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大暑古诗

大暑古诗,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这一节气一般出现在每年的七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在这一节气到来时,天气酷热,人们常常要避免暴露在烈日下,注意防晒和补水。而在唐诗宋词中,也有不少描写大暑节气的经典之作。此外,关于范文大全,您还可以浏览村书记的辞职报告

1.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这样描述了大暑节气的景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描绘了暑日的空气清晰明朗,远望之时令人精神为之一振。

2.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夏景》中,这样写道:“蝉噪林阴稍动,日高潜水欲鸣。弦乐韵箫飘引,牛羊嘶和野声。”描绘了盛夏的景色,蝉鸣声此起彼伏,阳光照耀下,草木的颜色也显得更加鲜艳。

3.宋代词人李清照的《夏日绝句》中,这样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描绘了一个忠勇的男子不怕死亡,即使死后也要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4.宋代诗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这样写道:“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但愿长醉不复醒,豪情只在此山中。”描绘了仙女嫦娥为了获得灵药,被困在月宫上。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豪情壮志。

5.宋代词人苏轼的《赤壁赋》中,这样写道:“是夜也,天之大暑,可惜仙人掌已蔫,似乎是赤日里一线生机,地上也由暗中渐渐透出光可见矣。”描绘了盛夏的天气异常炎热,仙人掌已经被晒得萎靡不振。这与写实主义的手法相似。

细细品读这些诗句,使人如同置身于当时的景象之中。大暑节气为我们带来的体验不只是酷暑的天气,更是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与历史。

扩展阅读

小暑节气的古诗精选


小暑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表示夏季正式开始进入到了酷热的时期。在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早已有很多与小暑有关的古诗佳句,这些古诗佳句在生活中造化无穷,可谓饱含哲理,难怪能够流传至今。下面就为大家盘点一下与小暑有关的古诗精选。

1.《水调歌头·游泳》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这首词是唐代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如词中所说,“三十功名”,可见当时社会的竞争压力之大,不过面对这样的压力,我们应该从容应对,不要过于焦虑,更不要忘记年轻时的梦想。

2.《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亦为唐代词人李清照所作,此词所表达的人生哲理就如同小暑节气一样,都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转折点。人生本就不易,我们必须珍惜生命,好好的珍惜每一个生命中的小暑时刻。

3.《离思五首·其四》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此诗为唐代著名诗人元稹所作,它描绘的是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其中“曾经沧海难为水”这句话,难道不是体现人生百态的别样呈现么?它仿佛告诉人们,在这个小暑时节,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时间,也要学会珍惜一切拥有的事物。

4.《将进酒》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首诗曲体现的是当时风风光光的年代,它若在现在仍同样适用,我们同样可以从中汲取一些哲理,懂得在正值小暑的时刻,在家人的陪伴中一饮而尽。

5.《将去会终须一遇,一遇便成颠沛》

这是宋代文学家苏轼所创作的一句话,直接表达了人生的无常,同时也提醒人们珍视当下,过好每一段时光。

综上所述,小暑节气代表着夏季的正式到来,这个时刻,古诗佳句承载的哲理信息,让我们认识到过好每一天,珍惜每一刻,拥抱生命,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幼升小必背古诗词 幼升小古诗大全


马上又到了幼升小的时间了,很多家长会在孩子上小学之前大量的补习古诗词,好让他们在一年级能轻松接受,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是幼升小必背古诗词大全,欢迎大家收藏阅读!

幼升小必背古诗词

1、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2、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3、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4、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5、山村咏怀

【宋】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6、登乐游原

【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7、风

【唐】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8、江上渔者

【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9、咏鹅

【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10、静夜思

【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1、画

【唐】王维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幼升小古诗大全

1、《咏鹅》—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3、《悯农》—李坤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4、《静夜思》—李白

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5、《春晓》—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6、《山村咏怀》—邵雍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7、《画》—高鼎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8、《村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9、《所见》—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0、《画鸡》—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11、《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2、《回乡偶书》—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知,笑问客从何处来。

13、《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山行》—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5、《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知,正是橙黄橘绿时。

16、《江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7、《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8、《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9、《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0、《敕勒歌》—北朝乐府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1、《悯农》—李坤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2、《登鹤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4、《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25、《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6、《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远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27、《乐游原》—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28、《望天门山》—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9、《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0、《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立秋古诗


立秋,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国传统的二十季节之一。它标志着夏天的结束,秋天的开始。古人用诗歌来表达对立秋的感慨和思考,下面就让我来一一道来。

1.《蝉》--唐代李商隐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落日潜渔舟,归来依岸头。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这首诗写的是炎炎夏日中,蝉鸣声此起彼伏,嘈杂不绝,鸟儿的鸣叫声显得更加幽静。晚上人们乘船在湖中垂钓,等到落日黄昏之时,从水中归来。园中的葵花青翠欲滴,朝露依旧未干,太阳升起来照耀着大地万物,生机勃勃。这些诗句构成了与立秋有着紧密联系的场景和意境。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唐代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脚著蓝鞋踏遍城。

