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心得体会 · 太极心得体会

太极心得体会【篇1】

余中老师说过,凡是选太极的,都希望能够学到一点东西。短短的一个学期,根本无法深刻领会太极的奥妙,所以只能浅学罢了。之所以选这门课,是因为我的动作比较慢,协调能力不太好,我想太极会是比较适合我学习的一项体育项目。然而,当我真正接触到太极之后,我发现这并不简单。看似简单容易的动作,做起来往往力不从心。一招一式都很讲究,要打好绝非易事。而且对于初学者来说,感觉每一招每一式都好像很相似,很容易混淆,这又加大了学习的难度了。很多时候,往往跟着老师做,还能做得下去,一旦没有旁人指点,就顿时茫然无措了。我想,唯有平时多留心听讲、多点思考、多用功练习,才能跟上老师的教学步伐。

即使是学了整个学期,我们都只是学了太极的一些很基础的东西而已。如此历史悠久的太极文化和拳法,单靠短短的十几节课是很难掌握通透的。学了大概仅仅是有了一张纸,可是再细学时接受的东西才会有地方记。学式子容易改式子难,是说学到一定程度的式子改起来难。初学者还是改式子比学式子容易。不管对错,先接受下来,以此为基础,再仔细深入地学习改正。实际上一下子就对是不可能的,那么容易的东西学起来也就没多少意思。不过,不管对错接受下来的式子,脑子里一定不要划句号,要划上一个问号。改正到一定的程度再划句号。但这时脑子里还应该有那个问号,到了彻底吃透、融会贯通甚至有了创新了,才把这问号拉直而成了感叹号。感叹号是问号拉直的,学无止境,还得留一份虚心。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辩证的理论思维与武术、艺术、气功引导术的完美结合,是高层次的人体文化。其拳理来源于《易经》、《黄帝内经》、《黄庭经》、《纪效新书》等中国传统哲学、医术、武术等经典著作,并在其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又吸收了道、儒、释等文化的合理内容。对于中华民族的国粹——太极拳,我们应该继续发扬传承它,让它永久流传。

既然选择了,就应该学到一些东西。也许现在没有明显的效用,但是以后总会有用到的时候的。虽然我们只学了太极拳的24式,但有了基本的了解,以后学其他的样式就不会显得那么陌生了。

太极心得体会【篇2】

太极,以前一听这个名字就会想到公园里的老头老太的形象,觉得跟我们这个年龄段好像相差甚远。上了大学后,我才开始正式接触太极拳,这次接触下来感觉受益匪浅。在大学里,我们要学习二十四式太极拳。

虽然只是短短一学期的太极拳的学习及练习,我还是很喜欢太极拳的。学了以后才发现,太极拳的作用真的是大大的。

首先,感到了全身心的放松。我们每天坐在教室上课,整天保持一种姿势,肌肉神经骨骼都僵硬了,放松是一种最好的治疗。

其次,在学了太极后,感觉自身的平衡能力加强了。以前,总觉得自己小脑发育不全,平衡能力不好,太极的动作是百年来先人不断摸索总结出来的,其平衡调节度都是非常精确的,所以在练习时做准动作有利于锻炼平衡感。

再次,练习太极也帮我锻炼了我的专注力。学习太极,先学形,也就是动作,在学动作的时候,无暇想其他的;一旦学会动作,就要注意自己的呼吸、以及意念。这样就会让自己集中精力。

最后,学习太极能帮我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现在瑜珈大热,其实,瑜珈和太极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的。二者都是调身、调心、调意、调气相结合的。最主要的就是要有恒心和毅力,我个人觉得学习瑜珈比学习太极还要麻烦,并且不是每个场所都适合练,这方面太极就占优势了。

总之,通过本学期的太极拳学习,让我收获了不少。既让自己身心得到了放松,也体会到了同学间的互相关爱,更加了解到了老师的良苦用心。

太极拳是一门悠久的体育项目,是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份绚丽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不可多得的精神和文化财产,我们要积极努力学习太极拳,继承发展、发扬光大太极拳这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普及太极拳,弘扬武术瑰宝,强身健体,以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太极拳动作刚柔相济,既可技击防身,又能增强体质、防治疾病。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多加练习对我们的身体大有益处,尤其是我们大学生,更应该多练习一下太极拳来修身养性,提高一下自己的内在涵养,改变一下自己的品性。总而言之,太极拳博大精深,学无止境,我们刚学不久,只能望其项背,只有尽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打拳结合起来,一面琢磨,一面学习。

