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地理教学计划

地理教学计划【篇1】

1.高一学生见闻有限、知识面窄,且缺乏对城市、农业地域类型、现代交通运输方式等的感性认识。

2.学生对人口问题的认识较片面。多数学生把人口问题等同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对人口增长过慢、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影响认识不足。

3.地理学习的兴趣不浓,方法机械。很多学生视地理为副科,以为学习地理就是靠死记硬背,故学习兴趣不浓,也不是很重视。人文地理学习需要的信息获取与处理能力、社会调查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多因素综合分析等能力较弱。

4.地理思维能力缺陷。人文地理现象一般是自然、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军事、宗教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学生的地理思维往往是单因素线式模式,缺乏多因素网式综合思维能力,难以理解复杂的人文地理现象。

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

(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 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 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 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45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

(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 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

(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 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

(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 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也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地理教学计划【篇2】

双减地理教学计划

地理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地理意识和综合能力的重要学科,一直受到教育界的高度重视。近年来,我校为了更好地推进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特别制定了一项名为“双减地理教学计划”的教学改革方案。该计划通过减少传统教学中的“无意义”和“重复性”,同时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力求打造一个生动有趣,具有实践性的地理教育平台。

一、减少“无意义”的地理知识教学

很多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的学习往往抱着枯燥乏味的态度,觉得地理知识难以理解和应用。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在我们的“双减地理教学计划”中,我们将减少对学生背诵大量无意义地理知识的要求。我们认为,地理知识应该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才能真正起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注重引导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通过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实践活动,使他们能够理解地理现象背后的原理和规律。例如,在学习气候变化的时候,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他们亲自感受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温度和湿度变化,从而深入理解气候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同时,我们还将鼓励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通过地图制作和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当地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减少“重复性”实验

在传统地理实验教学中,很多实验都存在着过于“重复性”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在我们的“双减地理教学计划”中,我们将减少这种“重复性”的实验,更加注重实验的设计和实际性。

我们将从实验的设计上着手,力求设计有趣且具有实际意义的地理实验。例如,在学习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时候,我们引入了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效果,通过手工制作和操控模拟地球和太阳的装置,让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同时,我们还将鼓励学生利用科技手段进行实验,如使用虚拟实境和计算机模拟等技术,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地理实验,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

在我们的“双减地理教学计划”中,我们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组织各种实践活动,如野外考察、地理实践和社区调查等,让学生亲自走出教室,深入实地进行地理观察和实践。

我们认为,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知地理环境,增强他们对地理知识的深度理解。例如,在学习地形地貌的时候,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考察,让他们亲自观察并记录地形地貌的特征,通过实地实践加深对地形地貌形成原因和演变方式的理解。同时,我们还将引入社区调查,让学生走进社区,观察和了解社区的地理特点和问题,并尝试提出改进措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总结起来,“双减地理教学计划”通过减少无意义的地理知识教学和重复性实验,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的开展,力求打造一个生动有趣,具有实践性的地理教育平台。我们相信,通过这个计划的实施,学生将更加主动积极地参与地理学科的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素养,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地理基础。

地理教学计划【篇3】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计划篇17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的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二、工作重点:突出“研究”和“落实”。研究教育教学理论和思想;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和新教法;研究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研究学生创新、探究能力的培养和不同层次的教学组织管理思想和艺术。落实新课标中的地理理念;落实课程中的教学目标、能力及情感和价值观。三、工作目标:1、打造高效课堂。关注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时间、参与度和思维深度,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率。2、加强业务能力,提高专业水平。四、改进措施:根据我校的学生特点,即上学期的整体教学情况制定如下改进措施:(1)认真领会新课标精髓、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2)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规律,结合学科特点,及时恰当的引领学生对地理的情感教育;引领学生自己动手参与地理活动使之为我们的生活服务。(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证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中灵活运用知识,提高他们的各方面能力。(4)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理备课资料的收集、制作出好的课件来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5)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组织活动、管理、评价,逐渐使学生从“要我这样做”转变为“我应该这样做,让良好的习惯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6)本学期继续学习高中地理教材,同时订阅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提高专业素质。(7)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根据教研组的安排,积极听课评课,提倡相互听课,听其他学科的课,以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样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8)通过手拉手活动的平台,每周四去延庆四中听师傅的课,认真学习,向优秀地理教师讨教地理教学问题。(9)录制一堂成功地理课,积累2——3个成功教学设计案例,精选作业,做到基本以地图为载体。总之,在新课标、新教材的指导下,我严格按照教学计划和标准,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新世纪培养新型人才。

地理教学计划【篇4】

七下地理初中教学计划


在七年级地理教学中,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全面了解世界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通过生动有趣的课程安排和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我们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和综合素质。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2课时)


1.1 地球的形状与地轴倾斜(1课时)


通过实地观察和实验,介绍地球的形状和地轴倾斜,引出地球的季节变化。


1.2 地球仪与地图(1课时)


讲解地球仪和地图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表面特征,学习使用地图进行信息获取。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12课时)


2.1 中国的大致位置与地形特征(2课时)


用彩色地图和卫星图形象地展示中国的位置和地形特征,通过填色练习加深对每个省份的位置记忆。


2.2 中国的气候特征(2课时)


利用气象数据和图表,探讨中国各地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带领学生理解季风的产生和影响。


2.3 中国的主要自然景观(4课时)


通过图片和视频介绍中国的主要自然景观,如黄山、长江、青藏高原等,鼓励学生了解和欣赏自己国家的美景。


2.4 中国的自然灾害(4课时)


探讨中国的自然灾害形成原因和防灾措施,让学生了解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应对方法。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10课时)


3.1 人口的分布与规模(3课时)


用地图和图表分析中国人口的分布特点和规模变化,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分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3.2 城市的发展与规划(4课时)


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调研,了解我国城市的发展历程和城市规划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空间意识。


3.3 垃圾处理与资源回收(3课时)


介绍我国垃圾处理和资源回收的现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和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实际行动。


第四章:交通与通信(8课时)


4.1 运输工具与交通建设(4课时)


通过图片和视频讲解不同的运输工具和中国交通建设的发展成就,带领学生了解交通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4.2 通信工具与信息社会(4课时)


讲解通信工具的发展并分析信息社会的特征,引导学生思考信息技术对经济、文化和交流的影响。


第五章:工业与能源资源(10课时)


5.1 中国的工业分布(5课时)


通过地图分析和实地调研,介绍中国的主要工业区域和工业分布特点,引导学生探究工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5.2 能源资源与利用(5课时)


讲解不同能源资源的特点和利用方式,鼓励学生思考可持续能源的重要性和节能环保的意义。


通过以上教学计划,我们打破传统地理教学的固有模式,采用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小组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我们还将组织地理知识竞赛、主题展览、实践活动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和综合素质。希望通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和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让他们在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和运用地理知识,为未来的地理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地理教学计划【篇5】

晋教版七上地理教学计划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各国之间的联系愈发紧密,这就需要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地理状况和文化传统。中学阶段是学生认识世界、了解自然和社会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全球意识就显得格外重要。针对晋教版七上地理教材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接受程度,设计如下地理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以下目标:

1. 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运动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2. 了解我国的省份、地理分区及其特点;

3. 了解世界各大洲的基本地理特征和主要国家的地理情况;

4. 具备运用地图、图表和地理工具进行地理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掌握与地理学有关的基本词汇和概念,提高地理素养和整体观念。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按照晋教版七上地理教材的章节内容,分为5个主题:

1. 第一章 地球与地球运动

2. 第二章 中国的地理

3. 第三章 亚洲

4. 第四章 欧洲

5. 第五章 澳洲、南极洲和非洲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是中国的地理,主要包括中国的人口、地形、自然资源、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介绍。另外,世界各大洲和主要国家的地理特点也是本课程的重要内容。

2. 教学难点

第一章和第五章是本课程的教学难点。第一章需要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构造和运动规律,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而第五章对学生来说较为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助教学。

四、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PPT、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地球和世界各地的地理特征,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理解力。

2. 课外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地理实践活动,如参观地理博物馆、旅游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理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3. 小组合作学习:设计小组任务,使学生在交流、讨论、合作的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五、教学评价

评价方式不仅仅是认为一种考试,教学评价应是全过程的,重点在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体现出对学生个别差异的重视,针对性改进教学,提高教学效果。本次课程的教学评价采用以下方式:

1. 能力测试:通过地图、图表和实地调查等方式进行学生的能力测试,检测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项目评价:根据课程设置的不同项目进行评价,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成果等进行评价。

3. 学生自评:通过自评和对同学的评价,让学生适应自我评价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管理能力。

六、教学资源

为了更好地支持本课程的教学,需要准备以下教学资源:

1. 各种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电脑、投影仪、音响等多媒体设备,提高教学的互动性和视觉效果。

2. 广泛的参考书籍:多购买全球地理、自然灾害、区域文化和历史地理等有关地理方面的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知识领域和背景知识。

3. 互联网资源:可以下载一些有关地理方面的视频、漫画、图片、文献等,提高学生认知的灵活性和多角度考察地理问题的能力。

七、总结

本课程的教学方案根据该级别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兴趣点,从地球、中国地理、各大洲的基本地理特征等方面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和全球文化,达到地理素养教育的效果。

地理教学计划【篇6】

如果说初二上册学习的是中国地理的整体,比如中国的资源,中国的气候,中国的疆域等等,那么下册学习的则是中国地理的分区部分。第一章学习中国的主要产业,包括农业,工业、高技术产业、交通运输业;第二章沿海万里行,主要学习中国沿海的十五个省市: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辽宁省、山东省、江苏省、上海市、浙江省、福建省、台湾省、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海南省。第三章陆疆万里行,主要学习六个省区:吉林省、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云南省;第四章黄河万里行,主要学习六个省区:青海省、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和海南省;第五章长江万里行,主要学习七个省区:四川省、重庆市、贵州省、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这些省区各有特色,上课时只要讲出每个省区的'特色即可。另外还要注意每个省区的形状及位置。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还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地理教学计划【篇7】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1、认识地球形状及大小,会使用地球仪,了解经纬线和经纬度,能使用经纬线判别方向,能使用经纬度确定位置。

2、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其地理现象和意义,知道天文五带划分及各带特征。

3、学会使用地图,能读懂等高线地形图,能绘地形剖面图。

4、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和位置,认识海陆变迁,了解板块学说。

5、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了解影响气温和降水的因素,了解全球主要气候及其分布。

6、知道世界三大人种及其分布,了解世界三大宗教。

7、认识世界上的主要国家及划分,了解南南合作和南北对话,知道世界上最大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七年级共计六个教学班,每班40余人。任六个教学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量是很大的。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初中学生,在小学社会课中,接触了一些地理知识,但比较零碎。七年级学生将比较系统地学习地理知识,做好从零开始的准备。由于地理课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学生有新鲜感,教师要抓住这一点,上好第一节课,注重培养兴趣,打一个良好开端。

1、必须以新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充分备课,吃透课标和教材,力求每节课,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排除疑点。

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在面向全体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

3、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进行学法指导,和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思维能力。

4、做到地理教学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用最新资料,密切与时代的联系。

5、指导学生开展地理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寓德育与教学之中。

地理教学计划【篇8】

2019上半年初中地理教学计划

工本站发布2019上半年初中地理教学计划,更多2019上半年初中地理教学计划相关信息请访问工本站工作计划频道。

以下是工本站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9上半年初中地理教学计划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本学期仍然承担七、八、九三个年级10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为了保证能够比较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作如下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所教学的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高,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七年级地理:第一部分是亚洲,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也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需要识记亚洲的重点国家的名称,位置及重要国家的'风土人情、物产矿藏等。第二部分是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包括日本、东南亚、印度和俄罗斯,这几个国家关系密切,不仅在历史而且现在都和我们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掌握这几个国家的地理位置、人文环境、历史文化、对于每位同学都有重大意义。第三部分,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包括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和澳大利亚。第四部分西半球的国家,包括美国和巴西。第五部分,极地地区各章节相互联系,各个国家相互关联,不能孤立地学习某一部分。

八年级地理:本学期主要是学习中国的农业、工业、高科技产业,交通以及分省区地理,涉及的范围广,内容多,给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因此设计比较合理的教学模式相当关键。在教学中可以把农业、工业、高科技产业、交通等放在主要地位,教师通过讲解带领学生掌握主要的知识点,对于分省区地理可以采用选讲的办法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通过自学的办法以达到相应的目的。