这首诗写的是陆游在秋夜晚上,出门迎风而来的感受。他看到远处的五千仞高山、三万里长河,想起故国的遗民泪水。在重阳节这样的佳节上,特别思念远方的亲人,也想到了自己曾经登过的高处、曾与兄弟一起经历过的场面,此时他的心情颇有些落寞。最后他回到家中,发现原本插在葡萄架上的茱萸花已经少了一个人来瞻仰这美丽的花儿,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亲情的珍贵。

3.《悲秋》--唐代郑思肖

北斗移,商旅断,万里黄河水狭长。荒城夕照灯静火,烽火台风吹色彩散。慨卧千年骨,感染人生老。何时至削发,不合许从头起烧。诗中描写了秋的萧瑟感,但写出了秋的哀愁、凄凉、苍凉的气息。

四、《秋兴六首》--唐代王之涣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柳丝榆荚自芳菲,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王之涣在立秋时创作的一组六首诗,用以表达中秋的感受。首诗内描写了六月的西湖不同于其他月份的风景,莲叶碧绿,荷花绯红,风吹草木,柳条炫目。秋天将至,草本花木已经凋残,属于秋的季节特点呼之欲出,但仍有美好的色彩呈现。最后一首涵盖了中秋月圆、酒醒梦回的意境,与中秋月圆比起来,秋天的感觉和意思更加深刻。

五、《临江仙》--唐代杨炯

滔滔江水吴门外,导航天高烽火台。海日何年初照却,百丈波中马上来。奔腾身得似江乘,犹遙洞庭十二峰。渺渺孤鸿影,断断千帆影。近来愁已不如久,却是;人来。这首诗描绘了江水浩瀚,烽火台红艳的场景,但更多体现的是杨炯内心的感受,他多次离开故乡到比较远的地方出差或旅行。尤其是到秋天时,他的心情总是有那么一些忧郁。在这首诗里,诗人似乎找到了一种解脱和安慰的感觉,这使得他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些,也是一种对人生与思考的胡言,却并不缺乏思考与感悟。

六、《抚州西山》--唐代刘长卿

独行踽踽,寻古人不遇。唯见泥中燕,飞绕过空屋。野树覆浓蔽,舊石生苍绿。你来秋片时,庄南谁识足?这首诗是刘长卿在古城抚州的一段经历,他独自在远处找寻古人的足迹,却不曾找到,只是和燕子在沿途见面,躲过菩提树的阴影。最后他到了古庙,看到了成千的木石影落在庭院青石上,它们很自然,又不可名状。

七、《江南多雨》--唐代李白

楼台倒影开疏瞳,江雨如烟过晚轮。期到桂林披翠叶,总将痴心寄鸳鸯。

从标题就可以看出,这首诗叙述的是江南多雨的秋天。诗的前两句以楼台倒影、江雨如烟的景观渲染了江南秋天的移情。接下来,李白表示想去桂林,寻找那垂挂于碧翠之中的翠叶,表达了他对于秋天的喜欢和向往之情。最后一句是送给他的伴侣鸳鸯的,将痴心寄予希望之中,好似秋风的声音,“呜呜”的卷起一叶心情。

立秋的古诗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是农历八月初二,也就是夏季的尾巴,秋季的开始。秋天的气息渐渐袭来,天气也逐渐凉爽,万物开始进入收获季节。古人对立秋这个节气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用古诗来表达对立秋的品味和思考。

每年的八月初二,正是立秋时节,一年四季的转换即将开始,天地万物开始向凉爽的季节转变,百姓的生活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走在街头,已经开始出现了秋天的气息,枝头上的叶子开始悄悄变黄,秋风也吹拂着脸颊,带来着清新的感觉。

在古代的《谷梁传》中,孔子提到:“立秋,天气将凉,收藏作气,始行令于秋蚕,夏至而后入关,谓之立秋。” 在古代的农业社会里,立秋是的收获季节的开始。夏天的酷暑过去了,秋天的凉意渐渐袭来,田野里开始收获各种农作物。古诗《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写道:“忆昨承恩辱,宠物方相近。寒蟾宜自警,夜雨让人眠。丰年多黍稷,高节半仙仙。解语引心死,支颐恋细缕。”

立秋到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会因为天气的变化而改变。古代的文人学士们常常喜欢在清凉的秋天游山玩水,抒发情怀。宋代文人李清照在《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写到:“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此诗完美地表现出了秋天万物凋零,落葬感的特征,又表现出了青春的美好、恋爱的喜悦与对生命的珍惜。

古代的习俗讲究祈求丰年,为此,人们要在精神世界上保持顺畅愉悦的状态,供奉田神等神灵,祈求丰收。在《感秋兴》中写道:“万木凋临抱众岚,莅园慕霁变微寒。石桥庙影风前翠,白社宫垣露内丹。厚叶已生秋色重,蒙茸欲作晚莓寒。渐知岁月转,更觉离心与泪潸。” 此诗所表现的是景色、季节之间的转换,展现出诗人的感受,同时也抒发了丰收的期望与祈愿。

