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趣祝福 · 范文大全 · 有的人课件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的重要部分,认真规划好自己教案课件是每个老师每天都要做的事情。只有做好教案才能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没有值得借鉴的优秀教案课件素材?编辑精心筛选为大家整理出了最新的“有的人课件”供大家参考,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此外,您还可以浏览范文大全栏目的公司转正表总结

有的人课件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人运用对比手法,抒发了纪念鲁迅的感受,从中受到革命人生观教育。

2.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3.加强朗读,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重点】

在朗读中理解诗的深刻哲理。

【教学难点】

通过诗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鲁迅为代表的革命战士的伟大精神,培养“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革命人生观。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想】

1.通过请学生将诗歌中的“有的人”具体化的做法,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在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理解诗歌包含的深刻哲理。

过程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解题。

1.同学们,在新中国成立不久的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xx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隆重纪念自己的伟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臧克家先生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目睹了革命人民隆重纪念鲁迅的盛况。感受颇深,于11月1日写下《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2.文章题目与以往的文章有什么不同?(副标题)

二、走进作者和写作背景。

1.检查学生的资料搜集情况(关于鲁迅和臧克家)

2.根据学生的回答,简介鲁迅生活时代背景降低学习难度。

3.感知鲁迅作品《自嘲》《野草》。

三、初读知大意

1.师范读:诗歌中写了几种人?(两种人)

2.全诗运用了什么写法?(对比)

四、研读品内容。

(一)生自由研读

1.这两种人分别是什么样的人?

2.哪些语句具体描述了着两种人?用“ ”和“ ”分别标注出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根据所写的内容与结构的不同,全诗可分为几部分?

(二)学生汇报,评议共进,教师相机点拨并梳理成果

学生讨论,明确:

1、被人民憎恶的人,被人民爱戴的人;

残酷剥削人民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

妄想流芳千古的人, 一心默默奉献的人;

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人,处处为他人着想的人。

2、一种是有益于人民的人,一种是危害人民的人。

3、对人民的态度不同;对功名、荣誉的追求不同;对生命的意义的观念不同。

五、联系实际谈收获

1、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2、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六、总结

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鞭挞了反动统治者。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点,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

七、作业(小练笔)

模仿本诗的格式创作两节小诗,写作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类人。

有的人课件 篇2

1对教材的理解

《有的人》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臧克家于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鲁迅逝世13周年而写的,所以副标题是“纪念鲁迅有感”。

“有的人”是个引人深思的题目。诗中举出了完全对立的两种人加以对比。

全诗共七节。全诗热情歌颂了热爱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无情的鞭挞了反动统治者。诗歌在表达上的突出之点,是运用对比和反复的手法。

2学生学龄特点、心理特征分析

学生在学习经历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是非观,价值观,有了自己的见解,善于围绕一个问题深入探究,更喜欢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学习环境。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他们的学习动机。

3理念应用

(1)激发读书动机

在教学中,以“比赛读书”贯穿教学全过程,学生在准备活动中,“无为而为”地深究了教材;在活动中,理清思维,感悟教材。

(2)有效实现对话,发展语文素养

通过与文本的对话,深究文字的内涵;与同学的对话,完善自己的理解;与老师的对话,深化对情感的感知;与作者的对话,感悟表达意图。

(3)多元评价,营造竞争合作的学习氛围

生生互评,自我评价,师生评价,在多元的评价中,学生准确了解自己思维,知识,技能的水平。

(4)以读代讲,引导发表个人见解

有层次的组织读书,由浅入深地感知教材,最终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歌内容,研读语言文字内涵,感悟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培养倾听他人见解的习惯,锻炼发表个人见解的能力。能有感情地朗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及人民对待他们的不同态度,培养学生明确的是非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教学流程:

课前交流:自信的人怎么站?自信的人怎么坐?

谈话导入:六年的小学生活,让我们从书本上认识了许多人格上伟大的人。你能用简短的语句评价一个人吗?(学生评价)这些伟大的人,都离我们而去了,但他们的精神仍留在我们的心中。正如司马迁所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敛,埋掉。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这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我们能忘记他吗?事别13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请大家看课题,本文课题与其他课题有什么不同。(介绍副标题)我很喜欢这首诗,让我们共同分享。

初读:你想给这首诗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吗?初次见面,一定要真诚:读两遍,不要忽视一个字。(检查,评价,正音)

再读:仅仅准确就够了吗?还必须流畅:把每一句都读流利,再读两遍。

挑战朗读,启发个性化理解,适时点拨:谁敢跟我比赛朗读?光有自信是不行的,我读了十多次,而且有我自己的理解,现在就比对你们不公平。给你时间,试着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把你的见解写在书边的空白处。(学生自读自悟)交流自己的感悟,适时点拨:

1《自嘲》诗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先生始终爱憎分明,与敌人顽强作战,为人民勤恳工作。

2“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一切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鲁迅以野草自比,为了革命,甘愿献出自己的一切,乃至于生命。这是一种彻底的牺牲精神,一种“无我”的人生境界。

3讨论:这首诗写了拿几种人?鲁迅属于哪种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炼板书: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的活,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4再做准备,比赛朗读。

评价赏析,引导创作:你认为作者哪儿写得好,值得你学习。试创作一句或一小节。(交流展示)。

赠送诗歌:

某人

泰戈尔

你的天性是忘掉自己,

我们心中却把你牢记。

你总是爱把自己隐匿,

我们的爱戴使你放射光辉。

你把发自心灵的光芒,

带给那黑暗的东西。

你从不寻求名声和崇拜,

可是爱之神发现了你

板书设计:

有的人

——纪念鲁迅有感

爱人民人民爱

有的人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1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2了解诗歌语言的一般特点。

3认识本诗所表达的活与死的辩证关系,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教育

学习重难点

把握这首诗运用对比抒发感受的写法,体会哲理性议论的作用。

一、作者介绍:臧克家(1905—20xx年2月5日晚8时35分在北京逝世)我国一代杰出诗人,著名作家、编辑家。1933年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这部诗集真挚朴实地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忍与民族的忧患。此后,他陆续出版的诗集、长诗有《罪恶的黑手》、《自己的写照》、《泥土的歌》、《宝贝儿》、《生命的零度》等十多部

二、自主预习

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妥协()倾向()摧残()恶劣()

腐朽()摔垮()

2.按拼音写汉字。

狂wàng()保zhàng()坚rèn()

kuì()败yì()制zēng()恨

3.改正词语中的错别字。

疲备不堪()迫不急待()藏克家()峰芒毕露()

永往直前()开僻道路()不曲不挠()头昏脑涨()

4.结合句意,解释划线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牛马:像牛马那样。

B.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抬举:抬起往上托。

C.有的人,他活着别人就不能活。别人:指人民大众。

D.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活:肉体存在。

5、《有的人》作者是(),它选自(),是一首()诗。

6、采用多种方法朗读,感知内容。

三、合作探究

1如果没有副标题,你能知道本文是为纪念谁而作吗?

2这首诗是为纪念鲁迅而作的,为什么以“有的人”为题?

3诗歌中运用的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四、研读文本,合作探究

1、第一节中的“死”与“活”具体是什么意思?两个有的人分别指谁?

2、第2—4节分别是从什么角度进行对比的?第1节与第2-4节之间是什么关系?

3、第5—7节与前四节在内容、结构上有怎样的联系?

4、这是一首富含生活哲理的诗。诗中告诉我们哪些通俗而深刻的道理呢?

5、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四、展示反馈

五、拓展延伸

1下面是小鹏摘抄的鲁迅名言,这些名言反映了鲁迅的哪些精神?试概括其中的三个。

名言一: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名言二: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名言三: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名言四:单是说不行,要紧的是做。

名言五: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2你还知道哪些为人民服务的典范?请列举出来

3学了本文,你认为在今天,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呢?

有的人课件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了解课文资料。

潜力目标: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

情感目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自嘲》一诗,引人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带人新课时的学习。

二、介绍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的基本资料。

1.听朗读带,或者教师范读全诗。

2.学生自由朗读全诗,思考:这首诗的体裁是怎样的

四、品读诗歌,理解诗歌资料。

1.学生齐读诗歌。

(1)诗歌的首节中活与死的含义有什么不同

(2)如果将诗歌中涉及到的人直接点出,在表达效果上会有什么变化

2.引导学生细读诗歌,对诗歌当中其他语言运用精妙的地方加以品味。

五、精读诗歌,领会诗歌感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诗歌。

注意体会每节诗歌中的具体感情。

2.指名学生朗读诗歌,要求能够读出各节的真实感情。

编辑推荐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必备13篇)


老师职责的一部分是要弄自己的教案课件,但老师也要清楚教案课件不是随便写写就行的。教师应该不断总结经验加强教案制度的培养。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些关于“只有一个地球课件”的知识点,还希望您能从本网页有所收获!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0个生字,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明白“只有一个地球”,懂得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三、教学难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语,明确要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简介地球。

2、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课文去走近地球,了解地球吧!请同学们放声读读课文,注意把生字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5、默读课文,同座讨论:课文写了有关地球的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6、交流反溃

三、研读课文,深究题意。

过渡:同学们,一周前我们围绕我们周围环境状况,有哪些治理措施,还有哪些需要改进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及资料搜集工作,现在谁来汇报一下?说时要说出资料的来源。

1、汇报调查和资料搜集情况。

过渡:同学们知道得真多,由此看来我们周围的环境已经不允许再破坏了,我们还知道,全世界的人都是地球村的居民,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那么,地球的现状又如何呢?请大家自由地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思考:

(1)这个地球是怎样的?

(2)人类社会有哪些破坏地球资源的方式?

(3)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个地球?

3、交流反溃

四、读写结合,提升情感。

相信每一个同学了解到这些,心情都是沉重的。这时,你一定有话对地球母亲说,对类说,或者对自己说吧?把你的心理话写下来吧!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借助多媒体,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3.产生保护地球的意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力所能及的事做起,争做小小宣传员。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要一个地球的道理,明白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1、地球资源枯竭了

多媒体课件2、伤痕累累的地球,人们不安全了

多媒体课件3、地球的自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跟我们朝夕相处,你了解地球吗?谈谈你对地球的了解。

生回答。

师总结:是呀,人类时代在地球上繁衍生息,把地球称为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只要一个地球》(出示课题)

二、解题,初步明理

生读课题,思考;你从课题中明白了什么?

三、尝读课文,读中自悟

1、生通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边读边用笔做上记号。

2、生再细读课文,进一步弄清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这个问题。

四、师生共悟,深层理解

小组选定代表汇报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师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指导朗读,借助多媒体课件,理解重点语句,弄清楚一下知识点:

1、地球渺小

重点语句:但是,地球又是一个半径只有6300多公里的星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地球表面的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而人类生活的陆地大约只占其中的五分之有一。

2、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1)师简单讲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展示课件1: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不加节制地开采资源,会造成资源的枯竭,知道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

要求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从生活用煤价格的不断上涨了解资源的有限性。

(3)展示课件2;图配合解说词,学生视听后感受到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的滥用化学品,会造成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生态灾难。

(4)回到课文,感情朗读3、4自然段。师问:你从这两自然段中明白了什么?

(5)展示课件3:地球的自述,在画面解说中,让学生感受到满目疮疼、伤痕累累的地球,已经不再永久造福于人类了。用我虽已伤痕累累,但人类还会治好我的。作结尾。

3、无法移居

师讲述40万亿公里需航天飞机以每小时2000公里的速度,估算要飞行20万年。

生在朗读中体会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再读全文,谈谈你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理解。

五、情感形成,读写结合

师问:面队这个可爱而又易碎的地球,我们该怎么办?

1、学生各抒己见,适当展示自行搜集的有关开发新能源的知识。

突现保护地球,开发新能源,做好身边事,做好小宣传员的思想。

2、指导学生多形式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3、学生写出保护地球的倡导语,要求简短明了。

六、总结全文,写法指导

师: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再浏览课文,看课文采用什么手段把知识讲清楚的?