九年级地理:尽快复习完第四册地理课本,然后转入全面复习,通过对学生强化训练,适应去做灵活性强、跨度大的题目,适应中考。

地理教学计划【篇9】

晋教版七上地理教学计划

一、课程目标

本教学计划主要围绕中学地理的通识素养、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以及地球环境变迁对人类产生的重大影响展开,旨在帮助学生全面、深入地认识自然与社会、认识人与地的关系,切实提高学生珍视和保护地球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自然地理学

自然地理学主要涉及地球的构成、地形、地理环境、气候带、水文地理、土地利用等方面的知识。这门学科包括地理学理论、环境学、雷达地球物理学、海洋地质学等。重点介绍全球、区域、国家和地方的地理环境,介绍地球沿着不同的地理土壤形成发育。

2.人文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主要涉及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组织和分布,包括人口、城市、经济、文化、政治、历史和社会组织等各个方面。这门学科重点介绍地球上各种社会和文化系统的分布、传播、演变和转化。人文地理学侧重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关系,详细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改变。

三、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地理课堂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地理学知识,深入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原理。

2.实践探究法

近年来,实践探究法越来越受到地理学教育的重视。地理学的实践探究包括实地考察、绘制地图、气象观测、测量调查、采集数据等一系列活动。这类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深入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更能够通过对真实的地理现象的观察和体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四、教材选用

1.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本教材是晋教版地理学七年级上册,内容包括三个大板块:地球运动与地球环境、中国自然地理、风景区的保护及其能源利用。这些板块侧重介绍地球的物理和自然环境情况,中国境内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以及旅游资源,以及人类干预下的地球环境问题、地下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五、实施方案

1.在课程中,采用先任务,后内容的方式,融入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其好奇心,让学生在任务中自然地沉浸进去,不知道已经形成了对知识的欲求和追求。

2.在教学中,设置组内合作和个体差异的自主探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不同能力和不同倾向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补充材料。

3.在适应性评价和综合评价上,着重考虑想象、创新、合作、独立思考、反应实践能力等,注重能力和思维的发展,让学生体验地理学的乐趣,掌握实用技能,培养地理学的探究精神和探索欲望。

结语

通过本教学计划,我们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地球丰富多样的地理环境和人类与之的关系,引导学生认识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并有效行动起来。让学生掌握地理学基本知识,并从中体验带来的乐趣,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地理教学计划【篇10】

晋教版七上地理教学计划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基本知识,如地球形状、构造、地表及大气环境等;

2.了解地球上的气候、水文、生态等方面的知识;

3.掌握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基本常识与技能;

4.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 地球与地球之外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构造

3.地表与大气环境

4.从地球观察宇宙

第二章 地球上的气候和水文

1.气候与气候分类

2.气候的影响因素

3.水文的概念

4.地球上的水文循环

第三章 地球上的生态

1.生态的概念

2.生态系统的组成

3.地球上的生态环境

4.生态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第四章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1.认识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

2.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基本常识与技能

3.地图上的符号和比例尺

4.地图信息的获取和利用

第五章 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1.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

2.人类社会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3.全球化与地理环境

4.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师讲解、学生讲解、小组讨论、情景教学、参观实践等

2、启发性问题和情景引导,水平诊断与补救,学生之间学养互动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 地球形状、构造、地表及大气环境。地球的形状、构造之间的关系,以及大气环境等方面的知识,这些是了解地球基本知识的起点,也是整个教学内容的核心。

2. 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教师需要注重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背景知识的引导和组织等方式有效地进行教学。

3. 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文明的发展,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客观地看待地理环境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

通过对整个教学过程的评价,我们可以将教学教学效果分为三个层面: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实践水平。

知识水平:通过教学,学生将掌握与地球形状、构造、地表及大气环境等方面相关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基本常识与技能;了解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能力水平:通过教学,学生将形成对于地球形状、构造、地表及大气环境等方面的基本认识;对于世界地图和中国地图的获取、利用以及相关技能;对于全球、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实践水平:通过教学,学生将掌握学生应该具有的掌握地理实践方法的基本能力,对于相关实践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帮助。

六、教学资源

1、教学课件:包括教学ppt、课程图表等,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之外。

2、教学辅助材料:包括教学实验、访问和展示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3、教学案例:包括地球环境、全球气候、水文和生态等相关活动。

4、课外阅读:包括地理学、生态学、环保及社会科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相关书籍。

地理教学计划【篇11】

教学计划的安排有利于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推进素质教育,加大和进一步延伸对“有效教学模式”课题的探讨和实践力度,在“有效备课”、“有效上课”、“有效反思”等方面进行完善和提升,切实促进高中地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二、计划内容:包括

学情分析:

学科分析:地理学科是一门很贴近生活的学科,可以利用的资源也比较多,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让学生了解地理环境的一些基本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了解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基本国策;能简要阐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社会、人文、自然及其特点,并能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有关问题,学到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做合格的现代公民。

学生分析:通过多年的教学观察,发现以下情况并需多加注意:

(1)学生对地理的重视程度需进一步加强,认为地理学科的权重不如语数外和理化,在思想上轻视,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怠慢的情形。

(2)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中的热情还有待提高,

(3)高中地理学习方法有别于初中,对学生的空间想象、综合分析,逻辑归纳等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需设计合理的教法。

达到目标:

每学期开学前要学习课标,通读全册教材,并借鉴比较上届教学计划,考虑这一学期进度安排,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的处理,明确本学期所要达到的基本教学目标是什么,在此基础上还能力争实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出现特殊情况需采取的措施等等。

具体实施:

(1)进度安排:一是总体划分,分为新授和总复习两大块。二是三级安排,依次分学期计划、单元计划、课时计划。三是细化,教学计划列出具体的一个表格,落实到具体日期的每一课时,细化到每节课应完成的课标及知识点。

(2)精心备课、上课,加强组内集体备课、讨论,认真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基本完成课堂教学所要达到各知识点的掌握、对地图的认知能力、对地理原理和问题的掌握等要求。经常和班主任联系,对班级学生有更深入和全面的了解。

保障措施与可行性:

(1)要养成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教风。

(2)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对知识的讲解、章节的过关基本上能把握住。

(3)对平时的地理作业做到全批全改。

(4)注重每节课的课前复习,做到温故而知新,保证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5)最后模块考试检测,要根据考纲,设计试卷,强化训练,试卷的题目类型和考题型一致,让学生心中有数。

教学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教学这一平台上,不断创新,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要以新课改为契机,以有效教学为目标,以信息技术为辅助手段,做好传统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的结合,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计划篇11新的学期,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地理教学任务,特对本学期的教学定如下计划:一 、教材分析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人教版地理必修二及部分区域地理内容,这部分内容是立足必修一的基础,是人文地理部分,主要介绍人地环境的基础知识、人文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学生能独立或合作进行人文社会的分析和调查。选取了与人类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几方面社会经济活动,探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特点及与社会因素、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逐步树立起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与此同时,掌握阅读、分析、动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数据的技能,特别是能够对城市与环境区域产业活动中涉及到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现象、地理问题有深入的认识,做到学有价值、学以致用。二、学情分析从上期期末考试情况看,四个班的成绩都有较大提高,但学生的数学基础还是参次不齐。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都比较欠缺,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高一学生由于初中对地理课不够重视,无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都较薄弱,新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进行学习,对他们来说会存在较大困难。而且学生对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会有较大的兴趣,但专题式的探究学习,部分学生会感到有困难,不易把握知识点。三 、教学措施为更好落实学校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思想,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我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两个方面着手来进行教学。(1)强调学习过程,培养良好习惯。结合我校学生的实际,要求学生落实基本的.学习过程及课前预习,课堂高效听讲,课后复习整理三个基本环节。①课前通读教材,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基础知识梳理。发现问题,标记问题为课堂有针对性的“解惑”做好准备。②上课时,活跃思考,认真听讲,踊跃发言,使疑惑在分钟内真正排除,切实提高教学效果。③课后再次通读教材,整理课堂笔记,特别是对预习过程出现的问题要细致的做好记录。独立完成配套教材的自测自评试题。(2)落实活动实践,激发学习兴趣。结合人教版教材的特点和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将大力推进教材活动实践。为此,将公布本学期的地理活动安排。学生分组做好活动项目的选择、准备、实施,特别是学生活动的指导和成果的展示工作,在一定层面上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关注身边的地理现象,合作探究,积极思考,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使兴趣更浓厚。(3)注重知识小结和单元测试的讲练,有效提高学习效果。每单元结束后,将引导学生对单元知识进行重难点的复习,帮助学生构建单元知识的网络化体系,并鼓励学生以书面形式呈现出来。精选单元测试题,结合学生学情反馈,做好试题的讲解和薄弱知识点的讲练。(4)研究教材和教法,提升业务素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材只是教学的一种资源,不是必须严格遵循的标尺。立足课标,研究教材挖掘其有效性和分析活动、阅读的针对性,合理选材。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学生现有的知识体验层次,从学生身边寻找教学资源,从学生生活体验中寻找资源,有效补充是教材本地化、通俗化,与学生在学习和认识过程中达到共鸣。本学期我会通过网络学习,同行交流,师生讨论等多渠道下功夫,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四、教学进度:(略)

地理教学计划【篇12】

一、主题一:地球与地图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而地图则是我们认识地球的工具。此主题可阐述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地球的基本概念,包括地球的结构、自转与公转、赤道与两极等。

2.介绍地图的种类与制作方法,比如经纬网、等角投影、等面积投影等。

3.探讨地图与现实的关系,包括地图上的畸变、比例尺的问题等。

4.介绍地球与地图的应用,比如航空、航海、旅游等。

举例:

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从宇宙中观察它,它是一个球体,由内而外分为地核、地幔、地壳、海洋和大气。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造成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的主要原因。赤道是地球上纬圈长度最长的圆周线,两极是纬度90°的位置。

地球的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其表面不平坦,由此制图的复杂性也不可避免。制图的基本方法是利用经纬网来标识出地球上各个位置的经度和纬度。地图的投影方式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适应范围和畸变特点。比如等角投影具有保留角度的特点,但是不能保留面积;等面积投影则能保留面积,但是会产生形状的扭曲。

地图所呈现的只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抽象和模拟。地图上的长度、形状比例都是有畸变的。比例尺就是地球上一个实际距离与地图上的一个距离的比例。不同比例尺的地图会把实际的地球面缩小成不同的面积,进而造成量的影响。例如,一个城市地图的比例尺为1:10000,意味着地图上显示的一个厘米表示实际世界的一百米。

地球与地图的应用十分广泛。世界地图能够在(空中)航空、(海上)航海中定位,让人们了解世界上的物理地理和文化地理特点;旅游地图则能告知游客哪里有景点、古迹、公园等,对游客旅游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主题二: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不仅仅是一个行星,还是宇宙中的一部分。此主题可阐述以下几个方面:

1.介绍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包括太阳系、银河系等。

2.介绍地球与其他星球的比较,包括大小、形状、重力等。

3.介绍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生物等。

4.介绍地球的未来,包括全球变暖、极端天气等问题。

举例:

地球是太阳系中第三颗行星,距离太阳约1.5亿公里,在太阳系的一片轨道上绕行。地球位于银河系的外旋臂中,与大量恒星、气体和尘埃混合在一起。

地球与其他行星相比,虽然较小,但它是唯一已知的一个(在现有的地球范围内)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的重力使它能够拥有大气防止太空中的高能粒子,同时保证了地球上的水循环和生物多样性。相比之下,金星虽然比地球更接近太阳,但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大气层造成了极端的温室效应,不具备生命存在的条件。

地球的未来充满了许多挑战。全球变暖是其中之一,由于人类不断排放过高的二氧化碳,地球上的温度正在升高。大气层会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如森林砍伐、工业制造、机动车尾气等。大气污染导致了酸雨和破坏对干扰的电磁波,进而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变化。极端天气,如龙卷风、洪水、旱灾等问题,也让地球环境面临更加复杂的深刻挑战。

地理教学计划【篇13】

八下中图版地理教学计划

序:地理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地理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学科,更是孩子们了解世界的窗口,是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方式之一。为此,本篇文章将针对八下中图版地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教学计划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1.了解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点,掌握地球不同部位的气候、土地利用和地形地貌情况。

2.掌握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要素,对各地区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以及一些重大事件有所了解。

3.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对地球的认知和学习兴趣,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课程设计