太极心得体会【篇3】

我学练太极拳十四年头有余,受益匪浅。初学二十四式入门,逐渐又学了四十二式,四十八式,陈氏五十六式,陈氏老架一路,杨氏四十式,吴氏四十五式,孙氏七十三式太极拳,同时学了三十二式剑,四十二式剑,五十六式剑,武当剑,十三剑,舒怀剑及陈氏扇,杨氏扇,功夫扇,夕阳美扇等,每天将以上所学的套路最少练上一遍,夕而久之,总觉得这些套路并不是十分适合我,也不是我所真正追求的太极。终于在02年我有幸认识了杨氏传统套路八十五式太极拳,可以说一见钟情,后又参阅了许多有关〔杨八五〕太极拳的资料,也看了许多名家表演的〔杨八五〕太极拳,最终选中了杨氏第五代传人赵幼斌先生的风格〔杨八五〕太极拳,一接触〔杨八五〕,就感觉习练〔杨八五〕太极拳很过瘾,越练越有味,赵幼斌先生行〔杨八五〕太极拳舒展大方,轻灵圆活,身段干净,拳姿潇洒……。就我而言,习练〔杨八五〕太极拳,“气”的感觉容易产生并且较强,健身效果特别好。我感觉竞赛套路只适应比赛和表演,而用于健身的效果却没有传统套路效果好,竞赛套路好比一壶水,没等水烧开就收势了,水老也烧不开,即使烧开了也只是白开水而。而传统套路则似纯正的浓茶一样,越品越有味,韵味无穷,现在我每天必到公园习练至少三至四趟〔杨八五〕太极拳,由于专练〔杨八五〕,方向明确,精力充沛集中,自我感觉拳架比以前漂亮了,还有点太极的味道,练拳也流畅自如,感觉〔杨八五〕太极拳,锻炼效果特别好。运动的方式及强度也挺适合我。

曾几何时,我是遗传性高血压病患者。没学会太极拳时,整天沉醉在麻将桌上,狠不得把麻将煎水喝,回忆哪天,由于玩麻将时间太长,血压骤起,不幸中风,幸亏麻友及时把我送往医院抡救,但还是落得手脚不听使唤,走路如同踩在弹簧上,高一脚低一脚掌握不住平衡,右手也伸不直了,头也经常发昏。由于有绪多的后遗症,当时的心情非常低落,用生不如死这句词形容当时的心境也不为过,悲观极了。

由于家人及亲朋好友的劝导,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的一位医师朋友告诉我:最有效的.措施是运动锻炼,而最好的运动方式是打太极拳。他给我看的资料中说:在高血压病的防治中,运动疗法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高血压学会确认为最有效的降压措施之一。

那么,我该如何制定和落实合理的锻炼计划呢?首先,我必须了解运动疗法的一些基本概念。以运动处方形式,确定适当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运动强度,包括心率的快慢,运动持续时间的长短,运动频率,运动形式等等,通过学习太极拳特别是与〔杨八五〕太极拳有缘,通过长时间的持之以恒的锻炼,现在的我基本上恢复到十几年前中风的那天前的我一样,身体彻底康复,血压也正常,头也不昏了,的确是太极拳改变了我的人生,我对〔杨八五〕太极拳独有情钟,我决心这辈子就重点习练〔杨八五〕太极拳,健康,快乐的享受生活……

太极心得体会【篇4】

初学别想那么多,练熟就是好的,越熟越好。自己注意尽量少用拙力,少下低架,少独立,少跳跃,意识放松最重要,苦大仇深是练不出来的。

松者,贯通。人在正常站立时可以让大部分关节保持松弛,因此可以贯通力。但是一旦走拳架,或者推手或者临敌,一方面由于紧张,一方面由于僵硬,关节无法保持贯通。最为明显的就是架肩和抬肘。肩架了,肘抬了,原有的杠杆打破,省力变成费力。腰也是如此,不贯通,转动范围就小。这就是不松。

沉,一方面是重心,一方面是支点。把重心练下去,人就不漂了,脚下有根了,就沉了。太极是近身的格斗,经常要转换重心,重心低自然转换起来方便。

松沉可以用缠丝功来找感觉,主要还是靠混元桩来练。

剌剑方法:

