的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风沙四起、黄沙漫天、飞沙走石、荒无人烟、穷山恶水、土地沙漠化)

3.课件出示绿意盎然的山林图。你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幅山林图吗?(树木茂密、生机勃勃、绿树成荫)

4.同学们,这两幅图都来自中国的晋西北的风光,为什么有如此大的不同呢?你们可知道,这绿意盎然的林海背后,凝聚着一位可敬老人毕生的心血和执着的追求。是他为一块块黄土披上绿衣,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认识这位老人吧!

5.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课件出示“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

课件出示:

阅读提示:

1.默读课文,说说文中的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创造的。

2.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2.检查自读情况。

检查词语认读,正音。

课件出示:

粼粼肆虐盘踞记载擎天铁锹拐杖

3.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小组合作,感悟奇迹

1.默读课文,想一想: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2.小组交流。

3.小组展示,教师点拨。

(1)老人创造的奇迹:

①十五年啊,绿化了八条沟,造了七条防风林带,三千七百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点拨:一亩约六百六十七平方米,普通教室一般六十平方米,那三千七百亩林网相当于多少个教室的面积?

谈谈你的感受。(十五年如一日的执着,凭一己之力,绿化面积竟如此广阔!)

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这了不起的奇迹!

②窗外是参天的杨柳。……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两个“全”字让人感受到了树木郁郁葱葱,绿意盎然。)

③杨树、柳树,如臂如股……依着一层层的树形成一层层的梯。(体会树的茁壮、顽强、勇敢。)

(2)老人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奇迹:

①体会大环境的险恶。

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竟创造了这块绿洲。(第2自然段)

点拨1:说说你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了环境的险恶。(大风肆虐、干旱、霜冻、沙尘暴、风吹沙起、逆吹牛马使倒行)

课件出示:

晋西北风沙防治刻不容缓

山西地处沙漠化扩展前沿,而晋西北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属于沙尘暴高发区,素有“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无风三尺土,风起土满天”的说法。这些主要分布于大同、朔州、忻州三市的16个县(区)的风沙带,土地沙漠化面积每年都在增加。右玉县老城12米高的城墙如今已被黄沙埋没,人可以沿坡直接上到城墙;五寨县许多村庄,由于风沙侵害,每一二十年就被迫搬迁一次,风沙已经成为当地人最大的敌人。

点拨2:说说你对“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的理解。

②体会小环境的艰苦。(第3自然段)

点拨:说说老人生活的小环境条件怎么样。(生活条件简陋,生活简朴、单调,吃住简单。)

四、再读课文,领悟青山不老

1.这样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为什么能放弃与儿女的团聚、放弃享清福的日子,而选择屋后的青山作为自己生命的归宿呢?

2.指名交流。

课件出示: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指名读,思考:“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2)“另一种东西”指的是什么?老人真的能与山水永远同在吗?他能像日月一样发出光辉吗?

(3)齐读句子。

3.思考:课文为什么以“青山不老”为题?

(“青山”指苍翠的高山,“不老”指永远不会老。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面上说青翠的高山永远不会老,实际上是暗指老人种树的精神与世共存。以“青山不老”为题,直接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4.小结:只要老人的精神长存,我们的青山怎么会老呢?它将万古长青。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如今这位老人已离开了我们,看着这一片青山,你想对老人说些什么?

青山不老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⑴正确读写本课的生字、词语。

⑵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⑶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2、过程与方法:

⑴初读全文,探究“奇迹”是什么。

⑵再读课文,探究“奇迹”是怎样创造的。

⑶审读课题,探究“奇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位普通的山野老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上的决心,以及为此付出的巨大努力。拓宽学生的认识角度,培养植树造林等意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16课,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两遍。“青山”是什么样的山?“不老”一般指人,这里为什么说“青山不老”呢?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出示阅读问题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这位老农创造了什么“奇迹”?

3、哪些地方具体描写了这“奇迹”?

4、老农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5、作者对他有什么看法?

6、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7、你想对老农说什么?

三、学生自学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回答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讲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

2、在文中找出老农创造的“奇迹”。出示:

15年啊,绿化了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

⑴学生读文,找出哪些地方具体地描写了这奇迹。

⑵多种形式的读,然后谈谈感受。

教师:在我国这样的绿洲随处可见,作者为什么单单把这块绿洲称为“奇迹”?

3、交流资料。

4、教师播放多媒体:

展示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漠化的图片与青葱林海的画面,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教师:是啊,老农所处的环境恶劣,生活条件艰苦,可是,他还是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天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我们对拉农仅只于惊叹吗?请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5、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6、作者对老农有什么看法?学生在文中找出句段:

⑴老人是怎样来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

⑵“另一种东西”指什么?

表面是指这片绿洲,实际上指老人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的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

7、为什么说“青山不老”?

小结:是啊,作为一个山野老农,执著的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他这样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化为另一种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不会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只要老人的精神不老,这青山会老吗?(学生齐读课题):青山不老!

8、读到这里,你想对老人说什么?

教师:是啊,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在用自己的行动拯救绿洲,拯救田园,拯救地球,拯救我们自己。我们期待: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板书设计】

青山不老

大环境──恶劣险峻

创造奇迹

小环境──简陋艰苦

青山不老课件【篇7】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治理、归宿、荡漾、领悟、风雨同舟”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

教学重难点:

了解文章的内容,理解语言背后所蕴藏的深刻含义,体会人物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讲读法 小组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一、初探课文,认识老人

1出示“老”字:大家看看这是个什么字?谁来说说你对“老”的理解。

2师:与大家理解得一样。《说文解字》中是这样解释的:“七十曰老,言须发变白”。

今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81岁的老人,他从65岁开始创造了一个青山不老的奇迹。 (板书:16青山不老)齐读课题。

二、自学课文。

1.下面,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找看,你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老人确实年岁大了、老了?请用铅笔把相关句子画出来。(巡视)画好的同学请举手。

2.出示多媒体课件:(品读)65岁那年,……

(品读)老人拄着拐杖,……

3.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在读中体会老人的老。

三、再读课文,品味“奇迹”。

1.古稀老人,在年迈之时却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一个怎样的奇迹?

请同学们再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

2.学生交流找到的句子。

出示:(品读)15年啊,绿化了8条沟……

继续交流了不起的奇迹……

出示:窗外是参天的杨柳。院子在山沟里……

出示:杨树、柳树如臂如股,劲挺在山洼山腰……

3.让我们再读读这些句子,品味奇迹。

四、自读课文,体会环境之险恶。

1.你觉得课文中还有哪些句子能让我们感到这是了不起的奇迹吗?请看——

老人所处的环境。

出示多媒体课件:请读一读这段话,说说你从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哪些词中你体会到了环境的恶劣?抓关键词。 (品读)

2.齐读,在读中再次体会环境的险恶。

3.在一片荒无人烟,穷山恶水之地,老人15年如一日地上山植树造林,创造出这座青山,这确实是“了不起的奇迹”啊!

五、深究课文,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1.一位平凡的山野老农,放弃与女儿欢聚、颐养天年的幸福,每日耕耘在荒山野岭中,是什么在支撑着他选择青山作为生命的归宿呢?(生答:植树精神)

2.出示文章结尾:(品读)请读一读文章结尾,思考以下问题。

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他就这样来实现……

齐读句子,领悟“青山不老”的精神。

3.理解“另一种东西”的深刻含义。

4.师:老人执著地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精神是不会随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老人的年迈、离开而消失。它将永远根植在我们心中,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5.请同学们拿起课本,再次深情地读读文章结尾,体会老人“不老”的精神。

六、课后作业:

1.出示多媒体课件:

v 课后收集有关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的先进事迹,并交流。

v 赏读课文,摘抄自己欣赏的词句。

青山不老课件【篇8】

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山不老》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四个部分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青山不老》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语言生动优美,现实和过去互相比照,叙述与描写互相辉映,用清新的笔触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自然条件的恶劣和生活条件的艰辛,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定决心。因为本课是略读课文,要求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我针对以上教材的分析,从三维度出发,将本课教学目标拟定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

认读生字词,能理解词语“肆虐、风雨同舟、三番五次、归宿”的意思;正确地朗读课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含意深刻的句子,说说青山不老的意思,领悟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与造福子孙后代的情怀。。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对读、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达到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围绕导学目标通过阅读引发思考,敢于质疑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感受老农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和决心激发学生热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是找出老人创造的奇迹以及老人创造奇迹的环境

教学难点是体会“青山不老”的真正含义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关于阅读教学中提到: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我将此作为自己教学的指导思想,将此理念贯穿渗透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来制定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自读来学习课文,以读代讲,抓住重点词语感悟法,放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质疑、讨论、交流从而培养他们阅读能力、提高他们语文学习质量

三、说教学过程

我首先利用课件出示晋西北荒凉的画面,让学生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来说感受,对其恶劣的环境有个初步的认识。接下来安排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学习。因为课前学生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至少课文是读了两三遍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再安排学生放声朗读课文,而是让学生默读。由于学生也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加之这又是本单元最后一篇课文,所以针对重点“老人创造的奇迹和什么情况下创造奇迹”时,通过独学然后在全班展示,再以读代讲,用读去感受老人创造奇迹的不易。最后通过小组合作来体会对“青山不老”的理解。整个过程我用课件出示每一步的任务以及难点点拨,让学生有章可循。

我紧扣“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努力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和思考,在积极探究中获得思想启迪,在语文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交流反馈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理解“盘踞、三番五次、风雨同舟、归宿、”等词语,这样通过学生自读,不仅读通、读顺了课文,也为学生下一步体会老人的精神做铺垫,

四、利用板书,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通过自学我们知道了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的青山中得到无限的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们领悟到——(生齐读)青山是不会老的

五、说板书计

我的板书设计是本课的主要内

这样的设计学生一目了然,突出了本课的主要内容。总之,整堂课我抓住略读课文的教学要把读书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全过程自己认认真真地读书,应当是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和最主要的工作所以,我设计教学时,主要想让学生靠在课堂上自读自悟、交流再悟。

板书设计:

16青山不老

自然环境—险恶

创造奇迹老人——青山是不会老的

生活条件—艰辛

青山不老课件【篇9】

一、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词,并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理解老人所创造的奇迹,说出“青山不老”的含义。

4、领悟老人植树造林的精神,感受老人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艰辛与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语言文字背后所蕴藏的含义。

2、领悟青山不老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相关图片资料、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疑问

1、师:上一课中,印第安人对土地的眷恋与珍惜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这节课,我们将去感受一位老人对青山的一片深情。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提出疑问:青山不老什么意思?这也就是我们本节课要弄明白的一个话题。在课题上加上一个醒目的问号。

(二)自读课文,初步理解青山不老

自读课文,思考问题:(出示阅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2、青山不老什么意思?

3、课文中哪些语句是写青山不老的?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青山不老。

1、课文中是写谁让这青山不老的?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15年在人生之中是长还是短?人生苦短能有几个15年,而在老人这15年中却干了多少事啊!)齐读此句话,引导同学想象。(这一连串的数字背后是老人15年的枯燥岁月;这一连串的数字面前是满山遍野的绿。)此时你觉得这位老人在你面前是什么样的形象?让我们带着对老人无比崇敬的感情读读这句话。

2、绿色对于我们并不陌生,可对于生活在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晋西北来说却是难得一见的,那么,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呢?大环境:自然条件恶劣;小环境:生活条件艰苦。

3、此时,你认为青山不老仅指树木苍翠,绿意盎然吗?还指什么?你是从哪些语句读出来的,默读课文,迅速在书中找一找。理解重点句“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老人要把一生奉献给山沟,要把生命奉献给青山)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了。(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造福人类的奉献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同在,与日月同辉。)让我们带着对老人的崇敬再读一读这句话吧!

5、回归课题,理解课题,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6、指导写法。

(四)畅谈感想,深化主题

(课件出示图片)巍巍青山常绿

白发老人沉思

1、面对这位老人,你想说些什么?