本课程按照课本内容分为五个模块,每个模块含有若干个章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删减。

1.模块一:地球构造和特点

本模块主要介绍了地球的基本构造和特点,包括地球的大小、形状、结构和组成;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的各种运动和地球系统。这部分可以通过PPT、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强调地球各种现象之间的联系。

2.模块二:气候与气象

本模块主要介绍了气候的基本概念和组成部分,包括气候的要素、分类和变化;气象的相关知识、观测和分析等,可以通过实验、模拟等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加深学生对于关键概念的认识。

3.模块三:土地利用

本模块主要介绍了人们对土地的不同利用方式,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旅游等利用形式,以及对土地的保护和治理。教师可以结合实地考察、情境案例等多种形式进行自然景观和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的讲解。

4.模块四:区域地理

本模块主要介绍了世界各个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情况,包括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针对不同的地区,可以开展一些模拟调查、讨论、辩论等形式的活动,加深学生对于各种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5.模块五: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本模块主要介绍了环保与可持续发展的相关知识,包括对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防治、可持续发展等,可以结合生态地理、公共政策等进行讲解,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和环境问题的意识。

三、教学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课堂问答法

采用思维导图等辅助工具,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逐步掌握地理学科的知识。

2.实验演示法

通过地形模型、气象仪器等实验演示,帮助学生了解地球气候、地形地貌、海洋生态等内容。

3.案例分析法

案例化教学,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案例作为例子,让学生在现实问题中体会地理学科的实用性。

4.个案讲解法

结合学生个人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爱好,对其进行个案教学辅导,引导学生提升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四、教师角色

在地理课堂中,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知识导师。教师的角色应该是多方面的,如组织、指导、促进、评价等。教师除了进行课堂授课外,还应该指导学生进行一些小题目和综合题目的解答,帮助孩子们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同时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五、教学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技能水平进行评价,可以采用一些小测验、主题报告、课堂演示和作业等方式进行。评价结果不仅能够为教师提供关于课程育的反馈信息,而且同时也激励着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成就感。

六、总结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对于八下中图版地理教学计划有了更加详细和清晰的认识。在教学时,我们需要本着启发性、趣味性、实用性的原则,采用多种适宜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从而使地理教育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一种体验。

扩展阅读

地理教学计划四篇


教学计划能够助力我们达成新学期整体教学愿景,度假时日如梭,新学期即将来临,这是教师要开始规划教学计划的时刻。如何撰写学科教学计划呢?向大家介绍一篇网络上格外出色的 "地理教学计划" 文章,记住要把这篇链接收藏到你的浏览器收藏夹,以方便日后参考!

地理教学计划 篇1

高中地理云平台教学计划

随着信息科技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新时代的教学需要。作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在互联网时代打造高效、优质、互动性强的地理教学平台,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我结合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大胆尝试了利用地理云平台进行教学,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成果。现将云平台教学计划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广大的教师和学生有所启发和借鉴。

一、地理云平台的介绍与优势

地理云平台,简单来说就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地理教学平台。它可以把地理学科所需的各类信息、资源和工具都放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多种教学手段和资源的整合和共享。通过使用地理云平台进行教学,可以有效地减少教学成本和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地理云平台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优势:

1.多样化:地理云平台上面的教学内容可以多样化。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图表、图片等多媒体教学,加深对地理概念和知识的理解。

2.实用化:地理云平台上的教学内容和资源都是和实际应用相关的。学生可以通过举行网上讨论、虚拟实验、模拟考试等实践活动,对地理知识和概念的应用和分析性思维能力进行锻炼。

3.共享化:地理云平台可以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资源自由共享。教师可以将教学课件、课堂笔记、学术文献、视频等教学资源上传到平台上共享。学生也可以自主上传自己的学习笔记和成果,并与同学分享。

4.互动性:地理云平台上的教学可以实现互动性。学生可以与老师、同学互动交流,进行实时问答;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错题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和帮助。

5.便携化:地理云平台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学生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地理学习和掌握。不论是在上下班路上,还是在校内外,地理云平台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便利。

二、地理云平台教学计划的实施步骤

为了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地理云平台教学计划,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实施步骤:

1.创建地理云平台:首先,教师需要在云平台上创建地理学科的课程材料库,包括教学课件、学生笔记、课程计划等。这个库需要按课程内容和学生年级等分类管理。学生在进入云平台时,需要注册账号。通过账号,能够访问平台和教师所创建的课程材料库。

2.发布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和学生需要,编写教学课件,并发布到地理云平台上。这些课件可以是PPT、视频、音频、图表、图片等多种形式。教师还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测试题和考试,发布到云平台的学生管理中心。学生可以在线完成作业和考试。

3.整合资源和工具:教师可以整合互联网上的其他学习资源和工具,例如地图、卫星遥感等在线服务,以及虚拟实验等学习工具。这些资源和工具可以按照学习目标和课程计划进行整合管理,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4.互动交流和评价:学生可以在地理云平台上与老师和同学展开互动交流,例如讨论、提问、作业提交等。老师在地理云平台上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成果、考试成绩进行监控和评价。学生可以根据老师的建议和反馈,进行学习调整和改进。

三、地理云平台教学计划的省思与展望

在实践中,地理云平台教学计划的实施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资源的质量和数量方面的优势不够明显,还需要继续完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网安全意识、学术诚信等方面的素质也需要加强和引导。此外,地理云平台的教学还面临网速限制、故障几率等技术问题。

但是,地理云平台教学计划的优势和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通过地理云平台教学,地理教学的许多难题得以解决。例如学生课堂参与度不高、知识掌握不够精细、情感态度的培养难度等问题,可以通过地理云平台的互动学习、助教问答等功能得到有效解决。此外,地理云平台教学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降低教学成本和时间。

在未来,地理云平台教学将面临更大的潜力和挑战。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个性化教学、学生数据分析等功能,提高教育智能化水平;我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实现地理场景的展示和实现,提高学生的地理感知和想象力;我们还可以通过社会化学习技术实现全球范围的互联网学习、教师共同探讨等任务,实现教师和学生之间更高水平的信息共享和合作互动。

总之,地理云平台教学计划在当前和未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要重视地理云平台的发展和应用,推进地理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升级。

地理教学计划 篇2

一、目标具体化

近年来,高考地理试题着重体现“准确地测量考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具有的学习能力,科学地反映考生的学习潜质和能力,有效地区分考生的真实水平”的考试目标,因此应该认真研习考纲,力求明确考纲规定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真正领会考试说明的精神实质即真正明白能力立意的指导思想,在复习时也就不会一味地求难求偏,而更注意夯实基础和重视地理学科的基本技能的训练,知识的全面复习就不会受到冷落,能力的专项复习和专项演练也就会提到应有的高度。

应该强调的是,复习时一定要重视对《考纲》和高考试题的研究,以便牢牢把握高考导向和命题趋势,并把《考纲》中的十项能力要求特别是摄取有效信息能力、读图绘图能力、空间定位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等渗透到复习的全过程,并进行针对性的能力专项训练和全面训练,如此,在以能力型和应用型为命题方向的试题面前,也就能够游刃有余了。

二、知识的结构化

高考地理试题一般通过大量引用课外知识和丰富的社会素材,形成新的问题情景,构成新的问题角度,从而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其考查的落脚点依然是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

因此复习时必须将基础知识进行充分的理解与识记,并让学生熟悉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来形成他们自己的知识体系,以应对高考。必须重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从庞杂的知识系统中,形成自己的知识与线索。现将地理学科知识的复习体系整合为以下几个专题:

等值线图判读及其地形剖面图的绘制、经纬网图判读及其比例尺运用、地球运动图判读及其区时和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天气与气候要素图判读及其绘制、海洋与人类活动、水与社会发展及其中国的调水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地质地貌和生物土壤、资源和环境问题及其可持续发展、能源与社会发展及其中国的跨地区能源调配(如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人口和城市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人类的生产活动和地域联系、区域发展及其中国国土的整治与开发(如西部大开发)、世界重点地区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高考典型题型分析与解法提炼。通过这些知识专题复习,有利于学生熟悉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和内在的逻辑关系。

三、思维的程序化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反思和归纳在思维中和知识掌握中的一些得失,特别是要对解决问题中的思维方法、思维方式、思维习惯进行纠正与培养,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会正确的思维流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例如:等值线图是高考必考的常见图式,主要有等高线、等深线、等压线、等温线、等降水量线、等太阳辐射总量线、等盐度线图、等PH值线图、等震线图等图形。

在复习过程中应该对等值线图的判读进行归类总结,以便掌握判读等值线的思维流程:

1明确和判断等值线所反映的各种地理要素;

2分析等值线走向、疏密、弯曲、闭合中心、数值大小及排列方向等所反映的地理含义及其递变规律;

3对等值线分布特征和递变规律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4结合地理知识并将等值线图反映的基本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训练的简约化

从近年来的文综卷地理试题可以体会到,试题都以新的情境呈现出来。因此在今后的复习中应该认真选取高质量试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限时解答和临场演练,要通过这种有效训练来“练思维、练方法、练心理、练规范、练速度、练感觉”,并在演练过程中特别来悉心领悟试题的知识价值、思维价值、能力价值,从中及时总结解题的经验教训,认真感悟“提高思维技能和技巧”的过程和效果,以期从中受到启发和启迪思维,从而能够加深对考纲的理解,更加熟练地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最大限度地提升训练的效果。

试题的另一突出特点是联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体现了人文科学的社会功能。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学生死记硬背的地理学习方法造成了高中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缺失。

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得对症下药。教学上,要变灌输式为引导式,真正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终目的;作为学生,在复习中应该深刻感悟高考改革导向,强化应对“能力立意”的复习意识,找准复习方向,制定科学策略,从而在不断的探索和反复的实践中,如鱼得水,有所作为,不断提高复习效果。

地理教学计划 篇3

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三的学生们结束告别了一轮复习,即将投入到更为紧张的二轮复习当中来。一轮复习注重知识的梳理与巩固,将丰富繁杂的知识点捋顺,并加以记忆与巩固;二轮复习主要是专题复习,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侧重于抓住重点、突出主干、形成网络、培养能力。二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一是巩固第一轮复习成果,加强对知识薄弱环节的突破,并对知识进行重组,形成重点知识点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联系;二是专题的突破,形成不同问题的分析思路和解题方法。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使知识得到升华,能力得到提高,应遵循“巩固、完善、深化、提高”的原则。这是适应高考“能力立意,综合为主”的要求。

二轮复习是一轮复习的提高与深化,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2-3个月的时间里,既要巩固前面的知识,又要想法设法的提高做题能力。所以在此期间合理的安排时间,注重做题的技巧与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经过漫长的一轮复习,学生可能已经身心疲惫了,学习热情大幅下降,不少学生会出现焦虑不安的状态。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帮助,及时调整学生的心态,坚定学生的学习信念。

1.合理安排时间:每个科目都在争分夺秒的复习,大量的内容同时加载在学生身上,总会出现问题,要求学生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去处理各科之间的复习事宜。务必避免我们的学生陷入“题海”的泥沼之中。

2.教师心理辅导: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鼓励学生,相信自己、坚定信念、战胜自己、突破自我。安排一些有益活动,让学生卸下包袱、排解压力、放松身心。

3.在充分了解学生基本情况之后,我们要知道在二轮复习中的重点查漏补缺。这方面的问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解决如课外练习、同步试卷、调查问卷等,还可以通过月考、联考等大型考试结果的数据统计中发现问题,从而有针对性的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有限的时间里,我们不能像一轮复习那样眉毛胡子一把抓了,要强调抓住知识的主干部分,当然这不代表可以放弃其他次要的知识点。二轮复习要强调知识点的内在联系,特别是单元专题之间的联系,构建知识体系,以主干知识点延伸到次要知识点,以点带面,点面结合,这样就构成了二轮复习中点线结合的立体复习格局。通过立体式的复习,对模糊不清的概念、规律以及原理的理解更加清晰,对遗漏的知识和能力进行补救。例如在复习“宇宙中的地球”这个专题的时候,我们可以以地球为中心,让学生尽量向外去拓展延伸,尽可能多的联系知识点,最终形成知识网络。最后能将自己的知识体系转化成能力,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轮复习不是简单的、粗暴的、机械的知识点记忆,而是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综合所掌握的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注重知识点的联系与延伸,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在面临不同的考点时,能熟练运用不同的能力与技巧。