在钱钟书的《围城》中,也有关于立秋的描写。 “一听便粗莽”,“这是同一天,农历立秋,下午三点……光景刚过,花草树木里,各是强弱进益的差别。“这里的描写展现出了立秋在自然环境上的变化,描绘出了秋天的凉爽和凋零。

从古代诗词中,我们能够品味到古人对立秋的独到看法。其实,立秋就是一个开始:开始转凉的季节,开始丰收的日子,开始新一年的祈祷。生命就像四季的轮回,一年又一年地过去。在此时此刻,我们能够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品味到岁月的流转,也许应该思考一下,我们的生命是否也在这中间悄然地流逝。

竹古诗教案


当老师新授课程时,通常都会准备教案和课件。然而,教案和课件中的知识点设计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反应可以反映出教师对课程安排的条理性和合理性。一个好的教案和课件应该具备以下特点:清晰明了的目标和教学步骤;合理有序的知识点安排;适应学生的学习风格和能力水平;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资料和教具使用;丰富的实例和练习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我相信,只要我的经验能够帮到至少一个人,我就会感到非常满足!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一篇与“竹古诗教案”相关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竹古诗教案【篇1】

一、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赠刘景文》。

2、出示课题《山行》。

二、自主学习,感悟诗意

1、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2、交流、分享、展示自己的学习所获。

3、集体讨论,解决学习中还没有弄懂的问题。

4、小组比赛朗读《山行》,老师针对学生情况相机进行指导。

三、趣味实践活动

1、卡片连词练背诵。

2、看图贴诗句练背诵。

3、赛诗会:

⑴每个小组出一个节目,集体背诵两首古诗,一首课内,一首课外。

⑵小组内先比赛,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参加比赛。

四、指导写字

1、指名学生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写“于、首”两个字,集体评议。

2、教师范写“枫”字,学生书空练习。

3、学生描红仿写,同桌交换评、改。

4、学生练习书写生字,教师巡视指导。

【教学后记】

《赠刘景行》读起来非常拗口,学生在读上下了不少功夫。因为这首诗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不是很感兴趣,对于诗意的理解也比较生疏。这首古诗大部分同学已经背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效果较好。

竹古诗教案【篇2】

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认识4个生字。

能力:背诵三首古诗。

情感: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诗境。

重点:朗读背诵三首古诗。

难点:想象诗中描绘的优美意境。

教法:读中领悟。学法:自主探究。

教具:挂图、课件、资料。

流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读熟诗句:

1.读准字音。

2.把诗句读通顺,读流利。

3.让学生体会怎样才是读诗,为下一步诵诗奠定基础。

三、读懂诗意:

1.让学生自己对照时候的注释,想一想每句诗的大概意思,在想想哪些词语的意思还不理解。

2.小组学习,向同学和老师请教。

3.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予以点拨后,要求学生把各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体会诗境:

1.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学习。

2.在读的基础上,绽开丰富的想象,并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语言描绘出来。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朗读抒情:

1.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用自己的朗读把诗人的感情表达出来。

2.配乐朗读,在朗读中加深体会,获得审美感受。

3.在朗读中自然成熟。

三、欣赏解读:

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首古诗,从诗的感情、意境、语言等方面谈自己的理解。

四、拓展诵读。

五、积累内化:

1.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背诵三首古诗。

2.阅读其他描绘植物的古诗。

板书:

《早梅》

………白玉条

似玉

………傍西桥

不知……花先发

如雪

疑是……雪未消

竹古诗教案【篇3】

吟诵,是古诗词教学的重点,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指导学生注意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情感。在文义的设计中,重点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字眼,勾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调动多种感官体验,充分感受其中的情味和韵味,轻松地理解诗意。

1.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3.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在说的基础上改写成短文。

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

1.了解诗人的生平。

2.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

1.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

[教师以抒情的话语,为课堂营造轻快、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不露声色地点明了诗歌的学习要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趣。]

1.自由朗读两首古诗。注意“蓑”、“遮”的读音和写法。

2.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通过评读、赛读、合作读等多种形式,指导学生读通诗歌,读出节奏。]

3.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中,分别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1.师提出自学要求,生自由组合,选择其中的一首合作学习。进行品读理解。

自学要求:

(1)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或与组员探讨,理解字词,初步理解诗歌大意。

(2)交流自己的独到见解,从诗中你听到了哪些动听的声音,想到了哪些有趣的事情,悟到了哪些美好的情感?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4)把想象到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形象、流畅地描述出来。

2. 交流反馈。

学习《牧童》。

(1)理解字词

(2)精读诗句,理解诗意,领略诗境,领悟诗情

A.“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孩子是那么的悠闲自得、怡然而乐,感受到的是一种野趣。

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两句。

B.“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说说诗句的意思和感受,然后感情朗读。

可以感受到孩子的心情是那么的舒畅,他的生活是那么无忧无虑,非常惬意。

C.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个怎样的牧童呢?从哪里看出来的?