生回答。

师点拨总结,要求学生将这些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篇3

【设计理念】

着眼于每个学生的发展,力求将“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新课程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给学生一个开放的课堂。课前让学生自己查阅有关的资料,完成生字词预习,这样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激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让学生自主读书、读中感悟,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并将读懂的内容大胆地展示出来,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的自信心及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最后,精心设计选择性作业,促进学生把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情感延伸到课外的语文实践中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2.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正确读写“遥望、晶莹、矿物、恩赐、节制、滥用、威胁、目睹、指望、移民、设想、和蔼可亲、资源、枯竭”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拼读、组词等达到掌握本课生字与新词;

2.通过多读、有感情的朗读,达到熟读课文的目的;

3.通过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加深对地球的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

【教学重点】: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有血有肉、爱我们的母亲,除了这个母亲,还把什么也叫做母亲?(老师、祖国、大地、黄河、地球……)今天,老师就带你们去见一见这个美丽的星球,人类共同的母亲——地球妈妈。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同学们,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鼓励学生质疑、教师表扬。)

二、检查学生预习生字词情况。

1、课件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2、多音字:薄扁

3、注意“蔼”、“竭”、“赐”写法。

三、整体感知,自主阅读

1、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主朗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地球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2、一边读课文一边用“——”划出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用“~~~”划出写地球容易“破碎”的句子。

四、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1、引导学生归纳课文讲了地球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2、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地球的“可爱”。(鼓励学生汇报并朗读体会,重视语感培养。)

①“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②“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③“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3、小组汇报说明地球“易碎”的句子。(课件出示)

4、举例说说哪些是生态灾难?(课件出示)(教师此时应成为参与者,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

5、相机出示资料引导学生读:看了这些,你想说什么?

6、有感情地齐读“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

7、我们应当怎样对待地球呢?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把你此刻感受到的尽情读出来,站起来用你们的声音、你们的力量呼吁全人类。(齐读)

五、小结:

茫茫宇宙,灿烂星河,只有地球才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只有一个地球,除此之外,我们别无去处。本篇课文是一篇说明文,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地球很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方面的内容,还知道地球的可爱和易碎。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本课的表达方法和说明方法以及进一步体会如何保护地球。

六、选择性作业:

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4月22日是什么日子吗?作为地球村的小村民,我们应该赶快行动起来,是吗?请看屏幕上的提示(课件显示):我们的口号是──小行动保护大地球!请同学们课外完成……

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用我们的绿色行动让绿色永恒吧!

小画家:请你画一幅“珍爱地球,保护环境”的环保宣传画。

广告设计师:请你设计一个“人人都来保护地球”的广告。

宣传员:请搜集保护地球的资料,练好朗读,然后上街宣传。

小作家:请写一份倡议书,号召人们要自觉保护地球、美化环境。

绿色使者:请围绕“世界地球日”策划一次绿色行动。

小研究员:请确定一个环保小课题开展研究活动。

板书设计:

地球的渺小

13.只有一个地球自然资源有限精心保护、造福后代

(美丽、可爱)目前人类无法移居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篇4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自永吉县xxx中心校的教师,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只有一个地球》,具体程序如下:

一、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的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语言朴实、结构严谨,饱含深情,介绍了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不能移居”三方面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二、设计理念

语文课是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除了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信息社会所必备的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本课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引向语文教学的课堂,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大量信息传递给学生,借助网络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在探究中理解,在理解上朗读。扣住课题“只有一个地球”感受地球之美,认识地球资源现状,升华对语言的感悟,激发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在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综合能力也得到培养,从而达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学科的有机整合。

三、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课的开始,我运用多媒体,借助网络呈现“地球”飘浮于太阳系的神奇美景,让学生对地球母亲有了初步的感知,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为下一个教学环节的切入找到了契机。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师生共同归纳三个探究主题,让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指导,这正体现了: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与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美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列数字和打比方的方法写出地球的渺小的。然后借助网络,将丰富的地球资源展现在学生面前,使他们深刻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借助网络,让学生观看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家园被破坏,孩子们会禁不住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增强学生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收集有关行

星与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这样,情感熏陶与

语文实践活动相结合,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五、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篇5

一、课文内容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二、学情分析

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就已经接触过多篇说明文,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说明文的能力,绝大多数同学熟练掌握常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对说明文的结构及语言特点也都有所了解。对于“环境保护”这一类的题材,学生在社会宣传,校内活动,科学课以及课外阅读中都有比较广泛深入的接触,所以学生在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方面较为容易,在理解体会“结论是如何一步步得出的”这一论证方法上面稍显吃力。

三、教学目标

1.会写“莹、裹”等12个字,会写“晶莹、摇篮”等20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说出课文表达了怎样的观点,是怎样一步步说明这个观点的。

4.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并与同学交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1.抓住关键句,说出课文主要内容。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体会课文是如何一步步得出“保护地球”这一结论的。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1.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只有一个地球》,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教师导:“只有一个地球”,所以_________。

(预设并板书: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

(设计意图:“只有一个地球”,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同学们齐读课题的过程就是喊出口号的过程,加之在预习时学生已经通读过课文,此处就自然地带出了作者的“呼吁”,直入主题。)

3.同学们非常会读书,能从题目推想到作者要呼吁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看看下面的词语,哪个容易写错、哪个容易读错?词语的意思你是否都弄明白了。

晶莹包裹摇篮和蔼可亲矿产资源映入眼帘

慷慨提供贡献滥用基地目睹即使渺小

4.指导书写:莹蔼慷慨裹(形近字:褒衷衰哀衮)

5.强调读音:映入眼帘提供滥用即使。

6.理解词语。

晶莹:光亮而透明。文中指地球的外表光亮而透明。

恩赐:原指帝王给予赏赐,现泛指因怜悯而施舍。

滥用:胡乱或过度地使用。文中指胡乱或过度地使用化学品。

威胁:用威力逼迫、恫吓,使人屈服。文中指自然资源被破坏及一系列的生态灾难,会对人类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危害,甚至最终使人类无法生存下去。

渺小:非常微小。

(设计意图:扎实字词基础,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二、抓关键句,梳理内容

1.出示课后第一题。

(1)默读课文,结合关键句,说说课文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学生默读课文,逐段批画关键句,注意抓住要点不遗漏。

(2)第1、2自然段关键句。

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要点:美丽渺小)

(3)第3、4自然段关键句: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引导认识:自然资源可分为“不可再生资源”和“可再生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资源的矿产因为人类不加节制的开采,必将加速枯竭。可再生资源因为人们滥用化学药品,不但不能再生,而且威胁人类生存。)

(4)第5、6、7自然段关键句: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引导认识:在一定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建造移民基地也不可行。)

(5)第8、9自然段关键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引导认识:引用宇航员的感叹,以假设式的递进写出人类的选择只有这一个)

(设计意图:扎实字词基础,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2.集体交流讨论,明确主要内容。

随着学生讨论,相机出示:

(1)地球美丽但渺小;

(2)地球的自然资源有限;

(3)目前,人类还无法移居其他星球;

(4)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进一步整理和明确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为体会各要点关系做铺垫。)

三、厘清每段内容,体会内在联系

以上四个内容,作者最想说的是哪一个内容?这个呼吁,也可以叫作“结论”在课文的第几自然段?

(第9自然段:我们要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这一结论,是怎样一步步得出的?我们一起来看看课文第一部分,请2名同学分别读课文的1、2自然段。同学们一起说说,课文从哪些地方写了“地球美丽又渺小”?

(引导认识:从宇航员的视角,抓住颜色、形状等特征描写地球的美丽,接着以列数字的方式说明地球相较于宇宙而言是渺小的。)

其余的三个方面,作者在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先写什么再写什么?默读课文,自主批画。

集体交流,聚焦:

第二部分从“自然资源有限”感悟“只有一个地球”。文章从“不可再生资源的枯竭”与“可再生资源遭受破坏”两方面入手,描写了地球资源面临的危机:首先矿物资源的形成需要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因此,“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就可能面临“枯竭”的危险。另外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各种本来可以再生的资源,由于人们“随意毁坏”“滥用化学品”,不但不能“再生”,还酿出“生态灾难”,威胁人类的生存。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人类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另外,从“但是”这个转折句前后可以看出自然对人类的态度是“无私的、慷慨的”,人类对自然的态度是“不加节制的、随意毁坏、不顾后果的”。

第三部分从“目前人类无法移居”感悟“只有一个地球”。课文引用科学家研究成果说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这里需重点引导学生理解“40万亿千米”的概念,如,可以通过举例,以目前一般飞机的飞行速度来估计,40万亿千米大约需要600万年时间才能到达,同时要强调对“至少”这个词语的理解,体会文章用词的严谨。从而使学生明白:就算有适合的第二个星球,人类也无法到达,因此,地球是唯一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而至于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种种设想,即使能够“实现”,也是遥远的事情,况且不可能有多少人去居住。

第四部分联系实际,提升情感,使每一个学生明白: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抓住“可爱、容易破碎”再次体会地球的“美丽、无私”与人类的“丑陋贪婪”,体会作者说明事物,表达情感从“感性——理性——升华情感”的手法。

课文是如何一步步得出结论的:

内容上,作者首先写宇航员介绍太空看地球美丽壮观的样子,通过列数字和同整个宇宙作比较的方法,说明地球是渺小的;然后通过地球是无私、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的典型事例,说明地球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接着以“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吗”的问题,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说明人类无法移居到别的星球,最后,宇航员的感叹令人为之一振,呼吁人们保护地球,不能再破坏地球的资源了,进而得出结论:“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逻辑关系上,它们之间存在着因果相关的内在逻辑,前者是依据,后者是结论。使得作者的呼吁经过问题的说明,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表达情感方面,从“感性——理性——升华情感”,首尾都以宇航员的视角,同时也是看待问题的最高视角,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和讨论,鼓励学生提出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

第二课时

一、品读语言,体会特点

1.默读课文,想想文章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批画句子,进行佐证?

(大量采用说明方法;多种修辞或描写或抒情;连词的使用;句式的变化)

2.集体交流,感受课文语言准确、严谨、科学以及生动的特点。

以下为预设:

(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这句话运用了描写,展开想象。“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晶莹的球体”可以感受到,在宇航员的角度看地球的美丽壮观,从而也更能够体会“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地球是人类及其他生命繁衍的地方,地球与世间万物是不可分割的,读起来极富感染力。)

(3)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拿矿产资源来说,它不是谁的恩赐,而是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这句话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以矿物资源为例,具体地说明了地球上矿物资源生成非常不易,而且是有限的,提醒我们珍惜资源,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会加速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枯竭。)

(4)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等,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用在这里说明水资源等自然资源以前是可以再生的,但由于人类的破坏,变成不能再生了,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5)再说,又有多少人能够去居住呢?

(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语气,说明即使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能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够去火星或月球上居住。)

(6)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各种资源都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结尾既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同时又揭示了文章的中心,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呼吁人类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子孙后代)。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基本的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效果。聚焦课文中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表达的妙处,进而理解文章主旨。)

二、结合实际,设计环保宣传语

1.说一说:读下面的句子时,你想到了生活中的哪些现象?