四手指握剑护手上,食指贴住剑顶,剑背贴在臂后,竖直向上,剑刃不可注入身体,不能碰到身体,应安全的背在身后。

剑指:食指中指并拢伸直,其它三指捏在掌心,剑指也称剑诀,武术用这个手形,与道家剑诀有关。

1、 点剑,伸背提腕,用剑的前刃去攻击,像鸟一个奔啄;

2、 独立反刺,把剑拉回转身挑剑,剑尖由后向前攻击;

3、 仆步横扫,由后向前伦摆;

4、 独立伦劈,伦摆一圈,从上向下砍断,身体略向前倾,胳膊和剑在一条直线;

5、 虚步下截,让开对方进攻,退步摆下截切断,成虚步,立腰转头,防中有攻;

6、 独立上刺,攻击对方的头部;

7、 弓步带剑,由前向后拉一刀;

8、 跳步平刺,沉剑落脚向前送剑,再跳步刺,太极剑跳步要柔和有一个缓冲,不要同长拳等快拳一样向前很高很远的重跳;

9、 虚步撩剑,反手由下向前向上撩,可以外旋下刃向上,也可内旋撩,以臂顶剑左撩,臂带手,手带剑,绕剑时要注意转腰;

10、 弓步揽剑,由下向前的阻拦;

11、进步反刺,剑尖向下向后转腰双腿交叉做盘,高歇步双臂展开,向后立剑直刺;

12、独立平托,翻手举剑,叉步一绕,脚掌为轴,提腿独立上托;

13、弓步挂劈,防守剑法,勾开对方、破坏对方的攻腿招术;

14、虚步抡劈,转身向右向后抡摆再向前劈,连续前进成虚步;

15、撤步反击,向斜后方退步合剑,转腰弓腿两手打开击剑,力量像甩鞭捎一样,甩在箭头上;

16、旋转平抹,腿摆、扣、转从左向右拉一刀,从右向左拉刀,旋转抹;

初学太极剑的心得体会篇2

这段时间我迷上了练剑。村里自去年九月起就开始组织村民学习太极拳、太极扇,由于自己对此不太感兴趣,多次好朋友叫我一起去学习,我总是以忙为借口拒绝了。

后来当我看到人们在街头巷尾几人一组在切磋技艺练习的时候,我也很羡慕,后悔当初没有和她们一起学习。

上周一天晚上我到广场跳舞,又看到她们在练习太极剑和太极拳,我看的入了迷,问她们学了多长时间,她们说刚开始才学了七节,并且热情的给我讲怎样动作要领,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拉住我的手说:“你练习吧,你学的快,一定会学的很好,如果你不嫌弃,前边的几节我给你学会。”老人家的一席话,让我很感动。她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能这么认真的去做一件事情,何况我呢?

我爽快的回答:“好!我开始学习。”接着的时间里,每天早上,我都是六点十分准时起床,梳洗完毕,搞完卫生,六点半准时到广场和同伴们一起去练剑。七点半钟,我立即骑车回学校上课。时间抓的很紧。

每天早上她们都是先练习两边太极拳,两遍太极扇,这时我就在她们后面比比划划的模仿,有时候我感觉很好笑,人家已经转过来身了,我还在那个方向迷瞪呢!哈哈!我暗自好笑,感觉真的是一个班级的学困生了!

我虚心认真的跟着她们练习着,因为太极剑和太极拳太极扇的动作都有相似地方,只要前两种学会了,太极剑很好学的。但是由于我没学过基础太差,学起来很吃力,我想要是老师讲的时候我在场,我一定会学的很好。可是。。。。。

不想那么多了,想做成功一件事那就必须有恒心,坚持就是胜利!

我看到几位老人手里拿着翻馍劈儿在那里比比划划,(剑很贵,150元一把,有的舍不得钱买,有的是报了还没买回来。我的剑还没拿到手,我就用别人的剑萧练习)她们的精神我很感动,经过一个星期的练习,我基本上掌握了老师学过的七个剑法的技巧,下次老师来教的时候我一定亲临现场学习,一定要坚持把太极剑学好。再找时间把太极拳和太极扇都学会,我心里这样想。

我想,人为什么到老了的时候才想起锻炼身体了呢?为什么年轻的时候不知道珍惜自己的身体呢?一句话,还是懒!坚持就是胜利!我勉励自己!