2、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植树造林、绿化荒山,是每个公民的责任,让我们像晋西北的老农一样,珍惜自然资源,共营生命绿色!

(五)课堂作业

1、读记词语。

2、背诵自己最喜欢的语段。

观察物体课件6篇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因此就需要老师自己花点时间去写。教案是教学目标实现的关键,如何才能写出高水平的教学课件呢?趣祝福编辑精挑细选为大家推出了这篇独一无二的观察物体课件,更多相关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观察物体课件 篇1

《观察物体》这一单元的教学,我让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学生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观察到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三个面,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有以下的收获:

1、学会观察,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例如:观察一个圆柱,如果从正面观察这个圆柱,教师要让学生从比较远的地方观察,把圆柱放在讲台上,让学生站在教室的最后面,圆柱放的高度要与观察者的眼睛一样高,最好把眼睛稍微眯起来,这样,学生正面看到的圆柱确实是一个长方体。大部分学生能体会到。

2、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借助学具,利用这些学具体验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圆,它有可能是什么?如果从正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它有可能是什么?……教师给出从正面看到的平面的由三个正方形组成的图,要求学生用4个正方体积木,有哪几种搭法?小组成员边讨论边动手搭,最后形成共识。

3、学生在学会观察物体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观察由几个小正方体组成的实物,把从正面、左面或右面、上面所观察到的图形画下来,大部分学生能画正确。

总之,《观察物体》这一教学内容,只要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物感知,就能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

观察物体课件 篇2

(一)学习目标

1、学生能够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判断所给图画是从什么位置看到的。

3、通过观察、操作,学生能够根据一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 猜测可能是什么物体。

能力点: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和动手操作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学会欣赏数学美,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学习内容

1、基础性学习包

(1)观察物体

(2)我学会了吗

2、开发性学习包

(1)自己制作正方体,通过摆一摆、看一看、画一画的方式从不同角度观察多个相同正方体的拼图。

(2)丰收园

3、拓展性学习包

(1)物体形状的特性(设计此形状的意图)

(2)语文上课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学做纸船,观察图形。

(三)实施途径

1、学科单元内整合:本单元为1个信息窗。主要是从前面、后面、侧面观察物体。先认识一个物体的三个面,然后再做练习。把88页第5题整合到“我学会了吗”后边,然后再延伸出从不同的“侧面”观察物体。

2、学科间整合:语文上册22课《纸船和风筝》,学生可观察其图像。

3、学科与学校特色课程整合:科技课上说出某些物体形状的特性,老师可进行必要的延伸(如三脚架的稳定性)。

4、体验式活动:走进生活观察物体,并画出你观察的物体的三面图形。

5、课时安排:本单元学习共安排2课时。

(四)教学案例: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3.学生能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二、教学重点

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三、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四、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游戏,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师:出示一个正方体(用布盖着)你们看一看它上面是什么?提出具体要求,把看见的记在心里,不要说出来,一会老师说开始再抢答,分成三个小组来看,其他两组不能看。

说明:正方体每个面贴了不同动物的图片,在分组看的时候让每组看不同的图片。

老师说抢答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会出现大家意见不统一的现象,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根据学生的不同原因进行不同的处理。

揭开盖着的布,演示给学生让学生初步体会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的面不同结果就可能不同。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给小熊“拍照”。

(1) 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 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 辨认照片: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评析:让学生根据照片判断拍摄位置,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不仅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而且也便于老师及时了解学生观察、辨认的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指导。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是教学的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注意让学生带着困惑有目的地再次进行观察,并引导他们从注意观察到的整体形象转向注意局部变化,逐步领悟两者的差别。]

2.给小猫“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猫拍照的场景及4张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吗?在书上连一连。

(2)核对结果。

3.动画:观察照片

4.观察茶壶。

(1)请组长拿出一把茶壶,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在脑子里。

(3)在屏幕上打出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观察茶壶的场景,并出示四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在书上连一连。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5.观察茶壶和茶杯

动画:观察茶杯

(1)请组长再拿出一个茶杯,放在茶壶旁边。

(2)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从自己的位置看,茶杯在茶壶的哪一边。

(4)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4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动画:观察暖壶

6.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观察图片,想象不同角度看到的视图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四)作业

1.动画:观察恐龙

2.动画:观察电脑

五、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注:增加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多次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提升,后期学习中应鼓励学生通过想象来回答问题。

观察物体课件 篇3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观察物体》。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会辩认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能力目标:

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空间想像的能力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辨认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具准备:卡片三张、玩具四个、多媒体课件、数码照相机一部。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情趣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成语故事,你们想听吗?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觉得这几个盲人说的对吗?

师:为什么这些人都说错了?

师:对了,盲人摸的是大象的一个部位,所以都说不准大象的全貌。 看来,要想了解一个物体的全貌,就需要我们对物体进行全面地观察。今天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本位观察

师:今天老师还给每个小组的同学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就请同学们赶快揭开它的神秘面纱吧。

师:你们喜欢吗?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在你的位置上对小狗进行仔细的观察,你看到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观察完的同学,可以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学生活动)

师:孩子们坐好了,请看屏幕中的这三幅图(课件),哪一幅图和你刚才观察到的是一样的?这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板书)是什么样子的?还有哪些同学也看到了小狗的这个面?请举起手来。

师:这些同学观察到的是小狗的X面,那其他同学呢?你们又看到了小狗的哪个面?能在屏幕上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课件)说说是什么样的?谁和他观察到的是一样的?请把你的小手举起来。

师:刚才一直没有举手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哪一幅图?说说是什么样的?

师:现在老师有一个问题不明白了,为什么我们观察的是同一只小狗,而观察的结果却不一样呢?谁能帮助教师解答一下?

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老师明白了,因为我们坐的位置不同,所以观察到的结果也不同。

2换位观察

师:在刚才的观察过程中,同学们只看到了小狗的一个面,你们想不想亲自去看看小狗的另外两个面?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起立,按照老师手指的方向,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们现在看到的小狗和刚才一样吗?请你仔细观察,你现在看见的是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谁来说一说?

师:请同学们起立,走到下一个位置上坐好。你现在又看见了小狗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师: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结果是一样的吗?

师:我们怎样才能对一个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呢?

师: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成为善于观察的好孩子。

3观察练习

师:现在老师想找一个小模特到前面来,让全班同学对你进行观察,谁愿意来?

师:(让学生站在前面)现在同学们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看到了什么?

师:(让学生走到四个小组的中间)现在同学们又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找找前后左右四个方向的学生说)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看来我们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结果确实是不一样的。

师:谢谢你,到前面来当小模特,请回去吧。

4课间操

师:刚才同学们在学习中表现的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跳个舞轻松一下吧。

师:轻松过后,老师相信同学们会比刚才表现的更加出色。

三、观察生活,解决问题

1、师:在我们的身边有许多我们熟悉的物体,比如说书、书包、文具盒等等,你们观察过这些物品吗?

师:现在,就请小组长把你们组的.数学书摞成一摞放在一起,把书的这个封面朝右边放,比一比哪个小组动作最快。请同学们观察一下,你看到了数学书的哪一个面?是什么样子的?

师:你能从这三张图片中选出你看到的画面吗?看到数学书X面的同学请举手,其他同学帮老师看看对不对?

师:现在请小组长快速把数学书放在桌面上。坐好,看谁坐的最精神。

2、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同学不仅爱学习,而且喜欢做好事。昨天,老师正好看到一位同学主动地从地上捡起废纸,这是多好的行为呀。老师悄悄地拍下了这个镜头,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课件)(后)你们能猜出来他是谁吗?为什么这么难猜?

师:我们现在看到了他的哪一个面?(侧)能猜出来吗?

师:我们只要看到他的哪一个面就知道她是谁了呢?(正)他是谁?

师:我们都应该向这名同学学习,能够做一些好事,为大家服务。

3、师:我们接着来看,(课件)这是咱们班同学在音乐课活动时老师拍下的照片,想一想,关老师和这3名同学分别能看见钢琴的哪一个面?为什么?

师:是呀,我们观察物体不仅可以从它的前面、侧面、后面来观察,也可以从它的上面进行观察,有时还可以从它的下面进行观察等等,观察的角度是多方面的。

4、师:请同学们看看这张照片,老师是站在哪进行拍摄的?(课件)你是怎么知道的?(从正面、侧面、后面拍摄的)老师拍的是同学的哪一个面?

师:看来,同学们不仅善于观察,还特别看动脑筋,真了不起。

5、师:刚才同学们看了老师拍的一些照片,你们想不想自己拍几张照片呢?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部照相机,想让同学们当小摄影师帮老师也拍几张照片留作纪念,你们愿意吗?

师:在拍照之前老师先来教同学们如何来使用这部照相机。先把镜头对准人物,看看人物是否在这个屏幕中,一定要把人物的头照进去,然后按下这个按钮,就可以了,但是在按按钮的时候,不要用手把镜头挡住了,不然就照不到人物了。你们学会了吗?

师:老师想让同学们给老师照一张正面的照片,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谁愿意给老师照这张照片?

师:老师想照一张侧面的,你们应该站在哪给老师照相?谁来给老师照?你想给老师照哪个侧面?

师:同学们在拍照时,还挺专业的,就像真正的摄影师似的,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拍的照片吧。

师:我们看这张照片,(照相机连接电脑)是谁给老师拍的?你们觉得拍的怎么样?

师:非常感谢同学们给老师拍照,老师很喜欢这些照片,冲洗出来,老师一定把照片摆在写字台上留做纪念。

6、师:刚才,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物体进行了观察,我国北宋诗人苏轼在初游庐山时,就对庐山进行观察,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你们想听听这首诗吗?老师就把这首诗送给同学们。(课件)

师:你们喜欢这首诗吗?

师: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苏轼在诗中为什么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呢?

师:看来呀,我们要想了解物体的全貌,就必须对物体进行全面的观察。

四、总结评价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学的开心吗?有哪些收获呢?

师: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呀,老师希望同学们都能够成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好孩子,只有你有拥有一双善于观察和发现的眼睛,在生活中你才会发现更多的美,在数学中你才会发现更多有趣的现象。这堂课我们就上到这,下课。

观察物体课件 篇4

一、复习

⒈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分别将它拼摆成以下形状。

请同学们分别说说它们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看,分

别看到了什么形状?

⒉指出:刚才的形状分别是由4个大小不同的正方体拼成成的,但由于拼摆的方法,观察的位置不同,我们在各个面看到的形状也不太相同,这节课,我们继续用物手中的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拼摆,进一步学会如何观察物体。

二、教学新课

⒈刚才我拉用4个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摆成了这个形状。

⑴想一想,此时从正面看,你看到什么?

⑵提问:如果此时再添加一个小正方体,放在什么位置不影响正面看到的形状?

你想怎么摆?

⑶指名汇报,并分别演示,启发学生再想一想还有些什么其他摆法。

⑷引导学生观察,比较:

想一想,这几种办法摆放后,从正面看到的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正方体摆放时有什么规律?

指出:在原来物体的前面或后面,与原来的某一个正方体对齐着放一个都可以。

⑸请学生们仔细从上面侧面观察,

提问:这时看到的形状与刚才一开始的形状一样吗?

小结:由于观察的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是不一定相同的;在同一方位观察不同的形状,却是可能相同的。

⒉教学试一试:

先还原成以上形状。

⑴现在这里的几个大小相同的小正方体,从上面看一看,你看到什么形状?

组织讨论:如果从上面看形状不变,再添加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们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汇报,交流想法并摆一摆。

提问:此时再分别从正面、侧面观察,你们看到的形状一样吗?为什么?

⑵还原之后,让学生从侧面看一年,记住你所看到的。

提问思考:如果从侧面看形状不变,再添一个可以摆在哪儿?

学生分组讨论并操作。

指名交流汇报并摆一摆

提问:相怀想,如果此时你从其它几个方面去观察,看到的形状会一样吗?为什么?