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就“破坏环境”“滥用化学品”现象进行自由地表达交流)

2.设计环保宣传语。

(现象:乱砍乱伐、乱倒垃圾、无节制开采、大肆捕杀、乱排乱放导致水资源及大气受到污染等现象。)

标语:(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2)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3)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设计意图: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篇6

一、说教材

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组教学内容是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旨在通过一系列课文的学习,在掌握课文生字新词,积累语言的同时,理解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思考问题;同时,也为口语交际和习作做了铺垫,通过以“珍惜资源”为主题的口语交际活动,以及针对浪费资源和污染环境的现象写一份建议书或根据漫画写环保故事的习作练习,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只有一个地球》是本组第一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知识说明文。文章语言朴实、流畅,结构严谨,条理清楚,又饱含着深情。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我们要精心保护这唯一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二、说目的

针对学生实际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将教学目标定位在: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过程与方法:品析重点语句,联系现实生活实际,体会资源有限的根本原因;情感与价值: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的探究阅读,达到教学目标提出的感受地球之美,从小树立环保意识的要求;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

三、说学法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以课后问题引导学习,讨论和交流,诱导学生读进课文中去,又从课文中想开去。

四、说过程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选读探究——升华情感——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选读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将自己最感兴趣,最想了解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孩子们质疑问难。在师生的共同梳理下,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教师相机引导。

这样设计,意在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1、地球的可爱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探究学习时,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慷慨无私”。引导学生抓住 “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数字说明和打比方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渺小。

2、地球的易碎

当学生选择这一主题探究时,引导他们通过自读,把握“矿产资源必将枯竭”、“再生资源不能再生”两个要点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实际,感受人类破坏地球的种种行为,看到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将语文课堂与大千世界、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正体现了“小语文、大社会”的教育理念。

3、地球的唯一性

当选择这一部分学习时,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严谨。接着,让孩子们相互交流课前搜集的九大行星的资料和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又初步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网络信息的能力。

(三)升华情感 这时,让孩子们把最想说的话与同学们交流,并通过网络在“小论坛”中发表。这样,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活动就完美地结合起来了。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实现了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整合。

(四)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学完这课,我设计了可由孩子们自主选择的作业。他们有的制作环保网页,有的发出环保倡议等,并且通过网络发送到网上去,在展示台展示,引起强烈的共鸣。

这样的设计,注重了跨学科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课堂走进了社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教学观。

五、说板书

为求得在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使学生对全文的内容、主旨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力求简单、明了,特作如下板书:

13.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壮观

可爱 和蔼可亲

慷慨无私

无法移居—只有一个地球

矿产资源必将枯竭

易碎

再生资源不能再生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篇7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了解淡水资源严重缺乏是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话题,了解森林资源骤减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危害。

2、懂得节约用水和保护森林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3、树立环保观念,能为环境保护献计献策。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中间一个环节,体验淡水资源的严重缺乏。前面讲到了水的重要性,可以说世界上的万物生长都离不开水。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既然水对于人类如此重要,那它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呢?答案无疑是否定的。那么我国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到底是多少呢?我们来举个例子:这是32块小磁铁组成的圆柱,代表世界上的水资源,包括海水和淡水。让学生猜一猜:世界上的淡水资源有多少?也就是这儿的几小块?学生自由猜一猜,当有学生说一块时,问问他是怎么知道的?然后揭出一小块大声告诉学生:这就是世界上60亿人口使用的淡水资源。可是,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南极和北极,被厚厚的冰川覆盖着。可直接利用的只占这里的0.3%。就是千分之三,你知道是多少吗?老师给大家看(揭下一小片碎片,告诉学生)这就相当于我国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同学们,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自由说感受)过度:正因为水资源如此缺乏,所以许多地区的人们至今还过着缺水的日子。你能想象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吗?(课件播放视频片段:妈妈,我要喝水)观看后畅谈感受。

总结:同学们,看着他们那瘦弱的肩膀上晃荡的水桶,那一碗碗浑浊的水,那一张张失去童真的小脸,那特殊的洗脸方式。听着他们那一声声嘶声力竭地呼喊:妈妈,我要喝水,以及妈妈那无助的双眼,我们的心无比沉重。如果我们再不节约水资源,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后,我们的子孙也许也将过着这样令人无法想象的生活。所以,节约用水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为了我们自己,为了我们下一代,为了那些因缺水而挣扎在死亡边缘的人们。让我们赶快行动起来吧!

我为什么这样设计呢?本课的关键词是:有限的资源。种种事实告诉我们,世界人口日益增长,而资源日益减少,所以保护资源迫在眉睫。为什么当今那么多孩子没有节水意识呢?我想那是因为他们对淡水资源的缺乏并不太了解。我们都知道地球上97%是海水,3%左右是淡水。可直接利用的只有3%的0.3%。空洞的讲解和数字的感知并不能在他们的头脑中烙下深深的印记。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设计了“分割磁铁”这一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切身体验到淡水是非常缺乏的。紧接着又让他们观看人们缺水的日子,让他们的心灵受到深深的震撼,如果再不节约用水,我们的后代将无法生活。从而激发节约用水的道德情感。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篇8

教材分析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的重要性。课文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人类活动范围很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又被不加节制的开采或随意损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自然资源的枯竭的威胁。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人类居住。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本文语言朴实、流畅自然,清晰的说理,又饱含深情。尤其在表达方面,本文注意用词的准确性,行文十分严谨,知识性较强。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能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语言材料的巧妙组合以及在谋篇布局上的条理性。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育学生要珍爱地球,善待地球。了解课文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材料的能力,通过调查地球的资源以及地球所受到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具备查找资料补充课文内容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并且无私的奉献着。你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地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来了解我们这位母亲。(板书,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家园地球吧! 就让我们乘坐中国人自己研究的宇宙飞船,去太空旅行吧。(播放课件)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发射了。请同学们睁开眼,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地球美吗?看到这个美丽的星球,你用一句话来谈谈感受?(生说)

2.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看看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4.课文读完了,老师给大家提个问题:宇航员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发表了怎样的感慨?(生说)

(板书: 可爱 容易破碎)

三、整体分析,点拨升华

1.你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到地球的可爱?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语句分析理解。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第一段,学生评价。

老师也想读一读,请大家自己听。(教师范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我们的母亲地球吧!(学生齐读)

2.地球的可爱仅仅是因为它的外表美吗?(学生谈谈自己的认识)

从文章中哪些段落可以看出?(学生读有关的段落)

让学生体会出地球的慷慨。理解能把有限的资源无私的奉献给人们这就是最大的慷慨。

读到这我想同学们应该理解到,为什么我们把地球称为我们人类的母亲了。

只有母亲才能有这样的心去包容、去奉献。

3.理解了课文相信大家会读的更好。(学生读课文)

4.是啊,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对人类是慷慨无私的,他像母亲一样为我们提供了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在我们的心中,他永远都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可亲可爱。

5.在我们的眼里,地球是那样的坚固。地球的容易破碎又表现在哪些地方呢?

(1)地球的渺小。谁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地球的渺小?

(2)资源有限。谁来说说地球上矿产资源的有限性?

(3)谁来说说可再生资源的情况又是怎样呢?

(4)完成填空:

地球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地下埋藏的( ),如果人们没有节制的开采,最多开采二三百年就没有了。人类生活所需要的( )、( )、( )、大气资源,由于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如果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就会造成一系列( )。

大家通过练习,了解到我们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这个练习也告诉了我们一个写作的方法:我们想要阐明自己的观点,可以采用举实例的方法。

6.我们的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她却依然在遭受着破坏。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有关生态环境遭受破坏的资料。请你根据自己收集的图片、资料,讲解我们的地球遭受了怎样的灾难?(生说)

7.老师也收集了有关的资料。想看看人类给地球造成的灾难吗?(课件展示:)

被染成红色的小河;黑色的水上漂着人们丢弃的垃圾;满是泥沙的浑浊的河流;被砍光树干后留下的树桩,人们正在整理砍伐下来的木材;被无情猎杀的藏羚羊;黑烟侵蚀着蔚蓝的天空,空气令人窒息;人们日夜不停的滥挖矿山……;

同学们,看着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图片,我仿佛看到地球在哭泣,你不想说点什么吗?

8.地球这个孕育着亿万生灵的神奇母亲,我们只有保护她。那是因为——

(课件展示:)

科学家已经证明,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学生齐读。)有什么不对吗?学生找出问题,少了“至少”二字。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让学生比较这两个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从而让学生理解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

学生对比着进行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

9.同学们,我们只有一个地球!但我们可亲的地球妈妈,正在遭受着无情破坏我们的家园——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们一起去精心保护她。

请同学们带着对地球母亲的一片爱心,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看到我们的地球母亲所遭受的灾难,我们能为保护地球做点什么呢?(生说)

四、全文小结

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了解了地球母亲的苦难。作为一名小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为保护地球母亲做贡献,让我们的家园的天空更蓝,空气更清新,清清的河水鱼虾欢畅,处处山青水秀、鸟语花香。

作业设计

倾听家园的呼唤语文实践活动,展示介绍空气、水资源、森林资源等被污染和破坏的情况,可以是资料图片,也可以是文字介绍。

教学反思

五年级学生曾接触过有关的说明文。在本课中除了让学生体验用词的恰当外,课堂中还可以适当的渗透有关说明方法。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收集整理有关的材料,完成倾听家园的呼唤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锻炼学生的能力。教学过程按设计进行,抓住了重点,引导学生在自由阅读的基础上,理解地球的慷慨与无私,地球的渺小与容易破碎,在此基础上使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教学中较好地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将语文和相关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文和思想认识,实现了教学目标。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篇9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组元第13课《只有一个地球》。

教材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用词严谨,表达生动,是本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同时,课文多处采用比喻、拟人等手法,体现了科学小品文语言的生动形象性。全文融科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于一体,在介绍科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激发读者的情感,启迪读者的思想。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了解地球的有关知识,懂得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二是引导学生学习“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方法,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三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难点是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

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都有了新的飞越。他们有了独立思考、分析的能力,敢于在交流和讨论中根据自己的阅读体会及已有的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悟,并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自己特有的方式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些因素对本节课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方向和学生的主体活动都是围绕本课的教学目标来进行的。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

和归宿,也是学生的最终目的。】

● 1、学会本课七个生字,能理解“渺小、矿产、恩赐、慷慨、枯竭、滥用、威胁”等词语;了解地球的特点、有限的资源及人类的开发对地球产生的危害。

● 2、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和搜集处理网络信息能力。

● 3、激发学生珍爱地球、善待地球的情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难点就是教学重点与教学难点的合称。教学重难点是书写教学计划的必备要素之一。】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含义。

教具准备: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园,她孕育了亿万个生灵,并且无私的奉献着。

你知道她是谁吗?对,她就是地球。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文章《只有一个地球》,来了解我们这位母亲。(板书,齐读课题。)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语文课要想上好,导语是非常重要的,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一环,是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它像钥匙悄悄地开启学生的心扉。像磁石深深地吸引住学生,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能激励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同时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为学习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新授

一初读读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去看看我们的家园地球吧!就让我们乘坐中国人自己研究的宇宙飞船,去太空旅行吧。(播放课件)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的飞船马上就要发射了。请同学们睁开眼,这个水蓝色的星球就是我们的地球。地球美吗?看到这个美丽的星球,你用一句话来谈谈感受?(生说)

2.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指名读课文。)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预习不但可以巩固复习已有知识,初步感知新教材,还可为接受新知识扫清障碍。同样的,预习也能够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看看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导: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类一次又一次去太空遨游,当宇航员在太空目睹地球发出这样的感叹。(课件)

请同学读,教师板书。

导:地球因为什么而可爱,又是什么原因让他容易破碎,我们一起到书中去寻找答案。 【托尔斯泰说过这样一句话: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这话很有道理。兴趣往往是学习的先导,有兴趣就会入迷,入迷就钻得进去,就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因此,在讲读新课之前,我在导语设计上细细揣摩,再三斟酌,其目的就是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创设一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氛围,使学生饶有兴味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

三、细细品味、研读悟情

一地球的可爱

导:请同学们出声朗读课文,看看书中那些描写告诉我们地球是可爱的。

1、学生自读文章,并进行学习。

2、汇报

(1)据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介绍,他们在天际遨游时遥望地球,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

①自由读读这个句子,说说读后有什么感觉,是怎么感觉到的。

②学生谈体会,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晶莹透亮、相互交错、薄薄的、“纱衣”体会地球的美丽壮观。

③观看课件:太空中的地球,感受地球的美丽。

④指导朗读,读出地球的美丽,读出对地球的赞美之情。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朗读不仅是一项活动,更是一门艺术,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也不容忽视的内容,有其重要的作用。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将“朗读”作为一项培养学生能力的任务,要求教师对学生加强训练。日前,“中华古诗文诵读工程”的启动不仅得到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大力支持,更受到各界人士的普遍欢迎。由此可见,朗读是何等的重要。让我们真正重视朗读,提高朗读水平,让学生这一主体在朗读中充分体现出来,让朗读的作用完完全全地发挥出来。 】

(2)地球,这位人类的母亲,这个生命的摇篮,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

①学生谈谈读后的感觉以及是怎么感觉到的,在重点词语下面作上记号。

②看课件,进一步感受到地球的美丽。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使课堂内容由静态灌输变为图文声像并茂的动态传播,不但可以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而且还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取得传统教学无法取得的效果。但在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一定要把准时机,辅助到“妙”处、“巧”处,才会取得事半功倍之功效。】

③说说该怎么读,有感情的朗读。

(3)地球是无私的,它向人类慷慨地提供矿产资源。

①用前面的方法(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思想感情,并通过朗读表达感情。),(视学生汇报的顺序来定放手让学生自由学习句子)

②汇报,指导朗读,读出对地球的感激之情。(自由读、齐读)

地球如此可爱,为什么又是容易破碎的呢?