太极心得体会【篇5】

大学体育太极心得体会

太极拳,源于我国传统文化,已成为许多人爱好的身体健身运动。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喜爱上了太极拳,并将其纳入自己健康生活的一部分。在大学校园中,太极拳也得到了广泛的传承和发展,让更多的学生了解太极拳这门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实践太极拳,提高身体素质,增强身体健康,同时又能陶冶情操,锤炼意志,使得太极拳成为了一种特别的运动。在本文中,将从自己身临其境的角度,详细地畅谈个人的太极拳心得体会。

一、太极拳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武术

太极拳不像传统体育,是一门直接的运动,而是一门历史悠久的武术,它深厚的渊源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使得太极拳具备着更加深刻的意义和内涵。练太极拳不仅仅是锻炼肌肉,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其深层次的精神内涵,学习太极拳中流动的气质和优雅动作,可以让我们更好的体验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学习太极拳中的内功心法,可以使得我们更好地探究中华文化丰厚的历史积淀;而理解太极拳中的“以柔克刚”的哲学思想,则是提高我们对于生命和人类精神的认识。

二、太极拳是一门高效的体育运动

太极拳不仅仅是一门文化遗产,更是一门高效的体育运动,它融合了身体动作和内部呼吸调节,可以在短时间内锻炼身体多个系统,是一种非常全面的运动方式。由于太极拳强调身体结构的合理性和流动性,练习太极拳可以降低关节疾病的风险,同时也可以改善人体血液循环及呼吸系统,提高人体身体的免疫力和防病能力,因此它适合各年龄段人群,不管是小孩、青年还是中老年人,都可以通过太极拳实现身体锻炼所需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精神愉悦的快乐。

三、太极拳是一种放松自我的心理疗法

太极拳不仅可以加强人体的身体机能,同时,通过练太极拳所需要的精神质量也能够得到提升。太极拳中重在意识的控制和专注力的维持,练习太极拳的人可以透过自我调节的心理状态,来达到一种冥想般的放松,让自己的思维和精神能量得到释放和理顺。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身心的累积与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的心理问题日益严重,通过练太极拳可以有效地缓解压力和对生命的不安,更重要的是,它可以有所领悟,将太极拳培养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以获得更加心静自在的状态。

总之,太极拳有着广泛的人群跨度和多元的价值,成为一种脱俗而优美的运动方式。作为一名参与其中的练习者,个人深深体会到太极拳的内涵之深远,以及它在生理和心理双方面带给自己变化和提升的成就感。在大学校园中,太极拳能够满足人们对大学文化、体育文化和公共文化的需要,让更多的人走进体育馆和健身场,了解并且受益于这门传承千年的中国宝石。

太极心得体会【篇6】

初学别想那么多,练熟就是好的,越熟越好。自己注意尽量少用拙力,少下低架,少独立,少跳跃,意识放松最重要,苦大仇深是练不出来的。

松者,贯通。人在正常站立时可以让大部分关节保持松弛,因此可以贯通力。但是一旦走拳架,或者推手或者临敌,一方面由于紧张,一方面由于僵硬,关节无法保持贯通。最为明显的就是架肩和抬肘。肩架了,肘抬了,原有的杠杆打破,省力变成费力。腰也是如此,不贯通,转动范围就小。这就是不松。

沉,一方面是重心,一方面是支点。把重心练下去,人就不漂了,脚下有根了,就沉了。太极是近身的格斗,经常要转换重心,重心低自然转换起来方便。

松沉可以用缠丝功来找感觉,主要还是靠混元桩来练。

剌剑方法:

四手指握剑护手上,食指贴住剑顶,剑背贴在臂后,竖直向上,剑刃不可注入身体,不能碰到身体,应安全的背在身后。

剑指:食指中指并拢伸直,其它三指捏在掌心,剑指也称剑诀,武术用这个手形,与道家剑诀有关。

1、 点剑,伸背提腕,用剑的前刃去攻击,像鸟一个奔啄;

2、 独立反刺,把剑拉回转身挑剑,剑尖由后向前攻击;

3、 仆步横扫,由后向前伦摆;

4、 独立伦劈,伦摆一圈,从上向下砍断,身体略向前倾,胳膊和剑在一条直线;

5、 虚步下截,让开对方进攻,退步摆下截切断,成虚步,立腰转头,防中有攻;

6、 独立上刺,攻击对方的头部;

7、 弓步带剑,由前向后拉一刀;

8、 跳步平刺,沉剑落脚向前送剑,再跳步刺,太极剑跳步要柔和有一个缓冲,不要同长拳等快拳一样向前很高很远的重跳;