是一个可爱、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小牧童。

D.如果你就是牧童,你会在月光下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而诗人又想借这个小牧童表达什么呢?

(3)诵读古诗,感受意境

学习《舟过安仁》

(1)理解字词

(2)品读诗句入情入境

A.“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B.“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感受到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

C.你喜欢他们吗?诗人喜欢吗?为什么?

[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听到了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

(3)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受那悠闲的画面。

比较两首诗,你有什么话想对谁说?

[学了这两首诗,学生一定有很多感触,因此配上轻快的音乐,让学生美美诵读,然后说说自己的心里话,可对诗中的儿童说,对家人说,对老师说……既可给学生倾吐的机会,又可拓宽思维、丰富体验。]

(1)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默写《牧童》。

(3)选择其中一首古诗,可自创一幅图画,也可改编成一篇小短文。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牧童》和《舟过安仁》两首诗,哪个孩子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这节课,我们再来认识另外几个男孩,走进他们的生活。

[通过回忆,既巩固了旧知,加深了印象,又自然地引出新知,激发了学习兴趣。]

1.引导学生观察此课题与其他诗歌题目的区别。

2.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3.老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

[结合课前预习,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主发现词与诗的区别,掌握词的有关知识。]

4.初读全文,读准读通。

(1)自由读词,读准字音。(注意:醉、媚、锄、媪、亡赖、剥)

(2)合作探究,理解字词。(可以查字典、看图、联系上下文,也可以相互讨论)

(3)全班齐读,男女生赛读,同桌互读,且读且评,读出韵律节奏。

1.边读边想象画面,谈谈有什么感受,试着用一个词语概括。

[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谈感受,整体把握课文的情感基调,为下面准确地理解课文打下基础。]

2.课文中,什么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感情练读,读出孩子们的轻松、活泼、愉快。

(2)“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他们会亲热地说些什么呢?

这句中的哪个字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心情?(“醉”。)

难道仅仅是酒使他们醉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从最深的印象入手,自由选择句子研读体会,学生兴趣浓厚。三个儿子的铺排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读起来琅琅上口,理解起来形象自然。老夫妇的亲密无间,配合学生的大胆想象,只要合理,均予以肯定。这样,更加拉近了学生与词中人物的距离,贴近了人物的心理,丰富了人物的,使形象更加真实、丰满。]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结合图画,说说感受。

学生自由读,边读边悟情。

能用自己的语言把欣赏到的画面描绘出来吗?

[再读全文,再现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全文景象描述出来。不仅是对全文意思的巩固,又锻炼了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总结: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你能通过朗读把词中的情趣表现出来吗?

配乐朗读或背诵。

1.背诵这首词。

2.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

3.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4.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

1.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1)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2)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3)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2.读了这三首古诗词,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体会到怎样的乐趣?

3.利用课余时间,读读宋词等经典文学作品,感受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

1.三首古诗词贴近儿童生活,易于学生理解;语言生动形象,提供了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学中可安排学习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通过自学,体会三首古诗词内容上的相似之处。教师适时点拨,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个性体验,感受童年生活的情趣和快乐;并逐步掌握诗词学习的主要方法,提高学习能力。

2.本课教学可重点抓住人物动作诗词文义,把握人物形象,体会人物情感。采取诵读、想象、吟唱、绘画、改编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3.“三分文章七分读”,古诗词教学尤应采用多种方式训练学生诵读,引导学生读出诗歌的音律美;领略诗词的意境美;领悟诗词的情感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把古诗词正确地背诵下来。

1.作者生平:

吕岩:字洞宾,唐代京兆人。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诗以善写田园著称,南宋四大家之一。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其词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2.杨万里其他描写儿童生活的诗:

桑茶坑道中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竹古诗教案【篇4】

一.导入:情景导入,确定目标。

同学们,我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在我国的文学作品中是一颗璀璨的明珠。不管是上至我国第一部诗歌道总集《诗经》,还是下至唐诗、宋词、元曲,都有很多精典篇章,我们也学习了不少。初中三年我们一共学习了其中三十首,【投影】另外还有二十几首附诗,不知同学们是否还记得,下面老师就从中点几篇,大家来背一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天净沙秋思》、《春望》。

不错的,同学们背得很熟,但中考中让我们背诵整首诗的可能性并不大,它往往是以什么形式来考查我们呢?(名句填空、诗歌赏析)【师板书】

二.背一背:看谁记得多,记得牢。

好,今天我们就一起围绕这两点复习。今天我们仍然采用两组竞赛的方式,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比赛的规则。【投影】师读

今天,我们要看一看哪个组将会在这次诗歌复习竞赛中获胜。A组有没有信心?B组呢?

好,下面我们进入第一环节:名句填空。【投影】说到名句填空,这么多首诗,名句也很多,老师将它们分了类:

首先请A组同学为B组选题,并指名答题。

不错的,都答对了,但你能否到黑板上把它们写出来呢?请这位同学上黑板来写一写,下面的同学拿出本子也写一写。

他写得对不对?有没有错别字?他们应得多少分?