⑶小结:观察物体时,在同一个位置看到的相同的视图可能有不同的摆法,而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可能有相同的视图,但也可能不同。

三、组织练习

⒈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⑴出示图并说明要求

⑵学生独立完成,如学生有困难可让学生先摆一摆

⑶集体订正。

⒉“想想做做”第2题右边两题。

⑴按要求请同学们先照着样子摆一摆。

⑵请学生们依次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

⑶再请同学们同时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让学生们比一比在同一个方位看到的形状是不是一样的。

⑷小结:同样的物品在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在同一位置看到的相同的形状,但它们摆法却不一定一样。

⒊“想想做做”第3题。

⑴独立完成

⑵分组汇报。

⒋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全班交流,如果学生感到困难,教师可以让学生用学具摆一摆。

四、布置作业。

观察物体课件 篇5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的观察,比较,初步体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经历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观察实践,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1、具体实物的观察

2、(1)观察、体验

师:每小组一只小猪储蓄罐,仔细观察后,说说你看到了这只小猪的哪一面?是什么样子?

学生1: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前面,有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两条腿和一张嘴巴。

学生2: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后面,有两条腿、一条尾巴和两只耳朵。

学生3: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左面,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学生4:我看到的是小猪的右面,也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张嘴、一条尾巴和两条腿。

师:现在请每位同学把你们看到的小猪的样子画下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画画从正面、右侧面、左侧面、背面的小猪图片,画完后组内交流欣赏,看看不同角度的小猪的形状。有以下几种情况: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画得也很好。现在请你们根据这几幅图画商量一下,可以提出什么问题。讨论片刻后交流。

生1: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画出的形状会不一样呢?

生2:因为我们观察得位置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

师:对,我们观察物体时所处得位置不同,也就是观察得角度不同,那么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进一步体验:每组学生围绕小猪一周,在正面、后面、侧面等各个位置停一下,体验不同角度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学生在活动中思维活跃,情感积极。】

(2)观察、想象

①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

(学生想了片刻之后,开始动手画形。其中有少数学生的想象是正确的。)

②验证:然后拿起储蓄罐从下往上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看谁的想象最接近。

【那几个想象正确的学生非常兴奋,为自己的成功感到由衷的快乐。这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学法指导:在观察之前,我们可以先想象一下,它会是什么样子呢?然后再实际观察,验证自己的想象。这样做,会让我们的眼睛变得越来越厉害。

③练习:

a.、课本67页: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b.b、每课一练49页第1题:下面6个杯子的形状,分别是哪6个小朋友看到的,知道吗? c.C、观察两幢房子。

【通过练习,能正确辨别从不同位置正面、侧面、背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这些练习,需要学生在头脑中进行“虚拟移位”,即假设自己在物体的哪一方,会看到哪个图形,使学生的空间观念得到了充分的培养。】

2、简单几何形体的观察

师:请同学们把小猪放回盒子,然后观察储蓄罐的盒子,你发现这个盒子是什么立体图形?生:是长方体。

师:长方体有几个面?

生:六个面。

师:你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样看到两个面?学生观察活动,交流汇报:

生:最多能看到三个面,可以站在尖角的地方。从8个尖角可以看到三个面。

生:最少能看到一个面,可以正对着一个面。有6个位置可以看到一个面。

生:隔着一条边,就可以看到两个面。有12个位置可以看到两个面。

【这样观察,渗透了长方体的8个顶点、12条 棱的特点。为教学长方体的特征进行初步的感知。】

(三)想象:下图是一个从上往下看的物体的形状,根据你的经验,你能想象它是什么物体吗?

学生思考片刻后,举出:井沿、洗衣机、饮水机等等。

【师在学生联想的基础上,课件出示其他物体,如砚台、各种产品、月饼、装有袋子的VCD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观察物体

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物体的样子也不同。

教学反思

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课教学内容还不是正式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生无论选择了哪个观察点,观察到的只是物体的其中一部分,观察点不同,看到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综合,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基于以上认识,本课在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充分体验,在体验中适时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新课程特别倡导用具体的、有趣味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数学活动。郑敏信教授也说过:情境的设置不仅仅有益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还应当在课程的进一步开展中自始至终发挥一定的导向作用。本课教学开始,我创设了猜一猜的游戏情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当第一张图片出示时,学生有的猜是白球,有的猜是月亮,有的猜是饭勺子,没有一个正确的答案。我接着出示第二张图片,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观察信息,这时,有部分学生猜测可能是灯炮,有一半学生还拿不准。当我出示第三张图片时,全班学生异口同声说这是灯炮。在这个图片展示过程中,学生不仅强烈地感受到物体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且整个情境的创设遵循”短、平、快”的引入原则,精炼,用时少,效果好,导向明确。

二、观察体验,让学生体验观察结果的不相同 观察物体一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本课的教学方式,应以活动为主,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不断体验,让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不断丰富表象,增强感性认识。因此,教学时,我选择学生喜欢的储蓄罐作为观察对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观察,并在组内交流,思考讨论:为什么同一只小猪看到的形状会不一样呢?在他们的亲身经历中不难达成共识。为了深化体验,我又让学生进行换位观察,围绕储蓄罐一周,观察正面、后面、侧面等不同形状,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只有把不同位置观察到的形状进行观察,才会形成这个物体的完整表象。为了提升本课数学内容的思维层次,我适当地拓展了教学内容,让学生继续观察装储蓄罐的长方体盒子,并提出数学问题:最多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最少能看到几个面?怎么看?有几种看法?怎么看到两个面?这些问题实际上包含了长方体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比如,12条棱,8个顶点等知识点,但这些知识都在学生的观察中渗透,在体验中感知,为学习长方体的特征打下了良好的辅垫。

三、借助观察,让学生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

如前所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的好素材。为了发展学生的窨观念,本课教学安排两处让学生展开想象,一是让学生从正面、后面、侧面观察储蓄罐之后,我就让学生进行想象:从下面往上看,想象一下,会是什么样子?把你的想象画出来看一看,然后拿起储蓄罐实际观察一下,验证自己的想象是否正确。二是在对简单形体的观察后,我出示一个外方内圆的组合图形,让学生根据已有有生活经验,联想它是什么物体从上往下看到的形状,沟通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这节课学生学得轻松,主动,不但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而且充分感受到了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下课了,学生还沉浸在浮想联翩之中。

观察物体课件 篇6

一、游戏引入

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愿意吗?老师说方向,你们用小手指出以自己为中心的方位,做好准备,开始。

指指你的前面在哪里?指指你的后面在哪里?

指指你的左面在哪里?指指你的右面在哪里?

小结: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以自己为中心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老师观察到同学们指的非常正确,那么你的前面又称为“正面”,左面和右面又称为“侧面”。板书:“正面后面侧面”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从这些不同的方位去“观察物体。”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创设情境

1、观察照片

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给一位好朋友拍了两张照片,想不想看一看?(课件出示照片)

引导:仔细观察这两张照片,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样子也不同。

老师还给笑笑和淘气拍了一些照片,笑笑和淘气是谁,你们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照片)

再让学生判断哪张图片是笑笑看到的,哪张图片是淘气看到的,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实物观察

用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请4个同学上台观察,说出观察到了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二)合作探究

1、用小组准备好的玩具放在桌子上观察,然后交流、汇报,你观察到什么?是从哪个方向观察的?

2、换位观察

小组内换位观察,说说现在你观察到的跟刚才观察到的物体一样吗?为什么?

换个小组,老师指着玩具的不同的面让学生判断这几个面分别是谁看到的。

小结:同学们,通过刚才的演示,你们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3、全面观察

让学生自由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集体汇报)

4、打开书p67,看看书上例1的同学是怎样观察的,谁来说一说图中的同学在干什么?(观察恐龙)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小亮观察的是恐龙的正面;

小明观察的是恐龙的侧面;

小红观察的是恐龙的后面。

小天使问:“下面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同桌讨论后再让学生说说判断过程。

三、活动交流

1、想想做做p67做一做(小组汇报)

2、想想做做练习十五第1题。

3、猜猜游戏

课件出示熊猫图、茶壶图、大象图,让学生猜一猜这几个面是谁看到的。

4、同学们真聪明,说到大象,老师再给同学们讲一个摸大象的故事:想听吗?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大象的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大象的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大象的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同学们,同样一头大象,为什么四个人的说法都不一样呢?其实把这四个人说的综合起来才是大象的真正样子。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

四、课堂总结

看来我们在观察物体时应该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观察,观察的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细节,才能比较准确。谈谈这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食物课件精选


趣祝福的编辑特别从网络上整理了食物课件,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喜欢。新入职的老师需要备好上课会用到的教案课件,又到了写教案课件的时候了。写好教案,课堂教学更有效。

食物课件【篇1】

一、预习导学:

1、在生态系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 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叫做 。在“草→蚱蜢→青蛙→蛇”这条食物链中,青草作为 ,是最 的环节,蚱蜢为 ,青蛙为 ,蛇是 。

2、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彼此交织在一起,就形成了复杂的 。生物种类越 ,个体数量越 ,食物网就越 。

3、食物网内的各种生物 、 。

4、食物链和食物网是生态系统的 ,生态系统的 和 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

5、预习之后,你有哪些问题?仔细阅读教材,完成预习导学。

相信你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学习研讨:

1、分析与讨论:分析课本P44-45图文资料,讨论:

①、为什么消费者级别越高,体内DDT的浓度越大?

DDT一旦被生物吸收就很难 ,通过 在生物体内不断,DDT的浓度也会随着消费者级别的升高而逐步 。

②、该现象叫做 。

③、如果这些积累了有毒物质的鱼被人吃了,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2、阅读与分析:阅读下面短文,回答相关问题。

森林里生活着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草本植物。有许多鸟类在此栖息,有的鸟吃草籽,有的鸟是杂食性鸟(既吃草籽又吃昆虫)。昆虫又吃植物的茎和叶。有些鼠类以植物的茎、叶、果实为食物,然而鼠又是狐和鹰的食物,鹰也捕食鸟。

(1)右边是某同学根据短文画出的该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图中还有一条食物链未画出完整,请你补充画完整。补画完整后该食物网中食物链共有____条。

(2)若某种自然原因导致该生态系统鼠类大发生,短时期内,该生态系统中_______和_______数量会随之增加,而随着上述两种生物数量的增加和绿色植物数量的减少,鼠类的数量也会随着_________,使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原样。这表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

(4)如果人们为了一时的经济利益,大量捕捉森林中的鹰、狐和鸟类,会造成________、______大量繁殖,毁坏森林。这说明动物是生态系统_______结构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分,在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集中精力听课,相信成功就在前面等着你!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集体的荣誉也是至高无上的,人人是主人,我们就是最棒的!

珍惜自己的每一次机会,感觉自己掌握得如何。

三、巩固提高:

1.某牧草留种区,为了防止鸟啄食草籽,用网把留种区罩起来。后来发现草的叶子几乎被虫吃光了。发生这种现象根本原因是( )

A.害虫过渡繁殖 B.干旱缺水引起害虫

C.上升后又下降 D.食物链被破坏

2、下列生物中,哪种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最多?( )

A.小麦、玉米 B.昆虫 C.青蛙 D.人

3、下列符合生物学意义的食物链是( )

A.大米→鼠→蛇→人 B.青草→鼠→蛇→鹰

C.营养物质→鼠→蛇→鹰 D.青草→马→马蛔虫

4、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水藻”,请用食物链表示出其中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DDT是一种不易分解、化学性质十分稳定的有机毒杀剂进入人体后与脂肪结合,不易排出。

资料二:一般情况下,受到DDT污染的同一生态系统中,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中不适者体内积累的DDT含量总比被捕食者的高。

资料三:南极地区从未施用过DDT,但我国南极考察队却从企鹅体内测到了一定浓度的DDT。

下表是南极海洋生态系统中海水和几种生物体内DDT的含量。

名称ABCDEF,DDT含量(ppm)0.000050.50.00575.55.00.04

(1)根据你学过的生态系统的知识,用箭头把它们之间的营养关系正确表示出来。

(2)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谁?请说明理由。

(3)写出该生态系统中生物个体数目由到少的顺序。

(4)请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南极海洋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原因是什么?