9、 虚步撩剑,反手由下向前向上撩,可以外旋下刃向上,也可内旋撩,以臂顶剑左撩,臂带手,手带剑,绕剑时要注意转腰;

10、 弓步揽剑,由下向前的阻拦;

11、进步反刺,剑尖向下向后转腰双腿交叉做盘,高歇步双臂展开,向后立剑直刺;

12、独立平托,翻手举剑,叉步一绕,脚掌为轴,提腿独立上托;

13、弓步挂劈,防守剑法,勾开对方、破坏对方的攻腿招术;

14、虚步抡劈,转身向右向后抡摆再向前劈,连续前进成虚步;

15、撤步反击,向斜后方退步合剑,转腰弓腿两手打开击剑,力量像甩鞭捎一样,甩在箭头上;

16、旋转平抹,腿摆、扣、转从左向右拉一刀,从右向左拉刀,旋转抹;

太极心得体会【篇7】

我学习太极拳已有两年了。刚开始学习太极拳,认为比较简单,不就伸伸胳膊踢踢腿,动作又轻又柔,觉得没什么难的,可是经过练习才知道不是我想的那样。

20xx年即将过去,在无数次的亲身体验以及与师父多方面的指导下,在一天天的锻炼之后,有了一点点的感悟:在练习太极拳之前,准备活动一定要充分,准备活动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身心放松。由于一夜的睡眠使身体有些僵硬,所以这时的准备活动尤为重要。练拳时不要急于起势,站定之后引导身心逐渐入静,从头到脚依次放松,然后调匀呼吸,然后再松柔地开步起势。打拳要有意念,太极拳意气相随,动中有静,上下贯通,以动引气,以气推动肢体,意到而气力随之,以柔克刚,用意不用力,总之太极拳博大精深,学无止境。

在以后练拳中,我要着重培养自己的身体不至僵硬,即要轻灵飘逸,又要沉稳中定,招招要深度,势势要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达到养身的目的。

太极心得体会【篇8】

这学期选了沈老师的太极剑课程,不仅学到了很多关于太极剑的知识,还收获了许多感想。

我认识太极剑可以追溯到小学时代,但是真正的开始拿起剑来练却是到了大学的时候了。所以我的太极剑基础不是太好,想凭这一个学期太极剑课上来个大的飞跃的话也不太可能。刚进入课程的时候,看到班里有好几个同学都很有基础,练的很好,我就有一点自卑,觉得害怕自己学不会。但是在老师耐心的讲解下,我发现太极剑和任何其它的运动一样,都有自己的基本功和技法。只要按照老师说的去练习,我就能够逐渐进步。在开始的几次我都练不好,老师告诉我不要急,只要把动作尽量做好,就能够自然而然地打好。事实验证了他的话。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不断地练习。正如老师所讲,太极剑课是汗水与成就感的交融。只在上课时认真聆听老师的讲解还不够,还须有亲自的感受与实践。一次又一次地做模仿动作,一次又一次的细心体验,一次又一次地纠错。不停地挥剑,不停地移动步伐。可挥洒汗水的同时,我们也得到了成功的喜悦。

再谈谈这一学期的收获。我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将太极剑的基本动作都已基本掌握。我们从握剑学起,接着学了点剑,这些基本动作对我这个太极剑爱好者来说非常重要。接着就学习了很多基本姿势。老师将每一步都分解成几个动作耐心讲解,让我们一个动作一个动作的练习。说来也惭愧,我现在都还没怎么过关,不过我会努力的。

真的很感谢老师的帮助,她使我更快的改正自己的错误,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让我更快的掌握了太极剑的基本知识,这对以后学习太极剑实战技术无疑有很大帮助。但是遗憾的是平时练习的机会还不是很多,学习进步自然就较慢,所以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多练习,熟悉各个动作要领,熟练掌握各技术,好好的学好太极剑。我相信只要自己努力练习,按照老师要求去做一定能够把太极剑学好!

最后感谢老师一个学期的对我们的教导,,没有老师的谆谆教诲及耐心指导,我们也不会从中收获这么多!