下面请B组同学为A组选题,并指名答题。你也来写一写,下面同学再在本子上写一写。有没有错误?他们应得多少分?好,不错的,两组打了平手。我们再来看看其余的题目,一起来回答。

很好,通过第一个环节,我们知道学习诗歌,首先得把它背上,不但要背熟,而且还要会写。因为只有会写了,才能把中考中的名句填空的分数收归囊中,对吧?!

三.品一品:看谁理解得深,理解得透。

当然,学习诗歌,记忆是基础环节,真正要把握这首诗,还要能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盐城市中考中一道诗歌赏析题【投影】

请看题,老师把这道题读一遍,同学们看看应选哪一个选项。请一位同学来说一说。为什么选B呢?我们来看一下正确答案。

不错的,同学们的理解能力很强,一下子就把这道题做出来了。这只不过是牛刀小试。下面进入第二个环节,抢答题,谁先举手谁回答,答错了机会让给另外一组。【投影】

经过上一轮的自由抢答,我们来看一看双方的得分。A组多少分?B组多少分?这一轮A组胜出。B组要加油啊!有没有信心在下一轮中超过他们?(有)那我们就拭目以待了。

四.想一想:看谁归纳得好,归纳得妙。

通过上一个环节的学习,同学们有没有留意这些题目都是从哪些角度出题的?我们把它们归纳出来,以后自己复习的时候就有章可循了。哪位同学来说一说?有没有谁来补充。

同学们说得很好,赏析诗歌无非从这几个角度入手,请看大屏幕。【投影】

把握诗歌形象

推敲关键词句

品析艺术特色

理解诗歌主题

五.练一练:看谁运用得精,运用得活。

知道了赏析诗歌的一般角度,下面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请同学们作一回中考命题老师,分别就《望岳》和《杜少府之任蜀川》为对方出三道题,注意出题的角度和提问的方式,并整理好答案,时间5分钟。

时间到,先请B组出题,A组接题(指名出题,你请谁答题),A组一共答对了多少题?

老师也为这首诗编了两道题,请同学们答一答。

下面看A组的了,A组出题,B组接题(指名出题,你请谁答题),B组一共答对了多少题?老师也为这首诗编了两道,请同学们再答一答。

不错,两组同学表现的各有千秋。出题者出得好,题题都问到了点子上,都问到了诗歌赏析的关键之处;而答题者答得更妙,句句都答到了位,答得对方心服口服。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啊!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得分情况。最终A组在这次诗歌复习竞赛中获胜,让我们同热烈的掌声对他们表示祝贺,但是B也不要所馁,下一次我们有的是机会。

六.总结:布置作业。

同学们,这堂课我们了解复习诗歌的一般方法,也了解了诗歌常规的命题角度,其实也学会了自我复习诗歌的方法。同学们的表现都不错。课后请同学们一方面要将所学的诗歌能熟练背诵默写,并加以理解。另外运用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自选一首诗,编三道诗歌赏析题,然后我们汇编在一起,打印出来,做个练习,看看谁能做得最好。

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竹古诗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使学生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和农民劳动的辛苦,要尊重农民,爱惜粮食。初步了解诗人所反映的当时的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

生字卡片、插图、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20古诗两首

锄禾 悯农

日当午汗滴 春

一粒 盘中餐 辛苦

秋 万颗

饿 死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仿影、临写、朗读

课外:背诵课文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古诗吗?能背诵吗?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古诗。板书:古诗两首。解释“古诗”的意思。诗歌以“首”为单位。

3、先学《锄禾》

二、初读指导

1、板书:锄禾,领读。解释字意。

领读全诗。

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词。教师用小黑板揭示:锄禾当午粒粒辛苦盘皆

(1)自由拼读,读准字音。

(2)指名认读,提醒学生前鼻音的字。

(3)怎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交流。

4、指导朗读,注意重音和停顿。

5、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地面上各画的什么?自由说说图意。

2、当众交流。

“正是”等字词意思。板书:日当午汗滴盘中餐辛苦

4、讲解。

5、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给下面的字加上偏旁后再组词。

2、读拼音,写汉字。

写一句话。

4、用自己的话讲〈锄禾〉的意思。

5、背诵〈背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锄禾》。

2、用自己的话把《锄禾》这首古诗的意思讲一讲。

二、初读指导

1、板书课题,领读。农民什么地方值得人们同情呢?

2、教师范读,领读。

(练写生字。

(2)指导朗读,注意多音字,重音和停顿。

(3)自由读课文,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三、精读训练

1、教师介绍粟。

2、学生查字典,弄懂“无”和“犹”的意思。

3、用自己的话把这首诗的所以讲一讲。同桌试讲,共同纠正。结合讲解板书:春一粒秋万颗饿死

4、检查试讲情况,指名讲解。

5、观察课本上的插图,说说图意。

6、为什么丰收农民还要饿死呢?