让学生默读学习。汇报

(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①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

②为什么说地球是渺小的?

③课件演示地球的渺小

④朗读。

⑵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①通过比较句子,理解“本来”的含义。

②学生谈谈所知道的生态灾难。

③课件播放地球环境所遭受的破坏。

1/3土地面临沙漠化

80个国家严重缺水

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威胁

④看着苍老的母亲,青春不再的母亲,伤痕累累的母亲,你的心情是怎样呢?你想对地球妈妈说点什么呢?(学生发言)

四、移居

导:有人说了,宇宙空间不是很大吗?那里有数不清的星球,在地球资源枯竭的

6时候,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吗?

1、学生学习科学家已经证明。(课件)

2、科学家的设想。

五、保护

导:只有一个地球,如果他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如果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了,我们很难从别的地方得到补充,我们要:(课件)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回顾

地球是可爱的,又是容易破碎的,最后让我们再次告诉人类: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请精心保护地球!(板书)

七、课堂练习读写结合

面对母亲那哀伤的眼神,作为她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应答呢?(写在纸上)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言文字的训练涉及到“阅读理解”“积累运用”几个方面,所以我们在语文活动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与活动,组织学生进行语言知识的阅读、积累、运用的过程,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所以在开放型的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留下大量的时间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让学生在阅读、积累、运用的过程中复习旧知识,巩固新知识,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无限的享受,无限的发展。】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只有一个地球”,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上完这一课,整体感觉效果还不错,但是,不足的地方仍需以后改进。

一、成功的三点:

1、巧设训练法

课文讲到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破坏时,为了淋漓尽致地揭露人类给地球造成的危害所在,我从“一系列”这个词着手分析,什么叫“一系列”就是连锁反应,体会生态灾难的危害所在,从而意识到环境保护的燃眉之急。

2、精选片段练读

课堂上让学生比赛读书,让学生替老师比赛读,让课堂上生动活泼,趣味盎然,通过读洋溢着师生情,形成一种“相似的和谐的振动”。情生趣,趣激学,在师生比赛读书的过程中,学生学习情绪高涨,练习读书十分投入,其表现欲、好胜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在不知不觉中,课文读得流利了,读得有感情了。

我们平时有效实施语言文字训练,需要扎扎实实体现在每一课的教学中,使学生领会其博大精深,进一步发展祖国的语言文化。让我们的语文课堂不但具有人文性,而且具有工具性,不失“语文味”,这将是我们语文教师的不懈追求。

3、小组探究学习与辩论

为了让学生能够真正到动起来,我让他们参与了教学的整个过程:课前布置学生搜集了与环境保护有关的各种资料;课堂上,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畅谈自己对地球的了解;小组合作交流,探究环境污染的形成原因等。并且分正反方进行辩论,把知识从课内延伸到课外,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教学不足

1、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可以从发言中体会得到,学生的自学情况较好,对课文的内容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只是大部分,有的学生做的不够到位。合作学习能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以及表现自我的机会。就我们班级现状:有五十人,在开展学习过程中,老师提出一个问题,举手者数十人。只有一人有幸发表高见,其他人则无露脸的机会。开展合作学习,可化整为零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参与和交流的机会。能搭起展示才华的舞台,使学生感到有被人尊重的愉悦机会。但也有着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时间的分配,小组时间的不均衡,小组成员能力水平的差异等等,决定了我今后将会更加努力去探索、完善。

2、新课改是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思想观念上的改变,真正对教材内容并不是做了很大的改变,我个人的认识教材只是知识的载体,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让学生学会探究式学习,如何变“满堂灌”改为“活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找出了原因,我会信心倍增地投入到以后的教学中。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篇10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只有一个地球》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十单元“家园的呼唤”中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朴实、流畅的语言,严谨的结构,清楚的条理,又包含深情,是这篇文章的特点。它通过地球“美丽又渺小”、“资源有限”“易破碎不可移居”给我们介绍了地球的相关知识,教学学生要精心的保护这唯一可以赖以生存的美丽星球。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自学本课7个生字,能读准字音,并规范的进行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抓住重点语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重点段落的品读及课件资源的阅读、观看,理解地球的美丽和易破碎。

(2)通过对描写地球说明方法的学习,初步了解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等说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养成收集资料合作学习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五年级学生的字词自学能力已经基本具备,他们可以通过查字典、工具书,问同学等多种方式自学大部分生字。

(2)已经具备简单的概括能力,能用课文中的语句和自己的描述概括课文内容。

(3)五年级学生具备基本的感悟能力,能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设想,只不过他们的环保意识还是潜意识,没有形成主动性。

(4)能够收集初级的一些数据,并具有了简单的资料分析能力,但不完整、全面。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策略的设计

本节课设计中应用了多种教学和学习策略,就主要的应用如下:

先行组织者策略:课件布置应用多种方法自学生字词并收集关于环境污染的数据资料,为学习本课做好了准备。

任务驱动策略:出示“导读目标”让学生在任务的驱使下,自觉完成相应的任务。

情景启发策略:观看地球的美丽图片,创设和谐的学习气氛;创设环境遭到破坏的情景,让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进而情感得到升华。

直接强化策略:应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上资源的破坏和面临枯竭”通过直观的视觉,强化学生认识,让学生看到历历在目的地球惨状。

六、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1)学生课前自学本课生字词。

(2)学生自行收集有关地球资源被破坏的资料。

(3)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课件展示地球在宇宙中美丽的全貌)

谈话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个晶莹的球体,就是我们人类唯一的家——地球。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只有一个地球》

板书课题。

观察图片,观察并描述地球的美丽。

读课题,读出自己初步的理解。(只有一个)

播放课件,创设一个和谐的教学情景,通过观看地球在宇宙中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初读

课文

1、出示“读书导航”

(1)认真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弄不清楚的字词和同学交流解决。

(2)自渎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关于地球的那几个方面的内容。

(3)教师总结、板书。(美丽而渺小,可爱但易破碎,不可易居)

学生读书、标画、交流、思考。

整体感知课文,用自己的话语或课文中的重点句子概况课文内容。

2、出示重点句子:遨游太空的宇航员发出感叹:“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也太容易破碎了。”听到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边读边勾画,找出有助于理解这句话的句子;同桌交流讨论。

抓住重点句子,质疑、讨论、交流,理解课文中心内容。

细读

感悟

1、感悟地球的可爱。

(1)指名朗读描写地球可爱的句子。

(2)出示自然风光图片,感受地球的美丽与可爱。

2、感悟地球的易碎。

(1)指名朗读描写地球易碎的句子。

(2)播放地球遭到破坏的图片,让学生直接感受。

3、引导学生交流收集到的资料。

4、课文是用什么方法来写了地球的美丽、渺小、可爱、易破碎的呢?

教师补充相应的资料。

找出课文中描写地球可爱和易碎的句子,结合看到的课件资源,说说自己的感受,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生交流收集的资料,谈自己的感受。

学生找到相应的句子再读,揣摩说明文写作方法。

学生不仅从文字上还从课件资料中看到了地球上美丽的风景,但同时看到了地球上被污染的千疮百孔,环保意识明显增强。

升华

情感

1、看到这些图片资料,和同学们谈的这些感受,我不禁又想起了宇航员的那句话:“我们的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那我们能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了?

2、同学们,今天,我们终于真正的认识了我们的另一位妈妈——地球,我想当我们看到满身伤痕的她,你想说些什么话?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为了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写什么?

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解重点词语“至少”,体会课文中用词的严谨。感悟作者用“只有一个地球”做题目的原因。

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自己保护家园的做法,也可以写保护性的标语等。

拓展

延伸

出示课后作业:

1、进一步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

2、给我们校园写一条宣传环保的公益标语。

3、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和同学们想保护的办法。

出示拓展延伸作业,将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从课本引向生活实践。

总结

听了同学们的自我表白,老师很受感动,有, 相信有我们这些有志儿女,我们的地球妈妈会变得更美丽。让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警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让我们发在内心的说一句:祝地球妈妈早日健康!

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回味课文。

在富有情感的语言中,升华情感,使环境保护意识深入学生心里。

八、教学评价设计

本课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将学生学习的评价融入到各个教学活动过程中。

(1),用课堂中学生的朗读来检测学生自主识字和合作识字情况。

(2)通过指读、交流读来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情况和朗诵水平。

(3)通过学生课堂上对课文内容的介绍评价学生学生的概况能力。

(4)用课堂上学生阅读后的畅所欲言和情感状态,来评价学生对“只要一个地球”深层感触。

(5)通过学生收集资料的交流和对地球妈妈的话语,评价学生环保意识的增强。

九、帮助和总结

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和老师帮助完成。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认为你都学习了那些知识?掌握了怎样的学习方法?明白了什么道理?你能根据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或明白的道理做些什么事情呢?你在资料收集和选取中需要怎么样的帮助?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篇1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地球、关爱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保护地球,珍惜资源的好习惯,主动参与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

能力:了解并关注家乡的生态环境,初步学会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报告的基本方法。

知识: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六年级学生通过低年级相同主题内容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已经能从自己的亲身感受中,看到环境与生活的关系,对环境问题有一定的关注意识,抱有能在好的环境中生活的愿望。但是由于生活范围的狭小,生活圈的闭塞,他们对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得环境问题还缺乏了解与认识,更不懂得从全球的角度看待世界性的问题。本课的教学要达到的就是让学生从富有震撼力的事例中,感悟环境与人类生存的关系,形成对全球环境的忧患意识,并能实践之于日常行动中。

从学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基础来看,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我们的生活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都是可喜的,但在喜悦之余,又让人想到了悲伤之处,那就是环境的日益恶化。城市如此,农村亦是如此。如今,在农村广袤的土地上,也在发生着让人忧心的变化。工厂建起来了,但是,排出的污水使河水变浑了,排出的浓烟使天空变灰了;漂亮的房子建起来了,但是耕地被占用了。经济发展了,但是化肥农药的使用让土地盐碱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老思想让人们乱砍乱伐,过度开发,造成森林资源在减少,土地沙漠化……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学生们正悄然经历着这些变化。