(5)想一想,DDT这一类药物的使用,在生物圈中受害最深的会是哪一类生物?要避免这一现象,你认为应当采取哪些措施?

挑战自我,挑战潜能。相信你能做得更好。

食物课件【篇2】

各位评委,你们辛苦了!我是小2班的2号选手,也是本组的最后一个选手,看到我,意味着大家的艰苦工作马上就要结束了。

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我们的身体》单元第5课的《食物在体内的旅行》。下面我从教材和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教学准备、教学流程、板书设计这6个方面向各位阐述。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本课教学涉及到消化系统,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摄入体内,分解食物,吸收食物的营养。学生通过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的功能,初步认识到不同消化器官的形态不同,作用也不同,食物进入人体后,是在一整套消化器官的分工协作下被吸收和利用的。

食物的消化,对学生来说,这是一个即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大量的食物,也知道食物里有我们需要的能量。但到底哪些器官参与了食物消化,它们在消化过程各起什么作用,食物到底是按怎样的顺序被消化、吸收的,对学生来说是很含糊的。因为这些器官都在人体内,不能直接观察到,平时也很少真正去关注。

有点知道但知道的很少,没有去关注不表示不想关注,这是我们组织教学的良好契机。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我采用了模拟实验、资料讲解、观看视频、交流讨论等方法展开本课教学。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根据单元结构的整体要求,考虑学生的认识结构和心理特征,这节课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学习了解人体活动需要的能量来自于消化器官对食物中营养的吸收,知道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等,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2.过程与方法:通过模拟胃、食道等消化器官的工作过程,观察和描述实验现象,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自己的认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所谓重点,是指有重要价值的内容,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了解它们的主要功能。

不易理解、抽象复杂的内容是教学难点,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了解消化器官中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四、教学准备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利用以下材料辅助教学。

1.人手一份小饼干和记录单,人人参与全员体验。

2.按小组分配模拟“胃、食道等消化器官”的实验材料,让大家合作探究,共享研究结果。

3.教师辅助教学用的课件和消化器官的图片。

五、教学流程

本课教学我安排了5个内容,分别是: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2.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3.模拟实验,体验消化器官功能;4.观看视频和图片,进一步修正认识;5.总结回顾,拓展机动。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这是什么——食物,我们为什么要吃食物”,两个小问题开门见山,调出学生的前概念:食物是为我们提供能量的。

老师这有小饼干,大家想不想尝尝?如果把饼干放在嘴里咀嚼,然后咽下,你觉得它会到哪里去呢?此时揭题:食物在体内的旅行

然后分发小饼干,每人一块,边吃边画“饼干导游路线图”。俗话说,吃别人的嘴软,边吃边画,边画边吃,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而我也巧妙利用这一活动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并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为后面的修正完善认识铺设基础。

2.认识各部分消化器官

人体的消化器官主要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学生对这些知识不是很了解,因此我事先收集了相关的图片和资料,通过讲解让学生知道,充分发挥讲授法的功能。

3.模拟实验,体验消化器官功能

食物是通过什么器官被运输到胃里的?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进一步磨碎和分解的?食物是在什么地方被吸收的?三个问题,标志着模拟实验的开始,也把这节课推向高潮。

学生分组,在塑料袋里装上水、馒头和煮熟的蔬菜,反复揉挤,里面的食物变成什么样?我们哪个消化器官的活动像这个袋子?在一根塑料管中,装入几粒煮熟的米饭,让米饭向前移动,该怎样做?这个塑料管相当于哪个消化器官?

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反馈,共享彼此的发现。

4.观看视频和图片,进一步修正认识

四分多钟的视频,确实有点长,但长的有理由。它可以让学生系统了解消化器官的工作过程,完善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并对自己之前的前概念进行修正,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因此这是必须的。

5.总结回顾,拓展机动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简单的问题,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养成反思和总结的习惯。而练习,则可以量化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至于最后一张幻灯,那就作为机动问题,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进行弹性的安排。

六、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图文结合、结构清晰,分为三个部分,正中是本课标题,左边是各部分消化器官和功能,右边是人体消化器官系统图,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为本课的教学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食物课件【篇3】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食物》单元的最后一课,是学生们在探究储存食物的方法中延伸出来的一个观察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常接触到食品的包装袋或包装盒,但包装上的信息却经常被学生所忽视。这节课旨在通过学生对常见的食物包装的观察研究,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食物,主动获取食品信息,辨别食品优劣,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教材分为三部分:(一)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二)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三)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从关键词“观察”“比较”“调查了解”可见,对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的研究是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步步深入有序进行的。其中,第二部分通过比较认识保质期的意义是教材的重点。

2、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遵循课标精神,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道从食物包装上可以获取很多有关食物的信息。

(2)初步学会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能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地选择适合的食品。

(3)初步养成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关注身边的科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使学生初步学会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的方法,能根据食品的保质期、配料表等信息,正确地选择适合的食品。

4、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充分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结合演示、观察等需要,师生应作如下准备:

教师准备:(1)CAI课件。

(2)袋装鲜牛奶、盒装牛奶、饼干、瓜子等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

(3)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记录表、牛奶饼干的配料表。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3—5种食品包装袋和包装盒。

二、说教法

根据本课教学目标及教材特点,在遵循开放性原则、启发性原则的前提下,我除了采用常用的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等一般方法外,主要还采用了以下方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法

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音像并茂的特色,在课堂上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投影仪、录音机、电子计算机等辅助教学,符合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学习特点,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较长时间保持兴奋状态,提高教学效果。所以,在教学教程中我将此法贯穿始终,充分利用教学平台,尽可能将音与像、动与静、图与文有机地结合起来,指导学生通过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学会收集信息、分析处理信息,并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说学法

教是为了更好地学。学生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内化形成能力,就可以不断地获得和更新知识。

通过前几节课交流讨论食物中含有哪些营养成分,观察生、熟食物,变质食物,比较新鲜食物和变质食物的活动中,学生基本能运用观察法、讨论法、比较法等进行探究性的学习。因此,本节课我采用了“自主观察,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学生观察、讨论,在此基础上我只作适当的点拨,着重从内容、方法方面作归纳小结,使“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得到真正的体现。

四、说教学过程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过程。”下面我具体说说教学中的五个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展示材料,

激趣导入。

1、让学生展示自己所带来的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2、设疑:“从包装上你想了解什么?”引入本课研究。

运用演示法,通过展示实物,设疑引入,为学生创设一种探究的情境,为新课做好铺垫。

观察实物,学会整理。

1、看一看,填一填。

仔细观察食物的包装,请把你的发现用关键字记录下来。

我发现了:

1、4、7、

2、5、8、

3、6、……

2、考考你。(出示课件)

包装上的小缺口告诉了我们什么?

你还有什么发现?

3、连一连,分分类。(出示课件)

食品名称营养成分

食品配料厂家地址

生产日期商标

生产厂家保质期

你能把这些信息分分类吗?请说说你的理由。

通过一看二填三分类,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知道观察要仔细有序,收集信息要全面,初步学会收集,学会整理,从面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合作研讨,学会选择。

1、找一找,记一记。(出示课件)

小组合作记录所带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食品名称

生产日期

保质期

从这个表格中你能发现什么?

2、比一比,议一议。(出示课件)

为什么不同食物保质期长短会不一样呢?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包装和保存方法、配料不同,食物保质期不同。食品特点不同,保质期不同。食物配料不同,保质期也不同。)

3、想一想,选一选。

同一类食品,我们是选择保质期长点好呢?还是短一点好,为什么?

引伸比较:

(1)有效的与过期的。

(2)“三无”的与品牌的。

借助课件和实物,引导学生抓住主要问题进行探讨,通过一找二记三比四议五选择,让学生小组合作研讨中认识保质期的意义,并能根据食品的保质期,辨别食品优劣,正确地选择适合的食品。这样,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也体现了“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

了解配料,大胆推测

1、出示一份牛奶饼干的配料。(出示课件)

2、“找一找,猜一猜”。

(让学生找出自己熟悉和不熟悉的配料,并大胆猜测它们的作用。)

通过探究,使学生了解食品添加剂,并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

课外延伸,关注科学

课后调查:(两题任选其一)

(1)食品添加剂==危害健康?

(2)在包装上使用条形码有何意义?

通过课后调查活动,启发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关注身边的科学,同时也体现“社会即课堂”的教学理念。

五、说板书设计

结合各环节的学习,通过对内容与方法的归纳,教师的点拨,最后形成了知识性强、趣味性浓的儿歌式的板书,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附板书设计)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

包装上,信息多,同项归类整理好。

生产期,保质期,列表收集要记牢。

细观察,善比较,食用有效身体棒。

大胆猜测勤研讨,关注科学真奇妙!

六、说教学评价

教育家赞可夫指出:“教育法一旦能触及学生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就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而“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教师的赞赏,同伴的认可。基于这一理念,本节课一开始,我确定“三星”标准,通过“星星伴我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将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点评、师生互评等有机结合起来,以此激励学生。通过摘星活动,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会实践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

食物课件【篇4】

《有趣的食物链》教学设计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材第3单元《共同的家园》中的第3课。本课是通过研究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食物联系,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食物链,并意识到每一种生物都是生物食物网中重要的一环,以达到课程标准中制定的用语言、图画等多种方式来表述研究结果,理解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的这一目标。在本课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生物生活的家园及其生存本领,这些生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个地球上,他们为了生存,必然发生各种联系,本课就是引导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一种食物联系。

新课程为我们提供的教材内容具有可选择性和可重组性,根据这一教学理念,我就从“螳螂捕蝉”这一故事引入。教材中最后有一个讨论:“如果农民喷洒农药,下面的场景中会发生什么情况?”我觉得这一教学内容可以移到下面一课《生态平衡》中,因为在《生态平衡》中也有滥施农药的例子。

在教学过程方面,我将认识食物链上的不同角色(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列为重点之一,这一重点通过讨论、分类、招聘清洁工等活动来巧妙解决。另外,让学生认识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的重要作用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这一重点通过身边的具体事例来教育学生,使学生认识生物多样性的重要。

在活动设计方面,特点之一是活动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从激发学生兴趣的角度出发来进行考虑。特点之二是组织紧密与生活相联系的活动,让生活“开口”说话,让学生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来建构新的知识体系。

本节课的最大特点是“不说教”,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通过一两个突出的教学细节吸引学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过程与方法

●参与探究食物链的活动。

知识与技能

●知道食物链的组成;

●了解食物网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食物链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

●意识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既依赖环境,又影响环境。

教学过程设计

一、理解食物链

1.多媒体图片展示:螳螂捕蝉。

2.谈话:知道这个故事的内容吗?(请一位学生复述故事)

3.提问:这个故事讲了哪些生物之间发生的事?

4.提问:它们之间发生的这种关系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吃与被吃)

5.用简单的文字与箭头来表示这种关系。

6.指导学生认识食物链。

7.提问:观察我们身边的自然,你也能写出几条食物链来吗?(教师要补充画完整学生的食物链)

8.引导学生认识完整的'食物链是从绿色植物开始,到较凶猛的肉食动物结束。

9.讲述:在生活中,有很多成语、俗语、谚语中也都暗含着食物链呢?你们还能说出一两条来吗?

【评析】以学生熟悉的螳螂捕蝉故事引入,简单有趣。让学生来复述故事内容,这也充分调动了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认识食物链上不同的角色

1.讲述:是啊,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食物,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动物(生物卡片:猫、蜘蛛、蘑菇、蚯蚓、屎壳螂、马、霉菌、树、草、鸡、牛、鸟、虎、鱼、腐生细菌)

2.提问:你们喜欢扮演哪些生物呢?每小组来领二张你们喜欢扮演生物的图片。

3.交流:你们依靠什么食物来生存?