7、对照板书练习背诵。

四、作业

1、画去括号内不恰当的拼音。

2、解释。

,“万颗”中的“万”表示()。

4、用自己的话讲《悯农》的诗意。

5、背诵《悯农》。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朗读课文。

〈悯农〉的意思。

〈悯农〉。

4、再次朗读〈古诗两首〉,想:这两首诗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二、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禾午粒辛苦农收闲夫。

2、这几个字里,你认为哪几个比较好写?说说你是怎么写好的。学生自学后逐字讲每个字写时的注意点,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的补充和小结。

3、按笔顺描红。

三、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诗的意思。

3、选择一首古诗,用自己的话把诗意写下来。

竹古诗教案【篇6】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课前准备

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

3.生字卡片。

第 一 课 时

(学习《望庐山瀑布》)

情境导入 ,理解诗题

老师以优美的导语 ,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

3.齐读诗题。

吟诵感悟,想象画面

1.自由吟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

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

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

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

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图文对照,熟读成诵

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

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

巩固生字

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查学生认记情况,用组词的方式理解字义。

学写生字

银、烟、流。

2.启发学生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记忆字形,老师点拨。

4.学生先观察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第 二 课 时

(学习《绝句》)

复习导入

1.小组比赛背诵《望庐山瀑布》。

2.填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揭示诗题“绝句”,简要说说诗人杜甫。

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读通这首诗。

2.同桌互读。

图文对照,理解诗意

老师在学生回答后板书:黄鹂白鹭雪船

活动激趣,记诵诗句

5.集体背诵。

识字、写字,完成课后练习

1.出示要求认识的字“鹭”“含”“岭”“泊”“吴”,引导学生交流记字方法,练习组词语。

2.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吴”“含”“窗”“岭”“鸣”“绝”“泊”“柳”。

3.启发学生说说自己记忆方法,识记字形。

4.重点指导“窗”与“柳”的笔顺。

6.学生先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再书写,老师巡视。

7.完成课后“我会填”的第2道填空题。

课外延伸

回家收集有关描写春天的古诗,试着背一背。

竹古诗教案【篇7】

1、《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2、古诗鉴赏是历年高考必考题,且要求越来越高,具体表现为:题型由客观变主观,分值由6分至8分再至现在的10分。20xx年江苏《考试说明》这样规定:“鉴赏评价D(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其中,景物形象是经常考查的对象。

3、古诗中的景物描写的作用与现代文中景物描写作用是一致的,因此,掌握古诗景物形象的'鉴赏方法对阅读鉴赏现代文如散文、小说也有帮助,同时,对提高写作水平也会产生积极影响。

1、知识和能力:

(1)了解景物形象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景物形象鉴赏题的出题方式

(3)掌握景物形象鉴赏题的解题步骤,明确答题规范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歌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诗文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过程和方法

“先学后讲,现讲现练”,当堂反馈,合作探究。

如何由景物形象出发概括气氛特点、分析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及突破办法

如何由景物形象出发概括气氛特点、分析思想感情

方法点拨,以及借助互动练习予以突破

教学辅助设备

多媒体投影仪

主要教学事件

一、吸引注意

二、告诉学习者目标

(1)了解景物形象的含义和作用

(2)了解景物形象鉴赏题的出题方式

(3)掌握景物形象鉴赏题的解题步骤,明确答题规范

三、预习案检查与反馈

四、输入与示范新授材料

景物形象的含义

景物形象的特点:

1、多样性

例1、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是一首写景名诗,请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的景物描写。

2、与情结合

例2、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连叠用九个意象,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情?

景物形象的作用:

景物形象鉴赏题的提问方式及答题步骤

景物形象鉴赏题答题一般表达式

例3、柳永《雨霖铃》中“杨柳岸晓风残月三个意象”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绪?

例4、西楼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五、课堂训练

通过练习检查理解情况

重基础、分层次地进行有指导的训练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丰乐亭游春〔其三〕欧阳修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

这首诗写了暮春怎样的特征?游人对此怀有什么样的感情?

江行[宋]严羽

瞑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注]: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1)诗人为什么厌听棹歌声?

(2)请从“景”与“情”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江汉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

这是杜甫晚年客滞江汉时所写的一首诗。其中二三联用了“片云”、“孤月”、“落日”、“秋风”几个意象,请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六、强化重点

板书:

景境情

七、提问与答疑

八、结语与作业布置

竹古诗教案【篇8】

《江畔独步寻花》

知识与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说、读、背等方式,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一、从《清明》导入

1.齐背《清明》。

2.回忆学法。

请同学们好好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清明》这首诗的?