这部分是高中地理当中比较难的部分,很多学生缺乏空间想象能力,对这部分知识是又爱又恨,对于这部分内容应当吃透原理,抓准规律。通过典型例题和变式图,或者结合区域实际,强化对概念理解和原理运用的能力。例如在讲到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物质循环的时候,只要抓准规律,不论图再怎么变,都能迎刃而解。(三大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三大类岩石的箭头都是指向岩浆的;只有岩浆才能形成岩浆岩,其他岩石是不能直接形成岩浆岩的。)

说起人文地理的知识点也是较为简单的,就是内容比较繁冗,但是只要能抓住人文地理的答题要点,也就没有什么可要担心的了。需要学生抓住核心知识,区位因素。在遇到人文地理的相关问题要从两方面去注意,一是自然方面,二是社会经济方面。例如给一段材料,让学生从中分析出其优势条件。学生就可以通过书本上学习过的知识方法从两方面分析。

区域地理知识内容比较简单,但是需要记忆的东西比较分散。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抓住案例主线,掌握分析方法,只有掌握的方法才能实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一方面要把自己掌握的东西用到区域的对比中去。例如学习了鲁尔区的兴起、发展、衰落、再生,应当能够运用鲁尔区的经验来解决其他地区相同的问题,比如说我国黑龙江的大庆、山西的大同、四川的攀枝花,都面临着鲁尔区之前所面临的问题。另一方面注重地图中区域的定位,教师指导学生记忆一些重要的经线与纬线穿过的地理事物图,图中典型地理事物的轮廓,图中关键性的符号和注记等能帮助学生区域定位的信息。同时要引导学生进行跨区域比较,通过比较,有利于学生加深对地理学区域差异的认识,有助于开阔思路,提高能力。

教师要将最近的国际国内的热点问题,搜集整理并呈现给学生,并要求其能从中找出该热点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地理知识点等。热点问题包括政治军事类、经济类、自然类、重大体育赛事等等。例如,我国全面放开二胎政策(人口问题),世纪寒潮(天气气候、区域等问题)。这些体现时代感的问题,主要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及他们的地理素养。

地理教学计划 篇4

一、教学基本情况

本学期高二年级理科班的学生主要面临的任务是会考,为此,对于地理学科,要求要认真做好会考复习工作。

高中地理会考复习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系统复习过程,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强化所学过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在认识上达到新的跃变,从而真正落实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复习目的在于对所学教材加以综合,掌握内在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以便更好地运用到解题过程之中。

然而,现行高中地理教材涉及到的地理知识方方面面,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又有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既有许多深奥难懂的地理基本原理,又有许多看起来繁杂冗长的地理事象描述;既需要深刻透彻的理解,又需要花大力气去记忆。因此,许多学生在复习中常常感到高中地理知识比较零散,甚至有点无章可循,无从下手,尽管下了很大功夫,但复习效果并不理想。一些学生为此甚至产生厌学、弃学思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呢?一个关键因素,就在于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学习这门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往往在学习过程中把各种地理事象割裂开来,孤立理解,没有搞清这些“零散”地理事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没有在头脑里建立起地理知识的框架结构,没有理解地理知识系统中的逻辑关系。如果我们教师不能充分认识到这些,而在复习内容多,时间紧的情况下,急功近利去走捷径,只对着会考大纲带学生画重点,学生也就按照教师画的重点去死记硬背书上的“零散”内容。这样的复习效果在很大程度上是事倍功半,不会理想的。

所以,在高中地理复习中,最为重要的是如何从新的高度,以新的教学形式向学生展示地理知识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帮助学生找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间迁移组合,让学生在系统梳理知识的具体过程中,对会考大纲所要求掌握的地理知识形成较清晰、深刻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理科班的学生对于会考科目少有重视,尤其是地理科目相对于政治历史较难以理解,为此,很多学生不重视地理,甚至是放弃对地理的学习。于是课堂上出现这样的情况:没有课本、听课不认真、不做练习、不做作业等的情况。在对学生的学习中,也观察到,我们学生对于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低,缺乏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合应用,为对高中的三本地理必修课本学习内容形成知识架构,从而导致对地理题目无从下手分析,难以应对会考。

三、方法指导

采用多种方法,灵活复习。

(1)规律性、逻辑性强的地理规律和原理可采用图解法,则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

(2)同类性质的知识可采用比较法,在必修2人文地理复习中尤为重要。

(3)系统性内容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复习,有利于系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

(4)运用图表法进行复习,是地理会考复习的特色。

(5)精选习题,加强练习,提高解题能力。加强练习,主要是多练,主要以《会考纲要》中的练习为主,以便更好地开拓思路,锻炼思维,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地理学习计划(合集6篇)


现代办公室中的文档处理工作越来越重要了,通过阅读和学习范文人们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通过模仿范文的写作风格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感知能力,“地理学习计划”这篇文章值得一看趣祝福编辑特地为您推荐,感谢您来到这里让我们一同分享这个网站带来的乐趣!

地理学习计划【篇1】

一、研读考试说明,明确高考方向

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分析,“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理念不变。对比往年考试说明基本相同。因此,推知今年文综地理试题大体的趋势和特点:

(1)题型、难度保持稳定。学生备考时要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例如基本概念辨析、地理基本原理、地理事物成因分析、区位特征等。

(2)试题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知识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融会贯通。

(3)强调试题形式的多样化和时效性。学生要留意热点问题,贴近生活。

二、知识重组,掌握主干知识

区域地理和地图,是命题出发点和归宿,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

(1)自然地理主干知识:

① 地球概论知识(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等);

②大气(垂直分布、热力原理、大气运动、大气环流、气候等);

③海洋与陆地(盐度、洋流、板块构造理论、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水循环、自然带等);

④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矿产、能源类型与分布、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2)人文地理主干知识:

①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模式、再生产类型、人口迁移、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等);

②城市(城市区位、城市化、城市地域结构、各功能区等);

③农业(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粮食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④工业(工业区位、工业区、产业转移等);

⑤交通(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交通运输的点和线区位条件)。

三、重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区域地理从三个方面学习:

(1)地理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海陆交通位置、范围);

(2)自然地理(地质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等);

(3)人文地理(人口、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交通、旅游等)。

世界地理有十三个分区,中国地理有四个分区,每个区域都覆盖了经纬度定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关知识,滚动式学习,不间断重复,可更好提高复习效率。

四、回归教材、查漏补缺、加强解题针对性训练

(1)回顾错题本,做好查漏补缺环节。反思错题的原因,熟悉相关知识点,回归教材,提高相应考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材是高考试题的母题,无论高考试题如何创新,地理最基本的原理不变,因此要熟悉教材,加强对课本知识的复习。

(2)学生答题技巧的具体指导:

学生做主观题时:

① 规范书写,注意答题的顺序,要有关键词,确保陈述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②语言要精练,简明扼要,紧扣中心,直奔主题;

③明确地理概念,清楚试题考查内容,是避免答题方向出错的前提;

④认真审题,仔细阅读材料和图形、图例、注记,提取相关信息;

⑤模糊答题,回答问题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可以适当模糊,避免丢分。

(3)熟记答题模板(特征类、原因类、评价类、比较类、判断类、措施类、意义类模板等)。提高得分率,认真审题,寻找题目中心词,回答内容词,对接相应模板。

(4)后期复习要注意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相结合。例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与资源跨区域调配相关知识结合;雾霾与环境知识结合;一带一路与区域开发相结合等。

总之后期复习除了比对知识掌握和应用外,还比心态和综合素质。一份高考试卷知识覆盖面是有限的,不可能包含所有知识,因此高考考场更重要比的是细心,谁的失误更少,谁就是考场上的黑马,调整心态,轻松面对高考。

地理学习计划【篇2】

复习中采用合理的技巧和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二轮复习应分专题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复习中须做到、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处理好几种关系

1.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关系

一轮复习应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轮复习到二轮复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但也不能没有区分度,如果过早地练综合性过强、知识跨度过大的题,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导致思维障碍,对以后的复习不利。

2.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应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大部分省区实行“3+文综”考试,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近年文综卷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学习和复习。

3.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含糊。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二轮复习要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整合完善知识结构。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高中地理“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理中的“地形和地形的变化”。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4.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关键。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认识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善于提炼主干知识。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要准确理解、清晰记忆、切实把握、灵活运用。对于世界和中国的各个主要区域要能准确定位。为此要对主干知识进行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同时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对于知识和能力上的漏洞要认真查找,重点加强。

三、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略显散乱,就像一股脑地塞进电脑的各式文件,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拆分、重组,形成有主线、有知识内在联系的专题,这样就如同为电脑中的文件建立各级目录。经过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等)。

五、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 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还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

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二轮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二轮复习时还要安排地理图表阅读的专题。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

地理学习计划【篇3】

一,学生的基本情况

通过对我校地理考试成绩的综合分析,为了有效提高地理教学水平,做好复习工作,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特制定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这学期一定要狠抓地理教材和地理课程标准,注重双基教学,构建地理骨干知识的框架和网络,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地理,关注社会和生活。处理好自然、人文和区域地理的关系,热点问题要体现地理学的应用功能和社会价值;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分析和应用图表和文字信息的能力。教学中应强调地理的综合性和地域性。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评价、归纳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应做好以下工作:

1、钻研教材、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研究近三年高考试题

要认真研究教材和考试说明,研究20xx年高考试题,不断研究高考的新变化和发展趋势,深刻理解考试大纲的内容和意义,认真研究试题分析,研究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能力要求,使其教学不偏离高考要求。注意每次考试的试题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试卷点评或调整教学策略。

2、把握“双基”,把握教学定位

高三备考中,教师的复习不能侥幸猜题、留题,必须脚踏实地,循序渐进,立足“双基”,从地理概念、地理分布、地理形象,到地理读图、地理过程、地理原理,再到地理概念、地理能力、地理规律,强调地理特征的空间性质。只有应对不断的变化,才能万无一失。所以地理原理的教学要注意,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巩固基础知识,从边缘到边缘,不留死角;二是构建和完善学科骨干知识体系;三是对关键知识形成专题,挖掘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强化规律(过程)和方法,重视联系和应用。

3、加强地理图的学习

空间性是地理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的特征。地理高考题可以说是“没图没问题”。从客观试题到主观试题,图表都是作为命题的信息。可以说,学生从地理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地理高考成败的主要因素。所以平时复习时要以课本中的原图为基础,熟练解读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在地图上填写重要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分布区域;熟练使用和解释等高线图、示意图、景观图、自然要素、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和图表等。并能根据要求绘制简单的地理图,因此在教学中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学生图文转换和图图转换的综合分析能力。

4、注重地理能力的培养

知识在于积累。在常规教学中,应潜移默化、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和素养、地理灵感和地理能力,强调理解引导学生关注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关注社会发展,关注中国国情。如:人类太空探索、温室效应和臭氧空洞、气象灾害和自然灾害、外来物种入侵、南水地理学科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如南水北调、大型水利工程建设、流域综合治理、产业结构调整、循环经济、节约型社会、三农问题、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中部崛起、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在日常教学和训练中,要以反映现实和热点的“新材料、新情况”为载体,考察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素养,以此来反思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7、训练学生用学科术语回答问题

从近几年的试卷和试题分析可以看出,很多学生的考题不到位,答题没有重点,这也是高考分数线低的主要原因。所以,要提高准确考试、规范表达、严谨答题的能力,就是要在我们当初三老师的时候有意识的培养,尽可能的减少错误。

8、每周甚至每个环节都要进行有效的培训

知识的巩固、技能的熟练和能力的提高都需要适当和有效的练习。因此,要及时收集全网的试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高考命题趋势,精心挑选每周练习题,及时点评每周练习中的错题,帮助学生总结解题规律,掌握问题分析的方法和解题途径,让学生及时发现知识差距,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地理学习计划【篇4】

2、速度(角速度和线速度):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1近快,7远慢)

①大小:黄道面和赤道面的夹角,大小为23.5°(23026,)。

②意义: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运动、引起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③ 若黄赤交角变大,则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若黄赤交角变小,则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

1、正午太阳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

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纬线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①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 ② 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正午太阳高度的时间变化规律:

(1)太阳高度日变化: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地方时为12时。

(2)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

①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②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北半球达一年中最小。

③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南北回归线上,每年有一次太阳直射,受太阳直射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

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则,即两点同在北半球,则纬度差为大数减小数;两点分属不同半球,则纬度差为两点纬度相加。