4.分类:按它们吃什么,生物学家将生物分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类。

5.在黑板上画三个大圈,让学生将同一类的生物贴在同一个圈里。

6.讲述:昨天,老师看到了一份招聘启示,地球公公要招清洁工呢,你们这些生物中谁有资格可以报名呢?

7.讲述:想去报名的,先到老师这儿来吧,让老师先看看你们能不能通过?

8.学生(生物)报名(有蘑菇、蚯蚓、屎壳螂、霉菌等)。

9.谈话:先说说你们的本领吧!

10.教师小结。

【评析】建构主义强调知识、技能的获得要靠学生主动来建构。在这一环节中,老师通过让学生扮演、应聘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建构了关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这一知识内容。

三、认识食物网

1.欣赏一段生机勃勃的生物活动录像。

(田野里青蛙在捕虫,田鼠贼头贼脑地出没,蛇在田间游动,小鸟在枝头歌唱,人在田埂上悠闲地放羊)

2.提问:这段录像中有哪些生物?

3.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如下:

4.提问:这些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又是怎样的呢?你能画出来吗?

5.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活动记录上画。

6.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及时在黑板上画出食物链中的箭头。

【说明】当有学生提议“人吃青蛙”时,老师反问,允许人吃青蛙吗?当学生说不允许后,青蛙与人之间老师就不画箭头表示吃与被吃的关系了。

7.引导学生认识“食物网”。(多种生物之间存在很多食物链,相互交叉在一起,形成了一张复杂的食物网)

【评析】研究表明,活动的画面更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刺激学生的思维,提高学习的兴趣。多媒体集声音、动画、色彩与一体,学生在兴致勃勃地欣赏录像的时候,会不由自主地记住录像的内容,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契机。

四、认识每种生物的重要性

1.谈话:刚才,有人说,人可以吃青蛙,老师现场来调查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学,吃过青蛙的请举手。(人很多)好吃吗?

2.小结:是啊,青蛙的肉味道很鲜美,这一秘密被人发现后,人们就大肆捕杀青蛙。(教师及时在黑板上的食物网中青蛙与人之间画上一个箭头)

3.谈话:现在,青蛙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到了夏季的夜晚,人们还到哪里去“听取蛙声一片”呢?(教师把刚才食物网中的青蛙及时擦掉)

4.提问:假如虫灾泛滥了,随后,这个食物网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5.学生讨论交流。

6.学生交流汇报。(一个学生说草也没了,就让他上来把“草”字擦掉;一个学生说树也没了,让他把“树”字也擦掉……学生越擦越起劲,最后只剩下一个“人”字,顿时,学生傻眼了)

7.提问:如果你面前现在摆着一盘香喷喷的青蛙,你还想吃吗?

8.谈话:从刚才的活动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9.总结:我们发现一种生物通过食物网,在整个生态系统中都有一定的价值,我们要珍爱动植物的生命,不伤害它们,任意改变他们的数量。如果我们随意改变了生态平衡,那我们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评析】让学生讨论“人吃青蛙后,以上食物网会起什么变化?”让学生边交流边擦掉黑板上的写有生物名字的字,让学生经历了从“擦得欢”到最后愕然、从吃得香到不敢吃的情绪变化,认识到每一种生物在食物链中起到了不可缺少的作用,体验到人为破坏食物链的严重性,从而引起了学生的警惕。

五、拓展活动

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池塘的图片,要求他们画出这个鱼塘的完整的生物之间的食物链。(鱼塘里的生物有:黑鱼、草鱼、小鱼、田螺、孑孓、水趸、水草、河蚌、浮游生物等)

教学片断赏析

1.“认识食物链中不同的生物角色”的教学片断

师:是啊,生物的生存离不开食物,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动物,它们是猫、蜘蛛、蘑菇、蚯蚓、屎壳螂、马、霉菌、树、草、鸡、牛、鸟、虎、鱼、腐生细菌。(出示生物卡片)

师:同学们,如果让你们选择,你们喜欢扮演哪些生物呢?小组讨论一下,商量好了,每小组来领二张你们想扮演生物的图片。

师:你们都是依靠什么食物来生存的呀?

生:我是马,是靠吃草长大的。

生:我是鸡,要吃米粒、小虫等。

生:我是蜘蛛,主要捕捉一些“飞来将”。

生:我是蚯蚓,我要吃泥土。

生:我是凶猛的老虎,我主要吃掉一些小动物。

生:我是草,我靠露珠、雨水、阳光、空气长大。

……

师:你们的食物可真丰富啊,如果按照你们吃什么,可以怎么来给你们分分类呢?

师:按你们的食物,生物学家将生物分成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三大类,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叫消费者,能分解动植物残骸或废物的叫分解者。

师:(在黑板上画三个大圈)同学们,你们中,哪些是一家人呢?让大家赶快“回家”聚一聚吧!(让学生将同一类的生物贴在同一个圈里)

师:一家人能见面真的很高兴啊!快听快听,老师看到了一份招聘启示,地球公公要招清洁工呢,你们这些生物中谁有资格去报名呢?

师:想去报名的,先到老师这儿来吧,让老师先看看你们能不能过关?

生:我是蘑菇,我先来报名,我能分解自然界中的枯枝败叶,能将它们转化为土壤中的营养。

生:我是蚯蚓,我能吃掉地下的垃圾,再把它变成肥料,我适合做地下的清洁工。

生:我是腐生细菌,我会分解动物和植物的遗体,使它们溶化在土壤中,我有资格做清洁工,如果我要是停止了工作,大地上就会到处是腐尸烂肉。

生:我是蜣螂,俗名屎壳螂,我们搬运粪球是为了给幼虫准备食物。幼虫孵出来后,粪球成了育婴室,又安全又有吃的。你们别小看我们,在澳大利亚的草原上,因为牛养得太多,牛粪把环境搞得污秽不堪,后来科学家引进了大量的屎壳螂,结果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问题,所以我有能力作地球的清洁工。

师:你们能做这么多清洁工作,有这么多不同的本领,太好了。地球公公的身体这么大,处处需要清洁工,前来报名的个个都合格,都来当地球公公的清洁工吧!

【片断评析】顾泠沅老师的活动原理告诉我们,教育者精心组织各类行为活动与认知活动,并使之合理结合,学习者充分发挥活动的自主性,是促成行为结构与心理结构迅速互化的有效途径。新课程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在课堂中要做的事是引导、促进学生的学习活动顺利开展。在这一环节中,通过学生自主参与活动,激发了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情感交流,促进了学生认知的发展,自觉提升了科学素养。

2.“认识到在食物网中每一种生物的重要性”的教学片断

师:刚才有人说,人可以吃青蛙,老师现场来调查一下,在座的各位同学,吃过青蛙的请举手。

师:有这么多人吃过青蛙啊?好吃吗?

生:青蛙的肉很鲜,很香,很好吃。

师:哦,青蛙的肉味道很鲜美,这一秘密被大家发现以后,人们就大肆捕杀青蛙。(教师及时在黑板上刚才的食物网中的青蛙与人之间画上一个箭头,表示青蛙被人吃的关系)

师:青蛙自从成了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以后,现在,青蛙的数量越来越少了。到了夏季的夜晚,人们还到哪里去“听取蛙声一片”呢?(教师把刚才食物网中的青蛙及时擦掉,表示青蛙消失了)

师:害虫没有了天敌,虫灾泛滥了,随后,这个食物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学生讨论交流)

(一个学生说草也没了,老师就让他上来把“草”字擦掉;一个学生说树也没了,让他把“树”字也擦掉……学生越擦越起劲,最后只剩下一个人,顿时,学生傻眼了)

师:现在好了,黑板上只剩下了我们人类自己了,你们高兴吗?

生:不高兴,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其它动物,那我们人类就太孤单了。

生:我很难过,如果这个地球上再也没有了鸟语花香,那这个世界岂不是很寂寞,很单调?

生:我也很伤心,如果没有了其它生物,那我们人类靠什么生存呢?

师:如果你面前现在摆着一盘香喷喷的青蛙,你还想吃吗?

师:从刚才的活动中,你认识到了什么?

生:我们要爱护小动物,不要无故伤害他们。

生:我们如果破坏了食物链,那人类自身的生存就会受到威胁。

生: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家园,如果再任意破坏食物链的话,那无疑人类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报应。

师:非常正确,我们发现一种生物通过食物网,在整个生态系统中都有一定的价值,人类应当保护地球上的每一个物种,否则生态系统就会失去平衡,我们的地球就会失去平衡。

【片断评析】这一活动中,教师寓教育之意于活动之中。教师在这儿并没有向学生灌输为什么要保护生态平衡,而是通过讨论“人吃青蛙”后食物网发生的变化,学生擦掉人吃青蛙后食物网中逐渐消失的生物名字,最后只剩下了一个“人”!此活动寓意深长,正是人类自己将一个个生物从我们的身边慢慢在消灭掉的,长此以往,我们会成为自己的罪人!

食物课件【篇5】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主题是《食物的消化》,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食物的消化》是《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册第十章《健康的身体》中内容。健康的身体这一章由三部分组成:运动、休息与健康,营养与健康,平衡与健康。本节课食物的消化是营养与健康中的内容,它是学生了解食物中主要成分的作用与检验知识后的内容,也是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的前提,起着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食物的消化主要包括消化系统的组成与作用、食物的消化过程两大部分。而食物的消化过程主要讲解了食物在口腔、胃和小肠中的消化,其中以在口腔内消化为重点内容,重点讲解了牙齿的结构和功能、淀粉消化的实验。共需2课时。在对教材内容分析后,我对教材作了适当的调整,把消化系统组成及作用、食物消化的过程编排在一个课时,学生通过学习,可以知道自身消化系统的组成,以及食物在消化道内被消化的大致过程,保持了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另外,把牙齿的结构和功能放在第二课时。作为青少年学生,牙齿的重要性和保护是需要了解和渗透到生活中的,我觉得值得我们花一节课的时间去学习和宣传。

二、学生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对象是七年级学生,学习科学也一年多了,对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有一定掌握,对科学常用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有所了解。但针对我校的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情况来分析:对消化系统的掌握可能仅仅是消化道的了解,还有一些帮助消化的零星知识片段。控制变量法从科学六年级开始学习,应该可以作适量实验分析,但完全依靠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可能还不行;糖的检验方法应该能够完全掌握。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我从三维目标着手确立了综合目标,主要是以下几点。本节课知识技能方面要求学生知道消化系统的组成和了解消化的过程,这也是本课的重点。而控制变量法运用是七年级学生应该进一步提高的科学技能,故我把控制变量法在淀粉的消化实验中的运用设置为难点,通过对这个难点的攻破,学生实验设计能力也能得到提高。对如何突破重难点,我将在教学过程的说明中提到。

四、教法学法:

根据以上分析,在课堂教学中我将采用了多形式的学习方式:游戏、自主学习、实验法、谈话法等,期望通过多形式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进行有效性学习。

五、教学过程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本课的导入以游戏提示,直接进入新课学习。通过游戏——奇妙的食物之旅学生根据内容确定景点和路线即消化道的组成及食物消化过程中的先后顺序。

消化系统的组成特别是消化腺组成及作用和消化过程这两部分知识性较强,我校学生还不能根据自己平时的知识基础不依赖教材来分析,故将此内容设计成文字资料,由学生自主学习、提取信息,形成完整的消化系统组成及消化过程的知识网络结构,体现学科学的系统性。同时学生的信息提炼整合能力也能得到提升。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师生总结,反复巩固,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其次,是通过实验验证口腔内消化过程中唾液的作用——即活动10.11淀粉的消化,由于本实验所需时间较长,故课堂侧重实验方案的设计,对实验操作不做要求。该部分需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问题的设置一步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及提出注意事项,特别是变量分析及控制变量法的运用——这也是突破本节课难点的关键之处。最后利用教师课前准备好的一组实验,进行糖的检验操作,学生根据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突出完整的探究过程,从而顺利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接着,我设计了细嚼慢咽——健康饮食第一步的拓展内容,结合食物消化过程,特别是口腔消化,运用谈话法,引导学生发现平时狼吞虎咽的饮食方式的弊端,并能初步运用消化的知识做简单解释。然后进行资料学习,学生全面了解细嚼慢咽这种饮食方式的好处,并提供了如何做到细嚼慢咽的建议。