太极心得体会【篇9】

太极拳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在我学拳的过程中,感觉有几个问题非常重要,是容易出错上岔道的地方。写出来供同好们研究斧正。

为什么练,这是出发点。

很多人是看中了太极拳的表演功能。穿一身漂亮衣服上台表演,令人难以抵抗这种诱惑。参加比赛,弄几块金牌银牌,又是可以炫耀的资本。这些就是练为看。使自己的动作好看,是练习的最终目的。

也有人练的目的是使用,不为了好看,也不打算给谁看,让谁说好。不排队、不配乐、不表演、不比赛,就是为了自己学会真的太极拳,实现练拳为健身的目的。

区分为啥练拳,是有很大作用的,因为一些所谓的老师,教的就是给人看的拳,领的就是表演参赛的路,这样的路是学不到真的太极拳的。目的的不同还导致选择的不同,尤其对练法的选择,导致最终的结果大相径庭。

太极拳与外家拳的区分在哪?我以为就是这个“双重”问题,外家讲“一力降十会”,“技击无非力量速度”,就是要靠力量来战胜对方。而太极拳的双重道理,就是说,不与它以力相争,你来力气,我不抗力,我用你的力气。由此,产生了太极拳诸多的道理。我们学太极拳如果还不能脱离用力气对抗力气的路子,就不能走上太极拳的道路。

太极拳不以力相争,是有自己独特道理的,我的劲力,你外力对抗不了,我能控制你的力量,我能用你的力量而你找不到我的劲,这就是“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这里面,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双重理论能够实现的因素,就是太极内劲。太极拳就是靠内劲打天下的。所以,练太极拳必须学练太极劲,尤其是太极内劲。尽早实现劲的转换。就是由一般的外力,转换为应用太极内劲。只有得知太极内劲的道理和练法,开始按照这样的.路子练习,我们才是真正进入了太极拳的领域。没有实现这个转换,练多少时间,也没有脱离力量技巧的路子,与外家所练无异,算不得太极门人。

有人练太极拳,眼睛盯在能不能赢人,这是一个错误选项。说赢,不一定非要太极拳,往往越简单的东西见效越快。直接用力气要比求换劲的人快得多,直接就胜利了。一旦你把探求的目标定为求胜利,那就必然上错误的道路。因为

正路上走的人都在求正确。

所谓求正确,基本都是在身体内部练,要感知内里,细致分析身体内部的各种感觉,寻找正确的感觉,试验不同情况下身体里的不同感知。可以说,太极拳功夫越深厚的人,对自己身体内部的了解越细致,因而他对对方的了解也越灵敏。“人不知我,我独知人。”“彼不动我不动,彼欲动我先动”。“你有力我有力,我力在先,你无力我亦无力,我意在先”。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都是身体里面的因素在发生作用,所以谓之内家。

不到身体里面去探求,仅仅在胳膊腿上摆姿势、求胜负,未知太极真意也。

双重是太极拳根本的道理,而用意不用力就是太极拳根本的练法。太极拳的道理都从双重这个根源引出,太极拳的练法都以用意不用力为根本扩展。

从能源角度看,太极拳要放下本力、笨力,应用内劲,而内劲靠神意指挥,用意不用力就是应用内劲。

从练法角度看,用力则用肢体,凭力气,动外形,求对抗。用意则找感觉、练感知,调气血、凝意念、求变化。

意是工具,是操作身体内部能量的工具。太极拳要练出内劲靠用意,要应用内劲也要靠用意。虽然到高级阶段,意逐渐淡化,神发生作用,但是,意仍可以称为学习练习太极拳最主要的工具。

本文列举了以上几条,作为我体会到的学习太极拳应该把握的重要问题,每条也仅仅是点题而已,没有展开,用意只是提示拳友注意这些问题,不当之处,望批评。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英文短句励志200句

英文励志短句 03-06

个人教学工作总结(精选十一篇)

教学工作总结 03-06

3大性感女星分享丰胸心得

性感女性丰胸内衣 少女性感丰胸 11-28

关于喝酒的检讨书范本15篇

喝酒检讨书 03-06

感恩周记范本

感恩周记 03-06

宝宝满月祝福语(精选70句)

孩子满月祝福语 宝宝满月的祝福句子 03-06

中国医生观后感合集12篇

中国医生观后感 03-06

学太极拳的心得体会15篇

太极拳心得体会 07-16

心情复杂迷茫的句子(热门63句)

迷茫的文案 心里很乱很迷茫的句子 03-06

致五一劳动节的祝福语153句

五一劳动节祝福语 03-06

祝福体考体育生霸气的句子(推荐54句)

高考体育生祝福语 体考祝福语 03-06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