因此,本课针对以上的学情分析,确定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热爱地球、关心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针对学生实际,要想突破重难点,让学生在探究、思考的过程中有感悟、有启发,教师就要从生活中入手,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学习“地球的奉献”,从生存环境、资源、空间等方面展开,让学生认识到地球为人类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学习“我们唯一的家园”,从比较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地球是唯一的家园,懂得地球对人类的生存十分重要。学习“重负的大地”,从人口、资源、环境这三大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用数据来说明,用实例打动人,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严重的环境问题不能再继续下去,否则会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存质量。通过搜集和调查家乡的环境问题,让学生了解资源污染给生产生活带来的影响和危害,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处的重要性,初步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保护好我们共同生活的空间——地球。

教学重点

培养热爱地球、关心地球、感激地球的情感,体会“只有一个地球”的含义;初步了解环境恶化、人口急剧增长、资源匮乏是当今地球所面临的重大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初步树立环境忧患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搜集关于“人口”、“环境”、“资源”现状的相关资料;制作;了解本地的环境现状、原因、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其他星球基本概况(温度、水分、氧气)的资料。分小组搜集有关“人口”、“环境”、“资源”现状的相关资料。分小组通过看、听、问、查等多种方法和途径调查了解本地的环境现状、原因、危害以及采取的措施。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完成话题“地球的奉献”“我们唯一的家园”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完成话题“重负的大地”“我们家乡的环境”的教材内容。

第2课时

活动一 地球变挤了

1.研讨活动:阅读教材中的漫画,思考并交流:(1)漫画中有些什么?当你第一眼看到这幅漫画时,你有什么感受?(2)漫画的主题是什么?漫画中表现的问题是什么?请为漫画取一个名字。(3)凭借你的想象,给漫画中的“地球”和“人”各配上一句台词,并加以解释。

2.[播放视频:地球变挤了]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讨论:世界总人口和中国人口现状如何?人口增长过快造成了哪些社会问题?(板书:重负的大地 拥挤——人口增长过快)

【设计意图:感受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活动二 地球变穷了

[播放视频:贫瘠的地球]

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自然资源日益减少,会给人类带来什么后果?是什么原因使地球变“穷”了?

小结:在这唯一的地球上,资源是有限的。森林被破坏、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人类的'生存将受到严重影响。(板书:贫瘠——资源日益匮乏)

【设计意图:了解自然资源日益减少的原因及其给人类带来的严重后果,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性。】

活动三 地球变脏了

1.[出示图片:肮脏的地球]

引导学生围绕情境进行讨论: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你有哪些不同的感受?

谈谈当前环境受污染的状况、原因及其后果。让学生感受到空气越来越污浊、河水越来越臭、大地越来越脏,认识到酸雨的形成、河水的污染、土地的破坏正是人类自己的“杰作”。(板书:肮脏——环境严重破坏)

2.[展示图片:调查报告]

引导学生结合呈现的资料,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说说本地当前环境受污染的现状、原因、对生产生活的影响、目前采取的措施和我们的建议与行动,并将好的建议提供给有关部门。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

活动四 地球与人类的对话

1.开展人地之间的对话活动,让碧水蓝天重返我们的生活。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代表人类和地球互相给对方写信。

2.阅读教材中活动天地板块的小资料,了解世界环保节日。

(1)说一说设立这些节日的目的以及今年这些环境节日的主题。

(2)为其中的某个节日设计一个主题,并说明含义。

【设计意图:了解地球母亲的痛苦及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程度;人类已认识到环境破坏的严重性及其后果,正在为此采取积极的措施。】

板书设计

重负的大地

拥挤——人口增长过快

贫瘠——资源日益匮乏

肮脏——环境严重破坏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篇12

一、教材分析

这是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提出的响亮口号,本文以此为题,采用科学小品文(文艺性说明文)的形式,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珍惜资源,保护地球。

课文层次分明、脉络清晰。先从宇航员在太空遥望地球所看到的景象写起,引出了对地球的介绍;接着从地球在宇宙中的渺小、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有限而又被不加节制地开采或随意毁坏等方面,说明地球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威胁;然后用科学家研究的成果证明,当地球资源枯竭时,人类目前无法移居到第二个适合的星球上;最后告诉读者:人类应该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二、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针对文章的特点,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性,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

明白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懂得要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教学难点:

通过联系实际思考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并将保护地球的意识付诸行动。存的美丽星球。

三、教法、学法说明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采用了自读感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努力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新型语文课堂。始终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伙伴中的首席。

四、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以上分析,我设计了情境激趣——学习探究——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

(一)情境激趣

叶圣陶先生说过:“入境始于亲。”在观看航天员杨利伟在神舟五号飞船上拍摄的地球美景时,我设计了一段导语,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达到了“课伊始,趣亦生”的境界。而后,一句看似不经意的问:“地球,你还想称它为什么?”学生亲切的称呼,拉近了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学习探究

在充分调动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引导他们抓住地球太可爱,又太容易破碎这一切入点,归纳为三个探究主题。

1、地球的美

首先让他们从文字中去感受美。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文字的独特体验,从中受到情感熏陶,感受到地球的外在美。引导学生抓住“6300多公里”、“一叶扁舟”体会作者是采用列数子、打比方、作比较的方法来写出地球的美丽和渺小。

然后,进入相关网页,地球丰富的资源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引导他们通过自读,引导他们抓住“至少”、“本来”等词,体会说明文应用词准确。弄清地球上的“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然后,由学生来读他们准备的资料,从触目惊心的数据中感受到人类的破坏性和残忍。此时老师在播放一组美丽的家园伤痕累累的图片,此时此刻,孩子们禁不住伤心愤怒,发出和宇航员一样的感叹。再让他们结合生活中的现象来谈一谈自己的周围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

3、地球的唯一性

老师补充别的星球不适合人类居住的有关资料,这样的设计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类“不能移居”的原因。

(三)拓展迁移

让孩子们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交流讨论,为了保护地球,保护我们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在交流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迪,碰撞出创新的火花。并且让学生在写小片段的时候可运用我们所学的说明方法。

五、板书设计(略)

六、教学小结

这是一篇说明文,引导学生在抓住“一个中心句,三个支点”加深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珍惜资源、保护地球的情感,并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用词的准确,领悟文章的说明方法,并用于指导小片段的写法。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只有一个地球课件 篇13

一、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二、 教学重难点: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播放火箭生空录象,初步感受地球的可爱。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读。提问: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地球吗?

(三)、了解地球的“可爱”

1、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地球的可爱?请找出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来,也可以边读边讨论。

学生汇报(请一位同学说,说完后请一个同学评。并再请同学说)听了你们的读,老师也禁不住想试一试,能给我一个机会吗?(课件出示句子,师范读,生齐读)

2、刚才,我们体会到了地球的可爱,还有从哪里也感受到?(慷慨)(师板书、并指导写法)你知道慷慨的意思吗?(生答)其实,地球就是一个宝库,它毫无保留、无私地提供着各种资源,哺育着我们人类。然而,我们人类却没有好好保护它们。(出示相片:浓烟、伐木……)

看到了这些,你觉得怎样?想说什么?

(过渡)我不禁想起宇航员说的那句话:“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她也太容易破碎了。”(板:易碎)(出示课件句子)

(四) 、了解地球的“易碎”

(1) 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地球太易破碎了?我们人类到底对地球做了什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3、4自然段。然后小组讨论。小组长负责记录。

(2) 小组汇报。

(3) 师小结:所以,宇航员不禁感叹:地球太可爱了,也太容易破碎了。

(五) 、总结归纳:

(1)进一步认识“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

我们不要等资源枯竭,现在就移居到别的星球,怎么样?(生答)既然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做?(讨论发言)

(2)我们小学生应该怎样保护地球?(讨论发言)(完后师投幻灯,绿化)

(3)让学生写一句最想对地球母亲说的话,并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1. 我们要保护地球,以为我们――(生读课文)

2. 大家把你最想说的一句话写在课题上吧!

3、完后汇报。

(六) 师总结。

同学们,当今天养育华夏儿女的长江,黄河以浑浊的河水向我们诉说它们悲哀的时候,我们的明天是否能与山水相伴呢?大自然的警钟已经敲醒,我国已把环保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更让我们感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保护我们眼中美丽的地球吧!

(七) 扩展延伸

要求课后选做以下内容(可以完成一题或多题)

a) 动笔写一条环保室宣传格言或画一幅环保宣传画。

b) 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作感。

c) 围绕“保护地球”着一主题办手抄报。

d) 开展社会调查。调查家乡环境遭破坏的情况。写一份简单的报告。

板书:

只有一个地球

(美丽、慷慨)可爱

易碎(资源有限)

保护

(别无去处)

藏戏的课件必备十篇


每位老師都需要不可或缺的教案課件,因此每天都可能需要寫教案課件。要知道,優秀的教案課件能夠讓學生更快地理解各個知識要點。那麼,該如何根據課件來撰寫教案呢?我們考慮了您的需求,對於“藏戏的课件”進行了編輯。或許這篇文章能夠讓您收獲一些,希望您會喜歡!

藏戏的课件 篇1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1.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读后交流、梳理:4—7段讲的是藏戏的形成,8—19段讲的是藏戏的艺术特色。

(一)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1.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藏戏的形成,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后提出需要补充的内容。

3.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学生自由表达,如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七位姑娘的义举,……

4.把你的感受带入文中,有感情地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的故事深深扎根在藏民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被誉为藏戏的开山鼻祖,时至今日,在每一个藏戏剧团,都会供奉有他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艺人的膜拜,也让我们顿生出几分神圣和肃穆感。

(二)自主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独特的艺术魅力。

1.出示研读主题:①的面具;②()的舞台;③()的演唱风格;要求: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读内容,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说说你是从哪知道的。

3.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①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特色。

②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③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4.总结: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藏戏的课件 篇2

一、说教材:

《藏戏》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它以准确性说明为前提,以形象化描写为手段,在说明角度、表达顺序、表达方法、语言风格等方面别具一格,内容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语言丰富多样、生动传神,颇具文学色彩。

二、说学情:

六年级学生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学习体系,具备了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能力,但学习缺乏稳定性,所以,针对这种趣味性较强的文章,关键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创设出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

三、说目标:

1、认、读、记文章中的九个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2、了解藏戏特点以及形成程。

3、激发学生对藏戏的喜爱之情。

四、说重点:

1.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动形象的表达。

五、说准备

1、通过网络查询藏戏的历史、剧目、图片、录像等六、说方法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

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1、以读代讲,让学生采取多种朗读形式充分读文,使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

2、创建学生参与和表现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合作性。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合作互动,让学生在课堂上表现自己,培养学生的说话、思考、总结能力。

六、说过程

(1)、播放录像,悬疑导入:即利用个开头的三个排比式反问句进行导入。“世界上……”

(2)、阅读质疑,自主探究:学生解决生字词,体会文章大意。

(3)、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学生自主研读藏戏的形成部分,了解了一个年轻的僧人唐东杰步带着仅有七位姑娘组成的班子劝人行善积德,为民修桥造福,没想到竟然创造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藏戏的感人故事后,孩子们被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美好心愿和七位姑娘的义举深深的打动了,这时孩子们兴趣浓厚,在愉悦中积极朗读,朗读出了唐东杰布为民造福的伟大精神朗和七位姑娘的善举。

2、同桌间互相提问、阅读读文章中介绍藏戏特色的部分,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最后老师问,学生读,营造朗读气势,再次感受藏戏的无穷魅力和中华文化的悠久。

3、以小组汇报的形式将藏戏的形成、特色进行汇总发言,不完整的学生间进行补充,教师适当引领和总结。在此穿插欣赏藏戏的图片。

七、训练检测,目标探究:

难理解、易混淆字词的解释。预设问题解答。学生自主总结中心思想。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酸甜苦辣样样都有。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八、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将藏戏和其他的剧种做对比,进一步感受藏戏的独特艺术魅力。

九、说板书设计:

藏戏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戴面具—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十、说时间安排:

导课(3分钟)阅读:(7分钟)互动(25分钟)训练(5分钟),拓展(5分钟).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于我班学生知识基础水平参差不齐。为了夯实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

藏戏的课件 篇3

【学习目标】

1.读读记记“传奇、咆哮、柔顺、象征、妖魔、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学习重点】

1.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2.学习课文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时数】

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

师: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二、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自读要求。

2.默读课文,注意默读的速度。读后划出文中不懂的词语,利用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想想意思。

3.同桌互相交流自己读懂的词语。

4.速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些段讲了藏戏的形成,哪些段介绍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1.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读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⑵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2.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⑴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

(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⑵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⑶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⑷自由读17和18

教案《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藏戏》教案》,

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⑸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

(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3.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⑴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⑵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⑶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⑷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师生共同交流小组讨论成果:

⑴ 以弱抗强的传奇:

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⑵ 创造奇迹的传奇:

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⑶ 艺术的传奇:

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教师小结:

师:我们祖国的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它们各自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艺术,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风雨洗礼之后,时至今日,犹如一朵盛开在西藏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地扎根在西藏人民的心灵深处。藏族人民通过它歌颂生活的真、善、美,鞭笞现实中的假、恶、丑。可以说,她是藏族群众衡量生活的一把尺度,是高原儿女创造的一个艺术奇珍。

六、课后拓展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藏戏的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大家课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类剧种,查询有关的资料,了解这种戏剧的形成,体会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写一篇说明文,尽量用上我们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

藏戏的课件 篇4

1. 学习并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课文中优美的语句。

2. 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通过反复朗读,体会其在表达上的特点。

1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

2藏戏面具图片。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钹伴奏;它复杂到每个角色

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它有着怎样的特色。(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 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有哪些?