最后,从知识、技能、方法、情感等多方面通过学生谈收获总结本节课。

关于作业的设计:我设计了两个作业

1、回家向父母介绍细嚼慢咽饮食习惯的好处,并相互督促形成健康饮食好习惯目的是将课堂延伸到课外,小手牵大手,带动家长养成健康、科学饮食习惯。

2、以拟人的手法,写一段话:食物旅行记。这其实要求学生以食物为第一人称写一段食物消化过程的文字,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避免死板的复述,作业形式多样性,激发学生作业的欲望。

这是我在吴老师布置“证据支持假说或育人价值”主题下的设计,按照吴老师的要求今天要侧重体现“证据支持假说”这个主题,所以我再说下在这个主题下我对设计的一个初步修改思路。

一、将细嚼慢咽——健康饮食第一步做简单处理,文字资料要求学生回家与家长共同学习,反馈一份作业:接下来你和你的家人如何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将淀粉的消化实验进行改进。根据我个人对“证据支持假说”的理解,主要落实在探究过程中“处理信息”这一步,就是对收集到的资料或者实验的现象进行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来探索实验现象对与我的假设之间的关系。当然证据是如何来的?实验、资料收集这些还是需要让学生经历的,但不是这个主题的重点。如淀粉的消化这个实验我是这样来体现的:

(参见课件)

这是我对食物的消化这一节课的说课以及我对证据支持假说的理解,谢谢大家!

食物课件【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自行查找食物营养成分的资料,知道食物的营养成分,感受营养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2)能用简单的方法来判别食物中含有的营养成分。

2、过程与方法:

查找收集资料、自行探究、比较、整理分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探究、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2)培养学生在实验和交流过程中体验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教学重点:知道常见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探究食物的营养成分

教学准备:

教师:碘酒、白纸、酒精灯、火柴、镊子、食物图片、双面胶、课件

学生:自己喜欢的一些食物、课前收集的资料、小刀一把、一个食品包装盒(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组介绍带回来的食物,指出课题。

二、交流信息,知道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

1、指出五大营养成分

根据学生回答相应把五种营养成分贴到黑板上。

2、交流信息,知道各营养成分的重要作用。

(1)开个“营养交流会”:先小组内交流,再请学生向全班介绍,其他适时补充。

(2)教师小结,相机板书。

三、小组探究,找出带来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1、小组讨论找出食物中的营养成分的各种方法(包括听家长介绍、看食品包装、上网、做实验等)。

2、学生汇报,师生交流归类方法。

3、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

四、拓展:比较、分类,进一步认识食物中丰富的营养成分。

1、看食物图片,比较、整理信息。

2、汇报,并把各营养成分含量最丰富的食物图片贴到黑板上。

五、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些什么收获或想法?

学生自由说。

六、课外延伸

师:我们还有许多食物的营养成分没有检验,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通过各种方法找找其它食物的营养成分做好记录,小组合作搭配一份营养餐。

食物课件【篇7】

《生物间的食物联系》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浙江省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常识第九册《生物间的食物联系》。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着摄食与被食的关系;2.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思维能力;3.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4.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野生动物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图片、头饰。 五、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课始让学生唱《数蛤蟆》。 2.你们刚才唱的歌的歌名叫什么?如果我要你们带我到现实中去数蛤蟆,那你们会带我到哪里去数?为什么?(因为田野里有蛤蟆吃的食物——害虫,所以那里蛤蟆特别多。)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研究生物之间食物关系的课文《生物间的食物联系》。 (二)探究新课 1.再现生活 (1)今天的天气特别好,我们一起到野外去呼吸新鲜空气,怎么样?(课件展示一幅非常漂亮的画面,画上有玉米、狗尾草、水稻、大树、池塘以及蓝天等。) (2)我们的'家在农村,大家能根据自己的见闻说说田野里会有哪些动物,它们一般喜欢在什么地方?请知道的同学上来点给大家看。(课件中链接了老鼠、青蛙、蛇、老鹰、蝗虫、麻雀等动物,当学生在课件上点击时,画面中会出现相应的动物。) (3)你们为什么要在这些位置上点击?(因为这里有它们喜欢吃的食物。) 2.深入研究 (1)借助游戏简化知识点 ①让几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水稻、青蛙、蛇、小昆虫、老鹰等动物。然后让他们去找自己最爱吃的“食物”,并且用手抓住“它”。 ②当每位同学都抓住自己最爱吃的“食物”时,让其余学生观察他们所组成的形状。 ③提问:你们觉得现在“它们”一个连着一个像什么?(像链子。)“它们”是以什么联系起来的?(它们之间以食物为联系。)给这条链子取一个什么样的名字比较好?(食物链。) ④让参加游戏的学生把自己所扮演角色的名字依次写在黑板上,并且用箭头标出自己会被谁吃了。 (2)课件出示讨论题:讨论比较“水稻→虫→青蛙→蛇→老鹰”这条食物链中的生物有什么不同点?有什么共同点?从中能得出什么结论?(水稻是植物,能够利用阳光和二氧化碳合成自身的营养物质,所以是生产者;虫、蛙、蛇、老鹰是动物,主要依赖其它生物而生存,所以是消费者。食物链开始于植物,结束于凶猛的食肉动物。) (3)课件出示一块田,田边长着狗尾草,田里长着水稻,还有蝗虫、青蛙、麻雀、苍蝇、老鹰、蛇等动物。提问:这些生物中哪些是生产者?哪些是消费者?把它们之间的食物联系用箭头连起来,最后得到的形状像什么?(像网。)把它称作什么?(称作食物网。) (4)说说在现实生活中哪些生物是生产者?哪些生物是消费者?请你说出几条食物链。 3.倡导保护大自然 (1)课件出示讨论题:在“水稻→虫→青蛙→蛇→老鹰”这条完整的食物链中,如果某个环节缺少了——如青蛙没有了,结果会怎样?(害虫没有了天敌青蛙,就会大量繁殖,最后虫害会使水稻减产。) (2)蛇除了吃青蛙,主要还吃什么?如果大量地捕捉蛇,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 (3)讨论:根据对上面两个事例的分析,我们以后该怎样做? (4)课件出示(配有画面和录音):我们要爱护我们的家园,尊重大自然间的一切,决不能破坏大自然,破坏生态平衡,特别是要保护一些益虫、益鸟、益兽。例如,平时要做到不捉青蛙、不吃青蛙,发现有人买卖青蛙、蛇等野生动物,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我们还要多写一些有关环保的文章、发放宣传单,呼吁广大市民要热爱、保护大自然,和大自然和睦相处。 (三)应用巩固(课件出示) 1.填空题 (1)生物之间________联系叫食物链。 (2)绿色植物是食物链中的___________,动物、细菌等生物是食物链中的______。 (3)在“水草→______→鸬鹚”的食物链中,中间一项可以填______,______是生产者,是消费者。 (4)为了保护生态平衡,我们______。 2.选择题 (1)在鹰、小麦、鼠、蛇组成的食物链中,正确的排列是( )。  A.小麦→蛇→鼠→鹰  B.小麦→鼠→鹰→蛇  C.小麦→鼠→蛇→鹰  D.鼠→蛇→鹰 (2)在食物链中的消费者排列顺序为( )。  A.由弱到强  B.由强到弱   C.无一定要求 (3)在街上发现有人卖青蛙,你会( )。  A.买青蛙吃  B.不管他  C.向有关单位举报 3.判断题 (1)水稻生长要消耗水和肥料,所以水稻也是消费者。…( ) (2)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营养物质,是生产者。…………( ) (3)自然界里的青蛙、蛇等动物非常多,我们就吃一只是无所谓的。………………………( ) 4.思考题     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谈谈人类和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今后你会怎么做?

食物课件【篇8】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了解从食物包装上可以获取很多的信息;知道食物的保质期有长有短,了解影响保质期长短的主要因素;食物中的配料可以改善食物的品质,但有的可能有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根据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结合需要,科学地选择食品,提高选择食品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会用关键词记录信息、会用表格整理信息;能在处理信息的过程中提出问题,进一步分析思考。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探究食物包装上的信息这一过程,让学生学会收集信息,并能对收集的信息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整理。

教学难点:

分析处理信息,探究食物的保质期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准备:

1、分组研究食品若干

2、记录表格

3、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感知信息

创设超市情境。

教师谈话:如果明天春游,你能选择一种食品吗?

你选择了什么?为什么选择了它?

小结:选择食品时,我们可以从食物包装上获得一些信息。

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

开课以“如果明天春游,你会选择什么食品”入手,旨在使学生了解选择食品是可以从包装上获取一些信息,从而导入新课。

之所以选择这一情境,是因为为春游选择食品是孩子兴致盎然的一件事,而学习的主题就来源于学生日常生活中,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处处是科学。

二、 掌握方法,收集信息

1、小组为单位收集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并把收集到的信息用关键词记录在表格中。

2、交流汇报

3、小结: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从食物包装上找到食物的名称、净含量、配料、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方法、生产厂家名称地址、产品标准号等信息。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的设计重点是指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具体内容为指导学生收集食物包装上的信息,并用关键词把观察到的信息记录在表格中。

用关键词记录信息是收集信息的一种方法,以组为单位进行此项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

三、 自行探究,研究信息

1、将收集到的信息分类:从健康、安全的角度出发,你关心食物包装上的哪些信息?

2、从学生回答中选择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保存方法、包装方式五个信息,提供有结构的材料,请学生分小组按主题研究。

3、交流汇报

4、小结:食物的保质期有长有短,与保质期长短有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食物中的配料可以改善食物的品质,但有的可能有害。

设计意图:

《科学课程标准》中提到:探究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本课在教材结构上并不属于探究性很强的内容。在本环节设计中,为突破难点:保质期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准备了大量有结构的食物包装,试图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探究,找出问题的答案。

生产日期、配料、包装方式、保存方法等信息与保质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期望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考虑保质期的长短与哪些因素有关。在学生研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就研究的信息提出能够引发调查的问题,从而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驱使学生不断思考找出答案。同时,教师充分发挥作用,既是学生探究的参与者,也是探究的指导者,有效地引领学生进行科学学习。

四、 科学选择,运用信息

1、出示不同类型的食物包装信息,创设不同情境,请学生根据需要选择食品。

2、如果还为春游选择食品,除了食品的口味外,你还会考虑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

结尾设计与导课问题相互呼应。本着问题来源于生活、回归于生活的理念,意图让学生体会科学无处不在。

食物课件【篇9】

【学情分析】

食物的消化,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说熟悉,是因为我们每天都要吃食物,但哪些器官参与了消化?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食物按怎样的顺序被消化、吸收?对学生来说是模糊的。很多学生在前概念里认为胃是最主要的消化场所,食物营养都是在胃里被吸收的,所以本课在学生的认知基础上,通过对比科学家绘画的人体消化图来让学生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然后通过模拟实验、观看视频、小组讨论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对消化系统有一个初步、整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人体的消化器官包括口腔、食道、胃、小肠和大肠,每个器官都有各自的功能。2.食物在人体内会按顺序进入这些消化器官,被消化吸收。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制出食物消化过程图,并能够在不断完

善认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画的食物消化图进行补充完善。

2.在教师引导下能查阅资料,了解食物在体内消化的过程,对照资料能完善自己对人体消化器官的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分享研究结果,合作交流。

2.善于在反复观察、研究中完善认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消化器官可以将食物转变成我们可以吸收的营养与能量,健康生活可以

保护消化器官。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各个消化器官的功能,理解器官的功能是由结构决定的。

难点:理解消化道的蠕动,理解食物消化是由多个器官共同协作而完成的,建立系统和有联系的观点。

【教学准备】

教师:人体消化器官的图、课件等

小组:一个塑料袋,一小段透明管子,面包、煮熟的南瓜、米饭、切碎的水果等食物、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2分钟)

1.谈话交流:上节课我们了解了食物在口腔被初步消化,发生了很多变化。

2.当食物进入身体后,还会经历哪些器官,是按照什么样的路线进行的?