① 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② 确定房屋的朝向: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房屋朝北。

③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日影越长,且日影方向背向太阳。

地理学习计划【篇5】

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及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思考课文中提出的问题和现象,并自行设计或补充一些学生较熟悉和感兴趣的地理问题和事象,以展示地理课内容的丰富多彩和智力价值,初步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二、要联系人们生活的实际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人地关系”是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因此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要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也可以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

三、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二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还要进行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

地理学习计划【篇6】

本学期主要进行高考一轮复习,高考一轮复习追求基础全面,主要针对所有知识点,夯实基础,牢固识记,真正理解,灵活运用,形成系统条理的知识体系。本阶段复习的依据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按照章节系统复习,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主,构建知识框架。立足课程标准,在复习中抓准知识点,对于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让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自觉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储备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的能力,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主要复习区域地理、地理必修Ⅰ、地理必修Ⅱ、地理必修Ⅲ。区域地理包括基础知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它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基础,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地理必修Ⅰ、地理必修Ⅱ和地理必修Ⅲ是系统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重点。

教学进度

第一部分 区域地理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图

第二章 世界地理

第一节 世界地理概况

第二节 亚洲

第三节 五个重要地区

第四节 六个国家

第三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地理

第二节 中国人文地理

第三节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四节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第二部分 必修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结构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

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二)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

第四节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六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变迁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三部分 必修Ⅱ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第四部分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地理学习计划(合集5篇)


这篇在线阐述的“地理学习计划”文字相当精彩,务必拜读一番。若想轻松创作一篇样文,文献处理将显得非常重要,首先我们可以立刻寻找相似模板并加以参考。

地理学习计划 篇1

复习中采用合理的技巧和策略就显得十分重要。二轮复习应分专题对学科主干知识和学科核心能力进行梳理、概括、综合、强调和训练,构建一个前后联系、主干清晰的知识网络。在复习中须做到、做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处理好几种关系

1.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的关系

一轮复习应以课本为本,遵循全面、系统的原则来进行。其目的是查漏补缺、夯实基础。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遵循深化、提高的原则,其目的是进一步完善学生的知识网络,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一轮复习到二轮复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两者之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但也不能没有区分度,如果过早地练综合性过强、知识跨度过大的题,就容易产生恐惧心理,导致思维障碍,对以后的复习不利。

2.地理与文科综合的关系

应贯彻“重单科复习、少跨学科综合”的原则,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和针对性。目前,大部分省区实行“3+文综”考试,命题以学科内综合为主,近年文综卷就是政史地知识的拼盘。因此文综复习必须坚持抓好单科的学习和复习。

3.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关系

在重点复习高中系统地理知识的同时,还要正确处理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有机结合。初中与高中的地理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只要高中地理中涉及的初中地理知识,都应该掌握,绝不能含糊。要正确处理好高中系统地理与初中区域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系统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当涉及相关初中地理知识时要进行串联复习,并落实到区域图上。

二轮复习要通过对地理知识的整合完善知识结构。主要是以人地关系为主线,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为骨架,把初中区域地理知识有序地附着在高中地理基本原理上,形成条理化、网络化的有机体系,促进理解记忆,加强地理学科自身知识的贯通,提高知识迁移能力,培养综合意识,增强学科内综合能力。同时,也只有把具体的地理事物或现象落实到具体的区域中,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它产生的原因、特点,预测它的发展变化趋势。如复习高中地理“地壳运动”时应一并复习初中地理中的“地形和地形的变化”。

通过这样处理,不仅使初高中地理知识紧密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且便于提高综合分析地理知识的能力。可见,抓住多角度观察地理事物的空间性质,综合分析地理系统内部与外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运动与转化这些大问题,一方面能使地理知识学习更加透彻、完整。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拓展思考与解答地理问题的深度与广度。

4.地理学科和热点问题的关系

地理复习中要牢牢地把握学科的主干知识体系,这是解决问题的核心、基础、关键。热点问题只是试题的背景材料,是试题的“切入点”。高考命题中可用于设置的情景材料、背景材料极为广泛,因此,在二轮复习中,应把重点放在教材主干知识的复习上,可立足于学科知识,适当关注、思考热点问题,切忌刻意地去追逐热点。对热点问题的把握要注意两方面:一是能和中学地理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基本方法有机结合的热点事件;二是长期的热点问题,比如可持续发展问题。

二、突出学科基础知识,注重查漏补缺

学科基础知识是我们应对复杂多变的的常规武器,也是我们以不变应万变的高考理念,它是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知识依托,是决胜高考的支撑点。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和命题立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的.转型,考生会产生一种认识上的误区,好像现在高考重能力轻知识。其实高考命题立意的变化,对基础知识的要求不仅没有降低,反而要求考生具有更厚实的基础。因为知识是能力的载体,没有厚实的基础知识,能力便无从谈起,如果我们不能跳出这一认识误区,其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复习应考中,我们要重视基础,善于提炼主干知识。

在二轮复习过程中要突出重点,加强基础知识的复习。对于重要的概念、原理和规律要准确理解、清晰记忆、切实把握、灵活运用。对于世界和中国的各个主要区域要能准确定位。为此要对主干知识进行挖掘、整理、归纳,同时加强横向和纵向联系,以干带支,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和网络。同时加强运用原理和规律解决区域中实际问题的训练。对于知识和能力上的漏洞要认真查找,重点加强。

三、梳理知识、形成体系

经过一轮比较细致全面的复习,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了较大的充实,但略显散乱,就像一股脑地塞进电脑的各式文件,没有经过系统地分类整理,要用的东西在短时间内却调不出来。针对这种情况,可以对整个中学阶段的地理知识进行拆分、重组,形成有主线、有知识内在联系的专题,这样就如同为电脑中的文件建立各级目录。经过专题复习,有助于梳理知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并使考生在考试中面对不同的问题情境,能准确快捷地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来解决问题。

四、加强地理学科思维和地理学科能力的训练

高考命题的视角较为新颖,问题与材料的结合较为巧妙,因此,应对高考题,需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但有一个良好的和训练有素的地理思维习惯也非常重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的训练中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从而形成地理学科思维习惯和地理学科能力。因此在复习过程中,重点应放在以下方面:①构建地理知识体系,通过地理知识的系统化、网络化、结构化、规律化、形象化、技能化的训练,培养综合分析、比较分类、归纳演绎、概括推理等地理学科的能力;②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社会热点,培养应用能力,如让学生掌握地理学科广泛应用和社会价值性,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去解释一些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的社会问题;③加强学科联系,培养综合能力,如注重学科间知识的交叉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各种地理事物,从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人力资源的利用、历史、经济发展战略、国际国内环境等方面去思考世界和我国有关地理方面的开发利用问题(如我国西部大开发、全球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等)。

五、掌握基本原理,训练解题思路

明确地理原理、掌握地理规律,有利于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要注意理解重要的地理原理、规律和观点,训练答题思路,提高答题水平。在建立完整的地理知识结构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弄清自然地理要素(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等)、人文地理要素(人口、资源、城市、市场、交通、劳力、技术、政治、经济、文化等) 间的相互联系,自然环境与人文活动之间的联系、影响等。对于容易混淆的地理概念,注意进行对比分析。可纵向对比分析,如按时间顺序比较三次技术革命对工业生产、工业布局的影响;也可以进行横向对比分析,如比较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气候特征、地区分布,比较几种农业地域类型的发展条件、主要特征等。还可采取列表分析,也可以通过图像来设计题目进行对比分析。

认清相似问题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明确知识间的联系,有利于掌握概念的实质内容,排除干扰因素,形成正确的认识。在二轮复习中要加强方法总结,进一步突出空间思维、综合思维、因地制宜、人地和谐等地理思维和思想的训练,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的意识,用地理思维分析现实问题的习惯。同时要加强地理阅读能力、获取地理信息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探究能力等多种能力的训练。在二轮复习时还要安排地理图表阅读的专题。总结常用地理图表阅读和绘制的正确方法,加大图文转换、图图转换的训练,认真观察、填绘、阅读、分析图表,形成空间概念,提高再认区域地图和读析图表的能力。

地理学习计划 篇2

本学期主要进行高考一轮复习,高考一轮复习追求基础全面,主要针对所有知识点,夯实基础,牢固识记,真正理解,灵活运用,形成系统条理的知识体系。本阶段复习的依据是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按照章节系统复习,以教材基础知识为主,构建知识框架。立足课程标准,在复习中抓准知识点,对于课程标准中所列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让学生应该熟练掌握,自觉做到章章有归纳,节节有提炼,课课有总结。以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储备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释的能力,推理论证的能力。

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主要复习区域地理、地理必修Ⅰ、地理必修Ⅱ、地理必修Ⅲ。区域地理包括基础知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它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基础,是地理学习的起点和归宿。地理必修Ⅰ、地理必修Ⅱ和地理必修Ⅲ是系统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是中学地理学习和考试的重点。

教学进度

第一部分 区域地理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节 地图

第二章 世界地理

第一节 世界地理概况

第二节 亚洲

第三节 五个重要地区

第四节 六个国家

第三章 中国地理

第一节 中国自然地理

第二节 中国人文地理

第三节 中国的地理差异

第四节 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第二部分 必修Ⅰ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一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及其结构

第二节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一)

第四节 地球的运动(二)

第二章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交换

第一节 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第二节 地球表面形态

第三节 大气环境——大气的垂直分层、受热过程及运动

第四节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及对气候的影响

第五节 常见的天气系统

第六节 水循环和洋流

第三章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第一节 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环境变迁

第二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三节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

第四章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地形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第二节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

第四节 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第三部分 必修Ⅱ

第一章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合理容量

第二节 人口迁移

第三节 地域文化与人口

第二章 城市与环境

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

第二节 城市化过程与特点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三章 区域产业活动

第一节 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第二节 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第三节 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

第四节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第四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二节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和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第四部分 必修Ⅲ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 区域的基本含义和区域发展阶段

第二节 区域发展差异和区域经济联系。

地理学习计划 篇3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部中小幼教师《专业标准》为指针,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解决个人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校本为主渠道,以教研组为单位,全面深化校本研修,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着力打造出富有个人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自身素质分析

(一)个人优势

(1)具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心。

(2)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可以适应于地理教学工作。

(3)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掌握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

(4)能够运用有效地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以达到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

(5)对地理教学保持适当的活力和对学生的地理学习亲和力,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为最终目的。

(二)不利因素

(1)教学过程中不善于引导、总结,反思。总是对学生作总体关注,却常常会忽视一些个体的关注。使得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

(2)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力度不强,对学生的耐心不够,对学生学习习惯等细节方面一系列的培养明显做的还不够。

(3)工作的精益求精度不够,个人专业素养和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的认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实现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

为了能使我的校本研修有头绪,我打算将所有的研修活动整合为一个整体,具体方式有:

1、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多进入地理教师论坛,增加与其他地理教师的交流的机会,帮助自己的业务能力的提升。比如:

(1)集体备课;

(2)示范观摩;

(3)听课评课;

(4)专题讲座;

(5)交流研讨;

(6)以老带新(青蓝工程);

(7)教研组活动;

(8)校际结对交流。

2、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其他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认真记、多巩固,多总结,多反思,多交流,多讨论,多向优秀教师请教。比如:(1)教学反思(单节课、阶段性等);

(2)岗位大练兵(三字两话画、)现代教育技术);

(3)教学竞赛(能手赛);

3、多参加校内外的地理教研活动,以提升自身的地理教学能力等的综合能力培养。比如:

(1)试题研究,试卷分析;

(2)学情调查分析;

(3)专题(课题)研究;

(4)教育叙事撰写;

(5)说课(稿);

(6)教学设计;

(7)课件制作。

4、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其他活动,认真做笔记,提出问题并交流,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多看看网上的教学视频,教育随笔和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比如:

(1)论文撰写;

(2)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3)学习笔记等。

(4)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如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四、研修方式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五、预期成果:

让学生掌握知识本,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思考;它能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它能促进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未来的教学中,一方面,我会努力致力于地理新课程的研究,在课堂中坚持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新旧知互相交替以助于学生自然习得新知。并且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熟练运用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平时多参加教研活动、业务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学习新课程理念,研讨教学方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三个到,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以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地理学习计划 篇4