2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 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 读前三个自然段,说说你都发现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 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 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

默读第8自然段至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第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的特点;第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没有舞台的特点;第19一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三五天的特点。)

2 自由读第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 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文章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第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 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的呢?学生读:第8—16自然段。

2画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时没有舞台呢?学生读:第17和18自然段。

3教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学生读:第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第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小组交流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

清的牛皮船,被掀獉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獉”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个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教师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藏戏的课件 篇5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学课题7 、藏戏主备教师审核人教学课时11

1.会读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找出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和自己的经验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语句的意思,体会表达效果。

2、教材分析:《藏戏》随着作者脉络清楚、有点有面、有详有略的描述,绚丽多彩的藏戏以及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展现在读者面前,它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领学生了解本文的表达方法及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生形象地表达;二是通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了解藏族的文化。

3、学情分析:孩子们对戏剧缺乏兴趣,特别是对藏戏一无所知,所以老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藏戏的有关感性资料,让孩子先从感官上认识藏戏,然后产生了解藏戏的兴趣,从而体会藏戏这种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1、通过课件出示检测纠正完成目标一。

2、通过课中教师提问、出示的练习、小组检查完成目标二。

3、通过课堂上教师提问,教师检查、小组检查完成目标三。

学习重点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找出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学习难点说说表达上的特点。

1、师:同学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有丰富……

4、再读藏戏形成过程的部分,想想自己都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3、引导学生结合上面的语句以导游的身份为大家介绍藏戏的哪一特色最感兴趣?

藏戏的课件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难点了解艺术特色,领悟表达方法

教具准备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导学过程二次备课

预习(或复习)提纲

1、了解我国传统戏曲的有关知识。

2、了解我国西藏地区的有关信息及藏族同胞的民俗。

一、复习导入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重点研读,感悟情感

(一)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二)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三)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四)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升华: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四、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藏戏的课件 篇7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一、导入新课

1. 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理清文脉

1、生浏览全文,带笔阅读——圈词标段,记感受

2、汇报读书听课。

师:藏戏都有哪些艺术特点呢?也就是不同于其他剧种的地方?

生汇报。(戴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

师:除了藏戏的这些艺术特点外,你在读中还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简述藏戏形成过程。

三、研读藏戏特色,感悟表达特点

(一)出示研读主题

(1)( )的面具 (2)( )的舞台 (3)( )的演唱风格

要求:反复阅读相关段落,把藏戏的某一特点用一句话或几个词概括出来。

(二)阅读交流展示

面具:

1、生交流面具特点(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2、师拓展其它剧种中面具或脸谱。

(1)展示藏戏面具图片。(2)出示京剧概念化脸谱。

舞台:

1、指名读相关词句。

2、交流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演唱:

1、生生交流演唱特色(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2、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

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具简陋到了极点。

(三)对照开头,体会表达

1、再读8-19段,请你试着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特色。

2、指名读1-3段,体会作者是怎样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开头的好处。

四、了解藏戏形成,积累魅力语言

1、小组讨论:唐东杰布开创藏戏有哪些传奇色彩?

2、全班交流:

○艺术的传奇:一位僧人→开山鼻祖

○艺术力量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

○勇敢的传奇:伟大的宏愿→凶险的自然

…………

重点体会“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江水吞噬。”

五、总结

1、师:时至今日,藏戏如雪原上一朵雪莲花盛开不衰深深扎根在高原人民的心灵深处?

她是怎样永葆艺术生命的呢?

生:师传身授,言传身教。

2、进一步引导,让学生明晰,艺术只有植根于人民,植根于生活,才会长盛不衰,才会永褒魅力。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来历。

板书设计:

藏 戏

为民造福 戴面具 师传身教

开创 特色 没有舞台 传承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长盛不衰

藏戏的课件 篇8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及优美的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艺术特色。

3、能够熟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掌握把握整体,抓住重点词句研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导语: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北京和南方不同的年俗。我国幅员辽阔,不仅节日风俗不一样,艺术形式也各具特色。安徽有黄梅戏,河南有豫剧,四川有川剧,上海有沪剧…今天我们就通过课文去了解雪域高原上的艺术奇葩——藏戏

这是一片自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自读-----学习提示,找出学习要求。

一、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默读课文,必读边划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速度课文,思考,那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过程;那些段落讲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二、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师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始怎么形成的,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说,补充

师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板书:唐东杰布)

师、那就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的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故事深深扎根于脏名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为藏戏的开山鼻祖,至今每个藏戏剧团都供奉着唐东杰布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藏戏艺人的膜拜。

那就让我们来借助作者的笔触去了解一下藏戏的艺术特色吧。

三、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1.请同学们选择下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研读课文,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教师板书()的面具()的舞台()演唱风格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要说出是从哪里知道的

四、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再次速读8-19段

1.请你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艺术特色?

2.指名读课文的1-3段说说作者始怎么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

1.用问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直接使我们了解了藏戏的艺术特色,想要进一步的了解它。

同学在习作中也可以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

最后,请同学们再次浏览一遍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总结:通过这篇课文,使我们了解到,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历经风雨,至今仍然犹如盛开在雪域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的扎根于藏民的心中。藏族儿女通过它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可以说是高原人民创造的艺术奇珍。

对戏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剧种的发展史。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及优美的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过程,及其艺术特色。

3、能够熟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重点掌握把握整体,抓住重点词句研读课文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

导语: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了,北京和南方不同的年俗。我国幅员辽阔,不仅节日风俗不一样,艺术形式也各具特色。安徽有黄梅戏,河南有豫剧,四川有川剧,上海有沪剧…今天我们就通过课文去了解雪域高原上的艺术奇葩——藏戏

这是一片自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自读-----学习提示,找出学习要求。

一、整体阅读初步感知

默读课文,必读边划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或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速度课文,思考,那些段落讲了藏戏的形成过程;那些段落讲了藏戏的艺术特色。

二、自主研读4-7段感受藏戏形成的神奇。

师自由读4-7段思考藏戏始怎么形成的,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生说,补充

师这个传奇故事最打动你的是什么?(板书:唐东杰布)

师、那就带着你的感受,有感情的读一读吧。

小结:这个传奇故事深深扎根于脏名的心中,唐东杰布不愧为藏戏的开山鼻祖,至今每个藏戏剧团都供奉着唐东杰布的画像,接受着一代代藏戏艺人的膜拜。

那就让我们来借助作者的笔触去了解一下藏戏的艺术特色吧。

三、研读8-19段感受藏戏的艺术魅力

1.请同学们选择下面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研读课文,把藏戏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或一个词概括出来

教师板书()的面具()的舞台()演唱风格

2.集体交流研读结果,要说出是从哪里知道的

四、对照开头体会写法

再次速读8-19段

1.请你用几句话概括藏戏的艺术特色?

2.指名读课文的1-3段说说作者始怎么概括的

3.评一评这样的开头有什么好处?

1.用问题设置悬念,吸引读者2.直接使我们了解了藏戏的艺术特色,想要进一步的了解它。

同学在习作中也可以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

最后,请同学们再次浏览一遍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总结:通过这篇课文,使我们了解到,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藏戏历经风雨,至今仍然犹如盛开在雪域高原上的雪莲花深深的扎根于藏民的心中。藏族儿女通过它歌颂真善美鞭笞假丑恶,可以说是高原人民创造的艺术奇珍。

对戏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资料了解其他剧种的发展史。

藏戏的课件 篇9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脱缰、咆哮、吞噬、发誓、恐怖、婀娜、雄浑、优哉游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开山鼻祖、青面獠牙、别无所求、随心所欲”等词语。

2.默读课文,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3.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体会传统戏剧艺术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的描述,积累语言,领悟表达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关于藏戏的图片、音乐、文字资料;搜集感兴趣的其他剧种的资料。

整体设计意图:

《藏戏》是一篇略读课文,主要讲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特色。文章结构清晰,语言生动传神,富有文学色彩。教学本课,我采用先“明确学习任务,再学习课文”的方法,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明确了学习任务,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来,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学习任务。

1.师: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不仅有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还有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其中,戏曲就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艺术。

2.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戏曲资料。

3.师介绍戏曲种类,欣赏戏曲图片。

师:有一种戏曲,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带着面具表演,漫长到一演三五天还不能结束,知道这是什么戏? (板书题目:藏戏)

简介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藏戏唱腔高亢雄浑,基本上是因人定曲,每句唱腔都有人声帮和。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欣赏藏戏视频,初步感知藏戏。

5.默读“阅读提示”,看看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提出的要求是:说说藏戏有什么特色,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的。提出的学习方法是:读、想、说)

二、默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读文,相机指导学生把课文读通顺,理解“咆哮、吞噬、雄浑、开山鼻祖”等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2.交流讨论: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形成?哪儿到哪儿写的是藏戏的特色?

提示:第4-7自然段介绍藏戏的形成;第8-20自然段介绍藏戏的特点。(板书:形成、特点)

四、了解藏戏的传奇故事(藏戏的形成),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默读第4-7自然段。

思考: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板书:形成)

说说最打动你的地方是什么?并作上批注。

2.交流汇报

出示句子

1:“那时候,雅鲁藏布江上没有一座桥……招来的只是一阵哄堂大笑。”

(有感情朗读,表达出藏族人民对唐东杰布的爱戴。)

学生抓住关键词谈体会。

出示句子

2:“唐东杰布在山南琼结,认识了能歌善舞的七位兄妹……走到另一个架桥工地。”(师生合作朗读,表达出对那些献出爱心的人们的赞美。)

出示句子

3:“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就这样在雅鲁藏布江上留下了58座铁索桥,同时,成为藏戏开山鼻祖。”(齐读,体会唐东杰布的传奇之处)(板书:唐东杰布)

五、了解藏戏的特色,感受藏戏魅力和文化内涵。

1.默读第8-20自然段,你认为藏戏最具有魅力的特色是什么?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感受藏戏的魅力。

生1:舞台简朴。

出示句子:“雪山江河作背景,草原大地作背景……只要有观众就行。”

生2:“面具”的特点及作用。

师出示并介绍自己喜欢的白色面具。

学生上台展示并介绍自制的面具。

3.自由交流,畅所欲言。

剧情靠解说、说唱来描述;

开场、正戏、结尾固定的程式;

唱腔、动作丰富多彩;演出时间长等。

4.交流搜集到的藏戏特色。

5.有感情朗读第8-20自然段,感受藏戏独特魅力和文化内涵。

六、学习第1自然段,再次感受藏戏的独特魅力。

1.男生读三个反问句,女生将它们改成陈述句读一读,体会其中蕴含的意思。

①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

②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

③世界上没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板书: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演出三五天)

2.有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表现出藏戏的特色、对拥有藏戏感到自豪)(板书:独特魅力)

七、回顾全文,体会写法。

回顾全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从内容看,本文侧重介绍藏戏的形成及艺术特色;

从表达顺序看,本文以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

从表达的方法看,本文主要采用比喻、反问、象征、夸张手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

从结构上看,本文采用了总分总的写法,使文章更有层次感,更完整。

八、拓展延伸,感受中国戏曲的独特魅力。

1.欣赏各种戏曲,感受中国戏曲的美。

2.赞美中国戏曲(用四字词语或一句话进行点赞)。

九、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从此爱上中国的戏曲,去了解更多的戏曲文化。

藏戏的课件 篇10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咆哮、旷野、恐怖、一无所有、哄堂大笑、能歌善舞、赞叹不已、身无分文、两面三刀、随心所欲等词语。

2.了解藏戏的形成及其特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朗读课文,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重难点】

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自学提纲】

1.阅读课前导语,明确学习目标。

2.默读课文,看看那些自然段是写藏戏的形成?那些自然段是写藏戏的特色的?