3.揭示课题:食物在身体里的旅行(板书课题)

二、探索:食物在人体里的”旅行“路线(预设8分钟)

1.请同学们拿出活动手册,在空白的人体轮廓图中画出这些器官,你怎么想的就怎么画。

2.学生画图。

3.请学生上来,实物投影展示并简单介绍。

4.每个同学画出的消化器官和顺序都不一样,疑惑:到底是哪些器官,什么顺序,在各个器官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

三、研讨:认识人体的消化器官(预设25分钟)

1.谁有好办法,帮助我们确切地知道食物在人体中“旅行”的路线呢?

(预设学生可能的回答:网上搜索资料、查阅百科书、解剖、模型、CT 、 B超、 X线、看录像等等)

2.请同学们认真对照科学家通过以上多种方式获得的人体消化图。

看看你的哪些想法是合理真实的。

(教师出示课件展示”科学家绘制的人体消化图”。)

3.学生分小组交流比较并完成记录自己合理或不合理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认为合理的路线(口腔―食道―胃―小肠―大肠)。

5.师生共同交流各个器官的结构与它的功能有什么关联。

(口腔―磨碎食物―牙齿、舌头、唾液)

(食道―运输―蠕动、直)

(胃―磨的更细―肌肉发达、有消化液)

(小肠―吸收食物的营养―长)

(大肠―吸收水分)

5.出示吸管和装有食物和水的塑料袋,这两种材料可以模拟什么器官?(预设:食道和胃)

怎么模拟?(挤压吸管模拟食道蠕动,反复揉捏塑料袋模拟胃蠕动消化食物)

6.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

7.学生汇报:挤压吸管使食物往前移动说明食道是靠蠕动来运输食物的,其他的消化器官也是如此。反复揉捏塑料袋,袋中的食物从小块变成了糊状,这说明通过胃的蠕动,食物从小块变成了食糜。

8.现在我们对食物在体内的旅行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接着请看科学家研究获得的食物在人体内被消化、吸收的整个过程。(播放食物在体内消化的完整过程)

9.这段录像告诉我们实际上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不止这5个器官,还有肝脏、胆囊、胰腺它们会分泌出消化液,流入胃、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

如果缺少几个器官,还能正常完成消化和吸收的任务吗?(预设:不能)所以这个任务是由这些器官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的,这就是一个整体――消化系统。人的任何一项生命活动都是如此。

四、拓展: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预设5分钟)

1.同学们有被噎到、胃痛、肚子饿、肚子痛、牙痛的经历吗?(预设:有)你知道是怎么引起的吗?(预设:……)

2.消化器官对我们人体健康非常重要,我们应该怎样来保护我们的消化器官呢?(预设:……)

3.在民间有很多关于饮食健康的谚语和儿歌。如:

饮食健康我知道

饮食卫生要注意,变质食物不要吃。

细嚼慢咽易消化,定时定量有节制。

三餐分配要合理,合理搭配不偏食。

饭后休息半小时,适当运动促消化。

专心吃饭肠胃好,心情愉快身体棒。

初一历史课件6篇


趣祝福编辑为你整理了以下的“《初一历史课件》”,在阅读本文以后,相信您会有所收获。教案课件既关系到教学步骤,也关系到教学的课程标准,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要知道写一份完整教案课件,会让学生更加高效掌握知识点。

初一历史课件(篇1)

第二课 你我他的世界(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第二课 你我他的世界(第三课时)

●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本课时讲述的是诚实守信、发展真挚友谊,它在第二课学习中起到一个升华的作用。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诚信对小到人际交往,大到社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到什么是真挚的友谊。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诚信是友谊的基础。

(2)通过对典型事例、社会生活的探讨让学生理解诚信的重要性。

(3)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在以后的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自觉做到诚实守信。

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与难点:诚信对人际交往、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教学方法

通过学生身边的事例探讨具体问题,通过事例起到警醒作用,引发学生自发思考,加深认识。

教学准备

315消费者协会知识介绍。

●学与教的过程

(新课导入)

【叙述】教师讲述或者幻灯片放映事例:

小明与小波是好朋友,周五小波约小明在周日下午一起去图书大厦看书,小明欣然允诺。周日下午小明按照约定时间在图书大厦外等候,等了一个半小时也没见小波来。星期一上学,小明见到小波就询问昨天的事情,小波一拍头笑笑说:“昨天我爸带我去看《哈利波特与密室》了,我把去图书大厦的事忘掉了!没事,咱们下周日再去吧!”小明……

【提问】如果你是小明,你将会对小波说什么?你将会怎样做呢?

引导学生认识到什么是真挚的友谊,了解交诤友的重要性,要敢于给朋友指出错误,并努力用友情的温暖帮助其改正,而不是因为友情而包容朋友的过错,或是由于不能接纳犯错的朋友而轻易断绝友谊。交友要讲原则,同时也要珍惜友谊。

【板书】三、友谊与诚信

1.诚信对友谊有重要意义

【承转】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在好朋友之间,不讲信用的做法也会伤害到友情,可见诚信对友谊有重要意义。从我们大家小时候开始,学校、家长、社会就教育我们要诚信,但是在我们身边的人际交往中、在我们生活的社会中还是有很多不讲诚信的事情发生。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诚信对我们的人际交往、对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到底有什么样的意义。

(新课教学)

【叙述】阅读课本第18页的事例:“妈妈说只要我期末考班级前三名,就带我去旅游。我真的考了第二名,妈妈却说她没有时间。”

【提问】如果大家是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会有什么感受?

【板书】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的基础

【承转】刚才很多同学提到,如果自己是主人公,会觉得很失望,会生妈妈的气,有可能很难再相信妈妈的话了。从这个故事中,我想大家已经体会到,失信于人会带给别人很多不良的感受,彼此的人际关系也会受到破坏,即使是与父母之间也不例外,那么不够诚信会给社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呢?

【叙述】1.315消费者协会知识介绍。

2.不法分子制售毒酒

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朔城区部分群众,春节前后因饮用不法分子制造和贩卖的含有过量甲醇的散装白酒,有19人中毒身亡,另有一些人住院治疗。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此事高度重视,组织人力全力抢救中毒群众,查处不法分子,目前制造、贩卖毒酒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

春节前,文水县一不法分子用甲醇勾兑散装白酒,批发给朔州市一个体户。经山西省技术监督局事后测定,这些勾兑的散装白酒每升含甲醇361克,超过国家标准902倍。这些散装白酒流向社会后,从1月26日开始有人中毒,平鲁区、朔城区因饮用此酒中毒住院治疗的人员累计161人,其中有19人死亡。

【叙述】你知道盗版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吗?

人人都知道假钞的危害,都支持对于制售假钞行为的查处和打击。但不是人人都支持对于盗版软件的查处和打击。其实,这两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

假钞在物理成本上与真钞相差不大,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背后所代表的价值不同。货币作为一种符号,它的价值代表性是人们所共同约定的。社会的经济秩序就建立在这种约定之上。而使用假钞无异于破坏了这种约定,也就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盗版光盘和正版光盘在物理成本上也差别不大,但正版光盘作为一种软件、音像制品的发行形式,实际上也是软件商、影片发行商和消费者之间的一种约定。双方约定以这种形式建立交换关系。盗版光盘正是破坏了这种约定。它使得盗版者可以无偿占有软件编写者、影片公司和演艺人员的劳动去赚取巨额利润,就像制售假钞者可以无偿占有他人财富一样。

如果市场交换关系不能建立和维持,基本的市场秩序也就不存在了,市场也就不存在了。所以,盗版软件不仅侵犯了具体软件商的利益,同时也破坏了软件市场秩序。

如果没有软件市场,我们就会没有软件可用。中国软件业长期得不到充分发展的空间,国产软件的种类很少、水平不高,盗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提问】在听过上面两个事例后,大家思考一下,如果在经商中不讲诚信,会给社会、给市场、给消费者带来什么影响?

【归纳】很多同学思考得很深入,指出经商中不讲诚信,会给消费者带来经济损失,甚至危害消费者的健康、生命,还会扰乱市场正常秩序,干扰社会的发展等等。从这两个事例中我们看到,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应该讲诚信,诚信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保证。

【板书】诚信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保证

(课堂小结)

【总结】从今天的课程中,我们了解到如果两个好朋友之间没有诚信,那么友谊会随之土崩瓦解;在人际交往中不讲诚信,会带给人们不良的心理感受,破坏人际交往的和谐;如果不讲诚信形成一种社会风气,那么它的危害就会波及到社会秩序、公民素质等,后果更为严重。所以我们以后无论在与好朋友、亲人的相处中,或是与其他更多的人的交往中都要重视诚信这一美德,并努力与他人一起营造讲诚信的社会风气,使我们生活的社会人与人的交往更加和谐。

●教学提纲

三、友谊与诚信

1.诚信对友谊有重要意义

2.诚信是人与人之间和谐交往的基础

3.诚信是社会生活正常运转的保证

●问题研讨

由于在初一政治课教学中有关于真挚友谊的一课教学,其中关于什么是真挚的友谊,交友要讲原则,友谊的作用等内容探讨比较详细,所以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对诚信的探讨,将友谊问题作为探讨诚信品德的一个环境、载体。基于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及诚信品德在社会上的被关注,本课在教学中跳出小范围人际交往的圈子,探讨诚信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开阔学生眼界,打开学生思路,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书中的事例多是教师、家长与学生之间交往中发生的诚信的事情,可以适当补充学生之间交往的诚信事件,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因为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一时期的孩子与同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同伴间的影响越来越大,适当地列举他们自己交往中的事例可能更贴近他们,更具有现实意义。

初一历史课件(篇2)

新的一年到来,在新的学期里,我们历史老师将继续努力,以学校的工作方针为指导,踏实敬业,潜心教学,继续推进课程改革,大胆尝试翻转课堂,让学生主动学,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现结合上学期学生的学习情况,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如下。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对中国古代史已经有所了解,对学习历史的方法也基本熟悉,基本掌握了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学习技巧。对人类历史的发展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他们头疼的是历史时间的记忆和掌握,这个需要引导和理解记忆,这只是时间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将继续引导他们走进历史,爱上历史。

二.教学目标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课程一共包括三个单元: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为了突出主题“繁荣与开放”,这一单元的课,对隋炀帝的__、隋末农民起义以及唐朝中后期的历史,包括安史之乱、藩镇割据、朋党之争、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等传统教材经常写到的内容,较少涉及。

第二个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实际涉及“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两个主题。它们不像第一单元的“繁荣”与“开放”那样,从字面到内容都具有同一性。这里“民族关系的发展”,既涉及民族融合的内容,也有反映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矛盾的一面,都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影响。但要在有限的篇幅里简单明了地说明它们特别是后者与“经济重心的南移”之间的关系,却并非易事。因此,教科书调整了课标内容标准的顺序,采取了先概述民族政权并立时代的情况,后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列举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然后再剖析宋代的社会风貌、介绍元朝大一统的出现及民族大融合的发展情况。如此安排,既增强了课文内容的逻辑性,又为教学提供了方便。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四.教学任务和要求

七年级历史教学,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即了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观点,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

历史教学,要指导学生初步学会按时间顺序观察历史发展和变化,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初步的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识活动,对有关的历史问题进行简要评述,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五.具体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历史故事会、历史剧,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所得。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第五、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六.教学进度安排

1.具体时间安排以学校大事安排表为准。

2.课时数

七年级历史下册共三个单元,22课,总课时数31课时。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三个课时,活动课四课时,附录两个课时。

初一历史课件(篇3)

1.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培养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3.认识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以此激发自身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认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以此学会做人应德才兼备。

【学习重点】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光耀千古的诗坛”。

【学习难点】认识赵州桥;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

建筑 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技 ______唐朝都城,内分____和___是____城市。

雕版印刷术 隋唐时,已有雕版印刷的_____,_____,_____

唐朝的《_____》,是 ________的雕版印刷品。

诗 代表人物 _____,由盛转衰时代,代表作 _____,特点:________

_____,唐朝中期,代表作 ________,特点:__________

2.唐朝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 )A.罗马 B.洛阳 C.长安 D.耶路撒冷

3.你认为诗句“十二街如种菜畦,百千家似围旗局”是描写 ( )

A.唐都长安 B.隋朝赵州桥 C.扬州城 D.大明宫含元殿

4.唐朝时,长安城内最宏伟富丽的建筑是 ( )A.大雁塔 B.含元殿 C.玄武门 D.大明宫

5.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1)这两首诗的作者是谁?他的诗有什么特点?人们如何称呼他?他有什么代表作?