地理中考备考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了。尽管有了一定的复习经验和复习资料,但由于地理中考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求高、复习资料少,要让90%以上的同学在中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我校九年级备课组教师经过仔细磋商,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三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5月中旬)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主要是立足课本,夯实基础。从去年中考试卷看,命题覆盖考查是所有章节,且试题凸现异常的灵活性,与社会结合,与时政结合,与生活结合。但不管中考地理试题如何的灵活,呈制的方式如何新颖,有个根本是无法改变的,那就是地理还是地理,不可能脱离地理新课标的要求,也不会脱离课本基本知识点的考查。

因此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规定的范围,以《新视野》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

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在这个阶段,我对学生提出个口号:“以纲为纲、以本为本、抱着地图打滚。”

第二阶段:(5月中旬——6月)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打破几册课本之间、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剩下的就是强化训练,冲刺中考了。

第三阶段:(6月——中考)强化训练,冲刺中考。

这一阶段的复习目的是: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地理学习计划 篇5

一、梳理主干知识,注重能力培养

一套综合能力测试卷的题量有限,因此命题者通常会从主干知识与能力上设计题目,同学们如果能将地理学的主干真正领悟并能熟练运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始终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如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光照图判断,昼夜长短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问题一直受高考命题专家们偏爱。对于高考所联系到的,要考查的初中地理知识,其判断主干的标准为“常识性”。如中国地理中,对基本的国情与区域差异的介绍: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性;中国主要的山脉、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大江大河、大城市等等。

在世界地理中,判断主干性知识的标准为“世界意义”,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世界面积较大的前六位国家、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欧盟主要成员国、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国、目前世界主要资源分布的国家、世界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世界一些局势不稳定地区等等。

初中和高中知识的结合复习,更加考查考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面对考题时怎样梳理自己的思路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命中题意?这需要考生妥善处理好高中与初中地理知识间的关系,总体而言应以高中地理“人地关系”为主线,结合复习初中地理的相关区域。同时在分析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做空泛的理论堆积。

二、锻炼识图能力,提高应用能力

图表毫不夸张地说,可以算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通过图表,许多抽象的“空间概念”可以被直观地表现出来。这也是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历年的高考文科综合测试中也少不了图表题。因此锻炼识图能力,是首轮复习中重要的一环,识图可由课本上最基本的图表开始。高考中对图表内容的考查也基本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仔细观察和研究历年的考题,同学们会发现,很多考题,其实也都是课本相类似的图表内容的变体,只要扎实掌握图表所对应的知识点,回答基本就能扣住题意。此外,做复习时还应注意运用文图、图表信息的转换,保证在进行信息形式的转换过程中,能够完整表意,准确表达。

为加深理解和记忆,同学们在复习时,不妨亲自动手画一画。动手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很多没有考虑全面,或模棱两可,掌握得不够扎实的地方,进而查漏补缺,真正将知识弄懂、弄熟。

三、培养良好题感,从单元练习做起

考前复习离不开大大小小的考试,但仅是等待考试,太过于被动,不妨从看似不起眼的单元练习就开始训练自己的答题技巧和综合能力,抓好单元过关。当然,练习也不能盲目进行,练习内容应经过认真地选择,既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考查,又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培养综合题目的分析能力,最后将重点集中在那些自己易错而又确属重点的知识考点、学科交叉点和渗透点上。地理学科的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达到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此外,同学们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注重掌握方法,融会贯通,只有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对问题分析得深入透彻,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地理学习计划(精华13篇)


地理学习计划 篇1

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时间为1月14—16日左右,从本周开始,地理正式开始进入紧张的复习阶段,整个复习工作将围绕以下两个方面展开:

一、课堂内容复习安排。整个复习分为二个阶段:第一轮复习阶段和第二轮测试阶段。第一轮复习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围绕夯实基础、整理和回顾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和知识体系开展的。在策略上,复习时立足课本和清城区期末考试习题,把准大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具体做法,要求所有学生要将考纲上出现的知识点在书本上明确标注出,同时整理期末考试重点的地图要求学生画简图。复习书本内容时注重知识浓缩整理归类,它的应用主要是针对一些学习能力和听课效率比较差以及以往笔记完全弄丢的同学的。由于考试由库尔勒市统一命题,因此一轮复习阶段重在增加学生对书本的熟悉程度,给学生充足看书翻书的复习时间,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理解,温故而知新。由于时间紧张,知识点不能一一细述,而是有侧重的讲解,原则上是采用简单内容略讲,重点、难点知识点详讲的方式。第二轮复习阶段主要是综合练习,模拟考试,能力的整体提升。让学生对考试题型有一定的熟悉,增加信心,最后是再强调一些考试注意事项、答题的规范性、技巧性内容,疏导学生心理,正确对待期末考试。清城区期末考试试卷,难度不会很大,只要学生跟着老师的复习思路走,一般是不会很困难的。

二、具体时间安排。从12月9日—1月14日,如果在不冲掉任何七年级课的基础上,满打算给他们详细的复习。

整个复习进度非常紧张,每天都会思考如何高效复习、有效复习,及时调整和安排教学内容,及时关注学生的掌握情况和情绪动向。这4个多星期时间很短,在这有限的时间里,相信老师都会尽力去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学生,让他们能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

期末抽考的应对措施:

1、狠抓书本基础知识的熟记,重视每个学生的基础培养。

2、继续加大力度培优扶差,尽量缩小班级之间、学生之间的差距。

3、以练习卷为范例,落实个考点到书本相应的地方,集中精力抓图形练习。

4、对测试不及格的学生,加大帮扶力度,特别利用好学生之间的相互帮扶。

5、教师根据近几年的城区考试试卷,出一份常见考点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试题让学生巩固练习。

地理学习计划 篇2

为了使自己不断提高教育理论和学术水平,增强知识更新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从各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制定了个人研修计划。

一、指导思想

遵照区教研工作计划,以学校的教学教研工作为指导,立足课堂、革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重点,坚持科学育人,扎实有序地开展数学教学研修工作,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个人素养,努力服务于教研教学工作而努力。

二、教研目标

1、积极实践课改的新理念,新思路,围绕“有效性高效课堂教学”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探索,参与课题研究,配合学校做好每两周一次的教研活动,能够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来指导教学。

三、教研措施

1、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多看教育教学专著,并认真做好笔记,努力提高个人专业素养。认真阅读《新课程标准》,《高中教学》《听名师讲课》《给教师的建议》等有关资料,钻研新教材,新课标,研究教法,体会新课程的理念,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以使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能有所提高。

2、通过教师个人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自己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育教学理论,提升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3、积极主动地上好研讨课,认真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使教学研讨进课堂。尤其要多关注后进生,本学期采用“一帮一”以优带差、小组竞争的方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以促进潜能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准确定位自己,用先进的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经常听课,学习身边老师的宝贵经验,提高自己高中地理校本研修计划教育水平。

4、虚心向同行教师们学习,争取多听课,取众人之长,弥补自己学科知识的不足。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时刻做到三个反思:教学前反思,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着手,拓展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

5、认真撰写教育教学心得体会,争取有质有量。充分利用网络手段,观摩名家教学,撰写读书笔记、教学反思,在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手段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创设情景,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6、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加强教师口语、粉笔字、普通话等的训练。做到学到老做到老。

地理学习计划 篇3

一、梳理主干知识,注重能力培养

一套综合能力测试卷的题量有限,因此命题者通常会从主干知识与能力上设计题目,同学们如果能将地理学的主干真正领悟并能熟练运用,就能以不变应万变。高中地理知识的核心始终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线。如地球运动带来的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活、生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光照图判断,昼夜长短的判别,正午太阳高度、地方时、区时与日期的计算等一些与人类生活、生产有关的问题一直受高考命题专家们偏爱。对于高考所联系到的,要考查的初中地理知识,其判断主干的标准为“常识性”。如中国地理中,对基本的国情与区域差异的介绍: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地理区域差异、东部沿海地区与西部内陆地区的地理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上的差异性;中国主要的山脉、四大高原、三大平原、四大盆地、主要丘陵、大江大河、大城市等等。

在世界地理中,判断主干性知识的标准为“世界意义”,如世界气候类型的复杂多样、世界面积较大的前六位国家、各大洲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欧盟主要成员国、世界主要金融中心所在国、目前世界主要资源分布的国家、世界环境问题严重的地区、世界一些局势不稳定地区等等。

初中和高中知识的结合复习,更加考查考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面对考题时怎样梳理自己的思路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命中题意?这需要考生妥善处理好高中与初中地理知识间的关系,总体而言应以高中地理“人地关系”为主线,结合复习初中地理的相关区域。同时在分析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做空泛的理论堆积。

二、锻炼识图能力,提高应用能力

图表毫不夸张地说,可以算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通过图表,许多抽象的“空间概念”可以被直观地表现出来。这也是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最突出的特征之一。历年的高考文科综合测试中也少不了图表题。因此锻炼识图能力,是首轮复习中重要的一环,识图可由课本上最基本的图表开始。高考中对图表内容的考查也基本遵循万变不离其宗的原则。仔细观察和研究历年的考题,同学们会发现,很多考题,其实也都是课本相类似的图表内容的变体,只要扎实掌握图表所对应的知识点,回答基本就能扣住题意。此外,做复习时还应注意运用文图、图表信息的转换,保证在进行信息形式的转换过程中,能够完整表意,准确表达。

为加深理解和记忆,同学们在复习时,不妨亲自动手画一画。动手画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很多没有考虑全面,或模棱两可,掌握得不够扎实的地方,进而查漏补缺,真正将知识弄懂、弄熟。

三、培养良好题感,从单元练习做起

考前复习离不开大大小小的考试,但仅是等待考试,太过于被动,不妨从看似不起眼的单元练习就开始训练自己的答题技巧和综合能力,抓好单元过关。当然,练习也不能盲目进行,练习内容应经过认真地选择,既注重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考查,又能在此基础上有所提高,培养综合题目的分析能力,最后将重点集中在那些自己易错而又确属重点的知识考点、学科交叉点和渗透点上。地理学科的训练尤其强调地理图形读、填、绘、记,要学会把地理科学的基本现象、规律、原理落实到图形上,通过经常的图形复习,达到地理知识的巩固积累,完成知识的“积少成多,厚积薄发”。此外,同学们在做练习时,切忌仅仅满足于知识答案,更重要的是注重掌握方法,融会贯通,只有在头脑中积累了一定量的素材后,才能对问题分析得深入透彻,从而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地理学习计划 篇4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教育部中小幼教师《专业标准》为指针,以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以解决个人教育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为突破口,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导向,以校本为主渠道,以教研组为单位,全面深化校本研修,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教师,着力打造出富有个人特色的校本研修模式。通过校本教研,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充分发挥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努力提高我的整体教学水平。

二、自身素质分析

(一)个人优势

(1)具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的心。

(2)具有一定的课堂教学实践经验,可以适应于地理教学工作。

(3)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较娴熟的专业技能,良好的教育教学水平。同时,掌握了一些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理论知识。

(4)能够运用有效地网络资源和现代信息技术,以达到更好地为地理教学服务。

(5)对地理教学保持适当的活力和对学生的地理学习亲和力,以提高学生的地理水平为最终目的。

(二)不利因素

(1)教学过程中不善于引导、总结,反思。总是对学生作总体关注,却常常会忽视一些个体的关注。使得学生学习情况参差不齐。

(2)在教学过程中检查力度不强,对学生的耐心不够,对学生学习习惯等细节方面一系列的培养明显做的还不够。

(3)工作的精益求精度不够,个人专业素养和学生心理教育方面的认知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实现目标采取的具体措施

为了能使我的校本研修有头绪,我打算将所有的研修活动整合为一个整体,具体方式有:

1、利用课余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多进入地理教师论坛,增加与其他地理教师的交流的机会,帮助自己的业务能力的提升。比如:

(1)集体备课;

(2)示范观摩;

(3)听课评课;

(4)专题讲座;

(5)交流研讨;

(6)以老带新(青蓝工程);

(7)教研组活动;

(8)校际结对交流。

2、积极参加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学习和其他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认真记、多巩固,多总结,多反思,多交流,多讨论,多向优秀教师请教。比如:(1)教学反思(单节课、阶段性等);

(2)岗位大练兵(三字两话画、)现代教育技术);

(3)教学竞赛(能手赛);

3、多参加校内外的地理教研活动,以提升自身的地理教学能力等的综合能力培养。比如:

(1)试题研究,试卷分析;

(2)学情调查分析;

(3)专题(课题)研究;

(4)教育叙事撰写;

(5)说课(稿);