3.速读课文,思考:藏戏是怎么形成的,藏戏有哪些艺术特色?

4、比较本文和《北京的春节》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检测练习】

结合课文内容,运用下列词语说话。

吞噬 传奇 咆哮 旷野、恐怖 一无所有 哄堂大笑 开山鼻祖

青面獠牙 能歌善舞 赞叹不已 身无分文 两面三刀 随心所欲

朴实敦厚 别无所求 不一而足 优哉游哉

【讨论更正】

一、藏戏有哪些特色?

学生读文后交流:

1、藏戏的特点:

①面具:多样、夸张、形象鲜明。

②舞台:没有固定舞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③演唱:固定的程式、唱腔及动作丰富、不受时间限制.

二、藏戏是怎样形成的?

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

那时候,一个叫唐东杰布的年轻僧人想为百姓造福,于是通过7位能歌善舞的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雅鲁藏布江上建成了58座铁索桥。就这样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三、对照开头,体会表达方法。

1、回顾《北京的春节》的表达方法。

2、师读1-3段,生读8-19段,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

(前后照应、 运用反问排比的开头)

【课堂练习】

一、给下列句子换说法

1、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带着面具演出的呢?

2、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的呢?

3、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

二、运用关联词,把两个句子合为一句。

1、面具运用象征、夸张的手法、使戏剧中的人物形象突出、性格鲜明,

2、藏戏面具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难以保留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缩句

身无分文的唐东杰布在雅鲁藏布江上建起了58座铁索桥。

【作业设计】

假如今天是一年一度的藏族雪顿节,布达拉宫广场上许多游客对藏戏慕名而来。如果有游客向你询问,请选择下面的一个内容,向游客进行个性化的讲解。

1、藏戏的形成 2、藏戏的面具 3、藏戏的舞台 4、藏戏的程序

【板书设计】

7※ 藏戏

形成: 那时侯 于是 就这样

(起因) (经过) (结果)

特色:戴面具演出 没有舞台 一部戏三五天没结束

荷花课件必备5篇


编辑为您整理了一份关于“荷花课件”的详尽文献资料。老师在上课前需要有教案课件,通常老师都会认真负责去设计好。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教案设计的第一步。请将本网页加入收藏夹方便再次查看!

荷花课件 篇1

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荷花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过程四个方面对这篇文章加以分析和说明。

一、说教材

1、《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四单元“昨日的战争”中的一篇讲读课文。虽为战争的主题,但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欣赏小说的人物形象和语言。这篇文章是孙李先生在延安的窑洞里,一盏油灯下,用自制的草纸和墨水写成的。他用诗意的笔触,描写了在残酷激烈的抗日战争里,在一个关系民族存亡的大背景下,烟水淼淼风光无限的白洋淀里温柔多情而又坚贞勇敢的青年农村妇女群像,赞美了人民群众爱国爱家的高尚情操。

作为高一学生第一次接触的现代小说,学生通过学习本文,既能了解孙犁小说的艺术风格,又能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得到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因此其作用与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2、根据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说明,我设置以下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根据语言的建构和运用,确定了解作者孙犁及“诗体小说的特点”,并学习运用生动传神的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2、根据审美鉴赏与创造,确定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能力和表达能力,并培养学生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

3、根据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确定培养学生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小说三要素,最重要的是人物形象,二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就是欣赏人物形象和语言,所以把通过分析简介传神的对话和生动的细节描写把握人物是重点。

《荷花淀》与一般意义上的战争题材小说有着截然的区别。它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有“诗体小说”之称。因此,赏析本文如诗如画的环境描写,体会“白洋淀派”小说的艺术特色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对话式教学模式,主要使用激发兴趣法、朗读法、指导归纳法等,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并通过PPT,多媒体视频展示,投影仪等教学辅助设施与手段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特色,加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三、说学法

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我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质疑为主线”的教学思路进行学法的指导。设计了诵读法、欣赏法、小组讨论法、质疑反馈法等学习方法,引导学生精力集中,身临其境,能细心体会小说对话描写和景物描写的妙处,合作交流分析人物形象。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教法学法充分运用,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过程我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导入

战争是残忍的、恐怖的。作家在描写战争时,往往不惜笔墨叙写硝烟弥漫、尸陈荒野的景象。但也有作家用别样的方式来写战争,孙犁便是其中一个,《荷花淀》就是用别样方式来描写战争的优秀作品。

(二)介绍作品的写作背景

简介作者孙犁,让学生了解孙犁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的“荷花淀派”作品的特色,了解孙犁“诗体小说”的特点。(诗体小说:是诗化了的小说,它选择优美的、富有地方特色的景物,运用清新自然、富有韵味的语言,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的艺术意境,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三)整体感知,理清情节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本文没有复杂曲折的情节,因此,在学生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学生用简要的语言复述故事情节,然后用四字短语精要地概括情节就可以理清文章的思路了,基本理解文章的主旨。

1、学生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浏览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各节内容。

第一部分:夫妻话别

第二部分:探夫遇敌送夫参军(开端)→探夫遇敌(发展)→助夫歼敌(高潮、结局)第三部分:助夫杀敌

四)精讲课文,深入探究

1、分析景物描写。

作为“诗体小说”的代表,《荷花淀》独具艺术魅力。这个特征主要通过分析本文的景物描写来把握。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1-3段,思考这三段中描写了什么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这些景物又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运用了比喻修辞。创设这种洁白的意境,为全文确定了一个基调,整篇文章都是在这种银白的美景下进行的。为人物提供了背景,烘托了人物形象。“一切景语皆情语”,景由情生。荷花淀的人如此的勇敢坚强,荷花淀的景也应如此。这里的景物描写对人物起到的一种衬托作用。这两段景物描写都运用了贴切的比喻和准确的修饰词,写出了荷花淀充满生机、充满活力的人和景。作者让我们在炮火连天的战争生活中,阅读到了诗一般的语言,这是怎样的一种乐观精神。

2、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这么美的景孕育着美的人。前面同学也谈到小说中人美,那么请问,这里的人美在哪里?

文中主要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来反映人物内心,塑造人物性格的。下面让我们走进水生家的小院,去读一读水生嫂与丈夫间的那段对话,仔细揣摩人物的性格特征。

一读:分角色朗读

二读:比较性阅读。(运用倒装句式能起到很好的强调作用。语言要符合人物的性格。,作者用极其准确的语言使这些没有名、姓的女人们在小说中活灵活现,印象深刻,足见语言的艺术魅力。)

3、研习小说的对话描写和行动描写

作品中的对话描写简洁朴素,生动传神,刻画人物栩栩如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不仅如此,而且能形象的展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示白洋淀女人的成长经历,展现白洋淀人民的人情美、人性美,深化了小说的主题。

4、归纳总结通过前面对景物描写的分析和对人物对话的揣摩,让我们真正领略了本文语言的美,作者通过个性化的语言让我们看到了人物鲜明的个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在残酷的战争生活中,为保卫家园而勇敢杀敌的荷花淀的人们,他们把自己的身躯融入这片土地,把自己的灵魂化作朵朵荷花,永远守护在美丽的家乡身边。

课文总结对于美的艺术创造,是孙犁一贯的追求。他曾这样说:“看到真善美的极致,我写了一些作品。看到邪恶的极致,我不愿意写。这些东西,我体验很深,可以说是镂心雕刻的,可是我不愿意去写这些东西,也不愿意去回忆它。”《荷花淀》则是最集中体现他追求美的极致的战争之说,是一篇真正的纯美小说。

五、布置作业

1、写作训练让学生用诗歌或者对联来总结所学

“风光无限白洋淀,战火未平民不安。保家卫国匹夫志,巾帼不让男儿汉。”

2、课外比较阅读鉴赏。白洋淀纪实二《芦花荡》一位年近六十的老人与两位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抗击敌人的故事。一是可以实现学生运用课堂所学去鉴赏,实现课内向课外的能力迁移,二是两相参照,便可发现孙李先生给我们描绘了那个战争年代中国的英雄人民的群像,无论是热血男儿,还是老弱妇孺,他们深深的热爱自己足下这片土地,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与侵略者斗争到底的精神令人敬仰折服,备受鼓舞。

以上即是我对本课的粗浅的认识与理解,不足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批评指正!

荷花课件 篇2

一、说大纲

《边城》《荷花淀》是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一单元课文。属于现代文阅读单元。这两课都是小说,应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说的三要素。这两篇课文从知识角度说,都着力表现一种人性之美。从思想教育角度来说,有利于让学生返朴归真,由《边城》感受上世纪初湘西少数民族纯朴的风情和善良的心灵。从《荷花淀》感受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一代妇女的崇高思想觉悟和传统美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沈从文和孙犁的语言都具有清新秀美自然的特点。值得让学生反复体会摹仿。

二、说教材

这两篇课文写作年代不同,生活地域不同,一南方一北方,一种是人与人之间的纯朴情感,一种是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高尚情操。

《边城》是一部爱情悲剧,表现湘西苗族人民纯朴的心灵。《荷花淀》的思想境界就不同了,是新型妇女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作品。

这两课的语文都十分优美,两篇文章的共同特点就是有诗情画意。可作诗体小说,值得学生好好品味。

三、 教法

这两课都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教学课件。

《边城》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电影故事片,可以使用PPT教学课件,让学生了解对作者的介绍,观看凤凰县城的优美景色。

《荷花淀》可以让学生观看有关白洋淀的视频资料。

从课堂活动上考虑,教《边城》可以让学生给课文加小标题,《荷花淀》可以让学生编故事提纲。让学生去分析结构。

还可以让学生分角色读课文。

可以就课文主题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翠翠为什么哭?