(1)将古诗读通、读顺,读出节奏。

(2)借助工具书边读边理解诗意。

(3)认真赏读,体会诗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表演读、交流。

3.板书课题:江畔独步寻花

二、走进古诗

1.简介作者。(学生利用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

2.学生初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初读《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各自试着朗读《江畔独步寻花》。

2.听录音带,划出节奏。

3.投影播放文中插图,并配以朗读录音,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品读《江畔独步寻花》

1.学生边读边结合文中插图展开想象。

2.同桌或小组间互相说一说诗意。

3.全班交流

(1)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春光把人熏得又懒又困,我倚仗着暖洋洋的春风在游春。

(2)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桃花一丛一丛地盛开着,仿佛是没有主人,你究竟是喜爱深红色的桃花还是那浅红色的桃花呢?

五、感悟春光美

1.学习了这首诗后,你有什么感想?

2.把这美丽的春景图画一画。

《清明》

知识与技能

1.会写4个生字。

2.读背古诗。

3.能根据诗句的描绘想像画面。

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展开想像,读懂古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

在读中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法:

导读、导析法。

学法:

自读自悟、合作、交流法。

教学准备:

朗读录音磁带、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投影出示插图,并配以古典音乐,尽可能把学生带入诗的境界。

2.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清明》这首诗的资料拿出来,互相交流。

二、走进古诗

1.学生各自试着读读《清明》,注意准确地读认“魂”“借”“牧”“遥”。

2.听录音,学生划出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古诗。

根据刚才听的录音朗诵,学生进行反复自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4.同桌之间相互示范读,互相指正。

三、走进诗中

1.自读自述

学生结合工具书自读自悟全诗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清明》所表现的画面和情境进行描述。

2.互读互述

同桌或小组间相互讲、相互说自主品味诗句的收获。教师作适当的点拨。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时节细雨绵绵,路上的行人,心中烦闷,像是丢了魂似的。

(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请问哪里有酒店?放牛的小孩手指着远处的杏花村。

3.让学生结合插图和诗中所反映的景与情,谈谈自己的感受。

四、拓展延伸。

找一些关于清明的诗句。

竹古诗教案【篇9】

1、 会认“蚕”字,会写“蚕”“桑”两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诵、熟练地背诵诗歌,并能准确无误地默写。

3、能领会诗的意思,并能说出一、二句诗的大意。

通过本诗的教学,让学生热爱富有情趣的乡村。

通过对本诗的阅读,使学生从中感受到乡村田园风光的美丽。

孩子们,在四月的春天,你们到过乡村吗?在你们心目中的乡村,是怎样的一种情景?下面我们来看看宋朝诗人翁卷是怎样来写乡村的四月的?

1、 学生在小组内自读。

2、 在班上交流,让个别学生在班上朗读,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同时让学生说说读了本诗的收获。

3、 教师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1、 学生自读诗歌,并借助字典、词典理解诗歌的意思。

2、 让一些学生说出自己对诗歌意思的理解。

整首诗的大意:四月的春天,万物复苏,山陵和原野上一片绿色,稻田里的水开始上涨,并映着天空的.光辉;杜鹃鸟声声地叫着,天空中飘落着如烟的细雨。在乡村的四月,闲人很少,他们都很忙,他们才刚刚把蚕送上山,又忙着插秧。

4、激发学生对勤劳的乡村人民的热爱。同学们,乡村的人民这样勤劳,你们心里会有什么样的感情呢?

古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是很富有情趣的,同学们试着说说你们收集到的描写田园风光的诗句。如: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茅檐长扫静无苔, 莫笑农家腊酒浑,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丰年留客足鸡豚。

工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一水护田将绿绕, 山重水复疑无路,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两山排闼送青来。 柳暗花明又一村。

1、写生字“蚕”“桑”,并至少组两个词。

2、抄写诗歌并能默写。

3、积累描写田园风光的诗歌,至少一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引导学生根据诗句想象出紧张的劳动场面和小孩钓鱼专心致志的可爱形象,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的能力,能默写《四时田园杂兴》。

4、理解诗句,引导学生想象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美好事物的情趣,感受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重点、难点:指导学理解诗意,领会感情,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同学们,你们都学过哪些古诗呢?谁愿意背给大家听?今天,咱们再来共同学习target=_blank>学习一首,题目叫《四时田园杂兴》。

播放课文朗读录音。介绍作者。

(范成大(1126—1193)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吴郡(今江苏苏州)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其诗题材广泛,对农民的痛苦,官吏的残暴等都有反映,诗风清逸淡远。著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吴湖录》等。)

1.释题:“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想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内容?

2.教师范读全诗,学生小声自读并思考:诗中都写了哪些人物?他们分别在干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3.指名试读全诗,引导回答上面问题。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查阅自己要理解的词语,并记录自己的疑难问题。

2.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①昼:白天。 ②耘:除草。 ③耘田:在田里除草。 ④绩麻:把麻搓成线。 ⑤各当家:各人都担负起一定的家庭责任。 ⑤未解:不懂。 ⑦供:参加。 ⑧耕织:耕田织布。 ⑨傍:靠近。 ⑩桑阴:桑树下。

4.引导学生试着解释全诗:

白天除田草,夜里搓麻条,村里的男女都担家。

幼童不懂耕田织布,也在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呢!