(6)教学设计;

(7)课件制作。

4、定期参加学校组织的业务学习和其他活动,认真做笔记,提出问题并交流,养成每天学习的习惯,多看看网上的教学视频,教育随笔和优秀教师的经验交流。比如:

(1)论文撰写;

(2)开展课外兴趣小组活动;

(3)学习笔记等。

(4)基于网络平台的研修方式:如专题论坛,主题空间,博客写作,QQ群交流等。

四、研修方式

1、注重日常教学常规的扎实与提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做好每一次听课后记录。学会思考教育问题,积极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等,从反思中提升教学研究水平。每节公开课后,把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和有价值的东西赶快记下来,享受成功,弥补不足。在总结经验中完善自我。

2、坚持写好教育教学随笔。认真的读一本有关教育的书籍,并及时反思。

3、认真参加参与各校教研活动与“小组学习研讨”活动,将培训学习所得,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尝试,使自己的教学水平逐步提高,寻找出一条适合本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争取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4、树立现代学生观,学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相信学生的巨大潜能,并努力去探索发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努力做到因材施教。

5、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我对自己的专业水平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把个人的校本研修工作做好。

五、预期成果:

让学生掌握知识本,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乐于思考;它能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思维能力得到提高;它能促进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总之,在未来的教学中,一方面,我会努力致力于地理新课程的研究,在课堂中坚持新中有旧,旧中有新,新旧知互相交替以助于学生自然习得新知。并且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熟练运用相关的知识。另一方面,平时多参加教研活动、业务学习和专业技能学习。学习新课程理念,研讨教学方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努力做到三个到,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以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地理学习计划 篇5

一、工作思路

遵照学校今年本期的工作计划,我们高x地理科在本期的工作思路主要是: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力争取得20xx年高考的优异成绩。

二、工作目标

1.上好每堂课,规范课堂教学。根据20xx年考试说明,逐一落实考点。努力完成学校下荙的高考任务。上重点线的人数超过目标上本科线的人数超过要求上专科线的人数超过xx%。开展培优和补差的工作关注尖子生力争在20xx年的高考中再现地理学科的辉煌。

2.按质按量完成学校在创建工作中所下荙的各项工作。根据教学处和教务处各项工作计划高三地理科要求每位教师完成教育教学档案资料工作(包括教师个人计划、总结、教案、听课本、积分册;教研组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报表;科组计划、总结、教研活动报表、第二课堂活动报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工作80%以上的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时覆盖率xx%以上;能纯熟制作开发课件,优化课堂教学。

3.按新高考的要求上好每一堂课,做到考点过关,能力过关。

 三、工作要求

在第一轮复习中,坚持从严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钻研考纲和教材,对教材内容进行归纳总结。着眼教材,建立必修概念系统网络,进行全面系统地复习。

(1)全面了解教材,掌握重点。

(2)突出主干,落实基础,做好用好概念系统化。

(3)留意总结,特殊是地理事现象、规律分析与归纳。

2、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集体备课: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备课,要在掌握高考方向的基础上备课,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备课。

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聪明。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按学校安排本科组每周于周x下午第x节在x楼教师办公室进行。

(2)上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课,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因材施教,补差提优。要留意做到讲练结合。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3)课后反思:总结课堂得失,养成课后反思的习惯,在反思中求进步。

(4)完善听课制度,取长补短,年轻老师多向老教师学习,共同提高。

(5)遵照学校安排,坚持做好教学常规。

3、全面备考,习题精选、精练、精评。

坚定执行学校提出的习题系列化教学要求,对试题要精心组合。从不同的习题难度入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上合理安排学生训练时间。试题讲解要及时,要讲透,要留意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培养,回元强调答题的规范化,地理语言的专业化。提高学生的解题析题能力。

四、工作措施

为荙到今年的高考目标我们高x地理科a组决心:同心协力、齐抓共管;既要质量、又元数量。清楚措施如下:

1.充分利用每节课,对基础较差的同学还是以夯实基础为主,在高考中提高基础分;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在夯实基础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学科能力,力争提高第x卷的分数。为荙到这一目的,我们全体高x教师要齐心协力,共同抓重点,释疑点,收集今年的高考信息。

2.切实搞好培优和补差的工作,培优工作主要由x老师负责,对象主要以第一层次班的学生为主,清楚措施是:关注尖子学生答题的正确规范,上课加大容量;每两周训练一套高质量的模仿试题;与尖子生进行个别谈话辅导。对基础较差学生的补差工作主措施是,按照考纲的要求落实基础知识扎扎实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

3.加强对学生的心理辅导,考生的知识水平是衡量高考的成败标准,但是,考生的心理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考生的思想负担过重,精神过度紧张,势必影响到考生的知识水平的畸形发挥。临考之际,良好心理状态是十分重要的。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好的心态,不要使学生在平时的考试中患得患失,要培养他们大度的心理。

4.加强文科地理的教学,本期文科地理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完成一轮专题复习任务、讲练结合,夯实基础,为xx一模、二模和高考作预备。

5.配合各部门做好各项工作,科组及老师果断按质按量完成各项任务。

地理学习计划 篇6

一、初一地理学习技巧

1、明确内容

明确学习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或者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这个是在学习地理的时候一定要明确的,之后明确了这个内容,才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的学习地理。

2、把握地理规律

我们要知道地理是有规律的,地形地貌的形成、白天黑夜的变迁以及其它各种自然现象,都是在物理规律的支配下进行的。把握好了这些规律,杂乱无章的自然地理理解就会变得清晰起来。

3、每天腾出一定时间复习

每天一定要给自己制定复习地理的计划,没有制定计划的同学,对于自己的学习是很迷茫的,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二、给初一学生的建议

1、学会使用课本。课本的目录提示了全书的要点和前后的联系,要经常翻阅,做到对全书内容心中有数。精读课文、常看深思,抓住要点,记下问题,要特别重视插图和表格,领会图表所说明的问题。

2、学会使用地图。地图又是学习地理的工具,通过分析地图,可以认识地理特征、原理、成因,找到利用改造的途径,要学会读、用各种地图,首先要记住最基本的地图。对于世界地理而言,首先要记住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

3、重视地理观察。观察就是边思考边细看。看一看当地的地理环境的面貌,以及人们在当地是如何活动的。通过报刊、电视节目、图片获得地理信息,锻炼我们的才智。

4、善于地理想象。观察只能得到局部直观,地图只能提供位置直观,想象才能使二者联系起来,使你获得地理环境的全面景观,进而向你展示地理的未来。

5、要善于动脑。经常向自己提出问题,地理问题的一般思路是:(1)学什么? (2)在哪里?(3)为什么? (4)有何利弊?(5)怎样协调好人地关系?应当怎样合理利用改造它。

地理学习计划 篇7

一、加强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教学

1.全面、扎实地复习基础知识

近年来,对基础知识要求的内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再是考查学生记忆基础知识或是再现基础知识,而是考查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但这并没有降低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反而有所提升,尤其是对地理概念、地理原理的应用在不断地加强。不直接考查并不意味着不考查,更不意味着学生不必要掌握,而是变相考查、深化考查。

因此在复习基础知识时,不应该是让学生记住地理术语、地理原理,关键是理解和应用。 ①认真、细致地复习地理概念:

地理概念是对地理事物本质属性的抽象概括,是重要的地理理性知识。近年来常大量引用课本以外的情境和素材来进行考查,要求与所学的知识建立联系。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时,对地理概念教学一要准确、全面、系统,二要进行适当拓展。

②把握原理规律,重在联系应用

地理原理是反映地理事物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地理理性知识,是前人对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理论概括。地理原理主要有地理事物特征的形成原理,地理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原理,地理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原理等。近年来对地理原理的考查主要呈现在分析应用上。

在复习地理原理时,一般先分析原理、总结规律,再结合实例、拓展运用,接着推理演绎、寻求步骤,最后强调难点,突破瓶颈。

2.把握主干知识,提高复习效率

近年来,虽然考查的内容覆盖面广、但有些内容出现的频率和分值比较高,其实这些知识正是学科里的主干知识。为了提高备考效率,必须弄清教材的主干知识。高中地理学科的主干知识主要体现在:地理学科的知识观(地理学科特有的知识)、地理学科的价值观(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科的能力观(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地理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图象图表技能)等。

二、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地理素养

1.构建思维模型,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地理原理的应用和地理问题的分析均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学习时可根据这些规律,适当建立学习模式,以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如区域地理学习模式、气候问题分析模式、日照图的分析模式、等值线图分析模式等。

最具地理学特征的思维品质是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把握空间位置、空间分布、空间运动的特征,与地图关系密切。综合思维能力表现在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分析、比较、推理等思维过程。

2.重视图表分析,培养图表技能

地理图表是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重要的内容组成部分,2010年高考试卷全卷共有各类图表23幅,提高学生的图表技能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审图能力也是重要的地理能力。审图的一般过程为:①看图名定主题;②看图例锁定区域位置和地理要素;③看要素分布和空间联系;④分析、归纳、综合出答案要点。

3.注意创新意识,理解探究过程

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从2010年的试题中,可以看出,对探究能力的考查主要是探究过程的理解和实践,体现了学习终身有用的能力和意识。

对地理事物进行探究学习,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验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全过程,引导考生了解探究问题的完整过程,培养探究能力。

4.指导解题方法,突破论述瓶颈

首先是提高审题能力,包括审读文字的能力和审图的能力。审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要做到“因题制宜”,确定思路,做到三审:一审主题、二审材料、三审赋分。

还要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主语”——确定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找“定语”——锁定概念内涵外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这也是常丢分的原因。

对综合题中的简答题,要重视语言表达的训练。表达是思维的外在体现。在语言表达时要落实三要领:

①条理性:一个问题答一段,这样条理清楚,脉络分明,也可分点叙述,最好标明①②③④;不要自始至终一个段落,连标点符号也点不全。

②层次性:把最精彩最重要的放在前面,答案文字要少而精,问什么答什么。但如果没把握,怕漏答知识点,根据目前的评分标准,则可以适当多答。

③完整性:答题时要求将地理原理与题目设问之间串以一个个地理链,使之巧妙相接,尽量具体详细。如自然的与人文的,有利的与不利的,等等,要全面考虑。

在平时要训练学生做到答题语言规范、一针见血、言简意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天气和气候”、“地形和地势”、“水利和水力”、“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土地和土壤”等,一定要能区分,否则就会词不达意。

三、平时教学关注身边、联系实际。

(1)体现“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这一新课程理念,以及关注家乡、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培养。在教学中要关注地方特色、开发乡土教学资源。

(2)关注地理科学的现实问题、热点问题、体现可持续发展,是教学中仍需大力关注的。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是高考命题的重要源泉;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特点。区域是地理科学的研究单位,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是地理科学的研究内容,区域发展是地理科学的研究方向,因此区域也是地理学科试题的重点内容。热点性、新闻性的问题,不必专门设立一个专题,在复习到每一个具体专题时,都要有意识地联系和联想当今世界和中国发生了哪些与本课内容有关联的新闻事件,思考一下其中含有什么样的地理背景和地理意义。

四、二轮复习进度安排与专题设置

(1)2022年2月至3月5日,复习完选修《海洋地理》、《环境保护》(各2个教学案),不再进行二轮复习。

(2)2022年3月月7日——4月30日,完成必修1、2、3的二轮复习。二轮复习不同于一轮复习,要体现跨章节和跨版本的整合,不能照本宣科再来一遍。我们的构想是设置13个专题25个教学案:

①地球运动专题(2个教学案,地球运动的特点和地理意义等基础知识1个,日照图解读与训练1个)

②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专题(2个教学案,地球圈层结构及地壳物质循环、海底扩张学说1个;内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板块运动1个)

③大气运动及天气系统专题(3个教学案,大气受热过程与全球气候变化1个,热力环流、三圈环流、季风环流1个,气候特征、气候成因及气候类型判断1个)

④气候类型分布与自然带分异规律专题(1个教学案)

⑤水循环与洋流专题(1个教学案)

⑥自然资源及其跨区域调配专题(结合必修3及海洋地理、环境保护,2个教学案) ⑦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专题(结合中国地理、海洋地理、环境保护,1个教学案)

⑧区位分析专题(6个教学案,工业区位类型与工业区位条件分析1个,世界和中国重要工业基地1个,农业区位因素(包括东北农业基地建设)1个,农业地域类型(包括亚洲水稻种植业、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澳大利亚混合农业、乳畜业)1个,交通点线布局与建设热点1个,城市区位因素及城市内部功能区布局1个)