可以进行比较阅读,把水生嫂和翠翠进行比较,或把祥林嫂和水生嫂进行比较。

教学程序可以有如下考虑:

1、用视频资料进行铺垫;

2、作者介绍;

3、分角色朗读;

4、概括段意;

5、讨论语言特色;

6、讨论主题。

四、说学法

鼓励学生查资料,进行交流,实现资源共享。

反复阅读体会语言精妙优美。

课堂上配合教师概括段意,讨论主旨。

荷花课件 篇3

一、教材分析

《荷花》一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第三课,是一篇写景记叙文,课文写“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像的事,赞美了荷花的婀娜多姿,生机盎然的美。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让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因此,这篇课文的教学,根据三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较发达的特点,要充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进行美的教育。

二、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以上特点,我制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画,理解课文,欣赏荷花的美丽,培养审美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

教学重难点:

感受荷花的美。

教具准备:

课件、荷花的贴画。

教法:

为了突破重点,解决难点,达到目标,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种主要教法:

1、图文对照法;“图”是客观事物的描绘,“文”是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记载,具体的画面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语言文字,本文利用《荷花》的课件帮助学生学词、学句、理解、想象。

2、以读代讲法。“读”是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有效手段,通过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荷花美、

学法: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三、教学过程设计

我是紧扣“美”字进行设计的:

(一)创设情境,感知美

一堂好课,导语的设计至关重要,俗话所说“良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我在设计《荷花》一课导入时用课件播放采莲的录像,让学生谈有关荷花的知识和观看荷花图后的感受,师生交流后揭题板书。

如此激趣的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情趣,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

(二)自主探究,寻找美

让学生初读课文,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整体感知荷花的美,然后再读课文,找出具体描写荷花美的句子,反复诵读,并让学生相互间交流读后的感受。

(三)汇报交流,体验美

学生们通过上述两个环节,对文章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定会产生一定的疑惑,这时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在读中理解,并展示图片,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荷花的美。然后有滋有味地读出美。

如教学写荷叶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写荷叶特点的词语“挨挨挤挤”,通过看图指导有感情读,想象一池荷叶长势之美,并教给学生这一学习的方法。而 “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中冒出来”这一句紧紧抓住“冒”字进行引导。让学生理解:怎样的长才能叫冒?给“冒”换个词,再让学生说说“白荷花冒出来仿佛是想干什么”?紧接着又抓住“冒”练习有感情朗读。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教学时分三步走:

(1)让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

(2)图文对照,让学生感受荷花的美;

(3) 以“荷花是那样美,谁能读出美?”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练读、指名读、评读、边读边作手势。最后,让学生配乐朗读第二段,边读边想象相应画面。在感受了、体会了、读出了荷花的美后,教师还准备了贴画,要求他们在黑板上贴出荷花的美。

(四)含情诵读,释放美

在第二段读出美的基础上,第三、四段使美感进一步深化。学生饱含激情,齐读第三段,教师配乐范读第四段,学生闭眼边听边想象仿佛看到的画面,接下来课件展示动画,让学生想象说出似乎听见的语言。

(五)整体回顾,欣赏美

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欣赏优美的画面,尝试自己介绍荷花的美、

(六)拓展延伸,深化美

展示满池荷花,让学生面对大自然描绘的美丽画卷,说出此时最想说的话,接下来出示一幅带民族音乐的配图古诗,让学生在课后借助工具书去理解、通过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欣赏感受到荷花的美,延伸到对大自然的爱,让学生的感情进一步得到升华、

四、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的板书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以直观形象的贴画和一个“美”字组成,让荷花的美再现在学生面前。

荷花课件 篇4

目标:

1、启发幼儿创编游戏歌谣尝试新的游戏。

2、继续引导幼儿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

3、体验游戏中互相合作的快乐及获得成功的满足。

4、培养观察,比较能力。

材料准备:

1、几种花的头饰

2、认识了解迎春花、桃花等花儿。

流程:

一、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

1、请一幼儿扮荷花,集体游戏,提醒幼儿避免互相碰撞。

2、再次游戏

规则:

(1)须等儿歌念完才能逃。

(2)不跑到远离老师的地方。

二、创编游戏歌谣。

1、师:除了荷花,你们还认识哪些花?(幼儿自由讲述花名)。

2、启发幼儿创编歌谣。

师:有两位花宝宝想和我们做游戏,看,这是什么花?几月开?

师:刚才我们怎么问荷花的,我们试试问桃花好吗?

桃花桃花几时开?一月开;

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

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桃花朵朵开。

(1)引导幼儿说出花开的月份。

(2)提醒幼儿有节奏地念儿歌。

三、游戏

1、教师扮桃花,师生游戏。

2、幼儿自由选择花儿并游戏。

师:这是什么花?几月开?

(提醒幼儿记住花开月份)。

教学反思:

今天语言活动《荷花荷花几月开》中,游戏的部分需要幼儿通过问答的形式说出一年四季的花卉,当我问幼儿:“什么花儿春天开?”时,幼儿说出的花卉有迎春花、紫玉兰、杜鹃花等,而这些都是幼儿园里有的或者是在“春天”主题活动中带幼儿出去看到的,幼儿对于夏天、秋天、冬天的花卉却了解的.比较少。虽然我已经通过家校路路通让家长告诉幼儿一些相关的知识,了解一些四季的花卉,然而今天的游戏活动中幼儿的回答却没有达到我预期的效果。

由此我想到了,课前渗透也需要讲究方式,最好是通过实物、图片等直观的东西引导幼儿,让幼儿亲身感受则是最好的方式,印象特别深刻。我想,对于今天的这个活动可以利用晨间谈话,一方面先了解幼儿在这方面的知识或是家长对其的丰富,另方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教师本身也可以丰富他们在这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使活动达到预期的效果吧!

荷花课件 篇5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第三课《荷花》。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方面作简要的说明。

一、教材分析

《荷花》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是叶圣陶先生的作品。课文描述了公园里的一池美丽的荷花和“我”看荷花时的感受。全文文字简短,却把一池的荷花写活了,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文按照看荷花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朴实优美,想象力丰富,对荷花的描写形象逼真,富于感染力,让我们读后产生一种美感,情操得到陶冶。课文一开始先告诉我们清早一走进公园的门,就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是因为有一阵荷花的清香吸引了“我”。直截了当,引人入胜。接着,讲那一池美丽的荷花——色彩鲜艳,形状各异,就像一大幅活的画。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叙述上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真的把一池荷花绘成了一幅美丽的荷花图。最后,作者把自己比作一朵荷花,将自己看荷花时的全部感情都融入到文字当中去,感染了读者,让我们读后不仅欣赏到一池美丽的荷花,而且也获得了一种情感体验。 课文作者因景入情,以情观景,情景交融,不仅写出了荷花的丰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使读者既赏心悦目,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推进,入情、动情、抒情、移情。通过教学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我所教的三年级的孩子们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较快,但由于生活在农村,对荷花了解甚少。正是考虑到这个特殊原因,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认识和欣赏荷花那不同寻常的美。

二、教法和学法

教法:

1、采用情境教学法,使学生感觉如临其境,易于理解。

2、直观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突破教学难点。

3、以读代讲法。教学时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读中理解,读中体会。

学法:

1、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三为主”原则,学生采用:看、听、读、品的方法学习。

2、抓住重点词体会句子。

3、采用探究性学习方法,使学生在阅读后自主探究合作。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设定,我把荷花第二课时的教学设定为三大环节:

(一)课件播放荷花图片引入,整体感知(在初读课文和激发动机中——入情)

叶圣陶先生说:“入境始于亲。”新课开始,教师要让孩子情感的河水荡漾起来,使他们对新课的学习,形成一种期盼的欲望,关注的心理。为此,我设计了如下环节来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先来个谜语“开在炎炎烈日下,长在清清碧波中,身陷污泥心地洁,芳香扑鼻醉人心。”这么美的荷花,大家喜欢吗?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我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把孩子们带到荷花池。如此激情导入新课,学生的听觉、视觉、思维、想象,“多频道”运作,情绪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形成了“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的课堂基调。教学也因为学生的入情,而进入了积极的状态。

(二)直奔重点,品味美丽(在感受课文描写的形象中——动情

在欣赏画面以后,让学生听录音并思考:“哪几段直接写了荷花?”这一问题的提出让孩子直接去学课文的二、三自然段。

在学生充分读后交流。交流的方法是:找出自己觉得美的句子,说说美在哪里,能讲出理由更好。通过自主学习,孩子们一定能大胆地、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借助图画(课件出示):从“挨挨挤挤”体会荷叶的茂盛之美;从“碧绿、嫩黄”体会颜色之美;从“冒、饱胀、破裂”体会荷花的长势之美;从“有的……有的……有的……”体会一池荷花千姿百态的美。

在引导学生通过“冒”字,体会荷花竞相开放的蓬勃生机,我设计了以下的教学过程:(按)首先从文字入手,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和上文中的“挨挨挤挤”一词初步感悟荷花向上“冒出”的生命力。接着引导学生读悟这段文字,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在此基础上(按),向学生展示白荷花在挨挨挤挤的荷叶中冒出来,挺立

于荷叶之上盎然盛开的画面,并配上教师富有激情的语言渲染。学生的认识得到了深化,体会到“冒”用得好。他们自主的再次诵读课文,丰富情感体验。既而又从文中的“展开”、“露出”、“饱胀得要破裂”等词句中,体会出这一池美丽的荷花竞相开放的生机与活力,至此,学生内心对大自然这位高明画家的无比赞美之情油然而生。

在品味荷花的美丽之后,我运用课件再现画面(按),感受一大幅活的画,理解“画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然后我让孩子们对着满池的白荷花说出他想说的话。有前边丰富的表象储备,加上自己对表象的体验,孩子们一定会迫不及待地举起小手、毫不拘束地畅谈心得,又使他们心中美的体验得到升华。这是与课文情感相碰撞产生的火花。这样设计,借助文本而又超越文本,引导想象,既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又加深理解和丰富了课文内容,培养了创造能力。

如诗的画面,优美的文字,让学生自读感悟,互读点评,用声音之美展现文字之美、景物之美。最后就能熟读成诵,由读到背,必将十分顺利地达到能力目标中的背诵目标。

(三)体会意境、升华情感(在表情朗读和语言训练中——抒情、移情)

课文的第四自然段是写当“我”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学生理解想象文中“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这,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我利用课件呈现一池生机盎然的荷叶荷花,(按)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的视觉感受形之美,听觉感受声之美,仿佛置身其中,课文中描写的那种想象的原来似乎不可捉摸的情境变得可闻可见了。(按停)这时,学生不由自主的产生了学习探究的欲望:“作者看到这一切,他又是怎么想的?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想法呢?”于是,学生积极主动的自读自悟互相交流。“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和满池荷花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就有了与作者相似的体验,情感上与作者产上了共鸣。通过感知领悟和积极丰富的想象,学生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出对荷花的美的感受。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想象力也得到了的发展。

诵读之后,课件再次呈现一池美丽的荷花,(按)伴随着优美的

音乐,学生深情的观赏,(看)这时,教师的话音柔和的响起:“在

这美丽的荷花池中,蜻蜓飞过来,小鱼游过来,它们会跟荷花说些什么呢?”(按停)画面为学生创设了语言实践的情境和想象的广阔空间,此刻,学生产生了表达语言的强烈的欲望。(按)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进入角色,在荷花池中尽情嬉戏,抒发内心情怀。

四、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叶:茂盛

(挨挨挤挤、碧绿)

看到:荷花—美一大幅活的画

花:姿势多

(全开、刚开、未开)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想到:仿佛是荷花

板书内容突出了课文的重点,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能引导、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也为背诵有困难的学生理清了思路。更多说课文章,请访问说课网频道。

相关推荐
最新更新
有的人心你是捂不热的,吃够了苦,就默默离开吧

有的人好句子 有你陪伴就够了的句子 02-11

学生英文自我评价(必备12篇)

学生英文自我评价 英文自我评价 06-02

必备!所有的学习的名言范例

勤奋的名言 实践的名言警句 04-28

企业会计年终工作计划汇编13篇

企业会计年终工作计划 企业会计工作计划 06-02

广播稿三年级(实用11篇)

广播稿三年级 06-02

对学弟学妹们的激励(分享61句)

学弟学妹激励 06-02

表达自由的句子说说42句

表达自由句子 06-02

举手发言精选

举手发言 06-02

保护水资源国旗下讲话精选

保护水资源国旗下讲话 06-02

对祖国的祝福语简短话大全

祖国祝福语 06-02

预备党员大会主持词范例

预备党员大会主持词 预备党员主持词 06-02

全部分类