5.请同学们认真想一想:后两句表现孩童天真可爱的行为,目的是什么?(有力地衬托出农民勤劳简朴的生活)

引导学生观察图画、描述画面内容。(抓住儿童神态、动作、想象其语言)

6.放声自由读诗,想象其意境,体会农民一家辛勤劳动的生活。

这首诗风格清新自然,语言亲切朴实,富有泥土气息。描写了紧张而又愉快的劳动场面和田园生活的美好。

教学目标:

1、理解《渔歌子》的词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3、想象“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这句话的画面,并描述出来。

教学重点:

学习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

2、 读《渔歌子》有什么感觉?这首词写了哪些景物?

三、 自读词,提出疑问。

1、《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哪个朝代的人?

2、自学、对照注解或字典理解字词的意思。

3、理解全首词的意思。

在美丽的西塞山前,几只白鹭飞上天空。河边粉红色的桃花正在盛开,清澈见底的河水中有肥美的鳜鱼在游动。在风景如画的河边,诗人头戴青箬笠;身穿绿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久久不愿离去。

1、 请同学们自愿理解词意。

3、有感情地朗读《词两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 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1)教师告诉学生,有一位诗人读了《麦哨》这篇课文之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2)引导学生反复吟诵,细细品味。

(3)最后告诉学生这首小诗的作者就是老师自己,希望同学们展开想象,课后也写一首精美的小诗。

1. 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我们对乡村生活和田园景物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感受,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学习的收获。

2.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感受、体验。

5. 我们听了同学的汇报,自己也有很深的体会,把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写下来,可以写自己的经历、听到的、看到的或想到的,可以是景物、人或事,也可以是感受或体会

1. 自己轻声读一读句子,仔细看看句子中带点的部分,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1. 自读,想一想,这组诗句和什么有关?(都是和乡村田园生活有关的)

可结合口语交际,展示小组合作和单独完成的成果。如:“农村风光”图片展、讲一个农村儿童生活的故事、描写乡村景色的小诗等。

竹古诗教案【篇10】

【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会写6个字。

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

3、能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重、难点】

写字。

2、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目的】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揭示课题

1、图上都有些什么?

2、仔细看图,猜猜图上的人在干什么?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二、初读课文,认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标出生字,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顺。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由观察生字,为喜欢的生字组词。

3、抽生说说记住了哪个字?是怎样记住的?

4、游戏:

教师读一个生字的音,学生从卡片中找出这个字读三遍。

三、再读课文,了解诗歌大意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理解的地方。

鬓毛衰:头发都白了。

3、教师范读,学生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4、抽生说说。

5、生根据理解自由读课文。

四、试背课文

1、老师叙述诗意,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2、学生互背古诗。

齐背古诗。

竹古诗教案【篇11】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

【教学策略】

通过自主学习,小组交流讨论,学习和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理解文章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挖掘积累

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二、图片导入

出示课文插图:

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

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

(板书课题)

先来学习《草》。

三、自学

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

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

四、感悟

1、自由读古诗,思考:

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

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

(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

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⑴ “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

⑵ “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

⑶ 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

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

⑷ “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

五、朗读

1、自由读:

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

(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

2、多种形式朗读:

指名读;

配乐读;

竞赛读。

六、背诵

七、练习

1、填空:

离离______________,

一岁一____________。

野火______________,

春风______________。

篱落疏疏一径深,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飞入菜花无处寻。

2、按要求分类。

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

独体字:

左右结构:

上下结构:

上中下结构:

半包围结构:

八、书写

1、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

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

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

2、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

第二课时

一、背诵古诗《草》

二、自学

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1、读:

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

2、想:

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

3、说:

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

三、交流

1、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

2、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

四、朗读

1、自由读:

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

2、指导读:

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

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

3、竞赛读:

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

4、评价读:

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吗?

五、背诵

同桌互背;

指名背;

挑战背;

齐背。

六、拓展

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七、写字

学习其它几个生字。

【教后反思】

孩子们比较喜欢第一首诗,第一首为五言诗,字面上就通俗易懂。而第二首字多,又难,内容羞涩难懂,只有抓住孩子感兴趣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这种有趣的心里变化才能吸引住孩子,低段所学的古诗应该通俗易懂或带有趣味性才行。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六一新闻稿范文7篇

六一新闻稿 06-07

祝企业开业大吉的句子

企业开业大吉句子 开业大吉句子 06-07

小学毕业教师留言74条

小学教师 06-07

最新周年庆致词(精选4篇)

周年庆致词 06-07

2023医学报告

医学报告 06-07

古诗词读后感

经典古诗词读后感 古诗词75首读后感 10-09

钢琴学习计划7篇

钢琴学习计划 06-07

互动主持稿13篇

互动主持稿 06-07

安装劳务分包合同热门

安装劳务分包合同 安装劳务分包 06-07

夏天有关的古诗四十句

夏天古诗词 夏季古诗名句 07-30

作风建设承诺书

作风建设承诺书 06-07

全部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