⑨人口与城市化专题(2个教学案,人口增长特点与人口问题和人口容量1个,人口迁移与城市化1个)

⑩国土整治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专题(2个教学案,水土流失(包括滑坡泥石流)与土地荒漠化(包括沙尘暴)治理1个,区域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包括五大湖、鲁尔区、山西能源基地、长江流域等)1个)

⑾产业转移专题(1个教学案)

⑿空间定位专题(结合世界区域地图、中国区域地图,1个教学案)

⒀等值线专题(自然、人文,1个教学案)

(3)2022年5月3日——28日,综合模拟训练

(4)2022年5月30日——高考前,考前应试心理辅导,学生自主回顾、质疑问难

地理学习计划 篇8

(一)加强集体备课,优化课堂教学

在新的高考形式下,高三地理怎么去教,学生怎么样去学?尤其是针对我们这样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应该怎样去教与学?怎样让学生少做无用功,提高学习效率,在未来高考中取得成功?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今后将通过加强集体备课。在备课活动中,我们认真研究20xx年高考试题和考试说明,统一复习进度、复习的方式、方法,统一训练。

(二)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注重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能够为学生打下坚实基础。解决问题也好,创新也好,都要以知识作为基础,没有知识的备考,只能是空想。另外地理的知识点很多,没有头绪的教学不可能是有效的。争对这个现象,我们将采取以下策略。在高三上学期基本完成一轮基础知识的基本梳理,在接下来的复习中,考虑这些学生已有了知识,但是掌握的又不够牢固,为了避免“炒剩饭”,又要巩固基础知识,我们决定在复习中,以专题为主干,而又比专题复习要详细,这样进一步巩固知识,又避免重复复习。

(三)开拓创新,提高学生能力

我们在回归课本,狠抓“三基”的同时,又不过分依赖复习资料,对资料中过时、过偏、过难的内容,进行大胆舍弃,同时在练习中补充一些有新意的题目,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课本内容进行加工、组合,对课本知识进行挖掘、引申,提高学生应对考试的能力。

(四)培优补差,加强辅导是提高成绩的关键

做好尖子生和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根据年级的统一部署,我们坚持每周一次的尖子生辅导,精心组织,学生学习得到一定提高。对于后进生,我们一对一耐心地进行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和辅导,提高学习积极性,寻找学习方法,增强学习动力。

(五)培养非智力因素

关心学生,在课后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想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纠正不良的答题习惯、优化答题策略、强化一些注意事项。

地理学习计划 篇9

一、基础分析:

1、教学内容的基础:高二一学年已经完成选修(一)、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总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教学。对气候、地球、地图、等值线专题内容也已有初步复习。

2、训练基础:高二第一学期期末本来通知统考选修一与地球地图,此段时间对地球地图作了复习,做了相应的一定量的习题。第二学期统考选修一、世界地理、中国地理总论,侧重训练了世界地理、中国地理的章节练习与填图练习。一年内贯穿系列练习,共完成20份(8开10份),并且逐份讲解。

3、成绩基础:高二两学期统考,均居兄弟学校之冠。第二学期平均分比武岭中学高7分多,比奉港中学高12分多(包括美工生)。

4、学生学习基础:普遍较认真,肯与教师配合。

二、本学年基本情况:

比起去年,由于美工生单独设班(范老师教)。所教的学生对象是单纯的文科生,(3)班43人(4)班44人。这有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的个别关注。也会使学风更好。

教导处给高三文科地理的周课时是第一学期4节,第二学期5节。

三、教学总体设想:

①扎实全面复习的同时突出地理主干知识的复习;

②第一学期有22周,是打实基础的关键,要完成第一轮系统复习,每两周安排一份学科内综合卷,进行滚动式思维训练

③第一轮系统复习与专题复习适当结合

④第二学期3月5日开学,实质可用于教学的时间是两个月,以专题为中心,强化高考题、文综题的练习、分析。

⑤文综卷的练习在12月启动

⑥5月份始基本停课,由学生自主复习为主。保证学生的自我纠偏,查漏补缺的时间

⑦教师抓培优补差,建立挡案,明确时间,订好计划

⑧利用晚读或课堂开始的小段时间搞好小型知识检测,督促学生充分重视知识的落实、消化。并对最好的和最差的四分之一学生作好记录。

⑨继续实施并不断改进导学式教学,通过教学内容问题,提高课堂效率与学生能力

⑩认真作好练习的抽批与存在问题的分析,对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问题,用专门的备课本进行记录、分析,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措施。

⑾注意运用成功激励法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⑿通过知识框架的梳理、学习模式的归纳等在课堂上随时渗透学法,提高学生学力。

⒀通过学生互助结对,充分利用优秀学生帮助基础薄弱同学提高成绩,缩小后进面。

⒁每两至三周安排一节课给学生自学、讨论、消化或提出问题

四、教学具体安排:

地理学习计划 篇10

一、教学目标:

本学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学期,关系到20xx年高考的成败,关系到本届毕业生的前途,所以本学期教学工作绝不能懈怠,必须尽全力保质保量完成,确保20xx届高考圆满成功。为此特制定本期工作计划。

二、指导思想:

以20xx年高考说明地理科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地理思维能力为核心,全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法指导,以“专题复习”、“专题训练”和“专题测试和综合测试结合”为主,重在抓知识间的联系,实现对地理主干知识的巩固、完善,对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发展。

三、教学内容分析:

高三地理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符合中学教学计划的要求,注意地理知识本身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从感性到理性,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要照顾到同其他学科的配合。

高三复习的内容不是讲教材重新在讲一遍,而是经过整合后的一个全面的复习方案。复习方案的依据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和高考考试的对初、高中必修和选修的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分为“地球、地图与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四大部分进行。整合的目的是使学科知识能够体现系统性,学生在学习是易于形成学科系统的知识,对分析地理问题能够更加具有系统性和逻辑性,便于理解学科知识间的关系。对于高三阶段的复习来讲,知道如何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去落实课程标准和高考考试的要求。

四、主要措施

1、加强教研,备课组几位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多进行集中研讨。

2、细心辅导学生,认真讲评试卷,强化学生的解题能力。

3、分工协作,整合地理知识。

4、注重高考信息,注重研究考纲。

地理学习计划 篇11

1.概念 2.优点 3.数据分类 4.工作流程 5.基本构成 6.主要功能

1.概念: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缩写GIS )是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支持下,对地理信息进行采集、管理、分析和表达的空间信息管理系统。

(1)空间数据:反映事物地理空间位 置的信息(如城市的经度、纬度)

(2)属性数据:与地理位置有关的反映事物其他特征的信息(如城市人口、经济总量)

4.工作流程:信息源→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库→数据分析→信息输出→模拟结果和决策方案

7、能解决的主要问题:地物空间分布及位置分析、趋势分析、模式分析、模拟结果等

①、城市信息管理与服务:主要向城市居民提供日常工作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城市防灾减灾:

在历史、经济、社会和政策等因素作用下,城市功能分区在空间的分布与组合上,形成各种不同的空间结构模式。

①同心圆模式:特点:各功能区呈同心圆状分布;②扇形模式:特点:各功能区沿交通线呈扇形分布;③多核心模式:特点:城市围绕不同核心发展,形成多个核心模式 ④“田园城市”模式

地理学习计划 篇12

学习要安排一个简单可行的计划,改善学习方法.同时也要适当参加学校的活动,全面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多听(听课),多记(记重要的题型结构,记概念,记公式),多看(看书),多做(做作业),多问(不懂就问),多复习,多总结.用记课堂笔记的方法集中上课注意力.

地理的学习主要强调三基、突出主干。三基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主要表现在:突出等值线的判读;突出循环经济联系;突出地球运动规律;突出气候特征解读;突出区域特征描述。

对于考试应该从下面四个方面把握:对全球各区域地理特征的准确把握;对主要地理原理、观念和规律的透彻理解,把握主干知识;从时空性、区域性和有用性等多角度培养地理的学科思维能力;加强对地理牲准确描述的能力。

通过不懈的努力,使成绩一步一步的提高和稳固.对考试尽力,考试时一定要心细,最后冲刺时,一定要平常心.考试结束后要认真总结,以便于以后更好的学习.

地理学习计划 篇13

一、研读考试说明,明确高考方向

从近几年的高考地理命题特点分析,“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理念不变。对比往年考试说明基本相同。因此,推知今年文综地理试题大体的趋势和特点:

(1)题型、难度保持稳定。学生备考时要注重学科基础知识,例如基本概念辨析、地理基本原理、地理事物成因分析、区位特征等。

(2)试题注重对主干知识的考查,突出知识的系统性与综合性,加强知识间的联系,考查学生对主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融会贯通。

(3)强调试题形式的多样化和时效性。学生要留意热点问题,贴近生活。

二、知识重组,掌握主干知识

区域地理和地图,是命题出发点和归宿,以区域地理为载体考查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

(1)自然地理主干知识:

① 地球概论知识(宇宙环境、地球的'运动等);

②大气(垂直分布、热力原理、大气运动、大气环流、气候等);

③海洋与陆地(盐度、洋流、板块构造理论、内力作用与构造地貌、外力作用与地貌、水循环、自然带等);

④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矿产、能源类型与分布、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

(2)人文地理主干知识:

① 人口问题(人口增长模式、再生产类型、人口迁移、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等);

②城市(城市区位、城市化、城市地域结构、各功能区等);

③农业(农业区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农作物种类及分布、粮食问题及解决措施等);

④工业(工业区位、工业区、产业转移等);

⑤交通(交通运输方式选择、交通运输的点和线区位条件)。

三、重视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区域地理从三个方面学习:

(1)地理位置和范围(经纬度位置、海陆交通位置、范围);

(2)自然地理(地质地形、气候、植被、土壤、水文、矿产等);

(3)人文地理(人口、农业、工业、城市、商业、交通、旅游等)。

世界地理有十三个分区,中国地理有四个分区,每个区域都覆盖了经纬度定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相关知识,滚动式学习,不间断重复,可更好提高复习效率。

四、回归教材、查漏补缺、加强解题针对性训练

(1)回顾错题本,做好查漏补缺环节。反思错题的原因,熟悉相关知识点,回归教材,提高相应考点知识的运用能力。教材是高考试题的母题,无论高考试题如何创新,地理最基本的原理不变,因此要熟悉教材,加强对课本知识的复习。

(2)学生答题技巧的具体指导:

学生做主观题时:

① 规范书写,注意答题的顺序,要有关键词,确保陈述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②语言要精练,简明扼要,紧扣中心,直奔主题;

③明确地理概念,清楚试题考查内容,是避免答题方向出错的前提;

④认真审题,仔细阅读材料和图形、图例、注记,提取相关信息;

⑤模糊答题,回答问题尽量做到具体详细,才能提高得分率。但如果没有十足把握,可以适当模糊,避免丢分。

(3)熟记答题模板(特征类、原因类、评价类、比较类、判断类、措施类、意义类模板等)。提高得分率,认真审题,寻找题目中心词,回答内容词,对接相应模板。

(4)后期复习要注意将所学知识与社会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问题相结合。例如我国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与资源跨区域调配相关知识结合;雾霾与环境知识结合;一带一路与区域开发相结合等。

总之后期复习除了比对知识掌握和应用外,还比心态和综合素质。一份高考试卷知识覆盖面是有限的,不可能包含所有知识,因此高考考场更重要比的是细心,谁的失误更少,谁就是考场上的黑马,调整心态,轻松面对高考。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医疗类述职报告通用

医疗述职报告 02-07

向女朋友认错的检讨书范文十篇

女朋友认错检讨书 认错检讨书 02-07

2023地理七下教学计划(合集11篇)

地理七下教学计划 七下教学计划 09-25

正月十五元宵节句子(摘抄28条)

正月十五元宵节句子 02-07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分享7篇)

海上钢琴师观后感 02-07

祝福退休人员的暖心句子55句

祝福退休人员句子 02-07

监理工程师工作总结十二篇

监理工程师工作总结 02-07

2024支教周记精品十一篇

支教周记 02-07

[计划]羽毛球教学计划

羽毛球教学计划 羽毛球招式教学计划 01-09

社区科普工作计划15篇

社区科普工作计划 科普工作计划 02-07

婆婆生日祝福语简短发朋友圈通用

婆婆生日祝福语 02-0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