(2)材料一中的“开元”指的是谁的统治时期?“开元全盛日”为什么能够出现?

(3)材料二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战乱景象?

(4)从两个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生活在什么特殊时代?

1、你从唐朝几位诗人身上学到了什么?谈谈如何才能做到德才兼备,做一个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

2、隋唐时期科技、文学成就卓越,其辉煌的'原因是什么?

A.《天方夜谭》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3、“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体现了药王 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精神。 ( )

4、唐朝中期,诗坛掀起改革浪潮,以 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提倡诗歌要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 )

初一历史课件(篇4)

本节课介绍的是中国古代史----隋唐文化。中国地大物博,物产丰盈,在历史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隆盛时代,隋唐时期就是我国文化又一个高峰期。

2、本章知识点包括: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的艺术成就等。

通过指导学生观察颜真卿的书法碑帖图片,使他们认识到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书法艺术在唐朝已进入黄金时代

指导学生观察比较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作品,了解他们的成就,判断他们各自的创作特点

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辉煌文明而自豪,立志于民族复兴伟业;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鉴赏能力,诱发他们对祖国传统书法、绘画艺术的兴趣和爱好。

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高效率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在启发式教学原则的指导下,运用多媒体,采用创设情景法,直观演示法、整体教学法,诱思导学法等教学方法。

三、学法指导

根据初中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敏捷的实际情况,我让学生大胆参与课堂教学,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法、发现法、历史联系法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法,从材料中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深化对教材的整体认识,提倡学生与教师互动,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从而达到“学而思,思而疑,疑后悟”的目的。

鉴于对《新课标》的理解,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高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我在教学中精选了教学内容,设计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通过历史学习,汲取智慧,提高人文素养,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在整个新课教学中,我以“自主学习、实践、创新”为主线,对本课教学环节作如下构想和设计。

在新课的引入中,我注意运用启发式教学:先创设一个重回隋唐时期的历史现场,新颖别致的动画片不但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针对这个动画片我巧妙设问:隋朝有一座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叫做什么?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的雕版印刷品是什么?唐诗繁荣的情况怎样?哪三位诗人的成就最突出?过渡导入:刚才大家所回答的是隋唐时期科技、文学方面的成就,今天则要学习隋唐时期在书法、绘画、石窟、音乐、舞蹈等方面的艺术成就了。其中,敦煌莫高窟还成了中外旅游者向往的名胜古迹和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

一、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给学生思维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本章内容的第一个子目的学习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新课标的理念,我先采用情景教学法和问题教学法,给学生放一段录象,然后根据录象内容和教材的内容,设计出如下问题:莫高窟位于今天什么地方?它的大部分洞窟开凿于什么时期?为什么说它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学生完成40页“练一练”:莫高窟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主要是因为(c――有大量壁画、彩塑,精美而生动)。教师过渡讲解:莫高窟所保存的文物,有许多就是书法、绘画的艺术精品。它们也能反映隋唐时期在这两个方面的辉煌成就。通过情境再现,学生从历史场景中吸取信息,然后联系所学知识发挥想像,畅所欲言,既能深刻地理解历史现象,又能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二、盛大欢腾的乐舞在第二个子目录的教学中,主要是讲述隋唐时期乐舞,我根据课标和教学目标的要求,我采用有利于加强学生记忆的直观演示法。首先向学生一一展示《霓裳羽衣舞》,让学生直观,形象的了解隋唐时期乐舞,加深学生的印象和记忆。

三、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我采取情景教学法、诱思导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等三种教学法并用的方式来处理。首先我通过欣赏一些书法绘画作品的录象再现隋唐时期艺术的辉煌,让学生从中获取有关书法和绘画的影响的历史信息。然后我通过设计问题:“今天的人才市场里,常看到一些用人单位招聘条件之一是要求应聘者当场书写一段文字。他们认为“字迹可以反映人品。”你认为这种做法有没有历史依据?”一步步诱导和启发学生深入理解,培养学生从已学过的知识中提取有效信息。

初一历史课件(篇5)

[课标内容]

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行省制度、宣政院和澎湖巡检司;元世祖重视农业;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元大都和泉州;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①通过对“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评价,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②引导学生正确评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阐释历史现象和辩证思维的能力。

③分析归纳元朝民族大融合的原因及其表现,培养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运用一分为二的方法,从是否有利于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来客观评价成吉思汗。

②了解蒙古政权武力征服南宋的过程,具体分析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从历史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客观议价文天祥抗元和元朝统一。

③仔细阅读《元朝疆域图》,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图》,了解今天哪些省的名称在元朝时已经确定,并对照《亚洲地图》,了解北海的位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全面了解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感知元朝对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做出的贡献。

②通过了解成吉思汗的成长与统一蒙古的过程,感知困苦与挫折对英雄人物成长的磨砺,从而有意识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③通过文天祥抗元和被俘后坚贞不屈、从容就义的事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

④通过蒙古和元朝的统一及蒙古政权的扩张,认识战争的多样性,支持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的掠夺战争。

[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元朝的大一统;②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难点:①关于对成吉思汗的评价;②关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教学方法]

导读、问题讨论探究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两宋时期,我国先后出现了哪些少数民族政权/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两宋时期,我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政权有辽、西夏、金、吐蕃和蒙古政权等。这个时期,封建国家处于分裂状态。直到元朝统一全国,才结束了唐末以来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发展。元朝是怎样建立和统一全国的?这一时期民族关系发展的情况怎样?

导入新课

一、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

2、蒙古汗国的建立

二、元朝大统一

1、忽必烈建立元朝

2、文天祥抗元和元灭南宋

3、行省制度与宣政院的设置

4、元朝社会经济的发展

三、民族关系的发展

[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习题,教师辅导。

第12课元朝民族关系的发展

1、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为大汗,尊称(),都城在()。

2、()年,()建立元朝,定都(),即今北京。()年,元朝统一全国。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是抗元英雄()的诗句。

4、元朝建立了()制度,并在中央设()管辖吐蕃,()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行政区域。元朝还设置(),管辖()和()。

5、()重视农业生产,禁止把农田改作牧场,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把()作为考核官吏的重要条件,这些措施促进了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6、元朝时,用()已成为江南地区的主要家庭副业。

7、元朝时,松江农家妇女()对棉纺织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贡献。

8、元朝时,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是(),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是()。

9、国际性的大都市,唐朝时的城市是(),元朝时的城市是()。

10、元朝时,形成的新民族是(),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大融合。

更多内容请点击:

初中>初一>初一历史教案

初一历史课件(篇6)

一、学习目标:

1。掌握世界上古老的赵州桥、雕板印刷、唐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

2。我们认识到唐文化是中国封建文化的高峰,激发我们的民族自尊心。

学习重点:

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光耀千古的诗。

学习难点:

赵州桥结构的先进性;雕版印刷术的作用;对李白、杜甫、白居易诗歌的欣赏。

二、自主学习充分准备(找出重要人物、事件等基本要素并牢固记忆)

(一)科技

1。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最宏伟富丽的建筑是:()

2。赵州桥的设计者:()它的地位是:()比欧洲早年。他的特点是:()

3。雕版印刷术:朝印刷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来”的雕版印刷品。

(二)文学(诗歌):

1。诗歌的黄金时代是在朝。

2。李白诗歌特点是:()称他为“”。

代表作品:《》、《》

3。杜甫诗歌特点是:()其诗被称为“”

代表作品:“”、“”他被尊称为“”

4。白居易诗歌特点是:()提倡:()

代表作品:《》、《》

(三)医学

1。唐朝杰出的医学家是:()他被尊称“”,他的医学著作是《》。

三、小组讨论,知识擂台(交流检查预习情况)

四、课堂探究(要求: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1。根据所学知识你能总结出隋唐时期领先世界的“世界之最”吗?你认为怎样才能保持科技成就的领先地位?

五、学生回头看(根据情况有重点的看书或背诵)

六、当堂训练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唐代长安城最宏伟富丽的建筑是:()

A。大雁塔B。皇城C。宫城D。大明宫含元殿

2。唐朝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

A。罗马B。巴格达C。长安D。开罗

3。在我国民间有“沧州狮景州塔,赵州石桥大菩萨”的民谚,这里的“赵州石桥”是何时修建的?()

A。隋朝B。唐朝C。北宋D。南宋

4。赵州桥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是因为:()

A。它是世界上现存最长的石拱桥B。它是隋朝杰出工匠李春修建的

C。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石拱桥D。它是唐朝杰出工匠李春修建的

5。如果让你设计一座仿照隋唐时期的建筑,你认为它应该具有哪些特点?()

①规模宏大②气魄雄浑③华美而不纤巧④整齐而不失呆板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6。下列哪项成就是我国的四大发明?()

A。曲辕犁B。筒车C。印刷术D。麻沸散

7。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年代是:()

A。西汉B。三国C。隋朝D。唐朝

8。古人云“棋琴书画诗酒茶”,可见自古以来“诗酒”就不分家,那么中国古代“自称臣是:()

酒中仙”的诗人是:()

A。杜康B。李白C。杜甫D。白居易

9。关于杜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②他的诗多反映复杂动荡的历史年代,因而被后人称为“诗史”。

③他最著名的诗篇就是“三吏”和《长恨歌》。

④由于他的创作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人们称他为“诗圣”。

A。①②④B。①③C。②④D。②③

(二)读唐诗,品兴衰: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宝,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忆昔》杜甫

材料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杜甫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与材料二各反映了唐朝哪一时期的景象?

②对比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指出杜甫生活的时代。

③通过两首唐诗,你认为诗歌创作的源头是什么?

七。学(教)后记

以上祝福语大全的精彩内容由祝福语网zf133.com提供,感谢您阅读《火山课件(精选6篇)》相关内容,如需访问更多关于火山课件内容,请访问火山课件专题!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2023护士节祝福语(57条)

护士节祝福语 护士节祝福文案 04-22

高级追星文案短句摘录(52条)

追星文案 追星的唯美句子 04-22

五四青年节祝福语汇总

五四青年节的句子 五四青年节的祝福语 04-22

周末暖心简短早安语录69句

周末早安语录 早安语录 04-22

最新竞聘主题演讲稿经典

竞聘主题演讲稿 04-22

施工实施方案

施工实施方案 04-22

小学生语文教案课件6篇

小学生语文教案课件 04-01

火山课件精华10篇

火山课件 04-22

不结婚的搞笑句子锦集43句

年轻人不想结婚的句子 不想结婚的朋友圈说说 04-22

旅游证申请书11篇

旅游申请书 04-22

归途感慨的句子锦集(58句)

踏上归途的唯美句子 归途的唯美句子 04-22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